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范文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第1篇

>>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嘉兴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枸杞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 金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短距离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探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镇江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网红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在贵州农村电商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面向货代的航运电商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外贸电商最新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陕西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2-29.

[2]魏延安.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EB/OL]. ,2016-11-15.

[3]魏延安.关于电商扶贫概念与内涵的再探讨[EB/OL].,2016-08-02.

[4]王发合.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R].陕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2016.12.

[5]李岚.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稳步快速发展,全省电商卖家已超过18万户[EB/OL].,2016-12-01.

[6]崔春华.农村电商已成陕西省全县域经济发展新业态[EB/OL].http:///content/2016-11/23/content_14274056.htm,2016-11-23.

[7]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陕西农村电商发展调查:物流仓储滞后[EB/OL].http:///20150408/130369.shtml,2015-04-08.

[8]张祚本.发挥电商优势 实施精准扶贫――陕西省武功县农村电商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6,03:62-65.

[9]汪向东.四问电商扶贫[J].甘肃农业,2015,13:18-20.

[10]喻林.县域电商发展[J].电子商务,2015,03:24+28.

[11]牛丽丽.电子商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辽宁经济,2015,03:45-50.

[12]陈海宇.县域电商发展的突破口[J].决策,2015,09:89.

[13]牛禄青.县域电商:意义、动向与模式[J].新经济导刊,2016,03:44-50.

[14]杨世龙.我国县域电商“大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60-69.

[15]黄红玉.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6,21:272.

[16]魏延安.从县域电商到电商经济的跨越――关于武功电商模式的初步总结[J].新农业,2014,20:25-27.

第2篇

>> SCP视角下我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零售市场结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优化的影响 零售产业安全问题与我国零售产业生态结构构想 我国零售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在我国零售行业的应用分析 我国传统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演变浅析 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国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及其绩效评价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 我国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分析 我国零售市场工商关系的分析 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的发展战略 解析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问题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分析 FDI与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效应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杨艳琳.SCP视角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J].求是学刊,2007. 34(3)

3.陈伟.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结构的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12(8)

4.陈伟.我国B2C电子零售产业结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3)

5.欧阳丹丹,张琪.中国网络购物的产业组织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 25(4)

6.成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 2011(7)

7.陈柏良.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6)

8.任佳佳.B2C网上超市的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6)

9.汤.中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产业组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李安兰.电子商务市场垄断力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11.李怀.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经济研究,2001(10)

12.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13.陶爱萍.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5

14.傅瑜.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3.5

第3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18

1 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优势已全面扎根于各个区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居住在乡村人口为六亿七千多万,占全部人口的50.32%,由此我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转变农村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正成为各地政府和电商企业谋求新一轮发展和转型的新动力。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正式达成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的协议。2016年1月下旬,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10月总理再次提出加快构建农村及偏远地区电商,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观点。在国家政策的全面推动下,农村电商作为农村新型产业持续升温,受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特物流体系的构建也成为推进农村电商急待弥补的一大“短板”。本文就以分析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典例,提出若干存在问题与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起到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业界有关中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由来已久,早期研究多注重于农产品的上传探索,对城市商品下达的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物流的研究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冯佳(2015)分析到,现阶段出中国邮政外,没有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农村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没有突出表现。何娟(2016)表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表现为:速度慢,无法送件上门,易丢失。胡包冬(2012)认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实地考察的角度,以展现河南临颍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展望。

3 河南临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派送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在前期资料文献整理及院老师指导下,问卷设计共分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填写;第二版块为受访者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与自身网购的经历,本部分由18个简易中性选择题构成,未含有带有导向性题项,主要包含受访者自身网络消费经历和电商认知度相关问题;第三版块为受访者自身对本地网购的满意程度,本部分由7个选择题及两个简答题构成,主要包含受访者对本地网购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思考以及对本地物流体构建建议等相关问题构成。

2016年6月底在我院老师指导下正式完成问卷,由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大一至大二金融学等专业9位同学成立中州临颍实践队,针对河南省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课题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实践。2016年7月4日到7月7日期间,实践队对临颍县农户进行口述问答队员填写方式,在当地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5.7%。实践队使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调研群体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发放对象为河南省临颍县三镇五村上农村地区的原驻居民,主要集中在较年轻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相对较强的群体。样本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区间,共57人,占50.9%;其次集中在21-30区间,共37人,占33%。具体村镇问卷分布如表1所示。

3.2.2 问卷统计性描述

在农村受访者中,有网购经历的占主要比例,对电子商务认知度较强。共73人,占调查群体的65.2%。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的仅有23人,占20.5%。由于调研项目本身特点决定的效率较低,调研对象较少,导致某些数据波动性过大,但65%的对电子商务认知度群体也直接表明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也将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高的便捷度与生活质量,对于提升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2.3 农民对村镇物流派送分析

在有网购经历的73位受访者中,在问卷中进一步追问临颍的物流派送情况,以及对本地物流构建的满意程度。针对该问题,47位受访者表示持一般态度,占42%,59位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意表示还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占52.7%。原因中物流下乡对户派送速度过慢占绝大部分,派送点的环境便利度与服务态度较差也是受访者不满意的原因。由此我们推断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构建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有待完善。

3.3 调研结论

在临颍县三镇五村为期四天的实地问卷调查,我们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在统计问卷基础数据的同时,进一步经过多层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物流体系建立缺乏经验;(2)临颍县乡镇物流基础设施欠缺;(3)物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临颍物流体系初期构建问题及建议

4.1 体系构建缺乏经验,需制定切实方案

目前河南临颍乡镇电商物流体系建立相对较晚,对于乡镇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此前县内仅有邮政一家大型物流中心,此后虽又兴建了“四通一达”的物流中心,向下压力有所缓解,但依旧在物流管理和资源调配上存在问题。实际开展企业“农村淘宝”乡镇快递收发的个体是电商服务点。“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采取合伙人方式,对农村物流采取站点式方法,以求实现点对点。

目前规划中40个站点中32个已开业(2016年7月),剩下8个未开业有的是出于合伙人自身的规划,还有的则是村庄购买力有限,村民购买习惯不在于线上,直接导致的订单量小,不具备服务点开业条件。目前32个营业点中盈利为21个,剩下11个处于收支相抵或亏损状态。乡村一级的物流站点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收益,依旧是需要经验来解决的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中国邮政与第三方物流对临颍当地的物流状况进行交流,总结邮政此前在临颍下属乡镇运营的方法与经验,第三方物流则结合自身优势,拿出相应的提高资源效率的方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的经验互通。

4.2 乡镇基础设施欠缺,需改善资源建设

乡镇道路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物流运输的安全成本以及效率。临颍县约50%的主要乡镇为县级道路,具体到电商服务点后,将大量面临三级和四级公路通行的状况,在我们的实际了解中,临颍县的县级及县级以下道路都存在年久失修,地面凹陷等问题。当到达行政村时,道路多为非硬质路面,为砂石土路,路面狭窄且遇到大雨后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的现象,而这些也是物流运输中最大的问题所在。结合上述的物流体系建立较晚问题,有关道路方面的维护和改造将是电商物流体系的重中之重。

临颍县县内的主要乡镇目前大都已经接通了互联网和移动4G网络,但是因为用户少,资费贵,普及率和使用率并不高,大多数用户的带宽依旧只能在4M-6M范围,资费也居高不下,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建立物流企业与交通部门的交流互通机制,调配政府有限的资源建设最需要改善的道路,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鼓励电信部门引进新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真正的让利于民。

4.3 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需探索新增长点

电商服务点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有许多非物流体系经验所能解决的困境。盈利问题是一大痛点。32个服务站点日均订单仅为300件,无法维持服务点的基本运营需要。尽管电商服务点主要的职能是代购、代卖、收发快递。物流仅是其运营中的一部分,而在将来会发展信用贷款业务。目前乡镇人口结构注定对电商方面的接受程度会相对有限,也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电商服务点除快递业务外,其他业务的普及也面临较大的问题,电商服务点模式的可持续性,依旧令人担忧。在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条件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代购和代卖是注定萎缩的业务,物流和将来要开展的信贷业务也会是电商服务点转性的根基;对于乡镇物流体系能否持续,还其将面临诸多的挑战。

建议:在现有体制下逐步放开服务点赋予的职能,使其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点的选择上更加偏向于有具体产业的单位,从而降低整体物流体系的成本。

5 结语

本文以通过对河南临颍县三镇五村居民调查问卷方式实地研究临颍县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在当地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整理调查数据并分析初期构建存在问题,合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看待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道路,在发展道路中逐渐完善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冉卓玉,李广.平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6,(03).

[2]卢东,郭进利.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农村物流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6).

[3]史晓原.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物流技术,2015,(05).

[4]李亚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J].商界论坛・物流交通,2015,(29).

[5]赵志田,何永达,杨坚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

[6]梁晓音.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4,(17).

第4篇

中国政府从 2003 年开始就加大力度关注 “农村, 农业, 农民” 问题, 自 2006 年开始到 2016 年, 政府的工作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民即生产者在旧农业经济中并无话语权,农产品流通的权利严重向农业中的龙头企业, 批发商, 零售商倾斜。而现在,许多农民以及合作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自家或收购的农产品。 王景河 (2004)[1] 探讨了中国农村实施电子商务的现状, 并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为了促进解决“三农” 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做出了贡献, 提出电子商务对促进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涉农电商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商机,淘宝网是最先抓到这份商机的电子商务平台, 专业淘宝村等也因此迅速发展, 但这份商机也面临着挑战,其中就存在农产品生产者行为监管问题。由于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不设有监管体系以及农产品本身的退货成本大的特点,农产品生产者存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低劣的农产品给客户, 造成消费者的损失, 从而造成客户量的流失, 但监管需要成本, 有时反而会造成整个社会福利的损失。

PPP 模式是政府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建设公共项目, 从而拓宽融资渠道造福社会的模式,将 PPP 模式与农村电商结合无疑能促进此种问题的改善并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投资建设涉农电商平台,由私营企业进行商业化管理,而政府对农产品质量与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进行监管。

Peter Schare [2] 从实验心理学等四个角度分析了 ppp 模式在博弈论下的研究, 指出 PPP 博弈包括每个参与人的战略, 相关支付函数, 博弈结果和均衡情况这四个因素, 因此本文也通过混合策略博弈对政府(G)对农产品生产者(P)的监管行为进行分析。

2 政府(G)与农产品生产者(P)之间的监管博弈

2.1 前提假设

G 与 P 之间信息不对称,且 G 只要对 P 进行监管即可查出 P 是否违约。

G 对 P 进行监管需要成本 C 1 , P 违约后被监管需要支付违约金 C 2 。

G 在 P 违约情况下监管获得收益 R 1 ,不违约的情况下监管获得收益 R 2 。G 在农产品生产者违约情况下不监管获得收益-R 1 , 在 P 不违约的情况下不监管获得收益 R 2 。 R 1 >R 2 >C 1 。

P 在 G 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可获得收益-r 1 ,P 在 G 监管下不违约的收益 r 2 ,P 在 G 不监管的情况下违约可获得收益 r 1 , P在 G 不监管的情况下不违约可获得收益 r 2 。r 1 >r 2 >C 2 。

用收益-成本来代表此博弈中各方获得的效用。

2.2 博弈过程

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的行为都是不确定的, 政府通过猜测农产品生产者是否会违约从而确定是否进行监管,而农产品生产者则通过猜测政府是否会监管从而确定自己是否违约。因此, 农产品生产者与政府进行混合策略博弈。假设政府选择监管的概率为 P, 不监管的概率为 1-p, 农产品生产者违约的概率为 q,不违约的概率为 1-q。

G 监管的情况下, P 违约。G 将付出监管成本 C 1 , 由于监管就能避免农产品生产者违约形成新的社会正效应,因此 G得到收益 R 1 , 用利润来代表政府最后得到的效用, 结果为 R 1 -C 1 ; P 违约后被罚违约金为 C 2 , 获得监管后不违约的收益 r 2 , 最终效用为 r 2 -C 2 。 G 监管, P 不违约。 G 将付出监管成本 C 1 , 由于P 没有违约,因此 G 得到原有收益 R 2 ,则 G 得到的最终效用R 2 -C 1 ;P 不违约, 则 P 获得原有收益 r 2 。 G 不监管, P 违约。 G 不监管则不用付出监管成本,由于 P 的违约行为而造成社会福利的下降, 因此 G 的效用为-R 1 ; P 违约而不被监管, 则获得效用 r 1 。G 不监管, P 不违约。G 不监管 P 也不违约, 则 G 的效用为 R 2 , P 的效用为 r 2 。

2.3 博弈结果

农产品生产者(P)在此博弈中的期望效用为:EU (P) =q (p (r 2 -C 2 ) + (1-p) (r 1 ) ) + (1-q) (p (r 2 ) + (1-p) r 2 )(1)

为达到效用最大化, 应对 q 求一阶导数, 坠EU (P) =坠q=0,得到最优结果条件: p 鄢 = (r 2 -r 1 ) / (r 2 -r 1 -C 2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 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鄢 > (r 2 -r 1 ) /(r 2 -r 1 -C 2 ) 时, 不违约的行为则会达到最优结果, 当 P 预测到 G监管的概率时 p 鄢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 P 将会违约。

政府(G)在此博弈中的期望效用为:

EU (G) =p (q (R 1 -C 1 ) + (1-q) (R 2 -C 1 ) ) + (1-p) (q (-R 1 ) + (1-q) R 2 ) (2)

为达到效用最大化, 应对 P 求一阶导数, 坠EU (G) /坠p=0, 得到最优结果条件: q * =C 1 /2R 1 。

由上述结果可知,当 G 预测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时, G 选择监管的行为会得到最优结果, 当 G 预测到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 G 选择不监管的行为则会得到最优结果。

综述

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都会对对方的行为进行预测与推断, 就偏好来说, 政府偏向于不监管而农产品生产者偏向于违约, 所以他们同时会如此去预测对方的行为, 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者预测政府监管的概率 q * > (r 1 +r 2 ) / (r 2 -2r 1 -C 2 ) ,从而农产品生产者则选择不违约行为, 而政府则同样预测 q * >C 1 /2R 1 , 从而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监管。不过, 这仍然是推测行为, 根据实际预算估量, 作出最优结果行为。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政府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监管博弈,通过混合策略博弈研究政府是否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违约行为进行监管与农产品生产者在政府的监管下是否违约。结论表明, 当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时, 不违约的行为则会达到最优结果, 当 P 预测到 G 监管的概率 p * < (r 2 -r 1 ) / (r 2 -r 1 -C 2 ) 时, P 将会违约。 而当 G 预测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G 选择监管的行为会得到最优结果,当 G 预测到 P 违约的概率 q * <C 1 /2R 1 时, G 选择不监管的行为则会得到最优结果。

PPP 模式下的涉农电商平台的搭建项目是一个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产品流通模式转型很好的途径和方法,未来关于此项目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透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互联网+”链接农业发展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

第6篇

>> 种草种树走向致富的关键问题与建议 与领导相处的关键问题 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秦安:县域电商扶贫的破与立 推进电商扶贫的路径探索与思考 逆作法基坑支护与关键问题的处理 电子通信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措施 刍议GIS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关键问题 基于土地管理制度关键问题的政策探究 浅议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问题 感知无线电的关键问题研究 科学育人的几个关键问题 2003:中国的几个关键问题 人才招聘的关键问题研究 生命中的关键问题 鼻炎的8个关键问题 精馏操作关键问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问题与策略 电力故障波形重现技术与关键问题的若干研究与讨论 隧道锚杆支护机理及关键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汪向东,张才明. 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减贫扶贫新思路[J]. 信息化建设,2011,(2).

[3]罗江月,唐丽霞. 扶贫瞄准方法与反思的国际研究成果[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法国明年欲推互联网扶贫计划[J]. 中国信息界,2006,(13).

[5]田甜,杨柳青. 把“互联网+”引入扶贫攻坚[N]. 湖南日报,2015-08-05(001).

[6]Knight, F.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M]. Houghton Mifflin, 1921∶28.

[7]朱靖. 信息经济学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2015,(5).

[8]李红霞.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5,(9).

[9]周克全. 电商扶贫要有新思路[N]. 甘肃日报,2015-07-03 (013).

[10]魏嘉文,田秀娟. 互联网2.0时代社交网站企业的估值研究[J]. 企业经济,2015,(8).

[11]陈亚琦.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路径探析[J]. 河北学刊,2015,(5).

[12]牛新建. 探路电商扶贫助力脱贫致富[N]. 甘肃日报,2015-07-03(013).

[13]李逢春,唐端. 农产品电商为精准扶贫探路[J]. 国家治理,2015,(33).

[14]张茜岚. 苏宁与扶贫办合作电商扶贫[N]. 北京日报,2015-09-26(007).

[15]姚建莉. 风口上的农村电商:巨头已“下乡”不只为扶贫[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9-26(007).

[16]汪向东. 当前开展“ 电商扶贫”条件更加成熟[J]. 甘肃农业,2015,(11).

第7篇

〔关键词〕移动商务;移动金融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移动购物服务;用户采纳;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171-06

目前各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用户上网设备逐渐从电脑向手机端转移。2008年以后手机成为推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745%提升至81.0%[1]。尽管手机网民的数量日益增长,但用户利用手机开展商务活动的比例还很低,大部分用户还停留在通信、娱乐和社交等基本应用上。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成功和潜力释放依赖于用户对各种移动商务服务的使用,因此用户的移动商务采纳行为成了理论研究的热点。

很多学者把移动商务看成是电子商务的扩展[2-3],认为移动商务等同于移动电子商务或无线电子商务,如Siau(2001)等认为移动商务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使用移动设备和其他有线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展的新型电子商务交易[4],Dholakia(2004)认为移动商务是通过移动和无线终端设备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5]。移动商务可以看成是下一代电子商务(Alfahl et al,2012)[6],但是与传统的基于电脑的电子商务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基于无线网络和可移动终端,相对于电子商务不受时间限制的这一特点,移动商务的应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呈现出移动性、个性化、精确性、便携性等特征,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为企业提供诸如基于位置的服务、情景服务等各种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基础,这极大拓展了商务活动的时空范围。此外,移动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显示方式、使用方式与电脑有明显区别,这使得移动商务的应用模式、业务流程、价值链、市场格局、管理方式与传统电子商务形成了明显的不同[7]。

本文认为移动商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移动商务是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一切商务活动;狭义的移动商务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交易活动。本文采用广义的移动商务概念。其中,移动设备包括手机、PDAs、掌上电脑等可接入无线网络的各种可移动终端。

1移动商务的分类

Varshney & Vetter(2002)提出了包括应用、用户无线基础设施、移动中间件和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移动商务集成框架,其中基础设施和中间件是移动商务应用的基础[8]。对于移动商务服务的种类,国内外学者从业务类型、时间和空间特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交易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

2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模型及研究概况

2.1主要理论模型

目前移动商务采纳研究主要是基于需求方即消费者和用户层面研究,研究的视角主要是基于技术视角或者社会心理学视角,相关理论主要有理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及扩展(TAM2)、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创新扩散理论(IDT)、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TF)等。

理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由行为意图决定,而个体的行为意图又是由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的[15];计划行为理论由TRA延伸而来,相对于TRA,增加了感知行为控制因素。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图除了由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之外,还会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16]。技术接受模型舍弃了TRA中的主观规范,提出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主要的决定态度的因素[17]。

创新扩散理论,由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创立,描述了一项新产品或服务在社会系统中的扩散过程。创新是一种新思想、新产品或新过程。创新事物具有5个基本特征: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18]。

Venkatesh & Morris(2003)等将不同模型进行了整合,提出了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该理论包括4个核心维度: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成因素,4个调节变量:性别、年龄、经验和使用自愿性[19]。

本文对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研究所用的理论模型及常见变量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TAM模型是移动服务采纳领域内应用最广的理论。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利用效价理论、IS持续使用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价值采纳模型、社会认知理论、期望确认理论等通过加入新的变量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

2.2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研究

用户对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关注点和使用行为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刘玉青(2010)认为交易类最重要的因素是感知代价,即时通信类和信息类是感知有用性,娱乐类是感知乐趣[13],Fang(2006)认为移动游戏服务是感知乐趣,移动交易服务是感知有用性和安全[20]。

除了对移动商务的用户采纳行为进行一般性研究之外,还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其中移动支付服务、移动银行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移动购物服务等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领域。传统采纳模型考虑的因素大多数停留在用户的主观信念和态度层面,而对不同服务本身的因素考虑太少,而这些因素在实际中又非常重要。在实际研究中,往往根据不同移动商务服务的特点,通过加入信任、风险、感知成本、乐趣、信息质量、系统质量等变量对传统采纳模型进行拓展。

2.2.1移动支付服务采纳研究

对安全性的担心,使得风险和信任成为影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服务的重要因素。Mallat(2007)认为移动商务采纳的障碍包括溢价支付、支付过程复杂、用户规模不够、感知风险[21]。胡秋灵(2008)等通过加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变量对TAM进行了扩展,通过对225个中国移动支付用户的调研,发现感知风险、信任对用户移动支付的使用行为影响显著[22]。杨水清(2012)等基于效价理论,通过对374位支付宝用户的调研,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初始信任通过提高相对优势和降低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产生影响,感知风险对采纳意愿存在负向影响[23]。

大部分研究都证实了TAM中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采纳态度的影响,刘丹(2011)等基于TAM理论,通过对370名移动支付用户的问卷调研,通过结构方程实证检验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网络外部性对用户移动支付采纳态度有显著影响[24];对于不同人群而言,这两者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Kim(2010)等实证研究表明移动支付的早期采纳者认为易用性比较重要,而晚期采纳者认为有用性比较重要[25]。

2.2.2移动证券服务采纳研究

李志宏(2012)等对TAM进行拓展,将信息质量、结构性保障和相关群体因素加入模型,构建了移动证券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信息质量、结构性保障显著影响用户采纳行为,相关群体对使用态度影响不显著,移动设备可用性和移动网络可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影响[26]。Yaseen(2010)等基于TAM,通过对179名约旦证券投资者和中间商的调查,实证研究发现感知信任、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和文化对用户采纳意图有显著影响[27]。

2.2.3移动银行服务采纳研究

信任、感知可靠性、风险是移动银行采纳研究中经常增加的变量。闵庆飞(2008)等通过对438个手机银行用户的调研,通过结构方程实证研究发现,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的行为意图受到感知信任的积极影响,而信任则受到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和移动商务供应商的共同影响[28]。邓朝华(2009)等基于TAM,实证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可靠性显著影响用户对移动银行服务的使用态度,服务费用对使用态度影响不显著[29]。Lule(2012)等基于TAM,通过对395位用户的调查,对影响非洲肯尼亚移动银行服务采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知可信度显著影响用户的采纳态度[30]。Al-Jabri(2012)等基于IDT,通过对330名移动银行用户的调查,对影响沙特阿拉伯用户移动商务采纳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优势、兼容性、可观察性、感知风险对采纳有显著影响,可实验性和复杂性的影响不显著[31]。

周涛(2009)等基于整合TTF和UTAUT分析了影响用户采纳移动银行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任务/技术匹配度显著影响绩效期望,而技术特征显著影响努力期望,绩效期望、任务/技术匹配度、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对用户采纳有显著作用[32]。

2.2.4移动信息服务采纳研究

移动信息服务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订阅新闻、天气信息、财经信息、娱乐信息、基于定位的信息等。外部影响、成本、信息质量(内容)和系统质量是移动信息服务采纳研究中经常增加的变量。

由于调研样本和模型构建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学者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性。对于外部影响对用户移动信息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黄浩(2008)等以TAM为基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自身创新性、外部影响和成本影响消费者的采纳意图[33],而韩超群(2012)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愉悦性、心流体验、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是影响用户采纳的主要因素,而社会影响不显著[34]。

除了针对一般用户的采纳行为进行研究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专门针对农村居民的移动信息采纳服务进行了研究。何德华、鲁耀斌(2009)以UTAUT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我国中东西部212位农民的调查,实证研究发现,满意对接受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意向起中介作用、成本对预期使用具有负向作用[35]。陆敏玲(2012)基于TRA和TAM,通过对647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实证研究发现除娱乐性、信息性外,社会互动、长期在线和方便性对移动信息服务使用态度影响显著[36]。

受到手机阅读屏幕的限制,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也是制约用户采纳移动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刘鲁川(2011)、Zhou(2011)基于TAM,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质量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系统质量而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37-38]。黄怡菲、杨兰蓉(2013)基于TAM和TPB,以武汉市部分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校学生对移动图书馆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39]。Lee(2009)等利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用户移动数据服务采纳后行为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信息质量)和保健因素(系统质量)。实证结果表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对用户采纳行为影响显著,并受到用户使用动机(实用/娱乐)的调节[40]。

2.2.5移动广告服务

移动广告内容的可信性和信息性是影响用户采纳的重要因素。Chowdhury(2006)等对影响孟加拉国用户接受移动短信广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可信度是影响用户态度的重要因素[41]。Liu(2012)等对影响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用户接受移动广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信息娱乐性和可信性是最重要的因素[42]。肖爽(2012)基于TAM,认为用户的态度和感知有用性对移动广告的采纳有直接的影响,而用户的态度由移动广告的娱乐性、信息性、干扰性和可信性来决定[43]。

2.2.6移动购物服务采纳研究

移动购物服务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风险、便捷性、乐趣、外部影响是移动购物服务采纳研究中经常考虑的因素。

陆敏玲(2012)等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出发,实证研究表明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44]。李晶(2012)基于TPB,实证研究表明信息系统满意、服务成本、个人创新性、愉、同伴影响、自我效能、主观规范、态度是影响消费者接受手机购物意愿的重要因素[45]。郑称德(2012)基于价值采纳模型(VAM)和TAM,实证研究表明用户对于移动购物的感知有用性和自我效能通过感知价值影响采纳意图[46]。

Maity(2010)基于认知成本收益理论、期望确认理论、TRA、TAM,提出了分析用户采用移动购物意图的模型,该模型认为用户态度的变量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自我效能、替代渠道作用、结果期望、愉悦[47]。Varshney & Madan(2010)通过调查发现用户不选择通过移动终端交易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和缺少相关知识技能,而通过终端进行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和业务需要[48]。

3研究述评

3.1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而言,对于用户层面的移动商务的采纳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研结果而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多元回归分析或因子分析等解释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占据了主流,为了推进IS研究,Shmueli & Koppius(2010)认为有必要采用预测性分析方法,以创建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模型[49],如Chong(2013)通过结构方程建模和神经网络方法的对比,发现神经网络的方法在预测用户移动商务采纳行为时更符合实际[50]。

3.2研究对象

对于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群体,目前大部分没有细分,多数是基于普通个人用户的调研和分析,而对企业用户、不同类型用户的采纳行为研究还比较缺乏,下一步有必要针对包括企业用户、农村居民、学生群体、中老年用户、不同文化背景用户等进行调研,对不同用户的移动商务服务采纳行为进行分类和对比研究,研究不同用户移动商务采纳行为的区别。

3.3下一步研究方向

从采纳的动态过程和阶段而言,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既包括初始采纳行为,也包括初始采纳后的持续使用和扩散即采纳后行为。创新研究应该同样重视采纳后的扩散,而目前大部分采纳研究关注点在用户的初始采纳行为上,而对采纳后深层次扩散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是移动商务开展的基础,随着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多和移动商务技术的变革,各种创新的移动商务服务不断推出,目前移动商务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到娱乐、金融、贸易、管理、营销、旅游、教育及生活的各方面,因此除了关注移动信息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移动购物服务等领域之外,下一步应对各种新型移动商务服务的用户采纳行为进行深入和对比研究。

从采纳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多数研究只关注上述因素中的1~2个方面,很少有研究综合个人、组织和国家不同层面的因素。移动商务的采纳和扩散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既包括微观层面,也包括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仅基于社会心理学从一般用户视角研究移动商务的采纳因素是不全面的,下一步研究中有必要建立新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个人、组织和国家不同层面的影响因素。

由于不同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文化、法律法规等存在着差异,不同国家移动商务发展状况存在着不平衡性,其采纳和扩散的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移动商务采纳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地区等,而在欠发达国家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区域相关研究的开展还比较少,下一步非常有必要进行国家和区域视角的移动商务采纳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cn/hlwfzyj/hlwxzbg/,2013-01-15.

[2]Ngai E W T,Gunasekaran A.A Review for Mobile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1):3-15.

[3]Varshney U,Vetter R.Mobile Commerce:Framework,Appl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upport[J].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2002,7(3):185-198.

[4]Siau K,Lim E P,Shen Z.Mobile Commerce:Promises,Challenges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JDM),2001,12(3):4-13.

[5]Dholakia R R,Dholakia N.Mobility and Markets:Emerging Outlines of M-commer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12):1391-1396.

[6]Alfahl H,Sanzogni L,Houghton L.Mobile Commerce Adoption in Organization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JECO),2012,10(2):61-78.

[7]冯海旗.移动商务研究与应用综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116-120.

[8]AlHinai Y S,Kurnia S,Johnston R B.A Literature Analysis on the Adoption of Mobile Commerce Services by Individuals[A]∥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sia pacific management conference[C].Melbourne,2007:222-230.

[9]Liang T P,Wei C P.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Mobile Commerce Ap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4,8(3):7-17.

[10]Shin Y,Jeon H,Choi M.Analysis of the Consumer Preferences toward M-commerce Applications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A]∥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IEEE,2006,1:654-659.

[11]Harris P,Rettie R,Cheung C K.Adoption and Usage of M-commerce: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5,6(3):210-224.

[12]刘玉青,张金隆.个人移动增值服务分类及用户采纳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4):132-136.

[13]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14]陈致豫,邓朝华,鲁耀斌.移动服务的分类及采纳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1:57-60.

[15]Fishbein M,Ajzen I.Belief,attitude,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MA:Addison-Wesley,1975.

[16]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17]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19-340.

[18]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6(第1版):186-187.

[19]Venkatesh V,Morris M G,Davis G B,et al.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2003:425-478.

[20]Fang X,Chan S,Brzezinski J,et al.Moderating Effects of Task Type on Wireless Technology Accept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6,22(3):123-157.

[21]Mallat N.Exploring Consumer Adoption of Mobile Payments-a Qualitative Study[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6(4):413-432.

[22]胡秋灵,孙权.运用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解析[J].统计与决策,2008,(6):121-123.

[23]杨水清,鲁耀斌,曹玉枝.移动支付服务初始采纳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365-1372.

[24]刘丹,张静.基于TAM的移动支付采纳影响因素研究(英文)[J].中国通信,2011,(3):198-204.

[25]Kim C,Mirusmonov M,Lee I.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3):310-322.

[26]李志宏,白雪,马倩,等.基于TAM的移动证券用户采纳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12,(1):124-131.

[27]Yaseen S G.Exploring Critical Determinants in Deploying Mobile Commerce Techn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2:35-46.

[28]闵庆飞,季绍波,孟德才.移动商务采纳的信任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192-193.

[29]邓朝华,鲁耀斌,张金隆.TAM、可靠性和使用能力对用户采纳移动银行服务的影响[J].管理评论,2009,(1):61-68.

[30]Lule I,Omwansa T K,Waema T M.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in M-Banking Adoption in Keny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ing and ICT research,2012,6(1):31-43.

[31]Al-Jabri I M,Sohail M S.Mobile Banking Adoption:Application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12,13(4):379-391.

[32]周涛,鲁耀斌,张金隆.整合TTF与UTAUT视角的移动银行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9,(3):77-84.

[33]黄浩,刘鲁,王建军.基于TAM的移动内容服务采纳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8,(6):42-47.

[34]韩超群,杨水清,曹玉枝.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3):134-139.

[35]何德华,鲁耀斌.农村居民接受移动信息服务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70-81.

[36]陆敏玲.移动信息服务在农村地区初始采纳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6):13169-13172.

[37]刘鲁川,孙凯.移动数字阅读服务用户采纳后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10):80-84.

[38]Zhou T.Examining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Mobile Website Adoption[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1,35(4):636-652.

[39]黄怡菲,杨兰蓉.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模型及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3,(11):172-177.

[40]Lee S,Shin B,Lee H G.Understanding Post-adoption Usage of Mobile Data Services:the Role of Supplier-side Variable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9,10(12):860-888.

[41]Chowdhury H K,Parvin N,Weitenberner C,et al.Consumer Attitude Toward Mobile Advertising in an Emerging Market:an Empiric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2006,1(2).

[42]Liu C L E,Sinkovics R R,Pezderka N,et al.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Perceptions toward Mobile Advertising―A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 and Austria[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2,26(1):21-32.

[43]肖爽,吴楣.基于TAM的移动广告用户采纳研究[J].今传媒,2012,(8):19-20.

[44]陆敏玲,曹玉枝,鲁耀斌.基于移动商务特征视角的移动购物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情报杂志,2012,(9):206-211.

[45]李晶.移动网络购物采纳的影响因素与实证研究――基于手机网民的视角[J].中国信息界,2012,(2):50-55.

[46]郑称德,刘秀,杨雪.感知价值和个人特质对用户移动购物采纳意图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2,(10):1524-1530.

[47]Maity M.Critical Factors of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on M-Commerce:A Qualitative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2010,5(2):87-101.

[48]Varshney G,Madan P.A Study of Functionality Dilemma and Barriers to Optimal Usage of M-commerce[J].CURIE Journal,2010,3(1):60-73.

第8篇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化

一、综述

广西是农业大省,甘蔗、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蚕茧、木材等大宗农产品产量占全国前列,但农业品牌化程度低,综合竞争力弱。目前,广西的农产品很难“走出去”,在一线城市出现广西农产品需要贴海南、广州的地域标签才能卖到更好的价格。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广西农产品没有自己的强势品牌,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笔者认为,广西作为落后山区省份,由于受到物流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电商人才体系发展滞后、社会观念相对保守等因素的制约,要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广西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应该采取符合广西实际的步骤与方法:通过一个品牌的塑造形成品牌化流程,用以实现更多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化。

二、广西农产品发展概况

为了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广西各级政府正从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引进、电商人才培养、金融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推动广西的农产品电商发展。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持续,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可以预见政府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协调下,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场“广西特产馆”刚刚上线运行。自治区商务厅刚启动实施“广西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广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和配送服务中心。据向自治区农业厅了解,广西已有少部分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通过自有公司网站开展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自己的品牌。另外,据笔者调研,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三大电商门户网站,广西区内也有零星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业经纪人开展了C2B模式的电商交易,但数量极少。从总体上看,广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化正处于初级阶段。

三、广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的制约因素

(一)物质基础薄弱

广西鲜活农产品配送能力薄弱,鲜活农产品预处理加工设施、冷链物流、冷冻仓库建设严重滞后。农产品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农产品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全区农产品中经过初级加工的仅占50%,经过精深加工的仅占20%。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仍在加紧推动农村地区户户通网络工程,部分地区由于相对偏远,网络初装和维护成本较高,电信运营商尚未开通网络服务。

(二)软环境建设滞后

软环境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者观念转变受到现实因素制约、电商消费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政府推动电商发展受到自身能力限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三)才缺口明显

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离不开生产环节的职业农民、交易环节的职业经纪人和配送环节的专业物流人才,但目前广西在这三个方面的人才队伍缺口都很大。现代职业农民有待培育,职业经纪人市场不完善,专业物流人才基本空白段。

四、农产品品牌化实践

2016年,笔者与广西一些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合作成立八桂助农天使团,秉承“合作共赢、团结互助、诚信经营、公益助农”的运作理念,旨在快速推动项目前进,在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的群策群力下通过标准化的品牌打造思路,将广西的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推向市场。本团队得到湖南人社厅创业指导专家,赋格智库、湖南背包客、湖南梦想公社农业孵化器、湖南火柴科技创始人盛科老师的精心指导,正在开展一些列广西农产品品牌的塑造过程,将打造一些列强势的农产品品牌,为广西的农产品上行之路提供标准化可借鉴的品牌化运作样板。目前正在打造“芒小二”品牌芒果,产地为广西百色,台农、桂七等品种。通过“芒小二”的塑造,完善农产品品牌化打造流程,从而打造更过的农产品。

(一)确定品牌推广方式

根据项目组成员资源分布情况,本次项目推广主要采取网络推广的方式进行,并结合部分线下市场推广,通过H5将产品及品牌快速传统,获取分销商,或直接获得客户。

(二)实现营销推广

本项目的营销推广渠道为:社群+电商+众筹+微商。前期,通过社群预热,招募,后期进入各大电商平台销售。

社群:与国内各大社群进行合作,参与社群数达到1000个。

电商:进驻的电商平台包含:萌店、淘宝、天猫等,主要由项目组成员自身资源为主,同时通过招募分销的模式,进行一件操作。

众筹:本次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京东众筹平台。

微商:微商渠道为重点渠道。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将采用分销的方式,使得销售渠道可以快速扩张。现有的微商运营模式一般会有两种模式:直营模式和模式。

如禾葡兰、兰希黎等采用了直营模式,通过大量加粉,然后通过招聘大量客服人员,给他们专业的培训,让客服人员去直接成交客户,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控性强,坏处在于需要大量的客服人员,成本太高,不利于快速扩大团队,做大市场。

如思埠、韩束等则采用了体系,通过发展体系可以快速打开市场渠道,人员成本极低,而且可以快速回笼大量资金。“酷果园”项目为节约资金和有效整合资源,将采用模式。招将主要通过社群的方式实现,同时将分为四个阶段:招募、级别体系、培训、激励政策进行。

第一阶段:招募

由于八桂助农天使团成员有着庞大的微信运营团队,只需要在朋友圈发送一个招募信息,即可招到很多。目前已经招募300名。

第二阶段:级别体系

级别分为两级:特别与普通。特别的条件一次性拿500件,可以得到原价7折;普通无门槛,可以得到原价9折。我们承担物流配送与统一售后。

第三阶段:培训

目前,我们的培训使用的微群培训方式,将所有分级别组建微群,由培训师进行答疑形式的培训。

第四阶段:激励

根据的销量评选出不同的级别,分别获得不同的奖励,目前“芒小二”品牌设置三种奖励,销售冠军奖、最具创意销售奖、最具优势团队奖。

“芒小二”芒果到目前为止各个电商平台的预售已经达到20万元,虽然未完成最后的销售,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农产品电商必须品牌化,否则广西的农产品将找不到出路,而品牌化的过程必须要遵循目前电商运营的特点,不断整合传统电商、社群、众筹、微商等模式进行营销推广。不同的农产品品牌化过程可以吸纳不同的人进来融资,借用更多的力量推广新的农业品牌。

参考文献:

[1] 韦俊良.广西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5(7).

第9篇

1.1 商业模式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德鲁克就已经提出了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主要通过销售产品赚取成本和销售额的差额。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近十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颠覆了传统行业,企业的客户来源、销售的形式、盈利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每一个环节的价值体现也千姿百态,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经营规律和商业模式,进而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重视。吴晓波给出了商业模式的定义: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此外,目前一种观点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并且商业模式是其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来源。

1.2 物流商业模式

物流的两大功能是仓储和运输,但是物流并不是将运输和仓储进行简单地相加,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给出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在起始点和消费点之间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不仅仅是运输和仓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电商+物流+金融的模式。电商提供线上服务,物流提供线下配送,互联网金融提供支付手段,三者的融合极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物流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物流新的含义。

2 实证研究

京东于2004 年推出京东商城,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十一年来,逐步由网上 IT 卖场,网上3C卖场发展到全在线生活平台,目前,京东商城是中国B2C 市场最大的3C网络购物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

对比2004 年的商业模式,京东2015 年商业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自建物流平台, 拥有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物流效率和价值;腾讯等企业纷纷合作入股京东,合作伙伴提供用户入口,增强企业推广营销能力;开拓金融业务,引入供应链金融,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京东商城平台由自营到开放:自营产品以标准件为主,非标准产品平台开放;运营卓越,布局O2O;渠道下沉,接近农村消费者和低层消费群体。

3 京东商业模式分析

3.1 定量分析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关键在于该商业模式为企业带来的财务收入的能力。对比京东2004 年和2015 年的商业模式,并结合销售收入和股价走势,分析京东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价值和盈利模式。

3.1.1 销售收入

本文收集了京东从2004 年到2015 年销售收入,分析可知:从初创期开始,京东销售额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在迅速增长。从2013 年开始,营业额超千亿大关。反应了京东在这10 年的销售额增长情况。

3.1.2 京东股价

京东2014 年5 月22 日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本文收集了京东从上市开始的股价到2016 年1月收盘时股价,分析可知:京东股价从上市以来到2016 年1月,由上市时的每股19 美元,涨到近32.26 美元,涨幅近69.78%,期间股价波动幅度不大,总体走势上涨,股价稳健。京东股价上行趋势明显,公司市值远超过融资金额,有很强的生命力。表明京东的商业模式得到了全体股民和市场的认可。

3.2 物流效率和价值

物流的两大基本功能是仓储和配送,京东通过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体化的模式,极大的提升了物流速度和供应链效率。本文将京东与国美、苏宁几个零售业在库存周转率、账期、配送时长几个项目进行横向对比:京东商品的库存周转率仅为30 天,而国美、苏宁等库存周转率为60 天以上,账期是100 天以上。京东自建物流,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实现当天达业务,极大的提高了配送的效率。而淘宝和天猫商城,还采取传统的外包快递的模式,一般三天之内到达。且发货方式是从电商仓库发到需求地,物流效率很低,客户体验差。相比之下,京东电商自营物流模式,根据需求点的位置从最近的仓库发货配送,极大提高了物流和供应链效率,为顾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此外,京东引入供应链金融,使得供应商有钱理财,缺钱贷款,巧妙地消除了账期的难题。

第10篇

论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负面效应

我国民生财政的理解与政策趋势研究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社会捐赠:一个博弈分析

基于DEA-Malmquist的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R&D效率实证研究

《资本论》转型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考察

安徽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

基于波特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分析

论遗产税的独特性

汽车消费税的消费效应研究——基于月度宏观数据的分析

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与高管变更

我国信息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动因研究

衍生工具使用行为对公司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

皖江城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思考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论现代道德选择能力培育及其路径选择

从“王”到“士”:中国古代身体规训的转折——《论语》和《道德经》的知识系谱学考察

哲学视域下的我国现阶段公共性问题研究

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及并购若干问题研究——基于价值链的垄断竞争理论

交叉持股:日本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事件营销在科普图书营销中的应用

完善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

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国际比较、启示和建议

关于投资环境评估常用方法的对比研究——以铜陵市为例

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损探析

当前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之我见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控制的方法、程序和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合肥市物流企业调研分析及对策

烟草商业企业即时服务与客户忠诚培育探析

论薪酬杠杆在电网企业中的作用

铜陵市涉外企业外经贸人员业务知识需求结构问卷调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的思考——以宣城市开发区为例

铜陵市水污染治理的调研

心智与语言——认知革命的哲学探源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论科学监督

基于生态创新的生态安徽建设策略探究

企业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内容分析研究

论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的关系

浅析企业并购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SCM及相关整合研究

我国应对新贸易壁垒的策略初探

我国历史上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启示研究

外国农业财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研究——以美国社区银行为借鉴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开发性金融初探

从《赋税论》看威廉·配第的税收思想

基于Hurst指数的电力、化工行业股票风险比较研究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安徽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探析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下的质量成本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物联网;C2C网络电子商务;沃尔玛物流模式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传感器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实现

“物物联通”的网络体系。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的,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涉及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产业链。物联网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感知、传输和应用这三个层面。而感知层,它又是多种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智能卡、RFID标签、识别码等等。在网络层是融了三网,无论是通讯网、计算机网还是广电网以及各种专网都可以作为物联网应用传输的载体。第三是应用的层面,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作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它实现的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感知和发挥智能的作用。

二、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行业运用优势

在物流行业,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使得智能物流成为了可能。

1 物联网将实现物流业务的延伸:这将有利于抓住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中潜在的消费能力,这一潜在的消费能力所带动的市场效应将是无法估量的。如两年前苹果公司开始在卓越亚马逊上销售产品时,超过80%的产品被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现在,有超过40%的苹果产品被卖到了三四线城市。物联网的发展,不仅将大大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更使三四线城市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服务。

2 新建的智能化仓储系统,避免了替换原有设备的成本:与传统的物流运输企业不同,网络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物流业的新加入者,其智能化的仓储系统的实现只是初期的投入,而对于传统的物流运输企业,要实现智能化的系统,必然要淘汰大量传统的物流运输工具,引起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3 减少了人力资本的投入:随着快递数量的骤增,我国物流服务也却面临着人员缺乏的困境。智能化仓储的实现将减少对员工的需求,使企业能将资金主要用于自动化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如苏宁电器IT平台的建立,物流人员相当于原来的1/3,实现了进出货差错率几乎为零。

三、物联网在沃尔玛物流中的运用成效分析

RFID技术的普及,沃尔玛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沃尔玛以营业收入达到4082.14亿美元夺得全球第一的宝座。可以称得上是全球零售业的王者。沃尔玛由最初的乡村超市,发展成为现在全球最大的零售超市,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完善的物流体系。

沃尔玛2004年开始使用RFID技术,并在物流方面投入了1600亿美元,而前期的投入也给沃尔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2879.8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14.89亿美元。且近年来每年销售收入都以100亿美元增长。据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的零售业的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技术,使沃尔玛每年节省了83.5亿美元,而沃尔玛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只有1.3%。

通过对其物流业务成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前景:

1 商品管理和仓库管理成本降低:由于采用了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本。

2 管理效率上升:沃尔玛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物流数据处理中心,使它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使管理效率提升了10%左右。

3 运输透明度提高:由于建立了自己的运输车队,充分运用智能物流系统,对车队采用实时跟踪技术,能够在运输过程中随时记录商品的状态信息,是整个供应链达到了非常顺畅的连接。

4 显著改善了顾客的满意状况。

四、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中的运用模式设计

物联网在网络电子商务应用是当前以及未来的亮点,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发展壮大,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增长,网上销售额规模将必然会持续快速的增长,网上购物将成为传统零售市场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

物联网模式在沃尔玛超市中得到的运用有很多我们在C2C的模式中也可以借鉴。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模式将有效地解决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其运用模式设计如下:

1 入库前的准备:由网络电子商务公司向卖家提供统一的RFID标签,要求卖家提前将包裹的信息发送到公司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使公司能够提前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2 对贴有RFID电子标签包裹进行入库并分类:每个包裹贴上RFID标签后,入库时通过RFID阅读器读出标签中的EPC代码,此时商品的所有信息已被采集并存储在仓库中心的电子计算机中,通过与系统中的预入库信息进行比对,若信息一致则完成对包裹的验收,同时按目的地城市对包裹进行分类入库,提高了包裹分拣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差错率。

3 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统一仓储管理:从RFID阅读器读出的电子物品代码经过物品管理系统向互联网上的ONS目标名字服务器发出请求,寻找相应的PML服务器,ONS目标名字服务器反馈给相应的物品管理仓库。物品管理仓库可向指定的PML服务器查询并了解指定物品的全部信息。由于反馈的信息都是海量的,通过云计算平台能够有效地将所有的物流配送需求综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调配,将大大节省各商铺的物流成本,提高了仓储的利用率。

4 包裹出库:由于商品在入库时已经按目的城市进行分类,大大减少了拣货作业中重复确认的次数,有效地避免了对电子产品或易碎商品的损伤。当货物被装走运往别地时,有另一读写器识别并告知计算机中心,使管理中心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已经发送了多少产品。RFID技术在包裹的信息管理上比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快了3倍,节约了发货时间,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

5 建立自己的运送车队,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定位:通过随时定位运输车辆对货物的运输实行统一管理,使买家能够及时了解包裹的运输状态信息。由于RFID存储数据的芯片具有反复写入功能,因此标签能够重复使用,在包裹送达买家后可回收重复使用,提高了标签的使用次数。

参考文献:

[1]郑适:《中国B2B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障碍》,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黄鑫:《信息技术升级铺就未来经济发展基石》,《经济日报》,2011 02-21.

[3]《传统商淘金电子商务》,《中国经营报》,2011-02-21.

第12篇

关键词:旅游 信息化 服务产业 桂林

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满足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研究人员等旅游活动参与主体的各种信息化需求,而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各行业的集合,主要分为交易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硬件服务、相关支撑服务等五个层次,相应地,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包括旅游电子商务业、旅游网络媒体业、旅游软件服务业、旅游硬件服务业和旅游信息化支撑服务业等五大产业。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旅游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进入到ICT阶段,从互联网进入到即时网络时代,物联网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也成为了信息化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使得旅游进入了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信息化朝着工具化、协同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会化以及智慧化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广西省桂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桂林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广西桂林是国内少数几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城市之一,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研究其旅游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体系

广西桂林是国内少数几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体系的城市之一,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团购、旅游网络媒体、餐饮软件、酒店软件、景区软件、旅行社软件、旅游电子政务等领域均有比较典型的代表厂商。

(二)广西桂林的旅游网站数量多、密度大

广西桂林的旅游网站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拥有各种类型的旅游网站1000多个,网站的密度之高位居全国之列。同时,桂林市旅游网站的投资主体呈多样化特征,主要有各类旅游企业、科技公司和传媒公司等。

(三)入境旅游电子商务位居全国首位

广西桂林是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四大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引领着我国入境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桂林市入境旅游电子商务具有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模式新和前景好等七大特征。其中,桂林国旅入境旅游电子商务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位居全国第一位,唐朝国旅位居前四位,桂林康辉、天元国旅等入境旅游电子商务业务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SWOT 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旅游名城效应和宜居环境优势。桂林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是我国最早开发的24个旅游城市之一。同时桂林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成为我国最合适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旅游名城和宜居环境,是桂林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本。

2.交通便捷。桂林自古就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地,目前桂林市已经建立起水陆空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已经开通60多条航线,直达国内外大中城市,吞吐量在全国178个民航机场中位居第30位。湘桂铁路、高速公路形成了广西贵州、湖南和广东四省的2小时经济圈。

3.人力资源丰富。桂林市高等教育十分发达,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专等9所普通高校,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桂林市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4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院所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人才,为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4.成本优势。桂林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生活成本明显偏低,企业的经验成本优势明显。

5.产业载体优势。旅游业是桂林市的支柱产业,201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5亿元,占桂林全市生产总值的17%。经过多年的发展,桂林形成了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市内各级别宾馆林立,餐饮自成特色,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旅行社众多。桂林雄厚的旅游产业基础为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劣势分析

1.缺乏具有资源配置主动权的龙头企业。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缺乏知名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尚未有效掌握自由配置的主动权。桂林市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产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仍然较大。

2.产业业态和产业发展方式比较落后。桂林市的多数旅游网站依附于传统旅行社,业务发展受落后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严重制约,自主性不强。它们仍保持着小作坊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策划能力较弱,营销方式单一,缺乏资本运作。在全球软件公司转型云计算服务的情况下,桂林旅游软件公司仍抱守传统许可模式。

3.对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桂林生活网等本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这些运用还是零星的、初步的,尚不能有效支撑产业的发展。桂林亟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机遇

1.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对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我国旅游业正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在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改进游客体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促进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不断变革,给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年轻一代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群体;新的旅游方式和服务方式将会更快地得到普及应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旅游信息化将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3.信息技术持续蓬勃发展,给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新条件。三网融合、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兴起。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条件。

4.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桂林市先后获得相关国家相关部委批复,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改革试点,使桂林市处于加快发展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战略机遇期。

(四)竞争分析

1.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是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比较高,然而桂林市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突出体现在宽带、无线网络和商业配套等三个方面。

宽带。宽带是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特别是入境旅游电子商务对宽带的要求非常之高。然而,桂林市的宽带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长远发展。

无限网络。移动互联网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无限网络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然而,桂林的WIFI覆盖率还较低,手机上网价格偏高,信号不强,无限网络有待进一步优化。

商业配套。桂林市缺乏高档商务区,现有产业园、专业楼宇的办公环境及周围的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部分企业税负较重,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桂林市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税收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不够明显。与外地相比,桂林市的部分行业税负过重。以网络游戏软件为例,我国多数地区是按增值电信业征税,税率为3%;而桂林是按娱乐业征税,税率高达10%。在与外地企业的竞争中,桂林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税负压力。

3.人才流失问题和供需结构矛盾比较突出。桂林高等教育发达,每年培养数万计人才,但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而对外地的优秀人才,桂林市缺乏有吸引力的引进政策。这造成了桂林市中低端人才相对过剩、高端人才比较缺乏的结构性问题。

广西桂林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目前桂林旅游信息化产业发展状况及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工艺品电子商务和旅游软件服务业等。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企业必须不断深化发展企业改革,建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管理制度和决策体制,向互联网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借助资本力量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创新,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加快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新的增长点,着力于旅游计划网站等新模式发展。在旅游工艺品电子商务方面,以广西省桂林市瓦窑根雕奇石市场为产业基础,打造新的旅游体验项目,搭建旅游工艺品电子商务平台。在旅游软件服务业方面,各类软件企业要面向旅游领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如酒店软件、旅行社软件、景区软件和网络娱乐软件。积极发展云计算业务。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建立多层次旅游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发挥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及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人才,建立企业实现培训机制,建设实践训练基地。健全医疗、科研、住房、户籍、职称、奖励等人才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创业与创新支持体系、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三)加快新兴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专业互联网公司,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鼓励智能手机、二维码、移动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企业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方面推出相关产品服务,进行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快推进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为企业提供研发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拓展新业务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创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积极推动高校院所与旅游信息化服务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转变融资机制,积极采用上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参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利用外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借助资本力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化服务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评估系统,形成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补宏,闫艳芳.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5)

第13篇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要发展

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2]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3]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4]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6]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7]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

[8]赵爱雪.辽宁省农业农村“互联网+”行动方向[J].新农业,2015(18):8-12.

第14篇

【关键词】“互联网+”;聚土地;农地抛荒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乡工农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使得农地抛荒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从长远看,这将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于国家的安全问题,对经济、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危害性。

2014年3月,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 “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的项目,就是把农村闲置的土地流转到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再把土地流转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获得土地上的产出,并通过网络可以及时监控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及产出情况,还可以获得农地旅游免门票和免住宿的待遇;同时,农民可以从每亩地上获得流转资金,并且农民可以再次耕地获得劳动报酬,这一项目被称为 “聚土地”。这种模式与传统交易形式相比,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及时、丰富,有良好的交互性。该项目一经推出后,各大媒体纷纷对此做出了正面的宣传报道,认为其开启了“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利用,劳动力的回流,带动了山区农业发展。我们实践小组亲自到该地进行访问调查,探究该模式是否如媒体报道般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又是否给农民收入带来提高了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模式有能否解决农业产业链上的土地抛荒问题呢?

二、文献综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我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不利于农村经济利益的稳定发展。

从丰富的调查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土地抛荒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从土地和农民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土地细碎化和劳动力外流。

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率降低,土地无法进行规模经营。过细及高度分散的土地经营方式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抑制农民收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非农业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土地经营的机会成本增加。这就造成劳动力质量急剧下降,更加无力经营细碎土地。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实行土地流转,但是运行缓慢。从制度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不完整是全国性的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无法内生的制度原因(邓大才,2002)。周飞(2006)则认为,是因为缺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信息机制,是结构性的流转供需矛盾造成的流转缓慢,农村土地承包方缺乏沟通的渠道。从市场角度分析,王守智(2009)指出,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中介组织欠缺,难以为本来就相对封闭的农村社会提供畅通的流转信息渠道;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较少,使得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难以获得及时的指导,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资源配置。姚洋(1999)认为,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差,没有高效的土地租凭市场,土地除了有生产属性外,本身还具备保障功能是农民缺乏流转热情的根本原因。冯应斌(2008)认为,理性的土地流转各主体在判断是否参与流转土地的出发点在于土地产生的流转收益预期和机会成本,从而推迟了参与土地流转的时机。

三、实践调查及结果

在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我们对“聚土地”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由于农业收入较低,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进城打工了,村里面大部分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老年人身体条件有限,村里面大多的耕地都被撂荒了,得不到耕种。在农民参加“聚土地”项目前,以前一年的收成大概也就一亩800斤,能有个七八百元钱的利润。两亩地也就1600元收入。现在,流转一亩地,一年能从庙山专业蔬果合作社领到700元―800元的租金。同时,反聘来耕作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最重要的是,参加“聚土地”项目后,使得村里撂荒的土地得到重新利用。“聚土地”项目将原来细碎、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耕种,形成了土地种植的规模经营,统一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展开对土地的规模投资。

同时,我们测算了一期结束后绩溪当地农民的收入,从原本的每亩300-500元,上升到现在的4000元―5000元,增长了9.6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开发农业市场,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的互联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农民拥有电脑的比例不足30%,因此要大力加强我国农村互联网建设。

2.强化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通常具备易腐、易损等生鲜特性,它对运输过程及时效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物流配送问题也成了影响“互联网+农业”全面迅速落地于农村的现实挑战之一。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型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才能大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庆,田士超,徐志刚,邵挺.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83-92.

[2]王守智.湛江农村土地流转制约因素分析及建议[J] .现代乡镇, 2009( 8) : 30-34.

[3]王兴稳,钟甫宁 《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 .中国农村观察.2008.4 :29-34.

[4]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19.

第15篇

关键词:“双十一”;SWOT分析;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双十一”的来历

“双十一”的来历说法有多个版本,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1993年南京大学几名学生在11月11日组织活动,并戏谑为“光棍节”。在2009年11月11日这一天,电商阿里巴巴联合27个品牌举行促销活动,全天五折销售,首次以“光棍节”的开展规模促销活动。因为“光棍节”这三个字在字面上有明显的新闻效应,符合当今富有娱乐精神的网民们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同时也能引起广大百姓的关注和参与,因而从“光棍节”第一次融入电商促销活动,便充分释放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双十一”从2009年至今逐渐发展成熟,已成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

二、“双十一”的发展综述

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光棍节”发端于网络,影响着传统商业,短短几年就得到了全行业的“默契”和认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商业文化。2009年11月11日这一天,电商阿里巴巴首次联合27个品牌举行促销活动,全天五折销售,首次以“光棍节”的开展规模促销活动,最后成交额仅有5000万元。2010年,淘宝商城的“双十一”五折促销活动实现单日交易额9.36亿元,2011年的“世纪光棍节”来临之时,一号店、京东商城、库巴网、苏宁易购、凡客诚品、麦考林、国美商城等电商的各种“双十一”促销活动纷纷亮相,“双十一”不再是淘宝商城一家独大的天下,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已跃升到33.6亿元。2012年购物狂欢节当天,天猫和淘宝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天猫达成132亿元,淘宝完成59亿元。2013年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为350亿,比2012年的191亿增长83%。“双十一”全天,支付宝达成的交易笔数为1.7亿笔,2013年双11还向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友人开放,共发生交易额2.05亿。双11当天通过手机登录淘宝商城的用户累计高达1.27亿,而手机支付宝的交易额达到了53.5亿元,约占总交易额的14%左右。通过手机淘宝成交订单数量达到3590万个,占到总体交易数量的21%,2014年“双十一”淘宝销售额571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物流新的网上零售交易纪录诞生。从2009年到2014年短短的五年内,“双十一”网购节已经从天猫一家电商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双十一”正逐渐从单一电商的、地域性的营销日,升华为全球消费者的疯狂购物狂欢节。

三、SWOT分析法的原理

SWOT分析法原理是从研究对象的内外因素出发,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即从S(strength)、W(weakness)、O(opportunity)、T(threat)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探究研究对象的发展和改进措施。S(Strength)一般指研究对象自身具备的、能促进其发展的各种优势因素,简单讲是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各种优势,;W(Weakness)是指研究对象自身所包含的缺点、劣势,可对其发展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O(opPortunity)是指研究对象在所处的大环境中所具有的各种机遇,抓住机遇是能够促进研究对象自身的发展;T(Threat)代表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威胁。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把研究对象的S、W、O、T可分为内部的SW和外部的OT两部分,S、W主要是代表研究对象的内部条件,着重于研究对象自身具备的实力以及较竞争对手存在的不同之处;O、T主要是表示外部因素,主要着眼于分析研究对象的外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的机会、变化和威胁。

四、“双十一”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价格低:在商品销售中,低价意味着诱惑,当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很便宜,很划算时,消费欲望就会猛然膨胀。“双十一”当天,全场降价、打折,打折形式有:(1)错觉折扣;(2)超值一元――舍小取大;(3)临界价格――顾客的视觉错误;(4)阶梯价格――让顾客自动着急;(5)降价加打折――给顾客双重实惠;(6)一刻千金――让顾客蜂拥而至,打折形式多样。“双十一”期间,商家全场以五折或低于五折的价钱打折促销,商品价格低,商家直接让利于消费者,一年一次,千载难逢,消费者蜂拥而至。客户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2)促销手段多:预售券、优惠券、团购,预购、红包、返现、全场5折、赠品、会员积分、抽奖、免邮、打折等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全场5折且包邮”最吸引消费者。

(3)广告规模大:“双十一”网购节宣传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电视、网络、平面、户外、站内专题展示、微博推广、电视广告、公交展台广告、各大购物导航网站申请收录等形式的为期长达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的广告投放,还有网络广告,在一些在线视频或者热门影音软件中播放视频前,植入淘宝“双十一”广告,营销力度空前,使得宅男宅女们足不出户也能感觉到“双十一”网购节的节日气氛。

(4)娱乐性强:“双十一“带有娱乐、疯狂的特点,网民在“双十一”话题中明显带着疯狂抢购的字样,如“high翻天”、“现金红包”、“开抢”、“”“崩溃”、“撒钱”、“瘫痪”、“血拼”、“淘金币”,网民在血拼奋战,在疯狂!“双十一”愈来愈像节日,全民购物节,甚至有人建议,干脆把11月11日设为世界网购日。足以可见其娱乐。

2.劣势分析

(1)被裹挟的供应商:供应商是真正的“出血者”,背后真正让利的却是平台上的商家,粗放式的电商战,透支了消费者的基本信任,同时也透支着未来的市场前景。这种粗放竞争模式,所导致的不是多赢,而是单赢。走节日促销价格战路线,受益的是淘宝,受伤的是企业。

(2)新品很少,只售压仓货物:一种是库存的老旧产品,一种是往期畅销再生产的新产品,基本上没有新产品在线上买,如果有的话,也只占到5%。“‘双十一’我们不会让新货参加活动。所有的运动品牌都这么玩。”

(3)虚假促销:一些商品价格虚高、变相提价。其中,商家提价再打折,甚至有商品打折价格高过原价的情况较为常见,屡禁不绝,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虚假广告现象也同时存在。“刷单”,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不用付款就让卖家的产品显示成交数量。在2013年央视“3・15”晚会上,对网络购物的投诉量在消费领域中排名第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高仿代替真品;商品质量与网上描述不一致,以次充好,低价招徕,高价结算;买、送、修分离,售后服务难保障;退换货渠道不畅等问题的投诉,较为集中。

(4)物流配送方面:快递“爆仓”,变成慢递网络投诉量在消费领域中排名第一。

(5) “网银塞车”:“双十一”当天许多银行的网银运行缓慢。在“双十一”当天,网民同时购物,有的银行由于交易量过多、过大导致一度出现了用户“无法支付”的情况;有的银行也因为使用人数过多而出现“系统繁忙”。在2011年的“双十一”过程中,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了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网银交易比较一切正常,其余银行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支付不顺畅的情况,交易量大大超出部分网银的承受范围。激增的交易量是造成“网银塞车”的元凶。由于访问人数太多。

(6)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双十一”最大的软肋,“双十一”能够给商家带来巨大盈利,但欠完善售后服务难以给消费者带来完整的狂欢体验,消费后常常面临“维权重任”。

(7)价格战竞争:价格战竞争导致利润很低:电商之间的同质化疯狂竞争陷入恶性循环,打广告、争用户、虚假刷单、抢流量,表现出电商之间的“价格战”“你死我活”,这也是电商之间进行“价格战”的主要原因。价格战无疑是短期规模扩张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但这种不理智的价格战从长远发展看对谁都没有益处,无一赢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酿成整个行业的混乱和无序。

3.机会分析

(1)国家方面: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将逐步规范和完善。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商业及社会环境发展更加趋于成熟。电子商务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在陆续出台和逐步实施完善中,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更加完善。国内电子商务逐渐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我国正结合国情,充分发挥国家在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消除人们对目前电子商务安全性的担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2)移动用户的增加:移动购物用户快速崛起,值得注意的是,从阿里巴巴等提供的数据来看,2013手机移动用户快速崛起,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手机淘宝当日支付宝交易总金额突破9.4亿元,平均每3个淘宝会员在访问PC淘宝的同时,就有一个会员在使用手机淘宝。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购物人群将与日俱增。

(3)技术方面:近年来随着线上交易量的飞速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有先进的流通基础设施、现代的流通方式,要求电子商务的组织形式、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快速发展形势。现代流通企业面对形势及时跟上,在实现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地缩短了流通时间,减少了流通费用,节约了流通成本,在价格、网络和规模上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4)用户面的扩大:中西部和农村网购异军突起:在我国三、四线地区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网购热点,代表了国内老百姓的主流网购需求。从“双十一”大数据中可以看出,三、四线普通居民的消费力正在逐步上升,他们网购力的爆发,将掀起下一波网络购物大潮。网购给了一种现实的可能,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人民通过网购得以享受大城市一样的生活。

(5)海外市场的扩展:在国内网购市场潜力已经被充分挖掘的背景下,各大电商开始把增长的目光瞄向海外市场。随着电子商务技术日趋成熟和全球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跨境网购已变得普通,不再新鲜。“网购中国”、“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顺丰海淘”、“亚马逊中国”等开始在国内和国外一些国家展现出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网购天下”变得越来越便捷。

4.威胁分析

(1)节后销量直线下滑:“双十一”过度透支了消费者的消费力,许多消费者将其购买需求积攒到了光棍节这天急骤释放,造成“双十一”节前、节后一段时间内,网店成交额下降,网上交易呈低迷状态。另外,“双十一”的销售对线下传统商业也有影响,暂时影响线下销售可达最长一个月时间。

(2)传统零售商场参与:不少线下实体店也搭乘“双十一”的商机顺风车,在“双十一”这天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最大范围地吸引消费者。尤其是一些昂贵的大家电,满意就可以直接买回家。其他电商也进行促销节活动,其他促销节的影响,如双十二等。监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3)海外发展环节复杂:胃口越来越大的“双十一”开始把战火烧向海外。对电商企业来说,网购国际化的难点在推广、物流和支付,只有在这三个方面解决得好,才能在竞争中拿到最大份额。跨境网购不像国内范围内买卖商品这么简单,与国内网购不同的是,跨境网购的物流环节多而且复杂。而是包括店面申请、商品、国际支付、国际物流、检验检疫、海关、售后服务、各国商品交易规定等在内的一系列环节构成的服务,其中最主要是国际物流方面。这也是跨境购物起步多年,但一直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五、“双十一”发展的战略分析

1.政府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担负着为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的重任。要制订和完善网购的相关标准、法规和法律,通过立法在电子商务市场准入门槛、虚拟商品规范交易、交易安全性、消费者维权、网络消费纠纷管辖权等与消费者利益密切关切的方面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制订和完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行、市场退出、各方权责等方面的相关法规,进一步促进“双十一”网络市场的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

2.消费者因素:“双十一”当天,消费者切记盲目跟风,要头脑冷静,要淡定,理性消费。消费时首先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仔细甄别,最好是节前提前2个月关注要购买的商品,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购买的再购买,其次,尽量选择有资质、信誉等级高、好评多的大型正规电子商务网站或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商家,同时注意保存聊天记录、便于之后追溯,一旦发生纠纷要应及时维权。

3.电商因素:电商企业随时面临重新“洗牌”的形势,要追求持续创新顺应潮流,在制度、技术、管理方面推进变革;要始终体现“顾客至上”,加强自率,诚信促销,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做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牢记“速度取胜”,在决策、设计、生产、营销、客户需求响应、物流配送等很多方面整合、提升;要崇尚“以人为本”,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发展等方面,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倡导合作,创造共存、共荣、共赢的合作竞争局面。

4.物流配送因素:“双十一”的发展对物流配送行业提出了高要求,首先政府要制订引导政策,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物流配送行业要加强硬、软件建设,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第三物流配送行业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第四物流配送行业要大力培育较高层次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第五物流配送行业要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网络体系,第六物流配送行业应加强和外部地区的沟通和交流,缓解关系紧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淼.节日促销中网上购物用户消费意愿及行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李苹绣.“双十一”现象形成原因及所存在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