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碳排放环境问题范文

碳排放环境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碳排放环境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碳排放环境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

想要实现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经济增长这三者的共存,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增长势必要导致污染物的排放,而污染物的排放是引发环境问题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环境治理又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现状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经济总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资源过度消耗致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可以说,我国污染物排放与环境治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污染物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SO2、COD以及氨氮的排放负荷依旧非常大,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农业源污染问题和机动车辆尾气污染问题也已日益凸显。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以往我国的污染物介质主要是以水和大气为主,而现在却向着水、大气、土壤这三种污染介质共存的方向转变,而污染物的来源原先主要是以生活、工业污染为主,而现在的污染源是以农业、工业、生活污染物的共同存在。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问题非常严峻,治理任务艰巨。

1.2环境治理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治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在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整体环境还较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治理的资金投入方面也不足,经验也较为缺乏。

(2)在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也受到了更多地重视。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已经逐步健全。

1.3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国的第二产业在GDP的构成中非常稳定。和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GDP结构还有非常大优化空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仍旧很大。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来看,我国的GDP能耗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整体性提高的趋势,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在进一步扩大,区域差异明显。

2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2.1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想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必须打破传统发展观念的藩篱,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念指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新体制,以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法律支撑。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凸显出来。

(3)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实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而科技创新能够在最大限度范围内节约原材料、时间和劳动力,可以说,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

2.2将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节能减排作为构建环境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开展好相关工作。我国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碳排放将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尽快结束高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将节能减排变成硬性指标。政府的工作人员应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正经济运行的入手点,通过节能减排指标来对政府只重GDP增长不重环境的行为进行制约,对那些资源利用效率非常低,碳排放量较高企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3提高政绩考核绿色化、科学化

转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打破唯GDP论的思维模式,提高征集考核的绿色化和科学化。自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内容,而对官员政绩考核也主要是围绕经济增长来开展。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GDP不能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涵盖进去。如果政府官员的征集考核仍是以之前的经济发展为标准,那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在低碳环保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应注重政绩考核和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建立有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虽然,现阶段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工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长远、高校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文成,薛建宏.经济增长、环境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5,(02).

[2]侯景新,沈博文.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EKC模型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04).

第2篇

一、FDI对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1.FDI对碳排放产生的规模效应

FDI碳排放规模效应是指一国FDI流入量增加的同时带来碳排放的变化,其对碳排放的影响包含正、负效应两个方面。正效应表现为FDI规模扩大减少了东道国的碳排放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FDI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利用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这个时期FDI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形式(90%以上)。吸引外资的增多促进了我国GDP的不断增长。GDP的逐年递增也导致我国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在2013年碳排放量达到109.37亿吨。但是自2004年开始,CO2排放量增长率逐渐减低,由15.35%降到2013年的2.65%。所以,FDI规模的增加加大了我国CO2的排放量,但它较小的减碳作用也开始显现。

2.FDI对碳排放产生的结构效应

FDI碳排放结构效应是指一国FDI的流入改变了东道国产业结构进而引起碳排放的变化。引资初期,FDI凭借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轻松地进入了我国的污染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了能源过度开采、使用、浪费,排放物增加等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加大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在2011年服务业FDI流入额首次超过制造业,达到582.5342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加大产业结构升级,注重外资质量,合理优化三大产业的引资规模。从而进入我国的FDI产业结构投资逐渐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所以,FDI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正效应逐渐显现。

3.FDI对碳排放产生的技术效应

FDI碳排放技术效应是指FDI的流入带来环保技术的直接进步和间接进步,这种技术进步会降低相同产出下的碳排放量。

我国企业与外商企业存在着较明显的技术差距,但近些年来通过改变引资方向我国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改善了我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方式,而且对我国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多个行业的碳强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例如,煤炭开采和细选业由2005年的5.22万吨/亿元降到2011年的1.76万吨/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2005年的4.82万吨/亿元降到2011年的1.37万吨/亿元。可见,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了明显的正效应,促进了碳减排。

4.FDI对碳排放产生的环境管制效应

FDI碳排放环境管制效应是指政府制定、实施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运用各种有效管制手段,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外资环境管制政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不断完善。在2007年、2011年实施新的外资指导目录之后,污染密集型的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吸引外资额逐渐减少。可见,我国通过设置环境准入壁垒来阻止低质量外资进入,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碳排放做出一定贡献。

总之,FDI规模的增加加大了我国CO2的排放量,但它较小的减碳作用也开始显现。FDI的结构效应对我国碳排放产生一定的正效应。FDI的技术效应对碳排放的正效应越来越明显。FDI的环境管制效应对碳排放的正效应逐渐显现。

二、对策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FDI带来的正效应显而易见。因此,我国要继续加大引资力度,充分发挥FDI对碳减排逐渐显现的正效应。

首先,我国进一步完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能力,强化行业监管,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对外资项目的环保审查力度。从而在法律层面保障引资的清洁性,并且为优质的外资提供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第3篇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总体上处于“爬升”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形势严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存在。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环境税的缺位使得经济政策对环境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效的传导机制。

一、开征环境税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转型的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表明,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一个国家和政府能否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做出承诺和切实的努力成为检验国家责任感和国际威望的重要试金石。因此,打好“环境牌”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税的实施有助于整个环境经济政策运行

环境税是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征环境税,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在保护环境中谋求发展,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同时,环境税的实施将改变以往以行政办法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3.发达国家利用环境税差异制造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环境税作为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利用环境税差异制造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征环境税,既符合国际环境政策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消除不利国际影响,保护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征收环境税的具体实施方案及须注意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税收改革逐渐深入,环境税作为一个全新的税种,不仅是经济发展趋势所向,也是对我国财税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

1.开征环境税的主要目的

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征税,强化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作用,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特定排污行为或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直接征税。如通过开征碳税以确保在某一个目标年度前使碳的排放量低于基年的水平,对污水排放征税以保护饮用水源、恢复江河湖泊水质。

(2)节约能源消费

开征环境税,提高能源消费成本,引导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费,促进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3)促进环境技术提高和环保产业、再生资源业的发展

污染控制、废物回收、能源替代等都依赖于环保技术的发展。环境税应发挥调节作用,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推广。

2.环境税的征税范围

(1)污染物排放行为

污染排放税的计税依据为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对特定排污行为或消费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征税,直接增加排污成本,有助于直接刺激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行为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

(2)二氧化碳排放行为

鉴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应考虑将其纳入环境税征税范围。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开征碳税可有效激励公民和企业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形象。

3.环境税的制度设计

环境税的开征初期征税范围不应过大,应从重点污染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当前我国污染排放环境税税目应基本确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废水、二氧化碳四大类。

(1)二氧化硫税制要素设计

面向我国境内生产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硫的单位和个人。对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煤炭进行征税,以其当期煤炭中的含硫量为计税依据, 规定幅度定额税率。对于大宗排放者,若其排放达标,可对所征收的硫税实施返还政策或是补贴政策。一方面促进大宗排放者对二氧化硫末端排放的治理,另一方面又能减轻由于征税使得成本增加的负面影响。

(2)氮氧化物税制要素设计

面向我国境内生产过程中排放氮氧化物以及使用运输工具排放氮氧化物的单位和个人。对其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汽油、柴油进行征税,以其当期燃料的使用量为计税依据。定额税率,规定每公斤NOX适用税率。生产过程中排放氮氧化物的纳税人采用自行申报方式,使用运输工具排放氮氧化物的纳税人采用由燃油销售方代扣代缴税款的方式。

(3)工业废水税制要素设计

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可以先把工业废水纳入到环境税征收范围,暂时对生活废水和农业废水免税。

面向我国境内排放工业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征税,以排放量和污染程度为计税依据。先确定基准的“污染单位”,废水排放根据其排放量和污染浓度折换成标准单位后纳税,对超标排放污水实行加倍征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企业,在当前减排技术水平下仍承担较重税负的给予减免优惠。

4.开征环境税须注意的问题

(1)分阶段实施战略

环境税收政策应采取先易后难、先旧后新、逐步推进的实施战略。首先实施条件成熟、易于推行的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以及生态保护税,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在适当时机开征碳税。在长期,逐渐将现行排污费全部纳入环境税体系当中。

(2)与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协调

费改税是我国环境税制度建设的必然方向。但由于环境税和排污收费的不同功能定位,环境税和排污收费政策结合使用将是一段时期内环境经济手段的基本格局,

(3) 环境税的收入归属

鉴于环境税的开征并不以取得收入为目的,为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改善当地环境,建议环境税作为地方税,由地税征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