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相关性
胆石症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于中国内该病患病率高达11%左右,以结石位置为依据,可划分为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由于发病部位大不相同,故治疗方法不一致。现阶段,诸多临床医师多采用MRCP、B超等影像学手段来明确结石发病部位,但易忽略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等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胆石症患者上述因素与结石发病部位间的相关性,本文主要择取我院收治的123例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80例,男43例,年龄22~86岁,平均(56.87±15.34)岁;63例胆总管结石;60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胆囊结石均通过腹腔镜证实,所有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干扰性疾病。
1.2方法 对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3例胆总管结石及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史、肝功能检查结果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并抽取空腹血予以肝功能测定,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予以MRCP检查。
1.3观察指标 肝功能正常值:AST(天冬氨酸转氨酶):0~40IU/L;ALT(丙氨酸转氨酶):0~40IU/L;TBIL(总胆红素):3.4~17.1mmol/L;AKP(碱性磷酸酶):40~150IU/L;DBIL(直接胆红素):0~6.8mmol/L;GG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0~50IU/L。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2.1基本资料 125例胆石症患者中女性占65.04%(80/123),男性占34.96%(43/123),≥60岁者占43.09%(53/123)。胆总管结石组63例,男性占44.44%(28/63),女性占55.56%(35/63),年龄22~85岁,平均(56.78±14.12)岁;胆囊结石组60例,男性占25.00%(15/60),女性占75.00%(45/60),年龄23~86岁,平均(54.25±15.13)岁。两组间患者黄疸、年龄(≥60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肝功能分析 两组ALT、AST、DBIL、GG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胆总管结石与年龄、AKP、DBIL的O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胆石症患病率易出现升高现象,女性亦为胆石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有学者经临床分析发现,年龄分布与发病部位存在相关性,与性别却无显著相关性[1]。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高龄(≥60岁)的女性患者胆石症患病率较高,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黄疸属于胆石症发病部位的高危因素,而与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相关文献报道吻合。此外,胆石症患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ALT、AKP升高属于诱发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GGT升高亦为胆总管结石梗阻的特异性指标。有学者认为,利用GGT取值可预测胆总管结石,其特异度为72%左右[3]。本文研究发现,AST、ALT、TBIL、GGT、DBIL、AKP均属于诱发胆总管结石的高危因素,与结石部位具有相关性。考虑到胆石症患者肝功能、临床特征与其发病部位具有相关性,故临床上必须要强化影像学检查。
综上所述,黄疸、高龄(≥60岁)及AKP、DBIL异常升高常与胆总管结石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必须要强化B超检查,可明确结石部位,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方海明,章礼久,等.胆石症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05):565-567.
摘 要 本文通过将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这种研究方法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的特点,对几种常用的分析手段进行编排,已达到对数据的分析层层递进,科学严谨。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统计学 SPSS T检验 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
一、前言
通过SPSS软件对运动人体的各项试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着步骤不严谨,数据处理相对混乱等问题。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使用SPSS软件急需一个规范化过程。
统计学广泛应用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各项参数分析中,其主要是对成组的数据分门别类,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其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能够检验出单组数据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多组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进而得出期望的研究成果。或者从反方向入手,得出这组数据的不成立,从而给出一个否定结论,同样也具有适度的研究价值。在运动人体科学的统计学研究中,主要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软件不仅可以做到统计学的计算,而且可以得到成组数据的图表,通过图表可以直观的看到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十分实用。但在一些复杂数据的分析中,SPSS软件并不能完全得出,还是需要引入函数计算进行评定,例如在对血液流体特性的研究中使用模糊函数这个概念。文章中使用SPSS软件为IBM SPSS Statistics 19.0版本进行描述。
二、分析与讨论
(一)相关分析法的操作方法
在对生理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通常会用到均值的计算和检验,线性回归以及相关性的计算和检验。在人体科学领域其中利用较多相关性研究为例,通过研究相关性给出两组数据的差异性,得到差异性是否显著,从而做出判断这两组数据之间存不存在联系。例如儿童身高与母亲身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通过偏相关分析,可以剔除两组数据直接差异之间所存在的变量,通过剔除变量,假设差异性降低,那么同样也可以给出一个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有限的联系这样一种结论。对于均值的计算检验也很重要,均值的得出可以通过频率分析,同时得出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只能作为变量存在。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可以进行两组数据的T检验,可以检验出两组数据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存在研究价值,这是进行相关性研究的基础。对于小样本的检测,样本量小于30,那么误判发生的概率很大,有可能其符合正态分布但是方差不齐,那么需要使用非参数检验替代T检验。如果样本中存在有变量,在进行偏相关分析之前,为了做到科学严谨,还需要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判断分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对于方差齐性的得出,可以利用F检验,在SPSS中可利用一维方差分析,这里面要求数值F>1,表明差异显著。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面,通过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定律,可以对两组数据中是否存在变量给出直观的判断,在SPSS中线性的回归可以剔除变量进行比对。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的sig值表现差异性,在以α=0.05为标准,p>0.05差异不显著,p
(二)利用相关分析法的一般顺序
在进行运动人体学科的大范围调查类数据分析过程中,应当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数据一层层处理,需要进行相关分析的,不可以直接就进行,而是在做相关性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层层筛选,去除掉误判因素,它的顺序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数据的可靠性,包括单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数据的方差齐性。2.对两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判断两组数据之间有无其他变量。3.测出简单变量因素下的几组数据均值,对几组数据与总的数据均值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判断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差异,如性别对身高有无关系。根据方差齐性的不同选择是否使用T检验。这一步骤如果无简单变量,就可以忽略。4.如果存在变量,需要将可能的变量作为分组变量与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判断确实存在关联。5.进行相关性分析,如需剔除变量使用偏相关。如果变量因素过多,需要进行多元分析,就要用距离(主成分)分析判断起决定作用的几种变量。相关分析多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这里面的五个步骤根据不同的数据样式可以不全部完成,但是顺序不变。除了数据分析外,如无需测得精确结果而仅作科学研究的参考,或者为了使结果更加利于观察,还可以利用图表进行分析。散点图可以判断相关性,线点图可以判断线性回归,直方图可以判断正态分布等。
三、举例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生理学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下面给出两个可供分析的思路参考。
(一)举例一
幼童身高与父母身高的相关性分析:数据的筛选测量包括幼童身高、父母身高、父母体重、性别、年龄、城乡区别等。首先,对幼童身高与父母身高数据进行正态分析,和一维方差分析,假设F>1。再以父母身高分别作为自变量对幼童身高这个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假设p
(二)举例二
高原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血液红细胞数目的影响:实验组:高原训练后高水平运动员;对照组:低海拔地区高水平运动员。测得数据:高原训练运动员红细胞数量;低海拔地区运动员红细胞数量;性别;年龄。这组数据主要是要研究高原训练与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数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数据仅用来作为训练参考,那么可以简单利用图表方法进行分析。在这组数据中因变量是红细胞数目,自变量是有无参加高原训练。在这里如果性别分组,年龄作为组变量对于红细胞数目影响不大。那么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只对其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即将高原训练高水平运动红细胞数据与低海拔地区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数量均值之间做T检验,以判断高原训练有无影响即可。
参考文献:
[1] 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61-307.
[2]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151-154.
[3] 胡健颖,冯泰.实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4] 皇甫伟.SPSS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在英语老师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研究.2007(10):52-53.
[关键词] 老年;心力衰竭;脑钠肽;超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129-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为当今社会的高发病,多见于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的发病与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活化相关[1],脑钠肽为心室心肌细胞分泌神经肽类物质,在机体主要生理功能为利钠利尿、调节血管阻力血容量,维护心功能作用[2]。对我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几种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并对脑钠肽(BNP)与心衰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BNP在老年心衰的诊断及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79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心衰组,均来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01例,女78例,年龄63~85岁,平均(69.4±4.9)岁,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I级42例,Ⅱ级59例,Ⅲ级38例,IV级40例, 研究对象的选择注意排除房颤、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急性心梗、肺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并选择63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61~87岁,平均(68.4±4.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为参考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医技诊断技术确诊。
1.3 相关研究指标
1.3.1 实验室指标 研究对象空腹取血,离心分离血清,BNP、超敏肌钙蛋白(cTn1)、肌红蛋白(MYO)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COBAS6000,试剂、标准品及质控由罗氏公司配送。
1.3.2 超声心动图指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为SEQUOIA/512型,患者左侧卧位,由相关高年资医生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多组间均值(x±s)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三种实验室指标比较
BNP、cTn1、MYO三种实验室指标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SNK两两比较,BNP除心衰I级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他任一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cTn1、MYO心衰Ⅲ级组、IV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2.2 BNP与 LVEDD、LVEF相关性研究
179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与LVEDD、LVEF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LVEDD与BNP呈正相关(r = 0.714,P < 0.05),LVEF与BNP呈负相关(r = -0.639,P < 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症候群,在老年患者中多见,随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患者心脏射血功能受损,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造成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近年有学者认为[4]:心功能不全病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机体代偿机制一定范围内可维持心功能正常,随代偿失效心功能将不断恶化进展,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心力衰竭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脑钠肽属于利尿肽家族,在脑组织、脊髓、心肺中含量丰富,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随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5,6]逐渐发现BNP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BNP为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神经激素,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血管活性肽产生及释放,对机体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7]。其分泌与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有关,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利钠肽系统也被显著激活,左心室肥厚,舒张末压升高,后负荷增加,均可促进BNP的合成分泌[8],其升高程度与心室扩张及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可敏感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的各组BNP均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心功能诊断指标cTn1、MYO均有更高的灵敏性。Seino等[9]认为心衰患者血清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BNP为评估左室肥大及心功能不全的良好指标,尤其适用于筛选无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心衰Ⅱ级组BNP平均血清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而cTn1、MYO血清水平出现升高均在心衰Ⅲ级组,符合上述观点。
心脏彩超检查在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上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心衰患者主要的超声心动图异常表现在左心室射血分数的降低及左心室舒末内径的增大,我们将所有心衰患者血清BNP与LVEDD、LVEF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BNP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NP随LVEDD增大及LVEF降低而升高。BNP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形态的改变及心功能变化,从另一角度说明BNP可反映心衰患者疾病的进程及严重程度[10-12]。
综上所述,BNP能较早地反映心功能改变,准确、及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振富,贾玲.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钠肽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481-1483.
[2] 陆齐,景宏美,秦晓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09,49(47):26-2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 Park JH, Shin GJ, Ryu JI, et al. Postoperative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J]. Korean Circ J,2012,42(8):521-527.
[5] 詹莹.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浓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35-438.
[6] 周俊高,高丽.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 BNP 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探讨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31-2234.
[7] 王嫘,范姝丽,孟馨,等. B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5(31):1726-1729.
[8] 陆齐,景宏美,秦晓同,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 山东医药,2009,49(47):26-29.
[9] Seino Y,Ogawa A,Yamaahita T,et a1. Application of NT-pm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eem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J]. Ear J Heart Fail,2004,6(5):295-300.
[10] Yoshihiko S,Temyo Y. Application of NT-pro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e:a more discem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n failure[J]. Euro J Heart Failure,2004,62(12):295-300.
[11] 陈四华,张建龙,熊伟. 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J].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62-63.
相关分析法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主要用于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规律性。将其应用到课程相关性分析中,可从大量的、有噪声的、随机的课程教学所得数据中,使用成熟的数据处理模型,提取出隐含且有用的信息,以便于研究两个变量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直接量化两门课程间的相关性。相关分析法计算过程中,通常以计算相关系数R(又称皮氏积矩相关系数,计算式如式1)来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其绝对值在0.8以上表明高度相关,必要时对R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中,x軃=1nni=1Σxi,是x变量的平均数;y軃=1nni=1Σyi,是y变量的平均数;n是样本数。最终结果|R|≤1。当R>0时为正相关,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当R<0时为负相关,即两个变量变化趋势相反;当R=1是为完全相关,R=-1时为完全负相关,R=0则不相关。一般来说,0.3≤|R|<0.5称为低度相关,0.5≤|R|<0.8称为显著相关,≥0.8则为高度相关。课程相关性分析实践中,一般会选择学习成绩为变量x或y来考察两门课程的相关程度。
二、相关性分析
《统计学》、《基础会计学》和《资产评估》两课程间的相关性分析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研究,即对课程成绩进行单因子相关分析,通过计算两两课程间的相关系数来确定的大小,判断出是低度相关、显著相关还是高度相关。分析采用的软件是SPSS,其变量因子是课程考试成绩,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数据、相关分析过程的实现和结果研究。(一)数据导入在SPSS中提供了多种导入数据的方式,常用的有导入文本文件中的数据和导入数据库中的数据。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因此选择由数据库导入数据的方式。在菜单栏中选择FileOpenDatabaseNewQuery,把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到SPSS中,部分数据如图。(二)相关分析过程的实现数据导入完成后,进行相关分析。在菜单栏中选择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进行两变量相关分析,将弹出对话框左边的备选源变量通过箭头按钮输入到Variables选项框中。相关性分析的参数含义解释如下:(1)CorrelationCoefficients选项区内可选择计算相关系数的种类,课程相关分析的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故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即r系数。(2)testofsignificant选项内可选择显著性检验的类型,课程的相关分析中,事先并不清楚课程变量之间的差异方向,故选择 Two-tailed。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OK,SPSS自动进入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具体结果相见表1。(三)相关性结果分析R系数是课程相关性紧密程度的统计指标。当R大于0.5时,则认为两课程显著相关;当R大于0.8时,则认为两课程高度相关。由表1数据可知:(1)《统计学》与《基础会计学》和《资产评估》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69和0.532。(2)《基础会计学》与《资产评估》两课程高度相关,R值达0.861。
三、结束语
关键词: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新近的研究显示慢性炎性反应在CA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冠状动脉痉挛硬化有关的炎性标志物,CRP是在炎性反应或损伤过程中,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能敏感地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研究发现CRP不仅是心血管事件强的预测因子还可能促进炎性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但具体关联程度的报道少见,为了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对81例CAD患者CRP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的CAD的患者81例,所有患者经过冠脉造影确定为CAD,并且病例资料都齐全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87±26.3)岁。并且排除合并感染,近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造影的结果分为两组:粥样硬化组34例:造影结果显示早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病变组47例: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
1.2 方法:CRP测定:在患者就诊的当日清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应用采用美国Beckman CX-V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RP。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评价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对比分析了粥样硬化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LDL-C,CRP(mg∕L),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临床资料
粥样硬化组
冠状动脉病变组
t值
P值
TC(mmol/L)
4.67±0.76
4.895±0.89
0.74
>0.05
TG(mmol/L)
2.18±0.35
2.23±0.45
0.89
>0.05
LDL-C(mmol/L)
2.58±0.76
2.48±0.45
1.45
>0.05
HLDL-C(mmol/L)
0.66±0.87
1.78±0.78
12.34
<0.01
CRP(mg/L)
2.23±0.23
6.45±2.87
15.43
<0.01
Gensini评分
19.54±11.36
42.15±12.56
21.24
<0.01
2.2 CRP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分析: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6,P<0.01)。
3 讨论
CRP是组织受到各类损伤或者炎性反应刺激后肝脏产生的一种蛋白,以往研究多认为CRP仅产生于肝脏,但是近来研究显示CRP也产生于受损的冠状动脉。并且CRP具有半衰期较长,稳定性好,无昼夜变异,不受进食影响,检测技术成熟,测量方便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进一步探讨CR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本研究结果显示:HLDL-C,CRP冠状动脉硬化组患者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患者,这说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但与脂质代有关,并且也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反应有关。本研究进一步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CRP与改良的Gensini评分,结果显示析CRP与改良的Gensini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说明随着血清CRP的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随之增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清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且CPR检测技术成熟,测量方便以及价格低廉,因此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筛选及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初诊乳腺癌患者共计103例,通过病历资料和/或电话随访确定患者的生存状况。对不能获得总生存时间、非癌症相关死亡或患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血小板水平的患者予以剔除。最终选出68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因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更换治疗单位,或放弃继续治疗,或依存性较差,致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无法客观统计;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使用赫赛汀,故对免疫组化Her-2(++)的情况也未做进一步的FISH检验。因此,为了保证相对足够的样本量,并以期探究其他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PFS及Her-2状态不纳入分析因素。68例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55.04±10.422)岁。病理类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3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乳腺鳞癌1例;Ⅰ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18例,Ⅳ期18例;淋巴结转移33例,远处转移18例。
1.2评定标准
总生存期指患者从被确诊为乳腺癌起,到患者死亡或生存期满5年的时间。1.3分析指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史及资料,汇总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就诊时的血小板水平、肿瘤TNM分期、ER状态以及总生存期等临床信息。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格式。采用Pearson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采用t检验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行多样本均数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存情况
68例患者的生存期统计范围在3~60个月,平均时间为(35.03±16.59)个月。3年生存率39.71%,5年生存率19.11%。
2.2血小板水平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初诊时血小板计数范围(33~551)×109/L,平均值为(230.66±112.89)×109/L。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诊乳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与患者的生存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表1)。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水平血小板与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将血小板水平分为4组,A组(0~100)×109/L、B组(>100~200)×109/L、C组(>200~300)×109/L、D组(>300)×109/L,不同组之间生存期曲线结果如图1,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如表2-3。生存曲线图表明,B组的患者较其他三组有着更好的远期生存和预后。而D组的患者则拥有更差的远期生存和预后。在生存时间的分组分析上,B组的患者,其平均生存时间为(48.92±12.77)个月,与A组患者的(41.50±20.16)个月相近,而远优于其他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四组患者生存时间均数差异的组间方差分析表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值为21.501,P<0.01)。
2.3血小板水平与肿瘤分期及ER状态之间的关系
所分析的68例患者,血小板水平与肿瘤分期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血小板计数与临床分期、T、N、M状态之间存在着正相关(Pearson系数>0,P<0.01)。而与ER状态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关系(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临床分期中,Ⅰ期和Ⅱ期、Ⅲ期、Ⅳ期的平均生存期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Ⅲ期、Ⅳ期之间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淋巴结转移阳性、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其血小板水平往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者;而ER阳性与阴性组之间血小板计数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6)。
2.4年龄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在控制了肿瘤分期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后,对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表明,发病年龄上的差异不对总体生存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F值为0.015,P=0.909>0.05)(表7)。
3讨论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聚集率; D-二聚体水平
doi:10.14033/ki.cfmr.2017.3.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42-0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同时也是血栓形成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为纤溶系统失衡、凝血系统及血小板活化等。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急性脑梗死组),男44例,女46例;年龄44~80岁,平均(65.3±1.7)岁。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90例患者分成轻度组(40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0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2~81岁,平均(65.7±1.2)岁。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入院时间为急性期48 h内;满足文献[2]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MRI或CT检查证实。排除标准:脑出血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等。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胶体金法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选择光比浊法对PAgT进行检测[3]。TEG参数主要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血细胞凝聚块形成速率(α角)、凝血综合字数(CI)、血栓最大振幅(MA)。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来对TEG参数与PAgT、D-二聚体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K值、R值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急性脑梗死各亚组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重度组患者的TEG参数、PAgT、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两组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AgT、D-二聚体水平和CI值、MA值、α角表现为正相关(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过程。临床在对血栓形成风险进行预测时,过往常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血小板的活化和功能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包括PAgT、血小板释放产物及血小板膜受体表达的检测等,但是以上检测方法的重复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不确定[4-5]。另外,因为凝血因子也参与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也是对机体凝血功能进行反映的主要参考指标[6]。在现代医W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TEG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也为监测血栓提供了可靠依据[7]。
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K值、R值显著短于对照组(P
总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高凝状态检测时,血栓弹力图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建华,王碰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1):101-104.
[2]李双涛,于长春,张晶,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52-55.
[3]赵素萍,汪欣.脑血管疾病检测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相关性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278-280.
[4]陈业鹏.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3-15.
[5]叶青跃,程鹏飞,周有利,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及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19(2):309-311.
[6]朴影,徐树军,王赞,等.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11):998-1001.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耐药性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3种革兰阳性球菌药敏性试验资料及抗生素使用量,计算耐药率和用药频度,对耐药率与2种抗生素用药频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霉素的用药频度持续下降,头孢噻肟的用药频度持续上升。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的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与DDD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6.9%、8.8%、10.3%。红霉素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已经不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3 kind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gram-positive cocci and the DDDs of erythromycin,cefotaxime
Niu Wei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ospital of Lankao County,Henan 4753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the DDDs of erythromycin,cefotaxime.Methods:W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3 gram positive coccus drug sensitivity test datas and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3.We calculated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and the frequency of drug use.W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stant rate and the DDDs of 2 kinds of antibiotics. Results:The erythromycin DDDs continued to decline,and the cefotaxime DDDs continued to rise.3 kinds of gram positive cocci resistant rate of 2 kinds of antibiotics were increasing.3 gram positive cocci of erythromycin DDD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istance rate and DDDs of cefotaxime was positively.Conclusion: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Enterococcus faecium to cefotaxime resistance rates were 16.9% ,8.8% ,10.3% respectively. Ery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has no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Gram positive cocci;Erythromycin;Cefotaxime;Frequency of use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3种革兰阳性球菌近年来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1]。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的代表性抗菌药物,头孢噻肟是第三代半合成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效,是目前国内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常用、有效药物。为进一步了解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及与红霉素、头孢噻肟用药频度的相关性,本文对5年来对我院患者临床标本中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趋势与两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菌株来源:来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门诊就医及住院就医患者的临床标本,包括尿液、血液、痰液、脓液、分泌物等。经常规化验或者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297株、肺炎双球菌323株、屎肠球菌276菌,见表1。
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K-B法结果判读严格按照美国NCCLS制定的推荐标准进行。应用EXCEL和WHONET 5.3软件分析判读结果。
年用药量、限定日剂量(DDD)及用药频度(DDDs)的确定:利用本院药库信息系统管理程序,自动汇总2008年1月-2013年1月红霉素、头孢噻肟年用量;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临床用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1年版)》推荐的剂量,确定成人限定的日剂量值;用药频度为药品消耗的总量除以相应的日剂量值。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对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与DDDs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DDDs:2008年1月-2013年1月红霉素的DDDs从28.9持续下降到14.7,头孢噻肟的DDDs一直保持持续的上升趋势,从4.4增加到43.8,增幅约10倍,见表2。
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全部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增幅最大,分别为12.9%、16.9%,见表3。
3种球菌耐药率与2种抗生素DDDs相关性:通过统计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屎肠球菌3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对红霉素的DDD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与头孢噻肟DDDs呈显著正相关,耐药曲线与消耗曲线非常吻合,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经质粒介导,改变了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主要途径是产生抗菌药物酶、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影响主动流出系统、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交叉耐药性的产生。这均与目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1],尤其是第三代半合成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大量的使用。本研究显示,本院2008年使用头孢噻肟的DDDs为4.4,2012年43.8,增幅约10倍。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与头孢噻肟DDDs呈显著正相关,耐药曲线与消耗曲线非常吻合,这与相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屎肠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也分别为16.9%、8.8%、10.3%。从逐年增长的趋势观察,结果不容乐观。
对于红霉素使用,虽然红霉素的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但3中革兰阳性球菌对其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细菌交叉耐药所致,也可能是第三代半合成β内酰胺类药物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大量使用所致[3]。根据调查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已达61.4%~74.3%,因此,红霉素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已经不具有临床意义。而对肺炎双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也达到30%左右,难于满足由其引起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康正国,张云琴,郑晓汾.医院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2):382-38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2~10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导致妇产科术后患者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种类及抗生素的应用等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切口种类及重症监护病房是关键因素。结论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外科伤口感染;生殖器疾病,女(雌)性/外科学;手术室护理
妇产科收治的患者疾病及分娩等相关治疗均需通过手术进行,因此,在手术室患者中妇产科患者占据了较大比例。患者手术伤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其中手术室中存在的因素是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2]。如何降低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将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种类及抗生素的应用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妇产科术后患者感染的相关性,旨在为指导手术室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10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34.5±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35.6±2.3)岁。两组患者年龄、手术种类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进行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方法:(1)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知识培训[4],让患者对目前疾病发展现状及术后恢复具有全面认识。(2)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妇科手术前由于对术后结果不了解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慌、紧张,甚至打算放弃手术等情绪[5]。护士应该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术前护理。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对患者体内各器官功能进行充分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手术和护理方案。(4)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护士应该维持手术室安静,且随时保持手术室内环境清洁,加强无菌控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6]。为术中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可有效减少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影响。(5)术后护理。完成妇科手术后护士应该时刻对患者血压、心率及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建议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针对突发状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7]。
1.2.2观察指标
对感染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及切口种类等进行记录分析,并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且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
2.2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单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种类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与患者术后感染密切相关.2.3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及切口种类、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等因素与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密切相关。
3讨论
手术治疗是妇产科常用治疗手段之一[8],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规避相关术后感染因素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9]。本研究对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种类及抗生素的应用等与术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不仅与单一因素相关[10],可能同时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切口种类及ICU是关键因素,同时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之,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有效规避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玲 单位: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钟水莲.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相关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1(33):161-162.
[2]王凤英,吴香竹,张菁云.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6):1396-1397.
[3]房迎辉.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9):1556-1559.
[4]牟宗梅,王凌燕,陈秀娟,等.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797-2799.
[5]赵丽娟.妇产科手术护理的注意事项[J].中外医疗,2013,32(34):174.
[6]王菊利.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4):311-312.
[7]陈利红,来金君,王晶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3):662-663.
[8]潘丽莹,刘翠花,杨满芳,等.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28(7):199-201.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NGAL; 血清胱抑素C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7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serum NGAL and Cystatin C detectio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8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88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serum NGAL and Cystatin C content were measured rseparately,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made the relevant analysis.Result:(1)The serum NGAL and Cystatin 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eGFR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NGAL; Serum inhibition C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ral Hospital of Zibo City,Zibo 255036,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9.04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以2型为主,可造成各器官慢性损害、功能。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肾病的主要原因[1]。临床上早期发现糖尿病的指标主要有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肌酐等,但这些指标易受肾性或非肾性因素的干扰[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肾脏受到损害时分泌的一种小分子量蛋白,胱抑素C(Cystatin C)也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产生于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两者正逐渐取代常规指标,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因此,本研究比较了血清NGAL和Cystatin C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效果,为临床诊断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DM2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42例,年龄35~72岁,平均(55.7±4.1)岁;所以患者均满足1999年WHO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排除了高血压、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患者。以同期在预防保健科体检正常者88例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损害等慢性疾病和系统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家庭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NGAL和Cystatin C测量 抽取患者和正常人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5000 r/min,10 min,取上层血清,应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NGAL和Cystatin C。
1.2.2 eGFR测量和计算 收集受检者24 h尿,取40 ml送检,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信息。根据MDRD公式[3]来计算eGFR[ml/(min・1.73m2)]=175×Scr(-1.234)×年龄(-0.179),女性在以上结果基础上×0.74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NGAL、Cystatin 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eGFR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清NGAL和Cystatin C相关性分析
Cystatin C与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Cystatin C与eGFR成负相关;血清NGAL指标进行ln函数转换,在与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r值为-0.8412(P
3 讨论
NGAL是人体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由1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25 kDa[4]。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GAL水平很低,当肾出现急性或慢性损伤,可在损伤后3 h的尿液和血清中检测到NGAL,已被作为急性肾损伤的一种新的预测标志物[5]。Cystatin C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33 kD的小分子蛋白质,产生于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活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肾脏是唯一的清除器官,已经被批准为检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6]。血清NGAL和Cystatin C比其他指标具有简单、稳定、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评估。本研究糖尿病患者中eGFR显得低于对照组,说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发生损伤;同时,血清NGAL和Cystatin C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肾小球滤过率(GFR)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往往不能直接测得,但可通过测定某种滤过标志物得到,例如血清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但这些指标受其他因素影响。本研究证明血清lnNGAL和Cystatin C与eGFR成负相关,可用于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改变。同时,lnNGAL的相关系数大于Cystatin C,所以说明lnNGAL与GFR相关性更密切,更能够反映其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血清NGAL和Cystatin C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其中血清NGAL的诊断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白福艳,王译晨,高影,等.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19-2022.
[2]马龙飞.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15-116.
[3]何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24-25.
[4] Metnitz P G H,Krenn C G,Steltzer H,et al.Effec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requi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on outc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2,30(9):2051-2058.
[5]赵元明.血清和尿液NGAL在急、慢性肾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3):484-486.
[关键词] 血清尿酸浓度;脑梗死;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64-02
临床将男性血尿酸超过416 μmol/L,女性血尿酸超过357 μmo1/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血尿酸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血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08~2011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正常尿酸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57~76岁,平均(62.0±11.5)岁。高尿酸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63.0±10.2)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史者25例,糖尿病史者 13例,高血脂史者12例;梗死部位: 基底节区52例,脑叶12例,脑干4例,小脑2 例。两组在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MRI或头颅CT 影像学检查和证实,均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在3 d之内入院治疗,同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2],同时排除下列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心源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有严重的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痛风、入院前1周内未使用影响血尿酸及血脂代谢药物、大量饮酒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样的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将正常血尿酸范围内患者纳入正常血尿酸组,符合高血尿酸标准的患者纳入高血尿酸组。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Barthel评估,评分从言语、肢体功能、进餐、床-轮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穿脱衣服、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等方面评定[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血尿酸组与正常血尿酸组患者Barthel评分的差异,检验标准a=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尿酸浓度水平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后Barthel评分比较
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P < 0.05)。高尿酸组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P < 0.05)。结果见表1。
2.2 脑梗死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与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尿酸与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r=-1.35,OR=0.27,P < 0.05),相关性经过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
3 讨论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人每天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基本是相等的。人体1/3的尿酸由肠道排出,剩下的2/3从肾脏排泄。当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或者排泄途径发生障碍时,都可导致高尿酸血症。早期的高尿酸血症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当出现一些诱因时,可以发生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随着研究的深入,尿酸是许多慢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4]。
目前现有的研究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尿酸浓度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其预后呈负相关的关系,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发生脑梗死后的预后越差[5]。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时的血尿酸浓度水平可以用来预测将来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文献报道,血尿酸每升高0.1 mmol/L,在排除了影响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的其他危险因素后,相对危险度增加0.78。该研究还表明,高尿酸血症会显著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对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校正后,仍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6]。在本次实验中,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与多因素包括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尿酸与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经过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这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高血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清尿酸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 叶斌,郑岚. 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2,5(10):719-720.
[2] 夏珍珍,马兰,丁海峰,等. 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3(10):339-340.
[3] 李馨,王小芳. 探讨血尿酸与脑卒中的关系[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83,192.
[4] 毛琴,艾清龙,孟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4(2):14-15.
[5] 曾昭贤,陈茜,颜红凤.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7-68.
摘要: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多种临床因素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探索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4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3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病例的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探索上述指标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各指标组间对照比较中,骨转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及Ki-67表达等与骨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ALP、ESR、Ki-67表达等指标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性因素(P>0.05)。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是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是0.008、0.013、0.005,OR(95%CI)分别是1.005(1.001,1.009)、5.356(1.431,20.039)、18.594(2.460,140.524)。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的cutoff值分别是67.1ng/mL、7.5、2.5,灵敏度分别是55.6%、75.6%、84.0%,特异度分别是97.1%、82.9%、91.4%。结论血PSA、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及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程度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年龄、ALP、PSA、ESR、ki-67表达等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骨转移的发生。
关键词:
前列腺癌;骨转移;预测因素
前列腺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老年男性中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排名已超过肺癌的发病率,成为第1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1-2]。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正以迅猛之势逐年递增[3]。前列腺癌容易发展成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最为常见,国外的临床研究发现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病人中,骨转移率高达90%[2]。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系统研究证实能准确预测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因素[2,4]。国内外文献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ALP、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等这些指标对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的观点并不一致[2,4-8]。故此,我们通过回顾8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观察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这些指标对中国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初诊80例前列腺癌病人,年龄54~93岁,基本情况详见表1、2。纳入研究标准:(1)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所取得的前列腺组织病理证实是前列腺腺癌;(2)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ECT)提示有骨转移;(3)均是初诊病例,均未接受化疗、放疗或激素治疗;(4)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所导致的骨转移。根据ECT是否有骨转移将80例前列腺癌病例分为骨转移组45例、无骨转移组35例。观察指标: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AR阳性程度及Ki-67百分率。
1.2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的半定量法评分标准雄激素受体(AR)抗体购自中国北京中杉公司,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120,批号14620206。Ki-67抗体购自罗氏公司,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30-9,批号E10075。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所有80例前列腺癌患者取前列腺癌细胞主要评分类型的病理切片,根据本院病理科医生的评定习惯:雄激素受体(AR)半定量法评分标准根据着色面积分为0%~5%(阴性表达、-、以0表示),5%~25%(弱阳性表达、+、以1表示),25%~50%(中度阳性表达、++、以2表示)和50%以上(强阳性表达、+++、以3表示)。Ki-67的评分以具体的百分数表示。对照标准:(1)阴性对照标准:以非免疫抗体作为阴性对照;(2)阳性对照标准:前列腺细胞内可见棕黄色颗粒。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并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Ki-67表达的组间比较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Ki-67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单因素相关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4)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KI-67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只有PSA、Gleason评分、AR表达程度与骨转移独立相关(P<0.05)。2.3PSA、Gleason评分、AR表达程度与骨转移的ROC曲线、cutoff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图1、表5)其中PSA、Gleason评分、AR表达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16、0.792、0.894,这3个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中PSA最小,AR表达程度最大。
3讨论
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较完善的医疗体系,能及时发现前列腺癌早期病人。在中国,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及病人本身医疗健康体检意识较薄弱,很多中国前列腺癌病人来就诊是已经是晚期,出现骨转移等情况,本组前列腺癌病人中发生骨转移的例数多于未发生骨转移的病例数。当前列腺癌转移到骨时可引起骨相关并发症,如转移部位的骨痛,骨质明显变脆,发生骨质疏松,严重导致病理性骨折以及椎体塌陷或者肿瘤直接侵犯引起脊髓压迫症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2-4],所以对于早期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如何评估是否出现骨转移,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改善和推迟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在前列腺癌病人尚未行ECT或MR检查明确骨转移之前,或者在该类病人ECT或MR检查未发现骨转移之后,有没有一些临床上常用指标可以预测骨转移的发生,以方便及时发现骨转移的发生并及时治疗,提高该类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研究价值。血清中PSA的检测为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方法。目前,PSA仍然是前列腺癌监测的一线检查,一直是临床医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有研究提示当PSA>100ng/mL时,发生骨转移概率预计高达41.4%~79.9%,PSA<20ng/mL时骨转移几率小[9-12]。
本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SA值平均为241.5±62.84μg/mL,同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及回归性分析均表明PSA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相关性因素,对骨转移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此外,我们的数据提示PSA的cutoff值是67.1ng/mL,即PSA大于67.1ng/mL的前列腺癌病人发生骨转移的几率较高,灵敏度是55.6%,特异度是97.1%。Gleason评分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分级方法,Gleason评分在临床上已成为评估肿瘤分期、远处转移及肿瘤侵犯的范围等的有效指标,可应用于预测治疗效果,并已成为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13-18]。有研究表明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如Gleason评分大于7分,影像学检查即有局部浸润或骨扫描阳性,表示即发生骨转移[18]。本研究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均表明Gleason评分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cutoff值是7.5分,灵敏度是75.6%,特异度是82.9%。即提示大多数Gleason评分大于7.5分的前列腺癌病人发生骨转移。
病理免疫组化中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AR)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评判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程度可以预估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对前列腺癌的分型;病情的分级;治疗的方法及预后都有指导性作用[7,19-23]。本组研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组雄激素受体表达为2.76±0.10,即(++),比无骨转移组高,表明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广泛。我们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也表明前列腺癌组织AR表达程度是预测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其cutoff值是2.5。即雄激素受体表达程度越强的前列腺癌病人越容易发生骨转移。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9,24],但是否年龄越大的前列腺癌病人越容易发生骨转移呢?本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45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93岁,平均76.28岁;无骨转移病人35例,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71.4岁。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病人的年龄明显高于无发生骨转移组病人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我们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并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不能说明年龄越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就越高。AL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骨骼、肝脏、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单脂磷酸水解酶,有多种同工酶,有研究认为在除外肝脏病变及骨良性病变后仍可作为一个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意义的指标[25-30]。Lorente等[27]研究发现血清ALP水平与骨显像的结果有非常好的相关性。有研究认为ALP对于治疗前的前列腺癌在诊断骨转移的效能高于PSA,其升高的程度与骨转移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28]。有学者发现认为前列腺癌患者有骨痛并血清ALP>90U/L时提示骨转移可能[29]。也有研究认为ALP是应用于监测前列腺癌较早的生化指标之一,在骨转移中能可靠反映成骨活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可利用ALP的活性升高来判别,但ALP在肝脏和骨骼病变时均可升高,其特异性相对较差[30]。
与上述文献不同的是,我们的数据并不支持AL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在诊断骨转移的效能高于PSA。虽然在本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中,ALP与骨转移有很好的相关性,但ALP并不是骨转移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可能这是因为有很多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都可以导致ALP的增高,ALP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没有预测价值。目前国内外对血沉是否影响前列腺癌骨转移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数据提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组ESR平均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ESR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我们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血沉并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Ki-67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说明癌细胞增殖活跃。Ki-67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在中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表明Ki-67染色阳性程度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Ki-67阳性肿瘤细胞的分数(Ki-67标记指数)往往与肿瘤的临床病程相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31],我们在前列腺癌病人中选取Ki-67指标来观察其是否与骨转移相关。本研究数据中Ki-67表达百分率平均值为34.18±3.78%,较无骨转移组高,提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较无骨转移病例的预后差。我们的数据也表明尽管Ki-67与骨转移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其并不是骨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不是预测骨转移的理想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诊为脑血管疾病的97例患者按高血压病程分为15年三组,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和脉压(PP)分别与颈动脉病变程度及高血压年限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PPI和PP与高血压年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②PPI与高血压年限的相关性优于PP(t=4.99,P
【关键词】 脉压指数;高血压; 颈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AS)一直是医学界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外周表浅动脉提供了冠状动脉和其他血管床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信息,而颈动脉是反映全身AS斑块病变的理想窗口,研究表明在评价动脉硬化方面,脉压指数(PPI) 比脉压(PP)有一定的优越性〔1,2〕。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大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可靠的预测因子,而PPI预测颈动脉AS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拟诊为脑血管病的患者颈动脉顺应性及僵硬程度进行评估,并与PPI行相关分析,旨在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的定量方法评价颈动脉AS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拟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7例,男69例,女性28例,年龄33~81岁,根据2004年《中国
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中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按高血压病程分为15年三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颈动脉超声 各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根据二维图像内膜>1.5 mm为斑块(下文中为单发斑块);斑块多发,且直径狭窄率
1.2.2 动态血压测定 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GYABP1血压监测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位于左上臂,监测起止时间为8:00~次日8:00,测量间隔设为昼间(8:00~20:00)每30 min 1次,夜间(20:00~次日8:00)每60 min 1次,每次均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及心率(HR)。有效血压读数标准:SBP 70~260 mmHg,DBP 40~150 mmHg,心率30~200次/min。若测量值超出上述范围则视为无效测量,监测仪仍可自动重新测压。PPI=24 h平均PP/24 h平均SBP。
1.3 统计学方法 正态资料用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NK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偏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和级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用Nemeny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狭窄程度病人PPI、PP、高血压年限的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33.227,P
经秩和检验(Z=41.406,P
2.2 不同高血压年限的病人PPI、PP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22.088,P15年组(P15年组PPI无统计学差异。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F=14.306,P15年组(P15年组PP值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不同高血压年限病人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经秩和检验(Z=29.578,P15年组的病人(P15年组的病人的狭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PPI随着高血压年限的增长而增大,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大。PP与高血压的年限以及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PP随着高血压年限的增长而增大,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大。PPI与高血压的相关系数大于PP与高血压的相关系数(t=4.99,P
3 讨 论
PPI是杨鹏麟等由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推导而得,它不仅考虑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而且考虑了血管的动态顺应性;是一个无量纲的值,其值>0而
Domanski等〔3〕发现PP增大与颈动脉疾病,包括内、中膜增厚和粥样斑块面积有独立的相关性。334例老年人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声检测发现,随着PP和PPI的增加,颈动脉IMT和SBP随之增加。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PPI相关性最佳,提示PPI评价老年人血管硬化比PP优越。王云等〔4〕对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显示,不同PP及PPI水平与AS发生率各指标间均有显著差别(P60mmHg 组比较,仅年龄、PPI、收缩压、舒张压间有显著差别(P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与动态PPI相关性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PP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随着PPI逐渐增大,高血压患者并发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PI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PI增高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今后高血压的防治中应重视PPI的改善,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鹏麟,徐定修,张素勤.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347.
2 陈 鹏,杨鹏麟,王凯华,等.老年人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2503.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SAS评分;症状;体征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34-0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AR虽然并非致命性严重疾病,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利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通过问卷形式对AR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了解AR患者焦虑心理特点,为AR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病例选自2013年1~11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2.4±3.7)岁,病程均>1年,平均(1.92±1.02)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变应性鼻炎诊断参照2009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4]。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病程在1年以上;言语思路清晰,可独立完成问卷内容。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1个月内曾服用过抗抑郁、抗焦虑及其他镇静药物者;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
1.3 方法
所有入组初诊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等,治疗前在调查人员指导下根据近1周内的感觉,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6],SAS 共有20个4 级评分,总分80 分,标准50 分以上为筛查阳性,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同时调查人员对患者症状及鼻部体征进行记录。根据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每2周随访1次,连续随访3次,分别在治疗后第14、28、42天进行第2、3、4次SAS评分,并同时记录症状及鼻部体征,并于治疗第28天进行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7-8]进行症状及体征计分。见表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56例入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8.77±1.02)分,体征评分(1.92±0.77)分。SAS评分显示治疗前焦虑状态明显,评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治疗后第14天症状及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访第28天SAS评分下降明显至(36.56±7.35)分,同时症状计分明显下降至(4.79±0.92)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6例中度焦虑患者,3例重度焦虑患者的SAS评分均较前降低;随访第42天症状及SAS评分结果显示与随访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状态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焦虑得分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r=0.625),相关系数显著(P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时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系列连锁症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在情感上、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状态[9-10]。早在20世纪研究者已经注意到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AR患者焦虑、抑郁和不同的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1-12]。
焦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不直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焦虑所引起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影响疾病的痊愈。SAS量表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学者编制而成,可用于评估受试者焦虑感受的轻重程度以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13]。本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SAS得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经过规范治疗,在治疗后第28天症状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AS评分随之下降明显;治疗第42天评估显示症状评分与SAS评分趋于稳定,下降不明显,提示变应性鼻炎患者总体上有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评分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正相关,特别是与患者的症状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随着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也出现较明显的下降。
研究AR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是否相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机制与精神、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是否影响不同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产生,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过敏反应影响精神心理因素提供临床依据。同时,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医患沟通,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柯霞,钱迪,朱丽敏,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个性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5): 200-202.
[2] 曹瑞娟,许昱,陶泽璋,等.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0, 12(10):1769-1771.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0,506-509.
[4] 许昱,陶泽璋,张怡,等.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69-1471.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6] 薛金梅,赵长青,常丽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8):866-8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2005,40(3):166-167.
[8] 王全桂,刘志贤,张志超,等.影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 20(11):481-483.
[9] 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5.
[10] 郭朝斌,高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5):56-57.
[11] Sansone RA,Sansone LA.Allergic rhinitis:relationships with anxiety and mood syndromes[J]. Innov Clin Neurosci,2011,8:12-17.
[12] 吕晓飞,张罗.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紊乱[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4(2):112-113.
【关键词】 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糖尿病;中医体质;相关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5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 为内分泌疾病, 患者长期血糖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2]。中医学认为血糖异常的发生与个人的年龄、体质及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活习惯相关性因素进行调查, 分析生活习惯与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Y料 研究对象为王村镇2014年5~10月参与体检的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 均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其中男255例, 女181例;年龄34~71岁, 平均年龄(58.12±9.63)岁;病程1~26年, 平均病程(8.14±5.96)年。
1. 2 研究方法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标准, 将研究对象分为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 后8种为偏颇质。调查研究对象5种生活习惯:包括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以250 g/个月为分界点, 超过为不合理), 分析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1. 3 观察指标 ①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单一体质分布情况。②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症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查分析。③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生活习惯与中医体质的回归模型。P
2 结果
2. 1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单一体质分布情况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质134例, 占30.7%, 偏颇质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为:平和质(134例, 占30.7%)>气虚质(64例, 占14.7%)>阳虚质(52例, 占11.9%)>痰湿质 (43例, 占9.9%)>阴虚质(42例, 占9.6%)>湿热质(31例, 占7.1%)>气郁质(28例, 占6.4%)>瘀血质(24例, 占5.5%)>特禀质(18例, 占4.2%)。
2. 2 慢性疾病糖尿患者生活习惯调查分析 平和质患者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5种生活习惯方面均优于偏颇质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2. 3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以偏颇质为因变量, 5种生活习惯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4种生活习惯最终被纳入回归模型。提示, 吸烟、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进行体育锻炼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偏颇质的影响因素 (P
3 讨论
对于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与调理:①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对人的体质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机体的旺盛精力[4, 5]。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③养成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锻炼堪称是现代人增进健康的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6-9]。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机能, 增强人的体质, 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因此对人的身心发育皆有良好的促进功能。适度的体育锻炼, 有缓解焦虑和抑郁, 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功效, 由此达到纠正偏颇体质的作用[10-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质134例, 占30.7%, 偏颇质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为:平和质(134例, 占30.7%)>气虚质(64例, 占14.7%)>阳虚质(52例, 占11.9%)>痰湿质 (43例, 占9.9%)>阴虚质(42例, 占9.6%)>湿热质(31例, 占7.1%)>气郁质(28例, 占6.4%)>瘀血质(24例, 占5.5%)>特禀质(18例, 占4.2%)。平和质患者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5种生活习惯方面均优于偏颇质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综上所述, 中医体质既禀成于先天, 亦关系于后天,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受到环境、精神、饮食、营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吸烟、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进行体育锻炼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易形成偏颇体质。但同时体质也具有动态可变性,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体质纠正在个体的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健平, 朱燕波, 姚实林, 等. 5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关系分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 9(6):21-25.
[2] 韩淑辉, 李康增, 郑建明, 等.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2):199-204.
[3] 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
[4] 袁婉丽, 胡节惠. 2型糖尿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24):2602-2603.
[5] 柳红芳, 王皓, 胡照娟.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脂、血凝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10):702-706.
[6] 孙文武. 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北京中医药, 2010, 29(9):687-688.
[7] 闫镛, 朱璞, 张芳, 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指标关系的分析. 中医学报, 2010, 25(6):1154-1156.
[8] 张利民, 谭毅, 黄伟, 等. 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5):60-61.
[9] n丽蓓, 崔红霞, 刘金凤, 等.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中医临床, 2011, 18(3):4-7.
[10] 田锦鹰, 魏东, 马祖等, 等. 糖尿病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10):1693-1694.
[11] 李军, 金艳蓉, 曹芸, 等. 糖尿病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4):403-406.
[12] 李莎, 张孟仁. 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现状. 北京中医药, 2012, 31(10):79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