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学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学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国内 生物科学 发展现状 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人类理解自然认识自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基因遗传及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人们将其引入到了医学和农业等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情况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密码,解开生命的奥秘,相应的遗传图、物理图以及转录图的制成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与实践和商业价值。在基因遗传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在2013年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并与国内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对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生物起源、原始细胞产生及新生物形成和改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细胞全能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纯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方式也因此而取得更大的技术实用价值,对于一些新的品种作物的选育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程度,是结合人类自身的生理与行为等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已被应用在包括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以及面部识别等方面,这种识别技术因为具备不易遗忘且防伪性能高等特点,被人们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针对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些部分还有待研究,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还处在试验和研究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基因组学实现了突破性的研究,同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技术都在农业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使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收。而且现代分子生物学也传统动植物育种学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融合实现了新型分子育种学的产生,对于育种及农业发展来讲都是极大的技术和理论的进步。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药领域的生物科学的运用在效果和方法上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制药科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如乙肝病毒整合机制及干细胞癌基因研究等相继在我国医学研究中取得成果,使我国具备了对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有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不但如此,医药生物技术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其中最为广泛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基因改造后的生物体进行新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进而实现特异性免疫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的生产,并且基因工程药物已经进入到了百姓的治疗中,基因治愈法已经逐步的在技术和研究中取得相应的进展,在未来通过基因治愈疾病将变成现实。也因此将为我国国民的身体带来更为周到的保障。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经过对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的不断突破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关注,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工业和商业环境,生物科学一方面具有未来可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技术需要人才,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没有人才支持,就没有进步的生物科学技术,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组及高校进行人力财力的扶持,同时也鼓励和带动青年科学家及技术专家投身相对应的生物科学研究中,通过我国社会范围内的努力和综合,将推进生物科学在多领域的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将逐步从单一化相多层次多方面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物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已经将研究成果传递到了全世界,在未来相信还会产生更大的成果,这也要求我们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谦虚谨慎,加强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使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良性快速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晨艳,吴瑞华,吴莼.国内外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4.

第2篇

摘要:随着力学着手于生物体,尤其是人体相关运动研究的开展,生物力学成为交叉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体系,运动生物力学是基于生物力学学科之上,结合体育科学体系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此学科在理论、研究方法、测量分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考察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力学的现状,在喜悦于长足进步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并不完备,发展趋势仍有局限。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阶段只有少数几个体育学院开了运动生物力学讲座或选修课,国家体委科研所成立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运动生物力学在这一时期发展缓慢,到现在虽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不能忽视这门学科本身还是有待完善的。本文就运动生物力学在我国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的运动生物力学作出一些展望。

一、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1.研究方法

(1)常用的研究方法及仪器。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原国家体委科教司的支持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组织国内多名本学科的专家、教授讨论、撰写成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一书编入了当前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和仪器。包括运动学方法中的平面定机、平面跟踪、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方法;动力学方法中的三维测力台测试方法、等速测力仪测试方法;生物学方法中的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人体重心测量方法、肌电测量方法等。另外还收入了一些国内使用尚不普及和少量国外新近使用的测量方法,包括运动学方法中的立体跟踪摄影摄像测量方法、红外光点摄像、激光测试仪、分段计时测量方法;动力学方法中的A.K.M 和B.K.M 测力仪测力方法、T.K.K 测力仪测力方法、赛艇多参数遥测分析系统测试方法、动态力的应变测试方法、人体运动能量测量方法。此外,还有多机同步测量方法、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方法以及运动生物力学测试资料的统计处理与分析方法等[1]。

(2)新的研究方法及仪器。高精度的高速摄像测量系统的应用: 高清晰度、高速度(100~200 场/s以上) 的摄机和录像解析系统。图像自动识别仪器开始应用。高精度的红外光点遥测分析系统已用于研究实践。运动专项的测试仪器和运动器材的研制。磁感应测量仪器研制成功。数学力学模型和人体运动仿真在体育运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运动技术分析的“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模型已经应用于人体运动技术研究。肌电图测试分析向定量化迈进[2]。

2.目前我国的研究领域

(1)优化运动技术。针对某一特定运动项目( 如田径、球类、速滑等)进行分析,改善运动技术的表现。如《对我国4名优秀短道女运动员弯道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用力学原理分析直道滑跑技术》、《排球前后排扣球运动学分析》等[3]。这些研究以使运动员训练科学化,符合力学原理,符合人体规律,从而获得最佳的技能表现。

(2)改进人体基础运动如走、跑、跳、推、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区别于竞技运动项目动作、动作系的研究。如《走步运动转变为跑步动作下肢和骨盘之运动学变化分析》、《步态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等[4]。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受到的重视远逊于竞技体育,实际上,这些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技术研究只有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才会用得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充分体现“ 民本思想”,改善人体基础运动、改善健康的研究才是真正需要的。

(3)数学模式与模拟。这类数学模式模拟及电脑模拟的研究针对运动技术及人体运动进行分析,此类研究有别于一般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所以单分为一类[5]。

(4)运动器材设备开发设计。主要关于运动器材设计及力学特征分析,如网球拍、运动鞋、训练器材等。这方面的研究如《不同劲度网球拍对恢复系数的影响》、《不同质地泳衣对速度的影响分析》等。

(5)运动伤害的研究。主要对运动伤害机制及运动护具进行研究,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体能动力损伤机制理论研究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部分借助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测试方法来分析造成伤害的动作规律,与人体结构结合总结得出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6]。

(6)人体测量学的研究由清华大学、白求恩医大和国家体科所合作,采用CT测试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于1995年正式完成了中国成年人人体惯性参数的测定。

二、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第十八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年会的对比分析,可以大致看出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是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核心。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将偏重于计算方法的准确和简炼、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借助电子计算机实现快速精确的测量和实时处理人体运动的各种力学参数,实现综合分析和联机分析,以及实现自动化控制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更加依赖高新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训练实践,研究成果要能为竞技体育服务,运动测试仪器的专项化以及高新技术和高新材料和仪器的创新和发展是这一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

(3)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而且与运动专项结合更加紧密,肌肉生物力学已成为热门课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研究也将是一个热门课题,但对于分子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今后,应广泛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中的研究方法,共同解决人体运动中的有关问题。

(4)研究对象更加广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除继续对竞技体育进行研究外,还应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军事技术动作以及与人体有关的一些设备。

三、运动生物力学的展望

从以上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体系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科可以研究的内容很多,任务也不尽相同,但为适应生物力学的发展和体育科学的发展,现在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应有所侧重。运动生物力学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它的实用价值也只刚刚显露初红。

(1)提高动作技术不再局限于表层研究分析动作技术,更多应着手于研究并提出技术训练的具体方案(有关如何实现优化动作结构);研制设计专用或通用的辅助训练动作、设施及器械。

(2)基础理论的建设将为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巩固根基,开拓视野,扩展研究与应用领域。

(3)深入研究运动损伤机制,模拟分析运动损伤过程,设计合理的运动设备(器材、服装、鞋等)以防止运动损伤。

(4)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2):15-23

[2] 洪友廉.第18 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论文集[C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毅均.排球后排扣球空中击球动作的三维高速录像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9):105-108.

[4] 郭静如.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6):89-92.

第3篇

关键词: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发展势态现实问题建议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又一股教改热潮,深受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条件和各方面限制,目前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发展势态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是这样给出的: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渗透层次,即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的定理和关键词;第二个是整合层次,即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生物内容;第三个是双语思维层次,即让学生学会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既可用汉语思维方式,又可自由地切换成英语来思考解答生物问题。在这三个层次中,能达到双语思维层次始终是双语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势态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为了适应时展,培养出紧随世界潮流的生物学人才,我国逐渐意识到发展生物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于是,如何进行生物教育改革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物双语教学就这样与其它各学科双语教学一样,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研究、论证、探讨。而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做好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工作显得尤为必要而又迫切。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是随着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史便是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发展史。

起初,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双语教学不过是“强化英语"的代名词而已。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双语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在广州,包括社会办学的各类学校在内,已约有近百所中小学在尝试运用双语教学。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目前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论证初期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为大力发展其重要作用而不断努力着。

三、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双语教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英语教学和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入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可以把英语作为教和学的语言工具,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以致用和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把英语作为学习的语言工具,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同时,生物双语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母语和英语的思维切换,提高其运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方式多元化。

同时,双语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实施双语教学,可以充分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能力,从而为全面进行教育工作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

1.教师方面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正处于研究探索初期,并非每一个生物教师都能够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深刻含义。对“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涵,不少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偏见。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讲英语就是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表达的英语也仅限于“上课”、“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一些肤浅的言语,而对生物学科专业知识却用汉语讲授。显然,这决不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用英语进行教学,通过在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习得英语。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可知,在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英语会话,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偏低,不敢用英语自由发挥,只是机械地套用已准备好的语句。这势必会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自由交流,失去了必要的互动过程。其实,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限于教师用英语授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互动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来。切不可把生物双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

2.学生方面

学生是限制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外语水平。然而,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高升学率为指挥棒,我国的中学生接受的基本上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教育。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较大,但运用能力却仅限于阅读和写作,听力和口语水平均较差。多年来,尽管英语教育工作者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这一状况仍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对于中学生来说,其求知欲望特别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们英语知识有限,水平较差,要实施生物双语教学有很大难度。

3.教材方面

双语教学原则上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任课教师选择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国外优秀教材又难以及时、足量、连续供应,此外还存在价格偏高问题,广大学生难以接受。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仍在使用中文教材或不系统的英文参考资料。

五、对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培养

双语教学对师资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赴外进行中短期学习与文化交流,以便通过熟悉不同的文化增加对原版教材的理解;高等师范院校也要打破传统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双语师范人才,加大双语师资储备。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教育,尤其是在听说方面要使其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等,不断给学生创造实际锻炼的机会。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购物;发展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购物模式。美国彭博资讯报道,美国新生代青少年不再痴迷于前往名牌服饰店购买衣物,而是透过智能手机购买全球品牌服饰[][1]。在我国,据CNNIC的《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占总数的28.9%。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占总规模的25.5%,大学生网民占较高比例。研究大学生手机购物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手机购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概念定义:手机购物, 是指使用手机上网、在线选购商品并进行在线支付的过程。从手机购物的现状看,目前手机购物品类已经十分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手机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购买。

二、研究方法

1.被试:本课题组以浙江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为例,向90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35人,大一、大二各100人,大三140人,大四95人。

2.研究工具:本文根据自行编制15题手机购物问卷(含开放性试题2题),根据题目设置A、B、C、D四个选项,采用自选式方式回答,后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购物的现状

(1)手机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有网购经历,或自行网购,或让同学代购。在具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8.9%,愿意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37.6%。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大学生手机购物人数占网购总体人数份额不高,但是大学生手机购物的提升趋势明显,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2)大学生手机购物品类不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手机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购物品类大致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集中在鞋子(92.11%),服装(86.84%),美食特产(60.53%),日用百货(52.63%)。而在学习用品比如书籍和电子数码产品不多。数码产品(31.74%)、学习用品比如书籍(36.16%)。

2.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

调查组对受访大学生就手机购物与电脑等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购物平台均受到商品质量、商家信用、大学生层级、购物频率等因素影响。此外大学生手机购物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网页浏览速度慢。近8成受访学生认为手机网页的浏览速度较慢,影响了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只能手机使用基本为2G网络,手机浏览速度普遍较慢,据对多款手机浏览器测试数据显示,UC9.5.0 1606.48m/s,QQ 5.0为1378.6 m/s,傲游4.1.4为1270.36 m/s。

(2)网络流量消耗大。4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购物平台网络流量消耗大,不考虑经常使用”,33%的大学生认为“不考虑使用”。我们进一步对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前大学生手机业务中,包含的套餐流量基本在100M-500M之间,如需更多流量,则需要额外缴费。以浙江温州移动手机流量套餐为例,了解详情80M10元/月,了解详情 了解详情300M30元/月,500M50元/月,2G100元/月。而这类费用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月手机消费承受能力。与手机相比,电脑宽带套餐仅为68元/月(含手机最低消费48元),流量不限,因此75%的同学更倾向于电脑购物。

(3)浏览视觉效果差。69.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界面过小,浏览视觉效果差,影响其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智能手机主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讯、社交,因此智能手机从携带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屏幕一般在3.5英寸-5.0英寸之间,对于购物商品,特别是服装类需要从全景角度审视的商品而言,浏览视觉效果不好。

(4)手机支付风险高等。调查中发现,71.3%的同学对手机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风险高。除了受钓鱼网站的影响外,智能手机支付安全保证措施目前较少,仅密码输入和手机短信验证。而电脑平台中的网上银行支付仅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它的支付安全设置有网银盾、安全保护问题、数字证书、短信校验服务等多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大学生消费者既要看到手机购物的优势,但也应该树立理性消费意识[4],通过自我控制策略在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手机购物的幸福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合理界定手机购物的类型。手机购物更适合小物件选择,比如常用的微型电子产品、书籍、食品、鞋子等,以此来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和商品视觉效果。将衣服这类对阅读屏幕尺寸要求大的商品选择电脑平台购物; 第二,优化手机购物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普遍反映手机购物耗流量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在WIFI环境下进行购物选择,以回避流量限制,当前诸多高校校园WIFI全覆盖,也为优化环境提供了可能; 第三,提升手机支付安全保障等措施。一方面要选择较为安全的浏览器(比如UC浏览器),同时安装手机安保软件。另一方面要适时更新购物平台版本,优化支付平台,比如手机淘宝正式了 2014 年首个新版本——“手机淘宝 4.0 版”客户端,该版本的6位数字密码支付功能只能在支付宝认证的安全设备上使用。

参考文献:

[1]亚联.美国青少年偏爱手机购物[N].中国纺织报,2013-12-05(002)

[2]李博.浅谈我国手机购物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外资,2013,13:47+49.

第5篇

关键词: 积件系统 中学生物学 教育应用 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环境和学习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成为大多数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CAI课件的广泛使用,其固化性强、开放性差及互动性不足等缺点日益显现,极大地制约现代教学的发展。

1997年3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寻求适合中国教育特色与课程教学的CAI发展道路,即第二代教学软件――CAI积件的开发[1]。同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系统阐述了“积件”的概念:是师生根据教学需要自主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工作平台,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拓展CAI资源的通用性和实用性[2]。因此,积件即积件系统[3]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一系列研究热潮。

本文梳理了近10年我国有关积件系统的研究文献,期望通过分析研究现状、发现研究问题、总结研究经验,为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1.积件系统研究文献统计及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有关积件系统的学术论文进行跨库检索,检索主题设定为“积件”,检索范围包括“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专利、成果、学术辑刊”等10个数据库,发表时间为2006―2015年,结果共检索得到1282篇相关文献(截止2015年8月16日)。对这些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筛选得出与积件系统密切相关(以积件系统为文章主旨)的426篇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2)。由此可以看出:

表1 2006―2015年积件系统相关文献数量统计

注:括号内的数字代表文献数量中的硕士论文篇数。

表2 2006―2015年积件系统相关文献年占比统计

首先,有关积件系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探讨、技术开发、教育应用及研究反思等四个方向。其中有关积件系统理论探讨的文献总占比29%,内容包括积件系统的起源、定义、特点、组成、开发的必要性及原则、开发软件简介等,均为期刊类文献,其间2006―2010年文献量大,为主要研究方向,2010年后占比逐年下降,说明学者对纯理论的积件系统探讨已逐步成熟。积件系统技术开发的文献总占比21%,主要涉及积件库的建构、积件制作软件(如Flash、Authorware等)的应用、积件的存放与管理、积件组合平台的开发等,此类研究年占比不高,但2007―2009年文献中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较多,有一定参考意义。积件系统教育应用(与具体学科教学的结合研究)的文献总占比最大,为48%,且呈逐步上升态势。本文将该领域文献进一步细分为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其中应用理论研究包含积件系统介绍、与具体学科结合的基础、开发软件的选择等,占31%,应用实践研究涉及积件制作、积件系统建构、教育实验研究等,占17%。由此可知,积件系统的教育应用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积件或积件系统建构及实践应用研究并不多。积件系统的研究反思是学者对当下积件系统理论及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的思考,仅占2%,却对积件系统发展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其次,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积件系统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纯理论介绍向教育教学实际应用转变。但大部分教育教学实际应用文献(理论类)并未把握住研究的核心思想,而是直接套用积件系统理论,用大量篇幅介绍其起源、特点和组成部分。尽管如此,有关实践研究的文献占比还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增加,由此体现出学者对积件系统实用研究的期待和努力。

第三,由年文献量对比可知,我国积件系统的研究态势呈下滑趋势,表明积件系统研究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后,因开发难度较大,致使有实际成效的研究不多。

第四,进一步对积件系统教育应用研究文献在不同学科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可知:积件系统的教育应用研究在各学科中的发展极不平衡,其中生物学积件系统的研究在整个教育领域中处于中等水平,但较大地落后于同是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且近四年均未有相关文献报道。

表3 各学科积件系统教育应用文献数量统计

2.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研究现状

结合文献统计及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我国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研究展开分析,总结如下。

2.1研究内容

积件系统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源的集合,包括五种类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其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是目前积件库建设的重要对象,该资源库中的内容就是积件,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六种形式[4]。

(1)积件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积件开发软件有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3DStudioMax等,其中Flash因操作控制方便、处理能力强和兼容性高等优点成为最常使用的动画类积件开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有Photoshop、Coreldarw等,视频处理软件有会声会影等。积件的存放平台可依托校园网,使师生能通过网络访问对积件素材进行下载、修改和上传等操作,以丰富积件库。而积件的组合可选用PowerPoint作为平台进行操作。

(2)积件的制作与整合

中学生物学积件的获取有两种方式:已有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教师动手制作。目前,已有资源的优化整合是中学生物学积件的主要来源,如收集、整理科普及教学光盘中的动画、视频素材,对其进行分割、合并,获取积件;或将网络上已有的不同版本的Flash课件、图片、动画、元件优化整合到一个Flash文档中,制作成积件,此方式只是简单地对已有资源进行分割整合。而教师动手制作则要求教师在确定积件开发的相关学科知识点后搜集素材、制定脚本进行原创式积件制作,该方式对教师软件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故资源较少。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根据分析可知,大部分文献强调的是积件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与学科结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积件系统开发和建构的具体案例并不多。在积件制作中,大多只是对已有资源进行简单的分割、组合,没有较大规模的原创式制作,也没有对新建积件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检测其教学效果。所以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积件系统开发不完善,教师对开发软件不熟悉,致使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出现停滞,研究步入瓶颈期。

3.发展我国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研究的策略

积件系统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3.1注重实践研究

积件系统从1997年发展至今在理论上已趋于成熟,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中学生物学应将研究重点从理论探讨转向实践应用,在平台选择的同时,结合实例介绍平台的使用步骤和积件的制作方法,将新建积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其教学效果,以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真正做到积件系统与生物学教学的完美结合,推动中学生物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3.2完善积件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积件系统的开发不仅是平台的选择,还要有规范的开发流程。本文结合当前各学科积件系统的开发步骤,设计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知识点筛选、积件制作、积件库建构、积件组合平台选择、积件系统教育实验研究、研究数据反馈、积件系统再修改等步骤(见图1)。

图1 积件系统开发技术路线图

3.3提高教师的软件操作能力

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一线教师对开发软件的利用能力,且生命活动过程复杂,对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有效提高一线教师和在校师范生的软件操作能力极为重要。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可增设Flash、Authorware等软件操作培训课,并组织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多交流,共同举办和参与积件制作竞赛等;对于在职教师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集中进行专业培训、竞赛和交流等。

4.结语

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的研究进入瓶颈期,究其原因在于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开发应用不多。因此,应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积件和积件系统的具体实践开发上,注重积件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同时积极提高教师的软件操作能力,吸纳跨专业人才的加入,共同促进中学生物学积件系统研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莹.以基于积件思想的内接资源包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件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3.

[2]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7(4):50-53.

[3]刘晓雪,李远蓉.重新认识积件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4(5):23-27.

[4]袁倩,陈迪.我国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反思[J].网络教育,2007(7):47-50.

[5]崔绪昌.浅谈积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8,33(8):30-31.

[6]徐莹.积件问题研究现状浅析[J].天中学刊,2012,27(5):139-140.

[7]王扬.师范生物教学中关于课件向积件发展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07(49):99-100.

[8]赵玉柱.如何实现flash课件整合[J].中学生物教学,2008(6):48-49.

[9]刘甜.化学Flash课件的开发与积件库的建立[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4.

[10]袁倩.积件系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6(9):56-58.

[11]林玲,蔡智慧.生理学CAI积件库建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63-64.

第6篇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

语言交流障碍大。目前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官方语言虽是英语,然而英语的发音并不标准,语音中往往夹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地方词汇。这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加之留学生的汉语底子薄。往往学生能听懂教师的话,而教师听不懂学生的问题。

学生层次差异明显。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虽然在文化背景、教育体制上有诸多的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

学生的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然而可喜的是,我们在进行留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他们的思维频率往往是同步,甚至是超越老师的教学速度。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教师留学生教学的压力。

课堂管理困难。外国留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而自我约束力较差。课堂上经常发现他们随意说小话。

随意走动的的现象。曾经一次,我在听留学生的生物化学课时,有个留学生从别处窜到我身旁。用愤愤的口气对我抱怨:“这个老师上课就像开Party,同学们在下面叽叽喳喳的,甚至有不打招呼就出去上厕所的,老师都没有控制一下,太不像话了。弄的我们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学生反映的情况是事实,但是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学生听课难的问题。生物化学是我校大二才开放的必修课程。一门基础课程之所以没在大一开设其原因是学好生物化学必须有化学课程做铺垫。生物化学的定义即“生命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及遗传机理等。而留学生在大一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语言关上,化学知识的学习成效并不理想。所以大二的生物化学学起来磕磕碰碰,举步维艰。

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针对师生之间语言障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校每年都会对各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教学英语”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英语口语教学、英语视听训练、各国语言风俗、留学生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用语等等一系列课程。从多方面入手,旨在培养我校留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人才。

授课当中积极与留学生交流,逐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口语。在自己授课过程当中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流畅性和精准性。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教师要比学生更主动。多听,多说,不要怕说错而张不开嘴。只有教师自身放得开,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适应学生的语言习惯。

留学生在读大一之前应设立汉语等级考试预科班,经过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通过测试后才能读大一。如同中国学生去英美国家留学一样,要先过雅思和托福才能开始正式的专业课程学习。

因材施教是解决学生层次差异化的基础。留学生层次差异化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层次、专业知识层次、以及心理素质层次等方面。学校要通过强化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来提高学生汉语表达的能力。例如开设医学专用汉语课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留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清学生差异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完善留学生的生物化学课堂管理。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中国式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方式相结合。

以理服人指的是教师的自身的教学水平要过硬,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敬畏之情,不会在课堂上放肆。教师良好的授课往往能够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就没空干其他的事。

以情动人则是指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留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留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留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解决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方法的问题。留学生化学底子薄,我们就需要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当中给他们补上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缺哪补哪,而不是把化学的所有知识点都重复一遍。这样既不会给生物化学教学增加较大的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要让留学生们重点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化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化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第7篇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Art Colleges Volunteer Service

HUANG Sisi

(Department of Oil Painting,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gradually bec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 effective carrier. Similarly, in art schools,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urrently, the art school volunteer servi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stitutions voluntary service problems,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its development, summed up the trend, and finall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stitutions volunteer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rt colleges; volunteer service; status and trends

从1993年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各大高校蓬勃发展起来,参与人数不断增多、获得内容日益丰富,逐步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助力。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 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艺术院校大学生拥有独特的专业特长,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着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化、对象局限化

随着艺术院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服务对象狭隘模糊的状况,而且不少服务内容单一僵化。目前,艺术院校的志愿者队伍服务的对象过于局限,多数是社区的孤寡老年、人、贫困群体、少年儿童、社会残疾人士等。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没有与艺术院校的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的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很多服务工作都流于形式,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传统,与艺术类大学生追求新奇独特的心理不符,以致于一些优质服务项目无法持续进行。

1.2 志愿服务活动任务性强

调查发现,艺术院校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数是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带有严重的任务性。很多志愿者都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学校的要求,甚至有些同学是为了评优、入党而参加志愿活动。同时,艺术院校也存在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从上至下,使得志愿服务的目的性、功利性占了上风。这样的风气导致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内涵发生了质变。

1.3 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不到位

由于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不够重视,所以平时的宣传活动也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宣传的经费不足,大多数艺术院校没有固定的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第二,宣传的方式单一,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渠道主要以海报为主。艺术类大学生更多是靠网络来获取信息的,如微博、QQ、微信等。第三,宣传的范围不广,艺术院校宣传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学校范围内,这样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无法召集更多的人群参加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2 影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因素

2.1 认知上存在偏差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大多数人对此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2000年8月,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状况”专题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公众人员。其中,关于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的调查,有16.3%的调查对象认为志愿服服务是一项慈善事业,有19.7%则认为志愿服务等同于学雷锋活动。在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的误读也非常严重。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上议事日程,认为这只是学校团委的一项专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是阻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般的西方国家的志愿组织具有独立的机构和地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数由学校团委组织,自上而下地实行,具有很浓的行政色彩。艺术院校的志愿组织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部门,没有系统的管理机制。这样使得志愿服务的独立性、自主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2.3 激励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的激励体系不够健全,志愿者的工作效果和服务态度没有受到重视,部分志愿者持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有的志愿者则任劳任怨,认真投入。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所有志愿者都获得服务证书。学校没有系统的奖励标准,没有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艺术院校并没有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补贴。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不到位,这样会使得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得不到满足,而且很容易打击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

3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志愿服务活动日常化

随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志愿服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艺术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把艺术运用到助人的活动中。这就是艺术院校提倡的“艺术为民”的精神。在这样良好的氛围里,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会朝着经常化、持久化、日常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3.2 志愿服务内容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创新化。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关爱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士等转变为新型的社会活动。例如,大型的运动赛事、公益活动等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这一转变使得志愿活动更加贴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在大型的运动赛事中,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就拿广州亚运会来说,音乐学院的志愿者成为亚运会的礼仪之星,美术学院的志愿者制作了亚运会的吉祥物和各种图标。艺术类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志愿活动中,更能体会到志愿者的快乐,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3.3 志愿服务特色化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越来越具有专业特色,每一所高校都会从自身的专业特色出发,形成特有的志愿服务模式,如“艺术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艺术院校,专业特色是学校一切工作开展的重心。因此,为了保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久性和持续性,艺术院校往往把艺术人文的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体系,促进艺术为民的活动,帮助社区开展更多的艺术活动。

4 推进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从管理角度出发,艺术院校要加强管理的体系建设。首先,学校要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使志愿者行动逐渐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学校有关部门要完善志愿者的档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选派不同特长的志愿者。

然后,艺术院校还要开展对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艺术院校的志愿者活动主要由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各院系承办。所以,很多活动都是由协会牵头,院系承办,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包括课堂教学、座谈会、研讨会、技能比赛和实地演练等。培训的内容包括服务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志愿服务理念、筹集经费等方面。专业的培训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同时也为被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了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向专业化发展。

4.2 增强服务能力,培养积极的服务精神

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志愿服务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涵养。因此,艺术类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责任心、沟通交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的观念,即志愿者不仅是服务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志愿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不容忽视,是一项双赢的活动。艺术院校可以通过“体验”教育来培养志愿者的精神,将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与幸福。这是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根本之源。

4.3 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融入社会,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艺术类大学生应该在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要从自身的专业特长出发,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现阶段,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还不成熟,在管理、组织、体制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选择――以南京N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2] 何艳.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 吴耀华,张振刚.基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广州亚运志愿者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思考。

高校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和科学的教育事业,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对生命、社会和世界的审美体验和感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诸多条件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大学生对舞蹈艺术和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本文结合徐州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状况,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舞蹈艺术是以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综合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感的舞蹈形象,借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构成中的特殊形式,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以此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有利于强化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于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心灵培育和审美取向等都有较强的教化和塑造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在教育形式上,舞蹈艺术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互动的愉悦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上,以舞蹈为媒介的教育形式要明显优越于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更能提高受教育者对事物的直接观感,使之更好地接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教育还具有“说理移植”功能,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进行生动而形象的移植与转化,促进道德内容的抽象灌输转化为人性美的形象化展示,从而利于有效唤醒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与生命认知,促进他们的心理意向明朗化,实现道德知行的有机统一。

第二,在教育效果上,从艺术实践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是追求身心和谐、团队协作的教育形式。在这种强化密切协作的教育模式下,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表现诉求,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动作协调能力与生命感知能力,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责任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舞蹈作品的体悟和感知,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与感染,全面提升与发展自我。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扩大高等教育内涵,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要求而产生的,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知识、技能和职业的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校。本文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分析并总结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训练场所,舞蹈教育覆盖面不大。目前,舞蹈艺术教育仅限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来学习舞蹈作品,多为短期集训形式,没有固定成系统的舞蹈训练,校园普及的软硬件基础都不具备。突出表现在学校舞蹈艺术社团规模较小,只能覆盖到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虽然他们内心向往,但缺乏足够的组织容量,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并被纳入到舞蹈艺术社团的更少。据调查,徐州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有9%的学生喜欢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形式,其中,有5%的学生对舞蹈艺术非常感兴趣,希望接触并学习舞蹈。然而,该校大学生(不包括艺术学院音教系的艺术生)中,在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艺术或者曾有过舞蹈学习经历的学生仅占0.1%。虽然该高校已于2001年成立了校大学生舞蹈团,但是至今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和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学校只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在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体育舞蹈形体课、健美操和舞蹈形体等5门相关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

2.舞蹈艺术的内容定位不够准确,形式单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贯通度不高。目前,我国非艺术类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以舞蹈形体课、健美操课程为主,鲜有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更少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多以选修课为主,这种课程选修体制又以任选课和限选课为基本方式,因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据调查,徐州某高校从未开设过舞蹈欣赏课程,其所开设的舞蹈课程都是体育舞蹈类和其他舞种(国标、瑜伽、肚皮舞等),更没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缺乏对传统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和准确定位。舞蹈艺术不仅是肢体动作的形象展示,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情感构造、抒发和情感体认的过程,是一种教育主体双方有效互动的艺术欣赏过程。因此,舞蹈艺术的教育应该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等融合贯通,综合转化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进而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拓展和延伸到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丰富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舞蹈艺术教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活动组织过于独立,活动实施过于分散,活动效果不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看,对舞蹈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知识教育”观念的限制,高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轻视了舞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至今很多应用型高校还没有正式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修养的提升。

第二,从条件上看,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各应用型高校的现有资源很难满足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其现有的文艺团体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和舞蹈设施。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仅有舞蹈教师1人,没有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和舞蹈训练器材。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氛围的匮乏。

三、高校发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选择

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舞蹈艺术教育宣传普及力度

要端正舞蹈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思想认知,促进师生同心协力、校社共建,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教育观,共同营造舞蹈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到高校自身,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舞蹈艺术的学习氛围,做到讲座与交流融合、活动与演出并举、比赛与学习同步,加强并支持新闻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激发理工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和参与度。

2.构建“三位一体”的舞蹈艺术教育驱动机制

21世纪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会被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历史等核心课程同等的地位,不仅如此,舞蹈艺术课程将从单一的舞蹈教学演变成综合的艺术欣赏课程。为此,需要构建一种以学校管理为前提、以培育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艺术骨干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一是学校领导思想重视。领导重视并给予制度保障是舞蹈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二是充实舞蹈师资力量。挖掘高校内对舞蹈艺术感兴趣,并有较丰富的舞蹈活动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承担起舞蹈艺术教育的重任,发展舞蹈艺术教师队伍。三是注重骨干培养。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同时,选拔并培养有一定舞蹈艺术特长的学生,对其进行素质拓展与能力开发,培育强劲的学生舞蹈力量。

3.在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上坚持“三步走”战略

根据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三位一体”的长效驱动机制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可一蹴而就,可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请进来”战略。引进国家、省、市级高水平的各类舞蹈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讲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普及舞蹈艺术欣赏,将舞蹈艺术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第二,“深扎根”战略。一方面,鼓励专业的舞蹈教师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在校园内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另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把舞蹈艺术课程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在文科学院的全体学生当中,开设舞蹈形体基础必修课程,逐步推广为理科学院乃至全校的舞蹈形体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舞蹈欣赏选修课,尤其是中国舞和民族民间舞的选修课。

第三,“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多与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舞蹈艺术审美教育”新格局。要加强舞蹈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将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教师外送学习和深造。此外,要将爱好舞蹈的学生与有基础的学生糅和在一起,加强日常训练,提高舞蹈队整体水平。积极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艺术特长,拓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发展性教学评价 应用现状 对策研究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从而改进其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教师教学及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的评价[1]。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很多学科对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探究,撰写了大量关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原则等理论成果,证明了发展性教学评价对教学的深远影响。但是,至今学术界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为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等方法,以汕头市某中学高二学生为例,对发展性教学评价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开展一系列研究。希望本研究结果,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性资料。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选自广东省汕头市某中学(市一级学校)理科班高二的学生,被试者在填写问卷前均上过四年多的生物课,对生物课中教学评价均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和实践经验。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

2.调查实施

为确保收集到信息的真实性,调查前,对被调查者有清楚的“所填写的内容必须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填写”的说明。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9份,有效问卷199份,问卷回收率99.5%,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5%。采用EXCEL和SPSS做统计分析。

3.发展性教学评价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评价的内容过多注重理论知识

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这门课将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重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各种形式的生物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为他们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但是,调查中发现,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内容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表1),70.9%的学生认为在生物理论课上老师的评价内容是在理论知识上。而在生物实验课上,老师的评价内容上选理论知识的学生仍然是最多的,占了52.3%,操作能力的选项只占27.1%(表1)。可见,现在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普遍只关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从更深层次讲就是只关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违背了全面素质教育要求。从数据和教育的总体趋势看,也就意味着教师评价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

表1 教师评价内容频率分析表

3.2评价的方法及评价主体单一

从前面的分析看出:学业评价的基点往往放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自然而然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就被窄化为纸笔测试(见表2)。当被问及“生物考试的形式是什么”时,选“纸笔闭卷”考试的百分比高达58.7%,小部分人选择“开卷考试”和“非纸笔考查”,而选“小组完成”的百分比只有6.3%。结果说明当前教学评价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更多的是传统的闭卷考试。但当问及“如果是纸笔考试的话生物考试的出题方式通常什么?”时,100.0%的学生选“老师出题”(见表2)。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的是教师评价,学生自己、家长及学生的小伙伴基本上没办法参与评价过程,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这样的教育教学评价与世界的大潮是有所脱轨的,学生很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也很难把评价的反馈功能和教育功能发挥出来。

表2 评价形式评价主体频率分析表

3.3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意识不强

发展性教学评价强调的是评价形式的丰富性,其中学生互评是比较重要的观点。从被试者的交谈和调查结果(见表3)看,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这种发展性评价的意识并不强,在调查的199位学生中,只有10位学生表示很愿意把他的作业拿给其他学生互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对象,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意识不强必定会导致发展性教学评价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表3 学生对互评的愿意程度频率分析表

4.问题的分析

4.1评价理论的因素

评价理论“本土化”困难,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都是在西方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土壤中酝酿出来的,是由西方人提出来的,都与西方文化密切相关。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渗透在教学理念、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在借鉴和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障碍,这是我们在引入和使用新的评价模式时要值得深思考虑的方面。

4.2学校的因素

通过访谈得知,学校把按分数排名的情况弄得很细,无疑使得分数成为学生和教师的命根。分数让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使教师更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学校最看重的东西,教师会自发地转变教学理念,这样必然会导致评价方式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老师和学生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前进的足迹和认真程度,学校引导下的这种价值取向不利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

4.3教师的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对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的评价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脑袋里储备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行动化。课程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影响的活动,在评价过程中受价值观的影响较大[2]。一般来说,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方式。不同教师对这些课堂评价知识有不同看法。

由此看来,教师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到发展性教学评价能否有效进行,教师应该学习相关的发展性评价知识并接受它可以为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明方向。

4.4学生的因素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具有丰富的情感。其次,他们有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有权利选择愿不愿意接受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下的形式。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得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激烈矛盾斗争,也就是他们是对外界和自己内在因素的分析再综合,最终才能被他接受,然后表现出来。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心里是不接受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所以学生要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理念。

5.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5.1贯彻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

生物课程教育评价体系做彻底全面的转变非常有必要,在社会大环境中要努力完善发展性评价理论体系,适应发展的大潮。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对全社会人员,对他们贯彻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思想。

5.2评价内容要关注综合素质的评价

《生物课程标准》把生物评价指标体系称为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纵观课程标准,那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评价已经不再符合时展的潮流了。评价要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及良好的人生修养、学习爱好与科学素养等方面发展。

5.3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多样化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经历等都不一样,学生和家长老师所处的时代都不一样,这导致每个人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3]。实施发展性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生物课程是一门渗透了比较多实验课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生物课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调查等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的课堂形式,所以相应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方能与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匹配[4]。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社会竞争力,尽可能多地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5.4构建动态的评价机制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新时期教学评价理念,要将评价渗透于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行为和生物实践活动中,构建动态的评价机制,动态评价强调多角度、过程化。教师随机在学生的写作业、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小细节中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能及时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促使他们改掉平时不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自我调控学习的进程,真正使生物教学评价的激励、反馈、诊断功能发挥出来。

5.5评价实施保障体系的建立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要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存在重重困难。教师和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下子就突飞猛进,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有管理层面的改革配套,要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并明确其职能,各方面有关人员,如: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等方面落实自己的职责,其次,必须对教师评价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再次,要充分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评价中的辅助作用,在课堂表现、学业档案、社会贡献等多角度多层次观测点运用电脑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岗.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83-86.

[2].发展性课程评价方法的探讨[J].课程・教材法,2014,1(24):15-23.

第10篇

(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法,以威海市广场舞开展状况和威海各大学的广场舞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整个威海市的广场舞开展状况,联系威海大学生实际,为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进一步推动威海地区的广场舞进校园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训练学;威海广场舞;大学生;广场舞进校园

作者简介:李博:(1980—),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1研究对象及目的

广场舞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近年来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充满动感和活力的广场舞在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威海作为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依山傍海,是养老安居的好去处。研究者在实际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威海大学生面临着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身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有活力、最朝气蓬勃的群体。联想到威海欣欣向荣的市民广场舞群体,便有了将广场舞引入校园,在大学开展广场舞的想法。如果能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引进广场舞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为同学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光添彩,而且如果引进成功,效果良好,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性实验行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次研究,以威海市广场舞开展状况和威海各大学的广场舞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整个威海市的广场舞开展状况,联系威海大学生实际,为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进一步推动威海地区的广场舞进校园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支持。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

我们首先展开的是文献研究,主要以广场舞现有论文和新闻报道为主。以威海市为例,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种媒体对于威海市的广场舞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报道,有广场舞开展的热闹场面,也有对于广场舞扰民的批评;有对广大市民锻炼身体的鼓励,也引用了大家认为广场舞格调不高的批评。当然,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包含着整个社会对于广场舞的巨大关注。

2.2观察法和访谈法

最先产生将广场舞与校园联系起来这种想法的,是体育老师这一群体。老师们希望这一充满活力的健身形式能够为大学校园带来活力,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对体育教学者的想法进行了询问和收集,在调查的教师中,90%的体育教师对于开展广场舞进校园活动十分赞同,并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大学开设广场舞课程提供自己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热爱广场舞的非体育教学的教师,也表示了对广场舞进校园活动的赞同,并表示将会十分积极的组织和参与校园广场舞活动。这些教师大多热爱运动和交际,喜欢广场舞这种集健身和交流于一身的活动,他们告诉研究者,在广场舞运动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健康的身体,也愉悦了心情,扩大了交友范围。他们希望广场舞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收获健康,收获快乐。

2.3问卷调查法

与此同时,研究者以位于威海的山东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调查对象,共抽取样本500人,样本容量为500,发放了旨在调查威海大学生对于开设广场舞课程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并对全部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的相对公正客观,我们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进行了控制,使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保持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整体为500,赞成或者至少是不排斥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的同学为480人,占到96%,对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持反对或排斥态度的仅占到4%;在赞成或者至少是不排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广场舞课程的同学中,女同学占到90%,男同学占到10%。

3研究结果

(1)在威海,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广场舞课程是十分欢迎的,所以我们在威海推动广场舞进校园是存在巨大机遇和土壤的。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愿意接受或者尝试这种早已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大妈们’的娱乐形式的。大家明白,只要进行适合的调整和改革,广场舞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2)现有的广场舞很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大学生的审美和活动需要,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与时尚融合,以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在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提出了自己关于在大学开展广场舞进校园的意见。对于那些对广场舞进校园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他们最大的顾虑就是广场舞这种活动形式,相对于健美操,并不很适合大学生这一“新新人类”群体,只有进行认真的改变和调整,才能够被同学们所接受。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威海,有着广场舞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肥沃土壤,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威海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包括广大市民喜爱广场舞,大学生们愿意接受广场舞进入校园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威海的广场舞发展存在着场地有限,扰民等问题,广场舞进校园也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和现有的广场舞形式老旧,不十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活动需要的问题。对此,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威海市委市政府可以下拨专门资金,支持威海大学校园广场舞课程的开设。这批资金主要用于进行广场舞活动的场地的准备和有关设备的购买工作;作为有关教师或组织者的培训费用和他们的酬劳。

(2)学校方面,要对广场舞进校园活动充分重视,积极提供场地与人员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广场舞等健身娱乐活动,并为广场舞课程的开设提供如多媒体教室,正式课程设置与学分设置和方便师生交流的渠道等支持。学分制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在学分制的鼓励和督促下,同学们能够更高效、更系统地进行广场舞的学习。

(3)现有的广场舞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虽然颇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作为新新人类的大学生的审美和活动需要,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与时尚融合,以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第11篇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缩写MUN)是一种对联合国机构会议和其它多边国际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一般会模拟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社会等委员会举行会议的场景,也有设置世纪贸易组织和国际法庭等,通常会选择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作为议题,参与者依照联合国会议的基本原则与形式,扮演各国外交官,在会场主席的主持下,依照会议规则进行发言,阐述本国立场与观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辩论、游说、谈判等方式,与其他国家代表进行协商沟通,以期达成共识,产生解决国际问题的决议草案,并通过表决程序进行投票形成决议。

2 我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发展和参与现状

模拟联合国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该活动源于美国,1927年由哈佛大学举办的模拟国际联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模拟联合国雏形,也是模拟联合国的前身。模拟联合国活动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超过四百万人的师生参与模拟联合国,全世界每年有近四百个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召开,分布在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

我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发展比较晚,一直到了90年代这项活动才进入中国。我国最早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可以追溯到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995年的外交学院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举办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校首次模拟联合国会议。总得来说,模拟联合国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被引进到2003年左右,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2008年,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今。

第一阶段是模拟联合国活动的起步期,2001年北京大学组建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同年外交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相继成立了模拟联合国团队,这三所学校成为我国最早组建模拟联合国协会的高校。此时学生主要以外出参加国际性的模拟联合国会议为主,形式较单一,进行经验积累。并开始尝试举办会议,试图在国内推广。

第二阶段模拟联合国活动开始得到明显发展,这一阶段,会议和数量增多,规模逐渐变大,参会代表来源地覆盖面变广,最重要的是高校日益重视并将其纳入学生社团或学生会的活动,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模拟联合国学生组织,将其制度规范化。

第三个阶段是飞速发展时期。模拟联合国的范围开始向全国扩张,各地区高校纷纷建立本校模拟联合国社团,开办自己的会议。

以武汉地区为例,武汉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大都发展于2000年后,七所211高校及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均先后建立了模拟联合国社团,且将一年一会常规化,每年武汉地区举办的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高达9-10场,是我国举办模联会议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有的学校还会在当年既举办校际会又举办校内会。截止2016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已经举办了九届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中南财经政法和华中农业分别为六届。会议规模增大,委员会数量增多,如20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江城模拟联合国大会大会设置了经社会,主新闻中心等四个委员会,相比上一年增设两个委员会。会议人数增加,前来参会的学校数量庞大,由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华中地区模拟联合国大会,每次会议代表数量可达近两百人,吸引二十余所全国各地的学校学生参加。此外,武汉其他高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仍在快速发展中,以中南民族大学为,该校在2014年举办了首场校内会,经过交流学习,次年成功举办校际会。此外,武汉各高校也积极派代表去外地参会,模拟联合国活动在武汉地区发展迅速,在学生中有相当的影响力。

3 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大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模拟联合国大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学术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使大学生直接、主动的接触到大量的知识,模拟联合国大会有不同的委员会设置,最常见的联合国大会、经济社会历史会、安理会、主新闻中心,其设置的议题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无论是会前准备还是会中讨论,都能使大学生主动的去吸收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关的政治现实问题,会中可以通过实践来掌握谈判流程等知识。以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为例,设置了联合国大会、经社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主新闻中心,联合国大会的议题为通过消除种族歧视来促进基本自由,这就需要代表了解种族主义、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和现状。而经社会的议题是扩大生产性就业与降低失业率,需要对全球经济环境、国家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一些有可能对不发达国家进行发展性援助的国际组织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更深层次的是能力的一种能够培养,模拟联合国会议,除了使代表主动增加自己的学术知识储备,也可以帮助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对局势的掌握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模拟联合国大会一般持续2-3天,在会议的过程中,需要代表通过发言、辩论来表达本国立场,而清晰有力的言论无疑加分不少;会议上各国利益不同,需要代表之间进行磋商谈判,这也有利于代表学会如何快速有效的沟通,一些大国代表更应该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团结其他国家,代表之间多为同龄人,因此使代表更好的学会自我发掘领导力,组成一个以本国为主导的联盟。另外会议上局势瞬息万变,代表需要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会议文件的写作也提供给代表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这些能力都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进行学术工作。武汉地区各校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一般都会设置一到两个英文委员会,要求在整个会议期间使用英语,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生活中进行英语实战的机会,特别是口语得到锻炼。此外,对议题的思考和理解,会议上不同代表的交流讨论,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和发展中的世界,形成批判性思维。

第12篇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名师是城市的名片,重视骨干教师团队建平设,必须加强其专业发展能力的引领.而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运用名师工作室是培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很好的模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名师自身发展,更有利于引领骨干教师的发展。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建学习的平台、研究平台和展示交流发展平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一支优秀骨干教师团队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为骨干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搭建平台。

湖北省武汉市长期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名师工作室,通过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人室学习,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笔者近期参加武汉市关于名师建设的项目研究,为了解和把握武汉市目前中小学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骨干教师培养,我们课题组对其中推荐参加名师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份调查,对他们目前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做了一个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培养工作方案和实施效果考评提供了基础。

一、骨千教师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1.骨干教师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期。在对62名骨干教师所做的调查中,男教师46人,女教师16人。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 - 49岁之间,占被调查对象的98%0(如表这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团队。

在对职称状况的调查研究中,62名受调教师高级职称占到了79%0(如表2)

从对目前所取得的荣誉称号中调查所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项调查说明这是一支处在成熟期的教师,发展的潜力很大,但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正处在专业发展关键时期。

2.关注各学科骨干教师协调发展。从所调研的对象看,语文学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学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资源,骨干教师相对集中,而在美术、政治、体育、历史学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学骨干教师颁调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师培养问题上,各学科各学段骨干教师发展不均衡值得重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关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从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从农村选派进人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的已占到60%,这对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但进一步具体分析还是存在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村的城区和重点学校,对偏远农村教师还有待进一步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关注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过的各类研修学习情况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62人中多数人参加过市级半月以上的高级研修班,一部分人参加过大型学术交流或考察的,但还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没参加过。制订分类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调查2008年以来骨干教师展示教学及研究成果情况时,有}8%只在区内交流,少数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师要走出学校、走出武汉、走出湖北,成为名师还有一段路程。在调查2008年以来参加课题研究情况时,只有少数人主持了省级课题,多数人参加省级或主持和参加市、区级课题,也有相当部分人还没参加任何课题研究。在调查2008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有27人没有发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能物化为成果的能力还显得不足。

现状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骨干教师发展后劲不足,成员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师发展现状,探讨骨干教师发展规律,为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术能力的提升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组建名师工作室,有效引领骨千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调查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看法时,十分渴望和感到荣幸的超过100%。虽然有人是从服从组织安排角度上来考量,他们没有去考量事实上的大,但希望参加学习则是共同的愿望。通过调查,不少骨干教师认为,骨干教师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引领。

在目前工学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依托名师工作室无疑是解决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可以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向名师学习,这种直接的学习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台这是名师工作室独特优势;能向同行学习,也是他们的渴望之一。总之,对参加名师工作室学习是深得骨干教师欢迎的。

1.通过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名师工作室通过确定本工作室研究发展方向,拟定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制订每学年各个成员学习计划,通过制订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名师工作室活动时间表,使人室弟子明确工作任务、内容和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形式和地点。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不仅能面对面向名师学习,还可以在名师指导下向理论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将读书和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名师工作室内向同行学习,通过学习内化成果,丰富理论,提高专业修养。

第13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生物教师 专业发展现状 建议

引言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2]。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3]。本文对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为研究对象(包括2个一级达标校、3个二级达标校、3个三级达标校和3个未达标校),采用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情意现状、专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笔者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回收率88%,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86%。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1.师资情况

表1 教师的基本情况

师资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60%以上,且中、初级职称教师占绝大多数,甚至有部分教师无职称,说明农村中学具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生物教师不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第一学历为本科及研究生的仅占62.5%,说明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虽然有部分教师后来通过学习达到了本科学历,但整体而言,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通过对教师的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进行对比后发现,部分教师会通过进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说明农村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给予了重视。对于教师所学的专业,所学为生物师范类的教师仅占所调查人数的85.6%,这可以看出在农村生物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性仍不高。

2.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理想和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对农村生物教师的专业情意的调查显示,只有18.3%的农村生物教师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11.0%的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对于生物学科教学目的的认识,仅有37.1%的教师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30.5%的教师认为是达到学校的要求,甚至还有32.4%的教师认为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应付考试的要求。可见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的行为也会有偏差。对教师专业理想的调查显示(表2):

表2 在生物学教育事业上专业发展的愿望

绝大多数的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目标,甚至有8.5%生物教师对未来专业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调查,65%以上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可见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3.教师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46.5%的教师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仅有25.4%的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关于生物学实验知识,70.5%的教师可以完成新课程中的传统实验教学,但仅有30.4%的教师能完成全部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对于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具有一定影响。

表3为教师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物科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通过生物科学史教材(最系统)的只有43.8%,大部分是通过生物教材了解。

表3 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物科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

关于教学实践性知识,对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有意的刁难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6.3%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效处理,而有64.1%的教师采取应对策略是装着没听见。反映教师处理好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不足,实践性知识有待提高。

4.教师专业能力

从教学能力看,30.5%的高中生物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比较缺乏,25.3%教师的教材分析与驾驭能力要增强,22.6%的教学方法选择和组合能力要增强;仅60.7%的教师会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调查教师反思的方法如表4所示。教师虽有进行反思,但反思的水平不高,对以后的教学的帮助和意义不大,应激励教师多元化评价和反思教学,渐渐提升专业水平。

表4 教学反思的方法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法为主,在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在实施上存在偏差。此外,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反思和教学反馈调节能力不足也是农村生物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体现。

5.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对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只有21.5%教师满意和基本满意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绝大多数(78.5%)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满意。大部分认为非常有必要(58.4%)或有必要(21.9%)进行教师的专业进修或培训。然而对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调查(表5)显示:

表5 培训目的调查结果

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职称评聘或完成任务,说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因此需要用各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结语

农村高中生物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但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教师对生物学教学的目的的认识及教师职业理想的认识有待提高;专业知识方面,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对于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具有一定影响;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活动进行再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专业发展需求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但培训的目的存在偏差。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教师自身原因,又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讨解决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要从多方面考虑,共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苏建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3]杨华,崔鸿,王重力.生物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学专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势[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第14篇

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较国外晚,使其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基于这种现状考虑,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完善、优化与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措施的大力落实,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94-01

1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主要是指结合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医学、生物学、卫生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一种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医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是指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中所应用的电子医疗设备、内外科器械、离体诊断设备、牙科器械、整形设备以及医院供应品等等。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属于医院诊治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性,本文就以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研究方向,论述其发展现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2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项研究方向诸多、内容复杂、要求极高的专业,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6年,但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较国外相比,其起步还是较晚,综合来看,其与国外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人才的培养。其一,培养能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医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其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型人才;其三,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级人才。⑵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功能性假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起搏器等人工器官;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电磁与激光治疗设备;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生化分析仪等新型临床诊断与监护技术、监护设备等。

2.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疾病的诊治效果,还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⑴医疗器械工业现状。由于国外医疗器械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造成的冲击,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制与创新。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自产医疗器械的应用与普及、产品创新。并在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大多引进国外的问题。力求实现高端主流装备、医用高值材料、核心部件等医疗器械的自主制造,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打破进口垄断的问题。⑵医疗器械营销现状。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诸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我国医疗器械的营销势态良好,例如婴儿培养箱、心电图机、高压氧舱、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诊断试剂、各种敷料及卫生材料等数千种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医疗器械在全国各医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⑶医疗器械技术现状。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医疗器械的性能与质量也得到了不断升级。而我国各大小型医院,在先进性医疗技术的驱动下,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械对采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设备、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64排螺旋CT等先进性医疗器械的应用。

3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3.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

虽然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其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种现象,我国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视。而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情况与研究成果之后,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纳米技术、介入性微创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⑵生物型人工器官、生物机械结合型将会有新的突破,各种高质量的人工器官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⑶药物与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将得到有效发展。⑷所应用的各种诊疗仪器与装置,将会逐渐朝着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其诊疗所用机器人会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这也表现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全球水平比还相差甚远,不过,这种现象也给投资者们看到了该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的不断升级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将会逐渐替代国外进口器械,随着机械器智能与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未来必将不断研发高科技医疗器械。此外,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之后的医疗器械产业还会以家庭会对象,研发生产出一系列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诊断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4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在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也越来越重视,且医疗器械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也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曹德森,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3期.

第15篇

>> 我国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我国科技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我国金融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探析 普通高校金融学科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现行金融学本科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性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金融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及法律对策 我国金融腐败问题及法律对策 中国微型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国际成功案例对我国的借鉴 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生物学科中英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原油进口现状\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刘建莉,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4):189-190.

[8]Harvard Business School.Case Method[EB/OL].Executive Education. (s.d.)[2013-04-29]. .

[9]John, S. Hammond.Learning by the Case Method[EB/O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6:4..

[21]张亦春,蒋峰.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3):32-35.

[22]向征,曾山金.施教伦理论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6(3):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