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自动化范文

采购管理自动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采购管理自动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采购管理自动化

第1篇

【 关键词 】 SAP;物采系统;融合衔接;数据对照转换表;中间数据库

1 前言

SAP与物采系统(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融合设计是为了解决集团公司及下属地区公司、分公司SAP与物采系统采购数据传递的解决方案。融合衔接设计很好地联接了SAP与物采系统,使SAP与物采系统得到了实时数据的传递。

通过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一次性录入,多方共享,保证公司SAP系统、物采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满足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需要。

2 SAP和物采系统介绍和问题

物采系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的一套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物采系统就是为了满足物资采购管理和采购交易为一体的业务管理需要,促进业务处理自动化、业务管理规范化、决策支持智能化,支撑“集中采购、分散操作”。实现中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在“一个全面、三个集中”要求下,按照中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开发的集成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简称物采系统)。

物采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和供应商。主要以采购供应链为主线,覆盖采购管理和交易全过程,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全覆盖。业务分级授权管理,采购物资品质覆盖中的60大类所有物资。架构包括了系统门户、交易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基础管理平台及决策支持平台。

物采系统是基于i2采购交易软件进行客户化开发的,并与SAP、公共数据编码平台等系统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异构系统间有机集成。

SAP系统是国外一套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而物采系统是根据B2B交易方式创建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它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创建的一套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而SAP系统在物资采购方面功能不是特别突出,与企业自身物资采购特点也不是衔接得特别好。这就造成了在物资采购方面,企业只应用了主数据创建和维护、创建采购订单、发票校验、物资采购申请、货源清单创建和维护这几个功能。而物采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在物资采购方面集中统一采购管理,特别突出采购方面功能,结合了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自身特点。

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了计划管理、采购交易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物料管理、价格管理等相关功能。SAP系统和物采系统之间就好像SAP系统负责创建采购订单、物资入库与结算。而物采系统负责物资招标、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它主要突出了采购管理功能。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SAP系统与物采系统这两套设计功能不同的系统融合衔接到一起,组成一个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

3 融合衔接流程设计

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地区集团公司,它下属地区公司繁多,转换数据量大,各个地区公司业务也有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地使用SAP与物采系统接口转换技术进行数据传递。为此经过调研特此进行了设计方案。

根据企业下属地区公司繁多,需要转换数据量大,各个地区公司业务有差异等特点采用在企业总部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服务于SAP采购数据与物采系统数据形成对照及转换;数据对照转换表统一维护,只有一套对照转换表,维护后自动保存到SAP和物采系统中。在物采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申请、采购、审批、采购谈判、采购招标、采购订单、订单查询等相关业务,当这些业务进行完成后,物采系统自动生成订单。

当生成订单的同时,根据数据对照转换表在SAP系统中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并且物采系统订单和SAP系统采购订单形成对应。而后由SAP系统进行采购订单审批、入库发货、采购结算等后续的工作。通过“订单转化接口”物采系统实时向SAP系统转换采购订单。

通过上述方案,采购数据由物采系统录入,传递到SAP系统中进行处理,保证了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加强了企业物资采购业务管理的需要。

而在SAP和物采系统的供应商和物资编码都通过由编码申请平台申请要求进行申请,编码申请平台将申请下来的编码同时传递到SAP和物采系统中。这样就形成了编码及物资单位的唯一性、一致性、及时性,更好 地保证了SAP和物采系统的融合衔接。而对这些编码的管理全部由物采系统进行管理,并对供应商管理更加科学细化。

结合企业及下属地区公司繁多、数据量大特点,在SAP与物采系统数据库里分别建立了SAP与物采系统数据对照转换表,根据数据对照转换表建立了中间数据库,从而进行物采系统订单和SAP系统采购订单字段之间相互转换,保存到中间数据库。如图1所示。

数据对照转换表主要保存在中间数据库,数据对照转化表主要根据SAP和物采系统数据形成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数据对照转换表主要包含主数据和订单转换表。物采系统根据数据对照转换表把相关数据转换成SAP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从而使SAP系统随机生成采购订单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然后SAP系统把创建的采购订单业务操作完成后,在物采系统就可以进行采购订单查询等相关操作。

这样就使SAP和物采系统的采购业务衔接在一起,使物资采购业务流程形成了完整性。加强了企业物资采购业务管理的需要,实现了管理与交易一体化的统一物资采购信息平台,促进了物资采购业务处理自动化、业务管理规范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的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SAP与物采系统融合衔接设计,很好的完善成了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SAP系统形成一体,实现了管理与交易一体化统一的信息平台。很好地满足了SAP与物采系统融合要求。通过SAP与物采系统融合衔接设计,它为今后一些系统的融合衔接提供思路,更重要的是也为今后其它系统与SAP系统的融合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佳.SAP程序设计(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4.

[2] 王宏.实战SAP程序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08.

[3] 黄佳.SAP高级应用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

[4] 唐嘉,彭功涛,方玉凤.SAP实用程序开发进阶.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2-03.

[5] 刘雪飞,王雪飞,王申强.网络线路数据流量监视的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11):60-62.

[6] 梅锋,孙东滨.IPv6环境下网络取证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11):82-85.

第2篇

本院从2000年初期便已规划了“本院实际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资金和人员等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公文和人力资源管理、采购和库房管理、设备管理和标准及图书资料管理一直未纳入系统之中,随着本院事业不断发展,上述内容的管理对象越来越庞杂,因此急需开发一套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效的、规范的、高效的管理办法的自动化管理系统(office Automat ion System,也称OA系统)。

OA系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与设备。实现办公业务的自动化,

它是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质量和实现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现化办公设备。;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了电脑和打印机,通过电脑和打印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文件排版输出和进行人事财务等信息的管理等;第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就是办公过程中的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这一阶段在办公过程中通过使用网络,实现了文件的共享、网络打印共享、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版本很多,从软件架构上分,即有传统的基于局域网结构的

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软件,也有利用现在网络技术开发的基于Internet平台 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软件,随着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步,B/S架构软件不但具有了传统C/S架构软件的安全特点,还因其部署简单,后期维护量小而有逐渐替代传统C/S架构软件的趋势,它们通过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起安全的、可靠的、开放的、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对内为管理部门提供了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各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公文档案、人事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无纸”办公;对外则进一步扩展了为单位之间或者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各种办公业务流程处理速度的目的。

在件的功能上,市场上商品化的OA系统主要以公文管理为主,无法有效解决本院日常管理中所遇到的诸如设备计量管理、采购流程化归一管理、标准有效期的管理、培训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因此一套符合本院工作和管理实际情况的OA系统便成了本院统合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

二、项目开展的难点

本次OA系统是在已有十年开发、完善检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工作经验,但从系统开发的具体内容来看,由于检验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检验工作的管理、检验流程、环境设置等基础设计工作在本院购置该软件之前就已经形成,本院具体设计、开发的报告模块的格式和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程做支撑。

OA系统的开发是对既有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以本院的实际工作模式为蓝本,既要最大程度的忠实于本院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又要通过程序设备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解决目前管理模式中人员操作所造成的管理偏差,这也意味着OA系统的设计要从工作流程和控制理念的设计开始,通过流程的优化和权限的设计实现整体的程序管理工作,并通过具体表单的设置来达到与本院质量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制度的统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权限设计、系统流程设计、表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测试和再完善,在这些步骤中,需要本院做的关键和难点是权限设计和系统流程的设计。由于权限设计必需以系统流程设计为基础,因此本项目开展的难点是系统流程设计。

三、工作流程的抽象化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考虑到实际使用的方便性,OA系统的开发采用在现有检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方式来实施,即将原有的检验管理系统功能设置为“检验报告管理模块”,新开发的OA系统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并由这两大模块组成新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

在OA模块的子模块设计上,根据具体开发内容设置了采购管理、培训管理、公文管理、设备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等五个功能模块。

2、采购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本院的采购管理执行本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采购服务和供应品管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技术部和院办公室为本院采购工作的两大主要执行部门。办公用品及其它通用物品由办公室负责采购。图书由于涉及到标准的有效期管理等问题,由负责标准管理的质量技术部负责采购。设备类由于技术性和专业性都较强,因些一般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负责设备管理的质量技术部负责通过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

3、设备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本院的设备管理执行院质量管理体系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包括设备出入库、设备配发、设备借用、计量检定、日常维护等方面,其中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在该模块的设计中,采用了维护和检定的预警、报警机制对这两个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减轻人工管理的压力,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设备借用、设备损坏、丢失等问题也是设备日常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在模型中也通过程序化的处理机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培训管理流程的抽象化

目前培训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部门领导和院主管领导不能很好地掌握受训人员的培训时间、地点、内容等情况,培训资料的收集困难、培训主管部门对再培训开展情况方面的信息收集比较困难,且再培训资料的收集也比较困难,培训费用统计困难等。为了规范这些方面的工作,在培训管理流程的设计中考虑了如下原则:

1》所有培训均需由参加培训人员填写培训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院办公室和主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实施

2》由主管院领导在审核培训申请时根据培训内容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再培训及再培训的范围

四、小结

1》本院以实际管理模式为蓝本,通过将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抽象化和程序化,最终形成了包括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图书管理、公文管理和培训管理等五个子模块,以工作流程驱动的OA管理系统,系统设计贴近工作,可实现相关工作环节的全面管理。

2》系统通过设计灵活的权限分配方案,为不同的工作流程和不同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

3》系统通过不同模块中的预警和报警功能,可以使工作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石油企业;物资管理

石油企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新的石油政策与法规不断颁布,如何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物资采购涉及到编制采购计划、询价、采购、保管、发放领用等各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到的信息不仅分散而且波动性大,原始的处理方式和简单信息工具缺乏整体信息的执行、反馈、监控、共享的手段。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全面整合供求信息,建立物资管理的信息处理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为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信息综合处理功能,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新方式,利用各种软件实现了信息综合,可以按照操作者的意愿进行信息处理。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之间的互通,将世界变得很“小”,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这对于物资采购管理而言很关键,通过互联网信息收集实现物资对比,最终选择合适的产品,这对现代物资管理有很大便利性。

二、物资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供求信息缺乏针对性。一是存在着多批次小批量的问题。二是物资供应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存在着高批量的问题,实际需要与供应量不匹配。三是未对供应商资料进行实时档案化管理,对供应商的推荐、考核、使用不规范。(二)供求信息有效性不足。供求信息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可靠的供求信息便于石油企业和物资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和买卖,同时有效的信息是采购管理的基础,现阶段物资供求信息可靠性不足,经常会出现完整性、实时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同一种物资,有多个供应商,物资信息提供不全,在采购过程中会造成物资质量与要求不符等情况;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在选择供应商时仅根据档案记载情况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现阶段的调查了解。(三)缺乏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物资采购很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专业的管理人员、规范的采购形式和统一的采购渠道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撑。现阶段物资采购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对物资采购工作不重视,忽视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技术、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同时采购形式和采购渠道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物资采购工作问题不断,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三、信息化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石油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物资采购这种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工作,更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一)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石油企业要针对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立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将管理平台打造成集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平台,实现平台订单管理系统,实现物资采购管理自动化。要注重信息平台的宣传,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到平台的建立中去,实现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二)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物资采购不仅需要和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还要与企业其它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对各部门物资需求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物资采购。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利用物资精细化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物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分析,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对比,进行信息调用,确保信息可靠性。也便于对各个部门物资需求情况进行详尽分析,制定分析表、分析图,便于资金管理等工作的进行。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因为物资剩余或者采购过多造成的物资浪费。

四、结语

物资采购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物资管理中的问题,采取更好的解决措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物资管理相融合的必要性,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有效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供求信息、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作者:张少华 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

(南通市自来水公司,南通 226009)

(Nantong Water Supply Company,Nantong 226009,China)

摘要: 结合当前自来水仓库管理现状,配合自来水仓库系统实现自动化仓库管理而开发的管理软件,并以仓库管理和统计汇总为重点,描述了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实现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主动提供决策信息。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tap water warehouse management status,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automation of the tap water warehouse management software. To summarize the tap water warehouse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s as the focus, it describes the key technolog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tap water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module structure of tap water in the water, the tap water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to offer decision information.

关键词 :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

Key words: tap water;warehouse 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28-02

作者简介:李明(1981-),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日渐提高,同时也给自来水仓库的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自来水仓库管理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数据,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将成为自来水公司发展的瓶颈。基于这一原因,自来水仓库管理工作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自来水企业的仓库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数据,但是如此大量的数据给数据的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积极有效地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成为自来水行业当务之急。因此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成为自来水公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1 优化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各省、市、区自来水公司在对其仓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与日俱增,但是对于自来水公司的仓库管理需求而言,有效信息则是稀缺的。如果自来水公司无法优化配置信息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和组织管理,甚至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仓库信息设备类型多样,价格较高,且自来水公司对信息技术设备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对仓库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科学配置是很有必要的。

2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采用先进的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①利用自来水仓库现有的软硬件环境,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②系统应符合自来水仓库管理的规定,满足仓库货物日常的进销存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③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模块的组合,又便于未来参与开发的技术人员补充、维护。④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⑤充分应用高科技产品软件化、网络化管理自来水仓库。

2.2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通过调查分析,自来水仓库管理的重点就是采购、库存、资料和查询管理。笔者设计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就是从基本业务入手掌握自来水仓库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下文笔者从自来水仓库管理的信息流程开始展开对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分析。

①系统总体构成。本系统由网络设备、支撑平台、应用软件组成[2],其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

②系统架构[3]。

从图2可知该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和各模块的功能。

系统管理:对操作人员管理权限进行设定,对日志进行审计。

采购管理:对仓库采购环节中发生的收货、退货与统计进行管理。

库存管理: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处理对象是库存进出业务过程,而业务的发生具有动态、并发、时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库存量的变动。任何入库、出库业务都将改变库存产品的可供量,从而制约着其他业务的发生。因此,这些变动必须得到及时的反映。自来水仓库管理软件系统的库存管理实现了这种动态过程控制。

查询管理:对采购过程和价格进行查询跟踪。

资料管理:定义了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一些基础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是整个软件的运行基础,保证软件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

3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主要是围绕库存来展开的,入库使产品库存增加,出库使产品库存减少,因而就有产品库存表。而入库单表详细记录着入库单的详细情况,出库单表详细记录着出库单的详细情况。基本的出入库操作就由出库单和入库单两个数据库表进行记录。通过对产品库存的监管就可以实时知道仓库里有多少货物,什么时候该进货,使用情况如何等,因此,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仓储企业的业务管理起到优化作用。本系统数据表E-R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来水仓库管理数据库共有12张数据表:货品表(goods)、员工表(employee)、供应商表(customers)、工程项目表(project)、业务单表(wupdan)、业务单明细表(wupdetail)、仓库表(storeroom)、权限表(power)、日志表(log)等。

4 自来水仓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4.1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 为方便最终用户的使用,本系统的访问数据库采用ADO连接。本系统数据库链接方法如下:

4.2 出、入库管理 出、入库管理实现对采购信息的管理包括采购、退货、领料、退料、盘点、保存信息,从货品进出角度入库分为:采购收货和退料,出库分为:采购退货和领料。从供应商角度分为采购收货和采购退货,从工程项目角度分为:领料和退料。

4.3 进度库单据确认 在传统库存管理基础上,为了保证单据的准确无误,顺利与财务对接,系统增加单据确认模块,对每一笔进出业务进行二次确认。单据一旦被确认后,系统将锁定该单据。

4.4 库存盘点 在库存货品增加了低成本的一维条形码,在单一货品清点或库存盘点时,借助无线扫描PDA,对货品快速扫描进行仓库库存盘点,可以使管理人员快速高效地进行盘点,原本手工盘点几天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到数小时就能完成。图4为PDA盘点后导出excel数据结果。

4.5 系统的运行 本系统采用BCB 6.0、SQL server2000 数据库和 Fastreport报表工具开发,并在windows xp与win7 系统下调试通过。

5 小结

本设计使用c++ builder 6.0 为开发环境,利用AD连接方式操作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管理,方便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储和查询,并且可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库数据导入Excel表格中,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使得仓库管理实现自动化技术重点在对数据库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Fastreport自定义报表工具方便制作与打印,根据用户所查询的货物信息与自动化设备连接,配合自动化设备实现物理上的货物存取。

由于设计时间等的局限,尽管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达到设计目的,但是系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基于三层C_S结构的自来水水费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第5篇

应用集成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整个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链条中,包含以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PMS)、ERP系统为核心的多套应用系统,不同系统具备不同业务职能。其中,PMS系统作为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和采购交易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系统功能涵盖采购计划管理、采购交易管理、结算管理以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多项采购业务职能;ERP系统作为中国石油核心信息化应用系统,在中国石油9大业务板块部署了9套,涉及单位130多家,系统功能涵盖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库存管理等多项采购业务。因此,如何将PMS、ERP等不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和界面统一,保证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将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

应用集成架构

根据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业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用集成架构从技术角度分析可分为界面集成和数据集成两个方面,其中数据集成技术以ESB(企业服务总线)为核心,并行连接至ESB,集成架构主要包括核心总线模块和适配器模块两大部分;界面集成技术基于IBM SAP Integration Portlet(IBM SAP 集成组件)。各个系统之间以接口的方式进行集成,实现各系统间数据交换和业务流转。

在数据集成方面,核心总线模块主要处理单步服务、多步服务,以及涉及服务处理过程中的消息的接收、消息内容的识别与转换、消息的加工、服务的路由、日志、监控与异常、错误处理、流量控制、并发控制、事务管理等方面;适配器模块主要用来连接核心总线和应用系统,在物资采购系统的集成平台中,需要连接SAP、Web Service,以及Oracle DB 访问、FTP、HTTP、JMS等适配器,适配器作为ESB 核心平台的标准格式转换和接入组件,提供了外部系统与ESB 核心平台CoreBus(核心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消息交互机制。在界面集成方面,IBM SAP集成组件将SAP Web 界面同SAP 展现层的ITS/EP(SAP Internet 事务服务器及SAP 企业门户)集成,这种方式能够利用SAP Web界面,与现有ERP 功能保持界面风格相对一致,充分利用了ERP 中现有的功能。其中,根据PMS系统与不同ERP系统之间复杂异构的业务要求,需要各个ERP系统定义统一的接口规范,根据情况实现各自系统的适配器开发和必要的系统接口开发。

应用集成方案

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复杂性,集成方案主要分为三种:界面集成方案、集成总线集成方案、基于FTP框架的集成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集成实施过程中可选择性应用。

界面集成方案是基于IBM SAP的集成方案,实现了物资采购相关信息系统与中国石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集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单点登录功能,保证了系统的用户一致性;集成总线集成方案是基于ESB的系统集成架构,与ERP系统的SAP XI平台进行集成,物资采购系统集中向中间件提供了HTTP、JMS、MQ等多种通信机制,通过定义统一的接口规范以及各个系统根据需要实现各自的适配器开发和必要的系统接口开发,实现与SAP ECC系统、SAP XI集成中间件等系统的集成,该方案主要用于解决PMS系统对应9套ERP系统的情况;基于FTP框架的集成方案是基于FTP Server和FTP Client的集成方案,FTP框架由自开发的任务调度组件和数据装载组件组成,任务调度组件定时轮询FTP制定文件目录,并将文件放置在对应的工作目录并发送数据至数据装载组件,数据装载组件对工作目录中的大数据文件进行解析后发送文件到对应的数据库表中。该方案能够处理大批量数据传输的异步调用,可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设定传输时间,支持数据存档和重复处理,降低网络负载。

应用集成效果

第6篇

充分利用信息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相关企业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其中的管理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数据的实时更新,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等措施来提高集中采购的时效性,提升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水平,使采购活动能够满足企业运行对销售、产品质量、财务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集中采购;时效性;信息格式;实时更新;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核心之一,直接影响生产进度、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更重要的是采购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是库存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的核心指标。大型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保证物资质量稳定都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确保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同时简化采购操作,降低企业总体的采购管理费用,并通过集中采购有效控制库存水平和财务成本,可以说集中采购是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化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一个采购中心会服务多个不同地点的内部用户,每个内部用户又是基于自身的销售计划制定的生产计划,对物资的需求时点和数量上各不相同,多个需求时点和数量需要汇总到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将汇总的年需求包括时点和数量发给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和质量、数量完成交货。这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情况下,集中采购往往要面对时效性压力。时效性是指从采购需求产生时点到产品按要求到达内部用户指定地点的时点,其中包含两个概念:采购周期和准确性。一般来说,采购周期越短越好;同时物资要在数量、质量和规格上百分之百符合内部用户的要求。具体来讲,采购周期就是指从内部用户,比如某个工厂或子公司的生产计划产生的时点为起点,到所需求的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时点,例如到达内部用户的仓库或工厂的时点。采购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部周期:即从生产计划产生到采购订单发出;外部周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物资到达订单指定地点。采购时效性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集中采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实时数据要在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之间多次、高质量的交流,因为信息多次交流导致信息质量大幅度衰减,进而造成采购决定无法准时做出或决定错误,使采购周期变长,准确性变差。要达到采购时效性要求,集中采购比一般采购难度要大得多,在实施集中采购的过程中,内部用户,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物资的部门比如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即执行集中采购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间接的、不连续的,信息流动因为体系和体制的原因交流不畅和滞后。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讲,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一般分属两个独立内部机构,在一般采购过程运行的一个决策中心的直接指令在集中采购过程中是两个决策中心在参与,指令变成间接信息。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降低,非常容易使采购时效性无法达到内部用户的要求,造成采购失败。更重要的是,频繁的采购失败,致使生产拖延和库存水平上升,最终会影响到销售额、流动资金成本等企业运行的核心指标。这是绝大多数推行集中采购失败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信息自动化,在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分配以及反馈都做到自动化。也只有在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条件下,才可能做到内部用户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这样才可能达到内部用户对采购时效性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的采购平台也是突破两个决策中心参与集中采购过程所造成各种弊端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信息化处理已经有多种基于数据库的商业软件可供选择,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应用这些软件时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信息格式统一,避免隐性信息

集中采购的物资必须有统一的定义,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要求、内部检测方法、合格供应商名录以及产品的包装形式,并以信息化的格式加以规范。可以用信息化格式加以统一的信息称为显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只要有不一致的因素,就必须产生一个单独的产品代码,而产品代码增加会导致信息量成倍增加,会使信息交流的时间变长甚至失控,增加采购难度。这些信息格式的统一,需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制定,是推行集中采购的基础工作。除了显性信息,每种物资还可能包含大量的隐形信息,这些隐形信息以约定俗成的、没有文字或数字或代码描述的状态存在,或存在于内部用户的某些个体的头脑里,是某个内部用户特有的。隐性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在一般采购模式下,信息可以做到直接交流。这时的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往往处于同一办公地点同一个组织体系内,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情况下,除了显性信息之外,隐形信息也可以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相对准确。而且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这时处于同一个组织机构内,可以通过上层的直接指令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和准确。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交流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空间,又隶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致使隐性信息是无法交流,使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数据格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将隐形信息转变成显性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统一已有显性数据的数据格式,还要将影响采购周期的隐形数据转变成可以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交流显性数据。这个转变过程是控制采购内部周期的有效手段。推行集中采购往往从简单物资着手。简单物资是指企业需求量大、需求稳定、质量规格统一、供应商质量相对稳定,不包含隐性信息的物资。这样的简单物资因为不包含隐形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小,信息准确性较高。

(二)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做出正确采购决定的基础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的,各个运行中心实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带有时效性的特点,即定义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含有时间因素。例如说价格,一定是某一时段内的价格,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大宗商品甚至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包含时间因素的价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这就要求那些涉及到集中采购的、带有时效性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更新,实时地产生各种物资的库存、在途、已订以及预计需求等状态的信息。只有在数据更新保持实时的状态下,才能适时做出准确的采购决定。对物资状态的实时更新是搭建集中采购体系的难点也是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物资的状态是指内部用户需求的物资是处于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也合格、已领用等状态以及相关的应付账款状态。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对上述物资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达到各项财务指标,如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的必要手段,这也是实施集中采购的核心意义。在实践中,实时数据更新是依据内部用户对物资需求的频率而定的,有些需求频率高的物资数据的需要每天更新,而有些低频率需求的物资数据可以按周、旬、月、季度或年来更新。数据的实时更新过程中,要注意取得实时更新数据的成本。这里举例说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对于集中采购的重要性。仓库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之一,物资、半成品、成品不停地在仓库周转,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运动平台。各项库存的状态数据是做出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库存数据管理中,出入库记录并不是实时更新到库存数据中,这样就会在某一时段或时点出现信息平台的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在一般采购中,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更新库存状况,确保采购不失误。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不存在直接交流的体系和机制,如果采购人员依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采购决策,一定会导致采购失误,要么耽误生产计划,要么导致额外的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并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率。在信息化的库存管理中,就要求数据和实物应该能实时对应,这包括数量、状态、到货期等信息。

(三)重视销售计划对采购的指导作用

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依据物资库存情况可以最终确定采购需求。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系统完善运行的条件下,完全依赖销售计划的准确性。而销售计划又会随着外部市场的情况经常变动,使销售计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计划期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销售计划要按月或按季度滚动更新,以便及时调整采购需求。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数据产生,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筛选必须有清晰的原则和方法,这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主要工作之一。计划期较长、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物资需求预测,通过集中采购向供应商下达长期采购计划,这样供应商通过其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等手段可以有效缩短采购的外部周期。

三、集中采购信息化应用中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实施集中采购必须有来自企业其他部门有效及时的原始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和及时?这需要各个职能中心能利用信息自动化的平台做到准确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使数据的使用部门适时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决策。

(一)对销售的要求

计划期较长的、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生产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得出流动资金需求计划。计划期长就能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时间研究供应市场、选择有能力的供应商,而且在关键的价格谈判中利用时间因素取得主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某些稳定采购的物资能够做到一次签订3~5年的采购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合同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十分巨大,也就愿意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货条件。同时长期合同使供应商能够尽早安排其生产计划,制定安全库存,能有效缩短了采购外部周期,使总体的采购周期缩短。

(二)对财务的要求

集中采购是否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有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应该对集中采购制定总体的评价体系,这其中采购价格和采购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是核心的指标。通过集中采购对采购价格的降低比较困难进行评价,因为价格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使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具备可比性,可以尝试比较同期的一般采购总成本和集中采购的总成本来评价的价格优劣。更重要的是对比集中采购的流动资金占用是评价集中采购的核心,也能为集中采购不断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三)对生产的要求

从流程关系上讲,生产是采购的内部用户,实时更新对物资的需求能够给集中采购提供制定采购策略和决策的依据。

(四)对仓储的要求

物资的实时数据都会汇总在仓库,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并不要求数据的实时性。在一般采购的模式下,虽然效率不高,但是不至于使采购失败,这是因为采购、生产和仓库可以通过面都面的直接交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这种交流方式失效,致使信息不是准确的、实时的,集中采购无法运行。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仓库能对所有的物资状态进行实时更新,这包括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已合格、已领用等,就能为集中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五)对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技术质量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物资质量是个范围涵盖很广的概念,其中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有必要在搭建集采购平台时就重新评价物资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转换隐性信息。

四、结束语

集中采购信息化,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其中的管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矛盾冲突有明显直观的也有隐形,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见微知著,拆解各种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避免隐性信息,使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的间接信息交换不会出现影响采购周期的信息差错或缺失;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低成本的实时掌握采购和库存状态,做出正确的采购决定,缩短采购内部周期;通过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得到高质量的采购需求预测,使供应商能够设立最大程度满足我方需求的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缩短采购外部周期。本文通过分析在推行集中采购中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为共同推进集中采购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骆健明 单位:中电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路玲.基层站段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62-63

[2]张宏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4,04:39-41

[3]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14-17

[4]顾骏.国有企业物资集中采购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基于企业层面视角[J].财会通讯,2014,17:57-59

第7篇

建立网站就是建立一个永久的广告平台

互联网作为唯一一种全天候不间断的媒体平台,是传统媒体可望而不可即的。作为一个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可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企业风采,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企业,使企业能够在公众知名度上有一定的提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越来越多地要和外界发生行业内外的信息沟通,在时机成熟时,这种信息沟通就会成为潜在的交易,因此行业内经常举办一些交易会、展览会。而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沟通非常方便,而且廉价,甚至比传统方式(如电话,传真)更加丰富。我们再也用不着将大量的产品介绍、产品信息邮寄给远方那些仅仅对此有意向的客户那里,而可以直接将产品陈列在互联网上供人们浏览选择。

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就等于找到了一个永久的广告平台,而且这个广告平台的花费远比传统媒体少得多。

网络化的业务 用户管理

在一个有相对规模的企业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和科学的流程。而网络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业务管理自动化的需要。在这里,网络在提高效率,比如内部新闻通告、订货管理、客户管理、采购管理、员工管理等等许多繁杂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轻松地完成。

许多行业企业的业务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和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在缩短距离,企业无需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或派遣业务人员就可将业务拓展到全国乃至全球,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生产者和用户联络沟通的效率。因此小公司与大公司争夺,鲤鱼跃龙门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一旦进入互联网的平台将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然,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自己搭建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可能在人力、物力上比较困难,但你可以委托专业性的网络服务商,每年以最小的花费就可以拥有自己一个精美、完善、更新及时的网站。

开展电子商务

直接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是企业上网的理想目标,目前对于一些大型公司来说这已成为现实,并已尝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好处:内部信息数据的瞬间沟通、人员联系的日趋紧密、业务开展效率加快、国际化成分的日益增加、大量门面与分支机构的消减所带来的资金节约等等。

第8篇

1.1物资管理的人员及硬软件问题

物资管理工作中人员问题主要包括人员配备不足,配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人员培训及管理不到位等。其他的软硬件问题包括办公场地有限、办公计算机及网络配置不足、库房场地有限、物资管理软件不到位等。

1.2物资计划的问题

物资计划的主要问题包括计划编制不合理不科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上报计划不及时随意性大,计划格式不符合要求,计划内容参数不全,无对应的技术要求和图纸资料,补报计划次数过多,无计划采购,物资计划汇总审核把关不严,计划费用规模失控等。

1.3物资采购的问题

由于采购环节冗长众多,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原因,导致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采购周期漫长,由于繁复的审批过程,导致很多时效性强的物资无法及时采购到位。二是存在串通、暗箱操作或回避招标等违反规定的问题。三是物资采购未直接面对厂家,中间商多,价格偏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四是采购管理单位收费项目多、货款结算不及时,导致供应商不愿意参与物资供应。五是采购过程涉及单位部门众多,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反馈机制,发生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1.4物资验收入库、保管和发放中的问题

物资材料到货后,未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验收,验收走过场流于形式。验收合格后物资未及时入库、登账、上卡,码放不到位。库房管理混乱,账卡物不对应。物资的支领票据填写不规范。遇有生产突发事件或夜班特殊情况领料时,支领单据不能及时补办到位。基层单位物资领回后,缺乏有效支领管理,发放随意,管理松懈。

1.5物资统计分析,物资结算中的问题

未对物资使用、库存及修旧利废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或者虽然进行了分析,但是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不能作为经营决策依据资料。物资结算手续办理不及时,结算款项不能及时到位,结算审批过程不顺畅等。

1.6废旧物资管理的问题

所属各单位存在废旧物资交回数量不足,丢失严重,自行处置等问题。报废设备在批复后,设备管理单位和部门不能及时进行报废设备移交,互相推诿,保管期间随意堆放,零部件丢失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废旧物资处置流程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废旧物资,库房场地被占用,影响正常物资存放管理,已处置废旧物资的款项不能及时到账。

2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2.1合理配备人员及硬软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在调研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备物资管理人员,做好业务分工,理顺业务流程。同时对办公场所、办公所用的计算机进行统一调配。定期对所属各单位物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养,充分调动物资管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实际,编制物资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物资管理自动化、网络化,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物资管理精细化水平。

2.2科学有效编制物资计划,做好审核把关

各基层单位由领导负责,结合实际需求,充分征求各班组的意见,科学有效编报物资需求计划。物资计划要内容规范完整,并由单位负责人把关签字,并加盖公章。重要物资要提供技术要求和图纸资料,避免因技术要求资料不全影响计划上报。每月严格限定计划上报时间和次数,禁止无计划采购。每月召集经营、财务、生产、物业、纪委等部门对物资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审核。

2.3优化采购环节,建立有效监督反馈机制

调整物资采购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使机构扁平化,管理流程及环节最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转环节。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去除不合理费用和歧视门槛设置,尽可能直接面对生产商直接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及时对供应商结算货款。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引入员工和社会监督力量,对物资采购各个环节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进行处理。针对沟通反馈不畅问题,及时对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梳理调整,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改进沟通反馈机制,做到发生问题时有人负责协调,沟通及时有效。

2.4规范库房工作,强化基层单位支领料管理

物资材料采购到货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联合验收,仔细检查核对资证、数量、规格、型号及外观、质量等,并集体进行签字确认。验收合格后的物资由库房人员及时入库、登账、上卡,码放到位。按期盘点库房物资,做到账卡物相符。物资的支领票据填写不规范不合格的不予支领物资。基层单位库房和手头料点比照单位库房的进行规范化管理,由专人负责支领料登记、账卡物核实、物资盘点等相关工作,做到物资台帐健全、领料手续齐全、物资使用去向明确。

2.5认真开展物资统计分析,及时办理结算手续

在理顺基层单位库房和手头料点管理的基础上,由各单位领导负责,责成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认真的员工,对本单位的物资使用、库存及修旧利废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上报相关统计报表,在每月经营调度会上进行专项汇报。物资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及时协调申请物资结算资金,促进结算款项及时到位。每月结算方案经集体讨论通过后,及时与物资供应单位联系办理物资结算手续。

2.6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理顺管理流程

重新整理制定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工作。各单位支领新材料时,交回废旧物资。废旧物资交回数量不足的,不予支领新材料。结合实际,探索废旧物资就近存放管理措施。对废旧物资进行统一处置,严格禁止各基层单位私自处置废旧物资。对于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反馈,争取能从顶层重新规划废旧物资处置流程,以有效解决废旧物资处置中的不能及时清运、让售款不能及时到账的问题。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物流 JIT技术 流程再造

一、海尔背景及JIT介绍

海尔作为国内著名,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以“质量过硬服务到位”闻名于市场,在短短的16年时间里,从一家小型的电冰箱制造企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产品从白色家电,扩展到手机、电脑等生活电器。海尔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实现国际市场拓展。目前海尔已经在海外先后建立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形成一个具有3万多个服务网点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主要经济区共90个国家和地区。

1.海尔的品牌战略

海尔以“一个世界一个家”作为其品牌战略的核心思想,长期以来坚持的是“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的产品质量意识。“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品牌意识贯穿整个海尔集团,由上而下的灌输这种“追求品质”的企业文化,并以品牌战略为基础制定了各种经营战略。海尔的品牌战略,主要有以下两点构成:

(1)实施高品质的名牌战略

早在海尔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其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通过花巨资引进国外的现金技术,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海尔逐渐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并逐渐的把这种优势扩大,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可以说,海尔就是通过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管理

在海尔集团内部普遍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

2.海尔物流难以满足国际化战略需要

海尔“创立世界名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要求其持续批量产出高品质产品。而要实现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原材料供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供应的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在数量上要确保持续不间断的供应,对库存有着较高的要求。高品质的要求意味着采购范围的扩大,因为要从最好的供应地点挑选最优质的材料,对采购成本和配送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时间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原材料供应要及时,另一方面要求能够敏锐地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新的原材料。

由于历史原因,海尔过去的物流状况不尽人意,与集团走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存在着一定差距,物流重组势在必行。

3.JIT的内涵

JIT技术的中文意思是准时制技术,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确定的时间对生产实行控制,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

二、海尔物流改革及其流程再造分析

1.物流改革的指导方针

海尔集团针对企业内外部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竞争实力的分析,制定了总体的物流战略,并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带一破”的物流改革实施计划,即“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改革首先从零部件库为切入点,通过引进立体高架设备,建立现代化零部件库;以现代化库存来推动采购配送物流及车间物料配送系统的改革,逐步实现JIT采购和JIT配送;最后推广到集团各事业部,同时建立JIT分拨物流从而实现物流同步模式。

海尔现代化物流同步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流三网”,其中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指的是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三网同步循环流动,从而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2.同步模式的优势所在

(1)依据订单进行采购,实现零库存

“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对物资坚持采取按订单进行采购,真正实现零库存。在这种形势下,海尔的仓储不再是静态的储存物资,转变成一条流动的小河,按照订单采购生产必须的物资则都构成了这条小河,不断的向前滚动,从根本上消除了物资在仓库内闲置,进而消灭库存。

(2)具备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海尔集团建立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使其具备了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提升了海尔物流以下三个方面的竞争力:①通过整合内部的资源,提升优化外部的资源;②与供应商建立公平、互动、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③实施并行工程,加快开发的速度,获得最领先的技术。

(3)配送覆盖面广,成本低廉

海尔所建立的全球配送资源网以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依托,大量采用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识别技术、激光导引技术、RF 与 RFID 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辅以标准化操作、单元化流程、集装化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搬运模式,实现了专业的全球配送能力。相比整个行业的物流平均水平,改革后的海尔物流是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3.海尔流程再造分析

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首先从经营手段入手,把原来对上级负责的职能管理更改为对市场负责的流程管理,这样可以让管理更加贴近市场,有的放矢,从而依据市场快速做出反应。

(1)成立“三流”职能部门升级管理模式

针对市场负责的流程管理,海尔先后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与资金流推进本部,在各流程的内部实施了市场链咬合的管理模式,注重整个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

(2)专业化和一体化相结合

在坚持事业部制的基本框架内对事业部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造,通过将各事业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剥离出来,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跨部门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集团纵向职能管理和横向信息共享的有效结合。横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平台在整个企业是一体化的;同时事业部按照产品大类纵向分布在整个集团,代表了制造过程的专业化。因此,经过改良以后的事业部很好地实现了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专业化的有效结合,在企业内部避免了事业部之间的“大而全、小而全”,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反应速度。

(3)实行现代化仓储管理

海尔集团的物流改革以制约生产发展的零部件仓储开始,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系统管理。设立库内器材标准化、供应商供货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适度集中存储,加大垂直空间的利用,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库管理费用。通过管理自动化和柔性化进行库存科学化管理,推动实施ERP系统,促使物流与采购订单的管理、生产计划内的调度和资金流的管理等方面相配套,实现仓库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

(4)建立标准化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在物流内部引入标准化管理,包括物流容器标准化和搬运机械化措施。首先在仓库内使用标准化、单元化的容器,有利于运输和机械化搬运,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其次把一直使用的不规则部件都全部舍弃,引入标准统一的现代化仓储器材,加大空间利用率。最后在成品出库采用叉车和软包夹具,效率大大提高,并节省了人力。

三、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的核心——三个JIT

海尔物流的现代化同步流程主要是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的。

1.JIT采购体系

通过对准时化生产管理思想的演变,海尔建立了JIT采购体系,负责对整个海尔集团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实现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中。

利用优秀供应商网络和遍布各个行业的数万家供应商的信息库,海尔JIT采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寻找到合适的产品。依靠其先进的零部件及整机检测系统,可以保证其采购产品的质量。最有其巨大的采购额大大增加其与供应商谈价议价的筹码,更加容易获得同行业最有竞争力的购买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海尔JIT采购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为订单而采购,其目标是降低物流采购成本;在整个集团内部推行VMI模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资源互补,实现双赢。目前,JIT采购系统已经把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纳入到其供应商网络当中,开展全球化采购业务;同时也创新性的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成熟、强大的JIT采购除了为海尔本身提供服务外,已经发展为向其他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

2.JIT配送体系

海尔的JIT配送管理体系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其指导思想是“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来发展现代的智能库存系统。目前已经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对库存采取ERP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JIT配送模式。

海尔的JIT配送系统主要有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组成,通过对物流储存容器进行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的改革,物料运输实现全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仓库的效率,深刻体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管理指导思想。

目前,JIT配送已经在海尔集团全面推广,通过使用电子标签,条码扫描等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办公方法,实现现代的信息替代传统的库存。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物料出入库自动记账,达到按单采购、按单拉料、按单拣配、按单核算投入产出、按单计酬的目标。

3.JIT分拨物流体系

海尔整合集团内部的仓储、运输资源,以42个全国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创建JIT分拨物流体系。设立成品库存管理系统,装货系统、运输系统、卸货系统等建立物流操作平台,串联生产与销售的物流,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分拨物流,成功的执行并满足了企业内物流的需求,成为海尔物流在新经济时代下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在JIT分拨物流体系中大力推动信息化进程,设定信息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进措施。在分拨物流体系中同步推出无线扫描实现条码记账,一是避免人工出错,二是提高工作效率;推出条码库存,一是提高库存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加大记录的信息量。依靠先进先出,“三定”管理,最终达到“自己消灭自己”,实现零库存。

四、经营启示

海尔物流重组和流程再造无疑取得了重大的成效,成为别人难以复制再现的特色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和流程再造以后的物流已经成为海尔集团的核心战略能力。海尔这种为订单牵拉而再造物流的模式,可以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在企业改革、塑造核心竞争力中提供重要的经营启示。

1.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观念

现代商务竞争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海尔物流的JIT采购体系中的全球供应商网络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传统的商场与商场或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过时,与适当的合作伙伴结成经营联盟,共同竞争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看到企业综合物流背后的供应链竞争,树立具有行业特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观念。

2.“及时制”理念应用到采购、配送环节

海尔物流在重组的过程中借鉴了“及时制”(JIT: Just In Time)的先进理念和运营模式,通过物流业务重组、组织结构重组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重组,把“及时制”理念全面应用到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配送和产成品配送过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海尔特色的原材料采购JIT 、原材料配送JIT 和产成品配送JIT。应用了“及时制”理念后的物流可以有效、快速地为生产、销售等环节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修: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及文化分析[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9(8)

[2] 张丽:海尔物流:家电下乡的即需即供物流网[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9(3)

第10篇

关键词:发电企业 业务流程管理(BPM)一体化 信息建设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和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开始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整合,经营重心已经从生产安全逐步向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倾斜。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从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业务整合全局考虑的管理模式,覆盖企业内的各种设备、人员、日常应用系统、桌面应用系统等内容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管理运作。

一体化管理是在发电企业部署信息系统时,从基础的设备编码或者KKS 编码管理,到控制系统上层的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以及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由此三方面将发电企业内部的设备、运行及经营整合为全局考虑的信息系统。

1 BPM 业务流程

目前,国内各大发电企业开始加强内部业务单元的业务协同,推行采购和销售两端环节的集中化管理,并加强管理体系的整合,纷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流程管理等管理主题,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水平。

通常以Internet网络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数据的同步、业务实时监控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升级优化。BPM 不但包含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

BPM 管理理念的推出,是工作流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并且给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业务流程管理(BPM)不只是让流程更好地发挥作用,它还让业务流程更加具有延展性。

BPM 在实施过程中更关注为企业树立一种理念,对现有业务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确定重要流程持续化。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战略层、运营层和作业层,完整的IT 信息系统规划提供对这三个层面的支持,BPM 得以有效集成ERP 作业层管理将使得企业战略、决策和作业的敏捷化、自动化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能够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企业管理系统平台。

2 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电力企业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资源,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宗旨,发电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发电企业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合技术,经企业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管理信息系统中,行程管控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另一方面,能通过灵活的流程定义,对物资采购、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加强对设备的检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需要综合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管理驾驶舱(MC)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组件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运用可定义的工作,对生产运行、设备检修等进行规划;采用科学的决策根系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机组性能进行分析,构架管控一体的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逐步深化和发电企业管理的逐步细化,发电企业都迫切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取代现有系统,EAM 和ERP 系统在此时进入了发电企业管理者的视野。但是, 究竟是采用EAM 还是ERP,成为了发电行业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目前,软件厂商所的发电企业解决方案, 都表现出了对这两种系统的集成和融合。例如,用友IFS 的EAM/ ERP 解决方案采用了二者并举的策略,而SAP、Oracle则采用统一平台、套装软件的模式强调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规避了EAM 和ERP 的概念。厂商的这些策略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都预示着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正向着“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发电企业管理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操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这三者看似独立,但却需要一致的信息服务和协同的工作环境。只有能够获取一致信息并实现共享的一体化系统,才能够满足各层面水平交流和垂直交流的需要。

3 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

鉴于发电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多年发电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践经验,许多公司提出了针对发电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方案由平台、保障体系和应用系统共同构成,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图

首先,“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集成平台概念要从两个层面理解。对发电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级应用这一层面,通过数据整合的技术,电厂能将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非线形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处理等企业级的数据、业务交换和信息的统筹管理,“一体化”系统必须能够与信息集成平台进行有效整合。

其次,要实现“一体化”系统,必须通过体系规范的建立,保证“一体化”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有着共同的标准。目前主流的保障体系包括信息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再次,“一体化”系统为了实现具体功能,必须有相应的应用系统模块,实现四大应用系统模块,即监控-资产-生产-经营与其他管理集成系统模块。其中,控制管理部分是在KKS 编码的基础之上,在全厂实施的厂级管理信息系统(SIS),以集散控制系统(DCS)为基础,以提高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目的,是实现电厂底层控制系统信息传递到管理信息系统(ERP 或者MIS)的桥梁,实现全厂范围内的实施信息共享和管控一体化,帮助发电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四大应用系统和其他管理集合,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燃料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最后,必须建立起具备良好客户体验的企业信息门户。“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一套庞大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众多系统模块组成,并包含着海量的数据、业务、流程信息。“一体化”系统的最终应用对象是个人,优秀的企业信息门户,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方便、清晰、快捷的操作体验。

3.2 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选择

通过借鉴相关同行在一体化信息建设中的经验,对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了解,其中,运用较多的Oracle平台和SAP平台,对此,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如表一。

表1 Oracle 和SAP信息系统平台对比

1)Oracle 平台。Oracle 应用系统是真正完全基于互联网Internet 架构,并且采用了JAVA 语言和技术标准进行编写的应用软件。平台充分利用了Oracle 数据库上的先进技术,将有些系统功能放到数据库中去实现,因而大大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Oracle 电子商务套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ERP 软件模式,提供了集成的商业智能、个性化管理界面、工作流等功能。Oracle平台基于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并且共享统一的数据模型。企业内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和权限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提供了清晰的业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的同时理顺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适应企业的个性化管理。

2)SAP 系统平台。SAP 系统具有通用、开放的体系架构,实现了平台无关性和圆满解决了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支持网络化应用,可以满足发电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集成化要求。

SAP 建立了面向发电行业的ERP 组件库,开发了组件库管理工具,提供组件浏览、检索、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版本控制、参数调适、认证发放、权限控制和监控等功能,其内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使得ERP 可以快速部署和实施新的企业应用,支持BPM 管理在企业的实现。该系统可以实现工作流实例的启动、运行,流程内部不同活动间的导航、工作流实例的监控、协调管理等。SAP 具有面向一般非计算机专业用户的ERP 报表自动生成器,提供对象设计、报表设计和报表生成功能。SAP 具有系统快速实施需要的一套完整的实施规范和工具集的支持,企业建模和咨询诊断是ERP 系统实施的前期重要环节。SAP 充分运用国际先进的集成和优化的方法与技术,通过XML 数据交换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异构数据源和异构系统间的互连、互访、互操作,可实现发电企业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快速搭建,形成了灵活、开放的发电企业集成平台。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网站;网站建设;必要性

一、企业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一)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建站费上,而是关系到自己企业的前途,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很在乎自己的名片。因为,这是一个门面问题。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为自己的企业建一个网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和一个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名片一样重要。网上主页不仅成为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的窗口,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前沿。知名度、品牌打响了,无形资产也将会大幅增值。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成为一种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必要手段。

当今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科技信息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刻不容缓。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都不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建设网站是企业把握时代命脉,衡量企业是否跟上时代的标准。精明的经营者懂得并擅于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企业建立网站,是企业在网络时代的企业舞台中展现自身实力和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简单幽雅、特点鲜明的网页来表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并及时、全面的接受用户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反馈。

(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您在一个发行量才几十万的报纸做一页广告,在电视台做几秒钟的广告都将花费几万元,得到的效应也不满人意,可是,您只须一、两万元就可以在互连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直接面对几亿用户,网站24小时、常年365天全天候运转,其作用相当于企业聘请了成百个一天到晚不拿工资、不讲报酬、不知疲倦的产品推销员,这要比在报纸、电视上登广告的成本少的多。孰重孰轻,精明的您会有一个定论的。

通过一台同互联网相连接的电脑,您不必花费多少费用便可以坐在办公桌前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图文通信功能,迅速地同您的客户取得联系,可为您的企业节省大量的长途电话、传真以及普通信件的邮递等通信费用。这不但大幅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一个有相对规模的企业中,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和科学的流程。而网络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业务管理自动化的需要。在这里,网络在提高效率,比如内部新闻通告,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员工管理等等许多繁杂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很轻松地完成。

(三)最佳的宣传媒体。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即时性、往复性各类新闻。互联网在我国现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企业不仅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来宣传产品、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虚拟三维等技术充分展示。

网络的无所不在和方便快捷将改变你过去的被动的宣传和经营模式。网站是一家企业最为廉价的广告宣传载体。如果你没有网站.就像你没有电话一样,通过114是查询不到你的。 企业创建一个网站,可以让互联网上的用户简单地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你,他们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和友好链接的形式浏览您的网站,轻松、全面地了解你的公司、公司的产品,这样你将拥有数以亿计的潜在客户,你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你的网站上自己的产品介绍和供求信息,把自己的产品,经营理念推广至所有的互联网用户。

(四)潜在的资产、无限的商机。

企业网站的建立,将使得您的企业知名度大增,从而扩大了您的无形资产,您也将获得其他形式得不到的品牌效应,这一点,对于企业在这个注重柔性管理和文化效应的世界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提升企业的附加价值,除了提供给予客户一个效率资讯通道,也可以对招募人才产生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即时资讯的看板,也可以是一个购物中心。全方位的多功能,取决于企业整体的创造力。所以无论您的企业是销售什么,是生产什么,放弃网络,无疑意味着放弃一个无限大的市场,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所不能承受的。

网上营销所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因为成本将大大地降低,从而利润空间得到提高。即使您不是一个生产销售型企业,通过网上的广告效应同样能为你拓展业务面及影响力,点对点的直销模式已经广泛地被知名企业采用,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之一。

二、企业建设网站的益处

(一)省。建立网站的费用之低,一定超出您的想象,通常一个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一年只需要几千元左右,通几千元可能只是在电视台做几秒钟广告、在报纸做一版广告的钱。而在互联网上,您却是建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信息交汇平台。

(二)多。信息量多,您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动画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且可以介绍自己的企业,企业新闻,介绍企业领导,公布公司业绩,提供售后服务,举办产品技术介绍等等。

(三)快。信息更新快,网站上的信息更新比任何传统媒介都快,通常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到内容更新,从而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新的消息。

(四)全。网站宣传有“三全”。一是全方位,二是全天候,三是全世界。全方位是指您可以宣传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不必担心有时间限制、版面限制。全天候是指您的网站每天24不停开放,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去拜访。网站又是面向全世界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到您的网站,您的网站就是您的企业面向全世界的一个电视台、出版社、广播站。

(五)名。建立网站对树立企业形象很有好处:您的企业将以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迅速接受新鲜事物、领先时代潮流、不断发展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六)商机。建立网站后,还可以使您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带来的迅捷和便利,捕捉到更多商机以及开展多元业务的机会,对您及您的企业而言,视野豁然开朗,同时置身世界现代企业行列当中,意义非常深远。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上生存发展,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特点,与时俱进,才不被世界前进的洪流淹没。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在网络的空间中拥有一份自己的天地,用它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抱负,建设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网站 网站建设 必要性

一、企业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一)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几千元的建站费上,而是关系到自己企业的前途,特别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很在乎自己的名片。因为,这是一个门面问题。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为自己的企业建一个网站。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和一个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名片一样重要。网上主页不仅成为企业宣传产品和服务的窗口,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前沿。知名度、品牌打响了,无形资产也将会大幅增值。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成为一种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必要手段。

当今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科技信息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已经刻不容缓。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都不能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建设网站是企业把握时代命脉,衡量企业是否跟上时代的标准。精明的经营者懂得并擅于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企业建立网站,是企业在网络时代的企业舞台中展现自身实力和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简单幽雅、特点鲜明的网页来表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并及时、全面的接受用户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反馈。

(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您在一个发行量才几十万的报纸做一页广告,在电视台做几秒钟的广告都将花费几万元,得到的效应也不满人意,可是,您只须一、两万元就可以在互连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直接面对几亿用户,网站24小时、常年365天全天候运转,其作用相当于企业聘请了成百个一天到晚不拿工资、不讲报酬、不知疲倦的产品推销员,这要比在报纸、电视上登广告的成本少的多。孰重孰轻,精明的您会有一个定论的。

通过一台同互联网相连接的电脑,您不必花费多少费用便可以坐在办公桌前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图文通信功能,迅速地同您的客户取得联系,可为您的企业节省大量的长途电话、传真以及普通信件的邮递等通信费用。这不但大幅改善企业经营的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在一个有相对规模的企业中,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有一个比较规范和科学的流程。而网络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种业务管理自动化的需要。在这里,网络在提高效率,比如内部新闻通告,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员工管理等等许多繁杂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很轻松地完成。

(三)最佳的宣传媒体。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轻易做到即时性、往复性各类新闻。互联网在我国现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企业不仅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来宣传产品、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虚拟三维等技术充分展示。

网络的无所不在和方便快捷将改变你过去的被动的宣传和经营模式。网站是一家企业最为廉价的广告宣传载体。如果你没有网站.就像你没有电话一样,通过114是查询不到你的。

企业创建一个网站,可以让互联网上的用户简单地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你,他们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和友好链接的形式浏览您的网站,轻松、全面地了解你的公司、公司的产品,这样你将拥有数以亿计的潜在客户,你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你的网站上自己的产品介绍和供求信息,把自己的产品,经营理念推广至所有的互联网用户。

(四)潜在的资产、无限的商机。

企业网站的建立,将使得您的企业知名度大增,从而扩大了您的无形资产,您也将获得其他形式得不到的品牌效应,这一点,对于企业在这个注重柔性管理和文化效应的世界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提升企业的附加价值,除了提供给予客户一个效率资讯通道,也可以对招募人才产生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即时资讯的看板,也可以是一个购物中心。全方位的多功能,取决于企业整体的创造力。所以无论您的企业是销售什么,是生产什么,放弃网络,无疑意味着放弃一个无限大的市场,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所不能承受的。

网上营销所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因为成本将大大地降低,从而利润空间得到提高。即使您不是一个生产销售型企业,通过网上的广告效应同样能为你拓展业务面及影响力,点对点的直销模式已经广泛地被知名企业采用,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之一。

二、企业建设网站的益处

(一)省。建立网站的费用之低,一定超出您的想象,通常一个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一年只需要几千元左右,通几千元可能只是在电视台做几秒钟广告、在报纸做一版广告的钱。而在互联网上,您却是建立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属于自己的互联网信息交汇平台。

(二)多。信息量多,您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动画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且可以介绍自己的企业,企业新闻,介绍企业领导,公布公司业绩,提供售后服务,举办产品技术介绍等等。

(三)快。信息更新快,网站上的信息更新比任何传统媒介都快,通常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到内容更新,从而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新的消息。

(四)全。网站宣传有“三全”。一是全方位,二是全天候,三是全世界。全方位是指您可以宣传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不必担心有时间限制、版面限制。全天候是指您的网站每天24不停开放,任何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去拜访。网站又是面向全世界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到您的网站,您的网站就是您的企业面向全世界的一个电视台、出版社、广播站。

(五)名。建立网站对树立企业形象很有好处:您的企业将以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迅速接受新鲜事物、领先时代潮流、不断发展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六)商机。建立网站后,还可以使您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发挥网络带来的迅捷和便利,捕捉到更多商机以及开展多元业务的机会,对您及您的企业而言,视野豁然开朗,同时置身世界现代企业行列当中,意义非常深远。

总而言之,企业要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上生存发展,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特点,与时俱进,才不被世界前进的洪流淹没。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在网络的空间中拥有一份自己的天地,用它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抱负,建设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物流管理学产生和发展及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分中,首先介绍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物流分类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讨论物流技术的有关内容;最后简要阐述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1-1. 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管理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系统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物流管理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①,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产生的是"PD"的概念,"PD"--"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也译成实物分销)。六十年代,当西方管理科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PD"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受到重视,当时被美国企业界称之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神童"。

到七、八十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包括产品制成后在从生产者到用户的货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还应包括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另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 也把这部分称为采购管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Logistical Management。

九十年代,一体化的物流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概念。"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消费者结束或构成的具体网络,它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及第三方的运送和供给 " ②。供应链管理使物流管理从一个公司延伸至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同时也从内部提供材料、产品和服务扩展到外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表明,当今的市场,真正的竞争不在单个的企业间,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或者说,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

总结物流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说,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看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关于"物流"一词的译法。今天,在我们国内所说的"物流"是指"Logistics",直译为"后勤"。这个词起源于西方的早期战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今天,这个词被英美学者借用在工商领域,是指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在翻译上,汉语"物流"一词,最初却是引自日本人对PD的翻译:六十年代,PD的概念被从美国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译成"物的流通",后来由日本著名学者平原直改为"物流" ③。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个词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我国的物资经济领域采用。九十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中国,这时,我们仍延用了"物流"的译法④。虽然有人建议将"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以区别与PD的不同,但笔者认为,考虑到从 PD 到 Logistics 虽然有内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基本是物流概念在外延上的延展,因此沿用"物流"的译法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歧义,而且,"物流"一词更形象和贴切地反映了当今它在工商领域所代表的(它所仅仅代表的)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用户服务、需求予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仓库管理以及废物处理等一系列以物为对象而施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样的译法不仅比译为"后勤"更接近原词所代表的内容,也避免了汉语"后勤"中所包含的那些与此无关的,诸如托儿所、俱乐部、食堂、水房之类的内容。当然,近年来也有人建议同日本人一样,译成"综合物流",但靠虑到"物流"的译法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沿用"物流"的译法是可以的。这一观点,在物流界也得到普遍认同。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原因:

一是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

二是制造业和营销业中适时管理法(Just-in-Time,JIT)、快速反映战略(Quick-Response,QR)、连续补充战略(Continuous Replenishment,CR )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的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

三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传真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四是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1-2.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

物流的定义。物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是这样表述的:"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顾客。英文中常用五个"Right"表示:

Right Product (正确的产品)

Right Place (正确的地点)

Right Quantity (正确的数量)

Right Time (正确的时间)

Right Price (正确的价格)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Total-cost analysis),以及避免次佳效应(Avoidance of suboptimization)和成本交替应用(Use of cost trade-offs)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系统。图1-1是一个典型的以生产企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包括产前的对原材料等的采购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管理。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产前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也分别被称为进界(输入)物流(Inbound Logistics)和出界(输出)物流(Outbound Logistics)。如图所示,系统中除了"物"的流外,还包含另外两个无形的"流":一个是增加值流,另一个是需求信息流。

物流的分类。物流大体上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较大空间范围的物流活动,如社会物流系统、国民经济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等。而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通常人们说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

图1-1

物流系统

资料来源:Logistical Management

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物流活动主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说来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用户服务;

(2) 需求予测;

(3) 定单处理;

(4) 配送;

(5) 存货控制;

(6) 运输;

(7) 仓库管理;

(8) 工厂和仓库布局和选址;

(9) 搬运装卸;

(10)采购;

(11)包装;

(12)情报信息。

1-3.物流技术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物流软技术则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软技术可以使在物流硬技术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最合理最充分地调配和使用现有物流技术装备,从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应该说,物流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全新的技术。如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都是早已存在的,只是由于物流科学的出现,才从理论上更深刻地阐明其意义,并使这些技术如今自觉地向着物流科学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为中心的集装系统机械的开发;仓储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信息处理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中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仓储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高质量运送技术等等。

1. 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中的"流",是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输技术包括车辆技术和运输管理技术。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载货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和集装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在车身方面,为了装货和卸货的方便,发展低货台汽车,特别是用于配送的箱式货车,多采用车轮数较多而车轮直径较小的低货台车,以使车厢内部装载货物的高度增大,使车厢内部装卸作业变得容易。软体箱式车、帘式车也是常用的车型,不仅装货和卸货方便,而且车辆自重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各种专用货运车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专门运油及粉状货物的罐装车、冷冻冷藏车、牲畜运输车、家具运输车、服装运输车、垃圾废料运输车和专门运送制造厂出厂新车的运输车辆。运输管理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等的采用,运输生产向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如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CVP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使运输管理自动化、科学化。

2.仓储技术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特别是作为配送中心,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分类、拣选、存储、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货物集散中心。仓储技术包括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在仓储设备方面,高层货架仓库是当前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仓库,货架可达30-40m高,具有20-30万货格,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采用自动化管理和机械化进行存取作业。近年来,随着装卸搬运机械的发展,各种专用仓库和综合仓库都向着保管和装卸结合为一体的高层自动化货架系统发展。关于仓储的软技术,特别是库存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3. 搬运装卸

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存储等,是靠搬运装卸活动联结起来的,物流活动其它各个环节的转换也要通过搬运和装卸来完成。因此搬运装卸机械成为高效率作业的重要环节。物流系统中,搬运装卸不仅频繁而且作业内容复杂,因此,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各式各样的叉车。装卸的对象又大体上分为原材料和成品。对于成品的装卸通常使用单元化装载(unit-load concept)。单元化装载的概念是指把许多分立的小货箱集中到一个大托盘(pallet load)上,以提高装卸和移动的效率。托盘化是物流集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物流过程的装卸、存储等作业的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4.包装技术

过去认为包装就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工具,而在物流中包装又赋予了便于运输、便于保管和增加销售手段的内容。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轻,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本身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方面,传统的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包装机械及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锈、防虫等技术。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是现代物流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一般来说IT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在物流运作中,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用微机技术进行的订货管理、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运输车辆及运行管理、以及工厂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分析,POS(或称EPOS,时点销售)技术、和用于数据采集的条码技术和扫描技术,等等,都是IT在物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IT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它大大提高了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发达国家中,IT在物流应用中的发展领域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1) 计算机战略计划模型;

(2) 一体化的配送信息系统;

(3) 在仓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采集和分析数据;

(4) 无人拣选和无纸拣选;

(5) 自动识别 -- 条形码技术和分拣系统;

(6) 仓储模拟;

(7) 运输车辆线路按排和运营安排;

(8) 道路数据库;

(9) 交互式计划;

(10)颜色图形技术,和

(11)车辆数据库。

图1-2是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应用的情况。

图1-2 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Survey of Distribution Costs.

1-4. 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运输是物流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是通过"运输"完成对客户所需的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库存"(Inventory)的地理上的定位的。一般来说,运输成本也是目前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我们以美国的情况为例:1994年美国的运输开支为4250亿美元⑤,占当年美国物流总成本的58.2%。从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运输成本,一般也都会占到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因此运输的合理化在物流管理中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由于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在总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JIT(Just in Time)适时管理法,以及快速反映战略等,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库存水平,甚至是库存为"零"。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运输成本,而且对于运输服务的时间性要求都是很高的。在JIT体系之下,"产品完工那一刻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那一刻;同样,材料、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半成品被加工出来。所有的"存货"均在生产线上。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⑥ 。实施JIT管理,不仅取决于生产企业内部,更重要的取决于物流服务的水平。只有当生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就能供给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什么时间需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应多少时,企业才能真实现库存为零。因此采用JIT管理体系,需要运输服务保证即不滞后,也不提前地,按质按量地,把所需要的东西运到所要求的地方。这一方法在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广泛采用,无疑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发展进程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综合性地论述了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着重阐述物流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业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的发展进程。我们将以英国的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引伸出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和给予我们的启示,最后,为了从运输组织上更好地了解运输企业可以提供的物流运作,我们总结一下欧洲公路运输企业融入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

2-1.英国公路运输企业是怎样进入零售商业物流供应链的?

英国的物流服务,最有特色的,也是做得最成功的部分是同食品零售商业结合在一起的货物配送。

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的食品零售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大批超级市场,遍及全英各地。这些超级市场又分属几个最有名的超市集团,如Tesco、Sainsbury's、Safeway 、Marks & Spencer、Asda and I celand。每家超市集团下都有上百到数百家超市门店。由这些超市提供的食品量占整个食品销售市场总量的很大比例(因此,争取到对这些食品的运输,即争取到很大的一块食品货运市场)。这些超级市场集团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八十年代以来呈现了两个对物流发展具有影响的趋势: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各个超级市场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扩大营业面积,而减少库存面积。他们采用JIT适时管理法,由配送中心为本地区的若干家超市提供仓储和送货,而大部分超市自己的店后基本没有库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条形码技术、POS技术等在商业中的应用,使得这些超市能够运用JIT管理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面积,甚至使库存为"零"成为可能。这些超市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每当顾客从货架上取走一件商品,在经过计价器时,售货员的扫描笔在商品的条形码上一划,即形成如下的结果:(1)计价:单价,总价,付帐及找钱,并打印出单据;(2)在该超市的商品总量清单中自动减去一个该商品量。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第二个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功能,使得商店经营管理者不需人工清点,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店里货架上已经售出了多少货物,还有多少货物,以及还需补充多少货物。于是,当晚上商店关门时,计算机立即可以显示并打印出一张所需补充的货物品种和数量的清单。由于计算机联网,该店第二天所需补充的货物清单也立即传到了集团总部,并由总部下达给地区的货物配送中心,或者直接传给地区配送中心。当晚,配送中心按所需清单进行配送,第二天上午商店开门时,货架又被重新放满。因此,商店可以不要库存,直接依赖于地区的配送中心,而一个配送中心往往负责本地区内所有该超市集团零售店的配送业务,因此各个商店都能尽可能把原先用作库存的面积扩充为商品销售面积,以增大营销额。

由于库存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零售商对可靠的、高质量的运输的需求和依赖,从而也导致了竞争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商家开始启用"Third Party 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在英国,如前所述,多数超市集团一开始是自己既经营商店业务又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经营运输和仓储库存。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家们开始注意到他们自己并不是经营车队和库存管理的行家。为了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主要业务(Core Business)上,同自己的主要对手开展竞争,一些商家开始把一些自己不十分在行的,诸如运输、仓储这样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商家们所选择的"第三方"都是那些十分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输和仓储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起来自然比他们自己经营要得心应手,服务质量更高,也比他们自己经营更经济合算。这样,一小部分比较好的运输企业便开始进入某些超市集团的物流链中,他们从帮助商家经营运输做起,尔后,逐步扩大到经营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业务,成为这些商家的经营伙伴。到九十年初,在英国的货物配送领域,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营业额已占货物配送市场总份额的32%,而到1997年,在英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已达到70%以上。

Tesco现在是英国第一大食品超市集团,但在一九九五年前它还排在名声显赫、独领数十年的Sainsbury's之后。

1991年Tesco在全英有8个地区配送中心。过去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全是由来Tesco 自己经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把配送中心业务交给"Third Party"承担。全英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NFC所属的Exel Logistics 就是一个专门承担物流服务的"第三方"。 1991 Exel Logistics承担了 Tesco 的两个地区配送中心的全部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任务。其中一个设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 Chepstow,紧靠高速公路, 交通十分方便,它负责向英国西南地区的53个Tesco 超级市场提供配送。这个配送中心每年处理2700-3000万箱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扣除各种公共假期,平均每天要处理近10万箱货物的进货、储存、分装、转运、配送等。其工作场面紧张、繁忙,看似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其实忙而不乱、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在该中心存储和配送的货物主要分两类,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不超过24小时,当天白天进,当天晚上出,如蔬菜、水果等,另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超过24小时,如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货物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条件进行存储和运输,不仅在仓库按不同的温度存放,运输车辆也是配有三中不同温度的专用车辆。

一般来说,配送中心的业务与一般仓库不同,一般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货物,而配送中心不仅包括货物的存储,而且包括货物的分装、拣选、包装、配送等。配送中心的货物流动性很大,大部分不超过72小时, 象蔬菜、水果类货物总是当天下午到,当天晚上出,只有一些罐头类食品、冷藏食品以及一些洗涤、卫生用品等会在配送中心存放稍长一些的时间。

在1991年,以货运起家的NFC公司,在英国已经争取到22个象这样的为超市集团服务的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前面所说的各大超市集团。不仅在为零售超市提供货物配送方面,在服装、家具以及报纸等的配送领域,NFC也不断拓展自己的物流服务。曾作为英国国家货运公司的NFC,在七十年代末,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货运经营为主,公司处于全面亏损,经过十年调整,NFC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物流服务,到1991年全公司营业额达到17亿6千英镑,利润达到1亿多英镑,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物流的营收占了公司整个营收的近三分之一(29%),而利润则占到37%,物流服务与运输和搬家服务一起构成英国最大的货运公司经营业务的三大支柱。九十年代NFC的物流业务继续发展,1998年NFC卖掉自己赖以起家的、经营传统公路运输业务的BRS (British Road Service,英国公路运输公司),而将主要精力投入Exel Logistics的物流服务的发展上。转贴于

实际上,不仅在同商业结合方面,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在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方面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所有这些发展和创新,都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单纯的运输经营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运输企业要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转化。

表2-1

1991年NFC业务分析

营收 利润

百万英镑 (%) 百万英镑 (%)

运输

物流

搬运服务

612.

8505.

6523.3

35

29

30

32.6

38.2

3.1

32

37

23

房地产

旅游

其它

1643.7

7.9

70.0

42.4

94 93.

96.9

--

1.3

92

总计 1764.0

102.1

营收 利润

百万英镑 (%) 百万英镑 (%)

运输物流搬运服务 612.8505.6523.3 352930 32.638.223.1 323723

房地产旅游其它 1643.77.970.042.4 94 93.96.9--1.3 92

总计 1764.0 102.1

资料来源:

2-2.英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企业这些年来在物流业务方面的开拓和进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而引起的:如在制造业中采用JIT即时库存管理,在商业零售业中由大型连锁商场和超市集团形成的供应渠道和配送方式的变化,和广泛采用的POS技术、快速反应(QR)货源跟踪战略等,都直接影响到对运输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呼唤着新的、高层次的运输经营方式和运作方式的出现。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上的成熟给运输业进入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运输业要及时看到这些需求上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业务,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物流服务。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1·物流需求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促使公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转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

随着竞争的激烈,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物流服务也在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由于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由于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高科技的融入,物流管理越来越以其专门的技术能力和运作本领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一方面工业、商业企业用户开始把自己"主业" (Core Business)以外的其他业务都"租"出去,由"第三方"去做,从而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运输企业,看准方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迅速转向以运输本业为基础,同时提供包括仓储、包装、配送、订货等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他们从帮助用户经营运输做起,逐步扩大到配送和物流服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运输企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他们进入用户的供应链,从提供单一的服务项目,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 3PL)。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第三方物流"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由一些有实力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的企业和生产、销售企业的物流部门发展起来的。从运输企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是原来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在利用运输资产的基础上,扩展运输功能,提供更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一般来说,由运输公司或者"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两种方式,或者是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或者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所谓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提供的主要是基本服务,如运输、仓储等等;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是针对单一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综合性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提供的常常是包括基本服务,也包括增值服务。比如有一些公司不仅承担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而且还提供一系列附加的创新服务和独特服务,如产品的分类、包装、存货管理、订货处理、甚至包括网络设计等等,来满足特定客户的独特需求。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最终能够成为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物流服务,参与复杂并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

2·运输企业同用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运输企业间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的利益被拴在一起。他们不是对手,他们是伙伴--以各自的长处相组合而形成的、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利的伙伴关系。

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使用户减少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有了稳定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运输企业有了可靠货源保证,降低了经营风险。这样的模式,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使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人们逐渐注重合作性的优势。合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共生促进双赢。

3.物流服务的发展使营业性专业运输力量得以发展,现代化大型运输企业崛起。

由于运输企业不再仅仅是只能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公司,而是变成了能越来越多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自货自运减少,社会营业性专业运输发展壮大。从英国的情况看,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营业性专业运输所承担的运量持续上升,而自货自运部分所承担的运量则基本维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发展。不仅在英国,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均类似,营业性专业运力承运比重远远高于自货自运部分。图2-2显示,除葡萄牙之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12个欧共体国家的平均情况,营业性专业运输承运的比重都高于自货自运部分。

图2-2 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欧共体国家营业性专业运输和自货自运承运比重

资料来源:

由于物流运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大兵团作战",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欧洲排名前九位的超级运输企业,其年营业额都在10亿英镑以上(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在北美、澳大利亚也都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超级运输企业。因为只有这些大型、超大型企业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资金、完备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有能力、有实力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物流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保障。当然,近十几年来,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崛起,也同其它发展因素有关,如实行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等,但运输企业在经营领域的拓展,无疑是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

4.发展物流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的融入中,大幅度地、广泛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IT信息技术的应用,配送网络的大规模建立和合理布局,各种高效专用车辆和仓储、装卸、包装设备的配置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2-3."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物流运作中,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公路运输企业该怎样同用户结合,为用户服务,我们剖析一下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图2-3是詹姆斯·库珀等所著《欧洲物流》中归纳总结的欧洲一些国家在物流运作中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形式。

图2-3

资料来源:.

图2-4

资料来源:.

图2-3中,框1表示运输车队和存储仓库的所有权是属于"第三方"的,但由用户进行经营控制。这种情况理论上可以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

框2表示合同运输(Contract Hire Transport)。此种方式由"第三方"提供车辆(通常也包括驾驶员),并负责车辆的维修、更新,而车辆的调度运用和驾驶员的安排由用户负责。

框3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配送(Dedicated Contract Distribution)。这种形式通常既包括提供运输服务,也包括提供仓储服务。它进入用户的场地(Client Sets),专为此一用户服务。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服务不会因其他用户的需要而受到影响。这种服务形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户把一个"第三方"当作自己的自货自运车队使用。这类合同一般是2-5年。"第三方"提供的这种多功能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应用物流概念和先进的IT信息技术的极好空间。

框4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运输(Dedicated Contract Transport)。这种形式类似于框3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它只提供运输服务。

框5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配送((Shared Contract Distribution)。这种形式是一个"第三方"配送者为几个用户服务。当几个用户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专门需求时往往采取这

种形式,如在包装、装卸、仓储方面需求一致,或者是在送达目的地方面,如目的地同是一所医院等。

框6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运输(Shared Contract Transport)。这种形式类是框5形式的一种变式,不同的是,它只包含提供运输服务。

框7表示快件运输(Express)。通常运送的是小批量、小尺寸的货物(一般不超过25公斤),但提供的往往是第二天送达的高水平的用户服务。

框8表示批量递送(Groupage)。与前者不同的是,此种形式主要是对于大批量货物的运输,当然递送时间也相对的慢一些,用户服务水平总体上低于快件运输。

框9表示一般货运和仓储(General Haulage and Storage)。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和存储。

框10表示一般货运(General Haulage)。只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

图2-4是以上各种经营服务形式,九十年代初时在一些欧洲国家货运市场和物流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

三.对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及建议

前面一章,我们以英国的情况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业是如何融入并促进物流发展的。在这一章中,将结合我国的情况,首先从需求趋势和提供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公路运输企业从何着手发展物流服务提几点设想和建议。

3-1. 需求趋势

--物流的发展及潜在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是的新领域。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蔬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⑦。在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还有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库存"。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和大量存在的"库存"正是潜在的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人民生活在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消费的急剧变化。根据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商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商品供应渠道变化,流通环节减少,增加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

--客户服务需求水平提高。物流中的五个"Right",即,把合适的产品(The right product), 在合适的地点(In the right place), 以适当的数量(In the right quantity), 在所需要的时间(At the right time),和适当的价格(At the right price),提供给顾客,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制造业和零售商业对专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逐步重视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一些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资源外购",由专业运输企业为其生产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输和组织配送服务。但就总体而言,物流管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物流市场呈现封闭状态。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完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专业化运作的发展,这种状况必将改变,也正在改变。

与此相反,对物流服务需求比较旺盛的是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对于选择由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其物流运作有很高的需求。随着进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经营,它们必然会有更多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日益成熟的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参与国内竞争,还是将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它们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3-2.提供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应该说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社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少,缺乏合理规划。

--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

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和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许多海运公司、航运公司也都在把业务向内陆物流服务扩展。

但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目前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未跟上,还不熟悉国际上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性割据,以及"乱收费"等,也是制约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阻碍"物畅其流"的原因。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反过来,也是致使许多国内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的竞争对手是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国企业。

由于我们自己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很难为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的企业,特别是为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因此,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比如,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零售商业而陆续建立起来的一些合资或外资的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商店的开业,为这些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已成为合资运输公司瞄准的方向;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鲜活、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以及图书的发行等,都是外商在我国看好的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领域。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更是国际上大的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擅长和看好的领域。

进入WTO,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仓储市场、分销市场将大大加快开放步伐。国际上著名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从水上陆,从事对贸易货物到港后的内陆分拨运输和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这一前景将进一步形成我国国内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从积极的意义看,它也将大大加速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促使我国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转化。在这中间,必然会有一小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内运输企业会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自己,成为能够提高较高层次和较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成为中国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部队和先锋。

3-3.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建议

面对物流服务的发展需求与提供能力的不足,公路货运企业应如何融入物流,发展物流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 有以下设想和建议。

1.公路货运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

在经营形式上,公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进行调整。运输企业,特别是大型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的调整上,总的看有两个趋势:

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如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企业,再比如,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废物垃圾等等,配置大型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总之,要成为用户物流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融入物流;

二是向提供以运输为本的多元服务转变,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提供物流服务。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进入用户的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争取能够逐步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GPS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用户在服务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向前走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流是运输企业在经营形式发展上的高级阶段。

在经营规模上,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组建或充实若干现代化大型企业,来面对可以预见的、在下世纪会有较大发展的运输需求、物流服务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以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抵御风险,领导行业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这种调整,最终使发达国家的运输业形成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掘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它们也是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面对物流的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 我们需要形成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够胜任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的中坚力量。

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都可以是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的范围。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它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比如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比如销售业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制造商、销售商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能同它们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经济合算的效果。

3.找好切入点

具体说目前公路运输企业同物流服务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总的来看可以从为商业和制造业服务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商业领域里,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趋向大形化和连锁式经营,实行连锁式经营的关键是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目前这些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第二,同制造业结合的物流服务。比如说,为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再比如说,我国汽车制造业每年生产一百多万辆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和组装需要上万个零配件和百十余种原材料,这些零配件和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包装和配送,以及新车"零公里"销售等,是一个物流系统,运输企业可以围绕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系统提供自己的服务。另外,我国一些城市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陆续进驻了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仅在北京就已经有了154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在开发区里建立工厂,制造产品,那么,为这些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交通部门在规划修建公路的同时,还在全国规划修建了45个公路主枢纽,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性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总之,从何着手是要认真研究的,不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细化。关键的问题是,运输企业一定要有"物流"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发现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4.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合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

第二,合资经营,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容易疏漏的,而这些往往是西方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是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

第三,合资,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我们是通过出让这部分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下一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开放。因此,我们必须选准合资企业、搞好合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两、三年的时间,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加速发展,借船出海。

5.政府在促进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物流,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要在政策、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有以下方面:

(1)·完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说,物流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上的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效益,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物流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它必须打破人为的企业隶属的部门界限、行政区域界限等,真正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物流的运作。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竞争的法律架构,促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加快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加大投资,除了公路、铁路等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大型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等的投入,建设布局合理的社会物流网络。同时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杜问题,使市内配送通畅,并着重解决与物流有关的环保、安全问题。

(3)·制订政策积极发展高科技物流设备和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如,在车辆方面大力发展适用型车辆,如鞍座降低式箱式车、软箱式车和车身可卸式车辆;发展物流作业中用于城间中长途运输的大吨位车辆,和用于市内配送的轻型货车及各种专用车辆。倡导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益。促进IT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等。

(4)·推广物流标准化。制定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装置(如托盘)、机械(如装卸、包装设备)、设施(如高架仓库)等的标准,是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政府行为。

(5)·人才和教育。现代物流管理科学涉及到许多学科,要重视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在现有交通院校中增设物流课程,培养高层次物流科学人才。同时着手对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物流培训,为下世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做准备。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 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3.

② 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研究》,1998.5.

③ 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5.

④ 索沪生,《关于物流的译法-谈"PD"与"Logistics"的不同》,《汽车运输研究》,1997.1.

⑤ 唐纳德 J鲍尔索克斯等著,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1999.8.

⑥ 宋宏,《存货管理新思维-从EOQ到JIT》,《物流技术》,1996.6.

⑦ 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1.

Donald F. Wood, James C. Johnson, , 1989.

Donald J. Bowersox, , 1986

Alan Rushton & John Oxley, , 1991.

James Cooper, Michael Browne and melvyn Peters, , 1991.

Martin Christopher,, 1992.

Michael. E Porter,,1983.

Michael. E Porter,,1985.

第14篇

一·物流管理学产生和发展及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分中,首先介绍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物流分类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讨论物流技术的有关内容;最后简要阐述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1-1.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管理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系统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物流管理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①,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产生的是"PD"的概念,"PD"--"PhysicalDistribution",是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也译成实物分销)。六十年代,当西方管理科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PD"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受到重视,当时被美国企业界称之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神童"。

到七、八十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包括产品制成后在从生产者到用户的货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还应包括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另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Management也把这部分称为采购管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Inventory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LogisticalManagement。

九十年代,一体化的物流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概念。"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消费者结束或构成的具体网络,它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及第三方的运送和供给"②。供应链管理使物流管理从一个公司延伸至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同时也从内部提供材料、产品和服务扩展到外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表明,当今的市场,真正的竞争不在单个的企业间,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或者说,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

总结物流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说,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看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关于"物流"一词的译法。今天,在我们国内所说的"物流"是指"Logistics",直译为"后勤"。这个词起源于西方的早期战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今天,这个词被英美学者借用在工商领域,是指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在翻译上,汉语"物流"一词,最初却是引自日本人对PD的翻译:六十年代,PD的概念被从美国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译成"物的流通",后来由日本著名学者平原直改为"物流"③。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个词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我国的物资经济领域采用。九十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中国,这时,我们仍延用了"物流"的译法④。虽然有人建议将"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以区别与PD的不同,但笔者认为,考虑到从PD到Logistics虽然有内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基本是物流概念在外延上的延展,因此沿用"物流"的译法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歧义,而且,"物流"一词更形象和贴切地反映了当今它在工商领域所代表的(它所仅仅代表的)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用户服务、需求予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仓库管理以及废物处理等一系列以物为对象而施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样的译法不仅比译为"后勤"更接近原词所代表的内容,也避免了汉语"后勤"中所包含的那些与此无关的,诸如托儿所、俱乐部、食堂、水房之类的内容。当然,近年来也有人建议同日本人一样,译成"综合物流",但靠虑到"物流"的译法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沿用"物流"的译法是可以的。这一观点,在物流界也得到普遍认同。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原因:

一是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

二是制造业和营销业中适时管理法(Just-in-Time,JIT)、快速反映战略(Quick-Response,QR)、连续补充战略(ContinuousReplenishment,CR)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的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

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

三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传真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四是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1-2.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

物流的定义。物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是这样表述的:"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顾客。英文中常用五个"Right"表示:

RightProduct(正确的产品)

RightPlace(正确的地点)

RightQuantity(正确的数量)

RightTime(正确的时间)

RightPrice(正确的价格)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SystemsApproach)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Total-costanalysis),以及避免次佳效应(Avoidanceofsuboptimization)和成本交替应用(Useofcosttrade-offs)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系统。图1-1是一个典型的以生产企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包括产前的对原材料等的采购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管理。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产前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也分别被称为进界(输入)物流(InboundLogistics)和出界(输出)物流(OutboundLogistics)。如图所示,系统中除了"物"的流外,还包含另外两个无形的"流":一个是增加值流,另一个是需求信息流。

物流的分类。物流大体上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较大空间范围的物流活动,如社会物流系统、国民经济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等。而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通常人们说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

图1-1

物流系统

资料来源:LogisticalManagement

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物流活动主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说来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用户服务;

(2)需求予测;

(3)定单处理;

(4)配送;

(5)存货控制;

(6)运输;

(7)仓库管理;

(8)工厂和仓库布局和选址;

(9)搬运装卸;

(10)采购;

(11)包装;

(12)情报信息。

1-3.物流技术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物流软技术则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软技术可以使在物流硬技术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最合理最充分地调配和使用现有物流技术装备,从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应该说,物流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全新的技术。如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都是早已存在的,只是由于物流科学的出现,才从理论上更深刻地阐明其意义,并使这些技术如今自觉地向着物流科学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为中心的集装系统机械的开发;仓储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信息处理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中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仓储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高质量运送技术等等。

1.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中的"流",是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输技术包括车辆技术和运输管理技术。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载货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和集装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在车身方面,为了装货和卸货的方便,发展低货台汽车,特别是用于配送的箱式货车,多采用车轮数较多而车轮直径较小的低货台车,以使车厢内部装载货物的高度增大,使车厢内部装卸作业变得容易。软体箱式车、帘式车也是常用的车型,不仅装货和卸货方便,而且车辆自重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各种专用货运车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专门运油及粉状货物的罐装车、冷冻冷藏车、牲畜运输车、家具运输车、服装运输车、垃圾废料运输车和专门运送制造厂出厂新车的运输车辆。运输管理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等的采用,运输生产向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如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CVP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使运输管理自动化、科学化。

2.仓储技术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特别是作为配送中心,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分类、拣选、存储、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货物集散中心。仓储技术包括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在仓储设备方面,高层货架仓库是当前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仓库,货架可达30-40m高,具有20-30万货格,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采用自动化管理和机械化进行存取作业。近年来,随着装卸搬运机械的发展,各种专用仓库和综合仓库都向着保管和装卸结合为一体的高层自动化货架系统发展。关于仓储的软技术,特别是库存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3.搬运装卸

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存储等,是靠搬运装卸活动联结起来的,物流活动其它各个环节的转换也要通过搬运和装卸来完成。因此搬运装卸机械成为高效率作业的重要环节。物流系统中,搬运装卸不仅频繁而且作业内容复杂,因此,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各式各样的叉车。装卸的对象又大体上分为原材料和成品。对于成品的装卸通常使用单元化装载(unit-loadconcept)。单元化装载的概念是指把许多分立的小货箱集中到一个大托盘(palletload)上,以提高装卸和移动的效率。托盘化是物流集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物流过程的装卸、存储等作业的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4.包装技术

过去认为包装就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工具,而在物流中包装又赋予了便于运输、便于保管和增加销售手段的内容。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轻,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本身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方面,传统的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包装机械及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锈、防虫等技术。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现代物流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一般来说IT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在物流运作中,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用微机技术进行的订货管理、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运输车辆及运行管理、以及工厂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分析,POS(或称EPOS,时点销售)技术、和用于数据采集的条码技术和扫描技术,等等,都是IT在物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IT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它大大提高了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发达国家中,IT在物流应用中的发展领域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1)计算机战略计划模型;

(2)一体化的配送信息系统;

(3)在仓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采集和分析数据;

(4)无人拣选和无纸拣选;

(5)自动识别--条形码技术和分拣系统;

(6)仓储模拟;

(7)运输车辆线路按排和运营安排;

(8)道路数据库;

(9)交互式计划;

(10)颜色图形技术,和

(11)车辆数据库。

图1-2是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应用的情况。

图1-2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SurveyofDistributionCosts.

1-4.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运输是物流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是通过"运ndIceland。每家超市集团下都有上百到数百家超市门店。由这些超市提供的食品量占整个食品销售市场总量的很大比例(因此,争取到对这些食品的运输,即争取到很大的一块食品货运市场)。这些超级市场集团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八十年代以来呈现了两个对物流发展具有影响的趋势: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各个超级市场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扩大营业面积,而减少库存面积。他们采用JIT适时管理法,由配送中心为本地区的若干家超市提供仓储和送货,而大部分超市自己的店后基本没有库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条形码技术、POS技术等在商业中的应用,使得这些超市能够运用JIT管理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面积,甚至使库存为"零"成为可能。这些超市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每当顾客从货架上取走一件商品,在经过计价器时,售货员的扫描笔在商品的条形码上一划,即形成如下的结果:(1)计价:单价,总价,付帐及找钱,并打印出单据;(2)在该超市的商品总量清单中自动减去一个该商品量。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第二个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功能,使得商店经营管理者不需人工清点,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店里货架上已经售出了多少货物,还有多少货物,以及还需补充多少货物。于是,当晚上商店关门时,计算机立即可以显示并打印出一张所需补充的货物品种和数量的清单。由于计算机联网,该店第二天所需补充的货物清单也立即传到了集团总部,并由总部下达给地区的货物配送中心,或者直接传给地区配送中心。当晚,配送中心按所需清单进行配送,第二天上午商店开门时,货架又被重新放满。因此,商店可以不要库存,直接依赖于地区的配送中心,而一个配送中心往往负责本地区内所有该超市集团零售店的配送业务,因此各个商店都能尽可能把原先用作库存的面积扩充为商品销售面积,以增大营销额。

由于库存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零售商对可靠的、高质量的运输的需求和依赖,从而也导致了竞争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商家开始启用"ThirdParty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在英国,如前所述,多数超市集团一开始是自己既经营商店业务又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经营运输和仓储库存。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家们开始注意到他们自己并不是经营车队和库存管理的行家。为了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主要业务(CoreBusiness)上,同自己的主要对手开展竞争,一些商家开始把一些自己不十分在行的,诸如运输、仓储这样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商家们所选择的"第三方"都是那些十分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输和仓储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起来自然比他们自己经营要得心应手,服务质量更高,也比他们自己经营更经济合算。这样,一小部分比较好的运输企业便开始进入某些超市集团的物流链中,他们从帮助商家经营运输做起,尔后,逐步扩大到经营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业务,成为这些商家的经营伙伴。到九十年初,在英国的货物配送领域,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营业额已占货物配送市场总份额的32%,而到1997年,在英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已达到70%以上。

Tesco现在是英国第一大食品超市集团,但在一九九五年前它还排在名声显赫、独领数十年的Sainsbury''''s之后。1991年Tesco在全英有8个地区配送中心。过去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全是由来Tesco自己经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把配送中心业务交给"ThirdParty"承担。全英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NFC所属的ExelLogistics就是一个专门承担物流服务的"第三方"。1991ExelLogistics承担了Tesco的两个地区配送中心的全部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任务。其中一个设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Chepstow,紧靠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它负责向英国西南地区的53个Tesco超级市场提供配送。这个配送中心每年处理2700-3000万箱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扣除各种公共假期,平均每天要处理近10万箱货物的进货、储存、分装、转运、配送等。其工作场面紧张、繁忙,看似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其实忙而不乱、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在该中心存储和配送的货物主要分两类,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不超过24小时,当天白天进,当天晚上出,如蔬菜、水果等,另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超过24小时,如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货物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条件进行存储和运输,不仅在仓库按不同的温度存放,运输车辆也是配有三中不同温度的专用车辆。

一般来说,配送中心的业务与一般仓库不同,一般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货物,而配送中心不仅包括货物的存储,而且包括货物的分装、拣选、包装、配送等。配送中心的货物流动性很大,大部分不超过72小时,象蔬菜、水果类货物总是当天下午到,当天晚上出,只有一些罐头类食品、冷藏食品以及一些洗涤、卫生用品等会在配送中心存放稍长一些的时间。

在1991年,以货运起家的NFC公司,在英国已经争取到22个象这样的为超市集团服务的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前面所说的各大超市集团。不仅在为零售超市提供货物配送方面,在服装、家具以及报纸等的配送领域,NFC也不断拓展自己的物流服务。曾作为英国国家货运公司的NFC,在七十年代末,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货运经营为主,公司处于全面亏损,经过十年调整,NFC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物流服务,到1991年全公司营业额达到17亿6千英镑,利润达到1亿多英镑,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物流的营收占了公司整个营收的近三分之一(29%),而利润则占到37%,物流服务与运输和搬家服务一起构成英国最大的货运公司经营业务的三大支柱。九十年代NFC的物流业务继续发展,1998年NFC卖掉自己赖以起家的、经营传统公路运输业务的BRS(BritishRoadService,英国公路运输公司),而将主要精力投入ExelLogistics的物流服务的发展上。

实际上,不仅在同商业结合方面,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在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方面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所有这些发展和创新,都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单纯的运输经营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运输企业要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转化。

表2-1

1991年NFC业务分析

营收利润百万英镑(%)百万英镑(%)运输

物流

搬运服务

612.

8505.

6523.3

35

29

30

32.6

38.2

3.1

32

37

23

房地产

旅游

其它

1643.77.9

70.0

42.4

9493.

96.9

--

1.3

92总计1764.0102.1

营收利润

百万英镑(%)百万英镑(%)

运输物流搬运服务612.8505.6523.335293032.638.223.1323723

房地产旅游其它1643.77.970.042.49493.96.9--1.392

总计1764.0102.1

资料来源:<NFCplc>

2-2.英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企业这些年来在物流业务方面的开拓和进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而引起的:如在制造业中采用JIT即时库存管理,在商业零售业中由大型连锁商场和超市集团形成的供应渠道和配送方式的变化,和广泛采用的POS技术、快速反应(QR)货源跟踪战略等,都直接影响到对运输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呼唤着新的、高层次的运输经营方式和运作方式的出现。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上的成熟给运输业进入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运输业要及时看到这些需求上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业务,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物流服务。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1·物流需求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促使公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转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

随着竞争的激烈,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物流服务也在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由于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由于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高科技的融入,物流管理越来越以其专门的技术能力和运作本领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一方面工业、商业企业用户开始把自己"主业"(CoreBusiness)以外的其他业务都"租"出去,由"第三方"去做,从而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运输企业,看准方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迅速转向以运输本业为基础,同时提供包括仓储、包装、配送、订货等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他们从帮助用户经营运输做起,逐步扩大到配送和物流服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运输企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他们进入用户的供应链,从提供单一的服务项目,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第三方物流"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由一些有实力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的企业和生产、销售企业的物流部门发展起来的。从运输企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是原来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在利用运输资产的基础上,扩展运输功能,提供更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一般来说,由运输公司或者"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两种方式,或者是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或者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所谓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提供的主要是基本服务,如运输、仓储等等;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是针对单一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综合性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提供的常常是包括基本服务,也包括增值服务。比如有一些公司不仅承担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而且还提供一系列附加的创新服务和独特服务,如产品的分类、包装、存货管理、订货处理、甚至包括网络设计等等,来满足特定客户的独特需求。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最终能够成为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物流服务,参与复杂并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

2·运输企业同用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运输企业间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的利益被拴在一起。他们不是对手,他们是伙伴--以各自的长处相组合而形成的、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利的伙伴关系。

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使用户减少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有了稳定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运输企业有了可靠货源保证,降低了经营风险。这样的模式,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使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人们逐渐注重合作性的优势。合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共生促进双赢。

3.物流服务的发展使营业性专业运输力量得以发展,现代化大型运输企业崛起。

由于运输企业不再仅仅是只能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公司,而是变成了能越来越多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自货自运减少,社会营业性专业运输发展壮大。从英国的情况看,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营业性专业运输所承担的运量持续上升,而自货自运部分所承担的运量则基本维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发展。不仅在英国,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均类似,营业性专业运力承运比重远远高于自货自运部分。图2-2显示,除葡萄牙之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12个欧共体国家的平均情况,营业性专业运输承运的比重都高于自货自运部分。

图2-2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欧共体国家营业性专业运输和自货自运承运比重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由于物流运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大兵团作战",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欧洲排名前九位的超级运输企业,其年营业额都在10亿英镑以上(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在北美、澳大利亚也都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超级运输企业。因为只有这些大型、超大型企业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资金、完备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有能力、有实力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物流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保障。当然,近十几年来,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崛起,也同其它发展因素有关,如实行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等,但运输企业在经营领域的拓展,无疑是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

4.发展物流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的融入中,大幅度地、广泛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IT信息技术的应用,配送网络的大规模建立和合理布局,各种高效专用车辆和仓储、装卸、包装设备的配置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

和现代化进程。

2-3."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物流运作中,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公路运输企业该怎样同用户结合,为用户服务,我们剖析一下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图2-3是詹姆斯·库珀等所著《欧洲物流》中归纳总结的欧洲一些国家在物流运作中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形式。

图2-3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4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3中,框1表示运输车队和存储仓库的所有权是属于"第三方"的,但由用户进行经营控制。这种情况理论上可以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

框2表示合同运输(ContractHireTransport)。此种方式由"第三方"提供车辆(通常也包括驾驶员),并负责车辆的维修、更新,而车辆的调度运用和驾驶员的安排由用户负责。

框3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配送(Dedicat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通常既包括提供运输服务,也包括提供仓储服务。它进入用户的场地(ClientSets),专为此一用户服务。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服务不会因其他用户的需要而受到影响。这种服务形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户把一个"第三方"当作自己的自货自运车队使用。这类合同一般是2-5年。"第三方"提供的这种多功能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应用物流概念和先进的IT信息技术的极好空间。

框4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运输(Dedicat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似于框3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它只提供运输服务。

框5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配送((Shar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是一个"第三方"配送者为几个用户服务。当几个用户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专门需求时往往采取这

种形式,如在包装、装卸、仓储方面需求一致,或者是在送达目的地方面,如目的地同是一所医院等。

框6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运输(Shar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是框5形式的一种变式,不同的是,它只包含提供运输服务。

框7表示快件运输(Express)。通常运送的是小批量、小尺寸的货物(一般不超过25公斤),但提供的往往是第二天送达的高水平的用户服务。

框8表示批量递送(Groupage)。与前者不同的是,此种形式主要是对于大批量货物的运输,当然递送时间也相对的慢一些,用户服务水平总体上低于快件运输。

框9表示一般货运和仓储(GeneralHaulageandStorage)。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和存储。

框10表示一般货运(GeneralHaulage)。只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

图2-4是以上各种经营服务形式,九十年代初时在一些欧洲国家货运市场和物流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

三.对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及建议

前面一章,我们以英国的情况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业是如何融入并促进物流发展的。在这一章中,将结合我国的情况,首先从需求趋势和提供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公路运输企业从何着手发展物流服务提几点设想和建议。

3-1.需求趋势

--物流的发展及潜在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是的新领域。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蔬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⑦。在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还有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库存"。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和大量存在的"库存"正是潜在的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人民生活在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消费的急剧变化。根据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商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商品供应渠道变化,流通环节减少,增加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

--客户服务需求水平提高。物流中的五个"Right",即,把合适的产品(Therightproduct),在合适的地点(Intheright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therightquantity),在所需要的时间(Attherighttime),和适当的价格(Attherightprice),提供给顾客,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制造业和零售商业对专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逐步重视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一些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资源外购",由专业运输企业为其生产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输和组织配送服务。但就总体而言,物流管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物流市场呈现封闭状态。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完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专业化运作的发展,这种状况必将改变,也正在改变。

与此相反,对物流服务需求比较旺盛的是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对于选择由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其物流运作有很高的需求。随着进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经营,它们必然会有更多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日益成熟的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参与国内竞争,还是将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它们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3-2.提供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应该说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社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少,缺乏合理规划。

--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

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和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许多海运公司、航运公司也都在把业务向内陆物流服务扩展。

但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目前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未跟上,还不熟悉国际上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性割据,以及"乱收费"等,也是制约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阻碍"物畅其流"的原因。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反过来,也是致使许多国内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的竞争对手是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国企业。

由于我们自己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很难为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的企业,特别是为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因此,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比如,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零售商业而陆续建立起来的一些合资或外资的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商店的开业,为这些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已成为合资运输公司瞄准的方向;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鲜活、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以及图书的发行等,都是外商在我国看好的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领域。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更是国际上大的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擅长和看好的领域。

进入WTO,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仓储市场、分销市场将大大加快开放步伐。国际上著名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从水上陆,从事对贸易货物到港后的内陆分拨运输和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这一前景将进一步形成我国国内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从积极的意义看,它也将大大加速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促使我国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转化。在这中间,必然会有一小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内运输企业会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自己,成为能够提高较高层次和较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成为中国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部队和先锋。

3-3.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建议

面对物流服务的发展需求与提供能力的不足,公路货运企业应如何融入物流,发展物流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以下设想和建议。

1.公路货运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

在经营形式上,公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进行调整。运输企业,特别是大型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的调整上,总的看有两个趋势:

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如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企业,再比如,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废物垃圾等等,配置大型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总之,要成为用户物流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融入物流;

二是向提供以运输为本的多元服务转变,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提供物流服务。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进入用户的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争取能够逐步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GPS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用户在服务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向前走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流是运输企业在经营形式发展上的高级阶段。

在经营规模上,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组建或充实若干现代化大型企业,来面对可以预见的、在下世纪会有较大发展的运输需求、物流服务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以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抵御风险,领导行业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这种调整,最终使发达国家的运输业形成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掘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它们也是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面对物流的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我们需要形成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够胜任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的中坚力量。

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都可以是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的范围。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它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比如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比如销售业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制造商、销售商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能同它们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经济合算的效果。

3.找好切入点

具体说目前公路运输企业同物流服务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总的来看可以从为商业和制造业服务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商业领域里,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趋向大形化和连锁式经营,实行连锁式经营的关键是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目前这些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第二,同制造业结合的物流服务。比如说,为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再比如说,我国汽车制造业每年生产一百多万辆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和组装需要上万个零配件和百十余种原材料,这些零配件和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包装和配送,以及新车"零公里"销售等,是一个物流系统,运输企业可以围绕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系统提供自己的服务。另外,我国一些城市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陆续进驻了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仅在北京就已经有了154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在开发区里建立工厂,制造产品,那么,为这些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交通部门在规划修建公路的同时,还在全国规划修建了45个公路主枢纽,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性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总之,从何着手是要认真研究的,不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细化。关键的问题是,运输企业一定要有"物流"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发现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4.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合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

第二,合资经营,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容易疏漏的,而这些往往是西方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是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

第三,合资,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我们是通过出让这部分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下一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开放。因此,我们必须选准合资企业、搞好合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两、三年的时间,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加速发展,借船出海。

5.政府在促进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物流,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要在政策、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有以下方面:

(1)·完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说,物流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上的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效益,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物流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它必须打破人为的企业隶属的部门界限、行政区域界限等,真正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物流的运作。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竞争的法律架构,促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加快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加大投资,除了公路、铁路等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大型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等的投入,建设布局合理的社会物流网络。同时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杜问题,使市内配送通畅,并着重解决与物流有关的环保、安全问题。

(3)·制订政策积极发展高科技物流设备和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如,在车辆方面大力发展适用型车辆,如鞍座降低式箱式车、软箱式车和车身可卸式车辆;发展物流作业中用于城间中长途运输的大吨位车辆,和用于市内配送的轻型货车及各种专用车辆。倡导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益。促进IT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等。

(4)·推广物流标准化。制定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装置(如托盘)、机械(如装卸、包装设备)、设施(如高架仓库)等的标准,是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政府行为。

(5)·人才和教育。现代物流管理科学涉及到许多学科,要重视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在现有交通院校中增设物流课程,培养高层次物流科学人才。同时着手对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物流培训,为下世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做准备。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3.

②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研究》,1998.5.

③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5.

④索沪生,《关于物流的译法-谈"PD"与"Logistics"的不同》,《汽车运输研究》,1997.1.

⑤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1999.8.

⑥宋宏,《存货管理新思维-从EOQ到JIT》,《物流技术》,1996.6.

⑦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1.

DonaldF.Wood,JamesC.Johnson,<ContemporaryTransportation>,1989.

DonaldJ.Bowersox,<LogisticalManagement>,1986

AlanRushton&JohnOxley,<HandbookofLogistics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1991.

JamesCooper,MichaelBrowneandmelvynPeters,<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1991.

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1992.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1983.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1985.

MichaelSweet,DavidBassett,<NFCplc>,1990.

ToucheRoss,<SurveyofDistributionCosts>,1992.输"完成对客户所需的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库存"(Inventory)的地理上的定位的。一般来说,运输成本也是目前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我们以美国的情况为例:1994年美国的运输开支为4250亿美元⑤,占当年美国物流总成本的58.2%。从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运输成本,一般也都会占到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因此运输的合理化在物流管理中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由于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在总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JIT(JustinTime)适时管理法,以及快速反映战略等,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库存水平,甚至是库存为"零"。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运输成本,而且对于运输服务的时间性要求都是很高的。在JIT体系之下,"产品完工那一刻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那一刻;同样,材料、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半成品被加工出来。所有的"存货"均在生产线上。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⑥。实施JIT管理,不仅取决于生产企业内部,更重要的取决于物流服务的水平。只有当生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就能供给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什么时间需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应多少时,企业才能真实现库存为零。因此采用JIT管理体系,需要运输服务保证即不滞后,也不提前地,按质按量地,把所需要的东西运到所要求的地方。这一方法在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广泛采用,无疑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发展进程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综合性地论述了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着重阐述物流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业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的发展进程。我们将以英国的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引伸出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和给予我们的启示,最后,为了从运输组织上更好地了解运输企业可以提供的物流运作,我们总结一下欧洲公路运输企业融入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

2-1.英国公路运输企业是怎样进入零售商业物流供应链的?

第15篇

一·物流管理学产生和发展及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在这部分中,首先介绍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物流分类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讨论物流技术的有关内容;最后简要阐述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1-1.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管理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系统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物流管理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①,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产生的是"PD"的概念,"PD"--"PhysicalDistribution",是指从生产厂家到用户的"货物配送"(也译成实物分销)。六十年代,当西方管理科学的重心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到非生产领域,"PD"的概念开始形成,并受到重视,当时被美国企业界称之为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神童"。

到七、八十年代,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现代工业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经济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系统的效率,而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且,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不仅应包括产品制成后在从生产者到用户的货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还应包括产品生产前从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的原材料和另部件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库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Management也把这部分称为采购管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等的运输和库存的管理(InternalInventory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体化的物流管理--LogisticalManagement。

九十年代,一体化的物流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概念。"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到消费者结束或构成的具体网络,它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以及第三方的运送和供给"②。供应链管理使物流管理从一个公司延伸至供应链上的全部公司,同时也从内部提供材料、产品和服务扩展到外部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表明,当今的市场,真正的竞争不在单个的企业间,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力求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或者说,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以此来获取竞争优势。

总结物流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我们可以说,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看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因此,企业开始把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别化优势的目光转向向生产前后延伸的物流领域,并开始在这一领域里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关于"物流"一词的译法。今天,在我们国内所说的"物流"是指"Logistics",直译为"后勤"。这个词起源于西方的早期战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今天,这个词被英美学者借用在工商领域,是指企业对其原材料管理、货物运输和仓储、集散之间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但在翻译上,汉语"物流"一词,最初却是引自日本人对PD的翻译:六十年代,PD的概念被从美国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译成"物的流通",后来由日本著名学者平原直改为"物流"③。八十年代初,"物流"这个词从日本传入我国,首先在我国的物资经济领域采用。九十年代初,"Logistics"的概念直接从欧美传到中国,这时,我们仍延用了"物流"的译法④。虽然有人建议将"Logistics"直译为"后勤",以区别与PD的不同,但笔者认为,考虑到从PD到Logistics虽然有内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基本是物流概念在外延上的延展,因此沿用"物流"的译法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歧义,而且,"物流"一词更形象和贴切地反映了当今它在工商领域所代表的(它所仅仅代表的)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从其生产地到消费地所进行的用户服务、需求予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仓库管理以及废物处理等一系列以物为对象而施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样的译法不仅比译为"后勤"更接近原词所代表的内容,也避免了汉语"后勤"中所包含的那些与此无关的,诸如托儿所、俱乐部、食堂、水房之类的内容。当然,近年来也有人建议同日本人一样,译成"综合物流",但靠虑到"物流"的译法已为大多数人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沿用"物流"的译法是可以的。这一观点,在物流界也得到普遍认同。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

在西方,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原因:

一是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

二是制造业和营销业中适时管理法(Just-in-Time,JIT)、快速反映战略(Quick-Response,QR)、连续补充战略(ContinuousReplenishment,CR)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的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

三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高度依赖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商用化,为物流系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处理事务、进行评估和决策的支持处理功能。传真技术、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物流过程的透明度。

四是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外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客户服务激增、时间性成为管理的焦点、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工商企业面临的诸多战略问题中,最具挑战的领域之一就是物流管理。

1-2.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

物流的定义。物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是这样表述的:"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顾客。英文中常用五个"Right"表示:

RightProduct(正确的产品)

RightPlace(正确的地点)

RightQuantity(正确的数量)

RightTime(正确的时间)

RightPrice(正确的价格)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SystemsApproach)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Total-costanalysis),以及避免次佳效应(Avoidanceofsuboptimization)和成本交替应用(Useofcosttrade-offs)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系统。图1-1是一个典型的以生产企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包括产前的对原材料等的采购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管理。对一个生产企业来说,产前的材料管理和产后的货物配送,也分别被称为进界(输入)物流(InboundLogistics)和出界(输出)物流(OutboundLogistics)。如图所示,系统中除了"物"的流外,还包含另外两个无形的"流":一个是增加值流,另一个是需求信息流。

物流的分类。物流大体上可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较大空间范围的物流活动,如社会物流系统、国民经济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城市物流系统等。而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是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通常人们说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

图1-1

物流系统

资料来源:LogisticalManagement

物流活动的主要内容。物流活动主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一般说来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用户服务;

(2)需求予测;

(3)定单处理;

(4)配送;

(5)存货控制;

(6)运输;

(7)仓库管理;

(8)工厂和仓库布局和选址;

(9)搬运装卸;

(10)采购;

(11)包装;

(12)情报信息。

1-3.物流技术

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物流技术是物流各项功能实现和完善的手段。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物流软技术则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价值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物流软技术可以使在物流硬技术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最合理最充分地调配和使用现有物流技术装备,从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应该说,物流技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全新的技术。如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信息技术等,都是早已存在的,只是由于物流科学的出现,才从理论上更深刻地阐明其意义,并使这些技术如今自觉地向着物流科学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将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技术进行综合、复合化,形成最优系统技术。如以运输设备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为中心的集装系统机械的开发;仓储和装卸结合一体的高层自动货架系统的开发;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中心的情报信息处理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中的物流技术在软技术方面的结合;运输与仓储技术相结合的生鲜食品高质量运送技术等等。

1.运输技术

运输是物流中的"流",是物流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运输技术包括车辆技术和运输管理技术。为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载货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专用化和集装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在车身方面,为了装货和卸货的方便,发展低货台汽车,特别是用于配送的箱式货车,多采用车轮数较多而车轮直径较小的低货台车,以使车厢内部装载货物的高度增大,使车厢内部装卸作业变得容易。软体箱式车、帘式车也是常用的车型,不仅装货和卸货方便,而且车辆自重大大降低,从而提高运输效率。此外,各种专用货运车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专门运油及粉状货物的罐装车、冷冻冷藏车、牲畜运输车、家具运输车、服装运输车、垃圾废料运输车和专门运送制造厂出厂新车的运输车辆。运输管理上,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等的采用,运输生产向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如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CVP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使运输管理自动化、科学化。

2.仓储技术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特别是作为配送中心,大量的货物在这里分类、拣选、存储、配送,使配送中心成为促进各物流环节平衡运转的货物集散中心。仓储技术包括仓储设备和库存管理技术。在仓储设备方面,高层货架仓库是当前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仓库,货架可达30-40m高,具有20-30万货格,用计算机进行集中控制,采用自动化管理和机械化进行存取作业。近年来,随着装卸搬运机械的发展,各种专用仓库和综合仓库都向着保管和装卸结合为一体的高层自动化货架系统发展。关于仓储的软技术,特别是库存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3.搬运装卸

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如运输和存储等,是靠搬运装卸活动联结起来的,物流活动其它各个环节的转换也要通过搬运和装卸来完成。因此搬运装卸机械成为高效率作业的重要环节。物流系统中,搬运装卸不仅频繁而且作业内容复杂,因此,搬运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呈现出多样化。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各式各样的叉车。装卸的对象又大体上分为原材料和成品。对于成品的装卸通常使用单元化装载(unit-loadconcept)。单元化装载的概念是指把许多分立的小货箱集中到一个大托盘(palletload)上,以提高装卸和移动的效率。托盘化是物流集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物流过程的装卸、存储等作业的机械化的基本条件。

4.包装技术

过去认为包装就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工具,而在物流中包装又赋予了便于运输、便于保管和增加销售手段的内容。包装技术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方法。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比重轻,机械适应性好;质量稳定,不易腐蚀和生锈,本身清洁;能大量生产便于加工;价格低廉。目前常用的包装材料有纸与纸制品、纤维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以及防震材料等。包装设备方面,传统的包装方法以人工为主,目前出现了各种包装机械及包装容器的自动生产线,使包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包装还涉及防震、防潮、防水、防锈、防虫等技术。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是现代物流极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一般来说IT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等。在物流运作中,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运用微机技术进行的订货管理、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管理、运输车辆及运行管理、以及工厂和配送中心的选址分析,POS(或称EPOS,时点销售)技术、和用于数据采集的条码技术和扫描技术,等等,都是IT在物流中的具体运用形式。IT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它大大提高了信息反应速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发达国家中,IT在物流应用中的发展领域主要围绕以下方面:

(1)计算机战略计划模型;

(2)一体化的配送信息系统;

(3)在仓库管理中应用计算机采集和分析数据;

(4)无人拣选和无纸拣选;

(5)自动识别--条形码技术和分拣系统;

(6)仓储模拟;

(7)运输车辆线路按排和运营安排;

(8)道路数据库;

(9)交互式计划;

(10)颜色图形技术,和

(11)车辆数据库。

图1-2是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应用的情况。

图1-2计算机在英国物流业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SurveyofDistributionCosts.

1-4.运输对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运输是物流不可或缺的环节。物流系统是通过"运输"完成对客户所需的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库存"(Inventory)的地理上的定位的。一般来说,运输成本也是目前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成本项。我们以美国的情况为例:1994年美国的运输开支为4250亿美元⑤,占当年美国物流总成本的58.2%。从欧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运输成本,一般也都会占到物流总成本的1/3以上。因此运输的合理化在物流管理中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由于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在总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企业通常会采用JIT(JustinTime)适时管理法,以及快速反映战略等,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库存水平,甚至是库存为"零"。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运输成本,而且对于运输服务的时间性要求都是很高的。在JIT体系之下,"产品完工那一刻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那一刻;同样,材料、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半成品被加工出来。所有的"存货"均在生产线上。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⑥。实施JIT管理,不仅取决于生产企业内部,更重要的取决于物流服务的水平。只有当生产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就能供给什么样的原材料、零部件;什么时间需要就能什么时间供应,需要多少就能供应多少时,企业才能真实现库存为零。因此采用JIT管理体系,需要运输服务保证即不滞后,也不提前地,按质按量地,把所需要的东西运到所要求的地方。这一方法在制造业和商业领域的广泛采用,无疑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

二.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发展进程及物流服务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综合性地论述了物流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一部分里,我们将从实践的角度着重阐述物流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公路货运业的影响,和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企业如何融入物流的发展进程。我们将以英国的情况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引伸出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和给予我们的启示,最后,为了从运输组织上更好地了解运输企业可以提供的物流运作,我们总结一下欧洲公路运输企业融入物流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

2-1.英国公路运输企业是怎样进入零售商业物流供应链的?

英国的物流服务,最有特色的,也是做得最成功的部分是同食品零售商业结合在一起的货物配送。

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的食品零售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大批超级市场,遍及全英各地。这些超级市场又分属几个最有名的超市集团,如Tesco、Sainsbury''''s、Safeway、Marks&Spencer、AsdaandIceland。每家超市集团下都有上百到数百家超市门店。由这些超市提供的食品量占整个食品销售市场总量的很大比例(因此,争取到对这些食品的运输,即争取到很大的一块食品货运市场)。这些超级市场集团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八十年代以来呈现了两个对物流发展具有影响的趋势: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各个超级市场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扩大营业面积,而减少库存面积。他们采用JIT适时管理法,由配送中心为本地区的若干家超市提供仓储和送货,而大部分超市自己的店后基本没有库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条形码技术、POS技术等在商业中的应用,使得这些超市能够运用JIT管理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面积,甚至使库存为"零"成为可能。这些超市的基本运作方式是,每当顾客从货架上取走一件商品,在经过计价器时,售货员的扫描笔在商品的条形码上一划,即形成如下的结果:(1)计价:单价,总价,付帐及找钱,并打印出单据;(2)在该超市的商品总量清单中自动减去一个该商品量。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第二个结果,正是由于这一功能,使得商店经营管理者不需人工清点,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店里货架上已经售出了多少货物,还有多少货物,以及还需补充多少货物。于是,当晚上商店关门时,计算机立即可以显示并打印出一张所需补充的货物品种和数量的清单。由于计算机联网,该店第二天所需补充的货物清单也立即传到了集团总部,并由总部下达给地区的货物配送中心,或者直接传给地区配送中心。当晚,配送中心按所需清单进行配送,第二天上午商店开门时,货架又被重新放满。因此,商店可以不要库存,直接依赖于地区的配送中心,而一个配送中心往往负责本地区内所有该超市集团零售店的配送业务,因此各个商店都能尽可能把原先用作库存的面积扩充为商品销售面积,以增大营销额。

由于库存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零售商对可靠的、高质量的运输的需求和依赖,从而也导致了竞争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商家开始启用"ThirdPartylogistics",即"第三方物流"。在英国,如前所述,多数超市集团一开始是自己既经营商店业务又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经营运输和仓储库存。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家们开始注意到他们自己并不是经营车队和库存管理的行家。为了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主要业务(CoreBusiness)上,同自己的主要对手开展竞争,一些商家开始把一些自己不十分在行的,诸如运输、仓储这样的业务交给"第三方"经营。当然,商家们所选择的"第三方"都是那些十分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输和仓储企业,这些企业经营起来自然比他们自己经营要得心应手,服务质量更高,也比他们自己经营更经济合算。这样,一小部分比较好的运输企业便开始进入某些超市集团的物流链中,他们从帮助商家经营运输做起,尔后,逐步扩大到经营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业务,成为这些商家的经营伙伴。到九十年初,在英国的货物配送领域,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营业额已占货物配送市场总份额的32%,而到1997年,在英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已达到70%以上。

Tesco现在是英国第一大食品超市集团,但在一九九五年前它还排在名声显赫、独领数十年的Sainsbury''''s之后。1991年Tesco在全英有8个地区配送中心。过去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全是由来Tesco自己经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把配送中心业务交给"ThirdParty"承担。全英最大的公路货运企业NFC所属的ExelLogistics就是一个专门承担物流服务的"第三方"。1991ExelLogistics承担了Tesco的两个地区配送中心的全部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任务。其中一个设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交界的Chepstow,紧靠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它负责向英国西南地区的53个Tesco超级市场提供配送。这个配送中心每年处理2700-3000万箱货物的存储和配送,扣除各种公共假期,平均每天要处理近10万箱货物的进货、储存、分装、转运、配送等。其工作场面紧张、繁忙,看似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其实忙而不乱、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在该中心存储和配送的货物主要分两类,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不超过24小时,当天白天进,当天晚上出,如蔬菜、水果等,另一类货物在库内存放超过24小时,如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货物按常温、冷藏、冷冻三种条件进行存储和运输,不仅在仓库按不同的温度存放,运输车辆也是配有三中不同温度的专用车辆。

一般来说,配送中心的业务与一般仓库不同,一般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货物,而配送中心不仅包括货物的存储,而且包括货物的分装、拣选、包装、配送等。配送中心的货物流动性很大,大部分不超过72小时,象蔬菜、水果类货物总是当天下午到,当天晚上出,只有一些罐头类食品、冷藏食品以及一些洗涤、卫生用品等会在配送中心存放稍长一些的时间。

在1991年,以货运起家的NFC公司,在英国已经争取到22个象这样的为超市集团服务的配送中心的工作,包括前面所说的各大超市集团。不仅在为零售超市提供货物配送方面,在服装、家具以及报纸等的配送领域,NFC也不断拓展自己的物流服务。曾作为英国国家货运公司的NFC,在七十年代末,经营方式上以传统的货运经营为主,公司处于全面亏损,经过十年调整,NFC一方面实行股份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物流服务,到1991年全公司营业额达到17亿6千英镑,利润达到1亿多英镑,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物流的营收占了公司整个营收的近三分之一(29%),而利润则占到37%,物流服务与运输和搬家服务一起构成英国最大的货运公司经营业务的三大支柱。九十年代NFC的物流业务继续发展,1998年NFC卖掉自己赖以起家的、经营传统公路运输业务的BRS(BritishRoadService,英国公路运输公司),而将主要精力投入ExelLogistics的物流服务的发展上。实际上,不仅在同商业结合方面,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在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方面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所有这些发展和创新,都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单纯的运输经营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运输企业要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转化。

表2-1

1991年NFC业务分析

营收利润

百万英镑(%)百万英镑(%)

运输

物流

搬运服务

612.

8505.

6523.3

35

29

30

32.6

38.2

3.1

32

37

23

房地产

旅游

其它

1643.7

7.9

70.0

42.4

9493.

96.9

--

1.3

92

总计1764.0102.1

营收利润

百万英镑(%)百万英镑(%)

运输物流搬运服务612.8505.6523.335293032.638.223.1323723

房地产旅游其它1643.77.970.042.49493.96.9--1.392

总计1764.0102.1

资料来源:<NFCplc>

2-2.英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企业这些年来在物流业务方面的开拓和进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而引起的:如在制造业中采用JIT即时库存管理,在商业零售业中由大型连锁商场和超市集团形成的供应渠道和配送方式的变化,和广泛采用的POS技术、快速反应(QR)货源跟踪战略等,都直接影响到对运输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呼唤着新的、高层次的运输经营方式和运作方式的出现。外部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上的成熟给运输业进入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运输业要及时看到这些需求上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业务,满足社会需求,发展物流服务。从发达国家的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

1·物流需求的专业化、集中化发展趋势,促使公路货运企业转变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转向提供多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

随着竞争的激烈,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物流服务也在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由于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由于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大量高科技的融入,物流管理越来越以其专门的技术能力和运作本领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因此,一方面工业、商业企业用户开始把自己"主业"(CoreBusiness)以外的其他业务都"租"出去,由"第三方"去做,从而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条件较好的运输企业,看准方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单纯的"车轮"公司,迅速转向以运输本业为基础,同时提供包括仓储、包装、配送、订货等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他们从帮助用户经营运输做起,逐步扩大到配送和物流服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运输企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他们进入用户的供应链,从提供单一的服务项目,成长为能够提供部分或全部物流服务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第三方物流"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它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由一些有实力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的企业和生产、销售企业的物流部门发展起来的。从运输企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是原来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在利用运输资产的基础上,扩展运输功能,提供更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一般来说,由运输公司或者"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两种方式,或者是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或者是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所谓以产品定向的物流服务,是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提供的主要是基本服务,如运输、仓储等等;以客户定向的物流服务,是针对单一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综合性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提供的常常是包括基本服务,也包括增值服务。比如有一些公司不仅承担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而且还提供一系列附加的创新服务和独特服务,如产品的分类、包装、存货管理、订货处理、甚至包括网络设计等等,来满足特定客户的独特需求。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最终能够成为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物流服务,参与复杂并高度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

2·运输企业同用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运输企业间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他们的利益被拴在一起。他们不是对手,他们是伙伴--以各自的长处相组合而形成的、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利的伙伴关系。

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使用户减少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有了稳定的物流支持保障系统,另一方面使运输企业有了可靠货源保证,降低了经营风险。这样的模式,消除了供应链中的迂回、浪费和重复,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使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巩固。这种模式的出现,是人们逐渐注重合作性的优势。合作能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共生促进双赢。

3.物流服务的发展使营业性专业运输力量得以发展,现代化大型运输企业崛起。

由于运输企业不再仅仅是只能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公司,而是变成了能越来越多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自货自运减少,社会营业性专业运输发展壮大。从英国的情况看,自八十年代以来,英国营业性专业运输所承担的运量持续上升,而自货自运部分所承担的运量则基本维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没有发展。不仅在英国,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均类似,营业性专业运力承运比重远远高于自货自运部分。图2-2显示,除葡萄牙之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12个欧共体国家的平均情况,营业性专业运输承运的比重都高于自货自运部分。

图2-2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及欧共体国家营业性专业运输和自货自运承运比重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由于物流运作本身要求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大兵团作战",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批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如欧洲排名前九位的超级运输企业,其年营业额都在10亿英镑以上(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在北美、澳大利亚也都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很高的超级运输企业。因为只有这些大型、超大型企业才能聚集起雄厚的资金、完备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管理人才,有能力、有实力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物流提供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运输保障。当然,近十几年来,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在发达国家的崛起,也同其它发展因素有关,如实行放宽经济管制政策(Deregulation)等,但运输企业在经营领域的拓展,无疑是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

4.发展物流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的融入中,大幅度地、广泛地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IT信息技术的应用,配送网络的大规模建立和合理布局,各种高效专用车辆和仓储、装卸、包装设备的配置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2-3."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物流运作中,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公路运输企业该怎样同用户结合,为用户服务,我们剖析一下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组织经营形式。图2-3是詹姆斯·库珀等所著《欧洲物流》中归纳总结的欧洲一些国家在物流运作中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形式。

图2-3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4

资料来源:<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

图2-3中,框1表示运输车队和存储仓库的所有权是属于"第三方"的,但由用户进行经营控制。这种情况理论上可以存在,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

框2表示合同运输(ContractHireTransport)。此种方式由"第三方"提供车辆(通常也包括驾驶员),并负责车辆的维修、更新,而车辆的调度运用和驾驶员的安排由用户负责。

框3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配送(Dedicat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通常既包括提供运输服务,也包括提供仓储服务。它进入用户的场地(ClientSets),专为此一用户服务。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服务不会因其他用户的需要而受到影响。这种服务形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户把一个"第三方"当作自己的自货自运车队使用。这类合同一般是2-5年。"第三方"提供的这种多功能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应用物流概念和先进的IT信息技术的极好空间。

框4表示为专一用户的合同运输(Dedicat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似于框3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它只提供运输服务。

框5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配送((SharedContractDistribution)。这种形式是一个"第三方"配送者为几个用户服务。当几个用户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专门需求时往往采取这

种形式,如在包装、装卸、仓储方面需求一致,或者是在送达目的地方面,如目的地同是一所医院等。

框6表示为多个用户的合同运输(SharedContractTransport)。这种形式类是框5形式的一种变式,不同的是,它只包含提供运输服务。

框7表示快件运输(Express)。通常运送的是小批量、小尺寸的货物(一般不超过25公斤),但提供的往往是第二天送达的高水平的用户服务。

框8表示批量递送(Groupage)。与前者不同的是,此种形式主要是对于大批量货物的运输,当然递送时间也相对的慢一些,用户服务水平总体上低于快件运输。

框9表示一般货运和仓储(GeneralHaulageandStorage)。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和存储。

框10表示一般货运(GeneralHaulage)。只提供通常的货物运输。

图2-4是以上各种经营服务形式,九十年代初时在一些欧洲国家货运市场和物流服务市场中所占的比例。

三.对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及建议

前面一章,我们以英国的情况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公路运输业是如何融入并促进物流发展的。在这一章中,将结合我国的情况,首先从需求趋势和提供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物流服务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公路运输企业从何着手发展物流服务提几点设想和建议。

3-1.需求趋势

--物流的发展及潜在市场。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是的新领域。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蔬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⑦。在各种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中还有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库存"。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和大量存在的"库存"正是潜在的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人民生活在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带来的消费的急剧变化。根据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5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商机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商品供应渠道变化,流通环节减少,增加了对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

--客户服务需求水平提高。物流中的五个"Right",即,把合适的产品(Therightproduct),在合适的地点(Intherightplace),以适当的数量(Intherightquantity),在所需要的时间(Attherighttime),和适当的价格(Attherightprice),提供给顾客,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运输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

--制造业和零售商业对专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逐步重视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一些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资源外购",由专业运输企业为其生产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运输和组织配送服务。但就总体而言,物流管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新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物流市场呈现封闭状态。这是导致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随着市场的完善,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专业化运作的发展,这种状况必将改变,也正在改变。

与此相反,对物流服务需求比较旺盛的是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对于选择由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其物流运作有很高的需求。随着进入WTO,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经营,它们必然会有更多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日益成熟的中国的企业,不论是参与国内竞争,还是将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它们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

3-2.提供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能力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应该说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运输专业化程度和运输效率不高,没有形成有机的综合运输网络。社会性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少,缺乏合理规划。

--物流服务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

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已有较强的"物流"意识和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许多海运公司、航运公司也都在把业务向内陆物流服务扩展。

但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目前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还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未跟上,还不熟悉国际上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行政管理上,物流的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性割据,以及"乱收费"等,也是制约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阻碍"物畅其流"的原因。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反过来,也是致使许多国内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的重要原因。

--中国公路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的竞争对手是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国企业。

由于我们自己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很难为物流服务需求旺盛的企业,特别是为那些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因此,近年来不少外国资本看好我国的物流服务业,一些外商通过兴办中外合资运输企业,积极在我国发展物流服务业:比如,随着外资进入我国的零售商业而陆续建立起来的一些合资或外资的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商店的开业,为这些大型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和连锁商店提供配送业务已成为合资运输公司瞄准的方向;为汽车、家用电器、日用品、服装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鲜活、冷冻、冷藏食品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以及图书的发行等,都是外商在我国看好的发展专业物流服务的领域。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更是国际上大的海运公司、物流公司擅长和看好的领域。

进入WTO,我国的公路货运市场、仓储市场、分销市场将大大加快开放步伐。国际上著名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方面他们可以从水上陆,从事对贸易货物到港后的内陆分拨运输和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提供现代化物流服务。这一前景将进一步形成我国国内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局面。从积极的意义看,它也将大大加速我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促使我国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加速向物流的发展和转化。在这中间,必然会有一小部分比较先进的国内运输企业会抓住机遇,迅速提高自己,成为能够提高较高层次和较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成为中国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部队和先锋。

3-3.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建议

面对物流服务的发展需求与提供能力的不足,公路货运企业应如何融入物流,发展物流服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以下设想和建议。

1.公路货运企业应从企业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方面进行调整。

在经营形式上,公路运输企业,要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进行调整。运输企业,特别是大型运输企业,在经营方式的调整上,总的看有两个趋势:

一是向专业化运输发展,如形成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企业,再比如,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废物垃圾等等,配置大型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总之,要成为用户物流供应链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融入物流;

二是向提供以运输为本的多元服务转变,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提供物流服务。有条件的运输企业要,抓住机遇,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进入用户的物流系统;要从运输本业出发,争取能够逐步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要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供应链的管理;要建立实时信息系统、GPS系统、存货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

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说到底,是由于用户在服务质量方面的高层次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我们运输企业向前走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台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物流是运输企业在经营形式发展上的高级阶段。

在经营规模上,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组建或充实若干现代化大型企业,来面对可以预见的、在下世纪会有较大发展的运输需求、物流服务需求。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一方面形成少数大型、特大型集团企业,以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抵御风险,领导行业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筛选出一大批运作灵活的小型企业,以拾遗补缺,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同时,增加社会就业机会。这种调整,最终使发达国家的运输业形成了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掘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它们也是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面对物流的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竞争,我们需要形成有强大实力的、现代化的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够胜任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挑战的中坚力量。

2.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都可以是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的范围。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它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比如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比如销售业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制造商、销售商要转向使用"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向它们提供生产计划和交易数据,而且要同它们分享战略信息,以便能同它们共同策划最佳的方法和采用更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经济合算的效果。

3.找好切入点

具体说目前公路运输企业同物流服务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总的来看可以从为商业和制造业服务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商业领域里,近年来我国商业零售业趋向大形化和连锁式经营,实行连锁式经营的关键是建立配送中心,实行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目前这些商店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厂家配送少、社会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店内自行配送投资大。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企业应该力争融入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运输为本,向"配送"服务转化。

第二,同制造业结合的物流服务。比如说,为洗衣机、电视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再比如说,我国汽车制造业每年生产一百多万辆汽车,一辆汽车的生产和组装需要上万个零配件和百十余种原材料,这些零配件和原材料的运输、存储、包装和配送,以及新车"零公里"销售等,是一个物流系统,运输企业可以围绕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系统提供自己的服务。另外,我国一些城市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在这些开发区里,陆续进驻了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中仅在北京就已经有了154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在开发区里建立工厂,制造产品,那么,为这些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的物流服务,是我们应当考虑的。

除此之外,这些年,交通部门在规划修建公路的同时,还在全国规划修建了45个公路主枢纽,应当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性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

总之,从何着手是要认真研究的,不论从哪方面入手,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细化。关键的问题是,运输企业一定要有"物流"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发现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4.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合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物流服务,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

第二,合资经营,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百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形成的一些操作程序、运作方法,是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在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时容易疏漏的,而这些往往是西方企业成功经营的诀窍,是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合资经营,是获得这些管理方法的捷径。

第三,合资,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出让部分市场,我们是通过出让这部分市场去换取我们不懂的技术、管理和经验,引进我们需要的发展资金,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下一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开放。因此,我们必须选准合资企业、搞好合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两、三年的时间,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加速发展,借船出海。

5.政府在促进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物流,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要在政策、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有以下方面:

(1)·完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说,物流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整体上的最小成本、最大利润和效益,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物流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它必须打破人为的企业隶属的部门界限、行政区域界限等,真正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物流的运作。政府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竞争的法律架构,促进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加快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加大投资,除了公路、铁路等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大型配送中心、交通枢纽等的投入,建设布局合理的社会物流网络。同时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杜问题,使市内配送通畅,并着重解决与物流有关的环保、安全问题。

(3)·制订政策积极发展高科技物流设备和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如,在车辆方面大力发展适用型车辆,如鞍座降低式箱式车、软箱式车和车身可卸式车辆;发展物流作业中用于城间中长途运输的大吨位车辆,和用于市内配送的轻型货车及各种专用车辆。倡导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益。促进IT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等等。

(4)·推广物流标准化。制定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装置(如托盘)、机械(如装卸、包装设备)、设施(如高架仓库)等的标准,是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政府行为。

(5)·人才和教育。现代物流管理科学涉及到许多学科,要重视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和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在现有交通院校中增设物流课程,培养高层次物流科学人才。同时着手对大中型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物流培训,为下世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做准备。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3.

②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研究》,1998.5.

③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5.

④索沪生,《关于物流的译法-谈"PD"与"Logistics"的不同》,《汽车运输研究》,1997.1.

⑤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著,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1999.8.

⑥宋宏,《存货管理新思维-从EOQ到JIT》,《物流技术》,1996.6.

⑦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物流技术》,1998.1.

DonaldF.Wood,JamesC.Johnson,<ContemporaryTransportation>,1989.

DonaldJ.Bowersox,<LogisticalManagement>,1986

AlanRushton&JohnOxley,<HandbookofLogisticsandDistributionManagement>,1991.

JamesCooper,MichaelBrowneandmelvynPeters,<EuropeanLogistics-Markets,ManagementandStrategy>,1991.

MartinChristopher,<LogisticsandSupplyChainManagement>,1992.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1983.

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