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女性语言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东西方 女性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43-01
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交流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更加频繁,这必然会涉及到和女流,东西方女性由于历史,地域,宗教,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她们在实际的交流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彼此理解的失误乃至很多矛盾的产生, 从而产生了语用失误,影响交流顺利进行。本文将对比东西方女性的语言特点,分析其原因,或许对实际交流有一定的意义。
1 东西方女性语言差异的特点及原因
由于东西方女性从小的历史文化背景完全不一样,那她们的语言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笔者只是小小地归纳了如下几点:
1.1 言语目的不同
Tannen曾用九个词概括女性的会话目的:亲 密(intimacy),联系(connection),融合(inclusive),关系(relationship),和谐(rapport),社团(community),问题(problem),新手(novice),倾听(1istening)[1],这同样符合中国女性。中国女性由于受到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她们更多地被儒家思想束缚。她们害怕孤独,所以语言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被排斥,有集体归属感。东方女性使用的语言也比较顺从,消极。
对于西方女性却又一定差别,西方女性性格开放,前卫,这与西方的女权运动比东方早有关。西方女性语言直接,随意和坦诚,不会转弯抹角地。
1.2 话题的不同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东方女性的典型特点。她们的话题主要是围绕生活,情感和家庭等等。这是因为东方女性价值观决定的。东方人的传统思想是女主内,男主外。女性在一起的话题是围绕与她们戚戚相关的东西,那就是闲聊东家长西家短的。
西方女性由于很早就被女权运动所影响,她们比东方女性早许多年进入社会,因此,西方女性的话题主要偏向于工作,社会环境,或许还有大众关心的国家大事等等。她们思想意识比东方女性要觉悟得早些。这也是由于西方女性没有对家庭的依赖性。
1.3 言语表达的不同
东方女性喜欢使用正规含蓄的话语,喜欢虚张声势,夸大其词。东方女性通常会避免非此即彼,这是中庸之道。有句谚语“The mouth is the cause of calamity”(祸从口出)[2]。东方女性多采用调节式的结构和问句结构,比如说模糊语、附加疑问句的使用。
西方女性个性强,独立,并且有忍耐力,她们对人对事有独立的价值观念。由于她们的耐力极强,在许多事情上都敢于大胆尝试,事业心强烈。因此喜欢使用霸气,命令性的语言,比如说必须,应该等比较强势的语言。
当然,东西方女性语言的差异还有很多,这里仅仅是点到为止。
2 东西方女性语言的共性
2.1 语音语调方面
由于生理特征都相同,因此,在语音方面,东西方女性的声音都比较高和细。在语调上,由于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女性的语调都比较丰富,更偏向于温柔委婉,多轻柔上扬,变化丰富而且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语调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心理体验和感彩的一面,同时也显示了女性语言在语言交际上礼貌、温柔、善感的一面。
2.2 词汇方面
许多研究都表明,东西方女性在语言交际中使用了较多的描述性词语,如形容词、副词和叹词等。女性在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在描述一个事物或事情的时候,会使用带有感彩的词。也正是由于这些词语的存在,才使得女性语言在表达上更具有具体性、明确性,也更具有感彩。
2.3 话语风格方面
在交流中,会话双方采用的交流方式和言语行为与会话的意图紧密相连,会话的意图直接决定了话语的风格和方式[3]。女性表达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能够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比如说表达对朋友的关心时,东西方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委婉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让对方得以安慰。
3 女性语言和跨文化交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与东西方女性的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到西方女性象火,东方女性象水,她们的话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女性崇尚独立自主,个性发挥,某种程度上,西方女性不拘小节,语言也比东方女性嚣张。而东方女性是五千年文化的影响深远,是温柔贤静的,语言比较内敛,也不如西方女性那么犀利和坦诚。因此,在交际中,我们得注意这些共性和个性,以免导致语用失误。
4 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的语言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地位,心理因素,个性发展,思想意识等等的影响,她们的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同时表明语言和历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特点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
关键词:女性;言语特点;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4-03
一、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当时的研究仅处在零散的阶段。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成为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的人。60年代,欧美兴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波及到了语言学领域。Lakoff在她的论著Womens Place in Language中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并系统阐述了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几个重要特点。Lakoff的研究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研究者们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探求和证实男性与女性语言上的差异展开,Coats、Kramerae和Trudgill都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语言与性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关注,性别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
在我国,一些学者如李经伟、肖建安、于国栋和吴亚欣等人,对国外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限于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或不同性别在语言中的表现等等,详细的针对女性语言的方面,阐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生活。语言作为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别,因此,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拥有各自特殊的语言。撑起人类半边天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姚亚平先生曾在《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指出:“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
多情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女性通过抒感来表达自己,而非强调对事理的阐述。另外,女性在情感方面比之男性较为细腻,易于表露情感。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倾向于使用感彩浓重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词汇上
女性在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并且加入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如可爱的、美丽的、超级无敌的、疯狂的等等。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今晚的月亮真的是好圆好大好亮啊等等。很多词语也因为带有很强的感彩而成为女性的专用词语,如亲爱的、宝贝等。
另一方面,女性倾向于使用更为复杂的颜色词来精确地形容和描绘事物。女性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观察得细致人微,她们普遍地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知道哪种布料、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女性知道更多的不同布料的名称,而且她们所掌握的描写色彩的词汇要比男性多得多,像米色、天蓝色、淡紫色等一些精确、复杂的颜色词很少出现于男性的语言之中,女性常用这些颜色词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风景,这也恰是女性心理细腻丰富的体现。
由于女性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在表达上都会使用委婉的温柔的词语,以示文雅和含蓄。因此,女性很少像男性那样使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在生活中,男性的粗俗话随处可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无论是表达快乐幸福的情绪,还是表达沮丧悲伤愤怒的情绪,女性都不会像男性一样直白粗俗地表达,她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文雅的温柔的有时是可爱的词语来表示。如“这样的幸福我简直想不都敢想,我不是在做梦吧”等等。而当女性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粗暴地表达,可能会说“这件事简直就要把我气死了”等。
在对人或者事物的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词缀、儿化和重叠形式。如小丫头、小鬼、调皮鬼、小狗狗等。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使用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昵称,如亲爱的、哥哥等。有关调查显示,女性使用昵称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句式上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在女性语言的表达中,更多的是使用委婉、征询或疑问的方式。如女性在说话时,很少武断地打断对方的谈话,通常情况下是会倾听完之后,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想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在女性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也大大超过了命令句。即使是在用陈述句表达一种看法时,女性通常也会在句尾加上是吧、对不对、是这样的吧等辅助语,以获得对方更多的支持。
另外,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例如,女性经常会使用太棒了、我太喜欢了、你实在是太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用样的情绪来感染对方,营造一种更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而在表达否定的或相反的情绪时,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气较弱的句式,如“这样不是很好”、“还可以”、“还行”等。
(三)会话方式和内容上
在两际中,由于性别的差异,即使是表达相同的意图,女性也会采取一种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男性总是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是社会地位,因此,男性在交流过程中会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为主。与之相反,女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因此同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给对方以安慰。而男性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直接的建议方式,以达到影响和说服对方的目的,显示自己在交流中的控制和自主地位。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会比较注意对方的反应,很少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女性通常也会不时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停顿下来,给对方发言的机会。相反,男性通常在交际过程中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少会询问对方的意见或想法,表现了很强的主导性。
美国著名女作家DeborahTannen认为,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交流,还有一类是感情交流。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明确;而感情交流则主要通过交谈加深感情,拉近距离。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在会话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女性的交流主要在感情交流上,目的是通过交谈而加深感情,深化人际关系,因此,女流时话题通常都是琐碎的日常小事,内心感觉;而男性谈论的话题常以客观的信息为主,信息量大,话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女性的话题广。
三、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更反映男女两性的文化情感、理性思辩。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语言的性别差异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在心理机制上,女性的成长环境使其情感体验较男性深刻、细致。男女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感受自然不同。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道路受社会和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两性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女性性别认同的实现侧重于注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也就是说,男女两性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性别认同是不一样的,女性得到的是更多的情感启示而不断向更具女性特色的角色发展。多情、温柔、柔弱等具有传统意义的色彩便与女性结下终生之缘。这种色彩在作为人的社会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中,即体现为丰富的情感因素。
因此,中国女性的谈论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感悟,抱怨、发牢骚,对某些事物的幻想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2.从社会意义上看,封建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社会氛围,给女性语言以深刻的影响和渗透。社会按不同性别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逐渐接受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待,并将性别规范自觉内化到社会期待模式中。在中国古代,世界由男人来掌握,女性是无权的,中国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从《易经》“男刚女柔”的性别分类就开始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强化,《易经》不断被历代儒学赋以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成为男尊女卑的补充说明。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到社会文化中时,柔顺成为女性角色的合理模式了;温柔的性格、温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自然成为女的规范。于是,女性只好更注重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气的柔和、语调的和缓、表达的委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人们认可的女人味,才更像社会期望的女性形象。
3.从家庭意义上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感情也使其语言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封建家庭中的女性作为妻子其地位是低下的,但作为母亲,在一直重视母教的中国传统中是受尊敬的,两种角色合成的家庭妇女往往更注重对家庭的情感管理。因此,她们特别注意家庭人际关系,极小心地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维系着大家庭的各种关系,由此也养成其善于观察、慎于言辞的能力。她们不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荣誉和地位,而只有正确的语言和优雅的举止才能使她们获得较高的声誉。
因而她们对能反映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更加敏感。为了不因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特别注意语言形式,尽量使用正确而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她们交谈的目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性别歧视养成了女性较强的言语防范意识。受压迫的地位压抑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却从反面提高了女性对语言的观察力、感悟力。
四、小结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中国女性的思维、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现代女性的“个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因此,女性言语风格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变异同样具有社会性,女性语言变体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及其变化的社会特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用语的构造特点及其演变的方式、规律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赵容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4〕姚亚平.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1988(1).
关键词: 英语 女性语言 特点 语音语调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着交际功能,同时语言的使用必然反映着社会观念、风俗。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传统观念、社会因素等影响,男女语言文化呈现出一定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进行表达为主流社会文化所决定。本文试图分析英语中的女性语言特点,借以透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
较之男性,女性语音往往更为标准和规范,在相同的年龄、阶层、地位及相类的教育背景下,女性通常能够比男性有更为准确的发音标准和规范。女性使用语言时,相较男性会更加注重语言的正规性,研究表明,女性说话时语言的发音标准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例如美国英语的元音中,r的发音有一定的特色,女性比男性在该发音中标准率更高。女性在说话时的语调更青睐用声调,充分利用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研究者们通过对以往的语言材料分析,发现女性在生活中喜欢用疑问句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疑问句的表达方式,可以体现出女性礼貌和更加温柔的一面,同时表现出女性在生活中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有着较大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社会依然是男性掌权的社会。例如同样使用“――May I come in?――Yes,please!”这一表达,女性在表达时、在说请时,更喜欢用升调,从而表现出女性客气和温柔的一面。
(二)词汇特点
1.多用恭维语
长久以来的观念所致,女性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少女性自视如此,因此,不乏女性有较强的依赖性。在交际过程中,女性会更多地采用恭维语维系关系和讨好对方,甚至使用那些有较强感性色彩的形容词进行赞同和评价,以赞叹、惊讶的语气附和对方。
2.多用闪避词和委婉语
在日常交谈中,女性对闪避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I guess,I think等,尤其是在涉及令人不悦的表达时,以闪避语进行模糊表达而避开正面回答,以此表达模棱两可的意思,包含着试探、迟疑的意味,这也是长久以来歧视观念所致的女性普遍心理。
(三)句法特点
在句法结构上,女性语言同样与男性存在差别,前者的句法结构更为严谨。通常而言,女性更多地使用标准句法形式,而疑问句的附加也体现出征询的心理状况,语言委婉而不具有攻击性。
1.多用虚拟语气句
知晓自身地位上的从属性质,相当一部分的女性在谈过程中均会刻意回避直接命令的方式,而更多地选用婉转的虚拟语气词。她们更多地回避直接命令,如在需要别人帮忙拿东西的时候,她们在女性的潜意识中,也认同女性的附属地位,因此在交谈时,一般会规避命令或请求的语气,使用更加恭敬和委婉的表达方式。请求别人帮忙带东西,会用Could开头的句子,请求别人帮助时也会询问对方的意见的语气,同时说出自身想法的表达方式。
2.多用反义疑问句
女性在表达自身想法时,一般会采用委婉的方式。在陈述一件事情时,会在后面采用附加反义疑问句的形式,达到礼貌、客气的目的。男性在表达你可以这样做时,会直接说:You can do it.女性则会在后面加上一句询问的话。当称赞他人时,女性与男性的表达也有区别,例如“He’s a nice guy,isn’t he?”,类似这些表达的运用,都表现出女性不自信、不敢直接表达自身意见的性格特色。
每一N语言都是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中产生,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日常交际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体现于英语语言中则呈现出女性语言的多种特点,也体现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男性的特点。
二、英语中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以上叙述了妇女语言表达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妇女的地位属于附属地位。《圣经》如是说,亚当用一条肋骨即衍生出夏娃,夏娃是由亚当身上的骨肉而成的,因此称为woman。妇女附属地位,历时已久,表现在各个方面,亦包括语言中的女性性别歧视。下面详述女性语言的性别歧视:
(一)人际称谓
1.姓名称谓
姓名称谓,这是最典型的女性歧视语言。在西方诸多国家,婚前随父亲姓氏,婚后更改为丈夫姓氏。西方婚礼上,牧师宣读 “I now pronounce you man and wife.”,新郎新娘步入教堂。由此句话可以看出,“man and wife”男子依旧是man,而女子则变成了wife,这种现象在女权主义者和职业妇女中亦是如此。所谓改名,不论怎么更改,都是要么随父亲姓,要么随丈夫姓。婚后从丈夫姓氏,将丈夫的姓氏冠于前,意味着婚后妇女是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而存在的,所有权是丈夫,因此是和丈夫不平等的。
2.亲昵称谓
亲昵称谓主要体现在上下级关系上。西方,男性的上级可以以亲昵称谓称呼其女性下属,表示互相之间的亲密友好关系, 常见的亲昵称谓有girlie,sweetie等。这些亲昵称谓适用于男性上级称呼女性下属,或者陌生男士对女子的称呼,反过来则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在英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女性社会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受到的尊重远比男性少。
(二)男性词泛化
在英语中,有时男性词可以泛指人类,包括男女两性。例如man/mankind,salesman等。写信给他人时,在不知对方性别的情况下,使用的是Dear Sir的尊称,不会使用Madam。这些小细节,都体现出男性的地位。
(三)语言非对称
英语中的构词法同样体现着性别歧视。倘若表达较高职位及受人尊敬的职业,英语中,许多指女性的词语都是在男性的基础词上加前缀,例如female等,形成复合词。当职位较低时,则女性词作为基础词,前缀则变为male或者man,才指男性。如 male nurse,man secretary 。这些非对称特点无不体现着性别歧视,人们认为较好的职业仅有男性有资格从事。
三、避免性别歧视语的方法
(一)避免使用有意贬低、轻视女性的词语
在表达时,对女性不称其为the distaff(母系)或the second sex,对妻子的称呼表达为the little woman(小妇人)等类似的表达方式。
(二)慎用含有 man( men) 的词或短语
当这些词汇、短语所指无法确定为男性,或包含两种性别,一般可用下述短语、词替代。
如Manmade(人造的)synthetic artificial
Man(人)human being, human person, individual
Manpower(人力)workforces, staff, personnel, labour
四、结语
英语女性语言的特点是由于长久有起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所致。究其根源,其出乎天然的弱势心理、生理因素及社会分工的反差造成了现如今的局面。英语语言的表达,说明人们对性别的歧视已经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将逐渐缩小。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语言中体现出的对性别的歧视,问题并非语言本身,而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男女在地位、权利方面存在歧视,语言中对性别的歧视便会一直存在。
参考文献:
[1]吴倩倩.英语语言中女性地位体现及语言特点分析[J].赤峰W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7):254-256.
[2]张洁.英语女性语言的特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194-195.
[3]刘甜.英语性别歧视现象分析[D].荆州:长江大学,2013.
[4]戴佳颖.女性社会角色对英语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5]刘惠玲.浅析女性英语语言的模糊性[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女性;生理特点;性激素;疾病预防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可发生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RA在欧美人群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亚洲人群,白种人RA的患病率为1%,而在北美印第安人的Pima,Chippewa及Yakima部落,RA的患病率高达5%。对北京、汕头、宁夏、黑龙江等地区的RA患病率相关调查显示,4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RA的患病率为0.32%~0.38%,远远低于欧美人群[1]。目前,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显示,女性RA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3。尤其是更年期女性,RA发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但是与之相比,妊娠期妇女RA的发病率则明显降低。Chakravarty等[2]统计美国2002年995家医院404万次分娩中合并RA者1425名,其发生率约0.035%。妊娠期妇女发生RA的危险性较非妊娠期妇女要低很多[3],而且回顾性研究证实,75%的女性RA患者妊娠期间关节炎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4]。进一步的研究显示,RA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存在异常,主要是雌激素、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生成减少[5]。滑膜的巨噬细胞及记忆T细胞均表达雌激素结合蛋白,而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或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各自的结合蛋白、受体或介导蛋白对RA的发生和演变产生影响,提示女性的生理状况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已有的研究提示,月经初潮的年龄与RA的发病可能有关,初潮年龄越大,发病的危险性就越大[6]。此外,哺乳也可能是RA发病的一个因素,尤其是第一次妊娠后的哺乳(OR 5.4, 95% CI 2.5~11.4)[7]。催乳素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哺乳时催乳素的分泌增多,这可能是哺乳与RA发病相关的原因。且有研究显示,RA患者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8],更进一步提示哺乳与RA的关系。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女性的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过程伴随着体内激素代谢水平的剧烈变化,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最终发生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有关女性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过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重庆黔江地区女性生理特点与RA的患病情况作相关联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从中找出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以便为老少边穷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提出适宜的建议,并为研究疾病、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212例,平均年龄为46.37岁。
2 方 法
2.1 问卷调查 调查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调查个人的一般情况,如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民族、婚史、职业、文化程度、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第2部分调查患者首次发病时间、首发关节、首发关节是否肿胀、首发关节是否疼痛、有无晨僵、晨僵缓解方式、晨僵缓解时间、首次就诊情况、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所致的关节炎、从发病到现在的诊疗及检查经过、月经情况、初潮时间、孕产情况、白带颜色及量、白带是否有臭味。第3部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根据调查的结果将其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91例)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121例),采用1∶1.3匹配设计,保证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2.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就诊病历记录、影像学诊断报告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等资料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依据2012年欧洲风湿病联盟制定的《风湿病诊疗指南》。
3 结 果
3.1 初潮年龄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性 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相比,初潮年龄越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越高,见表2。
3.2 文化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性 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相比,文化程度越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越高,见表3。
3.3 绝经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性 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相比,绝经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成正相关,见表4。
3.4 白带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性 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相比,白带色白、量少,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相反,白带色黄稠、量多,则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低,见表5。
4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晚期可发生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显示,RA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3。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其RA发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RA患者的体内激素水平存在异常,主要是雌激素、睾酮、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脱氢表雄酮的生成减少,提示女性的生理状况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已有的研究提示,初潮年龄与RA的发病可能有关,初潮年龄越大,发病的危险性就越大。此外,哺乳也可能是RA发病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女性的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生理过程伴随着体内激素代谢水平的剧烈变化,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最终发生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文化层次低、初潮年龄大、绝经、白带色白量少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所有低文化层次、初潮年龄大、已绝经、白带色白量少的女性患者应到医院的风湿科就诊。医院应进行随访,以期筛查出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给予检测、干预及治疗。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关于女性白带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
5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曾庆馀,张凤山,等.中国风湿性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7,1(1):31-35.
[2] Chakravarty EF, Nelson L,Krishnan E.Obstetric hospital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women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2006,54(3):899-907.
[3] Tandon VR, Sharma S, Mahajan A,et al. Pregnancy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 Indian J Med Sci,2006,60(8):334-344.
[4] Ostensen M, Villiger PM. The remiss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during pregnancy[J].Seminars in Immunop-athol, 2007,29(2):185-191.
[5] 沈冲,翟金霞,叶冬青.血清性激素变化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0,1(1):57-59.
[6] 周惠琼,李东民,赵孟君,等.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8):482-484.
【关键词】女大学生 减肥 形体特点 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8-03
在当今“以瘦为美”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女大学生更加在意自己的相貌和体重。由之带来自我形体评价的诸多不满,并引发不少盲目减肥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破坏性。本文将从女大学生自我形体评价的差异出发,探究其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更好的践行健康教育,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应对女大学生的减肥行为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400名女大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
1.2.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两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问卷涉及到学生的实际身高体重和理想身高体重以及是否进行减肥等信息。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由70个条目组成,每个题目都是在5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1.2.3 调查方法 在自习室随机发放问卷,匿名调查,现场统一收回。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87份。其中,一年级88人,二年级82人,三年级83人,四年级134人;理科生183人,文科生204人。正在减肥的182人(47%),没有从事减肥的205人(53%)。各年级减肥与否情况见图1(1=减肥,2=不减肥)。可见,大四女生中减肥者比例较高,其他年级减肥女生比例略低于非减肥女生。而从图2可见,恋爱女生中减肥者的比例更高。
图1 各年级减肥人数百分比
图2 恋爱与非恋爱女生在是否减肥上的差异
2.2 女大学生身高、体重的总体特点
从表1可见,女大学生的理想身高显著高于实际身高(t=-26.85,p
2.3 女大学生体形现状
以凯特勒提出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指数,又称体重指数)为指标,根据中国的体重标准:轻体重:BMI
2.4 减肥女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
女大学生减肥群体与非减肥群体自我概念的差异见表3。总的来看,减肥女生的自我概念显著低于非减肥女生。
3 讨论
肥胖对健康的威胁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社会普遍盛行“苗条即美”的观念,使得不少大学生通过减肥来达到对美的追求。本研究显示有近五成的女大学生选择减肥,正说明了这一现状。但本研究显示,减肥女生中仅有少部分属于偏胖型,的确需要减肥。而大部分学生虽然属于健康体形甚至偏瘦体形,却仍然选择减肥。可见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减肥误区。
本研究发现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减肥,这可能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尽管在法律和现实中,就业上的种族、性别、生理障碍等歧视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另一种给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的“相貌歧视”仍然广泛存在。如有报道某容貌较差者面试上千次却得不到一个工作机会[1],而美貌者不仅被录用的机会大,且初始工资也相对较高[2]、薪水增长更快[3][4]。诸如此类的现象给女大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从而过分苛求自我外貌。但外貌中有关五官的改变不仅难且代价高,而形体的改变则相对要容易得多。这就使得不少女大学生选择减肥作为改变自我形象,提高求职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分别开来[5]。Higgins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3个部分,即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当这3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后果[6]。在本研究中,减肥女生理想体形和实际体形的差距更大,这可能使她们面临更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自我评价,使其自我概念更为消极。这与Higgins的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综上可见,从女生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女大学生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和认知心理辅导,消除对自己身体的消极评价和过高期望,走出盲目跟风减肥的误区。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关于“容貌歧视”的政治经济学[J].特区经济, 2003(12):54―56.
[2] Quinn, Robert. PhysicalDeviance and OccupationalMistreatment:The Short, the Fat and theUgl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Michigan, 1978.
[3]Roszel,l Patricia, Kennedy, David andGrabb, Edward. Physical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AttainmentamongCanadians. JournalofPsychology,1989,123(6): 547-59.
[4] Friez, Josephine and Russel,l "Attractiveness and Income for Men and Women inManagement. " Journal ofApplied SocialPsychology,1991, 21(3):1039-1057.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东华书局,1996转引自: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特点;中医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不仅侵犯与骨骼相连的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组织,还可影响到心、肺、血管等器官。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与古医籍中“历节病”、“鹤膝风”的描述类似。临床可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产后,且病情易反复,出现四肢关节畸形甚至致残的比例较高。笔者现从中医学角度对其发病特点进行分析。
1 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女性素体阳虚,所谓男女有别,是为阴阳之体现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以阳用事,从乎火而主动,动则诸阳生。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静则众阴集”;《外经微言·救母》认为:“女子阴有余,阳不足”。说明男子体为阳,女子体为阴,男子以阳气为本,阴有所不足,女子以阴血为本,阳有所不足。血亦属阴,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女科百问·卷上》指出“女子以血为源”。而肝主藏血,有调节血量的作用,故女子与肝关系密切。《孟河费氏医案·妇人》说:“女以肝为先天。”总之,女性的中医生理学特点主要表现为阳气弱于男子,以阴血为用,发病主要与阳虚和阴血不足有关;病理上常出现气郁和血虚。
2 病因病机
2.1 阳气亏虚,卫外不能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而阳气亏虚是其主要内因;其病机多为人体阳气亏虚,卫外功能减弱,因内虚而感外邪,导致气血不通,痹阻经络,筋骨皮肉失养,发为痹证。《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在治疗上,很多医家重视补阳法的应用,如谢海洲教授认为本病根本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疗上应多配伍鹿角胶、补骨脂、羊藿、巴戟天、葫芦巴、狗脊等温肾阳药物;而焦树德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肾亏阳虚督损,治疗应以补肾强督为要。
2.2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
肝血不足在类风湿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明代秦景明《幼科金针》曰:“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素问·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中医学认为,关节由筋所主,筋由肝所主,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才能发挥其功能。《素问·经脉别论》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筋得血养,关节运动、转侧灵活有力,风寒湿热之邪不易侵入;反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抗邪无力,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痹阻气血而致疾病的发生。
2.3 肝肾同源,筋骨相连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肝血不足,肾中精气失其充养,日久则肾中精气不足,不能充髓养骨,骨失所养。由于肝不养筋,肾不养骨,筋挛骨弱而留邪不去,痰浊瘀血逐渐形成,造成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关节变形。《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3 女性发病特点
3.1 元阳不足,冲任虚损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特点主要与其生理学特点有关。女子生来阳气不足,而阳气亏虚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因。阳气不足,外受风寒湿之邪所侵,筋脉失养,痹阻经络关节而不利;同时,女子以肝为先天,胞脉系于肾,经、胎、产均可导致气血失调,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冲任空虚,风寒湿邪易乘虚侵入,相合为病,发为骨痹。故女子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于男子。
3.2 肝血不藏,肢体不养
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曰:“人卧则血归于肝。”即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正常情况下,当机体活动时,肝脏把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气以行血,通达经络,以供机体的需要。当人体安静时,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部分血液归于肝脏。肝血充足,机体各部分得其濡养则功能正常;肝血不足,藏血功能失常,则引起机体失养而出现异常。肝主疏泄,调理气血。《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说明女子不足于血,血虚则四肢得不到气血的供养,不荣则痛,不荣则不仁,故临床表现为手指小关节的疼痛、麻木。
3.3 肝郁不舒,气滞血瘀
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气行则血行,血的运行就不会发生瘀滞,如《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体阴用阳、肝主疏泄、肝主筋均是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不足则会疏泄失司或筋失所养。肝为七情之先,女性由于隐曲之情较多,易受情绪所伤,女性素血虚,若情志失调,抑郁不舒,肝气郁滞,疏泄功能失常,气滞则血瘀,血瘀则加重气滞,瘀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肝血虚,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湿浊内生,内湿引动外湿,湿郁化热,湿热相摶而致关节红肿热痛;肝气不疏,脾失健运,津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湿痰浊流注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后减轻;痰气胶结,可见类风湿结节,疼痛、肿胀加重。
一、翻译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行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如获取经济效益)、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自译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商品品名的交际意图十分明确,有一种明显的指示功能,即宣传某种产品或劳务,引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因此,化妆品名的翻译要突出其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指示功能或祈使功能的再实现。
翻译目的论有三条基本规则:第一是目的规则。即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是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而该目的是由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向译者提出要求,并和译者协商决定的;第二为连贯性原则,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达到语际连贯,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境连贯一致,让译语接受者接受理解;第三为忠实原则,译文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程度和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化妆品名语言特点与翻译目的
化妆品是女性日用化学产品,其受众的美学特点决定了其产品译名的重要性。化妆品译名,首先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是由语言这个物质材料表现出来。从语言的存在形式看,化妆品名称表现为口头语音形式和书面文字形化妆品名称犹如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对语音、文字等进行精心设计,多选用声韵调非常和谐,化妆品品牌特点女性气质相适应的具有抒情或描写性质的字和词。但是化妆品名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考虑语言文化间的转换,更应该注意商业经济下产品销售这个商业目的。女性化妆品的消费对象是广大女性,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是女性购买商品的永动力。女用化妆品名的翻译应符合女性消费者追求高雅和美丽的心理。因此,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的翻译对美的要求更高。
化妆品品名的交际性强,原文和译文的最终目的一致,这就决定了化妆品名翻译讲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翻译的目的是要实现化妆品的销售目标,因此化妆品名翻译不仅是一个语义对等问题,更是在于译文是否有感染力以及能否增强广告功效,更多地注重翻译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equivalence),而是合适(adequacy)。这里指译文是否符合翻译行为以期达到的社会效果,亦即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其在语境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化妆品品名翻译是以取得社会效应为最终旨归,因此翻译的应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受众群体的接受和反应,即强化化妆品本身的美学意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是化妆品名翻译的目的。三、个案分析
化妆产品CLEANCLEAR的中文译名是“可伶可俐”,产品本身的英语词汇CLEAN(清除)和CLEAR(干净)点出了化妆品的特性,正好与它专治青春痘这一功能相合,让人联想到一张干净明亮没有青春痘的脸庞,而中文译名没有单纯的翻译为清除干净,而是用“可伶可俐”来代替,看似是音译,其实是基于对中国女性的温柔、委婉特点的认识,既利用了原名的谐音,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汉语中的双声,不仅读起来声音清脆,韵律和谐,而且节奏明快,富有乐感,又充分反映出商品的功能;再来看美国的洗涤用品“海飞丝”HEAD-SHOULDERS的中文译名“海飞丝”。海是HEAD的音译,丝是SHOULDERS的音译,合起来会让人联想到宽阔的大海和飘扬的发丝,将产品的功能巧妙地寓于美的意境当中。上海著名品牌“美加净”得宜于汉语单字表意的特点,取“美丽更添干净之意”,若译为“BEAUTIFUL-CLEAN”显得拖沓冗长,不符合商标名简洁的审美特点,译名MAXAM在发音上接近MAXIMUM(最大化),让人对产品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最大化”也许就是洗面奶洗得最干净,而且,首尾都是“M”也体现了原来汉语品名的“美”字。
“UP2U”最新流行的口红品牌,采用了英文与数字灵活组合的形式,同Uptoyou的发音一致,广受时尚青年的喜爱。Avon的中文译名是“雅芳”既考虑到了产品本身的英文名,还体现了女性对优雅和芬芳的追求。德国著名美发品牌schwarzkopf的中文译名有两个,一个是“黑人头”是品名的意译,而另一个“施华蔻”是品名的音译。两个译名各有千秋,前者是体现了产品的某些功效和应用领域,而后者是考虑到受众多是女性群体,用字趋于优雅温婉的女性化,试图吸引女性顾客。考虑到化妆品名的翻译目的,后者的翻译比前者要更胜一筹。化妆品牌amore的中文译名是“爱茉莉”前两个字是偏于音译,而最后一个字是顺承译名的第二个字而来。而不是简单的翻译为“艾莫尔”。译名的每个字又富有女性特点或是受女性钟爱的字眼特点,而译名本身又有一定的含义,便于受众记忆同时又带来美的感受,可谓一箭双雕。BIOTHERM的汉译名“碧欧泉”源语商标名内涵丰富,Bio-意为皮肤的生命,-therm是指矿物温泉,因为在法国南部山区就有一种矿物温泉,它对人体,特别是对肌肤有着特殊功效,而BIOTHERM产品的有机活性因子P.E.T.PTM正是从这种矿物温泉中提炼出来的。其汉译名中,“碧”使人联想到碧水蓝天、绿意盎然,“欧”、“泉”指代了产品的诞生之地更让人产生清新自然、优雅纯净的感觉。化妆品Maybelline,汉译名为“美宝莲”。“美”暗示其功能是使消费者更美丽,“莲”暗示其效果是使消费者如莲花般漂亮,既取其音,又取其义,两种语言融会贯通,且发音响亮、寓意美好,不失为一上乘之作。
总之,化妆品名译名多采用“芳”、“黛”、“诗”、“兰”、“玉”、“姿”等汉字,给人以清新芳香、典雅纯洁、婉约美丽之感,迎合了广大女性的消费观念,考虑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汉民族的语言心理,选用内容美好、声韵娇甜的字词,且发音响亮、节奏分明,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美的享受。这种翻译以译文的读者为中心,既考虑到原品名,又迎合了中国读者的心理,打开了中国的销售市场。反之,在广告翻译中,如果不对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加以了解,然后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那么,即使质量:一流的产品也很可能无人问津。
【关键词】《甄执》;影视字幕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76-01
《甄执》不仅故事情节吸引观众,而且其复古的且充满文学色彩的台词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台词句式结构简洁凝练,令人回味无穷。在2013年,《甄执》在北美地区成功上映,但是《甄执》英文台词受到一些中国观众的批评与不满。美版《甄执》在翻译上是存在不足的。本文尝试探讨《甄执》字幕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对同类型的国产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一、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
赵速梅认为,影视翻译具有口语化、口型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一)口语化。影视字幕翻译的口语化要求译者尽量让译文通俗化,且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
例1. 华:“你个知道什么,记得我那一年刚刚入王府就封了侧福晋成了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女人。”(《甄执》第42集)
Hua:“You know nothing, you bitch! I remember that I was crown as vice wife of the Emperor and became the most favored woman of him just when I came to the palace......”
“”直接翻译成bitch,生动形象,符合华妃一贯的泼辣。同时bitch在西方观众语言中,属于英美女性日常的粗俗口语。
(二)口型化。字幕台词的口型化要求译文在保证生动、准确的前提下,尽力在长短、节奏、换气、停顿和口型等方面达到与剧中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口吻一致。
例2. 曹贵人:“娘娘一针见血。”(《甄执》第42集)
Noble Lady Cao: “Empress said straight to the point.”
译文经过配音符合原作人物的表情和神态。美中不足的是,受中英文发音差异影响,英文台词的口型和中文台词不大一致。
(三)人物性格化与情感化。《甄执》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且多元化,令人印象深刻。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时,应充分把握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
(四)大众化。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针对美国观众,可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语言。
例3. 甄郑骸澳憧商过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甄执》第33集)
Zhenhuan: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tale of Emperor Wu and his wife Li? ”
原文里面有个历史典故,西汉李夫人倾国倾城,深得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在李夫人病逝前,她坚决不愿意让汉武帝见到她憔悴的容颜。在英文台词里,译者没有详细译出“汉武帝”这个意象,也就却失去了原作的完整意义。
二、《甄执》的字幕翻译策略
根据张春柏、钱绍昌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字幕翻译可以采用字数限制、译文符合语境、 语义声画同步等方法。下面以实例谈谈其中两种策略在电视剧《甄执》中的运用。
(一)字数限制。字幕翻译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译文不能冗长,译文台词应当和影视中的画面或人物表情同步。
例4. 槿汐:“这后宫之事瞬息万变,不是害怕便可应对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唯有恩宠二字最重要。”(《甄执》第7集)
Jinxi:“The condition of harem changes at every moment,not fear can solve it. But remain the same, only the imperial fav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译者在这里已经进行了简化。对于源语文本中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用删减的方式,对不重要的信息进行了适当简化,是比较恰当的处理方式。
(二)译文符合语境。译者在翻译字幕的时候,不仅仅关注语言内容和形式,也应当结合影视的画面内容,深入把握对应的语境。
例5. 槿汐:“奴婢洗耳恭听你。”(《甄执》第7集)
Jinxi:“I am all ears.”
根据语境,甄终在交代重要事情给槿汐。 “洗耳恭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槿汐恭敬顺从的样子。译者的翻译也一样形象贴切,符合当时的语境。
三、结语
当前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发展还比较滞后,需要译者们努力把更好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介绍到国外。《甄执》影响广,语言比较有特色,文化底蕴也较强,如何恰当处理其中文字幕的翻译是值得研究的。本文结合《甄执》的台词介绍了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以及几种字幕翻译策略的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丁肇华.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翻译策略[D].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股然.从异化与归化视角看美版《甄执》的字幕翻译[J].轻工科技,2016.
[3]赵速梅,黄金莲.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关键词: 语言 性别 差异
1.引言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的差异自古有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语言和性别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才逐渐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热点课题。本项研究主要从语言运用中一般的性别差异入手,简单介绍国内外与话语性别差异有关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在词汇、句式等方面体现出的性别差异问题。
2.背景简介
现代语言学对语言与性别关系问题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丹麦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on于1922年在他的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用了整整一章详细阐述女性语言的特点,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关注。不过作为一名男性学者,Jesperson在书中流露了较明显的性别歧视倾向,他认为女性的语言是有缺陷的。在过去的40年间里,语言学家们从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权力和文化角度出发分析性别话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形成了以Lakoff、Zimmerman、West & Fishman为代表的支配论(Dominance Theory)和以Goodwin & Tannen等人为代表的差异论(Difference Theory)两大理论体系。支配论认为男性在社会体制中通常占据着有权势的支配地位,女性则基本上处于没有权势的从属地位,而这才是造成两性语言差异的根本原因。差异论认为两性的话语状况之所以会有差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及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期待与要求。这种期待与要求以固定模型的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使人自觉地或被迫地依照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Tannen把这种观点发挥到了极致,认为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文化世界,所以男女交际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在国内语言学界,语言性别差异的专门研究起初出现于一些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章节,如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等。随后的社会语言学著作都对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研究内容集中在四个方面:理论介绍和综述、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交际的性别差异。
3.会话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从语言形式本身来讲,两性语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几个方面。语音上的差异一般比较微弱,特别是在当代语言中,这种差异在不断缩小,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以剧本Friends为例从语调、词汇和句式三个方面进行。本文利用Friends中的语料,从非语言因素分析两性语言使用的差异。
3.1语调上的差异
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声调说出的,以英语为例,英语有五种基本语调: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和平调()。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还有语调意义。通常以降调结尾的句子被认为是陈述句,并且含有命令、肯定等含义,而以升调结尾的句子被认为是疑问句,具有礼貌、鼓励、不确定等含义。根据Labov的观点,女性比男性更加频繁地在句子结尾使用升调以示礼貌和鼓励。而根据对剧本Friends部分语料的分析发现,在第二、三季对话中有男性在77处使用以升调结尾的句子,占所有升调句子的61.11%,而女性仅有49处,占38.89%。由此可见男性升调的频率大大高于女性。
3.2词汇上的差异
词汇上的性别差异可以从闪避词(hedges)、修饰词(modifier)及空泛形容词(empty adjectives)三个方面说明。
Lakoff在《语言和妇女地位》一书中曾指出,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使用“闪避词”I think,sort of,kind of和“修饰词”very,so等。闪避词和修饰词往往被认为是“弱势”词语,因为这些词使说话人的语气委婉,但也表现出说话人缺乏自信,对所说的话不确定。修饰词的频繁使用也说明了女性的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以及希望引起男性对她们观点和想法的注意的意图。在空泛形容词方面,女性更多地使用诸如nice,gorgeous,lovely,cute,divine,adorable等词来加强语气,表达感情,而男性倾向于使用great等具有力量象征的形容词。
我们就剧中部分闪避词如I think,I guess,Sort of,May be,修饰词如so,very和空泛形容词cute,nice的使用数量进行了收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对闪避词的使用数量接近(47.53% vs 52.47%)。闪避词的平均分布说明,地位在谈话中的影响作用在逐渐降低,而其他因素如人物性格、话题选择也影响着闪避词的使用。修饰词和空泛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基本和Lakoff对女性语言特点的论断相同。
3.3句式上的差异
附加疑问句是指放在陈述句末尾的简短的疑问套语。(戴维栋,1983)从语言功能上看,附加疑问句多表示犹豫不决、软化语气、避免冲突,是较为典型的女式英语句式(Lakoff,1973)。对一些语言材料的分析表明女子比男子更加频繁地使用附加疑问句。对于这个假说,Janet Holmes(1987)则认为对附加疑问句要从它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来分析其使用机制。她把附加疑问句分为具有情态意义(modal meaning)的附加疑问句和具有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的附加疑问句。情态意义附加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对某一看法的不确定,例如:She is coming around noon, isn’t she?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有支持、赞同的作用,如:The hen is brown,isn’t she ?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也有缓和自己话语负面影响的作用,例如:That was pretty silly,wasn’t it?
通过对《老友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地附加疑问句(57.14% vs 42.86%)。有关女性通过附加疑问句以现实试探性的弱势话语风格的论断就受到了挑战。男性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情态意义的附加疑问句,而女性更多地使用具有情感意义的附加疑问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在谈话中更具有合作精神。
4.结语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正确地认识、理解英语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对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通过对Friends的分析、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1.性别因素仅仅是影响两性话语风格的众多变量之一,交谈者的性格、经历、交谈动机等都是影响话语风格的重要因素;2.两性在语言使用上更倾向于相同而不是相异。
参考文献:
[1]Cameron,D.et al.Lakoff in Context:The Social and Linguistic Functions of Tag Questions[A]. In Coates. J. & Cameron.D.(eds).Women in Their Speech Communities[C]. London:Longman,1989.
[2]Fishman,P.M.Interaction:the Work Women do[J].Social Problems,1978,(25):397-406.
[3]Goodwin,M.H.He-Said-She-Said:Talk as Social Organization among Black Children[M].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
[4]Holmes, J. Hedging, Fencing and Other Conversational Gambits:An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New Zealand Speech[A]. In Pauwel, A.(ed.). Women and Language in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ociety[C]. Sydney: Australian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1987.
[5]Jesperson,O.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1920.
[6]Tannen,D.You Just Don’t Understand:Women and Men in Conversation[M].London:Virago,1991.
[7]West,C.When the Doctor is a“Lady”:Power,Status and Gender in Physician-Patient Encounters[J].Symbolic Interaction,1984.7,(1):87-106.
关键词:陕北民歌;信天游;语言特点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的反映。陕北民歌种类繁多,信天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种。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相接的宁夏及甘肃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已有千年历史。它苍茫、恢宏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大西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本文试对信天游的语言特点做一些探讨。
一、语言自然、质朴、生动、形象。
信天游大多是劳动人民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多为即兴编曲、并随情境随即兴演唱,它的语言自然、质朴,大多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正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它显得尤为真实,具有一种天然之美。如《兰花花》中的歌词:“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语言纯朴生动,犀利有力,强烈地表达出兰花花的爱和恨,成功地塑造出兰花花这一封建时代叛逆女性的形象。又如:“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我那当的哥哥回来了。羊肚子手巾脖子上围,不是我那哥哥再是个谁。”歌词逼真描述了女子对自己心上人盼望的焦急心情,是真实情景的完全再现。这些朴实、口语化的语言,将劳动人民的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信天游语言的形象生动还体现在修辞手法的集中运用上,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比喻与夸张。比喻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夸张则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无论是比喻还是夸张,其目的就是把生动的艺术形象突现在听者的面前,让你看得见,让你摸得着,有最直接的感受。如在歌词“白格生生的脸蛋西北风吹,你是哥哥的心锤锤。站在那圪塄上了不见你,眼泪珠呀好比连阴雨。”中就是比喻的运用,在歌词 “想哥哥想得心花乱,后半晌想起吃早饭,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想哥哥想得迷了窍,压和劳搬回个铡草刀,差点把妹妹的手铡了。”中就是夸张的自如运用。
在信天游的歌词中,还常常用到比兴的艺术手法,上至自然环境、下至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无不包含着比兴手法的渗透。往往在上句歌词中采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从而映衬出下句歌词所要具体、真切诉说的情感内容。例如,“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翻山越岭走三边”,由黄土高坡的地势复杂、环境恶劣,广阔无垠、沟壑难填、山坡连绵无比,引出翻山越岭走三边的兴,展现出西北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为了理想跋山涉水的奋斗与拼搏场景。“山丹丹开花呦,那个红艳艳,领导咱打江山”则由红艳艳的山丹花,展现大西北人民对浪漫景色的向往,从而由此引出领导咱们打江山的热切盼望与人民对党、对国家发自内心的拥护之情。
二、歌词中大量运用陕北的地方方言、土语
信天游的歌词中大量运用陕北的地方方言、土语,这样更生动地突出了陕北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音乐的趣味性。如《骂媒婆》:“捣灶鬼媒人两头扇,我大我妈耳朵软”。“捣灶鬼”、“两头扇”的形象运用表现出劳动人民对势利的媒人的厌恶之情,“耳朵软”则是对见钱眼开,不顾一切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父母的责怪。
信天游方言的运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方言读音上。如在信天游《当的哥哥回来了》中,“咬”(yao)方言读“niao”,“山”(shan)方言读“san”,“下”(xia)方言读“ha”,“我”(wo)方言读“nge”。特别是“我”和“人”的发音(陕北地区的方言偏重鼻音,韵母以“n” 结束的字音都发成“ng”)是陕北民歌中最显着、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字,这两个独具地方语言特色的字的发音使信天游歌曲的陕北味顿时就显现出来了,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陕北气息。
三、叠词、衬句的独特运用
叠词也是陕北民歌信天游歌词中最显着的特色之一,充分体现了信天游歌词的传神风格。叠词是把一个单音节字相叠,形成双音节叠音,叠词的运用会形成一种音节、音响上的旋律感和音乐感,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让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从而极大地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山丹丹那个开花红艳艳”、“圪梁梁”、“蛋壳壳”等,充分体现了大西北民歌的亲切、亲昵之感。再例如,将孩子的小脚称为“脚片片”、小手则称为“绵手手”等,可见叠词贯穿了陕北人民生活所见事物的各个领域。叠词的使用同时还满足了重复旋律的重叠与延伸需要,使歌曲反应的环境、抒发的情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另外,信天游的歌词中大量使用衬字、衬句,令节奏更富抑扬顿挫之感,如“上一道(那个)坡(来坡),(哎哟哟哎),下一道(哎咳)梁(哎),”中的“那个”,“哎哟哟哎”等都是衬字,而在“花儿花儿轿轿里的女子儿长得好,长呀么长得好”中“长呀么长得好”则为衬句。这些衬字、衬句使得信天游更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点,浓烈的方言化的音调、歌腔,是陕北民歌独具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只有真正地深入到西北人民的生活之中,追本溯源、深入基层,了解西北文化、了解信天游的语言特点,才能使信天游这一民族艺术的瑰宝得到真正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周大风.对民歌的几点认识[J].中国音乐,1983(4).
[2]蔡芳.陕北民歌再识[J].中国音乐,2006(4).
关键词:英语学习;性别差异;原因;策略
从大学中外语专业的学生来看, 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 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女生的外语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生。这一现象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是女生的外语学习能力高于男生吗?还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呢?
一、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
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从基本的字母、音标、单词识别等开始是一个长期的认知过程。所以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等都占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男女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差别。
(一) 语音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
人们学习一项技能一般从模仿开始,外语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模仿过程中,一般女生
的模仿能力比男生要强,学习速度较快,发音也相对比较准确女生在语音阅读方面也比男生更胜一筹。在语法的学习方面,因为男生是采用理解记忆,所以在对语法的分析上要比女生强,掌握的语法内容也就相对较多。
(二)听力方面
一般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发音,女生更容易是识别,识别的正确率明显高于男生。而对于需要理解分析的内容,由于男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高于女生,在听力测试中,关于推理方面的得分一般比女生要高。在语言学习的中后期,当听力测试渐渐由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捕捉能力转向侧重考查对获得的语言信息分析理解再加工时,男生的听力水平不断接近女生。
(三) 阅读理解
在词汇方面女生的积累普遍高于男生,而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男生要优于女生,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考察词汇量的时候,女生得分一般高于男生,而在后来越来越看重分析综合能力时,男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高。
(四) 写作方面
在外语学习的早期,文章一般以描述性和叙事性为主,女性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刻画是她们所擅长的,因而其书面言语作品往往较为细腻。到了外语学习的后期,书面表达的语篇类型多以议论文为主,而男性善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在此时得以充分发挥,往往班级里比较出色的政论性文章便是出于男生之手。
二、男女生英语学习中差异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负责人类言语功能的区域主要在左脑而大脑的右半球虽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但远不如左半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语言能力强的人,相对而言左脑比较发达。通常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由于女性的左脑发育要比男性早,在控制处理语言信息时更成熟。女性在六岁左右左脑的发育已经比右脑更专门化了,而男性要到青春期发育时期。因此生理因素影响着男女生英语的学习。
(二) 心理因素
“局部差异论”认为,男女两性在智力总体上没有差异,但在构成智力结构的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男性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方面优于女性,而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存在优势。[3]男女生在性格方面也存在差异,一般男生比较冲动,女生相对温柔,内省型的比较多。据卡根研究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对内省的学习者更有效。
(三) 社会因素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在对男女孩的发展要求及指导上有所差别。对于男生,家长一般采用积极偏向竞争性的教育方式要求男生有冒险精神,要果断,而女孩的行为被要求是顺从的被动。因此男女生性格差距进一步强化,无法将男女生的优点集于一身。
三、解决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的对策
(一)鼓励男生勤学苦练
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在语言的发展方面确实比男性要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学习的深入女性的语言优势逐渐减弱。作为男生一方面要坦然面对性别差异给他们外语学习所带来的不利,另一方面要明白女生学习效果之所以好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认真。只要勤学苦练,男生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取得和女生同样好的成绩。
(二) 指导学生加强弱势项目训练
根据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特点,分别加强各自弱势项目的训练。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里已分析了男女生在各类测试项目中的优劣势,教师和学生可以以此为依据加强男女生弱势项目的训练。语言技能的提高靠的是反复操练,没有什么捷径。
(三) 调动右脑的潜能,使大脑的左右半球在语言学习中协调工作
除语言活动外大脑的左半球还负责抽象思维、阅读、书写、计算等活动,而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空间知觉、直觉、想象、舞蹈、节奏感、情感和意志活动。据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的右脑较为闲置,左脑的工作则很辛苦,而男性的左右脑使用比较均衡。因此,如果调动右脑的潜能,把男性对空间知觉、节奏感等的优势融入外语学习,便能弥补男性语言学习的先天弱势。
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语言天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大学外语学习中多项指标男生弱于女生的现象。而这种男生弱于女生的现象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学习的深入发生着变化,一方面男生和女生的总的语言能力不断接近,另一方面,在部分项目中男生甚至超过女生处于优势地位。大学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女强男弱现象是很难彻底改变的,如何提高男生外语各项技能和学习成绩是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敏.男女生对英语学习认知性差异的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9.
[2]黄崇岭.性别差异与大学外语教学—对外语学习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2.
[3]何先友.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公示语 汉英翻译
一、公示语的简介
有学者认为: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就是公示语。[1]还有学者将公示语简述为:“就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文字语言。”[2]可见,公示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公示语翻译中错译、语法不通、拼写错误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就目前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相应对策。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
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主要提倡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根据目的论,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目的论的创始人之一赖斯将文本功能分为:信息功能(informative)、表达功能(expressive)和祈使功能(operative)。[3]就公示语而言,其主要功能有祈使和信息功能。限制和强制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就是祈使功能,也就是用这些语言影响、规范公众的行为,进而再作用于公众,使公众能够像公示语上所说的那样去做。指示和提示性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常见的错误
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或不规范随处可见。万正方等学者通过调查认为这些翻译错误主要是由于忽略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和译出语国家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一味将汉语思维模式和审美需求强加于译文之上,按照汉语字面意思和语法结构对号入座,牵强附会地“套译”。[4]常见的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1.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公示语翻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错误。(1)单词拼写,大小写及符号的使用错误。“爱护环境 珍惜生命”翻译为“CLEAN SUYYOUNDINGS LIFE IS ONLY ONE”,暂不评论它的翻译谬误,仅是“SUYYOUNDINGS”这个词的拼写就会贻笑大方。改为“PROTECT THE ENVIRONMENT,TREASURE OUR LIFE”就能正确完整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2.语法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名词单复数,冠词,介词,动词,时态,语态等使用不当。如:男式休闲服译为“Man’s casual”明显不妥,应改为“Men’s casual”;又如:修理相机被译为“Repair a camera”,译文有修理一架照相机的含义,采用的祈使句型有发号施令之嫌,建议改为“Camera repair”。
3.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翻译公示语时,对所选词义理解不清,生搬硬套,有时也会给外国游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起他们的误解。例如在某银行挂着“对公业务”的牌子,被翻译为“To Male Service”,在这样的译文下,不仅公示语的提示、指令、参照功能不能实现,甚至会造成歧视女性的负面效应,难道女性就不能办理相关业务了?建议改为:“Public Service”。
4.文化不兼容。
为了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在翻译公式语时,我们应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例如,“保护绿草,留住绿意。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the green color.Let the grass has life,please watch your step.”这种翻译很难让外国人看懂是什么意思。比较可取的翻译应该是:“Take care of the grass to keep the p lace green.Treading on grass is treading on life.”然而,这样的译文稍显冗长繁复,可直接借用英语中现成的说法“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公示语翻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来进行翻译。
5.译名不统一。
这里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的英文译名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在城市公厕外的墙壁上有的写W.C.,有的还继续沿用Toilet,有的直接写Men’s或Women’s,甚至有的写Female toilet,Male Toilet,这都让外国游客感到一头雾水。以上的译文都不规范。据统计,美国使用Washroom,Restroom和Bathroom的频率较高,建议改为此。
四、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1.熟悉公示语的语言特点:简洁明了。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这就要求这种文体要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要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2.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借用已有成果。
许多公示语具备相同的功能,我们可以向国外借鉴他们常用的表达用语。戴宗显、吕和发认为:“功能对等,情景相同,对象一致,目标明确,转换对应是公示语汉英翻译所应遵循的一般标准,提出可以借鉴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动态转换尝试的建议。”[5]
3.必须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贺学耘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认为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要将读者的文化习惯摆在首位。公示语英译的主要交际对象是英语使用者,它的表达应符合英语的语用习惯和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2]左樱.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06,(4).
[3]Reiss.Katherina.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M].translated by Kitron,in Lawrence Venuti(ed),2000.
【关键词】 性别差异;权势关系;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人类性别差异所引起的语言差异性已成为社会学家及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历史学家及比较语言学家也认为性别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语言之中,是其进行研究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专家叶斯博森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又相继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到了70年代,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如齐默曼、特拉吉尔和科夫等人使性别语言的研究不断得到了深入,出现了专门阐述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的著作。来自美国的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一文的序言中提到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即性别语言学。
二、研究目的
男女两性都属于社会团体中的一员,因此他们除了拥有生理角色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男女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两性之间的权势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他们的权势关系是可以从他们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的。本文意旨研究中文语言在不同的权势关系上所显现的两性差异,并探讨出在这些语言方面差异的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从而发现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与角色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
三、研究内容
男女性别差异在言语中的具体表现:
1、语音语调层面
在语音方面,比较与自身年龄段、 社会地位和教育背景相当的男性,女性的发音较为清晰、谨慎、标准和规范。她们对语音是否正确保持着很高的敏感度,并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使用有权威性的标准发音方式。然而比起女性,男性更多地采用非标准语音形式,带有一定的乡土气息,较为随意和粗糙。例如,在美式英语中,元音后的[r]音是上流社会高雅口音的标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象征。学者特鲁吉尔通过研究发现(Trudjill,1974),在底特律的黑人英语中,发此音的上层中产阶级女性高达90%,而同阶层的男性只有66.7%,比率远低于女性。标准音可以使自己听上去更有品味和修养,更接近上层社会,由此可见,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语言的感染力。
在语调方面,通常来讲,女性讲话较多使用升调,并且极富表现力,语调变化较多,而男性讲话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语言学家通过分析多种不同类型语料得出:女性更偏爱使用疑问语调。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其礼貌与温柔,另一方面也是做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的象征。另外,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逆序重音,也就是说把最轻音放在最重要的单词上,而男性则是把最重音放在最重要的单词上。这些语调方面的差异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角色地位,她们习惯于征求他人意见,对自身观点缺乏信心。在双方交流中,多数女性不愿因争夺话语权而独占鳌头。
2、词汇层面
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姚秋莉,2002)。
女性更擅长用情感词和强化词。她们的措辞时常带有浓厚的主观感彩。英语中,女性使用感叹词的频率恰好是男性的两倍。她们常用“goodness,good heavens,oh dear”等来表示惊讶和感叹;并且喜欢用强化词来加强其说话语气,如“so,much,absolutely”等等。
女性更喜欢用带文采的形容词。例如,在表示“赞成”、“赞美”时,女性讲究用词贴切、雅致。而男性却习惯用中性形容词来表达他们喜欢的东西。英语形容词“great,cool,terrific”等一些表示“好极了”的形容词一般为男性所用,而在表示同样意思时,女性却常常喜欢用“charming,sweet,cute,nice,adorable”等词语。
女性选词谨慎含蓄而男性直率肯定。女性说话往往比较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措词较为谨慎,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而在汉语里,“真的?是吗?对吗?怎么说呢?”等表示肯定、犹豫、停顿语气的短语,在女性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也高于男性。
女性用词比男性礼貌委婉。例如,在北京话中女性使用“您”的频率远高于男性。英语中女性选词也比男性更客气礼貌,如在表达请求时,女性比男性更常用“Please,Will you please,Would you please”等文雅婉转的表达方式。
另外,在使用咒骂语方面,相较于女性,男性倾向于使用更多的粗俗语汇。
3、句法层面
男性与女性在句法结构的选择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性多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赞许。附加疑问句与前文所述的升调作用基本相同,既是征询口吻,表明语气的不确定性,又削弱了其意见的力量,同时也显得非常礼貌,缓和了语气中的无礼与冒昧。例如,英语中“The situation here is awful,isn't it?”,汉语中“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好,你说是吗?”而男性则倾向于直接表达其想法和意见,因而多使用祈使句和陈述句,来代表命令与要求。此外,女性更注重用语的优雅与含蓄,而男性则更关注语言的正确性和规范性(陆彦,2005)。
4、内容层面
男性的谈话内容较侧重于信息层面的互通有无,报告新情况,交流新信息。如针对某件事提出个人意见与看法,或者提出某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等等。男性探讨的话题通常比女性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民生等方方面面内容,并且能够对此滔滔不绝(陆彦,2005)。另外,男性在叙述事实或消息时,一般情况下只说出结果,忽略繁琐的细节部分。如果他们发现无新信息可以时,往往选择沉默。
而女性的话题内容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男性,她们更重视人际关系本身。在她们看来,谈论何种话题、内容是什么并不很重要,参与谈话被视作情感交流,重点是谈论过程本身。通过交谈,她们希望的是与对方建立并发展关系,增进彼此感情。这也是为何女性说话常常使人不得要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女性眼中,话题只不过是能够继续保持交谈的一个手段而已,并不存在交流信息这方面的需求(陆彦,2005)。
四、结论
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男女语言使用的差异是与他们所处社会的地位和角色密切相关的,这些也都反映出语言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也表明了语言是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改变的。
【参考文献】
[1] 姜结宝.权势关系中弱势角色的礼貌语言特点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05.4.
[2] 陆彦.性别语言差异体现及其成因.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5.3.十号刊.
[3] 施玉惠.从社会语言学观点探讨中文男女两性语言的差异.教学与研究,6.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人与人进行交际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别与语言的关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17世纪的美洲加勒比印第安人语言中的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曾一度被欧洲殖民者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语言。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性别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们开始将语言学及社会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及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性别语言研究中[1]。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话语量、话题选择等方面开始对性别语言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代表性人物有Swann,Hirschman等。语言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如地域差异、语言共同体差异、性别差异等等。语言的性别差异指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女性的言语特点和男性的言语特点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2]。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现达的物质文明社会,语言使用中的性别差异一直都受到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的影响,而这种语言使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目前国内有关性别语言的研究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西方的研究方法,多数都只是研究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汉语中独特的性别语言差异,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梳理英语中存在的性别语言现象,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为跨文化及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二、语言变异及语言的性别变异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在客观上就赋予了语言一种较强的调节功能。变异是语言动态的表现形式,没有变异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3]。语言的变异通常是指某个语言项目,可以是音位、形位或者是其他语法规则在实际使用的话语中的状况。语言使用的背景、场合、对象及语言使用者本身的不同都会造成语言发生变异。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指男女不同性别之间语言使用的差别,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变体,也是语言发展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差异可以表现在语音、语调、措词、句法,甚至男女谈话话题的差异等方面。
三、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静态分析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人们可以从语言的使用上看出另一个人的职业、阶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及其成长的地域背景与生活环境等。自语言出现以来,对语言的使用,男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有关英语中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主要从静态分析和动态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指的是从性别语言自身及性别语言的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动态研究则指的是对性别话语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一)语音语调方面的性别差异
女性在语音语调方面总的来说要比同年龄、受同等教育、有着相同社会阶层和地位的男性发音更标准、更规范一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男女谈话的观察和对一些非正式交谈的录音材料的分析表明,女性发音在很大程度上比男性发音标准,例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发出儿化音,在发后鼻音的时候,男性更容易发成前鼻音。在语音语调方面,女性的语调要比男性夸张,起伏波动较大,富有表现力。女性在交谈时通常喜欢使用升调来回答问题,而男性往往使用降调来坚定有力地回答问题。女性用语中频繁的使用升调一方面带有一种试探性的口气,说明女性在处理事情时缺乏果断性,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示礼貌并展现女性的温柔。
(二)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长期的社会偏见,即使是用同一个词汇来描述男性和女性时,其暗含的意思也有一定的差异,描述女性的时候往往带有负面、贬义的意思,而描述男性多数时候都表褒义、中性或稍微带有一丝贬义。如英语中单词easy在指代不同性别时,其暗含的意思则完全不同:Jackiseasy(杰克和蔼可亲),Lucyiseasy(露西搔首弄姿)。Professional一词在用于描述女性时通常被理解为“prostitute()”,而用来描述男性时通常指的是诸如医生、研发人员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女性在词汇用语的选用上也比男性用语更为丰富。首先,在选用形容词的时候,女性一般喜欢用比较空洞并且夸张的词语,例如:女性喜欢用“terrible”、“awful”等感叹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其次,女性对色彩也较为敏感,她们对表示颜色的词汇掌握的更多,使用起来也更为讲究。例如:当她们想表达某种较淡的绿色时,她们会说“青绿色”或者“草绿色”而不是单纯的“绿色”。词汇层面的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对诅咒语、禁忌语和俚语等词汇的使用上。通常情况下,男性用语中一般喜欢出现这三类词汇,而女性用语中一般都避免使用这些,女性更加倾向于选用文雅、委婉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和情感。
(三)句法结构层面的性别差异
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女性喜欢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结构,英语会话中女性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双重否定句,而男性则使用得比较频繁[4]。JanetHolemes(1988)的研究发现女性喜欢使用疑问句,尤其是使用带有情感表达功能的附加疑问句,如:女性用“let’sopenthewindow,shallI?”来征询对方的意见,而不是用生硬的祈使句,男性则更多地使用表命令语气的祈使句。另外,在女性语言中存在着大量限制性模糊语结构,如:Ithink,Isuppose或是含有不确定成分的单词sortof,kindof,perhaps等。
(四)话题层面的性别差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自古以来男女感兴趣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很少有话语权,即使有地位的女主人之间谈话的话题也不外乎:相夫教子、管理家事之类的话题,而男性们则更多谈论的是功名、仕途等话题。当今社会女性谈论的话题一般多是局限于个人感受、流行服装、美容化妆、电视剧的感受、孩子教育、家庭事务或日常生活琐事等,而男性往往谈论的话题是有关军事、汽车、体育项目、国家大事等。
四、性别语言差异产生的原因
性别语言差异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社会根源引起的,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性别差异即男女不同性别对语言使用的差异不是由语言本身所决定的,而更多的是由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女性的话语权受其自身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分工的影响,反之,女性的语言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身份、社会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Holmes的礼貌论中认为,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要更有礼貌,但男性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则比女性更为注重协同性并在交际中更多地、积极地使用礼貌策略[5]。女性在交际中通常更多地给会话方予以话语支持和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话语,更多的是支持、赞同对方的话语,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男性在交际中则往往掌握话语权、容易打断别人的话语,交际中常常持批评或者不赞同的观点。首先,女性的语音比男性语音标准,除了其天生的生理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社会传统的影响。语言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女性被期望说更标准的语音来弥补其社会地位的不足,女性喜欢用升调,语调的变化很大,这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通常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其次,女性在表达情感时选用夸张、空洞的形容词来更为准确地反映她们的情感,强调一定的特殊效果,这反映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女性地位次于男性,女性往往通过夸张的语言表达来弥补这种地位上的差异。再次,女性使用模糊性的限制语言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是女性不自信、不果断的一种表现,模糊语的使用从一定的程度上能给说话者一个回旋的余地,模糊性限制语表示不确定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其话语没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反映了女性地位卑微,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女性语言大多含糊不定、优柔寡断。同样,从女性使用诅咒语、禁忌语的频率要少于男性,女性更注意所使用的语言的文雅和含蓄,更多地偏向使用委婉语等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男性代表着权力、地位,男性的主宰地位使得其语言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而女性的社会作用仅仅是点缀和装饰。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最终导致语言不平等的出现。另外,男性和女性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亚文化群体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从小都被灌输着各不相同的行为准则及人生价值观念,自古以来,传统社会都认为男性应该要有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女性则应该温文尔雅、秀外慧中。这就导致男性和女性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群体。从男女谈话所感兴趣的话题上人们可以看出,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受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社会分工仍然是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男性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在家庭中被看作是主宰诸事的一家之主,而女性则是柔弱无能的依附者。女性在家庭事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事物中的影响力却比较小,因为从女性的言语话题范围中就可以看出,她们对重要的社会事物知之不多。性别语言差异形成的原因从根源上讲还是由男女性别的不平等引起的。
五、结语
性别和语言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问题总是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所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都制约着语言的使用。女性对语言的使用无论是在语音、语调、词汇还是在句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千百年来,由于社会意识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女性心理的影响,女性言语的特点反映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与从属角色。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进一步崛起,因此,女性在语言文化中所折射的地位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作者:李翠玲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CaseyMiller,KateSwift.WordsandWomen[M].USA: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1.
[2]RonaldWardhaugh.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管理语言艺术
1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点
1.1言之有理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注重言之有理的特点,也就是说班主任的每句话都要讲道理。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或者讲道理的时候,要良好的掌握语言在表述中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将事情经过或者道理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讲述出来;除了注重描述事件和讲述道理的条理外,还有注意观察小学生的情绪,保证班主任和小学生双方都在理性和平静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并思考问题。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更好地发挥管理语言艺术言之有理特点的前提。1.2言之有别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言之有别是指在班主任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性格学生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性格各有区别,班主任应该更深入的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了解,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沟通。这种言之有别的管理语言艺术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完成班级管理工作。1.3言之有物的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中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求班主任结合事实说话,给学生们阐述各种道理。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说理更为清晰且直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道理,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2小学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的要点
2.1管理时要思路清晰:管理语言的艺术主要源于思路清晰,从而能够在对话当中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自己思想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种机智的语言对话比说服教育效果好很多。说服教育中,孩子是在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巧妙的语言管理是激活孩子的大脑,让孩子自己梳理自己的思绪。这种管理方式,切实将“教师主体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实处。例如,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在管理行为之前,先要给学生提示语。例如,“听懂话,做对事”就是一句很好的提示语。在组织学生排队出操时,就可以这样说“听懂话,做对事。放下笔,站两排。”语言表达生活化,多使用词语,便于记忆。对于没有听懂话,或者故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离群的小鸡,会被大花猫抓走,快快站到这里来。”这样的表达幽默有趣,并且学生会顺着教师手指的方向乖乖站好。管理不是摆架子,管理是让被管理者服从管理,按照管理者的计划行事。所以,管理的效果说明了管理质量的优劣。2.2管理时要兼顾学生心理: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教师时刻呵护。在对班级纪律进行管理时,对于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既要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严重性,又要避免苛责和严厉的批评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例如,很多小朋友上课接话,打断了教师讲课的秩序。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下课讨论。”这样让接话的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认可他的想法的,即便是纯心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赏识所感化,从而在课堂上乖乖听话。这种管理语言饱含赏识教育,会变成管理的剂,减少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摩擦。2.3管理时要就事论事:小学班主任工作一般是由女教师担任的,女性的思维是扇形的,即有一个点可以联系到诸多方面,最后把一件事扩散开来。小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是单线条的,并且小学生一下子处理不了大量的信息。在班级管理中,对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班主任在管理时常常会联想起学生之前的错误,从而非常不高兴,容易找学生“算总账”。为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首先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要随意扩散事情,要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否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处理问题缺乏调理,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信服度。2.4管理时要迁移学生注意力: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听话,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事。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进行矫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该做的事情上去。所以,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注意技巧,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矫正,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正事上。如果先告诉学生该做什么,然后在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则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2.5管理时要换位思考: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但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是非常强的。很多时候小学生会用撒娇的方式来让对方妥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低龄年级。对此,教师一方面要疏导学生,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用赖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学生撒娇的方式来回答其问题,这样的结果会让学生感觉很滑稽,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例如,在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学生不想自己背书包,学生的爸爸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书包自己背。这时候,学生这样撒娇说:“不,爸爸这次你帮我背。”学生爸爸显得无可奈何,这是教师模仿孩子的口气说:“不,这次必须得宝宝自己背”。这个时候,学生、家长和教师都笑了。教师还顺势将书包给孩子背上,用手指轻轻点了学生的小鼻子。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很快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给学生上“尊老爱幼”的一课,也免去了家长对孩子教育无可奈何的尴尬,可谓一举多得。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班主任锤炼管理语言艺术,其主要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仅仅学会辞藻的堆砌是不够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了解小朋友说话的语言特点。班主任和小孩子的交流中要有语言和思想的交锋,这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沟通,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尝试用孩子的语言去与孩子沟通,也是锤炼语言艺术的良好方法。总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语言艺术要具有创造性,不能照搬管理类书籍的既定方法。
参考文献
[1]探析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J].柳晓燕.考试周刊.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