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文化市场现状范文

文化市场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文化市场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文化市场现状

第1篇

关键词:体育健身;体育产业;文化市场

一、体育产业及健身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产业的概念从广义上是指以自主性、国家性经营为主体的体育事业机构的集合。狭义上体育产业指的是从事体育相关产业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的集合。体育产业无论是在广义上还是在狭义上,内容都较为宽泛,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主要包含两种观点:第一,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界定,认为体育产业是一切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生产经营性活动的总称,既包括体育运动本身如健身娱乐,又包括与体育相关的各种经营性活动如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体育金融等;第二,从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来看,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的一部分,不仅包括经营性体育活动,还包括国家各种体育事业。综合以上对体育产业概念的论述,笔者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以社会上可利用体育资源为条件,以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已提供各种体育商品和体育服务为内容的体育经营性活动,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市场、体育旅游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广告业、体育中介业以及其他体育相关产业等。(二)体育健身业的概念。健身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其理论研究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任海(2012)指出健身业是认为在工作之余以愉悦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提升生活品质为主要目标,兼具有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活动时间较为自由、活动方式不拘一格的特点。同时,健身市场的发展还需具备一定内部动力外部条件。一是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只有人们不断提升健康意识,并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如体育运动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并以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二是健身市场发展的外部条件,即人们有时间、有条件进行体育健身活动,这需要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的上升来满足这一条件。

二、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分析

从江苏省体育市场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发达的省市相比,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行业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进入壁垒、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是市场结构的主要要素,这些要素决定了市场内各企业的竞争程度。在进入壁垒和集中度方面,经调研显示连云港市投资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健身场馆仅有6家,占总体的11%,这表明进入该行业的壁垒较低,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不会由于成本和其他市场竞争因素而终止,最终导致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在市场份额方面,所调查的55所健身场馆中,年收入20万以上仅有5家,占总体7.4%,且市场上缺少有连锁经营能力、可对整个市场起支配作用的场馆,难以实现规模企业。因此,需要产生一个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即能够对整个体育健身娱乐业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又可以促进产业市场结构的调整。(二)定位不合理,经营项目结构失衡。投资人出于利润和成本的考虑,在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对场馆的定位不合理,过分追求高消费、高档次,导致消费者基于性价比的考虑会减少到健身场馆的次数。近几年,体育健身行业开始向平民化发展,但仍然存在消费者有消费意愿但是消费能力达不到的情况。这对于急需扩大市场规模的各体育健身场馆来说极为不利。此外,就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场馆的经营项目而言,可以说种类繁多,基本上能满足消费者对体育项目实际需求。但是,经营项目的单一和失衡现象也不可忽视。调查数据表明,连云港市单一项目经营的体育场馆占调查总数的37%,多以台球、游泳、健身操类为主。项目失衡主要表现在各场馆提供的服务多以瑜伽、健身为主,消费者普遍喜爱的球类运动仅有较少场馆开设。因此,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场所的定位不合理,多以高消费为主,经营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三)行业自律不足,市场管理还需不断规范。对于行业而言,管理主体包括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自身,三者共同作用在能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体系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管理体系。就政府层次而言,江苏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体育场馆公共安全要求实施》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相关文件多处于整体层面考虑,连云港市很少根据我市健身娱乐市场发展差异和特点制定出满足行业发展的政策,不利于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良性发展。就行业组织而言,没有意识到加强自身的自律性管理的重要性,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等制度还不完善,难以有效地对健身娱乐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市场存在恶意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企业自身而言,对市场难以准确定位,自身项目设置不合理,缺乏品牌、服务意识,难以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发展。体育市场的繁荣,这就需要一批精明强干,懂技术、懂业务、懂法律的经营管理人才。调查数据显示连云港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仅占10%左右,且有约60%的从业人员未经过体育专业相关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导致企业难以制定出促进企业发展的对策,难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身发展战略;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的缺乏难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不利于场馆的持续经营,制约了场馆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健身娱乐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连云港市体育健身文化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让政府在对体育总体经济合理运行进行有效的干预,促使体育产业的运行和整体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首先,政府应认识到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对连云港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详细调研连云港市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情况,加强对健身娱乐市场科学调控,健全有利于规范该市场的规章制度如准入制度和服务标准,制定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推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以健身娱乐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收、场地设施补贴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强化市民的健康意识,促使市民积极参与健身娱乐消费。再次,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坚决打击非法经营、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法制化。(二)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但加剧了健身市场的竞争,而且难以实现健身娱乐行业的规模效应,严重限制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措施,表竞争未合作的同时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促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兼并或联合后的企业,积极发挥集团领导的优势,降低成本,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项目融资、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再通过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三)均衡项目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场馆的经营项目单一,且项目多集中于大众项目,高档次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市场份额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合理规划健身娱乐项目的重要性,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扩展经营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政府应积极引导投资,对市场上消费过剩的项目严格审批,适当放宽高档健身项目的立项条件,保证市场上健身娱乐项目充分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为防止资源浪费,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上低效益或者长期亏损的企业投资其他项目,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四)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扩张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缺少市场的需求,仅靠政府短暂的刺激行为,难以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张,因此,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人们对健身娱乐的消费、积极的培育消费市场至关重要。首先,对市区已有健身娱乐场地和公共体育设施要充分利用,对部分无公共体育健身娱乐场地的社区要争取早建设,早使用。争取全市社区健身娱乐场馆的全覆盖,以保证社区居民就近就便的参与健身娱乐活动,从而实现以公共设施带动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刺激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其次,在全市广泛建立各种体育运动协会和组织,动员、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各种媒体深入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从而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五)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输送新鲜血液。复合型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型的技术人员是体育健身娱乐企业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调查数据表明人才缺失是连云港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培训的内容既要包含管理知识,又要包含体育运动知识,促使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其次要重视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对从业人员采用持证上岗制度;此外在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要培训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以保证他们能根据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炜.论体育产业之界定[J].体育学院学报,2010(l):5.

[2]任海.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2012(5):56-69.

[3]陈继涛.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区域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2篇

一、县域网吧的基本状况。以作者本地为例,网络业起步较晚,截止到目前,全县已拥有网吧 70 家,终端数量 2100 余台,其中城区(包括开发区)现有网吧35家,终端数量近 1100 台,乡(镇)共有 35 家,终端数量1000余台。从业人员300人左右。产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从投资规模分布情况来看,县城区内最大规模的网吧为60台终端,最少的30台,乡镇最少的30台。从内容选择情况来看,网吧中选择游戏内容的占45%,上网聊天的占36%,查找资料的占5%,看电影的占11%,其它占3%。

二、基本特点和问题:1、起步较晚且增长迅速。因为这种行业是以网络来传播的,开始人们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表现淡漠。2、功能单一、规模偏小。通过大面积抽样调查,网民主要利用网吧进行游戏和聊天,娱乐色彩较重。没有发挥网吧应具有的商务、技能培训、电子赛事等增值功能,单一消费模式已成为制约网吧业多元发展的“怪圈”。3、行业歧视、效益下滑。在所有行业中,文化市场是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而网吧又是在文化市场中引起非议最多的。4、多头管理、干预偏多。政府职能未能转变到位。参与网吧审批的单位有文化、公安、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且程序繁杂,使申办者叫苦不迭。《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便民原则在这里没有丝毫体现,一些部门又私设了“指标审核”等,使管理部门行政动机的纯正性受到质疑。

三、网吧现状及特点的成因分析。1、趋众心理、盲目心态,使得网吧在一夜之间暴涨。当互联网刚刚进入民间的时候,由于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程度偏低的时期,从而使网络成为精英化的、学术性的人才可以享受的一种新鲜事物。2、认识误区和舆论的负面报道,使网吧难以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健康成长。3、政策制定上的偏失和司法保护缺位。因为网吧是一种全新的事物,而内容与游戏有着极大的联系。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主管部门几经调整出台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4、缺乏现代公共管理理念,“总量控制”凸显行政焦虑。人们在姿态上也普遍表现出向新生事物的前倾,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又回到压制新事物的“自觉”上。主要表现在“控制总量”、“指标限制”等。

四、县域网吧的发展趋势。在考虑宏观政策、社会环境、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来网吧的发展大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趋势。1、总量得到控制,规模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务院把我市定为九个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之一,因为明确的政策干预,总体数量将得到控制。2、电子竞技将会发展。3、进行电影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网吧正在实行时尚三联影视有限公司的“中国网吧A-G院线”计划。 4、新的教育培训阵地。网吧作为国内电脑互联网知识的重要普及场所,同样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平台。5、成为一个新兴的分众媒体。网吧已成为网民接触互联网的媒体界面。6、主题化、个性化、专业性网吧出现,增值服务会更多。7、网吧正当的利益诉求将促使《条例》进行修改。由于《条例》是“蓝极速”事件后,急就的一部行政法规,因此难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合理之处。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县政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以规范求繁荣,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连续五年被评为(上级县)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了市场制度建设。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一)规范管理。先后出台了音像制品经营守则》歌舞娱乐业经营守则》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守则》电子游戏经营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与文化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实行建档管理,定期审验,全面掌握经营业户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文化娱乐场所开业审批、安全审查、登记发证、定期检查、禁止承接等管理制度,县文化市场及文化娱乐服务场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加大了市场秩序整顿力度。按照国务院关于文化市场要“严格规范、依法整治”原则,二)标本兼治。加大了整治工作力度,对文化市场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整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治乱治散为重点,严格审查经营资格,认真查处违法行为,并统一安装了上网实名ID卡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有害信息过滤系统。音像和印刷出版市场,重点打击非法音像制品和盗版图书,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万余盘,盗版图书2380余册,查处非法出售出租光盘书刊案件13起。娱乐服务场所,本着丰富人民群众文明、健康的娱乐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270余份,整改各类隐患230余处,查处“黄赌”案件120起,治安处罚270人,较好了维护了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

强化了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文化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三)多管齐下。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形成了以文化行政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管理网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公布了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所有文化经营场所摆放了监督举报牌,电子游戏厅、网吧和歌舞厅等场所悬挂了告示牌,聘请了50多名社会监督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促进了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县政府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四)打扶并举。努力保障文化市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把市场繁荣和市场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县文化娱乐场所遍布全县城乡,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市场、电影市场、演出市场、图书市场、音像市场、美术市场、文物市场、文化旅游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市场等多成份、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入手,通过文企联姻、送文化下乡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春节晚会、重大节庆演出、抗洪救灾义演、抗“非典”演出、各种专题晚会以及大秧歌队、健身操队、中老年演出队等一些群众性文艺组织和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我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但在个别地方仍存在经营盗版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娱乐场所扰民、外地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品味低下节目等问题。一是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对文化市场经常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

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县图书馆在建设时属全省县级一流水平,二是经费投入不足。藏书14万册,但每年的事业经费满足不了群众汲取新知识的愿望;博物馆馆藏文物15万件,受展室不足的影响,很多文物不能供群众参观;艺术团因受场地限制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正版图书、音像制品商店不多,三是农村文化市场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集贸市场上多是非法、盗版出版物。同时因资金制约,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起来,形不成一个良好的文化娱乐氛围。

三、几点建议

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党的大报告指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4篇

一、我县文化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文化市场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文化市场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凡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活动都属于文化市常文化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它具有双重性,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有自己的特性,因为文化市场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又兼具意识形态属性。

文化市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风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既涵养了税源,带动了饮食、宾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为社会创造和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人们改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优化了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产值上亿元,年创利税3000万元左右。勿庸置疑,文化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是巨大的,效能是全方位的。

二、我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现状

正是因为文化市场具有显著的作用与效能,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同时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促使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行政执法。那么我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如何呢?要了解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情况,首先要知晓其基本概念。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正确地说就是文化市场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对人(指文化经营户和文化经营活动)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这里需要指明的是,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包括县文体局、县公安局、工商象山分局以及其他一些单位,很多,这些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以及相应法律、法规对文化市场实施行政执法,但笔者调查的仅是文化市场行业主管部门,即县文化体育局。目前,县文化部门在实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据的专业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以及《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

纵观我县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工作现状,大致可以从执法机构设置、执法人员配备、执法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执法效果体现等方面来透视、来洞察:

(一)执法机构设置情况。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我县于1989年3月设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其性质是全民事业全额拨款单位,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1997年4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性质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以上两执法机构是由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实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仍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文物市场执法方面,根据工作实际,由县文物管理办公室实施,但由于文物市场本身和文物办工作性能等原因,行政执法工作处于冰封状态,基本没动。此外,为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有效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我县还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主任,文体、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以及有关镇乡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象山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属协调组织,不属常设机构。

(四)执法效果体现。在建立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了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和文化市场经营者培训,协调处理内外关系,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维护了经营秩序。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契机,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为重点,把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集中行动、突击检查等形式相结合,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保障了消费者和守法经营户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文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二是创造了文化环境。通过有效实施行政执法工作,不仅对违规违法经营者给予了沉重打击,而且也遏制了非法经营之风,促进了整个市场的健康、有序、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三是提高了社会认同度。通过广泛的法制宣传,社会对文化市场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监督力度逐年加大,同时明显提高了社会对文化行政执法部门的关注度。有作为才有地位,经过十多年的文化行政执法,使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和主管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扩大,地位提高,社会各界对文化市场执法管理由过去的不知道逐渐变为普遍认可,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还多次被评为市、县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四是锤炼了执法队伍。执法人员专心搞执法,认真学法律,不仅掌握实体法,而且熟悉程序法,同时规范学习制度,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对一些重大、疑难和复杂案件进行集体研究,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快速反应能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办案能力逐步增强,自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和稽查队成立以来,全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无一起行政复议案件,无一起引起诉讼程序。五是探索出了有效管理模式。文化市场案件由于专业性强、文化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大等特点,注定其有效管理模式的探索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经过这十多年来的摸打滚爬,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已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依靠社会~监督,强化经营业主的法制教育和正面引导,通过日常监管、制度建设、教育引导、设立举报电话等手段,内强基础,外创条件,里外结合,多管齐下,相互联动。

三、当前我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经费短缺。主要表现在日常执法办案经费不足和稽查仪器设备配置薄弱等方面。文化市场项目多、范围广、战线长,一年必要的稽查经费(含车辆交通费)就不下30万元,特别是近几年,上级部门对属意识形态的文化市场加强了整治力度,几乎月月有整顿,日日有行动,管理费用明显增加。而文化市场稽查队又是差额拨款单位,工资没有足额保证,还要从仅有的县财政2530万拨款中予以留用补足。事实上,自1999年文化市嘲管理费改税后,文化市场稽查管理经费就开始明显不足,连年得不到保证。另外,随着文化经营项目呈现的高科技趋势,以及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配置办案仪器设备特别是取证设备越来越显重要。至目前,我县文化市场执法机构虽有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但已趋落后,现在需添置一些尖端高新技术产品,如微型摄像机、袖珍录音笔等取证设备,但碍于经费有限,无力购买。

(三)管理相对人及社会的文化法律意识相对淡保这几年,虽然通过四五普法以及管理部门组织开办法制培训班、开展文化市场法制集中宣传月活动,管理相对人及全社会的文化法律意识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但从高标准严要求来看,还是比较薄弱,有些经营户存在着说起来有理,做起来不理的状况,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时有违规经营行为,主要表现在:网吧、电子游戏机房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没有得到根除;音像制品店零售出租盗版碟片情况较为严重,流动地摊、街头游商非法经营现象较为普遍,且出售的大多为盗版、~类出版物和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场所中仍存在着营利性陪侍活动;印刷企业常有超范围经营情况等。

(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实施机构的性质不利于工作开展。作为文化市场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应与其他执法部门一样,以其合法的行政科室列编。同时,在执法机构合法化的基础上,相应的对从事执法管理人员在政策上和实际待遇上作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县虽已建立了文市办、稽查队这两个文化市场执法管理实施机构,但均属事业性质,且稽查队属差额拨款单位,经费上没有保证,待遇上得不到落实,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完全体现,容易出现感情执法等现象,不利于执法队伍的稳定和执法工作的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保障体系。具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要把执法经费落到实处。只有保证了执法办案经费,才能有力地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二是要把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有确保了执法办案仪器设备的配置到位,只能有效地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要把工作待遇相应提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是一线工作者,直面社会上各种矛盾,尤其是为处理举报事件,24小时要随时候命出击,双休日及夜间为强化日常管理查案办案,充满着艰辛但执法人员相应的待遇没有提高,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四是要把编制性质予以解决。既是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就应列为行政编制科室,这不仅是促使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名正言顺地履行行政职权的需要,也是认真解决后顾之忧,增强自尊心,调动积极性,努力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力保证。

(二)建立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体系。具体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机构网络。形成一个以县文市办、稽查队为主,乡镇街道文化站为辅,各有关管理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纵横交错,多层次、广范围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网络;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工作网络。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统一行动、统一检查、统一公布(通报)检查结果的专项整治活动,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真正在社会上有形象,群众中有影响,违法违规者前有权威;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信息网络。各地各部门联动,及时交流执法经验和信息,通报执法案件查处情况,提高执法效果和效率。

(三)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逐步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案件备案制度等,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明确每一个机构和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责任,同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组织的监督作用,对执法人员进行纪律束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向全社会公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投拆举报电话,接受管理相对人的监督,接受人大和上级部门的监督,接受司法机关和社会~的监督,同时还可以通过从各个层面聘请行风监督员,注重执法人员工作作风的监督检查,从而促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

第5篇

一、服装设计教育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在服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思想与方法上缺乏欧美创新意识。最早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办专科,再是苏州丝绸工学院开办本科,接下来是其他艺术学校、纺织学校、轻工学校开设服装专业最后成立服装系,从而一些综合型的大学、师范、高职也都开设了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许多学校脱离了市场的需求,调查很多重点高校吸取精华与重组优点,从而得出自己认为很满意培养方案与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也是传统的内容,较重视基础基础教育和绘画的基础教育,除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外,开设的专业课让学生都是在围绕画好服装设计效果图和裁剪制作工艺上花时间,觉得效果图画的好看,就认为设计学好了。许多学校教学方法落后,一味的重视服装的艺术性的培养却忽略了服装技术的培养;还有一些学校太注重“技术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做出低廉的服装产品,脱离了市场,丢掉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和创新的理念。第二,加强服装产品材料研发,加强服装高科技技术运用。加快相关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科学技术上第一生产力”,面料是服装设计三要素之一还是最基本要素,更是设计师们抒发自我灵感、表达自我情绪、表达美的最语言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纳米技术的出现,陆续就有了纳米特种功能纤维、纳米毛针织品;有了环保意识,就有了新型环保面料,彩色棉、竹炭纤维、生态羊毛水果纤维、麻纤维等多种植物纤维。设计领域也不断在运用高科技,服装的三维模型扫描系统可以很快的扫描模特身体上各项指标数据。我国很多高校的沿用落后的办学条件,教学里没有将高科技信息应用到课堂,没有实验室学生很难真正了解服装面料的性质,服装设计教学如何面对当今全球化、科技化时代?

二、对策

对策一:当然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改变教育体制和现行办学大环境,但校间应多交流、多整合资源,互渗透、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专业的建设,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及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去。结合市场,多与企业交流合作;经常的邀请服装设计师、企业家等人才来学校讲座,让学生能了解市场,学习市场知识,在调整合理的师资结构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得到更多实践的学习机会。以“产、学、研”的模式促动专业发展,让老师、同学及时与市场接轨。学校应该提供平台,多鼓励教师多出去学习专业知识,不能闭门造车。对策二:学院不仅对老师要作“教师评价”,还应该对开设的课程作“课程评价”。例如:课程偏重理论的教师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是否合理,能否扩宽学生的学习面;偏重于动手能力的能否会使学生忽视理论知识结构;教学安排注重最后的结果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美术生其功底较好,应重视严谨的设计态度和工艺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及能力。经常跑市场,让学生了解市场,调研市场能充分让学生发挥无限想象能力。多开动员大会,及时培养学生有“民族”“创新”“品牌”“超前”的意识。应从实际出发,发扬“大胆开拓,务实进取”的精神,取长补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综合素质和工艺技术的关系、核心课与基础课的关系、共性和特色的关系。常言道:“教无法、学无法、有法之无法,方为至法。”对策三:我国服装院校应该有一到两个服装材料实验室,根据市场变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课程、调整资源结构,真正将服装设计教学做活、做鲜、做到市场前沿。学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去服装企业和面料生产企业实习,多了解服装企业如何运用高科技,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能力。当今服创意文化市场装产业环境下,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又要懂工艺、材料、版型、流行、营销运作的人才。人才是当今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服装院校应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科学生产力,为学生、企业、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真正落实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

作者:高韬 况丽红 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艺术设计系

第6篇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清江中下游,地属西部地区,即巴、楚、蜀文化交融地带。

长阳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民族文艺团体1个,民族文化馆和文化馆各1个;民族体育馆1个,建筑面积5248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馆舍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图书8万册;民族博物馆1个,馆舍面积2200平方米,馆藏文物6000余件;清江画院1个,馆舍200平方米,馆兰卡普各类艺术品200余件;民族影剧院1个;农家书屋7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民族文化广场1个,毕兹卡民族文化村1个。

近些年来,长阳县在民族文化建设上,注重强化和发挥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作用,坚持以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为龙头,以县艺术团体和文化馆为纽带,以社区、乡镇文化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幅射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从1990年开始,坚持每5年举办一次全县农村文艺汇演,每3年举办一届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每年一届全县书画美术比赛,从1973年举办第一届乡镇文化节以来,各乡镇已连续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节,达200余届次,最多的乡镇已达35届。在各个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多次举办民族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而推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的蓬勃兴起。

2、专业、业余文艺团体艺术生产活跃。近些年来,长阳县剧团创作的节目在全国、省、市各级文艺调演和比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大型土家婚俗舞蹈《土里巴人》获1999年国家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屈原文学创作表演金奖;长阳南曲《昭君别乡》、《咏梅》、《巴山女》、《白胡子唱老》分别获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创作、表演金奖;大型歌舞剧《梦幻土家》倍受中外观众的好评。毕兹卡民俗文化村艺术团,从1994年创建至今共演出6000余场,先后接待了50多个国家的友好人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1995年应邀赴香港演出“一炮打响载誉归来”,近千名民间文化爱好者在这里培训后,走向旅游景区从事演艺、导游,进入中小学校开展民间文化教学;创编的广场舞蹈“巴山舞”、“土家族撒叶儿嗬”分别获文化部第十届、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

3、民族文化保护成效显著。

自六十年代初以来,长阳县始终把普查、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资源当作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先后搜集整理出版了150多种计1000万余字的民族文化丛书,从2003年开始,将全县民间艺人资料和民间文化原始资料制作成视频、音频、图片及文字的电子文本,存入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2005年以来,长阳县已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族文物保护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和原则,一批濒临损坏的珍贵文物得到及时抢救和保护。截止2009年底,我县已列入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市级10处,县级35处。

县清江画院成立以来,已征集、收藏、西兰卡普,织绵百余件,其传统花形近百种,其中不乏清末,民国初年及解放初期的作品,成为目前全国品种数量最多的西兰卡普陈列馆。

积极争取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8万建成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为基础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4.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化。

九十年代以来,长阳县在不断完善民族文化事业扶持性政策措施的同时,着眼于民族文化事业未来发展,在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化进程上进行积极探索。毕兹卡民俗文化村,属于企业性质经营单位,按道理讲纯属自负盈亏单位。2008年,政府拨专款对民俗文化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维修,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演职员工的后顾之忧;政府积极支持专业剧团和毕兹卡民俗文化村艺术团利用旅游业开发提供平台。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了艺术生产力,提高了文化市场竞争实力,迈开了跨县、跨省和到港澳进行商业演出的步伐,增强经济效益,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为打造“文化强县、旅游名县”的目标,各旅游景点、景区充分利用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加快了民族文化产业化的进程,进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二、民族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同周边及其他地区比较而言,长阳县的经济、教育、科技发展水平还显得非常滞后,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和消亡还在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机制以及政策和理论创新的不足,还从各个方面束缚、阻碍着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和民族文化生产力的解放。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看到,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尤为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长阳县虽然实施了“保护条例”,但从大范围看,民族文化保护的氛围不浓,加上没有资金的支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完全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2、文化事业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不稳定。长阳县文化事业单位虽然均是财政全额预算单位,实际上财政只保人员工资和极少量的办公费,即没有足够的经费组织文化活动。歌舞剧团因经费短缺,设备老化,创编受到制约,难以推出更多的舞台艺术精品。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因经费紧张,文化基础设施面积小,规模小,设施设备落后,群众缺乏活动场所,公益性文化设施一是少,二是条件差,完全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制约着文化事业的正常发展,给建设先进文化带来阻力和困难。

3、民族文化工作网络体系薄弱。长阳县原建立的11个乡镇文化站,在乡镇体制改革时,与乡镇广播站合并后,改名为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单位性质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际上就是无主管部门的社会中介组织,其工作也称为“以钱养事”,即没钱就不搞事,或搞自己的事。原有文化站的文化干部有的退休,有的转行,绝大部分站无文化专业干部,多数乡镇的民族文化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4、民族文化产业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市场竞争的优势。长阳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加上清江水域的开发,民族文化产品具有市场运作的条件,但目前我县的文化事业单位缺乏市场意识和产业化理念,开拓文化市场上缺乏拼搏精神,对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尚未探出一条好路子,文化事业单位仍处于单一靠财政拨款维持生存的局面,因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5、由于民族文化公益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基本上没有享受基本的文化服务,看书难,看报刊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低于全国市场水平的6.8和3.9个百分点,尤其是有线电视覆盖率,各个乡镇基本上只占区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八。

6、由于地方经济困难,财政投入短缺等原因,文化部门的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萎缩,生存困难。一部分单位因缺乏经费不能正常开展文化服务。能够开展业务的机构,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从事文化管理、创作、表演、研究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年龄老化,专业人才断层现象突出,特别是各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服务人才就更显得单薄。

7、民族文化资源流失加剧,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一是市场因素和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对产生于农耕时代的民族文化冲击很大,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不断进入土家山寨,致使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结构和文化环境再度发生巨大变化,民族文化不断流失、萎缩和严重变异;二是民族文化后继乏人,面临失传;三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体制改革,部分传统文化失去了生存环境。

三、长阳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对策

历史表明,长阳是一片见证了人类远古至现代文明的沃土。而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想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先进文化,这对于推进我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而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县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数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数千年历史进程的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认识民族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再从综合国力竞争的角度讲,也必须加强民族文化的建设。当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多种思想文化展开相互激荡,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的长阳,不但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长阳综合实力增强的重大问题。

针对长阳县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强,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和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渗透,长阳县民族文化建设虽然面临种种严峻挑战,但无疑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而今后的工作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深刻认识繁荣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优势,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

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经济资源而忽视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资源的资源观,以及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发展的片面发展模式。要大力提升民族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将民族文化建设置于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围绕民族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因素,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繁荣局面。

加强民族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娱乐生活品质。由于长阳县地处鄂西边远山区,属于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能力极为有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基本文化消费。在当前形势下,首要问题在于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全面覆盖县域广大农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即文化站、文化室、广播电视接收设施、网络通讯基础设施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解决农村看书报难,看电影难,看有线电视难,上网难等问题,使公共文化投入真正贴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着力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惠民工程,确保乡镇基层文化设施的有效运转。

加大投入力度,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民族文化活动和艺术生产力的条件。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应优先考虑县歌舞剧团、县文化馆(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县博物馆和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建设。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它不仅可以满足开展民族文化活动的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而实际上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传播的过程。

繁荣发展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加大对民族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扶持县民族网、新闻网站建设,支持新兴传播载体有序发展。

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它虽然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也有不同点,那就是区域的和民族的。民族是历史的范畴,它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语言,相同的生活方式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大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逐一落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各项规定和法律责任。进一步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工作,制定和履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措施,继续做好“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的传承工作。

建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传习所。村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平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以村落为单位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养育和传承至关重要。根据长阳县各类传统文化分布及生态特点,在全县优先建立7个传统文化项目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即长阳南曲、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山歌、薅草锣鼓、民间吹打乐、民间故事、长阳花鼓子保护区。在都镇湾、榔坪、渔峡口、贺家坪、资丘等乡镇和“毕兹卡民俗文化村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传习所隶属县文化体育局管理的财政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传习所主要职责:充分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开展适合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基础文化设施在保护、传承、展示、宣传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把传习所办成“民族文化之家”、“民间艺人之家”。

加强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艺术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艺术管理人才,为繁荣民族文化提供人才保障。要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民族文化人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借助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国家、省、市建设项目的有机对接;充分利用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关于全省开展“一县一品”的契机,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对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清江画廊的建设。重点建设宝塔山民族公园、长阳人”、香炉石遗址公园、白虎垅陵园、毕兹卡民俗文化村、巴国古城、中华巴土圣山和麻池古寨革命旧址群,努力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力争在较短时期打造一批在全省或者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品牌。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许昌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2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3

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许昌市地处中原腹地,具有承东启西、四面辐射的独特区位优势,2015年年全市生产总值2 170.6亿元,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数量达到29 673个,存在着经济增速放缓、服务业发展较慢、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业务高度集中化、信息共享,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许昌市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1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会计信息化实务工作相关人群。该问卷的调查目标主要是更好地了解许昌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以及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许昌市的会计行业发展。问卷一共包含24个问题,对企业基本信息、会计信息化硬件、软件条件、会计人才培养及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方面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9份,其中企业涉及制造业、商业流通、批发或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服务业、建筑业六大行业,分布于许昌市的“五县一区”,包括魏都区、许昌县、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形式,问卷的设计主要根据财政部2014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章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规定,分别从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两个方面了解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的达成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2 许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2.1 许昌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基础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从调查来看,许昌中小企业基本已经达到了基础的会计信息化水平。有100%的部门都备有计算机,其中70%的公司人手一台,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占89%,有68%的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能。目前在许昌市中小企业中计算机的业务操作已经相当普及,大部门的从业人员已经能够适应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的使用,业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调查的企业85%购置了会计专业软件进行账务处理,65%的企业设置了专门机构或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2.2 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虽然调查的企业都已完成了前期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但是可以发现,这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企业都选择购买市面上的通用会计软件,其中有50家企业使用的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用友畅捷通和金蝶KIS,31家企业购买了用友U8、金蝶EAS等适合于大中型企业的软件,10家企业选择在线的会计记账平台,只有18家企业选择开发ERP系y。40%的企业尚未筹建信息备份管理制度,只有23%的企业建立财务信息平台,中小企业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高学历会计人才少

在许昌的中小企业中,有90%的中小企业会计人才数量都在6人以下,其中3人以下的企业占到了63%。会计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20~39岁之间,其中58%介于30~39岁之间,23%介于20~29岁之间。41%拥有本科学历,40%为大专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不到1%。

2.4 会计系统模块偏向财务核算

通过调查,在许昌中小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中,使用最多的分别是总账管理系统(67%)、现金管理系统(54%)、收入费用管理(38%)和出纳管理系统(33%),这些都是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最基本的模块,而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的模块,如成本管理系统(19%)、预算管理系统(9%)、预测分析系统(4%)和决策分析系统(1%)的应用非常少,有49%的企业日常工作中不包含财务分析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贡献还比较少。

图1 会计信息系统模块

2.5 会计信息不共享,系y之间集成效果差

调查的企业中,有42%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为独立应用模式,无法与供应链、税务、银行、生产制造等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流的统一,只有15%的企业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整体(如ERP)中的一部分集成应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效率。

2.6 会计信息化工作领域了解不足

虽然大多数企业了解会计信息化,但是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工作领域的认识程度不深。有68%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云会计,有57.85%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有32%受访者没有听说过ERP,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并不了解《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更不用说按照规范的要求制定公司的会计信息化规范。

3 许昌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原因

3.1 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共有46家企业认为管理层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模糊,主要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阶段,误以为只要购买了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就是实现会计信息化,认为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减轻会计员工的工作压力,对于会计信息化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认识还不足,重软件而轻信息。许多中高层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持保守态度,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3.2 缺乏有力的财力支撑

调查发现,在许昌市的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投入普遍较少。有60%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年投入小于1万元,有33%的企业会计信息化投入在1万~5万元,5%的企业投入在5万~10万元,只有2%的企业的投入在10万元以上。许昌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盈利能力低、资信状况差导致融资能力难的问题。虽说国家这几年已经出台很多中小企业融资优惠政策,仍然是僧多粥少。企业基本的营运资金本身就比较拮据,通常会投入到生产、营销和业务推广等方面,投入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更少了。调查显示,有近34%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开展信息化不但要购买硬件软件,还要进行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后续支出,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只能望而却步。

3.3 管理不够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式老旧,业务流程不规范使会计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实施效果不大。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缺乏针对性与整体规划性,由于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协调,系统集成性差,对信息化建设造成了较大阻力。信息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共享通道,而对外又不能跟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继而出现“信息孤岛”,导致信息质量下降,无法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服务。

3.4 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低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会计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聘用的会计从业人员多为低层次财务人员,他们懂得基础的会计软件操作,但是对于信息系统的了解较少,而企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又少之又少。调查发现49%的企业经常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37%的企业只培训过一两次,还有14%的企业没有培训过,最终导致信息化建设进行缓慢,有近53%的中小企业认为人员培训不到位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

3.5 会计软件产品不成熟

目前的会计软件选择范围较多,除了用友、金蝶等老牌会计软件公司外,还有新中大、金算盘、博科等也都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认可,但是存在功能设置杂糅,操作过程复杂的问题。中小企业通常购买的会计软件功能比较单一,如用友畅捷通、金蝶KIS,所涵盖的模块主要为基础会计核算,如总账、现金管理和报表管理等模块,已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现代化需求。而ERP虽说可以使企业进行资源优化,信息集成,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建设周期也较长,通常只有大型企业才会考虑使用。

3.6 信息的安全保障程度不高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形式集中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而网络的安全隐患很多,会计信息有可能遭到电脑黑客和网络病毒的恶意攻击,也可以被其他相关操作者泄露。会计信息被企业视为最高机密,一旦丢失或损坏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许多企业不愿意将财务数据、客户资料等重要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或者放在网络终端,也阻碍了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不可避免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阻力。

4 许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发展许昌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软件供应商的技术力量。

4.1 从政府层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体系

4.1.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加快出台会计信息化的标准和法规,包括会计资料产权问题、电子资料备份制度、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标准等。建立健全会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体系,防范一切网络犯罪,通过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4.1.2 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通讯等通信技术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增加网络带宽,提高网速,降低上网资费,方便用户进行在线登录。

4.1.3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

政府应该在各种研讨会上加大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和推广,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具体的案例,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切身利益和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让企业到软件开发商进行实地考察,免费试用。有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者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周期,只有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加快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4.1.4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培养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放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首位。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可以从会计职称资格考试改革入手,将会计信息化相关能力纳入会计职称的考核当中,将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主动学习,提高从业人员信息化整体水平。

4.2 从企业角度,制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规划

结合自身条件和经营需要制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规划。

4.2.1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中国统计在线的调查显示,87%的中小企业老板表示除非能看到实际效益非常大的时候才会考虑会计信息化。所以,要推进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就应该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开拓管理层的创新思维,使其认识到开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2.2 信息化建设监理完整的规划

企业需要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规划,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规范和科学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有计划地进行实施。建立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项目整体安排,包括如何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组织架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人员的配备及决策机制等问题进行全面部署,协调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保证企业的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畅通无阻,以适应信息化的转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由财务部门和信息系统部门双重合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信息化安全制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2.3 结合自身条件和经营需要选择匹配的会计信息系统

要立足于企业整体,对自身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与自身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信息化配备,对信息系统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从功能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合理选择符合企业经营业务和发展的软件系统。不要盲目选择,避免过度浪费。在经济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租赁在线软件,即SaaS模式进行信息化配备。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量的增加,适当地进行系统升级,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时常关注信息化动态,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发展,将新的成果应用到企业中,最大范围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

4.2.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会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应增加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素养,适当的时候可以和高校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具有会计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3 加大软件供应商对会计软件的研发力度,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会计软件

4.3.1 针对中小企业开发出新的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供应商应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改进会计软件,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增加管理会计功能,如报表分析、预算管理、财务决策等模块,从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并且简化操作步骤,美化操作界面,使操作更方便,更易学。

4.3.2 发展国内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

大多数国内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经过市场考验的、历史较长的国内服务运营商提供的平台及服务,目前国内的云会计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很少有厂商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应该加快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研发,不断完善业务处理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使用。

4.3.3 会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顾虑,软件供应商应加强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一方面采取防火墙技术,采用积极的防病毒技术,对数据库应做到两层加密;另一方面,建立多重备份机制,建立工作日志防止意外情况导致的信息破坏或者丢失。此外,还应加强软件的安全控制,严格控制访问权限,防止系统关联方的非法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解春苓,刘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2011(3).

[2]麦海娟,麦海燕.基于SaaS视角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11).

[3]汤长胜.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4]祁广亚.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4).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厂;入口管道;泵配管设计;安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蓬勃发展和石油化工管道设备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石油化工管道设施逐渐趋向于长距离、网络化、高压高温方向发展,对石油化工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检修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石油化工管道工程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它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上的要求自然是十分严格。

1泵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对于泵的类型以及管道的流程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必须要满足工艺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泵的运行以及检修的操作要求;

(1)挑选管材

管材挑选首先要考虑运送介质(如腐蚀性、含固体颗粒与否等)、活动状况、温度等要素,同时参照材料价格和供给情况,满意经济、安全性要求。如清水类介质选碳钢即可,腐蚀性强的物料选耐腐材料或衬耐腐衬里的钢管,而一些工作温度、压力不大的场合可用塑料管。

(2)选择介质流速

依据介质、运送状况及设备流量,从有关管内流体常用流速表中选取经济合理的流速。

(3)断定管径

管径可利用管径公式核算,也可通过流速-流量-管径算图预算,有时应直接依据设备接管材料断定。由上述三种办法得到的管子内径,应调整到相应(稍偏大)的公称直径,由有关规范查出壁厚、外径等。然后,验算流速和壁厚。公式图如下:

(4)断定管子衔接方法

衔接方法首要依据管材、管径、介质性质、压力、用途及运用状况断定。如Φ≯38mm时选用丝扣衔接,Φ45mm以上用对焊衔接,小直径水、煤气管和上下水管、压缩空气管等,且温度、压力都不高可用螺纹衔接,法兰衔接维修便利、广泛适用,但费用较高。

(5)挑选阀门、管件

首要要考虑流体特性、工作压力、要求功能(如流量调理、切换、操控等)、阻力损失和安全要素。只需堵截时用球阀、旋阀、闸阀;需调理流量或压力时用节流阀、截止阀;气体或大管且要求不严时用选蝶阀;管件原料通常与衔接的管子相一致,但商标不一样。

2)作为回转机械的一种,泵是非常精密的设备,如果受到外界力量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变形和振动、发出噪音等情况,导致内部轴承部件的破损或烧毁。因此,在设计及安装时,必须要将热膨胀这一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减少管道对出入口泵管嘴处的作用的力矩和作用力。在制造厂中大多都对泵嘴所允许范围的作用力数值做了规定,方便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能有一定的参考;

3)对于管道的柔性要做到充分的了解,尽量缩短进出口管道的长度,同时还要做到管道线路的布置与阀门手轮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检修;

4)在管道的布置过程中,为了避免泵在检修时产生不方便,在泵的上方尽量不要设有管道。同时为了不影响后期泵的卸除,泵的正面也不能铺设管道;

5)泵的管道布置必须符合安全、环保的法规,做到防火、防爆、环保等;

6)往复泵的管道线路要做到不影响活塞及拉杆的拆除及检查维修;

7)可以设地漏连接到埋入地下的排污管,将泵的排液以及放空及过滤中污物排送出去。

2泵的入口处管道

1)在化工设备中,容易蒸发的液体是非常多见的。为了不使泵出现气阻的问题,使得其能够正常的运行,在泵的吸入管要有一定的液柱压头。因为如果泵的吸入口的阻力过大时容易造成抽空的情况发生,因此必须保证净正吸入压头的需求。为了减少或避免气浊的发生,必须确保泵吸入管系统的有效气浊余量达到要求的1.2倍或1.3倍。为了提高泵系统的有效气浊余量,尽可能的减轻阻力,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到当量长度;

2)大量气体积聚在吸入管内也是造成气浊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吸入管道内部气袋的出现,可以采用将气阀设置在高点的方式,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此种现象。针对密度较小的液体的输送,可以将吸入管道采用坡向的放置方法。此外,对于泵入口位置的变径管的安装也要尽量防止气体积聚造成气浊的情况发生;

3)含有固体颗粒状物体的输送很容易造成管内固体颗粒的沉积造成管道的堵塞。对于输送此类物品的管道,可以将泵分支管道采用45度方向的连接或者采取大坡度的安放,阀门的部位也应该尽可能的靠近分支端;

4)为了保障泵的工作性能,减少偏流、漩涡流情况的发生,对于有弯头水平布置在单侧吸入口位置的情况中,要在弯头和吸入口之间安置长度在管道直径三倍以上的直管;对于含有双侧吸入口的离心泵,为了达到两侧吸入口的推力相等,保证叶轮的平衡,需要将直管段安置在吸入管道内。当平行的吸入管道与泵轴在同一个平面与泵进行连接时,在泵吸入口要安置长度长于管道直径7倍的直管。进而避免弯头引起的介质偏流,影响泵的工作效率以及减少对设备的损伤;

5)泵入口处的切断阀主要的作用是将流体的流动阻断。因此切断阀在设置时应尽量的靠近泵的入口管嘴处,使得切断阀与泵嘴间的滞留量尽可能的降低。

3泵的出口管道

尽管泵的出口管道不会对泵的性能产生影响,但是出口管道阀门的安装和热力以及压降等问题在安装时也都进行充分的考虑。

1)泵内的流体如果产生倒流很容易引起叶轮的倒转,因此在泵的出口管道要装上止回阀。在选择止回阀的时候要依照管道的实际安装需求;

2)异径管的安装位置要靠近泵的出口处;

3)为了方便以后的拆卸,泵的出入口处要有一定长度的短管;

4)泵出口处的压力表在安装时应装在出口与第一个切断阀之间的管道上,便于工作人员的观察;

5)在很多场合会有备用泵的准备,这样停用侧的泵就成了一个死区,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温度计安装在两个泵进行合流的管道上;

6)应当尽量的减少往复泵出口管道的跨距,对于管架的刚度也要做到提高和增加;

7)泵进出口管道的管架要能够支撑泵的检修工作。

4管架的设计和布置

管架能够减弱管道的噪音和振动,能够起到保护泵的作用,因此管架的设计和布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1)通常情况下采用可调节的固定架作为泵的出入口管道的第一个管架。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管是泵还是支架都会有一定的沉降。可调节固定架的采用能够协调两者的高度,做到与泵口的对齐。可调节支架有很多种做法,不同种做法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点,设计实施时可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

2)大型泵的很多管线会存在温度差异大的问题,为了减轻此类管线的进出口泵嘴的受力需要设置支架,这时要尽量的缩小约束点与泵嘴之间的相对的伸缩量;

3)在泵的管道检修工作中需要将管架进行拆除,因此在设计实施时必须采用容易拆装的结构;

4)为了减少外部力量对泵的作用,可以在泵的管道的适当部位设置一定的支架和吊架;

5)泵在出厂时都有一定的制造许可,如果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不能在泵的底座上设置支架。

结束语

泵的配管设计在化工装置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方面也非常多,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更加用心的对待。好的设计能够为现场的施工安装提供有力的依据。泵的配管相对来讲就简单很多,但是伴随着工业及科技的发展,不同类型、各种新型泵的出现,它们都具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还需要设计及施工人员能够不断的去学习、去了解。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编].全国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培训教材[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第9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机制改革;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实施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背景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资本的价格,它的形成机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率也是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利率对国民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问题

1.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另外,国有企业面临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增长。可见,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银行和企业两大微观主体没有真正形成自我利益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时,即使放开利率管制,也难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衷。

2.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充满着投机,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的需要,并且主要存在于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区域,不利于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资金市场的有效竞争。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央银行已不再直接对利率进行管制,但依然会通过间接的手段来监管和调控利率,确保利率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3.金融企业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我国的金融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即由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各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利率定价机制来确定利率,然后报中央银行备案。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监督各商业银行的利率实施状况。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制度,理顺利率定价机制。

4.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1%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资。一旦放开利率管制,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分析

1.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我国对利率目标的确定和调整具有相当程度的短期性,只重利率调节利益分配、减轻企业负担等财政化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场传导作用(如储蓄——投资——消费的转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制定各项法定利率,各金融机构只有遵照执行,而其自行确定利率标准的自很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应。

2.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不成熟。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验看,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利率(资金的价格)主要取决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利率未发挥带动作用。目前我国各种金融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各不相同,因而中央银行以金融市场为调控对象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不理想。

3.企业约束制度不完善。作为资金需求方——企业,尚未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机制不规范,企业行为未完全市场化,预算软约束,对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信号反应不敏感,加之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三角债”严重,经济合同和信贷约束淡化,使利率的约束性几乎丧失。

四、完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和建议

1.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另外,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2.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和货币市场建设、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的,这些改革的进行都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3.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制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辟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二是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改革现有的由中央银行确定基准利率,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基础之上,各商业银行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确定利率的机制,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4.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宏观经济状况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宏观经济不稳定所引致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金融体系无法通过资产组合来有效的消除。同时,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对存款的吸纳效应。

参考文献:

[1]黄金岳.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考.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

第10篇

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成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区内每年发生重大灾害数十次,造成数百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频繁的灾害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体系研究提供相关基础。

【关键词】长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

一、滑坡泥石流灾害现状

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齐全,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布差异大,雨量丰沛,分布多个暴雨中心,导致区域内滑坡泥石流强烈发育,成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2004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202个县级行政区第二次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统计,体积在1万m3以上,危及1户居民以上的滑坡(包括危岩等)13000多处,滑坡体总方量近167亿m3;流域面积在1km2以上,危及1户以上的泥石流沟3000多条,流域面积约5万多km2。

滑坡、泥石流是发生在长江上游部分区域内最严重的侵蚀过程,长江上游的东部、横断山区、云南西部及东北部、四川西部、陇南及陕南以及长江三峡库区等,共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1万多条,分布面积占10万km2,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的昭阳区、彝良县等;贵州省毕节地区的毕节市、大方县等;四川省宜宾市的宜宾县等,雅安市的雨城区、凉山州的雷波县等;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的文县等;长江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开县等;湖北省宜昌市的秭归县、等6省1市12市(州、区)共38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0′~110°01′,北纬26°30′~34°32′。土地总面积46.03万km2。

项目区区域空间跨度大,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类多样,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时空分异明显,项目区内分布有多个暴雨中心。这些均构成了滑坡、泥石流发育的有利因素。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诱发滑坡、泥石流也愈演愈烈。

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1、直接危害城镇及村庄

项目区地势高亢,河流深切,山高坡陡,不少地区城镇村庄就直接位于滑坡体上或外形较平缓的泥石流堆积扇上,这些区域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其上的城镇、村庄将遭受直接危害。对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设立的56个预警点分析研究显示,对县城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就有会理县的清水沟、大方县县城等9处滑坡、泥石流。这类危害一般后果极为严重,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1991年云南省昭通市头寨沟发生2000万m3大型滑坡,造成21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1982年8月6日,甘肃省文县县城在40分钟内降雨35.1mm,关家沟发生粘性泥石流,造成22人死亡,19人受伤,冲毁房屋672间,直接经济损失260万元。1981年4月9日,甘肃省舟曲县泄流坡发生滑坡,体积近5000万m3,堵断了白龙江:提高水位22m,蓄水2100万m3,回水7km,淹没了舟曲部分县城,损失超过1000万元。

2、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3年8月25日,四川省雅安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到228.1mm,此次强降雨天气诱发两处山体滑坡和洪涝、泥石流灾害,并造成雅安城区发生严重内涝。此次灾害造成6人死亡、13人被泥石流掩埋、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2004年8月23日晚至24日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暴发严重的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灾害,共导致德昌县8个乡镇受灾,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茨达乡、宽裕乡和王所乡,受灾户达到1350余户、人口达4960人、无家可归人数达1416人,房屋倒塌666间、危房1458间。

3、直接影响长江干支流河道

1983年7月,云南省巧家县东坪老街的50万m3泥石流物质冲进金沙江河道,金沙江断流20分钟。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县新滩3000万m3滑坡失稳,260万m3滑体坠入长江,产生涌浪高达54m,爬高96m,造成干流断航一周,10人死亡,毁房1569间,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1994年4月30日,重庆市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岩崩,530万m3岩体快速滑动,其中30万m3岩体坠入乌江,形成长110m、宽100m、高100m的碎石坝,阻碍乌江航运达数月之久,造成4人死亡,12人失踪,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4、影响水利水电及防洪工程效益的发挥

项目区不少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受到滑坡、泥石流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如四川省屏山县欧家村电站,装机1.89万kw,投资5000万元,该水电站兴建在一个古滑坡体上,滑坡体总方量372万m3,目前治理滑坡已耗资130余万元。又如云南省彝良县奎香白杨水库,入库泥石流固体物达20万m3,水库已成沙库。著名的小江河床,在13年内由泥石流冲入物淤积而抬高3.5m,防洪形势日趋严峻。

5、影响交通运输

2003年7月12日凌晨发生的湖北省秭归县千将坪特大滑坡,不仅造成5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和24人失踪或死亡,而且还阻断了青干河的水路交通和省道路线。

6、对农田的危害

滑坡、泥石流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或淤埋耕地,毁坏水渠、塘坝等,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8年四川省屏山县大乘乡全和村暴雨滑坡,使19hm2良田丧失利用价值,引水渠被破坏,4500余人闹水荒,影响灌溉面积10hm2。2004年9月21日,四川省巴中市大部分地方遭受大到暴雨袭击,降雨诱发多处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倒塌1274间,损坏31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43.94 hm2。

三、长江流域上游区域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警系统现状

1990年,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十年国际防灾减灾计划”的重要举措,经水利部提议,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研究决定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组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并将其纳入“长治”工程防治体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由此展开。预警系统范围涉及金沙江下游的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宜宾市、凉山州、雅安市;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含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甘肃省陇南市、甘南州、天水市,陕西省汉中市、宝鸡市;长江三峡库区的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重庆市等6省1市12市(州、区)38个县(市、区)。截止2005年底,预警系统已建有1个中心站,3个一级站,8个二级站,56个监测预警点和18个群测群防试点县(见表1.1),拥有300多名专业监测预警人员,监控面积达11.3万km2,保护着30万人生命安全和数十亿元固定资产安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警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试点和局部开展阶段,还不能适应全面、有效防灾减灾的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预警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预警系统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1)监测手段科技含量不高,技术落后,难以准确科学的监测预警。目前的监测预警站点普遍采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即主要靠人工监测,监测方法单一,遇到雷雨天气,通讯难以畅通,而到夜间,监测预警工作又很难实施,严重制约了防灾方案的实施。

(2)设备老化。预警系统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大部分预警设备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监测仪器和设备破损、老化严重,影响监测精度,己不能满足预警工作的需要。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的管理,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管理技术的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思路综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类大型的现代化建筑和居民建筑物不断地拔地而起,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因此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智能化建筑电气行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要做好电气产品质量和安全工作。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安全以及环保水平的高低,对电气建筑装饰工程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电气设备行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实现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建筑电气产品中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水平都要不断地提高,调整其产业结构。就目前而言,建筑电气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销售模式没有得到改善,其经营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相关标准也要不断地提高。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建筑安全性、建筑舒适性以及建筑便利性和节能型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电气技术要向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与实际脱节

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一般都是委托专业的设计院进行。但是,目前许多设计院对于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理解不深,重视不足,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弱电系统层面上,没有对智能系统进行全面细致地规划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设计理念不强,片面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只是对自动化、电子、通信技术产品的简单堆砌,多数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使得建筑设计图纸中难以兼顾智能系统,造成设计中存在相应的质量隐患,难以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以笔者施工的下项目为例,某设计院在设计数字系统的监控系统时还是以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思维,未注意到超五类网线100米距离的限制,实际设计方案和清单中缺少接入点的设计,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不一致。

2、施工方面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单位是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由投标产生的,设计单位在设计完图纸以后还要参与材料和设备表的制定,以供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审核,但是由于报表的内容和评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现象,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问题。

建筑施工设备报价表中,很多设备项目不齐全,导致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的清单出现很多问题,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的评分非常高,使得系统集成商在投标的过程中虚报项目和价格,从而引起很多机器设备不符合施工要求,严重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另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给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例如,真正现场施工的不是中标的建筑单位;现场的负责人只是一般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建筑项目经理;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有的系统技术含量高,系统集成商没有要求设备供应厂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等。

3、设备安装问题

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然而在很多施工现场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前运输、现场搬运环节将设备随意丢、没有做到轻拿轻放,存储仓库湿度、粉尘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2)设备安装过程中时有粗暴现象,如某些接口不易连接,就用蛮力、外力,有些设备装不进去就用各种办法强行安装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设备受到不应有的外力,导致设备本身受力不平衡等,内部产生变形,产生应力疲劳损坏;(3)设备安装完成后不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后在没有防雨、防风措施时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一直以来,我国在工程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建设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很多工程管理人员都是凭借关系参与到工程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盲目指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奖惩等,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进行的,在管理方面相对比较随意。

5、监理方面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程的质量需要专业的监理公司进行审核、监督和管理,以保证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但是监理公司中缺乏专业的智能化系统监理人员,不能在智能化系统施工的技术上给以正确、有效的指导,只能在安装方面给出监理意见,从而无法对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进行监理,导致整个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实施要点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与系统整体的配合

综合配线首先要了解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和智能系统其他分部设计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计算机网络机房、电话交换机房及配线间等的合理布置,综合满足各类设备的需求。其次综合布线还应当满足传输距离的要求,考量进出线是否方便、上下是否对应,配线间以建筑物的中心为最佳位置选择,除此之外,还要满足独立的电源及接地系统。

3、安全保护接地的思路构建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器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设备和接地体之间进行良好的金属相接,用中性线把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以及电器设备周围的金属构件连接起来。在连接的过程中,严禁把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线相连。在现代的智能建筑物中,要求保护用电设备的设备有很多,对于强电设备和弱电设备都要做好保护措施,如果没有做好保护措施的话,当设备的绝缘体损坏时,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是呈反比关系的,当接地的电阻越小时,流经人体的电流也就会越小,人去触碰设备的时候,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4、强化智能建筑设计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实际需求为主要依据,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切实满足建筑的要求。设计工作必须坚持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以及不同规模的建筑,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应该加强与建筑工程师的交流和配合,将土建工程的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建筑作品的合理性。

5、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

在配线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网路由于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线缆电磁泄漏等容易造成信息泄漏,因此,在线路工程中要从防干扰、电磁泄漏方面进行安全保护:(1)将内网和外网分开,并和其他非网络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2)对系统设备进行屏蔽隔离。这种方法对于网络中心机房及设备集中使用、处理绝密信息的系统非常适用。(3)网络传输过程增加屏蔽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屏蔽系统应当确保接地质量。一旦出现接地问题,屏蔽系统的功能就会完全丧失,更坏的情况是,屏蔽自己就会变成一个辐射源,生成电流接地环路,对周围的数据电缆造成干扰。

6、改善人员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对于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重视细节管理,对决策方式进行改善,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于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减少误操作和违规操作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及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完善设计规范标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给整个工程竣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凌清.浅论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应用[J].上海管理科学,2013(05).

第12篇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述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深化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命名与内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注重创新的内核,使用“创意产业”的概念;美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倾向于“版权产业”的说法;日本将文化类的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北京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明确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

自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起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到2014年,增加值从613.6亿元跃至2794.3亿元,实现大跨度发展。至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历年年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以集聚式发展为特点,由北京市政府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0个集聚区分布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以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居于榜首,海淀区有3个,其余各区1-2个不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主要城区,远郊区县大部分只有1个集聚区。而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在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规划。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5月印发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在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这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功能区”引领的新时代。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演变

2004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属于无统筹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政府并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政策定位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新生,北京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行规划。2004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北京市也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园区,政策扶持也以原有的园区为对象。至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统筹的规划,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截至2013年,北京市分四个批次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阶段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结算,政府的政策从原有的园区支持演变为主动规划、引导发展、集聚引领,对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的扶植,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时代。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划定,局限与某个区县内,而功能区打破了区县的界限,有些功能区呈现了跨区分布的特点,以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为界定。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打破现有的格局的局限,北京市政府提高了站位,从全市的角度,重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金融”融合为两条主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业态发展。

三、新常态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要素性转变,从资源、投资等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一个深刻变化、持久维持的状态,是整个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新常态”的挑战。“调结构”、“产业升级”等说法已有数年,在“新常态”的定义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内核是“创新驱动”。作为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常态”背景,传统产业已经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和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引领“创新”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内核,“双创”将改变过去缺少创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方式,将创造力提升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合了这种新常态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其发展的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政府规划和引领为主,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而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只有三个集聚区是自发形成,分别是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北京CBD国家传媒产业集聚区,其余的27个集聚区中,政府主导建设的有17个,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剩下10个集聚区是在原有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来,包括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聚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产业集聚区等。在政府的主导规划和引导升级政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政策引导,更需要不断强化内功,使其增长的内在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态势,在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能够不断升级或是转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如互联网+、创客时代等新概念,为应对新常态下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多种融合为基础,实现新的跨越。

(一)把握市场动向,适当“去政府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功不可没,但任何产业的发展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应当以公共秩序维护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二)加强业态融合,注重“互联网+”

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还是初期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联网+”式的发展是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融合力度,在现有的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发展主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多业态模式。

(三)优化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

新常态下,已成集聚发展态势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优化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使集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从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目的就是让集聚区能够打破现有固态竞争格局,形成外部互动,使现有集聚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多种业态,完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或行业的带动,促进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功能区的整体活力。优化集聚发展,还要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应,让集聚效应实现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圈

当前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于天津市与河北省,而其辐射力度也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力求打造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从市场上,实现三地融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输出能够拥有更广阔市场;从合作上,三地可形成“比较优势”,各有侧重,避免扎堆发展形成恶意竞争;从发展上,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拓展交流渠道,使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组合优势,向全国进行辐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3):20-25.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Z],2016.

[3] 管怡舒.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到功能的转变[J].城市文化2015,(4):127-128.

第13篇

关键词:文化市场体系;运行障碍;优化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102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的各类文化子市场组成的有机统一体。”①

经过改革与发展,我国的文化市场正稳步发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渐扩大,在一些领域里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总体而言,除了文化产品市场发育相对完善外,其他市场尚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且发育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地影响了文化市场的整体发育平衡。已经形成的文化市场体系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是在统一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文化市场体系发育中的矛盾越发突出。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②,相关研究严重不足。本文从我国文化市场体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运行障碍因素,提出优化路径建议,以期为我国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运行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文化市场体系的现状

以下从六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化市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文化及相P产业增加值为2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③。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显著,发展潜力十足。一般认为,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平均占比为10%左右,美国已超过30%,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许多领域待开发和完善。可以预计的是文化市场经济总量持续地快速性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二)文化市场结构调整加快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解读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关数据:2015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为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542亿元,增长6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13640亿元,增长141%,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1%。在文化服务业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长194%,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163%,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长13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2%

④。从数据中可以得出,文化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已经占据文化产业的一半比重,文化市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三)文化市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8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投资额增长最快的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比上年增长770%,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373%⑤。随着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在以“互联网+”这种新型的经济形态背景、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文化市场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方兴未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文化业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从另一层面也反映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水平正逐步增长。

(四)文化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以要素市场,即资本、金融、技术、人才、产权等要素为主体结构的市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发育完善是从文化产品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转换成以要素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结构。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以及对一些文化市场客体要素的经济属性认识不清,受限于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不足等影响,致使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文化市场体系不完整。各类文化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严重地制约了文化市场体系的发展。同时,各文化要素市场在规模、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失衡,造成了文化市场体系的缺陷。至今文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文化人力资源市场等尚未完全建立,只有文化商品市场相对来说发展较为完善,其他要素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且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而形成了文化要素市场的比例性失调。

(五)文化市场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制度所形成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生产不是以一种企业化方式进行,导致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无法实现,不符合市场的要求。直到文化体制改革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经过转企改制,才逐渐产生了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同时涌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文化企业,还有一批业外的非文化企业进入文化领域,但国有文化企业中真正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完善、产权流动,且在市场中能够自主运作的却非常少。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文化单位都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市场主体,且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产权界定不明晰、事企不分的情况。总体来说,我国整个文化市场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六)文化市场运行机制不灵敏

当前文化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必然导致文化市场的运行机制不能灵敏运作。这种不灵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市场的调节枢纽没有足够的灵活性,价格杠杆尚未在文化市场中充分运用;其次,是旧有的管理体制仍对文化市场发挥作用,致使各类文化市场被行政条块分割,彼此之间没有完全畅通,不能协调运作。地区政府之间的物质互换行为扰乱了文化市场正常的交换秩序,一部分文化生产者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最后,是文化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性致使文化市场体制中各个相互关联的机制时常在某一环节或地方被无形地割裂,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运行机制也被分割成若干个互不协调的局部运行机制的简单相加。文化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而也不能有效地调节文化领域的经济运行和发展。

二、文化市场体系运行的障碍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化市场主体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要接受市场调节成为市场主体,必须具备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能力⑥。但在文化市场领域里的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很少有能够做到这些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国有文化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来构筑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国有文化企业仍然是政企不分的现状,不能根据市场信号灵活地做出投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战略性调整,国有文化企业在与非国有文化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局面。另外,文化市场主体不健全还由于政府忽略了社会上的文化市场主体,并没有将它们完全纳入文化管理中来,目前统计仍以省(市)属文化部门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社会上规模较小的民营文化企业并不完全在统计范围以内。

(二)文化市场信号失真

文化市场信号失真也是影响文化市场体系运行的障碍因素之一。造成文化市场信号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对文化市场的价格信号调控存在问题,一些生产要素价格尚未全完放开,部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通,使文化市场难以形成合理的供需关系。⑦二是由于特殊的管理体制造成了某些部门存在着较强的垄断性,文化市场充斥着严重的非公平性竞争,致使价格歧视现象较为严重。三是价格调节机制不灵敏,不能很好地调节文化市场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关系。四是价格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较为突出,一些文化产品的价格长期背离价值且缺乏弹性,价格信号严重失真。另外,宏观管理不能充分地运用价值规律作用于文化市场也是造成文化市场信号失真的原因。

(三)文化市场竞争不充分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然而我国文化市场竞争不充分严重抑制了文化市场的发展活力。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竞争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完全实现自负盈亏,不管企业经营效益如何,都能存活于市场中,不能淘汰出局,因而窒息了这些国有文化企业的“生命力”。而且由于现有体制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功能时常在实行过程中被一些部门和地方层层削弱,它们往往实行隐秘或公开的垄断性保护政策,动用行政手段控制着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市场,致使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行业垄断等问题日益加剧,从根本上限制了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国有文化企业、私营文化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政策、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差异化对待,更是人为地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

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是阻碍文化市场体系运行的重要障碍。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国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于文化市场的发展。目前关于文化市场国家层面上颁布的法律法规数量较少,涵盖的范围也较窄,少有涉及进退出市场、保护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少许的相关部门规章颁布,如《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 等,这些部门规章缺少强制约束力,可以说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我国文化市场的管理执法部门多且杂,时常出现多家执法、政出多门的状况,特别是某些执法人员做出贪赃枉法、弄权渎职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往往加剧了文化市场的乱序状态。最后,我国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难免让一些投机取巧之人钻了漏洞,在法律法规的边界铤而走险。

三、文化市场体系的运行优化路径

以下从五个方面来讨论文化市场体系的运行优化路径问题。

(一)健全法制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竞争秩序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文化市场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其在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维护文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同时,能蜃畲笙薅鹊乇苊庹府部门的寻租行为。健全法制环境,首先,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立法,目前我国关于文化市场的法律较少,以政策法规居多,但缺乏权威及强制力,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框架,以至于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行为者的惩处及责任追究力度,通过司法行政等综合手段及对违规企业或个体建立违法行为记录公开制度,对违法者施以惩戒。虽然,我国有部分法律对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做了处罚规定,但惩处力度较小,难以形成惩戒。较轻的惩罚减少了违法成本,再加上文化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反而对违法行为形成了一种“激励”。最后,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执法体系。我国由文化、公安、工商、卫生、海关等多个部门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执法,由于各部门之间配合度不够,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执法以及执法漏洞的问题。

(二)构建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文化市场的改革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于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存在着各种难题,如监管乏力、难以深入等。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环节,确保文化市场的顺利发展⑧。在此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减少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直接干预,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使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将涉及技术性、服务型的职能转交给中介组织去承担,依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及企业的自我监督管理,形成政府监督指导、行业协会监管、中介组织自律的监管机制⑨。另外,随着高科技文化经营项目的出现及市场监管的深化,以往单靠人力的监管方式显然难以适应新的变化需要,为此,政府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投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消除文化市场的进入与退出壁垒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进入与退出限制严格且门槛较高,并不利于我国文化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在“市场优先”的基础上,于文化领域的改革中应该积极制定各项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努力降低文化市场的进入门槛,减少以至消除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并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文化市场的竞争中来,通过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⑩,更好地释放文化市场力量。对于那些发展潜力低、没有市场前景、缺乏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要通过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方式逐步退出市场,逐渐健全文化资本的退出机制,消除市场退出障碍。

(四)推进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市场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文化市场信用体系尚处于起建阶段,需要不断深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文化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应遵行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市场的竞争活力,文化市场主体应遵行诚信经营的准则,服务于消费者。二是通过立法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文化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舆论宣传力度,努力增进大众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治市,保障文化市场信用体系规范化运行。B11三是要建立起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约束体系,充分发挥道德约束体系在文化市场信用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支柱作用,规范文化市场。四是要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充分运用法律惩治、市场约束、政府监管对失信行为进行治理。

(五)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都具有配置资源的作用,二者在文化市场领域中的关系十分重要。市场机制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最佳机制,但在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负外部性等方面会出现失灵,而政府配置资源可能存在腐败、效率低下、行政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却恰好能矫正文化市场失灵B12。只有这两者做到协调互补,才能确保文化市场健康顺利地发展。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决定性手段,政府只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进行干预,起到导向作用。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分清先后及轻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到首次调节的作用,政府干预只在市场失灵时起到辅助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符合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及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文化市场作为具有文化与经济双层属性的特殊市场,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我文化市场才能蓬勃健康发展。

注释:

①黄先蓉,郝婷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需求与制度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3(12):25-28.

②张玉玲,包国强近年来文化市场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6(26):23-27.

③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解读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关数据[GB/OL].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9/ t20160902_1395871html.

④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解读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关数据[GB/OL].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9/t20160902_1395871html.

⑤国家统计局官网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殷国俊解读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有关数据[GB/OL].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609/t20160902_1395871html.

⑥李高峰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7(05X):164-165.

⑦黄海中国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J].中国商贸,1993(12):5-8.

⑧刘兴东关于完善“三公”领域市场运行机制的思考[J].奋斗,2011(6):8-9.

⑨新闻出版总署赴日韩考察团日本、韩国出版业考察报告[J].出版发行研究,2004(4):17-21.

⑩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M].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0.

第14篇

关键词:农村 文化市场 监督管理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赌博,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

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2、创新要求高、巡查严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自办责任制”,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均要由相同的办案人员负责到底,严格按制度审批,最后由文体部门把关,进而提高执法工作准确性、统一性、规范性,避免错案的发生。二是管理办法创新。要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对乡镇所有文化经营单位分成片区,由乡镇干部和宣传文化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使网吧接纳未成人、超时营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举报和反复上访大大减少。三是管理手段创新。聘请网吧义务监管人员,实行对文化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监控;成立文化市场协会,较好地发挥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力度。市场管理人员要在夜间和节假日不定时开展,对群众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记入违规经营档案。

3、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与乡镇的管理权限、范围和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和动态的,要突出日常检查力度,强化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特别是对于演出市场尤其重要。二是独立执法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文化管理部门势单力薄,单靠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密切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同和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只有在部门间大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维护文化市场的环境净化。三是乡镇监管与配合督查相结合。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督查,并联合周边乡镇共同管好文化市场,真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乡镇监管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

第15篇

关键词:农村 文化市场 监督管理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赌博,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

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2、创新要求高、巡查严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自办责任制”,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均要由相同的办案人员负责到底,严格按制度审批,最后由文体部门把关,进而提高执法工作准确性、统一性、规范性,避免错案的发生。二是管理办法创新。要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对乡镇所有文化经营单位分成片区,由乡镇干部和宣传文化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使网吧接纳未成人、超时营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举报和反复上访大大减少。三是管理手段创新。聘请网吧义务监管人员,实行对文化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监控;成立文化市场协会,较好地发挥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力度。市场管理人员要在夜间和节假日不定时开展,对群众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记入违规经营档案。

3、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与乡镇的管理权限、范围和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和动态的,要突出日常检查力度,强化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特别是对于演出市场尤其重要。二是独立执法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文化管理部门势单力薄,单靠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密切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同和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只有在部门间大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维护文化市场的环境净化。三是乡镇监管与配合督查相结合。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督查,并联合周边乡镇共同管好文化市场,真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乡镇监管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