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规范化 管理制度 竞争能力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制度都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制度比技术更重要,因为技术也只有在合适的制度里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促进企业绩效的动力。周坤(2004)认为,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止步不前,企业当中沟通不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盛行,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科学是其重要原因。周坤(2004)还指出,对很多企业而言,由于追求高成长,而忽视了管理平台的搭建与修缮,使得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难免遭遇管理瓶颈,以致企业膨胀得越快死得越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管理规范化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之一。

一、规范化管理制度概述及其应用现状

企业规范化管理也可以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叫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要落到制度层面上,通过规章制度来实施,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制度仅是形式,任何一种形式管理都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和贯彻。规范化管理则是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相对立的,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而不是把人当作一个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人的本质特性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确立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来引导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选择。规范化管理就是运用机制和制度管人管事,这些机制和制度,必须是科学的,必须是依法的,但规范化管理也有不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好的制度可以制约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寻租现象。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三部曲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度执行的监督(刘兴海,2009)。

规范作为社会产物是反馈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导致规范的出现的根源在于行动的外在性;规范不仅对控制事件的行动者产生影响,而且可能使其他人有外部影响。不同规范之间发生冲突的条件是同一行动对某些人有肯定的外在影响,而对其他人有否定的外在影响(魏炜,2004)。黄森(2006)认为,组织要高效有序运行,离不开内部管理制度,组织需要管理制度,但是组织中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往往不够,许多管理制度停留在一纸空文的状态,制度的权威性和原则性逐渐丧失,致使时常听到员工发出“有制度还不如没有制度”的声音,进而对制度的作用漠视与不信任,更有甚者退化到原始的“看管式管理”的地步。但即使如此,组织还是在实践中强调制度化管理,而且也普遍认为需要依靠制度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对管理制度需求仍十分强烈。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快速扩张以及发展历史较短使得企业中工作程序、工作细则、规章制度等规范性的文件较少,没有制度可依,有时仅仅是口头上的协定。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有随意更改制度、制度的执行不统一以及不能长期一致、人治代替法制,对制度的执行也往往时冷时热。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往往是基础薄弱,管理系统不规范、不健全。许多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规范还没有系统化,各岗位职责切实执行的比较少,由于管理制度没有系统化,导致员工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不了解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其它员工的工作内容。企业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制度以及对制度的执行力,从而导致各工作流程没有规范可循,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纠纷,而且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也容易发生变形。尤其是发生纠纷时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可以遵循,使得解决纠纷的方法也因人而异,造成员工的不满。此外,企业内部出现管理不统一,界限不明确,多头领导现象严重,工作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各种制度混乱,没有完善而系统的制度化文件,各岗位职责缺乏系统的资料,企业内部信息流动不畅,员工缺乏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等诸多问题都是管理不规范造成的。

因此,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当前最为急迫的问题。

二、已有的研究现状分析

李健(2002)指出导致企业的兴衰可能有这样那样偶然的因素,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往往都是企业的制度问题。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对主要经理人员的选择(包括淘汰)制度和激励监督制度,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度,员工人事制度、福利制度、激励制度,知识管理制度,企业的日常运转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等等。制度的一大功劳是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信息成本、交易成本,而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够负担得起着这一全过程(Stigler,1967)。在先打下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再去追求高度上的提升。一个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需要以下五大模块组成:发展战略规划、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和资本运营管理,这五大模块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运营系统,其中规范化管理最为重要(周坤,2004)。

企业组织有机构成的五个部分――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这五个部分分别讨论界定了企业规范化管理总体标准、决策制定管理规范化标准、组织架构设计管理规范化标准、岗位角色管理规范化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化标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标准(舒化鲁,2004)。通常认为作为企业管理地基的规范化管理是由8个系统构成,分别是:组织结构设计、工作流程优化、部门描述、岗位设置、规章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指标设立、薪酬体制改革、管理控制(见图1)。

目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不完善,通常没有把整个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如有些学者侧重人力资源的研究,有些学者侧重绩效考核的研究。国内企业目前面临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获得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对我国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

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标准化,但它的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或者说,它是要赋予企业组织一种生命力量,让企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无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致使企业组织发生创伤和病变后,具有自动愈合、自动产生抗体抵御病源,恢复健康的机能。现实中绝大部分走上不归之路的企业,之所以会因为很小一点挫折,就导致企业组织分裂解体,其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

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以及基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下而上。由于规范化管理制度是具有实操性的管理制度,并且其内容多涉及到具体各个岗位和部门的操作流程和任务,因此必须从下到上进行制定和规划,从而使上一级别的岗位设置和职责权利的分配更有依据。

二是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保持企业内部渠道通畅为目的,下级员工必须能够及时了解上级的要求和意图,同时高层也必须能够及时地从各级一线工作人员得到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一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问题。从而使上下级间、部门间以及部门内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是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好后,企业从上至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以充分保障该制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把规范化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规范化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来建设,要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从而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五是规范化管理制度必须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都应当建立清晰具体的职责说明,使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范围。杜绝相互推诿,没人承担后果的现象。

总之,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从上到下全面参与,全体执行。

管理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但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不是单个点上的问题,而是结构化、系统化问题,要真正改善企业的管理,需要运用系统化的思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张维迎(2004)指出,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管理方面非常薄弱,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的管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若没有有效的管理,是没有办法建立组织的系统能力的。

规范化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获得快速反应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最基础的一个系统,我国企业必须实实在在地建立和健全这一系统。否则,其他管理系统如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等均无从谈起。因此,建议企业应该首先从基础管理和员工教育培训抓起,再逐步建立先进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坤.企业规范化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Benjamin C.,Olivier anizations,firm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31:273-290

[3]刘兴海.试论企业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4]魏炜.基于帕累托最优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分析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

[5]黄森.内部管理制度及其设计原理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6]舒化鲁.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论文审查 规范化管理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生涯的总结,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论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毕业论文的质量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重点关注学校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大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的审查与规范化管理中的缺陷主要源于学生和高校本身,社会层面上也有一部分原因,应引起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对缺陷予以深入研究,并找出相应对策是今后毕业设计主要的工作方向。

一、毕业设计论文审查与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学校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不合理。学校的毕业设计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从论文选题、设计、实施、撰写及答辩的过程都需要学校的组织和监督。但由于有些事务的重叠,导致学校组织的分工不够明确,影响了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规程和基本制度不合理,学生、教师和院系之间未能互相监督。完善学校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是保证毕业论文顺利进行的关键。

2.审查监控措施不够完善。毕业设计期间是学生正面临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找工作中,故最后的毕业论文质量便有待提高。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对待这类现象,未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导致此类行为从个体现象逐渐成为群体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个别学校的毕业设计教师呈年轻化群体趋势发展,缺乏管理经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监督不完善,影响了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质量。

3.审查机制不合理。审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如何能合理地用成绩评价出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实践工作能力是毕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对审查的标准不尽相同,现在的院校盲目地追求高标准,在审查时,过于追求科研成果,忽略了学生探索的过程,本末倒置,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真实反映。

二、毕业设计论文审查的完善与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毕业论文旨在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因此,要建立完美的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和规范化管理措施,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审查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保证。毕业论文选题审查和规范化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论文的选题需要具有研究价值及创新性,符合社会的需要,应由从事专业教学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重大研究成果的老师进行选题。论文题目的高重复率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此现象,高校的管理层面应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从选题开始便严格规范,构建优良的设计基础。

2.加强论文实践工作的审核和规范化管理,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督管理。强化对毕业论文中间实践环节的实时监督,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了实验成果,保证实验时间、工作量符合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实践工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环节,是对大学生素质要求较高的一部分,实时地观察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是对学生最后综合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论文实践工作是一个系统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是对就业技能进行全面了解的良好契机,实行实时监管,避免了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

3.加大对毕业论文内容审查和规范化管理力度。毕业论文内容需符合专业的学术规范,对文章的格式与字体都应有相应的规范化要求,论文立意需新颖,内容充实,符合毕业生水平。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对毕业论文内容的重复率方面严守把关,可能的话需对科研成果的数据进行验证,或让学生给予相关内容数据的解释,监督其合理性。

4.审查标准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大毕业设计的审查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不单单局限于最后科研成果的束缚,更多地注重毕业生在论文设计及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包括文献查阅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整合写作能力,对各方面进行审查,针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与专业要求进行标准化考核,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5.对参与毕业论文评定的教师专业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学校选择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一系列工作,有经验的教师能合理地指导毕业生的论文时间分配,对学生的时间、工作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查和监督。在开始时适时地进行设计任务和题目意向性工作,并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实践工作技能中展开学习,与学生定期交流,掌握学生的难点。在今后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中,细化专业导师责任制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第3篇

论文摘要: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于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环节的学籍管理不够规范,问题较多。推进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助于解决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混乱这一难题,并提高管理效率及提升管理效果。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容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主要是对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的管理,它保存有每个学生从入学直到毕业这段时间的所有信息,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奖惩情况、学籍异动等信息。学籍管理的内容则包括新生建档、学籍异动、奖励与处分、毕业资格审查、以及查询统计等。

学籍管理离不开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学籍档案中的各项内容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时期输入到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在建档时输入到系统中。动态信息则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如考试成绩是每学期输入到系统中,奖惩信息是学生受奖惩后增加的。学生学籍档案能完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教学管理各职能部门能及时查询或统计出所需的信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大,数据繁琐。这就迫切要求学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比较复杂。要做好学籍管理必须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充裕的资金支持,专业化的队伍的维护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其人员的通力配合等环节。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高校管理层对成人教育本身重视不够,很多时候只是将其作为院系及学校自身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投入,造成了成人教育办学及管理的举步维艰这一尴尬现状。

2、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技术手段的滞后

首先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好的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指导性和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滞后。在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极不适应社会、学生对成教发展的需要。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新生缴费注册、打印学生名册、教学计划管理、面授登记表打印、学生成绩登记表等各类有关学籍的管理,有一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一部分仍然是手工操作,并且是采用单机管理,这一方面是受管理软件的限制或是设备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学籍管理队伍的不专业,管理的随意性大

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因此学籍管理需要一个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进行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包括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对相关管理制度的熟悉,对基本的工作流程的把握等。目前在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一方面是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不利,包括专业人员的匹配失衡、人员间相互协作性较差及工作的低效等;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自身专业性知识储备的不足、管理及服务意识的缺失、管理的随意化倾向比较明显等。

三、推进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1、规范化管理的理念

规范化管理是源于企业管理范畴的术语,企业管理中所谓的规范化管理,是根据本公司的章程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公司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该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达成公司管理运作井然有序、协调高效之目的。

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是:效率和效益。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是规范化管理的措施要求。此外,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系统思考即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2,员工参与即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理解、认同和支持;3,体系完整即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4,制度健全即有能构成企业组织运行游戏规则,健全组织成员行为激励诱导机制的管理制度。

2、专业化队伍的培养

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兼有多重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有极强的政策研究性和技术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

从目标的视角而言,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是指把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与操作具体学籍事务的工作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专业化能够促进从业人员的极大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无论是哪个视角,高校学籍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核心是实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从传统的随意性及不规范管理向现代的科学、高效、先进的管理的转变。

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离不开专业化队伍的培养。专业化,首先是意味着该团队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熟悉相关的管理规则、制度,同时能够满足相互间的协作;专业化也意味着高的工作绩效以及好的工作效果。

3、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规范化的保障,实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离不开制度,但是首先必须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及时效性。完善的制度是要有完整的制度体系,没有制度的漏洞,同时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具体到学籍管理制度,就是既要有宏观的指导性的制度规范,又要有细节化的操作性行为指导及工作流程的安排。此外,学籍管理制度还要有时效性,制度虽是规范的,已定立的,但制度又是处在动态且平衡的管理运作之下。

4、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的规范化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建成高速校园网并连入中国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为我们实现学籍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在硬件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光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应用系统。各高校应设计开发出自己的管理系统,而且要有统一的功能模块来与二级院系的教务系统想衔接,也就是要有规范化的技术运用。

5、学籍规范化管理的益处

其一,可保证正常教学的运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使其到达协调、有序和高效,关键在于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及提升管理的效果。规范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首先可以保证管理的效率,因为有了专业化的学籍管理团队参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严格的制度安排,这必将有利于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其次,由于具有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监督及奖惩制度,可以极大地消减学籍管理的随意性,降低错误率,将极大地提升管理的效果。

学籍管理是贯穿整个教学管理始终的工作。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不仅要适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采用高效率的学籍管理手段,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为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庆霞.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2007,(S5):39.

[2] 钟良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09(7)131

[3] 林静新.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7

[4] 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报,2005,(4):77.

第4篇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文档一体化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标志着一所学校法学院(系)的综合实力,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升法学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指的是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以文字材料、图表、录音、影像等形式存在,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的总称。这些教学文件以不同的方式对法学本科教学起着促进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进行保存和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可以在教学档案中得到全面体现,为年轻教师与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提供渠道。另一方面,完备的教学档案包括教师备课资料、授课方式、作业质量及考核成绩等,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自觉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法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是院系和学校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岗位评聘以及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并为院系领导进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首先,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法学教学管理的一部分,教学成绩、本科学籍学位、学生在校表现等都属于教学档案的范畴。通过对教学档案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提升法学系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其次,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保证教学管理的公信力。如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职称评定及学生奖学金的评定、“三好学生”等优秀称号的评定等,因涉及面较广而备受关注,而科学全面的档案资料能够为这类教学评定提供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教学管理的公信力。

二、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很多高校并未建立起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因此导致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档案管理缺乏

针对性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其中校级的档案管理主要侧重学生的学籍、课程评价、教学成绩、科研成果申报等,主要是对教学结果的收集。而院级的档案管理注重全面、完整地保存教学过程的全部资料,包括教务类、考务类、毕业生学位类、学生学籍档案类、实验教学类等。但是,校、院两级的管理模式难以兼顾法学本科教学的特殊性。每一个综合学院都囊括很多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都各不相同,如果全部按照一个标准管理,则会遗漏重要的教学文件资料。在法学院,所有教学档案集中到学院,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教学档案管理出现重收集归档、轻管理利用的局面,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价值大打折扣。

(二)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目前,很多院校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校、院级两级档案管理的权责不清晰,哪些文件应该归档、何时归档、归档类别等都缺乏基本的依据,使得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在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大、稳定性差的缺陷。因为缺少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也使得档案管理的责任人不重视教学档案的归档,对教学档案的整理往往出于应付上级检查的目的,因此出现教学档案丢失、教学档案缺少利用价值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三)缺乏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教学档案分类混乱、顺序颠倒等情况。加之临时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导致教学档案管理风格变化较大,原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流程难以持续。目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收集主要依靠档案管理人员,而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过一线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求授课教师也就是教学文件生产人上交教学文件,无法对教学档案进行整体规划,很容易造成教学档案管理的死角。同时,教学文件往往是电子版形式,但教学日志、考试试卷等教学文件又要以纸质文件的形式上交到校级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教学文件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损耗,使最终档案存档状态与现实状态产生偏差。而且纸质文件也会增加教学档案的保存成本,又有时间期限,因此给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档案利用率低

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只是档案管理的初级层面,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这些档案进行二次加工。只有经过筛选、对比、归纳、加工,并对档案背后蕴含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才能真正发挥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价值。而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仍流于形式,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较为封闭,很多应公开查阅利用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只能在档案储藏室中沉睡,很少有人开发利用。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低利用率,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三、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档案管理体制

在校、院两级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将学院中较为贴近教学的如学生成绩、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材料、教师的教学日志、讲座音视频、教学会议纪要等教学档案交由系里管理,这样可以根据法学系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特点科学地制定档案管理方法,避免重要档案资料的遗漏。将档案管理权下放到法学系,还可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使教学档案管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并为法学本科教学提供服务。在实行三级教学档案管理时,首先应考虑到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即如何规范法学系教学档案的管理行为,避免出现一放就散或流于敷衍乃至形式化的问题。在下放部分权利到法学系时,学院应对法学系的教学档案管理有指导和管理权,通过对法学系自身的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年中工作总结的形式对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调控。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档案管理体制可以使各级管理的权责更加明晰,学院通过对法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能够进一步提高法学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学系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完善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

1.制定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

“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对档案材料的上报与收集、档案立项、档案存档标准与格式、归档期限、档案调阅手续及教学档案秘密等级划分等管理内容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可以逐步推动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奖惩机制

为了避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制度流于形式而缺乏执行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规范”除了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外,还明确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执行人所应负的责任。对于延迟上交档案材料、丢失教学档案材料、教学档案材料不规范等行为要处罚相关的责任人。对教学档案管理优秀的责任人要进行奖励和表彰。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能使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各环节执行人树立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从而促进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培养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学院应培养专业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的归档、借阅进行详细的登记,重要文件遗失要及时上报,对违反法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人员及行为应及时登记与通报。学院还应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升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文档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流程进行管理。档案管理部门首先应确定本科教学档案的档案类别、格式要求、内容,为文档制作确立规范的标准与模板。文书起草人员在文书制作完毕之后,即依据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文书的特点,对文件的归属类别、目录进行标记,在文件转发、文件、文件使用的同时,将数据文件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教学档案文档一体化,是对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进行综合管理的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一方面,避免了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转换间的信息损耗;另一方面,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这种管理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是目前教学档案管理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效果

(一)教学档案充分体现了法学系的办学特色

由于实行了校、院、系三级档案管理制度,法学系在档案收集、档案归类方面有了充分的自,因此,法学系针对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特点设立了档案管理目录,如教学课题方面新设了“生态文明法研究”档案,在此档案下又设立了“林业法”“环境保护法”“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小项目,通过对科研课题的资料整理保证了科研成果的体系性和持续性。同时,法学系在教学档案中还设立了“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两个档案类别,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方式等内容,为特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档案支撑。

(二)实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法学系制定了《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档案管理规范》,从文档制作、档案收集与归档、档案借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教研室主任对档案管理负责,逐步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文档制作与档案整理实现了良好互动。在《北京林业大学法学系档案管理规范》制度实施以后,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档案收集归档的效率大大提高,基本做到了文档制作完成后2~3天就可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档案的缺失情况基本消失,形成了规范和严肃的档案管理氛围。

(三)提升了法学本科教学的效果

法学系的本科教学档案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为教师调阅档案备课、教研室教学技术交流提供了载体,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师对档案中表现出来的先进教学经验进行集中学习,使得教学与档案管理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学档案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资助项目:2014年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建设项目“法学本科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若梅.浅谈二级学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与科学管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增刊1):204-207.

[2]王慧勤.加强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之我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72-73,82.

[3]滕野杏.论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外语学院学报,1998(3):114-117.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广泛开展,各项业务收入显著增加.医院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是把医院作为主体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促使医院更加科学合理地遵循医院启身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统一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医院财务管理研究逻辑起点

医院管理是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必然要进行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护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且这些工作是相互联系而且又是互相支持的,但是却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处理关于资金的财务活动和由资金引起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强医院的管理工作是有分工的专业管理。2.涉及面广如上述财务管理论文,医院中一切涉及到资金收支的经营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医院的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是由财务部门供应。

2、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管理者经营意识不强,管理观念滞后,方法落伍,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在经营中,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单纯的套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增加经营风险与资金成本。长此下去,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管观念不能让全体人员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医院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导致医院人员、资金运行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监督失控

目前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未覆盖所有的部门与人员,致使各部门之间的岗位与权责不分明,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同时,由于医院会计操作混乱、核算不实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约束与牵制。医院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制度的执行不力。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在医院中都普遍存在。

3、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医院应从重财务预算, 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 重管理的观念。同时,还应优化创新医院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3.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针对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关键。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制度的学习,让财务人员熟悉和学习国家各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科学合理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使医院高效运转财务管理论文,而且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使医院的财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应严格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保证医院工作的机构及职责职权的合理划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医院要重视内部审计和内部考核,明确考核部门和考核责任人,授予考核人员奖惩权,使监督以及制约机制等能得到切实加强,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市场出现了新的格局。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广泛开展,各项业务收入显著增加.医院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是把医院作为主体从事经营服务活动的单位,促使医院更加科学合理地遵循医院启身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统一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医院财务管理研究逻辑起点

医院管理是全面系统的管理,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必然要进行医疗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护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且这些工作是相互联系而且又是互相支持的,但是却都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处理关于资金的财务活动和由资金引起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强医院的管理工作是有分工的专业管理。2.涉及面广如上述财务管理论文,医院中一切涉及到资金收支的经营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医院的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是由财务部门供应。

2、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的观念陈旧,影响医院经济效益

医院管理者经营意识不强,管理观念滞后,方法落伍,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在经营中,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单纯的套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增加经营风险与资金成本。长此下去,这种陈旧的财务管理管观念不能让全体人员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医院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导致医院人员、资金运行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监督失控

目前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未覆盖所有的部门与人员,致使各部门之间的岗位与权责不分明,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同时,由于医院会计操作混乱、核算不实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约束与牵制。医院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制度的执行不力。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在医院中都普遍存在。

3、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医院应从重财务预算, 轻管理转变为以核算为基础, 重管理的观念。同时,还应优化创新医院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

3.2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针对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关键。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制度的学习,让财务人员熟悉和学习国家各行业各项相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提高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科学合理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使医院高效运转财务管理论文,而且能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医院领导应充分重视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使医院的财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定期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应严格分离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使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减少制度漏洞,保证医院工作的机构及职责职权的合理划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医院要重视内部审计和内部考核,明确考核部门和考核责任人,授予考核人员奖惩权,使监督以及制约机制等能得到切实加强,提高财务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詹祥.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5) .

[2]许晓南.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若干问题刍议[J]. 现代商业, 2009,(36) .

第7篇

关键词:文档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

 

一、文档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部门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

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管理部门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单位和档案馆之

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

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

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

管地点和存放方式。

依据文件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免费论文。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

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

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部门来专

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文档一体化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切实可行。

二、公文制发、立卷归档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和关键环节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三、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保障

档案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

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档案工作的标准体系是档案工作领域内所有标准按其内

在联系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从纵向方面反映着档案更值得标准层次,或称之为级别,从

横向的方面反映着档案工作标准的种类,档案工作的标准的层次是根据标准覆盖的范围划分

的,有国家标准、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这四个层次的不能与上一层次相

抵触,新制定的不能与尚在执行的相抵触,档案工作的标准的种类取决于档案工作标准化的

范围,档案工作标准化不仅涉及档案工作的业务技术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档案工作的组织

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档案工作标准有业务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也有强制执行的。

(一)完善档案制度。

建章立制,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档案工作规范化必须有完善的档案制度作为保障。档案工作由于工作要求高,涉及部门广,同时也涉及人员多,要想把档案完全管理起来,必须制订严格可行的相关制度,让各项工作具体化、程序化。应根据《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工作实际,制定各类《档案管理归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行。

(二)执行档案制度。

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碎的工作,不是一日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长效管理,执行档案制度,才能使活动中心档案管理真正规范起来。免费论文。

1.从源头抓起,杜绝随意性。在立卷前,在选材、检查、整理等一些环节中,工作人员处理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要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杜绝各种随意性的事件发生,扼制档案不规范因素的出现。

2.加强对档案的日常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四、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免费论文。总之,不断深化档案工作实践证明,档案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实,是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三个关键因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事业和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务也越来越重。在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标准化活动已扩展到我们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标准文献的日益增多,以及情报信息为科研,生产部门利用而转化为生产技术,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必要的社会职能,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为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档案管理人员就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档案管理三个关键因素上下功夫,开创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管理的新局面。

第8篇

所谓的“管理”就是协助大队领导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运作系统。即在年轻的经侦系统内部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加强机制建设,推行规范化管理制度,以促进经侦系统的有序发展。以下试从经侦机制建设,规范化管理和办公现代化建设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机制建设方面:

作为一名经侦内勤要在工作中协助大队领导逐步转变思路,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把经侦工作的管理提高到以机制管人,用制度规范的轨道上来。一、公安法制机制建设是基础。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各项考核责任制,规范办案程序,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将办案责任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每个办案民警。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执法执纪监督员及经侦联络员的作用,适时对我们的经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出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破案效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案件性质难以把握及处理扣押涉案物品时,可由大队领导及办案民警集体参加讨论,必要时邀请局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的参加。二、激励机制建设是强心剂。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警工作积极性,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做到“定目标、定任务、严考核、重奖惩”,每月公布绩效,每季考核评比,并与中队长、民警的奖金、工资挂钩,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大队内部设立某项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案件办理和平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三、健全的协作机制是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打击经济犯罪。不断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等部门的协作,发挥整体效能,形成打防合力;积极发挥主动性,理顺与其他警种的关系,较好地理清案件侦查界限,使经济案件立案、侦查等权限更加明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扯皮。充分发挥联络室的作用,找准打击与防范的结合点,把管理和防范的职能前移,深入到经济犯罪的最基层,及时服务经济,适时打击犯罪。

二在规范化管理方面:

经侦系统的管理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是某个经侦系统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实施一整套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探求新的机构模式,明确职能,发挥实效。在经侦内部实现业务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组织体系,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可在内部设立综合股,负责材料、统计、信息、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将案件的接待受理和审核指定专人负责,把好进口和出口关,强调线上领导负责制。使得管理有重点、有高度,从而形成了管理规范,点、线、面三者有效结合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日渐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民警的日常行为。一要完善各项登记管理,[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文秘站 =站注:]本着“美观、实用”的原则加强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沟通。二要在财务管理上做好规范化文章。在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规范暂扣款登记簿及帐册,建立银行统一帐目,并逐步实现案件款的预交、领用由当事人直接在银行办理的“透明化”财务管理制度。

三在办公现代化管理方面: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高效率,在工作中要以科技强警为目标,不断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公安现实战斗力,努力提高经侦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网络信息沟通。一方面是运用计算机管理各项信息资料,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建成相关经济领域的信息资料库。将所有案件信息录入微机,实现案件的基本情况、人员的基本情况、相关信息以及各类数据的查询与统计微机化。对一些企业资料信息,如企业名称、管理人员、经营范围等内容已初步建立数据库,纳入微机管理,尽可能地扩大信息共享。二是实现文字处理、公文流转、信息传递现代化。充分发挥传真机、电话机、无线对讲机、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经侦网络建设,与全国公安网联通,尽可能得实现信息共享。三是不断提高侦察破案手段的科技含量。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地增加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把电脑查询,痕迹比对及一些技术侦查手段有效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来,提高办案效能。

所谓的"服务"就是做好综合业务部门的本职工作,既要服务领导,方便民警,又要搞好协调。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对平时的工作情况内勤要及时收集,及时总结,及时分析,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尽可能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办法。平时要注重自己各方面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及上级公安机关的政策和指示,熟悉各项公安业务,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高新技术。适时展开调查研究,撰写经侦工作论文,研究解决当前社会经济犯罪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在创特色上动脑筋。

二是做好外勤民警的

后勤服务。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班级,精细化,管理,思考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是学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论文提纲格式。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教育管理论文,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1 树立班级管理精细化意识,统一思想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上来,让其体验和感受,这实际上就使每个学生都树立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识,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定会收获很多。同时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去落实,也可先召开班委会、小组长会,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2 以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时刻要做到责任心、爱心和细心教育管理论文,腿勤、眼勤和嘴勤,真诚、公正的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做到不偏信偏爱。

3 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托《学生手册》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法规》,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2)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

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论文提纲格式。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

(3)细化班级公约,严格考核

班级公约是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基础,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法可依,同时也使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章可循教育管理论文,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如制定学生行为考核表,其内容涉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如迟到、出勤、课堂纪律等,每项都有一至两个负责人,负责人都是尽心尽责的学生干部。一系列具体而又操作性强的考核表,包括早操考核表、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台,由此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增加了责任人责任意识,凝聚了班级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确保了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力度及针对性。

4构建班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参与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于管理网络化。它不同于规范化,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即“班主任——班委会——值日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教育管理论文,都是班内主人,实现前面所说的要求,同时接受监督又是被管理者论文提纲格式。另外,班级管理的精细化还要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最终落实到期末思品考核等级与个人先进评比上来。

5发挥团队精神,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适当的监督体系,定期反映精细化管理的进度和突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在精细化管理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对待学生中间所发生的问题须民主对待;②集中性原则,培养团结的意识、团队精神,必须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③加强制度建设,团结是制度控制下的团结,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④竞争性原则,团结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促使班级进步的有效手段。当然教育管理论文,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应正确引导,避免小集体之间的互相抵触。

总之,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宽容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个胶印,稳定的提高,成为一个德、才、能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4,(07) .

[2]潘玉堂.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做法[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Z2) .

[3]周俊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 (11) :458

[4]马中艳.浅议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7):156

[5]肖敬贤,肖东科.浅议中学班级管理的四项准则[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06) .

[6]尹才忠.精细化—-班级管理之灵魂[J].职业圈, 2007, (02).

第10篇

关键词: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 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l of two-level college in medical college.Methods: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rchives,provid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to specify the scope of teaching archives,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archive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rchive management workers,and to highen supervision of the teaching archive management .Results: Tren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rchive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normalization . Conclusion: insisting in som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need of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wo-level college.

Key words: Two level college;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二级学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教学二级部门,承担了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在新形势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二级学院在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改变。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思想、教学管理与实践、教研教改等的真实记录,是二级学院体现教学职能的必要资料,是反映二级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及经验与成果。笔者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院从事了8年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二级学院三级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模式,探讨了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下属的12个教研室(原有21个教研室,近几年教研室的归属有变动)近8年来的教学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教研室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进行了探索。我院在2004年-2005年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教学档案的准备中发现教学档案资料不完整及收集整理不规范、欠科学等情况。基础医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及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定相关条例,明确规定了二级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2.研究方法。第一,制定、完善科学、可行性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学实施与质量管理办法》,其中在《广东医院基础学院若干教学管理制度》中明确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并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教研室的常规工作和教研室主任年度考核及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内容。第二,具体教学档案内容方面。教学档案要反映教学工作全过程,是教学工作和管理实施过程的痕迹体现,是教学研究的数据库,教学文件和过程管理资料均为教学档案的内容。在基础医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中,教学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研室人员组成及变动情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试讲和课评的安排及记录;教案范例;教学改革方案、计划;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教学研究论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学生考试试题;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总结与考核等。第三,明确教学秘书教学档案管理的职责。自2004年9月起,基础医学院聘各教研室教学秘书为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明确了教学档案管理职责,教学秘书经培训上岗。为了保证一校两区的教学档案质量,一个教研室在湛江、东莞校区各设置一名教学秘书。基础医学院给予教学秘书适当的补贴,其教学档案工作可以折算为年终考核教学工作量课时。

二、结果

1.二级学院重视教学档案建设是教学档案三级管理规范化模式的关键。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中,基础医学院作为二级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的核心,负责对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控、检查。基础医学院自2004年9月,由院领导牵头组织基础医学院各课程专家,在原有的教学管理有关文件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有效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目标,形成了对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模式,并长期坚持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化。

2.准确、及时收集、整理教学档案资料是确保教学档案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基础医学院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教学档案准备过程中发现各教研室教学档案缺失严重,针对该问题基础医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教研室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阶段及时收集、整理教研室教学档案,并进行归档处理。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专家在学期初、中、末对各教研室教学档案进行监控检查,确保教学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结合二级学院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是教学档案规范管理的保障措施。根据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教学档案准备过程及时发现各教研室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结合评估指标的要求基础医学院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档案建设的内容。在学校范围内首次提出在所属各教研室设置有教学秘书担任兼职教学档案员的制度,提出了教研室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的模式,对教学资料的形成、收集、分类、立卷、保管、统计、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整改,使教学档案的管理责任到人,保障了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使用科学性。

4.对教学秘书进行培训是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手段保障。由于教研室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大、责任重,人员变动频繁,基础医学院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交接班工作,每学期由教学科牵头组织对教学秘书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培训。教学质量监控组专家定期深入教研室指导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按统一原则、要求定期加强对教学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的监控指导,做到及时查缺补漏。

三、讨论

1.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需要长期性坚持。基础医学院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准备评估教学档案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我校于2005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的结果,评估专家对基础医学院教研室教学档案进行抽查,评分为优秀。这是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成果。基础医学院在以后的7年中继续坚持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在不同的申报工作中教学档案检查均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长期性坚持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结果。

2.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保证、提高教学群体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基础医学院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使教研室及教师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动配合检查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教学档案的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教师。经近7年的努力,基础医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前相比有显著地提升。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促使教师认真书写教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撰写教学论文,教研室认真组织实行集体备课、课评、试讲等教学环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需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交流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信息交流的需要,特别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扩招后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中此矛盾更为突出,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是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教学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输网络化、教学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最终在基础医学院范围内形成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对于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将申报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参考文献:

[1]梁红敏,罗志勇,王丽群等.对教学医院教学档案规范性管理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0:133-136

[2]王瑾,黄培春,柯湛华.二级学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41-1043

第1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 科学选题 过程管理 信息化

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是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根据各自的兴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并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阶段性总结功能表明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以及重要性。鉴于此,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

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

新升本院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增加,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以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例,数十位高级职称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论文指导的需要,选聘具有讲师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例如:选题方面,部分老师由于从事科研的经历不多,导致毕业论文的题目过于陈旧,范围很小,致使学生可以研究的方面明显偏少;而有的课题给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而流于泛泛的结果;而在选题环节中由于给出的总题目数和学生人数没有差额,也就是题目数和学生数几乎相同,导致一些学生由于最后没有适合自己的题目可选,只好为了毕业而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科学选题

选题是搞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是毕业论文的关键,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题目决定了毕业论文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应考虑下列原则: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课题应结合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课题类型应多样化,能使学生针对各自的情况来选择选题,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课题的高质量完成;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性;课题应具有可完成性。

在以上指导原则下,指导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科研实际提出课题,并将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预期成果向学生作以简要介绍。题目汇总后经教研室主任初审,由系(院)组织专家对拟提交的题目进行集中评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以供学生进行参考。论文题目进行公布的同时,加上相关背景介绍和成果预期,能够避免部分题目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多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选择该类题目,而倾向于选择其相对较为熟悉的科研课题,从而导致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或者相似等情况的发生,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历时近一个学年,期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完成的质量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新升本院校而言,刚刚从专科层次的学校升格为本科,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上,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的存在。而在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缺乏毕业论文制度或制度不完整、执行不严等是影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规范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坚决把好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于新升本院校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系(院)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毕业论文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改进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另外,每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甚至是对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优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需要

毕业论文工作的准备、撰写以及答辩一般要持续一年左右,在这近一年时间里,围绕毕业论文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给管理者和教师带来难以应付的工作量,并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首先是数据一致性问题。学生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上报个人信息及论文信息。其指导教师在填写相关表格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咨询、确认工作,工作繁琐,错误率高,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其次是数据更新问题。学生的选题,最初由各指导老师向管理者提交。但在提交后多个阶段中可能会修改。答辩后部分学生也可能根据意见修改论文题目,这种修改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不能及时更新并反映给管理者,会造成数据的不一致。第三是信息收集问题。总评等级需按比例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评分计算所得。但数据分散在各个教师,各答辩小组手中,收集的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易出错,调整的难度大。第四是数据版本问题。由上面可知,数据分散在不同使用者手上,在收集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里难免会出现多个版本,难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导致多种问题。第五是工作重复问题。同一学生及论文的信息在多个表格中需要重复填写多次。上述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重复工作多,亟需解决。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及其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发挥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平台的优势,设计并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支持系统势在必行。

第1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制药工程 实践教学管理 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培养能够从事化学、化工、医药、冶金、能源、轻工、环保和军工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是一门综合了化学、药学、生命科学、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应用型办学定位下,实践教学在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实践教学改革发展也较晚,实践教学管理在制度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管理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和深化改革。因此对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 也进行了一些相关实践教学管理研究,目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相对松散。

2.缺少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性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有效的体系。

3.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来说,目前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缺少企业和行业经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水平不够。

4.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中完成的,目前对于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重视不够,缺乏长期有效的规范化管理。[2]

二、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

1.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有章可循。在制定每个具体环节的管理制度时应注意做到分类管理。比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的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的教学管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创新性研究实验。对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要分类进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综合性、设计实验项目认定和开放实验的管理规定。此外,还应制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3]

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实践教学流程可以分为教学准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监控。监控的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教学单位、指导教师、学生。除了结合日常的期初、期中、期末检查环节外,监控的形式还可以是听课检查、中期检查、专项检查等。对各个流程的监控实行专家考评、同行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反馈,并注重对反馈结果的整改情况的检查,避免监控过程流于形式。

3.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成长为能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模式的多样化,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规范考核质量标准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4]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性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要求具制药行业和企业背景。目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通过企业研修、企业挂职等方式鼓励教师深入制药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将企业挂职与职称评审、工作量奖励等挂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企业课程、聘请外聘教师和开展专业讲座的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制药行业专家进行实践教学。[5]

5.整合利用实践教学资源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资源较少。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方面,往往没有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 设计) 、实践活动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看成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安排,没有将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 不仅不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将不同环节进行整合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同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由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进行指导。

6.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

制药工程专业的很多实践环节需要在实习基地中完成,因此要注重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应根据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制定合理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在实习过程中明确学院、实习基地、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职责。注重对实习过程的教学管理和实习材料的归档整理。在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中还应注重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长效机制。

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教学。为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需要改革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育出应用型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虹.新时期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2014 (272):33-35

[2]林贤进.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1):164-166

[3] 柳文敏,赵一阳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6):113-114

第1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38-02

一、引言

科技论文作为高等院校教学阶段中最具创造性、综合性的核心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各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而科技论文的质量高低也一直都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探讨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各高等院校自身情况及教育教学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开始逐渐被各高等院校所重视。科技论文作为高等院校教学阶段中的核心环节,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许多高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科技论文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但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如: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

1.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被过度强调,高等院校部分专业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生检索、搜集文献的手段单一,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弱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较差。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过快,一名指导教师带多名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指导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许多高校的教师在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教学研究和自我充实,使部分教师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相对较少、精力不足。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较差,指导水平低也是造成学生科技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3.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尽管各高等院校对于科技论文从选题到答辩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规定,但贯彻落实工作通常受到忽视,缺乏督促教师的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使论文撰写质量日趋下降。由于管理不严,使各项规定形同虚设,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

三、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科技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训练,同时也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不单只是检验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也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准备工作。科技论文的撰写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如果管理与控制中存在问题,势必会对科技论文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影响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造成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面原因是社会的大环境变化,但从管理学角度去寻求解答,高校管理部门对科技论文的管理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组织松散是影响因素之一。各式各样的指导组织很多只是形式上的组织关系,实则上下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如有的学校以系为主,成立论文评审委员会,但真正抓论文指导的是各教研室,评审委员会没有实质上的作用。指导队伍也缺乏统一标准及要求。学生按人头分摊给老师,而不是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特长、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同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在指导质量、指导程序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

2.缺乏有效计划是影响因素之二。很少有高校平日将论文写作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进行培养。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语文类课程,但也很少涉及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长期没有受到相关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日渐单薄。这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因素。

3.领导层思想、方法、手段的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三。部分领导思想观念滞后,认为学生的科技论文只是一份作业,领导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最后过程形式化。思想观念的滞后必然导致领导方法、手段的滞后。实际情况中,因知识老化,个别老教授对学生选择的前沿课题感到力不从心,但有的高校却有明文规定对指导教师的资历资格进行了限制,使部分对前沿课题颇有心得的教师爱莫能助。

五、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科技论文设计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从选题、开题、写作到答辩的全过程,以保障科技论文质量的提高。

1.保障体系分层管理。通过建立指导教师、教研室、院、校这四层质量管理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对论文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负责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及论文的学术规范审查工作。教研室负责监督各工作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学院负责确定指导教师及论文程序的细化。学校层面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如一些关于论文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规则以及指导教师在各阶段论文指导中应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相关制度。二是规范文档格式,明确各类型科技论文在各阶段的各项文档书写规范。

3.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加强科技论文监管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各项已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同时,在学生科技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到全面的监控,督促学生规范论文的内容、格式、学术规范,及时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级质量管理体系对学生的论文形式、格式及学术规范进行审查。

4.重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态度、数量及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等方面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对论文工作的积极性。

六、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科技论文写作环节的淡化,已经引起了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情况的危害性,努力改变目前的状况。改进高校科技论文写作,首先应该从管理角度着手,把握住各个流程环节的控制,从管理的几个环节做出科学的安排和改进。我们可以从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管理着手,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我们高等院校的科技论文写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6).

[2]李百齐.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120).

[3]郭力帆,乐征宇.高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7).

[4]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谈[J].教育与职业,2007,(4):180.

[5]易清霞,杨春凤.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6]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44):499.

[7]高玉华,丁涛,李刚,刘健.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2).

[8]杜道流,邓道贵.高校扩招后中文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问题探索[J].文教资料,2009,(1):103.

第14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资料;规范化

高校教学资料是指高校的各教学院、系、部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体某一项工作的微观资料,如学生考试试卷、成绩登记表、普通本专科学生毕业论文、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教师听课记录以及各教学院系层面的统计、报表、活动材料等。这些微观资料往往数量较多且杂,没有纳入档案的管理范围,但却是学校迎接各种教学评估和检查的依据,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支撑材料,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一、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教学资料基本都由各二级单位自行保管。由于教学资料没有纳入归档范围,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都不负责教学资料的管理,以致很多教学资料都闲散置于各二级单位甚至是各工作人员手中,资料管理不规范,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目前,高校教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资料管理人员意识不高。资料管理人员一般是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从事的事项多且杂,资料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没有纳入他们的岗位职责范围,因此很多兼职人员对档案资料都不重视,无心管理,这就导致了很多资料存放散乱,缺失严重。2.教学资料管理不规范。资料的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专人统一管理和存放。各个科室甚至每个职工都有各自的资料柜,都存放有一定量的资料,这种散乱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很多资料的遗失,尤其在人员变动时,很多人在离岗时也同时带走了在相应岗位上形成的资料。二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各单位自行整理和保管,以致各单位的管理都是五花八门,随意堆放,随意销毁,甚至当废纸卖掉,难以提供利用。三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各二级单位的资料管理人员通常是些兼职人员,这些兼职人员缺乏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知识、经验与技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培训。3.疲于制作各种迎检支撑资料。通常,学校和各二级单位每年都要应对各种不同的工作检查和考核。各项工作的考核指标都不一样,为迎接这些考核,通常每来一项考核就要单独做对应的支撑资料,以致很多高校的二级单位到年终考核时就是在不断地做支撑资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并且,很多资料由于平时没管理好,需要时找不到,待到评估或检查时再应急,为检查而做资料,这种为检查而做的资料,很多已不是原始材料,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使得各种评估和检查失去了意义。

二、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是指借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科学分类、编号、统一收集、整理、科学排架以及编制检索目录等的管理方法来科学管理教学资料,使教学资料能够便于检索、便于利用、便于管理。其中,教学资料的分类可参考教学档案的分类法,首先按资料的领域范畴将形成于同一活动领域的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归入相同的类别,再按形成资料的特征以便于排架和管理分别不同的二级类目。例如可先根据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分成教学(JX)和学生(XS)两大类,其中教学类又可细分为三大类,包括教学综合类(教学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资料)、试卷和实践材料(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资料)以及普通毕业论文(学位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同样,教学资料的编号也可采用案卷级档案的编号方法,可由“全宗号+年度+分类号+盒(袋)号”组成,每个二级单位分配一个全宗号。资料的排架可采用“一级类目—年度纵向排列法”,依次按类目和年度,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利依次排列。

三、高校教学资料两级一体化管理模式

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可实行两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资料与档案一体化管理。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学校档案的一级管理;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教学资料的二级管理。学校设立档案馆,二级单位成立档案资料室。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专业机构负责规范和指导二级单位教学资料的管理,制定统一的教学资料管理标准,对各二级单位进行指导、培训和检查。各二级单位则要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集中保管,其余微观教学资料由各单位按要求集中规范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和到期销毁。

四、教学资料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增强档案资料意识。教学资料是工作中的原始记录,反映着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查考价值。增强档案资料意识就是要努力让所有的师生都学会自觉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存档、存资料,尤其要加强对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的档案意识宣传,只有真正认识到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地重视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2.加强教学资料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实现教学资料与教学档案一体化管理。教学资料的管理主要由各二级单位的兼职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通常不是专业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往往对档案资料认识不够,管理经验缺乏,同时人员变动也较频繁,这就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加强对这些兼职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档案资料意识。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再派专人进行一对一指导,既可以指导教学资料的整理存档,又可以同时完成重要教学档案的归档指导,既加强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使教学资料的管理规范化,在指导的同时即完成了教学资料及教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及归档。3.强化与创新教学资料工作考核机制。将教学资料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定期检查教学资料工作情况并打分,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该单位的评优资格,扣减相应的目标管理考核项分值,同时责令限期整改。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二级单位重视档案资料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档案资料工作获得健康、持续发展。4.实行教学资料的科室收集整理制度。高校的二级单位一般都设有内部科室,如教学科、学生科、办公室等,每个科室都形成有大量的不同类的档案资料,参照高校档案管理的部门立卷制度,同样,高校的教学资料也可以实行由材料的形成科室来负责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如二级单位的综合办公室可负责教学综合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科可负责形成的试卷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学生科负责学生类资料的收集整理等。科室收集整理制度是各二级单位的资料管理制度,将资料的收集整理职责具体落实到各科室的人员,既减轻了二级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负担,也使资料在形成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收集整理阶段,减少了由于变换整理人员造成的材料交接不全、整理进程被拖延等问题的产生。5.以迎检工作为契机,简化迎检支撑资料制作。学校的大型迎检工作通常是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而迎检支撑资料的准备是迎检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档案资料管理部门要以学校的大型迎检工作为契机,提高档案资料工作地位,规范档案资料的管理。迎检支撑资料就是平时各种工作资料的积累,只要做好了平时资料的收集整理,迎检时的支撑资料准备工作就变得简单得多。由于平时形成的各种教学资料都进行了收集整理,每份资料都有相应的资料编号,因此,在迎接各种工作考核时,不再需要为迎检而制作资料,只需要提供支撑材料目录,标注上档号或资料号,查阅每年收集的资料或档案即可。总之,高校教学资料的管理水平体现着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教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水平,有助于各种考核、检查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杰.建立高校归档单位文件材料进行全宗式管理模式初探[J].兰台世界,2009,(14).

[2]杨杰.高校归档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J].云南档案,2010,(8).

第15篇

关键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措施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加强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和责任。经过长期发展和积累,高等学校己经形成相当可观的国有资产,合理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新课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观念缺乏

高等学校长期实行的国家高度集中的全收全支型管理模式,教育经费都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无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使用上也不核算成本。因此,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上的一种偏见,在管理观念上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2、产权观念淡薄。3、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些高校尚未建立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各职能部门分块分片履行,这些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也无法综合和统一管理。有的高等学校虽已建立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没有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限,使其难以发挥其职能作用。由于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校内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衔接不紧密,相互脱节,有的环节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三、高校产业规范化过程中管理制度的缺乏

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说,现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尚不健全。有的学校连《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都未出台;有的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未形成体系,未能系统构建母系统、子系统。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之间协调性、衔接性方面还有欠缺。

从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来说,管理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出现及时予以修订与扩展,形同虚设。校办各经济实体的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资产的购入登记、使用监督、财产处置等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来说,没有使其真正落实到位,从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使用到维护、处置等环节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管理工作较薄弱

(一)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别由几个部门兼管。由于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易造成账实不符。而且,出问题时往往是几个部门都去解决又都没有解决,造成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尴尬局面。

(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

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履行、管理制度的落实归根结底要依靠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很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既没有专职财务人员,也无相应专业技术人员,一遇到问题就不得不求助于其他部门,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在高等学校校办产业规范化过程中,明晰高校产业产权关系是建立健全经营性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客观性要求。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规范化管理,学校首先过渡为资产管理者,企业逐步过渡为资本经营者,实现事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一、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做好产权界定,明晰产权关系

(一)严格“非转经”手续。

做好产权界定高校进行经营性资产投资时,要按照国家“先审批、后投入”规定投入,按照“先评估、后流动”的原则对学校投入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严格执行非转经资产的审批制度。

产权界定是依法划分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力范围、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现有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明确产权界定范围,并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进行产权登记,发放产权登记证。

(二)加强学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明晰产权关系

高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避风险,理顺产权关系,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是每个高校二次发展的选择。高校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主要是依托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些企业无形资产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尤为重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确保学校既得利益不受侵害。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高校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校办产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实行经营性资产价值管理。

第一,要建立实行经营性资产专项登记管理和专项考核管理。学校要与经营者签订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以此来考核经营者的业绩。

第二,建立经营性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资产经营者必须向投资者缴纳经营利润,资产管理公司要向学校缴纳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以此来理顺资产所有者、投资者以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建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效仿财务总监委派制既能贯彻现代企业制度,又能使学校行使监督权,适应高校校企实际情况。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效益

高校产业国有资产的经营,最终运作方式就是资本金运作,就是把学校投入企业的资产进行产权管理和投资企业的存量资产管理以及资产形成的红利管理以资本金运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的审核与确认公布制度,促进学校对其资产经营状况实施有效监管。将考核结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人动、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明确投资方和经营方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承担的责任,最终完成责权利的统一。

高校对校办产业的管理,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校办产业不能只顾收取不顾收入,校办产业不能只顾占有不顾学校的权益。学校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基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来管理和发展校办产业,还其市场主体的地位;而校办企业经营者则应明确参与企业管理的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黄英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探析[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