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量化投资流程范文

量化投资流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量化投资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量化投资流程

第1篇

第一个投资优势是量化投资能够做到理性决策。与传统主动投资不同,量化投资是通过量化模型进行交易,剔除了主观因素,按已经编制好的程序进行,不会因为情绪而产生投资冲动,我觉得这是量化投资最大的一个优势。一般而言,量化投资有着模型研究——模型测试——实盘操作这样的流程,首先有一个投资策略,讨论确定其逻辑合理性,随后将其固化为量化投资模型,综合历史回测业绩和风险考量指标进行评测,试运行3至6个月进行虚拟交易,如果试运行结果和历史回测及其他预期结果一致,该模型将得到正式确认,最终将此模型上线交易运行。一旦交付运行,将充分遵照模型的指令进行投资,降低情绪影响,克服人性贪婪恐惧的弱点,做到有计划、有原则、有纪律地进行投资。一般而言,通过这样的流程制定的量化投资策略能够理性决策,获取市场非理性的收益,大概率战胜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量化投资不仅排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并且可以做到更精确,以精确的值达到一个最优结果,这是量化投资的第二个优势。比如说什么叫成长性好的个股,是每年业绩增长20%,还是更多?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他选股的标准?一般投资者判断某个行业或个股好坏,往往凭借主观经验与判断,量化投资则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规则,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识别。比如有观点认为医药行业成长快,量化投资或许会考虑用某个指标去度量成长性,比如ROE增速,如果这个指标超出一定阀值,就可确认该行业确实成长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量化投资采用量化工具将主动投资逻辑规范化,能够带来规范化的收益。

量化投资的第三个优势是对海量信息的处理。现在沪深两市已经有2000多只个股,和10多年前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是信息爆炸。现在人脑是永远不可能记住这么多信息的,并且对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不可能做出迅速判别,而电脑可以做到。

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数量化投资运行的量化模型来看,量化模型获取的超额收益是非常显著的。除已经实际运行的多因子模型和即将运用在大摩量化配置基金上的行业配置模型外,还有五六个量化模型在模拟运行,包括价值量化模型、成长量化模型、技术量化模型以及事件驱动模型等。截至三季度末,模拟运行的模型均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实际运作中的大摩多因子基金,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基金收益率为2.84%,与该基金的小盘风格比较类似的中证500指数则下跌3.17%。

第2篇

揭开定量投资神秘面纱

与定性投资不同,定量投资更多关注“数字”背后的意义,依靠计算机的帮助,分析数据中的统计特征,以寻找股票运行模式,进而挖掘出内在价值。

李延刚总结了定量投资的三大优势:首先是理性。定量投资是对于基于基本面定性投资方法和工具的数量化统计性总结,它在吸收了针对某种投资风格和理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数学统计技术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并能够客观理性地坚持,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完全的数量化分析过程将极大地减少投资者情绪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因而在牛熊市的转换中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性。”

其次,全市场覆盖。定量投资可以利用数量化模型对垒市场的投资标的进行快速高效的扫捕筛选,把握市场每一个可能的投资机会,而定性投资受人力精力的限制,显然无法顾及如此广的覆盖面。

此外,数量化投资更注重组合控制和风险管理。数量化的个股选择和组合构造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投资组合的过程,先从预先设定的绩效目标的角度来定义投资组合,然后通过设置各种指标参数来筛选股票,对组合实现优化,以保证在有效控制风险水平的条件下实现期望收益。“换言之,数量化投资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组合收益与基准风险的匹配和一致,”李延刚解释。

定量投资是否适应中国市场

“谈到定量投资,不得不提量化投资领域中的传奇人物――詹姆斯・西蒙斯。”李延刚并不掩饰其对这位投资大师的崇敬,“他不仅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创办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花费15年时间,研发基于量化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型,借助该模型,两蒙斯所管理的大奖章基金,从1989年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38.5%,甚至超过股神巴非特。”

值得一提的是,李延刚也来自数量化投资的发源地――北美,他有着6年海外一线投资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刻领会并掌握了量化投资理念与方法,具备数量化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2007年,李延刚回国后加盟中海基余,着手增强中海基金金融工程团队的寅力。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A股实际,他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数量化模型进行反复修改与调试。目前,中海基金的金融工程部已经形成从择时、配置到选股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今年顺势推出中海量化策略基金。

詹姆斯・西蒙斯的神话在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再次实现?“当其他人都摆西瓜摊的时候,我们摆了一个苹果摊。”李延刚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定量投资存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他认为,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定性投资者太多,竞争激烈,而数量化投资者则太少,机会相对更多,竞争也很小。李延刚表示,大量实征研究证明,中国证券市场为一个弱有效市场,市场上被错误定价的股票相对较多,留给定量投资发掘市场非有效性的空间也就越大。基于这种考虑,定量投资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极具发展空间。

“今年推出量化基金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一方面中海基金金融工程部已经逐渐成熟,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市场时机的考虑。”李延刚强调。

他认为,在经历2008年的巨幅下跌后,市场底部已经基本确立,目前小盘股估值相对较贵,短期内市场可能会以调整为主,但未来市场走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将是未来投资关键之所在,利用数量模型进行分析和投资的量化基金具备更好的适应性。中海量化策略基金将把握市场调整时机,采用数量化模型选人具有估值优势和成长优势的大中盘股票作为基石,辅之以部分优质的小盘股票。

“量体裁衣”完善全程量化流程

据了解,中海量化策略基金的全程量化流程分三个步骤,即选股策略自下而上,施行一级股票库初选、二级股票库精选以及投资组合行业权重配置的全程数量化。

“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量化基金在投资中也要通过‘量体裁衣’来完善全程量化流程。通过全程量化与基金经理的思想相配合,才能做出优质的量化基金。”李延刚表示。

首先,选取代表性最强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对于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一级股票库。“主要通过对所有A股股票过去三年平均EPS(每股收益)、ROE(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三项指标进行筛选,它们能分别较好的反映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从而得到一级股票库。”李延刚说。

其次,通过盈利性指标、估值指标、一致预期指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对一级库股票进行打分排名,从而筛选出二级股票库。其中,一致预期指标则是通过各券商分析师的调查后,得出上市公司盈利预期数据平均值,以此权威性地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水平。“中海量化基金引入一致预期作为选股指标,可以全面、权威的反应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水平,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真实和前瞻性的依据。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预期的变化及时动态调节,更加适应股市的震荡波动。”李延刚强调。

第3篇

2016年以来,A股震荡明显加剧。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保住前期浮盈,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在此背景下,一些收益稳定、回撤控制能力强的量化产品就成了投资者稳健配置的首选。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中心对全市场成立于2016年前的67只量化产品(A、C类分开计算)的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以及区间复权单位净值相对大盘增长率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华宝兴业基金旗下的华宝兴业量化对冲策略混合型发起式基金A/C(以下简称“华宝量化对冲”)在全部67只量化产品中业绩表现最好,其区间复权单位净值相对大盘增长率均超过了20%。

震荡市场上的投资利器

对于旨在获取绝对回报的华宝量化对冲来说,完全称得上是震荡市场上的投资利器。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华宝量化对冲基金已成功穿越4次股市大劫:在2015年1月下旬、4月下旬、6月中旬、以及2016年1月上旬的A股大幅调整中,平稳规避了风险,历次净值涨幅超越沪指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6.4.22)。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任基金经理徐林明,证券从业经历14年,除了担任华宝兴业量化对冲基金、上证180价值ETF及联接基金、华宝兴业事件驱动的基金经理外,还是华宝兴业基金的助理投资总监兼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据业内人士介绍,徐林明长期从事主动量化策略研究和量化投资工作,在择时、行业配置和选股领域有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总体负责量化对冲的投资运作和量化模型开发。

谈及当前的投资操作,徐林明表示,“2016年以来股指期货负基差结构仍然存在,在此局面下,华宝量化对冲继续保持低仓位运作,股票部分用于满足申购新股的市值要求,同时对这部分头寸,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系统性风险。一季度华宝量化对冲的资金主要投资于低风险的标的或者现金管理,并积极参与新股申购、可转债申购、协议存款、隔夜回购等,力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净值的稳健增长。”

业内创新量化投资专家

实际上,华宝量化对冲成立自以来,其净值一直稳步上升,虽然,期间受到市场基差扰动有一定回撤,但很快就回归正常,这显然得益于旗下强大的创新量化投资专家团队。

第4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三维立体框架; 向量; 适应度

引 言

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效率较低、结果较差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了内部控制评价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韩传模、汪士果(2009)在利用三维结构解析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风险导向示意结构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引进了系统工程法。唐立新(2010)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对内部控制量化的百分制评价方法,王翠琳(2010)提出了利用对偶价值度量三角形法进行内部控制的度量,从方法上极大解决了主观性的问题,但是在因素重要性的排序上,需要大量的专家和注册会计师进行排序以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这种条件在现实中要求比较苛刻。

一、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而量化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论对评价体系进行改进,以达到方便观测和改进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大家逐步认识无论从宏观社会层面,还是企业个体层面,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相比于定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重要的意义。

第一,更有利于贯彻实施会计审计两大准则体系,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开始执行后,在如何保证执行好会计准则方面,关键在于是否有合理的量化方法和标准能够确切表现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而这恰恰是定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所达不到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控量化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及实施。

第二,更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肩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的重要责任。事实证明,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企业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量化评价系统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防范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提高广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以推动中国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更有利于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我国在经济上主要依靠出口来获取收益,那么企业在全球合作中不仅代表着自身的形象,还代表着中国企业的面貌。良好的内部控制量化评价系统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形象,从而有助于加强国外合作者对国内企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的稳定,促进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风险防范是企业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具体来说包括管理风险、业务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确定控制目标,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吸收COSO框架的合理内核,借鉴其他内部控制观点,本文主要采取的是三维立体框架模型和矩阵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内部控制的量化评价体系。

(二)三维立体框架模型

三维立体框架是指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分别从企业自身的横向部门安排、企业的项目流程、企业纵向的行政级别三个方向来考虑,同时引入X轴、Y轴、Z轴进行三维立体的考虑。

Z轴是指从企业的行政级别从上到下来安排的。众所周知,企业的行政级别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中间管理层和下属员工组成,形成了一个纵向结构,这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硬件基础,设计中以总目标为基础,根据各层人员的具体目标进行安排。股东大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关,控制目标就是要求管理当局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信息,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作出正确的投资和管理决策。董事会接受股东的委托,其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保证计划、投资方案、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的科学公平,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等。总经理接受董事会委托,是公司执行层次,具体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各部门经理由总经理任命,协助总经理制订企业长短期方针,制订建立财务总战略,制订并实施有关企业预决算和管理控制程序,确保总经理掌握信息。监事会与内审部门是公司的监督部门:内审部门主要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负责,对其以下层次的控制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规定落实与执行情况;监事会则对公司董事和经理进行监督,确保股东的利益。

X轴是从企业部门角度即横向角度来进行的。当企业的纵向行政安排完毕后,则是将企业的阶段性目标按内容分到各个部门来完成。在部门职能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的岗位设置、流程设置、人员设置,职责设置等各个方面,使各个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又各司其职紧密联系。

第5篇

随着这种趋势的加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庞大的IT外包市场,而如何控制这个行业的整体风险,提高这个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就现实的问题来讲,由于在服务提供商(ITSP)和客户(用户)之间就即将提供的服务质量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这从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即客户由于对ITSP缺乏良好的甄别机制而不敢将其IT服务外包出去,而ITSP自身由于缺乏具有公信力的鉴证“标签”而无法将自己的服务实力彰显出来从而从竞争中胜出,这对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

一般而言,ITSP在竞争中凸显自身服务实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通过成功客户的口口相传,即所谓的“口碑”,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所谓的“声誉机制”。一般来说,声誉机制的形成,可以弥补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但在一个行业尚未达到充分的成熟度的时候,这种“口碑”由于客户“口味”的不同,很容易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这对于用户在选择优秀的ITSP时仍然造成了很大的模糊性。

第二,寻求通过某些受到广泛认可的标准认证,如ISO20000。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所谓的“信号传递模型”。通过获得这些“标签”,ITSP可以将自己与其他竞争者区别出来,从而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标准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目前,我们国内的IT服务行业的整体成熟度和标准化程度都还很低,用户外包意识薄弱,ITSP自身成熟度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和ITSP的道德风险较高,这些是目前制约我国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可以预见,随着ISO20000的颁布,寻求通过ISO20000认证将成为国内众多IT服务厂商的热门之选。而对这种“标签”的追逐,本身又可以促进中国IT服务外包行业的成熟和发展,从而有助于IT服务的“工业化时代”(实现大规模、可重复、可定制的IT服务)早日到来。

但是,对于众多IT服务提供商来说,ISO20000认证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质量标签”。它在服务量化,员工绩效考核,衡量IT部门投资回报方面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ISO20000是以流程化管理方式为基础的,IT工作被分解成了不同的流程,每个小部门、每个人的工作都是若干流程中不同工作的组合,流程对工作量化的输入输出为员工的工作量化提供了可能。员工的量化考核这个IT部门的普遍难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尤其是服务台的一线员工基本做到了完全的工作量化衡量。

流程的量化数据为员工的工作分配,工作成绩的反映提供了基础,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有了相应的考核体系。

同时,IT对服务也有了量化指标,建立了量化的质量控制体系,设定了完整准确的考核指标,提供完善的报表。对客户满意度等还选用第三方进行调查,保证数据的可信性。

量化管理不仅是IT部门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是衡量IT部门价值与投资回报的基础,流程化管理方式为量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借用ISO20000,CIO也同时找到了一个衡量IT服务好坏的国际公认的标准。用这么一个标准来证明公司的ITSM实施达到了怎样一个阶段,在一个标准的平台上跟CEO、CIO沟通IT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ITIL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还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对ITIL和BS15000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国内的ITSP距ISO20000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ISO/IEC20000的颁布使中国IT服务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IT服务管理从指导性理念发展到外国国家标准,到终于成为国际统一标准,IT组织也从对它可理可不理的态度,转变为必须要正视它。

目前国内实施了ITIL流程的企业或IT部门为数不少,有一些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他们的经验必将让更多企业受益。

ISO20000的实施首先是一场企业IT组织管理的自我调整,会给IT组织带来各个方面的变化,包括人员要求、组织结构、技术手段、管理方式等,但ISO 20000隐含的主导思路是什么?会给IT组织带来哪些深层次的变革?

采纳BS15000/ISO20000的效益可归结为对IT服务的有效、高效管控,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IT服务提供中,有更多的管理手段,并能持续地改进;

2.通用的语汇和服务的方式,方便不同组织之间的对话;

3.为组织内部运营过程提供一个管理平台;

4.通过采纳最佳实践,提高组织内部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级别的持续保持;

5.减少服务交付中的时间成本;

6.改进服务交付的能力,为关键业务服务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可靠的服务;

7.有效管理供应商的方法;

8.有价值的报告数据,更好的决策支持;

9.给技术支持员工以目标,让他们理解客户的需求;

10.提高人员利用率,改善激励,降低人员流失。

对刚开始了解ISO/IEC20000的IT组织来说,可能脚下的路还比较长,因为在标准所列的十三个流程中,不是能够一下全部实施的,这些流程间本身就有一些先后顺序的潜在要求,不深入了解肯定难以有好的效果,这也决定了ISO/IEC20000的实施带有一定的难度和专业性,对相应的服务商的“门槛”要求也不低。

第6篇

一、情境互动技术的诞生背景

1. 客服中心的运营现状

客户服务中心(C u s t o m e r Service Center)是以人工、自动语音、WEB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和营销的重要窗口。面对全业务运营时代,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客服中心正在从单一的服务型呼叫中心向服务营销型呼叫中心转型。客服中心的转型正是基于发挥窗口优势(与客户接触最频繁)与规模优势(拥有客户数据量最大),履行新时期客户服务中心的新职能,实现新时期客户化管理的深度营销。但是,随着转型的深入,我们发现服务品质和营销能力平衡却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2. 客服中心运营困境

在计算机和数据科学发展的帮助下,我们的客服系统导入了CTI(计算机电话整合系统)之后,各呼叫中心以为已经完成了“绩效管理”框架的建构。但其实,CTI必须与“人的技术”结合于管理才能达成有意义的KPI,回收系统的投资。因此,呼叫中心必须重视并建构“人的技术”,才能使各项软、硬件庞大的投资发挥真正的“关键竞争力”。

3. 话务技术管理平台是客服中心发展的关键

缺乏话务互动服务技术的结构支撑,将直接导致客户代表的服务方式难以管理、服务质量难以掌控、服务能力无法突破、管理能力无法提升,进而导致客户满意度无法提升、运营绩效无法体现。

目前,在系统和流程不断完善和同质化背景下,人是最有机会创造出差异竞争优势的。因为人是最后的关键,人是与客户互动的最后一线,是展现服务效能和效果的载体。因此服务品质、运营效能的竞争,不只是在系统和流程方面的竞争,更是在于“人”的技术的竞争。

于是,我们需要建立“人”的技术管理平台,这是目前大型呼叫中心的重大课题。

二、情境互动技术

1. 情境互动技术是一套完整的话务技术管理体系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客服中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情境互动技术—— 一套通过客服语言行为的系统管理,达到话务服务、话务培训、话务质检的完整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可传承、可发展的话务技术管理平台。有效降低话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培训成本、简化质检流程。

2. 情境互动技术帮助客户代表快速提高服务品质

(1) 客户代表过度依赖话述

在情境互动技术管理平台,客户代表学习的不再是“话述”,而是一套科学的客服语言行为系统,学习掌握之后就可长期实用。对个人来说,这是一项可发展的系统。

在以往的话务管理中,我们最常依赖的是“话述”。话述之优势在于令我们的客户代表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和内容,我们寄希望于此来达到服务品质的统一。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统一的话述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服务品质,因为客户代表在与客户互动过程中,服务品质并不是单纯由所表达的语言内容来决定,服务品质还受到客户代表的情绪、语音语调、服务对象及其他各种情境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需要的客户代表并不只是像计算机一样回答客户的问题,完成作业流程而已。特别是在当前服务与营销并行的运营模式下,客服代表需要随机应变,解决客户的问题,还能要发现客户的需要,针对性地对每一位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销售。这在某种程度上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话务技术的需求,客服代表不再只是向客户陈述早已设定好的话述、执行早已设定好的流程。

(2) 情境互动技术是可脱离话述的语言系统

在情境互动技术之中,我们把客服语言行为分为两大语言类别和九大语言行为。

两大语言类别分别为:厘清和回应。在整个服务过程之中,回应语言行为向客户展现的是服务感知,而厘清环节提升的是话务人员的说服技巧。

九大语言行为分别为:问候、支持、表达感觉、探寻信息、建议、提供信息、探寻反应、澄清理解和总结。

通过与客户互动过程中不同语言行为的正确使用,我们的客户代表可以灵活选择展现服务品质和营销说服技巧。

3. 情境互动技术有效提高质检效率和质检品质

(1) 传统的话务质检缺乏说服力

在以往的质检流程中:

首先,判断一通电话是否符合服务质量要求,需要班组长、质检员等评估人员反复听取录音。

其次,评估人员只能通过主观的感知和判断对通话进行评估,而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可量化的标准和数据。

最后,即使客户代表接受服务品质达不到要求的判断,作为评估人员和辅导人员也很难有效、准确地对其提出有效和准确的改进方法,只能通过模糊的语言,如“缺乏热情”、“表达不佳”、“耐心不足”、“语气不对”等“感觉”性的评价,对客户代表的改进方向和方法毫无实质性的帮助。

(2) 情境互动体系下的质检可量化

在情境互动技术平台中:

首先,通话录音可以被量化成数据呈现。通过监听录音,我们可以将九大语言行为进行识别,统计每种语言行为所使用的次数。

其次,通过量化数据的分析,评估人员可以客观、清楚地看到客户代表服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为判断话务服务是否达到要求提供强有力的量化依据。

最后,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客户代表某种语言行为使用频率的不足所导致服务品质的不足。可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及目标明确的行为改善计划。

4 情境互动技术提供了高效的教练辅导方法

传统的客户代表辅导停留在意识层面,我们往往强调的是需要客户代表提高某个方面的意识。而在与客户互动的层面上,我们缺乏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情境互动技术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实操技术(如表3),通过客户代表行为量化的判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每一个话务人员的不足,教练可以根据客户代表的短板执行行为改善计划,进行行为示范等,并通过量化表持续跟踪改进。

第7篇

关键词:商业计划 应用实践 效果分析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咸阳机场的运营管理机构,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革、股权多元化等变革后,在管理机制、运营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内部治理架构。面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环境,公司审度自身,盘点资源,分析优劣势,提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中心门户机场”的战略定位,并明确了六项战略目标。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公司研究分析现状,认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精准把控实现路径。随着公司运营规模的升级、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和运行程序的复杂化,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做选择,如何在保障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股东及员工满意的回报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工具统筹平衡。

在此背景下,公司研究自身企业特点,启动了以财务战略模型为工具的中期商业计划项目,通过财务量化,加强计划管理,动态监控战略实施路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财务系统来配置资源,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战略举措进行检验、调整,对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公司战略路径不偏轨。

一、中期商业计划的概述

中期商业计划是落实战略规划的具体策略,是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年度计划的衔接。具体来讲,中期商业计划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科学的建立供、产、销,人、财、物结构,借助财务的数字表达形式,对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重大项目做出更具体、详尽的计划和定量预测,形成未来经营能力和经营结果的综合反映。其实质就是科学地以企业发展模拟运行为主线,沿着战略发展方向将各个方面链接起来,利用数字模型,系统地、综合地反映企业发展大局,指导具体工作。中期商业计划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甚至每个月进行滚动更新,实时根据企业运营发展和战略决策的现实调整变化,通过更新资源分配将企业未来的发展面貌展现在决策者的眼前。

二、中期商业计划编制方法

中期商业计划的编制和更新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一项关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涉及分解战略目标、确定关键任务、设定基本假设、配置财务资源、形成财务预测等具体工作内容。

(一)战略分解

结合战略规划目标,公司高管团队在分析现状和未来远景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对公司的中期商业计划期内5年的战略重点达成共识并进行清晰地描述,形成年度经营计划,并将重点任务逐级分解转化为各部门关键任务,由各部门负责人制订出具体行动计划。

(二)确定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就是根据战略规划,对企业未来所处的经济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相对稳定的政策,以及相对固定的基本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进行设定,作为形成财务预测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把公司各项规划安排,浓缩到基本假设表里,转化为数字目标值。这需要假定企业发展总体增长趋势,未来发展是乐观、中观还是悲观;要把发展趋势量化成业务量的增长幅度;需要假设物价指数的变化,因为物价的增长会增加购买成本,也会成为我们部分收入调价的参考指标;评估公司享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够继续延续;还要设定公司有关基本情况,比如收费价格是否调整,资产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对资产折旧率产生何种影响;公司筹融资方式是否调整,融资方式和资金成本发生哪些变化等;公司章程要求的经济状况也要考虑,比如股东要求的投资回报、利润分配政策等。

(三)配置财务资源

战略规划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就要确定做哪些业务、投资哪些项目来实现目标。公司经营工作需要什么资源?需要配置多少人力、物力?把这些繁杂的业务拆解成各个业务量指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梳理清楚这些业务,才能够把战略要求的发展方向,转化成具体的工作,并朝设定的方向前进。所以,这个是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阶段,业务部门要和财务部门沟通协调,按照财务报表的最终展现形式来梳理归纳收入、成本等各项业务,这是中期商业计划成败的最关键点。具体怎么设计模型,比如我们要计算机场的起降服务收入,那么,运行统计部门就要提供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并把起降架次指标量按照国际航班、国内航班划分清楚,再继续细分为不同起飞全重占总机型结构的比重,划分的这么细致的目的就是和收费标准对接,计算收入。以后,只要调整机型结构比例,收入都能够很方便的计算出来。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也是一样,要将影响收入实现的具体因素,细分开来,找到方法,拿出业务指标实物量和依据,财务部门协助业务部门进行分类,用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配置投资同样非常重要。按照投资类型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每一类都需要业务部门按照项目进行详细预测。基本建设项目对投资的规模、资金来源、付款进度等内容都要进行详细预测和分拆,涉及公司未来资金的统筹和安排;股权投资一般都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来计划和安排的,是否增资、是否调整股权比例、是否收购兼并相关企业等都应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在中期商业计划编制过程中给出相对清晰的回答。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形成投资计划表,充分展现公司各项资产配置计划的内容。

(四)形成财务预测

通过前面所有的步骤获得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配,设计计算公式,勾稽各个业务表格,形成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KPI主要指标,并对预测结果反映的趋势进行分析,比如,收入增长、息税折旧前利润增长是否达到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和EVA趋势是否向好;反映的投资回报率能否达到股东的要求等,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要重新对公司的发展短板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症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资源配置重新进行调整,直到发展趋势是合理的、与公司要求契合的,中期商业计划的编制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三、中期商业计划的应用成效分析

通过建立中期商业计划,可以把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意图转换为运营中可以实际操作的财务目标和实施方案,使企业战略落实成可实施的财务方案和其它管理运营方案,并最终形成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管理的闭环。

(一)解决了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地问题

公司中期商业计划,以财务战略模型为平台,有效串联了公司各业务层面的子战略,包括机场主业发展战略、非航业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机场经营规划等战略,统一战略目标,避免顾此失彼。财务模型以五年为一个预测周期,编制过程包括顺流和逆流两个程序,顺流程序以详尽的年度经营措施及财务计划为基础,基于动因分析、趋势预判延展。逆流程序,根据模型预判结果修正子战略目标及相应措施,同时,模型预判结果又为递延年度的目标提供了约束。顺逆流程序的有效结合,使整体战略目标与年度分项措施相辅相成,形成相互约束的闭环管理程序,实现了公司中长期战略与业务层面的子战略的有效衔接,使其相互支撑和相互制约,避免了公司中长期战略与业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的脱节。“十二五”期间,咸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中期商业计划,确保公司所确定的主要战略目标均得以实现。

(二)解决了战略组织层面与战略执行层面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重要项目的推进,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还不够,必须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管理属性,配置相应层级的执行机构,否则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真正确保落地。对中期商业计划的推进,起点和定位较高,在公司章程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项目的组织、实施、程序及内容要求。同时公司内部设立了全面预算及中期商业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包括公司的经营、规划、人力、市场等核心业务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业务范畴,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经营项目和经营工作中去。施行一线运营者和上层管理者共同研讨机制,全员参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统一目标,量化指标,有效解决落实问题,同时还积极树立了全员的财务意识、效益意识和危机意识。

(三)解决传统商业规划中财务量化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司中期商业计划,以企业战略规划及其子规划为基础,综合物价水平、国家财税政策、股利政策等重要信息,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数据,分析规律,量化趋势,通过多选设置、搜索匹配及宏公式等多重公式和应用建模,直接从业务计划形成财务预测报表,模型输出内容包括各子规划发展财务预测、财务报表、敏感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模型应用结果可视化程度高,比较直观,应用性强,操作灵活便利,构建的模型可在长期战略落实中动态调整应用。

(四)解决了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的问题

机场行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以机场改扩建为主,其投资规模较大,投入产出时效较长,重大决策对企业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并不明显,通过短期财务计划或年度财务分析难以对企业的长期重大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同时,有些投资项目,单独评价时可能IRR低于目标回报指标,但并入企业整体时,企业整体净现值是升高的,这说明新投资项目可以增加企业的整体价值。中期商业计划把企业的投资项目合并入企业的整体运营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长期价值的评估,比独立项目评价更加科学准确。

同样,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不同资本结构,将影响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WACC),从而影响企业价值评估。在机场改扩建投资决策中,运用财务战略模型,通过对盈利能力、风险情况及发展能力等KPI指标分析,分别对股东增资、债权融资或经营租赁三种模式进行评估,选定了“股东增资+债权融资”的筹资模式。同时基于投资回报不低于10%,债权比例不高于50%等关键限制因素,通过敏感性检测,确定了合理的投资规划和融资规模。

第8篇

胡俊敏是物理学博士,她是怎样跨专业从事投资行业?

她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基金,从2012年6月接手到年底,净值增长幅度居同类前20%,她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大幅提升基金业绩?

博时特许价值基金是量化基金,量化基金的操作又有怎样特点?

每日基金特邀胡俊敏博士,倾听她的人生经历和投资理念。

张学庆:从您的简历来看,是物理学博士,这是典型的理科学科,当然您后来又做过量化研究的工作,但您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投资,是属于金融学这类范畴,这两个学科距离特别大。您之前研究的物理学、化学 ,对于投资有何帮助?

胡俊敏:当年念物理,现在做投资,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当时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我大学的时候是八十年代,中国还没有股市,我连股票是什么都没有概念。因为我比较喜欢跟数字打交道,就学了物理。去哈佛后,刚好碰上一些量化金融理论得到应用,华尔街需要有很强数理根基的人才。而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教育经费不足,学术界又人才过剩,于是华尔街就吸引了大批的数学、统计或物理的博士。我在哈佛有机会初步了解到金融投资。

现在回头看,我学物理出身,做过材料研究,做过量化研究,现在做量化投资, 不是必经之路,但是确实每一段经历形成了我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我的投资理念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市场的理解。市场是否处于均衡的状态,金融界有很多争论。统计物理关于均衡非均衡态的理论以及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停地有新的信息,不同投资者对信息的接受和反馈不是瞬时的。另一方面,投资者行为与股价又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市场是处在一种不完全均衡的状态。市场过热现象也是不均衡态的一种表现。

数学统计上几率分布的概念在投资中是至关重要的。经常有投资者问我,你觉得下面一个月市场是涨还是跌,其实这是很难预测的,沪深300指数平均月收益为0.5%,但月波动率有9.1%,一个月的收益有2/3的几率分布在-8.6%到9.6%之间,波动性非常大。

逻辑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的时候我做的是实验物理。就是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找出规律,验证和发现基本原理。投资中由于信息多,频繁、且不完全,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张学庆:除了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在后来工作中,还需要增加哪一方面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

胡俊敏:量化基金经理需要的知识面比较广。除了比较强的数理基础和编程能力,下面几个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金融知识:我业余选修金融方面的课,并通过准备CFA的考试补上金融知识的缺。争取到量化分析师的工作机会

量化投资管理:这有一整套理论框架。我当时在巴克莱资产管理公司任基金经理,有幸参加了《主动组合管理》作者Ron Kahn的课程。这本书被认为是量化投资的圣经。

行为金融:指由于投资者心理或思维偏差造成市场不有效的各种现象。量化投资之所以可行,就是因为股价由于各种原因而偏离其真实价格,有一定统计性规律可循。

市场经验:需要积累,我目前也在逐步积累A股市场的经验。

有志加入到量化投资行业中的朋友们可以针对各自的知识结构,制定出自己的准备计划。

张学庆: 您一个人管理5只基金,这可能得益于采用了量化的方法,同时管理五只基金,你会采取怎样的分配方法来统筹自己在五只基金间的精力分配?

胡俊敏:这就是量化投资的优势。首先,整个投资流程高度自动化、系统化。每天开盘前,所有基金及模型所需数据都已更新到基金管理系统里。其次,量化投资团队,基金经理后面有基金经理助理、量化分析师及IT的支持。基金经理只需将时间花在最关键的地方。具体讲,

量化基金,比如我管理的特许价值,以及和王红欣博士共同管理的裕富沪深300基金:更多的是模型管理,而不是个股管理。组合里的股票可能有上百只,但是我需要管理的是有二、三十信号构成的模型和一些组合构建的参数。需要交易的时候,可以根据模型用优化系统进行计算,我会检查模型结果是否正确,然后批量交易,而不是一个股票一个股票地分析、决定。。

张学庆: 您管理的基金比较多,有主动配置型,有被动配置型。能否给基金投资者一些建议,那类基金适合哪些投资者投资?

胡俊敏:特许价值基金是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通过量化多因子选股模型在各行业内精选个股,以期获得长期跑赢市场的超额收益。风险要比纯被动或增强指数型基金高,但是超额收益的空间也高,适于有中等风险承受力,投资期间较长,对收益有较高要求的投资者,也可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个成分。

张学庆:做为基金投资者,如果不看好市场,您认为他们有几个措施能够躲开市场风险。

胡俊敏:根本解决的方法是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如果对股票市场的未来不看好,那就降低在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将卖出的资金放到债券、其它投资品种、或现金上。因为对于市场的判断很难百发百中,所以在调整配置的时候即使不看好股票市场,仍然建议保留一定的股票类资产,市场走势常是不确定的。

同时,普通投资者择时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1)采取定额定投的策略,牛熊市无阻的坚持投资。2)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做长期资产配置。长期而言所承受的风险是有收益的。

张学庆: 博时特许价值现在规模是11亿,一个基金经理,他管理的资金到达多大规模之后,就会影响到业绩的增长,这也提醒投资者,选择基金时也要注意规模。

第9篇

虽然此书是在近几年才引入中文版,风靡国内科技界,但朱瑜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熟读此书,并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他的工作实践中。

举例来说,大多数IT同行普遍认为,一定时间内应该冻结客户需求不做变更响应,但朱瑜提出要拥抱需求积极响应变更;在谈及IT规划时,他表示不做太多规划,让系统处于一定自然成长的失控状态,打造一种平衡的内部IT生态系统。

《失控》是凯文・凯利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可以被称之为一本“预言式”的书。

“这本书完全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包括我谈到的敏捷开发、生态系统等很多概念都来自于作者,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朱瑜表示。

对他影响至深的另一本著作来自王阳明的《传习录》,受书中“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他逐渐形成一种高效、务实、重视实践的工作方式。

鹏华基金也逐渐成为一家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基金公司,处于基金行业综合实力十大公司之列,截至2014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1443.42亿元。在京东今年推出的首批 “小金库”上线两款货币基金产品中,鹏华基金的“增值宝”货币基金即是其一。

构建IT生态系统

2008年朱瑜到鹏华基金上任时,公司内部对技术处于看似重视又不重视的模糊状态。投资交易系统本身依赖IT,因而鹏华基金内部很依赖核心系统,但日常业务和管理上还没有应用更多的技术支持,员工的日常工作更多是通过纸质的方式流转。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管理层、业务部门开会沟通时,每人言必谈数据的情况截然不同。

面对当时的状态,朱瑜对《失控》一书的思想进行了实践转化――不需要做太多的IT规划,主要是确定系统整体架构、团队工作模式等,余下的让系统处于自我修正,以部分放任的状态,打造一种平衡的内部IT的生态系统。

受《失控》关于生态系统的理论影响,朱瑜认为,一家企业内部的IT系统类似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基础往往不是大型生物,而是一些微生物,微生物通过进化逐渐演变为更复杂的生物。这里的微生物指的是通过技术可满足用户基本需求。

为此,朱瑜采取的第一个策略是,激活业务人员的需求。“企业的IT发展一定取决于业务需求,而不是IT投资多,业务就必然发展”。在具体的做法上,他选择了两个业务部门,试点推行一些节省人力、改善效率的系统,业务部门很受到了技术的好处,带动各个部门逐渐形成提出各种需求的习惯。

他采取的第二个策略是,为新生态系统建立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土壤,即建立一个包含流程平台和数据平台的底层平台。按照业界的传统思维和做法是,应用先行,后做平台。朱瑜则“背道而驰”,他认为,打造一个友好、统一的平台,后期可以省时省力,这种做法也源自《失控》一书所提倡的敏捷开发。平台仅半年时间即实现全部部署,鹏华基金据此建成包括流程平台和开发平台在内的大平台,真正支持后续的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

在建立统一平台后,朱瑜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正确的决定:基于平台建立新的外包开发机制。就普遍情况来看,企业在建设一个IT项目时,一般采取外购或项目型外包的方式进行。由于有了强健统一的平台支持,鹏华基金要求外包的IT团队驻场公司,并且基于平台的标准进行开发,因此可以很好地控制公司IT项目开发的质量、应用的统一性和延续性,也便于对整体的应用进行管控。

IT团队也得以完成一个很好的转型。原来企业在采用项目型开发的外包服务时,乙方人员一进场,甲方人员就变成了“包工头”,主要工作是每天监督乙方的工作进度,可是项目一旦开发完成,乙方人员离场,甲方还是不知道内部的设计细节。鹏华基金自从采用基于统一平台的开发机制,便对自身的甲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甲方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技能、包括把控需求、设计主要的技术路径,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IT团队能力和价值的塑造。

另一方面,朱瑜摒弃传统的、相对保守的技术思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IT应该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这种思维与传统的IT思维完全背道而驰,传统的IT思维厌恶风险,害怕出错,为此前期需求调研时间很长,应用推出的周期冗长,业务部门等待时间过长,客户满意度较低。

而《失控》倡导在一个生态系统的构建中,每个单元都要切割得足够小,并且相互独立,可达到共同进化目标。朱瑜的破解方式是,将每个应用切分到足够小,降低每个应用错误的风险,快速迭代推出应用,首先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我们对一个IT项目的定义是,除去核心系统,一个在3个月以内的项目才叫项目,超出3个月的项目不叫项目,而是项目群。 ”

这种思维在实践中俯拾即是,比如,在构建这个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朱瑜看到,一个企业的IT生态系统,除了有微生物(即各种应用)外,另外一个特征是如何让它们之间会构成非常复杂的交互,因为有了联系才能激活产生更复杂的东西,而这种联系用IT的语言表述就是流程。一般而言,很多企业会设计很多长流程,有的企业的流程环节可以多达惊人的30多个节点。

受《失控》倡导的小单元、协作、共生、共同进化的影响。朱瑜采取了一种新做法,将一个流程的设计控制在4到5个环节内,并且将流程之间的关系设计为可以相互调用,即一个流程可触发另一个流程,各种短流程形成一种网状调用关系,“在产业变化很快的情况下,经常需要变化流程的调用关系,短流程可以比较灵活地完成这种调用。”

管理客户需求

让流程彼此产生联系后,朱瑜为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构建最后关键的一环,也就是有效管理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需求实现程度往往直接关系到项目效果。如果你问一位CIO,可否量化一个项目的效果,他们多半会表示很难被量化,事实上这已成为很多企业在进行IT投资时的一项顾虑,也是IT部门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为此,IT部门需要在前期有效的管理客户需求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朱瑜通过多年的技术实践,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技术思维的观点,“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量化,一开始的评估不是那么准确,随着后续改善,量化方法会越来越准确”。他将量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IT项目中。除了战略型系统,朱瑜将公司内部的改善型系统、数据支持型等两类系统,从使用角度进行量化,包括需求管理、IT实现程度、业务期望值的角度,考量IT是否已经满足业务的期望。

以需求管理为例,他和IT团队在开始建立IT系统时,便在系统中设置一个默认规则,那便是建立客户的使用日志。通过使用日志,管理层、业务层的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了解公司整体系统的使用情况:哪些系统使用的频率更高,哪些功能用的多,哪些功能用的少等。

通过这一设置,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新观念:一个系统用得好不好,首先源于业务部门的需求提得好不好,业务部门应该对这些需求负责。如果业务部门提出一项需求,但实际上并不使用这些功能,说明当初的需求提得不好。

为了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提出需求,朱瑜一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模式,每个月IT团队会和各业务部门定期沟通,了解业务变化、需求变更。另一方面建立管理一个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覆盖初始化阶段、规划阶段、执行阶段、关闭阶段、检查阶段。

“很多IT人员工作的习惯是,拿到需求后,马上就投入需求实现的工作中,没有人追问需求提得是否合理。”朱瑜表示。为此,他在管理模型中建立初始化阶段,即IT部门接到一项需求后,不马上执行,而是先对需求进行初始化,探究需求背后的动机,了解业务部门的真实想法、管理者的想法、技术人员的想法,各方达成一致,确定需求的内容是否合理后,才会开始进入规划和执行阶段。

对于很多IT团队而言,平时最头疼的并非项目型需求,而是来自用户平时的零散需求,这些并非来自一个项目,而往往来自对现有某一项功能的改进,或者临时需要对一部分数据进行处理等。面对这些零散需求,一般企业的IT部门会采取拖延战术,尽可能不做响应。因为在传统的IT部门思维里,在一个系统的漫长开发和使用阶段,在一定时间内要冻结变更和新增的需求,不做任何变更,这是一种习惯做法。这种做法与成本关系不大,仅仅是企业级IT资源提供的惯性模式。

而朱瑜在内部提出不拒绝变更,要拥抱变更,“一个好的系统是设计出来的,一个好的系统也是用出来的”。在他看来,一个系统在用户的使用中,必然因为用户的习惯和业务变化,产生各种需求,而IT部门通过小修小补的多次改变,才能逐渐让系统变得友好易用。反之,如果一个系统不做任何变更,用户逐渐便不愿意使用,系统也就荒废了。

在实践中,他一方面积极管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必要时对系统进行重构。比如,公司的很多系统经常需要调用产品信息,他便将产品信息从其他系统中剥离出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以方便其他系统对产品信息的调用。“我最骄傲的事情是,做出的系统在10年20年以后,大家还在用”。这并非空想,他在乙方任职期间参与开发的一套核心系统,目前还在甲方公司运转,至今已有15年。

随着来自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鹏华基金引进流行于制造业的看板管理,现在看板被设置在IT部门中,那些重要的需求会被写在看板上。接下来他会将这个看板逐渐挪到IT系统中,每个IT人员都可以看到哪些需求正在排队,哪些需求正在解决中,以及哪些需求已经解决完毕。通过这一设置,每个人可以看到流过IT解决管道的流量,“他们不要为了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

第10篇

对于“8.16”事件的发生,有业内人士担心量化投资会因此受到冲击。但本人的观点恰恰相反,“8.16”事件对于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实际上,在8月30日证监会的《光大证券异常交易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中,证监会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官方态度:要求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高度重视对新型交易方式、量化交易软件和信息技术系统的管理,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在创新业务中要平衡处理好交易效率和交易安全的关系,兴利除弊,防范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证券期货交易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线监管,完善有关规则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其实在“8.16”事件中,光大证券所犯下的错误是很低级的。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包括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均存在严重的程序设计错误。其中,订单生成系统中ETF套利模块的“重下”功能(用于未成交股票的重新申报),在设计时错误地将“买入个股函数”写成“买入ETF一篮子股票函数”。而且该交易系统于7月29日实盘运行,至8月16日发生异常时实际运行不足15个交易日,“重下”功能从未实盘启用,严重的程序错误未被发现。而订单执行系统错误地将市价委托订单的股票买入价格默认为“0”,系统对市价委托订单是否超出账户授信额度不能进行正确校验。并且光大证券的策略投资部长期没有纳入公司的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和交易控制缺乏有效管理。此外根据交易软件提供商铭创科技所言,是应光大证券的要求将交易系统中的风控模块去掉,而改放在策略层面来检查风控。可见,只要切实做好风控工作,严格新技术、新策略的上线流程,在交易系统上线之前,做好严格的测试,各种情景模拟和压力测试,那么,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人丝毫都不怀疑量化投资会在中国市场得到普及,但如何让量化投资在中国市场规范发展却是管理层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其一,对于高频交易,既要允许其存在与发展,又要加强监管甚至加以限制。高频交易通过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程序运算,在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秒内自动完成大量订单,从极小的价格波动区间中获得利润。但其蕴藏的市场风险也是巨大的。所以美国SEC于2009年全面禁止了高频交易大类中的“闪电指令交易”,近年来针对极具争议性的、通过将交易系统设置在某个交易所的数据中心以缩短交易指令向交易商传递的执行滞纳的“联置”交易形式也从未停止过调查和监管。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必要学习与借鉴美国的做法。

第11篇

量化投资,正在A股市场掀起一股热潮。

今年7月中下旬以来,尽管对于未来股市究竟能冲到多高点位,市场分歧一直不断,但一直保持较高仓位的量化产品,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赚钱效应。相关数据表明,量化基金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平均回报已经占胜了主动权益产品。据Wind数据统计,自2004年国内诞生第一只量化基金以来,目前市场有24只主动量化概念基金产品,涉及19家基金公司。截至9月12日,量化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12.46%,而同期全部权益类产品的平均收益为9.48%。其中,华泰柏瑞量化指数今年以来收益20.37%,排名前十分之一。

此前,“量化投资”这个词虽还不为大多数投资者熟悉,相对海外量化基金,国内公募的量化基金起步较晚,之后的发展也一直非常缓慢。但在2005年~2009年指数型基金带动公募量化崛起之后,随着融资融券的成熟及期权的推出以及量化基金在A股市场现今的优异表现,市场人士预计,必然将再度在中国资本市场催生第二波“量化投资”热。

有鉴于此,《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栏目”本期特别邀请到华泰柏瑞量化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卿女士,就当下量化投资的一些热点问题、投资技巧以及四季度行情的走势判断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卿认为,量化投资不能做加法,人为将某个个股加入买入清单;又必须经常结合基本面,对量化模型进行合理的改善。同时她还指出,A股主板市场经历了长时间低迷,估值已经反映经济中的问题和增长的放缓,除非经济发生重大或系统性风险,下行空间有限。

华泰柏瑞量化初露峥嵘

《投资者报》:我们关注到,华泰柏瑞量化指数自2013年8月2日成立以来,特别是自今年2月成立满6个月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蝉联海通证券超额收益榜“增强股票指数型基金”冠军。截至9月19日,在短短一年多点的时间里取得了24%的收益,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请问是什么原因让华泰柏瑞量化指数业绩回报如此出色?

卿:我们的量化模型一年多运作下来比较成功,除了模型本身设计上的优越性之外,也归功于我们团队的努力。我们开发的量化模型是基于基本面的量化选股模型,并且针对A股市场的特点作了调整,加入了一些独特的基本面因子。这些因子是华泰柏瑞团队投资技能的体现,希望以此区别于市场中其他的量化投资策略,华泰柏瑞未来也会进一步研究新的因子,并加入到投资模型中去。

我们的投资目标有两个,一是战胜市场,二是提高单位风险带来的收益。事实证明,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撤数据和信息比率都十分良好。

量化投资不能做“加法”

《投资者报》:您曾称目前业内一线的量化投资思路是做“聪明的量化投资”,即既要坚守量化投资的流程底线和投资本质,也要做必要主动决策和风险管理。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个主动的动作幅度和范围的?换言之,这个主动的动作幅度具体是什么比例?多大范围?

卿:这里我们所说的聪明量化是指和基本面相结合的量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模型构建方面跟踪市场变化做出适时调整。在有市场观察验证并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调整模型不同因子间的权重,并淘汰不再适用的因子,根据反映市场独特特点的基本面信息,开发新的独有的因子,不断改进完善模型。二是结合基本面信息,在投资组合构建过程中,控制组合对一些模型尚未反映的风险因素的暴露,并把个别交易标的从交易清单中剔除,以反应模型尚未捕捉的重要信息,像临时重大信息披露、涨停板等,但决不会人为挑选个股加入交易清单,以坚守量化投资的纪律性。三是在极端情况下为保护投资人利益需要尽最大能力做出对投资人最为有利的决策,以应对市场大的转折。主要是指危机状态下,不会机械地固守模型,如果是只做多的策略,会相应做出减仓等应对措施,而不是为坚守不择时的纪律而让投资人蒙受损失。这主要是来自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

同时,我们与基本面结合,不以牺牲纪律为代价。正常情况下,主要以改善模型为主,把基本面观点通过模型反映到投资组合中。在个股层面,只能结合市场信息,从模型给出的交易清单中剔除个股,而不可以人为将某个个股加入买入清单,以坚守纪律性。

量化投资在国外被广泛应用

《投资者报》:在您眼里,中国的量化投资才刚刚起步。您曾表示“中国的量化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至少5年内还看不到发展的天花板”。那么,时至今日,您认为中国的量化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的天花板应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卿:国际市场上,量化投资是区别于基本面投资的另一种主要投资模式,和基本面投资相比,有它自身的优势。量化分析在境外资产管理公司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像过去的BGI(巴克莱旗下资产管理部门巴克莱全球投资者)和AQR(华尔街表现最突出的量化对冲基金之一)等等,全部采用量化投资策略;另外一些公司,像GMO(知名的全球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上千亿美元),Pimco(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和Citadel(美国芝加哥大城堡对冲基金公司)等则把量化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结合在一起运用。 总的来说,境外几乎所有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都会或多或少依赖量化分析的方法。

目前,A股市场绝大部分投资策略都是基本面投资,真正做量化投资的资金很少,其获得超额收益的市场机会很多,发展空间很大;并且国内市场样本多,利用量化手段来捕捉超额收益的胜率也有保障,因此未来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量化投资能够战胜A股市场

《投资者报》:今年以来量化基金的杰出表现,让不少投资人惊呼“量化的春天已经到来”,对于市场上的这种乐观情绪,田总又是怎么看的?

卿:在国际市场,量化投资在投资领域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当前的A股市场中量化分析的运用程度还非常低,所以我们相信量化投资的市场份额一定会逐步增大,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另外,随着市场的完善,量化投资有机会为市场提供像绝对收益等的新产品,使得市场中的投资产品更加丰富,投资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投资者报》:相对于其它主动管理的基金,量化基金在A股市场具有哪些优势,以致其能在今年的A股市场整体领先?

卿:A股市场的特性十分适合基本面量化投资。

第一个原因是A股市场处于弱有效状态,战胜市场的机会较大。A股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市场效率相比发达经济体低很多,因此有很多发现阿尔法因子的机会。

第二个特点是目前量化投资的市场份额小。国内目前的基本面量化产品规模总体不大,其中严格遵循量化投资理念的基金更少,因此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盈利机会。

第三是A股市场容量大,而且还在快速扩容中,给量化投资提供了足够的投资宽度和行业宽度。

第四是A股的数据质量不断提高。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以及识别数据可靠性的技术手段不断得到提升,使得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投资的投资环境也不断得到加强。

第12篇

《证券市场周刊》:请简单介绍一下量化交易和算法交易。

夏阳:量化交易可以有效地将被市场实证过的选股及投资方法进行程序化,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在更广范围、更短时间内寻找投资以及对冲的机会。量化交易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投资操作,避免了非理性的投资决定。

但是大批量的买卖证券势必造成冲击成本的提升,因此算法交易应运而生,成为投资者在量化交易过程中降低隐性成本的重要环节。算法交易指的是用一些计算机电脑建模型的交易方法来实现投资执行,作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工具,它通常是机构投资者在采用量化交易模型时所必备。

《证券市场周刊》:在算法交易盛行的当下,您觉得如何防范风险?

夏阳:算法交易不仅能为我们的交易员带来更好的回报,也能够减低错误,提高效率。但算法交易的应用也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风险。即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如在西方市场曾出现过市场“闪电崩溃”,或因整个投资人群体的电子自动化程度过高,有时会引发市场上一些连锁反应,这要求从业人员要提高风险意识,尽量控制好使用这些自动化工具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任何系统都不能保证100%没有问题,出事(发生风险)也是概率事件。但事件发生后,究其根源,要看其是什么性质?如果纯粹是蓄意犯罪,像尼克里森,即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去违法作案,那么仅仅通过门上挂锁是不可能完全防范的。但如果是无心之失,那么系统化风险控制就尤为重要,且文化因素也包括其中。

《证券市场周刊》: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很好地控制风险?

夏阳:要做好风险控制,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逻辑。以瑞银为例,客户订单在下达至交易所前需要通过多道逻辑检查,包括常规策略检查和详细策略检查,将逻辑层面出错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如此,交易系统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客户的订单价格、数量、限价和限量等条件在逻辑上出现自我矛盾。

另外,人才培养很重要。据我们长期做量化投资的经验,要培养一个做复杂交易的团队,需面对高风险的同时,也要求有高投入(包括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高薪聘用这些人才,他们有义务按照公司制定的策略去配置适合的资金,利用投资系统为公司创收。他们须严格执行流程,而不是激进地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证券市场周刊》: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乌龙指”案为例。2005年12月8日,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午开市后不久,瑞穗公司下单员在下单时误将“以61万日元卖出1股JCOM公司股票”的下单指示输入为“以1日元卖出61万股JCOM公司股票”。结合您的经验,如何避免此类风险?

夏阳: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我们的算法设计中会要求当报单价偏离基准价5%时,或接近跌停板或涨停板时,系统应显示“拒绝”。如果系统发现在1分钟内同一只股票单反复十次被“拒绝”,那么公司会停止整个系统交易,并由公司专业监控人员介入排查,因为重复“拒绝”只是表象,这种设计是基于交易经验支撑的。

《证券市场周刊》:对中国发展不久的量化交易,有何建议?

第13篇

宽客,quant的音译。在华尔街,这个词是指那些利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超级计算机—既不是直觉也不是公司基本面等其他传统方法—在稍纵即逝的金融市场中赚钱的人。

这群人多数都不是学金融而是学数学或者物理出身,当他们进入华尔街后,被认为是华尔街名副其实的淘金者,1980年到2007年,是他们势不可挡的黄金年 代。

2005年左右,量化投资在国内出现。

从事量化投资的人被称为宽客,则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一方面是一些介绍华尔街宽客的书籍被翻译引进,另一方面,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一些华尔街的宽客开始转战中国。

短短几年,随着中国衍生品市场的日渐开放,自称宽客的人越来越多。券商、基金、期货、私募……一句市场玩笑话,谁家要是没有一个两个宽客,都觉得不太好意思。

宽客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年轻的中国宽客们

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没有任何隔断,每张办公桌上都放着两到三台电脑,五张办公桌呈扇形分布在落地窗前,每个人扭头就可以和其他人说话。

这就是永安期货研究所量化投资团队的办公室。和国内不少量化投资团队一样,他们在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30岁的张冰,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博士,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有着一张娃娃脸的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来的依然是浓浓的书生气。不仅是他,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都像是在大学机房里安静地做研究、编程序。

事实上,要想进入这个团队,必须有熟练的计算机编程能力。2012年7月加盟张冰团队的李洋是北师大应用数学硕士,他经过一天近十个小时的笔试和面试才最终被团队接纳。笔试中80%的题目都是用计算机编程。

“量化投资是聪明人的游戏。”张冰说,量化投资实际上是一种在证券市场上找规律、找错误的游戏。谁先找到新规律、新错误,谁先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就越高。

这个团队除了一位数学硕士,一位计算机硕士,还有三位是物理博士。数学和计算机能力都超强。

还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张冰就听导师马伯强提到他有不少同学、学生,赴美留学继续深造物理之后,没有继续学术研究,而是转战华尔街做投资,做得相当成功。

物理学一直关注的是动态,寻求规律,目的是为了预测并掌握未来。把物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金融实践中,寻找证券定价变动的规律,其实并没有越过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这让本来就对金融有兴趣的张冰,开始想自己今后的路。他还专门去一个私募基金实习了半年。“在物理学中,你是和上帝玩游戏,在金融领域,你是和上帝的造物玩游戏。”

这句话并不是张冰原创,而是来自他的前辈,同样也是理论物理博士出身的伊曼纽尔·德曼(Emaneul Derman)。

德曼的自传《宽客人生:华尔街的数量金融大师》在2007年被引介到中国。德曼自1985年进入华尔街之后,就致力于把物理学理论和数学技巧及计算机编程技术结合起来,建构数量模型,寻找金融证券的定价,指导证券交易。

张冰看过这本书之后,更加确信,自己可以选择像德曼一样去当宽客。不过,当他决定做宽客时,发现中国突然间就涌现出很多量化投资专家。而事实上这些人多数是营销专家,根本就不懂量化投资,最后都亏得一塌糊涂。

2009年,他决心成为真正的宽客,于是拉着同班同学陈星和师妹钱文,成立了这个以北大理论物理博士为班底的宽客团队。这是国内期货公司中第一批成立的宽客团队。目前国内三分之一的期货公司有量化投资团队。

团队平均年龄27岁,成立至今一直比较稳定。张冰也没有扩容的打算。因为要找到对数字的敏感,善于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和联系,还能把这些规律变成数量模型指导证券交易的人,很难。他这个团队也还处于自我培养的过程中。

“中国宽客以年轻人居多。”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说。

丁鹏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博士,方正富邦基金的资深量化策略师。2012年初,他推出一本《量化投资:策略和技术》,成为国内最早一本专门介绍量化投资的专业书籍,被一些人认为是宽客圣经。

一年前,丁鹏建了一个QQ群,隔三差五与对量化研究感兴趣的人进行讨论,没想到经过口口相传,QQ群迅速发展壮大,线上讨论也发展到线下交流。他便牵头成立了中国量化投资学会。

学会如今在全国拥有十几个分会,近八千人,大部分都是有着一定数理知识基础的年轻人,这些人都打定主意要成为中国的宽客。

在丁鹏看来,在中国当宽客,生活很简单,只需要潜下心来,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研究,建模型。真正找到好的可以赚钱的模型之后,都是别人求你。

这让很多纯理工背景人的人很向往。在现在的社会格局下,要想出头并不容易,但当宽客可以掌握自己掌握命运,完全凭自己取得成功。

赚钱之道

丁鹏一天典型的工作状态是:查看模型前一天的运转结果,考虑是否要对策略进行修正。如果没有需要修正的,则着手准备为下一个模型的开发。其他的都是电脑的事情,不用他管。他根本就不看基本面。

张冰团队的办公室放眼望去,也没有交易时间最常见的五颜六色的股票K线图和大盘走势图,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多数是白底黑字的编程界面。

不过,他们并不像丁鹏那么轻松。团队每人按特长各有分工:有的主要处理数据,有的做策略设计,有的做策略建模。因期货公司目前不能直接做交易,张冰团队每天主要做的就是衍生品量化投资分析工作,把研究的结果开发成产品供客户购买。

而通常能够进行交易的宽客团队一天的工作流程大致如此:有人在交易头一天晚上就负责收集并更新、处理好交易所公告的数据;第二天开盘之前,通过选定的模型,经相关软件自动给出交易策略。开盘后,按照模型给定的策略进行交易。早上10点左右,交易员、基金经理盯盘最忙碌的时候,量化投资团队一天的最主要工作—投资决策、交易下指令的工作已经完成。

丁鹏认为,进入量化投资门槛之后,找到好的方法,会比较轻松,理论上讲,“一台笔记本一个U盘就可以赚钱了”。

真实交易还是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不过核心的交易模型和思想,确实一张U盘就可以存储完成。有朋友曾拿U盘拷下他设计的量化投资模型到香港股市去实践,半年间盈利最高点达到了120%,不过,这个高风险的策略只适合于小资金操作,并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资产管理。丁鹏解释:”资本市场没有神话,需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模型和策略 “。

张冰目前也不敢奢望那样的赚钱状态。

事实上,量化投资在国内最早也就是2005年才萌芽。业内公认,2005年开始的ETF套利拉开了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序幕,而股指期货等衍生品2010年才逐步放 开。

因为无可借鉴,张冰团队只能从零做起。从收集数据到建构模型到交易的风险控制,都是他们自己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写的。

这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体系中,先观察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或实验去取得数据;再假设一个结论—构建理论去解释数据;然后去预测分析—构建量化模型并回测;最后检验并证实这个结论—实盘交易。

所有这些都需要资本和人力的大量投入。从华尔街回来的宽客—北京名策数据处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祝清大致估计了一下,一个真正从事量化投资的宽客团队运作起来,前期至少要投入5000万。

祝清曾在美国的全球证券投资基金工作多年,有三年,他是一个40人宽客团队的负责人,要从全球9000多只股票池里找出投资品种。这让他有机会对量化投资从数据、代码到模型、系统进行深入地接触和运用,甚至对系统的漏洞也了如指掌。

这些是他当时所在公司花了十几年,经过大量的投入才建构的一个系统工程。而建构整个系统的基础就是数据,华尔街其他有着进行量化投资的宽客团队的公司,无不在数据上有很大的支出。

2008年祝清从华尔街回国,创办专注于金融数量分析和程序化交易的数据处理公司。这几年,他带领30人的团队,主要做了四件事:建立专供量化投资的量化数据库、量化决策终端、高速量化交易平台、量化策略研发服务。他希望借助强大的分析工具平台,以及日益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来改变行业的经营模 式。

目前他的公司尚未到盈利阶段。

春天尚未到来

1月19日,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的50多名资深会员在北京郊区举办了一次聚会,聚会的主题是“拥抱量化投资的春天”。丁鹏表示:冬天已经过去,宽客的春天已经到来。

丁鹏是有理由乐观的:国家政策层面支持金融衍生品市场放开;2012年,玻璃、原油、国债期货、CTA以及沪深300指数期权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加速推进;随着投资品种增多,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量化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国内打算做宽客的人也暴增—从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的壮大就可看出端倪。

不过,同是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成员的张冰和祝清都持谨慎态度。

张冰不认为宽客短期可形成一股力量。毕竟,美国发展了四十年,而中国只做了四五年而已。没有足够的投入,不可能那么快有收入。没有收入,坚持来做的人就不会太多。

祝清更严苛。他并不认为会建模型的人就可称为宽客。他认为目前中国真正的宽客,尚不足100人。祝清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来定义中国宽客:作为宽客,最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有高净值客户;有量化投资研究平台(有数据有人有模型);有交易通道。

按照这个标准,目前,真正的中国宽客都在过冬,都还在烧钱阶段,活下去都很难。即使是初春,最早也至少要三年之后—这还要看有没有一两位真正经受住市场检验、收益率排名靠前的标杆性宽客脱颖而 出。

据祝清了解,因为国内多数金融机构的高层并不懂量化,在这方面投入太少,即使一些数一数二的大型券商,历史的数据都不存。没有历史数据无法验证模型,量化投资就是句空话。

取得数据,还需要有人来处理数据,建构模型。金融机构的投入不会很快有结果,另一方面,宽客很有可能做出成果之后就走人,中国在这方面尚无知识产权保护。而在美国,只要有人敢在服务器上拷一行代码,就有FBI介入了。

2008年中金公司从华尔街花重金请回来的知名宽客李祥林,如今他已去做私募了。

祝清介绍,西方宽客主要分三类:从事高频交易的、采用对冲策略的、预测趋势的。而他们所有的交易、投融资决策都是通过数量模型进行,由电脑决策并完成下单。

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ELENT2011年的研究报告,中国目前通过电脑程序化交易的市场份额(按交易量计算)约为0.6%,2013年将快速增长到2.5%以上,主要应用于股指期货和ETF指数化产品的交易。

第14篇

真正稳定的收益

市场中性策略是指通过股指期货工具,对冲掉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收益与指数的涨跌无关,只与组合中的股票相对于大盘的涨跌相关。在选股当中,一般也采用庞杂的数量化分析系统,通过高频的交易,不断的积累小幅的收益。市场中性策略是对冲基金中净值波动小,风险低的一种策略。全球对冲基金近1、2、3、10年期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均为正。一般来说,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会同时在权益类资产上做多和做空来进行对冲,在选择做多或者做空的标的上也可以选择股指期货,通过股票或是股指的多空头结合来将系统性风险对冲掉,获取到超额收益。目前我们国内的市场中性策略主要采用的是做多股票,同时做空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

相比期货管理策略等收益很有冲劲的策略,市场中性这个策略显得要相对从容和平稳。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列举了目前国内部分采取较典型的市场中性策略的阳光私募及其收益,国内目前做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公司主要有朱雀、民晟、杉杉青骓、信合东方和尊嘉等。其中表现比较好的有倚天阁的信合东方合伙企业和信合东方,其净值整体呈现稳步上扬态势,波动较小。倚天阁基于风险回报量化分析,寻求构建资本市场中相对价值较高资产组合,通过运用风险对冲等策略,追求绝对回报。旗下两只产品在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同时,在跨品种、跨时间和跨地域的基本套利中寻求投资的机会。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至2013年1月16日。

此外,像尊嘉ALPHA、杉杉青骓的青骓量化对冲1期和民晟的民晟A、B、C号则都是相对比较纯粹的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产品。这类产品表现出了相对平稳的收益,从好买统计的累计收益来看,除了2只未取得正收益之外,其余均取得了正收益,大部分产品的收益在0-10%之间。如果再观察产品的净值走势的话,这些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产品收益都是平稳上升的,无论市场是下跌还是回升,都按照自己的步伐在稳步前进。

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而言,这类私募产品除了能保持一个独立于指数的收益之外,借道信托平台发行的私募产品都会定期进行净值的披露,投资者可以通过净值的变动及时了解产品的收益。另外,每月定期的开放也使投资者可以更为自由地选择进入和退出的时点。可以说,相对于固定收益信托隐藏的风险,市场中性策略的私募产品是一个很不错的替代品。

如何选择市场中性策略产品?

目前我国国内的市场中性策略主要采取两种对冲方式,即市值对冲和Beta对冲。这两类对冲模式都需要私募公司有一个较为强大的系统和后台来支持。比如杉杉青骓主要采用的是市值对冲的方式,公司根据自己建立的多策略模型,选出股票之后会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相对分散的持仓。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托于公司量化投资的基础设施和量化投资团队的建设。公司的核心团队具备海外顶级对冲基金工作背景及大规模资金跨市场管理经验,并且建立了海外对冲基金通行的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及业绩归因分析流程。其基金经理郭强曾任职于美国著名的千禧基金管理团队,并为其在国内搭建对冲团队,拥有超过8 年的成熟的对冲基金管理经验。

第15篇

2009年昆山市卫生监督所张浦分所对辖区内14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推行前状况

张浦镇共有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4家,据2008年年底卫生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卫生问题不容乐观:

1.1 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差 未制定并张贴卫生管理制度的单位占28.57%,14.28%的单位未配备专职卫生管理员,原料索证登记、成品留样不规范的单位分别占21.43%、28.57%,餐具消毒合格率仅为29.65%,不能严格生熟分开的占71.43%。

1.2 场所布局不太合理 由于食堂规划时未向监管部门申报,造成有42.86%的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不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流水生产线的要求,各功能区面积符合要求的仅占64.28%。

1.3 卫生设施达标率偏低 28.57%的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防蝇防尘设施不全,墙壁要求不达标的占50.00%,分餐场所洗手、消毒、二次更衣达标的仅占28.57%,空气消毒、降温设施达标的占21.43%,垃圾桶合格的占28.57%。

1.4 从业人员卫生状况差 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的占64.28%,从业人员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5.71%,就餐人数与从业人员比大于40:1,39.53%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应知应会知识考核不合格。

2 具体做法

2.1 宣传培训 一是下发通知明确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工作步骤、要求、评价方法;二是应用各种形式反复宣传餐饮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要点,并组织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校长(园长)、总务科长、校医、食堂卫生管理员、食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和《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举办培训班两期,受训人员62人。

2.2 限期整改 结合张浦镇的实际情况,制订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基本卫生要求:一是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功能分区必须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流水生产线的布局要求;二是加工面积与用餐人数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三是各功能区在醒目处张贴用途标记;四是更衣场所设置沐浴、洗手、消毒设施;五是食品及食品用产品仓库存放隔墙离地、分类分架;六是保证操作场所采光充足、空气流通;七是与外界相通的门窗防蝇防尘设施健全;八是水源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九是地面有坡度且排污通畅等。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利用暑假按“卫生要求”整改。

2.3 自身评价 各学校及托幼机构根据评分标准自行对食堂进行评价,分析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建章立制,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管理网络,指定专人加强日常食品安全检查,认真做好检查和处理情况的记录。食品从业人员均须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岗。

2.4 监管部门评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现场量化分级管理评分,对存在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复查后给予最终评分。

3 结果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宣传发动后,张浦镇14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进行了改建、扩建,总投资303万元。张浦镇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各项指标除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复苏后,外来务工人员再次大量涌入张浦,导致随迁学生剧增,造成食堂总体面积绝对数虽然明显上升,但食堂加工场所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反而下降的状况外,其它如布局流程、三防设施、生熟分开等各项指标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通过整改,布局流程更趋合理,外在形象更趋美观。5家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被评为A级,8家被评为B级食堂,评为C级的食堂仅有1家。

4 讨论

4.1 量化分级管理方案须简明实用 整改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必须根据食堂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各单位实际的简明整改方案。食堂的布局流程设计既要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也要便于食品从业人员的操作使用,既要强化监管,又要体现服务。

4.2 量化分级管理实施须循序渐进 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应找好突破口,根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对一些积极性高、规模大的单位先行推行,待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在推行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和积累资料,培植样板单位,以点带面,推动整个餐饮行业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