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步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研究性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为中心,成为学习的主体。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思维受到教师思维的限制,解答问题的能力不高。想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单一思想逐渐向多向思维的方向发展。教师要设置疑问,多问学生“为什么”。比如课文应用了哪些描写的方式,体裁是哪一种,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文当中。教师还要设置反问的形式,如果学生确实不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么反问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可以问学生:烛之武不去见晋侯而是选择去见秦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就可以解释原因:因为郑国得罪了晋国,说服晋国会很困难,所以烛之武才去见秦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很不平等,新型的教学要求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持平等的态度,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敢于探索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是教师的提问来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长期以来,一些文学素材被蒙上了一层政治的色彩,让学生感觉很乏味、很无趣。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鲁迅童年的故事,但是语文教材却把这篇散文赋予了政治的色彩,认为鲁迅先生是感觉当时的生活很乏味,当时的教育方式很不好。其实鲁迅是表达了自己在三味书屋当中学习的时候很有趣,自己很喜欢。在《朝花夕拾》当中鲁迅写道:“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虽然作者说出了自己很不容易,但是这里的主旨就是回忆日常生活当中的琐事,很少涉及当时的政治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一些文章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才会自主学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查找资料。比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一诗,是很优美的爱情诗歌,但是传统的教材却认为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感,对爱情的美置之不理,不予理会。当然裴多菲是为了革命才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他对自己所喜欢的姑娘的感情也都体现在了诗歌当中,这样纯洁的爱情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如果教师的讲解很好,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爱情树立正确的观念,降低早恋的几率。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能够摈弃传统教材当中的内容,还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文章,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构建探索性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放出来,学会质疑,敢于创新,做到主动学习,给学生自信心。比如《花未眠》这篇文章,教材选择该文的用意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并且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欣赏插花,挖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生活当中擦亮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中的美。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文中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思考来了解课文,突出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己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学《我与地坛》,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从地坛中得到了什么答案?自己通过阅读文章能够得到什么理解?等等。
3.教学方法灵活化
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经常命令学生做各种练习,学生感觉到没有自主的权利,就不能够自主去学习,求知的欲望被埋没,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逐步退化;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负担,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语文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这些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蚊子和狮子》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然后展示四幅自己画的有关《蚊子和狮子》的漫画,让学生依据漫画来把课文改编为童话故事。学生本来就喜欢漫画和童话,现在让他们参与其中,自己编故事,一时间,学生情绪高涨,纷纷站起来即兴演讲,有些学生甚至有动作配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的兴趣来了,主动学习的能力无形中就增强了。又如《胡同文化》一课,乍一看,似乎内容较为凌乱,学生不易理解。我就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自己寻找文章的中心句;但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动脑,想坐享其成。如何调动这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采用的办法很简单―――竞赛法。以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规定每组学生必须找出任意两段的中心句,哪一组先找出就让哪一组先回答,而其他各组只能回答别的组没找到的段落。而当每一组都找到相应段落的中心句后,余下的段落就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回答正确的就可累计加分。这样,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各组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进行讨论,力争找到最恰当的中心句,或自己概括出准确的中心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了对语文课文主旨把握的准确率。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帮助自己、辅导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尽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用主动学习逐渐取代传统的被动学习。
4.师生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发现学生的特长。在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后,不能够打压与学习无关的特长,否则不仅不能够压抑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教师不能一味警告学生,批评学生,否定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来查找各种资料,可以在网上与同学或者是教师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不会压抑学生的兴趣,反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乐趣,让学生在朗读当中得到一定的启示,陶冶自己的情操,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在《再别康桥》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肖邦的《离别曲》,寻找到两者感情的共鸣点,然后让学生配合音乐来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文章的优美,很快就进入了情境,领会了作者的情感。
5.精选教材内容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内容教学,而是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合理运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品味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可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建筑、生活习惯等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把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当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教材选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论述,《我与地坛》对生与死的思考,等等,无一不具有强烈辩证思维和理性色彩,若能对文中涉及的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则不仅能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文老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来灵活教学,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桂文娟.由中学生写作特性反思中学写作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何小凤.课例研究:新理念对接课堂教学的桥梁――以“语文素养导向”的朗读教学为例[J].今日教育,2008,(05).
关键词: 新课改 转变观念 优化教学 自主探究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时,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要求教学的重点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了解。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知识进行体验,提高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学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创新精神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积极探究和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教师急于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取得进步,过于重视形式教学,使教学脱离学生根本,起到阻碍教学发展的步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根本出发,改变教学方式的拿来主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为实现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努力。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负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强制性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被动压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体验。要求教师从新课改要求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师生关系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更融洽,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使语文思维获得发展。
三、优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束缚,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使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课文,加深理解,发展语文思维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增强成就感,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主动探究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良性循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探究知识。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究,还可以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入课堂外,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提高,使他们获得了较大发展。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语文教材是《新课标》的载体,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把教材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认真学习把握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要求,灵活处理,发挥教材的独特作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教材中的优秀小说及科普文(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宇宙的奥秘》等),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语文教师要把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敢于走出教材,实现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要求语文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报纸杂志、电子书、网络等),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由教师自主选择一些时粹美文编成页子,每天发给学生阅读,或统一安排课堂阅读。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教学小课堂”与“阅读大课堂”配合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阅读,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
总之,新课改进程中,要使高中语文实现高效创新教学,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地探究,迎接这场教学改革的挑战。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用全新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积极,真正实现高效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静.信息化进程中的高中语文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关键字】: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而生活又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资源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恰当地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习到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在学生们讨论“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祥林嫂能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柳妈没有给祥林嫂讲那些‘大道理’,祥林嫂有没有可能避免最后悲惨的结局?”等问题后,为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妇女的事例,让学生们讨论“因车祸而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如果没有失去儿子生活会怎样?失去儿子后她有没有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对不同时代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的悲剧进行对比,明白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女性的悲剧只是社会的偶然现象,而祥林嫂的悲剧则是当时时代下必然的产物,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加深到旧社会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
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学生周围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均可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与学生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适当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使语文教育资源的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情景,生活化教学过程
生活化的教学能够促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语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改变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局面,有效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如在学习《蜀道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蜀道的图片及一些时代背景,促使学生对蜀道有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直观印象的基础上根据文章描述更好地发挥想象力,了解作品的思想价值,在《琵琶行》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琵琶古曲,增加课堂意境,通过设置逼真的场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会到语文之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如学习《等待戈多》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后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还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有利于增加语文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此外,在课堂提问中,可多设置一些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需要设置的情境中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做?”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生活化教学过程。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将学生的视野带入到生活的空间,将生活与语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改变以往作业布置方法,多给学生设计与日常生活、学生身边实际相关的实践型作业,如学习《徐霞客游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对本地文化进行调查,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生活的世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内外连接在一起,促使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由于高中生课业繁重,课外时间较少,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时应把握好适度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除了开展研究性的课题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促使生活“语文化”,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并写下自身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班级活动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如班委选举时让学生写自荐书,在学校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时让学生就感兴趣的热门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等,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结语:
语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生活,将生活中与学生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方法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同时合理地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语文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语文化,促使语文与生活相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
参考文献: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髙。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知识基础的了解,而且很多教师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也比较少,因此使得很多教师的思想没有得到更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第二,实践教育不够。语文是一门实践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要让学生对各种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应该要加强对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视,但是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三,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釆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釆用黑板教育和填鸭式教育,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比如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因此导致语文教学实效性较低。
二、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基础教育,统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应该要加强学习,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瓶颈进行掌握,并且能够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_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在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各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陈旧,因此教育中各种理论性内容依旧是主要教材,没有给学生太多实践练习的机会,因此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只是了解一些表面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践教育,将课程实践当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关键,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性,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是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实践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尤其是语文学科,需要更多的实验教育,让学生对语文现象以及语文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中。比如在加强学生对语文词汇的记忆和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我比画你来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使得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而且在猜词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还可以对词汇加以理解。另外,要积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新媒体、多媒体技术进行延伸教学。在网络信息时代,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借助网络资源以及网络技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要在课后也结合网络媒体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比如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对各种课件进行学习,可以给学生建议一些不错的电影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借助媒体平台观看这些视频,从视频中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建设讨论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对各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61-01
都说“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及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以探究这种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探究。
一、运用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都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在高中时期,由于学生思维能力逐渐提升以及成人意识的增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看待事物相对片面,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以便能够使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贵有疑”,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是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而且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敢问,而且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造。比如在教学《雨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后会出现那么多的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有哪些特点呢?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呢?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结合文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与整理,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调查探究认识到诗歌中的各种意象都是历史背景的体现:1927年的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高峰堕入了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这个朦胧阴沉的意象,正象征着此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丁香姑娘,是他们美好理想的象征。又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启迪学生探究:烛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仅凭一人之力把秦国的大军给说退?烛之武又是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给予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这些探究性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全文主旨、疏通文章的脉络,有了这些问题情景以及从中产生的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在这样的氛围下,阅读探究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觉主动的积极行为。一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的过程自然顺风顺水,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更加轻松,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二、运用科目综合,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杂科”:既有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有情感认知的培养,还有纵横百科的知识内涵,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科目之间的知识综合,引导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情境。毕竟高中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和语言文字的有效结合,因此,高中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探究的过程是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的。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创造探究性学习情境,才能更好的确保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实施。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虚拟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利用语言文字,声情并茂地虚拟情境,使学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譬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然后模拟作者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浩荡千古,心中满怀豪情壮志的形象,并大声的朗诵出这篇经典的诗歌,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宽阔胸襟与远大抱负中去,在这样的情境体验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的开展探究学习。另外,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呈现文本内容上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兰亭序的原稿,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原稿的飘逸风格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三、运用技能培养,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县域高中,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那么,面对贵州省石阡县的民族高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一、语文课堂要洒满阳光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快,县域民族高中同样也感受到了改革指挥棒的影响力。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教师理科式的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零零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仍然是高考的助推器,是“工人”,学生是“流水线”上的待完成品,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针对民族高中生源差,更需要在语文课上呼唤感性发展空间,给学习以生命力和活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造。
民族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洒满温馨的阳光,让普通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原本的妙趣。例如: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使学生与文本“会意”,与作者心灵产生突发性的“碰撞”,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这样一来,让教师的良性教学方式、语文课本的妙趣,有机地促使学生去接受知识,沐浴语文知识的光辉。
二、语文课堂要培养自悟能力
人类社会越文明,时代起进步,越需要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越需要个性的良性发展,因为个性既可以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强调个体吸收和认识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古人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悟性”培养,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2014年贵州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论证了要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贵州省的民族类高中,特别是普通班级,其实学生的智力不差,个性十足,创新能力是有的,关键是要引导好他们,朝有利方向发展,不要被坏习气所污染。
三、语文课堂借媒体拓展训练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民族高中信息技术的配置也跟着时生了变化,班班都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当然,民族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要形成教学的独特个性以促进学生进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积累和长期的历炼,不断“教”与“学”,广泛汲取,多加锤炼,多方借鉴,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训祥.高中语文教学三步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情境;拓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46-01
长期以来,由于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足,学习状态不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我们能够有效的运用文言文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渗透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这对于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生兴趣相符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的歌手周杰伦的《兰亭序》这首歌,让学生闭起眼睛进行体会。通过学生对于歌曲的认识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古韵色彩,感受到行云流水般的歌词内容与韵律,之后教师再展示《兰亭序》的书法帖,引导学生去感受书法内容的精彩。再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内容,就能够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基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文章中的崇山峻岭、清流激湍,跟着作者的笔迹顺流而下转感受文中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体现出文章意境的清丽淡雅,情调的欢快畅达。后文中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这对于加深学生的文章认知、了解作者的表达目的、认识作者的处世态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以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引导学生的知识积累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区别,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等,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会话中很少遇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困惑,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认知,这样才能够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能力,所以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以便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进行逐句的翻译,之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点、课文的背诵,简单的教学形式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体会与感悟,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荆轲刺秦的场面描写中,荆轲是“取―奉―发―把―持― ―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是“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而单纯的文字理解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记忆,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把讲台当做是秦王的宝座,让两个学生一个扮演秦王、一个扮演荆轲进行课文内容的表演,让其他学生进行监督、课文对比,看他们哪个动作做的不到位,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进一步加深,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于文中情感的体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俗话说“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能够拓展课文知识范围,通过相关课外知识的引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目标
前言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电视节目、书籍、音频等不断出现,引起了热爱古诗词的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这些仅仅能够吸引一些热爱古诗词的人士,对于接触古诗词较少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华瑰宝的传承。教授古诗词不能采用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授课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开展古诗词讲解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自我学习和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导航标,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绳。教学内容是教师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桥梁,是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吃透。如果教师无法吃透知识点,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自己还存在不懂的地方,那么在教学中面临学生的提问,教师就可能会愣在课堂,出现教学的失误。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吃透,明确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学习方法,也就是在学习单首诗词的基础上,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在构建体系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比较,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古诗词单元,这一单元包括柳永两首词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的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的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四位词人分为两个派别,即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者学生分别比较柳永和李清照的词风,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对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将不同词风的词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以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
高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在发育成为成年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伴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学生们开发激发出最大的潜力,不断萌发出探寻未来生活的冲动,为了未来的发展主动性不断提高。如何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主动性提升到古诗词学习的程度是当前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主动的亦或是被动的认识到高中对于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被重视起来,所以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也越来越热情。随着新的高考模式的变化,高中语文在高考分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对古代文化的重视程度日增,古诗词、古文言文在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回味诗词之妙,推敲古诗词的精巧用法,摆脱机械的记忆方法,让学生爱上诗词,主动学习诗词。
三、提高古诗词学习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古诗词知识的源泉,如果教师的古诗词素养不高,古诗词之上掌握不精,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解读,影响高中生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作品,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理论系统。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也应当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同时面对当前的网络世界,学生们接触的网络事物越来越多,一味的排斥网络文化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教师要对网络事物善加利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红的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等,教师可以援引《甄嬛传》中的《采莲曲》、《小山重叠金明灭》等都是对古诗词的善加利用,教师可以将这些歌曲引入到自己的课堂,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诗词进行歌曲改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备课之时就明确教学目标之外,还要认真的分析学情,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己教学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周琦.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张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黄美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一.提倡学生多阅读、多练习,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为学生制定出课外阅读的计划。在这一计划实施前,笔者曾做过一个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以四大名著或者现代的一些经典作品为调查内容,结果发现多数同学竟然连四大名著都未读全。因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制定出长期阅读计划,同时分期阅读,(季度、月、学期),这样帮助学生逐渐进行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文学积累。
第二、设计口语表达课。如在早读课或课前,教师可安排5-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口头作文、即兴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以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每个月拟出一组主题,再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内容可为读后时事评论、读后感,还可为叙事记人,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训练的条件与时机,给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增强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完《我的四季》后,教师可让学生以“我的四季”为主题进行口头作文,回顾生活中的感悟。
第三、进行小练笔的活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写作小练笔的活动。即学生每周写作1-2篇文章,可由教师指定主题,也可学生自主拟定,然后再由老师批阅,从而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其次,教师还可每周评选出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向学生展览,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加强合作与探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在素质化语文教学中,培育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核心所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实现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自主地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学生自学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直接给学生问题答案,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而得到答案,同时教师适时予以引导、点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则适时提示。
第二、探究提纲与学生质疑的关系。老师事前设置的探究提纲可能不完全与教学实际相符合,这时教师还需融入学生课前预习的疑点知识,补充与完善探究提纲,从而满足教学需求。
第三、自学初步成效和最后成效的关系。当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而得到问题答案之后,还需引导他们对结果加以梳理与总结,同时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与改正,以提高学习的全面性、科学性。
三.组织主题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空间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有第一课堂,还增加了第二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素质化,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而且应加强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竞赛活动等的教学作用,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通过第二课堂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利用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还可结合教学进度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例如:教学完“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后,可组织文学知识抢答赛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次,带领学生感受社会生活,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如参观工厂、调查社会热点问题等。
【关键词】朗读教学;高中语文;方式;策略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锻炼其语感能力。语文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朗读教学来提升字音的判断、字形的区别和写作水平。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语文教学中,朗读往往被师生所忽略,因此,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很低下。在课堂上,学生通常都是齐声朗读,但是这种效果却并不好,齐声朗读过程中往往面无表情,停顿无序,个人朗读时声音较弱,朗读起来感情不足,这都是由于教师的错误教育理念所致。许多教师片面认为朗读教学应该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事,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朗读很难得到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因此也很难得到提高。
二、朗读的方式
(一)自由朗读。
刚开始上新课文时,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课文的内涵,可以适当安排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由朗读由于随意性较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情感进行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认识,自主探索作品,自由空间较为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品读的要求,其次,通过自由朗读,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难点,例如字音、断句等等方面的问题。
(二)齐声朗读。
齐声朗读强调读的过程中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不丢字、不加字,通过这种朗读方法,可以让学生的眼力与口读能力都能读的更加准确。齐声朗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注力,通过专注来准确获取作者的本意。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较多,适当安排齐读,对于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很难掌握,掌握齐声朗读,可以把握或熟悉古诗文的语言习惯,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言文。
(三)熟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的就是熟读背诵的作用,熟读过程中掌握了古诗的韵脚等原理,有利于学生学习好文言文。但熟读背诵要避免对“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欣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课文。只有用一种品味的方式,才能理解古诗的真正魅力。例如在读李白的相关诗文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出他的豪放飘逸,同时浪漫主义色彩较浓;读杜甫的相关古诗文时,可以体会出他的忧国忧民思想,现实风格主义较强。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策略
(一)精选朗读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精选朗读材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恰当的诗歌或古诗作为朗读材料,例如采《离骚》、《陈情表》这样的精典诗文最适当朗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该仅仅把朗读的素材局限在课本上,可以延伸到课外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朗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师进行范读。
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示范朗读,为学生做榜样。教师范读时应该注意自身真实情感的表露,让学生感觉到课中美文的魅力,同时又能感觉到教师自身的魅力。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也体会课文的审美情趣。与录音相比。教师的通过示范朗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与富有感染力,教师通过范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朗读声中融入到文章内容中。
(三)指导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朗读。朗读技巧包括语速、语音和语调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仔细教会学生掌握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朗读的规律,把控语速、语音和语调的能力。首先学会使用符号来标注课文,用()标注轻读、()标注重读、(/)标注停顿,明确标注文字的朗读规律,朗读过程中把握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文的意境。其次理解原文的意境。教师应该加强文章情感的教学,通过大量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感觉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意境。朗读是一次二次创作的过程,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朗读的方式和情感表达也会不一样,教师应该尽量采用不同的朗读技巧,让学生自由的朗诵,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
(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朗读气氛。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亲临其境,最后与课文作者产生共勉。朗读教学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特定的朗读背景,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使学生的朗读更加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另外,课文的文化寓意,很难用语言精准的表达,如果能用音乐或图片营造一种情境,在朗读诗词的时候配上音乐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既能渲染朗读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致,又能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获得感悟。配乐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加重朗读教学的比例。朗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规律,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但朗读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秀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7):25-26.
一、前言
高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就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精神有效的贯彻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目的。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内化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当前最被西方国家接受的语文教育理论,合作学习被称作是近十几年来最成功与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在长期教学的实践当中很好的证实其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交往与团队协作技能。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也需要具有相应教学策略来实现,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教学策略,通过系统的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好,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积极参与到集体讨论或者其他的学习活动中,善于倾听与吸纳不同的意见方法,学会沟通与宽容、协作与分享,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从而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具有巨大的重要性。
三、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加强合作学习
课堂氛围对合作学习的开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课堂氛围是否轻松、和谐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氛围的营造给予重点关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只有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到合作学习氛围中,进而更好的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最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1]。
例如,教师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要通过合作学习来教学,那么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十分必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学生不熟悉的文言文,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总会遇到诸多问题,如果课堂气氛太过沉闷的话就会让学生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同时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所以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图片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通过知识共享的方法来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的高效完成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以外,还能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好的实现相关知识的共享,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2]。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知识共享的方法来实现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
比如说,当教师在讲解《病梅馆记》一课时,就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课前预习程度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强知识交流来实现本课知识的共享,从而到更好的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五、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现
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还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因此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3]。提高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只有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提高之后,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讲《林黛玉进府》一课时,合作学习对提高该课的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来实现本课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学《红楼梦》以及布置预习任务等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合作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合作学习的有进行。
六、不断优化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使用的学习评价方式通常都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学习评价方式极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多元、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积极性及主动性[4]。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评价之中,以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得到科学、准确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要对《雷雨》一课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就可以根据《雷雨》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要求自由运用适合的评价方式,如集体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等,并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给予高中学生相应的表扬及肯定,从而使学生学习《雷雨》的自信心得到大大增加,进而为合作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前言
苏教版教科书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优秀成果,自2005年在江苏省首次推广使用,鲁教版、广教版等教科书相继推出,打破了人教版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和激情。文言文五千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思想结晶,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和难点。然而,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弊端和难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形式单一,导致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低下。
2、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优越性
2.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知识完备、特点突出的教科书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步。苏教版教科书严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选文质兼美的经典名著,以精品佳作的独立魅力滋养学生的心灵。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现着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的目标,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了多元、自由的选择,面对教材,教师燃起新的教学激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指导和影响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
2.2有利于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的编排从学科的人文性出发,结合新课标的核心要求,编写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材。在文言文的内容选择上一方面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还强调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与持续发展,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新课程标准人文性的双重体现。【1】
3、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3.1情景式教学
文言文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生活在作品时代人生产生活的体现,要想真正把握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深意和内涵,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这就需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开展情景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人物背景,充分做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文言文知识的讲解中适时的引入时代背景、时代事件,让学生体会到时代的厚重感,回到历史现场,更深刻的感悟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3.2诵读式教学
所谓诵读式教学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加强对文本的朗读和背诵。诵读式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能够全方面的调动学生口、耳、眼、心,从而达到从语音到语义的整体感知。例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课下找到《大风歌》和《垓下歌》,在课前由两位同学大声朗读此两首诗歌引入正文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此意气风发的项羽死如何败在刘邦手下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带领学生走进《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之中。诵读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简单的将课文读出来,还要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时候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在《鸿门宴》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重点人物的对话开展分角色朗读,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精彩。
3.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洗目标,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的探析,自主的或与同学合作的完成目标答案的追寻和解答。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探究、课题探究、活动探究三种形式实现,教师应该主动把文言文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精于探究”,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3.4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与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以对成绩的奖励为终结性评价,忽视的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发展性评价是为了改善传统评价方式弊端应运而生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高中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信赖的关系,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2】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对学生的学科发展以及终身发展意义重大。工作在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开展探究式教学、诵读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发展性评价,真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种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以下具体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注重写作语言的学习和培养。教师会让学生看一些作文书,模仿和应用其中的语言,或者围绕一些题目进行模式化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造性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应付考试,但是要想得高分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忽视作文讲评。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注重写作技巧和指导练习,忽视了作文讲评这个重要环节,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知道自己写作的优点和缺点。通过作文讲评可以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正,对作文进行修改,从而取得进步。作文讲评这一环节的缺失也是学生作文水平不能快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策略
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些解决策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1)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双向培养。高中生的作文水平主要体现的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说,要给学生一些词语、修辞、句式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根据素材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例如教师在讲完《滕王阁序》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续写和仿写练习,续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仿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这种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高中生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应该鼓励多写一些文章,包括周记、日记等。通过基本功的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作文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不断探究和积累,在写作方面有创新和突破,使自己的文章在考试时取得高分。
(3)对学生的作文及时进行教学评价。高中生的作文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个学生写的作文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对学生可以给出一些个性化指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明确自己文章的优点和缺点,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修改获得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给学生上作文评价课,针对学生的作文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作文的不足,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通过作文评价课都能有收获。
(4)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学生课外书籍读得多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拓展知识面,而且自然而然积累了写作语言。学生在写作文时,把课外书中看到的语句和材料转化为写作资料,对于任何作文题材都能轻松应对,而且使文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意林》、《读者》、《美文》和四大名著等课外书籍,不断提高文学修养,增长见识,可以对其中的故事和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在写作文时巧妙运用。
(5)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高中作文的很多题材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且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可以主动对生活中见到的触动比较大、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用纸笔记录下来,当作作文题材,要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包括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事件和让人感动的故事,可以记录下来,并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境界有提高,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将其作为素材。
(6)对学生的进步要充分肯定。学生在作文方面有进步,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学习自信心。同时,对学生文章的不足,不能一味批评和指责,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给学生正面的鼓励。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交流会,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传阅作文。让每个学生看同学的作文,学习别人的优点,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作文和讨论进行正面总结和点评,避免责骂和批评。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难点;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和人文学科,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外国文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重难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难点
1.中外文化差异
受生活环境、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论述人性与文化的,较少出现带有强烈政治批判色彩的文章。因此,当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作品是,就较难理解其文学含义。此外,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伦理关系、婚姻关系等因素,也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进行适度的讲解和引导。
2.中学文学创作手法
相较于中国文学创作,外国文学作品较多运用意识流、蒙太奇、冷漠、同时性、荒诞等创作手法。例如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就是采用了典型的意识流手法。高中学生对外国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相对陌生,这无疑为其阅读增添了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和阅读,将外国文学教学视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文化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解读外国文学作品。例如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小说、川端康成的散文、莎士比亚的戏剧等,都是对世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外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国家文学创作的特点,启发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迁移教学法。即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解析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作品内涵。例如,许多学生在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时,很难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等级制度,及其对主人公心理产生的影响。这导致很多学生将马蒂尔德视为一个贪慕虚荣的女人。
这无疑未能真正领悟到作品的实质内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情景迁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马蒂尔德,美丽动人但却生活贫穷,但一些以前不如你努力的人却锦衣玉食,你是否会心有不甘呢?这就可以促使学生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出现类似遭遇和情感,认识到马蒂尔德也只是为了追逐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情景迁移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到主人公的心酸与无奈,进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其次,还可以采用对照教学法。即将多种作品或材料进行对比学习,在比较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多方位解读。这种教学方法相对自由,既可以比较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比较作品的内容,还可以比较作品的情感。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主要是比较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也可以运用探究教学法。例如,在学习《守财奴》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介绍并分析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并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汇报总结。这种专题探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并对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严监生、等吝啬鬼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内容,对中外文化差异有更加科学的认知。当然,教师也要积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外国文学的新理论和新作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结合自身的阅历,对所读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兆新.中学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2]陈利娟,张利钧.从高校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反思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4,(12).
[3]刘晓丹.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选编概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记录下了中华文化最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需要传承这份文化瑰宝,这就要求我们学好文言文、用好文言文。而高中的语文教学采用普通的逐字逐句的教授方法,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造成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变责任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存在问题,这与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有关。一方面,文言文自身存在局限性,它与现在通用的白话文有较大距离。另一方面,文言文因为产生的时间较早,其自身携带的文化思维方式与现行的文化思维存在差距,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困难。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作用。第一,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载体,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学习文言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古代文化,解除阅读古典文献的障碍,方便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第二,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还是我们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钥匙,对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有重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下大工夫,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形成强大的内部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不再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做到快乐读书。
二、改讲授为互动,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但这种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大适合。文言文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对文本的陌生,对古汉语的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疏通字、词、句。而传统的教学只会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新意。
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要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应该变讲授为互动教学。首先,教师应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通过视听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其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例如当教授较有情节性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文章情感特色,感受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再次,古今结合,文言文与现代文语言结构虽有差异,但是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历史是会重演的,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讲解,更利于学生理解。最后,典故故事化,文言文的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典故的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化艰涩的文言典故为生动的古代故事,带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加深对文言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明确文言知识的使用。
三、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
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巩固和积累的,文言知识更是如此。所以文言文的背诵十分必要,但是背诵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被动地学习不如主动地学习,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了解一种知识,就应该主动实践,文言文学习亦是如此。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创作,让他们将学到的文言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做到读写一体,让学生在自我写作中清楚认识各种文体的特征。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种文体创作,首先可以从模仿、改写开始,然后不断增加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古文创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变责任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改讲授为互动,创设活泼的教学环境;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不断改革,适应课堂教学的新变化,让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误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明杰.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