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培养教育主要内容与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时代背景;基础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38-02
当前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将转变课程功能作为首要目标,力求通过课程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适应新时期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基础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应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在时代大背景下,要求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树立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进行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感知工程文化熏陶,同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课程综合改革是围绕这一目标全面展开,力求跟上改革的步伐,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基础工程”课程在黑龙江工程学院于2006年被批准为校重点课程,2007年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近几年来,围绕该课程建设申报并获批了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及课程建设项目1项。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2010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应用技术性大学分类和与世界接轨的工程专业认证。课程改革应适应时展需求,与时俱进,彰显高等教育的时代特点。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这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二)应用技术性大学
2014年开始,国务院开始正式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分类管理的需要,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性大学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行业,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支撑[1]。2013年6月,黑龙江工程学院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第一届副理事长单位。
(三)工程专业认证
2005年开始,我国开展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6月2日,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面向国际迈出重要的一步,推动了我国构建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专业认证是从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方面着手,关键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2015年9月,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通过工程专业认证。
二、课程综合改革的内容
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课程改革只注重改革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某一部分,而系统的课程改革将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展开。“基础工程”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开展的综合改革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改革、教材建设、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工程文化教育等。
三、课程综合改革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通过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解决了课堂教学手段及方式相对单一,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自学能力差,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
2.通过实践教学改革,解决了培养形式单一,能力培养欠缺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考试方式方法改革,解决了传统考试内容导向性明显、考试题型标准化、考试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通过教材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教材与行业规范的表达不一致及知识系统老旧、计算方法复杂的问题,同时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5.通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了教师只熟悉书本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6.通过工程文化教育,解决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工程素养不高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感知工程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扩展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基础工程课程综合改革实践
(一)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破传统以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以工程项目为牵引组织教学内容的CDIO模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拿出适当内容和时间尝试学生自主授课,学生需要在课下查找资料,准备PPT课件,课上给同学们讲授,和同学们交流互动,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中构建以生产认识实习为载体的工程基本训练模块,以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为平台的创新训练模块和以毕业设计为主的专业拔高模块[3]。在认识实习环节中增加了基础工程的施工现场参观,让学生对工程环境与实体建筑有了直观的认识。课程设计改变各人独立完成的设计方式,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团队式设计,3人一组,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中,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基础形式,设计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上也有不同要求。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考试方式方法改革
改革课程考试内容,增加案例分析题,答案的给出更加的灵活,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掌握及运用情况。改变平时成绩的给定方法,采用分段考试、过程中考核等形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效果[4],更全面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中,增加组内分工答辩,每个人都要介绍一部分设计内容,共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掌握情况,更加准确地给定课程设计成绩。经过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学生反馈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不用死记硬背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
(四)教材建设
2015年,编辑并出版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基础工程》。该教材在经典课程内容基础上,补充了最新的工程案例和新工艺、新结构、新方法,图文并茂;对部分内容还是旧规范的技术标准,按照最新的规范进行了修订,保证了知识的更新换代,使教材和行业规范协调一致。增加了借助电子表格进行电算内容,提高学生对工具的应用和计算能力。在每一基础形式章节习题的后面补充一个扩展型的课程设计,丰富课程设计内容,增多学生的选择性。教材建设体现了土木工程“大土木”、大平台宽口径的要求,扩展了专业知识架构。该教材被5个省近10所大学院校采用。
(五)教师队伍建设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综合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工程师论坛、教师挂职锻炼、多校团队式毕业设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等形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背景。课程组教师还经常对城市周边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集体实地考察和学习,将书本知识和现场实际结合起来。教师队伍建设成果论文“基于校校、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高等建筑教育》期刊发表并获重庆市文化委员会评选的“第十五届期刊好作品”三等奖。
(六)工程文化教育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人对工程的态度为根本出发点。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树立正确的工程观、伦理观,要培养审美的意识和工程思维,接受工程文化的熏陶。在基础工程课程专业知识讲授之外,开设了“桥梁文化与美学”课程,被学校批准为首批工程文化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文化、桥梁美学、职业道德、工程伦理等。通过美学鉴赏、伦理教育培养了学生工程文化、工程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工程素养。课程采用团队式教师授课方式,由4位教师共同授课,每位教师发挥优势,承担一部分自己擅长的授课内容。学生在了解课程意义和授课内容后报名积极踊跃,学习兴趣高,课程生命力强。
鉴于我土木工程事业的迅猛发展,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与之相适应,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理念,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基础工程课程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知,将全面系统的课程改革模式深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是切实可行的,但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路,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更要注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静,肖攀,朱强.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4,(6).
[2]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Z].2012.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由于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起步较晚,导致其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发展对于中职人才的需求增长,但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培养人才的措施,但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并没有深入实施,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为培养中职人才建立完善的培养措施,还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高。这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2.教学脱离实践
中职教育在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用、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对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当前的中职人才培养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跳出考试成绩的教学模式,在上课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本专业需要进行的实践教育不重视,不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中职教育最终演变成了理论教学,偏离了中职教育的初衷,导致了学生在以后的求职中职业实践技能不强,达不到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最终降低了中职教育的就业率,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忽视中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国的中职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这是中职教育发展缓慢的最终原因。在中职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书本知识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多数学校以书本知识作为教学的指标。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生搬硬套,将书本知识一成不变地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高,关于专业所需职业技能一无所知,阻碍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对中职人才的培养形成负面影响。
二、创新教育为什么是培养中职人才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授课时,大多数教师将自己置于过高的地位,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是中职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证。这要求在中职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教学中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个体差异学生提供的指导时间以及学习资料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采取极端的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教育要求在教育中,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咨询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中职教育本身具有服务为教学导向的特点,要求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企业输送高职业技能的人才。创新教育模式中提出了BTEC、TAFE、CBE等教学模式,BTEC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TAFE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CBE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些新型的教育模式的提出使得中职教育解决了以往的专业技能不足,学生能力低下的情况。国家制定的新的就业能力标准中明确规定职位所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以及对于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在CBE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任务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受教育者具备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全部技能,其教学内容均与中职学生就业职业内容相关。创新教育中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对于中职学生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来源,对中职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创新教育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对中职教育提出了BTEC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中职人才培养教育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际做到有机统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全面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父母在教养幼儿时,基本上都是由父母提供食物衣服,幼儿只要听父母说的话,听幼儿园老师的话,按照他们的指令执行就可以了。当幼儿行为不当时,通常是给予惩罚,最常见的就是打幼儿的屁股;而当幼儿表现乖巧时,一般又会对幼儿进行物质奖励。这种行为修正模式的教育理念认为,通过体罚可以避免幼儿违规行为,通过物质奖励可以鼓励幼儿做被人认可的行为。事实证明,行为修正模式毕竟是一种他律的教育方式,幼儿要靠他律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他律的因素消失,则幼儿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在幼儿后期,这种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必将显现。这时的幼儿已具备一定摆脱大人控制的能力,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出现一些叛逆的行为,而此时的惩罚与奖励的行为修正模式也将很难奏效,此时再对幼儿进行说理教育已经为时过晚。此外,还要注意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称幼儿是傻瓜、笨蛋、窝囊废,幼儿们幼小的心灵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即使是一个精神健全、智力超群的幼儿,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主张引导的教育理念,前提是将幼儿作为平等的主体来对待。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进而以幼儿的思维方式与之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能够做正确的事,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并不主张对幼儿进行体罚,主张对幼儿进行鼓励,同时对其进行说理,以此来改变幼儿的行为,这与行为修正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智力开发超前化教育理念向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
现在很多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单纯的超前知识性教学,完全不顾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虽然有的幼儿识字很多,计算能力也远远超越其年龄应有的水平,钢琴也弹得非常出众,美术作品又获了大奖,但是经过3年的幼儿园教育,却不会使用筷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我们认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该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内容,其次才是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学习。此外,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幼儿主动探索环境的结果,教育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能培养幼儿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使之一直保持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并打下以后一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幼儿的智力开发必须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相适应。超前教育容易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逆反心理增强,导致幼儿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直接影响其升入小学后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