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济危机的理解范文

经济危机的理解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危机的理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危机的理解

第1篇

1.1采取收缩性人力资源政策可在企业内部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要立足于“分流与安置并重”、“提高员工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并重”,做好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的转岗培训和调剂。

1.1.1根据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情况建立分类管理制度①对精简富余人员、待分配人员等实行集中管理。②对经考核不能胜任岗位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人员等,要按转岗或入职要求进行针对性技能培训,做好转岗或入职工作。③对伤病人员要按规定提供相应服务、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并按规定做好返岗、转岗培训及退休、退职或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工作。④对其他不在岗人员,要以加强劳动合同梳理与管理为主,逐步按规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⑤积极鼓励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人员面向社会,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自主择业就业。

1.1.2做好培训工作要将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培训纳入各单位整体培训计划,特别是对富余分流人员可分批选拔安排到各培训中心或技校分专业进行集中培训,做好转岗再就业准备。

1.1.3加强就业指导①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基本情况,并对其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进行考评。②结合员工专业特长和各单位岗位需求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针对性培训,指导员工重新上岗就业。

1.2畅通安置和分流渠道,促进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的有序退出,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所面临的的问题,为员工及时提供支持,对员工的状态要保持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对员工的情绪给予关心,以减少员工对经济危机的恐惧。要做好员工关系管理。要关心弱势群体,对家庭无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人员,以及低保和困难家庭人员应优先安置,应保证其生活收入。

1.2.1内部推荐就业。对专业相近、需求量大的岗位和工种,或专业相差较远但适应能力强、接受能力较快且愿意转岗的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

1.2.2自主择业。鼓励员工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向社会其他企业应聘,实现自主择业。提供适当支持,帮助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自谋职业。

1.2.3内部退养。对已进入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人员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已满30年、重新上岗有困难的,可实行内部退养,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1.2.4解除劳动合同。对自愿离开企业辞职的人员,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对各级组织两次安排工作岗位、拒绝上岗的人员,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合同。采取收缩性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劳资纠纷的处理工作。企业通过裁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做好员工离职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用工纠纷而引发劳动诉讼。

2制定关键人才保留计划实行发展性人力资源策略

经济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发展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企业在困境中不仅要保证自己能够走出困境,还要为经济复苏做好准备。在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不能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水和福利的情况下,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加强企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

2.1通过沟通提升士气,提升员工忠诚度领导层可以采取举措改善员工忠诚度、营造良好氛围,避免主动流失率。关注高绩效员工、展现领导层的热情和承诺度;通过开放、诚恳的沟通,理解员工对于减薪的承受度、激励经理层改善和优化人员管理,确保现有员工能够胜任新的角色,重点关注核心员工的保留和传承,并关注提升士气和降低不安全感。

2.2重新思考和定义企业的关键人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是能够快速学习,具备前瞻性和洞察力、扎实的专业能力、全面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的人才,是具备战略执行能力、战略性计划能力、洞察力与判断力、处理冲突的能力、热情与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人才。关键人才掌握着企业发展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而且替代成本非常高,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始终是公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领导者和创始者。高绩效员工、具备关键能力的高潜力员工,是真正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困难期的员工,在经济好转时,他们也将成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能否有效地保留他们,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能否实现,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3提高员工满意度,保留关键人才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以此认真思考制定发展战略,也要明白发展需要人才,因此就要改善沟通消除员工焦虑和降低离职倾向,还要运用领导力保留人才,也可以通过岗位轮换、半脱产学习、岗位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这既提高了员工工作能力,也为企业储备了人才,还实现了员工的自我发展,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根据企业的业务和战略,对关键人才有清晰的界定标准,并且时刻留意关键人才库的人员进出变化。让关键人才有机会从事重大的有影响力的工作。这对保留关键员工的意义在于,企业提供想要的机会,从而保持成就感;要根据关键人才的意愿和能力,为他们设定适合的发展方向。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解;未来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099-01

随着时展和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需要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未来经济发展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生更多的理解,进而对其进行正确引领,采取适宜的措施促进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

(一)对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必然过程进行理解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甚至达到10%左右,这是过去的经济发展常态。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对外开放、劳动力飞速增长以及储蓄率较高的影响。而如今,受客观因素、客观经济规律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减少,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劳动参与率方面的情况和过去相比有较大的不同,种种因素导致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此外,储蓄率的缓慢回落同样导致对经济增长方面的支持减少,低利率、低工资以及资源产品价格较低的情况逐渐消失,知识储蓄率逐步下降;对外开放的外溢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有所削弱;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的阶段;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经济增长约束力有所提高,在这些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便可被视为是必然的。

(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及内涵的理解

经济发展新常态,即我国经济已经逐步向复杂分工、结构合理以及高级形态的方向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的增长,并且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站在经济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由增量扩能转变为做优增量及调整存量并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以及出口需求的三大需求产生变化,并且生产要素、生产能力以及经济风险等方面发展趋势出现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针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技术的发展及逐渐成熟、新需求及业态的出现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长动力等,经济建设工作发展趋势良好。

(三)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较过去相比有所下降,国家、企业以及人民均需要对新常态进行主动适应,对自身认知及行动进行调整,把握经济发展机遇。人们需要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产生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进而对稳中求进的基调进行把握,对稳定增长重要任务进行正确理解。目前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仍旧较为乐观,对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影响;经济结构方面的升级和调整使服务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而采掘业、化工以及冶金行业等存在产能过剩和生产变慢的问题,电子信息、医药等方面增长情况较好,现代物流、文化以及旅游行业等发展较好。我们需要对经济增长效益及质量方面的问题产生更多重视,需要对生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以外的服务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对企业而言,不能只盲目注重产能扩大,在新常态下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大学生创业、普通民众的理财等方面的变化也应与新常态相符,最终对新常态下的机遇进行更好的把握,促进经济发展。

二、未来经济发展

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更好的把握,我国经济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就业问题以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等,因此人们需要对未来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上述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

首先,对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农业经济从粗放型朝着集约型的方向转变已经成为发展研究方面的重点,通过增加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使农民接受更多的教育并且对固有农耕观念进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就工业发展方面而言,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国制造”一类的字眼,制造业发展及扩张在过去较为迅速,但是达到一定峰值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陷入低谷,初级产品的制造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内容,例如某些基础零部件的制造等。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变,由低级产业链底层向上过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扩大内需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分析。国民经济的服务化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及方向之一,服务业及服务行业就业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我国经济从产品型向服务型经济的方向进行过渡;此外服务业发展信息化、科技发展的高端化、居民购物网络化以及能源结构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样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趋势。

最后,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分析。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费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们需要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清醒的认识,对未来金融业的增加值有所上升、货币流速逐渐变缓、区域经济发展趋近于平衡等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对经济发展工作进行调整。

结束语

总结全文,近几年我国已经将新常态定为未来经济发展主旋律,通过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的理解,对新常态之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掌握,人们能蚨跃济发展新常态进行更好的适应,为今后经济建设工作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更多支持。上文对新常态及未来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贾康.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4-10,14.

[2] 张俊山.用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结构调整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16(7):5-13.

第3篇

关键词:内涵不变性;外延无关性;完全可替代性;关系论转向;描述性转向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04-0003-08

在正统经济学选择理论对选择行为的分析中,决策者基于给定的心理法则――偏好关系公理假设――进行判断和选择,在资源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正统经济学理论范式隐含了三个基础性假设:

1.偏好或主观效用的内涵不变性假设。决策者有预先得到完备界定的选择集和基于其上的偏好关系。在行为过程中,这些偏好关系只是被显现出来,但内涵不会发生变化。

2.偏好或主观效用的外延无关性假设[1-14-21]。当决策者追求主观效用的最大化时,他是在基于预先给定的选择集和选择集上的偏好关系进行理性计算。这意味着,决策者在面临具体的选择时,偏好关系与选择的描述方式无关,也与选择的引出方式无关。

3.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假设。决策者把给定的资源配置到各种商品组合的过程中,用于购买各种商品的资源是完全可以替代的。无差异曲线给出了资源完全可替代性的形象说明。

在行为经济学推进的心理现实化过程中,价值载体从状态量转为变化量,正统经济分析中隐含的绝对价值判断被相对价值判断所替代,而这一隐含的技术假设既适用于决定性世界的效用理论,也适用于非决定性世界的预期效用理论[5]。这个基本原则的转变,使得行为经济学对正统经济学的反对迅速从非决定性世界扩展到了决定性世界,从技术层面扩展到了基础层面。正统经济学选择理论隐含的基础性假设――偏好的内涵不变性假设、外延无关性假设与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假设――与现实的严重背离逐渐凸现出来。

一、结构化效应与相对价值判断

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正统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存在一系列与心理现实背离的假设,包括:偏好关系的基准无关性,即财富总量的微幅波动对偏好关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偏好关系不受选择问题表述方式变化的影响(描述不变性假设)。预期效用理论对风险选择行为的描述功能的缺陷被系统揭示后,在与人类感知系统的类比中,行为经济学完成了相对价值判断的系统建构[5-10]。对相对价值判断更加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构成了结构化效应[11]的实质性内容。

我们先看看几个结构化效应的行为实验。

1.亚洲疾病案例[8]。设想美国准备应付将要爆发的一场不同寻常的亚洲疾病,预计将杀死600人。决策者面临A、B两个应付该疾病的方案。

(1)积极框架下的方案表述及相关试验结果如下:

如果方案A被采用,200人将获救;如果方案B被采用,有1/3的可能,600人都获救,2/3的可能没有人获救。你将选择哪种方案?实验表明,绝大多数被试会选择方案A,表现出风险厌恶。

(2)消极框架下方案表述及相关试验结果如下(在两种表述中被试不同):

如果方案A被采用,400人将死去;如果方案B被采用,1/3的可能没有人会死,2/3的可能600人会死。实验表明,大多数被试选择方案B,表现出风险追逐。

注意,仅仅改变对同一个问题的陈述方式,却引起了偏好逆转。

2.背景效应(context effct)。在Tversky(1969)的试验中,许多被试选择(06,$8)①(03, $18),(1,$4)>(0.6,$8),但是却选择了(03,$8)>(1,$4),出现了偏好循环。实验表明,在第一次、第二次比较中,人们更加关注概率比较;而在第三次比较中,人们更加关注彩头。就理性选择而言,被试应该充分利用概率与彩头的信息,实现概率与彩头的平衡。但从试验结果来看,被试在试验中大多基于单一属性进行比较,而忽略了其他属性的影响,由此导致多维属性选择的偏好关系循环②。SimonsonandTversky[13]指出,对某一特定选择子集的偏好顺序常常受选择子集被置于什么样的选择集中的影响,这违背了标准偏好理论的假设――对特定选择的偏好独立于不相关选择的假设。

3.锚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在ArieLy,LovewensteinandPrelec(2003)的试验中,对被试提出是否 愿意接受以他们的社会安全号后两位作为购买价格的问题后(无论回答是或否),在对无线键盘的定价中,社会安全号后处于00-20的被试的平均定价为016.09,而处于80-99的被试的平均定价为855.64。行为实验表明,由于被试对无线键盘的价格信息了解不充分,在与无线键盘定价不直接相关的陈述中,被试会形成赖以进行判断或选择的基准――就像抛锚形成的基准位置,从而影响了价值判断。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表明,选择问题被呈现于决策者的方式,将影响决策者对选择赖以评价的参照系的选择。在亚洲疾病案例中,两种陈述给出了不同的参照系:在救人的表述中,隐含地假设了以现有人口减去600以后的人口总数作为基准,将两个方案的结果转化为收益;而在死人的表述中,隐含地假设了以现有人口总数为基准,将两个方案的结果转化为损失。在背景效应中,不同的选择背景突出了价值评价的不同维度,实际上改变了选择被评价的参照系的结构,有的以概率为主,而有的以回报为主。而在锚定效应中,随机的锚定却实质性地影响了评价基准的选择,引起了决策者偏好关系的系统偏移。

结构化效应揭示了偏好对选择问题呈现方式的依赖性。选择问题的呈现和决策者认识选择问题的结构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事实,决策者评估和选择的对象并不是现实世界中自在的客体,而是经由我们的智力转化并呈现的客体③。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的时候并不同时产生一个关于选择问题的客观的、中立的陈述。决策者和选择问题呈现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决策者对选择问题进行陈述的基本框架。而这个基本框架永远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它可以将收益结构化为损失,也可以把损失结构化为收益,甚至改变各种因素的相对关系。结构化效应揭示了一个对正统经济分析的基础构成重大挑战的事实,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将为选择者提供不同的参照系,从而将选择问题映射为不同的问题。选择行为与选择问题的形式、背景高度相关,离开决策者所处的背景,离开选择问题呈现的具体形式,是无法讨论偏好关系和选择评价的。

由于选择问题的不同陈述隐含地假设了不同的参照系,决策者在分析选择问题时,应该首先解决参照系的选择和转换问题,才能进行比较。就正如在地球上称重量与在月亮上称重量或者在水中与真空中称重

注解:

① (0.6,$8;0.4,$3)表示结果集为{$8,$3},各结果的发生概率对应为{0.6,0.4}的选择。当结果。时,简记为(06.$8)。

② 这与Tversdy(1967a,t967b)对概率与效用的独立性研究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概率与效用的独立性得到溯支持。作为判断和选择的两个核心变量,概率和效用满足独立性,隐含了一层不可忽略的含义:决策者进行概率判断时,不进行效用判断,也不考虑效用判断;反之亦然。这为在不同的背景下突出不同的决策维度提供了可能。

③ 这与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观点完全一致。普罗察戈拉由于看到感觉世界不存在永恒性、普遍性而转向了怀疑论,而行为经济学家则从没有一对敌的心理世界转向了描述性。

量,在对两个重量进行比较时,必须首先进行引力参数或浮力参数的调整。忽略隐含的参照系假设问题,势必导致正统经济分析与行为现实发生系统偏差,在考虑参照系问题后,无论决策者是否采用同样的参照系,这种偏差都会不复存在,决策者需要讨论的是他们该选择何种参照系,然后才是做何选择。

二、偏好关系的程序依赖――偏好的引出效应

在早期关于偏好逆转的研究中,SlovicandLichtensteint[15]较早注意到偏好引出方式对偏好顺序的影响,揭示了人们在比较选择(makinschoice)和匹配定价(settingprice)过程中价值判断和偏好顺序的矛盾:在比较选择中被偏好的选择却在匹配定价过程中被给予了更低的价格。此后,行为经济学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为实验研究确认了偏好关系对偏好引出过程的依赖性①。

在中东高速公路方案民意测验案例12中,方案A(投入1100万美元,交通事故人员伤亡从每年的600人减少到570人),方案B(投入5500万美元,交通事故人员伤亡从每年的600人减少到500人)被两种不同的民调方式进行比较。第一种民调方式是进行直接比较,结果2/3以上的人更加偏好D;第二种民调方式是价值匹配,方案B的投入被隐去了,要求被调查者在方案A基础上对减少100人员伤亡的方案B所需要的投入进行评价,结果90%以上人的投入估价低于5500万美元。按照价值匹配的方式,将会有更多的人偏好A。

在随机世界②的选择情形中,正统经济学家遭遇了同样的偏好逆转。将P赌局(8/9,4$)和$ 赌局(1/9,$40)按照两种方式进行比较。采用比较选择时,71%的被试选择了P赌局;而在要求被试作为赌局的提供者对两个赌局进行匹配定价时,67%的被试对S赌局的定价高于P赌局[36]。Tversky,Slovic,andKahneman(1990)提供了涉及时间的选择情形:L(2500$,在5年之后兑现)与S(1600S,在1.5年之后兑现)。当进行比较选择时,74%的被试选择了S;而在进行匹配定价时,75%的被试就L给出了更高的现值。

上述案例中的偏好逆转可能被归于三种原因:标准经济分析的偏好传递性假设,或者标准经济分析对程序不变性的隐含假设,或者回报安排独立性假设。为了确定导致发生偏好逆转的主要原因,Tversky,Slovic,andKahneman[20]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程序不变性假设是导致偏好逆转的主要原因③。这样,选择问题的引出过程对偏好顺序就有实质性的影响。人们在比较选择(好比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时做出的选择却在匹配定价(好比用弹簧秤分别称重)中被赋予更低的价值。这些偏好逆转对标准的经济学理论隐含的程序不变性假设提出了严重质疑。

为什么人们会高估低概率、高回报的$赌局,而在进行比较选择时却选择高概率、低回报的P赌局呢?Slovic,Craffin,andTversky[16]基于刺激一反应相容性④概念的扩展提供了解释,即度量相容性假设⑤:外部刺激对人们判断选择的影响力受到其与人们反应模式的相容性的实质影响。当外部刺激与反应模式不相容时,建立对应关系的额外思维操作将削弱其影响力;而人们特有的反应模式则提 供了结构化外部刺激的框架,这使得具有相容性的刺激被突出。我们可以在SmithandWdker(1993)提出的认知劳动理论⑥中看到类似的分析:思维活动就像体力劳动,而人们好逸恶劳,因此不喜欢努

注解:

① 需要指出的是另一偏好引出方式导致系统偏差的研究――通过正统经济学预期效用理论内蕴的确定性等值技术确定效用函数。根据预期效用理论,可以采用链式确定性等值技术导出效用函数。但是Kannarker(1974;quoted from Camerer,1995)、MeCord andde Neufville(1983;quoted from Camem,1995)、Hersjey and Sehoemake,(1985)发现,使用概率p和确定性等值所导出的效用函数存在系统偏差。

② 中东高速公路案例屑于决策性世界的选择问题。关于决策世界的分类,参见(冯燮刚、李子奈,005)。

③ 在Tversky,slovic,abd Kahneman(1990)的实验研究中,不可逆转性能够解释10%的偏好逆转,而程序不变性则能解释66%。 Loomes,Starmer,and sugden(1991)则表明,不可逆转性能够解释20%的偏好逆转,如Loomes and Taylor(1992)则得到了25%的 偏好循环。这样,不可逆转性或过程依赖性在偏好逆转的解释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 比如一个具有四个燃烧器的炉子,若四个燃烧器按照方阵排列,那么按照方阵对应排列控制按钮要比按照直线排列控制按钮要便 于控制(Tveeaky and Thaler,1990)。

⑤ Tverky,Sattath,mdSlovic[21]对比较选择和价值匹配两种过程的比较研究中,揭示了比较选择的字典排序特点:即两维选择中更 突出的维度在比较选择过程中比在匹配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显著性效应实际上是度量相容性原理的一个推论:某一维度的权 重将由该维度与反应模式的心理相容性决定。

⑥ 值得注意的是,Camerer对认知劳动理论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把所有的认知过程细节都压缩到高度概括的“努力”(effort), 是从认知心理学范式(将大脑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范式,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主导心理学范式)向行为主义心理学范式 (将人比作一个刺激一行为反应器,主要研究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人的大脑被比喻为黑箱,而认知过程的细节则被忽略了)的 倒退(1995)。

力思考。更多的思维努力总是服务于更强的刺激,更大的思维投入将降低反应的可变性。在上述赌局 选择的案例中,当进行赌局定价时,由于需要确定赌局的现金价值,按照反应模式相容性原理,赌局 的回报维度被突出,而概率维度被弱化,因此低概率、高回报的$赌局被突出。而在进行赌局选择 时,获得的可能性则由于同样的原因被强化,因此高概率、低回报的P赌局被选择。同样的原理可 以解释高速公路建设方案与延时回报选择案例。

总的来看,这些偏好逆转以及其背后的反应模式相容性机制是标准经济分析无法面对,也是无法忽视 的。选择问题的启发程序会改变选择各个维度属性的权重,这使得“决策者有一个固定的偏好顺序”的传 统假设受到了严重质疑。正统经济分析中程序不变性假设的取消,直接产生了值得深思的结果:偏好的程 序依赖性意味着决策者并没有事先确定的偏好关系,偏好关系是在问题展开过程中被塑造的。

三、动态演进的偏好――占有效应

行为经济学对结构化效应和引出效应的系统分析,取消了正统经济分析中关于偏好关系外延无关 性的假定。偏好关系对于选择问题被呈现的背景框架和呈现过程的依赖,正是偏好关系在特定背景 下、特定过程中被塑造的间接表述。这取消了正统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有一个预先界定好的选择 集和基于其上的偏好关系。行为经济学对占有效应(Endowmenteffect)的研究,则从另一个角度取 消了偏好关系事先得到完备界定的可能性。

在正统经济学理论中,对给定的商品,决策者的买价和卖价应是同一的。但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在买 价和卖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经济学家HammackandBrown[6]在上个世纪70年现了买卖价格差 距。他们发现,猎鸭者愿意支付2478以保持某一湿地适于鸭子生存,但却要求1044$作为放弃该湿地的 补偿。Thaler[17]给出了著名的例子:一个消费者以$5单价购买了一箱葡萄酒,几年后,葡萄酒商愿意以 $100单价回购但被其拒绝了,尽管他现在决不会以高于$35的单价购入新的葡萄酒。

Thaler利用局部选择理论[10]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购入新的葡萄酒的价格在经济学上被解释为 葡萄酒的机会成本,而出让自己收藏的葡萄酒的价格却不是机会成本,而是让渡成本(out-of- pocketcost)。前者对应葡萄酒的获得,后者对应葡萄酒的损失。根据局部选择理论,消费者将是损失 厌恶的。因此,由于消费者购进葡萄酒后,改变了消费者资源配置的初始状态,将葡萄酒的增加或减 少转化为收益或损失的基准发生了变化。与获得的机会成本相比,放弃的让渡成本必然被赋予更高的 价值,即放弃带来的痛苦要大于获得带来的快乐,此即占有效应。换句话说,人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 的估值要高于他们不拥有的东西,占有效应将改变人们的喜好。由于让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不同,占 有效应取消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中无差异曲线的可逆性,这同时意味着两条无差异曲线可能相交[9]。 Tversky and Kahneman[19]的研究揭示了由于占有效应的影响形成的基准依赖的偏好结构,并对科斯定 理提出了质疑:即使交易成本为零,由于占有效应,相对其它没有获得的物品,人们提高对已经获得 的物品的评估价值。这样,资源的最初配置状态引起经济主体内在喜好的变化,引起无差异曲线的系 统移动,对资源最终配置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上述案例中,占有效应主要通过改变消费者对占有物的价值评估,而改变了对占有物的偏好, 从而引起消费者对特定商品空间相对偏好关系的变化。

LoewensteinandAdlerL[19]进一步对人们是否能够预知占有效应对他们自己喜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人们在预知自己的喜好变化上存在系统偏差。第一,占有效应引起的 喜好变化是如此迅速,以至于人们无法预期,这阻碍人们从长期的获得、占有、放弃实践中了解喜好 是如何变化的;第二,仅当面临放弃占有物的情形时,人们才会表现出对占有物的迷恋,而获得和放 弃通常具有时间间隔,人们一般无法获得迷恋占有物的反馈。对最初评价的遗忘进一步对这种反馈产 生了干扰。这样,人们在无意识中受到占有效应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自己选择的陷阱,对自 己选择的可逆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选择问题呈现的特定背景(结构化效应)和特定过程(引出效应) 的不同会引起决策者的偏好关系发生逆转,这就好像具有特定面貌的人在不同的哈哈镜中看到了不同 的影像。决策者经过学习、训练后,可以让选择问题背景隐含的参照系、让不同的引出过程透明化, 确认哈哈镜之间的转化关系,外部环境对决策者偏好关系的影响可以因此被削弱直至消除。但是占有 效应的影响却是实质性的,它通过改变决策者的资源边界条件,对决策者选择用以感知收益和损失、 痛苦和欢乐的参照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从而改变了决策者的偏好关系。占有效应不像外在的哈哈 镜,而更像生物体的生长过程,对特定商品的选择和放弃,就好像生物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活动一 样,对消费者的内在的偏好关系结构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这样,预先界定的偏好关系被显现的内涵不 变性假设遭到了行为现实的根本消解。

这样,在决策者与其所在的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随机性的选择背景和引出过程使决策者暴露在一 个高度不确定的选择环境中。在随机性的结构化效应和引出效应的作用之下,决策者的现实行为是高 度随机的。但随机性的选择行为却会产生实际的选择结果,而实际选择结果将进一步因占有效应对决 策者的喜好产生实质性影响。这样,偏好关系不仅是动态演进的,而且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我们既 没有预先给定的偏好关系,也无法对动态演进的偏好关系进行预测,人类喜好或偏好并不是人们主动 选择或理性计算的结果,而是在与环境之间的高度随机的获得、占有、放弃实践中被塑造。这样,占 有效应、结构化效应和引出效应的结合,完全取消了正统经济学的内涵不变性和外延无关性假设,正 统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受到了致命的质疑。

四、经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思维会计

在正统经济分析中,用于购买各种商品的资源是完全可以替代的。这意味着,就决策者千差万别 的选择评价或行为描述而言,尽管每一个决策者的主观感受不同,但却可以由中性的经济资源去客观 度量,完全可替代的经济资源提供了一个客观度量主观感受的经验框架。在这个经验框架下,我们只 需要关注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描述性转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在于揭示了决策者在处理各种交 易活动时的思维会计原理,对经济资源的完全可替代性提出了无可辩驳的质疑。

根据Thaler(1999),思维会计(mental accounting)是指个人或家庭为了跟踪资金流向,控制支 出,而像财务或管理会计那样,在思维中将个人的财务活动进行记录、总结、分析和报告的会计活 动。思维会计由三个部分组成:思维会计系统为决策者知觉或经验事件结果、进行事前或事后的成本 一收益分析提供基础;像真实的会计系统一样,思维会计会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分类,归入不同 的思维账户;思维会计系统会以不同的频率评估各种账户,使账户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或以其他 频率,在较宽或较窄的范围内进行平衡。对各种交易活动而言,把交易行为归入思维账户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确定该交易行为赖以进行评价的参照系的过程,从而决定了决策者如何把交易行为结构化为 损失或收益,对实际的选择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我们看看两个行为试验:

1.驱车购物案例[11]

情形1:你打算在附近某个商店购买一件价值125$的衬衣和价值15$的计算器。你被计算器销 售员告知,在车程20分钟以外的分店,计算器价格为10$。你是选择在附近商店买,还是驱车去分 店买?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选择去分店购买。

情形2;你打算在附近某个商店购买一件价值15$的衬衣和价值125$的计算器。你被计算器销 售员告知,在车程20分钟以外的分店,计算器价格为120$。你是选择在附近商店买,还是驱车去 分店买?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选择就地购买。

2.看戏案例[11]

情形1:你购票以后前去看戏,但在快动身前,你发现票丢了。你是重新购票前去,还是放弃? 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

情形2:你打算前去看戏,但在快动身前,你发现丢了部分钱(恰好可以买一张戏票)。你是购 票前去,还是放弃?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选择购票前去。

在看戏案例中,人们在丢失了票的情况下,比在丢失了同样数额的钱的情况下,更不愿意重新买 票。思维会计原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购票支出被归入看戏思维账户之下,丢失票的损失记入了该账 户,而丢失同等数额的钱则没有归入相应的账户。因此,戏票丢失后,重新买票,则使看戏变得非常 昂贵;而丢失同等数额的钱,则与看戏无关。在驱车购物案例中,购买计算器和衬衣的支出以及驱车 前往成本被分别记人了不同的思维会计账户,在第一种情形中,在计算器的思维会计账户中,就近购 买计算器价格要高出33%,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交易①;而在第二种情形中,就近购买计算器价格仅仅 高出4%,是可以接受的。

在上述案例中,消费者的行为与正统经济分析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正统经济学范式中,预算 内各种账户的钱是完全可替代的,时间也是可以完全替代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活动上的时间投入的边 际价值都应该是相等的。在思维会计分析中,人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替代性都是站不住脚的。在看戏案 例中,人们丢失了票与丢失了同等数额的钱,却产生了差异很大的选择行为,前者不愿意再购票,后 者则愿意。在驱车购物案例中,人们可以为了一件小商品驱车20分钟以节约5$,但却不愿意为了 大宗商品驱车20分钟节约5$。

Camemreld.[3]则在对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的研究中发现,正统经济学关于工作时间和薪酬的替代性假设是存在问题的。研究发现,司机们一般根据租车费等设定每天的工作目标,一旦达到目标, 就停止工作,这直接导致他们在生意好的日子里工作时间短,而在生意不好的日子工作时间长。这违 背了正统经济学关于工作时间和薪酬关系的标准解释:薪酬越高,工作时间越长,人们愿意放弃更多 的闲暇。从思维会计的角度来看,出租车司机每日确定目标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一天进行一次思维 会计账户的评估。

就思维会计而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决策者何时启用某个账户,何时关闭它,即选择归并问 题:决策者何时把某一思维会计账户中的交易活动进行归并。经过归并后的思维会计账户的状态将为 后续交易活动的评价提供参照系,先行选择的结果由此才会对后续的选择行为施加影响。与选择归并 相关的著名案例来自于股票投资之谜(Mehra,Prescott,1988)。从美国的数据来看,股票投资和国债 投资之间的收益差距是非常巨大的,从1926-1998年的70年间,股票投资的年收益率约为6%, 1926年的10股票投资到1998年变成了1800$;而与此对应,1G的国债投资只能得到15$(一半 被通货膨胀吃掉了)。风险厌恶并不足以解释股票投资之谜;BenartziandThaler[3]利用思维会计原理提供了说明。人的风险态度将取决于他们重新设置评价基准的频率,即他们多么频繁地重新评估他们 的资产组合②。他们的研究发现,投资者一般每13个月评估:―次他们的资产组合③。这样,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在长期中的巨大差距被忽略掉了,这正是行为经济学家对股票投资之谜的解答④;

综合来看,思维会计原理反映了决策者在进行选择评价时的几个重要特点:(1)决策者进行选择评价的参照系是多维参照系,同一个选择问题的不同方面补归入了参照系的不同维度,在参照性的不同维度上被结构化为收益和损失。由于参照基准的不同,结构化后的结果不同,不同思维会计账户中的经济资源失去了可替代性。(2)决策者以某种频率不断地进行思维会计账户的选择归并,从而不断地调整参照系,选择问题的评价基准因而发生持续的变动。(3)决策者参照系的调整周期是不定的,被特定的情形决定。

在局部选择理论[16]中,价值载体从正统经济学的财富状态量改变为财富变化量,由此引入了一维的参照系。作为行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思维会计研究表明,不同背景、不同过程、不同形式的财富变化量

注解:

① Thaler(1999)引入了交易效用(tramactionutility,被定义为实际支付价格与参考价格(通常价格)的差距)概念,来解释人们对交易公平性的偏好。对同一物品(比如价值10的啤酒),人们可以接受在高级酒店中的高价(4$),但不会接受在杂货店中超过2$的高价。

② 注意在局部选择理论中,由于人们基于一定基准确认收益或损失。与此相伴的必然还有财富状况评估的频率,或者决策者评估富状况的周期。每一次新的评估都将确定新的基准。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基准本身的相对性。按照Thaler(1999)对归并行为的研究,赌博赢家不会在一天之内根据当天的输赢调整基准。

③ Benartzi and Thaler关于资关组合评估周期的研究说明什么呢?不是投资者的思维会计法则决定了人们一般会以年为评估周期,而是地球季节变化的周期性,与此相关的人类活动的周期性决定了年度的评估周期。

④ 这种思维会计行为被他们称为短视的损失厌恶(myopic loss aversion)。Kahneman and Lovallo(1993)给出了一个更加一般化的解释――狭隘的结构化(narrow framing):决策者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而不是把该问题作为一部分纳入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分析框架。这样,由于基准置频率的影响,在长期来看可行的投资策略在短期内却被忽略了。

所承载的价值并不相同。思维会计实际上是多元的结构化过程①。多元结构化效应对正统经济学分析是破坏性的,一向被视为中性的、可以相互替代的货币或时间等经济资源的可替代性被取消了。

五、结 语

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现代风险决策理论是从赌局的逻辑分析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风险和价值的心理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现代决策理论所建构的是理想决策者的规范模型,而不是对真实决策者行为的描述[19]。行为经济学研究在心理现实化方向的深入,逐渐触及到了正统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为我们揭示了偏好关系的动态演进图像――偏好关系在决策者与其身处的环境之间高度随机的互动过程中被塑造,取消了偏好关系预先得到完备界定并在行为过程中保持一致的可能性。行为经济学由此跳出了正统经济学设定的基本框架,放弃了正统经济学先入为主的规范性理想。

从经济学及心理学创建以来,学者们关于实体意义的心理基础一直处于永无休止的争议之中。在单极化的本质主义思想传统[5]之下,行为经济学与正统经济学及心理学一样,试图通过心理现实化在决策者一极确定普遍永恒的行为依据。这样建立的理论,要为决策者和其身处的环境之间关联互动的行为现实提供说明,理论解释与行为现实之间必然产生系统偏差。事实证明,行为经济学家心理现实化后建立的理论并没有取得比预期效用理论更加好的行为解释力[7]。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行为经济学放弃了先入为主的规范性理想,在描述性转向的形成过程中,开始远离不可观察的心理世界,越来越接近我们生活经验的现实世界。

虽然行为经济学放弃了找到永恒普遍的心理法则框架――完全理性的自我――作为选择行为终极依据的规范性理想,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放弃规范性理想,他们追寻的仍然是某个具备描述的心理法则框架――有限理性的自我。只是在描述性转向后,行为经济学放弃了完全理性,而转向了有限理性[12];放弃了事先完备界定心理法则的先验玄想,而在决策的背景中、过程中去确定。描述性也好,规范性也罢,一颗观察、判断、选择的心,仍然是经济学微观理论的基础。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清楚地看到,心理现实化和描述性转向真正指向的并不是心理,而是现实,即行为现实化。经济学理论在向现实世界开放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现实世界,更加深远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变革――关系论转向[5]已经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在决策者和其身处的环境互动过程中发生的行为的依据,既不可能单一地来自于自我(无论是完全理性的自我还是有限理性的自我),也不可能单一地来自于自我所处的现实世界,更与自我和现实世界之外的第三者(某种结构的本质实体,比如意志、直觉、潜意识、心灵、灵魂、上帝等)无关,而必然在自我和现实世界的关联互动过程中被确定。 决策者不是设计者,也不是观察者或自动机或理解者,而是参与者,决策者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互动构成其行为的全部。在关系论转向后,正统经济学的微观心理基础问题乃是在根深蒂固的单极化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下提出的虚假问题,既无法界定,也无须界定,更不必回答[4-5]。

参考文献

[1] Arrow K. J. (1982). Risk perception i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J]. Economic Inquiry, 20, 1-9.

[2] Benartzi S. and Thaler R. H. (1995). Myopic loss aversion and 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 conomies, 110:1, 73 -92.

[3] Camerer C. F. , Babcock L , Loewenstein G., and Thaler R. H. (1997). Labor supply of New York cab drivers: One day at a tim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 112:2,407 -41.

[4] 冯燮刚,向现实世界、未知世界开放的新哲学[J].学术论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O. 200410.

[5] 冯燮刚,李子奈.行为经济学的心理现实化与正统经济学的微观心理基础[J].经济学动态,2005, (10).

[6] Hammack J. and Brown Jr. G. M. (1974). Waterfowl and wetland: Toward hioeconomic analysis [ M ]. Baltimore: Johns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7] Harless D. W. and Camerer C. F. (1994). The predictive utility of generalized expected utility theories [J]. Econometrica

注解:

① 根据Kahneman and Tversky[17],当面对多属性的选择时,决策者会基于多个维度的参照系(multiattribute reference state), 建立多个思维 账户(mental account)对选择的利弊进行多个维度的分析。

62:1251-89.

[8] Kahneman D. (2003). Map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Psychology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3, December, 1449-75.

[9] Kahneman D. , Knetsch J. L, Thaler R. H. (1991). Anomalies: The endowment effect, loss aversion, and status quo bi-a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 5, No. l (winter), 193-206.

[10] Kahneman D. and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J]. Econometrica, Volume47, Issue 2 (Mar,), 263-292.

[11] Kahneman D. and Tversky A. (1984). Choice, Value, and Frame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4, 39:4, 341-50.

[12] 李子奈,冯燮刚,经济学知识的性质与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J].经济学动态,2005, (4).

[13] Simonson I.and Tversky A. (1992). Choice in context: Tradeoff contrast and extremeness aversio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9(3), 281-295.

[14] Slovic P. (1991). The construction of preference[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50(5), 364-71.

[15] Slovic P. , Lichtanstein S. (1968).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robabilities and payoffs in risk tak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78, 1-18.

[16] Slovic P. , Griffin D. , and Tversky A. (1995). Compatibility effects in judgment and choice. In Hogarth, Rabin M. ed. ,Insights in Decision Mak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7] Thaler R. H. (1980). Toward a positive theory of consumer choice[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39-60 1980.

[18] Tversky fi. (1967b). Additivity, utility and subjective probability[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4:175-201.

[19] Tversky A. , Kahneman D. (1991). Loss aversion in riskless choice: A reference - dependent model[J]. The 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106:4 1039-61.

[20] Tversky A. , Slovic P. , and Kahneman D. (1990). The causes of preference reversal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80.

[21] Tversky A. , Sattath S. , and Solvie P. (1988). Contingent weighting in judgment and choice [J]. Psychology Review,95:3,371 -84.

[22] Tversky A. , Thaler R. H. (1990). Anomolyies: preference reversals[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Vol. 4,No. 2 (Spring) 201-211.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Orthodox Microeconomics

FENG Xie - gang, LI Zi - na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jing 100084, China)

第4篇

非常荣幸借此机会向公司领导及在座的各位同仁做﹡﹡年第三季度工作汇报,同时将﹡﹡区域市场第四季度的工作计划向大家做简明阐述。

某某市场第三季度销售回款共计348万,比2004年同期增长13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60%。 比﹡﹡年第二季度销售回款增长数字为36万元,环比增长率为11.5%。截止9月30日,共计完成全年必成销售指标84%。可以说完成﹡﹡市场全年必成销售指标指日可待,本人更是意气风 发、志在必得。那么从以下四个方面就第三季度工作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老品系列

谈到我们的老品系列产品的市场操作不得不关注﹡﹡品牌、﹡﹡品牌、﹡﹡品牌等作为日化行业中这几个强势竞争品牌。在﹡﹡市场广告投放乃至全国的空中媒体的广告投放方面,我们品牌与上述几个产品结构同质化品牌相比,似乎没有优势可言。那么针对﹡﹡市场现状,更应该整合地面资源,促销致胜。

我们可以引导客户在出货价格上,在保证了客户经营我们品牌利润心理承受底线基础上,把自己的老品系列产品的出货价格以整箱促销方式变相调低价格,拉开了与竞争品牌的销售价格,进一步提高了下游客户的销售利润,激发了下游客户的销售热情,从而销量达到了稳步提升同时,由于销售的增加,虽然经销商让利销售,但结果利润却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因此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为后期更好的引导客户配合我们战略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以说,老品系列犹如定海神针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二、新品系列

﹡﹡市场新品系列产品是在八月中旬开始推广,在八月初刚刚了解到新品的上市信息后,考虑到切入市场的销售价格偏高,以及取消了常规的包装促销,所以对市场推广多多少少有一些信心不足。当时把这个顾虑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后,公司相关领导介绍了一些新品在试点市场上市的信息和成功经验,并指导了相关市场的具体上市方案、利润分配及市场推广策略,犹如灯塔指引了航向。在后期每一个新品推广订货会前,在利润分配方面经过与各客户沟通,均得到了客户的大力支持。

在新品推广会召开前期连续十余天,坚持每天拜访一至两个二级分销客户,重点介绍新品的样品及销售利润,同时与每一个二级分销客户签订销售任务。为了充分保障新品抓紧铺市,缓解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还和每一个二级分销客户促膝长谈,反复沟通,终于约定在新品推广订货会现场交纳现金货款。就是这样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及不懈努力,3个地区市场的新品推广会相继圆满召开。尤其是﹡﹡市场在八月中旬召开的新品推广会现场就收入现金40余万元,在某某省南部地区日化类新品推广会上创造了业内奇迹,不但令参会现场的诸多业内同行瞠目结舌、不可思议,更加鼓舞了一级客户的销售信心和配合意识。

在后期的新品市场销售中,在一级客户控制好市场价格基础上,城市经理对各二级分销客户的跟进管理并肩作战,协同铺货,保证了新品在某省市场上的茁壮成长。

所以说,新品系列更比雨后春笋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三、深度分销

本人所负责的市场早在第二季度初期,经过审时度势、顺势调整,提出了坚定不移的以品牌深入扎根入县、乡、镇终极市场为中心,调控批市客户价格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进一步开发及优化二级分销客户网络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省成功开发县级市场有效二级分销客户34个。在开发县级市场二级分销客户过程中重视了对二级分销客户配合意识的培养及网络覆盖情况的深度了解,同时对一级客户施以正确引导,控制好对批市客户的价格管理基础上有效保障了各县级二级分销客户的销售利润,同时再加上地面人员的跟进管理及并肩作战共同铺货。至此真正意义上架构起来了以一级客户为物流、二级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模式,确保了我们品牌根深蒂固地牢牢扎根于县、乡、镇终极市场,更为后期发展及新品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公司推出的区域政策型新品洗发露推广方面完全做到了水到渠成。迅速扎根于县级市场,有效巩固并扩张了市场份额。上述二级分销客户,经过与我们近半年时间的磨合,个别客户还是暴露出了一些自身网络延伸性不够,资金周转困难、跨区域销售及对我们品牌销售的配合意识不佳等问题。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与一级客户沟通,相互交换意见,在城市经理的配合下,顺利的及时做出调整,重新开发替换了个别二级分销客户。

经过新品上市二级分销客户的全面推广,充分验证了调整后的二级分销客户资源更具配合意识及市场推广能力。

所以说,深度分销好似肥沃土壤,顺势调整锋芒毕露。

四、分销客情

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今天不做好物流,今后定会无物可流”,如此耸人听闻大胆精辟的断言无不苟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对我们的产品结构而言渠道建设的重要性无疑体现在了县乡镇级的终端市场,而这些宝贵的资源却尽数掌握在我们的二级分销客户手中。

可以说我们这些二级分销客户的热情及主动性决定着我们的区域市场铺货率及市场销量。那么除了在正常销售过程中产品增值所带来的利润可以激发分销客户的销售热情及主动性之外,我们可以做的还有永无止境的客情渗透。在工作中心下移至二级分销客户过程中,注重加强了对分销客户的销售促进,提供了例如宣传品、促销道具等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帮助其规划更有前景的生意,同时在日常协助铺货过程中,积极帮助拓展其分销网络,树立良好信誉口碑。再加上公司额定招待费的超支使用,让重点二级分销客户对我们逐渐生成了一颗感恩的心。

至此在二级分销客户所经营的诸多品牌之中,我们品牌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我们也享受着人格魅力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所以说,分销客情就是如来神掌,从天而降一招致敌。

在第四季度市场工作中,我们市场继续坚定不移的以品牌深入扎根入县、乡、镇终极市场和建设样板店为中心,在稳定老品系列销售基础上,重点进行新品的后继巩固性推广工作。工作中心下移至进一步多开发及优化二级分销客户网络。在集团公司支持下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竞品实际操作模式,借助差异化促销手段,顺势调整与竞品避其锋芒而厚积薄发,攻城掠地在巩固市场分额基础上有效完善流通网络,进一步增强终极市场铺货率和样板店的开疆拓土精耕细作,验证4P过渡4C,4C过渡4R的转型,一定实现我们市场全年销售指标,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分销。

第5篇

【关键词】 经络;穴位;结构;针刺;基本机理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首论针刺工具——九针:“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1]这段论述点明“微针”因治疗“挛痹”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其治疗病位相对狭细,在肌肉之间;但相对于祝由所治之病的无形,其治又为有形之病。从中可得出针刺治疗方法在产生之初含有一种“缝隙”思想。

1 经络初始和穴位初始

1.1 经络初始 《难经·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2]

十二经来源的初始物质基础是体内较大的血管,要表述的功能也是血液的物质、能量输布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篇》所指的“九候皆有脉动”就是证明:是说除了手足太阳经、手厥阴经以外的九经都有脉动,脉动是动脉的特征;因人体内可以流动的物质是气和血,所以担当沟通表里、运送人体可流动物质的十二经也理所当然地表述气血的布输功能。关于各经气和血的状态,《素问·血气形态篇》给出清晰描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阳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3]”。这段论述表明十二经是表述气血运行通道的一个工具。脏腑居于内,十二经将脏腑气血向外输布,体表皮肤是气血输布的终端,经之终端必定细小,所以络脉应“细小”表述之需而产生。《素问·皮部论篇》:“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浮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3]这段文字是描述阳明经皮部的病变症状,并以络脉的五色变化论病性,可有颜色变化的络脉就是浅表的小血管,因为只有浅表血管中血液的质和量的变化才能产生五色改变,可见络脉初始内容主要指小血管。

1.2 穴位初始 《内经》中穴位正宗来源有两个:一是气穴和气府,另一个骨空。《灵枢·气穴论》、《灵枢·气府论》、《灵枢·骨空论》三篇文章是穴位的专论;气穴是从脏腑的精气从里向外布散的角度论证穴位的,气穴是脏腑精气布散于体表的易达间隙;气府是从精气流通的角度论证穴位的,强调穴位是气的流通汇聚之点,用气穴和气府为篇名分论穴位是彰显穴位功能的多样性。《内经》中岐伯对“溪、谷”的定义比较清晰地点明了穴位的解剖定位所在;“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3]就是说溪穴、谷穴在肌肉相衔接处的空隙中,这也就是一般穴位的解剖定位。“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这句话对穴位之内和穴位之间运行之物进行了界定:是气,即不是血。所以说“以行荣卫”,就是说相对于经络的以论血为主,穴位以论气为主。但血气不分家,气不是脱离血而单独存在的,穴位及穴位之间的流通也有血的存在,为了照顾这两点,就用“以行荣卫”论述,荣卫即血也,不说血,而用荣卫,突出穴位所论内容主要在气。同时,因荣行脉内,卫行脉外,用“以行荣卫”更突出了穴位之间的连通空间是脉内和脉外的两种空间。

骨空也是穴位主要来源之一,因为人体很多穴位都位于关节间隙之中,如督脉之穴。“肉之分”、“骨空”、“肉分之间”强烈地突出了穴位和穴位之间连接空间的缝隙性,穴位中另一种穴位是阿是穴,不具备中医穴位产生初始时的解剖特异性,它的意义只有在临床治疗时才得以体现,并完全可以用经典穴位的生理和病理内涵将其纳入其中。

2 经络和穴位走向统一

《灵枢经》开篇两章《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和《灵枢·本输第二》将十二经及任督二脉和穴位基本统一起来;《灵枢·经脉第十》详细描述了十二经、十五别络的循环路径及其病变表现和相应病机;《灵枢·经别十一》详细描述了十二经别的循环路径;《灵枢·经筋第十三》详细描述了经筋的循行路径及病变表现。经和穴统一使经络学说初具根基,使经之论血和穴之论气相统一;十二经别和十五别络的加入强化了经络学说产生之初即肩负的表述气血沟通、输布功能的角色,使人体各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实质和理论得到进一步体现;十二经筋的提出,则重在强调“筋”的功能,因为除了骨骼、肌肉外,与运动有关的肌腱、韧带、筋膜、神经等组织的生理功能是被归气化之中,其组织形态被归入筋的范围,十二经筋的加入,使经络功能表述更全面。穴位正宗来源有二个:一是肉之会;二是骨空。人体前正中线是最大肉之会,人体后正中线是最多骨空所在,若不将人体前后正中线用经脉串起来纳入经络系统,经、穴统一就名不符实。而且两处穴位不能用三阴三阳经中任一经来串连,因为三阴三阳经在人体循行路线要体现人体的对称性和阴阳表里的层次性,一旦用其中一经去串连人体前后正中线的穴位,经脉循行就失去了章法,所以任督二脉应需而生,这就是有专著《十四经发挥》的原故,因十二经加上任督二脉是将穴位和经脉串起来,是使经穴统一的主体,其它六条奇经则是十四经功能的再综合和再抽象。

3 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针刺治疗基本机理

人体总的免疫态势是祛除异物、自洁机体,在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维度上趋向自稳的“阴平阳秘”健康状态。针刺治疗正是利用人体这种自体免疫态势,以针作为工具和信息介导,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以治愈疾病。

3.1 “治血”机理 当致病原(邪气)从体表侵入络脉时,人体的免疫细胞通过趋化作用向病灶汇集,力图将其拦截、限制、杀死、祛除,这就形成了一种正气祛邪外出之势。针一旦刺在邪气聚集的“结上”或血盛之处,聚邪之血则应势而出,邪去正复则病愈。

3.2 “治气”机理 针刺穴位是否到位是以是否“得气”为衡量标准,得气即酸、麻、胀、痛等被刺者的主观感觉,或者刺针者手下紧涩等感觉,这是由神经系统感知的;只是由于中医的理论表述中没有神经系统,其形态归入髓和筋的范畴,其功能被归入气化(还有神)范畴,所以针刺感被称为得气。针体进入穴位后,至少从两个维度向人体传递信息,一是物质维,如果针刺时针体触及神经或其末梢感觉结构,患者就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针刺时针体没有碰到神经或其末梢的感觉结构,非感觉组织会因原始的应激反应而紧张,吸紧针体,使行于其中的针体有被鱼咬的感觉;另一个是空间维,因为相对于人体自身组织,针体是异物,针体进入体内之后,人体将会正确地探知这一导入物信息;针体进入人体后,将会导致局部组织空间关系的微小变化,这一变化也会被人体探知。不同的行针方法(进针、运针、出针方法)在物质维和空间维上向人体传递了不同信息变化,人体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应激反应和去应激反应),这样针刺就达到了治疗目的。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典型的针刺方法就是针刺“治气”机理的古老描述:“方夫治病,其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可凭。……”[4]。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经络穴位系统是在中医因病设法治疗思想指导下,因临床治疗“缝隙处”疾病的需要,逐步发展综合而成的空隙空间系统,象其它中医重要概念一样,经络穴位系统是一种表述空隙空间的综合。

针刺治疗是借助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取效,而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是人体所有缝隙和调节功能的综合,所以经络穴位系统的“实质”和功能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对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的研究应该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会有很多重要发现;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经络实质的发现”,如各种传导现象,其实都属于经络和穴位的功能范围。经络、穴位、针刺机理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和表述,只有认识了这个事实,才正真理解经络和正确指导其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8.

[2]秦越人.难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1-0064-05

一、问题的提出

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信息危机、产品危机、价格危机、商誉危机、财务危机、资产危机和人力资源危机等。

商业银行危机是对银行价值或目标造成的一种威胁和危害,不仅威胁到商业银行基本目标的实现,使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紊乱,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财产上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危机具有巨大的传递效应,而且在当今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速度高速化的情形下,商业银行一旦发生危机会迅速公开,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大,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起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商业银行危机虽然具有难以预测性,但并不代表危机就无规律可寻。危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从大环境来讲,政局不稳定、物价飞涨、突发性事件的出现,容易使商业银行处于危机状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高负债性及由此引起的银行脆弱性也增加了商业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概括起来说,商业银行危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威胁和内部控制机制二个方面。外部环境的威胁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运行形势、市场经济要素价格变动等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影响而银行又无从加以控制的宏观、中观因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因素则主要有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文化理念不健全、员工的业务素质低和业务流程不完善、部门间协调和沟通不畅、科技和产品升级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够等等。[1]

目前关于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研究大多是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外部环境角度探讨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文献则较少,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研究比较薄弱的地方。本文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主要从改善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角度,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路。

二、国外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不断提高国家对商业银行危机的综合管理水平

银行危机一旦发生,单靠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是难以控制危机的,因此,不断提高国家对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整体水平是面对危机的一种积极的行为。

1.要准确无误地判断危机的性质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面对商业银行危机,政府对危机的判断、态度和采取措施的不同会使结果不同。亚洲金融风暴初期,新加坡金融当局根据泰国金融体系崩溃前后的信息,立即判断出这是一场国际性危机,立即实施汇率浮动,虽然货币贬值了20%,但却避免了重大的损失。我国台湾金融当局却认为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过是银行缺乏流动性,是一个地区性问题,不至于对台湾产生太大冲击。当突然出现大规模挤兑新台币浪潮的时候,台湾金融当局按照常规释出美金,维持汇率稳定。台湾在坚守汇率14天,抛出1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后,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新台币贬值19.83%。

2.要以可控的国力资源将商业银行危机一步治理到位。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低估了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只动用了几百亿美元的公共资金,成效不大。1995年9月日本大藏省颁布了三项处理不良贷款的法律,前后再投进去1000多亿美元。投进去之后,还是没有解决银行的流动。到了1998年11月,日本小渊内阁把处理不良贷款作为政务重点,通过《金融重建法案》,下决心投入60万亿日元,相当于517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试图一举恢复银行正常运作。这个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救援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3.要以最快的速度来处理商业银行危机。处理危机的速度将直接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提出金融危机管理的“48小时法则”,即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必须在48小时之内稳定金融体系,切断金融危机蔓延的渠道。台湾有关部门在1995年8月4日收押了涉嫌使用假本票欺诈的杨瑞仁,媒体当天下午3点就披露了“国票”发生弊案的消息,8月5日星期六上午7点多,“国票”营业厅就发生客户集体提取存款。为稳定人心,“国票”宣布对所有来挤兑的客户一律给予办理。本来星期六只营业半天,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宣布无限延长营业时间,一直到午夜12点,当天被挤兑的资金就高达270亿,8月7日星期一挤兑金额则下降到150亿。到下午3点,已经没有前来挤兑的客户,暂时解除了危机。“国票”能够度过这次危机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各种危机管理措施,控制事态。

4.要以最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商业银行的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关闭问题严重的银行,追究金融官员的责任,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的援助,对外出售韩国第一银行,引进先进的金融管理制度。由于韩国能针对本国的国情和商业银行危机状态采取系列措施,韩国很快就走出危机,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0.8%,大量外资再度进入韩国。

5.要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来规范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冲突的管理行为,要有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快速的反应机制等,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危机一旦发生,机制才能有效的运行。如美国有“紧急状态法”,俄罗斯有“紧急事态法”,日本也有“紧急事态法”,实际上都是危机管理法。因此,要提供金融危机管理的立法保障,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就可以依法办事。[2]

(二)以多样化方式及时消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带有客观必然性,但其数额超过一定比例就会造成危机。各国都把管理不良资产作为化解商业银行危机的主要措施。

1.成立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独立于银行之外的中介机构,架起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桥梁。资产管理公司既能经营货币资产,又能经营实物资产,可以使中断的货币资金运动连接起来。成立专门机构尤其是资产管理公司几乎是各国共同的选择,如美国、法国、瑞典、东南亚等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均在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美国1989年8月9日依法成立临时机构―生组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RTC)专门负责管理、处置经营失败的储贷协会及其资产和负债;20世纪80年代,日本162家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了共同债权收购公司、共同债权收购公司、“住专”债权管理公司、东京共同银行汇票、债权重组托管银行等,专门收购和处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日本政府于1999年4月1日按美国RTC模式设立“不良债权清理回收机构”,堪称“日本版RTC”。

2.将好资产与坏资产分离经营、折价出售,尽快消化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好坏资产分离经营,使分离后的好资产采用责任到人的方式经营运作,而坏资产采取折价出售的办法收回资产。美国推行的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即把不良资产从一家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分割出来,由另一家特别成立的专门用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即所谓的“坏银行”)来处理。

3.银行与政府同时通过市场与行政手段“双管齐下”化解不良资产。各国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时,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的参与及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成功的重要条件。美国国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向ATC提供了近2000亿美元用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日本为解决银行体系的巨大不良债务,向银行体系注入了60万亿日元的财政资金;北欧四国为银行注资金额,瑞典650亿瑞典克郎,丹麦51亿丹麦克郎,芬兰524亿芬兰马克,挪威249亿挪威克郎。

4.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普遍采用的金融工具,是处理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之一。据统计,近年来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利用证券化手段处置的资产占其全部处置资产的1/3。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银行体系改革

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改革成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反之,则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银行业危机。因此,必须处理好商业银行改革与加强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关系。

1.严格控制商业银行机构增长速度,保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金融业对内开放也要贯彻监管优先、金融机构健全优先以及逐步、有序开放的原则。1990年台湾开放民间设立商业银行之后,3年内就设立了16家新银行(老行库仅26家);票券公司在1994年之前只有3家,但开放之后3年内就增设了9家。在金融危机之前的1995至1996年,台湾也曾发生过华侨银行、台东企银被大规模挤提的事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台湾曾先后出现了台中地区中小企业银行和板信商银被挤提以及宏福票券公司被重组等一系列金融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台湾金融业对内开放速度太快造成的。

2.规范外资银行的准入标准。最近20多年,拉美国家频繁出现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大都与外部因素有关。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对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国外资金流入突然中止,资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危机。如1998年拉美7个地区大国的资金流入突然中断,造成信贷规模急剧减少,债务链条断裂,经济危机使GDP的增长率由7%下降到-2%。而美国在引进外资银行时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引进,美国法律要求外资金融机构董事会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美国公民,或要求外资金融机构的发起人或组织者为美国公民,限制外国银行通过设立或收购分支机构的办法从其注册州进入另一州进行跨州经营等等。这些规定,对防止由外部因素带来的商业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3]

3.积极稳妥地进行商业银行体系的改革。商业银行体系的重组必然带来经济要素的重新分配,体系变动往往会加剧或诱发经济或商业银行危机。1991-1996年墨西哥银行业开始私有化改革,结果到1996年末,墨西哥银行业公开的不良贷款总额、续期的不良贷款本金总额与承诺期票数额三者之和占到银行总贷款的52.4%,银行体系存在大量风险。1995年12月到1997年9月,墨西哥银行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为负值,银行无法正常运作,标志着墨西哥银行业私有化改革的失败。1997年后,墨西哥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银行拯救计划。外资银行进入成功地充实了墨西哥银行体系的资本,未进行风险加权的资本与资产比率从1997年开始持续上升,1997年末为9%,1999年末上升到10%,2003年末达到12%;大大降低了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从墨西哥改革实践来看,依靠内资的私有化改革对银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而1997年开始引入外资后,却使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四)从加强银行业监管入手保持商业银行稳健运行

商业银行主要依赖高负债率进行经营,以较小的资本经营着较多的资产,也剌激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充当风险爱好者的角色。监管是从外部来约束商业银行的风险冲动行为,监管效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因此,国外都把加强商业银行监管作为加强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是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银行业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进行了界定,其基本精神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构成,并依其承担风险的程度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二是实行多元化监管。美国金融监管系统内属于联邦政府一级的机构有四家: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储蓄机构监理室。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计划成立一个新的“联邦银行委员会”以取代四家监管机构的功能。但直到今天,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仍然是多头分立,互相监督。由此可见,多元化监管是取得准确信息、维护金融秩序的必要条件。三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国外一些监管当局非常注重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及培训,如OCC拥有法律、计算机、会计、信贷、反洗钱等各项领域的专家队伍,对监管人员安排了系统全面持续的培训计划。

(五)建立以存款保险为主体的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机制

危机的救助机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化解或减轻危机。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被公认为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银行破产,由此催生出美国全国性的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应运而生。从美国联邦存款保制度建立到1993年的近60年时间里,全世界共有48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到2006年6月,全世界共有95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还有20多个国家正在研究、计划或准备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也有弊,但国际实践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抵御金融风险的一道重要防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极大地减轻银行的压力,是化解商业银行危机中是最有效的、最市场化的渠道。[4]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条件。从宏观经济层面来分析,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危机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当前我国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加快外贸政策转型,加大资源节约和环保工作力度,同时还要重点关注与商业银行危机关联度大的几个要素:一是人民币升值。汇率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适度增加弹性应是当前的货币目标。要改善宏观调控,营造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良好经济金融环境,运用多种政策手段,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在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最终达到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的。二是外债余额。我国对外短债比重的持续、快速上升,应予以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完善期限结构,严格控制对外借债的时间、金额,要防止发生大量债务集中清偿的挤付现象;严格控制外债流入,保持适度外债规模。三是自由化改革。在我国金融机构的体制还不够健康,监管部门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开放度改革应该贯彻逐步、有序、危机可控的原则。四是股市的增长。当一国货币处于升值预期时,大量跨境资金就会持续流入,股市不仅会大幅上涨,还有可能出现泡沫化问题。因此,应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投资品种的开发研究,避免出现众多投资形式单一化。五是房价水平。房价过高,一旦泡沫破灭,居民资产缩水,就会发生消费需求下降以及银行呆坏账大幅增加的局面。目前商业银行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住房金融体系和良好、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好地预测各种风险。

(二)加强国家对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要完善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机制框架,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框架至少应包括危机预警机制、危机处置机制、危机善后机制、危机管理辅助机制等功能部分。二要重点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质量预警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危机指标的预警与监督及时发现危机苗头,有效地采取措施。三要制定商业银行危机处理应急预案,通过对各种危机的可能性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各种有效的治理预案。四要建立商业银行危机处理组织机构,可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指挥中心,代表国家履行对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职能。五要建立商业银行危机处理资源储备,这些资源包括财政资金、保持流动性资金积累、发展存款保险机构等。六要建立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法律规范,通过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推动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有效性。

(三)建立可持续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机制

一要继续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不断探索其发展新思路。二要发挥资产公司在持续地消化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作用。因此,资产公司要不断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化解方式,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变化。三要强化商业银行自身消化不良资产能力,实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均衡化解。四要增强商业银行积累能力,通过税收入政策调整鼓励商业银行多提各种拨备,降低“核呆”条件,只要商业银行有能力消化的,应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核呆”政策。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

一是对外资银行要实行有条件的准入。二是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结构体系,对运行质量差的商业银行坚决实行退出机制。三是在积极探索商业银行的合理分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是根椐计划经济体制要求设立的,如今市场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都在耗费国家资源之间进行同质化竞争,因此,对大银行可适当归并,如“四合一”或“四合二”模式,通过改革实现各银行间合理分工、增强竞争实力。

(五)切实加强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国家银监会在防范银行业危机、促进银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开放、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防范商业银行危机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银行监管。当前,在商业银行的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要坚持监管优先原则。必须先有完备的监管体系,才能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各方面的改革。要加强监管合作,增强监管合力。银监会要与各内外部监管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外部中介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来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要按监管强度有效配置监管人力资源,建立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监管队伍。[5]

(六)建立市场化为核心的多元化危机救助机制

由于商业银行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十分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并会影响公众对整个商业银行的信心。但有效的救助机制可以化解或减轻危机造成的危害。我国商业银行危机救度助机制建立应立足于下列原则:一是多元化原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庞大,一旦发生危机,单靠某一方面力量是难以成功实现救助,因此,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救助。这些渠道包括:商业银行自我救助渠道,通过计提风险驳备、各种专项驳备、各种准备、各种积累等等,一旦发生危机可以先行自救;社会救助机构,主要有保险机构、各类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等;政府救助,政府利用可控资源对商业银行进行救助;国际救助,当危机发生时由国际金融机构实施救助。二是市场化原则。危机救助方式可分为法律、经济、行政、道义救助四类,但经济救助是危机最佳救助的方式,因为商业银行的危机主要是经济危机,经济问题只有用经济手段解决才是最佳的选择。三是以存款保险制度为核心体系原则。构建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机制要推行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体系核心,让存款保险机构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机构的主力军。

总之,国、内外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危机的威胁,我国应结合国情,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经验,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就可能成功的防止、化解和转移商业银行的危机。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与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2] 中国人民银行智力引进力公室编.国外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学习与借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 张青松.银行危机的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第7篇

关键词: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粒子群算法;路径重连;配送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最后一公里”作为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作人员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时机,它不仅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且在企业品牌传播和售后服务等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确保在“最后一公里”的良好表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城市周边设立中转站,用于进城物品的分拣、拼装和转运,这使得企业的配送活动从以往的“配送中心—顾客”转向“配送中心—中转站—顾客”,配送网络的结构也随之改变,即由一级配送网络转向两级配送网络。两级配送网络中同时考虑定位配给、车辆调度与路径安排的问题即为学术界所研究的两级定位—路径问题(TwoEchel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2ELRP)[1]。该问题即考虑两级配送网络中,设施点如何选址,下级设施点与上级设施点以及顾客与二级设施点之间的归属,以及针对每个设施点车辆行驶路径如何安排的问题。

两级定位—路径问题包含三个NPHard子问题:两级设施定位问题(TwoEchelon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2EFLP)、两级车辆路径问题(TwoEchelon Vehicle Routing Problem,2EVRP)和有容量限制的定位路径问题(Capacitated LocationRouting Problem,CLRP),其求解非常困难。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启发式算法求解方面,如模拟退火算法[2]、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3-4]、禁忌搜索算法[5-7]、遗传算法[8]、基于两阶段分解思想的“三角”启发式算法[9]和贪婪随机启发式算法[10-11]。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Kennedy和Eberhart受鸟群觅食启发,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模拟鸟集群飞行觅食的行为,通过鸟的集体协作使群体达到最优目的的群集智能优化算法[12]。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并行性,且收敛速度快,近年来在旅行商问题、车辆路径问题及设施定位等NPHard问题的求解方面应用广泛[13]。在此,针对两级定位—路径问题,引入一种高效启发式搜索策略——路径重连(Path Relinking,PR)[14]的思想,设计相应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

1 问题描述

两级定位—路径问题可描述如下:在两级配送网络中,从配送中心运送出来的货物需要经过中转站,然后再从中转站运送到顾客。因此,在由大量潜在配送中心、潜在中转站和顾客构成的两级配送网络中,需要确定开放哪些配送中心和中转站,以及各顾客分别分配给哪个开放的中转站、每个开放的中转站分配给哪个开放的配送中心,并设计相应的车辆行驶路径,使设施开放成本、车辆固定使用成本和车辆行驶成本之和最小,如图1所示。

该问题的假设条件如下:

1)每个顾客被访问且仅被访问一次,每个开放的中转站被访问且仅被访问一次;

2)每个顾客分配且仅分配给一个开放的中转站,每个开放的中转站分配且仅分配给一个开放的配送中心;

3)车的装载量不能超过其容量,设施点的货物量不能超过其容量;

4)每个中转站的货物量等于分配给其的所有顾客需求量之和;

5)任意两个中转站之间无二级路径相连,任意两个配送中心之间无一级路径相连;

6)一条路径需要使用一辆车,车辆行驶成本与其行驶距离成正比。

2 求解2ELRP的粒子群算法

2.1 粒子群算法

2.2.1 初始解的生成

生成两级定位—路径问题初始解的方法如下:首先,随机选择未开放的中转站将其开放,从距离该中转站最近的r个未归入任意中转站的顾客中随机选择一个顾客将其归入,重复选择顾客直到该中转站容量超限;重复未开放中转站及应归入该中转站顾客的选择,直到所有顾客均归入相应的中转站。随后,采用经典的CW(ClarkeWright)节约算法,在满足车辆容量限制的条件下,生成从各开放的中转站到顾客的车辆行驶路径,从而完成二级配送网络中中转站的选择及从中转站到顾客之间的车辆行驶路径。最后,计算归属各开放中转站的顾客需求量之和作为对应中转站在一级配送网络中的货物量,按类似的方法,可确定一级配送网络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及从配送中心到中转站的车辆行驶路径。如此便可完成初始解的生成。

2.2.2 邻域解的产生

两级定位—路径问题,其产生邻域解的考虑对象有顾客、中转站及路径三类。以顾客为对象的邻域解采用单个顾客位置的移动及两个顾客之间的交换两种方式来产生;以中转站为对象的邻域解采用单个中转站开放与否的状态改变及两个状态不同中转站状态对换两种方式来产生;以路径为对象的邻域解采用常用的2-opt方式产生。每次产生邻域解时,依次采用上述五种方式生成不同的邻域解,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作为当前解的邻域解。

2.2.3 路径重连策略

路径重连策略是通过建立当前解与导向解之间的连接路径,以快速获得新解的一种高效启发式搜索策略。该策略的主要思想是:选择一个较优解作为导向解,通过包含在导向解中的属性去引导当前解沿着相应路径一步一步向导向解靠近,靠近过程中产生新解。

根据两级定位—路径问题中解的属性,提出三个路径重连搜索模块,即以“中转站”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简称“中转站靠近”)、以“路径”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简称“路径靠近”)及以“边”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简称“边靠近”)。在此以第3章中编号为“1-4-20”的算例为例,说明以“路径”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的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图2展示的是当前解(其目标函数值为914)向导向解(其目标函数值为910),以导向解中路径S4C4C20C19C3C8C16C1S4引导当前解沿着相应路径向导向解靠近,即在满足设施点容量及车载容量条件下,将该路径直接移置到当前解中,得到新解(其目标函数值为907)。以“中转站”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及以“边”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的实施过程与以“路径”为对象的路径重连模块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3 算例分析

为了分析所设计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效果以及不同路径重连策略对算法求解的影响,利用相应的算例进行求解。由于该问题目前缺乏公认的国际算例,本文在文献[15]一级定位—路径问题算例规模分别为25点、50点及75点的基础上,选择前面部分设施点作为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潜在配送中心(依次记为D1、D2…),剩余设施点作为潜在中转站(依次记为S1、S2…),顾客点不变(依次记为C1、C2…)产生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算例。算例中需补充和调整的参数如表1所示,其余参数详见文献[15]。

4 结语

针对配送系统“最后一公里”中出现的两级定位—路径问题,提出求解的粒子群算法。考虑到采用传统粒子群算法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解空间非常复杂,在粒子更新过程中引入一种高效的启发式搜索策略——路径重连策略,并详细给出了路径重连模块,以及基于模块不同组合的重连策略。采用由一级定位—路径问题算例调整形成的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算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且不同路径重连策略在求解效率、解的质量及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劣。因此,在应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并结合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选用相应的路径重连策略进行求解。下一步的研究集中在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建模,以及求解该问题的其他启发式算法设计方面。

参考文献:

[1]NAGY G, SALHI S. Locationrouting: Issues, models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77(2):649-672.

[2]LIN C K Y, CHOW C K,CHEN A. A location routingloading problem for bill delivery services [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2,5(25):43.

[3]AMBROSINOA D, SCIOMACHENA A, SCUTELLAB M G. A heuristic based on multiexchange techniques for a regional fleet assignment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9,36(2):442-460.

[4]CONTARDO C, HEMMELMAYR V, CRAINIC T G. Lower and upper bounds for the twoechelon capacitated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R]. Montreal: CIRRELT,2011.

[5]STERLE C. Locationrouting models and methods for freight distribution and infomobility in city logistics [D]. Napoli: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Napoli “Federico II”,2009.

[6]BOCCIA M,CRAINIC T G, SFORZA A, et al. A metaheuristic for a two echel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J]. Experimental Algorithms, 2010, 6049:288-301.

[7]CRAINIC T G,SFORZA A,STERLE C. Tabu search heuristic for a twoechel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R]. Montreal: CIRRELT,2011.

[8]JIN L, ZHU Y L, SHEN H,et al. A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for twolayer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C]// Proceedings of 2010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ervice Science. Piscataway: IEEE, 2010: 642-645.

[9]王绍仁,马祖军.震害紧急响应阶段应急物流系统中的LRP[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31(8):1497-1507.

[10]NGUYEN V P, PRINS C, PRODHON C. Solving the twoechelon location routing problem by a GRASP reinforced by a learning process and path relinking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2,216(1): 113-126.

[11]NGUYEN V P, PRINS C, PRODHON C. A multistart iterated local search with tabu list and path relinking for the twoechelon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2,25(1): 56-71.

[12]KENNEDY J,EBERHART 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 Proceedings of 199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95:1942-1948.

[13]KHARE A, RANGNEKAR S. A review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J]. 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2, 13(5): 2997-3006.

第8篇

“加油!加油!”咦,哪儿来的助威声,噢,原来是盐城市第一小学二、四、六年级组的同学们正在举行趣味运动会呢。

秋姑娘迈着姗姗步伐来到了人间,带来了秋的凉爽情怀,带来了五彩缤纷,带来了一片喜悦的金黄。她向万物洒落下一颗金黄的珍珠,大地立刻披上了淡黄的大衣,一切都变了样:叶子褪去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换上了略发诗情画意的金黄色;粮食丰收了,各色颜色的果子灿烂夺目,个个都仰起了可爱的笑脸。在这凉爽、美丽的季节中,学校终于迎来了同学们盼望已久的运动会。

运动,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词,它使人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每当运动员们跑在跑道上的时候,背影似乎总凝结着一种温柔的金色,为跑道镀上了一层永不退色的金光。

四月末,春光宜人,微风送爽,学校举办了田径运动会。操场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清一色的红校服,红彤彤的,别有一番风景。

在一望无际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它,就是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地球上一块绿色的土地上,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蔚蓝的天空下呐喊,奔跑,欢呼……你知道吗 ?他们正在开运动会呢。

我第一次参加校田径运动会是在二年级,那时候我还小,在班上我跑步并不快,但是,老师还是让我参加了校田径运动会。

前天,就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实验小学在足球场上举行了第四届运动会,我们二年级十一班也大显身手,整个比赛进行的非常激烈。

今天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也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亲子运动会,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来为各自的集体争光。

我们用汗水展示精彩,我们用青春演绎风采。

运动会上那一幕幕动人场景,让我热血沸腾。短跑赛场,跳高赛场,铅球赛场……到处都有运动员在挥洒汗水,奋力拼搏。

上星期的早上,天气格外晴朗,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学校举行第十三届校运会。比赛的项目可多了!有赛跑、垒球、立定跳远、跳高等等。

啊,太阳也知道今天是一个高兴的日子,笑得是如此的灿烂,所以今天阳光是那么的刺眼瞧,运动员们个个都是那么的厉害,相信准备的一定非常的充分,今天可有一场好戏可以看了!

秋高气爽,柯北小学2-6年级的秋季运动场上掌声雷动,助威声此起彼伏,到处呈现着一派热闹的景象。

今年,是我们在这所学校的最后一年,这一场运动会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参加中学的运动会,对于我们高三的这一群人来说,成绩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

在热烈的气氛中运动会结束了,这次运动会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我们的体质。

操场上空久久回荡着悠扬的音乐声、同学们的欢笑声。我像只快活的小鸟在操场上空飞来飞去。

我永远也忘不了毕业前的最后一个运动会,永远也忘不了那激动的场面,激动的心情和那激动的泪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平日里,我们经常打羽毛球,跳大摇绳,踢毽子,踢足球,跳健美操……我们小学生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要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练身体,增强体质,这样才能身体健康,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比赛结束,在场的人们都领略了体育的魅力和体育的风采,使人心里涌出一种激动和叹服。我希望大会能圆满成功,同时祝运动员们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运动会结束了,我班运动员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田径运动会。

夕阳西下,一天的狂欢结束了,我们班得了第一名!同学们兴奋得在夕阳下、拥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生活像一湾小溪向前静静流淌,在一块突兀的岩石前撞击后,在再那儿晕头转向的旋上几圈,又像突然醒悟似的向前继续奔流,如果小溪停止奔流,那将毫无意义。就像一个人,不能缺少运动,毕竟,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我得到了小组第二,总成绩第六,获得了一张奖状。我要感谢我的所有同学,因为有了他们的鼓励,才能得到这么好的成绩。

同学们的欢呼声、掌声、助威声还在操场上回荡着........

一会儿,我又参加了滚球比赛,结果没有滚好,我很失望,只是希望其他同学会比我表现的好,比我滚进的多,给班级争光。

汗水和笑容流淌在他们的脸上,荣誉传动在大家的心里,虽然这次运动会大家都非常的累,但大家都非常的高兴。

运动会结束,虽然我们班没有坐上“头把交椅”,但我们没有遗憾,因为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风云际会,我相信:我们会更勇更强,因为我们自信,我们热情,我们青春!青春!加油!

比赛继续进行着,同学们有的垒球,有的立定跳远,还有的跳高,他们都想为班级争光。校园的一阵阵欢呼声,在慢慢地飘荡。

这个运动会最后在接力赛上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我们却无法忘记拼搏的那一幕。

第9篇

关键字:火电机组 运行与维修 经济性

Abstract:: with thedevelopment oflargecapacitythermal powerunits in our countryand the highparameter,large electric power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ar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economic operationandrepairof thermal power unit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thermal power uniteconomic operationandrepaircan beachieved through a variety ofways,but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thermal power plantis the most effectivewayto improve,to achievethe mostfeasible.Based on this,this papermainly talks about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thermal power unitsandrepair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Keywords: power plant operation and repair of economy.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

一、火电机组负荷最优分配

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火电机组间负荷分配的经济性直接关乎到设备运行潜力的发挥程度,同时也是火电机组节能降耗的必要手段,其中全厂机组能耗特性曲线是实现火力发电厂全厂负荷最优分配的基础与前提。基于此,本文主要谈论如何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实现火电机组间的负荷最优分配。

针对火力发电厂多机组并列运行的负荷最优分配问题,我国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处理办法,其中等微增率法的应用最广泛,即根据目标函数对负荷变量的阶偏导数相等,解出负荷值,同时检验负荷值与约束条件间的相互关系,若负荷值不满足约束条件,再引入迭代法对负荷计算进行修正,由此解出能够满足约束条件的负荷值。针对等微增率法,若火电机组的数量及类型过多,那么其计算过程或计算步骤必定十分繁琐。基于此,动态规划方法应运而生,其属多阶段决策方法。针对N台机组的系统,动态规划法主要把问题分成(N-1)个阶段,即2台机组合,3台机组合,4台机组合,……,N台机组合。动态规划负荷分配算法通常把整个计算过程分成2个几顿,即顺序造表阶段与逆序分配阶段,具体实现过程:设定1个初始步长ΔP从2台机组合开始进行顺序造表从2台机组合最低出力开始分步骤计算出每个步长所对应的最低发电成本及发电机组功率的最优分配从最后一张表开始对系统给定的负荷值进行逆序分配。

例如某3台机组合系统,其动态规划负荷分配方法具体的计算步骤包括:假设步长ΔP为50MW,机组1、2、3的出力范围分别为100~200MW、200~300MW、100~200MW。针对发电机组的性能,其顺序造表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机组1、2的合成特征

表1-2 机组1~3的合成特性

该3台机系统的负荷范围不能超出400~700MW,理由是机组1、2承担着300~500MW的负荷,此外3台机组承担着400~700MW的负荷。如表1-1所示,总煤耗量与各机组燃煤消耗量的总和相等,其中单价均值由燃煤耗量乘以燃煤单价除以负荷所得。

就系统给定的负荷而言,表1-1、表1-2内其对功率进行逆序分配。若3台机组合系统的负荷是650MW,那么机组1、2与机组3的出力分别是500MW、150MW,其中机组1、2的出力分别是200MW、300MW;若3台机组合系统的负荷是470MW,由于表1-2未包含该数值,此时需取上行的数值,同时对机组1、2的单价均值及机组3的单价进行检查,其中机组1、2的单价均值是0.218。若机组3的单价>0.218,那么机组1、2的出力与机组3的出力分别是370MW、100MW,由此解出机组1、2的处理分别是100MW、270MW。由此可见,利用顺序造表与逆序造表可实现对火电机组负荷的优化。

二、火电机组维修的经济性

火电机组维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经济性与维修方法、维修人员素质、维修周期、设备价格、维修工期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章节主要谈论火电机组维修周期的确定与设备更换的经济性,由此实现火电机组维修成本的降低及可靠性的提高。从工作量与维修范围角度,火电机组维修可分成日常维护、小修、大修,其中大修具有更换零部件多、工作量大、维修工期长、消耗费用多等特点,同时大修可实现火电机组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基于此,本章节着重分析火电机组大修周期的优化。

我国火电机组大修通常采用定期维修,即(3~4年)/1次,但火电机组大修周期的确定应视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因素而定。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见表2-1),主要从设备的经济性角度分析火电机组大修周期的确定。

表2-11993年至今某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的大修情况

针对该火力发电厂发电机组最佳大修周期的确定,本文引入函数式:,

其中为第j次大修的费用;为第j个大修间隔期间单位产品的总产量;为第i个大修期间单位产品的运行费用;为第j个大修期间单位产品的设备运行费用增长系数;为第j个大修期间单位产品的设备运行费用的增长系数;为第j个大修期间产品生产总量。此时,对系数的确定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其中意味着两次大修期间多耗费1度电便可能导致设备运行成本增加,因此必须考虑对下列两种情况进行考虑:源自机组性能下降的燃料成本增加;源自运行时间增加及设备故障发生率增加的经济损失。结合该发电厂发电机组运行情况记录及热力试验数据,假设两次大修期间机组多运行1年导致单位运行成本增加0.002元,此时结合1993年~2013年期间的发电量,便可解出该发电厂年均发电量是69.6209亿度,因此每台机组的年均发电量是11.6035亿度,那么系数是1.723618*10-12。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发电厂每次大修的费用是1500万~2000万元,此时取均值1800万元,那么是45.70153*108。

针对发电总成本的降低而言,两次大修期间发电机组的最佳发电量是45.7015亿度,若机组年均发电量取11.6035亿度,那么两次大修的间隔期是3.94年。若从机组性能与电厂发电情况而言,上述结论符合发电厂的实际情况,其中两次大修间隔期过短或过长皆可能增加发电机组的维修成本,即每次大修的费用及每年的发电量皆关乎到发电机组维修成本的增加,且上述任一因素发生变化皆会对机组的最佳维修周期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火电厂运行管理旨在对电厂机组运行的经济性进行全面监测,以便及时查明火电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而对火电机组的有效操作与维护发挥指导性作用,由此实现火电机组运行过程能量损失量的减少及机组运行经济性的提高。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火电机组运行与维修经济性的分析与研究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由此实现对火电机组运行与维修经济性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陈荣超.火力发电厂DCS维修决策优化及风险分析研究[D].2011.

[2]梁占魁.点检制及其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11,(28)

第10篇

关键词:劳动力;现状;微观经济学;对策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人口众多,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就业择业当中,然而从2005年开始,又出现与就业难逆向发展态势的现象,那就是“用工荒”现象。根据权威报告表明,从2005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本来是属于劳动力密集的,却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劳动力缺口达到30多万人。这一现象清晰了表明了我国劳动力出现了转型,从劳动力充足型转向了劳动力短缺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难和“用工荒”都属于我国劳动力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结论分析,本文接下来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对此进行论证。

1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原因分析

1.1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工资差别

我国市场经济属于二元化结构,一个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科学技术水平比较先进、薪酬较高的工业体系;另一个是技术比较落后、薪资比较低的传统农业体系。这两种体系劳动者的薪资差别较大,因为从劳动力人数上来看,前者要远小于后者。

1.2行业垄断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劳务市场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劳务市场的分割又促进一些工业行业的垄断。一些垄断国企他们的高薪资令人眼红,这误导了求职者,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面对低于自己期望的薪资不愿意接受,垄断企业是基于在该行业中,他们的劳动力所组成的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的团体,此外,垄断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本来也处在垄断地位。

1.3基尼系数偏高带来的影响

基尼系数可以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差距。该系数偏高说明小部分人在支配国家的大部分财富,人均消费比较低,产品滞销带来更多的人失业,进而导致市场经济的不景气。

2“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2.1用人单位的微观原因分析

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用工方,他们对求职者提供的薪酬比较低,员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岗位的工资与生活成本不匹配就是直接导致“用工荒”的出现,岗位工资比该地区的人均收入低暂时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的发生,但是在劳动力的实际价格下,劳动力增长下降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2.2劳动者自身偏好的原因分析

有些情况下,劳动者是否接受这项工作还跟工作环境有关,并不是只跟工资有关。例如,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然而还有一大批人去追逐国考,这就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好。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导致很多公司业招不到专业型的人才。

2.3劳动的供给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由于户籍的限制,劳动力分配机制没有办法正常运行,这就会挫伤农村劳动力的求职积极性,从而导致就业困难以及企业的“用工荒”。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企业参保成本增加以致有些企业无法承受,这不利于企业的招聘也不利于劳动力工资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积极性下降。

3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对策

3.1削弱“二元化”劳动力资源的负面影响

对于有些实施行业垄断的企业,要上缴行业垄断利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非垄断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发展,在非垄断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国家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企业还要适当的提高劳动力的薪资标准,这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但对于企业的研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3.2积极走扩大内需的路线

扩大内需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使一些行业难以进行行业垄断,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二元化”市场现象,达到市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到达平衡。对有些单个企业而言,通过内需带动经济,企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会改变,从压缩劳动力成本转变为抢占更多的内需市场,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之前靠压缩劳动力是站不稳脚跟的,只有通过对劳动力的培养以及待遇提升,产生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3.3促进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流动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能够达到平衡是一种市场自主调节的现象,也是劳动力市场对企业薪资的反映。政府首先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和流动方向有整体把握,让它与我国地区经济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另外还要在政策上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优惠,比如在民工的户籍管理、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以此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4结语

劳动力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量,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劳动力现象,我们可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引导劳动力正确的就业择业,保证劳动力的合理利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可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芬.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11(20).

[2]刘湘丽.中国工业劳动力供求现状与解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3(18).

[3]翟伟峰.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第11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瓶颈;突破

中图分类号:F1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5-0048-05

1.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山东的经验

县域经济在由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以山东省2002年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为标准可以清晰看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1落后阶段:GDP<50亿元,人均GDP<10000元

表1说明山东2002年县域GDP的平均规模为50多亿元。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发现当县域GDP处于低于50亿元的水平时,该县域经济基本上处于落后状态。当低于20亿元时更是处于绝对落后状态。表2中总结了2002年山东处于50亿元左右的县市的一些基本情况,它们表现出较大的共性。

经济具有突出的农村经济特征,农业占据主要地位且基本上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工业缺乏基础且不成规模;三产构成上,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大,在30%上下。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小,约在30%以下。第二产业基本上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业,形成时间上较晚,多数为原有国有或乡镇企业发展而来且总体数量较少;财政完全是“吃饭财政”,且收入低于财政支出,缺口较大;城镇居民年度可支配收入基本在6000元,农民年度纯收入基本在3000元以下,城镇建设落后;除在某些自然资源(如土地、劳动力、水以及矿产资源等)上具备一些优势外,没有其他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

1.2初步发展阶段:150亿元>GDP>100亿元,15000元>人均GDP>10000元

当县域GDP达到100亿元左右时,县域经济呈现出初步发展局面。表3总结了2002年山东省县域GDP在100亿元左右县市的一些基本情况。

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已经转化为工业,工业经济特征已经较为明显;三产构成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在20%以下,第二产业达到50%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在30%以上;产业选择上,不仅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产业的科技含量在提高;财政收入低于财政支出,且有1亿元左右的缺口,开始摆脱“吃饭财政”的困境,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承担的必须支出基本上能够达到平衡状态,超支主要体现为基本建设投资和城市维护建设等发展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民年度纯收入接近4000元;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吸引外部投资的软硬环境,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城镇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备中,当地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还有一定空间。

1.3相对发达阶段:GDP>150亿元,人均GDP>15000元

当县域GDP超过150亿元时,县域经济基本达到了相对较为发达的水平。表4总结了山东省2002年县域GDP超过150亿元的县市的一些基本情况。

工业在县域经济起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存在着多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企业,区域经济特色较为鲜明,部分产业具备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三产构成中,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至15%及其以下。第二产业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基本上达到50%以上的比例,第三产业保持在30%左右的比重,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在提高,在竞争模式上开始由基于资源的低成本模式向技术决定的低成本模式转变。农业中定单农业和有特色的养殖业占有重要地位;财政收入主要源自第二和第三产业,已由吃饭财政转变为建设财政,但财政收入继续低于财政支出,且缺口在扩大。财政支出中用于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在提高,缺口也主要源自建设投资。县市所在地和其他城镇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现代化水平,城镇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对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较为充足;城镇居民年度纯收入7000元左右,农民年度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投资环境较为成熟,对外来投资已经开始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进行筛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对外投资能力,开始进行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

在相对发达阶段之后,还有更加高级的阶段。如2002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公布的全国百强县的前10名为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浙江绍兴、江苏太仓、江苏吴江,其中多数GDP达到或超过300亿元,这些地区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工业化、城镇化特征。不过由于山东2002年时还没有年度GDP超过300亿元的县市,所以不再进一步阐述更高阶段县域经济的表现。

2.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阶段

总结上述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瓶颈阶段,县域GDP100亿元构成了一个门槛。

这个门槛主要表现为:(1)第一产业中传统种植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尚没有形成稳定的具备现代农业特征的第一产业盈利模式;(2)第二产业中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主导产业和主导企业。原有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基本上陷入困境,等待输血、改制。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且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桥梁――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3)第三产业集中在较为初级的集贸市场和运输领域,很不发达;(4)整体上看,没有一个产业能够有效支撑地方经济发展。表现在发展思路上是处于探索阶段,要么没有清晰思路,要么在多个思路之中摇摆;(5)地方财政不仅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而且连“吃饭”都不够,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建设投入,没有能力培育内部的经济增长点,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十分艰难;(6)产业缺乏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观念不解放,对外界投资的吸引力极为有限。

其中,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的状况是一个关键约束。依赖第一产业的财政收入,不仅总额有限,而且增长空间有限。在取消和减免农业税后,地方财政收入丧失了最为基础和常规的来源。不成规模的第二产业不仅提供的财政收入较少,而且波动性较大。与财政收入低、空间有限相反的是,财政支出却面临着诸多硬约束。至少行政经费和教师工资等是财政必须保障的支出。这些由国家法律规定和维持地方政府运转必须支付的费用,构成了地方政府支出的最低线。这是一个硬约束。县域GDP低于100亿元其财政收入基本上都不能满足支出最低线的要求。更何况县级政府还要满足各级上级政府提出的众多具有“一票否决”性质的达标要求,如计划生育、地方治安等要求,更加剧了这些县域政府的财政困难。县域政府的财政困境,一方面使其没有能力进行建设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供社会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财政困境压力下,政府行为往往会扭曲、变形,导致选择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如地方保护、对企业“吃拿卡要”、加重农民负担以及纵容重污染项目等,都与地方财政困境相关。这些行为反过来进一步恶化了投资环境,甚至成为激化一些矛盾(农民负担)的直接原因。此时的县域经济具有陷入恶性循环的内在冲动。

当GDP超过100亿元时上述局面和困境会大大改善,地方财政收入基本上能达到满足支付底线的水平,地方政府行为长期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通过负债等方式,政府也逐渐有能力进行建设投资和对企业进行正向激励,减少对私人产权的干预和侵占行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不仅区域内投资旺盛而且外来投资活跃,推动县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之后,区域经济特色将越来越突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强。

因此在县域GDP达到100亿元前,县域经济整体上在县域财政压力下具有陷于恶性循环的潜在趋势。而在超过100亿元后,随着县域财政压力的缩小(甚至消除),县域经济将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判断说GDP100亿元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门槛,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所在。

3.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

那么,如何突破瓶颈,顺利跨越发展门槛?总结2002年山东县域GDP已经超过100亿元(尤其是150亿元以上)的县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发现这些县市基本上利用本县市固有优势作为突破瓶颈的着力点。这些优势,主要是天然优势,如区位(威海的县市、青岛的几个县市)、矿产资源(招远、邹城、兖州等)。

3.1利用外向优势进行突破

山东沿海的烟台、威海地区的百强县典型地表现为这种模式。烟台、威海两市的县区2002年进入百强县的就有龙口、招远、莱阳、莱州、蓬莱、乳山、荣成、文登,占山东百强县的1/3还多。它们的共同模式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沿海优势,借助于海洋经济和外商投资突破制约。主要特点有:

3.1.1外商(主要来自日韩)投资多、产品出口多、对外贸易多。蓬莱市2002年共引进项目298个。合同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出口创汇达到1.46亿美元。2003年,乳山市实际进出口总额为28689万美元。荣成截止2003年年底,共吸引来自韩国、日本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41个。2003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75亿美元。

3.1.2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外商投资和对外出口。2003年,在乳山市全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59.7亿元中,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就实现了11.5亿元。2002年,莱州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7699万美元,外贸依存度为14.1%。文登市截止2000年底,共开业三资企业303家,完成工业产值112.5亿元,销售收入90.6亿元,实现利税1.01亿元,实现自营出口创汇1.3亿美元。

3.1.3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具有海洋、外向型经济特点。荣成市是全国重点渔业市,年水产品产量、渔业总收入等主要指标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市)级之首,渔业是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威海市截止到2002年底,渔业“三资”企业近200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2002年该市共出口水产品23.5万吨,创汇3.14美元。

3.2依托大都市进行突破

青岛市下辖的胶南、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和济南市的章丘都呈现为这个模式。其主要特点都是依托所属城市,借助于它们的辐射和带动进行发展。

3.2.1经济增长动力源自大都市的带动力、辐射力。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周围县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带动力。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青岛市郊五市胶南、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全部上榜。在山东省确定的县域经济30强县市中,市郊五市再次悉数入围。

3.2.2充分利用临近都市的区位优势,承接都市城区产业、服务扩张需要,主动融入大都市圈。胶南市抓住青岛市“挺进西海岸”的构想,确定了“东接、北扩、南展”的城市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开发建设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为青岛西海岸的临港经济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胶州市则把工业发展和城区建设的重心,转向沿通往胶州湾海岸一带的十几公里大道两侧,还进一步规划一个更大的“东部工业区”,不断拉近与胶州湾的距离,拉近与核心城区的距离。章丘市抓住济南“城区东扩,产业带东移”的机遇,打破了过去城市渐进发展的模式,采取“板块式规划,组团式开发”,力促城区大跨度向西推进,加快与济南对接。

3.2.3辅助都市、借助都市,共同发展。这些县市都把辅助都市作为其战略构想,充分发挥临近都市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平度市将平度建成青岛大工业体系的配套基地和后方车间作为核心选择。即墨市提出“面向青岛、依托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抢抓五年战略机遇期,建设大青岛都市新区”的战略构想。

3.3借助于资源优势实施突破

招远、邹城、兖州等属于这个模式,主要是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为经济腾飞的动力,以资源来拉动产业及相关链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3.1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本地的自然矿产。兖州煤炭资源丰富,为全国煤炭开采区之一。电力供应充足,邹县电厂和济宁电厂是其主要电力来源,工农业及生活用电一年四季充足。兖州建有一处大型石油库,动力燃料有充分的保障。并且兖州还是山东省三大富水区中地下水唯一尚未大量开采的地区。

3.3.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招远依托丰富的黄金资源,牢固树立“大黄金”的发展观念,不断赋予黄金工业发展的新内涵,大力发展黄金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已形成集黄金勘探、采选、金银制品加工、黄金交易及黄金机械、黄金化工、黄金旅游、设计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并逐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

3.3.3国有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并保持了传统优势。兖州2002年有工业企业1500多家,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30多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林纸一体化、机电一体化、煤化工、医药等五大工业体系,主导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85%以上。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境内藏煤面积37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煤炭、电力和煤化工等是该市的支柱产业,全国特大型企业――兖矿集团、里能集团和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发电厂等国有企业是邹城的核心企业。

3.4平衡发展、实施突破

寿光、诸城、桓台等县市属于这个类型。这些县市的农业、工业发展比较均衡,共同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4.1农业、工业等均衡发展。寿光是北方著名的蔬菜基地,其蔬菜供给量和市场覆盖范围是北方最大的,也是山东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县市。同时以晨鸣纸业集团、巨能电力集团等为支柱的工业在全国和山东都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尤其是晨鸣纸业集团是中国纸业的龙头。农业和工业的平衡发展是寿光的突出特征。桓台是山东省粮食集中产区之一,素有“鲁北粮仓”之称,形成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创汇农业。林业是桓台县新兴产业,到2003年为造纸企业、人造板企业配套的速生丰产林已达10万亩。全县拥有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760家,形成了以造纸、轻纺、机械、化工、家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3.4.2工业主导产业主要源自内部培养,而不是外来投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诸城采取的是“农工贸一体化”战略,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社会化服务和利益吸引,使农工商贸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一体化战略,不仅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而且培养了大量本地企业。本地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3.5发展主导企业突破制约

邹平、高唐等县市属于这个模式。主导企业构成了县域经济的主要来源,其形成的产业链条有效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魏桥纺织集团是邹平的支柱企业,2003年总资产达30亿元、织机9300台,是一个集棉纺、织、染、整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纺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在魏桥纺织集团的带动下,纺织业成为邹平的第一支柱产业。2002年邹平县的纺织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1%。

时风集团是高唐县的支柱企业,连续三年居中国农机工业100强第1位。泉林纸业集团是高唐的另一个支柱企业,是山东省百强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这两个企业创造的税收和产值构成了县域经济的主体,并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突破瓶颈。

3.6实施农业产业化突破制约瓶颈

莱阳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3.6.1增长主要动力源自拉长农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是GDP的主要贡献者。莱阳的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一是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外资等形式,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发展出龙大、鲁花、天府、春雪、鸿达等省级大型企业集团;二是抓好原料基地规模化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采取“公司+农场”的生产模式,大力组织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发展紧密型基地。

3.6.2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莱阳有组织地推行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和市场架起桥梁,提高经营的组织性,也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同时其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也很高。果蔬生产中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示范体系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渔业生产推广了立体高效养殖,水产品总量达到1.9万吨;畜牧业推行了畜牧标准化生产。

3.7突破模式的总结

总结上述突破方式和路径,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向优势、依托都市优势、资源优势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外生性,当地政府主要作用在于把潜在的优势加以利用和发挥,这些潜在优势外地政府难以复制和模仿。工农业平衡发展、发展主导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生性,与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能力和努力水平有较为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些突破路径的形成也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除去高唐,寿光、诸城、桓台、邹平、莱阳等县市在历史上就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农业和工业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因此,上述这些优势的形成,虽然不能说与地方政府没有关系,但其中有地方政府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如资源基础、区位、经济基础等,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在机会出现后,能否认识到机遇来临以及能否抓住,而不是创造机会。进一步的推论是:如果缺乏这些潜在优势仅靠县域政府自身的努力基本上难以突破瓶颈,需要借助于外力的支持和推动才能实现突破。

也就是说,对于缺乏上述优势的县域来说,要靠自身力量实现瓶颈突破十分困难。而这恰恰是后进县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所以对后进县市来说,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靠自身深入挖掘具有的潜在优势,更关键的是建立外部支持系统,推动其由恶性循环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外部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核心是培育落后县域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着力改变县域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减缓财政压力,使地方政府有能力担当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为发展地方经济进行基础建设投资。改变县域财政状况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县域政府责任,二是给予县域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总之是要改变目前中国财政体制“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现状,使县域政府的职责和财力相匹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对县域政府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帮助其突破发展瓶颈。

除借助于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外,上级政府还可以利用政策导向鼓励先进县域向落后县域进行产业和投资转移。如前所述,GDP超过150亿元后县域经济在客观上具有对外投资的内在趋向,部分产业在调整过程中有着向外传递的需要,所以上级政府可以鼓励先进县域向后进县域在自愿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并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范围内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区”,为后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推动其早日进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微创取石;钬激光;护理

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是经肾造瘘建立工作通道,结合钬激光碎石泌尿系结石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手术等优点;在临床治疗受到广泛应用,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科为188例泌尿系结石实施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8例患者,其中男114例,女74例,年龄25~79岁,平均4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94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4例,输尿管下段结石70例。

1.2麻醉方式 一般均行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1.3方法 手术方式: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成功后,先取截石位,向患侧输尿管插入F5~F7号输尿导管,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改俯卧位,海绵垫垫高腹部,取患侧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之间第十一肋间或第十二肋间下穿刺点,经输尿管导管注入15%~20%复方泛影葡胺,C臂X线透视下或经B超引导下穿刺进入肾盂肾K,在导丝引导下依次从筋膜扩张管扩张通道至F8、F10、F12、F14、F16号,置入F16号或F18号TEFLON工作鞘,直视下插入F8/9.8输尿管镜,以钬激光逐步击碎石,并经工作鞘冲洗排出体外,结石消除后,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双J管,术后留置F16号或F18号硅胶引流管,并保留导尿管。

2 结果

134例取尽结石,42例有散在残石,12例于1w后经二期取石。

3 术前护理

3.1术前的心理护理 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取石是与开放手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因对该手术方式的不了解存在顾虑及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及时向患者讲解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可反复手术等优点,让其与已成功行手术的患者介绍经历和体会,以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恐惧及紧张的心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配合手术。

3.2术前准备 做中段尿培养了解是否有泌尿系感染,检查凝血四项、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B超、静脉尿路造影确诊,女性避开月经期,如服用抗凝血药物须停药半个月后再手术。

3.3护理 嘱患者练习俯卧位,以适应术中的需要,以预防术中不能耐受俯卧位,出现呼吸困难而致手术终止。

4 术后护理

4.1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术后回房去枕平卧6h,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抗炎、止血等处理,调节室温24℃~26℃,向手术医生了解穿刺通道部位及术中出血情况,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快,可能有肾内大血管损伤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予输血及止血,如出现胸闷、气促,要警惕术后气胸的发生。

4.2肾造瘘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 遵医嘱关闭或开放肾造瘘管。一般情况肾造瘘管在术后6~12h夹闭,利用肾盂内的压力止血,开放肾造瘘管后,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如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性,应考虑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发现引流不畅,应由近端到远端挤捏管道,防止阻塞,向患者说明不可用力牵拉引流管,不可擅自拨管,避免引流管受压、弯曲,引流袋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活动时不得高于引流管出口平面,造瘘管术后5d夹闭24h,无腹痛、发热等症状,可于手术后5~7d拨除,拨管前复查腹平片,如无残余结石可拨管,如残余结石需要二期手术则保留造瘘管。二期术后的造瘘管一般在术后第2d即可拔除;保持留置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如流出血尿且血尿>100ml/h,持续时间长或反复出现血尿现象,如有凝血块堵塞应及时冲洗或更换导尿管,尿道口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d,防止逆行感染。

4.3出院指导 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2000ml/d,防止结石复发,患侧输尿管内保留有双J管,腰部勿做剧烈活动,避免上举及下蹲动作,不提重物,以防双J管移位、脱落,术后15d~1个月来院拨除体内双J管,3~6个月后再复查肾B超。

5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5.1出血 发生大出血多因损伤肾实质静脉窦及肾动脉后支所引起,因此穿刺是在第11肋间或12肋缘近腋后线至肩胛下角线之后处,能经肾外后侧进入系统;立即备好急救药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予止血、输血、补液等治疗。

5.2感染 由于术前尿路感染未彻底控制或因腔内操作引起逆行感染及术后引流不畅,肾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及手术耐受性差,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肾造瘘口周围组织有无红肿,对高热患者予护理降温,加强营养,多吃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毒素排出,保持各管道通畅,防止引流液逆流,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保持肾造瘘口敷料干燥,发现敷料潮湿立即更换。

5.3肾绞痛 部分患者术后残留结石排出时可出现肾绞痛,遵医嘱予654-2或阿托品肌肉注射,同时可通过按摩、微波照射肾区促进结石排出。

5.4气胸 在术中如损伤胸膜出现气胸,则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平卧6h后床头抬高30°,定时挤压引流管。鼓励深呼吸,观察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及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无明显引流量提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给予拨管。拨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流、出血、皮下气肿等,如有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6 小结

泌尿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1],手术操作轻便,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2],使患者很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经皮肾微造瘘;肾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82-02

随着经皮肾镜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经验的积累和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改良的经皮肾造瘘术(经皮肾微造瘘)和经皮肾输尿管镜技术的推广使用并成熟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正逐步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1]。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单通道一期取石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技术日益熟练的条件下采用双通道取石或单通道两期取石的方法来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微创经皮肾碎石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强、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已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方法,成为复杂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院应用该技术治疗肾结石96例,通过采取合理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结石取净率高,术后恢复快,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5岁。96例患者均常规行B超、IVP、CT检查,发现单肾结石22例。多发结石35例。巨大结石5例,鹿角状结石15例,铸型结石2例。结石伴中度肾积水8例。重度肾积水2例。结石最大直径2.1~5.5 cm,平均2.78 cm。96例中,并发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肾功能不全6例。均经术前用药控制于正常范围均接受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mPCNL单通道的建立: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患者先取截石位,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F5或F6。输尿管导管)至受阻时或有尿液流出时为止。补足液体并加用胶体后。患者改俯卧位。并垫高患侧肾区。采用B超定位引导穿刺造瘘做经皮肾通道。在第10、11或12肋下与腋中线或腋后线交界处进针,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流出并经B超确定针尖在肾盂内,证明穿刺成功。置入斑马导丝,将穿刺点皮肤作0.5 cm切口,用筋膜扩张鞘沿导丝自F8按每次F2顺次递增扩张至F16或F18″置入Peel-away鞘,经该通道置入F8。输尿管硬镜,观察结石位置、大小,并开始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块用水流冲出或用取石钳取出。患者结石无法一期取净,留置F6或F5双J管和暂时留置肾造瘘,5~7天后再通过造瘘口入输尿管镜二期取石。术后更换双J管和肾造瘘管。mPCNL双通道的建立:第二通道在B超引导下,在正对有结石的肾盏处进针,如果经第一通道进入的输尿管镜能够监测到进针的位置和深度更好,其余步骤同第一通道的建立。两通道联合取石。术毕观察各盏无结石残留,放置F6或F5双J管,两造瘘口留置F14或F16。造瘘管并夹闭1-2 h。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常规检查,KUB+IVP,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完成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肝肾功、电解质、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如泌尿系有感染,术前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至尿培养转阴方可进行手术,术前晚灌肠。

2.2 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缩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具有排石率高、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还应使患者了解此手术并非无创手术,仍需做0.5cm的切口,术后腰部留置引流管会造成一些不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以于术后恢复。多数患者对此缺乏认识,为了使患者配合手术,进行以下方面护理:①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人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②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及对碎石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安全性,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区别及其优越性。③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可以用挂图的方法讲解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2.3 常规准备:皮肤准备,备血,禁食,术前晚给予洗肠,术前肌内注射镇静剂等。患者在术中分别采取截石位、俯卧位,如果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 d要指导患者练习两种,特别是俯卧位。从30 min开始训练,再延长至45 min、1 h、2 h、3h。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采取俯卧位。术前护士应指导患者练习这种。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监测:手术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血压低、脉搏增快、呼吸快时,应注意是否出血。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手术当天如出现畏寒、寒战,多为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术野导致体温降低引起,给予保暖大多可缓解。持续高热者,应密切观察造瘘管是否通畅,有无败血症发生。

3.2 保持造瘘管通畅:密切观察肾造瘘管及留置导尿管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观察导尿管或患者排出尿液的颜色,有血尿者说明“J”管内引流通畅[2]。手术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血尿,一般l一3 d内尿色转清,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颜色逐渐加深、量多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立即夹闭造瘘管,使血液在肾输尿管凝固,肾内压力增高,形成压迫状态,达到止血。观察造瘘口周围敷料情况,如发现造瘘管周围漏尿、敷料潮湿,则应考虑是否造瘘管打折.或有血块或碎石堵塞造瘘管,可用四指并排向远端挤压管道,还可用20ml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生理盐水低压反复冲洗造瘘管,以恢复引流通畅。为患者翻身时有效固定肾造瘘管及留置导尿管,严防脱落。指导患者翻身前先将肾造瘘管及导尿管留出一定的长度,然后再转向对侧,下床或活动时须先将肾造瘘管及导尿管妥善固定,防止逆流。

3.3 观察腹部体征: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肌有无紧张,有无压痛、反跳痛等症状及体征,警惕尿瘘引起腹膜炎。

3.4 预防感染:造瘘管堵塞冲洗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定时更换引流袋以防感染。

3.5 术后饮食护理:术后患者禁食6 h,无恶心、呕吐可予半流质饮食,次日改普食;可多食新鲜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饮水量>2 000 mi/d以上;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继发性肾脏出血。

3.6 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 h后,改斜坡卧位,3 d后如无明显出血,可下床轻微活动。如有血尿则卧床时间加长,可做适量的床上运动。

4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①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为创面出血,一旦发生应立即钳夹造瘘管及时报告医生。术后7-10 d应警惕继发出血,此多为感染、假性动脉瘤。炎性肉芽肿等引发的出血,所以此阶段应特别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3]。②尿瘘:多为引流管引流不畅所致。术后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有无血块、碎石堵塞,随时询问患者有无腰痛、腰酸等症状。③预防尿源性败血症:预防措施是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24 h,术后静滴抗生素时间>48 h,用药前做常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④邻近器官的损伤:多为术中误穿到胸腔或肠管所致。患者若有胸痛、呼吸困难、腹痛、腹部拒按等症状及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5 出院指导

5.1 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勿做腰部剧烈运动,以防双“J”管脱出和出血。按时返院拔除双“J”管,以免加重感染,诱发结石,甚至时间太长拔不出。有条件取出的结石均做结石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患者饮食以预防复发。

5.2 嘱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鼓励多饮水2 000-4 000 ml/d,增加尿量以预防感染,减轻膀胱刺激征,防止结石形成。不宜憋尿,应定时排尿,以防尿液反流引起尿路感染。结石患者极易复发,出院后嘱其定期B超复查。合理膳食,少吃豆制品、菠菜等含钙高的食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及含糖饮料,油炸食品,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结石的复发率比较高,大多数患者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6 小结

20世纪90年代初钬激光应用于临床以来,在泌尿外科腔道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肾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优点如下:

①mPCNI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建立经皮肾通道成功率高、取石效果能够与传统经皮肾镜术相互媲美的特点[4],其发展与应用使得包括鹿角状结石在内的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更加安全,疗效更加满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建立理想的经皮肾通道成功率的提高,mPCNI,已成为解决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方法。利用mPCNL解决复杂性肾结石,可以用单通道、双通道和多通道分一期、二期和多期等多种方法。单通道主要应用于初学者、通道建立困难、肾脏单发简单结石和年老体弱者;多通道主要适用于建立通道熟练、肾脏多发结石和身体素质良好者。对于一期取石时间过长或结石未取净者,可以作二期和多期取石。许多医师担心的问题是多通道是否会增加出血量和较多地破坏肾单位。罗金泰等[5]研究通道数量对肾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时发现mPCNL单、双通道对肾内血动力学变化影响小,与术前相比,肾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②效率高,能迅速粉碎各种成分的肾结石。结石碎粒在3 mm以下。③刨伤轻,痛苦小,恢复快。具有切割、汽化及电凝等功能。在治疗过程中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精心的心理护理可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焦虑、恐惧感,充分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使结石顺利排出,减少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梅骅,章咏裳主编.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95-899

[2] 苏红侠.钦激光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2:176-177

[3] 庞玉玲,朱晓艳,陈慧金,等.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的护理[J].西南军医,2005,73:76-77

第14篇

关键词: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激光;手术配合;护理

微创经皮肾镜激光能将结石彻底粉碎,并能有效凝固止血[1]。但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工作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我院对微创经皮肾镜激光治疗肾结石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0例,女214例、男386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0.1±2.7)岁;188例单发性肾结石、412例多发性肾结石;149例轻度积水、371例中度积水、80例重度积水。对照组600例,女235例、男365例;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51.0±2.2)岁;190例单发性肾结石、410例多发性肾结石;156例轻度积水、360例中度积水、84例重度积水。患者均行微创经皮肾镜激光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给予两组有差别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给观察组则为综合性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调节温度 在手术前调节室内温度,一般为在22℃~25℃。另外,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患者体温,若患者体温过低,则可能会引起心肺功能改变,为保证患者正常体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时,要适当加强生理盐水温度,把生理盐水放入恒温箱里加热,或在患者身体下垫变温毯,则有效保持体温(水温以接近人的体温为宜)。

1.2.2护理 在麻醉成功后,调节患者截石位的脚架高度(不宜>30 cm)。可在窝部垫上棉垫用来保护腓总神和窝血管,并使用约束带固定好下肢。输尿管导管从患侧输尿管插入直至肾盂,导尿管留置并固定。为利于B超穿刺定位,可在输液器中连接生理盐水进行滴注。然后改变俯卧位,同时可在患者的腋下、头面、两髋骨之间、肋缘下垫软垫。为有利于呼吸循环可悬空腹部,保证踝关节功能位。同时可在患者术野的两侧分别贴上专用的脑外科贴膜[2]。

1.2.3仪器的摆放、清点及监护护理 为方便手术操作,应将腹腔镜的电视显示系统置于患者健侧面,直接面对操作者。将B超机放置在操作者的对侧,将灌注泵置于操作者的左侧,激光机则放置在操作者的右后方[3]。护士做好器械台物品的清点和记录工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加强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工作。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若发现患者出现腹胀、胸闷等症状应立即汇报医师。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用P

2结果

2.1手术效果 观察组有35例中转切开取石,其余565例均碎石成功,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4.2%,平均手术时间为(55±11.6)min。对照组有79例中转切开取石,其余521例均碎石成功,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6.8%,平均手术时间为(127±16.2)min。比较两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差异均较大,P

2.2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6.3%,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操作简易、对肾脏伤害小等特点,而成为临床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由于微创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手术是近年才开始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因此,对仪器及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项仪器操作使用方法,在手术进行中能与手术医师进行很好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研究,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手术配合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到94.2%,明显高于对照组(86.8%)。除此之外,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兰香,薛银华,等.经皮肾镜激光碎石的手术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05):139-140.

第15篇

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把社会生产部门划分成两大部类: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马克思认为,无论是在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均衡都是有条件的。只有保证两大部类的生产保持合理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平稳进行,从而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经济的健康运行。

然而社会要发展进步,就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即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个部分称为积累。当Ⅰ(v+m)>Ⅱc时,经济中出现了追加的生产资料,此时开始出现了资本积累,经济开始步入扩大再生产阶段。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示为:

Ⅰ(v+v+m/x)=Ⅱ(c+c)。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还有两个派生公式:

Ⅰ(c+v+m)=Ⅰ(c+c)+Ⅱ(c+c)和Ⅱ(c+v+m)=Ⅰ(v+v+m/x)+Ⅱ(v+v+m/v)。

从这三个公式可以看出,为了保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两大部类的生产和资本积累应保持合理的关系。当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衡时,社会扩大再生产将无法实现,经济也随之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甚至会出现严重衰退或萧条的现象。

二、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演绎

由于科技进步必然引起比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列宁把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素引入马克思的社会扩大再生公式。他假定社会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始终为100%,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第Ⅰ部类积累率始终为50%,在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成提高的情况下,连续三年扩大再生产,得到表1数据:

列宁假设技术进步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要增长得更快(列宁揭示的结论),这是符合理论的。

但是,从表1还可以看出,在列宁的假设条件下,若要保持两部类的均衡发展,则第Ⅱ部类的积累量和积累率都将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第Ⅰ部类的不变增长速度(50%的积累率)是以Ⅱ部类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为条件的。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积累率应该是不断提高的,因为积累是生产扩大从而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与列宁“第Ⅰ部类的积累率始终为50%”的假设不符,更与其结论中体现出来的第Ⅱ部类的积累率递减的情况相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技术进步条件的社会扩大再生产问题研究的假设条件进行调整:

(一)假设一:两个部类的积累率都在不断提高

在列宁的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两个部类的剩余价值率c/v始终为100%,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假设两个部类的积累率(m - m/x)/m都在不断提高,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年:

Ⅰ4000c+1000v+1000m=6000………………………c:v=4:1=4

Ⅱ1500c+750v+750m=3000…………………………c:v=2:1=2

积累率为(m-m/x)/m,其中m/x代表个人消费,(m-m/x)代表积累。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为50%,第Ⅱ部类的积累率为8%,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000m=500m/x+500(m-m/x)

Ⅱ750m=690m/x+60(m-m/x)

其中:

Ⅰ500(m-m/x)=450c+50v……………………c:v=9:1=9

Ⅱ60(m-m/x)=50c+10v………………………c:v=5:1=5

则第二年

Ⅰ4450c+1050v+1050m=6550……………c:v=89:21≈4.238

Ⅱ1550c+760v+760m=3070………………c:v=155:76≈2.039

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由50%提高到51.43%,第Ⅱ部类的积累率由8%提高到8.55%,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050m=510m/x+540(m-m/x)

Ⅱ760m=695m/x+65(m-m/x)

其中:

Ⅰ540(m-m/x)=487c+53v……………c:v=487:53≈9.18

Ⅱ65(m-m/x)=55c+10v…………………c:v=11:2≈5.5

此时

Ⅰ4450c+487c+1050v+53v+510m/x=6550

Ⅱ1550c+55c+760v+10v+695m/x=3070

其中:

Ⅰ1050v+53v+510m/x=1613

Ⅱ1550c+55c=1605

可见

Ⅰ(1050v+50v+510m/x)>Ⅱ(1550c+55c)

即第Ⅰ部类出现了8个单位的相对过剩产品

若生产继续,则第三年:

Ⅰ4937c+1103v+1103m=7143…………c:v=4937:1103≈4.47

Ⅱ1605c+770v+770m=3145………………c:v=321:144≈2.23

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由51.43%提高到52.58%,第Ⅱ部类的积累率由8.55%提高到9.09%,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103m=523m/x+580(m-m/x)

Ⅱ770m=700m/x+70(m-m/x)

其中:

Ⅰ580(m-m/x)=525c+55v………………c:v=49:5≈9.8

Ⅱ70(m-m/x)=59.5c+10.5v……c:v=59.5:10.5≈5.67

此时

Ⅰ4937c+525c+1103v+55v+523m/x=7143

Ⅱ1605c+59.5c+770v+10.5v+700m/x=3145

其中:

Ⅰ1103v+55v+523m/x=1681

Ⅱ1605c+59.5c=1664.5

可见

Ⅰ(1103v+55v+523m/x)>Ⅱ(1605c+59.5c)

即第Ⅰ部类出现了16.5个单位的相对过剩产品,比上一年8个单位的相对过剩产品又增加了8.5个单位。

由此可见,在列宁的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个部类的积累率都在不断提高,则必然会出现产品的相对过剩。

(二)假设二:两个部类的积累率都在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也在不断提高

在两部类积累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根据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验数据,剩余价值率也并非如列宁假设的保持不变(100%),而是在不断提高。根据实际经验,再次对假设条件进行调整,假设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两个部类的积累率(m-m/x)/m在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c/v也在不断提高,在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年:

Ⅰ4000c+1000v+1000m=6000……c:v=4:1=4,m/v=1:1=100%

Ⅱ1500c+750v+750m=3000……c:v=2:1=2,m/v=1:1=100%

依然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为50%,第Ⅱ部类的积累率为8%,积累率为(m-m/x)/m,其中m/x代表个人消费,(m-m/x)代表积累,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000m=500m/x+500(m-m/x)

Ⅱ750m=690m/x+60(m-m/x)

其中:

Ⅰ500(m-m/x)=450c+50v……………………c:v=9:1=9

Ⅱ60(m-m/x)=50c+10v………………………c:v=5:1=5

第二年,据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结论,结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假设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率m/v由100%提高到115%,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率m/v由100%提高到110%,则:

Ⅰ4450c+1050v+1207.5m=6707.5………………c:v=89:21≈4.238,m/v=115%

Ⅱ1550c+760v+836m=3146……………c:v=155:76≈2.039,m/v=110%,

仍然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由50%提高到51.43%,第Ⅱ部类的积累率由8%提高到8.55%,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207.5m=586.5m/x+621(m-m/x)

Ⅱ836m=764.5m/x+71.5(m-m/x)

其中:

Ⅰ621(m-m/x)=560c+61v……………c:v=560:61≈9.18

Ⅱ71.5(m-m/x)=60.5c+11v…………c:v=60.5:11≈5.5

此时

Ⅰ4450c+560c+1050v+61v+586.5m/x=6707.5

Ⅱ1550c+60.5c+760v+11v+764.5m/x=3146

其中:

Ⅰ1050v+61v+586.5m/x=1697.5

Ⅱ1550c+60.5c=1610.5

可?

Ⅰ(1050v+61v+586.5m/x)>Ⅱ(1550c+60.5c)

即第Ⅰ部类出现了87个单位的相对过剩产品,说明在两个部类积累率增长完全与假设一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的提高导致了相对过剩产品大幅增加。

若生产继续,假设第三年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率m/v由115%提高到125%,第Ⅱ部类的剩余价值率m/v由110%提高到115%,则:

Ⅰ5010c+1111v+1389m=7510………………………c:v=5010:1111≈4.51,m/v=125%

Ⅱ1610.5c+771v+887m=3268.5………………………c:v= 1610.5:771≈2.09,m/v=115%

假设第Ⅰ部类的积累率由51.43%提高到52.58%,第Ⅱ部类的积累率由8.55%提高到9.09%,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两个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均有所提高,则:

Ⅰ1389m=659m/x+730(m-m/x)

Ⅱ887m=806m/x+81(m-m/x)

其中:

Ⅰ730(m-m/x)=661c+69v……………c:v=661:69≈9.58

Ⅱ81(m-m/x)=69c+12v………………c:v=69:12≈5.75

此时

Ⅰ5010c+661c+1111v+69v+659m/x=7510

Ⅱ1610.5c+69c+771v+12v+806m/x=3268.5

其中:

Ⅰ1111v+69v+659m/x=1839

Ⅱ1610.5c+69c=1679.5

可见

Ⅰ(1111v+69v+659m/x)>Ⅱ(1610.5c+69c)

即第Ⅰ部类出现了的相对过剩产品由第二年的87个单位增加到了159.5个单位,说明在两个部类积累率增长完全与假设一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导致了相对过剩产品大幅增加,同时也说明在积累率和剩余价值率同时提高的情况下,相对过剩产品的数量增加得远比单纯积累率提高要大得多。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基于上文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演绎,在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两部类积累率的同时提高会导致经济增长失衡,出现过剩产品(过程产品的数量与积累率提高的幅度成正比);而在两部类积累率同时提高的前提下,如果剩余价值率也提高,就会使得过剩产品的数量大幅增加;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为例,在大萧条爆发前,美国的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率都在不断提高,而在大萧条爆发后,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问题。这些情况完全与笔者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的演绎与归纳完全相符。

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积累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共同提高可能导致经济危机,而这三个因素的提高是有必然性的,但后两者可以适当通过宏观政策来调节:

第一,随着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也很难调节;

第二,积累率的提高首先基于资本的逐利性,它既经济发展的源泉之一也是在经济发展必然结果,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用下,经济发展带来剩余价值增加必然导致积累率提高。然而,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只有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且两大部类内部各种生产之间也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而这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并非市场机制可以自发调节的,它需要国家适当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