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95
资料与方法
住院DM病人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男92例,女28例;年龄40~70岁,FPG≥7.0mmol/L。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及心理需要,由责任护士通过心理疏导与沟通,进行全面评估,实施系统的、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每次10~20分钟。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须知介绍,消除陌生及恐惧感;在检查或治疗前,详细告知检查及治疗的目的;用药前介绍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及注意事项;入院后第2天,介绍饮食知识,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入院后第5天,再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入院后半月,再次了解病人,提问病人所用的药物名称、饮食标准、活动量;出院前1天,有针对性地进行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①因活动可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肝葡萄糖生成降低,血糖下降,是治疗DM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每日步行30~60分钟,以活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限度,对于肥胖者,每天早晚各爬10层楼梯1次,三餐后快步走30分钟,出院后以步行购物最佳[1];②与病人一起制定生活作息表和膳食标准,建立、检查DM自我监测日记。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的食物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饭后血糖高峰,可食用绿色蔬菜和豆制品[2];③增加对常用药物的知识掌握;在用药过程中还应定期测尿糖、血糖、体重变化,及时评价药物疗效;④指导患者掌握定期监测血糖、尿糖方法,了解DM控制良好的标准,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足部护理,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避免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
评价方法:①护士长分别于入院后3~5天及出院前1天对病人(家属)进行交流、评价,将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程度分为优和一般。优:能复述教育内容的90%以上;一般:能复述健康教育内容的60%以上。②为了真正了解病人住院期间的感受及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护理部每季度向患者发放一次满意度调查表,科室对出院病人发放出院患者征求意见表,以此来掌握护士的工作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结果
病人刚入院时,两组优和一般对比P>0.05无明显差别,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后,两组对比P
讨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DM属于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预后均起重要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人员要用语言技巧、熟练操作,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在此提醒我们的医务人员,要提高认识,重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要明确增加知识只是第一步,而改变行为才是最终目的[3]。
参考文献
1叶任高,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13.
【关键词】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Lu Juan, Cui Qiaoli, Li Jian.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UPI,SCL-90 and STAI,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in 02, 03, 04 grades were tes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asures system, we consecutively tested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04 grade. 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04 grade undergraduates is improved step by ste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especially after half of the year.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system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tervention; SCL-90
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实现“平战”结合,“军地”结合目标,建立现代化军医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关于构建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另文发表[2]。本文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根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军医大学02级、03级、04级所有计划学员为样本。
1.2 方法
1.2.1 测试时间 2005年5月对3个年级769名计划学员进行心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739份,有效率为96.1%。其中02级231名、03级113名、04级395名;男学员598名,女学员141名。同时对04级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的追踪调查(每半年进行1次)。
1.2.2 测试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综合评价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学员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 8.2统计软件,P
2 结 果
2.1 UPI部分
2.1.1 3个年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1。
2.1.2 04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2。
2.2 SCL-90部分
2.2.1 3个年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4。
2.2.2 04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6。
2.3 STAI部分
2.3.1 3个年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8。
2.3.2 04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9。
3 讨 论
3.1 样本和测试时间的选取 军医大学生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后两年临床实习。由于实习点较分散,不便于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心理测量,故本研究选取了在校的3个年级学员。由于新训期间文化课、军体课复试,加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学员精神压力比较大,视心理测试为考试,各项谎分较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本研究剔除了刚入学的时间段:04年底,选择了每学期中间的3个观察点:2005年5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
3.2 已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UPI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简易调查表。它的测量结果,3个年级学员无差别(表1);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比较有差别(表2)。说明3个年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似;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展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SCL-90比较得出了3个年级在总均分、各项因子上有差别的结果(表4)。这似乎与UPI的比较结果相矛盾,这是因为SCL-90把测量的心理状况细分为10项因子,而且事实上军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开展,只是从2005年开始更加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2]建立并实施。04级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03级学员,特别是低于02级学员,03级学员则低于02级学员(表5),即高年级学员比低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一些,这也印证了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高年级学员一方面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另一方面自身随着经历的丰富,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成熟。04级学员3个观察点比较同UPI也有差别(表6)。焦虑是军医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3],本研究采用了STAI问卷,测试结果和UPI相似(表8、表9)。
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3个量表的比较都有差异。说明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较之以往传统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了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生的需要,能有效地改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仅仅1年时间,04级学员心理问题明显减少。
3.3 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呈现一定的规律 从表3、表7、表10可看出,04级学员的UPI总分、SCL-90总均分、10项因子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005年5月和2005年11月比较、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比较有差异,而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比较无差异。在干预措施影响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尤其是在2005年11月,经过半年(1个学期)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显成效,此后半年内,心理健康则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持续有效的开展,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个高峰,此后维持此状态处于一个平台期。
3.4 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除抑郁因子外,04级学员在2005年5月、2005年11月、2006年5月SCL-90总均分、其他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均存在差异(表6)。这说明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效,但还要针对学员的抑郁问题加强教育,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以更好地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张敏,常震,张磊,等.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
[2]鲁娟,扈长茂.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5
68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2-02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多发病之一,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神经、糖尿病足及心血管病变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应用健康教育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成两组,即分析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析组:其有25例男,15例女,年龄为35-55岁,平均年龄为45.6±8.92岁。对照组:其有20例男,20例女,年龄为38-60岁,平均年龄为48.1±9.40岁。两组患者病理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例数等方面对比,p>0.05,则未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患者;分析组:采用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措施干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通过干预前后自我管理和糖尿病知识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并检验t,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干预后,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分析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对比两组差异,p
3讨论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变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1], 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缺陷, 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 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需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而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 适当控制饮食、适宜的体育锻炼、遵医嘱正确服药及定期复诊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而相当一部分病人对疾病不予重视, 血糖控制不良, 反复住院, 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索采取系列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对社区患者进行干预, 观察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1~2012.1社区糖尿病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经医院确诊, 其中男51例, 女38例, 年龄为(56.45±0.24)岁, 病程(6.15±0.26)年, 经患者知情同意,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 对照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糖尿病知识了解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适当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列健康教育管理措施[2-4]。方法如下。
(1) 健康教育措施: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分发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授课, 每2周1次, 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随访时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 对不遵医嘱按时服药的行为给予批评指正, 反复向患者讲解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后果及食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督促家属做好监督支持配合工作, 对焦虑、抑郁病人给予心理疏导[5], 通过理解、关心、鼓励, 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每2周组织一次社区健康教育大讲堂, 1月后改为1次, 采用个案、图片等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面对面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给予个性化辅导教育, 使病人得到正确的健康知识宣教。
(2)检测评价方法: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进行比较, 观察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临床影响。
(3)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干预组46例, 干预前空腹血糖为(8.61±0.87),干预后3个月为(6.31±0.72),6个月为(6.30±0.61);对照组43例, 观察前空腹血糖为(8.53±0.74), 观察后3个月为(7.80±0.86),6个月为(7.45±0.54);采用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不仅会造成组织器官损害, 而且这种损害易致残、致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措施干预, 来控制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稳定病情,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家庭负担,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发现, 实施健康教育系列措施患者的空腹、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 超楚生,等.内分泌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2:1434-1436.
[2] 欧阳红娟.临床路径在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9,24(16):1449-1450.
[3] 丁兰, 李世华, 武琳等,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效果. 中华护理杂志, 2010,45(11):1019-1020.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病;基层医院;生存质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17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121-04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易使患者产生沮丧、悲伤、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1],因此,我们不仅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还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特点,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促进慢性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识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3]。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男30例,女20例;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男29例,女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学历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病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观察组:我院每个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举办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为每位病例入户建档,发放慢性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心理保健、饮食宜忌、药膳调理、生活起居;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何时复查及复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对慢性病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开展随访工作,及时记录健康档案,对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4次,对病情较重者坚持每个月随访1次。
对照组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批社区医生对慢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我院未参与,其余方法同观察组。
1.3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每组均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100%。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年龄、电话、就诊次数、对本病的了解及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②自我保健及生活习惯,如参加运动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吸烟、饮酒、合理饮食等依从性,应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APrr)评价标准,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即为依从性好,4个问题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4]。③掌握慢病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及饮食常识、并发症征象的程度,各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掌握[5]。④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SF-36调查入选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内含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每一维度评分0~100分[6]。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每一份问卷同时进行复核,如果有漏项、疑问及时进行询问、纠正等。
1.5 观察指标
①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②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知识、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3。入选的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观察组2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3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6个月后,观察组8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对其服药依从性调查显示19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4%、62%,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有关,且慢性病患者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7]。目前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根治,临床检查只能发现少数早期患者,通过治疗虽然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但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原因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年龄增长等关系密切。慢病病情复杂且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如果没有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患者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授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慢性病患者有效掌握疾病的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让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9]。
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如与慢性病患者进行交谈和沟通,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用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做好生活指导的同时,将健康知识传递给他们,消除消极思想对其心理的影响。慢性病因其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患者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同时治疗疾病会增加经济负担等问题的出现,对慢性病患者康复具有较大影响[10]。为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在实践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根据慢性病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循证指导。每次随访都进行上一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指正和帮助,以巩固每一次的健康教育效果,使其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11]。我院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对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张贴宣传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干预措施,使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率明显提高。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运功干预、不良嗜好干预、用药干预等。其中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多进食蔬菜、高纤维食物,摄入盐量不得超过6 g/d。运动干预主要有为慢性病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如慢跑、晨跑、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使慢性病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注意休息与睡眠[12]。
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正确信念的形成,并能进一步指导形成有利健康的行为[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50例入选慢性病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分别为94%、92%、96%、90%、96%、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并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都达到健康状态。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的所有活动[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
综上,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的慢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个性化,因人而异,才能改变慢性病患者不良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星明,黄建始. 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和服务模式探讨[J]. 疾病控制杂志,2008,12(1):53-57.
[2] 田莉,王洪才,邓玲玲,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2):109-110.
[3] 王薇. 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转归的作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47-48.
[4] 袁红,向燕萍,张丽,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27-128.
[5] 陈陆.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34):232-233.
[6] 王艳. 社区健康教育和追踪对慢病管理的影响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3):138-139.
[7] 申桂兰. 慢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10-111.
[8] 李敏君. 社区慢病的管理技巧[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16):397-398.
[9] 顾燕萍. 健康教育与慢病防治[J]. 中外医学研究,2010, 8(22):184-185.
[10] 黄晓有. 社区慢性病防治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637-1638.
[11] 黄竹航, 由天辉,赵新华,等. 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6(5):39-40.
[12] 冯建山.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 哈尔滨医药,2012,32(5):346-347.
[13] 陈红,张庚莉,金翠红.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41-3145.
[14] 张英. 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30-32.
[15] 张利霞,郑蔚,李红哲,等. 健康干预对慢性病人健康素养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5-6.
【关键词】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3
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虽然母婴传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因而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必然会快速增加。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给予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掌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的目的[1]。在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中,随机选择1470例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知识讲座等,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孕妇1470例,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
1.2 干预方法 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信息、感染危害以及治疗信息等知识,通过多种方式使孕妇了解并熟悉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普及该病的引起原因、预防措施等。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宣传画、设置宣传栏、提供录像及开设咨询服务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调查的数据,以P
2 结果
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1470例孕妇干预前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321例(21.8%),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为1236例(84.1%),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加强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向人们灌输健康意识,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提供改变这些行为的知识、技能和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孕妇对该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差,随着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使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在艾滋病的预防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由此可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应该给予重视,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2 推广干预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妇经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于干预前具有明显的提高,干预主要以孕妇为主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推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如何预防的信息传递给她们,提高她们的认识,帮助建立健康安全的行为,自觉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3.3 针对孕妇不同情况开展综合干预 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会受到本人教育程度以及民族差异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艾滋病的掌握程度有不同的掌握,教育程度不等会影响到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2]。所以在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必须要结合孕妇的文化程度、民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吸毒途径的传播”,“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目前,我国各有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作为妇幼保健的策略,促进母婴健康、安全的效果已得到公认并接受。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在妇幼保健的各个环节,对目标人群开展有效、可行、易接受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给予妇女、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对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也是非常关键的。目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显示出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男性感染为主转向女性感染率不断增高的特点。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妇女感染艾滋病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妇女感染比例和孕产妇感染比例的增高预示着艾滋病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尤其年轻妇女担负着生育后代的使命,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加扩大,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初级的预防措施[1]。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控制,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加防护意识。综上所述,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减少对妇女以及儿童的影响,并且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时应该结合孕妇的相关因素制定最适合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艾滋病的传播。总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54.
关键词:急诊;护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的观念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不再是停留在治病的简单观念中,而是认识到对护理服务的需求,特别是急诊病例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度显著增加[1-3]。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急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让患者放弃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让患者做好疾病预防功能等[4-6]。本文选择我院200例急诊病例,观察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病例共200例,上述患者均为急性发病,需要实施急诊救治,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范围为30-74岁(平均年龄为52.4岁)。对照组患者共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范围为27-73岁(平均年龄为5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三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常规性健康教育、科普性健康教育和随机性健康教育)。在常规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了解与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相关药物、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等。科普教育,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小册子(里面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护理人员通过统一组织家属观察相关的科普电视节目,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主动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随机性健康教育:让患者知道不同的引流差异大,做好安全防护,避免长时间卧床不起或者定期翻身,减少褥疮发生。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态度合理,改善护患关系,进行积极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1.3 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与患者急诊疾病相关的知识和防治措施等,将调查表进行汇总统计,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类。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总满意例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度=总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非常满意62例、基本满意21例、一般满意12例)例数共95例,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26例、一般满意13例)例数共82例,满意度为82.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100
43
26
13
18
82.0%
观察组
100
62
21
12
5
95.0%
3 讨论
研究表明,医院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在不断上升,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并且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能够消除患者对疾病误解,对患者情绪起到稳定作用。对于急诊患者来说,这些患者的病情都比较急,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这些情绪一方面是来自于对疾病的了解甚少所致[6-8]。所以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急诊患者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情况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消除患者因对疾病误解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急诊救治效果[9-13]。在急诊科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能够起到改善护患关系,能够促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并实施。综上所述,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满意(非常满意62例、基本满意21例、一般满意12例)度为95.0%;对照组患总满意(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26例、一般满意13例)例数共82例)率为为82.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余茂琼,王英,曾丹,蔡星明. 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认知与需求调查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01(1):106-108
2曾惠洁,赵爱兰,马丽珍. 急诊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07,01(2):81-82
3雷轶芳. 深化开展急诊科特色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7(3):395-396
4唐静.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4):191-192
[关键词] 育龄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42-0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的发生率与传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渐渐成为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已迅速从静脉注射吸毒、暗等危险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传播中影响严重,随着女性艾滋携带者的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她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将严重威胁下一代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因此为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及其子女的影响,开展快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教育成为公认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918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探寻适合育龄期妇女特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提高育龄妇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4918人作为进行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设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政策。问卷题目类型设为选择题形式,入院接受检查时及教育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前后试卷内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面对面由医师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随时接受受干预者的咨询;举办宣传讲座,鼓励育龄期妇女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学习。干预后,随即让受干预者填写调查问卷。
1.3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对比数据,P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干预,育龄期妇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此次接受教育干预的育龄期妇女涵盖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预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提高最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一种高危传染病。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社会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传染病[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龄妇女约占一半比例,15岁以下儿童约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而HIV可母婴传播,因此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儿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4]。随着育龄妇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将急剧增长,这对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评价研究,仅关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未得到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6]。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经面对面宣传教育、宣传资料阅读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干预,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在教育干预后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因其干预前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干预后提高程度最高,这表明,此类健康教育方式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参考文献
[1]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王前,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顾研.艾滋病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88-93.
[3] 潘杨,邓韶英.珠海市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18-320.
[4] 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R].北京,2006:1-6.
本文着重从全员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等三个方面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四级预警机制。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下属包括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学院学工组。组长总体负责,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规划,协调各学院共同开展工作。各学院选拔专门人员负责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日常联系工作。各学院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与宿舍舍长共同组成本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协会在各学院学工组、心理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预警机制之全员教育
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向家长和新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然后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多采取贴近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学生干部培训时引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训练,提高学生干部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以及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三、预警机制之心理咨询
平时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要开展预约和急诊同时进行的制度,在学生提出心理咨询要求时应该尽快给予安排心理教师,同时根据学生的要求,经常性地开展心理相关内容的团体辅导训练。
四、预警机制之心理危机干预
(一)干预对象
对近期具有以下信号的学生,应该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情绪突然出现反常;对同学表达过想死的念头;和同学讨论过想死的方式;和同学表达过自杀计划;突然把个人有价值的物品送给同学。
(二)干预机制
建立宿舍和班级、各学院、学生处、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宿舍和班级:舍长和心理委员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现有危机可能的学生立即上报给学院心理负责人。学院:各学院心理负责人发现学生具有心理危机时,应快速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报,并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地采取措施给予干预。学生处:经过心理评估,发现当事人可能属于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应尽快实施干预。校领导:遇到严重危机事件,各学院可直接向有关校领导汇报,也可以报到学生处,由学生处向校领导汇报,及时应对危机事件。
(三)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方法:我社区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1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具体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其血压、脉压进行检测,对BMI进行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通过对所选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使其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患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的诊治,与实施干预前相比,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程度不等的好转。结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工作主要是对高血压病情进行控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 干预措施;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28-01
高血压患者主要多见于慢性血压升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血压进行平稳控制能够明显的降低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数量以及降低其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缓解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负担。现今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时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实施,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临床效果显著。通过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快的为患者建立高血压档案,鼓励患者按照规定服药,定期检测血压,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这些是治疗高血压最佳的方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社区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1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其中90例为男性,70例为女性;年龄在50~67岁之间,平均为(54.2±2.6)岁;所选的患者均接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其中92例患者存在家族史,46例患者的BMI指数超过25。对所选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度、脉压、定期检测血压、并发症情况以及体重等等。
1.2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
2 结果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有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社区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和饮食,正确控制体重的发展,经过实施干预措施后,BMI体重有所降低,一些患者体重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这可能与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所升高有一定关系。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干预措施后,血压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医疗主要实施的单位是社区,主要组成人员为社区行政管理人员,相关医疗工作者以及群众等,主要形式为实施医疗治疗以及检测等[1]。国外已有学者得出相关数据,对慢性病实施治疗时社区医疗模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是对疾病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病终身无法治愈,患者需要长时间配合治疗,尽量避免相关的危险因素出现,提升治疗的依从性,社区医疗服务为载体的全社会综合防治是这一疾病治疗的切入点。近几年,我国逐渐认识到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过程中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快速的为社区提供人才和引进硬件建设。前提条件是政府对社区医疗的发展提供很大帮助,同时我们充分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积极的实施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努力改善社区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为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嘱咐其定期到社区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2]。
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有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加社区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鼓励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和饮食,正确控制体重的发展,经过实施干预措施后,BMI体重有所降低,一些患者体重甚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这可能与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所升高有一定关系。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实施干预措施后,血压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社区还有个作用就是在任何时间都要向患者传递疾病预防为主的理念,这也是社区干预措施的重点内容。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在社区防治高血压工作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整体评估患者的心血管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3]。另外,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为患者选择适合的、价廉的药物,将其患者的家庭负担,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兰.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口岸卫生控制,2011,24(04):847-848.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关键词】 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8-02
糖尿病是当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着老年糖尿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是老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统计表明单一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较低。即使2-3种药物联用,控制满意率也无法达到100%[2]。这样对糖尿病患者针对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的健康教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本研究随机选取老年糖尿病病人8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泗水县泗河街道中心社区抽取四个居委,再以随机化的原则在居委内抽取有首诊血糖记录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临床诊断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1士73岁,糖尿病病史763士302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54士77岁,糖尿病病史788士316年。
12 干预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对照组在干预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高危因素有重点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在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全程监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所有患者干预前后分别抽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3 健康教育措施 ①认知干预:由公共卫生防控医师采用关怀、说服、开导、鼓励、提供保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其家属明确糖尿病的病因、危害等,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的干预和治疗;②心理干预:针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特殊心理(孤独、抑郁、焦虑等),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热心真诚的对待病人,减轻心理负担,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3];③解压干预:在疾病防控医师指导下利用音乐、气功等手段进行放松训练,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BG、2h pG、HbAlc、BMI、胰岛素用量比较 经过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3 讨 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同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而引起糖尿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高糖高盐饮食、体重高、体育锻炼少、心理状态不稳等[4]。针对高危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重点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防治对策,坚持治疗和控制血糖的稳定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
现代医学认为,在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中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对患者如不注重心理调节,而单纯的进行药物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一般不理想。在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措施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认知治疗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使他们学会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尽量避免紧张刺激以减少心理创伤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纠正不良社会行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从而使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总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有效的培养糖尿病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原来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配合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静,张建华初诊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状况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9,21(8):553
[2] Ede|man SV,Morello CMStrategies for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J]South Med J,2005,98:363
[3] 李爱国、赵连友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糖尿病的相互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8,8(18):68-69
【关键词】 胃癌;手术;护理;健康教育
胃癌的治疗方式中, 手术根治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 但多数患者对胃癌及胃癌手术方法缺乏了解, 容易误解, 产生心理负性情绪等, 影响围手术期恢复。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 2]。本文选择本院胃癌手术患者, 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此类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胃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为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所选的患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能够有效的配合医护操作。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37~79岁, 平均年龄62.1岁;本组患者所用手术方式中, 全胃切除术6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5例, 其余19例实施胃癌根治术。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年龄39~79岁, 平均年龄61.8岁;本组患者所用手术方式中, 全胃切除术5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4例, 其余21例实施胃癌根治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胃癌护理干预措施, 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简单的健康宣教, 让患者了解胃癌及手术等常规知识,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下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在入院当天, 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 缓解情绪, 让患者知道相关胃部手术前的饮食等情况, 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入院的第1天, 嘱咐患者开始完成相关检查, 并让患者了解胃癌手术过程及胃癌麻醉、术后等知识, 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1 d, 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术后当天, 做好胃肠减压等,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术后健康教育;术后1~7 d, 对患者进行并发症方面的健康教育, 嘱咐患者尽快早期下床走动, 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和指导。出院前1 d, 对患者进行出院方面指导, 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定期复诊。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出血、胃排空延迟、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设计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本调查表总分为100分), 根据调查表评分结果, >80分为掌握;60~80分为基本掌握;
1. 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掌握25例、基本掌握4例、1例未掌握, 上述患者中掌握所占比例为83.3%, 基本掌握所占比例为13.3%, 未掌握所占比例为3.3%;对照组患者掌握16例、基本掌握6例、8例未掌握, 上述患者中掌握所占比例为53.3%, 基本掌握所占比例为20.0%, 未掌握所占比例为26.7%;观察组中掌握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1例、腹胀1例、出血0例、胃排空迟1例、切口感染0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4例、腹胀5例、出血1例、胃排空延迟3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措施中的重要一种, 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合并的并发症、合并的慢性疾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从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误解, 使患者不但能够顺利接受疾病这个现实, 而且能够坦然接受医护实施的操作措施。再者, 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流程度[3-5], 本文观察组是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下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观察组干预后的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同时也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焦文芹, 霍蕊. 对胃癌手术患者开展舒适临床护理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09, 2(1):215-216.
[2] 刘翔. 高原地区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学杂志, 2012, 14(3):33-34.
[3] 杨芳.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4, 3(4):647.
[4] 邓建玉, 陈瑞治. 舒适护理在缓解胃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32(1):3-4.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血糖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ultiple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ways o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the chronic disease clin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community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making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1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ith the new health files in commun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the daily living habit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12-month,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and blood sugar data change at 2 h after dinner were compared and measu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iving habit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2 h blood sugar after dinne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controlling the blood sugar level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Blood sugar change
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少动多坐等多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15亿,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90%。我国患者人群发病率高达9.6%,居世界第2。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慢性并发症。IDF提出糖尿病综合管理5大要点(俗称“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2]。但是,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发生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普遍依从性差,常规化、制度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4]。为研究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该中心对新建档案管理100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良好控制血糖。现将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观察疗效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中心建档,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0~82岁;病程2~10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30例、初中以下70例),建立慢病档案进行健康管理,患者行动方便能坚持随访,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
1.2 方法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基本资料、日常生活习惯和病情资料等。指导患者遵照医嘱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注意控制饮食和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定期参加该中心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医生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及用药指导,加强医患沟通。经过12个月一系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
1.2.1 健康教育措施 ①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知识。②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搭配3大营养素,合理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高纤维食物,戒烟限酒。③体育锻炼指导:讲解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指导餐后1 h以一定速度步行,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④指导用药:嘱咐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购药,讲解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医嘱,定时、定量、按规定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胰岛素治疗患者,讲解注射方法、部位、时间及胰岛素储存方面的知识,讲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处理方法。⑤定期监测:指导定期监测血糖和各项生化指标,观测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量及饮食。⑥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多数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不利于控制血糖。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消除消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督促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控制病情的发展。
1.2.2 健康教育形式 ①发放宣传资料:将诸如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变换表、健康教育处方、日常护理等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②集中授课:每月进行1次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讲座,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讲座的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提高治疗管理的依从性。③个别交流:进行个体化和差异化指导,通过随访与患者面对面或电话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综合治疗情况,收集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及治疗方式。④座谈交流:组织糖尿病患者互相交流治疗体会,互相监督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情况(见表1),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见表2)。干预后患者日常行为习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体重控制及戒烟限酒)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系列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是患者控制血糖、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该研究认为:①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糖尿病治疗影响因素多,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症状不严重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患者严重依赖药物控制血糖,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未注意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一些患者未严格遵医嘱用药,导致血糖长期不达标,导致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干预,是医院治疗的有效延续,重点在培养家庭治疗、患者遵医行为、良好生活惯养成等方面。②健康教育是终生服务患者的工作。综合性医院的医生每天面对大量糖尿病患者,很难有时间详细告知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仅能告知患者需要规律服药,经常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等,没有时间告知患者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终生服务,就能满足患者的需求。③健康教育是系统干预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患者系统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评估患者基本情况,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面对面宣教、集中授课、发放宣传资料、社区义诊、电话及家庭随访等),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参与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6-208.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43.
[3] 王滟,迟家敏,郭慧琴,等.从病人依从性提高看糖尿病教育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2):134-135.
关键词:包虫病;健康教育;干预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引起肝、肺、脑等多器官损害,主要有囊型包虫病(CE)和泡型包虫病(AE)两种。人长期患包虫病会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及寿命缩短,特别是泡型包虫病如果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10年内死亡率高达94%[1];包虫病的流行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青海和宁夏等西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在中亚地区,包括蒙古、哈萨克斯坦等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西部地区,至少有一半以上人口面临罹患囊型包虫病的风险[2]。棘球蚴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广泛的分布,加上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给包虫病防治带来了诸多挑战。多项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在包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5]。为探索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本文分析了2020—2021年拉萨市2个县的人群包虫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取拉萨市历年包虫病患病率较高的当雄县和墨竹工卡县,以海拔、生产方式、人口等作为匹配依据,将2县16个乡(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包括当雄县的当曲卡镇、格达乡、公塘乡、乌玛塘乡和墨竹工卡县的工卡镇、门巴乡、日多乡、甲玛乡,对照组包括当雄县的羊八井镇、宁中乡、龙仁乡、纳木湖乡和墨竹工卡县的扎雪乡、扎西岗乡、尼玛江热乡、唐加乡。本调查通过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开展调查。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制作宣传材料包,包括印有包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毛巾、香皂、宣传海报、宣传册等。不同人群使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方法,在各干预组的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一次以上的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对普通农牧民采取村庄(社区)集中宣传活动等形式,发放宣传材料包;在人员密集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张贴包虫病防治海报或设置宣传栏。屠宰季对干预组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指导群众识别牲畜脏器包虫囊肿,严防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照组人群不采用任何形式的有关包虫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活动。干预期为12个月。1.3调查问卷采取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预试验后修订完善。问卷为封闭式问题,包括基础信息8题、核心知识27题、行为和态度7题,采用藏、汉2种文字版本印刷。核心知识27题中回答正确16题及以上判定为“知晓”。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员使用当地语言询问或自行填写问卷,回收时检查有无缺项和漏项以及逻辑错误。使用EPIData3.1软件录入问卷,以双录入的方式减少录入错误。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对缺失值采用序列平均值或中位数填补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特征共调查1708人。干预前参与问卷调查893人、干预后815人;男性1002人(58.7%)、女性706人(41.3%);年龄在40~50岁的人数最多(564人、占33.0%),其次是29~39岁(440人、占25.8%);小学文化800人(46.8%)、文盲652人(38.2%);牧民1049人(61.4%)、农民457人(26.8%);户籍来自当雄县的870人(50.9%)、墨竹工卡县838人(49.1%)。2.2干预前后人群整体包虫病知晓率2020—2021年拉萨市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2.3%,干预前,干预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39.9%)低于对照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0,P<0.05),干预后,干预组知晓率(67.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49.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6.759,P<0.05)。干预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9.9%上升至干预后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92,P<0.05)。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722,P>0.05)。见表1。2.3不同人群知晓率将干预组人群知晓率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县别分层。见表2。2.3.1性别分布干预后,干预组男女性知晓率(65.8%,70.5%)均较干预前(39.0%,41.2%)明显提高(χ2=36.277,26.932,P<0.05),对照组男女性知晓率变化不明显(χ2=0.174,0.734,P>0.05)。2.3.2年龄分布29~61岁各年龄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χ2=9.714,35.350,18.810,P<0.05),28岁及以下组、62岁及以上组未观察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知晓率明显提高。2.3.3文化程度分布除初中组外,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接受干预后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χ2=14.971,36.422,5.437,P<0.05),且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提高幅度越大。2.3.4职业分布健康教育干预后,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得到提高(χ2=17.791,48.043,P<0.05),对照组农民知晓率无明显变化(χ2=0.567,P>0.05),牧民知晓率有小幅度升高(χ2=5.630,P<0.05),但提高幅度小于干预组。2.3.5地区分布干预组中,干预前后当雄县人群知晓率从29.2%上升至61.2%(χ2=43.811),墨竹工卡县知晓率从52.1%上升至74.0%(χ2=20.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干预组,当雄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有小幅升高(χ2=6.563,P<0.05),但升高幅度小于干预组。墨竹工卡县对照组人群知晓率在干预期后降低(χ2=12.381,P<0.05)2.4人群行为和态度变化干预组人群中,干预后正确行为率提高,不接触狗、饭前经常洗手、生的家畜脏器不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干预前的26.5%,25.8%,45.3%提高至干预后的46.1%,50.7%,49.3%;与狗接触的选项中,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期后选择不与狗接触的正确行为率均有明显提高(χ2=33.747,58.389,P<0.05)。饭前洗手行为,干预组人群正确行为率在干预后明显提高(χ2=53.854,P<0.05),而对照组无变化。在生脏器喂狗选项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的正确行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不用生的家畜脏器喂狗的正确行为率从66.6%下降至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24,P<0.05)。见表3。干预组和对照组人群在干预后有更多的人会主动关心自己和家人是否患包虫病(χ2=59.714,32.95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有超过88.00%的被调查者愿意与家人朋友分享包虫病防治知识,参加家犬免费驱虫活动。其中干预组人群干预前后相关意愿无明显变化(χ2=3.768,1.373,P>0.05),而对照组人群干预后良好态度有所降低(χ2=30.592,26.928,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