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精益生产;库存;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12-01
1 对于库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星瑞公司发现主要是以下的问题和原因导致一直难以改变长期大量的库存积压的现状:①生产管理人员生产观念没有转变;②生产管理人员长期以来的生产管理习惯难以改变;③生产线产能不均;④生产线制程集结;⑤生产线员工作业方式有“候鸟作业”的现象;⑥生产操作员工生产时讨厌更换模具;⑦生产计划的安排不合理;⑧不能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采购基准;⑨对于生产状况的掌握不足危及安全;⑩生产能力无法快速转换。星瑞公司的精益生产推进人员通过对问题和原因的查找,发现原有批量生产方式是产生库存的主要原因,所以坚定了星瑞公司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来削减库存的决心。
2 库存管理与生产作业的匹配
对于精益生产来说,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最少量的人、财、物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库存管理以最大可能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引导材料和人员的流向,因而可以消除浪费并指导各种活动,从原料的进货处理到生产制造以及订单的履行,确保正确的物料在正确的时间进入正确的地方,而且数量恰当,最终满足客户的订单或各种需求。然而,在本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多样化、规格的多样化、组成订单的产品结构、数量各异,各生产环节很难准确、及时地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以致影响后续生产过程。另外,在拉动式生产方式下,每一个生产工序如何生产都是由下一个生产工序的需求来决定的,前一个生产工序所产生的产品都为下一个生产工序提供必需的物料,前工序的停顿将对后工序产生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主要是连续性生产,而在其关键环节锻造齿轮和锻造轴类工序生产不同规格的产品时需要进行换产,且停顿较长时间。两工序间生产节拍不平衡,时常造成整个生产物流系统的不畅通。为此,紧盯影响生产节奏、制约产能提高的瓶颈环节,可采用以下方法打通瓶颈。
2.1 优化作业顺序,提高各工序的工作效率
良好的作业顺序对于把握现场的人机作业关系、提高作业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在生产不同规格产品时,生产线换辊占用时间长、对生产进程影响大的实际情况,在落实装配责任、实行联合换辊作业的基础上,坚持从细小处入手,对换产时备品、备件的摆放位置、每一个动作的责任人员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换产时间大大缩短。
2.2 部分工位运用一个流生产使各制程紧密衔接
星瑞公司按照产品的制程顺序将加工设备排成一个流的生产线,同时将加工制程相类似的产品排入同一生产线。由于这种一个流生产线中各制程紧密衔接在一起,前制程做完一个产品即刻流到下一个制程继续加工,直至完成所有的制程。所以制程之间没有什么搬运距离,也没有什么在制品,因此在制品的数量大幅降低,生产周期也相应地缩短了。
3 结 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库存管理 优化
一、相关概念解析
(1)库存管理概念。库存管理是指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商品数量的管理。在现代化的企业之中,一般认为企业库存应与自身的企业发展相适应,库存过高则导致占用资金情况严重、经济负担加剧,而库存过低也会导致企业商品出现断档,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库存管理优化的目的。进行库存管理优化可以更合理地运用企业资金,如果有大批库存积压则会导致企业运转资金僵化。同时,进行库存管理优化还能保证在最小库存量的前提下促使企业产品正常销售流动,而进行库存管理优化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库存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最合理的库存比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库存管理优化的重要意义。库存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库存管理优化可以保证企业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水平上,可以及时了解并调整企业的存量动态,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出现超储或缺货的情况,保证企业资金在良性的状态下进行周转;另一方面,通过库存管理优化可以避免因库存问题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造成企业产品损耗,可以通过库存管理优化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我国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储过度,资金量过大。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一般我们认为库存占流动资产的50%左右即为合理的库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由于重视自己本身的信誉,担心无法按照预定时间交付货物,因此采用大量囤积产品的方式进行日常运行。这种大量库存运营的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出现错过交货期的问题,但其占用了企业的大量成本,造成资金周转时常出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大批量存货还将导致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增加,还有可能产生产品贬值、损毁或丢失的情况,种种情况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存储过大,存储占有的资金量过大,这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统计。企业出现大量的库存产品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思路造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统计。国有企业一般都属于大中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较多,库存管理内容也相对繁杂。面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库存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存货计量无法精确,进而导致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这种库存管理数量不准确还将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就无法给予企业生产进行正常的指导分析。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材料领用以及转结记录涉及个人因素较多,尤其是国有企业针对多个项目同时做统计之时,企业对于存货的收入以及发出缺乏有效的统计。
(3)缺少企业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资源整合。企业物流运输也属于企业库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仅仅关注企业库存方面的管理,仅仅重视存货以及发货等实物方面的内容,对于物流运输并不十分重视。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国企更为愿意选择自己搭建物流平台,使用自己企业内部物流进行产品运输,不愿意同企业外部物流进行合作。但从某种意义来讲,国有企业自己搭建物流平台相对成本付出更多,并且在运输专业化程度方面远远不及专业的物流公司,因此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物流方面缺乏与外部物流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针对国有企业库存问题合理化建议
(1)建立与企业适合的存货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存货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同,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库存比例,应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存货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结合本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当下的库存管理计划,并将这个计划分散到各个部门,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库存管理,并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在这个合理的存货管理制度下,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执行企业库存管理计划,并以此保持企业的长期合理库存状态。
(2)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在当今互联网科技时代,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也应该向互联网方面靠拢。不同的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运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形成一个高效的产品供应链条,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帮助企业在某个时期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同时也不会造成企业额外的库存压力。这种ERP管理模式是目前公认的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3)合理运用内部物流资源,充分与外部物流实现对接。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内部物流体系重视程度较高,但对于外部物流体系始终没有上升到一个合理的认识阶段,没有对外部物流进行利用。从企业当今形势来看,将自己的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进行高效的整合,进行内部物流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对接,不仅能降低自己的库存以及物流成本,还能使物流运输更加高效化。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外部物流的有效合作,学习外部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将这部分先进的经验运用到内部物流体系中,让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部分做到成本最低,运营最高效。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情况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竞争之时,除了需要保留一部分库存产品以应付不确定的风险之外,更应该将库存管理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减少企业库存所占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扩大化生产之中。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找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存储过多、管理混乱、物流效率较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与自身企业符合的库存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采用和外部物流对接的方式将库存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只有在库存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才更加科学,更加快速。
(作者单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台)
参考文献
[1] 李莉香.浅谈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的策略与优化[J].科技视界,2014.
[2] 周杨.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5.
[3] 李旭慧.国有企业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东曲矿物业管理科为例 [J].经营管理者,2014.
一、提升4S店备件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汽车备件服务是用来为整车售后维修提供所需备件的,是以库存形式缓冲供需之间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随着我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型号更新速度比较快,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则暴露出库存占用资金大、“呆滞库存”现象严重以及备件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基于汽车新常态发展,提升备件库存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优化备件库存管理可以提高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质量。备件是汽车售后维修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汽车种类的增加要求4S店要配备相应的汽车备件。而优化库存管理可以及时根据销售情况、用户反馈情况等确定汽车备件的数量等以此提高维修质量,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其次提升4S店备件库存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4S店盈利能力,降低成本支出。备件库存不仅占用4S店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还需要4S店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例如租用场地、人员工资等。优化备件库存管理可以从汽车维修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顾客需求备件的及时性、合理供应,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的库存积压,降低资金占用,提升备件库存良性循环。
二、汽车4S店备件库存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表明:库存具有调节生产和销售的作用,不适当的库存管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4S店备件库存是4S店售后维修服务的重要因素,优化备件库存管理需要达到以下目标:控制库存管理成本、提高4S店服务水平以及减少资金占用。结合多年的工资实践,目前汽车4S店在备件库存管理上存在管理模式粗放、财务成本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具体表现为:1、汽车4S店库存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基于汽车行业新常态发展,4S店的盈利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优化成本管理,提高盈利空间成为汽车4S店经营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长期以来汽车备件库存占据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不合理的库存管理也会消耗4S店的资本。根据调查部分4S店库存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导致备件损耗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库存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应的计划购买备件,导致备件库存量比较大。而备件库存大不仅增加资金占有率,而且面临备件减值风险。2、汽车4S店库存管理手段滞后,供应链不协调。优化汽车4S店备件库存关键是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技术,以此提高库存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部分4S店在备件库存管理上存在手段滞后,供应链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4S店的库存管理手段滞后,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4S店备件库存管理仍然是以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式,这样不利于对备件的集中调度。比如在汽车4S店库存管理上需要人工对备件存放位置进行确定,这样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还增加了客户风险。另一方面汽车4S店备件的订货与销售环节信息不对称导致库存压力较大。例如汽车备件订购与使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备件周转周期不一致,最终出现库存容量过大或者容量过小的问题。3、4S店备件库存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财务核算方法不当。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提升4S店库存管理水平的关键,然而目前4S店在风险控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4S店备件库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地财务监督。备件占据企业大量的资金,但是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却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导致备件出库制度执行不严格。例如维修人员在使用备件时签批流程不健全;二是4S店备件订货时间长,导致财务风险比较大。
三、提升4S店备件库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支出的对策
提升4S店备件库存管理水平不仅是降低4S店成本支出,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4S店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基于4S店备件库存管理所存在的成本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1、提高4S店备件库存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是库存管理人员优化备件库存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一方面4S店管理人员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技能。例如随着库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要求库存管理人员要懂得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技能;另一方面库存管理人员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主动防御备件库存管理风险。汽车备件占用企业资金比较大,因此库存管理人员要具备成本控制意识,采取有效地措施避免备件出现人为损坏的现象。2、提高库存管理手段,构建联合库存管理体系。实践证明4S店备件“呆滞库存”、库存不足或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因此考虑到成本控制因素,4S店要积极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联合库存管理体系。联合库存管理体系强调风险分担,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发展。首先4S店要加强与汽车销售企业的沟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订货与销售环节的信息对接,打造中间环节少的库存管理体系。其次4S店之间也要积极打造战略联盟体系,利用物流网络平台,将各个供应商的库存实现数字化共享,这样可以避免4S店库存压力过大的问题。3、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财务核算。基于汽车4S店备件库存所存在的财务风险,4S店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强化财务核算:首先4S店要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强化日常监督。例如备件库管人员在配件入库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清点核查,保证入库配件与订单所列物品一致。当然也要做好出库登记工作;其次强化财务部门在库存管理中的作用。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支出,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备件财务核算方法,真实反映出备件的市场价值;最后4S店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例如公司将不定期检查及盘点库房,在盘点中如果有窜帐现象,将对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公开处罚,罚款金额按照窜账物品金额的10%计算。总之,基于4S店销售模式的转变,4S店的利润在不断下降,因此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成为4S店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强化库存管控,优化库存结构,在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的同时,加快服务站资金的流动;其次,通过优化库存管控,效降低库存备件管理成本,提升备件库存良性循环;再者,通过解决备件满足率问题,强化售后服务,增加客户满意度,全面提高4S店的声誉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航材;航空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策略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航材库存通常要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10%到20%,与国外航空公司相比,国内航空公司的航材库存成本更高,大约要比国外高出35%。航材成本是确保航空公司航材库存备件能够满足达到其预定的航材保障率,但是航材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总成本的比重过高也会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航空公司在航材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补充库存,在保障正常需求单额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航材订购成本以及库存成本。
一、航空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一)航材积压过于严重,库存结构不尽合理
航空公司积压航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突发故障、器材周转慢、送修周期长、闲置器材滞留率高、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对于首批购进的器材,也可能存在订货经验不足而大量购进造成了器材的积压,此外,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会导致航材错定、多定情况的发生,这也会造成航材的积压。航材的大量积压就会占用航空公司的大量的流动资本,而首批订货经验不足、航材维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过分强调航材保障率等情况使得航空公司航材库存的结构不尽合理。[1]
(二)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
航材部门与财务、质量、技术、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航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有效沟通,进而对航空公司的整体运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航材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航空公司在财务出现困难时,就会出现付款不及时的问题,致使航空公司信誉受损,供应商也会因此问题而延期发货,由于缺货,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而缺乏与生产部门的有效沟通,对航材的运行状态就难以及时掌握。此外,航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技术和质量支持,也会影响到航材备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三)维修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航材管理过于粗放
维修人员维修作业时航材库领取航材,有时为了省去领料程序,维修人员就会一次性多领取一些航材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航材由于在维修现场保管不善,很容易损坏或丢失。为了节省时间,维修人员有时会提高正点率而多要航材,实际上这些航材并未被使用。同时,航空公司对航材的管理也过于粗放,并未对航材资金效益问题进行认真考虑和解决,加之缺乏适用的航材信息管理系统,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发料、故障等数据,分析决策缺乏参考依据。[2]
二、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一)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应结合飞机的维修计划,根据飞行的时间和航材的使用率,通过对一定时期航材消耗量的掌握来预测接下来航材的合理需求量,然后采用最经济的订货方式进行订货。一定时期的航材需求量取决于这一时期飞机的维修频次和所消耗的航材数量,这些数据通过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和维修例行工卡数量就能获知。订货方式的选择是对确定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进行优化的关键,通常航材的库存成本主要包括航材的订购成本、持有成本以及缺货成本三部分内容。其中,缺货成本的多少与航材库存的数量有着直接关系,库存数量越多,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低,反之,航材的缺货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航空公司有限航材经费的约束下,应对航材的持有成本和缺件损失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航材
(二)随机性航材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
对于不能够确定消耗数量的航材,常规的计算方法就不再适用,必须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随机性航材消耗以及需求分析模型,根据分析模型来计算随机性航材库存量。针对不同航材的保障目标和需求特征,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随机变量。随机性航材消耗量属于随机变量,飞机维修的实际需要只能依靠一定数量航材的某一概率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保障率必须控制在库存量概率之下,通常情况下,航材的保障率要求越高,航材库存量也就越多,而航材成本也随之增高,这种情况甚至会超过因缺件损失而带来的效益。换而言之,在有限保障经费约束下,航材库存管理对保障率的要求必须结合缺件损失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航材的重要程度来分别确定不同航材的保障率。[3]
三、结论
航材库存能够有效缩短订货提前期、平衡订货成本,避免因故障而造成生产运行中断,而且还能够帮助航空公司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航材库存管理,优化航材库存管理的策略,对提高航材库存管理水平,控制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常建娥,刘国庆.浅谈基于供应链的航材库存管理[J].物流技术,2005,13(7):79-81.
[2]杨晓.浅谈航材库存管理策略[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14(2):38-39.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并不是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零库存的实现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成本节约,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由于库存引起的一系列诸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空间。同时,还可以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企业为实现零库存而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建立起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加速了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促进了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化。
第二章: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为实现零库存管理,中外许多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总结起来有如下六种途径和方法:
2.1无库存储备
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比如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2.2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替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比如大型物流企业利用其庞大的物力、财力、人力为国内外委托单位提供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其委托单位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2.3协作分包方式
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例如,分包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可采取各种形式和库存调节形式,以保证主企业的生产速率,按指定时间送货到主企业,从而使主企业不再设原材料库存,同时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企业的销售,使分包企业实现零库存。
2.4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典型的代表是看板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其主要目的是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据调查,一汽大众在零部件采购上主要就是采取了看板方式。
2.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例如,作为中国首家物流示范基地的海尔集团,其“一流三网”同步流程物流模式就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按订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从而达到零库存的物流整合。
2.6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可以采取如下三种配送方式:(1)“多批次、少批量”方式;(2)集中库存方式;(3)“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例如,笔者在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在各个公交运营公司(用户)设立物资供应站,集中需求,统筹安排、集中供应,通过增加送货的次数、降低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通过集中采购、集中库存的方法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设立配送中心库调剂配送物资,将各供应站库存尽量压缩到最低;临时采购采取“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原则,通过中心库及各供应站储备调剂和供货商即时配送,保证供应。在这种较为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支持下,用户的库存弱化为零,该公司储备物资数量也得到极大压缩和控制。
第三章:关于零库存理论在公交物资公司的应用思考和探索
企业通过上述几种方式方法实现零库存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却面临各种困惑,笔者就所在的某市公交物资公司库存管理优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探讨:
3.1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一定能节约成本吗?
作为一个专业化物流企业,公交物资公司承担其下游企业各运营公司的配件物资供应工作,利用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和专业化优势,采取“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压缩了一定库存,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零库存”。但是为降低储备物资,对采购计划进行压缩控制,根据以往情况作出预测进行的大计划采购只能保守地满足一定的需求,临时需求的不可预见性和多样性使得采购费用居高不下甚至填补了库存费用下降的空间,企业整体费用是否节约、利润空间是否最大化还有待探讨。可见: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零库存会降低成本,但是这部分降低的成本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会转嫁到其他方面。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同的环节实施零库存管理的话,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实现零库存的难点和管理成本也应得到重视。零库存管理对于企业有正反双方面的效应。
3.2企业实现零库存就一定能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吗?
物资公司为达到本企业零库存管理采取了“多批次、少批量”的采购和配送方式,对于其自身来说,只要加强计划和成本的控制管理,不失为本企业实现库存优化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来看,下游用户运营公司库存消灭为零了,但是其用户需求是否能及时满足,更大程度取决于信息流在两公司间传递是否迅速、反应机制是否灵敏。从上游供货商来说,由于物资公司计划采购的稳定性,供货商可以采取按定单生产或供货方式,这部分物资的生产、储运基本处于“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零库存管理;而临时采购计划却不可能在计划发出时再去生产和长途运输过来,为满足用户需求,只能在本市设立储备仓库,加大投入,获得用户满意。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否达到真正库存最优化是很难预计的,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必须在信息支持系统和物流支持系统的保障下进行。信息支持系统要求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时掌握企业定单需求变化,逐步完善经验化的需求计划生成模式,使月度大计划的生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从而及大限度降低临时计划的数量,降低采购费用。这就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比较好的联动性,建立盟友化的战略关系,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物流支持系统要求从物资采购的需求计划制订到传递、执行,库存物资的仓储、货运、管理等等必须高效率完成。需求计划分解成大计划定单形式为制造企业完成准时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大计划定单不断优化才能使临时计划数量减少,从而降低企业采购费用,从供货商来说就降低了物资储备数量。只有供应链上各环节杜绝了浪费,物资在整个系统中保持畅通运转,才有可能达到企业库存的最优化。
3.3关于常用件物资零库存管理方法的探讨
物资公司由于主要服务的客户是该市各公交运营公司,近年来随着运营车辆车型、数量的增加,该公司经销的汽车零配件产品也呈现繁、多、复杂的特点,为保证对运营公司的供应,各类型配件物资必须广泛备货,占用了大量库存资金,这也是形成库存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库存储备而又不影响日常供应工作,该公司在库存管理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比如针对收发频繁、量大且品种较多的轴承类物资管理实行按销售付款、入库代管理形式。在与供货商协调一致基础上,部分代管物资入库时财务不计入存货,月终结账时根据销售数量确认应付账款金额,该物资存货收发由物资公司代为管理。通过这种方式,物资公司部分代管物资库存为零,供货商为促进品种物资的销售,加强了存货信息管理、质量监控,促进了服务质量提高。看起来这是物资公司某类物资实现零库存的一个事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给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说,该类物资入库后,因不计入物资公司存货,从理论上来说就还属于供货商的存货资产。但由于供应商在物资公司又未设立仓库,部分代管物资的收发仍由物资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代为进行,物资的管理责任不清晰,奖惩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供货商将物资交给物资公司仓库后,因不能马上收到销售证明的发票,只能靠双方多次协同对账、查账,才能确认货物保管是否完好,造成的重复性劳动和协调困难,实际上是管理上的漏洞。试想,假如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供应商在物资公司设立仓库,实行“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方式,物资公司该类物资库存仍然为零,但是供货商将因承担了物资公司部分职能必然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增长,这样零库存管理就失去了意义。而假如物资公司在与供货商协商谈判过程中,将按销售付款、按付款期限取得价格折扣等等作为部分条件条款写入合同,势必起到促进库存合理化、减少资金积压等作用,不疑也是对零库存管理方法的又一探索。
第四章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企业实现零库存管理有多种方式,然而在现实运用中却是困惑重重,要真正达到零库存管理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下面谈谈实施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4.1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与供应链各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是要积极寻找和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二是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的关系。合作的目标定位于削减库存,同时避免缺货现象的发生,做到适时、适量、适质、适地、适价的提供所需物品。
4.2加快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将销售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客户信息、成本信息等与合作伙伴交流分享,做到信息共享,增大信息透明度,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方在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3采用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包括采用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多级库存优化以及按订单采购、制造、配送等。同时对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必须有供应链管理全局的思想。
4.4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坚决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努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5加快企业内部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推广高新技术在物流设备中的应用。要想实现零库存,只有很好的“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库存的实现,提高物流设备高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4.6加速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注意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结合。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还不配套、不成熟,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施电子商务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3 研究方法 6
1.3.1文献综述法 6
1.3.2模糊综合评判法 6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8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10
2.1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10
2.2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10
2.3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
2.4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2
2.4.1 供应链管理实现了节点企业的同步化运作 12
2.4.2 供应链管理增强了节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2.5 品牌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3
2.5.1 产品类型和供应链模式之间的匹配 13
2.5.2 以消费者为中心 14
2.5.3 服装供应链具有复杂性 14
2.5.4 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性 14
2.5.5 服装供应链的动态性 15
2.5.6 服装供应链的交叉性 15
2.6 品牌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不足 16
2.6.1 供应商管理的不足 16
2.6.2 库存管理的不足 17
2.6.3 供应链管理缺乏信息支撑 18
2.6.4 缺乏对供应链设计的整体思考 19
第三章 A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21
3.1 A企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介绍 21
3.1.1 A企业简介 21
3.1.2 A企业供应链管理介绍 21
3.1.2.1 生产外包 21
3.1.2.2 特许经营运作方式 22
3.1.2.3 有效整合企业资源 22
3.2 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22
3.2.1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 22
3.2.1.1采购模型 23
3.2.1.2库存模型 23
3.2.1.3 小结 27
3.2.2品牌服装供应链的现状调查分析 27
3.2.2.1服装企业供应链基本形式 27
3.2.2.2雅戈尔企业的供应链分析 29
3.2.2.3 ZARA的供应链分析 30
3.2.2.4美特斯·邦威的企业供应链分析 31
3.2.2.5 小结 31
3.3 A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 32
3.3.1 A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评价分析 32
3.3.2 A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3.3.3 A企业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37
3.4 A企业品牌服务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39
3.4.1 A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 39
3.4.1.1 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和联合库存管理 40
3.4.1.2建立协同合作关系 41
3.4.1.3构建库存优化保障机制 41
3.4.1.4构建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42
3.4.2 A企业供应商管理的优化策略 43
3.4.2.1 制定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 43
3.4.2.2 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供应商 43
3.4.2.3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4
3.4.2.4 控制供应商管理的风险 45
第四章 我国品牌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议 47
4.1 我国品牌服装企业要向国际品牌服装企业学习 47
4.2 增强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 47
4.3 提升库存管理水平 47
4.4 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 48
第五章 总结 49
参考文献 50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库存是万恶之源,原有库存管理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供应链库存管理应运而生。在供应链上,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最终到用户手中,每个节点企业,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库存成本的高低影响着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利益。因此,研究库存管理对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库存管理;问题;对策
1 基本概述
1.1基本概念
供应链是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所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覆盖从产品(或服务)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包装到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的供应链最优化,并使它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水平来实现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制成产成品再到最终用户,所有流程的有效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等一系列管理。
供应链库存管理是指将库存管理置于供应链之中,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为母的,从点到链、从链到面的库存管理的有效方法。
1.2传统库存管理与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区别
1.2.1主体不同
传统库存管理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从系统角度、全局高度看库存,使合作企业之前形成“网链”关系,相互依存、环环相扣,以实现供应链库存管理整体最优,库存成本最低,最终实现共赢。
1.2.2目的不同
传统库存管理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库存进行分类管理,同时确定订货的时间以及订货数量,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供应链库存管理目的是管理与顾客需求结合起来,对经营过程中的库存数量进行控制,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减低库存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方法不同
传统库存管理是谋求“保证供应、不能缺货”。供应链库存管理是通过适时适量的库存控制来达到合理的货物供应,利用总成本最佳来进行决策。
2 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库存管理观念陈旧
供应商不能享有足够的市场信息,无法做到快速相应用户的需求,库存分散、条块分割,缺乏系统的库存控制管理。受传统库存管理思想的束缚,通常是企业自备库存,满足自身需要,这样很容易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牛鞭效应”,导致库存难以实现控制。
2.2库存控制方法实时性差
库存信息传递速度慢,且易失真,从而导致需求放大现象。订货点的确定都只局限于仓库中库存量的消耗情况,而没有与生产联系起来,不能实现实时订货。
2.3库存控制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受企业自身的库存控制技术条件限制,信息技术十分落后,甚至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分类管理。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制造型企业信息技术落后,甚至没有,从长远来看,这是危险的库存控制。
3 库存管理中采取的对策
3.1完善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首先,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现了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思想。采取当代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既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水平,又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
其次,要求供应链库存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战略的眼光和视野。
最后,实施柔性化管理。供应链上的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必须提高其所在供应链的柔性,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间的柔性化管理是通过调整供应链运作,从而获得内部与外部的效率。
3.2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
供应链库存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其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企业首先应做好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对自己的库存管理一定要重视,企业之间紧密合作,才能保证货物的及时送达。信息传递应采用“电子化”,将信息以“电子流”的方式传递。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信息流通的速度,还能降低企业库存的总成本。
3.3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CPFR)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也叫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它在降低销售商存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商的销售额。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形成始于沃尔玛所推动的CFAR,CFAR(Collaborative Forecast And Replenishment)是利用Internet通过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共同做出商品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连续补货的系统。后来,在沃尔玛的不断推动之下,基于信息共享的CFAR系统又正在向CPFR发展。CPFR是在CFAR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利用互联网实现跨越供应链的成员合作,更好地预测,计划和执行货物流通。
综上所述,供应链库存管理是系统的思维观,其核心意义在于如何使企业能够与合作伙伴在供应链运作上实现协同性,提高产品周转速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以适合的时间、以适合的质量、以适合的方式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黎继学、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库存优化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王夏阳:集供应链库存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3]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 供应链物流管理〔原书第3版〕,华章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信息系统;库存管理;工作效率
加强库存管理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铁路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考评指标。然而,库存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形成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铁路物资工作者也着眼于应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物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效益。
1铁路物资管理中信息化建设问题
1)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差。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库存管理、计划提报、财务核算不能同一个系统内完成,数据转换困难,效率低。2)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不高。现有系统的功能应用不充分,仅用了基本的物资收发料管理模块,而班组提料管理、物资消耗统计等功能未发挥作用,导致消耗统计和班组核算困难。3)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匮乏。物资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物资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技能,影响物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4)信息系统科学性差。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库存管理的基本矛盾,库存积压与缺货仍然同时存在。
2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如物料需求计划(MRP)、新型RFID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2.1RFID管理
RFID管理是超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应用RFID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库存商品做一个电子标签,物资出库时扫描电子标签,系统自动减少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到达进货预警点时,系统提示进货。
2.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最终用户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2.3ERP系统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由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对企业物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3ERP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适合铁路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通过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及供应商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在供应链范围内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ERP库存管理模块包括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库存动态、计划提报和报表查询等功能。ERP通过物资主数据为每一项物资建立库存,根据生产维修任务的需要以及市场供应能力等,通过MRP自动平衡库存,生成物资采购清单,同时确定订货时间,提高计划的时效性,保证供应,并降低成本;另外,ERP库存管理模块能够随物资出入库动态调整库存,精确反映库存信息;通过报表查询,分析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4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铁路物资需求种类繁杂、专业性强,供应工作计划性强、时效性差,由于信息不畅通,经常出现生产和需求脱节,缺货和积压共存的现象,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物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设计,是对物资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
2)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不同区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保证供应。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物资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工作,提高库存管理质量。
4)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物资数据的有效传递,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减少误差,提升物资工作效率。
关键词:企业;库存管理控制;优化措施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与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库存管控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企业进行各项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因此加强对库存的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大问题,不仅需要保证自身不因原材料短缺造成影响,还需要保证不因大量库存导致资金占用,致使成本增加。基于此,本文对当下生产型企业库存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的类型较多,通常为原材料、辅料以及相关产品,具有生产、销售等诸多作用。顾名思义,库存管理便是对上述企业的物品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内容繁多,主要为数量管理、内容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基于自身工作要求作出相关决定,例如销售部门则需要尽量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保证相关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客户手中,使客户感到满意,有效提高销量。采购部门则需要确保原材料充足,符合生产的要求,同时为了使采购成本进一步下降,可以选择合理的采购方法,如批量方法。财务部门的主要目的为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确保信息流的充足,使库存量下降。确保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库存量合理,符合各部门的需求,减少存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一)存货管理现状对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其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类型较多。但是因为原材料和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储存的环境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将成品及材料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但是留置数量较多可能会导致企业仓库库位严重不足,同时还会导致流动资金被占用,库存积压的原因包括下述几点。第一,企业经营者决策层面的失误所致,部分项目并没有经过全面分析便进入,盲目进行扩张便是导致库存大量积压的最根本原因。第二,采购的物料与实际生产要求存在严重不符,使库存不得不额外增加。因为采购工作人员对工作存在理解方面的偏差,因此导致物资使用率下降,或者相关部门在选购过程中过于随意和盲目,没有仔细分析,导致损失严重,该类情况多出现在新产品研发方面。
(二)库存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库存管控制度有待完善库存管控制度的不完善集中表现在库存管理责任体系有待完善,入库及出库的相关单据不全面,流转过长,入库及入库的验收手续不全面。企业库存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采购成本、运输成本等。因为库存管控值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管理工作的权责不明确,划分不合理,相关数据不具真实性,物料管理不严格,物料质量不佳以及数据的严重缺失等不良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2、不具备库存管理风险意识在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风险存在于企业运行的全部流程中,对库存管理机械能分析,其中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风险均能够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但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匮乏,不重视相关问题,导致风险问题频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采购环节因为盲目采购导致数量不准确、储存环节因为方法不合理导致货品材料消耗严重。3、缺乏对库存产品数据信息的处理结合现状分析,当下企业库存产品信息数据的处理方式仍为人工处理方式,数据整合处理方式相对落后,处理能力不佳,因此对企业预判市场情况产生影响。4、企业内部库存管理不完善库存管理的流程制定缺乏合理性,流程并不规范,在记录物料出库以及入库方面,记录不完全,不客观,并且没有对其进行及时更新,不具备一定的数据保障,真实性和可靠性不佳,导致其与实际严重脱节,生产过程中很多货物积压严重,或者短缺情况十分明显。5、库存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企业未能全面分析不同产品在各个流程存在的差异性,不同的产品对库存周期的要求各不相同。采购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使用的分类方法不正确或者方案不合理,导致产品需求预测精度与实际严重脱节,库存量大幅增加,供应周期持续增加。
(三)库存管理形成问题及原因分析1、企业不具备相应的监控机制因为企业不重视监控体系的建设问题,并且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且库存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企业不具备完善的奖惩标准,工作质量优劣都一样,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主动性低下。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企业库存管控工作质量。2、对库存管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低虽然企业具备全面的内控体系,但是其重心在于生产及经营、销售方面。生产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营和销售则是将价值转化为收益的重要方式。但是对库存风险管理缺乏重视,导致原材料受损严重,产品质量性能不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3、企业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使内部管理结构得以优化,但是也导致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联系衰弱,为了确保部门考核指标的有效完成,各部门都是独立工作,一些中间区域缺乏人们的重视。库存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展开,但是如果各部门各自为政则会引发诸多管理问题。
三、企业库存管控优化措施
(一)完善库存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人员根据规章制度展开工作企业需要完善库存管理体系,制定管理细则,细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避免发生重复工作或者工作越界等不良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采购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采购全流程加以监管,管理人员全面记录入库信息,对库存信息进行盘点,有差额存在需要及时查明原因,送至主管部门后处理。健全责任机制,防止因为管理不合理导致物资受损。
(二)使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减少企业现有库存量采取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委托管理方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效果理想,指的是库存通过委托保管的方式,交予管理水平高的第三方对其实施成本,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如规划成本、建设成本等,有助于企业将精力用在生产经营方面。生产型企业对于材料的需求量较高,所以需要大量的仓库面积储存,通过委托保管法有助于减少成本。还可以使用JIT配送方法,在第一时间便能够将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对于减少库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零库存的实现。
(三)促进库存周转,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如果库存周期较长会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影响企业的发展。并且现如今科技发达,产品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的更换周期越来越短,长期库存积压则会引发严重经济损失。企业需要减少库存的周转周期,加强对下游市场的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实施库存管理,防止盲目采购情况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将一些产品进行及时处理,全面分析滞销的原因,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水平。
(四)对不同的库存物料实施合理的分类化管理企业在进行库存管控的过程中可以使用ABC分类库存控制方法,以科学合理的数理统计为基础,对企业库存产品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为产品的价值、类型等,如果极为重要则划分至A类库存,一般重要则划分至B类库存,不太重要则划分至C类库存。对不同类型的库存来说,企业需要使用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不可一概而论,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五)建立专门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需要加强对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结合自身生产以及发展情况,基于对成功经验的合理使用,专业人员得到相关有效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全面论证后明确周转库存以及安全库存量。使用ERP系统管理库存,减少人工管理导致的失误问题。
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库存管理的问题,而从企业经营的目标之的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来实现与存货相关的成本要最小化,即要实现持有成本,采购成本,缺货成本的综合最小化。但实践中,这三者往往是矛盾的,具体而言:持有成本最小化会导致小批量的订货或生产;而订货成本的最小化则要求订货批量大、订货次数少。因而,持有成本的最小化会鼓励保持少量甚至零存货;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的最小化则会鼓励保持较大量的存货。在已有的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中,组织愿意保有存货的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在两类成本之间实现平衡,以使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的总和最小,具体而言包括:最优批量法,历史均衡法等。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并且可预测的基础上的,但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者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的时候,这都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绩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库存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特性及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管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企业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过去的那种靠保持大量原材料、成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传统的库存管理进行变革和修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环境背景。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就我国企业库存管理而言,急需发生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效益与规模上不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有140多种产品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传统产品中,我国有75%左右的产品处在世界前五名的位置上。但我国不是经济大国,同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运作缺乏效率,在竞争上固步自封,各自为阵。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课题组,2009),2008年1至9月份广东省企业关闭数为7148家,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降低库存费用,不仅是企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模块,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使库存投资最少、物资储备量最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企业保障能力最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虽然在企业运营实践仍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显出诸多不足之处,下面进行逐项分析:
第一,ABC重点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是根据库存品种在技术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进行库存管理的技术,它是一种简捷便利而又科学的技术方法。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全大大缩短,很多存货都需要秉着少量、优质、快速更新来管理,这就造成了存货种类繁多但是类别价值偏低的状况,而ABC管理法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二,经济订货批量(EOQ)。EOQ模型是推动式存货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把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并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它运用最优化的思想,说明了与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的关键是建立在相关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较为以前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种依靠历史数据的刚性管理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三,订货点法和定量维持方式。它要求保持一定的存货数量,并在存货降至一定水平时启动订货程序来进行库存补充,进行批量订货以补充企业的存货。而达到这一临界点的库存数量就是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作为存货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是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往往会制定较高的再定货点,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增加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形成存货的现值下跌的风险
第四,定期订货法。企业存货的数量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周期进行的存货补充。在定量维持方式中,前置期是变化的,而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在定期订货管理中,每次订货数量变化而订货期不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定期检查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滞后性。
第五,安全库存。这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它是企业库存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的顾客需求和不确定的物流运输环境等非确定性因素,是一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货。安全库存的设立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这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企业实践中往往是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安全库存,这显然不符合变化性极强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采用了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量维持方式、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但这些管理都是着重于企业本身,局限于个体,这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是不合时宜的。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探索――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 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特性及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管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企业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过去的那种靠保持大量原材料、成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传统的库存管理进行变革和修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环境背景。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就我国企业库存管理而言,急需发生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效益与规模上不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有140多种产品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传统产品中,我国有75%左右的产品处在世界前五名的位置上。但我国不是经济大国,同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运作缺乏效率,在竞争上固步自封,各自为阵。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课题组,2009),2008年1至9月份广东省企业关闭数为7148家,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降低库存费用,不仅是企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模块,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使库存投资最少、物资储备量最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企业保障能力最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虽然在企业运营实践仍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显出诸多不足之处,下面进行逐项分析:
第一,ABC重点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是根据库存品种在技术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进行库存管理的技术,它是一种简捷便利而又科学的技术方法。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全大大缩短,很多存货都需要秉着少量、优质、快速更新来管理,这就造成了存货种类繁多但是类别价值偏低的状况,而ABC管理法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二,经济订货批量(EOQ)。EOQ模型是推动式存货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把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并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它运用最优化的思想,说明了与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的关键是建立在相关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较为以前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种依靠历史数据的刚性管理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三,订货点法和定量维持方式。它要求保持一定的存货数量,并在存货降至一定水平时启动订货程序来进行库存补充,进行批量订货以补充企业的存货。而达到这一临界点的库存数量就是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作为存货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是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往往会制定较高的再定货点,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增加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形成存货的现值下跌的风险
第四,定期订货法。企业存货的数量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周期进行的存货补充。在定量维持方式中,前置期是变化的,而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在定期订货管理中,每次订货数量变化而订货期不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定期检查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滞后性。
第五,安全库存。这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它是企业库存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的顾客需求和不确定的物流运输环境等非确定性因素,是一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货。安全库存的设立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这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企业实践中往往是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安全库存,这显然不符合变化性极强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采用了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量维持方式、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但这些管理都是着重于企业本身,局限于个体,这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是不合时宜的。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探索——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关键词:企业库存 库存管理 零库存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68-02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扩大,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怎样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条件下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快速降低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难题。而此环境下,库存问题成为社会及企业管理行业的研究热点,也正因此才有了“零库存”这一特殊的物资管理方式的出现及运用。那么,企业物资管理的零库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库存与零库存
1.所谓库存,从客观上讲是企业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储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按照管理学的定义,库存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和储藏”,其主要作用在于能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使生产尽可能均匀。库存是影响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库存合理将会促进经济高效率运转,反之,库存不合理,如库存过于分散、库存物资积压等,则会阻滞经济快速发展。
2.零库存的涵义及其对企业的作用。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零库存的提出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企业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企业通过实现零库存管理,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零库存策略缩短了原辅材料的供应时间,并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零库存管理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
二、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零库存管理作为产生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在日本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零库存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里已经被普遍推广,但它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零库存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各方面的具体条件和情况,包括供应商、技术、产品、客户和企业自身决策层的支持,因此,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员工观念,树立全员对减少库存的认识。企业在推行零库存管理前,应对全体员工广泛宣传教育,对于不同专业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宣传。做到人人了解推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形成推行零库存管理的良好氛围。
2.合理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于零库存要求供应商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因此对于原料库存、供应商的距离远近及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同时注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分享信息,共同协作解决问题,保证对订货的及时供应。
3.建立由销售定生产的观念。销售部门要致力于拓展销售市场,并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而生产部门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以弹性的生产方式全力配合销售部门的工作,使企业能较均衡地进行生产,这对减少存货是有利的。
4.严格奖惩制度。在零库存管理系统中,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生产工序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强。企业内部整条作业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整条作业链出现紊乱甚至瘫痪。因而应严格奖惩制度,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序顺利进行。
三、零库存管理之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零库存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其潜力比任何市场营销环节都要大,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量,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采用“零库存管理”,企业当天的库存量只供今天使用,绝不多采购,保持每天结束后的库存量均为零,这样,存货的占用资金也就控制到了最低限度,从而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2.可以降低存货的储存成本和管理费用。企业的储存成本和管理费用在传统的存货管理体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最终都会在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扣除,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减少。而采用零库存管理,数额巨大的这些支出则可以免除,从而解决了管理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矛盾,最终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了,利润也提高了。
3.促进企业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产品质量管理差,废品和不合格产品多,那么零库存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零库存管理”要求企业注重产品的质量,它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海尔便是一例,传统管理下的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由于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所以是为库存采购。海尔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流动的河,不断地流动。JIT采购就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采购计划,需要多少,采购多少。JIT送料指各种零部件暂时存放在海尔立体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海尔在全国建有物流中心系统,无论在全国什么地方,海尔都可以快速送货,实现JIT配送。
库存不仅仅是资金占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会形成很多的呆坏账。现在电子产品更新很快,一旦产品换代,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跌幅均较大,产成品积压的最后出路就只有降价,所以会形成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战,海尔用及时配送的时间来满足用户的要求,最终消灭库存的空间。
四、现代企业进行零库存管理的因素分析
1.稳定的经营环境:现代企业进行零库存只适用于相对较稳定的市场环境。因为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趋势,个性化的需求,突发的事件等因素都将引起需求的波动。此时,虽然零库存降低了库存成本,但却无法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丧失的潜在利润比零库存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要多得多。
2.供应商:现代企业进行零库存管理要求供应商必须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才能保证供货及时、准确。这样也便于企业之间互相了解,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如果供应商是国外或省外很远的地方的,供货不稳定,那么,必须要有“安全库存”。
3.供应链管理:如果所有供应链成员都实现零库存,库存成本固然减少,但某个供应链环节一旦出现断裂,那就会殃及整条供应链。零库存并不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客户满意度或者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不是一味追求数字意义上的零库存。
4.信息系统:现在,市场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和单个企业的竞争,它已经上升到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高度。在整个供应链中零库存的实施,要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来支持,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准确、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的系统(包括软件和管理);必须要有一个能根据市场信息进行迅速调节的采购和柔性生产系统;必须要有一个协同一致的物流配送系统,做到信息的透明化。企业通过信息统做到库存的降低和库存成本节约,从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五、企业实施零库存这一库存管理方式的途径和方法
“零库存”管理: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对我们而言,物资管理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管好材料,即:做到帐、物、卡相符,更重要的是对物资总使用成本的控制,即:从计划――采购――管理的一个综合管理。不同于物流性企业,作为企业,我们要实现企业零库存的管理,不可能对所有材料都选用零库存的管理方式,必须依照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零库存管理的对象及生产所用的外部材料,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以降低费用及材料成本,从而实现产品总成本的有效降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合理选择零库存管理的主要对象。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要实施零库存管理,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实施,应该是对那些重要的材料即在企业材料总成本中占有比例较高的主要材料实施零库存管理,否则,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就我们自身的情况来看,库存物资主要分为三大类:主机部件、配套设备及附件。其中前两大类材料的价值较高,所占库存总金额超过90%。因而,这两类物资实施零库存管理,才能够真正保证我们降低流动资金成本和材料风险成本。
2.加强对生产所用外部材料的对比选择。要降低材料成本,产品生产所需外部材料的选择也是一种重要因素。对于外部的物料这个问题,企业在选择的时候也必须慎重,因为外部物料的性价比、供货效率以及供货企业的社会信用度都对我们自身生产流程及库存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外部材料甄选的结果能够直接影响零库存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度和开展质量。所以企业在外部物料甄选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方对比,择优而定。
3.提高自身科技创新水平。众所周知,电子通信类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库存量大就会造成因材料淘汰而报废,而价值量占总库存90%的材料一旦报废,这对企业的成本而言,无疑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自然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而要降低这种风险,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方式,我们自身的创新水平也很重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紧跟行业的革新步伐,保证产品的市场需求,能够有效保障即产即售的模式,推进零库存管理的实施,避免因产品被淘汰而造成库存的积压。
六、结论
其实我国对于零库存的管理方式还处于初探阶段,要真正地利用好这种库存的管理模式,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管理层必须首先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完成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科学合理地选择要实施零库存的管理对象,不断提升本企业在零库存管理上的素质,以实现企业零库存管理方式的整体发展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浅谈零库存管理[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6)
2.伍爱群.论零库存管理及其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0(08)
3.郝惠.目前我国企业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09(18)
4.邓文博,吴春尚.制造企业实行零库存管理初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2)
关键词:地铁备件;库存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备件库存在生产和服务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保持生产和服务的连续性,更能稳定内外需求的变化。对生产计划以及生产线都有一定的平衡作用。所以备件库存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就从地铁的维修过程出发,研究了备件库存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备件的分类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对地铁备件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目的。
一、国内外备件库存管理
据资料显示,地铁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150多个城市建立通行。所以对地铁备件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内外对备件库存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看来,国内外主要从备件的库存分类、备件需求、库存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下面笔者分别对这几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备件的分类。
备件分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ABC分类法、关键程度分类法、快慢速备件分类法和3A分类法等。其中,ABC分类法出现最早,其基本理念是将使用中的物资按储备价值的高低进行分类,利用经典的“二八原理”,也就是利用80%的资金对重点20%的备件进行管理。关键程度分类法是将备件按重要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然后将分好的等级结合ABC法形成阶梯式备件管理模式。快慢速备件分类法是利用备件的损耗速度进行分类。3A分类法则是从三个层次对设备、部件和零件进行逐层分类,然后每一层都又分为ABC三个等级,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细致,对备件的重要性与损耗考虑较为周到,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
(二)备件的需求分析。
为了确保达到设备的可靠性,所以很多企业选择将备件的需求量化,利用函数建模描绘出任意时刻的停机次数与稳态分布概率。这样可以完成对维修绩效的有效测量。对于维修时间肺部的系统绩效测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是指数平滑法和贝叶斯概率法。指数平滑法更多的被用来预计短期内连续型备件的需求,贝叶斯概率法则是适用于备件不服从任何概率分别的情况。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还发展出了Croston’s method法、综合预测法和计算机技术法等。
(三)备件库存策略的分析。
影响备件库存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订货时间、订货批量、周期和订货提前期等。库存控制策略需要围绕着备件库存的影响因素来制定,比如,从时间上考虑,库存控制按订货的重复性可分为单周期和多周期两种。而且库存的控制策略直接决定了库存的补货制度。因此,对备件库存策略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地铁备件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
二、地铁备件库存管理策略的优化与建模
(一)数学建模对地铁备件重要性的应用
1、 计算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设方案中有n个零件,在不同指标下两两比较,最终得到五个矩阵,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出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重。
3、对备份库存分别分类。按上两部所求的结果将备件总权重从大到小排列,按照权重的大小进行ABC分类。一般来说,将前15%作为A类,中间25%为B类,最后的60%为C类。
(二)按不同分类进行备件控制策略研究
上文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将地铁备件的权重加以计算,并利用权重比较的分类法将备件分为了三类,下面笔者就这三类备件进行分别研究和论述。
权重比较分类法说明了A类备件具有相当大的权重,在地铁正常运行过程中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所以,A类备件通常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A类备件一般情况下重要性很高,很多时候都是地铁设备的核心组件,对服务水平和维修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第二,A类备件的成本较高,往往很难估计其经济成本或后果。第三,A类备件的单价一般较高,对于整个企业来说,A类备件占用了大量的经营资金。第四,A类备件往往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且修复成本远远低于重新购置的成本。根据这四个特点,对于A类备件的库存控制策略应该主要以(R,Q)策略进行管理。也就是时刻检查这类备件的库存,一旦库存量低于Q了就发出货量为Q的订单。
B类与C类备件共占总种类的80%左右,这也就是对二八原则的应用。但是B类和C类备件所占的资金却较少,只占全部备件投入资金的20%左右。在年消耗和预算成本确定的情况下,对B类和C类备件的管理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两种备件的单价一般较低,对设备的影响不大,可以及时通过外部补货进行维修,一般B类和C类备件都是设备的消耗品,基本没有修复的价值,所以对于B类和C类备件的管理更多的采用周期性的库存控制策略方式。
由于地铁企业的前期投资较大,资金流动相对较紧,所以备件库存要尽力不占用大量的运营资金。否则,对地铁企业的运营压力进一步增大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行。所以本文所提出的将备件通过权重的计算而分为A、B 、C三类,进而进行备件配比策略的制定是科学的备件库存管理方法,为地铁企业的有效运营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也成为了地铁企业经济发展的保障。
三、结语
随着地铁的发展,地铁安全施工和安全运行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缩短修理停歇时间或者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而储备的配件就是备件,备件的引入对地铁的连续安全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将备件通过权重的计算而分为A、B 、C三类,进而进行备件配比策略的制定是科学的备件库存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进行地铁备件库存管理而且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建力.基于ABC改进分类法的地铁备件库存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2] 蒋子玉.对地铁备件库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关键词】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ERP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铁路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据2013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共计6657.45亿元。仅基本建设上,全国铁路共投资5327.70亿元,全年投产新线55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72公里,投产复线4180公里、电气化铁路4810公里。而在铁路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铁道部的盈利水平却在不断下滑,总体盈利能力低下,目前仅能维持微利的局面。2010年、2011年、2012年铁道部的税后利润分别为0.15亿元、0.31亿元、1.96亿元。相对于其庞大的投资来说,这些利润实在是微不足道。
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铁路部门应该采取改革措施,抓住中国运输业发展机遇,面向市场,扩大服务面,提高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针对铁路部门管理的现状来说,由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弱,特别是库存管理中的信息化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引入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降低库存和消耗也是提高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铁路工务段作为铁路维修和养护的重要单位,其在库存管理上的效率提高对降低整个铁路部门的管理成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的现状
铁路工务段专门负责铁路线路及相关设备保养与维修,包括桥梁、隧道、涵洞、路基、钢轨、道岔、轨枕、道砟等的大、中维修和养护工作定期维护。由于工作种类繁多,涉及的物资管理也具有多样化、需求数量不确定、定期需求和突发需求并存等特点。然而,目前来看,工务段库存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物资需求的不确定造成库存积压大
铁路工务段的物资库存由于工作环境的多样化,以及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物资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再加上各种物资自身的属性也存在着差异,在铁路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同,因此不同的物资需要满足不同的服务水平和库存水平,对其库存管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物资储备不足会导致维修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加大,尤其是影响一些抢修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更大的损失;物资库存过多造成资金的积压,资金周转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而工务段目前的物资储存方式往往造成了第二种局面的出现,即不论何种物资均库存过剩,导致资金占用较多、库存成本大。
1.2 采购和存储模式单一
“块”管理仍然是目前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的主要特征,生产车间、班组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铁路物资储备,消耗后予以及时补充致使储备物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采购和存储没有按照物资需求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致使库存成本大大提高。
1.3 信息化程度不高
工务段的库存管理目前还处在手工或半手工管理的阶段。一方面,大量单据和各种料单需要用人手工操作,人工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而手工记录物资数据,易出差错,且人工操作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库存管理中涉及的账本种类多,数量大,保存困难,不便于查询,难以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不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库存的数据。
鉴于以上原因,要想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引入信息化手段对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进行控制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刻不容缓。而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引入ERP系统,它能够将库存管理与其他各个管理部门相结合,各模块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传递。引入ERP系统后,还能一定程度上重新组合管理部门,从而提高整个单位的管理效率。
2 引入ERP时库存管理模块要注意的问题
ERP系统在引入时,要根据工务段库存管理的特点和各种物资的特点,合理控制订货周期,保证供应需求,降低库存积压等,这些是企业信息管理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库存管理模块与ERP的其它模块紧密相连(如图1示)。
图1 库存管理与ERP系统其它模块的关系
库存管理模块的开发和实施是否成功严重影响着其它模块的成功推进,乃至整个ERP系统应用的成功,因此库存管理模块是否能适应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的现状是一个关键问题,这要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对铁路工务段的库存管理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在铁路工务段库存管理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2.1 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的分类
对库存的分类一直是学者们有兴趣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工务段库存物资的分类中,要尽可能充分考虑物资需求的特点。因此,传统单一的分类模式已经不再使用。要综合设置各类备件的经济性、易得性、关键性等参数指标,运用一些数学建模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计算备件的综合权重,根据得到的综合权重再按照帕累托提出的ABC分类原则,对备件进行分类。
2.2 对库存物资进行合理的编码
编码体系的设计是ERP系统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编码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实施的有效性和系统使用的效率。由于工务段库存管理设计的物资较多,在设计物资编码时,既要考虑到易用性,又要尽可能的让物资编码包含更多的信息。因此,物资编码是较适用的编码方式,每一个区间代表一定的意义,这样能清楚标示出该库存物资的种类、重要性,但在设计中还要注意代码长度不宜过长。代码过长不易理解,还会导致存储空间的浪费。
2.3 对存储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库存管理积累的历史统计资料,结合日常消耗的数据,能够大致确定出各类物资的消耗情况,因此对每种物资确定物资消耗定额,从而确定物资储备定额。在计算物资的需求时,可以采用指数分析、回归分析、遗传算法等测定备件的需求,特别是测定间断性物资的需求。将需求进行有效的测定后,就可以确定该物资的合理库存,从而将单一的存储模式改变为以物资需求为主导的灵活存储模式。
2.4 对库存策略进行改进
库存控制是指围绕着订货点、订货提前期、订货批量、检查周期等因素制定的库存策略。库存控制策略与补货制度紧密相连。在工务段库存管理中,从时间上来看,库存控制按其订货的重复性可分为单周期库存决策(如报童模型)和多周期库存决策(如经典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从总体上看,库存策略和补货策略可以采用定量控制和定期控制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控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
解决以上四个问题之后,就可以对铁路工务段实行ERP系统的建设。这些问题要在系统分析阶段就能到解决,并将其渗透到系统的开发中和实施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工务段库存管理的特点,设计出一个满足工务段库存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优化库存管理模式,降低库存管理成本。
3 总结
库存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库存成本的降低是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各类企业都在追求零库存和短的库存周转周期时,铁路行业作为基础建设和战略运输的重要行业,降低自己的库存也是其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铁路工务段作为基本管理单位之一,在库存管理时具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务段库存管理时,一定要因地制宜,要对库存物资进行合理的分类、对库存模式和库存策略进行合理的改进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做到库存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参考文献】
[1]王道平,侯美玲.供应链库存管理与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97-101.
[2]郭智敏,严洪森,陈施华,等.备件库存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3,11(9):1028-1032.
[3]赵晓波,黄四民.库存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38-51.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库存管理 问题 措施
0引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市场经济增添了不少的商机。同时,也对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得以运行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然而,大多数企业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对于库存管理的要求,因库存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内部流程管控不当,导致了电子商务企业库存产品数量差异的产生和仓储运作的效率低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改善库存管理,设计合理的管控流程,寻求更合理的提升管理效率的库存管理方案。
1电子商务企业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因订单流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出入库作业量不均衡,作业能力跟不上,普遍面临库位混乱、库存数据不准确,发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源于电商企业经营管理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电商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对供应商管理薄弱,库存准确性得不到控制
大部分电商企业的货源都是来源于多个供应商,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参差不齐,是导致库存异常问题的源头因素。目前一些电商企业的供应商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供应商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发货,严重影响仓库的收货及时性以及预先制定的销售计划。特别是在一些电商企业大促销期间,如果供应商不能按期发货将直接影响电商企业的库存数量,造成商品缺货,从而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能否规范入仓要看商家对供应商的约束能力和仓库对入仓异常的及时反馈。
(2)供应商提供的商品包装不规范,包装上缺少条码或条码错误。有些供应商提供的商品会出现外包装破损或变形,货物包装材料不合格,包装不统一等情况,这对商品入库后的仓储和库存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的还会出现商标贴错、条码贴错等问题,会直接导致在盘点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差异,如果这些情况在入库时并未被发现,在商品出库时极易发生错发货的情况。
1.2库存储量不合理,库存过剩、闲置、积压严重
库存过高对企业来说,是及其不利的,库存过高使大量的资本被冻结在库存上,周转资金减少,加剧库存损耗,增加管理费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储存计划不合理、生产计划改变、销售预算失误、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库存管控策略的简单化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等。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需要实时传递数据信息才能有效、快速的响应用户需求。由于电商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上其他参与者的物流信息系统并未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滞后和不正确信息,从而造成生产库存和仓库库存量的不合理。
1.3在库库存管理不规范,库存数据不准确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仓储现场管理普遍存在库位管理不合理,旺季收发货差错率较高,账实不符,信息失真等问题。库位管理不精细,不能准确掌握货物的库龄,未能做到“先进先出”,从而导致部分产品呆滞、积压问题。在库库存的盘点及对账管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收发货等异常问题,从而错过最佳处理时间。特殊库存管理,流程不规范、不清晰,造成异常问题突出,差异长期无法锁定或解决。
2流程管控视角下提升库存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库存模型,降低库存成本
根据品种分类、预测值、服务率(或缺货率)、费用项目、供应商间隔期、订货周期与订货方式等流程建立合理化的库存数据模型。利用库存ABC管理法和CVA管理法的综合合理运用,对A类商品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商品库存,根据货物的流量和货物的价值合理补货,达到库存成本的最低化,库存结构的最优化。应用“先进先出”的流程管理原则,根据商品进货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对不同批次进货的商品进行系统与实物批次管理,在相同商品发货时优先发生产日期最早到货的商品。
2.2规范供应商入仓流程,从源头上确保库存准确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搭建对企业销售与物流的影响和作用显而易见。为了促进供应商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应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定相关的KPI考核。对供应商KPI考核主要包括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和供应指标等方面。质量指标主要是考核供应商供货来料的质量,主要有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指标。成本指标主要有价格水平、报价的及时性和客观性等指标。供应指标主要有交货及时性或交货周期、订单完成率、服务水平等指标。将KPI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选择和管理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实现供应商管理最优化。
2.3建立快速响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流程
库存分类,订货方式的确定,都要基于完善的数据库,没有对数据库精细的分析,且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信息化系统,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信息准确可以使库存合理的流动,可指示出最适宜的库存量,系统的信息化、账务处理的简洁化和清晰化对运作效率的提升及库存数据的准确起到关键作用。建立一套统一的库存管控系统,从工厂源头库存―在途库存―分仓库存―销售库存,实行一体化管理及监控,完善内部调拨及销售出库等不同类别的收发类型流程及~务处理区别标识对现代化库存管理的意义重大。
2.4科学规划仓库区域,合理安排商品储存流程
对仓库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仓库的分区及库位管理,有效控制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发货及时性。仓库存储区域划分为待检区、待处理区、合格区存储区和不合格品隔离区,以放置不同状态的货物,将货物进行分区管理,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仓库的每一个库位都要进行编码,每件货物都必须有明确的存放位置。仓库根据同一性原则、先进先出与周转率原则、相关性及重货原则、大类原则、单元化与标准化原则、作业平台与货物摆放方向一致原则,结合产品的重要性、销量、淡旺季优势互补等原则进行布局;库位大小的设置应考虑货物型号及周期数量来具体决策。
2.5制定及执行合理有效的盘点策略及流程,及时反映库存差异
盘点流程的制定依次分四个步E,制定盘点计划、实物盘点与记录、盘点结果核对以及差异原因分析及处理。在执行盘点时必须以实物为依据清点实物的数量和状态,盘点计划除周盘、月度盘点外,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系统盘点策略。电子商务企业的盘点流程应推广利用RF手持终端,通过系统生成的盘点计划进行盘点和记录。盘点结果核对中如存在库存差异,应及时在系统中记录库存差异的情况及库存差异产生的原因。
2.6加强特殊库存及流程管控,规范退换货流程、非正品管理
无论传统企业还是电商企业,都要面临退换货和在库非正品管理的问题,这个在仓库库存管理当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损失。而这部分的质量损失在企业的净损失中,并非占据一小部分,同时,频繁的退换货及过多的非正品库存对仓储的管理是很不利的。退换货流程的规范、简单化,非正品的出入库管理、在库保管、返厂、二次出库都对仓储和系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各环节进行流程分支管理,如退换货管理、非正品管理等,每个环节都制定出适合的标准流程体系,分模块运作,分流程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2.7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健全管理制度流程
电子商务企业目前的库存管理仍然是以人工管理为主,员工的自身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成本。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各项制度及流程,标准化管理和操作,需要经常对员工进行库存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使员工认识到科学的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库存成本,降低货损率,降低库存差异,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和合理的库存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对库存管理的流程进行有效的管控,有助于降低仓储综合成本,提升仓储作业效率,以满足销售和资产的高效利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关键流程,及时找出并有效的处理关键流程,有效的减小库存差异,有助于流程管控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的效率。
作者简介:陈玲(1986年11月),性别:女;籍贯:广东河源;民族:汉族;职称:物流管理讲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历:本科;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苏彩.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的优化[J].物流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