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

运维工程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运维工程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运维工程管理

第1篇

工程项目监控是对工程质量把关的主要手段,中心内容就是通过对项目整体的进度、质量、工期、安全以及合同的内容和建设中需要的投资量和实施信息等各个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和掌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监理公司进行,而监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一个独立的结构,在过程的实践上同一般的项目管理相同。监理是一种监督测评以及检查的工作,是以法律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为基础对项目主体进行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对利害关系人员之间的合作予以促进,而促进主要就是通过协调和组织进行的。监理项目的义务以及责任的承担者主要是监理公司。而监理人员则是由监理员、总监代表以及总监和监理工程师组成,而主要的监理方式则是通过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及验收等方式进行,而对于问题的处理则是通过返工和整改,对于工期的延误和质量的问题按照合同进行索赔等。

2对工程的验收

2.1对一些局部的零星的和分散的工程进行收尾的准备,并且还需要在思想上对团队做足工作,将验收材料进行归档和整理分类,作为验收材料应当完成具有体系性,为查询以及检索工作的进行做好铺垫。

2.2自我检测项目经理在团队的验收中,需要对程序预先的检验,并在自我检测报告中点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这些进行纠正。

2.3对验收申请进行提交验收的申请是一种书面的验收材料,需要进行报送。

2.4验收工作由专门的组织———验收委员会进行,并对材料预审。

2.5初次检验对于现场,验收工作组会进行初次检验,这是对于正式的验收工作的铺垫,主要工作就是发现一些不合格的部分,并给予一定的整改期限进行整改。这也是工程验收的人性化体现。

2.6正式的验收这项工作是在初检的结果基础上的细分和全面性的检查验收。包括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对不合格的部门再次限期整改直至合格。

2.7签署项目验收合格文件签署项目或阶段合格文件,对具有等级评定的项目同时评出优良等级,投资性项目应办理移交资产。

3推进项目管理的方法

3.1更新管理观念

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形势,有着远见的领导称在管理上会先一步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主导性的决策,这样的高管才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关键。其实也是作为竞争的主体,机会就是通过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产生的。守旧的思想将会导致灾难,因此企业必须时刻注重更新观念,与时代同步。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更新项目观念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高层管理者,应当树立起项目管理的哲学思想,高瞻远瞩地审视企业的战略目标,评估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的支持性以现代项目的思维理念看待和处理问题;对中层管理者,主要应注重管理流程和管理思维,注重从管理角度把握项目的组织、规划、协调和对组织目标的保障程度;对于操作层,应主要关注于技术、技能和操作技艺。

3.2按照计划确保工期

所谓工期管理,指计划、执行及定期检验更新土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各阶段的工期计划。工期管理有两个层次,既定资源条件下的工期计划,第二层次是探讨合理资源条件替代变更后的缩短工期计划。二个层次应循序渐进,都是工程管理追求的目标。工程管理最主要的目的为由全盘性的工期规划资料,以减少投资风险减轻借贷利息负担。控制并降低工期的另一个效益为建筑设施得以如期甚至提早使用,使资源充分利用。良好的工期管理可以使人、机、料等资源得到合理、妥善的规划应用,避免盲目赶工,造成资源浪费。作业项目则以结构体施工为主,至于繁杂的装修工程都以一个作业项目,工期则为三个月或五个月等来涵盖。

3.3培养优秀的项目管理队伍

项目管理队伍是由项目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职能管理者、项目经理和操作层人员等组成,之所以应当重视项目管理队伍,是因为管理层不仅是相应的项目管理执行者,同时也是这一层次的决策者,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项目的系统化思想更需要逐步建立并扎根于各级管理者的头脑中。规划的重点是对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理念的培养,培养一支优秀项目管理队伍的过程也是一个“项目”,管理层的支持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着该“项目”的成败。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帷幕灌浆技术;核心

1引言

大量水利工程建设给我国带来了良好可喜的社会效益。在水利工程当中,防渗工作非常重要,关乎工程成败。帷幕灌浆技术作为水利工程防渗处理的重要措施,在水利工程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较大限度降低渗透量、控制坝基渗流坡降等。但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充分掌握帷幕灌浆技术应用的核心,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深入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帷幕灌浆技术的运用核心,掌握帷幕灌浆技术优势及施工要点,进而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升水利工程总体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技术概述

2.1基本情况

帷幕灌浆技术是将混凝土浆液注入岩体、土层中的裂缝、孔隙当中,形成连续性的阻水帷幕,降低水利工程渗流量、渗透压力,这种灌浆工程即为帷幕灌浆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使用地质钻机进行施工,然后对地层进行钻孔,形成帷幕钻孔。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帷幕灌浆技术时主要使用水泥浆作为基础材料,然后向孔内进行高压灌注,提升水泥浆液的渗透性,在水泥浆凝固完成后形成水泥浆柱,与周边土层凝结到一起,形成高密实的防水帷幕,确保水利工程基岩防渗效果,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整体价值。帷幕灌浆技术利用液压、气压、电化的方式将凝固的浆液注入岩土层中的软弱结构面,然后对岩土层进行挤压,形成强度高、抗渗透性好、稳定性强的新结构体,起到加固、防渗作用,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地基不透水性、增加边坡、堤坝的稳定性,固化地基和恢复工程结构的整体性【1】。

2.2主要优势

2.2.1实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帷幕灌浆技术工艺简单、环境标准要求低,所涉及的设备较为常见。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岩层、土层上打孔,然后将混凝土浆液灌注到事先钻好的孔内,待混凝土凝固后,岩层、土层当中会形成帷幕防水层。该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依照工艺施工标准要求开展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在实际实施期间,效果较为显著。

2.2.2安全帷幕灌浆施工作业前要对水利工程现场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测量,最终形成有效的分析报告。然后,组织相关人员以此为基础开展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帷幕灌浆技术融入其中,从设计之初就为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奠定基础。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设计方案确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依照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帷幕灌浆工程厚度,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混凝土浇筑工程的安全性。

2.2.3经济帷幕灌浆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材料,减少各类设备、设施的投入。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灰粉、添加剂,现场施工不需要大量作业人员,所需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工程前期可以通过相应的造价进行控制,将各类施工技术应用其中,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2】。

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帷幕灌浆技术运用的核心思路

3.1测量放线

水利工程帷幕灌浆技术应用的根本在于钻孔的布置及其深度的确定,而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结果进行设计、确定。在开展水利工程作业时,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灌浆轴线,并收集各类工程基础性数据,确定具体的施工控制点。在测量设计过程中要与水利工程设计、监理主体进行有效沟通,明确相应的基准数据,并根据基准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具体钻孔测量计算时,要注意钻孔间的设计、钻孔与中轴线间位置的确定、施工作业面的高度,确定工程合理参数及钻孔布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应用成效。

3.2钻孔

帷幕灌浆技术应用时要在水利工程现场岩层、土层中进行钻孔,结合建设要求及设计标准选择满足施工标准的设备、设施,确保钻孔施工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钻孔工作作业质量会对帷幕灌浆质量产生影响,在实际钻孔前,需要精准定位钻孔位置,以轴线完成钻孔定位,进而采用专用的钻孔设备,进行钻孔工作,钻孔的同时可以采用罗盘仪加以辅助,矫正钻孔位置,固定钻孔设备,避免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震动较大而导致钻头偏移。钻孔作业过程中要对装置加以固定,尽量减少误差,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中,注意控制钻孔质量,钻孔完成后要及时对其直径、深度、距离进行测量,保证钻孔误差不超标。当完成钻孔工作后要对孔内杂质进行清理,冲洗的目的在于对灌浆孔中的淤泥加以处理,避免灌浆时发生孔洞堵塞情况,保障灌浆的通畅性。清理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检查,若钻孔内仍旧存在杂质的必须及时进行清理,清洗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压、风压,避免灌浆孔破坏及杂物残留。可以提前进行压水实验,对灌浆孔内部情况加以明确,确定灌浆孔是否满足水泥灌浆的施工需求【3】。

3.3压水试验

钻孔清洗完成后,要及时对其进行压水试验。具体试验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展,从首个钻孔开始使用导管深入钻孔内,调整导管内水压,保持80%的灌浆压力持续20min,然后对水压试验情况每隔5min进行记录。一般帷幕压水试验与裂隙试验同时开展,为基岩透水性分析提供基础。

3.4灌浆

钻孔清洗完成后,要及时开展压水试验,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灌浆施工。在帷幕灌浆技术中灌浆是较为核心的内容,其质量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灌浆技术工艺有多种类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是循环式基岩灌浆,这种方式需要灌浆设备与孔底保持一定距离,作业顺序由底部到外部逐步完成。在进行浆液配制时,要结合水利工程作业标准确定浆液灰分比例。灌浆完成后要及时采用分段式压力灌浆方式对钻孔进行密封,确保外部水分不会渗透到钻孔内部。

3.5涌水问题处理

帷幕灌浆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涌水问题,当灌浆孔涌水压力超过一定标准时,需要选择特殊工艺进行灌浆。在灌浆前要对涌水水压、水量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灌浆过程中的各类参数,确保灌浆施工的整体稳定性。若实际涌水量较大,可以在浆液中掺入速凝剂,待灌浆凝固完成后即可开始闭浆处理,闭浆处理可以适当延长。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前言

机电养护工程是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多,近年来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然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保证其可靠、有效的运营工作,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机电系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必要手段。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概述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保证高速公路实现安全、高速、畅通、舒适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养护体系,对机电设备进行标准化的养护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之一,全面贯彻落实养护标准,可以提高行业内部的养护水平,设备养护依照养护体系标准,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它不仅注重养护的结果,而且更注重养护的过程。机电设备养护制度要量化、标准化机电设备的养护要合理调度,科学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机电设备技术管理规范,指导机电设备从安装到维护的养护工作。如何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何收集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以及做出正确的分析、指导,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说会不会出现各自为政、疏于管理等情况,基于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着手制定一套关于机电设备养护的规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对整个机电设备系统就养护内容、方法、流程、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出具体的、量化的规定,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标准。通过进一步总结、完善现阶段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细化养护内容、强化养护目标,规范业务流程,加大考核力度,使机电设备养护工作有章可循,如对收费员、监控人员等设备操作人员规定其岗位责任制;对养护人员要明确其职责、权限范围,每项工作对设备使用者要进行技术交底,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日常养护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是否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要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就必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努力排除故障隐患。因此,必须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设备的日常养护就成为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树立“以养代修”的观念,以预防为主,维修为辅。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

要想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首先要知道机电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使各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理工作有的放矢。机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大体上包括公共设施的设计安装,施工人员在建设施工中用到的相关设备的安装,电气工程的施工安装,通风系统及相关通风设备的施工安装,监控系统安装,清洁系统及设施的安装,通信系统的安装, 自动化收费系统的安装以及多种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工程等。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涉及到的工程设备的数量及种类比较多,大部分设备的技术指标也较高。工程设备及原材料质量的高低,每个施工环节和每项施工内容质量的好坏都将会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质量的高低,因此,要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各项施工内容着手,结合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手段,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环节

依据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进度以及环节,将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环节划分为机电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结束之后的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

3.1机电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是指在机电工程各项内容开始实施前,对施工准备阶段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可能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前质量控制包括: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测量仪器、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工程中所需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相关构件的质量控制,施工方案、计划、具体的施工策略的控制,以及施工工程验收标准、办法的审核控制,可能还会有对施工过程中即将运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审核把关。在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具体施工方案的审核及技术交底工作是施工前质量控制的关键。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计图纸是一个工程对于设计质量标准、工程量等信息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其设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设计及后期校对,要在两个阶段中严格控制设计图纸的质量。设计图纸一旦定稿,在施工中就要严格执行,防止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与设计图纸出现偏差。慎重对待施工方案中图纸校对工作,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质量;设计图纸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规定,达到一定的技术质量标准,对方案的合理性要仔细研究,尤其是方案中智能化的设计部分,防止盲目追求智能化,忽略施工现实以及实际投资能力和工程建成后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等问题。

3.2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从施工的每个环节着手,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事中控制或者是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施工工序的控制,对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的检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某些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调试、检测、试验等相关细节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部分,即对设备监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施工中间产品、材料的控制,对分项、分步进行施工的工程质量的验收及评定工作的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因现实状况引起的施工方案、设计图纸的调整修改的质量控制等。

3.3电气工程施工结束之后的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工程施工结束之后的质量控制就是在整个施工任务都完成之后,对工程质量的相关控制。对高速公路工程所具有的独立功能以及工程的使用价值等进行有效控制,对完成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工作进行质量验收。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工程竣工质量的检验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审核评定工作的控制,对工程质量相关文件的审核、备档工作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回访及工程保修工作的控制等。

结束语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不断的革新,机电维护和管理的效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和维护方式也许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机电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时,一定要有侧重点,进行人才的合理分工和安排,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发展,才能保证机电设备有效的运行,从而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国钦,孙憩,梁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01.

第4篇

关键词: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一、引言

颍上闸是颍河最下级控制工程。该闸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3350m3/s,最大流量为4200m3/s,核流量为4350m3/s。运行条件是:正常蓄水位23.50m-24.50m,最高蓄水位25.0m,设计灌溉面积为35万亩,工程始建于1959年,1978年续建,1981年建成,由于受自然浸袭和工程先天不足影响,运行近三十年后,致使该闸出现了钢筋锈蚀、砼碳化、砼闸门损毁严重、启闭机及电气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2003年8月经专家鉴定为三类病闸。于2005年11月6日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于2007年12月28日竣工。为保证加固后的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益。我们积极探索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涵闸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的体会。

二、工程管理和运用的经验

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何搞好工程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因此管理队伍建设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前提,在近30年的管理过程中,颍上闸一直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 ,从各个方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采用师带徒、参加特种工种的技术培训,参加涵授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学习优秀先进水管单位的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管理经验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 ,目前我处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11人,初级工3人,电工2名,闸门操作运行工6人,人员配备合理,工种齐全。

2、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制度的执行。

颍上闸自竣工交付使用以来按照设计要求、《水闸技术管理规程》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包括《颍上闸调度运用办法》、《颍上闸操作规程》、《颍上闸检查观测制度》、《颍上闸维修养护制度》、《颍上闸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除险加固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水闸工程管理制度,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奠定了基础。制度是基础,执行是关键,在管理中着力抓好制度的落实执行,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理工程。

3、制定科学的调度方案、严格按规程运行

由于颍上闸具有防洪、除涝、防污、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考虑灌溉、除涝和防污的矛盾,因此闸门启闭十分频繁,2009年全年共启闭141次,2010年全年共启闭227次。为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我们制定了科学的调度方案。同时在汛期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了解雨情及上下游的水情消息,为上级防汛部门做好参谋。在工程运行中严格按照新批复的《颍上闸调度运用办法(暂行)》和《颍上闸操作规程》执行,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发挥最大的效益。

4、做好工程的检查、观测工作

工程观测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工程运行情况的基础。根据《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结合颍上闸实际情况,检查包括: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经常检查分为日迅查、周检查和月检查。对环境卫生、违章等进行日巡查,对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进行周检查,对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各部位,闸门和启闭机械、机电设备等,每月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分为汛前、汛后检查:汛前检点是消除影响安全度汛隐患,汛后检点在于解决工程在运行中发现的而汛期不便处理不影响运行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①管理范围内有无违章建筑和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②土工建筑、石工建筑、水下消能防冲设施有无损坏。③闸门有无表面涂层剥落、门体变锈蚀,焊逢开裂或螺栓、铆钉松动;支承行走机构是否灵活,止水装置是否完好等。④启闭机是否运转灵活、制动是否准确,有无腐蚀和异常声响;钢丝绳有无断丝、裂纹、磨损、锈蚀、接头不牢、变形,零部件有无损坏;油路是否畅通,油量、油质是否符合要求等。⑤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是否正常、安全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准确,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备用电源是否完好可靠。⑥照明、通讯、安全防护设施及信号、标志是否完好。

特别检查主要在发生特大洪水,暴雨、暴风、强烈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时,对水闸工程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的专门检查。

根据颍上闸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观测项目有:①垂直位移观测,工程竣工二年内每月观测一次,每年进行一次观测分析,以后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一次,超过设计最高水位、最大水位差时,增加测次,观测应符合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②测压管观测,正常情况下,每十天观测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高水位、大流量、强地震等随时加测。③水位观测:每天一次,高水位或特殊情况下增加观测次数,每月及每年对观测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特征值。④河床变形观测,每年一次,并和上一年的观测进行对比分析。⑤裂缝、伸缩缝及砼碳化观测

5、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

工程的维修养护是工程安全运行的保障,颍上闸的维修养护工作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在检查时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扩大,禁止工程带病运行。重点的维修养护工作主要在汛前和汛后,结合汛前汛后定期检查的情况集中维修养护。

6、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

工程资料再现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工程运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工程管理积累了经验,它是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配备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档案资料。检查和维修养护均有定制的表格,检查和维修养护结束由参加人员在表格上签字,做到经常检查,随时记录,时时观测,及时整理,每年对资料进行一次归类、汇总。

7、探索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是传统工程水利向现代资源、生态水利转型的主要时期,如何实现工程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是我们积极探索的目标。精细化管理:精就是业务精通、技术熟练;细就是工作从细节抓起、提高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要做到①制定工作规程,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义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意识。②细化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对每项工作做到定标准、定任务、定时间,坚持“严、细、实、精”的原则。③严格自检工作流程,每完成一项工作,均要进行再梳理、再检查、确保准确无误。④完善内业资料管理,要求内业资料与检查养护同步进行,各种表格填写齐全,内容真实完整。

第5篇

关键词:堤防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是一门不断在完善、补充、发展的学科,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新的、更好的堤防维修养护方法也将不断推出。为此,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积极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思路,不断促进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实现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现代化。

1、概述

堤防主要是指我国的沿海、湖、河、江、渠岸等处修建的挡水建筑物,其必须要具备防潮、束水、防浪、抗洪等基本条件。而堤防的维修养护工程管理主要是指为了保证堤防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排涝、防洪、抗风浪等等的作用,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堤防工程的维修与养护等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堤防工程能够在各种灾害面前安全地运行,并起到有效阻挡自然灾害的作用。

2、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特点

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往往不大,但涉及面广,并关联到诸多隐蔽工程。由于工程老化破损的原因不同,则维护方法和施工工艺便具有了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给维修养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应根据具体的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对堤防进行安全检测、评定。根据评定结论,在维修养护工作中研究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具体在对堤防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时,还应针对当时环境条件等,采取相应的、有效的、甚至极具创造性的措施。

3、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与运行管理的工作内容

3.1、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主要内容

堤防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主要包括:(1)对堤防各部位、金属机电、通讯及附属设施(备)进行检查;(2)对沉降、位移、水位进行观测;(3)对渗透、应力以及机电进行安全监测;(4)操作记录;(5)对堤防各部位、金属机电设备、通讯及附属设施进行维护;(6)编制运行及维护工作报告等。

3.2、堤防工程在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注意的事项

堤坝检查、维护中,要注意路面平整、位移沉降变化;堤肩堤坡冲沟修复或排水设施修复,确保排水畅通,避免水土流失;堤顶(身)裂缝及时修复,堤身(堤脚周边)出现湿润积水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堤身(脚)渗漏问题,护坡或护砌(挡土墙)结构修复完整,及时处理堤坝周围动物洞穴(广东地区特别要注意防治白蚁工作)。

在堤防日常运行和维护中,我们还得注意对河流的水位、河势变化观测记录,护岸工程、堤防的涵闸、泵站、涵管等穿堤建筑进行逐一详细排查。

4、堤防工程维修养护与与运行管理工作步骤

根据堤防出现的问题,通过对缺陷的检测和分析,在了解了堤防的缺陷和产生原因下,针对性地提出维修养护方案。在对方案进行审查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维修。由于是通过维修单位去体现其意图和达到维修养护的目的,因此应切实地做好施工全过程工作。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的控制以及施工后的验收都是维修工作的关键。维修养护工作的步骤应包括:

(1)发现堤防及其附属设施存在缺陷和破损。(2)对堤防工程存在的缺陷和破损进行检测和评定,重点在对隐蔽部位的检测,因为检测、评定是维修养护工作的“前提”,其目的是了解“险情”、诊断“险状”,因此要求检查要全面、仔细,险情分析要准确。(3)确定维修养护方案及工程预算的编制;维修养护方法是维修养护工作的“基础”,维修养护方法要合理、针对性强;灵活应用各种技术方法,创造性地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4)做好维修和维修后的鉴定和验收。施工质量是维修养护工作的“关键”:维修养护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维修养护工作的成败。

5、现阶段的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5.1、堤防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现有堤防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近年掀起水利工程建设,堤防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堤防工程标准偏低,堤身低矮单薄,抗风暴潮能力不足,急待改造。而且,广东沿海地区(如珠海)地基土层多为淤积层,淤泥和淤泥质土土层厚,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高,堤基软土未作处理,承载力低,固结时间长,堤身沉陷和变形量大。

5.2、堤防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的问题

重建轻管,对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重视程度不够,堤防建成后,长期以来管理维护费用没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的有效开展。而且,堤身通常建在荒原无人区,杂草从生,蛇洞蚁穴多,长期无人看管维护,造成交通不畅,部分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当洪水、暴潮来临时,险情不易发现,也不能及时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上堤进行救援,从而造成崩埸跨堤危险,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3、堤防维修和养护缺乏可操作性标准

水利部、财政部2004年印发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使维修养护有了规范化的标准,但是每个地方,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不能盲目照套《标准定额》的费用标准,必须实事求是的进行测算,结合自身制定既符合地方实际,又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标准。

6、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6.1、落实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提供资金保障

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投资力度,建议提高堤围防护费的征收后投入比例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留一定比例用于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专题资金,以稳定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来源。

6.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堤防运行管理机制和维修养护机制

建议建立堤防分片分段运行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编制堤防年度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计划(方案),制定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细则,统一规范相关运行管理图表和工作纪录(如巡查记录表、水位沉降位移观测表等)以及建立考核验收相关规定等。

6.3、深化完善堤防工程维修养护标准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即以人工消耗为主的项目预算直接以人工费的形式编制,以材料消耗为主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并制定可操作性的堤防维修养护标准,明确堤防维修养护工作范围、内容及检验考核要求,以利于指导方案编制和工作开展。

6.4、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鼓励广大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工程管理第一线,并且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同时,引进自动化、网络信息管理,如自动监控、闸群联控等,提高现代化运行管理水平。

6.5、健全堤防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措施

基于堤防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在整个工程运行中的重要性,相关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堤防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措施。最好可将日常维修与养护划分开来,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的明确,使其能够更好执行自己的本职工作。

堤防工程的日常维修部门主要负责对工程中以材料为主的大项目进行维修,通过对堤防工程的有效维修,使堤防工程在运行中不会出现大的质量与安全隐患。而养护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主要针对堤防工程出现的一些小缺陷进行修补等,且工作人员在进行堤防工程日常养护的同时,也要对日常的巡查工作加强重视。当发现堤防工程存在一些大的问题,则应该及时的报备给相关的水利工程部门,由维修人员进行解决。通过堤防工程中养护与维修人员对日常工作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堤防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的工作。

6.6、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明析堤防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内容,并将其与工程管理分离开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维修养护企业(队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堤防工程维修养护体系,从而提高堤防维修养护质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涉水活动日益频繁,对堤防等水利工程防洪、开发利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也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目标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欧阳博.堤防工程维修养护探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34-36.

[2]杨康华,刘斌.浅谈堤防维修养护工程管理措施与建议[J].科技创业家,2013,13:34-35.

[3]凌立新,韩莉.浅谈堤防工程运行管理[J].江西水利科技,2008,S2:73-75.

第6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与展望

前言

管理一直是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一定不会满足现在已经拥有的建筑技术,也必须对这一技术进行技术性改革与创新。总的来说要想进一步发展高层房屋建设技术,就必须对过去的技术进行总结,不断吸收新的技术与思想观念,不断总结发展创新。不仅仅对于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创新,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进行具体的阐释。

1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1.1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对于一件事物或者问题换种方法进行解决,这种解决的方法是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切实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表现为不拘泥于原有的旧的方法,思想不是故步自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十分的快的,为了跟上不断变换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及时的进行创新,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上的创新是全面的,包括技术,材料,人员管理等等。

1.2这是当前我国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就不能一味的故步自封,要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经验,以此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大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这也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社会是快速变化不断发展的,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在管理的方法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总的来说这种创新的思维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的意义是十分的重大的。

1.3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尽自己最大努力促进资源的节约,并致力于促进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来对整个工程进行把握,从而保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能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达到降低工程材料开支的目标。这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工程准备阶段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不仅仅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还能够实现工程施工方利益的最大化。从总体上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我国的高层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和进步,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还需要不能够放松警惕。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综合社会各界的努力,在对国际先进理念、技术进行吸收借鉴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及重点,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一套严密的施工计划与方案,并严格的按照计划和方案,时刻保持警惕性和严谨性,才能够做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目标。

2创新精神在建筑行业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2.1上文中我们提到这种创新精神涉及到管理以及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因此下文中我们也将分开的进行分析,首先就是对于管理模式的革新。建立一套完整的房屋建筑的体系,并且考虑多种情况,准备好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俗话说,高楼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斯言不谬。建设房屋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耐心的过程,更何况是高层房屋的建设。因此在建设之前就必须对工时有一个大概的预测,考虑包括天气以及人员调动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2.2其次这种创新的精神体现在对于相关的技术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建筑行业,因此在具体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的吸收这些先进的技术,对于旧的设备及时的进行淘汰。就要求我们吸收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的技术性支持。除了在前期的计划投入要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允许有偷工减料的成分。

2.3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方式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对相关建筑专业人才加强培训,对其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吸收,防止出现人才白白流失的现象。对于整个的建筑项目发展过程以及建筑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需要多加重视对施工人员的作用进行开发,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进一步的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尽心提升,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更好的为施工提供服务。除去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提升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对人力资源的配置的合理性进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为了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推行过一系列绩效奖励方面的管理方式,充分鼓励工程人员以较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达到对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而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国内外的先进的劳动力管理方法进行吸收借鉴,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模式,集思广益,使得员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企业建设和发展中来,更加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保证。

2.4无论如何的进行创新,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筑行业最重要的还是建筑物的质量,这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吸收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的技术性支持。除了在前期的计划投入要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允许有偷工减料的成分,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责任制的创新,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对于房屋建筑的各项工作要逐步落实,进行科学化的建筑楼房。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交通过程管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机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也取得很大进步,并且,有效的保证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就高速工程机电工程系统来讲,通信、监控、收费是相互协调发展的三个系统,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机电工程的管理与维护贯穿整个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以期能够在该过程中的运行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机电;管理;维护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中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高速公路想要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和这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看来,人员的成本没有那么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效率也大大增加,逐渐走向了另一个全新形式的工作模式。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公路建设逐渐增加了新型的通讯技术,也逐渐完善了公路建设和机电设备的维护,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对机电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电设备的维护和建设也是一项沉重的挑战。

1当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进度和维护模式的形式

1.1高速公路上使用的机电设备良莠不齐

当前我国公路施工所用的机电设备花样繁多,各种类型的都有,但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所需的机电设备必须是统一整体的配套设施,高速公路上因为有不同款型,各个型号的机电设备在使用,它们从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另外施工单位也不一样,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工作量加大,检修效率大大降低,人工和资金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浪费,各项施工和维护的项目遭到延误。

1.2施工及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高速公路的各个路段都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去进行道路施工和维护,由于每个施工单位负责的位置不同,建筑和维护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进行维护,从而延误了施工的进度,使得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遭到降低,工程项目无法正常的去验收,依据我国的国情来看,由于我国机电设备没有较早的起步,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质量标准尚没有完全形成,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普遍低下,从而在养护方面更加困难,无法用一个公平的标准去衡量具有专业素养的养护人员。不容易发现某一段工程施工和维护所存在的问题,公路建设要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要具体极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而在一些施工队伍中,有一些水平不够的施工人员,鱼目混珠,使我国高速公路的畅通运行遭到严重影响。

1.3缺乏正规的管理条例,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高速公路维修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水平不统一,衡量和管理条例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就造成高速公路在维护和维修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施工和维护的过程也变的比较困难,高速公路在建设上由于受到不定期护理的因素,造成影响进度,各项工作受到制约,接下来的工作再继续开展就受到很多困难。

2改善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的有效措施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管理维护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坚持定期维护和例行维护的原则。机电工程的维护工作很重要,在设备故障高发期除了应当做好定期维护工作还以应当做好预防的措施。例如在春夏季,应当做好防雷维护、防雨防潮以及设备牢固等管理维护工作,从而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在冬季应当技术做好设备低温加热系统的可用性。外场供电和通讯设备的密封性,防止冰冻而影响设备的运行。二是机电系统维护的及时性。要求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做到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的正常工作。三是,安全管理,做到维护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模式。机电设备设计制造中容易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建立全面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模式中,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结合机电设备的整体设计,准备好全面实现系统化的维护,第二,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类型不同,型号不同,需要应用很多不同类型的设备,对质量和要求也不一样,在管理上要更加强。将不同品牌和款型的设备进行分离管理,实行科学和系统化的管理。

2)提升道路维护人员素质水平维护机电设备需要一批业务水平高,素质高的技术人才,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尚且处在发展中的状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还没有进行统一,质量情况也各不相同,使得故障容易产生,如果不能及时去修复高速公路上的故障设施,会造成高速公路阻塞,所以,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机电维护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

3)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管,指定明确的标准要保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畅快运行,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科技,跟风引进新的技术,要先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几点设备的可行性管理进一步加强,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引进合适自己情况的设施,促进设备的可行。另一方面,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排除故障的水平,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监督,对高速公路上的设备严密监管,由于几点设备维护非常复杂,在维护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问题出现,所以保障几点工程顺利运行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加强维护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综合来说,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国机电工作者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不断探索,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点一点去开发。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建立起完善的维护模式,利用现有的设备,不断创新,实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全程监管,这样做,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前景是非常大,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得以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祥华,雷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系统维护标准化探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3).

[2]廖庆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联合设计分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2(11).

[3]张正文.泉厦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体会[J].中国公路(交通信息产业),2001(11).

[4]吕俊哲.公路机电工程投标策略与技巧[J].山西科技,2005(5).

[5]陈兵.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监理技术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6(4).

[6]张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防雷专题[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6(9).

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

前言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经营高速公路的公司将要立刻投入到机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特别在机电系统缺陷维护期后,工作人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维护任务,要知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将机电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位的,一定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努力和探索,才能够为高速公路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就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内容和形势

1.1系统维护与组织管理形式

机电维护管理结构组成、岗位设置对机电系统的维护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高速公路的管理特点所决定的,与管辖下的路段长短也有关,短程管理情况下,管理结构相对简单,维护工作量不大,管理重心集中在监控中心、收费部门,以集中式管理为主导;长路段管理则不同,不但系统设备组成复杂,而且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维护和管理人员组成合作团队,管理跨度相对较大。

1.2机电工程维护内容

1.2.1道路,收费车道的维护包括工控机、车道显示器、通行信号灯、自动栏杆机、雾灯、顶棚信号灯、计重设备、费额显示器、票据打印机等设备,车道系统根据受损程度和产生的影响可分为软件系统恢复性维护、道路损坏性维修和道路功能性维修。例如,自动栏杆定期保养、检修。

1.2.2供配电,本系统供配电系统定期检修,保证设备及线路使用正常。站级、分中心以及中心计算机系统维护包括软件系统恢复性维护、计算机系统损坏性维修和功能性维修,其维修界面可分为收费车道以太网交换机内线一侧,设定科学的周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系统启动扫描维护,计算机长时间运行通常会内存缓存积聚,系统运行缓慢,以此避免计算机系统总体性能下降,更要定期检修主要线路,保证设备使用正常。

1.2.3监控,本系统维护包括收费道路、收费站及其安保监控有关的监视和报警设备、信息传输与设备或其他设备,维护范围包括DDF配线架与光端机连接处外线一侧。

2、机电工程判别故障的一点经验

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将对高速公路运行带来很大的问题,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出现的具置和问题的所在,判断故障类型等多个方面的方法与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和提高的,例如:

2.1直接观察法,通过人的双眼视觉直接观察,对于看似没有发生故障的设备的维护维修中,首先要从最表面的设备外观上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设备外形是否出现断裂、变形、弯曲、火花四溅等与正常状况不一致的地方,再者通过嗅觉间接判断,橡胶材质或本身具有温度的其他材质设备,是否有与一般状况下正常轻微气味不同的气味,闻到过重的味道时可能出现电流过载需要及时启动备用电源,关闭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调整和必要的保护措施,其他还要结合听觉和触觉,耳朵通过听觉可以感知设备震动发出的频率是否正常,触觉则需要明确以手触碰的设备位置绝缘无高温不锐利,前提是要保证检查人员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一般类型的设备可以直接试触设备有无松动,当前所处的状态与正常运行本应表现出的表征是否一样,综合通过人类的五感得出的判断是最直接的,对于及时准确迅速的排除设备故障是效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的方式。

2.2重启复位法,设备长时间出于工作状态而出现些许故障是在所难免的,很多机电工程设备在维修维护中被发现,并不是设备本身真的受到损坏无法运行,很多情况只是因为设备内部元器件长时间运行、受外界环境干扰或机械设备长久运动温度升高出现疲劳状态等多种综合性状态出现,大多只要将异常运行的机电设备关闭并重新开机启动、上电复位便可以恢复正常,继续收费运行。

2.3对比比较法,跟整个机电工程系统相比,出现故障的机电设备必然属于少数的个案,在系统维护维修过程中,与大部分正常运行的设备相对比,这种对比比较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常用方法,例如收费车道的视频电视屏幕出现闪动,这时我们可以观察对比一下其他车道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继而可以快速的作出判断和结论。

3、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主要任务

首先需要对设备维护管理的有关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化,这其中从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检修检测到升级改造,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设备在使用期内高效稳定的运行使用,满足其功能要求,其主要任务包括:监视监控测量设备控制与管理,整个机电系统运行管理、故障排查与检修、设备保养,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升级与维护,系统大中修及其升级、改造、扩容等组织实施,系统设备、零配件和新引进的包含新技术的新增设备的甄选、采购、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标准化编写并贯彻机电设备操作手册,和其他部门分工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完善雷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条件下的防护养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机电系统分级维护

4.1进行一级维护,也就是说,进行平时的维护和保养,一定要安排收费站机电维护员作为配备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平时的工作应当为:机电设备防护、机械转动位置的保养、设备表面的除尘、设备内部和外部的清理,工作强度大的易损设备和零配件及时检查维护与更新。

4.2二级维护,即设备更换,配备的相关技术人员为专业机电工程师,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明确故障发生的具置;排查是否存在危害源;检查输入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稳定;排查输出电源与信号有否短路情况。

4.3三级维护,即零配件更换与维护,配备的相关技术人员为机电工程师,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电源系统供电情况;信号输入输出情况;集成电路各关键线路和集成块电压是否正常(由集成块开始向电源排查);正规厂家的规范设备易于检查,对于仍未集成的繁杂设备要及时送检专用维修点。

结束语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不断的革新,机电维护和管理的效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和维护方式也许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机电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时,一定要有侧重点,进行人才的合理分工和安排,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发展,才能保证机电设备有效的运行,从而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国钦,孙憩,梁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01

第9篇

【关键词】带电检测;供电公司;配网运维管理

在配电专业方面,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在省公司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开展巡检消缺工作。包括利用高端红外热像仪开展各类保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通过手持式便携式局放检测仪与三通道局放检测仪等开展保电配电站所内开关、配电电缆等设备放电检测和精确定位。通过先进手段的运用使保电巡视值守质量有效提高,缺陷隐患排查水平有明显提升。

1 公司带电检测成果运用的目标内容和基本理念

1.1 带电检测成果运用的目标描述

配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居民和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合格电能的重任。供电可靠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配网管理水平,满足电力客户对可靠供电的要求,南京公司以青奥会为契机,加强涉保配电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涉保配网设备带电检测工作,重点开展设备精确测温、局放检测,并根据气温及负荷变化情况加大设备检测频度,及时整改状态异常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公司由各区县级配电管理单位完成所辖青奥保电设备的带电检测及综合检修工作,确保青奥会期间,设备无缺陷运行,实现设备“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的目标。而在后青奥时期公司将建立省市公司、专业运检室(县公司)、班组三级管控,逐级分解检测工作计划,对带电检测所发现各类缺陷消除情况,各类缺陷是否及时按要求消除;带电检测技术工作应用、培训及推广情况等按月进行考核,并与兄弟单位及时沟通,确保指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1.2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以青奥会为契机,将带电检测等先进巡检手段提升到我们的运维质量提升工作当中去,将先进巡检手段和制度日常化、规范化,提升配网巡视与检修工作质量。

(1)坚持“微观入手、宏观着眼”的理念

针对在青奥会这一具体事例中采用带电检测作业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具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等宏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而在后青奥时期带电检测工作在全省逐步实施时可以根据先前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深入剖析原因,及时提出对策,以使带电检测成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完善管理流程、健全制度规范。

(2)坚持“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理念

建立带电检测工作发现重大问题责任追究制度,要求各单位对于进行过带电检测并消缺的线路若出现问题必须逐一进行剖析,分析问题原因,明确责任对象,确保带电检测成果运用取得实效。一方面抓紧整改落实、完善改进,另一方面,根据发现问题的性质、成因、后果等因素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予以考核或责任追究,以达到惩戒与警示作用。

2 公司带电检测及其成果运用的主要做法

青奥保电期间,南京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作为安全保供组牵头部门,构建了安全保供组供电保障组织体系。按照青奥保电“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的目标,今后南京公司将以公司生产副总为领导,总工程师为技术引领,运检部作为牵头和归口管理部门,以带电检测专家组为技术支持,以电力信息为系统支持,构建了地市公司、专业检修室(县公司)、班组的多层带电检测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

2.1 青奥保电期间带电检测主要做法

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青奥会电力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工作要求,以“一点一案”为原则来编制保电工作方案,即将涉保配电设备细以涉保配变、开关站、环网柜等设备为保电点,以点为单位来编制保电方案,落实“一站一组、一杆一人”的现场专人值守和不间断巡视,以及在赛事前与赛事期间开展多轮次的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将每个设备点的值守巡视、带电检测工作责任计划落实到人。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公司采用多种先进手段开展巡检消缺工作。包括高端红外热像仪开展各类保电设备红外精确测温、通过手持式多功能局放放电定位仪和超高频GIS局放检测仪开展配电设备局放检测等。

(1)工作准备阶段(4月8日-4月11日)。各单位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到设备的带电检测方案,明确检测范围及检测工作负责人,编制详细的带电检测计划。各单位设备带电检测计划4月11日前报公司运检部。

(2)赛前现场检测及整改阶段(4月12日-8月8日)。结合春季检修试验工作,开展了第一及第二轮的电网缺陷排查工作并及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了消缺工作。进入7月后,根据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及时开展第三轮检测工作,青奥开幕前(8.1-8.8)开展第四轮的缺陷排查治理及消缺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树木养护 技术 措施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内容,还有环境净化治理的内容。发展好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的发展重任。中国拥有辽阔的森林大地,林业工程建设也非常积极,植树造林一直是国家推行的林业建设策略。最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环境变差的现象,国家及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加大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力度,形成了目前的林业发展中以树木的养护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业态,也将会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常态。我们必须注重树木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研究、运用,充分借助大自然的强大修复能力,让我们的家园重现蓝天白云。

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国家在林业发展中,既有大规模地进行植树造林,也有大量的采伐运用。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基本把工作重心放在造林上,对树木养护管理方面投入不够大,对技术的运用不够重视,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中林业工程的建设水平整体偏低,没有达到植树造林规划的预期目标。目前,本届政府已经明确了林业生态保护的目标,确定了不搞大开发的工作方针,用意就是让森林资源储蓄能量,修复大自然的净化功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林业发展的优良契机,强化树木的养护管理作业,发挥先进的技术优势。在营林育林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对林地的养护管理

林地是树木生长的载体,必须加强对林地的养护管理,只有林地状态良好,才能让树木茁壮成长。在林区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必须成立专业的林地养护管理队伍,制定林地养护管理的制度。对土壤结构展开检测,配合林业生产的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林地改善方案,完善灌溉排涝措施,保持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树木的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

(二) 科学养护树木,合理施肥

在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中,苗木品种越来越多,养护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树木的养护人员必须具备系统的养护知识,根据树木品种的生长习性,采取科学的养护方式,及时消除树木生长的不利因素。在日常养护管理上,施肥是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多数林区基本都是采用化肥以及营养液来为树木提供养分。针对这种情况,养护人员要合理的提出肥料供给计划,有条件的应增加腐熟的有机肥供给。同时也要注重施肥的手法,尽量不要让化肥接触树木的根系,营养液应直接注射到树木的树干,施肥应避开下雨天等。

(三) 注重杂草、虫害的防治

杂草是树木生长过程中屡禁不绝的问题,一般来说,当树木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时杂草也出现疯狂的生长态势。在养护管理中必须尽早发现,及时斩草除根。如果对生态要求不高的林区,可以采取化学方法来清除杂草,根据杂草的主要种类,购买相应的除草药剂进行喷雾清除。如果树木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则应通过深耕土地,合理地引入家禽养殖,这样既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轻松的解决杂草问题。另一方面,病虫害也是树木养护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特别是对于感染性较强的病害,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如果无法救治,必须果断地毁灭发病树木,防止在林区的扩散。对于常见的虫害,生态林可以引入天敌进行防治,一般的树木品种可以运用化学方法或者综合运用来防治。

二、 养护管理中的防火技术

林区防火是树木养护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从世界各地的火灾情况来看,森林火灾一旦发生,规模巨大,损失惨重。因此,在树木的日常养护管理中,应全面做好防火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防火技术,建立完善的预防、扑救机制。具体工作上要加强防火带的管理,增强养护队伍的防火意识,抓好防火知识的培训。同时也要整合现代化的防火技术,完善林区的防火预警设施,扑灭设施,总而言之,在树木的养护管理中必须严谨地落实防火管理工作。

结束语

树木的生长关键在于精心养护,林区的壮大主要在于科学的管理。在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重视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增加技术措施的运用,让养护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提升,实现林业生产的长效管理目标,为国家的林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ERP ;实施 ;运维管理

1.引 言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大型企业由于各分部或分子公司分布面广,行业及业务类型多样化,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需要高效快捷,以利于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就会更高,因此大型企业引进ERP确有一定的适用性及紧迫性。

2.实施ERP系统成功的主要关键点

   在引入ERP系统的过程中,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然而实施的成败却往往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ERP实施情况已经成为制约ERP效益发挥的一大瓶颈因素,企业的ERP项目只有在一定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够成功实现企业的应用目标。其中实施方式和产品选择是决定ERP实施成功非常重要的两点:

2.1如何选择实施方式

实施ERP前企业首先必须要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用户应用个人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这方面的投资也是较大的,要考虑到投入产出的平衡、以及今后服务器的更换、企业的发展和需求,选择哪种实施方式就决定了投入的资金量的多少、运维资金所占比例,同时实施方式还与今后的运维管理、应用管理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方式分别有大集中模式、区域化集中模式及分散式模式:

   (1)大集中模式是指整个企业的业务和数据集中在同一服务器上,集中管理集中实施,这种模式对硬件的投入相对较小,但对服务器负载均衡能力及热备服务器要求较高,同时业务管理模式也需要高度统一和规范,对企业信息化程度及灾备方案的标准也比较严格,安全风险较大,管理难度加大;

   (2)区域化集中实施方式其实是大集中实施方式的小型化区域化,将企业实施范围按一定的区域进行划分。

   (3)分散式实施即单点对单点地实施,虽然这种方式对服务器的要求是最低的,实施难度也最低的,但这种方式不仅在实施时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还会容易造成各分子单位会按各自的要求进行系统配置变更及其他功能的改动,在业务的规范和统一标准方面不好掌控,并且实施时及后期在运维管理费用投入方面却是最大的。

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管理模式,结合投入产出的精细考虑,科学地选用实施方式。

2.2如何选择产品

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关键点还在于如何选择ERP产品,并与企业其他的信息系统如自动化办公系统等,进行高度有效的集成。因此,企业在选择ERP产品之前,必须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合理确定预期目标,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进行选用:现在国内的大型企业为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希望能迅速迈入企业成功的捷径,往往对自身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管理目标比较模糊,将企业管理成功的期望完全放在上什么样的信息系统上,认为价格越昂贵越成功,这样的想法往往导致让不少的企业投入较大而收效甚微。因此,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意识和信息化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2)合理的实施和维护费用:首先,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投资比例,对硬件及软件要求都不一样,国外的产品与国内的产品价格上非常悬殊的差距,在实施费用上是要先考虑能否承担的问题。其次,选用不同的产品,维护管理的费用也是不同的,如果选用了较高端的国外产品,那每年的庞大运维开支也是企业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3)产品供应商及实施单位的服务能力:ERP系统虽然大部分功能都已是模块化和集成化,但在实施过程中,通常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如与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集成,对部分功能做一定的改动,因此这种服务能力不仅体现在实施过程中,还体现在将来的运维服务中。

3.实施结束后期的运维管理

ERP实施阶段基本都是按着现状业务流程调研、需求评估和准备、未来业务流程设计、系统配置及权限设置、单元及集成测试、正式上线来分阶段运作,但真正投入使用后,实施的应用效果如何还需要运作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了解,因此所有的功能也必须要在应用过程逐渐体现,与实际的业务运营管理进行磨合,对部分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因此ERP成功实施上线后,不仅需要保证系统运行的正常和稳定,还需要对部分应用管理做功能提升,这时工作重点则转到了系统运维和应用管理阶段。下面将对运维管理的主要内容做一些分析。

3.1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将为运维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ERP上线时重点工作是要保障系统的成功切换,保证企业能利用ERP系统进行正常的业务运营操作,ERP上线后,则要关注如何保证系统稳定,解决系统数据错误和处理用户操作出现的问题,提高应用效率,满足业务需求。因此建立好稳定高效合理的运维支持体系则显得非常重要,不同的实施方式也影响到运维体系结构功能的组成。

一般来说,ERP的运维体系包括有三层:外部服务顾问,内部支持人员,关键用户。

   (1)外部服务顾问是指ERP实施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ERP上线后,负责做好对内部顾问和关键用户的知识转移工作,主要解决较大的功能模块上线或系统提升等项目,同时还负责解决内部顾问无法处理的问题。

   (2)企业支持人员是指企业ERP系统支持中心的信息和业务支持人员,这些人员参与了ERP的实施及上线的整个过程,对系统管理、系统配置和开发、权限管理等技术应该相当熟悉,负责处理日常业务中用户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对系统的应用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3)关键用户则是指参与到ERP实施过程的业务骨干,在ERP实施时参与讨论业务流程的设计及最终用户的培训,ERP成功上线后这些人员则承担起指导最终用户解决较简单的问题的职责。

无论采用哪种运维管理的方式,外部服务顾问基本上是需要保障的,但考虑到运维费用,因此培养好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企业ERP支持人员则最好按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设定,如企业总部设最上层支持人员,省级设中层支持人员,市级单位可设下层支持人员或关键用户,也可以按管理模块分层进行人员安排:

(1)如果采用大集中式运维管理,则对最上一层支持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负责需要保证全国范围的系统稳定正常,对系统管理及 系统配置等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还需要面对不同业务类型应用问题的处理,各省的分子单位虽然也相应设定支持人员,但由于中层支持人员只需要解决业务操作问题,因此要求基本上没有最上层这么高。

(2)区域化式的运维管理,支持人员的层次架构分上中下,高层和中层的支持人员的设立可按实际需要分成两种:一种还是遵循从高到低的技术支持体系,最上一层负责所有区域支持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负责与外部服务问联系,中层支持人员负责该区域的服务器管理及问题处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给最上层支持人员解决。另一种方式将ERP系统运维技术服务管理职能下放到区域支持中心,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最上一层支持人员基本可以只负责管理和协调,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而言没有大集中式这么高,中层的支持人员按区域划分设立在各区域范围内,只针对该区域的服务器进行相应的管理及问题处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直接与外部顾问联系,各省单位可以无需设立专门的支持中心,可由关键用户来担当支持人员,简化人员机构的设置。

(3)分散式的运维管理也是按上中下层设立支持人员,在企业总部设立高层支持人员,负责各家分子单位的支持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负责与外部服务问联系,中层支持人员则负责该企业的服务器管理及问题处理,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给高层支持人员解决。最下层支持人员可由市级单位的关键用户来担当,无需设立专门的支持人员。

企业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选择一种运维方式来进行管理,也可以选用多种运维方式并行的管理方法,如部分地区以区域化的方式和部分载区以分散式的方式这样复合型的运维管理模式。

3.2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服务器系统管理及优化提升。数据的备份和性能的调优是运维工作重要的部分,服务器性能优劣及管理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常的业务经营能否正常进行(2)业务支持和问题处理是运维最主要的工作之一,ERP系统的运维,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优化系统的过程。(3)是否能做好运维知识管理影响到运维管理优劣。运维知识主要是指运维人员在解决和处理系统和业务问题的方法和经验。(4)ERP系统实施过程累积到的知识。一般而言,越大型越复杂的信息系统,实施就会越复杂,ERP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业务的整合优化和测试,以及数据切换及成功上线等多个阶段,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企业内部的支持人员和关键用户在实施过程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比较丰富的。(5)ERP系统上线后实际应用中积累的知识。由于ERP实施时包括测试都还是局部性的理论性的阶段,只有等到上线真正应用于实际业务时,才算是较全面的一个应用,这时会遇到许多在测试阶段未遇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也是对实施阶段累积下来的运维知识一种的扩充和完善,提升。

如何将这些问题处理经验及知识有效地进行管理,是做好运维管理工作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业务人员应用管理水平的基础。一般来说,企业常用的方式有:定期培训关键用户和操作人员,写成文档在内部网站上共享,或以知识竞赛的方式提高人员关注度等等其他方式。

4.抓好各层次人员培训是决定提高应用管理水平的关键。运维管理的好坏还在于培训工作是否抓得较好,培训对象包括有三部分主要人员:

其一就是运维技术人员,这是大型企业最应该重视的问题,由于系统上线后势必带来较多新功能的应用和完善,服务器的管理系统的优化和日常业务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不可能永远依赖企业外部的专业公司来服务,这是非常大的运维费用开支,因此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支持人员和关键用户不单要脱产参与到ERP整个实施过程中,防止人员流失,还要每年对这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健全也是ERP系统最终能高质高效应用于业务实际、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点。其二就是最终用户的培训,这一般是由关键用户或中层支持人员来进行,最终用户应用操作水平的高低,关键就在于培训效果的好坏,当然也与其所在企业应用管理的有效性有关。其三就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ERP系统的实施和上线,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有效利用和合理调度企业资源,实现对整个企业的高效管理。

四.结语

第12篇

【摘 要】我国也属于农业大国,农田的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完全满足不了现在的农田需求。而且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不足,造成农田的使用寿命逐渐缩短,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所以,本文将通过分析农田灌溉系统存在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根据现在市场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管理和维护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水资源使用紧张的原因,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不断的改善。搞工程的建设不仅帮助农田解决灌溉问题,还可以对江河水流量等问题进行合理的控制,进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但是关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还是存在这严重的问题,管理的不得当,会对农田的灌溉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某些程度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所以,想要提高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和运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一)管理和维护意识不强

对于农业来说,实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对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就目前而言,关于农田灌溉渠道的管理和维护这一问题,我国农民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他们并不懂的农田灌溉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使用农田灌溉渠道进行农业浇灌时,都并不注意灌溉渠道的维护,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农田灌溉系统,在使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很多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使用效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还有就是一些政府在帮助农民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时,并没有引导农民们要对农田灌溉渠道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来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使用寿命,这样造成农民只知道使用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进行农作物的浇灌,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日后维护和管理,如此以来,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得不到维护和管理,最后造成很多地方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直到荒废。另外,就是政府方面的问题,政府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后期管理和维护问题不够重视,这样造成很多农民想要进行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维护设备和技术,这也让很多农民很无力,进而也不没有动力去进行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了。

(二)管理和维护资金不足

由于大量的农田需要灌溉,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使用率肯定很高,所以,定期进行农田灌溉水利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由于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是一个较为庞大且复杂的灌溉系统,这也造成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时消耗的资金数目较大,所以,在进行管理和维护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时,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对于很多地方的政府来说,既不重视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也不加强对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农民来说,关于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进行相关维护设备的购买,缺乏管理和维护技术,想要对这个灌溉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而也造成了农田灌溉系统问题的不断出现。

(三)没有完备的管理和维护机制

在实行农田灌溉水利系统家庭联产责任制之前,关于该系统的管理一般都是有当地的政府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直到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之后,农民对于农田灌溉水利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意识逐渐减弱,进行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种形式,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农民对于农田灌溉水利体系的管理和维护,显得更加无能为力。还有就是管理农田灌溉水利体系的责任制不够清楚,进而一些农民也没有强烈的维护意识,这也造成这些农田水利工程处于不断建设却没有人去维护的状态,而且政府也没有建立相关管理和维护机制,造成管理和维护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责任制落不到实处。还有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缺陷,以及管理和维护相关的人才匮乏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更加使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得不到相应的管理和维护,进而造成该系统的使用寿命不断缩短,慢慢出现老化现象,造成最后荒废的结果。

二、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措施

(一)加强资金的投入

关于我国现今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秉承着公益和经济意识。但是想要保证农田灌溉水利体系的长时间正常运行,只依靠国家提供的资金是完全不够的。在国家投入的资金方面,当地政府也应该加强农田水利渠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采用多种资金收集方式,进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资金方面的充足,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二)提高管理和维护意识

根据目前我国已经建设成功的水利灌溉工程来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该工程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强的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相关部T的对于建成后的农田水利体系的管理和维护程度不够,进而造成了系统的使用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了很多系统质量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关于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意识要加强,不断提高该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思想宣传,让农民意识到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在农业的浇灌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意识,这样农民才会积极参与该工程的日常维护工作。还有就是当地政府,要加强对专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术人员对于新工程技术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技术人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也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建立并进行完善。而且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资金投入方面,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关于资金的使用和技术参数等情况都要又一个详细的记录;在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中,要明确工程维护产权等,同时要将义务、利益、责任等进行详细的划分。还有就是建立和完善奖励和惩罚制度,这样有利于加强每个阶层的管理力度,进而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维护方式发展。另外,当地政府可以将当地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与用水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的相连,这样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的有效性,如此以来,也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技术水平,进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的建立。

三、结语

作为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要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持续运行。同时,也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的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保障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宁.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113.

第13篇

关键词:运维管理系统;电力信息通信;

一、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已从人工管理阶段进入到电子化管理阶段并不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模式,但与不断壮大的电力信息通信网要求的更高更、可靠的运维工作管理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运维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需要规范

运维部门日常工作的管理,包括运维值班、运行工作计划及通知等内部工作管理。目前,各类记录的填写非标准化,无严格的规范,因人而异,描述多样,各类用语口语化,难以快速地进行运行状况的查询分析工作;各种数据的统计方法较落后,工作效率低,无法为一些报告提供全面、有效、科学的依据。需要统一规范值班工作记录、集中管理各类工作记录,更加规范、快捷、高效完成日常运维工作,为运维基础工作提供可靠有效支撑。

2、 运维工作的分析总结与经验交流需要加强

运维管理工作分析、总结、报告及经验交流,可为运维工作积累经验,为故障处理提供建议。不断完善、优化已形成的运维部门专家库和经验库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3、 运维工作全过程管理亟需实现

运维部门调度管理要求实现故障业务处理及检修工作等的闭环管理,调度管理中故障处理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展开告警或故障的处理并完成检修等工作,并同时进行处理过程及结果的跟踪记录;检修工作的闭环管理包括检修工作业务流程开始―过程记录―结束―总结的管理、监控、跟踪等功能,同时管理检修计划,保障检修工作严格按照各类规定及工作票内容有序开展,确保工作进行的安全性,优化检修工作。

二、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设与实现

1、运维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实践的基础是充足的理论准备,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分析亦是如此,需要首先进行数据建模和关键技术分析。经过对宁夏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维管理需求的详细调研,将数据采集技术、流程管理与流程自定义技术放入关键技术分析之列。

1.1数据建模

为加强对运维管理工作记录与资料的组织管理,规范各类涉及调度值班及运维数据描述的统一性与一致性,通过归类整合,提出数据建模技术与接口数据采集技术。确定属性建模的对象,区分彼此汇聚或存在的外部约束、具有的时间维度、需要的单独物理存储等内容。通过建立各类记录规范模型,包括告警数据模型、设备资源模型、业务模型、表单模型等和对应的数据字典,实现模型规范和数据访问规范。具体建模方法如下:

(1)需要确定哪些属性需要建模,哪些属性彼此汇聚,哪些属性需要外部约束,哪些属性具有时间维度,哪些属性需要单独的物理存储。以信息通信设备建模为例:描述设备自身固有属性类如:容量、速率、网管、生产厂家等;描述设备管理的属性类如:产权、维护单位、设备定级、投运、退运时间等属性;描述设备应用的属性类如:调度、信息通信方式、设备连接等;描述设备状态的属性类如:设备故障、缺陷、告警、性能等。

(2)按基本描述类、连接关系类、业务应用类和状态类等不同方面分别建模。

(3)利用成熟的建模工具,提高建模的效率。

1.2 数据采集

运维管理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告警故障处理、设备检修、业务申请等日常运维工作需与综合监控以及资源管理系统紧密结合,方能保证运维管理流程准确、合理地流转和工作计划有序地开展。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标识,系统间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通过资源相关性以及业务关联性等特点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同时对于存在关联关系的信息实现数据采集,即对智能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统一的模型匹配并自动导入数据库中,完成数据模型的归一化处理,实现运维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

2.2 运维管理系统功能

对于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维管理的各项需求,在经过数据建模和关键技术分析之后,通过系统的设计、分析和整理,形成运维管理系统功能图和功能描述,下面对系统功能逐项进行描述和说明。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管理系统,包括个人办公桌、值班管理、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停复役管理、业务申请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专家库、运行报表管理、系统管理10个模块。

(1) 值班管理

值班管理模块是网络运行人员使用与操作的核心模块,需要分别对值班日志(告警处理日志、故障申告日志、工单业务日志和普通日志),交接班手续,值班表,日测信息(各类系统测试、机房设备巡检测试)等进行管理。

(2)检修计划管理

包括检修计划上报、检修计划汇总、检修时间管理3项内容,分别针对各单位检修计划的上报、整体汇总,并且满足时间灵活调整的要求,满足提前进行检修工作的安排与协调,便于运行方式管理。

(2) 检修/停复役管理

基于检修计划等检修工作的流程管理功能,实现检修工作的申请、派发、处理、审批、开完工申请、反馈、汇总、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4)业务申请管理

实现信息通信网业务资源的开通申请及资源调配管理功能,包括信息通信网光纤纤芯、光纤2M通道、光纤PCM4线通道、光纤PCM2线通道、光纤155M通道、交换机码号资源(行政、调度)等。

(5)告警/故障管理

实现信息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监控告警的调度管理及故障申告的处理,集中管理运维操作,对告警/故障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利于运维工作的对比判断与优化处理。以上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停复役管理、业务申请管理、告警/故障管理均属于运维管理系统中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运维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采用工作流引擎支持流程的自定义功能,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模块,完成各项工作流程的申请、签发、审核、沟通及闭环处理,规范工作流程流转,提高工作效率。

(6)备品备件管理

实现备品备件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完成备件入库、出库、返修、调度等的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可以及时了解库存情况,为备品备件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7)专家库

实现对信息通信网发生的各类设备、网络故障进行的记录及统计,其依据是相关设备故障的分析报告,为运维人员提供信息采集、整理、分类、共享,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方便对信息通信网故障进行分类、分析、总结;

(8)运行报表管理

各单位按照报表模板要求填写正确的数据后进行提交,系统收到报表数据后,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提示用户错误原因并要求用户修改,汇总后流转至相关人员处进行审批,最后进行报表数据正式入库,实现数据统计功能。

(9)系统管理

实现角色管理、配置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实现基础的用户配置与权限分配,合理安排系统使用功能。

综上所述,文章从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建设与实现、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效等方面探索运维管理系统在电力信息通信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共青城市位于博阳河下游鄱阳湖西岸,2010年 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复江西省设立共青城市。辖区面积 308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人。共青联圩位于鄱阳湖水系博阳河入湖口,博阳河的右岸,上起于德安县宝塔山,止于共青城陈家岭,全长18.35km,堤顶高程21.72~22.72米( 黄海高程) ,堤顶宽度6米,内外坡度 1:3。其中 0+000~13+600 堤段临博阳河13+600_17+700段滨临鄱阳湖; 圩内建有电排站5座,装机 1585kw。圩堤保护面积39 km2,保护耕地4.6 * 104亩,保护人口9.8*104人,保护共青城市的防洪安全.

2  圩堤建设回顾

共青城市现有圩堤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共青城圩堤建设标准普遍不高,防御洪水能力差,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共青联圩陈家岭段出现漫顶,四合圩段塌方滑坡严重。共青联圩内因洪水灾害受淹耕地3.63 万亩,受灾人口 1.82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84亿元。1998年特大洪灾后,当时的共青垦殖场举全场之力历时3年对共青联圩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

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共青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列入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 赣发改农经字[2006]395 号文批复立项) 。按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和可研报告审查意见,鄱阳湖区重点堤防为 2级堤防,确定本工程为 。 级堤防。技术设计按 ) 级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20.72 米( 黄海高程)。2005 年起分标段进行了除险加固,2012年全面完工。通过几年的除险加固,圩区排涝能力得到提升,圩堤防御洪水能力进一步加强,经受了2010 年、2014年、2016年几次大洪水的考验,保障了圩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3  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共青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基本结束,防洪能力得到提高,但工程建设还没有达标,工程运行时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1) 共青联圩现状采用的是) 级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20 年一遇。

根据江西省鄱湖办关于印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赣鄱办字[2013]20 号) 的要求,在共青城先导区实施湖泊治理工程,按设区市堤防标准建设鄱阳湖共青城段沿湖岸线。设防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

(2)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共青联圩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结束。但共青联圩金湖乡固村段因部分堤段在加固范围内的住户尚未搬迁,致使( 设计桩号0+300~1+900) 段背水面加固方案未能实施,防洪封闭圈未完全达标。

(3)据共青城防汛办记载 。%% 年汛期出现退水时迎水面滑坡,长度 1075米( 桩号4+034~4+909,5+800~6+000) 。据初步分析,成因与圩堤加固建设史有关。一是1998年后特大洪水后,共青垦殖场举全场之力对共青联圩进行加固,时间从当年 8月起,此段加固时博阳河共青站水位在17米以上,加固堤身土方未进行碾压。二是多年前村民在堤脚挖坑捕鱼,后坑荡淤塞后不易发现,加固时堤脚落在坑荡上。2006年鄱湖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进行加固时堤中间建有混凝土防渗墙,迎水面清表后进行土方填筑并碾压达标形成坡比,并未对98年加固的未经碾压的土方进行清除。而形成外紧内松的格局,一次洪水过程后,堤身内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滑坡。

(4)按照当初鄱湖二期第五个单项建设计划,中央和地方资金比例为1:1 ,中央资金首先保证主体工程建设。因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不能到位,设计堤身草皮护坡未能实施,受雨水风浪冲刷,形成冲刷沟、雨淋沟,影响堤防运行安全。

(5)共青联圩虽是共青城市城市堤防,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运行管理单位未落实。靠近城区堤段,部分单位和市民倾倒建筑垃圾、堤身开垦种菜现象时有发生。除共青排涝站人员相对稳定以外,其余各站无稳定电排站操作管理人员,泵站运行维护存在短板。

(6)近年来,尤其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博阳河枯水期时间延长且水位多次呈现极枯现象,河中滩涂裸露时间长,少数村民为谋私利,擅自围堰养鱼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河势稳定。易造成浸泡时间长再洪水冲刷的可能。

(7)进入7 月中旬,共青城市集中降雨基本结束,天气以晴热高温为主,蒸发量大,易出现旱情。此时博阳河正处在高水期,外涝内旱现象时有发生。共青联圩沿途迎水面建 2 座引水穿堤涵管,方便耕种灌溉和抗旱用水。但涵管进口与堤顶有3米左右的高差,在高水头压力下开启涵管拍门引水将可能存在关闭不严或无法关闭的危险。不开则旱,开启后可能关闭不上势必影响度汛安全。

(8)据防汛值班记录记载,。%% 年,博阳河共青水位站19.5 米( 警戒水位,吴淞高程下同) 以上水位达41 天,最高水位 。20.14米; 。2016年,19.5米以上水位43天,最高水位。21.36米。湖区防洪呈现水位高,时间长的特点,在长时间的浸泡和高水头的压力下,多处出现渗漏险情。且共青联圩背水面仍有部分堤段堤脚仍有坑塘存在,长时间高水位浸泡下极易出现渗漏和滑坡险情,且渗漏险情不易发现,若需抗御类似98级的大洪水仍然存在不足。

4 建议和对策

(1)2016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的批复》( 国函(2016)96 号) ,批复称 赣江新区区位优势明显,要把建设好江西赣江新区作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更大的作用。共青城市将成为赣江新区的核心城,战略地位更加显现,建议编制和完善水利等相关规划,对保护范围、防洪标准作出相应调整,为堤防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2)共青联圩作为共青城市堤防,在 。# 座圩堤中地位最为突出,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共青联圩除险加固基本结束,应适时启动共青联圩升级改造工程,并对现有堤脚坑塘进行填塘,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共青联圩内外坡增设马道和亲水平台,有效根除各类渗漏和散浸险情。

(3)对迎水面堤坡多次出现的滑坡险情,申报课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对滑坡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最佳方案。

(4)以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申请设立堤防管理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管养经费,以保障堤防、泵站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5)对穿堤引水涵管进口进行改造,形成梯级进水模式,既可保障抗旱用水,又可避免高水头下开启低阀造成关闭不严,或无法关闭的险情。

第15篇

关键词: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危险源预警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铁路项目施工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加上铁路建筑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大量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劳务工,新的技术、设备、材料不断涌现,在作业活动中存在事故隐患,针对施工计划中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随年或季、月施工计划一起,要求各施工作业单位根据“重大危险源”清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清单”不是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安全评价工作得出的成果。本文就对这一过程进行简单论述。

2.在施工过程的危险源辨识2.1施工作业活动划分风险评价的对象是辨识出的危险源,而危险源辨识的对象是作业活动。因此,划分作业活动是风险评价的前提。实践证明,作业活动划分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对于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工序为主线划分作业活动。例如,铁路站场施工,可分为如下几个施工阶段: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堑、路基支挡结构、路基防护、路基附属设施等。对每个施工阶段,分为若干种作业类别,对每个作业类别,划分出若干种作业活动。例如,将路基支挡结构工程划分为10种类别:重力式、短卸荷板式、悬臂式、扶壁式、锚杆和锚定板挡土墙等。其中重力式挡土墙可分为基坑开挖、模板加工、钢筋加工和混凝土施工等作业活动。又如隧道施工可分为如下施工阶段:洞口段及洞门施工、开挖支护、防排水、仰拱施工、二次衬砌施工、隧道内沟槽施工、铺轨等。对每个施工阶段可划分为若干作业类别,作业类别可划分为若干作业活动。例如,开挖支护工可划分为:1、、钻炮孔、2、装药3、连线起爆、4、开挖、5、运碴、超前支护。其中,石质围岩开挖涉及爆破作超前支护使用的格栅钢架可分为切割、焊接、吊装等作业活动。最终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具有如下的特点:在性质上相对独立,所包含的作业内容也相对独立。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还需考虑在工序这条主线之外的其它方面。例如:施工外部环境、天气、产品质量等。针对每个方面,再划分出若干种可能发生的作业活动。2.2危险源辨识2.2.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在铁路施工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通常并不需要采用太复杂的方法,以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为主结合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进行分析,即:当作业活动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连接的作业步骤时,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辨识每个步骤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某些作业活动,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可同时辅以安全检查表方法。2.2.2辨识的充分性为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缺一不可。(2)既考虑目前进行的工程项目各种作业活动中现实存在的危害,也要考虑今后一个时期内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中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害。(3)把事故、违法违规、安全检查等作为鉴定辨识充分性的尺子。充分的危害辨识结果,应包括本项目和类似项目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原因,所有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安全检查表中的绝大部分项目,特别是重要的项目。(4)要由有实践经验、懂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人员组成小组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的结果发放全体项目成员手中,予以补充、调整和完善。

2.2.3危险源的描述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描述不准确、不妥当等现象,恰当地描述危险源是危险源辨识的关键,也是正确评价其风险程度的前提。描述危险源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应注意把危险源和其引起的结果(即事故)区别开来。例如"钢丝绳长期磨损而未及时检查、更换"是危险源,而"断裂"是其引起的结果,不能写到描述中;注意将危险源与生产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区别开来。如"隧道空压机噪声大"是一种必然现象,不能将其作为一种危险源,正确的描述应当是"未对隧道空压机采取降噪措施,使噪声超标"或"在空压机附近作业未采取昕力保护措施"。危险源描述要具体,只有具体,才能 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即判断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应出现诸如"无证上岗"、"操作错误"、"管理不善"、"施工方案不正确"、"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等笼统的词汇,应具体地描述事故发生的原因,随之引出明确的控制措施。

2.2.4共性作业活动的调整在危险源辨识时,可对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邻近铁路营业线机械设备作业,其工作安全要求和内容是相似的,且风险也大致相同:1)申请营业线施工计划;2)机械设备检查验收;3)防护 (一机一人一防护);4) 机械设备在指定范围内施工;5)列车通过提前停车等待;6)收工后做到机具物料不侵限。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按上述六种作业安全要求进行。但要注意,除列出各种设备的共性危害外,还要列出不同设备安装涉及的特殊危害例如;吊车支出吊臂的角度、吊车支腿下的地基承载力等。

在涵洞与桥墩工程的主体结构工程中都有的“钢筋制作加工”、“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模板拆除”等,由于过程、对象和相关的危害及风险大致相同,可只辨识一次。但是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特殊性。例如,桥墩主体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在于主体结构施工多数处于高空作业环境,高空作业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评价方法有RAC风险评价指数法、ESP评价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由于工程铁路建筑施工的特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的应用比较普遍。3.1方法介绍 LEC法,主要是以系统危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定为0.1—10, E——人体暴露于危险的频繁程度,E值定为0.5—10,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定为1—100,评价公式是:D=LEC其中:D—危险性分值,根据经验,总分在40分以下为可承受风险,总分在320分以上是高危险分值,1—2级需要严格监控,并制定方案或目标进行控制,3—4级需要加强监控,对运行进行控制。

3.2风险评价将辨识出的危险源清单采用上述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得出风险评价表。下面风险评价表为临近铁路营业线作业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危险级别为2级以上(包含2级)的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或停止作业。从结果我们也可看出,临近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不善始终是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因素,这也与工程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4.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得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编制清单进行,(在工地设立重大危险源警示牌和文件方式)从而警示各方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做到动态性、针对性管理。

5.结束语铁路施工项目建立在项目“危险源预警机制”,可以增强铁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安全风险管理与施工计划紧紧结合在一起,可以做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动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防范”,始终使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6.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