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第1篇

关键词:媒体融合 舆论引导 特征 机制 平_ 路径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融合发展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增强舆论引导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媒体都在积极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新媒体,媒体环境可以说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才能够在媒体竞争中提升实力,实现引导舆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媒体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和策略,新闻舆论环境气象一新。可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多元化与真实性产生矛盾。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播的信息承载了更多的监督、协调与导向功能,这就对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真实性是决定大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社会影响力”。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备工具,人们可以随时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只需要鼠标一点,就能看到自己想关注的信息,接收信息或者传播信息都很便捷。但是当人们收到虚假信息时,如果缺少判断能力,就会将虚假信息的危害和不良影响传播出去,这就与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二、正面传播信息引不起重视。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和传播,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关注度,不断制造热话题,以抢占媒体的头条,使得社会的一些真实信息或者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引不起人们重视,主流媒体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屡屡遭受质疑,甚至陷入“你越说我越不信”的恶性循环中。网络舆论分散也不利于形成强势主导性舆论,给社会增加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同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健康发展。

此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发展较为普遍,问题在于很多媒体只是集中在娱乐和服务类板块。比如新闻类报道与新媒体互动大多停留在事件发展的跟踪和跟进上,舆论引导能力不强,一些“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宣传和正面信息尽管占据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但是在新媒体面前缺少说服力和引导力,也难以引起重视,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商业化助推舆情的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制造大量的负面信息,通过热点话题的发酵与泛滥,让大众沉浸在心理情绪营造的自我暗示中,只关注事件的表象,而疏略对事件本质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娱乐化、媚俗化倾向容易模糊舆论的焦点,大众常常摇摆于网络舆论与传统主流媒体之间。而网络新闻的‘标题党’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碎片化’更是加速推进这种舆论怪圈的形成”。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一定要强化创新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媒体新环境下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和特征,努力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弥补在媒体融合道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媒体深度融合舆论引导特征

一、凸显公共舆论价值,缩短传播时间。传统媒体往往在报道一个重大事件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媒体融合发展阶段,随着大量新媒体的介入,尤其是微信和微博的广泛应用,让舆论的发酵和酝酿时间越来越短,缩短了大量的传播时间,为大众参与舆论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工具,凸显了公众舆论价值。

在近期“辱母杀人案”的舆情传播中,媒体营运者以法律和正道作为关键词眼,让大众积极的转发,并进行投票,迅速地占据了社会道德的高地,一时间成为引导大众道义的指向标。比如:让大家积极转发,看似是普通的传播,实际是动员了大众在向法律讨说法,吸纳公共诉求中的理性成分,让司法机构作为理性判断,助推舆情的发展,实现法律法规的合理导向。

二、扩大公共议题讨论范围,激发人文关怀。公共议题的建构是一种选择性建构,社会议题要成为公众议题必须经过选择和淘汰机制来实现,这种选择的重任往往落到媒体身上。可以说,社会议题被扩散成为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必然包括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成本等因素,扩大的扩散范围是形成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新媒体具有的时效性和传播广度这些优势,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公共议题讨论范围,使得扩散和协商成为可能,既能激发人文关怀,也能较好地引领舆论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传播手段与形式的转变创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手法,开辟了新的传播平台,并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改变和创新传播形式,开始两微一端、动漫、视频的利用,将传播的角度面向更多的大众,传播的语态更加亲民,以人们乐于接受的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信息。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面对小众化、碎片化传播趋势,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传播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兼容并蓄,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路径

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下,大多数传统媒体面临困境,受众快速流失,广告收入直线下降,骨干人才流失,导致舆论引导能力和效果降低。国家提出的媒体融合战略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的问题。如何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调整创新内部机制。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要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破除采编部门间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新媒体采编发环节的壁垒,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采编分离、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③

观察媒体融合工作,很多媒体只是停留在表面,随波逐流。深度的媒体融合不单单是建立一个网站,开通个微信、微博就能实现改革,应该尽快健全和改革体制,卸掉传统的媒体发展包袱,打破传统格局,选择复合型的新媒体发展人才,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电视、报纸等融合发展。事实上这些都涉及传播理念、报道手法、运营机制乃至新闻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当前传统媒体的机制大多秉承传统媒体时代的运营理念,这些机制极大地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进度。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要求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建立完善的辟谣机制、预警机制、自净机制、监督机制,建立媒体内部创新机制,培养媒体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设立扁平化的工作平台,实现不同平台与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打造媒体的真正重组与融合。

二、平台再造和组织重构。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诉求上讲,要把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体打造成一个融合全媒体,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传播阵地,需要把内容生产、技术创新、用户集聚、服务营销连成一体,从而将传播价值链较好地连起来。这些转变,离不开良好的支撑体系,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打破传统束缚,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构企业组织构架。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研发支撑媒体融合的新型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媒立方”,在新媒体平台上集聚了互联网注册用户6.6亿。以“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模式为牵引,实现了三个“重构”,即传播格局重构,建立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新型传播格局;采编流程重构,建立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枢纽,以中央厨房为牵引,三端(报、网、端)融通的一体化采编流程;采编队伍重构,以项目制为载体,以“媒立方”“记者包”等为支撑,以传播力指数、KPI考核为激励约束手段,推进采编人员全媒体转型,力图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传播技能的“新军”。

人民日报社2014年启动“全媒体平台”即“中央厨房”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架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将传统意义上的采编人员重新定义为指挥员、信息员、采集员、加工员、推销员、技术员等岗位。指挥员针对重大选题进行策划与指导,其他各“员”有效分工合作,最终将制作的新闻产品送达人民日报社旗下各发稿终端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媒体终端,实现重大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通过技术手段升级,打通人民日报社体系内的所有媒体和终端,可以实现各媒体的稿件共享和网页、客户端、微博、微信的同平台。

当然,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再造和组织架构重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不同的融合发展层面,改进传播渠道和组织架构。

三、提高舆论信息内容生产的质量。媒体深度融合,要求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首先,在品质上要追求专业权威;在传播上要多在“微”字上做文章,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要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舆论引导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④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综合运用音视频、图文、动漫等多种形式,满足受众丰富多彩的需求,多措并举,方能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这方面,中央媒体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现在,打开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网页,看到的已经和传统通讯社、报纸的网页“判若两人”,不仅有文字、照片,还有大量的视频、直播、动漫、H5动画、游戏、图文产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属有“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新华社甚至组建了90多人的无人机拍摄团队,推出的航拍作品令人惊艳。2017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在首页首屏开设全国两会报道融媒体专区;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了升级后的“现场新闻”全媒体直播态产品,带给受众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感受;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推出了可视化评论栏目“两会微视评”,推出《数据新闻:看懂国家账本――财政预算报告》《动漫视频:奔跑吧,国社》等系列全媒体产品。

四、注重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再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新媒体的受众包括中青年群体、少儿和老年群体。而且,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表象下隐藏的是其非匿名性的实质,“85%的人认为自己在网络上的性格和他们在现实中的性格表现完全或基本一致,这样环境下人的心理认知和群体压力是一定存在的。”⑤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推动,大众每天接触的信息很大,面对大量丰富的信息应该如何甄别和筛选,这就需要媒体人注意网络民意收集与新闻材料加工,网络民意的搜集与引导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一是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贯彻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能够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理,再加以创作,这样出去的新闻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真正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一个名为《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的H5互动产品把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的现场用微信群聊的形式生动展示出来,交互式的对答场景,让人犹如亲临会场,结果引爆微信朋友圈,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0万次。这是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加工的绝佳案例。

结论

舆论引导是营造社会文明和谐氛围的“定海神针”,人民群众认同的价值观应当居于舆论引导的核心地位。“所谓的舆论即是人民大众意见的总和,舆论的引导效应来自于大众对社会价值的选择与传播的舆论价值的认可,媒体融合就要突出舆论引导的意义。”⑥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原有舆论阵地的占领,又要充分发挥融合时代的自身优势,实现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①孟 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7)。

②李宗建,程竹汝:《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

③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国记协网,2017/01/12。

④本刊评论员:《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求是》,2015(17)。

第2篇

自媒体时代与网络舆情治理

新闻客户端同质化现象评析

移动社交APP同质化解读

社交媒体的粉丝经济探析

媒体融合发展与党报版式创新

在全媒体建设中占领人才制高点

浅析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利弊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解读

网络时代把握舆论导向的理念与策略

自媒体时代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新常态

黄志杰:死掉的媒体都是伪媒体

新媒体的同质化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内蒙古日报社各子媒融合发展揽要

如何破解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同质化

全媒体合作:中蒙传播平台发展的新路径

《北方新报》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

报媒微信公众号的同质化现象分析

论新闻舆论观的治国运用

电台广告经营如何借力收听率数据

全媒体背景下对农广播发展思路

道琼斯公司“波纹”式新闻生产模式探析

彭兰: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是“万物皆媒”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挖掘和思考”

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认同

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分歧与合作路径

自媒体时代社群营销模式及其发展图景

全媒体时代传媒人才需求变化特征和对应策略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

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

“Sage-BFT”模型在自媒体新闻渠道中的运用

中国报业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探析

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舆论偏失与导向构建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规律性特征思考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开创新媒体研究的新时代——谢新洲教授访谈录

“两微”成谣言高发区——匡文波教授访谈录

责任操守良心——由百度违法违规受罚事件想到的

网络舆论引导在促进民族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加强新闻观教育培养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民族新闻媒介和受众生态的变迁分析

地方广播媒体融合进程探析——以通辽广播电视台为例

如何增强电视新闻报道架构体系——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强化4个要点——赵子忠教授访谈录

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价尚有提升空间——钟瑛教授访谈录

时政新闻报道的路径选择——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为例

第3篇

>> 政府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高校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 全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党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初探 浅析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的舆论形成机理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网络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及高校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 新媒体时代下企业报如何应对挑战发挥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分析及引导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喻国明.传媒责任――时代的发展与内涵的转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3]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课题(DSBD14ZC09)

第4篇

报业“全媒体”之路不能放弃传统优势——“新形势下的全媒体探索与思考”论坛侧记

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叩问西方新闻专业主义

微博谣言,从众流瀑中的虚假信息传播

多元格局下增强党报主流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2.0营销:都市报广告的新思维

全媒体运作,提升新闻专题报道的竞争力

论微博的三重跨域

新闻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广播音乐节目的品牌价值重塑

高清: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次记者形象调查引发的思考

突发事件中,高校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试论避风港规则——以当代作家声讨百度侵权为例

危机突发期的政府手机公关探析

理性看待纪录片剧情化的新走向

媒体产业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名驻站记者眼里的“走转改”

“走转改”活动意在领会重在落实

新闻因我更精彩——阅读2010年长江韬奋奖参评者材料随感

以现代办刊理念繁荣发展期刊业——做大做强江苏期刊业研究

新闻周刊的现实之忧与生存之机

从《南风窗》看中国新闻周刊的发展策略

央视《星光大道》节目持续热播说明了什么

多元媒体环境下的党报困境与出路

创新社会管理的媒体责任

美国主流媒体设立“公众编辑”的启示

党报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事新闻

从发行渠道变革看报业如何重新掌控话语权

冲突事件报道中的“可为”与“不可为”——以“煎饼女捅伤城管”为例

再主流化:全媒体时代党报的不二选择

浅析地方媒体新闻构成的不足

论当前环境冲突中的媒介议题引导

如何应对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倾向

奥运新闻的嬗变

公共事件传播对推动法制创新的作用

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采访写作能力——构建《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体系的思考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遵从理性与建设性——对扬子晚报“南京拆除报亭事件”报道的案例分析

如何以突发事件报道实现舆论有效引导

以开放的思维创新都市报重大主题报道

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声音——访《环球时报》副总编孟宇红

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状况调查

一个电视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

会海淘金:让“硬”新闻“软”着陆———关于改进和创新会议报道的思考

“报网互动”亟待转向“报网互融”

报纸与网络如何实现互动发展

报纸副刊要做好报网互动这篇文章

媒体如何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

金融海啸下,传媒业的命运与突围

新媒体冲击下的报业发展战略

传媒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地市报纸的地方感和地方意识

基于WebGis的城市户外广告三维立体式规划研究

调查记者如何从网媒中寻找新闻线索

大众标注在网络信息资源中的作用

全媒体时代的报业核心竞争力解读

突出引导性强化可读性——都市党报副刊创新的取向

第5篇

开展全媒体传播,扩大典型宣传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全媒体传播应运而生。全媒体传播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①

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全媒体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手段的限制,而是能够突破现有各种媒体形式的局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聚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传播平台的全面覆盖,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构建多落点、多形态的大传播体系。

将全媒体传播模式引入典型宣传中,就是要借助其“兼容并包”的特点,使典型宣传从单一媒体、单形态的运作转变为多媒体、多形态的运作,通过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媒体的联动传播,从而扩大典型宣传的传播范围,促使典型宣传传播效果叠加和放大。同时通过全媒体传播模式的运作,拓展典型宣传的表现方式,使典型宣传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全面接收和感知的需要,进而大大提升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当然,全媒体传播并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以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基础促使不同媒体互相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传播体系。而要促使各为独立系统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形成有机组合并产生质变,精心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策划,各个媒体平台才能通过有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作、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进而才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各传播媒体的特点,制作出可以产生最佳传播效果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因此,对于典型宣传来说,在运用全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从媒体融合的视域出发,强化传播过程的整体策划。通过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并运用特性各异的不同传播媒体,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典型宣传的全媒体传播活动,使各媒体之间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立体整合传播之势,产生宣传合力,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

突破典型形象塑造的模式化,增强典型宣传的可信性

长期以来,在进行典型宣传时,一些媒体习惯于简单化、模式化地塑造典型形象。比如,在刻画典型人物时,总是将典型人物“神化”,甚至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伟大而对其刻意拔高。

而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为受众提供了众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受众与典型宣传主体之间正在逐渐由信息的不平衡走向信息获取的对称与平衡。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传播者未报道的信息,或者对传播者报道的不客观、不全面的信息进行更正、补充。

面对全媒体时代传受关系的新变化,如果典型宣传主体还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按自己的想法单一性地塑造“高大全”式的形象,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所树立的典型形象缺乏感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典型形象更加全面的信息后,受众会对这种按照简单化、模式化思路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产生极大怀疑。

“典型宣传的目的就是让典型事迹或者典型人物内化为社会普通民众或者某一行业的一种标杆和模范。”②而达到这种舆论引导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典型宣传所传播的信息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受众认可、接受典型宣传的内容。如果受众对典型形象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典型形象不真实、不可信,必然会由此对典型宣传产生反感、排斥以至拒绝和抵制,从而使典型宣传丧失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只有改变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塑造方法,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理念,才能让典型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信,进而使典型宣传深入受众内心,赢得他们的认可,最终实现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目的。

加强互动,提升典型宣传效果

在以往的典型宣传中,贯穿于其中的是一种“传者本位”思想。典型宣传报道往往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由媒体采编人员主导,对受众进行单向式、灌输式的传播。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手段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降低了公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成本,为人们参与传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传播已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活动。这使旧有的“我说你听”式的传播越来越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互动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成为受众普遍的要求。

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典型宣传必须充分考虑到互动在典型宣传中的重要性,赋予典型宣传鲜明的互动化传播色彩,主动为受众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与渠道,与受众建构起常态的互动联系,借此促使受众对宣传内容产生强烈的信任和共鸣,进而增强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力。

典型宣传与受众的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如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传播内容生产的机会,使受众不仅是典型宣传的接受者,还能成为典型宣传的发起者、推动者。在全媒体时代,受众能够便捷地利用微博、论坛等各种传播渠道主动地推荐身边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为典型宣传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进行典型宣传时,在选拔和树立典型的环节就要强调公众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拓展典型宣传资源,并通过公众集体认同元素的注入,使典型宣传从信息的源头就与受众形成深度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受众对典型宣传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典型宣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常规的短信互动渠道、开放固定的网站页面互动区域、开发移动客户端的互动系统等方式,不断开辟互动平台和空间,引导受众围绕典型宣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为受众提供便捷的互动通道,让受众最大化地参与到典型宣传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典型宣传的舆论声势,提升和强化典型宣传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本文为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南通典型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BNT0011)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第6篇

在世界形势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传播格局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党报如何创新发展,掌握主动,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2002年8月6日,南方日报启动新世纪第一次全新改版,到今年已经十年;今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63周年社庆,我们启动了十年来的第九次改版。改版十年,南方报人秉持“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确立了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的报道格局,创办地方观察,强化深度报道,推出封面版,引领瘦报潮,打造了一份现代新型党报,并开启了全媒体转型的进程。

杨兴锋社长认为,南方日报改版十年,重点是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办好党报所必须解决的三大命题:一是如何遵循舆论引导规律,履行党报主流主导的使命?二是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党报可读悦读目标?三是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破解党报做大做强命题?

改版十年,我们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辐射力,达到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技术的高品质融合,使传统媒体的“深度、信度、高度”优势与网络媒体的 “速度、宽度、互动度”优势结合,达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巩固提升舆论引导力。改版十年,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建立起符合新的办报理念和改版要求的现代报业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实现新闻理想与产业抱负比翼齐飞,实现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的统一。

如何遵循舆论引导规律,履行党报主流主导使命?

针对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类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挤压下党报的舆论主导功能弱化、“被边缘化”明显的重大挑战,如何强化党报的舆论主流地位、主体作用?我们认为,必须探索新时期的舆论引导规律,找准找对党报在新传播格局下的新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同时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找准定位,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十年改版,我们正是围绕“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围绕华南权威主流政经大报的定位,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党报形象。确立以“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为内涵的“大传播”格局,不与一般大众化报纸争娱乐新闻、市井新闻方面的短长,强调把政经主流新闻做大做强,影响主流、高端读者,强调“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广东叙事,全国高度”;在新闻信息的选择、处理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独到思考、独特视角,强调理性阐释、权威解读、专业叙述,提高信息加工的档次。把“深度”作为信息快餐化、碎片化时代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有力武器,提高对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分析能力、解读能力,把新闻做深做透,为读者提供更有见地、更有价值的信息精品。在良莠芜杂的信息爆炸时代,强调以深入的挖掘、独到的见解、高端的视野,坚持以真实准确的信息、理性的观点、正确的导向廓清迷雾,明辨是非,引领舆论。我们不断加强时评和言论,把评论版扩为一个整版放在封二版,通过加强言论,引导热点,激浊扬清,及时发出引领主流舆论的声音,树立权威的舆论导向。坚持以唱响主旋律为己任,构建正向“舆论场”,以权威赢得信任,关键时刻主导舆论,一锤定音。

我们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在全新的媒体竞争环境下,党报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使自己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品,才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赢得市场,从而牢牢坚守住党报的舆论阵地,确保在社会思潮多元多样、舆论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的舆论主导地位。

如何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实现党报可读悦读?

面对传播领域新变革和社会舆情新变化,党报的竞争力来自哪里?新传播格局下媒介的多样性、丰富性,使党报不再成为受众必须选择的媒体。传播不再是定向的。在信息和渠道媒体极大丰富的当下,党报要拥有自己的稳固受众群,就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从传播对象的需求出发,在内容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上做文章,才能不在竞争中落伍。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坚持品质传播,在全媒体时代打造和提升党报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版,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坚持以营销理念策划、经营重大报道,唱响时代主旋律;在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的同时,科学地利用舆论监督报道,推动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持续深耕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文化报道、区域报道,强化政经媒体的特色,不断完善版面内容结构和版面气质,展现成熟的力量;报道视野、报道内容、传播方式不断根据读者需求作出调整,打造目标读者欢迎的新闻信息产品,当好主流读者的智慧型高参。坚持以读者为本,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强调“有高度的贴近”,实行“高度+本土+整合”的思路,强调思想内容要能“上”去,表现形式要能“下”去,“做国计报道的时候,追求贴近;做民生新闻的时候,追求高度”。不断强调转作风、改文风,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手法,“硬”新闻也力求做出“软”味道,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力与感染力。

我们的深刻体会是,不可读、难悦读绝不是党报的本质属性,现代新型党报必须破解可读悦读命题。我们的改版实践证明,品质传播是破题的关键,而品质提升的关键和评判标准就在于读者的阅读感受。既要坚持对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的品质追求,也要坚持对传播本身的品质追求,包括传播方式方法、传播渠道和载体的创新,通过对技术、技巧、平台的不懈追求,保证传播的优良效果和快速、宽广覆盖,达到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技术的高品质融合,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极大提升。

如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党报做大做强?

新闻创造价值,产业反哺新闻,新闻和产业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没有新闻理想的媒体,绝对不能成为优秀的媒体;没有产业抱负的媒体,绝对不能成为卓越的媒体,只有新闻理想和产业抱负齐飞,才能成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媒体。改版十年,我们把占领阵地与占领市场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求解党报做大做强命题。

这方面我们的重点是不断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现代报业运作模式。十年九次改版,是从采编理念、组织架构到运营模式的全面革新。我们形成了采编、发行、广告、品牌“四轮驱动”的现代报业运行模式,提升以品牌影响力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近几年我们通过举办高端论坛、打造重磅特刊、创新发行销售和推广终端建设等,强化“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品牌理念。

十年改版,我们向市场要效益、要发展,实现从“机关依赖”到“走向市场”的转变。比如报纸发行,实现了发行时效、发行质量、发行结构的革命性调整,报刊销售和品牌推广终端已经遍布星级宾馆、酒楼、机场专线大巴、广深列车等目标读者经常出入的场所,实现对高端、主流读者的精准覆盖。发行量的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广告增长。在广告经营上,我们的商业广告占总广告量的份额从原先约四成左右提升为现今的六成,改变了以往商业广告偏弱、与形象公告类广告对比失重的局面。改版让南方日报的经营由“卖方市场”开始变成“买方市场”,由“要发行”开始变为“选发行”,由“拉广告”开始变为“选广告”。改版十年来,我们着意吸引高端广告,以高品质的新闻内容吸引高档次的广告,报相得到全面改观。

如何应对传播格局变化,巩固党报的主流主导地位?

向全媒体转型,成为我们与时俱进顺应当前媒体变局的必然选择。这与以上三大命题是息息相关的。

第7篇

我们现在所说的全媒体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是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因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运用。

全媒体是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从总体上看,全媒体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种形态的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以及手机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国内传媒集团对于全媒体都处于试水阶段,走在全媒体前沿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是在探索中寻求发展。这些试水和探索可以给我们发展全媒体提供很有意义的参考。

当前,国内传媒集团的全媒体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传统报业的全媒体发展模式有以下两类:

1.全媒体新闻中心模式。

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这一模式是: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将外采记者获得的独家新闻先通过网络实时快报,抢占新闻首发,然后再由报纸记者做跟踪深度报道。这种配合做到速度和深度两不误。

2.“报网合一”模式。

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杭州日报》与杭州日报网共用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创造了“报即是网、网即是报”模式。编辑部增加了网络采编流程,报纸、网络两套流程并行,每个选题的策划都同时考虑网络、报纸分别如何报道。

这两种全媒体发展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自身的全面互溶。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

全媒体应根据需求和其经济性来结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全媒体”超越“跨媒体”在于其用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媒体间的综合运用,以求投入最小、传播最优、效果最大。

笔者认为,在全媒体的起步阶段,有两个需要着重明确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方式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当网速发展到极致,人们不再担心网速的时候,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有两个:一是内容,二是用户服务。媒体运营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接口是标准的,内容是差异的;资源是有限的,服务是无穷的。从传统媒体的全媒体道路来看,从以前的报网互动,再到报网合一,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改革实践之路。如今,随着携带摄像器材拍摄视频的记者和报社越来越多,有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传统媒体应该何去何从?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全媒体时代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会不会发生变化?新闻生产流程以及分工方式会不会改变?

笔者认为,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不是叠加而是融合,传统媒体的作用是增强而不是削弱,媒体间的发展是个性化而不是同质化。单单的从“报网互动”走到“报网合一”,不可能实现报业的全媒体发展之路。

2008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面启动了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工程,并确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国安全生产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单位为报纸全媒体出版领域应用示范单位,进行数字复合出版的研发和试点。可见,为适应网络媒体和新技术影响下的新型市场需求,通过流程再造促进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实践,是传统媒体为了适应变化而推出的重要应对举措。

全媒体的先行者、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也说过,各种媒体形态在全媒体时代并不是博弈,而是殊途同归。“全媒体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同时,新媒体也将引领媒体发展并走向全媒体之路,但新媒体也同样存在全媒体化。所以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传统报业的全媒体道路应该在以下三方面努力去实现:一是流程。全媒体模式变革了传统报业流程,实现了生产模式的层级开发、多次利用,渠道的多媒介展示以及方式的滚动即时播报。二是平台。多媒体信息平台解决了全媒体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大部分技术瓶颈。如果还是利用原有的报业采编系统,只能传送文字和图片,显然无法实现网络和手机时代的媒体融合。三是人才。媒体融合首先需要融合型人才、全媒体人才。媒体的记者不仅要会拿笔杆子,也要会使用多媒体平台上需要的新技术手段。未来传媒的发展趋势是: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基础。而这些就要求传统传媒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来顺应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全媒体的创新和打造舆论新环境

全媒体的多样化带给受众不一样的信息感受,网络、手机等平台的应用使受众对信息的摄取更加方便及时。但是,全媒体在给人们提供及时、海量信息的同时,一些虚假内容也会蒙蔽人们的双眼,带来信息不准确、容易传播虚假信息这样的问题。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种种信息,在经历了网络嘈杂而嚣喧的初创期之后,受众对于全媒体信息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媒体时代,面对开放的信息平台,面对“人人都是媒体”的短信、微博、即时聊天等各种网络应用,全媒体坚持真实,铲除虚假,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作用凸显出来。各种媒体充分融合之后的全媒体,要善于在各种信息中辨别真假,并且通过全媒体的平台优势给受众。确保新闻真实性是对媒体的基本要求,全媒体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平台,要想建立公信力,必须在制止虚假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上下功夫。

全媒体的机制融合是最核心的融合。在任何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呈现出主导性、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传统媒体引导力很强,这是其优势所在。新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有多样性、自发性、情绪性、广泛性、参与性和对话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带来的互动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这两个舆论场有很大的互补性,应该去联动和融合,才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真正的舆论新环境。

第8篇

【关键词】全媒体 融合发展 大媒体

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融合:区县报的现实选择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载体,“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共识。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极端重要、迫在眉睫。

融合发展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时代要求。在开放社会和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信息、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多种功能,驾驭和运用到位、引导到位,才能发挥正效应,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兴媒体碎片化、个性化、分众化的特点,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占领新兴舆论阵地,以巩固红色地带、影响灰色地带、改造黑色地带。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中引领群众,在报道社会主流、关注社会热点中引领社会舆论,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融合发展是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历史使命。党管媒体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观的本质要求。微博使自媒体迅猛发展、新闻即刻传播,微信公众账号则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成为深度报道的新兴载体。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每部手机都可能成为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现场直播的记者。人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在哪里,党管媒体的原则就应该落实到哪里。传统媒体必须加快与新兴媒体的科学融合,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继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主导舆论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成为引领网上舆论的风向标。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特别是区县报的生存空间受到多重挤压。过去,面对电视媒体的冲击,纸媒通过增加信息、文化和思想的深度守住了阵地。今天,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仅靠坚守已经难以独善其身。必须主动进军新兴媒体领域,借鉴新兴媒体的表述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融合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巩固传统优势,形成新的优势,实现在全媒体背景下的发展壮大。

二、路径:建设立体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路径,谁有勇气、有谋略,谁就能赢得先机和主动。

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战略上树立“大传媒”观,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外部合作、新建传播平台等办法,综合应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党的宣传工作内容,走出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抢占先机,搭建平台。2008年,率先推出了由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与新华社合作的永川网,开设了国际国内新间、本土新闻等几大板块栏目。这一报网互动的尝试,不仅扩大了受众面、提升了媒体影响力,更提供了一个外界了解永川、关注永川的窗口。同时,永川区新闻社联合中国移动永川分公司推出了第一份《永川手机报》,内容突出永川本地要闻,关注国内国际时政大局,同时涵盖财经、生活、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几年发展,永川区新闻社又先后与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中国联通永川分公司合作,实现了《永川手机报》全网运营,至今已有用户达20万户。2011年,永川区新闻社与方正集团深入合作,投人近20万元开发了永川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并于当年10月向全社会推出,以其新颖悦目的视觉效果和多媒体新闻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新平台的搭建,大大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和形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传递,落实的效果、群众的意见又通过这些渠道反馈回来,为党委、政府加大督办力度,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中心工作。

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永川区新闻社利用《永川日报》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完备的信息网络,广泛深入采访,获取鲜活的第一手新闻素材,狠抓深度报道;利用网络媒体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和扩展性强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包装、展示、推介新闻资讯;利用手机报时效性强、阅读便捷等优势,实时最新资讯,提高新闻时效。这样,从始于新闻现场的手机报多点发送、网上快讯滚动播报,到随后报纸、网站的纵深报道,实现广泛覆盖、“第一时间,分级信息传播”全媒体报道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9篇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舆情处置 善用媒体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传播工具,而且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实现对民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新闻媒体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重要因素。

1 研究方法

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全媒体时代与消防舆情关系相关的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研究课题的全貌,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2讨论部分

2.1全面了解和准确认识全媒体

传统观点认为,报纸为第一媒体,刊物为第二媒体,广播、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而移动网络服务是第五媒体。从规模来看,目前我国有1900多种报纸、9000多种刊物、3000多家广播电视台。全国有300多万个网站,130万个论坛,100多万个播客,50多万个独立域名,7亿个手机用户,4。3亿个网民,3亿个手机用户网民,将近2亿个博客用户,超过2亿个微博用户。.

2.2消防部门应对舆情危机的现状

总体而言,媒体和社会舆论对消防部门的评价是正面的、积极的,特别是对消防官兵灭火抢险、救助百姓的英勇和善举,大加褒扬。消防工作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与媒体的关注、宣传密不可分。但毋庸讳言,在新闻事业空前繁荣,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公民法律意识和参与媒体监督意识空前高涨的大背景下,新闻舆论对消防部门发生和存在问题的监督,也是不遗余力。近年来,省内外发生了误以为救援中的消防云梯车在为私人擦玻璃、消防女警官炫富照片等较多负面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新闻,目前消防部门基本上是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组织、无准备、无招数”。

3 全媒体时代构建媒体与消防部门监督关系的初步构想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的引导在消防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因此,面对势不可当的全媒体潮流,消防部门应着力地、诚恳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新闻媒体公关:

3.1树立“服务媒体就是服务消防工作”的理念

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行业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消防部队的职能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担任着社会防火灭火、监督执法、抢险救援的重任,也是城市综合应急救援的主力。对于媒体来说,消防部队是媒体的社会新闻重要的资源地之一。消防部队性质和职责职能决定了服务两字贯穿工作的始终。宣传工作最能体现服务二字,承担了三大服务职能,归结起来就是“3S”:Service to the department(服务部门),Service to the media(服务媒体),Service to the public(服务公众)。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始终围绕防火灭火、预防和减少群死群伤火灾发生为这个中心;服务于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所以做好媒体的服务工作,就有利于这些日常救援和重大事件的安全顺利进行。善待媒体,媒体就会成为消防部队的第二警力,就会成为消防的舆情部队。

3.2建立“形象就是生命”的理念

消防部队的形象由三部分组成:集体形象,媒体形象和公众形象。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涉及部队的组织结构、职能职责、文化价值、人员装备等各个方面。比如灭火救援、监督检查、军事训练、消防演习等行动,都体现了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

媒体形象是集体形象在媒体上的反映集合,每一次新闻报道都是对消防部队媒体形象的一次塑造。消防部队的集体形象在媒体当中还是比较正面的,但在媒体当中出现一次负面新闻时,它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正面新闻去扭转媒体形象,善用媒体的前提是打好集体形象的基础。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三句话:民重于天、行甚于言、真赢于假。

3.3确立“善用媒体塑造良好消防形象”的理念

在打好集体形象的基础上,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来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和公众形象,从而塑造良好的部队形象。

(1)在日常宣传中善用媒体。开拓自身的宣传阵地,主动宣传。可以自办宣传载体,比如消防报刊、消防杂志等,也可以创办互联网站,开通微博。另外,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站,消防宣传车、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这些都是可以主动开辟的宣传阵地。

第10篇

对城市广电媒体来说,要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但需要继续发挥内容优势,还要加快新型传播渠道建设,探索与互联网业务有效融合的发展模式,由地方性的播出机构向多媒体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主体转型。

重视阵地建设,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人民日报》指出,当“我说你听”变成“双向互动”,“一个声音喊到底”已经不再可能;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吞吞吐吐“挤牙膏”的回应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面对抢抓舆论引导主动权的责任,城市广电媒体必须加强舆论引导阵地建设,坚持“在多元中竖一元、在多样中立主导”,才能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喉舌作用。

“先入为主”是舆论传播的一般规律,对于城市广电媒体,更应强调“有时效性的正确引导”。首先,要完善新闻机制,加强与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沟通,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其次,要健全应急报道机制,在采编队伍之外组建由热心网友、拍客共同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论坛等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快新闻作业流程,不断提高专业化团队的事实调查与验证引导水平,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以保证网络舆论和公众舆论的正确走向。

在主流媒体充分发声的同时,城市广电媒体还要主动介入社会新媒体,并以官方微博、同步播出等形式,做好与网民的互动,不断强化话语权,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南通广播电视台从2009年开始即与本地人气论坛“濠滨论坛”建立了供稿关系,通过碎片化内容的转载,让更多青睐新媒体的网民及时了解到主流媒体的声音。实践证明,在网络舆情泛滥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主动通过、回应、追问、对话、放大等方式贯通两个舆论场,更有助于形成“官民互动”的舆论新格局,彰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提升内容品质,强化全媒体多层次报道理念

无论传播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内容生产能力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普通民众越来越多介入信息传播的背景下,城市广电媒体要继续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需要积极推动全媒体、多层次的报道理念,不断提升内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南通广播电视台成立以来,在加强主流舆论阵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声、屏、报、网各媒体内容的传播优势,组建了全媒体记者队伍,要求记者在奔赴新闻现场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全媒体平台发稿,供编辑选择使用和多媒体,实现新闻信息的及时和内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建设全媒体团队的同时,城市广电媒体还应积极解决海量信息提供与深度信息需求、规模化信息提供与个性化信息需求这两对矛盾,在多层次报道理念上下工夫。目前南通广播电视台正在考虑着手建立全台层面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和媒资共享系统,由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各媒体在统一的全媒体采编系统上各取所需,然后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加工制作,从而契合每一个媒体形态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媒体受众的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信息传播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受众对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环境保护等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变得更加敏感,这也使得记者编辑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主流媒体,城市广电媒体需要不断提升采编队伍的业务素质,培养策划型与专家型新闻人才。只有在采编实践中进一步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预判能力,回应受众诉求,才能正确处理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客观真实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不断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切实增强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树立转型意识,加快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

在终端多元的时代,渠道在媒体传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相同的信息,谁能够第一时间到达受众,谁才是王者。

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南通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积极推动由地方性的播出机构向多媒体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主体转型,建立了依托传统节目资源、以江海明珠网为主体的多媒体内容分发平台,向社会网站、手机电视、平面媒体等不同终端提供新闻资讯和节目内容,赢得了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南通广播电视台2013年推出了“掌上南通”移动客户端,整合旗下声、屏、报、网各媒体特色内容资源,重新架构功能定位、细致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为广大网民提供更丰富的新闻资讯、更实用的生活信息和多元化的内容选择,增加广电节目在移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覆盖,把传统媒体流失的受众从新媒体终端争取回来。

城市广电媒体要在互联网领域获得大发展、大突破,还必须尽快构建广电大数据平台。南通广电网络公司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随着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这个平台上不但拥有海量的音视频资源供用户点播,还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精准把握用户群体和个体网络行为模式,在发送节目流的同时发送相关的商品流、广告流和社交流信息。只有准确掌握用户的需求变化,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提升电视节目关注度,扩大广电媒体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做强网络视频业务”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双赢。

推进资源整合,组团取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推进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广电媒体还要积极整合既有品牌资源,考虑跨媒体、跨介质、跨形态的传播方式,研发多媒体融合的节目形态,为媒体传播和经营活动创造更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南通广播电视台2013年推出的音乐选秀活动《南通好声音》,利用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进行预热,节目在电视展播的同时进行网络点播和投票评选,入围选手又成为广播线下活动、报纸品牌推广的重要载体。通过立体化、多渠道的传播,既丰富了电视荧屏,又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实现了较好的市场回报。

借助广电媒体公信力的优势,城市广电媒体在产业发展上也大有前景。南通广播电视台成立的新人妙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整合全台资源打造协同营销平台,公司在电台、报社举办相亲交友活动所形成的“新人妙会”品牌基础上,与网站建设的交友频道数据库打通,并通过电视宣传和活动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媒体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品牌延伸到产业领域,在婚庆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除了自身媒体资源的整合外,城市广电媒体还应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南通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掌上南通”移动客户端与社会资本合作定制开发了在线游戏、健康咨询等增值功能,得到了终端用户的欢迎。未来“掌上南通”将与广电“智慧社区”组团取势,力争在政务、教育、交通、安全、医疗、旅游等领域取得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逐步实现日常应用功能的开发,进一步方便市民生活,也为城市广电运营创造新的营销机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 语

第11篇

关键词:全媒体 媒介环境 管理

"全媒体"―― omnimedia,它最初源于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美国家政服务公司。这是一家同时包含报纸专栏、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在内,并统一进行管理,进而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的所谓"全媒体"公司。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受限,这家家政公司涵盖的"全媒体"显然不够全面,也没有手机电视、户外电视等媒介形态,因而更倾向于"multimedia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媒体的其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全",而是一种概念上的方向和趋势,全媒体是一种全"为理想化目标的多媒体,多媒体与全媒体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近义词的关系。然而,这家家政公司自己可能都没有预料到,这种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全媒体思路竟无意间道破了传媒业巨变的天机。

全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一种媒介形态,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和新的信息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弄清全媒体时代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些媒介环境的特征变化是节目主持人在新时期进行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全媒体不排斥任何单一媒体的行为,单一媒体的价值优势还能带动整个媒体联盟的发展融合,与此同时,它覆盖面广,几乎无孔不入的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信息接受面覆盖程度高。例如网络技术就将传统媒介的单一属性向试听全媒体的终端进化,存在于传统意义当中的媒介界限正在日渐消失。原有的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被全媒体的出现打破,伴随着日渐成熟的新媒体技术,同样被逐一打破的还有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限制。自从"全媒体"出现,原有的时间与地域限制被打破,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观看的频道,尤其是近两年移动客户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等的普及,使得人们原本基本固定在家庭环境的规定时间、地点收看电视节目的固有模式被改变,任何时间、地点都可W任意点播自己想看的节目。

全媒体新闻是指将同一个新闻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开发,这些信息通过编辑加工,报纸可以发消息、访谈、通讯、图片,这些内容再加视频信息可以连接到网络上,通过报纸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数字化。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发挥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对信息传播内容、流程进行再造,使新闻中心成为跨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平台。与传统媒体时代下形成的市场相比,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全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年轻人花在广播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伴随着全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被分流到网络、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广大网络受众受到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影响,因而更渴望参与,希望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新媒体中展现出自主参与性。原先传受双方之间的明确界限现在变得愈发模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广大互联网受众群体因而可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事件的探讨和处理事务中来,这也是媒体环境的巨大变迁的鲜明表现。

此外,由于全媒体时代媒介形式的多样化,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如果仅仅依靠媒体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受众需求的。因而我们需要依靠受众群体自身的力量来挖掘更多的信息素材,这使得媒体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受众参与到媒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这既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主观需求,也满足了"全媒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何在全媒体时挥传统媒体引导舆论的主导功能,同时又能合理疏导新媒体的舆论放大效应,成为媒体融合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拓展挖掘信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又稀缺,稀缺是因为垃圾信息太多造成受众难以捕捉有用信息,传统媒体应该深化在深度报道,线索挖掘(例如微博爆料,记者取证采访),信息求证上的优势。除此之外,传统媒体要细分受众,为特定群体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细分信息。 其次,积极融入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渠道拓展上不存在任何问题,报纸做电子报,电视做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广播也可以上网,拓宽形式,做好渠道,传统媒体一样可以成为复合媒体。 最后,发挥新媒体与全媒体的集合品牌优势,增强媒体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争取做成综合性全媒体运营的大型权威媒体,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议程设置和合理健康的舆论导向。“自媒体”一方面对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主流舆论形成了强大压力,另一方面成为新的舆论发源地。

第12篇

采取舆论引导策略,强化地方广电主流媒体地位

地方主流媒体作为地方兼具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媒体,是地方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在采取舆论引导策略过程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唱响主旋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宿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掌好度,将多元的社会思潮或思想意识引导到正确健康的舆论轨道上来,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合力。如针对极少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采取了舆论引导策略,先后播发各类稿件100余篇,为全市文明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和综合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体现并强化地方主流媒体的地位。

采取新闻立台策略,精心打造特色栏目品牌

立足地方实际,精心开办并打造好特色栏目品牌,办出相应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地方广播电视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如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的《宿迁新闻》等新闻栏目,使之集“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紧扣时代脉搏,多方位展现宿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及时把内容新、时效强、形式活的新闻节目奉献给广大观众。此外,民生新闻栏目《楚风夜话》也是该台重点打造的品牌,该栏目通过记者深入基层,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及时为之排忧解难,提高了栏目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的公信力,实现了从常态化栏目向品牌栏目的快速跨越。据笔者统计,2013年1月-12月,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的这两档栏目累计在省级以上主流电视媒体用稿1300余条,其中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用稿80多条,《新闻联播》用稿23条,《江苏新时空》用稿200余条。《宿迁新闻》栏目在党的十期间还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梦,宿迁路》,反映全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楚风夜话》栏目则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梦,我的梦》,以人物为线索,通过叙述地方普通百姓的梦想,来反映中国人的梦想。

采取融合新媒策略,延伸地方广电媒体服务功能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切实站在全局战略高度,积极挖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潜力,延展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进而巩固、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服务力,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为此,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在腾讯、新浪等网站开设微博,以“节目要互动,互动即节目”为理念,努力开辟网络传播和广播电视节目互动的新路子。2013年3月6日,“退役军人张森见义勇为跳水救人牺牲”事件发生后,为了增强新闻时效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切片式”,受到了中央媒体和全国主流网站的高度关注。2013年3月8日,新华社官方微博发出“正能量再次让人感动,向英雄致敬……”的消息。据笔者统计,截至2013年3月11日,已有包括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新浪网等上百家媒体报道英雄张森的壮举。英雄张森的事迹在微博上被广泛传播,网友纷纷阅读、转发和评论,实现了“电视微博网络社会电视”的循环式传播,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吸引力,有效地延伸了地方广电媒体的服务功能。

采取人才兴台策略,增强地方广电媒体实力

人才资源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最有价值的第一资源,面对全媒体时代对媒体人的更高要求,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切实采取人才兴台策略,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努力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纪律严、作风实、结构优的广播电视人才队伍,重点打造一批名主持、名编导、名记者,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推动地方广播电视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同时从全媒体时展需求出发,结合地方广播电视台实际,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和管理,力求在培育媒体拔尖人才方面收到实效。

在推进后备人才库的建设过程中,积极与全国重点影视传媒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加大引进与培训高新人才力度,深入发掘培养核心骨干人才,实现人才教育培训的全覆盖,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全媒体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培养机制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进一步增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实力,还需大力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引进熟悉新媒体、数字出版、内容创意等新型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文化产业规则、适应区域和全媒体时代竞争需要的高级影视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从而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每月坚持邀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知名栏目编导、记者及国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为该台媒体人授课,切实对党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技术业务型人才等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采取精品强台策略,提升地方广电媒体艺术品味

积极采取精品强台策略,着力提高节目品质,以优秀的电视作品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地方媒体的艺术品位,这是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运作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电视艺术精品创作,并积极参加全国各级媒体影像作品比赛。众多获奖作品因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而受到专家评委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彰显了地方广播电视台艺术精品的魅力。

此外,积极与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之间的媒体进行合作与交流。从人文、历史、环保、旅游、教育等角度,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切实根据地方特色创作出多部电视精品,呈送江苏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艺术精品的对外传播力与影响力。如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文脉宿迁》《纪述宿迁》等纪录片栏目,每年能够精心打造出约20部艺术作品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媒体播出。如2012年在江苏卫视国际频道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摄影大师吴印咸》,便是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精心组织拍摄制作的艺术精品之一,该片讲述了吴印咸这位伟大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一生。被誉为“中国摄影之父”和世界“摄影大师”的吴印咸,是我国摄影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国摄影和电影艺术的拓荒者、奠基人。吴印咸一生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3篇

善于同媒体打交道,能够有效运用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这是信息社会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当今社会,媒介资源已成为执政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媒介资源使用得当,推动工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介打交道的能力,借用和运用媒介,提高执政能力。

借用媒介之力“升旗杆”,做好正面宣传,争取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许多主张、政策、措施都需要通过媒介来传达,让大众熟悉和了解,从政府认知变成大众认知,从而形成合力推进工作。从引发一个议题,进入公众视野,再到相应的公众舆论的形成,最后到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这一过程,媒介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定期的新闻,主动信息、设置议题,使媒介自觉地围绕政府部门所的议题来进行报道。其次,充分运用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及时公开政务要闻和动态,保持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再次,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牢牢把握话语权。最后,根据工作需要来决定与媒体沟通的方式。通过媒体的正面宣传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程序,理解政府的实际困难,支持政府的具体措施。

善用媒介之力“拉舵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主动化解危机。近年来,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一条信息经过几何式裂变,可迅速引爆舆论,引发甚至政治危机。在全媒体时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迟说不如早说,被动说不如主动说,领导干部不能失声失语。首先要制定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权责和流程。其次,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主动引导舆论,及时公开信息,做突发事件新闻的“第一定义者”、掌舵人。再次,要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和沟通机制,确保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可以说,谁掌握了舆论主导权,谁就能化险为夷,最大限度减轻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还能化危为机,变坏事为好事。

运用媒介之力“树标杆”,讲好故事,抓好典型引领。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由此可知,典型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典型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教材,注重运用典型开展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经验,也是党的十以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鲜明特点。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时代感、带有普遍意义的人和事的新闻宣传,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潮流精神。同志强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雷锋、焦裕禄的事迹影响鼓舞了几代人,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等优秀典型的宣传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党政机关中形成了一种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村官”等“最美系列”及一些英雄群体、先进集体的宣传报道,立标杆、树典型,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接受媒介采访“有腰杆”,同频共振,实现共赢。受“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多领导干部对媒介采访退避三舍,怕说错话,表错态。事实上,开放政府与封闭政府的最大区别就是政府官员能直接面对公众,政务在阳光下运行。因此,领导干部要克服不愿意面对媒介的畏难心理,善于通过媒介采访来传递信息,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态度,适应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工作和生活。在接受采访时,要能驾驭局面,引导记者而不是让记者牵着鼻子走。要学会表态,展示高效、务实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对待记者既不能一味去讨好,刻意去拉关系,也不能避而远之,不理不睬、无可奉告。既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更不要另眼相看,视为另类。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媒介记者交往、交流、交友,彼此支持,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第14篇

网络媒体的冲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舆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微博发展迅猛,SNS社群价值凸显,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

在网络海量信息爆炸般增长的年代,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速度上的劣势,造成部分受众的流失。传统媒体要想在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中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应及时调整自身功能,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其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整合对于报纸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信息链接的无限性特征,任何一张报纸都无法和这样海量的网络新闻竞争。针对网络媒体的这个特征,报纸对信息量的追求不应是单纯的数量,而应当采用整合传播的方式出奇制胜;报纸记者对网上信息不应是低层次的移植,而应当进行合理整合,以敏锐的目光,对每日每时层出不穷的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筛选。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除了刊载新闻外,将报道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也是报纸价值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网络优势把自己的“短腿”加长,应该是报纸编辑、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努力探索的一项内容。

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对编辑记者有了更高的工作技能要求,那些掌握采、写、编、评、摄、制、播、录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媒体具有即时、滚动、互动、汇聚等特征,要求记者突破传统思维,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这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全新的服务意识和新闻理念。

2010年9月,哈报集团在省内媒体中率先进行新闻改革探索,全媒体记者新锐亮相。以全媒体记者为核心,哈报集团旗下的《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哈尔滨新闻网省略紧密互动,以图片、文字、视频、QQ组合的多媒体形式,立体交叉、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新推出的全媒体报道将为广大受众提供全新的新闻阅览体验,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将传统的新闻报道带入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融合,实施文字、图片、视频等组合式新闻供给,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哈报集团主动把握这一趋势,实施全媒体战略,全力进行新闻改革探索。

打破传统新闻传播供给方式,以图片、文字、视频组合的多媒体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广泛、权威、快捷的资讯,立体式全景呈现新闻事件,扩展报道内涵、实现新闻提速——哈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均配备高清录像设备,不仅可以用文字、图片的方式采访新闻事件,还可进行现场实时视频摄录,同时提供文字、图片、视频三种新闻产品。《哈尔滨日报》、《新晚报》每天刊发的全媒体新闻稿件均链接视频新闻网址,读者、网友可登录哈尔滨新闻网观看相关视频、图片及更详细的报道,从而为读者提供更权威、广泛、快捷的资讯信息,实现全景式、立体式新闻供给,为受众带来全新的阅览体验。

两年来,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传统媒体,不断推动媒体间的相互融合,粗浅地摸索出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

1.利用网络发现筛选新闻。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快速”和“海量”,然而,网络传播方式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即容易产生虚假新闻。新媒体使网民在虚拟世界里可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和意愿,但这种自由却极易被滥用。同时,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依靠消息类题材建立独家新闻的优势已不可能,网络常常能抢先报道独家新闻。新闻事实的第一人不再被专业记者垄断,许多是来自民间的博客和播客。网民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主动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内容,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同时也可以通过论坛或者博客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极具新闻价值的背景材料。因此,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首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工具,发挥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对网络中的虚假新闻进行辨别,敏锐地监测和报道社会变动,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职能。

第15篇

一、建立自有新兴媒体平台

面对新兴媒体的到来,传统企业的宣传工作势必要发生转变,把单向的、由上而下的宣传方式转变为双向的,加强互动,增大广大职工的话语权,从而使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诸如建立论坛,开设微博、微信等。扩大宣传受众,拓展宣传空间,建立自有的新兴媒体平台。

二、将网络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是宣传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我们的煤矿企业可以结合凤凰网、亚洲卫视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覆盖面较大的实际,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这些媒体将一些重要信息宣传出去,营造浓厚氛围。同时,我们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还可以运用我们的微博等新兴媒体撰写关于自己企业的相关信息,深入分析企业的情况,介绍企业,用网络舆论来引导我们煤矿企业的宣传阵地。

三、立足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受众群体,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

受限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煤矿宣传领域的报道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是严肃沉闷有余,精彩生动不足,带有较重的宣讲色彩。这个缺点对于新媒体而言是致命的。因为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可供挑选,受众阅读信息体现出非常强的自主性。因此,若要让新媒体成为向职工群众宣讲安全、相关政策、解疑释惑的有效阵地,必须一改传统的宣传手法,用更适合网络特点的手段和形式包装内容,使其更具贴近性。

四、加强宣传载体建设

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齐心协力就要做到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率先做好舆论宣传,为企业的安全、高效、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我们煤矿企业可以将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内部媒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以网站为载体三媒体的高度融合,形成新闻宣传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全媒体模式。市我们的员工可以登录公司网站,即可随时选读电子报和点播视频,学习方式便捷轻松灵活,国家政策法规、企业决策精神和工作动态研究等重要信息,通过公司网络平台实现了迅捷传播、广域覆盖,增强了舆论宣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创新宣传方式方法

在加强企业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宣传形式的创新。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宣传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站开设董事长信箱栏目,拓宽宣传方式,探索宣传工作落地的新渠道。对员工的诉求、反映问题、建言献策等进行手机和落实。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董事长信箱和总经理信箱,搭建一个政策宣传、上下沟通、全员参与、民主管理的平台,发挥集舆论宣传、企业问政、民主监督、情绪疏导等多重作用,使宣传工作与企业持续发展和员工工作生活密切相连,更加务实,更加管用,更加接地气,传递企业舆论宣传的正能量。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一线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反映现代化煤矿矿工兄弟的工作生活和喜怒哀乐,放在我们的视频网站上进行播放。

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舆情管理能力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地共处一域,唇齿相依,鱼水交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做好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国有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是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