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1篇

【关健词】中职课程 陶艺教育 创意能力 自我实现

中国是传统的陶瓷大国,离开中国也不可能构成世界现代陶艺的全貌。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在中职进行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

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我国原始社会就开始了烧陶,在捏好的泥巴上绘图经高温烧成陶瓷成为艺术品。因此从小孩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对中职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的一种体现,而它独有的魅力不正是开展创新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吗?

捏泥与制陶是人类童年特有的手工文化,伴随着这种手工文化的发展而创造了生活器具和生活用品,这种看似简练的手工劳作方式,却是人类进程中的文明标志之一。所以,大凡文明国家的现代美育教育都离不开手工劳作的体验,因为儿童对材料的认识和形制的认识要超过图像和色彩,特别具有动手制作的天性,这种动手认知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判断和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开发和思维模式的培育。特别是制陶更具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与道德教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引申为教育成材之涵义,故有“陶冶性情”、“陶冶情操”之说。的确,青少年应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审美体验的培养,这样才能为以后他们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青少年时期对手工劳作体验的重要意义,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陶艺课中,通过对原始陶艺、民间陶艺和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色彩处理、焙烧温度、陶坯的保护等初步的认识与尝试活动,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技术的精神。同时在陶艺课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及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出现,陶艺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陶艺课堂中,学生还可以研究文学,探讨几何体,可以进入动物世界,可以与古人对话,可以奇思妙想,可以用陶泥捏成自己任意想捏的东西。一句话,学生可以用陶泥捏出自己整个的世界。教学证明,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之一,它让学生捏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尽情地体会着创造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第2篇

历史悠久的关中驯养马文化

中国传统驯育马技艺内容丰富,远在西方驯养方法传入前已长期应用于民间,成效卓著。先秦时期,地处西北的秦国与羌戎长期杂居,秦部族本身就善长养马,秦马很早就很出名,更兼“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秦人对马种的培育、饲养技术、防病等方面都有一套可行的办法,甚至还在《秦律》中对马的饲养进行立法,并对训马非常严格。《商君书·农战》云:“蓦马五尺八寸以上,不胜任,奔挚不如令,县司马赀二甲,令,丞各一甲。”即对供骑乘的军马没有训练好,对负责训马的县司马及县令、县丞都要受罚。

秦穆公时期,秦已有相当规模的骑兵,秦赵长平之战时,秦骑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有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战国末年,秦国已成为拥有“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军事大国。由于秦人擅长养马、训马之术,在骑兵作为时代新兵种的时期,秦人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这支轻捷灵活、能离能合,擅长远距离作战的部队成为了秦军战斗力远远优胜于六国的主要因素之一。

汉代汉武帝为了改良马种不惜铸造一匹金马来换取大宛名马,亦不惜国力为良种马而派人出使西域。唐代更是迎来了马种改良的第二次,通过茶马互市、收纳贡马等途径,引入西北二十多个国外名马种,育成“唐马”,此马高大、优美、有力,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汉、唐对马匹的重视,让这时的大型国营养马场都分布在距离都城最近的关中地区。此外,也正由于汉、唐人们对马的喜爱,使得马术蓬勃发展了起来,始见于汉代宫廷娱乐,至唐代空前发达,出现了马背演技﹑舞马﹑赛马等项目。

唐代安史之乱后,陇右陷于吐蕃,畜牧仍然发达。宋、明两代行茶马制度,每年从西北地区向内地输入马匹数以万计,其中也包括了唐马遗种。明代在陕、甘二省屯垦繁殖军马,又建养马场。清朝仿明制,由太仆寺、上駟院分理各地牧场,但由于执行严重的民族歧视政策,禁止汉人养马,故养马业备受打击,仅有少量农民得以驯养马匹。

总的说讲,除不少已失传的养马技术外,目前我们保留的主要有相马术、术,饲养﹑繁殖与调教法和马种改良。直至今天,关中当地仍有不少本地马农,从事驯养马匹的工作。

现存的传统驯育马技术

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囊括马匹的饲养、医治、训练、、繁殖等各个方面。例如在饲养方面关中人信奉马匹在五行中属火,因而在每年开春都要对马匹进行“放血”,再喂以大黄与鸡蛋清调制的药物,以达到为其“放毒”,清肺、清胃的功效,使得马匹更加健康。在马厩中,关中地区的马农都会贴上“弼马温”的年画,而“弼马温”在关中马农口中实为“避马瘟”,更是马农对马匹能够健康成长避免生病的一种期盼。目前,最具传统关点的马术技术主要表现在对于耕种马、骑乘马与表演马的调教、训练、医治与饲养方法上,即关中传统饲养、医治方法与钉马掌及驯马技艺。

“三饮三刍”

“三饮三刍”指的是少饮半喂,少饮是指在马匹饥饿和太渴以及远走而疲乏的时候不要给马喝饱;半喂则是指,在马匹过度饥饿、出力干活前以及远程归来的时候不能够给马匹喂食过饱,在上述情况下给予马匹的草料与饮水八分饱即可。

同时,“忌饮净喂”,喂马的老把式常讲,“水要好水,草要鲜草”,忌饮就是指浑浊、有臭味、有泡沫变质的水以及不新鲜的水不要给马喝,马不同于其他牲畜,对于水质自身就有严格的要求,一般野外放养的马匹,饮水时也总会选择上游的优质水;净喂则是指,在喂草料时要除去马匹不易嚼碎的草节,喂细料的时候除去灰尘等不干净的东西。

而戒饮禁喂则是指在马匹被骑乘归来、吃料以后,出力有汗的时候不能给马匹喂水,容易刺激马的脾胃,使马生病。同时,比较健硕的马与不经常做力气活的马不要加大他的饲料量,容易造成马匹的肥胖,增加身体的负担,暑热的天气也不可以加料,否则便会引起积食。

此外,冬季更要注重马的饮水,一般喂马以温水,饲料的配比上,即使在青草充足的春夏两季,饲料的喂食也遵循青草、干草与精饲料相混,否则,青草喂食过多易引起马的腹泻。白天要注意观察马匹的精神状态,夜间更要注意听取马匹的呼吸声音,并观察草料的剩余情况,检查马匹是否一直处于健康的状态。

钉马掌

著名英国民谣中唱到“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足见钉马掌技术的重要性,实际上无论战马、挽马、骑乘马还是表演马,都需在适当的时间钉上马掌。马蹄相当于马的指甲,马掌则等于为马匹娇嫩的四肢穿上了耐磨的鞋子。钉马掌技术的应用,无论对提高马匹的工作能力,还是保护他们的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早在隋朝初年,就有了钉马掌的技术,敦煌莫高窟隋代302窟壁画中就绘制有《钉马掌图》,生动的描绘出隋代人使用蹄铁的情景。关中地区的钉马掌技艺,是根据关中饲养的马匹性格度身定做的。关中马匹,总的来说,性格大都比较温顺,不似蒙古、等地区牧马的野性,因而在进行钉掌时,马匹大都不用悬挂、捆绑,只需两人配合完成,一人牵马与保护,另一人则进行具体的钉掌工作。

驯服技术

关中马匹的驯服技术不同于草原地区的粗暴征服,而是选择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使马逐步适应人类的指令,继而做出与人类指令相同的行为,一般说来马匹的驯服分为几大环节。

相马:相马通常是指在训练马匹时,对马匹本身做出的精确评价,以区别马匹适合训练的方向,继而决定马匹成为骑乘马、表演马还是用作动力的农用挽马。相马包括了对马的外貌、体躯特征、精神状态以及智力的判断。

人马亲和:驯马先要进行驯马师与马匹的情感交流,当驯马师与马匹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础,马匹完全信赖驯马师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简单说来,就是由驯马师亲自饲养与管理马匹,包括给马喂食、洗澡、治疗以及适当与马进行玩耍等,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完成。

生马训练:一般将从未进行过训练的马匹称作为生马,这时的马还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中,从未接触过人类的骑乘与负重,因此对于这种行为比较排斥,这时就要靠驯马师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与驯化。生马训练又涵盖了备鞍、负重练习、乘人、稳定性等内容。

驾车训练:驾车训练是作为农用马必不可少的一步,通常“车把式”会让马先适应车辕,车具,先空车带着马匹在路上行走,让马适应路上的各种情况,再进行负重练习,最终使马匹成功的完成运输货物的工作。一般来说,在对马匹进行驾车训练时,在马匹幼时就已经进行了,通常是由已经学习好的老马带着小马进行训练,在这种模式下,马匹也能很快的掌握驾车技术。

熟马表演训练:同驾车技术一样,当马匹熟悉了人的骑乘,驯马师依照马匹的性格对其进行贴身的训练,在训练时同样也要用上“麻绳子”使马匹能够尽快的领悟动作的要领,再加上驯马师指令的配合。整个训练过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是通过驯马师与马匹长时间的接触与磨合全力完成,训练一个动作的过程就要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训练时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求驯马师利用巧劲来帮助马匹更好的完成理想的动作。

当代传承人的幸福与苦恼

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兵生于1968年,自小就生活在“皇家牧马之故乡”的大荔,他的少年时代可以说是与当地生产队的马农一起度过的,那时他经常混迹于生产队中,接触到了全套的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从马匹的饲养、医治到对于生马上人、驾车的训练,以及钉马掌的全套技术。正是由于这段青少年时代的特殊经历,也使得王兵在2000年,开始了他经营马场的生活。

2002年,王兵辞去了中国银行的正式工作,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对于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的传承中。创业伊始,屡屡受挫。到2004年初,王兵早前买来的17匹马,由于伤病和意外仅剩8匹,马场员工也仅剩一直跟随王兵学习的徒弟潘大利。马场事业陷入低谷,传承遇到了瓶颈,幸而在同年5月接到了大雁塔方面对于骑兵训练的邀请,王兵决心背水一战,不收取任何费用,只为能够求自己的马场打响名号,为这门技艺的传承留下些许希望。

于是,王兵与其徒弟潘大利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指导骑兵训练的过程,仅用二十天就完成了任务,让在这种传统技艺下训练出来的马匹初次绽放光芒,获得了业界一致好评。从这一年开始,王兵的马场开始盈利,先后成立了马术俱乐部,并获得了曲江管委会方面的支持,初步解决了马场运营的资金问题。

虽然,马场的经营走上正轨,但这门技艺由于大部分人的不理解,依旧无徒可传。面对这种窘境,王兵依然坚信,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有传承价值,并不比国外“洋技法”科学性差。在其技艺的核心技术中,有一种系“麻辫子”的技巧,更是体现了特有的东方式智慧,这种方法使驯马师能够利用巧劲,就使马完成特定的动作,且将带给马的伤害减到最小。比如,对唐代“舞马衔杯”技巧的恢复。起先王兵选择了俄罗斯教练,俄罗斯教练的训练方法是使用人力,粗暴的对马施加向后的压力,致使马在暴力下不得不屈服着坐下,却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马匹不仅身体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根本不配合动作,训练了半年之久仍没有完成这个技巧,俄罗斯教练便宣告放弃。后来,王兵利用传统的“土办法”,利用“麻绳子”的技巧,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之后,终于恢复了这个失传已久的动作技巧。

而后,王兵根据诸多历史文献,结合民间驯育马老艺人的传统经验、方法、特殊技巧,经过12年的探索、驯养、调饲,现已恢复再现出历史记载的大唐皇室马术的诸多技艺,如闻乐起舞、舞步奔蹄、衔杯敬酒、马上飞天、龙马祝寿、唐马球竞技、表演等,并已在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场地实地表演,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史家、游人及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回到刚才的话题,虽然,马场的经营走上正轨,但授徒的困难,传承时间的绵长,依然使王兵的事业陷入窘境,王兵不得不带薪授徒,不仅包管每位学员的食宿,更是每月还要支付一定的薪金,即使这样马场依然留不住人才,就在申报过程中依然有刚入门的学员表示受不了学艺时的冬冷夏热想要离开,去寻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现如今,跟随王兵学习的徒弟仅剩一位。

同时,家族传承亦面临挑战,王家现今从事驯育马工作的仅有王兵,以及还在蒲城县的哥哥。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家中的孩子们大都不愿意选择这种既脏又累的技术,几乎已经不能进行家族内部的传承。

近代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使得人们一联想到马术,先从英国、俄罗斯找起,几乎没有人认同关中传统驯育马技艺。这也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通病,但笔者依旧佩服传承人王兵的勇气和毅力,为使这项传统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其经历的痛苦和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王兵这样执着坚持的人,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到今天,并在困境中生存。

相关链接

钉马掌工作流程

1.装蹄前的马匹检查,检查马匹的蹄部是否完好,没有病痛。关中地区治理马蹄病变,一般是使用生病马匹本身的马尾毛发烧成灰烬,放入马蹄凹陷处,浇以滚油,再以蜡封。

2.取除旧蹄铁(如果马匹装有蹄铁),一般使用钉节刀、装蹄锤和装蹄钳进行。检查取下的旧蹄铁,观察蹄铁的磨灭程度,以得到下次装蹄的必要资料。

3.装蹄前的准备(削蹄或整蹄)。除去马匹过长的角质,保证马匹体重均衡的分布到蹄的全部表面。在进行削蹄时,干燥过硬的蹄角质应在削蹄前进行软化,因此应使马匹提前立在湿润的粘土或水浸的麸皮和锯屑中12至24个小时。

4.量取蹄的尺寸,打造或选出现成的蹄铁。

5.修整蹄铁,这一工序是非常困难与重要的,但在修整蹄铁时要遵循,按蹄修整,而不是按蹄铁修整蹄,这一基本原则。蹄铁修整完之后,使用马蹄锉除去蹄铁上棱即蹄铁的锐棱,使蹄铁的锐缘变得光滑,防止上蹄钉时钉子交错而弄伤马匹。

第3篇

一、工作部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以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把它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校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0

二、工作内容与形式

我校1-6年级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每周1课时。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每个年级以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传统文化》作为教材,教材内容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涉及蒙书诵读、诗歌诵读、古城建筑文学巨匠、魅力汉语、历法与生肖、民间传说、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对外交流、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中华河流、政治人物内容,我校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保证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了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