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音乐教育叙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增加专业实践知识。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在大堂课教学过程中造成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过度讲授专业知识,使得继续教育的课程缺乏灵活性,结果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突出。第一,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主要是从大堂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骨干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理论提升,以大堂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然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每个音乐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处阶段不同,必然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和一种教学模式,甚至采取一样的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同,小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而中学以简单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教学,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区别地进行教育,才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第二,继续教育缺少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教学和锻炼,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不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必须认识到,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实践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还有理论的丰富和技能的创新。继续教育应当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为主,创造分享他们教学经验的机会,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成长。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教学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成为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显著标识。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常常要求向专家型教师“看齐”,被固定的教学模块所限制,这必然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发展,显然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
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水平,能够持久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技巧,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一方面,这是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现状很容易发现,继续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传统继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其中的问题,才能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当务之急唯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借鉴有用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但是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只是简单的“模范”有益的经验,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主要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继续教育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继续教育“大堂课”教育模式忽略了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导致教育成效缺失,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克服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困难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例如,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参次不齐,大多数学生从小进行音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早期音乐训练,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选择合适程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无疑是一种两难选择。再如,从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由于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不明显,教师选择专业教学策略,往往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伴随新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和乐理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继续教育只有从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实际出发,策应专业和技能要求,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培育和造就好音乐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3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63-01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低、培训手段落后以及培训队伍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要激起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意识和热情,加紧创建良好的继续教育平台,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努力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
一、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国家继续教育政策缺乏针对性
尽管这些年整个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国家也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但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教育政策还是相对较少,现有的也缺乏针对性。由于有的教育政策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加上受地域偏远、经济落后、师资短缺等因素影响,造成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实施相当困难,效果并不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尚且如此,音乐教师又是这一队伍中不受重视的群体,因此一次次被忽视。这也说明,国家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缺乏针对性,尤其对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素质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办法。
(二)教师自身意识落后
继续教育政策在农村实施困难的另一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乏再次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意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大特征是来源复杂、学历偏低,并且兼职教师比重大,多数为非科班出身。这些教师从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往往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认为音乐不是升学科目,可有可无,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多数仅把上音乐课看作一种糊口谋生的手段,有的甚至从心理上感觉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信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对参加继续教育积极性低,更别说主动克服困难去学。
(三)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落后
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侧重于学历提升教育的多,真正专注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的少。二是受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域偏远等因素影响,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多数是教师买来一堆书本自学,少数条件好点的能运用DVD、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学习。三是学校音乐师资短缺,许多学校就一名音乐教师,校本研训难以真正有效开展起来。四是教学用具配备不齐全,很多学校缺少电脑、电视机、录音机、风琴等基本的电器设备和乐器,教师难以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
二、改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研训渗透结合,灵活开展校本培训
笔者认为,校本培训包括狭义校本培训和广义校本培训两种模式,在本校组织开展的培训即为狭义校本培训模式,以某一中心校为基地辐射周边校组织开展的培训为广义校本训练模式。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同时采取这两种培训模式,即共同基础课程知识的培训采取狭义校本培训模式,由本校组织,可以充分节约成本,灵活形式;而在音乐专业知识的培训上,考虑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有限,一般每所学校只有一名音乐教师,可以某一中心校为基地,组织周边各校音乐教师集中培训,这样可以集中使用教育资源,同时可有效促进音乐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二)加强硬件建设,真正用好现代远程教育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远程教育无疑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也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从其特点和功能性来说,现代远程教育是比较符合交通不便、偏远农村地区的一种培训模式。而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现代化教学设施比较欠缺,教师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现代远程教育开展起来缺乏硬件支撑。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和省市有关部门都应在经济和各个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积极为农村中小学配套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相关设施设备,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创建良好的远程教育平台。
(三)科学设置课程,突出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农村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从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兴趣、能力和经验出发,解决其在农村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处理好教授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关系。一方面,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尤其是兼职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系统的音乐理论基础等问题,在音乐专业知识理论方面要区别于城市教师,不要片面求高求全,适当侧重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另一方面,考虑到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强化教育技能和教学实践训练,教授内容上应多设置些诸如演唱方法、弹奏技巧、互动方法等内容,以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必然性;策略
1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根据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增加专业实践知识。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提升专业技能,在大堂课教学过程中造成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过度讲授专业知识,使得继续教育的课程缺乏灵活性,结果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突出。
第一,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主要是从大堂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骨干型教师的经验传授获得理论提升,以大堂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养和实践教育。然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由于每个音乐教师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所处阶段不同,必然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而不能采用“一刀切”和一种教学模式,甚至采取一样的教学内容。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同,小学主要是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而中学以简单的基础乐理知识进行教学,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区别地进行教育,才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
第二,继续教育缺少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体现出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教学和锻炼,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不宜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必须认识到,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主要是实践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还有理论的丰富和技能的创新。继续教育应当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为主,创造分享他们教学经验的机会,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成长。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自身教学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成为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显著标识。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师常常要求向专家型教师“看齐”,被固定的教学模块所限制,这必然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发展,显然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
2 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水平,能够持久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技巧,实现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方面,这是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析中小学音乐继续教育现状很容易发现,继续教育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传统继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解决其中的问题,才能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当务之急唯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很多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借鉴有用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但是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只是简单的“模范”有益的经验,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教师专业成长阶段主要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这五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继续教育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继续教育“大堂课”教育模式忽略了教师所处的不同阶段,导致教育成效缺失,这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改革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克服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足的难题。这样的困难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例如,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水平参次不齐,大多数学生从小进行音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但也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早期音乐训练,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选择合适程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无疑是一种两难选择。再如,从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由于继续教育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不明显,教师选择专业教学策略,往往没有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可以借鉴。伴随新课程改革,音乐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日渐重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和乐理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继续教育只有从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实际出发,策应专业和技能要求,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才能培育和造就好音乐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3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选择合理的改革策略才是出路。重点可以落实在以下方面,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教师专业实践机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要,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促进教师教学技巧创新,实现继续教育的分类指导;三要,系统开展继续教育,形成继续教育整体发展态势。结合上述观点,现分别作如下阐述。
第一,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关键要实现教师的分类教育。通过教师成长阶段的不同分类,对特定成长阶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需求进行专门研究,明确提升继续教育成效的手段和途径。比如,新入职的教师,专业知识理论能力足够,实践应对能力不足,可以采取教学实践演练、情境教学等方式增加新入职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模拟课堂环境,能够机智应课堂环境变化,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针对继续教育中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可以集中传授和培养新理论新技能,促进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和创新。总之,教育内容要划分阶段,细分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契合学员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规律。
第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技能。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是继续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相关调研表明,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能力足够胜任,但是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继续教育作为培养这些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训练场所,需要结合教师不同成长阶段实际状况,进行分类培养和指导,实现继续教育的有效性。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定期检查和监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况,形成季度或年度检查报告,从而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的教师进行分类教育。比如,一些教师音乐实践能力比较强,继续教育就可以针对这类教师进行实践技能系统训练,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学生的自我练习进行指导,发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但从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现状仍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本人在农村中学担任音乐教学多年,深知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几点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的所见所感:
一、导致城乡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原因: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
3.教学设施落后,音乐教师缺乏
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尽管近年来在音乐师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师资队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师资匮缺总是在近期内较难解决。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办法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教育管理工作,适时开展课外活动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学校管理的作用愈加突出,而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学校制度管理。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要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活动与实践的能力,使那些音乐尖子学生充公发挥其音乐天赋和才干,同时也可组织他们为个别差生补缺补弱,使之迎头赶上,以使两类学生都有所进步。
3.加快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现在的农村的师资虽说不像前几年那么缺,基本上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教师。但是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就必定决定了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就少许多,通讯、信息的闭塞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作为教育部门应尽量给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而作为音乐教育者自身更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育部门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培训音乐师资,组织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因此,教育部门应视农村师资引进和培训为紧迫任务,国家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黔南地区,以布依族为主。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如将民歌的独特融入音乐教学中可转化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乡土意识的有用之材。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德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情感素质;培养方法
关于音乐教育与人的情感发展及人的人文素养的关系,许多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对中国教育有深刻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就曾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叫铃木,他也强调: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刻意的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早在几千年前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名言,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音乐教育之于人的情感健康发展、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在人的培养发展过程中,音乐不可或缺。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和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艺术就是音乐,所以它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乐家灵魂的写照。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演化出的都是音乐家内心的高尚情感。我们听音乐,听到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背后的丰富情感内容。因此聆听贝多芬的慢板乐章,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沉思;聆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愉悦,甚至迈开轻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称得上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情感在支撑,无论是中国的《二泉映月》,还是西方的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我们聆听,都能随之获得情感升华,人格也会提到纯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会因此而丑化。”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源于情感的驱动,大凡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都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内容。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从音乐的旋律变化中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内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歌词及旋律变化。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听两遍,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感情,很多学生很快说出“喜悦”、“欢乐”、“幸福”等词,能说出这些,说明学生通过旋律正确体验到了这首歌曲中的主基调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如何通过旋律表现出来呢?接下来就是教师分解说明并演示了。在分解说明中,这位教师通过自身演示说明了每句歌词旋律走向趋势与情感起伏变化的关系,说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学生很快体味到每一句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分解说明完成后,再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闭着眼睛体味每一句歌词中的情感,学会调节自身情感,使自己与歌曲产生共鸣。学生理解了情感,带着情感体验欣赏音乐,才真正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获得审美享受,获得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受情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心性从中得到陶冶,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歌曲学唱中培养学生情感
在学唱歌曲时,为了唱出感情,同样需要充分理解歌词中对应的旋律特点和蕴含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生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唱的时候有相应动态和表情。比如教学生唱《王二小》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关于王二小的故事,了解其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背景,以此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调。整首歌并非一种情感状态从头贯到尾,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开头“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样的内容是陈述性的,重在以平缓的情感叙述事件。从“九月十六那天早上”开始,故事的叙述开始渐渐沉重。当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这部分时,情感应是深切悲痛之感。在这部分,如果学生体会得当,则应有欲泪之感。这样一句一句,逐步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充分体会歌中所含情感,并努力将情感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素养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
三、通过角色扮演助推情感培养
儿童歌曲很多都是叙事性的,适于表演。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适当组织角色表演十分必要。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要表现出一种童真和欢乐,让一位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做得好不好,可以让其他学生评判。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角色扮演由于现场感强,且有较强的互动性,因此学生往往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中情感上会有更深入体验,能得到更好的升华。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增长,还使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更使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综上,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塑造完善的人格为目标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味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1]付晗.浅谈音乐教育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3(11).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情感素质 培养方法
关于音乐教育与人的情感发展及人的人文素养的关系,许多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对中国教育有深刻影响的前苏联教育家就曾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叫铃木,他也强调: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刻意的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透过音乐教育把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早在几千年前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名言,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音乐教育之于人的情感健康发展、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在人的培养发展过程中,音乐不可或缺。
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和素质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情感
最具情感的艺术就是音乐,所以它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上的作用不可小看,也不可替代。一部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是音乐家灵魂的写照。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演化出的都是音乐家内心的高尚情感。我们听音乐,听到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背后的丰富情感内容。因此聆听贝多芬的慢板乐章,我们会不自觉地进入沉思;聆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愉悦,甚至迈开轻松的舞步。古今中外,每一部称得上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和情感在支撑,无论是中国的《二泉映月》,还是西方的贝多芬《命运》交响乐,我们聆听,都能随之获得情感升华,人格也会提到纯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会因此而丑化。”
也就是说,音乐的创作源于情感的驱动,大凡有影响力的音乐作品,都饱含作者的丰富情感内容。那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从音乐的旋律变化中体味到其中包含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内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中的歌词及旋律变化。有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听两遍,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感情,很多学生很快说出“喜悦”、“欢乐”、“幸福”等词,能说出这些,说明学生通过旋律正确体验到了这首歌曲中的主基调情感。而这样的情感如何通过旋律表现出来呢?接下来就是教师分解说明并演示了。
在分解说明中,这位教师通过自身演示说明了每句歌词旋律走向趋势与情感起伏变化的关系,说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学生很快体味到每一句歌词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分解说明完成后,再让学生反复听录音,闭着眼睛体味每一句歌词中的情感,学会调节自身情感,使自己与歌曲产生共鸣。
学生理解了情感,带着情感体验欣赏音乐,才真正从音乐欣赏活动之中获得审美享受,获得莫名的愉悦感,进而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热受情感。与此同时,学生的心性从中得到陶冶,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歌曲学唱中培养学生情感
在学唱歌曲时,为了唱出感情,同样需要充分理解歌词中对应的旋律特点和蕴含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生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词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唱的时候有相应动态和表情。
比如教学生唱《王二小》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关于王二小的故事,了解其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背景,以此建立起基本的情感基调。整首歌并非一种情感状态从头贯到尾,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开头“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样的内容是陈述性的,重在以平缓的情感叙述事件。从“九月十六那天早上”开始,故事的叙述开始渐渐沉重。当唱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这部分时,情感应是深切悲痛之感。在这部分,如果学生体会得当,则应有欲泪之感。这样一句一句,逐步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充分体会歌中所含情感,并努力将情感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素养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
三、通过角色扮演助推情感培养
儿童歌曲很多都是叙事性的,适于表演。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适当组织角色表演十分必要。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要表现出一种童真和欢乐,让一位女生扮演采蘑菇的小姑娘,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做得好不好,可以让其他学生评判。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角色扮演由于现场感强,且有较强的互动性,因此学生往往乐于参与。学生在参与中情感上会有更深入体验,能得到更好的升华。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增长,还使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更使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综上,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塑造完善的人格为目标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味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 动画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仅能启迪人心灵,还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体会音乐中的美,不仅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音乐体会和感悟。
但当今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中,机械的唱跳不仅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不了音乐教学促进情感发展的需要。《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深化这一基本理念,将动画音乐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并将其作为创造性课程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音乐审美体验,体会音乐表达的情感和艺术形象。
一、什么是动画音乐
动画音乐不是纯音乐,而是为动画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和影视音乐类似,贯穿于动画作品当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动画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①。动画作品中的音乐可划分成为有声源型和无声源型两类。有声源型音乐参与故事情节,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无声源型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关联性较弱,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现在的动画音乐更多的是讲这两种类型的音乐融合在一起放入动画作品当中。
二、动画音乐进入小学生音乐课的可行性
(一)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一般年龄为6至12岁,这一期间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较弱,思维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画音乐具有典型的象征性,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加直观并形象地表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由于动画音乐具有能把观众直接带入人物情感世界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和更加形象地了解音乐内容的机会。不仅摆脱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音乐欣赏课内容,而且还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音乐的美。
(二)符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动画音乐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艺术张力。动画音乐不仅是音乐与美术的融合亦是听觉与视觉的结合,②它所带来的审美感受会引起听众的生理反应和感官兴奋。把动画音乐引入课堂能给学生展现出一个具体形象的人或事物,使学生对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之后,通过教师地讲解与师生互动传达所需的音乐信息,逐步让学生把之前的模糊认识上升为一个具体的认识。经过这样长期的反复进行,学生在听音乐时会主动的去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三)动画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喜爱动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便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收集学生喜爱的的动画音乐并进行整理,编辑后作为课程资源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实践性。
(四)丰富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上活跃着各种丰富的动画资源。每部作品都具有独特的中国动画艺术风格,其中的音乐也流露着浓厚的中国气息。不仅如此,国内还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国外动画资源,使得可利用的动画音乐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化。利用这些丰厚的资源引入课堂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本国的艺术文化,还能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的多元化,从而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三、如何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
(一)动画音乐曲目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动画音乐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音乐的效果。选择的动画音乐首先应要注意,教学的音乐内容和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选择的动画音乐应该丰富多样化。其次,应选择旋律优美或具有趣味性,节奏轻快的音乐。这样顺应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动画音乐便于学生理解,边看边听让学生容易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互动,以便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动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 应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讲述动画的基本故事情节,然后观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音乐有个大致的印象。接着,只听音乐不看画面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音乐表现要素,主要包括节奏、力度、旋律等,听完之后对音乐中的表现要素进行描述。最后,完整的再将动画片段欣赏一遍,看完之后让学生把听、看还有想象结合再一起,谈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既被精彩的动画吸引住,又被优美的音乐打动。教师应看动画和听音乐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的把注意力放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动画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目的。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③。将动画音乐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恰到好处的将其运用并使之成为学生认识音乐以及欣赏音乐的桥梁,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注释:
①肖晔:《让动画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学周刊》2012年第18期。
摘要:声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选择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关键阶段,科学对待这一阶段的声乐教学就要做好歌曲的选择工作。本文从学生的特点、歌曲的选材以及歌曲的艺术性等方面分析了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歌曲选择,探索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歌曲选择 小学 声乐教学 音乐教育
小学声乐教学的第一步任务就是歌曲的选择,也就是教材的选择。这一步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不但关系到学生们对于歌曲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歌唱的持久性和主动性。如果老师们所教的歌曲都是学生们爱唱的歌曲,那么学生们将会对这样的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能够吸引住学生们,慢慢地让他们从喜欢唱歌变得爱唱歌,最后他们将会离不开歌声。这也是一种兴趣的延伸,这样的声乐教学会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小学声乐教学的工作中老师们一定要注重歌曲的选择,一定不能在这一点上有所随意。
一、歌曲选择要依据学生的特点
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为他们选择歌曲,就一定要考虑好歌曲的内容是不是真真切切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是不是符合学生们的兴趣,能不能够使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否则,离开学生们的兴趣来选歌,选择了脱离了学生们生活的作品,即使所选歌曲旋律非常优美,节奏也非常新颖,可是不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歌曲适合放到小学声乐教学的课堂上来教唱,例如《爷爷为我打月饼》、《门前有条小溪流》和《真善美的小世界》等等,由于这些歌曲唱出了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不论时间怎么推移,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这些歌曲总是那么的长盛不衰,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一代一代地唱到了今天。总而言之,在为学生们挑选歌曲的时候,老师们一定要以学生的眼光,用学生的口吻,带着学生的感觉对所选歌曲进行反复哼唱,反复韵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老师们才能选出具有学生特点的歌曲。
二、歌曲选择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
我们的机体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然后才能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样的道理,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歌曲选择的广泛性。设想一下如果总是让学生们只唱一种类型的歌曲,或者由于某些老师的偏爱,经常选择某种特定风格的歌曲来让学生们唱,这样会导致学生们的“营养不良”。所谓歌曲的选择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首先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情绪方面,即歌曲有优美柔情的,有活泼欢快的,有自豪奔放的,有充满朝气的,有风趣顽皮的,有热烈激昂的,有思念怀旧的等等。其次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类型方面,即歌曲有叙事的,有猜谜的,有歌唱科学的,有提倡文明礼貌的,有歌唱友谊的,有歌颂祖国的,有赞美老师的等等。最后是体现在歌曲的不同风格方面,即歌曲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过去的,特别是有民族的,包括民族歌曲和改编的民族歌曲。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民族之多是世界之所罕见的,语言之丰富也是世界之首的。所以,为学生们选择歌曲要有广泛的材料来源,然后进行歌曲教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丰富学生们的情感,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我们应该让歌声伴随着学生们健康成长,让歌声使学生们快乐地成长。
三、歌曲选择要有针对性
歌曲是选给谁唱的,每个老师心中要有一个数。在给学生们选择歌曲的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防止“感情用事”的毛病出现。这里所谓的“感情用事”,其实就是指由于某些老师对于某种类型的歌曲或是某种风格的歌曲具有特殊的偏爱,造成他们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只顾及其个人的偏爱,而没有考虑或者是忽视学习唱歌的对象是否喜欢,即他们的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接受。这样选出的歌曲是带着某些老师个人偏爱的产物,选出的歌曲是没有针对性的。要做到有针对性的选择歌曲,就不能选择高年级学生的歌曲让低年级的学生来唱,就不能选择幼儿歌曲来让小学生唱,就不能选择成人歌曲来让学生们唱,否则会让学生们学起来感到非常难唱或者感到非常乏味而放弃歌唱的学习。
四、歌曲选择要注意艺术性
歌曲的艺术性,首先在于其对音乐形象的刻画是否生动感人。例如《树上挂着一串小书包》、《太阳送来一朵红霞》和《老公公和老奶奶的话》等等,就是属于生动感人这一类的歌曲。其次在于它对音乐意境的烘托效果如何,在于它能否引人入胜。例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春风里奔跑》和《玫瑰,红红的玫瑰》等等,学生们唱起来会感到热情和生动。最后在于其词曲是否结合得自然和流畅。例如歌曲《锣鼓咚咚锵》、《藤儿长长牵着瓜》和《和星星对话》等等,学生们唱起来活泼可爱,而且这样的歌曲还充满生活情趣。而对于那些公式化的,口号化的,概念化的,以及说教式的歌曲,是老师们在为学生们选择歌曲的时候应当极力避免的。
五、歌曲选择要从实际出发
选择歌曲要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只顾着追求高难度、高水平的歌曲,而应当量力而行。所选歌曲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及其自身条件相适应,可以选择难度稍微高一点的歌曲,但不能高得太多,否则会导致所选歌曲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唱起来感到非常吃力。要做到歌曲选择从实际出发,就要考虑学生的音色、音准能否达到,考虑学生的气息、力度控制如何,考虑学生的音域能否到位,考虑学生的艺术素质怎样,考虑学生的声部协调、平衡感如何,考虑学生的连、断、跳的唱法运用是否自如,考虑学生的读谱、视唱的能力怎样。
总而言之,小学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是一项重要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广大声乐教师们在为学生挑选歌曲的时候要慎重而又全面地进行。让学生们歌唱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歌曲,让学生们歌唱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们歌唱他们喜爱的歌曲,是声乐教学工作的神圣使命。科学地为学生们选择歌曲,是新的声乐教学形势下对教师们提出的更高要求。贴近学生,让小学生们在美妙的歌声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薛良著.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
[2]乔爱玲.声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2).
[3]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一、乡音与文化遗产
《多采的乡音》仅有薄薄的六册,却集中体现了潮汕地区数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从民间音乐种类的收集看,该教材可看作本地区音乐发展史的“缩写本”。英歌舞、潮州音乐和潮剧,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艺术。潮州歌册、潮曲、渔歌等,都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教材编写者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搜集、遴选,数易其稿、精益求精,以至该文本具备完整性与权威性。这些被视为中华珍宝的文化遗产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小学的课堂上呢?
1 英歌舞、潮州音乐和潮剧
英歌舞是一种生动活泼、动作性极强的广场情绪性舞蹈。在乡村社区,该舞蹈作为民间游神赛会内容的一部分,因其舞者众多(最多达108人),且一副英雄武士的打扮,并手持木棒左右飞舞敲打,所以常被作为“开路先锋”而格外引人注目。关于它的起源,存在诸多说法,有傩起源说、水浒说、练武说等等。教材收入的是用于舞蹈伴奏的“英歌锣鼓”,其中配有演出现场的三幅图片。其实,对该地区的学生而言。英歌舞是他们所熟悉的表演,每年的正月十七、十八都会出现在热闹非凡的游神赛会的观众群里,有的还会直接参与少年英歌队或者赛会其他项目的表演。英歌锣鼓的主要演奏乐器有锣、钹、鼓等,它的演奏需要同伴间的密切配合,还要进行舞蹈者的队列变换。教材设计的训练里,学生可随着教师强、弱力度变化的指挥做四声部声势练习,也可自由变换速度以体验舞者的情绪涨落。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其大致分类如下: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与庙堂音乐。潮州音乐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唐宋是潮州音乐的形成期,明清两代是潮州音乐的演变、发展期。《多采的乡音》收入了《抛网捕鱼》、《游西湖》、《挨书登楼》、《春涧流泉》、《叠断桥》、《登楼》等名曲。如此繁多的品种,自然无法要求每一个作品都由学生来完成演奏。教材采用的是“听听、想想、练练”。“听听、想想”,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练练”则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没有条件练习器乐演奏的,就利用最为自然灵活的“乐器”,即双手和双脚来完成多声部节奏训练。实际上,有不少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弦诗乐或细乐的演奏。弦诗乐演奏时以二弦领奏,以板击节,不用锣鼓,形式灵活多样。细乐是潮州音乐的“室内乐”。是一种以琵琶、古筝、小三弦为主的小型合奏,有时也加上洞箫、椰胡等乐器。其特点是细腻、典雅、柔润与和谐。
潮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教材一共挑选了六个潮剧片段,融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于一体,为学生揭开了潮剧舞台那道神秘的帷幕。更为可贵的是,该教材还介绍了另外几个古老的剧种:西秦戏、正字戏和白字戏。
2 潮州歌册、童谣、渔歌与潮曲
潮州歌册是潮汕民间说唱文艺的一种,以叙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用潮州方言吟唱。歌册本无册,靠口耳相传,无需伴奏,字里行间,旋律自生。亲切而自然的歌册声,曾经萦绕在潮州乡土的村头巷尾,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几乎沦为陌生的绝响。《多采的乡音》仅收入了一首歌册,即《梁祝同窗》。歌册虽少,但意义重大,顺着轻轻哼唱的乡音,学生能够找回那古老而淳朴的民风与民俗。
潮汕地区背五岭而面南海,所以本土音乐中包含了不少渔歌和山歌。渔歌,是沿海地区以及港湾渔民中广泛流行的一种民歌。尽管现代渔民的捕捞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曲调优美而流畅的传统渔歌,其广阔的意境可带给学生以丰富的遐想。潮曲,是把编写的唱词,以潮州戏曲的板腔曲调谱曲,用潮州方言演唱的歌曲。入选教材的潮曲短小精练,生活气息浓郁。教材要求学生自己编配歌词、前奏锣鼓与收尾锣鼓。这种将演唱、演奏与编配合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教材还收入了不少童谣,童谣所表现的是梦幻般的儿童世界,因而充满了各色童趣。透过古老的童谣,可回望那久远的乡村生活。编写者旨在寓教于乐,学生在游戏中即可学会唱歌、节奏标识与伴奏。教材采用的是简谱,并以与简谱对照学习的方式介绍了工尺谱和二四谱。二四谱是一种传统的记谱方法,它用“二三四五六七八”等七个汉字数字来表示音高。传统潮州弦诗其演奏特点可根据二四谱的各种调式来进行转换和变奏,以达到旋律色彩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为了把远古的瑰宝保存在活的演奏演唱之中,编写者曾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小学生民乐团。民乐团成员平均年龄仅十岁。1996年10月,民乐团在北京举办了“潮汕乡韵音乐会”,得到了专家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从一份保留完好的节目单中笔者看到,音乐会曲目几乎都是选自《多采的乡音》,每个曲目所归类的乐种全都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名录”公布的时间是2006年6月,而教材出版的时间则是1996年7月。由此可见,编写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颇有远见。
二、乡音与人文价值
所谓人文,是指人类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从社会上获得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包括已成模式的、重复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作(行动)。”因此,人文关注的是人对人自身的问题,而人文价值则直接指向人的精神需求。《多采的乡音》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其人文价值而值得我们描述呢?
1 濡化与社会文化的延续
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在这里,濡化包括以下含义:教化与学习、文化延续与族群自立。潮汕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音乐,就像我们的语言发展一样。先学方言,然后学普通话,再学外国语,音乐教育中也应该是先学乡土音乐,然后学中国各民族音乐,再了解外国音乐”。《多采的乡音》从古老的童谣起步,学生通过“听听、想想、练练”,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即可完成文化上的代际传递。教材“说明”里指出,“每学月安排一课时,一学期四个课时讲授”。作为正规的学校音乐
教育,它并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那么,依靠什么来完成教学内容呢?依然是“听听、想想、练练”,不过,学生的课堂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校内扩展到校外。笔者从采风中了解,这里很多乡村都有自己的乐社,每当岁时节日,乐社的民俗活动中一定会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文化延续。表现为个体对于整个群体文化的内化过程。通过课内课外的乡土音乐学习,学生与他人共同展开与民族民俗相关的音乐活动,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他们将与族群形成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籍此,学生在接受乡土音乐教育的同时,最优化的人文素质结构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2 诗化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心灵的丰富性,即对美好事物的感动之心与纤细的感受性。值得肯定的是,《多采的乡音》以“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其人文教育。这种方式有如闲暇“叙事”。“叙事是人们进行表述的形式,关系到表述在时间上的连贯性,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经历并跨越时间的秩序和意义”。自然而亲切的“叙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的途径――生活本身可以看作是一段刚刚开始的故事。
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民间音乐始终连接着劳动者的生存关联域。对现代都市人来说,“听歌者与歌,或者与音乐的关系,就像过客能够选择驿站,就像舞台上能够轮番地上演不同的剧目”。对于民间音乐的演唱(演奏)者而言,他们就是生活在音乐所描摹的生存领域之中的。“双手拉起万斤网,金鳞银翅喜煞人”。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体验到渔民的文化方式就是通过渔歌表达的。从渔歌的演唱中,人们可以分享海洋文化所赋予音乐的“灵魂”。“灵魂”即指蕴含的诗意。对“诗意”的感悟,将“迅速发展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音乐以它独特的轻柔、深情、微妙和敏感的方式,将日常的生活现象赋予其人文意义”。人文教育事实上是一种活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是简单的民谣,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背诵过的“锣鼓经”也许很快就忘了,但难忘的是音乐改变了他们对乡村生活的感受性。
3 国际化与广阔的视野
我们不得不承认,全世界已经进入不可避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这意味着文化模式也将日益趋同。《多采的乡音》在十年后“地球村”的背景下是否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呢?
托尼是得州拉伯克24街第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顽皮的孩子在学校被称为最大的trouble(麻烦),打架是家常便饭,恶作剧也很多。由于太难管教,托尼被勒令退学一段时间,在家做反省。我去托尼家时,他已经被关了3天,母亲林迪试着为他请一位家庭音乐教师,想试试用音乐“控制”他。
对于音乐教育,我是有不少经验,可那基本上是针对听话的中国孩子。在中国,即使再调皮的孩子,只要被家长压在琴凳上,就得乖乖地学琴。不然回家必是一顿好说,甚至还要被打。在美国可对孩子动粗不得,根据美国儿童教育刑法第183条规定,家长对幼儿施暴要被判刑的。正是法律的制约,使美国家长对待孩子特别“宽容”。但其实,如果孩子胡闹,也是家庭最头疼的事,托尼就是其中之一。
托尼家有一台高档钢琴,音质清亮,低音沉郁,高音清脆。遗憾的是,托尼不但不喜欢这个“大家伙”,反而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他最厌恶的就是弹琴。上课后,托尼显然不在状况,不是借故喝水,就是闹着上厕所。手一会儿在背上挠挠,一会儿在头上摸摸,就是不往琴上放。1个小时的课时很快被他磨蹭光了,我这个教授级别的音乐家教面对此景,也显得颇为无奈。第2周情况也没有什么好转。对于1个小时80美金的课时费,我感到有些汗颜,但是托尼的父母好像并不以为然,还鼓励我继续尝试。
第3周,我决定转变策略。想好了对策后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托尼家。我和托尼定了条约,他需要做到的是:不准中途上厕所,不准中途吃零食,不准打求助电话。我做到的是:弹一条练习曲奖励一块糖,每节课讲一个音乐故事,课程结束后带他去河边抓鱼。托尼虽然接受了约定,但执行起来却颇有曲折。由于有弹一条练习曲给一块糖之约,他只要断断续续弹完就伸手要糖。苦于没有事先约定“质量”,我也只好就范。讲音乐故事这条就更是纠结,我的中国式英语叙事方式常常遭到他的质疑,因此故事讲述中我经常被他打断,对于个别词汇,我俩还得借助词典一通乱翻。课程结束后,我带着托尼去他家附近的小河边钓鱼,玩得很开心。我履行了约定中自己要完成的部分,托尼也终于完整地上了一节钢琴课。我不敢说他学得有多好,但至少他接受了钢琴,允许音乐走进了心灵。仅此一点,我感到非常欣慰。
经过近3个月的交往,我与托尼交上了朋友,他的琴技也有长进,不仅弹完了小汤普森第三册,还学会了中国乐曲《卖报歌》等,他自己也从音乐学习中体会到了不小的成就感。
音乐教育的比较
学音乐的目的
大多数中国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应对严酷的社会竞争。另外就是为了用音乐开商和智能,所以在教育中往往要求严格,注重训练。
美国家庭让孩子学习音乐是不以教育为目的的,他们更希望用音乐改变孩子的内心,因此会任其天性自然发展,往往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找到快乐。
谁是教育重点
中国有一部分家长往往会将自己学生时代难以实现的美梦寄予在孩子身上,因此教育的重心在自己:为孩子选择自己觉得好的老师,也常用成人的注意力和耐心要求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够勤奋,不够用心练习,但过于严格的要求往往损伤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而美国家长非常清楚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孩子本人,只有孩子从心里接纳了音乐,教育才能跨越障碍。
费用导致的功利心
大多数中国家长在用微薄的收入去支付昂贵的学费,因此心中的不平很容易体现出“功利性”,总在计算投入和收获的比例是否协调,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成效便十分计较,容易出现暴躁、急进的情绪。
关键词:校园音响系统;校园广播;背景音乐。
音乐,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从小培养学生好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驾驭学生正确健康的音乐审美取向,是我们校园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学校是利用校园音响系统播放校园背景音乐。散学时分,放松的音乐伴着孩子们依依惜别校园。设置的上下课铃声摈弃了刺耳的闹铃声,欢快活泼的下课铃声告诉我们完全放松的课间休息时间来了,孩子们听着音乐从一节课中的紧张状态舒缓下来,暂时休息,为下一节课养好更充裕的精力。所谓背景音乐,主要是指在校园的午间节目穿插播出的,起到调节节目节奏、烘托节目内容、改变节目组成等作用的有歌词或无歌词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对生活保有乐观的态度,对未来充满热切的期待。有些学生的生活态度比较消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对未来信心不足,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不过,学生们普遍喜欢音乐,午间校园广播不但起到新闻报道、宣传学校教育方针的作用,而且是极好的音乐心理调养的机会,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用巨大。
一、“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是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往往以问题为中心。这种消极的价值取向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忽视学生的成长潜能和主体能动性[1]。“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逐渐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本原,而音乐可以令学生精神振奋,使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最终成为具备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富有同情心的有用人才。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获得情感陶冶,进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这完全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更宽泛的视野,重新整合心理健康的各种要素。毕竟,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只有把各学科、各要素有机结合,互补与重组,才能发挥心理教育的最大功能[2]。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二、作品贴近学生是关键
“积极心理学”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幸福、满足、满意、希望和快乐。音乐形象新颖而富于变化、鲜活而充满创意,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情绪体验。因此,背景音乐要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价值,无论是目标、内容,还是手段,都要贴近学生。
首先,目标贴近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体验,健全学生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教师要选择圣洁、高贵的音乐引导学生。当学生读书需要平和的心态时,教师就用速度缓慢的音乐使学生的心态趋于平和。当学生的学习需要热情时,教师就选择大乐团演奏激发学生的热情。
其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产生力量且成为真正的育人活动,而融入生活的育人活动必然具有真实、自然的品格[3]。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完全可把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现实,体验生活。
最后,方法贴近学生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音乐教育是将音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得到相应的感化与感悟。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重视学生个体成长的经验,给予学生积极的关注与评价,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尊重、懂得分享、充分感悟和享受快乐。
三、适合当下情境是重点
经过比较与思考,我们大体上把校园广播的背景音乐氛围四种:
1.恢弘大气、沉郁顿挫:这样的音乐大多很有气势,有有助于振奋士气,更好的帮助播音传达撰稿人的感情,也更有利于唤起听着的共鸣。例如《火之战车》、电影《珍珠港》主题曲等。
2.温婉细腻、娓娓道来:偏向于叙事类小说及访谈类节目,在传递感情方面,用音乐说话的效果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助于把听众带到一种意境,例如:音乐小说《只能谈情,不能说爱》的组曲。
3.轻快明朗、阳光向上:这种音乐适合放在节目的开头,能给人平易近人之感,具体到节目,更适合服务于访谈类节目。例如《Flowers in the river》。
4.节奏感强,热情奔放:这类背景音乐是很适合在体育类或娱乐类节目中播放的,可以激发感情、鼓舞斗志,至于娱乐性质的广播,就更需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校园背景音乐一定要选好曲目。在好多中小学校园文艺汇演中,有些孩子演唱的是通俗的成人歌曲、网络歌曲,还有演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符的“哈韩”街舞,“RAP”(说唱)。一些浅俗的歌曲对孩子将来的音乐审美取向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适当的时间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很重要。早晨,可放旋律轻柔,清新舒缓的世界名曲,如《蓝色多瑙河》、《月光奏鸣曲》以及中国民乐,如古筝、葫芦丝、琵琶、二胡等演奏的纯音乐。课间较长的休息时间可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争当四好少年》、《诚信歌》、《礼仪歌》等歌曲,把我们需要大力推广的主旋律音乐当作背景音乐,孩子听来听去,耳熟能详,久而久之就会传唱了。劳动的时候可以播放我们熟悉又活泼的《劳动最光荣》,游戏的时候可以播放《春晓》、《跟彩虹一起成长》等优秀儿童歌曲。
四、播放技巧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职业性;实践训练;教学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具有某项技能的职业人才是当下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教材作为学习某种专业技能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它的水平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本文对当下高职类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三年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基础》教材建设为例,思考并实践如何将职业性、实践性以及教学法融入到钢琴教材的建设之中。
一、钢琴教学与教材的现状
从2016年伊始,在省教育厅和市财政的大力扶持下,我校开始了实训室以及教材的建设工作。其中,钢琴实训室与钢琴教材建设工作是重点项目之一。在准备阶段,钢琴实训建设团队对全省近十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考察与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历层次的变化虽然为钢琴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也暴露出了目前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问题最为突出。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并能适应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为目标。所以钢琴教材必须体现职业性,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能,还要从中获得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如今的该专业的钢琴教学却更强调向音乐院校、本科院校办学汲取经验,将哈农练指法、拜耳练习曲、车尔尼599练习曲等练习曲作为教材来使用。无可厚非,这些教材都是钢琴基础教学中的优秀教材,它们通过进阶式训练学生的各项技术技能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将这些教材完全运用到音教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就会显得水土不服。因为这样的生拉硬套”会导致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方式都更加倾向于技能教学,而作为音乐教师应有的职业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是目前该专业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此外,从全省范围内的来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较本科院校来说普遍偏弱。受学生钢琴基础所限,目前所使用大多数教材都显得难度高、跨度大。以我校2016年招生情况为例,音乐教育专业共招生115名,其中仅有18名学生有过1-2年的钢琴基础。在剩余的97名学生中,仅有23名学生曾经接触过钢琴,其余74名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这样零基础的生源要占到生源总数的64%。以现有水平和实际学时安排来看,如果按照学院派教材来上课的话,仅仅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技术技巧达到一定层次很难,而应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也不会得到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和竞争力显而易见。针对当下教材的使用情况和生源实际问题,可以看出:积极建设既符合生源实际特点,又能体现职业性的教材,是高职类钢琴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二、《钢琴基础》的内容架构及其特色
一本教材首先要解决结构架构和内容选择与安排的问题。教材结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则决定了“教什么”的问题。这二者构成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因素。《钢琴基础》自2016年9月建设之初在总结以往教材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将结构布局和内容选择安排作为首要任务。始终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不仅遵循了钢琴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更是力图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经过建设团队的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于于2017年6月顺利完成。现对《钢琴基础》一书的结构内容与特色之处做简单介绍。(一)结构内容介绍。教材内容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主要介绍了钢琴的基本历史、钢琴演奏的基本姿势、手型、指法;第二单元为基本弹奏方法,主要训练非连奏、连奏和跳奏三种基本弹奏方法;第三单元为基本弹奏技术,主要训练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双音、和弦五种基本的弹奏技术;第四单元音乐的层次,主要训练对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层次的掌握;第五单元为练习曲与乐曲的选编,本单元从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中外乐曲中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具有一定练习价值的曲目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单元基本理论介绍后都配以相应练习,使学生将所学技术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练习。每条练习曲或乐曲后附有的演奏提示,将训练目的、曲式结构、训练重点与难点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详细提示,帮助更好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特点及创新之处。《钢琴基础》教材注重职业性,实践技能与教学法的训练,体现了高职类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和一般规律,可操作性强。1.突出体现职业性。教材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能获得怎样的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就业面是小学音乐教师,那么教材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必不可少。本教材曲目中有一部分作品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曲目改编而成,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布娃娃弹奏》、《牧童谣》等作品。这些改编后的作品虽然结构短小、内容简单,但是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钢琴演奏的方式感知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精选出了不同风格的练习曲并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巧的同时还能够学会为不同风格的作品编配伴奏。例如:车尔尼599练习曲第25条是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车尔尼599练习曲28条是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乒乓变奏曲中不同乐段使用了不同的伴奏音型等等,这些练习曲都是学习钢琴伴奏的优秀范例;精选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社会水平考级中的优秀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诙谐小步舞曲》、《八音盒》等,这些作品的增加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曲目积累,在教材的最后,还精选了《运动员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长江之歌》三首四手联弹。这些曲目难易适中可以锻炼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这些曲目的编排符合培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具有鲜明的特色。2.突出体体现实践技能训练。在汲取以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之上,《钢琴基础》中避免冗长的理论介绍,更加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为每一种的弹奏方法与技术选取针对性练习。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五节和弦的训练,首先对和弦弹奏的基本要领进行简明扼要的陈述,然后选取了C、G、F大调以及a、e、d主三和弦原位及转位练习、车尔尼599第12条、车尔尼练习曲25条、斗牛士之歌、叙事曲。这些练习曲都是专门针对和弦技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将和弦技术掌握。3.突出体现教学法训练。教学法是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钢琴基础》将教学法的训练落实到每一条练习曲或乐曲的演奏提示中。每一条练习或乐曲后均附有演奏提示。演奏提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音乐性质的分析。在演奏之前,首先要把握乐曲的整体性质,比如音乐风格、速度、力度、节拍特点等等。这些音乐要素的把握是乐曲演奏的基础。在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音乐性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二是曲式结构的分析。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乐句段落的结构特点、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弹奏。学生如果能对乐句、单乐段、单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有初步的辨别和认识,能够对乐句及乐段的调式调性有准确的判断,对于钢琴弹奏的呼吸、音乐表达、艺术处理、情感层次把握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弹奏方法的分析。乐曲的练习目的、重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正确、有目的的弹奏,并且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教学、如何掌握一首作品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节的琶音训练中,例3-15布格缪勒的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演奏提示:(1)音乐性质:本曲以琶音形式写出,从标题看这首乐曲要尽量弹得和谐、圆润,柔美。Armonioso意为悦耳、和谐;Plulento意为更慢的。(2)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G大调;中部B段9-16小节,e小调;再现部A’段17-33小节回归G大调。(3)弹奏要求:双手交替的琶音要弹奏流畅、连贯,富有歌唱性,但是在最高音上不要加重音;尾声部分右手和弦分别奏出,用连音线合成。《天使的歌声》这一作品通过演奏提示的说明,会使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结构、及重难点及其演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清晰明了。
三、结语
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材建设之中是钢琴教材建设中一直面对的问题。《钢琴基础》在对当下音教专业的教学现状和教材使用情况的市场调研后,以培养目标为建设依据,汲取以往教学和教材使用的经验教训,始终以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教学方法的训练。如果能让学生从《钢琴基础》中同时获得演奏技能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双重训练,便是本次教材建设最大的成功。
作者:王玲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蕾,胡琳琳.专科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教材建设.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1 合奏教学为特色,诗乐为载体
1.1 合奏教学为特色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特别注重学生集体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他认为当一群孩子共同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的交响乐就诞生了,当学习不是负担,他们就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由此看来,合奏教学正好与快乐教学的理念一拍即合。于是,笔者开展了上师大音乐学院提供理论支撑的合奏教学实践,并将她们研究的关于以和声为基础并将其简化的合奏教学方法迁移到小学音乐课堂。
1.2 诗乐为载体
在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对学习者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练习,相对其他音乐活动还是比较枯燥的。如果说合奏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左半边翅膀,那么,具有实效性和适宜性的教材就是学生另外一只音乐翅膀。
经过多次实践和筛选,选择了在音乐课本基础上加入易凤林老师创作的区本教材《中国唱诗班》作为校本教材。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中国唱诗班》诗乐作品不但对学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而且所选的16首歌曲非常具有传唱性,旋律在清新优美的基础上简单易学,深受学生喜爱,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关注“三要素”,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数码钢琴教学中,有了教学特色和适宜的教材,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开展。节奏、音色和速度是数码钢琴学习的三要素,经过实践表明,也是合奏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
2.1 听觉领先,节奏先行
合奏教学注重演奏的整齐度,针对这一点运用数码钢琴节拍器功能和慢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节拍器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内心节奏感,慢练则可以帮助解决乐曲中的节奏难点,提高有效性。
《黄鹤楼》这首作品中具有附点八分音符的小节是难点节奏,笔者用节拍器给了统一的拍点,再加上=60速度进行慢练,反复几遍之后学生就能正确整齐地拍击含有附点八分音符的乐句了。难点解决之后仍在原有速度上进行歌曲范奏、旋律哼唱、全曲节奏拍击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节奏教学。这样的方法既达到节奏要整齐统一的要求,《黄鹤楼》优美舒展的三拍子旋律也深深吸引了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边拍击节奏边轻轻摇动身体,感受合奏教学的乐趣。
2.2 尊重学生,分层教学
数码钢琴合奏教学以四声部合奏为主,依次为旋律声部、分解和弦声部(即在八度音程中用二指加入一个五音)、主和弦声部(即根据每小节第一个音为根音,向上用135指构建和声音程)和根音声部。学生根据能力大小自主分成4个小组,器乐学习能力较强的选择旋律小组,器乐学习能力较差的则可以选择只有一个单音的贝司小组。四声部的合奏教学体现了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在降低器乐教学难度的同时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悯农》是首二段体的四四拍歌曲,针对A段具有节奏简单、乐句重复较多等特点,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个人弹奏能力高低来确定声部小组的教学活动。这种自主选择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四声部确立之后,教学开展更加顺利。对于器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单手弹奏旋律非常轻松,而其他三组选用的是简化的和弦配置,有其固定模式也能很快掌握。器乐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成就感自然就提高了。当第二课时进行节奏和旋律略复杂些的B段教学时,他们饶有兴致并且学得非常快。这样的合奏模式避免了以往器乐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提供给学生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使他们都能在器乐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提升自我价值感,从而使器乐教学层次更丰富、形式更有趣且更有意义。
2.3 综合运用、注重审美
《论语·泰伯》记载:“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孔子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通过介绍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来启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体验是音乐课价值体现的核心。因此,当乐曲合奏整齐统一之后,笔者将数码钢琴三要素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歌曲风格的理解,这是数码钢琴合奏教学的提高阶段,旨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发挥合奏教学的优势,展现诗乐作品的美,从而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
例如《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表现出作者对无休止战争的痛恨以及征人对和平的渴望、家人的思念。
首先,笔者采用解说和学生讨论的方法说明这首诗用变拍子手法作曲的意图,即歌曲先是一段四四拍委婉中带点忧伤的旋律曲调,表达出征人被迫离乡的哀伤心情。间奏之后,转为二四拍,节奏更加紧凑,旋律气势更为磅礴,似乎展现了一幅古代兵荒马乱的战场画面,最后重复第一段,再一次渲染升华了诗歌悲壮、凄美的感彩。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进一步了解《出塞》的内涵及音乐处理手法。
其次,采用对比法进行速度教学,出示60、90和120三种不同的速度,学生弹奏并说出60的速度能够表现歌曲沉重悲壮的感情,但略显拖沓;120的速度够紧张,但太过活泼;最后大家都一致认为90的速度最能表现出歌曲的悲壮、哀伤和磅礴的气势。
再次,进行音色教学时,出示3种音色特点(悠扬的、短促清脆的、明亮的),要求学生在琴上用各种音色自习并选择适用于此曲的音色。学生听辨并经过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悠扬的弦乐音色更能表现歌曲委婉哀伤的色彩。
最后的节奏选择,笔者演示3种比较接近歌曲风格的节奏(叙事曲、进行曲及瑶族舞曲)。听辨之后学生一致否定了列队风格的进行曲节奏,在叙事曲节奏和瑶族舞曲节奏之间意见相左。有的说,叙事曲节奏舒缓低沉,适合表现歌曲;有的说,瑶族舞曲里的鼓点就像战鼓一样,节奏感强,铿锵有力,振奋人心,适合表现歌曲……看着学生各持己见的样子,笔者十分高兴。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聆听、感受、分析歌曲并为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进行思考和争论,这不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好体现吗?
一、要突出音乐课的"动态”和形式上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以“动”来调动儿童的兴趣和感情。音乐课不像一般文化课多是静态的思维。不论是表演,唱歌或演奏,它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以及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感情的变换都体现了本身”动”的特点。每一节课都要有多种音乐形式的变换。(如:演唱、表演、律动、器乐练习、音乐游戏、即兴创作等形式的穿插变换)。
二、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胜、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要尽量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并以动态教学为主。教学中要留些余地,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无论是传授知识,乐曲欣赏,还是器乐演奏、创作练习,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想象、发挥和创造。
三、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品格的启发和培养。
音乐课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工具,也是完成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德,给学生创出无穷无尽的学习和了解音乐艺术美的途径。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有趣。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龄心理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如:在训练节奏的感知能力时,可设计《拍电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节拍等知识技能。还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或者说一句话来模仿节奏。用这些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述,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并掌握音乐节奏组合,自然乐而不疲。此外,器乐引进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枯燥单一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强化了学生的乐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器乐演奏要求人的手、眼、脑并用,对训练思维的向性、深广度能起到良好作用。在课堂上进行齐奏、轮奏、独奏等,对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好的作用。利用游戏、乐器等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唱到底枯燥乏味的被动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了学生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促进了音乐课教学的改进。
(二)寓教于美,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感,应该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歌唱、欣赏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乐感的重要手段。过去,教师上音乐课,只要求学生学会唱就行了,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其实,就教学要求来谈,音乐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教之得法,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出学生的音乐美感。反之,就会扼杀儿童的音乐天赋。音乐教学中,布置美的典型环境可成为整个音乐艺术美”活动的序幕”和烘托。再加之教师饱满的情绪,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表现在课堂上的那种富有表现力的范唱,富有激情的演奏以及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随时都能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对以往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表现情感的欲望。使学生变枯燥、被动的苦学为美的享受。启迪学生通过艺术形象去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如:三年级第五册《捉迷藏》一歌,是一首活泼、生动、有趣的曲子,全曲活泼、生动,体现了大自然的四季美景。为强化孩子们的美感,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四季的美景及变化制作成音乐动画故事课件《时间妈妈的女儿》,并把范唱制作成MTV的形式,把四季的美景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在欣赏中感受美,并通过演唱、表演来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特征 音乐教学
一、因材施教,各年龄段少年儿童的特性及分析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音乐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
小学中年级,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简单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分类能力的培养,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从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探索规律,努力使学生喜欢学校音乐教学内容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磁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有了好的教材、好的作品,这仅仅为学生喜欢音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提高心理素质。整体感受主要是通过欣赏与唱歌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由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音乐音响对人的情绪给予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联想、回忆、感受、共鸣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符合音乐特质――以音乐的实际音响为表现形式、以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为目的。如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唱歌和器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至于其他教学内容都是为更好地感受、理解和鉴赏音乐而服务的。所以音乐教学要紧紧抓住音乐感的培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必须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音乐陶冶情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三、积极引导,释放音乐的育人功能
当我们了解了各年龄段的学生在学校音乐课教学内容上的认知和需求之后,我们就应该把充分释放音乐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以乐辅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2.以乐促智。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