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课教学方法范文

音乐课教学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课教学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课教学方法

第1篇

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消极被动地位。

音乐教学,要让学生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要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到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等

趣味性音乐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小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有一下几个特点:

1.音乐性。小学生音乐趣味性教学必须通过充满情趣的音乐想象和丰富多彩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在感情上打动小学生,动以情,感以情,晓以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

2.游戏性。孩子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在趣味性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提高他们“动”的欲望,并通过反复游戏使小学生熟练技巧,提高音乐素质。

3.形象性。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如能以“形”诱人,则可能达到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意境。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针对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歌舞、表演、故事、游戏、图画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抽象模糊的东西转为直观形象的东西,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

4.创造性。小学生趣味性教学强调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创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世界。让学生在玩中动口表达、动手操作,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为了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所适应。而应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同的教育对象,包括幼儿园孩子、小学生孩子、中学生孩子等。既要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性、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又要随时注意考虑到怎样才能使学生接受的更多些,精神上更愉快,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积累经验,谈谈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让其获得情感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方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上欣赏音乐,从“欣赏”到“想学”是自然之事。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让其“欣赏音乐”,就是让他感觉到悦耳、好听。在教学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但学生听完之后,都感觉很好。其实,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很好玩,但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二、多用联想的方法。

将音乐与人的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音乐教学中,要经常引领学生了解、掌握一些人物事迹和历史典故等,以其从少年时就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比如,给学生讲《二泉映月》作曲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贝多芬在逆境中如何抗争的故事……在讲述乐理上的“重音”时,画一幅音符躺在磅秤上的漫画,等等。

三、运用“模拟法”解决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比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性,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的特点“模拟”一些“节奏歌谣,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

四、运用形象的比喻,加深概念。

比如,把顿音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的短又脆;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等等。通过上述的方法,既交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亮”起来。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多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19-02

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只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例如:在欣赏《会打切分音的闹钟》就让学生模仿钟的响声,在欣赏的同时也学习了切分音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例如:欣赏《牧歌》提问:前面的引子部分给你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学生情绪很高课堂也活跃起来。

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如:通过练习节奏2/4 xx xx|xx xx|,然后换成2/4 ox xx|ox xx|再换成2/4 x x x|x x|抓住学生要强、好奇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既不能轻而易得,又不是高不可攀”地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去完成新的任务。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也可以将一些音乐符号组成“鸟”,让学生辨认。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唱歌课要让学生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先让学生完整的听,感觉歌曲的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把歌曲中的难点拿出来先唱,当做试唱谱唱、练声曲或者节奏练习等等来做。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整的识谱,这样他们就不觉得枯燥,不认为识谱难了。

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第3篇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兴趣爱好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且,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艺术类除外)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中学音乐课,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讨论活动也是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我们知道《运动员进行曲》表现的是体育比赛的热烈场面,而有些学生则会发表不同的意见,有的感觉像是雄赳赳的军官形象,有的则说是在庆祝盛大的节日等等,他们说的不无道理。因此,要积极的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

2.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3. 创设不同的背景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讲故事、图画构思、情景设置、视频、提问、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歌曲并主动的去学习歌曲。譬如:在学唱歌曲《走进》时,我提前搜集了关于文化的资料,视频等并简单的给同学们讲述一些使他们对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教唱歌曲。学会了歌曲后我又配了舞蹈动作让同学们对藏族舞也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作写有不同音符和休止符的小卡片分发到教室的各个角落,用“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把音符和休止符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加深对音符和休止符的认识。

5.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现在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其实学生现在喜欢的很多歌曲也是不错的音乐作品,只要我们作以正确的引导,应该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可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也可以更好的调节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氛围。所以,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如周华健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等歌曲,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并陶冶他们的情操。

6.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7.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歌曲是上好中学音乐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是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因此,不能单一的教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从课外书、电视或网络上找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唱的歌曲或欣赏的曲子,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

8.要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音乐技巧训练的好机会。 要使音乐课外活动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就要组织好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活动。

8.1 在教唱完一首歌曲后利用课堂上的十到十五分钟时间把学生分成两到三组进行唱歌比赛或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8.2 坚持经常化,开展经常性的课外活动

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主要是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在课间休息时,可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多播放些歌曲和乐曲,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可开展“合唱团”、“独唱”、“舞蹈队”等兴趣小组的活动,也可组织音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知识讲座、作者与音乐作品介绍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8.3 结合节假日开展课外活动.

第4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方法 观念 师生关系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4-01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这种新的理念下,究竟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在前人教育成果和教育实践结合自己教学上的一点感想和体会,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1 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创新思维

从现代教育理论可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气质,性格,理想,世界观,认识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革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学生音乐的激发,兴趣是学生一切学科的基础,普通中小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太多太重的专业化东西,如果一个专业教师,把大学学的东西教给学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与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其次,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从繁重的知识压力中解放出来。还有就是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等等,有了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手段。

2 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由此作为音乐课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3 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课型

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如已往的歌唱教学大多是教唱或欣赏一首一种唱法的歌曲,可否改为一首歌曲用三种唱法或三首歌曲用三种唱法进行对比欣赏教学,能否恰当在课堂上引进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在器乐曲欣赏教学方面,又可将以往单独欣赏一首乐曲改为“管乐浏览,弦乐浏览,弹拨乐浏览”。如小步舞曲系列欣赏,东西南北茉莉花,春之声系列欣赏等。相信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一定会兴趣倍增。

4 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5篇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个方向,只要我们有了方向,干什么事情才能不迷失、不犹豫、不彷徨,朝着目标奋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需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教师也才能一步一步,有计划,有节奏地安排内容,有效教学。小学生虽然在幼儿园的时候简单地以儿歌的形式接触了音乐,但那算不上音乐的启蒙,他们的音乐启蒙教育,其实就在小学生。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对小学生艺术和情操的基础培养,我们要根据它的学科特点,制定长期、短期,甚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在目标的实现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乐趣。如在课堂上,我们教会学生某一首歌曲,那么我们就要围绕这个歌曲,找资料,讲故事,听音乐,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欣赏中,不知不觉间被音乐带入一种情境,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的小目标,日积月累,也会变成实现大目标的有利条件,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要我们朝着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努力在教学中为学生打好音乐的基础,学生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才能有更高的起点,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才能顺利地实现。

二、用精彩的导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课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优势,如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的状态,不过多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老师也不用为导入费心,直接可以接着上堂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进行。但是,在这种直接的,唐突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个关键点:一是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状态还没有被调动起来,不容接受新的东西;二是没有精心设计课题导入,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很难让他们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夏天天气热,学生容易犯困,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情况常有发生。在上课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刺激他们的大脑,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就可以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使学生精神振奋,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不但让学生欣赏了歌曲,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为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做好了准备。

三、在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输。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后果是,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没有应有的收获和效率,整个课堂陷入在一种消极,落后的气氛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和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交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音乐这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音乐自身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使课堂教学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提高效率,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学生对内容学习的高效性。只要学生的主体性被引起重视,他们的参与性、积极性也就会随之提升。如在学习完《四季放歌》后,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四季放歌》的理解,引导他们进行欣赏不同的音乐。再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演唱表演,提高学生兴趣。再如,在欣赏《中国花鼓》时,为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们放映一些与花鼓相关的视频和画面,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在课学上,教师掌握教学的节奏,以及和学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能锻炼学生参与的勇气,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6篇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方式随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课堂越来越生动,多姿多彩。对于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多老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主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高中课堂的教学目标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有的学校考虑到非艺术类的学生高考中不需要考音乐,因此在制定高中音乐的培养计划与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忽视了音乐的重要性,从而使老师在这个方面的教学工作被淡化,学生在德育美方面的培养也就缺失了。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老师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学生被动式的获取知识,老师还是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课就会照本宣科,学生们大多没有积极性,从而使的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

3.高中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高中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出现重视考试成绩,而对于平时的表现情况忽略,最终考核的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实践环节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1.老师做好备课工作

俗话说:“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同样适用于高中音乐的教学工作,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老师在准备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确定一个本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虽小,可不能轻视,它对于这个课程有着指引作用。其次,是对于上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再相应地结合学生的水平,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确保所有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此外,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使目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很好的指导效果。

例如,老师在讲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这一节欣赏课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听这首歌的旋律、调式以及伴奏等,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与体验歌曲的特征,从而可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进行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情景,这个时候需要多准备准备一些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高中音乐教学的单一性,还可以丰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2.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各行各业都被使用,因此音乐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资源,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的教学,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方式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师围绕高中音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音乐中无法展示出来的东西,用课件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凸显出来,让学生们的视觉、听觉产生强大的冲击感,从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在讲到《我的祖国》这一节鉴赏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插放一个“上甘岭”的电影片段以及我们国家从建国以后发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激发起爱国热情与报效祖国的激情;再如,老师在讲授《十面埋伏》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看柴可夫斯基的一首曲目,然后接着用这个曲目来设问: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接着再播放《十面埋伏》这一段音乐,再问同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以此类比的形式,来让学生们对歌曲以及乐器使用联系起来。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机会

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很多种,其中音乐也是传承人类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对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和相互学习的精神,使高中生能够感受到团队的意识已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们求知的欲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媒介,加强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强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例如,在进行高中音乐的教学的时候,一个班级当中出现这样一个情况:“一些同学喜欢听黄梅戏,一些同学习惯听越剧,大部分人喜欢流行歌曲”。针对这样一个情况,老师从不同角度与专题作为切入口,首先针对那些喜欢“黄梅戏”和“越剧”的这两类学生作为切入口,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视频介绍,并且再配一些大家都喜欢《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一些经典的片段,还有的同学甚至来扮演《红楼梦》当中的一些片段,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使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并且能够为之珍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们要探索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只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资源,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学会歌唱,在音乐的熏陶当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老师与学生互动,让高中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怀婷.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5):88.

[2]张亚东.试论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音乐时空,2011,(01):115-116

第7篇

关键词: 教师;学生;多媒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三、现场演奏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五、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第8篇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多方面考量,并制订出教学方案,备好课。同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掌控好音乐课堂的发展方向,采取探究式、启发式等的教学方法,用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与内容的理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受教育者的个人能力所局限,而且应该做到情感教学和知识教学并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灵魂。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习的关键,也是成功课堂的必备,如何创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首先必须拥有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育界有个形象的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一桶水。”只有当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上课才游刃有余。教师必须身心健康,理解包容学生,乐观开朗,悦纳自我,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向往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具有较好的人格形象、人格形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用良好的形象、崇高的人格、独特的魅力去吸引、感染、陶冶学生,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教师要能够理解包容、乐观开朗、悦纳自我,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要成熟稳健、文明礼貌、言谈举止优雅得体、人际交往张弛有度,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教师还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影响力。这样,教师的课才会生动有趣。

三、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课有其特殊性,跟其他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关键是学生如何欣赏和进入状态。教师要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建构和获得情感的体验。例如在欣赏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常选择《梁祝》《白毛女》《天鹅湖》这样既有故事情节、又有鲜明音乐形象的歌剧和舞剧让学生欣赏。在课堂上,我先用故事带出音乐,又用音乐讲述故事,使他们进入一个由音乐所表达的特殊、奇妙、愉悦的情感意境里,用心领略到与剧中人物相似的场景,获得仿佛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四、采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音乐丰富多彩,学习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有机渗透,使音乐更具有开放性和延伸性。通过建立师生音乐网站,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手法单一、单调,信息量少,氛围沉闷,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使学生更有效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同时,信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交互化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形式呈现出了灵活多样的特点。通过多样化模式并存,引进多种学习方式,并将3D技术引入课堂,丰富了课堂氛围,实现了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如教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类型的教育信息,让知识与信息共享,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细致。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25-02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实现审美教育和音乐熏陶的目标,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等。有些教师则对于学生们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反应过于敏感,处处设防,甚至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训斥,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有一种压抑甚至害怕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反应非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反而还会降低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

学生方面,小学生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等行为;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打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以兴趣切入,体验音乐的美。"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穿插课堂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学习。

2.2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开展情境教学。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比如:带领学生们在公园里漫步,风吹树叶沙沙沙,小河流淌哗哗哗,林间鸟儿啾啾啾,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音乐之声》吗?在美好的氛围中,学生们都随着这神奇的大自然乐章唱起来,他们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生活的美好。

2.3利用多媒体、图画、录音的多种教学手段。小学生阅历浅,经验少,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歌曲,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等形式,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式方法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灿烂的阳光、葱苍的树林、依稀的茅舍、远处的牌坊、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乐,学生的思维、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郑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163.

第10篇

新课标既包括教师“教”的手段,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要求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以具有充实的美感的内容、生动的美感的形式,来实现沁人肺腑、震撼心灵的审美教育作用。所谓“教无定法”,笔者试提出五维匹配法作为高中音乐课教学方法运用的新法则。

一、状态匹配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状态是第一位的。学生的状态应该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首要因素。例如发声训练,高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因此教学方法就不能一味的追求大音量、高音域。试想,变声期脆弱的声带在大音量高音域的训练中很快就充血肿胀发不出声音,如同灼伤一般疼痛难忍,学生又怎能产生美的享受,又怎能对声乐、对歌唱产生热爱?因此,应该以学生的状态为中心,合理运用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和喉头放松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以音色优美为终极目标的正确的发声理念。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轻声演唱的方法,注意气息和表情,让学生愿意歌唱。

二、目标匹配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无疑要匹配教学目标。例如“走进舞剧”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音乐对舞剧情节的推动和感情的烘托。为了匹配这个目标,可以首先播放舞剧《天鹅湖》的无声视频。学生一般没看过无声的舞蹈视频,因此一定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猜测和议论。再对比播放有声视频,学生即容易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产生艺术欣赏的“高峰体验”。 这样教学目标“乐是舞的灵魂”就能够水到渠成的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内容匹配

内容匹配是指选择教学方法要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例如“奏鸣曲式”的教学就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它是一种运用多个主题进行对比和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型曲式结构。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先让学生描述梁祝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对应关系;继而结合力度、速度、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理论分析工具来对音乐表现畅所欲言。最后,总结提高对“奏鸣曲式“的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把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前后匹配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不能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置若罔顾,也不应该对其今后的发展漠不关心。因此前后匹配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歌唱基础非常有限,这时候教师如果一味拔高,灌输高难度歌曲的演唱技巧,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歌唱方面的训练方法应该从短小简单,琅琅上口,音域较窄的歌曲开始,选择如“感恩的心”、“猜调”、“茉莉花”等,让学生在感官上享受到愉悦,情绪上激发对音乐对美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理念。这种理念应该是感官、情绪、理性三位一体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演唱基础,又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理性层面掌握和巩固演唱的方法。

五、条件匹配

教师要对学校、班级的特点,对教室、教学设备等条件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考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强化学生的“课堂粘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进行音乐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杯美酒》。歌曲旋律简洁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快速开始跟唱。同时展示维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学生即刻听得仔细看得入神。然后发挥我校乐器比较齐全的教学条件,用手风琴伴奏走进同学当中来,和同学们围成一圈模仿新疆舞蹈,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六、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特殊;观点

中图分类号:T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69-01

柯达伊教学法是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该体系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柱,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法,有着高度严谨的结构和系统性。柯达伊高中毕业后便进入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同时还在布达佩斯大学的艾特佛什学院学习匈牙利和德国的语言和文学。1904年获得作曲专业毕业文凭;1906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07年柯达伊被聘为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和作曲教授。从1925年以后,开始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并为此作出了终生不懈的努力。

一、柯达伊教学法理念及特色

这一教学法使匈牙利的孩子们获得初步音乐知识,通过学习本民族的民间音乐传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世界优秀音乐作品,使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变成学生的财富;通过齐唱、合唱、读谱、写谱、练耳、默唱、记忆、认知并运用一些曲式,随音乐做动作,欣赏音乐、即兴作曲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普遍获得音乐表演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柯达伊教学法只交待学生们该做什么,如:“打拍子”、“按节奏拍掌”、“唱时打出一个固定音型”;或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或对遇到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跟我一起唱,努力使音和我的一样高”,等等。只要可以由学生推理而得的东西,教师就不讲,如音名、节奏名称等。其出发点是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方面。

(一)学校教育课程中一定要包括音乐教育

柯达伊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音乐是世界人类知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每一个匈牙利儿童都应享受学习音乐的权利。他指出“普通学校的目的是为人们形成完满的品格建立基础,没有音乐就没有完全的人。”同时,要想实现使匈牙利人民更具有文化教养、更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愿望,只有从最开始的普通教育人手。这些观点都反映了柯达伊对音乐教育的思考,其意义超出一般理解的音乐范畴。

(二)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

柯达伊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进行交谈的,儿童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而优秀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

三、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柯达伊教育体系中所采用的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并非完全独创,而是广泛吸收、借鉴了其他有效的方法(如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并将其结合在匈牙利的音乐教学中,达到系统化、整体化。

为贯彻“音乐属于每个人”的音乐教育思想,柯达伊创设了以集体歌唱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柯达伊的歌唱教学中尤为推崇合唱教学,他认为既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和趣味,也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合作的品质。柯达伊教学法中采用符干记谱方法,教学时通过口读、手拍,直接与节奏时值相联系,通过音节的声音使儿童首先从感性上体验、识别节奏时值。其手势采用柯尔文手势,该手势在自己身体的正前方做,便于自己能看到。在单旋律时,通常用右手做;在二声部时,也可用双手同时做出两种手势,用来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节奏较疏的复调三声部训练中,也可用双手轮流指示。

四、柯达伊编写系统而丰富的音乐教材特色

(一)突出弘扬本民族文化精神

柯达伊认识到,要想实现使匈牙利人民更具文化教养、更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他坚持“学校音乐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的原则,坚持普通学校的音乐教材要系统地采用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的五声调式的民歌为主,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他主张儿童先学习本国、本民族的音乐,然后再学习外国音乐,从而引导学生最终去接近属于全人类的优秀文明的财富。

(二)遵循儿童自然法则来安排教材的顺序

柯达伊教学法安排教材顺序是以儿童自然法则为依据。儿童自然法则即是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来编排课程内容与顺序。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第12篇

这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和对策,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在演唱、演奏、综合表演、识谱等方面,教师都要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研究、再创造等一系列活动,去掌握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知识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评价自己的音乐表现,加深对音乐的感悟,促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准备阶段,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搜集资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积累知识的学习、整理并做好记录,课前将资料汇总并认真梳理层次。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引起思考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智力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评价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想像力、模仿力、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中学的音乐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再次构建智力及思维形式,汇总答疑,最后实现归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增强高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二、创作———创新教学法

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味着更新,创造、甚至改变。而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围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所有学生参与的创造性活动都应该被重视。这种教学法适用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其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层次而不同,对教师的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学会如何去表现、表达音乐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生成———情景教学法

这是一种根据自然环境或课堂发生的,未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利用自然产生的有利时机而进行的即兴教学。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学生现有经验和实际能力,与自然情景相一致,在自然、良好的氛围下,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由于它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这种即兴教学在实际操作上也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把问题想在前面: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的设计和窍秒的构思,通过多种环节去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扩展知识面。这种教学法虽然适用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广泛实施,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今后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合作———和谐教学法

第13篇

【关键词】儿童音乐方向课;即兴伴奏;教学

儿童音乐方向课中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不像音乐专业那样高深,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和声、变化莫测的伴奏音型。只需要学生在一定基本和声的基础上能够为儿童歌曲编配伴奏,再加以简单的伴奏织体与音型弹奏与演唱即可。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在掌握伴奏能力的同时,与歌唱、舞蹈、律动、音乐欣赏紧密结合,使伴奏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更好的培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儿童音乐的兴趣,提高伴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深学生对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

在学生学习各个儿童音乐方向课的过程中,任课程教师要将儿童音乐教学方法逐步贯穿在教学内容的始终,并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互融合。在即兴伴奏的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将教学的价值通过学生聆听儿童歌曲作品、表现儿童歌曲形象和创造儿童歌曲伴奏活动为主进行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儿童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愉悦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钢琴演奏技术,侧重练习儿童歌曲固定伴奏

师专钢琴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与传授,它有着循序渐进的曲目和教材,这对于学生系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较好的钢琴演奏技能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关键。但要注意的是:钢琴教学不能代替即兴伴奏教学,两者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却有明显区别。钢琴技能技巧是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曲内容,即兴伴奏则是以再创造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歌曲伴奏,即兴伴奏必须建立在钢琴技能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可见,钢琴技能在即兴伴奏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就可以使他们在即兴伴奏的创作中表现出周全、完美的设计意图。

在提高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也要侧重于对儿童歌曲固定伴奏正谱的训练。固定正谱伴奏是由歌曲作曲家或专业从事即兴伴奏人员编配完成的。技能技巧较高,和声复杂、织体与音型变化较多,能够充分地体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现力,是学生学习即兴伴奏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钢琴演奏基本的训练曲目外,在教学内容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固定正谱伴奏,并加以充分的演奏示范、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及学习歌曲正谱伴奏的编配方法、和弦的使用、音型与织体的运用、音乐形象的表现方法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即兴伴奏的编配方法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伴奏训练中。

(三)抓住儿童歌曲类型与特征,分段进行即兴伴奏编配练习

儿童歌曲是一个广义的歌曲范围,如进行较细致的划分可以将其分成幼儿歌曲、学前儿童歌曲、少年儿童歌曲、外国儿童歌曲、少数民族儿童歌曲等。在为以上这几种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时就要注意到歌曲的风格特点、年龄特征、和声、音型与织体、各个部分伴奏处理与表现方法。以最恰当的和弦、最合适的音型、最有力的形象表现形式来完成即兴伴奏的编配。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儿童歌曲的分类进行伴奏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施分段教学的方法来安排歌曲伴奏的训练。以下列举几首不同类别的儿童歌曲伴奏编配作以阐述。

幼儿歌曲《小鸭穿鞋》:这是一首4至5岁幼儿演唱的歌曲,活泼欢快,表现了小鸭走路一摇一摆的音乐形象。歌曲为中国作品、F大调、一段体四句对比结构曲式。为这种幼儿歌曲配伴奏时,要尽量旋律流畅、节奏清晰、便于演唱。本曲在和弦的配置上比较简单,使用大调式主、属、下属、属七即可;半终止使用属和弦、完全终止使用属七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整个歌曲伴奏使用带旋律的方式,右手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左手弹奏伴奏音型,1、2、4乐句运用带低音的半分解式音型、3乐句运用和弦柱式音型、尾声运用重复低音的方式结束全曲。整个伴奏给人一种活泼愉悦的感受,节奏感强,容易进行边弹边唱。

学前儿童歌曲《小燕子》:这是一首5至7岁学前儿童演唱的歌曲,优美抒情,旋律起伏不大,表现小燕子的美丽和为庄稼除害的歌曲内容。有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C宫五声调式。和弦按照传统和声进行原则配置即可,选用Ⅰ、Ⅳ、Ⅴ、K46。整曲完全运用带旋律伴奏的方式,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在第一、三乐段采用全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优美的形象;第二乐段采用半分解音型,表现小燕子为庄稼除害虫的情景;歌曲结束后在伴奏声部采用主和弦分解进行的尾声来补充和加强歌曲的终止感。

少年儿童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这是一首小学低年级的歌唱作品,节奏欢快、充满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景。无再现单二部曲式结构,F大调。和弦使用较复杂,正三、副三、属七、终止四六、重属、副属和弦都有运用,在和声节奏上保持强弱分明、和弦更换不要太频繁。在伴奏上选用有旋律与无旋律相结合的形式,前奏右手弹奏旋律并附加和弦,左手以全分解琶音的形式弹奏;第一乐段使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左手鲜明低音与右手弱起柱式音型弹奏波尔卡式节奏,突出旋律的律动感;第二乐段使用有旋律的伴奏方式,右手主旋律附加音程弹奏、左手加以流畅的上行全分解和弦,表现舒展能够突出主题。

(四)做好与其它课程学习的衔接

在儿童音乐方向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中,始终不能离开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这些学科与伴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即兴伴奏编配与弹奏的技能技巧,可以相互促进知识的掌握。这些学科包括儿童音乐欣赏、儿童音乐游戏、儿童歌曲表演唱、儿童舞与律动等等。儿童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儿童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和歌曲积累,使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同时掌握大量的儿童音乐题材,为即兴伴奏的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料与经验。在儿童音乐游戏、表演唱、舞蹈律动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的音乐游戏、歌曲表演、舞蹈、律动创作合适的音乐进行伴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个技能与技巧的掌握,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作者简介:刘杨(197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键盘即兴伴奏教学

第14篇

关键词:音乐 新课标 课堂教学

一、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要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是从教学内容方面还是从教学计划上都做出了新的规定。虽然现阶段各个学校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纷纷开设了音乐课,但是音乐课形同虚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仍然存在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程时间的状况,偏科现象严重。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音乐器材,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特别是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很难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中去。

(二)教学分离不共鸣

音乐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般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述的,但是由于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和兴趣爱好,教课的效果往往是不容乐观。教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讲课,学生们昏昏欲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点和兴趣点,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音乐教学多元化步伐缓慢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缺乏新意,教学理念不够新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当不断的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来。在教学内容方面经常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教授给学生系统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学生也没有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其次,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多媒体设备,经常是学生看过听过之后并不能够对讲述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二、音乐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转变

(一)教学目标上从单向的知识灌输向发散的音乐思维进行转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学会音乐鉴赏,同时还要学会通过鉴赏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思维是很活跃的,能够调动大脑内部的很多区域,所以良好的音乐学习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所以新课标中规定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不断的更新,将原有的传统内容进行替换,选用的新内容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方式上不再是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应当改变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更应该注重音乐向多维发散的思想进行转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一味地听课,死记硬背一些和弦、音程、调式,这样只有功于应试,无助于音乐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承担素质教育的重任,有必要进行发散的音乐思维训练,比如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对比、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能,从了解音乐真正向理解音乐迈进。

(二)课程设计上从单一的歌唱向多元的音乐体验进行转变

在进行音乐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应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然后是音乐课程涉及的学科应当广泛一些,并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知识的掌握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会歌唱不是评判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唯一标准,所以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的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r,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以及音乐演奏的技能。新课标的实施,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应当着重在于音乐的多元化体验,对各种音乐形式都能够涉猎,不仅仅是片面的掌握。音乐的本质,贵在实践,而精于体悟。这里所说的长期目标指的就是完成新课标的要求,短期目标指的是能够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其中一种音乐形式或者音乐元素,能够使学生增加后续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向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达到长期目标,所以说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互结合。

(三)教师素养上从专业的音乐素养向全面的教学能手进行转变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制定出教学计划,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应当不断的学习各种教学手法和教学策略,不断的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重点,能引人入胜地把各种专业的音乐理论结合在多元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外,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深入浅出,便于理解,把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三、结语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触音乐,达到人格构建重要基石的目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纳吉蕊.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J].才智,2016,(32).

[2]阿依先木・艾则孜.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教研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

第15篇

一、音乐课堂中多媒体的有效使用

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也在相应改变着。回顾我小时候的音乐课,教师弹琴学生唱,歌曲旋律学会了,课上任务就完成了,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如今,科技发展普及到今天,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电脑和U盘,而电子合成器制作的美妙悠扬的伴奏音乐,用信息技术软件根据歌唱的需要随时升降调,这一切比起老师单一的钢琴伴奏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们不禁思考:音乐教师解放了弹琴的双手,该做点什么?

“唱美歌曲,让学生享受歌唱活动中的快乐,全面提升个人音乐素养”,我认为这是现今音乐老师应该做到的。

音乐课上我开始尝试使用MP3播放器辅助歌曲教学,并结合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打造了一个开放的歌曲学习空间。当我第一次把学生刚刚会唱的新歌用MP3当堂录制下来,连接电脑,通过电视屏幕播放出来的时候,看到了学生眼神中的惊喜,也许很多学生这是第一次在电视音响中聆听自己的歌声。安静的课堂,期待的眼神,认真聆听的表情,使我感受到科技给音乐课堂带来的惊喜。

通过对比聆听,学生查找出自己的演唱与范唱的差距,或者相互聆听找出优缺点,更好地提高了歌唱水平。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在家里录制好的演唱带来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给大家听。在学期结束的检测中,这种互评方式也使学生自己对唱会歌曲、唱美歌曲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励他们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和用心。

除了多媒体的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也是唱好歌曲的关键。运用PPT展示的歌唱发声原理,更利于学生对气息的理解,让我们的歌曲学习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热热闹闹,而是更加贴近科学,更加专业。

二、音乐课堂中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培养

无论哪门课程,学生都需要具备探究精神。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的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音乐课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科技素养,使学生具备不断探究的精神,在被音乐传达的美感吸引的同时,激活创造探究才能。

“科技”虽然是科学技术的简称,似乎是以知识形态为主要特征,但是纵观音乐艺术中的乐器制作,哪个不是科技的结晶?学生通过对乐器原理的简单了解,也可以制作简单悦耳的乐器,如,皮筋琴、玻璃杯琴、单弦琴、摇铃、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