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

企业资金的来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资金的来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资金的来源

第1篇

关键词:长期资金来源;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负债规模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文献综述

对于企业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过。汤卫国(1994)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的筹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负债经营也被普遍适用,因此企业需要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方案适当增加负债,在合理范围内负债经营。高世清(1998)通过各项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率和财务杠杆系数的分析,提出企业要找到负债规模与总资产的比例、投资收益率以及资金成本之间最适合的程度。王建成(2002)通过对日、美、德三国企业负债规模的分析比较,认为我国企业的负债规模相对适中,但仍存在着潜在的财务危机。黄当玲(2016)通过DEA 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负债规模越大的企业,融资效率越低;融资成本越高的企业,融资效率越低的结论。因此建议企业改善企业资产结构,减少负债规模与融资成本。周文琳(2016)从投融资关系出发,实证研究了不同负债的来源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商业信用与企业投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对约束企业过度扩张投资规模有治理作用;而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与企业投资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不能发挥约束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可对于以发现对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万达信息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近几年的负债来源、负债规模的数据,计算它的资金成本,探讨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

二、资金与资金成本

在资金来源里,有短期资金来源,也有长期资金来源。通常,我们把长期资金来源称为资本,因此在计算资金成本时,主要是对长期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的计算,暂不考虑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债券、普通股三方面。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需要支付的手续费等筹资费用。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不同,导致资金应承担的筹资费用就不一样,应承担的资金成本也就不一样,比如,借款应负担的利息支出、发行债券应支付的发行费用、给股东分派的现金股利等都是资金成本,因此资金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资金成本又分为个别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包括各项长期债务,因此更能够适用于企业筹措新资金。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企业筹资时最容易想到的方案。但申请长期借款时,银行会考虑风险因素,一般不愿进行巨额的长期贷款,在企业财务状况不好时,银行甚至不愿意借款。借款的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为:K借款=,其中,T代表所得税税率。在不考虑筹资费用的情况下,该公式可以简化为K借款=利率x(1-T)。

(二)公司债券

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债券持有者只收取利息,如果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可以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但在公司财务状况不好时,还本付息将会是对企业财务的巨大压力与挑战,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发行公司债与申请银行贷款相比较,发行公司债券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的无效投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对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发行公司债能够有效改善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投资效率。债券的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为:K借款=,其中,T代表所得税税率,f代表筹资费率。在不考虑筹资费用的情况下,该公式可以简化为K借款=利率x(1-T)。

(三)普通股

通过发行普通股票筹资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方式,普通股是企业资本中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偿还。但是以普通股筹资就意味着有新的股东会加入,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改变以前公司的股东格局。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我国目前主要的筹资方式是银行借款,公司债券相对来说比重较小。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为:

K普通股=。

三、举例分析

普通股资金成本的计算模型有很多种,在本文中通过分析万达信息企业每年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做出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前五年的股利分配政策均为每股派发3元,所以可以假设是一个固定股利政策。因此在计算股票的普通股资金成本时,采用固定股利的模型来计算,即K普通股=。

(一)计算资金成本

下面,对万达信息企业每年的长期资金来源进行年度内的分析。

2011年万达信息企业没有向银行借款,也没有发行公司债券,普通股占长期资金来源的全部。

通过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普通股==0.1071

计算得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Kw=100%x0.1071=0.1071

2012年企业向银行借款2,860,474.2元,占长期资金来源0.23%。普通股有1,229,449,435.72,仍占长期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比重。

通过借款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借款=6.27%x(1-25%)=0.047025

通过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普通股==0.1071

计算得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Kw=0.23%x0.047025+99.77%x0.1071=0.107

2013年既有长期借款又有债券和普通股,这一年企业的筹资方式多样。

通过借款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借款=6.27%x(1-25%)=0.047025

通过债券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债券=4.83%x(1-25%)=0.036225

通过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普通股==0.1071

计算得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Kw=0.4%x0.047025+12.4%x0.036225+87.2%x0.1071=0.098

2014年长期借款到期,企业没有发行债券,普通股占长期资金来源100%。

通过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普通股==0.1071

计算得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Kw=100%x0.1071=0.1071

2015年企业有长期借款102500000元,是近几年中借款数额最大的一年。

通过借款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债券=6.27%x(1-25%)=0.047025

通过普通股资金成本公式计算得K普通股==0.0622

计算得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Kw=5.04%x0.047025+94.96%x0.0622=0.0614

(二)长期资金来源比重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关系

通过以上5年负债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三项资金来源中,债券的资金成本是三者中最低的,其次是长期借款,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最大。普通股的金额在逐年增加,但其占总资产比重从2011年的83%下降到了2015年的38.06%,这是因为企业总资产在增加。各项负债占长期资金来源的比重不确定,是因为企业每年的长期资金来源不确定,比如在2011年和2014年企业没有向银行申请长期借款,也没有发行公司债券,只有普通股,而2013年企业正好与2011年和2014年相反,企业向银行借了为期2年的长期借款,也发行了企业债券,因此在长期资金来源中有长期借款、负债和普通股。企业需要哪些负债是由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决定的。由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 普通股占长期资金来源的百分比xK普通股+债券占长期资金来源的百分比xK债券+长期借款占长期资金来源的百分比xK借款。因此在2011年和2014年没有长期借款和负债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等于普通股的资金成本。2015年长期借款的数额、比重都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这说明银行对公司的偿还能力评定等级良好,认为企业有能力还本付息,这同时也说明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良好。综合以上5年,可以发现普通股占长期资金来源比重越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越大。长期借款占长期资金来源比重越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越小。

(三)负债规模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关系

通过对2011年到2015年5年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万达信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升高,这表明万达信息企业从2011年到2015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资产的增加,负债比率也在逐年增加。长期资金来源中普通股比重最大,长期借款和负债每年均不一致。普通股逐年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总额也在逐年增加。这表明企业发展良好之后有了更多的负债来源,银行也更放心把资金借给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专业的贷款金融机构,银行通常会事前考虑各项潜在风险,对申请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申请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信用级别以及发展预期等,以便防范风险。郭成亮(2014)年提出长期负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中都与投资呈现正比,即能激励投资的观点,本文中提到的长期资金来源总额逐年增加,尤其在2015年万达信息企业的长期借款达到有史以来最大值,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但在2015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1.02%,我们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50%到70%是正常水平,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公司管理层应该开始提高警惕,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该企业的负债总额在逐年增加,但负债内的每一项长期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不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不同。负债规模扩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会增大。

四、总结

本文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万达信息企业为例,研究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结合上述计算结果,发现该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说明企业负债规模逐年扩大。普通股占长期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比重,而长期借款和债券很多年份并没有涉及。企业应当增加筹资方式,多元化筹资。企业除了可以利用债券、长期借款、普通股等方式筹得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利用留存收益、融资租赁等方式来筹集资金。负债规模扩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会增大。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对各类资金成本的计算,加强资金成本管理,考察企业对资金的利用情况,全方面考量资金成本和可行性,选择更适合的方案进行筹资,尽可能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正确进行负债经营。

参考文献:

[1]汤卫国.试谈企业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J].工业会计.1994,(09).

[2]高世清.浅谈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J].黑龙江财会,1998(6).

[3]王建成.我国企业负债规模及其比较分析[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2).

[4]刘志勇. 中国上市公司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10)

[5]郭成亮.负债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报,2014.

[6]黄春滚,卢永红.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资金成本研究[J],2015.

第2篇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现状

(一)基于地域视角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江苏省中小企业中,有137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7.16%;有34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宽裕,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18%;有33家企业认为目前资金紧张,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6.67%。总的来说,有超过八成的中小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处于和好于一般状态,说明江苏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呈现良好健康态势。

(2)苏南。在接受调查的98家苏南中小企业中,有64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5.30%,此外各有17家企业资金处于紧张和宽裕的状态,均占苏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7.35%。可见,苏南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状况良好,能够跟得上企业和市场的发展脚步。

(3)苏中。接受问卷调查的苏中地区中小企业共有50家,有33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处在一般状态,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66%;有12家中小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4%;还有5家企业目前资金状况紧张,占苏中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10%。苏中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部分资金状况呈现一般状态,比率甚至稍稍超过了苏南地区,资金富裕的企业比率也超过了苏南,此外,呈现资金紧张的企业,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也低于苏南,总体上资金状况优于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

(4)苏北。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6家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中,有40家中小企业目前资金状况一般,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3%;有12家企业呈现出紧张的状态,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21.43%;而仅有4家企业表示资金宽裕,占苏北地区全部调查对象的7.14%。不难看出,苏北各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总体上同样呈现出一般的状态,但是,与苏南、苏中的中小企业相比,资金紧张的企业数目明显偏多,并且,企业数量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情况是三个地区中最为严重的。

(二)基于行业视角 具体有: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61家,占据了全部企业的30%;轻工业和商业各有54家,均占据全部企业的27%;而其他行业也有33家,占据全部企业的16%。这样的比率显示出,中小企业分布特性在几个主要的行业中较为均衡。

(2)轻工业。在轻工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依次是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银行贷款的选择倾向略微下降,选择的企业数目由成立时的49家降到了46家;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占据了企业融资偏好的第二位,并且有更多的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进行了融资,选择这一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由原来的39家上升到了41家,青睐趋势显而易见;民间借贷对于轻工业中小企业而言是资金来源的第三位选择,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成立时和目前的倾向相比并没有发生变化,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内部集资也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一大选择,但在轻工业领域,这一资金来源选择倾向从原来的21家下降到了18家,略有下降;虽然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也是不错的资金来源,但是在轻工业行业,选择的企业数量较少。

(3)高科技产业。在高科技产业类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股权融资。在列出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是最受高科技企业欢迎的资金来源,并且有48家企业目前的资金来源中有银行贷款这一项,企业数量比成立时多出了2家。位于第二位的自筹资金选项,选择其作为资金来源的企业数目也有所上升,由原来的32家上升到了35家,虽然上升程度不是很大,但也足以显现出高科技产业对该融资来源的重视。此外,高科技企业对内部集资、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民间借贷的偏好程度相当,选择这四类资金来源的企业也是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和企业成立时相比,分别有了1、1、3、6家企业数目的上升。而其他方式几乎没有企业去选择。

(4)商业。在从事商业类的中小企业中,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但是和轻工业以及新科技产业类的企业相比,银行贷款这一资金来源并没有显示出遥遥领先的姿态,自筹资金的比重和银行贷款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但分析显示,三大资金来源受青睐的程度与企业成立时相比都有了些许下降,自筹资金从原来的36下降到了33,银行贷款从38下降到了37,而内部集资更是从22下降到了18;此外,民间借贷、财政投入、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这四项资金来源虽说不是商业类的资金来源巨头,但从趋势上来看,这四项资金已经受到了商业类中小企业的重视,与成立时相比,选择民间借贷、财政投入的分别多出了2家企业,而股权投资也多出了一家企业,这细微的变化显示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对这四项资金来源表示了青睐。

(5)其他。在除去上述三大行业的剩余中小企业中,自筹资金、银行存款和内部集资是比较重要的三大资金来源,拥有自筹资金和银行存款这两项资金来源的企业数量从成立时的21都上升到了26,而内部集资从14上升到了17。位列第四位的财政投入也有了数量的上升。民间借贷、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企业采用的比较少的三种资金来源,但其中股权融资和其他方式是上升的,民间借贷是减少的。(详细数据如图1、表1所示)

图1 其他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商业和其他产业这四类中小企业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分别有49家、52家、39家和29家中小企业把银行贷款视为企业最喜好的资金来源。其次,各行业分别有22家、31家、19家和16家中小企业把自筹资金这一资金来源视为第二偏好。

(三)发展阶段分析 具体如下:

(1)总体情况。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中小企业中,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资金57.14%处于一般状况,36.73%处于紧张状态,而只有6.12%的资金略显宽裕;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83.65%资金状况一般,另外资金紧张和宽裕的比例分别为9.62%和6.73%;对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有43.14%的资金处于一般状态,45.10%为宽裕,11.76%为紧张状态。很明显,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状态下,资金大部分处于一般的情况,相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来看,创业期资金的紧张程度最为严重。成熟期的资金的宽裕程度最高,发展的也最健康。由此,从创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步步地健康发展。

(2)创业期。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如图2),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与自筹资金,其次是内部集资、民间贷款、财政收入和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立之初,绝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作为其筹集资金的最佳选择(40家),可是就目前来看,它的选择度下降了2家(38家),从而被自筹资金(成立时与目前均为38家)这一筹资方式超过。民间借贷、内部集资、财政收入这三种方式,从成立之初到目前均有所上升,分别为9家到17家、14家到15家以及4家到8家。而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与自筹资金的局势相同,均保持稳定,分别为7家和1家。不难看出,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不管是在创立初期还是目前,都更为偏向于选择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其融资的最佳途径,民间借贷、内部筹资以及财政投入与股权融资的选择性也在不断增加。

图2 创业期中小企业现有资金来源与成立之初的比较

(3)成长期。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中,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其次是自筹资金、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从图3不难看出,在将企业初创期和目前的资金来源进行比较后,各类主流倾向均为上升或保持稳定的趋势,除了内部筹资有轻微的下降。作为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遥遥领先的地位,具有85到87家的选择,而最为第二选择性的自筹资金,从企业的成立之初目前,它的选择有了突破性的飞跃,由原来的63家到现在的72家。对于民间借贷从28家到29家这一点轻微的上升空间来看,财政收入与股权融资,虽然在总量上难以与民间借贷相抗衡,但其上升程度分别为19家到33家与16家到20家的4家变化,远远高于民间借贷。而其他方式的选择则保持稳定的2家。

(4)成熟期。在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中(如图3),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内部集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三大资金来源。和成长期相似,银行贷款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创业之初到目前处于29家到33家的高选择。紧随其后的自筹资金从成立到目前有略微的下降,从原来的26家到25家的选择。内部筹资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保持着20家的选择。对于民间借贷以及财政投入,选择性均有略微的下降,分别从创业时期的9家和10家,下降到目前的7家和9家。股权融资是这段时期必须要提的资金来源方式,它的上升速度最快,从创业时期的10家,到了目前的17家,看来选择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方式会在未来成为更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在接受调查的204家企业中,有处于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3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最为偏好的资金来源都是银行贷款,分别有38家、91家和41家表现出了这样的偏好。但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偏好是最为强烈的。有17家创业期企业和49家成长期企业把自筹资金看做第二偏好的资金来源,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则偏向于把内部筹资作为企业的第二大资金来源。

二、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原因

(一)江苏省不同地域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对位于苏南的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还不足以满足企业需要是导致融资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次要原因还有很多,但银行的偏见还是以38.78%的比率被重点提了出来。对于苏中的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是导致企业融资失败的突出因素,比率竟占62%,此外这类企业同样面临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导致融资失败带来的影响。和苏南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苏北的企业同样因为企业自身缺陷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不足这两大主要原因而导致融资失败,然而,有73.21%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缺陷,可见苏北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还有待提高。(数据详见表3)

(二)江苏省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三类企业在面对融资失败原因这一问题时,观点都偏向于企业自身问题和金融机构本来就能力有限的选项上。但高科技企业有37.7%的比例认为银行存在歧视中小企业的现象并且信用机构存在操作审批上的苛刻繁琐。轻工业和商业则分别有32.73%和35.19%这样稍大的比率认为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应该为企业融资失败负责,或多或少应该采取行动配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数据详见表4)

(三)江苏省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认为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

在对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的原因调查中,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在于企业自身缺陷、金融机构本身能提供资金就不足与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苛刻为主。但是对于成长期企业,银行的偏见在此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比值达到37.5%。创业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中也分别有28.57%和29.41%的比率认为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而导致了融资失败的发生。由此可见,银行的偏见与歧视也是企业不能成功达到融资目的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可以发现三类企业对信用担保,民间高利,行业不景气没有报以过多的怨言。(数据详见表5)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江苏中小企业中,有26%的企业认为融资失败是企业自身存在一些缺陷,20%的企业认为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导致的失败,此外,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有偏见和银行贷款程序繁琐苛刻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各占15%。认为另外三个原因导致融资失败的比率分别为9%、9%和6%。

(四)江苏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深层次原因 从上述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资金来源困难主要来源于企业发展所表现的自身问题、银行的偏见以及融资贷款程序所折射的政府相关管理问题,即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1)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具体有:一是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未能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盲目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快速发展,使得中小企业无法相对稳健的发展,从而引发高歇业率和倒闭率。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由于不少中小企业准备快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以及中小企业的人工,流动资金和原材料等多种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上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2)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信贷审批手续繁杂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笔贷款从申请到最后批复手续繁琐,所需时间过长,难以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容易贻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此外,银行在信贷这一块长久以来便对中小企业存有偏见。二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够。我国政府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政府在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配套措施。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三、江苏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破解对策

(一)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些改变、变革、内部规范化来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从而吸引外部机构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江苏中小企业目前依赖较重的银行,尽力满足其融资条件。一是制定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愿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路径以及可行的盈利模式,使其对企业长期良性成长充满信心。二是企业规范化建设以及再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亟待提高,财务信息混乱、数据不真实,因此加强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性等方面。三是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打造一个和谐、团结、凝聚力强的企业文化易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战斗力,从而转化为企业长久的发展潜力和动力。四是改变传统观念,在可能的前提下积极尝试除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外的资金来源,如进行股权的改造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其它产业投资基金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合理配置金融资本,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的贷款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渠道。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要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规范贷款管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降低贷款手续的繁琐程度,方便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政府方面 具体有:

(1)加强适应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需要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要在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就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各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来看,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必须按地域实施。对于在调查问卷中对政府扶持显示出强烈欲望的苏北地区,政府应当下放制定地方税收优惠的权利,让地方政府根据当地中小企业的意愿和现状,制定出一套适合和方便他们更好地融资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以对待苏南地区的态度,对苏北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援助,有理有据地切实帮助有需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愿望。当然,除了特别照顾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外,政府部门也不能放松执行机构对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在苏南、苏中地区的执行情况,切忌把法律法规只当门面,不去实践。

(2)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构建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政策支持。央行应制定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特色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目的是为了对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级别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于那些没有很多固定资产来担保融资,谋求金融机构信任,但有良好发展空间和势头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当提供信贷担保,协助中小企业向参与计划的贷款机构取得贷款,信贷担保金额可视企业情况而定。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设立再担保基金制度,帮助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有关部门可重点扶持一些经营管理较好、风险管控水平较高、有一定影响力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建立“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谨慎制定货币政策。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中西部差距大,统一调息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江苏来看,南北经济同样也存在差异,只有针对不同地区做出不同的调息决策,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遇到的麻烦。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状况,出台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要对政策的后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降低货币政策与调控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4)完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方式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中小板和创业板这种融资方式无疑是直接融资中的重点。因此,中国证监会应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尽快按现实需要建立交易成本较低、准入标准较松的二板市场或地方柜台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

(5)引入民资机构。为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应该鼓励一定数量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设立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对于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民营金融机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更为熟悉,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会更好。另外,民营资本的进入会进一步促进目前的国有金融机构改进、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从事科技创新领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国内其专利技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就为技术转化为资本制造了障碍。因此,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应降低相关的知识保护成本,主动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促进高科技类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像江苏这样发达的沿海省份,可以建立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科技的市场化转化,提升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企业融资资金流动分析是分析企业从那些途径取得资金,又将这些资金应用到那些方面,从而分析资金来源和资金应用的对应性。分析的目的是考察企业有没有财务风险,有没有经营风险,有没有偿债风险。论文百事通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风险评估”,并“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第28条)。对融资资金进行流动分析,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1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基本原理

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对融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定点归类,确认资金的属性——是资金运(应)用,还是资金来源,再据此分析资金运(应)用和资金来源的合理性。例如,某投资者创办甲科技公司投入资本金100万元存入银行。当期,该公司支付70万元购买一批科技产品,并全部售出,收款86万存入银行。由于该科技公司新办,一切税费免交,未发生其他费用。期末,该公司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如下(见表1、表2)。

根据表1、表2进行资金流动分析如下:

①公司他创立时:

资金的应用

银行存款余额100万元

资金的来源

实收资本余额100万元

②营业一期后:

资金的应用

增加银行存款16万元

资金的来源

增加未分配利润16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见,企业融资资金流动分析主要是比较资产、权益项目的期初、期末差额。对于资产类项目来说,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应用;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来源。对于权益类项目来说,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来源;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应用。

2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应用实例

例1:夏宇工厂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年初、年末差额计算如表3、表4。根据表3、表4进行资金流动分析如表5。

2.1对资金来源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从表5中可见,夏宇工厂本期“资金来源”1631151元,其中,主要产生于流动资金项目和盈利的增加:

①企业盈利使“未分配利润”增加444885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7.3%(444885÷1631151×100%);

②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资金来源33200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0.4%(332000÷1631151×100%);

③收回应收账款增加资金来源29559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1%(295590÷1631151×100%);

④购货签发应付票据增加资金来源17550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8%(175500÷1631151×100%)。

以上四项内容共增加资金来源1247975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6.5%(1247975÷1631151×100%)。其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它表明该企业主要依靠增加盈利来扩大资金来源。

如果企业主要靠增加贷款来增加资金来源,就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2.2对资金应用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经营风险从表5中可见,夏宇工厂本期“资金应用”1631151元,其中,主要用于流动资金项目的增加:

①货币资金增加433945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26.6%(433945÷1631151×100%);

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减少339641元,相当于动用偿债的流动资产增加了20.8%(339641÷1631151×100%);

③企业购买的存货增加,多占用资金255888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15.7%(255888÷1631151×100%);

④应付账款减少195900元,相当于动用偿债的流动资产增加了12.0%(195800÷1631151×100%)。

以上四项内容共使资金应用增加1225374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75.1%(1225374÷1631151×100%)。其中,最主要的资金应用是“货币资金”的增加,它表明该企业主要依靠回流货币增加了资金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应收账款过渡增加,存货中的库存商品超常规增加,这些都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

2.3对资金来源和资金应用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分析偿债风险的重点是对非流动资产增加的对应性进行分析。夏宇工厂本期“非流动资产”共增加了199524元,包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了107970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6.6%;

②“固定资产”增加77263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4.7%;

③“工程物资”增加14291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0.9%。

夏宇工厂“非流动资产”增加的来源是什么呢?从以上表5可见,主要依靠“长期融资”解决,即主要依靠投资者资金积累和长期负债解决:

①夏宇工厂本期“长期借款”增加66000元,“应付债券”增加7838元,共计73838元,占“非流动资产”增加额的37%;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筹资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运行发展

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资金市场,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皆以筹集足够的资金为前提,筹资是整个资金运动的起点,因此,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将对筹资的原则、筹资的动机和分类、筹资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投资决策方法进行论述。

一、筹资原则

(一)规模适当原则

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往往是不断波动的,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调研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求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资金筹集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又可防止资金筹集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筹措及时原则

企业财务人员在筹集资金时必须熟知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来源合理原则,

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的源泉和筹集场所,它反映了资金的分布状况和供求关系,决定着筹资的难易程度。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收益和成本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认真研究资金渠道和资金市场,合理选择资金来源。

(四)方式经济原则。

在确定筹资数量、筹资时间、资金来源的基础上,企业在筹资时还必须认真研究各种筹资方式。企业筹集资金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同筹资方式条件下的资金成本有高有低。为此,就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以便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二、筹资的动机和分类

(一)筹资的动机和目的

创建企业,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筹集资金。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总的来说是为了获取资金,但具体到各个企业,筹集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设立企业的需要。按照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设立时,必须由法定的资本金,用于购置厂房,机器设备和购买原材料等,因此,要设立一个企业,必须筹集资金作为财务活动的起点。

(2)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的筹资活动是企业最为经常性的财务活动,一是满足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二是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作为筹资的重点,确保资金能及时到位,否则将影响企业有效取得经营成果。

(3)满足资金结构调整的需要。企业的资金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筹资方式而形成的。资金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企业经营条件的改变等,资金结构也应做相应的调整。资金结构的调整是企业为降低筹资风险、减少资金成本而对资本与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的调整,属于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事项,也是企业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4)谋求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开拓企业经营领域和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这一切都是以资金的不断投放作为保证的,企业发展壮大需要筹集资金。

(二)筹资的分类

(1)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权益筹资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金。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和内部积累等方式而筹集的资金都属于企业的权益筹资。负债筹资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行,按期偿还的资本,。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而筹集的资金属于企业的负债筹资。

(2)按照是否通过金融机构筹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具体而言,直接筹资主要有直接投入资本、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间接筹资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间接筹资主要有银行借款、租赁等筹资方式。

(3)按照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短期资金是指供短期使用的资金,一般为一年以内。短期资金主要用于现金,应收账款,材料采购及发放工资等,一般在短期内可以收回。短期资金可以用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款,商业票据等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是指供长期使用的资金,一般在一年以上。长期资金一般采用发行股票、债券、银行中长期借款等方式筹集。

三、筹资渠道与方式

(一)资金的筹集渠道

筹资渠道是指企业资金的来源。目前我国筹资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企业内部资金、金融机构资金、其他单位资金、职工和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

(1)国家财政资金。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历来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家财政资金具有广阔的来源和稳定的基础,而国民经济命脉也应当由国家掌握,因此,国家投资在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企业内部资金。企业内部资金,主要指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营资金,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资金将日益增加。

(3)金融机构资金。金融机构资金,包括各种商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金融机构的资金有个人储蓄,单位存款等较稳定的来源,财力雄厚,贷款方式灵活,能适应企业的各种需要,且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因此它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

(4)其他单位资金。其他单位资金,是指其他法人单位可以投入企业的资金。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同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和资金融通日益广泛。既有长期的固定的资金联合,又有短期的临时的资金融通,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开拓企业的经营业务。所以,这种资金来源渠道得到了广泛利用。

(5)职工和民间资金。职工和民间资金,是指本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手中的暂时闲置未用的资金。这种个人投资渠道在动员闲置的消费基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6)国外资金。国外资金,是指外商向企业投入的资金。企业吸收外资,不仅可以满足经营资金的需要,而且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外资金已成为企业加速生产发展,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筹资渠道之一。

(二)资金的筹措方式

筹措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时所选用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金融机构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留存收益及商业信用等。

四、筹资决策方法

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企业应用的筹资决策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较筹资代价法。

通过各种筹资方式的比较,看出哪种方式最适合本企业的需要。当然,要得到未来资金的使用权,就的花代价,但代价有大有小,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筹集必要的资金方案为最佳方案。

(1)将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2)比较筹资条件,筹资方式的不同,投资者所要求的附加条件不同,我们就要进行充分的比较,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条件。

(2)比较筹资的时间代价,不同的资金来源所花费的筹资工作时间也不同,发行债券所花费的工作量肯定要比借款的工作量大,时间也长,我们就要相互进行比较选择最优者。

(二)比较筹资机会法

(1)比较筹资的实施机会,确定在什么时候筹资最佳。如贷款时间的选择,债券和股票发行时间的选择等。

第5篇

一、引言

风险投资供给问题也就是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作为风险投资供需两端中的一端,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的规模和发展。一般而言,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主体由政府、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公司、富裕的家庭和个人、金融机构以及外国风险投资等构成。根据各国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政府监管机制等的不同,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主体结构也是不同的,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政府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地位的差异。对于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与地区,养老基金、大公司、金融机构等民间主体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政府只是在中小企业的种子期以及对于外部效应比较高的风险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相反,对于处于风险投资发展初期的国家和地区,政府资金在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大,我国就属于这种类型。

风险投资的资金供给结构是随着风险投资制度自身的演进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风险投资早期阶段,由于风险投资很不成熟,风险很大,容量很小,因此一般只是富有的个人或家庭投资; 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容量不断增大,风险也有所下降,一些大型企业也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本文对美国、欧洲、亚洲(中国大陆以外)以及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状况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美国是现代风险投资的发源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风险投资业的规模和效率一直走在全球风险投资业的前列。 美国又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执行者, 因此其风险投资业资金供给状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表1可见,在1978年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结构中, 个人和家庭还以0.70亿美元占据了首位,保险公司也以0.35亿美元处于次席,养老基金只占第四位。但到1979年,养老基金就一跃占据了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首位,其后除了1981年与个人与家庭的资金供给平分秋色之外,养老基金一直一枝独秀,牢牢占据了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首位。从比例上来说,1978年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提供的资金只占总资金的15%,其后逐渐增加,1986年达到了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30%~50%之间。从历年的总体情况来看,保险公司与捐赠基金分别占据了美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三、欧洲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欧洲风险投资资金来源部门分布中,养老基金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与银行一起排在了历年资金来源的前两位。 但与美国不同的是, 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投资的比例并不占绝对优势,不仅常常将首位让给商业银行,而且与其他来源的资金比例相差也不大。在美国,政府部门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比例非常小, 以至于在表1中都没有反映出来。 而欧洲政府部门对风险投资的投入所占比例虽然只有5%~10%,但是总体来说,却要高于法人企业、 股票市场以及个人对风险投资的投入比例,略低于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与美国相比,欧洲风险投资来源分布的另一个不同是个人投入所占比例要小得多, 在各来源渠道中只排名在倒数第四左右。总之,与美国相比,欧洲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布中,政府和银行所占的比重相对重要一些,而个人、企业和证券市场的作用却相对小一些。 这与美国更崇尚自由市场而欧洲政府和银行的影响更大有很大关系。

表3给出了英国、 德国和法国等三个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欧洲国家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分布情况。 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渠道, 而来自国外的资金数量显然要大于来自国内的资金数量,尤其是2007年来自英国国内和国外资金的比例竟然达到25∶75, 这与英国的金融业发达并且开放程度较高不无关系。 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也是以养老基金占据的份额最大(尤其是来自国外的资金),与美国相似,这或许是因为英国在经济制度和金融政策与美国最为接近有关。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为投资基金和银行, 而政府部门投入风险投资业的资金份额比较小, 尤其是来自英国国内的政府部门的资金。 这一点也与英国的市场自由化在欧洲处于较高水平有关。

在德国,2003年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排名中占据前三名的是银行、 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2006年前三名排名是投资基金、 个人和银行,2007年前三名排名是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和银行,而2009年稍作调整,为银行、投资基金和个人。由此可见,德国的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政府部门和个人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但与英美不同的是,养老基金在德国风险投资业资金供应系统中所占的比重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德国奉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结果。

法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分布与德国较为相似,但也有一定差异。法国1999~2001年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排名前三名的是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2006年是保险公司、银行和个人,2007年是保险公司、个人和投资基金,到2010年上半年则是个人、投资基金和政府部门。由此可见,法国的保险公司、银行和个人为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贡献较大,其他如养老基金和投资基金也提供了一定比例的资金,而政府部门、机构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则相对较少。与德国不同的是,法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渠道中,个人的作用要大一些, 而政府部门的作用却要更小一些。

四、亚洲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由于经济基础、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不同,亚洲风险投资的来源分布也表现出与欧洲风险投资来源分布的差异。在表4中,亚洲风险投资有37%来自法人企业,高出排名第二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近一倍,超过10%的还有养老基金,而在欧洲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较大比例的政府部门和个人在亚洲创业资本来源中都不超过10%,来源于个人的资金比例更是只有3%, 远远低于其他风险投资来源渠道。

表4还给出了日本、 印度和中国台湾等三个主要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来源分布情况。法人企业无一例外地在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了榜首或接近榜首的位置。 而法人企业之外的风险投资来源渠道所占的比例次序, 对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日本,2007年风险投资来源比例最高的是银行,占据了41%的比例,银行和法人企业所提供的风险资本合计比例超过了70%,如果再加上保险公司,则合计比例达到了90%,也就是说其他来源的风险投资只占了10%的比重。由此可见,日本的风险投资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和法人企业,这与日本所奉行的银行控股和企业交叉持股的经济金融制度是一致的。

在印度,2009年风险投资来源比例最高的是投资机构,占据了47.4%的比例,接近一半,远远高于其他来源的风险投资资金。占据第二位的是银行,也只有11.7%的比例。法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分别只有7.2%和6.6%。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个人的数据都很低,以至没有单独列出,包括在其他类之中。

在中国台湾,法人企业也同样占据了风险投资来源的榜首位置,从2005~2009年都占据了40%左右的比例。接下来是投资机构(在16%以上)和个人(在10%左右), 而保险公司和银行均不超过10%,政府部门更是以不到5%的比例处于最后一位。养老基金则基本上是无所作为。如果把保险公司、银行、投资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证券公司合在一起考虑,则金融机构的投入占据了中国台湾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40%~50%,与法人企业并驾齐驱。个人也为风险投资的供给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政府部门和养老基金则作用明显偏小。

从总体来看,在亚洲国家中,法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风险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而养老基金、个人和政府部门对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贡献则显然要低于欧美。

表5给出了澳大利亚2002年和2006~2008年的风险资本来源部门的分布情况。 由于2002年与2006~2008年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 所以有一些出入。在2002年,养老基金投入风险投资的资金占了36.4%的比例, 远远高于其他来源的资金。而在2006~2008年, 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提供的资金均只在3%~4%之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02年养老基金为风险投资所提供的大比例资金是一种特殊情况,不具有可持续性。2002年其他比较重要的风险投资来源有法人非养老基金、 银行等。 在2006~2008年,除海外不可分类资金和国内不可分类资金之外, 风险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包括家庭/个人、媒介基金、法人非养老基金等,而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来源都相对较少。在不可分类资金中,海外不可分类资金所占比例超过20%,是国内不可分类资金的两倍, 这说明在澳大利亚来自海外的风险投资资金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与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着自己的特色,即家庭/个人、媒介基金、法人非养老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资金比较多, 而在欧美风险投资来源中比重较高的养老基金, 以及在亚洲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来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在澳大利亚风险投资来源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我国内地风险投资供给状况分析

我国内地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时间里,发展一直很缓慢,而且存在很多问题。直到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风险资本供给方面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我国内地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从大类来说可以分为本土和外资两种,见表6。近年来,来自海外的资金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然后衰减的趋势,2003年只占5.0%(不排除与统计样本存在偏差有关),2005年占33.9%,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51.8%和49.3%, 已达到一半左右的份额, 但2009年和2010年大幅下降,占比分别为29.40%和22.52%。在外资的风险投资资金中,来自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国大陆提供的风险投资资金所占比重并不大。这说明国外逐利的机构投资者虽然很看好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但更为内行的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却相对谨慎得多。

2003年以来,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中来自本土的金额也在不断上涨,在2008年之前,由于来自外资的金额上升速度更快,所以本土资金所占的比重却在下降。但到2009年和2010年,来自本土的风险投资资金得到飞速增长,已经从不到50%的比重迅速上升到占据70%以上的比例。来自本土的风险投资资金的具体来源渠道有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和事业单位等。 其中事业单位在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中有数据, 而且其金额和比例都很小,在2006~2010年的调查中,这一项没有数据,说明其在总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已经非常微小了。在我国风险投资本土的几个主要来源渠道中,企业始终占据了最高的位置,其次是政府,虽然在总的风险投资来源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但这两个来源始终占据了前两位,即使在2010年两者合计依然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份额。本土的个人和金融机构在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构成中的比重相对较小,2008年以前始终未能超过10%的比例,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在2008年以后才上升到略高于10%。 个人投入风险投资的兴趣不高可能与我国个人富裕程度逊于国外以及我国风险投资风险较高、 退出渠道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金融机构投入风险投资的兴趣不高应该与我国近年证券市场、 房地产等其他投资领域收益率高于风险投资业有关。

六、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营运资金的基本概念

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管理和使用的资金,通过它可以预估企业的流动性水平如何,也被称作营运资本,理论界关于对营运资金概念的解释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具体理解如下:狭义的营运资金,表示的是一种差额而不是某种具体的项目,它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因此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被称作净营运资金。广义的营运资金,就是指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也被称作总营运资金。研究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如何及资产的周转情况怎么样时可以选择使用广义的概念。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的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准确掌握并控制好企业经营中的现金流,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等等。主要包括对企业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和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两部分,并且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尽量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最终增加企业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管理时高度重视营运资金政策的制定。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

任何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都应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一个取得进步和成功的企业必定制定了一种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而且这种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从营运资金的投资方面进行管理以及从筹资方面进行管理,因此,营运资金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资策略,第二部分是筹资策略。

(一)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制定管理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就是对前者即流动资产的各个项目应占多少比例,主要是对其结构进行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通过这种策略来使流动资产保持一定的水平,在这种水平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但能正常进行,而且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逐渐降低,最终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增加企业价值。一般认为,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有三种,分别是宽松的投资策略,紧缩的投资策略,适中的投资策略,具体如下:

1.宽松的投资策略。宽松型策略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安全进行,强调的是安全性,这种政策下,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数量较多,持有大量营运资本,不仅有大量正常经营需要的流动资产,还有许多以备意外情况发生时需要的流动资产,发生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较小,将财务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但是同时这种政策下持有成本会很高,再加上为了防备意外情况发生的风险占用了较多的资金,而投资到获利多的项目上较少,导致盈利也少。因此最终表现出的是流动性很强但是收益很低。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动较大,预测后期的销售额会有较大的变动,未来发展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时可以采取这种投资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保持经营的安全。

2.紧缩的投资策略。相比于第一种强调经营安全性的宽松的投资策略,该种策略更多的是强调企业的盈利性,最终目的是让企业最大程度的获益。在紧缩的投资策略下,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相比于宽松策略要少很多,除了提供正常经营需要的流动资产外,一般不会留存太多,持有的营运资本也大大降低,比如企业会尽量降低库存,最大限度的降低存货的占用资金,以节约资金成本。总之企业会最大程度的去降低那些给企业带来较少收益的流动资产的占用,而去增加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的项目,这样企业将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盈利能力也因此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财务风险,比如流动性太差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预估的,后果将会很严重。所以紧缩的投资策略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很大收益,另一方面却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慎重衡量收益和风险。如果一个企业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情况能够合理准确的预估,并且企业的所处的环境十分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少存在时,可以采用这种投资策略。

3.适中的投资策略。适中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介于宽松型和紧缩型之间,既强调经营的安全性也强调收益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风险性和收益性的平衡水平。在这种政策下,企业用有的流动资产刚好适中,进入的现金刚好能支付企业需付的,生产出来的存货恰好是销售所需的数量,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在宽松策略和紧缩策略之间。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准确估计后期流动资产的变化方向及流动负债的变化方向,则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但是,在现实生产经营中,这种策略只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政策,因此企业在经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营运资金水平也是受许多因素影响才达到的,比如,存货周转速度不同,则营运资金水平就不一样。企业不应单单靠数量模型而应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情况,去科学合理的估计未来的经营状况,尽量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吻合,最佳持有营运资本。

(二)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

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就是对企业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需要多少资金来满足以及用什么方式满足进行的安排,即确定二者分别需要多少短期来源和多少长期来源来解决资金的需求。所谓临时性意味着该流动资产受季节和周期的影响比较明显,是一种临时需要;但是无论受什么影响,企业都要保持长期发展,而季节性的流动资产就是为了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哪怕企业处在经营比较差时也应拥有的流动资产。对应于投资策略,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主要也有三种,分别是宽松的筹资策略、紧缩的筹资策略和适中的筹资策略,具体如下:

1.宽松的筹资策略。在宽松的筹资策略下,企业的临时性流动资产不仅要短期资金来源满足,还需要部分长期资金来源的满足,永久性资产则由长期来源来满足,很明显,短期资金来源占的比例很小,这样企业的营运资金就相对较多,当企业的偿债期到时面临的不能偿还的风险可能性很小,保持了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该种政策下的投资策略一样,宽松的筹资策略强调的是经营的安全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风险。但是,相对而言占比较大的长期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较高,相应的利息成本也会较大,最终体现了企业较低的获利性,降低了盈利能力。因此这是种风险较低同时收益也较低的筹资策略。

2.紧缩的筹资策略。紧缩的筹资策略下,短期资金来源不但要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还要兼顾部分永久性的需求,短期来源在总的资金需求来源总占的比例较大,相比长期来源的资金成本,短期来源的资金成本较低,负担的利息成本也较低,资金成本的降低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该策略主要强调的是尽量减少资金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的盈利性。但是,短期来源相对长期来源的偿还期较短,可能会出现先前借的债务还未及时还清,又要筹集新的债务来满足生产,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可能因无法如期偿还债务而陷入困境,面临风险。因此,紧缩的筹资虽然收益很大,但是伴随收益增加时风险也在增加,即是一种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筹资策略。

3.适中的筹资策略。该种筹资策略下,企业的短期来源只满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长期来源只满足永久性的资产,这样对企业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使企业因资金需求而举借的债务到期日期和恰好能充分利用的到期日匹配,从而使企业面临的无法到期偿债的风险降低,同时也降低了资金成本,保持了一种风险和收益相互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政策在现实中比较理想化,企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可能准确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完全吻合,因此,在工作中不可能实现这种政策,但是企业在选择筹资策略时,可以将适中的策略作为一个指导理念,尽量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三)营运资金投资和筹资两种策略的结合

不同的流动资产占用比例会导致流动负债有不同的结构比例,而不同的筹资策略下,对流动资产的投资也有所不一样,无论是流动资产占了多少比例,还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筹资,企业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和筹资策略,宽松的策略是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低的策略,而紧缩的策略是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的策略,企业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情况,将宽松的投资策略和紧缩的筹资策略结合起来,或者将宽松的筹资策略和紧缩的投资策略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风险和收益都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促进企业以后的发展。

三、制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重要意义

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有良好的营运资金策略做依托,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应占多少比例,怎样的结构才是合理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依据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而言,企业管理层一方面都会想尽所有可以运用的办法去充分利用营运资本,使它的水平达到最高,但是另一方面,在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必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需要留多少流动资产才能确保后期的发展不受阻碍,当债务到期时有没有能力如期偿还,这时就需要科学制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既能让公司盈利,又可以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制定管理策略的意义不言而喻。

1.营运资金政策影响着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不同的政策下,达到的管理目标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选择了适合的政策,那么在它的发展道路中遇到管理问题时可以很快被解决,反之则会浪费很多时间等资源,大大降低管理效率。

2.营运资金政策影响着战略目标。企业能否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政策,还关乎着它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种政策与战略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在制定营运资金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站在战略目标的视角认真考虑,它的好坏将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盈利,是否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等。

四、合理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不同的公司选择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的策略也有所不同,该选哪种管理策略,应视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状况而定,选择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管理策略。前面已经详细论述了三种营运资金政策的主要内容,也涉及到不同的条件下该选择哪种政策,比如,如果一家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十分稳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较低,则可以选择紧缩的投资策略;如果一家企业应收账款的限制条件比较少,采取的是宽松的收款条件,则可以适当多量的投资应收账款等等。总而言之,企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选择管理政策,否则将造成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2]卢占风.论营运资金政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8)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筹资

1 筹资渠道与方式解析

1.1 筹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来源与流量。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1.1 银行信贷资金。可向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贷款,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1.1.2 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可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劵公司、财务公司等贷款、物资融通。

1.1.3 其他企业资金。别的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本企业,在购销往来过程中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对债权人短暂资金占用。

1.1.4 居民个人资金。企业职工和居民个人的结余货币,作为游离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之外的个人资金,可用于对企业的投资。

1.1.5 国家资金。中小国有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投资。还有税前还贷、减免各种税款等,形成隐形资金来源。

1.1.6 企业自留资金。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无需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去筹集,而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

1.2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

1.2.1 吸收直接投资。依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1.2.2 利用留存收益。资金成本较普通股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增强公司信誉,但筹资数额有限制、资金使用受制约。

1.2.3 向银行借款。筹资速度快、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借款弹性较大、借款成本较低,但筹资数量有限、限制性条款比较多、筹资风险较高。

1.2.4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速度快、弹性大、成本较低、但风险大、筹资数量有限。

1.2.5 融资租赁。限制条款少、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设备淘汰风险小、筹资速度快,但主要缺点就是资金成本较高。

1.2.6 应收账款转售。可及时回笼资金、节省收账成本、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但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成本较高。

第8篇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资金筹集

在当前银行贷款普遍收紧的形势下,面对资金紧张的实际情况,资金筹集和分配问题是大型建筑企业必须要解决好重大问题之一。大型建筑企业要在利用好资金专项分析的各种方法,对资金需求量、资金的来源渠道、资金的内部分配做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和预先安排。以下笔者对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进行具体阐释。

一、确定资金需求量,控制资金投放

大型建筑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筹集资金,都应该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筹集资金尽管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去筹集,要广开财路,但必须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资金不足,当然会影响大型建筑企业的效果和质量,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资金过剩,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在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测算资金的预算定额时,鉴于大型建筑普遍是订单式生产特点,企业应遵循“量入为出”这一原则,通过既科学合理,又适当简化的方法来测定预算支出定额,从而确定资金的需要量。由于承揽项目比较特殊,项目工程进度,业主付款的及时性等方面均会对资金安排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科学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和回放,控制资金的投放时间。

二、确定资金投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资金的投向既决定资金需要量的多少,又决定资金的使用效果。大型建筑企业一般业务类型较多,有施工主业,有建筑先导产业设计业,有上下游一体化的设备制造业,也有主业延伸的投资业等。即使是施工主业,也有各种不同建筑行业如铁路、公路桥梁建设,港口航道建设,疏浚业,市政、房建等。各种业务类型的市场发展形式、毛利水平、资金投入量均有很大的差别,且不同业务类型的周期也有差别。因此,对大型建筑企业资金的投向进行重点分析,坚持以“一业为主、延伸经营”的原则来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广开财路,周密研究确定资金投向,在保证主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延伸产业,将资金投向与建筑有关的其他各种业务,如 BOT 投资等业务,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业务范围的拓宽也可减少企业风险,达到资金流动增值目的,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筹资是为了投资,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总是先确定有利的投资方向,有了明确的资金用途,然后才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法,但要防止那种把资金筹集同资金投放割裂开来的做法。

三、选择筹资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大型建筑企业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运用何种方式筹资,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资金占用费包括股利、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资金筹集费包括股票、债券设计印刷费、发行手续费、注册费、借款手续费、担保费、律师费等。不同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各不相同,而且资金取得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为此,大型建筑企业要选择最经济方便的资金来源。在实际工作中,每一种筹资方式往往是各有优缺点。有的资金供应比较稳定,有的资金取得比较方便,有的资金必须按时归还,有的资金成本较低,有的筹集巨额资金比较有利,有的取得少量资金有利。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筹集渠道和筹资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构成,求得筹资方式的最佳组合,以便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四、妥善安排自有资金比例,适度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依靠债务资金开展物业管理经营活动,这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经营手段。但如果负债过重,不仅会发生筹资风险,而且会削弱企业自负盈亏能力,甚至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面临破产。因而,大型建筑企业在实行负债经营时必须适度,这样才能既利用负债经营的有利作用,又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此外,大型建筑企业在实施负债经营策略时,还必须以一定的自有资金为前提,借入款项应该用于经济效益较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行业项目,以求借入资金成本率低于资金利润率和项目投资收益率,避免债务投资收益不能应付借款本息。

总之,在新形势下大型建筑企业应在树立全局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效益意识和现金流意识等基本原则下,要有针对性地利用好资金集中计划管理、专项分析、内控优化等多种方法,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策略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安云亮,梁敬华.浅谈境外企业资金管理[J].对外经贸财会.2004(1)

[2]张瑞君,裴化云.商业银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探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4(10)

第9篇

一、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及特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实质是技术的生命周期,始点是研究开发,经过相应产品的导入、中试、发展和成熟等若干阶段,最终体现为产品本身性能的提高、改善,或者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六个阶段。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风险性。风险性即不确定性。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的是技术以及包含技术创新产品,技术本身的特性就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技术及其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能否获得相应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创新链始点是研究开发,针对的是新技术。如果难以产生理想的技术突破,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就会中断,技术创新就会失败。而新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反复试验、探索才能成功,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种子期阶段。此时,技术创新的萌芽已存在,但远不够完善,技术的成功率平均不足10%。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使取得了应有的技术突破,将技术应用于产品时,能否成功也存在着不确定性。首先,由于从新技术的研发到市场化,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顾客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对企业不利的变化,从而减少对本产品的需求,导致产品达不到应有的规模经济;其次,在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竞争对手可能先于企业推出更先进的技术,从而使本企业的技术不再先进,也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这一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创业期阶段。此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产品也不成熟,存在着极大的市场失败的可能。随着企业逐步迈入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盈利增加,技术风险有所降低。

3、财务风险。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随着企业负债资金的引入,财务风险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量增加,企业对负债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时企业如果不适当地拥有较高的负债比例,财务风险就会更加明显,企业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二)高投入性。在种子期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的突破,而且,技术难度越大,需投入的资金量也越大。到了创业期阶段,为了将产品推向市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专用设备的购买与生产。即使到了成长期和扩张期以及成熟期,为了打开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需投入较前期更多的市场开拓费用。由此可见,技术创新过程确实是一项高投入的活动。

(三)投资回收期长。种子期一般需要7~10年的时间,再经过创业期的产品生产,直至成长期获得边际利润,尚需8年左右的时间。这就说明,技术创新的投资―盈利时间跨度长。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活动与那些投资回

收期短的活动有了明显区别。

二、技术创新企业的筹资政策选择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融资的要求。技术创新具有风险高、投入大以及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这就为企业的融资行为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应对高风险性。筹资政策应根据各类资金的性质和特点,做好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合理匹配;②应对高投入性。筹资政策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来源,做好财务资源储备;③应对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做好资金期限结构的匹配,即融资方式应在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合理权衡。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企业的融资政策应具有还款压力小、资金供应量充足以及主要是长期资金的特点。

(二)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来源分析。总的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取得。这些资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国家政策性资金、权益性资金和负债性资金,三类资金具有各自的特点。

1、国家政策性资金。此类资金是国家为了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投放的资金,主要形式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政府投资等。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低息或无息的资金,财务风险也较低,可以作为企业创新初期的“种子资金”,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获得,且其资金支持有限。因此,企业应积极寻求其他渠道的资金。

2、权益性资金。权益性资金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其主要形式有留存收益、上市融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风险投资。这一部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不会为企业带来固定的股利负担,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筹资量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留存收益资金是企业利润的内部留存,没有融资成本;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是创业期的企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恰恰能满足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要求;同时,风险投资还为企业提供资本经营、管理及市场等服务,伴随企业走过相当长的时期,在所投资企业成长到相对成熟时,退出投资。因此,在企业运营的前期(扩张期前),风险投资可以作为主要的权益性资金来源。随着企业迈向扩张期,达到了经济规模,实力雄厚,具备了上市(主板市场、二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可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上市融资可以成为企业在后期(扩张期后)的主要权益性资金来源。

3、负债性资金。负债性资金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和前两种筹资方式不同的是,企业对负债有固定的利息负担,且融资数额越大,财务费用越高。商业银行追求安全性,是投资的低风险偏好者。在企业创新前期,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尚不明朗,技术创新没有完全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尚不稳定,商业银行不大可能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企业创新的逐步成功,企业的财务状况逐步好转,营利能力增强,其可能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企业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融资数额有限,在创新前期,主要也是作为融资的辅助方式;在创新的后期,企业债券,特别是可转换债券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来源。

(三)技术创新企业筹资政策分析。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营收入不确定、R&D投入高的企业经历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高,必须主要依靠权益融资。罗斯研究认为,企业高成长性意味着较大比例的权益融资,负债融资只是辅助形式。Titman&Wessels、Booth et al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公司经营的波动性(风险性)与公司的负债水平负相关。

技术创新企业富有成长性,通过R&D投入实现技术的革新,有望取得销售收入的提升;同时,其又面临着高风险性,经营收益不稳定。因此,技术创新在确定其筹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金来源的性质构成。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企业应采取弹性筹资政策,即筹资政策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资金要求特点和可得资源灵活调整,达到既保证资金需求又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政策包括三方面的含义:①保持资本结构的弹性。企业保持资本结构弹性应遵循的原则是低风险和低成本,即企业确定的资本结构应能保证资金的财务风险和综合资本成本都较低。在企业创新前期,企业可将权益资金作为主要的筹资来源,同时适度运用负债资金,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实施;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在继续运用权益资金的同时,在企业盈利状况有保证的情况下,重点发挥负债资金的杠杆作用,合理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一融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融资环境合理调整,换言之,企业的资本结构应是可持续的、可调整的。②资金来源的弹性。企业的权益和负债资金有多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阶段。一般意义上,风险投资适合于企业创新前期,而银行贷款和债券主要在企业创新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选择资金的来源构成时,应根据企业各阶段的营利能力、资产结构等因素灵活选择,使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③资金期限结构的弹性。企业的负债资金有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分。长期资金还款期长,但资本成本较高,短期负债则相反。企业在创新前期,风险较高,盈利状况尚不稳定,如果引入过多的短期负债,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不利,企业应主要运用长期负债,延长企业还款时间;而到了创新后期,企业的盈利状况趋于稳定,企业有能力承担短期负债的偿还要求,企业可重点用之。

第10篇

关键词:房地产 融资方式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其他资金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数据可以发现,2006年,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达26880.2亿元,同比增长25.6%,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与预收款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19.6%、1.5%、31.9%、30.3%和16.7%,2007年,其各项来源的比重分别占19.4%、1.7%、32.3%、27.9%和18.7%。对于银行的直接贷款几年来平均水平在20%左右,而定金与预收款部分也主要是通过银行按揭贷款等间接向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开发时,还会将房地产的销售收入转变为自筹资金,从而使得自筹资金比重也较高,而这部分资金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银行,粗略的估计,除却房地产企业利用发售新股或者债券融资的方式获取的自筹资金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构成中对于银行的依赖占60%左右,从而形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具有明显的依赖银行贷款的特征。房地产行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占用的资金量巨大而且占用周期较长,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企业直接利用外资的机会较少,且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影响和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的特性使其发展和经济效益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严重,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

一、融资相关概念

融资就是指资金融通,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流通。一般来说,房地产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包括票据、可以抵押贴现的债券、出售的楼宇以及在近期内可以回收的各种应收账款、可以出售的各种物业的付款,公司向消费者预收购房定金包括购房款即指期房销售也是内源融资的一种手段。外源融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解决房地产开发中的短期资金需求,而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向贷款人提供资金支持,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以金融机构作为连接的纽带,不存在直接联系,又称间接融资或者间接金融,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主要是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主要用于长期性投资,其融资方式包括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房地产证券化和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不同,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用途,区别对待短期流动性需求和长期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根据学者对于融资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笔者以融资的来源划分,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及其新形式进行了分析。

(一)内源融资方式分析

内源融资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依靠自有资金的融资方式,该项融资方式除企业的自有资金外,还包括应收账款、票据等,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将这些未到期的企业资产通过金融机构或者贴现公司迅速变现,增加自有资金,充实资本,内容融资的成本和风险都较小,是最好的融资形式。在拓宽企业的内源融资渠道方面,可以增加期房销售,而增加期房销售的一种较新型的形式是开发商贴息委托贷款,是指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委托商业银行向商品房购买者发放委托贷款,并由开发商补贴一定期限的利息,性质类似“卖方信贷”,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讲,贴息委托贷款业务有利于增加在期房销售和资金回笼,回笼的资金既可作为销售利润归入自有资金,也可直接投入工程建设,从而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和自筹资金的比例。

对于单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较低的情况,可以根据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期和项目时间的差异,实施联合开发。此种融资方式适合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其资金实力,较难从金融机构贷的大笔款项,而企业联合以后,资金实力和规模增强,增加了自有资金的规模,可以获取贷款,采用其他的融资渠道也相对便捷。此外,联合开发更广义的指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商以合作方式对房地产项目进行开发的一种融资方式。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商实现联盟合作、统筹协调,使得期房营销和宣传的力度加大,销售增加,并使双方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量,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我国对开发商取得贷款的条件有明确规定,即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自有资本金(不含经济适用房)必须在35%及以上,此项约束条件加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本金要求,对于中小型开发企业来说,选择联合开发的方式,可以在取得银行贷款有困难的情况下获得融资保障。

(二)间接融资方式分析

间接的融资方式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最简便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并且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具有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融资格局。从总体资金来源结构上和容易受国家政策的调控方面应该减少对于银行资金的依赖性,而相对于间接融资的高门槛和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是成长型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柱资金来源,对于间接融资方式及其新形式的讨论还是重要的。只要政府宏观政策的目的不在于抑制房地产开发时,取得银行贷款只需要提供相应的质押品和担保品,按照正常的流程较容易获得所需求的资金。当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或者以超过自身实力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时,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融资。并购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并购方企业或并购方控股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股权对价款项的本外币贷款,从银行角度分析,风险较大,风险控制的力度也较大,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融通则十分有利,不仅可以获取较长期的资金流动性还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

(三)直接融资方式分析

一般来讲,直接融资方式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债券融资的比例非常的小,是因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是一种商业信用,风险较大,且收益率一般,普通的债权人并不想持有,故此种融资方式很少见。而股票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获取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迅速筹得巨额资金,并且筹集到的资金可以作为注册资本永久使用,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也没有相应的利息负担,一切凭借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担保,但是上市的门槛很高,并且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要被迫退市,此后企业再想获取其他的融资来源也比较困难。从企业规模上看,能够利用上市融资的多为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对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也可以考虑买壳上市进行融资。房地产典当融资是指房地产权利人即出典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其所有的房地产,以一定典价将权利过渡给他人即承典人以获得资金的行为。回购协议与典当融资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最初目的也是用于获取短期资金流动性,相对于房地产企业巨额融资需求来说,典当金额规模太小,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但适用于融资期限较短和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一项的比例不足2%,在资本项目逐渐放开的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抓住利用外资的机会,利用海外基金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融资。

(四)融资方式新形式

夹层融资是一种介乎债权与股权之间的信托产品,对于公司和股票推荐人而言,夹层投资通常提供形式非常灵活的较长期融资,这种融资的稀释程度要小于股市,并能根据特殊需求做出调整,夹层融资的付款事宜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确定。夹层投资也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一种投资形式,融资企业一般在缺乏足够的现金进行扩张和收购、已有的银行信用额度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夹层融资。

房地产信托融资又称REITs,从国际范围看,REITs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与我国信托纯粹属于私募性质有所不同,国际意义上的REITs在性质上等同于基金,绝大多数属于公募。从本质上看,REIT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REITs典型的运作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特殊目的载体公司(SPV)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将所募集资金集中投资于写字楼、商场等商业地产,并将这些经营性物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向投资者还本归息;其二是原物业发展商将旗下部分或全部经营性物业资产打包设立专业的REITs,以其收益如每年的租金、按揭利息等作为标的,均等地分割成若干份出售给投资者,然后定期派发红利,实际上给投资者提供的是一种类似债券的投资方式。

三、结论

面对国家对于房贷政策的调整及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格局受到挑战,因此房地产企业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本文对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某些环节提出了部分建议,在融资新形式的分析中,主要借鉴西方经验,我国的金融监管较严格,因此夹层融资和REITs目前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是一种融资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珊,当前形式下积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必要性分析,北方经济,2009年第2期

[2] 翟青云,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1企业资产的质量特征

质量较高的企业资产,应该能够满足企业长、短期发展以及偿还债务的需要。从资产的功用来看,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功用,因而其质量特征也各不相同:第一,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短期投资)是企业短期内最具有活力的资产,也是企业近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偿还短期债务的主要保障。第二,企业的对外投资,体现了企业谋求对外扩张或者赚取非主营业务利润的努力。第三,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从事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水平。

2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关注企业资本结构的质量特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资本成本的水平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第二,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第三,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第四,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等。

2.1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与企业资产报酬率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i使用费用则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金(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金(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入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

2.2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的适应性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之分。按照财务管理理论,企业筹集资金的用途,决定筹集资金的类型:企业增加永久性流动资产或增加长期资产,应当通过长期资金来源《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解决:企业由于季节性、临时性原因造成的流动资产中的波动部分,则应由短期资金来源来解决。

2.3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杠杆状况与企业未来融资要求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关系所表现的实质内容是一致的:即表现在形成企业资产的财务来源中,负债所占有的相对规模。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高。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增加。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2.4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状况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构成状况,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指在企业的实收资本结构中,普通股与优先股的构成比例;二是指在企业的普通股份的构成中,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的持股者的构成状况:三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的比例。

3利润的质量特征

我们认为,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因此,考察企业利润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一定的盈利能力我们所说的“一定的盈利能力”是指,在企业会计政策保持一贯性的条件下,在绝对额上,企业具有大于零的净利润:在获利能力比率上,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3.2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结构基本合理”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企业的利润结构应该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②费用变化是合理的、费用在年度之间没有出现不合理的下降。③利润总额部分的构成合理。

3.3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企业的主要利润组成部分有足够的获取现金能力,企业对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这主要包括:①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润表中“同口径营业利润”保持应当基本一致。②投资收益应该对应一定规模的现金回收。

4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

现金流量的质量特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4.1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应该对企业的利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对于那些商品经营活动占有较大比重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短期内最稳定、最主动、最可以寄予希望维持企业经常性资金流转的现金流量。在投资收益所对应的现金流入量波动性较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可能会主要用于下列用途:①支付利息费用:②支付本年现金股利:③本年度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摊销性费用;(D补偿本年度已经计提、但应由以后年度支付的应计性费用;⑤如果还有剩余的现金流量,则剩余的净现金流量可以为企业对内扩大再生产、对外进行股权和债权投资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第12篇

关键词:无锡;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无锡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无锡作为全国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民营企业的贡献,无锡的民营经济占比高达67.4%,但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困局始终萦绕在民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目前无锡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源性融资来源尚有不足。所谓内源性融资来源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通过企业的合法经营取得的利润除去利润分配过程流出企业的那部分的剩余收益。由于近年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从高速发展调整为相对较低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企业利空间被大大压缩,尤其是转型升级不是很彻底的民营企业。这就使得比较多的依靠内源性资金来源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发生了困难。

(二)民营企业的融资的结构相对不稳定、合理。所谓融资机构也可以理解为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所有融资中的各种不同融资渠道来源以及不同来源的融资的金额比例;不同的结构对民营企业意味着不同的筹资成本、不同财务结构与财务风险。由于民营企业的内源性资金来源的不足,更多的民营企业只能选择向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借款,较多的借款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相对不景气的时下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的自身的信用担保能力较差。无锡的民营企业需要从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取得更多的资金,而金融机构一般需要民营企业提供担保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不大,自身的担保能力羸弱;通过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又提高了资金的筹资成本,民营企业难以承受高资金成本;亦或勉强取得资金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困难。

(四)难以从直接融资渠道融资。我国目前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无锡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不满足上市的条件,很难从证券市场中直接筹资;发行债券对于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又较多的政策约束。其次无论是发行股票还会发行债券取得融资,一般要相当长的过程,比较大的成本支出,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

二、无锡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也是大到国家,具体到省市都要大力支持的重要政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助力,无锡的民营企业可以从哪些途径取得企业发展的资金呢。

(一)充分运用好国家、省市的政策取得更多的政府资金。企业要充分的利用这些政策取得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如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税收筹划等更多的取得政策红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聚力。

(二)继续从传统的融资途径取得资金。无锡的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强企业的自身发展潜力,加大挖掘内源性的资金来源的力度,从企业自身发展中取得更多的内源性资金;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适应金融机构的征信评价机制,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争取用较低的资金成本取得跟多的金融借款,为企业发展筹措更多的高质量的资金。

(三)充分利用新兴的融资模式。无锡的民营企业应主动的对接金融业的发展,运用新兴的金融业态去筹措需要的资金。目前这些新兴的业态主要有小额贷、银企对接平台、网络借贷、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借贷也快速的发展起来,这为无锡民营企业筹资有大开了一片新天地。网络借贷的实质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需要筹资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找到资金来源,需要投资的资金可以找到投资的方向,双方无需见面,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金使用权的交接与资金使用价值的确定。对于筹资方来说是一种新的筹资渠道;对于贷款方来说是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它是网络金融时代的新产物。

三、无锡民营企业融资的策略建议

无锡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现实的彷徨,民营企业要顺应国内、国际的变化,快速的实现转型升级换代,才能保持无锡民营企业高地的地位,发扬壮大国人尽知的苏南模式。无锡民营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必定能从筹资难的困局中走出来,实现凤凰涅。

(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的银行信用贷款。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喜见的良好信号,银行可以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来重新认识民营企业,在征信评价中提高民因企业的信用等级,为民营企业取的成本更低的资金提供的更多的可能。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似乎不仅是生产、销售等部门的事情,更关乎企业的筹资管理问题。

(二)着力提升企业的自身造血功能,提高企业内源性筹资的能力。解决无锡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困局,主要还是要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结合注重积累的股利分配政策,提高企业内源性筹资的能力。民营企业要得到持续的发展,还是要自身去挖掘潜力,实现自我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应从企业的治理结构、产权关系入手,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进更新企业的工艺流程,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多方位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拓宽企业内源性资金的来源。

(三)建立并维持好良好的政企关系、银企关系,为企业的外部融资营造良好的环境。无锡民营企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政府的指导下发展企业,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去,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完善企业自身为抓手,厘清银企关系,更多的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筹措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

无锡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筹资始终是一个重点问题,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分析企业在筹资方面的优劣势,提前做好工作,必定能解决好筹资问题,使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第13篇

摘 要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核心问题,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病症与如何防范。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病症 防范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病症表现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每一构成的因子各有专责,因子与因子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率和一定的关系,以求协调平衡,而且它们必须在统一指挥下才能配合操作,才能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又是经济社会的一分子,必须在与同业竞争、与环境相搏斗中取胜才能立足生根,所以它也深受“优胜劣汰”法则的支配,凡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终必淘汰。所谓不具备生存条件,主要是指企业病症缠身、风险四伏。企业在财务疾病方面,特别在资金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症状:

(一)资金来源与使用失去平衡

企业经营根本目的在于牟利,即投下资金,以收回更多的资金。在实际经营中,资金投入以后,有的可以迅速收回,有的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收回,在经营中资金会增值也会减值。根据资金投入回收期长短划分企业就要有两种资金来源,一种是长期来源,如股东的投资和长期的借款;另一种是短期的来源,如银行透支、各项赊欠、短期借款等。如果用长期来源去支应短期需要,可能不很经济,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长期资金的利率较高;如果用短期来源去支应长期需要,会造成不能及时偿债,使资金周转不灵,有倒闭之虑。因此,资金来源与使用必须密切配合,不可失去平衡。

(二)资金结构失去平衡

企业资本与负债之间、资本与固定投资之间、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之间、此一资产与彼一资产之间、此一项目与彼一项目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失去平衡,必然造成周转不灵,或损失浪费。如一企业虽然资金充足,但分配不当,以致账面上虽有大量存货,领用材料时却缺这缺那,结果不仅会影响生产,而且会使资金呆滞,仓位虚耗,造成储藏费用加大、损失巨大。

(三)资金周转过于缓慢

资金周转一次就有一次获利机会,周转越快,获利越多。同时资金周转越快,设备利用率愈高,单位成本就越低,利润率也就愈高,所以“成本低”、“周转快”是经营企业的两个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基本原则互为因果关系,成本低则售价廉,售价廉则销路广,销路广则周转快,周转快则成本更低,获利更多。“薄利多销、快速周转”确实是企业经营的上策。如果一个企业,表面上看经营有序,但是周转缓慢,日复一日必然虚弱下去,总有一天会造成周转失灵,经营难以维持。

(四)资金收回侵害企业生存

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总希望保本取息,亦即一次或分期收回本金提取利息。一般而论,利息多为按年付给,股本则于企业结束时一次收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资金收回不得侵害企业生存,只有在事实上达到分配的阶段才能进行分配,否则如同杀鸡取卵,轻则造成资金调度困难,重则会造成周转失灵。

二、防范策略

有病治疗,无病保健,同样适用于对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者应采取一些预防性、积极性的措施,以防风险的发生及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一)确保资本安全

确保资本的投资的安全和争取最高的利润,是企业管理的两个中心目标。要确保资本的安全,必须经济与灵活的运用资金,合理的调拨和分配资金;通过有效的控制,以防止财产散失与滥用,以测验财产使用的有效性;债务的举借必须是经营上的需要,利息率决不可高出利润率,债务期限必须合理,能保证如期偿还,也能保证资金灵活周转;剩余资金,能做到合理使用;盈亏分配,必须根据本身的财务能力,切忌破坏财务结构,影响正常经营;弥补亏损,应有正当的资金来源,以免拆东补西,越补漏洞越大……凡此种种,均需依靠会计资料进行反馈和控制。

要确保资本安全,要争取最高利润,首要的问题,是要充分地发挥会计的作用。

(二)策划理财政策

为了避免盲目筹措资金、盲目使用资金,保证灵活运用资金,必须遵守以下原则: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必须相互配合;资金结构必须保持平衡;资金周转力求快速,避免呆滞;资金权属不可危害企业自主;资金收回不可侵害企业主存。

(三)测验经营效能

现代企业要在同业中求生存,唯一的办法是提高经营的各方面的效能,如提高销售效能,提高生产及管理效能,提高营业周转效能,提高理财效能等等。测验经营效能的主要工具是成本会计,其测验方法是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预算成本、历史成本进行比较,视其差异,来判断效能情况。如判断效能的高低,造成高低的原因,以及改善的对策等等。

(四)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

财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所以财产控制也是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会计资料完整地反映了财产变动及其变动结果,进行财产控制,必须凭借会计资料。所谓财产控制,一是要防止财产散失,二是要防止不经济使用。要实现财产控制的目的,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就要凭借财务会计记录进行控制。

(五)建立预算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预算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在各项财会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科学合理的预算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与前提。具体表现为以下的控制手段:

1.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控制

2.强化预算约束

3.完善预算调整制度

4.加强收入、支出预算管理

(六)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功能。通过对内部各种会计账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整体或局部的审查,同时,对财务的执行情况、存在的不足或需改进优化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为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保障。

从上可见,要有效防止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家们务须正视现实,加强财务,利用会计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04.

第14篇

不言而喻,无论开办什么样的企业,都必须筹备相应的资金,并转化为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经营资金。企业中的经营资金表现为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对立统一:它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占用在一定的项目上,同时又有其相应的来源。占用与来源,有了这一方,必须会出现另一方;失去了另一方,这一方也不复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从资金占用方面看,根据它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大类。固定资金是指运用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劳动资料方面的资金,其实物形态叫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在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向产品转移的,它在报废以前,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比较长期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流动资金则不同,流动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只参加一次生产周转,就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并把全部价值转移于产品。流动资金的另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各项生产费用,作为预付价值,它也一次全部参加周转。从任何一个瞬间看,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同时并存于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具体表现为储备阶段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的库存储备;生产阶段的在产品、半成品;销售阶段的库存产品、发出商品;结算中的应收款以及处于两次周转间歇的货币等。从资金来源方面看,一部分是国家基金;一部分是从银行取得的贷款;还有一部分是联营单位投入的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以及结算过程中暂时吸收的资金。如实反映并监督资金占用及其来源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工业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资金进入企业以后,随着再生产活动而不断地运动着。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既表现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也表现为资金的耗费与收回。

资金的循环周转,属于资金形态的变化。首先在供应过程,企业以货币购买劳动对象,形成生产储备,企业的资金随之由货币形态转化为材料储备形态,即形成储备资金,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一阶段。接着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借助于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劳动对象发生形态或性质上的变化,创造出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将材料投入生产,并用货币支付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企业的资金随之由材料储备形态和货币形态转化为在产品、半成品形态,即形成生产资金;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磨损及其价值转移,企业的资金于是逐渐脱离固定资产形态而转化为在产品、半成品形态。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在产品、半成品最终转化为完工产品,从而脱离生产过程而成为入库待售的产成品。于是企业的资金再由在产品、半成品形态转化为库存的产品形态,即形成产品资金,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二阶段。最后,进入销售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用货币支付销售费用以及为发出销售产品而耗用材料,企业的资金随之由货币形态和材料储备形态转化为发出销售的产品形态。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企业的资金终于由发出销售的产品形态又转化为货币形态,这是资金循环的第三阶段。企业的资金像这样从货币形态开始,顺次经过供、产、销三个连续的阶段,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是资金的循环。资金循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就是资金的周转,总称为资金的循环周转。

工业生产中的资金耗费,主要表现为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费它自己的物质要素,即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把它们吞食掉,因而是消费过程。”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消耗,在价值上表现为固定资金的耗费;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以及支付的工资和各项费用,表现为流动资金的耗费,这些资金耗费的总和,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在销售过程中,为了销售产品,在包装、发运等方面发生的销售费用,表现为追加的资金耗费。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耗费的所有这些资金,最后都要通过产品的销售而收回。收回的资金中,不仅包括了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已耗费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还包括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因此,所收回的资金除用于补偿生产中的耗费(其中包括支付的工资等)外,其余额就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盈利,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要以税金(或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由于生产过程同时是再生产过程,这一个生产周期所耗费的资金,通过国家产品的销售而收回,就为进行下一个生产周期创造了物质条件。所以,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耗费转化为收回,收回又进一步转化为耗费,如此循环往复,使再生产活动得以连续不断地进行。

投入企业的经营资金,也会由于某些原因而退出企业经营过程,脱离企业资金的循环周转。例如,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等,将引起企业资金占用及其来源的减少。

第15篇

固定基金属于净资产类账户。固定基金是“流动基金”的对称。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企业固定资金的来源。

在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中,主要由国家拨给基本建设投资和专用拨款构成。在企业资金平衡表中,固定基金是固定资产净值(亦称固定资金占用量)的资金来源。

在我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用自筹资金和借用贷款购建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和固定资金占用费制度的实施,相应地把固定基金划分为国家固定基金、企业固定基金和待转固定基金(由贷款购建的固定资产、需在还款后视还款资金来源分别转入国家固定基金和企业固定基金)三个项目。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