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经济时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经济时代

第1篇

从世界贸易发展角度方面来看,“减排”和“低碳”也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制约手段。如《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已规定,到2020年,将对“减排”和“低碳”未达他们所设限额指标国家的产品实施征收“碳”关税。

我国政府已带头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措施。同时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责任和表率作用。

发展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应用手段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低碳经济与已推行实施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要求尽可能地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奢侈和浪费所增加“碳”的排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正轰轰烈烈展开“节能减排”的大行动。主要采取的措施为两个方面:一是染整设备的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染化料助剂耗用量大的旧设备,发展新型的小浴比染色机,减少染色废水的排放量;二是重视开发新型染料、助剂,进行工艺革新,采用对环境友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绿色环保型染料、助剂产品,以减轻传统印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多、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使之符合清洁、环保、低“碳”标准。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创新 问题 措施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经受着环境的考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市场的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制度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实现在节能减排的情况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对于社会、人类和市场金融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必不可免的。

一、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对于经济发展及碳排放之间的平衡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必然。但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低碳经济项目的融资困难、碳交易发展缓慢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二、当前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实行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缺乏信心

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经济利润还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预测,还存在着观望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因此对低碳经济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上都是尝试性的发展,对低碳经济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才能够保证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由于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不够重视,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遏制,与此同时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业务上也难以做出大的调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和项目难以满足创新需要

尽管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对待,并且在技术与项目发展上的投资也非常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技术还没有进行创新,低碳经济的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并且对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并且也没有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训和经验,对于规避低碳经济下金融方面的业务风险也没有做好准备。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风险规避能力较差

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说,低碳经济仍旧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体制和监督力度上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体制不够完善、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不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等等,致使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发展缺乏信心,不能提供资金支持,由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低碳经济发展及相关金融经济发展的风险。风险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在相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鉴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问题。

(四)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缺乏有效衔接

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很小部分的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尽管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低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低碳经济在市场中没有明显优势,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以及经营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致使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先与后问题。因此,到底是以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来带动低碳经济发展,还是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以获得更多金融支持,是当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策略探究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低碳金融的宣传与网络发展工作

现在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信息在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能够实现传递速度、范围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碳排放交易或者是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发展可以在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网络上增加低碳经济这个互动的平台。此外,低碳经济时代就是主导市场经济的时代,呼吁人们重视网络低碳经济市场,重视人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献计献策,要充分利用网络全球化这个大的环境和市场机制环境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宣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影响面的扩大,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全国化发展。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国家的控制与管理者,应该为低碳经济以及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发展行使应有的权利与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强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宣传力度,要让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给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模式造成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加强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型的人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环保方面的人才又缺乏针对性,由此导致相关人才较为匮乏,难以满足低碳经济下金融创新的发展要求。对此,应当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加强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争培养现代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其次,金融机构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结束语

随着各种政策的出台,我国的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整体经济比重中依然保留着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通过对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必然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青宇. 以低碳金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张长龙,王潇一. 论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02) .

[3]刘凯,刘芬. 我国低碳金融模式研究——以CDM项目开发为视角[J]. 改革与战略. 2011(03) .

第3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实施,我国在城市化方面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同时建筑领域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但是,国内目前的建筑行业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行业,将近一半的资源和能耗都消耗在了建筑行业中,在现在这种低碳经济时代中,怎样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来达到建筑低碳节能这一目的,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管理人员首要应该完成的任务。

低碳经济时代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活动强度逐渐变大、活动范围不断宽广。人与自然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从顺应与依存,逐渐转变成了改变与驾驭。自从产业革命开展以来,经济增长相关模式所推广的“驾驭自然”这一观念,将人和自然共同陷入了矛盾之中,且人类一直在受到自然的还击。由于全球人口迅速增加,使全球可使用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生态日益受到破坏,最终将人类生存活动推进了困境之中。低碳经济是由低能耗和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作为基础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是人们继农业文明生产和工业文明生产以后的另一次突破。它使人类社会将来的发展趋向于经济绿色这一模式。

低碳经济时代中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在低碳经济这一新的时代中,如果要对新型建筑进行探索,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的主要理念,然后再建立起以低碳经济和环境以及生态作为基础的节能绿色建筑观念。虽然我国建筑技术管理人员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低碳经济相关的研究,不过在建筑中运用低碳发展技术并加以研究却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这是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

1. 紧凑和集约型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镇中的建筑面积迅猛增加,我国目前建筑行业仍然为一种粗放型行业,这种粗放型、不受控制的发展模式与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要求完全不协调。

紧凑型城市建筑理论使建筑能够从可持续发展这一视角来发展,也就是以集约和紧凑作为城市发展观念,其核心理念有以下几点:

(1)用地集约

建筑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来发展,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应该严格地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并且有效解决好重复建设与扩大建设规模这两种问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建筑规模,使建筑用地占用更少。

(2)布局紧凑

在确保建筑舒适程度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使空间形态紧凑一些,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面积。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减少多余的共享空间,并将交通空间进行合理设计,降低多余建筑面积占用率。

2. 与自然相结合的相关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应该依据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与及地形地貌进行,以顺应自然条件,避免过度破坏和改变自然景观,且减少对原生态地质的破坏程度,从而尽量地降低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改变程度。

3. 具有适宜性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在对低碳建筑进行探索时,应该主张通过适宜的技术来对人造环境中的物理性能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健康与节能、经济相结合的目的。具有适宜性的技术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节能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盲目追求那些高技术,也不可把建筑节能分化成若干个高技术拼合而成的应用措施。应该以地域和气候作为基础来进行选择节能技术。

4. 全寿命周期型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全寿命周期就是从材料和构件生产以及规划设计等过程开始,一直到拆除和处理的总循环过程。因为建筑是一种工业产品,所以从产生和运行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

智能型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随着现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且对建筑设计中的温度和湿度以及通风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同时,能源危机短时间内还会加剧,这就是人们更加地关注节能建筑方面的技术,所以智能型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

可适应型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

从建筑设计这一角度来说,可适应型的建筑设计相关策略就是将建筑设计看成一种终极产品,而将其创造成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事件来进行改变的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空间系统。所以提倡这种适应型设计策略的目的就是创造出可以根据时代变化来改变功能的一种建筑设计相关方式。由于变化是绝对的,且建筑设计中不确定性又是非常多的,所以只有提倡适应型的这种设计策略才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结 语

第4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转变;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

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作者:王阳 刘宇新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0(04).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面对越来越差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做些改变,不能再以对环境的污染为代价来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应该以低碳、环保为准则,要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从而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和谐。

1.低碳建筑设计的概念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指在建筑材料的运用、施工建造的过程和建成后使用的一整套环节中,都能达到低碳的要求。而低碳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降低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上,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的发展中要做到,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且尽力寻找一些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但是以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建筑设计上进行努力的探索,寻找能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建造出低碳的建筑物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

2.所要面临的问题

对能源的利用问题一直是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对能源的利用要求我们做到高效利用,这样就会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除此之外在建设上还要提倡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因为清洁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虽然我们国家国土面积非常庞大同时还拥有着相当丰富的资源,但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为人口众多所以人均能分配到的资源就很少,而有的人均分配的资源更是连世界平均水平都达不到,由此可见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我们就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此外,我们国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相当严重,作为建筑设计师要在设计建筑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设计方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造出绿色环保的建筑。

3.低碳时代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3.1 将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规划设计中

要将绿色、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的设计规划当中,就意味着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以及建筑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都必须达到对能源的低消耗、对有害气体等物质的低排放和对环境的低污染,把低碳理念从建筑设计的一开始就进行贯彻落实。要合理的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建成的建筑物还必须要对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没有丝毫的影响,只要建筑设计师能够考虑到这些方面,就可以为将要实施的建设项目打好坚实的基础。

3.2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好影响,所以想要实现低碳环保建筑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建筑中加大对绿色、环保性建筑材料的使用量。绿色、环保、节能性低碳建筑材料不会像传统材料那样挥发出大量的有害性气体,比如甲醛。而且低碳建筑材料的生产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像传统建筑材料中必须用到的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庞大的能源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程度的污染。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可再生的,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建筑材料,低碳环保建筑材料还可以就地取材让施工的过程更加的方便。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加大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用,不仅能让建筑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还为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进低碳建筑设计的发展。

3.3合理使用建筑空间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就能减少一些因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建筑空间的浪费的情况。在合理的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空间的使用性,要让设计出来的空间具备多种使用功能,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还可以减少建筑的建造数量能进入有益的循环,这对节约资源有一定的

好处。

3.4提倡对新能源的使用

包括化石能源在内的许多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用多少就会减少多少并不会得到补充的类型,再加上其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在可再生能源的发现与利用方面的探索脚步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新型可再生的能源。在新能源的引入上我们应当注意一些问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环境条件对新能源进行针对性的引入,这样才会发挥出新型能源最大的作用。比方说,对于北方和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北方冬天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来持供暖续就需要寻找新的能源来替代煤炭资源,而南方在夏天对电能消耗较高就要多利用水力发电站等新能源来发电。将新能源引入建筑设计中,能实现低碳经济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4.总结

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限制下,我们不能毫无节制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我们要把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坚持低碳、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原则,并且要善于对新型能源的进行运用,其将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方案中,在建筑设计的具体实施中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对建筑空间要做到合理的规划,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不顾一切后果的只顾发展。我们要在发展中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冯福利.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8-59.

[2]鲍家声.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之道[J].建筑学报,2010,(7):113-114.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物流运输;减排增效;科技

融入低碳经济社会中,物流活动需重视碳排放的控制。在我国,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废气排放构成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物流行业是交通运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传统模式下,超载运输、管理流程不善、系统调度缺乏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广泛存在,不断造成物流企业成本的高企,更不利于环境的改善,甚至使得企业难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行业政策准入法规。作为企业而言,只有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来促进低碳物流运输的新模式形成。

一、低碳经济形势下,传统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环境问题日益走进公众的视野,空气污染、雾霾问题等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十以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提倡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呼之欲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国家在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构建、行业准入规则等方面都对环境问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依然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企业在面对环境问题时,肯定无法形成适配性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传统物流企业来说,其所面对的环境准入首当其冲。首先,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来看,传统物流企业并未将环境效益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当中,表现在现实当中就是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环境效益。例如,在物流行业当中,运载工具的超载现象,甚至成为行业当中熟视无睹的常见情境。众所周知,运载工具的超载所排放的废气含量和造成的污染,是正常情况下的数倍,并且有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超载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其次,传统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行业的技术装备创新,缺乏足够的敏感度。交通运输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运输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运输过程当中的能耗、排污等指标都有了技术解决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传统物流行业对于行业信息的不敏感,其对行业当中的技术装备创新缺乏有效的了解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更换装备成本的考量,企业不愿意对技术装备进行大规模的更换。再次,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以数据为支撑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但在国内,不少企业在对信息化认知上存在短板。他们在进行车辆调度、线路安排、后勤管理、油料添加上,往往采用计划经济时代所延续的管理手段;在管理效率上,存在着较多漏洞,在优化管理上也无法与数据为基础的流程优化和系统管理。因而,在效率和环境效益上,远远无法与信息环境下的流程解决方案相媲美。以上诸多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当前物流行业无法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只有针对以上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行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

二、注重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应用,以技术创新推进行业的发展

科技进步是时展的动力,技术装备的革新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交通运输行业技术装备的发展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技术装备发展趋势来看,物流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运载工具及运载设备的轻量化,很多技术装备实现了由钢铁为主要材质向轻钢和全铝的转变。运载工具的轻量化发展,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燃料损耗,在载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另一方面,运载工具本身的能耗也大为降低。这对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二,甩挂式运输模式具有显著的高效性和环保性的特征。将甩挂式的运输方式引入到物流管理当中,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物流企业而言,要有效提升环境效益,在物流运载工具的采购过程当中,要选用符合运载工具轻量化这一趋势的产品。所谓运载工具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运载工具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运载工具自身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运载工具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作为物流运输企业,应从多方渠道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通过参加相关行业展会、了解专业网站紧跟技术装备发展的前沿。在设备采购上,企业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对耗能大、污染重的装备进行逐步退出淘汰。近年来,在西方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甩挂运输方式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在提升运力、节能环保等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甩挂运输就是带有动力的机动车将随车拖带的承载装置,包括半挂车、全挂车甚至货车底盘上的货箱甩留在目的地后,再拖带其他装满货物的装置返回原地,或者驶向新的地点。这种一辆带有动力的主车,连续拖带两个以上承载装置的运输方式被称为甩挂运输。据测算,在公路运输中实施甩挂运输,可以提高车辆运输效率30%—50%,降低运输成本30%—40%,节约能源消耗20%—30%。也正是基于此,物流企业应积极将甩挂运输的方式引入到日常经营当中,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单位能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推进物流运输的集装箱化,为甩挂式的物流运输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接洽,特别是寻求相关经营与交通政策法规上的契合。

三、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引入科学的管理手段推进数字化流程管理

物流企业除了要在技术层面、装备引入等硬件入手,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降低单位能耗,还应树立绿色发展的意识,通过对企业的日常管理调度,以科学的流程化管理、健全的制度支撑来不断实现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协调发展。物流企业要将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的目标纳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突出环境保护意识。把减少能耗、提升效率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在制定经营发展规划时,要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使得绿色环保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将绿色发展意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要在发展目标上加以体现。其一,要制订年度性的节能减排数据计划,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和轻量化装备的更新,对陈旧的装备进行淘汰,编订全年性的计划指标。其二,将减排计划列入到绩效考核当中,并将其与企业员工工资、奖金相挂钩,对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班组、个人予以奖励。近年以来,物流管理呈现出信息化的总体趋势。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作为我国的物流企业而言,理顺物流企业的管理,优化物流调度的流程,对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的流程管理也可以进行以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物流公司将企业中的车辆、人员、线路等信息统一录入到相应的数据库当中,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匹配运算,在进行安排车辆、人员、线路的调度上,实现运输效率最优化的有效处理。这种对流程的优化设计,不仅能以集约化的信息管理,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使得企业以最优的能耗实现运力最大的提升。但是,推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引入相应的信息流程管理系统,更要在应用意识、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人员在这一系统之上,通过数据化的呈现,来实现对物流行业业务的流程管理;以数据化的支撑和运算,来不断降低企业的能耗,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物流业整体现状是粗放型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运作模式效率低,不合理的运输现象较为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能耗大且能源浪费现象严重。物流行业的管理者及一线的企业,应积极应对这一问题,通过对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信息系统的调配,以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绿色、环保物流新模式的形成。

作者:李琳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娅莉,朱晓海.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物流运输新模式[J].江苏商论,2011,(6):68-69.

[2]李亚杰,王莹,李玉民.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1,(9):279-285.

[3]李小娟.低碳经济时代我国低碳物流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3,(3):5-6.

[4]侯旭晖.低碳经济下的中小型茶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新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6,(9):66-67.

第7篇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很多农民对我国经济转型政策的理解程度不高,无法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真正落实下来。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采用现代新型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对农村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如农村土地、河流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减少等,会造成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少。

(二)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很多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式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高,无法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对农业经济的进步造成不利影响。

二、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是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合理利用耕地面积,就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转变,需要对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建立并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对回收的资源进行二次利用,使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如对农业废弃料进行加工形成饲料供畜牧业使用,利用发酵的形式形成沼气,提高沼气的利用率,实现农业能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循环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源的消耗,避免造成浪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生态经济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的一项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对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保护农业耕地,尽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业产品符合环保绿色的标准。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农民采用良性的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生产效益。

(三)重视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低碳经济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促进有机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压力,有利于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发展有机农业经济,对土壤施有机肥,保护水土,生产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沼气等新能源,避免燃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相关部门要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循环利用有机物,利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建立并完善作物轮作体系,在农村禁止燃烧秸秆,大力提倡秸秆还田,选择无害肥料进行施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有机农产品生产效益的提高。

(四)引进科学技术发展可持续农业经济

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农村难以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加深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励广大农民使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建立科技信息站,让农民及时接收农业技术信息,正确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五)发展农村旅游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在农村推广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农业低碳经济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加,人际关系不和谐,很多城市居民通过田园旅游的方式亲近大自然,来缓解压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对农村发展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旅游业与农业合理的结合起来,实现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陶瓷;节能减排

1前 言

令世界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环保理念及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节能、新材料的应用等都成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刚刚开幕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上,就利用了大量低能耗、可再生资源及环保型新材料,如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2000把嘉宾座椅、用再生纸制作的节目单、节目册和手提袋、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清洁无烟焰火等,所有这些,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低碳经济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为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中国政府曾高调宣布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此举意味着将对高耗能产业展开新一轮大整顿,对于高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陶瓷行业来说,无形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2陶瓷生产的低碳化

有关专家表示,广东发展低碳经济,制造业是重点,只有实现了制造业的低碳化,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而要实现制造业的低碳化,一要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产业技术;二要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等的实施原则和操作细则;三要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争取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取得率先突破;四要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形成绿色消费的生活氛围。

事实上,实现陶瓷生产的低碳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资源方面,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废弃物资源来代替天然资源,或者减薄抛光砖的厚度以降低矿物资源的消耗;从燃料来说,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包括提高窑炉保温的效果、余热利用等,还可以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3低碳时代陶业新课题

中国建筑陶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国,无论在产量、研发、配套产业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与此同时,陶瓷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陶瓷的传统生产方法必须消耗天然矿物资源,消耗煤炭、石化能源,同时排放出高温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此,通过技术更新,实现陶瓷生产低碳化的目标就成为科技工作者在新形势下的新课题。

3.1 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

据统计,2009年我国瓷砖的产量近60亿平米,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二,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国家有关部委正联合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陶瓷工业通过技术升级而促进产业升级的步伐也将加快。

陶瓷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燃料和生产流程中,从这两方面着手研究新型节能技术与开发相关产品是切实可行的。以新中源集团为例,采用节能新技术后,每年可以节约9000t标准煤,大约占全年总能耗的30%。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方面,新中源集团研发的无机合成板材不需要烧制,直接利用废渣等材料制作,不仅可以降低能耗,也可以充分利用废物,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效果。

以规格大、质量轻、厚度薄、节能环保等为特色的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由于使用了创新工艺,该产品在保持传统建陶各项性能的同时,将厚度削减至传统瓷砖产品的三分之一,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可降低50%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

瓷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固体废料,如何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无疑是低碳经济绕不过的坎。如利用抛光环节产生的废渣开发轻质保温瓷砖;将次废品进行深加工作为主打产品的配套产品;将无法再加工的固体废料作为水泥砖等建筑产品的粗骨料、添加剂等,都是降低碳排放的可行之举。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企业都推出了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了对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节能减排步伐。佛山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从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类型占总投入比例分析:投入资金最大的是窑炉改造项目,占67.57%;其次为余热余压利用项目,占13.08%;电机系统节能占8.27%;能量系统优化占5.08%;节约和替代石油占5.85%。2008年平均每吨墙地砖产品综合能耗为264.68kg标煤,与2007年的278.4kg标煤相比,节约能耗4.9%。

佛山陶瓷清洁生产产学研联盟研发的“陶瓷行业清洁生产共性技术”,解决了陶瓷行业在余热利用、粉尘和废气处理、废渣处理等五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其中,“辊道窑余热管屏式梯级利用”技术已在新明珠、欧神诺、金意陶、强辉陶瓷推广应用,综合节能达到15%,相当于每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0t;“固体废料循环利用技术”已在溶洲建陶工厂外墙砖生产中得以应用,瓷砖中废渣掺入量达到70%。此外,内墙釉面砖抛光废渣利用也突破瓶颈,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的“陶瓷抛光废渣循环利用新技术”项目,在内墙釉面砖生产中使用18%的瓷砖抛光废渣等作为原料获得成功。

3.2 开发低碳产品

近年来,建陶企业不断在新产品研发上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开发出低碳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1) 瓷砖薄型化

目前市面上的大规格陶瓷砖厚度一般都在10mm以上,大规格瓷片也在10mm左右,而大规格抛光砖厚度则超过14mm。如果瓷砖厚度由10mm降到8mm,按目前我国墙地砖60亿平米年产量计算,瓷砖减薄了20%,则每年可节约原料2400~4000万吨,同时每年的综合能耗可减少约102亿kg标准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瓷砖的薄型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009年行业标准《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和《陶瓷板》国家标准的相继实施,也从政策角度向行业传递了陶瓷砖薄型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的信息。

薄砖是对瓷砖进行适当“瘦身”,让瓷砖减薄。在不影响瓷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瓷砖厚度减少到6~10mm,从而降低瓷砖在生产制造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减少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荷载,实现环境友好。薄砖利用现行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便能生产,其在理化性能方面与普通瓷砖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替代目前的瓷砖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

陶瓷薄板是一种利用全新工艺生产的陶瓷类装饰材料,它与“陶瓷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厚度最薄的还不足3mm,对资源的消耗不到陶瓷砖的一半,碳排放量自然大为降低。蒙娜丽莎是国内陶瓷薄板的先行者,一经推出,就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节能减排的风暴;此外,还有海棠企业推出主打低碳牌的BOBO薄板。陶瓷薄板在吸收现有陶瓷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在现有传统陶瓷机械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创新与升级,目前已经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从国内外瓷砖的发展方向来看,大规格薄板将是陶瓷低碳的重要途径。

(2) 瓷砖轻质化

瓷砖的减轻不仅可以通过减薄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改变瓷砖的内部结构来实现。目前轻质砖是采用陶瓷生产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特殊的发泡材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一种具有陶瓷性能、比重在1.5g/cm3以下的新型装饰材料,有的比重甚至在1g/cm3以下,如蒙娜丽莎的QQ板,比重只有0.7~0.95g/cm3,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种轻质砖不仅因为质量轻能有效减轻建筑物的荷载,更由于其比重小和多孔结构而具备隔热、隔音、吸附等特殊的功能,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内外墙体装饰,且节能降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轻质新型建材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50%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主要性能指标如平均吸水率、破坏强度、平均断裂模数、抗冲击性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装饰工程、商业空间装饰工程、家庭空间装饰等,还可以作为防火、隔音、隔热等场合的功能材料,应用于车站及会议室等场所的天花系统及墙壁,长期保持稳定的防火、隔音、隔热功能。2009以来陆续面市的轻质砖包括欧神诺的轻质砖、晶立方及蒙娜丽莎的QQ板等产品,在抛光砖的废渣循环利用上取得了突破。

(3) 利用废渣生产陶瓷

如今越来越多陶瓷企业加入到利用废渣生产陶瓷产品的行列,看中的是废渣利用的成本优势,目前陶瓷原矿价格每吨达70元,而陶瓷废渣的收购价每吨仅25元,加上精加工费用,废渣变成生产原料每吨成本才50元。用这种废渣做成的轻质砖和保温砖,预计比普通外墙砖价格高20%左右。由于使用废渣生产的产品得到中高端楼盘、重点建设工程使用客户的认同,甚至反映质量更好,无疑是对废渣利用的充分肯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资源,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

抛光工艺中抛下来的废渣最初呈现各种片状,有大有小,若将其粉碎成粗砂大小颗粒,再研磨成粉,就可变成制造原料。一片厚10mm的抛光砖,一般约需抛掉0.6mm的厚度,抛光废渣约占6%。专家估计,若按我国每年建筑陶瓷产品总重量为1亿吨计算,含固体废料在内的陶瓷废料近千万吨,其中抛光废渣超过300万吨。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的排放量已经达到25%,而在同样的温差下,用陶瓷废渣制成的保温砖的隔热性能是普通瓷砖的四倍。由于本身可以使建筑节能,而制作的原料又有一大部分来自废渣,保温砖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都符合了低碳经济的要求。

3.3 实施低碳认证

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核心,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的链条上,都采取低碳的过程和模式,以最低的能耗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来。低碳产品认证是政府用半强制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以创新为手段,努力开发低碳产品技术;以产品为导向,引导全社会消费者向低碳的生活模式转变。对产品进行低碳标准的认证,该认证将在产品包装上有低碳环境的标识,以此大力推动国家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及快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来,英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进行了很多产品的低碳认证。2004年,德国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就已达4000多种,占全国生产产品的30%以上,日本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达2500多种。由此可见,实施低碳认证将是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一个迫切需求。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营销模式;生态环境

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同时,在后续的相关文件和条例中提出了低碳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可以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技术上的创新、产业升级、管理制度的创新、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的突破等方面,客观地表现了低碳经济对于不同国家整体的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能够降低人们对于石油、煤炭等非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带来有效的战略思想。企业在开展自身社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1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与衍生

1.1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

根据联合国最初提出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能够发现低碳营销模式的内涵主要是强调企业在进行社会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利用制度或者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减少能源消耗,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必要地贡献。低碳营销模式突出了环保的理念,通过相关的措施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综合的市场竞争力。

1.2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

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将低碳经济理念通过有效的方式融入到了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增加了自身整体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企业的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主要是指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要保证生产效益的增加,也需要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减少对于环境安全的影响。同时,更加强调了如何提高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将低碳营销模式放在战略高度方面,以绿色营销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消费。这种营销模式的衍生内涵更加强调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生态环境建设、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之间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这对企业的战略投资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发展低碳营销的必然性

低碳经济最初只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具体的实现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但是,随着各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低碳经济的模式已经遍及了全球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企业为了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主动地采取低碳营销的方式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发展低碳营销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这种营销方式运用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①适应了当前形势整体的发展要求。做好低碳营销的相关工作,需要企业通过采取相关的措施达到低碳经济的整体要求。制度上的创新、技术上的突破等手段,都是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具体体现。低碳经济的理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片面认识,促使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低碳经济的相关特色。当前形势影响下,消费者环保理念的增强,客观地决定了企业利用低碳营销的方式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的必要性;②适应了全球经济环境稳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整体发展状况,资源的短缺是制约各个国家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性,不同的国家利用低碳经济的相关法规约束企业的投资活动。而企业采取低碳营销的模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整体上与全球经济环境稳定的相关要求是相吻合的;③适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利用低碳营销的方式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充分地发挥出了低碳营销模式的巨大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增加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低碳营销模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得到一定的控制

通过采取低碳营销方式,企业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得到了一定地控制。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渐地加大,间接地为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地威胁。而企业利用低碳营销模式的作用开展自己的业务活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的几率,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得到了一定地控制。

3.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惊人

低碳营销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地增大。严重威胁着整体的生态安全。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环境质量加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影响,间接地为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应用带来了机遇,客观地体现出了低碳营销的适用性。

3.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困难

由于大多数机动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非可再生资源,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始终维持在一种较高的层面上,间接地加大了环境的承载压力。同时,由于低碳经济所涉及的技术还未真正地走向成熟的阶段,导致这种理念在推行的过程中面对着很多的困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意味着需要更多较为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相关的行业拥有更多成熟的管理机制。但是,当前形势影响下,这些方面的工作无法真正地落实到位。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3.4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面对不容乐观的环境形势,我国在相关的政策中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强调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及时的调整工作思路,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客观地体现出了保护环境的先进理念。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的最终目标。同时,也需要提倡消费者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这些方面的相关内容客观地体现出了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路径

4.1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价值观,渗透低碳发展思想

为了使低碳营销模式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全社会所有的消费者与相关的企业能够间接地形成低碳消费价值观在具体的行为中慢慢地渗透低碳发展思想。这样的举措能够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地将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4.2建立绿色核算体系,通过相关措施引导低碳消费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低碳理念逐渐渗透到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绿色的核算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客观地体现了企业的生产机制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行为提供了必要地指导,促使企业在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考虑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各行业在运用低碳经营模式开展社会经营活动时,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引导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为自身的品牌效应推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4.3从产品低碳化出发,利用企业部门连接作用同步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低碳营销模式是社会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实现该目标需要生产企业能够从产品低碳化出发,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步地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企业未来的生存竞争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将低碳营销模式的相关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5对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思路

5.1社会舆论宣传

低碳消费观念的逐步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社会不同的生产企业或者管理部门能够做好有关低碳经济的相关工作。利用社会舆论宣传的方式,能够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主要在于:①社会舆论的影响范围广,覆盖面大,能够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②社会舆论宣传能够使所有的消费者真正地意识到低碳消费的重要性,为低碳消费理念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5.2相关政策支持

低碳消费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做好低碳经济的生产作业中,需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费用。这也客观地决定了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和推行更多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只有这样,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进而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真正地树立低碳消费观念。政策的支持是保障企业开展低碳消费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

5.3一系列制度建设

为了扩大低碳消费观念的影响范围,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制度建设的作用。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能够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带来积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低碳消费观念推广的可靠保障,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做好制度建设的相关工作,能够为低碳消费创造有利的环境,促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真正地做到低碳消费。

6结语

通过制定相关的措施体现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将自身的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过程中,做好维持自身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相关工作,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需要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引导,使人们能够从本质上意识到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作者:宋春雷 李冰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全球化价值链;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23-02

一、引言

酒店业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行业之一。目前我国酒店业发展过程中依靠数量型、外延型增长,资源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酒店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不断变化,为求生存与发展,酒店的发展经营管理方式必须进行方向性调整和革新,即进行酒店战略转型。第一,根据酒店转型所处状态,分为顺势转型与逆势转型。在低碳经济时代,顺势转型指的是酒店在经营高峰期,顺势主动加入低碳战略。逆势转型指的是在酒店经营困难时,培育与开发符合低碳经济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再加入低碳战略;第二,基于酒店资源和能力的战略转型,根植于酒店的企业文化转变,加入低碳经济战略的内容,酒店在新的企业经营规则面前,改变企业原有的经营战略,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培育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逐渐形成以单个企业为带动点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行业规范。

运用价值链原理分析在低碳背景下的酒店经营战略是企业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支持活动以及主要价值流程,并分析其增值内容和其他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经营绩效。

二、低碳经济下酒店战略转型价值链内涵

评定碳排放,预测风险机遇,设定目标,优化财务机制和确定外部环境是制定低碳战略的主要工作步骤。低碳经济下,酒店对业务界定和业务运作将形成新的标准,并在产品确定、价值链优化、核心竞争力培育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首先,从酒店提品到消费者消费的各环节,生产更具专业性,是将有限资源运用于核心业务的开放式专业化经营;其次,产品—市场的确定,在制定新的低碳经济商业规则的新形势下,应与各国酒店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突破本国市场的局限以开拓国际市场;第三,管理的价值,从酒店内部的各职能部门扩展到与酒店经营有关的分销商与供应商的管理与沟通;第四,组织管理的柔韧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优化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精简管理机构,以建立更适应价值链管理并且能够快速响应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创造性。

基于价值链从产品市场确定到价值链优化及酒店核心竞争力确定等环节,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酒店转型经验。第一,酒店战略转型中对内部环境的转型变为价值链中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权衡关系,成功有效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多种激励机制的借鉴有利于酒店业务人员在新形势下发挥其业务优势并提高业务水平;第二,组织变革需要借鉴成功酒店精简机构的策略,根据现有酒店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合适的组织构架,在新的组织构架下,精简不必要的组织,减小变革风险;第三,借鉴成功酒店的业务流程管理经验,加强信息流通建设并实施新的业务流程。

三、在全球化价值链背景下酒店转型战略的重新定位

酒店产品从出口国的生产者到进口国的消费者经历采购、生产、销售、出口和进口分销等环节,并构成一个完整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低碳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国内酒店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调整自身价值链并将原有的价值链重新组合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酒店战略转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有利的分析工具。

(一)明确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延伸价值链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品牌产品,和国外酒店合作,形成自己的品牌;与国外酒店合作,合作中要坚持建设资金的品牌;开发新的低能减排、环保产品;为酒店消费者提供一个符合环保和消费者需要的消费环境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优化业务能力和营销能力,扩大酒店知名度,提高顾客对酒店企业文化价值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二)优化价值链,实现成本优势

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业务人员,积极吸取国外酒店在低碳经济来临时的经营经验。增加客户资源并增强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供应链环节的优势资源以提高新形势下酒店竞争力。

四、结论

针对低碳节能减排各种政策的出台,诸多酒店顺势战略优势,投资者对低碳酒店的日益青睐,为酒店向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动力。酒店应基于其核心竞争产品及企业文化,进行内部管理变革与价值链优化工作。在外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进行酒店经营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精简人员,提高效率,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新产品上市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提高酒店与合作方的沟通能力,并在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消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温室气体排放过度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以当前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和相关可持续发展实践,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将来几十年将继续增长。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世界排放第二大国,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选择正确的消费模式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与低碳消费的关系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白皮书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我国著名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内涵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金乐琴等人认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在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目的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消费模式可以定义为在符合低碳原则的前提下,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们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低碳消费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它在满足低碳原则的同时也有着与传统消费模式所不同的其他特点,主要包括低碳消费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低碳消费的公平性可以分为两种,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低碳消费的横向公平是指低碳消费要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平衡,某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要在不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消费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部地区的消费就存在横向不公平,通过低碳消费就可以平衡这些地区的差异。纵向公平就是前后代之间的公平,通过低碳消费,当代人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后代的消费,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无节制的消费而不顾后代人的需求。低碳消费的可持续性即低碳消费满足两条原则:资源使用的最小化原则以及废物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是低碳经济的原则。

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终都要体现为现实或未来的消费活动,因而一切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在根本上都是受到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的驱动。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低碳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说,通过低碳消费可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反过来促进低碳消费的实现,两者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因而通过建立低碳消费模式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巨大,而现有的消费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都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带来了很多制约因素。

(一)低碳消费的相关政策不完善,低碳消费环境不够理想。一国对消费的政策反映了一国对消费的态度。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低碳消费虽然已被中国政府接受,但是具体完善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还未形成。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取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GDP增长了,但是环境却每况愈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低碳消费并不是重点问题,低碳消费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也还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没有相关的政策指导,低碳消费只能是空想。

(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量巨大。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非常大,而中国的高耗能工业部门都属于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巨大。但这些高耗能工业部门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还有赖于这些产业的支持,在就业压力和税收压力都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调整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这些产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一大阻碍。

(三)收入差距大,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造成了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的不同。由于低碳商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导致其价格也较一般商品高,我国的低收入者在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时就不会考虑这些高价的产品。而高收入者往往具有炫富攀比心理,大排量的进口豪华车在中国的销量很好,而小排量的高价环保车型在中国却难以销售,这就证明了这一点。归根结底,这还是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落后,没有形成低碳消费的意识。

三、我国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建议

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我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在2010年的坎昆会议前,我国政府又宣布将把节能减排的具体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之中。这些都证明了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低碳经济。消费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也将备受重视。但是,低碳消费模式的推广,需要由政府、企业、个人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消费模式。

(一)加强政府对低碳消费的政策引导。政府在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低碳消费。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关于低碳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低碳消费进行强制性约束。只有在法律约束下,企业和居民才会真正重视低碳消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才会有更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政府可以制定低碳消费的相关税收政策及其他引导政策,提高不符合低碳原则产品的税收,而对低碳产品的消费予以一定的支持,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居民的低碳消费。“气候经济学家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也认为,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很糟糕,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以考虑征收拥堵税或设立无车区,也可以禁止非电动车进入市区中心地带;最后,政府自身的消费活动也可以对低碳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机构应该从自身做起,带头节能减排,政府部门和单位可以通过早期采用、购买最新先进低碳技术与产品等措施,为其他部门树立榜样。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新能源开发,促进能源消费转型。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很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实现节能减排最为有效的方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最富有的煤炭资源也日趋减少,所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也对低碳消费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自然资源必定会枯竭,根据消费的公平原则,我们必须要对后代负责,所以要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例如,各种工业废渣、农村各种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生产以及生活的能源。总之,在能源消费中,将过去传统高排放的能源结构转变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能源结构,这对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肯定是有利的。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理念是建立低碳消费模式的基础,只有符合低碳经济的消费理念才能真正引导低碳消费,使低碳消费成为可能。首先,要通过社会文化、媒体宣传正确的消费理念,提高全民参与低碳消费的意识,这其中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对人们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影响越来越大,它能够支持和帮助新消费模式的建立;其次,从消费者本身出发,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也会对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好处,把低碳消费作为道德标准并以这一标准来衡量自己,明确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的矛盾问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过度消费。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2]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103-02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日趋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必然会引发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调整,贸易大国和贸易弱国的双重身份使我国对外贸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首当其冲。

(一)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的具体行动直接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7年,英国政府成立碳基金,向企业推广使用碳标签。碳标签是指将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以标签形式告知消费者,鼓励其选择低碳产品。英国Carbon Trust 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希望了解所购买产品的碳足迹。可以预见,加注了碳标签的商品更易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即碳标签正从公益性标志变成商品的国际通行证。由于我国国内落后的技术水平,生产过程中会排放较多温室气体,在出口目标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更令人担忧的是,低碳型生产方法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和较长的研发时间,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我国产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授权政府从2020年起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鉴于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水平,碳关税的提出对其产品出口几乎没有制约,碳关税实质上为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政策。如果碳关税真正实施,中国将成为主要纳税国。根据GTAP8.0数据库模拟求解计算,当欧、美、日同时征收碳关税时,中国进出口额将下降2 412百万美元,贸易条件恶化0.324%,对我国贸易将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二)发达国家借口全球变暖问题加重中国的减排责任

近年来,国际舆论普遍将中国定性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因此被推上减排的风口浪尖。但深入分析中国如此高碳排放的原因,就会发现中国被赋予了过多的减排责任。据联合国报告,从1850年开始计算,美国与西欧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占全球的29%和27%,而中国不到8%。但发达国家无视其挤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空间的事实,试图让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承担巨大的减排压力。国际贸易使得生产和消费分离,而目前碳排放测算采取“生产者责任体系”,我国排放总量中出口隐含的碳排放比例较高,如果除去这部分碳排放,我国的碳排放水平要低于很多发达国家。最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夕阳产业(大部分为高碳排放生产线)转移出去,然后通过进口满足本国发展需要,因而将相当多份额的碳排放巧妙地转嫁到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发达国家一味对中国的高碳排放进行责难,实际上是有失公允的。

二、中国应对低碳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策略

(一)理性对待低碳全球化

尽管短期来看低碳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巨大挑战,但其作为一种具有包容性增长的生产方式,与中国经济转型、贸易升级具有相当大的切合性。通过进口低碳产品来降低高碳产品的生产规模能有效推动我国走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进口先进低碳产品后,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直至能够用较低的损耗产出较多的高质量产品,不失为一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捷径。

(二)推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以代工、接包等加工贸易“低环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为增强我国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促进我国产业由高碳向低碳模式转型,推动其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为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和政府要共同为低碳化助力。为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可以向外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集中力量开拓知识、技术密集型等符合低碳要求的产业。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发达国家技术公司、并购目标企业等方式整合利用其成熟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创新资源,解决我国产业升级急缺的高端要素问题。由于低碳排放属于经济外部,单靠企业进行自主自发的调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科技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产学研联盟进行协同创新,加快突破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技术难题,逐步减轻我国低碳产业受制于国外知识产权的状况。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使竞争优势向低碳产业集中。

服务业被称为“绿色产业”,为走上低碳道路,中国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我国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等院校设立与服务贸易相适应的学科,开展专业教育。为保证服务贸易持续发展,我国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特色法律法规。此外,我国可以将20世纪90年代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此次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力度,推进服务业和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

当前,美国、欧盟等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均设立更为隐蔽的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通过碳关税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来抵消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而短期内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仍对出口商品结构具有刚性约束,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以适应低碳要求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我国过分依赖美国、欧盟等市场,妥协于以碳排放名义新设的贸易壁垒,那么低碳产品的缺失就会使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我国应积极开拓新兴贸易市场,尤其是那些与我国发展进程相近、对进口产品设置较低低碳技术门槛的发展中国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三)参与低碳规则的制定

碳关税、碳标签这类单边贸易措施已偏离最初的减排设想,而成为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筹码。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试图借助低碳经济浪潮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制约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将在“高碳经济”发展道路上高速前进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身后。为维护国家利益,我国要积极参与相关气候问题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首先,我们要明确阐述发达国家借由气候问题要求发展中国家牺牲发展权来减排的危害,为低碳模式对我国经济、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争取缓冲期,保证我国由高碳模式向低碳发展平稳转型。其次,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可以向发达国家表明:就全球减排温室气体协议而言,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任何协议都不可能真正有效。同时,我国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通过集团方式增强与发达国家谈判的力量,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占据战略制高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施用海.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11,(2):4-6.

[2] 黄亦薇.低标签、碳足迹:我国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新门槛[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1-13.

[3] 谢守红,薛红芳,等.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2):159-164.

[4] 陈武,李云峰,等.中国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世界贸易格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86-89.

[5] 叶华光.低碳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互动机制探讨[J].环境经济,2010,(5):54-59.

[6] 董展梅.我国出口贸易的低碳化发展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9):153-156.

[7] 张庆彩,卢丹,等.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及我国外贸突破高碳锁定的策略[J].科学管理研究,2013,(6):111-114.

第1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81-02

在目前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以低排放、低能耗以及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发展潮流。低碳化学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方法与措施从根源上降低甚至消除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社区安全等有害的催化剂、原料、溶剂、试剂及其产物的应用与再生,确保在无毒害的前提下,生产环境友好性化学品。在此过程中,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根据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实验室。

一、低碳经济与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构建低碳经济》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低碳经济主要是通过使用更少资源消耗以及更低环境污染,来获得更多产出。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特点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以及低污染,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低碳经济时代”到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化学实验室在科研以及教学活动当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污染,同时需要消耗电、水、气、纸张以及药品等。这就导致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着“低碳经济”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化学实验室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强烈责任感的任务,是言传身教的重要场所,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职能。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化学实验室应当与时俱进,建设符合“低碳经济”相关要求的实验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化学实验室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的各个实践环节当中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并且借助此活动来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绿色经济意识。

二、“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化学实验室建设的低碳化

对于实验室建设,需要非常注意的一点是关于实验室中药品的保存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一定注重数量化、科学化和准确化,才能切实保证药品存放安全。首先要遵守的是分类存放的原则,因为化学药剂的特殊性,本着分类存放的原则,能够提高实验室安全性。化学药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易升华、易挥发、易水解、易潮解、易风化、易氧化或者是易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对于这样的药品,管理者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予以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比如使用蜡封、水封、油封、低温、避光、防震、通风以及防碰等办法。例如:电石以及红磷等需要存放于干燥器皿中防止潮解;AgN03以及HNO3等需要存储在棕色瓶中防止出现分解,液溴等需要加水密封封存从而防止挥发;各种碱性溶液(例如NaOH、NaCO3)或者是粉末等需要使用橡胶塞而避免使用玻璃塞盖住从而避免出现黏结问题;浓酸性(例如HCl、H2SO4)的溶液、氯水以及溴水等需要玻璃塞而避免使用橡皮塞盖住从而防止腐蚀;活泼金属钾钠需要存放在煤油当中,白磷应当存放于水中从而避免着火。化学试剂的配用需要定量化以及科学化。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准备过程尤为重要,对于试剂的配制更是重中之重,规范的操作以及准确的计量,不仅使实验事半功倍,也更安全和科学。比如说,一般情况下,在做无机实验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很多种的试剂,因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量也会更大,那么,在实验中,就应该先多调制一些要用到的溶液的浓溶液,之后随时需要随时稀释,目的是尽最大可能节省原料,也尽可能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中还涉及到对于药品的取用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药品取用量一定要严格遵循实验要求,如果实验说明中没有具体的规定,那么,以少量获取为原则。其次,有时存在药品已经分装,但是实验过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可能一些实验人员出于节省的想法,将药品又放回原来的装瓶中,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需要明确的是药品分装出去之后,未能用完也避免放回原瓶。通过控制溶液用量以及浓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实验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实验安全性,降低环境污染。

(二)实验室污染物处理的低碳化

化学实验产生废酸碱液存放处理之后,例如废酸应当使用石灰乳或者是碳酸钠进行中和,从而将其中和到规定的pH值之后再排放,可以说是有效控制污染的重要手段。通常的盐溶液、废液可以直接排放,而含有有害离子的盐溶液需要通过化学法进行转化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重金属离子废液应当使用碱或者是硫化钠沉积,然后过滤分离并将残渣埋到地下。有毒废液例如含氰废液需要仔细处理,使用还原法处理之后再回收。例如含铬的化合物能够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亚硫酸铁还原,之后添加碱液生成沉淀,完成静置分离之后,调整溶液的pH值后排放,剩下的废渣再埋入到地下。化学实验的残渣以及残液可以重复利用的应当尽可能回收利用,尤其是分组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用药量比较大,剩余的残渣残液数量较多,需要做好回收利用工作。这一方面是控制成本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低碳思想的重要体现。例如学生实验配制量浓度得到的NaCI溶液过多,就需要进行回收处理,或者下次实验继续使用,或者回收风干之后制成粗盐保存,在粗盐提纯实验当中应用。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低碳化

要减少化学实验中的污染,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尽量降低化学品的用量,在同等实验要求下,选择那些对环境污产生较小危害的化学药品。还有一点是,作为化学实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奇思妙想,通过一些设计,改良实验的方式,或者提升实验仪器的性能,这也是当前化学实验教育中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第一,微型化学实验的低碳化微型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微型化学装置完成化学实验,能够用少量的化学试剂得到所需的反应结果以及化学信息。微型实验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实验的成本费用,另一方面能够显著增加化学实验覆盖的范围,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试剂的用量,通常情况下只有常规实验用量的1/10,因此能够减少实验排废量,控制环境污染并且缩短实验时间,过程也比较安全可靠。因此,微型化学实验这一低碳化学技术在国内外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第二,设计综合性的实验。这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减少实验原料用量和提升实验教学时间效率的一个积极做法。教师可以通过阶段性的教学后,综合设计实验,比如说,有机合成粗产物,分离提纯以及精制之后,可以对所得纯产物完成物理常数的测定。那么,在实验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测定物理常数来检查学生实验合成产品的质量以及纯度。第三,对于实验设计精益求精,寻找使用无毒性的替代性装置以及药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生成物质应当对健康以及环境无毒或者毒性较低。比如说,煤油相对于四氯化碳在实验中的出现的剧毒光气来说更具安全性。同时,主动设计制作,或者选择以具有环保意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替代陈旧的设备,也是有利于消除和减轻环境污染的一个不错的措施。比如在进行氯化铵实验时,传统方法需要将氯化铵装入试管之后使用酒精灯加热,从而分解氯化铵,这样就会导致NH3以及HCI的逸出,导致环境污染。现在一些实验室使用的办法是将氯化铵晶体密封到玻璃管当中,这样当酒精灯对一端进行加热的时候,NH3和HCI就变成白色烟雾,上端凝聚成为白色固体,这种封闭系统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实验符合预期要求,也能最大限度避免室内污染,是一种低碳无毒的方法。

(四)实验室管理的低碳化

良好的化学实验室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他们在内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于低碳环保实验的追求信念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实验台柜干净并且仪器整齐摆放,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产生环保意识。化学在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的贡献不容忽视,不过同样也要正视在化学实验中会产生危害环境的物质这一事实。因此,在进行低碳化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中,对于学生的实验精神、实验习惯、试验态度的培养教育也是不可不做的,要教育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控制消除污染。从管理层面而言,低碳化学实验室的构建需要从水、电、纸、气、药品、备品等物质以及能量消耗方面加强管理,管理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减少电、水、气、纸、备品以及药品用量。首先是要加强对实验用水的节约使用与管理,具体而言可以从下列环节着手努力:化学实验的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其中有机合成实验往往需要使用冷却水,当前很多实验室将冷却水排放进下水管从而白白浪费,这就需要实验室使用价格适中并且方便使用的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从而实现节水用水的目的,间接实现低碳减排;此外还应当应用节水龙头,防止实验用水的跑、冒、漏、滴。其次是强化实验用电的节约使用与管理。可以选用节能干燥箱例如微波干燥箱以及真空干燥箱等,淘汰高耗能的马弗炉以及烘箱等,并合理进行仪器断电。不用饮水机时要断电,及时拔下各种电器的插头,电脑以及打印机的使用也要合理,电脑不用时应当待机,同时可以调低屏幕的亮度,打印机不使用时可以断电。实验室的照明应当使用感应型的半导体节能灯。同样的亮度下,耗电量只有白炽灯的10%,而使用寿命却为白炽灯100倍以上。高效节电灯比常规日光灯的节电效果更好,因此应当尽可能选用。再次,合理使用纸张。应当重复使用各种实验教科书,并且办公纸张应当双面打印以及复印,尽可能使用电子邮件来替代纸质信函,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再生纸。最后,应用先进的通风设备。应用先进的无管通风设备,一方面能够节约能源,另一方面能够消除噪音污染,同时结合使用废气回收装置能够消除废气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从而做到低碳、减排、节能的效果。除此之外,实验室需要推广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实验次数。比如某些实验可以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设计实验方案,要比传统方法以及正交法简单准确,显著减少工作量并节省水电和试剂资源。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建设管理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相关要求,以身作则来实践低碳经济的目标与内容,这是高校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时也是培养有着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以及低碳节约理念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玉峰,李斌,顾凤岐,等.“低碳经济时代”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302-304.

[2]张艳平.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85.

[3]杨乐敏,余家瑜,温青,等.高校化学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初探[J].广东化工,2014(24):113-114.

第1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交通规划;策略分析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在提出“低碳经济”政策后,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提高了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性,同时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况中出现的问题

(一)现有的交通方式过于局限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交通方式过于局限,仅能通过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解决人们的基本出行问题。近年来,由于城市交通管制力度不足,陆续出现车辆违法违规现象,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降低人民群众出行的便利性。例如:由于国家对于小型车辆的管制没有明确的限制政策,导致小汽车、摩托车等小型种类的汽车保有量大增,给城市交通的管制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对于现行的交通方式即使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仍然效果不佳。

(二)现有的交通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推进,现有的交通管理技术发展滞后,妨碍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由于我国交通管理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并且现有基础较差,同时,我国交通管理设备落后,严重降低了交通管理效率。针对城市交通管理技术的提高,早期开发投入巨大,但成效不显著。

(三)现有的交通管制力度有待加强

针对我国交通管制情况,现有的交通管制力度有待加强,部分交通管制执法者执法意识松懈,办事效率不高,对违法车辆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力度不足,最终造成交通管制压力增大。近年来,交通建设施工人员以及交通管制人员都存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在交通管理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运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这严重阻碍我国交通管制制度的发展。与此同时,交通管制执法者的服务态度,执法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对违反交通法规的群众存在故意刁难、语气不当等现象。

二、低碳经济时代城市交通规划应对策略分析

(一)城市交通规划及时调整完善

为响应“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年来,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对城市交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调整完善城市交通规划,适应现今阶段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降低未来规划实施时的成本,减少经济损失。

(二)加强交通管理硬件设备,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土实际交通管理状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交通管理技术手段,加强交通管理基础硬件设备的建设,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城市交通中违法违纪行为适时监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

(三)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确保交通秩序的畅通

1、加大对驾校考核的力度,规范驾照考试制度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选择报考驾校,参与驾照考试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存在驾校帮助学员弄虚作假,考试舞弊等恶劣现象,部分驾驶能力不熟练的人开车上路,对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困难;甚至对他人以及驾驶者本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要加大对驾校考核的力度,规范驾照考试制度,必须经过正规驾校学习且成绩合格后,方可以上路行驶。

2、加强低碳交通的政策保障

低碳交通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建立完善系统的政策保障体系,使我国城市交通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我国要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使我国现有的城市交通更发达,更方便人们的出行。其次,要出台私家车购置的限制政策,缓解我国城市交通的压力,降低私家车数量的增长率,将私家车的增长率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处于合理平衡的状态即可。最后,对拥有私家车的群众要控制其使用,采用限号出行等手段,降低私家车出行数量。城市中私家车的出行数量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经济时代下的城市交通建设要求。

3、加大对于交通道路安全知识的宣传

城市交通管理者,在工作之余,可以走上街头,将交通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行车规范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人民群众,加强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安全规则的认识,更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安全意识。同时鼓励大家在休息的日子骑自行车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轻环境的负担,积极响应低碳经济下绿色文明出行[5]。只有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减轻城市交通管理压力,降低城市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广大市民安全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经济时代下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交通规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规划需要根据现状情况适当调整完善,做到规划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针对城市交通规划实施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加强交通管理硬件设备,完善交通管理网络体系覆盖区域;另一方面,要做到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执法的力度,规范执法,确保交通秩序的畅通,提升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低碳经济时代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在未来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能够切实有效的营造出和谐健康的交通秩序,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

参考文献:

[1]张玲.乌鲁木齐高铁片区低碳交通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9256-9257.

[2]吕东旭,丛喜静,赵玉清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研究[A].//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3:1-13.

[3]高崧.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3(10):297-298.

[4]徐雪锋,刘艳忠.基于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交通规划探讨[J].低碳世界,2013(10):313-314.

第1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企业;发展策略

以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通过低碳生产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由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各行业中的耗能大户,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引导低碳节能建筑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政策。在低碳经济时代,怎样保持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愈来愈关心的社会问题。

一、低碳经济与建筑行业关系

低碳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关系极为密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建筑行业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为16~20亿㎡,建筑消耗和能耗占了全国能源消耗的约30%,传统的建造方式给社会带来高能耗和高消耗的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模式,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建筑企业在建筑业整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应该切实履行低碳经济的职责,要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低碳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发展策略

(一) 转变经营理念

低碳经济的提出导致了建筑业的理念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建筑产品,低碳建筑应运而生。从此人们对建筑业发展和建筑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认知力和接受力将构成建筑业低碳经济力形成的原始推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要转变低碳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企业运作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策略,在低碳经济条时代,如果没有经营理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为方式向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转化。首先要提高低碳经营意识,必须从行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发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低碳经济意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并把其放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以落实。其次在企业经营发展观上,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开发建设项目中,以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环保建材、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低碳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物全寿命期中的各个环节,全方位体现“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

(二) 优化制度管理

低碳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应对已有的制度管理体制进行优化,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制度,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ISO系列管理体系中的ISO14000,主要是针对环境保护进行的管理制度设计,应该成为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范本。当前很多建筑企业都进行了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但在管理中并没有实现低碳化,环保化。这些主要是由于各管理层的执行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应该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合本企业的特点,修编相应的管理文件,要根据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新要求,整理修改企业相应的管理文件,并结合实际水平,重在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这是提高企业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第二,要加大相应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管理制度不能是一纸空文,要加大宣传,贯彻,才能使其发挥出约束力。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是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一定要贯彻落实到相应的基层班组,这是建筑企业加强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心。

(三)变革生产方式

传统的建造方式带来了高能耗和高消耗,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全球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需求。装配式绿色建筑是工厂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质量保证率高,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解决了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存在的能耗高、资源消耗大、建筑业科技含量低及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生产率,它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建筑企业应以此为发展导向,逐渐变革生产方式,向装配式绿色建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推行企业重组、强强联合,将设计、施工、勘察及咨询类企业进行产业重组,形成纵向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逐渐向集约型、资金技术密集型迈进,真正实现建筑业的低碳化生产。

(四)践行绿色施工

建筑企业是以项目为载体,项目是其实现经营活动的主要区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是碳排放的主要阶段,低碳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必须践行绿色施工,在项目管理上贯彻“四节一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项目节能减排水平,确保实现绿色施工整体目标。绿色施工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绿色施工目标控制。建设项目随着施工进行,必将对原先预定的绿色施工目标实现产生干扰。为了保证绿色施工目标顺利实现,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将绿色施工目标进行分解,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当发现偏离时,及时予以纠正,实现PDCA循环控制管理,将控制贯穿到策划、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之中,直至目标实现为止。

2.绿色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绿色施工整体目标能否实现。绿色施工现场管理应包含的内容有:①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将绿色施工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交底,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②制定管理计划。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绿色施工管理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相互间、现场与外界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制定专项管理措施,加强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③监督实施。对绿色施工控制要点要确保贯彻实施,对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记录,分析未能达标的原因,提出改正及预防措施并予以执行,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三、 结语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企业应审时度势,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做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这是建筑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战略制定还是战术落实,无论是现实经济效益还是长远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之路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东平,安娜. 建筑企业低碳竞争力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提升措施研究[J].中国外资,2012(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