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学基础辩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
关键词:高脂饮食;痰浊证;血瘀证;血脂;血液流变学;家兔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0946-03
高脂血症家兔动物模型以往多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年来,由于该模型同时存在高血脂和血循环障碍这两种病理机制,也被用于中医痰浊和血瘀证候的研究。中医学认为,证候是对人体运动状态和方式的概括和描述,随时间而动态变化,即其“动态时空”的特征。在以往的报道中,只有关于该模型造模末期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尚缺少在造模过程中对家兔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动态的观察。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瘀证的重要生物学表现,血脂异常与中医痰浊也有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拟通过观察高脂血症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随高脂饲料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动态变化及其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痰浊、血瘀证候的动态演化规律的生物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健康新西兰家兔21只,雌雄不拘,体重(2.0~3.5)k8,由北京开源兔业养殖场提供,许可证编号:Scxk(京)2006~0005,动物于安静环境下单独分笼饲养,室温控制在(23±1)℃的范围内,相对湿度60%,光线自动控制12 h明暗交替变换,给予充足清洁饮水。
1.1.2 试剂 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科技中心提供;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剂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试剂盒,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试剂盒,由美德太平洋科学集团提供。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glpyrrolidone,PVP),配制红细胞变形液,Sigma公司产品。
1.1.3 仪器 BeckmanCoulterCX4 Pr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LBY-N6B全自动清洗血流变仪及微量血浆测试装置,LBY-BX3红细胞变形仪,C2000-2高性能血凝仪,由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DL-4000B冷冻离心机,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将21只家兔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6只,高脂饲料喂养2周、4周、8周组5只。高脂饮食组每只每天早、晚分别给予高脂饲料30 g,待高脂饲料喂完后加普通饲料及少量青菜喂养。高脂饮食饲料配方为1%胆固醇、15%蛋黄粉、5%猪油、79%普通兔饲料。分组及喂养方法见表1。高脂饮食2周组有1只家兔在第2周时意外死亡。8周后自家兔耳中央动脉取血进行指标检测。
1.2.2 血脂检测 家兔空腹取血,待血液自凝后,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TC,TG,HDL-C,LDL-C。
1.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取血后分别加入肝素抗凝试管,3.8%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取肝素抗凝血0.8 mL用LBY-N6B全自动清洗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黏度;肝素抗凝血离心3000r/min,10 min,取0.2 mL上层液用微量血浆测试装置测血浆黏度;取肝素抗凝血0.8 mL用LBY-BX3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取枸橼酸钠抗凝血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上层液,按试剂盒说明书用C2000-2高性能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T、APTT、TT等各项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earson法分析相关关系。
2 结 果
2.1 高脂饮食对各组家兔血脂水平的影响 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2周组、4周、8周家兔的TC水平显著增高,达(15~17)倍;高脂饮食2周组家兔的血清LDL-C升高达40倍,8周组升高54倍,说明高脂饮食使家兔血清TC水平、LDL-C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到很高水平。高脂饮食2周和4周组家兔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8周组HDL-C水平进一步增高。高脂饮食2周、4周组家兔血清TG升高40%左右,与普通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组家兔TG水平升高4倍,表明高脂饮食对家兔血清TG影响比较缓慢。详见表2。
2.2 高脂饮食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2周、4周、8周组家兔血浆黏度显著升高,表明高脂饮食在短期内可影响家兔血浆黏度,并随喂养时间增长持续升高。全血黏度的变化有波动,在低切、高切变率状态下,高脂饮食2周组全血黏度呈升高趋势,随后又有降低趋势,但各组与普通饮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2周、4周、8周组家兔高、中、低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降低,表明高脂饮食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较大。与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2周、4周、8周组家兔TT显著降低,APTT在高脂饮食4周组明显降低,PT随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
2.3 高脂饮食家兔血脂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C和LDL-C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及TT呈显著负相关。TG与血浆黏度呈
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HDL-C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变形性APTT呈负相关。提示TC,LDL-C,7G和FIDL-C的升高均可导致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TC,LDL-C,HDL-C可能导致血液纤溶活性降低。
3 讨 论
以往的高脂血症家兔动物模型研究中,大多只关注造模末期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尚缺少在造模过程中对家兔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动态观察。本实验通过对2周、4周、8周高脂血症家兔造模过程中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发现其各指标都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并且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些发现对探讨中医的痰浊与血瘀证的相关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本实验中,家兔血清TC,LDL-C在高脂饮食2周即呈显著性升高,TG增高较为缓慢,在高脂饮食8周时增高才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家兔对高脂饲料敏感性高,血浆中TC浓度升高迅速,但TG增高较缓,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家兔对胆固醇易吸收而代谢较慢,而对TG正相反。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痰浊证病人的血清TC,TG,LDL-C含量明显高于非痰浊组病人和正常人,认为血脂水平与痰浊密切相关,血清TC,TG,LDL-C含量升高可以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及判别治疗痰浊证药物疗效和病程进展的微观指标。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展,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越来越明显,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如学科间知识的重复、衔接欠妥,人为地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等。现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疾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运用切实可行的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已是迫在眉睫。
高职临床医学学制为三年(包括临床实习),在校学习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的时间只有两年,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医学理论知识的精华,培养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每位高职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1969年提出,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之一,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有利于教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非单纯的传授或进行面对面的传达。以小组为基础的PBL,便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学生作为知识研究的参与者,可以充分体会到通过努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喜悦,更加享受学习过程,学习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该教学方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是PBL案例的设计与编写。在我院推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PBL教学应用的基础上,本文以消化系统为例,浅谈基础医学整合课程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编写。
一、PBL教学案例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案例是PBL教学的关键载体。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是PBL教学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案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临床病例,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但要紧扣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V,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有效地进行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自然衔接。
2.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呈现社会热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取学生身边熟悉并感兴趣的事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现在社会减肥成为了一种时尚。爱美女性小丽为了身材苗条,追求盛行的骨感美,进行节食,每日一餐,饿了就喝水,坚持一段时期后,体重确实下降了,但同时她在极度饥饿时会有心慌、头晕、腿没劲发软的症状,最后甚至出现昏迷。为什么节食会使体重下降?为什么过度节食又对机体造成伤害?正确的减肥方法有哪些?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好奇心一下子就会被激发出来,满怀解决这些问题的激情,愉快地学习食物在机体内正常的消化、吸收与调节过程,学习节食时血糖、脂类、蛋白质三者间的代谢联系,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了解保证身体健康的减肥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设计案例问题要注意与所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录取分数普遍较低,总体上基础薄弱,认知能力偏低。设计案例时,引入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使他们在已有知识层面通过查阅资料、小组间讨论、归纳总结等过程,逐一解决问题,抽丝剥茧式地达到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使学生享受到亲自获得劳动成果的快乐,增强“我能行”的自信心。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跃跃欲试,自主探求知识。例如,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两年,加重一周”为诉入院,查体结果为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后复查胃镜见溃疡已愈合。可就此病例提出问题,如介绍胃的组织定位及结构特点;胃溃疡愈合过程中有哪些组织再生,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简述用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给药依据。通过亲自参与、小组成员间的通力合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深深地体会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大大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方法:资深教师、临床医生、高年级学生共同参与
我院基础医学整合的相关学科教研室会抽调资深教师对本学科在消化系统涉及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目标进行整理,汇总后收集针对性强的典型案例,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黄疸、脂肪肝、肝硬化、肝性脑病等,邀请与我院合作的医院临床医生参与讨论,重点突出病例的病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案例确定后,分发给高年级在校生和临床实习生分组讨论,结合理论和临床提出多组问题。教师和临床医生再经筛选归纳后,整理成完整的教学案例。例如,肝是人体的最大腺体,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在各种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中,都发挥着主要作用,被誉为“物质代谢中枢”和“人体化工厂”。因此,学生要掌握肝脏的组织定位、结构特点、在生物氧化和生物转化中的作用、出现代谢异常时的病理特征、各种诊断指标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肝脏疾病在临床中很常见,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等。
二、PBL教学案例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