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清查审计范文

固定资产清查审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固定资产清查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固定资产清查审计

第1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第2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第3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第4篇

资产清查工作审计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顺利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任务,会计师事务所应组织业务的骨干参与资产清查工作。根据资产清查的目的及特殊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产清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

本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财务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执行确定。

二、审计目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规定,资产清查的审计目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在行政事业单位以20xx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面清查资产、负债及收支的基础上,对相关会计记录和资料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溢、资金挂账的准确性、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三、审计范围

(一)被审计单位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本次资产清查范围的单位包括:

1、20xx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上报相关数据。

(二)审计资料范围

1、资产清查基准日的会计报表。

2、各单位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

3、各单位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相关文件等。

4、各单位按照资产清查文件规定编制的基础表、报表及申报清查损溢的相关证明材料。

5、资产清查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四、审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协助、配合资产清查部门做好政策、规定解释;协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要完成对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审计工作,并出具各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汇总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单位申报的损溢及经济鉴证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意见。

五、工作要求

(一)资产清查工作机制

财政部门与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固定联系人制度与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1、定期沟通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具体按照本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各参审所(审计小组)目前的工作进度,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部门协调的事项。

如遇重大问题,财政部门可随时召集会议。

2、建立固定联系人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明确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总负责人和对各单位进行审计的项目负责人。?

3、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项目小组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清查审计总负责人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财政部门提交。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职责

1、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咨询和指导;

2、按照资产清查部门制订的总体审计方案完成专项审计工作;

3、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交事务所经济鉴证证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有关资料;?

?4、完成资产清查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审计主要依据

(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5、《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6、《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 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规范性文件: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

2、组织资产清查的组织单位制定的相关文件

七、审计方法

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主要采取盘点、函证、检查、计算、询问等审计方法。

1、银行存款、往来款项、投资及借款主要进行函证,对于银行存款及借款要求全部进行函证。

2、实物资产主要进行盘点。

3、资产损溢主要进行检查、复核、鉴证、盘点等,对资产损溢要求一笔一审。

八、重点审计领域

(一)资产类

1、货币资金

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1)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应当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说明原因;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及现金倒轧表;对库存外币依币种清查,并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汇价的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金额。

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置备用金数额,对单项备用金余额较大的,应由持备用金的相关人员予以签字确认。

(2)对银行存款,主要清查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的情况。检查各单位在开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单位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银行存款金额。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外汇市场汇价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a.?存款明细要依不同银行账户分列明细,应当区分人民币及各种外币;

?b.?定期存款应当索取银行定期存款单予以检查,并取得复印件;

?c.?各项存款应当由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如询证函回函、对账单等;

?d.?外币存款应当按外币币种及银行分列;

e.?银行存款列有利息收入时应当详加注明。

2、应收款项(暂付款)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1)清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暂付款)时,索取各单位与对方单位金额核对一致的对账确认单或向对方单位发函询证;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款项,要查明原因,了解催收情况。中介机构要做好有关取证工作;

(2)索取各单位职工个人借款明细表,对借款金额较大的应由该个人签字确认;

(3)分析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龄、检查回函确认或不确认的情况以及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索取坏账损失的相关依据。

3、对外投资

(1)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基金进行清查,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2)对其他单位投资的清查,索取有关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成本、所占股权比例、历次分红情况等;

(3)对已纳入汇总、合并范围的法人主体,需单独进行资产清查,编制资产清查报表并出具资产清查报告。

?4、存货(库存材料)

存货的清查范围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1)要求各单位配合中介机构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原则上要求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

(2)对长期外借未收回的存货,可以进行实地盘点或向对方单位实施询证,并查明未收回原因,检查各单位催收情况及是否按规定作价转让;

(3)代保管物资要各单位提供代保管单位确认的清查明细表;

(4)重点核实存放时间长、闲置、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

5、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要求各单位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

(1)对固定资产要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

(2)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单位账面记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

(3)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要求各单位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4)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相关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

(6)对批量购进的单位价值低的图书等,如果被资产清查单位无法列示明细金额的,按加总数量清查核对实物,按总计金额填列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注明总数量。

(二)负债类

负债的清查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账外负债,要求核查负债的性质、种类、金额和合法性。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作为本次清查资产损溢处理。

1、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包括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借入款项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单位发函询证;索取相关借款协议或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核实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借款利率;测算借款利息计提是否充分,有无欠息与逾期未还情况,如有欠息是否已足额预提。

2、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如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规定上缴预算的款项。应缴预算款清查时重点关注是否按照财政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有无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的现象。

3、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种预算外资金,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列示明细。核点同“应缴预算款”。

4、应付款项(暂存款)

应付款项(暂存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应按暂存款项的类别或单位、个人列示明细;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核实金额和性质。重点关注是否将应纳入单位收入管理款项列入暂存款项,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的情况。

5、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交纳的各种税费,按应交纳的税费种类列示明细;查阅相关纳税认定、纳税通知、纳税优惠等文件;核对有关会计期间完税证明,对期末未交税金余额复核其是否正确,列示是否允当;关注是否存在税收罚款的情况。

(三)收支类

收支类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资产清查期间的收支数额是否真实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对重大跨期现象予以调整。

(四)其他事项

1、各单位资金往来

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的方式对各项账务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各单位做好内部账户结算和资金核对工作。要做到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单位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

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原则上不能作为资产清查损溢申报。但为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控制单位的“家底”,如实反映单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内部的单方挂账在同时取得下列证据时可以作为资产清查损溢:

(1)单方挂账产生的内部证据,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形成单方挂账的详细原因;

(2)债务方提供的不承认此笔挂账的理由;

(3)中介机构对该笔挂账的经济鉴证证明。

2、资产损溢

中介机构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损溢,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政策的规定予以确认;

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

3、文物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固定资产,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和收藏的单位负责清查登记。对文物原则上只登记实物量。一些有价文物可以按照国家文物局、财政部(89)文物计字第877号文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第28条的规定办理:“对现有文物藏品,凡能够估价的都要估价入账;无法估价的,可登记品种、等级和数量。对于新征集的文物,应按实际收购金额入账;对接收捐献的文物可估价入账”。

4、或有事项

审阅对外借款合同、协议等,以发现对内或者对外的或有负债、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线索,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编制情况说明。

九、审计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审计质量,确定本次资产清查的审计重点如下:

1、按申报金额排序,重点关注盘盈及报损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项目

资产清查的重点应放在单笔报损金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报损项目上。具体操作时可先对各单位通过初步自行清查提出的拟申报盘盈及报损清单中按金额及证据情况分为abc三类,a类是金额较大、影响较大或比较特殊可能需个案沟通处理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予以重点关注,督促各单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取证,收集材料,并积极与资产清查部门沟通;c类是金额不大或性质不重要的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可予以适当关注;b类是界于a类与c类之间的项目,予以一般关注。

2、保证时间进度

会计师事务所按资产清查时间进度和审计内容制定审计计划,保证资产清查工作按期完成。

3、其他关注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关注已交付使用但长时间未转固的基建工程、以及已报废、毁损或丢失未销账的固定资产情况,同时应对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情况进行必要关注。

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1、为了控制审计风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的质量,资产清查部门向各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关事项下发审计工作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要求及时提交有关资料。

2、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总体进度,各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就审计工作进度、重大事项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沟通。

3、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重大问题的及时反馈、汇报机制,资产清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一些资产损溢,与规定的标准不相符的,要及时将问题反馈、报告给同级财政部门。

重大问题主要包括:

(1)?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人员意见不一致的重大损溢申报;

(2)?难以评估确定价值的资产;

(3)?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产权归属不清、有争议的资产等问题;

(4)?与资产清查部门要求报告不一致的事项;

(5)?任何影响资产清查报告期限的事项;

(6)?其他重大问题。

?4、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要求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如未申报任何清查损溢,参审所仍应按要求出具报告)、管理建议书和重要事项报告等上报资料及时报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包括纸版、电子版和报表数据库)。报送的资料要求签章齐全、装订成册,索引号、页码标示规范、清晰。

5、各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必须有相当的审计经验,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熟悉资产清查政策,能充分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将负责审计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及其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等资料及时报给同级财政部门。

?十一、审计费用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参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厅统一支付。

二0xx年二月十二日

中介机构审核鉴证

1、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单位清理出来的各项损益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确认;

2、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社会中介机构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有资产损益的单位出具《资产清查事项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的内容及要求

(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的情形

1、单位虽然取得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

2、单位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财款和不良投资损失;

3、单位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位存货、固定资产、在行程(如适用)的报废、损毁;

4、单位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

5、单位各项资金挂帐损失。

(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应实施的必要程序

1、督促和协助单位及时取得相关损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2、在单位难以取得相关损失及资金挂帐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时,社会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单位单位提供相关损失的内部证据;

3、社会中介机构赴二作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相关调查资料;

4、根据收集的上述材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单位相关损失的发生事实和可能进行鉴证;

5、通过认真核对与分析计算,对单位相关损失的金额进行估算及确认;

6、对收集的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经济鉴证材料;

7、出具鉴证意见书。

(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应符合的要求

1、对于单位的相关损失应按照类别逐项出具鉴证意见;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本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财务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财政部将成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中央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执行确定。

二、审计目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规定,资产清查的审计目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在行政事业单位以20*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面清查资产、负债及收支的基础上,对相关会计记录和资料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溢、资金挂账的准确性、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出具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三、审计范围

(一)被审计单位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相关文件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本次资产清查范围的单位包括:

1、20*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上报相关数据。

(二)审计资料范围

1、资产清查基准日的会计报表。

2、各单位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内部控制制度。

3、各单位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相关文件等。

4、各单位按照资产清查文件规定编制的基础表、报表及申报清查损溢的相关证明材料。

5、资产清查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四、审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协助、配合资产清查部门做好政策、规定解释;协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要完成对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审计工作,并出具各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汇总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和单位申报的损溢及经济鉴证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意见。

五、工作要求

(一)资产清查工作机制

财政部门与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固定联系人制度与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1、定期沟通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具体按照本级财政部门有关要求执行)将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各参审所(审计小组)目前的工作进度,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资产清查部门协调的事项。

如遇重大问题,财政部门可随时召集会议。

2、建立固定联系人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明确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总负责人和对各单位进行审计的项目负责人。

3、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各项目小组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紧急的、需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及协调处理的问题,经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清查审计总负责人提出初步意见后,以重大问题报告的形式随时向财政部门提交。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职责

1、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咨询和指导;

2、按照资产清查部门制订的总体审计方案完成专项审计工作;

3、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提交事务所经济鉴证证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有关资料;

4、完成资产清查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审计主要依据

(一)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5、《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6、《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规范性文件: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

2、组织资产清查的组织单位制定的相关文件

七、审计方法

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主要采取盘点、函证、检查、计算、询问等审计方法。

1、银行存款、往来款项、投资及借款主要进行函证,对于银行存款及借款要求全部进行函证。

2、实物资产主要进行盘点。

3、资产损溢主要进行检查、复核、鉴证、盘点等,对资产损溢要求一笔一审。

八、重点审计领域

(一)资产类

1、货币资金

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1)对库存现金的清查,应当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说明原因;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及现金倒轧表;对库存外币依币种清查,并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市场汇价的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金额。

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置备用金数额,对单项备用金余额较大的,应由持备用金的相关人员予以签字确认。

(2)对银行存款,主要清查各单位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的情况。检查各单位在开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单位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询证函、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银行存款金额。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外汇市场汇价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a.存款明细要依不同银行账户分列明细,应当区分人民币及各种外币;

b.定期存款应当索取银行定期存款单予以检查,并取得复印件;

c.各项存款应当由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如询证函回函、对账单等;

d.外币存款应当按外币币种及银行分列;

e.银行存款列有利息收入时应当详加注明。

2、应收款项(暂付款)应收款项的清查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1)清查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暂付款)时,索取各单位与对方单位金额核对一致的对账确认单或向对方单位发函询证;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款项,要查明原因,了解催收情况。中介机构要做好有关取证工作;

(2)索取各单位职工个人借款明细表,对借款金额较大的应由该个人签字确认;

(3)分析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龄、检查回函确认或不确认的情况以及坏账损失的确认情况,索取坏账损失的相关依据。

3、对外投资

(1)对国库券、各种特种债券、股票及基金进行清查,取得股票、债券及基金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盘点库存有价证券,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

(2)对其他单位投资的清查,索取有关投资的合同、协议、章程,以及有关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确认目前拥有的实际股权、原始投入成本、所占股权比例、历次分红情况等;

(3)对已纳入汇总、合并范围的法人主体,需单独进行资产清查,编制资产清查报表并出具资产清查报告。

4、存货(库存材料)

存货的清查范围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1)要求各单位配合中介机构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原则上要求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

(2)对长期外借未收回的存货,可以进行实地盘点或向对方单位实施询证,并查明未收回原因,检查各单位催收情况及是否按规定作价转让;

(3)代保管物资要各单位提供代保管单位确认的清查明细表;

(4)重点核实存放时间长、闲置、毁损和待报废的存货。

5、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要求各单位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认真组织清查,原则上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

(1)对固定资产要检查固定资产原值、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固定资产分类是否合理;详细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

(2)对出租的固定资产要检查相关租赁合同;检查各单位账面记录情况,检查是否已按合同规定收取租赁费;

(3)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要求各单位收回或者补办手续;

(4)对清查出的各项账面盘盈(含账外资产)、盘亏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工作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检查房屋、车辆等产权证明原件并取得复印件,关注产权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担保等,检查相关取得的相关合同、协议;

(6)对批量购进的单位价值低的图书等,如果被资产清查单位无法列示明细金额的,按加总数量清查核对实物,按总计金额填列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并注明总数量。

(二)负债类

负债的清查包括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账外负债,要求核查负债的性质、种类、金额和合法性。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作为本次清查资产损溢处理。

1、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包括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的借款和向其他单位借入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借入款项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单位发函询证;索取相关借款协议或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相关文件;核实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借款利率;测算借款利息计提是否充分,有无欠息与逾期未还情况,如有欠息是否已足额预提。

2、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如非营利组织的预算管理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规定上缴预算的款项。应缴预算款清查时重点关注是否按照财政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有无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的现象。

3、应缴财政专户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种预算外资金,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列示明细。核点同“应缴预算款”。

4、应付款项(暂存款)

应付款项(暂存款)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应按暂存款项的类别或单位、个人列示明细;与对方单位进行对账,核实金额和性质。重点关注是否将应纳入单位收入管理款项列入暂存款项,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结算的情况。

5、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交纳的各种税费,按应交纳的税费种类列示明细;查阅相关纳税认定、纳税通知、纳税优惠等文件;核对有关会计期间完税证明,对期末未交税金余额复核其是否正确,列示是否允当;关注是否存在税收罚款的情况。

(三)收支类

收支类清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资产清查期间的收支数额是否真实反映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对重大跨期现象予以调整。

(四)其他事项

1、各单位资金往来

以资产清查基准日为时点,采取倒轧的方式对各项账务进行全面清理,要求各单位做好内部账户结算和资金核对工作。要做到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单位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

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原则上不能作为资产清查损溢申报。但为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控制单位的“家底”,如实反映单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状况,内部的单方挂账在同时取得下列证据时可以作为资产清查损溢:

(1)单方挂账产生的内部证据,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形成单方挂账的详细原因;

(2)债务方提供的不承认此笔挂账的理由;

(3)中介机构对该笔挂账的经济鉴证证明。

2、资产损溢

中介机构在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损溢,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有关政策的规定予以确认;

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造成的错账,应当根据会计制度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

3、文物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固定资产,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管理和收藏的单位负责清查登记。对文物原则上只登记实物量。一些有价文物可以按照国家文物局、财政部(89)文物计字第877号文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第28条的规定办理:“对现有文物藏品,凡能够估价的都要估价入账;无法估价的,可登记品种、等级和数量。对于新征集的文物,应按实际收购金额入账;对接收捐献的文物可估价入账”。

4、或有事项

审阅对外借款合同、协议等,以发现对内或者对外的或有负债、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线索,根据实际情况分类编制情况说明。

九、审计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审计质量,确定本次资产清查的审计重点如下:

1、按申报金额排序,重点关注盘盈及报损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项目

资产清查的重点应放在单笔报损金额较大、证据不全及特殊的拟个案处理的报损项目上。具体操作时可先对各单位通过初步自行清查提出的拟申报盘盈及报损清单中按金额及证据情况分为abc三类,a类是金额较大、影响较大或比较特殊可能需个案沟通处理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予以重点关注,督促各单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取证,收集材料,并积极与资产清查部门沟通;c类是金额不大或性质不重要的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可予以适当关注;b类是界于a类与c类之间的项目,予以一般关注。

2、保证时间进度

会计师事务所按资产清查时间进度和审计内容制定审计计划,保证资产清查工作按期完成。

3、其他关注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关注已交付使用但长时间未转固的基建工程、以及已报废、毁损或丢失未销账的固定资产情况,同时应对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情况进行必要关注。

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1、为了控制审计风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的质量,资产清查部门向各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关事项下发审计工作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要求及时提交有关资料。

2、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总体进度,各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就审计工作进度、重大事项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沟通。

3、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重大问题的及时反馈、汇报机制,资产清查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一些资产损溢,与规定的标准不相符的,要及时将问题反馈、报告给同级财政部门。

重大问题主要包括:

(1)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人员意见不一致的重大损溢申报;

(2)难以评估确定价值的资产;

(3)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产权归属不清、有争议的资产等问题;

(4)与资产清查部门要求报告不一致的事项;

(5)任何影响资产清查报告期限的事项;

(6)其他重大问题。

4、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要求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如未申报任何清查损溢,参审所仍应按要求出具报告)、管理建议书和重要事项报告等上报资料及时报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部门(包括纸版、电子版和报表数据库)。报送的资料要求签章齐全、装订成册,索引号、页码标示规范、清晰。

5、各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必须有相当的审计经验,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熟悉资产清查政策,能充分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将负责审计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名称及其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等资料及时报给同级财政部门。

十一、审计费用

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部统一支付。参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厅统一支付。

二00七年二月十二日

中介机构审核鉴证

1、会计师事务所对各单位清理出来的各项损益及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核实确认;

2、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社会中介机构对个别事项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会计师事务所对申报有资产损益的单位出具《资产清查事项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中介机构出具经济鉴证证明的内容及要求

(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的情形

1、单位虽然取得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

2、单位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财款和不良投资损失;

3、单位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位存货、固定资产、在行程(如适用)的报废、损毁;

4、单位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

5、单位各项资金挂帐损失。

(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应实施的必要程序

1、督促和协助单位及时取得相关损失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

2、在单位难以取得相关损失及资金挂帐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时,社会中介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单位单位提供相关损失的内部证据;

3、社会中介机构赴二作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相关调查资料;

4、根据收集的上述材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单位相关损失的发生事实和可能进行鉴证;

5、通过认真核对与分析计算,对单位相关损失的金额进行估算及确认;

6、对收集的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形成经济鉴证材料;

7、出具鉴证意见书。

(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应符合的要求

1、对于单位的相关损失应按照类别逐项出具鉴证意见;

第6篇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工作安排和省、市政府的安排,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编制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37号)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5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豫政办〔〕11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文〔〕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区政府决定,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将于年1月至年6月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实施。为确保我区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

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

建立全区行政事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此基础上。

实施动态管理,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

为财政部门编制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明条件。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财政四)完善管理制度。对于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

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上。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

此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年12月31日

为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

1.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但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2.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由各镇办按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开展。区直各部门依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资产清查办)对区直部门和各镇办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依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方法、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原则。

(一)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各部门(单位)向区资产清查办报送的资产清查结果演讲,自查。应当包括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演讲。参与资产清查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区资产清查办统一招标确定。

(二)经过清查后的固定资产。

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健全账卡。

(三)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溢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区政府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富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方法如下:根据《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法》豫财办资〔〕49号)有关规定。

(一)准备阶段(年1月25日-2月10日)

1.拟定我区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文件。

2.组织征订资产清查工作软件和印制资产清查报表及有关资料。

组织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3.成立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及办公室。

制订资产清查工作方案,4.各镇办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5.参与市财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做好对区直各部门(单位)和各镇办的业务培训。

(二)实施阶段(年2月-6月)

认真进行清理清查。1.部门(单位)自查(2月-3月)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实施方法》要求。

各行政事业单位将自查结果连同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演讲一并报区资产清查办公室。4月20日前,2.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3月-4月)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工作与部门(单位)自查交叉进行。区本级和各镇办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的中介机构由区资产清查办公室统一招标确定。4月10日前。各单位将审核后的清查结果和专项审计演讲汇总上报区资产清查办,同时将固定资产建档建卡,输入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3.清查结果汇总上报与部门(单位)建章建制(4月-5月)

1各级资产清查办逐级汇总上报清查结果。各镇办、区直各部门(单位)务必于4月20日前将清查结果报区资产清查办。

建立完善各项资产管理规章制度,2各部门(单位)根据资产清查工作情况。明确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

4.组织验收检查与上报市清查结果(5月-6月)

1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固定资产建档建卡情况及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情况等进行验收检查。

2区资产清查办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数据进行审

按时向市资产清查办报送全区的资产清查结果。核、汇总、分析。

(三)总结阶段(年6月)

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召开资产清查工作总结大会。由区财政统一向中介机构支付。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区政府建立市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负责资产清查的日常工作。各镇办都要相应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切实加强对资产清查工作的领导。区直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

(二)精心组织。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动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各自实际制订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在资产清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演讲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失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置。

第7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一、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

(一)固定资产具有专用性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固定资产主要是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在教室、实验室、电教室、办公室、图书室、心理辅导室的教学设施和办公设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二)固定资产的数量多、规模大

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上述固定资产规格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和规模远远大于一般的事业单位。

(三)固定资产更新的频率高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入与更新比一般事业单位存在更多考核要求,为了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配置仪器设备和设施。

二、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统计意识淡薄

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相对不受重视,固定资产统计和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前述的特点,统计与管理的难度远远大于一般事业单位,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普遍存在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制度贯彻不到位

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都设立了固定资产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薄弱,制度的贯彻并不到位。例如,在固定资产配置时,由于固定资产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存量数据不明晰、前期论证不完善等原因,教育局对下事业单位的配置审核存在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固定资产在完成配置后,后期的管理和养护也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实地盘点的工作量很大,应该进行的定期盘查制度也一直未落到实处。而在固定资产闲置或报废后,也普遍存在先处置后审批甚至不审批或者审批后随意处理的情况。

(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虽然现阶段教育局已初步建立起基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距离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信息不正确。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采用的一般是本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的作用基本以登记统计为主,但登记的固定资产存量只是资产总计金额和财务数据一致,系统启用基础数据录入时资产类别和数量错误很多,在资产配置时参考价值不大。第二,系统功能不完善。相当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资产配置申报、卡片录入、资产报废登记等模块进行管理,但是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不全,卡片信息和查询结果无法直接打印,财务人员需手动填写财务信息等操作的不便捷,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管理的动态管理作用。第三,系统信息不共享。目前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和本地财政国库系统、采购系统、预算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信息存在重复录入的情况,管理效率不高。

(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教育系统下属事业单位众多,教育局负责监督检查部门和相关人员配备有限,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对于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资产使用有无浪费、资产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均缺乏有效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出现某种问题,教育局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五)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都是财务和后勤人员,其中后勤人员一般都是教师出身,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兼职人员,缺乏资产管理相关知识。而且,资产管理岗位通常换人频繁,工作交接模糊,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缺乏信息化操作能力,无法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和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相互工作缺乏协调,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无法紧密结合,如对于大型基建工程,容易出现决算审计不及时,或相关资料缺失,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将新建项目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三、完善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建议教育局全面清查摸底,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下属学校的固定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理与核查,按照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明确分工,落实到人,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状况。经过全面清查核实,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及变化情况补充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账卡登记制度,完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彻底清查,有助于增强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更加明确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堵塞管理漏洞,同时解决账外资产、盘盈盘亏、账务不清等问题,做到核算规范,账实相符。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实物登记账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日常使用、报废等不同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首先,应通过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每件实物都落实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并且每月与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账实核对。其次,应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如果固定资产规模大,建议将清查工作制定全年计划,分类别分阶段定期开展专项清查工作,确保将清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清查档案工作,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实行追踪管理,切实解决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与问题。最后,应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熟悉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政策,杜绝无审批处置或先处置后审批的现象。对于技术更新闲置资产,可以上报主管部门统筹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到达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报废审批同意后需进行相应的技术鉴定,选取最佳的处置方案。另外,还建议将资产处置和资产配置、回收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整合、共享、回收利用机制,防范固定资产处置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科学规范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重视软件开发与升级,完善软件的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注重软件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使之能适应现代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求。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大,逐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政业务平台系统融合,实现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减少数据录入工作量,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并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用信息技术应用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四)建立检查审计考核长效机制

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监督体制,实行全过程监管。第一,财政部门可将教育系统列入重点检查考核单位,对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进行重点监督评价,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教育局将下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管理考核指标,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与单位负责人考核相结合,定期督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强化固定资产专项审计监督,教育局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专项审计和评价,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单位发展性评价考核依据。第四,制定考核奖惩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做出成绩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管理失职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培养高素质资产管理专业人才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首先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稳定性,教育局应完善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选任机制,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每个单位配备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同时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建立明确的考核办法,通过奖赏手段来激发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系统讲解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办法和流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最后,可引进一些高学历、专业性强的资产管理人员,宣传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建立一支专业化、信息化、高素质、高能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从根本上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德清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 陆F.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4).

第8篇

(一)内部控制管理不健全。

大多数学校领导是教师出身,业务能力强,但综合管理能力弱,尤其对财务认识不够全面。他们往往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没有认识到其法人责任,因此对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重视,学校内部没有建立校长审批制度、大额开支制度、账目公开制度、内部审计等基本内部控制制度。加之,由于学校收入来源较广,学校管理层缺乏基本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又没有设立基本内部控制制度牵制,财务工作上的薄弱必然引发列支不合理开支、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行为,给学校的正常运营带来干扰。

(二)预算编制和执行有待改进。

1.年度预算编制不全面。学校收入来源多、支出范围广,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学校应将学校收入、支出按要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年度预算仅仅包括经费、基建等财政资金核算内容,对经费、基建以外的其他收支项目,均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不完整。

2.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没有按有关规定和具体标准落实到每一个收支的具体项目,没有根据各项收入的性质和用途坚持收支来源配比原则,一一对应用于规定支出项目。比如:学校根据核算内容设立经费、基建、饭堂、学生公寓等多套账,往往出现在经费账中列支其他账套的开支,在其他账套又列支公用经费等项目,从而造成资金占用、挪用等现象严重,最终导致编制预算时不是赤字预算,但从执行结果来看往往成为赤字预算。

3.专项资金结余长期未进行清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已完工多年、付清款项且结算的基建工程等专项资金结余,长期滞留在学校未进行清理,造成学校专项预算年年编制,又年年出现专项结余,预算控制、考核未严格执行。

(三)收支管理不规范。

学校收入来源多,大致可分为对学生的收费项目以及学校合作办学、校产租赁等其他收入。大部分学校在收入管理方面存在诸如收费依据不足和收费标准不统一、收入未全部入账核算、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行为,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加大了财务工作的随意性,容易产生账外发放职工福利、列支违规支出、甚至私设“小金库”等,不利于学校长期稳健地发展。

(四)资产管理薄弱。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持续投入,学校资产数量多、价值高,资产管理应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学校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面十分薄弱,主要体现为:一是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学校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远远低于实际的资金投入,主要原因是:(1)部分办公设备作为费用列支,未在账面登记为固定资产;(2)学校大批基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多年,但一直未办理财务决算手续,没有结转为固定资产。二是学校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日常管理,没有定期组织清查工作。学校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员与财务部门做好核对工作,在资产日常管理中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项目未及时做好报批手续,学校也没有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

(五)财务会计工作不规范。

1.账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1)学校医疗室药品、饭堂材料都没有设置库存明细账,核算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进销存情况;(2)基建工程项目的待摊费用没有按项目进行分配;(3)上缴财政的款项未经学校经费核算;(4)往来科目长期未清理,部分往来核对不相符等。

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入账依据不规范、财务数据错漏、账务处理不及时以及公款私存等等。

二、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领导责任,加强内控意识。

中小学校校长等管理层对学校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学校负责人的内控和财务意识。通过对学校管理层开展财务基本知识培训、内控研讨以及将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纳入晋升考核范围等手段,从内、外两方面提升学校管理层内控和财务意识,推动学校内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建立健全学校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套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控制制度、程序和方法,这些程序和方法制度等有利于提升学校的资产质量,降低学校的腐败现象。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开展教育系统内控调研,包括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组织结构设置、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政策等,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找准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三)完善学校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针对目前学校部门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进一步扩大学校部门预算范围,力争将学校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单位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加强学校财会人员财务分析能力,提升预算控制能力和编制科学性。进一步细化预算,预算单位应根据上年财政支出决算情况及财政支出追踪问效结果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将部门预算的编制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增强预算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四)加强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办[2011]19号)文件规定,“省级、地(市)和财政收支规模大的县(区)实行会计集中的,要尽快恢复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体地位。”因此,必须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对学校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业务培训,提高财务核算规范性,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发挥财务工作渗透力强的特点,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管理助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在具体工作中,财务人员要注意:在收入方面,要全面掌握学校经济收支情况,做到预算外收入应缴尽缴;在支出方面,要不断强化经费管理,合理引导学校经费使用。

(五)强化学校监督机制。

1.重视整改落实工作。针对以往各类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学校应对照问题和提出的合理建议,逐条进行落实整改,纠正错误,完善管理。

第9篇

    (一)中小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是实现会计基本任务与职能的需要作为实现会计基本任务与职能的需要,中小学应加大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力度。中小学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依照我国基础教育的各种特点,科学合理的使用及管理各种财政性的资金,并不断地提高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其中,通过会计核算的功能,可以为学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工程,会计核算能够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并能够准确的提供学校财务活动的细节,因此应努力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又一基本职能,它能够依法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能够贯彻在各项会计工作之中。只有充分的发挥会计监督及核算的基本职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设,才能真正的处理好国家、学校以及个人的合法利益关系。

    (二)中小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需要建设一套新型的岗位授权制以及经济责任制是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建设的中心环节。岗位授权制要保证义务与权利的均衡分配,各个岗位之间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经济责任制则要保证各个部门各行其是、各尽其职、努力且忠于职守的进行各项工作。建设这一套岗位授权制与经济责任制的目的便是保证在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间能够形成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从而防止错误的发生,防范财务风险,防止管理中的漏洞造成经济损失,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这种机制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单位内部的自我控制及自我约束,从而进一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保证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内部会计工作完成的质量。

    (三)中小学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适应全面审计的需要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有制中小学,其基础教育的支出在我国财政总支出的所占的比重也相对较大。对于教育经费的使用,政府在每年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审计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甚至杜绝在教育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防止出现人力或资金浪费的现象。政府进行审计工作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当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严格有力时,舞弊现象就难以发生,政府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就相对轻松快捷,而如果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不严密,就容易导致审计工作中误差的出现,从而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风险。由此可见,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建设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部分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仅仅流于形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许多漏洞;银行的印鉴只保管在会计或出纳一人的手中;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完整,各种职位之间没有形成职责的制约;现金的支付手续的办理不够全面;在采购方面,对于价格和质量的把关力度不够,对于大的采购项目不通过政府同意采购;在资产的验收中,未进行领用、入库、保管各个环节的有效把关。这些出现在管理方面的漏洞极易使单位造成资金财产的损失,造成国家资产的损失。

    (二)原因

    1.对于内控会计机制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认为,学校内的经济管理业务简单,运作环节少,学校的财务工作也仅是能够做到不出现错误就可以,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备随意,有的学校由于学校编制小,甚至由教师来担任会计工作,完全认识不到学校内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影响了财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低下

    2.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执行过程中不彻底、不到位。部分学校由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充足,再加上学校内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造成了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不健全,并导致采购与付款、现金的管理、资产的验收以及使用所涉及到的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没有严格的职责分配,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有的甚至出现不按规定办事的现象。在各部门的职责分配中没有做到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舞弊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得不到有效的约束。

    三、健全并完善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

    在各部门日常的工作中,为防止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学校的资产完整与安全,消除存在的隐患,保证国家和单位各项法规的贯彻执行,需要对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各项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一)支出控制在支出控制方面,从前是实行“一支笔签字”的管理方法,如此一来造成审核过程被动,并缺少有效的监督及管理。某些不合理的支出在由局领导进行签字并批准后,财务部门通常不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审核,因此极易出现不合理的支出。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进行开支,并加强支出的审批力度。同时,支出的审批人与审批权限应该合理确定,支出审批应严格遵守“先申请,在批准支出”的顺序进行,自上而下,由学校负责人、经办人、教育局财务部门等各级逐级进行审批。另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对于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严格监督,并避免不合理、不合法等凭证的流入。

    (二)货币资金控制严格执行资金支付的业务,建立资金审批、核算、支付、清查的制度,并定期清查审核的资金余额,及时对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同时,应严格的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办事,按规定进行结算付款。严格控制大额现金的使用,1000元以上便应办理转账结算,以此减少并杜绝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收费及票据管理控制学校内的各项收入都应进行“收支两条线”的方式进行管理,学校的全部收入都应纳入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杜绝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另外,应加强对于票据的管理与控制,明确由专人进行各种票据的领购、使用、核销以及保存工作,并明确各类票据的适用范围。

    (四)专项资金管理控制学校内的专项资金应按照规定的用途进行使用,避免出现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教育的专项资金也包括义务教育贫困生的生活补助等方面,部分学校在发放这部分资金时,存在资金滞留的现象,经常不能按时发放给学生,有时候出现一名学生的补助发放给两人。学校应加强对这方面资金的管理,要加强人员对于法律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认识,增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管理。同时,应公开专项资金的申请,在学校的宣传栏等对于认定的人员安排进行公示,接受来自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监督,发放专项资金时,须让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全部在场,然后共同签字处理,然后再由教育主管部门随机抽取以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确认。

    (五)固定资产控制

    1.建立固定资产申购制度学校内固定资产的申购计划,在由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审核并同意后,应统一列入学校的年度部门预算。对于纳入在政府的集中采购目录中的资产应该执行政府的采购程序。对于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应经过学校采购与招标管理小组对市场的分析与调研,与供应商进行询价、洽谈、议价、比价以及评标。应同时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确定,然后报告给教育局进行备案。

    2.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建立学校内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学校内资产的验收工作,应交由学校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共同进行。同时,应明确资产的采购人员、管理人员、保管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各项职权,加强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

    3.健全固定资产账册建立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以及固定资产卡片、卡片的登记备查簿和固定资产的使用登记表。价钱对于学校财务的管理,做好及时入账、及时审核,从而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及保管情况的监督。

    4.严格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学校的固定资产都应由相关的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再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皮批复书》进行资产账目、会计科目的调整。另外,没有经过财务部门的批准,不准许擅自处理固定资产。

    5.严格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学校应定期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登记和审查,严格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

    (六)监督检查制度学校应确保资金收支的情况透明、公开以及阳光操作,同时接受来自师生、家长以及社会的监督。审计、物价、财政、监察等部门也应对学校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管,避免出现舞弊违纪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学校应加强对于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认识,财务人员应强化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自己的守法意识。各个岗位应强化自身职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提高学校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

第10篇

【关键词】 医院; 全成本核算; 思考

一、医院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目前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事后数据的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管理费用如何合理分摊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思路,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医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其竞争力。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总体设想

鉴于医院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切合本院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建立覆盖全院的微机网络系统,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的划分,规范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范围、管理费用的分摊方法,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

(一)在收入的归集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引进上海某软件公司的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了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了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验科室引入LIS系统,实行双条码扫描,坚决杜绝了医院漏费,欠费,人情费,确保了医院收入的全面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二)对成本项目的控制上,要区分不同的成本区别对待

1.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成本,要由医院器械科,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对各核算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以便摸清家底;对各核算单位的医疗用房面积准确核算,以便分摊房屋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核算单位资产清单,由核算单位责任人签字,据此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2.对实际劳务成本,根据省人事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各科室的情况实行定编定岗,人事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出各科的劳务成本。

3.对变动成本部分主要是医疗成本的控制,将医疗科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检查科室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测算出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利用本――量――利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来测算单位变动成本。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在这个公式中,单价是物价部门有严格收费标准的,销量是可以根据历年来的业务量平均统计出来的,固定成本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汽暖的消耗及科室的劳务成本等。这样在科室预计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据此可以控制对卫生材料,物资的领用,这样对科室物资材料的领用就有了依据,以耗定量发放。

4.对行政后勤部门领用办公用品上进行定额管理。各科室指定专人领用,发放部门严格按定额发放用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审计纪检部门联合抽查领用物品清单,对超标领用的要严惩发放部门。形成一套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

5.各核算科室宏观成本的管理,如病人的欠费,医疗事故赔偿金的发生要积极去预防和控制。

(三)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引入了税法公平主义原则

1.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对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等与人员有关每月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可按医疗科室人员的比例分摊到各医疗核算单位,而对一些管理费用不可预测性的如职工差旅费,科研费等引入税法原则中税收公平主义的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要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里的负担能力指核算科室人均创收额。人均创收额多的单位多负担,人均创收额少的科室少负担,无创收额的单位不负担。这样就把不可预测的管理费用按负担能力的大小分摊完毕。

2.有一些直接为医疗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如供应消毒室,锅炉房、水暖维修等科室可利用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各核算单位的成本。

3.供应消毒室要测算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根据各科室的消毒物品数量计入核算单位成本。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对锅炉房、水电维修要测算消耗定额,核算其消耗材料,人工费等,计算其定额成本,据此直接计入各医疗单位成本。

四、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每月末要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及时纠正偏差。做得好的科室要给予奖励,并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全成本核算的粗略想法。这些做法能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 来伟文.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39.

[2] 唐广心,凌莉,韩璐,张福林,杨才布.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本量利分析模型及其在影像科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1):38-40.

第11篇

目前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事后数据的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管理费用如何合理分摊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思路,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医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其竞争力。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总体设想

鉴于医院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切合本院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建立覆盖全院的微机网络系统,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的划分,规范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范围、管理费用的分摊方法,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步骤

(一)在收入的归集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引进上海某软件公司的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了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了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验科室引入LIS系统,实行双条码扫描,坚决杜绝了医院漏费,欠费,人情费,确保了医院收入的全面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二)对成本项目的控制上,要区分不同的成本区别对待

1.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成本,要由医院器械科,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对各核算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以便摸清家底;对各核算单位的医疗用房面积准确核算,以便分摊房屋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核算单位资产清单,由核算单位责任人签字,据此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2.对实际劳务成本,根据省人事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各科室的情况实行定编定岗,人事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出各科的劳务成本。

3.对变动成本部分主要是医疗成本的控制,将医疗科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检查科室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测算出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利用本——量——利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来测算单位变动成本。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在这个公式中,单价是物价部门有严格收费标准的,销量是可以根据历年来的业务量平均统计出来的,固定成本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汽暖的消耗及科室的劳务成本等。这样在科室预计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据此可以控制对卫生材料,物资的领用,这样对科室物资材料的领用就有了依据,以耗定量发放。

4.对行政后勤部门领用办公用品上进行定额管理。各科室指定专人领用,发放部门严格按定额发放用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审计纪检部门联合抽查领用物品清单,对超标领用的要严惩发放部门。形成一套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

5.各核算科室宏观成本的管理,如病人的欠费,医疗事故赔偿金的发生要积极去预防和控制。

(三)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引入了税法公平主义原则

1.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对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等与人员有关每月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可按医疗科室人员的比例分摊到各医疗核算单位,而对一些管理费用不可预测性的如职工差旅费,科研费等引入税法原则中税收公平主义的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要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里的负担能力指核算科室人均创收额。人均创收额多的单位多负担,人均创收额少的科室少负担,无创收额的单位不负担。这样就把不可预测的管理费用按负担能力的大小分摊完毕。

2.有一些直接为医疗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如供应消毒室,锅炉房、水暖维修等科室可利用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各核算单位的成本。

3.供应消毒室要测算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根据各科室的消毒物品数量计入核算单位成本。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对锅炉房、水电维修要测算消耗定额,核算其消耗材料,人工费等,计算其定额成本,据此直接计入各医疗单位成本。

四、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每月末要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及时纠正偏差。做得好的科室要给予奖励,并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后勤;财务管理

一、医院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后勤财务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不足

医院因其特殊性使单位的领导者对后勤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工作中,一部分领导者对后勤财务内控制度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当中,领导者对后勤财务内部控制的分工、权责不明确,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难以得到提高。同时,在医院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中,医院对于后勤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水平还不高,医院后勤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跟不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因此,领导者必须在工作中认识到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对于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管理的效率,促使医院后勤财务内部控制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

(二)后勤社会化问题突出

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逐步加深,其含义主要包括后勤组织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实现企业化运行;引入社会力量增强后勤管理力度,形成资产多元化、服务市场化的格局。然而,在医院后勤管理中,不论是实体管理,还是后勤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都存在着不足,后勤组织的企业化运行以及市场化格局的形成都未落实。因此,医院后勤的建设中,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难度巨大,如何提高医院后勤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成为了医院后勤集团发展的重大问题。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在实现医院后勤企业化之后,医院的经济业务必然增多,其管理的难度必然加大,会涉及到餐饮、物流、物业等多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医院后勤组织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在实际的管理中管理者也没有对后勤组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重视,这就会造成医院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合当前趋势的问题,无法适应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挑战,医院财务风险加大。

二、医院后勤社会化及其财务管理方案

建设并落实医院后勤社会化,需要医院进行前期准备以及建设后勤剥离后的日常财务管理制度两方面工作。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前期准备

方案

实现后勤社会化,就是要将后勤工作独立,实现后勤部门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首先,医院要对自身资产进行清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以往的后勤改革主要是形式上的剥离,没有真正实现医院资产后勤社会化。针对这一现象,医院可以对后勤劳务人事状况、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好产权记录登记,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同时,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以正式文件形式记录资产明细,建立明细会计账目,做到资产清查的账实相符、帐物相符。

其次,后勤社会化要做好后勤企业人员的经费测算。改革之前,医院后勤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业务人员相同,成本较高,在改革之后,医院后勤企业本质上依旧属于医院,如果完全由后勤企业承担劳务成本并不符合实际,因此,医院要对人事经费进行合理补贴。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将后勤部门工资、福利与医院逐渐脱离,设立相应过渡期,对过渡期职工予以相应补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财务补贴额度高低,要仔细核算后勤企业的经营、经济状况,结合市场状况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后勤企业职工补贴额度。

最后,医院要对后勤企业经营服务项目进行测算,其内容主要包括基建、公共管理等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要与后勤企业制定清晰地结算关系,针对服务项目科学制定结算标准,可以通过与后勤企业签约,实现科学的经费安排。

(二)后勤社会化后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建设

医院后勤部门在社会化之后依旧属于医院管理范围,因此,后勤企业在执行国家规定的企业财务制度的同时还应该遵循医院制定的财务管理模式,医院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实情的后勤企业财务监管方案。

首先,在后勤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情况下,医院可以针对后勤企业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在开支上,可以实现分账与集中核算、独立管理与集中上报的财务管理机制,下属部门并不设立财务会计部门,由后勤中心进行统一会计分类账设置,单独核算后勤企业财务状况。在采购方面,后勤企业可以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物资管理、库存管理等制度,实现相对集中的采购制度,设置明细账,对实物资产进行清理盘点。

其次,在后勤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情况下,医院可以不设立独立财务机构。但是,由于后勤企业资产基本来源于医院,占用着医院资产,因此,医院在间接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建立有效的监察机制,关注资产占用状况以及资产折旧核算,从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及使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可以对后勤企业实行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定期对后勤企业资产状况及资产占用状况进行了解,可以实现外部审计功能,对后勤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保证医院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三、医院后勤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方案

医院后勤社会化之后,财务内部控制重点主要在于会计控制、财务审批控制、财务岗位控制、财务稽查审核、会计档案控制等方面。着眼于这些控制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院后勤财务内部控制进行建设。

(一)强化内控意识

医院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以及规定来确定后勤实体负责人的主体地位,将后勤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落实,对本单位的会计报告的合理性、真实性负主要责任。责任的落实是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部分,但是,责任的落实需要负责人主体意识的建立。因此,医院后勤单位应该强化单位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对领导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型的培训,开设研讨班,提高领导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识提高医院后勤集团应对社会化改革的能力。

(二)规范业务活动

目前,我国医院后勤实体主要可以分为已注册法人以及未注册为法人两类。对于已独立注册法人的医院后勤实体,其业务活动的规范主要包括投资类、担保类以及不动产类的合同规范,对于这些合同的签订应该及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备案。对于未独立注册为法人的医院后勤实体,其业务活动规范主要可以通过建立后勤集团合同管理制度实现,包括分级授权、统一归口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几个方面。要实现管理权限的明确、合同职责范围的划分、合同统一管理,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

(三)强化财务监督

医院后勤实体进入市场的时间还不长,企业化经营经验不足,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还不健全。因此,医院后勤实体应该对自身经济业务的流程进行规范,将岗位权限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落实下去,相应的内控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依法建账记账、集体财务开支审批、财产日常管理、财产定期清查、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机制。只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医院后勤实体财务管理才能够得到规范,财务风险防范才能够落实,才能够切实提高医院后勤财务管理水平。

(四)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后勤实体必须加强内部审计以完善风险管理,首先,医院应该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内部评价来找出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完备性得到保障。其次,审计部门还应及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针对经营管理的控制弱点和管理缺陷进行改善,从而形成制度健全、科学规范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

四、结束语

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医院发展改革的必然,能够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有偿服务手段提高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在建立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医院一定要结合改革要求,着眼于市场,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工作核心,不断提高医院后勤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医院后勤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悦.医院后勤的财务管理[J].医药世界,2005(05).

[2]马雅静.医院后勤社会化及其财务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0(01).

[3]斯虹霞.浅析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