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范文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制作技术基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

第1篇

关键词 广播节目;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88-02

新时代的到来对广播领域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采取新的模式方式提高竞争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广播节目制作中,音频制作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新技术应用,音频的质量得以保障,就成为提高广播节目竞争力的要素。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研究,就可从理论上为实际节目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重要性和应用流程

1.1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重要性

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这一技术对广播节目制作的质量有保障。在技术的升级应用下,音频处理技术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从模拟信号向着数字信号转变[1]。在当前的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是主流的应用技术,能有效优化节目制作的流程,对音频录制的质量提高打下了基础,从而促进了广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流程

将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在广播节目制作中,要按照相应的流程。对广播节目音频制作的流程分成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操作都要保障其质量。对声音进行拾取的环节,就要通过声音传感设备,对麦克风以及话筒和耳麦加以应用。对广播节目的录制中,传感器的合理选择比较重要,对传感器的指向性以及信噪比的要求比较高,在这些方面要能满足实际的需求[2]。然后就要在参数设置方面充分重视,对不同声音传感器能协调好,这样才能保障声音的有效采集。

声音采集之后就要进行传输实施,广播节目在录制前对传播的信号电压以及电流值作为参考,科学性的设置数据传输线路,保障声音信号的准确传输。录制中就要处理器中传输采集的声音信号,对声音传输的效率要得以保证。在传输线路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抗干扰能力强的线路,最大化降低信号处理难度。具体的广播录制过程中,对声音的尖锐度以及截取声音频率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妥善实施,在这些层面得到了质量保障,才能有助于广播节目制作的水平提高。

2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录音设备应用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

2.1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录音设备应用

广播节目制作中,对录音设备设施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其中话筒设备就是常用的设备。广播节目采访中话筒和录用设备的作用发挥比较大,在具体广播节目采访中,对原始音源要充分重视。良好的广播节目和原始音源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节目质量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多以对话筒设备的应用就要注重技巧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其自身的用途熟练了解,保障录音设备正常应用。具体话筒设备的应用中,要对音源的录制效果能进行判断,对话筒的性能和采访距离及时调整处理,将话筒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3]。如在对话筒使用中的喷口问题解决,就要对话筒和采访者间的距离科学保持,基本在14cm~20cm比较合适,在这一有效距离内的话筒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其他设备应用方面,在调音设备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调音设备对采访的声音素材处理,能优化声音质量。在具体的应用中,均衡器能对解说人员以及被采访者的声音进行美化,能有效加强声音的感染力,这样就能有效保障广播节目质量。进行室外采访中,由于场景环境的不同,这就会造成声音频率比较低。所以在声音的处理过程中,就要遵循提高中高频以及降低低频的原则对声音进行修饰[4]。通过调音设备就能将声音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

2.2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方法

广播节目制作过程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广播节目质量有着促进作用,将复接技术加以应用,就能保障声音的品质提高。复接技术对音频制作以及合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播节目制作中,常常需要运用多项复接操作,在当前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也是复接操作比较简单化以及便捷性。对采访的音频实施复接操作,要能找到母带音频切入点,对原有的音频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将原始声音和其他音频能保持一致性,这样才能将广播节目的质量有效提高。

广播节目制作中的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当前对广播节目制作常用的数字分量串行接口和数字音频嵌入技术,都能保障音频的质量。以及将DRA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加以应用,也能优化声音的质量。这一技术是我国的音频标准,在数字音频广播以及数字电影院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音频编码技术能兼容立体声以及多声道环绕声,可进行简易编码,解码当中运用的信号通道是24比特精度容量,所以在码率充足下,所提供的音质水平也比较高。

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中,对音频工作站要能科学化应用。在对广播节目制作初步完成之后,音频制作人就要对数字音频处理技术进行应用。把采集的音频素材放到音频工作站中进行加工处理。可通过对音频素材实施剪切以及修改,制作者先进行试听,然后根据感受对音频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混合合成以及淡入淡出无损操作加以应用[5]。这样就能对广播节目的连续性得以保证,逐步的提高声音的品质。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中,对音频信息压缩编码算法的应用也比较重要。通^非均匀量化编码对采样位数就能减少。在输入信号幅度相对比较小的时候,通过小量化间隔,在输入幅度比较大的时候,通过大量化间隔。在这一方法应用中,对增量调制进行应用,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有数据压缩功能的波形编码方法。在编码端通过前一个输入信号编码值,经过解码器解码就能得到下一信号预测值。在输入模拟音频信号和预测值在比较器上相减就能得到差值,差值极性可是正或负。在为正数的时候编码输出就是1,为负数的时候就是0,在增量调制输出端就能得到一串一位编码的DM码[6]。

保障广播节目的制作水平提高,对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做好审核相关工作。音频处理人员以及节目制作人员,对各项工作质量的审核要加强,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广播节目制作的质量充分保障。广播节目输出上,要针对性选择参数指标,保障音频输出的信息完整性。通过加强广播节目制作的审核环节质量保障,就能为广播节目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做好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节目的制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考虑。在声音的录制以及处理和音频技术的应用等,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障音频的完整流畅性。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广播节目制作中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就能有效为节目制作的质量保障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广播节目的良好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海霞,欧阳厚丰.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业务与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兼容测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11):84-88.

[2]巴格那,吕汗君.数字音频广播技术介绍[J].数字传媒研究,2015,32(6):46-48.

[3]李腾.数字音频广播的特点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

[4]李媛媛.浅谈当前数字音频广播技术的方式和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出版;科技期刊;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14-02

自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现阶段,我国在发展中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数字出版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在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速度较快,与传统出版业相比较,数字出版的增长率明显提高。就当前发展形式看来,数字出版已经逐渐成为本行业的领头羊,并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出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研究中,针对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发展现状,对编辑智能、工作方式以及自我调整方法等展开研究,能够为日后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1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的转变现状

1.1 内容提供者转为信息的服务者

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工作分析能够发现,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相关科技论文进行加工,是科技期刊内容的提供者[1]。而在数字出版视觉下,通过对数字信息的利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逐渐向信息资源服务方面转化和延伸。在数字出版视觉下,编辑可以通过对知名网站导读、手机播报以及微博等诸多功能,充分实现对读者的引导。同时,编辑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优势,对所获得的相应资源内容加以整合,从而提升科技期刊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由于编辑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相关科技论文的加工与整合,因此对于传统编辑的要求较少,具有一定的文字编辑能力就能够实现对期刊的出版。数字出版的出现,逐渐提升了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要求,此种环境下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文字编辑能力,同时也要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及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占比83.6%[2]。由此能蚩闯觯我国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数字出版时代霞,传统的文字编辑者逐渐向综合性编辑转变。

2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现状

数字出版视觉下,不仅转变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同时也极大程度上转变了科技期刊的工作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首先体现在编辑流程的转变。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下,编辑出版的流程一般为对题目的选择、稿件的组建、稿件的审核、编辑的文字加工、以及排版和校对等,各环节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在数字出版的新环境下,上述各独立环节之间的明显界限日益呈现相对弱化性,逐渐形成各环节的一体化,并将作者的校对融入到稿件的编辑流程中,提升了作者的责任意识。

数字出版视觉下编辑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在编辑流程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在编辑手段的转变[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文字处理和信息反馈速度日益提升,在传统编辑出版模式中常用的手抄笔录编辑手段,逐渐转为现阶段的电子文档编辑。此种编辑手段的创新,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抄的失误率,同时也提高了稿件的处理效率。

3 数字出版视角下科技期刊编辑自我调整的方法

3.1 利用数字资源提升自身知识能力

由于数字出版环境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加强对自我的调整,首先要利用数字资源,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在利用数字资源时,要加强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收集和分析,明确数字资源对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所了解的专业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同时,科技期刊编辑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培训的方式,了解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动态和趋势,占到科学技术的前沿。

3.2 充分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

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数字出版环境下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并建立独立的网站[4]。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要明确数字媒体技术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数字媒体技术当前发展现状的了解,为日后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强对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利用,加强自身的网络语言组织能力,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常识和相关知识。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也要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期刊网页的优化。

3.3 提高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

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也要充分提高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对于数字版权的最好保护,便是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自我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数字版权的认识,明确数字版权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重要性,根据对数字版权的了解,充分提升自身的数字版权意识。此外,要明确当前关于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情况,并主动学习法律法规中的内容,关注相类似案例的进展,并通过对国外数字版权保护经验的学习与借鉴,避免数字版权的纠纷发生,从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能力。

4 结论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和特性,数字化出版在应用和发展中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和工作方式等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明确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新要求,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全面发展,本文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以及自我调整转变等方面,展开对数字出版视觉下,科技期刊编辑发展的具体转变情况。期望通过本文关于数字出版和科技期刊编辑的相关研究,为日后促进科技期刊编辑的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刘秀娟,刘珊珊.站在作者立场做好编辑工作――由科技论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转变的体会[J].编辑学报,2015,1(4):398-400.

[2]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模式的转变[J].编辑学报,2015,2(5):464-467.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数字视频;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3/14-0164-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学习资源的呈现和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方式等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社交软件的日渐丰富,个性化、自定步调的学习需求旺盛。在学习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广大学者和教师纷纷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突破传统课堂沉疴的重要路径。翻转课堂将知识获取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了颠倒[1],原本发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传递被要求在课前完成,这个过程会辅以一定量的学习资源支撑和主题引领;知识的理解吸收发生在课中,通过精心设计并组织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弥补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翻转课堂如何在大学落地生根?我们认为,在融合具体课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技能应用,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其能否深入的关键。

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及反思

1.课程概述

选修“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生都已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且大多都已选修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课件制作”等课程,能够对多媒体元素(文本、音、图形、图像等)进行基本的处理。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字视频创意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使其能根据实际工作和生活情境的需要自行设计并创作数字视频作品。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设计和制作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动手的能力,通过数字视频创意的过程与实例分析、稿本创作、镜头组接、转场特效等的学习使学生在影音的世界里成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者。[2]

2.课程实践反思

(1)教师无法很好地融入并指导学生作品创作的过程

课程初期在讲授基础知识并进行创意剖析时就酝酿分组情况,在学习稿本创作时要求确定分组,讨论之后要求每个小组确定创作主题,并以此进行分镜头稿本的创作。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个阶段对很多小组来讲比较困难,而且多数小组完成作品都是一个先松后紧的过程。讨论并确定主题及进行分镜头创作基本上是在课后完成,这期间教师参与指导就成了一个问题。而创作主题的确定和稿本的完成情况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进度和作品质量。

(2)作品创作的过程缺乏必要监控,形成性评价开展不力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无法及时收集学生平时学习和创作的情况记录,对课程业绩的评定往往主要依赖于最终提交的作品,所以我们无法评定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创作思路、协作情况和实际工作量。虽然我们对作品的创作进度做了要求,并在约定的时间点对各小组进行了督导,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3)作品的展示评价环节较为仓促

作品展示和评价通常是在教学实践的最后阶段,而在此之前各小组几乎不会见到其他小组的作品,甚至教师也是在展示的现场才第一次看到。这种作品的鉴赏和交流方式既不利于小组之间在作品创作上的互相学习,也不利于各小组对自己作品做较为深刻的反思,所以课程需要拓展一些新的作品交流共享渠道。

(4)组内协作不密切,组间差异较大

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内容和活动安排相对紧凑,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较少。学生在作品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交流,教师也不易察觉到学生在此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就不能及时做出指导或给出建议,从而对作品创作的进程及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5)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待加强

课程前期一直在尝试基于项目的小组协作学习,这对学生参与动机和积极性要求较高。虽然大多数学生最初都是基于兴趣选修的该门课程,但是相对于有些选修课,本课程在动手能力和参与程度方面都有明确要求,而个别学生依赖心理较重,容易导致整个小组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1.翻转课堂的构建

经过几年的理论沉淀与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适用于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创意设计、基本摄录编技能的熟练掌握为核心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以逆向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原则,以学生参与和完成作品的程度为主要评判依据,通过贯穿始终的持续性评估来实现学习模式的创新。

翻转课堂的一般流程可以归纳为:生成性主题的提出、学习目标的预设、学习资源及情境的创设、学习活动的组织、作品的分享与展示,以及持续性的评估。学生课前基于教师布置的主题和任务进行自主探究,课中围绕主要内容和疑问进行讨论,并在问题的引领下不断地发现并汲取知识,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主题任务的、协作探究的组织、学习资源及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持续关注,从而使其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了解到可以自主阐释,从观摩到可以自己操作,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创新,学生在这些渐进的过程中稳步提高。在相对真实、宽松、富有挑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动,展现他们的隐性知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探索热情。

构建翻转课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功能流程如下图所示。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和归纳相关知识点,同时分析学生的特征,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然后搜集制作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素材、微视频、典型案例、教学PPT等,明确学习主题,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并提供指导和监控进度,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标记出遇到的疑惑,最后教师还需要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在课中环节,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交流,学生要进行参与、反馈学习。然后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进行独立作业或小组协作探究。最后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开展同伴互评,此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给予评价。在翻转课堂的课后环节,我们用课业作品取代课后作业,每一阶段的作品创作和展示都会被纳入考评。同时,教师通过分析对部分或全体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补救。

2.翻转课堂在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翻转课堂是教与学的一种双边互动过程,教师需要在明晰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遵循逆向设计的思想,对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学习者情况、学习资料和平台、学习活动类型、课堂互动方式、课业评价标准、教学内容编排、学习促进策略等内容进行统筹考虑,使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3]

(1)重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组织结构

翻转课堂最直接的体现是课堂组织结构的变化。学生不必等到上课之后再接受教师传递新知,而是将这个过程前移,课堂上主要解Q新知识的内化和体系建构问题。然后辅以必要的教学平台和资源支持,学习活动发生的时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教师将从传统的课时限制和教学进度中抽出身来,将主要精力转到学习辅助及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参与、协作、探究真正地动起来,从而展露各自独有的思想与观点,个体的理解水平、协作意识、应用技能在交互碰撞中得锤炼与提升。结合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教师在开课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由于该课程着重设计与制作两个方面,知识点分散且应用广泛,所以我们将其大致分为四个方面:①基础理论。包括数字视频概述、制作流程、发展、压缩算法及格式、蒙太奇思维、摄像机工作原理、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等。②创意设计。包括创意的一般流程与方法、典型案例分析、常见类型稿本创作、画面构图原则与方法等。③制作实现。针对具体的主题获取及创作视频素材,包括组接镜头、添加转场及特效、字幕设计、声音处理、生成与输出等。④完整作品创作。先进行创意策划、稿本撰写、画面拍摄,再后期剪辑,最后输出并分享。

(2)以活动来引领,翻转教学设计流程

“逆向设计”是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2003)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即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给出评判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最后设计教学活动。[4]翻转教学设计流程就是将评估方式的设计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以持续性评估的视角去观测学生课前学习的自主性、小组学习的协作性、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以及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表现。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制订了评判标准之后,再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被吸引和调动。不论是课前的知识获取、课中的知识内化,还是课后的知识应用,教师在准备资料和搭建情境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工作都是设计学习活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

(3)重视人际协同,翻转师生角色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讲授课模式,也改变了单一的师生问答模式,使得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注重协同作用,发挥集体才智。课前,教师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一起为接下来的课程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准备优质的课前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从以上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来进行知识系统的自我构建,成为个性化的学习者,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容量甚至学习步调。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协作,讨论交流,汇报成果,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数字视频创意的实例分析环节,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数字视频广告作品创意、MV创意、专题片创意和剧情片创意进行分析。在小组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取典型案例面向全班讲解汇报。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

(4)促发先前探究,翻转资源与问题呈现时机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行为一般发生在课后,通常以思考题或者课后练习的方式出现。学生在课前并不一定知道教师要讲什么,如果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度和教材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整个过程较为被动。而翻转课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前就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事前认知。在新知学习前就呈现问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当学生带着各种疑惑走进课堂时,探究的欲望才会发生,教师再根据学生自学中的特点与弱势进行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感知,帮助其分析他人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同时,针对共有的重难点进行高层阶的实验活动,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层级。

(5)激发内在动机,翻转学与做的顺序

翻转学和做的顺序就是要将理论讲解与动手操作颠倒过来,让学生“先尝试实践”。这种先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实践过程经历,再领悟修正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初步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获得先期的操作经验。学生基于自身的经历,会更容易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有欠缺,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和提高,从而自发地产生学习的需求。这种由学生主动产生的内在认知驱动,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知识理解的深度都大有裨益。

(6)注重过程评价,翻转考核方式

合理的互动评价机制对学习活动的开展能起到一种引领作用。借助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强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修正。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是只关注客观问题答案的对错及得分,而是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出的对课程内容的主观想法以及创造性实践成果,同时成果的展示、汇报、接受质疑及答辩的过程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作品的选题会、完成作品时拍摄的工作照片、讨论形成的思维导图、撰写完成的稿本、每次活动的人员分工等均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对这些内容的展示也是对其他小组的一种激励和借鉴。

小结

翻转课堂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允许和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同时照顾他们需要沟通、需要展示的本性,给予他们参与活动、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在学习活动的不同阶段始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教学的目的由简单的知识传递演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拓展应用知识与技能。我们在分析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问题之后,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尝试,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所提升。但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也不主张在一门课程中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来选择。[5]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8-26.

[2]宋志红.高校视频课程制作探讨[J].电视技术,2016(10):88-92.

[3]丁智国.翻转课堂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3):68-71.

[4]陈明选,杨娟.着重理解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5(12):95-103.

第4篇

关键词:古籍 古籍数字化 主体构成 协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0)01-0034-11

A Tentative Study on Subject Formation and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Li MingjieYu Youyou(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e subjects of Chinese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are libraries,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digital enterprise through network and document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in the form of tables, the respective digital achievements of the three kind of subjects,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type, system function,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points out the strong complementarities of them. The construction way of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was put forward with theoretical probe.

Key Words: ancient book; ancient book digitization; subject formation; cooperative mechanism

CLC number: G255.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0)01-0034-11

中国古籍数字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近30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以下三个转变:数字内容由单一的书目数据向全文数据、图像数据和图文数据相结合的转变;载体形式由单机版向光盘版、网络版的转变;系统功能由检索工具向知识工具、研究工具的转变。迄今为止,不少学者已撰文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总体发展作了总结,如李国新《中国古籍资源数据库的进展与任务》、[1 ]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与展望》、[2 ]陈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3 ]段泽勇《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吴家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述评》等,[4 ]对中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成果类型、存在问题等作了宏观考察,并对古籍数字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鉴于此,本文不再赘述以上内容,而是从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入手,分析每种主体古籍数字化成果的数据类型、系统功能、选题分布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各种主体协作开发数字化古籍的可能性及具体的协作机制。

笔者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调查发现,参与古籍数字化的主体主要由三类机构构成,即图书馆、学术机构和数字企业。从构成数量来看,图书馆最多,有79家,占65.3%;学术机构其次,有33家,占27.3%;数字企业最少,只有9家,占7.4%。以下是对这三类主体的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具体调研情况。

1图书馆及古籍数字化成就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所建古籍数据库的情况,按来源、数据库名称、数据类型及数量制成表1。

表1显示,各类型图书馆共建有古籍数据库121种。从数据类型来看,纯书目型数据库最多,有72种,占59.5%;图文型数据库有13种,占10.8%;纯文本的全文型数据库、纯影像数据库及书目与影像相结合的数据库均为12种,占9.9%。这说明图书馆主要是提供书目数据,部分能提供全文与影像信息。从功能来看,图书馆所建古籍数字化系统大多只能进行一般的书目检索和全文或影像的浏览。这表明,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仍停留在揭示馆藏的层面,但不容否认,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潜力非常巨大。从选题来看,公共图书馆非常注重根据自己馆藏的地方特色来开发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地方文献(方志及家谱等)的数字化得到了重视,如贵州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绍兴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湖州图书馆、吴江图书馆等开发了地方志数据库,山西和安徽两省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福州图书馆等开发了谱牒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人们了解乡土文化的需求。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人们专业研究的需求,如首都图书馆开发的明清北京城垣资源库、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科技典籍全文库、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农书古籍全文数据库、南京图书馆的中国传统体育图片数据库、苏州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汉代画像石砖数据库等。从整个数字化成果的分布来看,以小型数据库居多,资源开发重复率小,公益性和地域性是其特色。

2学术机构及古籍数字化成果

科学研究是实践的先导。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学术机构(个人)就开始研制古籍机编索引。通过文献调研及对相关网站的访问,我们回溯性地列出了相关学术机构在古籍数字化领域取得的成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学术机构开发的古籍数字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比较长,参与的机构和个人数量比较多;二是注重满足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选题多集中在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系统功能参差不齐,早期开发的系统一般只有简单的字词索引功能,而后期的古籍数字化系统功能比较强大,有的甚至突破了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如北京大学开发的《全宋诗》分析系统具有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用户自作诗的格律分析等功能,带有智能化特点,在数据深层挖掘和知识发现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该系统提供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献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它标志着计算机科学在中文信息处理应用方面由全文检索的信息提供模式开始转向智能分析模式。

3数字企业及古籍数字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出版体制的放开,一些新兴的数字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数字出版技术,借助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很快就在古籍数字化领域立稳了脚跟。表3展示了国内数字企业及其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基本情况。

表3调查的结果显示,数字企业开发的古籍数字化产品以大型的综合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宝典)和丛书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二十五史》等)为特色,比较成系统,功能强大,基本没有书目型数据库。除了能进行多途径的全文检索外,一般都配备有各种知识辅助工具,如联机古汉语字典、年号与公元纪年对照表等,有的还提供字数、字频、词频的统计信息,行文风格特点的概率统计,参考数据的汇聚;有的还能提供不同版本比勘校对的接口、异体字的汇聚显示、读音的自动标注和朗读、在线标点断句、背景音乐等功能。这些知识工具极大地改善了古籍研究条件,也带来了研究者研究思路和方法的革新。作为古籍数字化的一支新兴力量,参与古籍数字化的数字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取得的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这与数字企业的灵活的市场运作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们或依托图书馆的古籍善本资源,或吸纳文史专业研究人员参与研发,或与高校学术机构联合成立电子文献研究所,通过大规模、成系统地将常用基本古籍数字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专业研究人员的需要。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们开发的数字化产品,选题重复情况比较严重,一味追求资源的规模和总量,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数据库不是很多,彼此之间缺少协作。

4跨行业的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初探

主体身份的多重性,带来的必然是古籍数字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作为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其从事古籍数字化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保存民族文化的职责,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作为科研单位的学术机构,其从事古籍数字化研究和实践,更多的是出于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而作为商业单位的数字技术企业,追逐的当然是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即所谓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上述三类古籍数字化主体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对于公益性的图书馆而言,丰富的古籍馆藏是其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图书馆系统保存的古籍有2750万册,其中可列入善本的超过250万册。足以弥补传统古籍出版存在的版本低劣重复的缺憾。图书馆拥有的古籍鉴定与整理的资深专家,亦堪称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术研究机构在古籍资源的甄别选择、选题策划、内容整理、系统功能的规划等方面是无可替代的;数字企业则在数字出版技术、资金的运作和投入、电子商务营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可以成为古籍数字化产品最大的用户群。它们通过合作与融合,完全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目的。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全国性的跨行业的协调机构,它既要跨行业,又要有一定权威性。为此,笔者建议仿照1958年成立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下成立“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由它来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

图1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示意图

如图1所示,古籍数字化主要由版本资源、内容专家、技术专家三大要素构成,分别由图书馆、学术机构、数字企业提供。由于古籍数字化仍属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的范畴,[6 ]因此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内容专家应处于主导地位,应由他们提出选题并进行科学论证,对古籍数字化对象进行版本鉴别和文本校勘,对系统目标和功能进行整体规划,而技术专家只是服务于内容专家,使这些目标和功能顺利实现。这好比建筑师与建筑工人的关系,由建筑师设计好图纸,建筑工人只负责施工。而“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处于整个古籍数字化协作机制的核心地位。在它的统一领导下,对全国古籍数字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1)制定古籍数字化中长期规划。古籍数字化是一项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的工作,具有强烈的公益性色彩,不能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这样做既可以避免选题重复开发,也有利于古籍保护。在传统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先后制订了《整理和出版古籍十年规划(1962-1972)》、《古籍整理出版九年规划(1982-1990)》、《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1991-2000)》,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统一部署。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可以借鉴此类做法,组织古籍专家对古籍进行定级和筛选,制定阶段性的古籍数字化规划,优先将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高的善本数字化,并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该规划的实施。建议在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下设立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一些学术机构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担任。由他们负责制定古籍数字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各阶段古籍数字化的目标、措施,制订选题计划并遴选古籍版本,就系统的目的和功能提出建设性方案。

(2)制定和推广古籍数字化行业标准和规范。当前古籍数字化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数据格式繁多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政”局面,不利于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及古籍数字资源的共享,一些新开发的系统不得不考虑与其他文档格式兼容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建立并规范古籍数字化的元数据标准是必由之路。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委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协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CALIS管理中心等21家单位联合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其中直接与古籍有关的包括:《舆图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舆图描述元数据规范》、《拓片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拓片描述元数据规范》、《家谱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规范》等。此外,还制订了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和规范,如对古籍、拓片、舆图、字画、手稿、文牍、契约以及甲骨、金石、竹简、陶器等实物的三维造型等。如果成立了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小组,组织协调工作就可固定由它来做,包括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推广教育工作等。

(3)建立古籍数字化项目招标机制。在制定了古籍数字化整体规划后,应向社会公开选题方案,通过招标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有资质、技术力量强、开发经验丰富的数字技术企业来承担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有序竞争,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保证古籍数字化的质量。

(4)建立古籍数字化产品信息平台。由于缺乏相应的沟通、交流渠道,古籍数字化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开发问题。为提高古籍数字化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必要建立国内外中文古籍数字化产品的信息通报机制。通过权威部分的信息,不仅可以共享产品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

(5)建立古籍底本使用补偿机制。古籍作为超过版权法保护期限的特殊文献,其数字化复制不存在版权问题。但即使这样,相关障碍依然存在。2005年发生的所谓“苏图事件”给了我们的一个警示:古籍的保藏与利用仍是困扰当前图书馆界的一个普遍问题。图书馆对古籍虽然没有版权,但拥有保管权,并为保管古籍付出了一定的经费和代价。图书馆常常借口保护古籍善本,或出台制度限制底本的使用,或收取高额的底本费。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在古籍数字出版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提供古籍底本单位的经济补偿,使之成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这样,既可以保障古籍善本征集渠道的畅通,又照顾到图书馆保护古籍文献的付出,符合文献资源公平共享的原则。

(6)建立民间古籍善本的征集制度。除了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等官方文献收藏部门,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古籍流落到民间私人收藏者手中。如何对广泛存在于海内外私人藏书者手里的孤本、善本进行征集和数字化?这就需要对私人收藏者的利益有所考虑,就需要协调国家、机构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国家应该从制度上着手,建立因底本使用而取得合理补偿的制度,并确定合理的缴纳报酬的比例,避免由于底本垄断而阻碍古籍数字化进程。由于在古籍数字化的利益分配过程中,部分古籍文献所有者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因而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资源与他人分享,这种情况在珍本、善本古籍文献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进程。补偿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人的顾虑,有利于择优选择版本,提高数字化古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新.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的进展与任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21-26.

[2]潘德利.中国古籍数字化进程与展望[J].古籍整理与研究,2002,(7):117-120.

[3]陈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展望(上、下)[J].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4、5).

[4]段泽勇,李弘毅.古籍数字化的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37-39.

[5]吴家驹.中文古籍数字化的进展与主要成果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9):178-183.

第5篇

>>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 编辑与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的发展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共谋合作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比较研究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刍议 数字出版:传统出版的转型盛宴 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的敌人 数字出版资源平台综述 数字出版服务平台浅析 数字出版与术语规范 浅析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 数字出版的前景展望 数字出版的繁荣背后 试论数字出版的概念 数字新媒体下的数字出版 国内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 中文在线:创建数字出版优秀品牌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进行时 浅论数字出版时代少儿出版的危机与转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ASP作为目前最为普遍的开放性的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是一种优秀的网络开发程序语言,它能够把html语言、VBScript或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后台服务与强大的数据库结合在一起,创建出具有交互性的动态网页。

1.2.3 Microsoft Access

Microsoft 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的重要组件之一。它是在Windows环境下被用户广泛运用的一种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不需要使用Microsoft Access编写任何代码,只需要直观显示,就可以完成大多数任务数据库管理,与其他数据库数据通过ODBC相连,从而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由Access提供的工具既方便又简单,最重要的是,Access还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自动化管理功能[2]。

2 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思路与框架

本设计使用了Dreamweaver软件和ASP语言和Javascript语言开发出的《数字出版》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数字出版》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进行每章节的自我检测和期末测验,并且还可以看到最新的数字出版的相关动态,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见识;同时《数字出版》在线学习平台必须设有后台管理界面,用来对试卷、最新动态和系统公告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便于在线学习平台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数字出版》在线学习平台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3 在线学习平台的实现

对平台进行初步规划后,正式制作前需安装配置IIS,然后创建站点并完成数据库的连接,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页面设计。

3.1 ASP运行环境的搭建及站点的创建

3.1.1 搭建ASP运行环境

IIS的安装,“开始”“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双击“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将“Internet信息服”下拉列表中的选项选中,完成安装,如图2、图3所示。

IIS的配置,右键单击“我的电脑”“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Default Web Site主页”,进入IIS的设置;双击ASP,将路径选择成启用模式“True”;

配置IIS的站点,单击右侧“高级设置”,设置物理路径。单击右侧“绑定”,设置专题网站的端口,一般默认为80;设置默认文档,单击右侧“添加”,弹出“添加默认文档”对话框,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home1.asp”;右键单击“Default Web Site”,选择“添加虚拟目录”。在对话框中的“别名”文本框中输入“wangye”,在“物理路径”文本框中输入“F:\wangye”。完成IIS的配置。

3.1.2 创建站点

打开Dreamweaver,选择“站点”“新建站点”菜单。弹出站点定义窗口,输入站点名称(wangye),地址(URL)文本框中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wangye/”。点击“下一步”,勾选“是,我想使用服务器技术”项,并在“哪种服务器技术?”列表中选择“ASP VBScript”项。然后选中“在本地进行编辑和测试(我的测试服务器是这台计算机)”项,并在“您将把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什么位置”文本框中设置专题网站上传到的地址为“F:\wangye”。最后在“您应该使用什么URL来浏览站点的根目录?”文本框中输入“http://localhost/wangye/”,并单击(如图4所示),如果出现“URL前缀测试已成功”的提示窗口(如图5所示),则表示设置正确无误。若信息与设置无误,则点击“完成”,即可完成站点的创建。

3.2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与连接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顺序可以简单地分为“数据库文件”、“表”、“字段”、“记录”,根据这样的结构顺序,数据库就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设计。

打开Microsoft Access 2010,选择主菜单中“文件”“新建”命令,生成一个空数据库,将其保存在“F:\ wangye”中,并将数据库存储为2003兼容模式并命名为test.mdb。单击“创建”返回到Access窗口,完成数据库文件的创建。在test.mdb数据库中,创建需要的每一个表,在本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中,创建了userlist、admin、news、test、answer、type1、type2、type3、student、msg和xitong等表。

在创建完在线学习平台站点之后,需要将站点与数据库文件conn.asp之间建立连接。这样,在这个站点中创建的网页文件,就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管理操作,连接数据库的操作如下:

1)启动Dreamweaver CS5,新建一个“ASP VBScript”类型的动态网页文件,并保存为“zc.asp”。

2)在“数据库”控制面板中,单击“数据库”标签下方的,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打开“自定义连接字符串”对话框,然后进行下面参数的设置:

(1)定义“连接名称”为“conn”;

(2)选择“使用测试服务器上的驱动程序;

(3)在“连接字符串”文本框中输入””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Server.mappath(“/wangye/shujuku/test.mdb”)”.

3)单击右边的“测试”,若出现“成功创建连接脚本”的提示窗口,则表示在线学习平台与数据库文件test.mdb之间建立的连接已经成功,然后连续两次单击“确定”,返回Dreamweaver CS5窗口如图6所示。

3.3 各模块的页面设计

分别对课程学习、在线考试、在线问答、新闻和系统公告、学生注册和登陆以及试卷管理等模块进行页面设计,这里以学生注册模块的设计和制作为例。

1)新建一个类型为“VBScript”的动态网页,并保存文件名为“zc.asp”,首先在页面中插入一个表单,然后对整体页面进行布局。

2)打开“服务器行为”控制面板,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记录”。

3)在弹出的“插入记录”对话框中,在“连接”和“插入到表格”中分别选择“conn”和“Users”,在“插入后,转到:”文本框中输入“examlogin.asp”。

4)打开“行为”面板,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检查表单”。在弹出的“检查表单”对话框中,在列表栏中选中“文本‘usernumber’在表单‘form1’”,然后勾选复选框“必须的”,按相同步骤完成“username”和“usermm”的设置。

5)在“服务器行为”面板中,依次选择“用户身份验证”和“检查新用户名”。在弹出的“检查新用户”对话框中,选择“用户名字段”列表值为“usernumber”。

6)为了确保用户必须填写了完整的信息才能注册,进行设置如图7、图8所示:

4 结语

数字出版作为未来出版的主流,在我国的发展依然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技术在国内出版业的实现与推广,还需要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作指导。在线学习平台由于具有时效性强、更新快、便于自主学习和测验的特点,可以将有关《数字出版》这门课程的内容更加详细的在在线学习平台中进行展示与交流,从而是学生能够能更好地学习《数字出版》这门课程,并且及时了解有关数字出版的更多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潜能;拓展;路标;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45-01

教师都有希望每一名学生成功的愿望,都相信每一名学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成功。21世纪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能力和方法,既是课改的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数学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笔者就学生的数学自主预习谈谈个人看法。

一、预习的作用

1.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观点在课堂上如能成功地展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成就感由然而生,学生乐学、愿学的心理一旦形成,数学成绩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

2.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学生会感受新知,会积极将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联系起来,做好旧知和新知的过渡,练就的时间越长,学生就能越快找出此节课的重点内容,甚至自行突破难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预习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由于学生在课前已预习,简单的知识完全可自行解决,课上的时间充裕了,就可补充些拓展提高题、实践应用题,自然而然课堂容量增加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4.预习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产生的疑问,他首先会向本小组的成员交流、请教,把它作为本小组要共同讨论的课题,通过本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不知不觉中小组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提升,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可能是教师也想不到的。

5.预习可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由于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会对本节课的内容多少有些了解,课上就能够参与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气氛不再沉闷。这要比老师在上面干巴巴地讲解,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甚至打瞌睡强很多。学生乐于上课,乐于交流,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交流,或说、或唱、或演,学生在平等、自由、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张显个性,展现自我。

6.预习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探究得来的思维过程,容易得到进一步升华,就是创造。有的同学往往突发灵感,另辟蹊径,事半而功倍。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学生还你一个创造带来的惊喜

二、下面谈谈我对学生自主预习的做法指导

通览全文,找出书本上的定义、定理,看懂例题的解题思路。这是很浅显的做法。写预习笔记。要预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用红、蓝双色笔记好笔记。为什么要用双色笔?好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用红笔写出来,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用双色笔换笔使用的时间,学生能细细体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逻辑推理。

三、在时间的允许下,让学生尽可能完成书后习题

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我们也可以下发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路标”、“方向盘”。预习提纲的编写一般以问题为线索,即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定理等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获得新知。比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时,把问题设计成填空和问答的形式:“元”的含义是指____,次是指的次数是____次,定义中强调了____点。如果给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你怎么看?下面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x=1

y=2x+y=1

2x-y=5

四、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浅入深地导出本节课的内容,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注意强化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的理念灌输和实践引导,使学生在提纲的引领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过渡到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究,最后到全班展示。

2.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后,不妨再让学生算一下,当n=3、4、5时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再举几例试试看。由此可以看出每当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时,其内角和增加180°。已经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那么六边形的内角和就比五边形多一个180°,因此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快速而准确地算出六边形的内角和,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形成。

3.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放手,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跨跃太大,如果跨跃太大就会使一部分学生掉队,甚至厌学。

4.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检查。对于以布置的预习,可通过抢答、展示、对查等方式进行验收,对预习好的同学表扬,对预习完成差的同学给予批评,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切实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第7篇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存储技术在数字媒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变革,使存储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媒体爆炸性增长的同时,广电界十分关心数字技术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更加关心数字媒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存储。本文围绕6种常用数字存储技术及在数字视频中的应用进行浅析,供同仁参考。

SCSI技术

SCSI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SCSI协议的第一版本仅规定了5MB/s的传输速度的总线类型,接口定义、电缆规格等标准。第二版本作了较大修改。SCSI-2协议规定了16位数据带宽。高速的SCSI存储技术陆续成为市场的主流,也使SCSI技术牢牢地占据了随机存储市场。SCSI-3协议增加了能满足特殊设备协议所需要的命令集,使得它既能适应传统的并行传输设备,又能适应最新出现的一些串行设备的通信需要,如光纤通道协议(FCP)、串行存储协议(SSP)、串行总线协议等。

由于SCSI技术兼容性好,市场需求大,其技术不断翻新。现在已从5MB/s传输速度的SCSI-1发展到LVD的160MB/s,近期320 MB/s的SCSI也已投入使用。

SCSI技术广泛应用于非线性编辑、字幕机等制作设备。早期的硬盘播出设备采用该技术构建视音频服务器,但因其可靠性等原因而被新技术取代。高可靠性的大型存储系统,通常把SCSI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来实现故障自恢复,提高安全性,达到系统不间断工作的目的。

存储网络技术

它是近年高速发展的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动态扩展性强的特点。许多基于工业标准的网络存储方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数字媒体领域应用最多的是局域网存储,理论上带宽可达1Gb/s,实测带宽可在700Mb/s左右;其次是光纤通道技术,理论上在全双工的情况下,带宽可达2Gb/s,单通道达1Gb/s,实测带宽可在720 Mb/s左右。前者是基于低价位的分布式网络存储方案,后者主要架构采用专用存储,并逐渐向中低市场发展。

Intel公司推动的Infiniband是基于IA-64架构的核心存储技术,第一阶段是取代PC,带宽目标是2.5Gb/s;第二阶段达到Cluster应用,带宽目标是30Gb/s。其目标宏伟,是否可被市场接受,技术瓶颈能否突破,人们将拭目以待。

存储网络技术近年在视频领域发展迅猛。无论是从管理、制作还是播出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形成大型电视台的制播一体网,全台媒体资产的中心存储和统一管理,还有不少的技术难点需要克服。特别是存储网络技术的带宽问题是面临的最大障碍。

RAID技术

RAID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磁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可以分别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

RAID0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RAID0可以把多块硬盘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容量更大的存储设备。但由于RAID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其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在RAID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一般应用是不明智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无法继续使用。国内早期,某些视音频服务器采用RAID0技术,几乎没有几台能够长期、安全使用。

RAID1和RAID0截然不同,其技术重点全部放在如何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可修复性上。RAID1又被称为磁盘镜像,每一个磁盘都具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RAID1是所有RAID等级中实现成本最高的一种,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选择RAID1来保存那些关键性的重要数据。

RAID3是利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所有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创建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作。RAID3不仅可以像RAID1那样提供容错功能,而且整体开销从RAID1的50%下降为25%(RAID3+1)。随着所使用磁盘数量的增多,额外成本开销会越来越小。在不同情况下,RAID3读写操作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最简单的情况就是从一个完好的RAID3系统中读取数据。这时,只需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作即可,不会增加额外的系统开销。当向RAID3写入数据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一些。即使我们只是向一个磁盘写入一个数据块,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所有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重新写入到校验块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写入操作事实上包含了数据读取(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校验值计算,数据块写入和校验块写入4个过程。系统开销大大增加。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设置带区的大小使RAID系统得到简化。如果某个写入操作的长度恰好等于一个完整带区的大小(全带区写入),那么我们就不必再读取带区中的关联数据块计算校验值。我们只需要计算整个带区的校验值,然后直接把数据和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盘和校验盘即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探讨的都是正常运行状况的下的数据读写。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当硬盘出现故障时,RAID系统在降级模式下的运行情况。

RAID3虽然具有容错能力,但是系统性能会受到影响。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所有数据必须使用校验信息重新建立。如果我们是从好盘中读取数据块,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所有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新建丢失的数据。当我们更换了损坏的磁盘之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过程包括读取带区、计算丢失的数据块和向新盘写入新的数据块,都是在后台自动进行。重建活动最好是在RAID系统空闲的时候进行,否则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与RAID3不同,RAID5是将校验数据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磁盘上,各块硬盘分别独立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因此,RAID5具有良好的随机读性能,因为在规定的传输块大小范围内的数据只需访问单个数据驱动器,也克服了RAID3单个冗余盘的局限性。

RAID5的主要缺点是降低写功能,因为它是一位或一个字节地写在磁盘上,经过处理后,使数据块1的位或字节写在数据块1上,数据块2的位或字节写在数据块2上,……因此,在写数据时处理的环节比较多,降低了随机写功能。

采用IDE硬盘构建RAID的技术是新出现的一个技术方向。由于IDE设备扩展性和IDE设备支持热插拔的技术限制,IDE设备的RAID应用尚不够广泛。

在广电业,使用RAID技术最多的是视音频服务器和非线性编辑硬盘塔。其它存储设备也广泛应用,但不如上述设备更加引人注目。

SAN技术

SAN是存储技术进入网络时代的的产物。它一方面能为网络应用系统提供丰富、快速和简便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对网上的存储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成为当今理想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模式。它即可以作为电视台业务管理的结构,也可以作为视音频播出服务器的网络化构架。

NAS技术

NAS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数据存储设备之一。在典型的网络架构中,数据成为了网络的中心,NAS设备是直接连接在网络上的。它具有如下的特点:(1)NAS设备是作为单独的文件服务器存在的。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大多数据均存储在NAS设备上。(2)将NAS设备连接到网络中非常方便。如通过设置简单的IP地址等,就可以即插即用地使用NAS设备。(3)NAS设备使用的方便性,可大大降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费用。(4)NAS设备可以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同时提供了RAID硬盘、冗余电源和风扇、冗余控制器,可保证7×24小时工作。

该技术在数字视频领域用于中心在线存储、网络硬盘服务器和网络非线性编辑等。

数据流磁带技术

数据流磁带技术是一门古老的技术。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其容量、读写速度、可靠性的迅速提高,它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也引起重视。常用的磁带存储技术有三类:

1.LTO技术

LTO即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是由HP、IBM和Seagate三家厂商于1997年底联合制定的。它是开放式的技术,三家厂商将生产许可证开放给存储介质和磁带机厂商,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兼容。开放性带来更多的创新,兼容已有设备,降低成本和价格,使用户受益。LTO结合了线性多通道、双向磁带格式、硬件数据压缩、优化的磁道存储和高效纠错技术,大大提高磁带的性能。目前LTO支持Ultrium(高速开放磁带格式)和Accelis(快速访问开放磁带格式)。Ultrium格式具有高可靠性、大容量的特点。特别是能单独操作,也可以在自动环境中使用。Accelis则侧重于快速数据存储。它在磁带盒中装有双轨磁带存储器用于加快读写速度。两种格式使用同样的磁头、介质磁道面、通道和服务技术,并共享许多代码。两种格式相较而言,大部分用户更强调存储容量,因而Ultrium技术更引人注目。国内广电业于2002年开始引用该技术作媒体资产存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技术走向。

2.DAT技术

DAT(数字音频磁带技术)最早由HP和Sony开发。它采用螺旋扫描技术,早期主要用于数字音频存储,后来经过改进,用于信息存储领域,而且种种迹象表明,DAT的优势还将继续保持。DAT技术之所以大受欢迎,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很高的性价比、高可靠性。另外该技术全世界都采用,因此世界范围都可得到该产品的持续供货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3.DLT(数字线性磁带)技术

该技术最早于1985年由DEC公司开发,它主要应用于VAX机。当时是高性能、高价格,仅应用于很少领域。经改进后,又重新成为存储领域的热门技术。目前磁带驱动器容量为10~35GB,采用硬件压缩技术,容量可提高一倍。但DLT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驱动器和磁介质价格高,主系统和网络之间带宽窄。非标准的外型设计使内部受到很大限制。但该技术仍可视为未来有前途的产品。目前只被少数需要高性能备份的用户采用。

特别值得提及,上述各种数据流磁带机均称有硬件压缩技术,可将数据无损压缩一倍或一倍以上。但是在广电数字媒体领域,大部分的数字媒体采用了MPEG-1、MPEG-2和MPEG-4压缩,当把这些数据保存到磁带机上时,数据不能再压缩。如果再次用磁带机的硬件压缩,不但不能压缩数据,而且会增加容量,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果。在考虑数据流磁带库容量时,如果存储的是MPEG或JPEG文件,不能按硬件压缩能力设计容量。

此外,光存储技术、Cluster存储、IP存储和面向对象的网络数据库存储技术也是蓬勃向上、值得关注的热点,限于篇幅此处略。

实际上,上述技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来构造系统。例如,GVG公司和Pinnacle公司视音频服务器的存储阵列服务器采用RAID3技术,存储阵列服务器主、备镜像,视音频服务器与存储阵列服务器采用FC的NAS方式。SeaChange公司服务器的存储阵列采用RAID5技术,服务器之间采用Cluster连接、RAID2故障自恢复方式,对外接口用Local Ethernet互联。

第8篇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宣传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数字信息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图、文、声、像数字化以后,传输更为便利,将其引入高职院校的宣传工作中效果更加突出。

一、数字信息技术应用高职院校宣传中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高职院校宣传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一是信息量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每天海量的涌来,使人目不暇接;二是信息渠道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使得信息随处可获、随处可得;三是信息真伪难辩,由于信息量大,传播渠道多,许多信息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把关,极易造成思想混乱,影响校园和谐与稳定。

现代社会已经从自媒体时代进入到碎片时代,人与外界的每一次交互,几乎都要借助于工具。作为代价,人们的时间、空间、知识、注意力、心智都被一点点切割成碎片。如何在宣传工作中把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心智吸引过来,成为新时代宣传工作的重要研究目标。怎样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学院宣传工作相结合,以达到学院宣传的最大效果,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我院宣传工作一直依赖传统的宣传方式,院报、展板、橱窗、横幅等方式,现有的宣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师生们更喜欢能看,能听,能互动的宣传方式。数字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我院校园内建立可视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数字信息化宣传系统成为学院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数字信息化宣传系统可以及时的、深度的、立体的对学院进行内部宣传,在第一时间向师生们宣传学院动态,学院新闻,学院的各项文件精神,抵制外来不良风气。同时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宣传学院的人文精神和品牌建设。在扩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由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可存储和重复利用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宣传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将学院宣传工作由以前的单向宣传,反馈滞后转变为双向互动,及时交流。

二、数字信息技术应用高校工作的现状

我国的高校数字信息技术经过“985”、“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0年开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上海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数字信息技术校园化建设。其中,清华大学起步最早,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也被其他高校所借鉴。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校园化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悉尼大学、意大利萨勒诺大学等国外高校,以及国内的北京大学的“数字北大”,在实现高校对内对外宣传的基础上,还实现了校园基本信息浏览、查询及路径分析等功能;香港理工大学构建了一个集VR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地图为一体的虚拟校园系统。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大学等高校,都各自建设了“数字信息化校园宣传系统”。综上所述,数字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已经普遍发展起来。但是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对数字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结合应用的研究尚属首次。

三、高职院校宣传数字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

高职院校宣传数字信息技术平台系统, 应该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能对高职院校宣传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这一系统平台应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硬件部分主要是由宣传资源库服务器、宣传信息网( 计算机网络) 、用户终端( 多媒体、计算机) 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是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这一系统平台能准确、及时地反映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的当前状态;能从全局出对整个学校展开地毯式宣传。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宣传信息系统, 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和宣传功能,能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同时, 这一系统平台应当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能将信息的、处理结合起来, 为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宣传行为提供有效信息和通道。

四、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的影响

1、宣传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递、发挥了信息的作用, 不仅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 也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而是人的思想、人的观念的转化。对教育来说, 高职院校宣传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评价这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宣传工作规范化。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学院的各方面宣传上。在宣传工作的管理上,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 在宣传工作中重点、难点可以反复宣传,确保宣传到位, 便于管理、督促和检查, 也减轻了常规宣传的劳动强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 使得信息处理智能化, 也能合理调整, 及时补充, 避免流失; 更趋于公开化、民主化, 便于监督、便于管理,使高职院校宣传工作规范化。

3、信息处理智能化。高职院校宣传中, 通过高职院校宣传工作信息系统平台这一信息技术手段, 使得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从教育观念, 从教育评价、考试模式到师资培训模式、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产生了一个全方位的变化, 无论在软件, 还是技术上都对高职院校、领导、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然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第9篇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1]。高职院校面对的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培养的是“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职业技能有用”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完成好这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采取了简化理论研究和分析,以实物制作来优化毕业设计不足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

 

以往的毕业设计时间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而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度过,一部分学生一旦认为岗位适合自己就忙于工作急于表现自己,巩固岗位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则忙于在职场上竞争不断地选择新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也很少有时间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设计,更不用说定期回学校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难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毕业设计只能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走个过场而了事。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要求不高,重在实践。虽说他们在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是在企业实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使是选择了题目,也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很无奈;或者有的学生选择了题目后,到网上摘录,将别人的设计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出现了理论不通、知识混淆、逻辑不顺等问题;或者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元器件选择是否合适、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成为实际电子产品,没有实物得不到证实。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老师的心结

 

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2],但以往由于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老师大伤脑筋。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毕业设计的科学系、规范性、严肃性,还要应付学生从企业带来的种类繁多的各式各类题目,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于是多数老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因此,很多老师只要可能都不愿意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就成了老师心理上的一结。

 

二.毕业设计设置思路

 

(一)毕业设计时间的设置

 

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第5学期中后段。学生在专业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拟定的若干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所选题目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指导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先制作成实物,再依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相关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既有了理论根基,又有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实物,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整个在校学习环节的总结,是为毕业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因此毕业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汇总[3]。在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以行动导向为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提出和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1.设置岗位能力提高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在企业实际干过对企业比较了解、或以往带队实习过、或将要带队实习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拟订的各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一部分理论设计雏形的基础上,在实习企业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本企业实际出发制作成实物,并依据该实物完成毕业设计。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或“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等,再根据文件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由学校或系里统一安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习的毕业生选择,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合作指导。

 

2.设置改造与创新新电路、新产品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实践教学及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教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以革新为突破口,用现成、完整的实际电路或实际小电子产品为参考,在其中找出革新点进行改造。经改造的新电路以节能、省元件、加大功能、产生新功能、更加方便为扩展方向。组织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原电路或原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等现代科学辅助工具,设计出新的、科学的、实用的、可行的新电路,并制作成实物或模拟实物。毕业生根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以自己制作的实物为行动导向去完成毕业设计,其目的性强、任务明确、有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

 

3.设置大学生技能竞赛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指导参加过各种类型大学生竞赛的老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依据往年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题目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实际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制作实物或完成实际比赛内容,再根据实物和实际比赛内容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曾参加过各种大学生竞赛的毕业生选择。

 

这样先设置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爱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具体题目和指导老师,将在毕业设计中不好解决的难题分散开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有方向、有目标,指导老师心里有数、指导到位。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

 

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我们按照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中段检查、毕业设计的验收和公开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环节随时跟进管理。

 

第一,要做好充分合理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工作日程,规范毕业设计报告书等材料的撰写格式标准,提出本届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毕业设计答辩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拟订毕业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审核、筛选,进一步确定适合制作实物的毕业设计课题。第二,开设毕业设计课题宣讲报告课,让每位指导老师介绍拟定的课题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实习等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第三,学生选择好课题和指导老师后,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制订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表和任务书,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研、收集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在学生还未顶岗实习前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然后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阶段特别加强组织和检查工作,督促指导老师紧密跟踪学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是否充分、接收的任务是否明确、选题是否合适、学生设计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学生他本人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采用指导老师碰头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反馈毕业设计实际落实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进度的实际情况。最后收集学生制作的实物、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答辩PPT等,验收并进行公开答辩。其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实物产品满分40分;毕业设计报告书满分40分;公开答辩成绩20分。

 

四.取得的成效

 

以实物制作优化毕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实物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制作实物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实际产品,要经历各式各样的难题。他们要亲自动手制作,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成功制作具有革新的创新产品必须要对本产品的工作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设计的非常准确,同时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做出来的毕业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用结合,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毕业设计比较,这样设置毕业设计,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达到了心中有数,指导到位,得心应手,可指导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消了心里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积累了素材,因而愿意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打消了对毕业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其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这样真正体现了以教师或工程技术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改造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4]。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由一名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度,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更加紧密的与企业挂钩,更多的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和技能提高方面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拟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题目。二是提高电子产品技术改造的成分,技术革新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是一招就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平日里多积累实用的小电子产品或实际实用的电子产品电路,建立创新改造思路,多在实际生活和企业中积累且提炼成题目。同时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改造、革新的改革新思想。

第10篇

[关键词] 腹腔粘连;腹腔镜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等;转化生长因子-β

[中图分类号] R71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9-0001-04

The role of fibrinolytic system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ritoneal adhesions after total hysterectomy

ZHAO Xiaoying JIN Weiw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in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s, and to analyze thei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dominal adhesions after total hysterectomy,and to explore mechanism of abdominal adhesion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uterine leiomyom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hysterectomy. There were 3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tomy(laparotomy group) and 3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laparoscopic group A).30 cases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ollected (laparoscopic group B). 5 mL peripheral blood and peritoneum were taken after the opening of peritoneum,intraoperative interval of 30 minutes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an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intraoperative interval of 30 minutes and before the end of pneumoperitoneum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lood t-PA, PAI-1 concentration, and TGF-β protein and TGF-β gene in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t first day, second day and third da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t-PA during surgery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were(27.79±1.76)ng/L and(24.68±1.73)ng/L in laparotomy group,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laparoscopic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PAI-1 during surgery and before the closing of abdomen were(22.46±1.22)μg/L and(24.31±1.80)μg/L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aparoscopic group A and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toneal adhesions;Laparoscopy;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腹腔术后出现腹腔粘连是长期困绕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腹膜对手术的反应取决于手术创伤的程度,形成机制复杂[1]。有研究[2-3]认为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对于腹腔粘连的溶解具有重要作用,多种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及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了腹腔粘连过程,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启动和终止组织修复的一种肽类生长因子[4-5]。本研究旨在检测t-PA、PAI-1和 TGF-β 在术后腹腔粘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腹腔粘连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腹腔粘连发生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行子宫全切除术,开腹手术30例(开腹组),腹腔镜手术30例(腹腔镜A组)收集在本院因“良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病例30例(腹腔镜B组)。开腹组患者年龄36~62岁,平均(44.19±8.24)岁,腹腔镜A组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44.08±8.31)岁;腹腔镜B组患者年龄37~62岁,平均(44.29±8.54)岁,各组入选研究对象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腹组腹膜打开后、术中间隔30 min、关腹前分别取腹膜约 0.5 cm×0.5 cm,并抽取外周静脉血 5 mL,腹腔镜A组和B组在气腹形成后、术中间隔30 min、结束气腹前取空腹外周静脉血 5 mL 和腹膜约 0.5 cm×0.5 cm;手术结束后1 d、2 d、3 d 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 5 mL。血液样本-20℃保存备用,组织样本-80℃保存备用。ELISA法测定血液标本 t-PA、PAI-1 浓度。免疫组化法和 real-time PCR 检测组织标本中 TGF-β 蛋白和 TGF-β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法主要步骤:10% 福尔马林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梯度酒精水化;抗原修复,滴加 3% H2O2。滴加非免疫血清阻断非特异反应;滴加 TGF-β 一抗(工作浓度1∶50);滴加二抗和底物显色液,苏木素复染;二甲苯、封片。兔抗人 TGF-β 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光镜下观察,每张片子取 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下计数 100 个瘤细胞,半定量积分法对每张切片细胞进行染色强度分级记分,无着色(0分)、淡黄色(1分)和棕褐色(2分),按阳性细胞面积计0(0分)、1%~25%(1分),26%~50%(2分)、51%~75%(3分)、76%~100%(4分),将两项乘积进行评估其阳性表达强度评估。

RT-qPCR步骤:反转录(依赖反转录酶将RNA反转录成cDNDA)、扩增(用PCR的方法扩增cDNA)、检测(检测和定量扩增的产物)。对硝酸w维素膜进行扫描并进行灰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开腹前血清t-PA、PAI-1和组织 TGF-β蛋白、TGF-β基因结果比较

三组术前各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术中血清 t-PA、PAI-1和组织 TGF-β 蛋白、TGF-β 基因结果比较

开腹组术中血清 t-PA 为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术中血清 PAI-1 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关腹前血清t-PA、PAI-1和组织TGF-β蛋白、TGF-β基因结果比较

开腹组关腹前血清t-PA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关腹前血清PAI-1和组织TGF-β蛋白、TGF-β基因均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三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清t-PA和PAI-1结果比较

开腹组术后1 d、2 d、3 d血清t-PA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PAI-1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t-PA和PAI-1水平呈现下降和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疾病术后粘连发生率达 90% 以上,是剖腹术后一个重大难题。腹膜受到损伤时,大量吞噬细胞迁移并诱导成纤维细胞至创面,激活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并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与蛋白酶,破坏纤维蛋白溶解与合成平衡,使过度生成的胶原纤维无法被正常溶解与代谢,细胞外基质沉积而导致粘连的形成[6-8]。腹膜对手术的反应取决于手术创伤的程度,最小程度的侵入手术方式可减少术后腹腔粘连的严重程度。腹腔镜手术具有腹膜损伤小,术后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9-10]。

多种细胞的迁移、增生及细胞因子参与了粘连过程,其中纤维蛋白原的释放与溶解的失衡具有关键作用[11]。t-PA 是一种含527个氨基酸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6.8万~7.2万,为丝氨酸蛋白酶,通过裂解纤溶酶原肽键而发挥纤溶作用。PAI 是t-PA的拮抗剂,t-PA和PAI 可反映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之间的平衡,其相互作用决定了腹膜腔纤溶系统的活性。TGF-β 是多肽链组成的二聚体,TGF-β1是TGF-β家族中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是目前已知对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等关键细胞因子,可刺激间质细胞增殖产生 ECM,诱导体内各种组织纤维化反应[12-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腹组术中关腹前血清 t-PA和组织 TGF-β 蛋白、TGF-β 基因表达均高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开腹组术中血清 PAI-1 低于腹腔镜A组和B组患者。提示传统开腹手术引起术后腹腔粘连形成的可能性大,过表达的 TGF-β1 诱导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与胶原合成。手术损伤腹腔,TGF-β1被激活并过量表达,激活 TGF-β1/Smad 信号通路,上调下游 PAI-1 的表达,下调腹膜内 t-PA 表达,增强成纤维细胞活性,抑制腹膜纤溶活性,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过量增殖及毛细血管长入,促进多种胶原蛋白合成并在受损部位沉积,诱发粘连带的形成[15-17]。纤维溶解酶作为体内纤维蛋白降解的重要参与者,其活化主要依靠 t-PA,t-PA 能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降低纤维的合成。t-PA 可被体内的 PAI-1所拮抗,受其调节[18-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2 d、3 d,腹膜 t-PA明显下降、PAI-1明显增加,引起术后粘连的可能性也增加。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之间的失衡加剧,增加术后粘连的可能性。腹腔镜手术对腹膜的损伤小,术中气腹使组织创面相互分离,降低接触机会,术后腹膜缝线反应轻,均有效降低了腹膜粘连程度[20]。腹腔镜中,气腹的特定情况可能激活了形成粘连的各种机制,气体的选择、湿度、温度和腹内压可能决定了粘连的形成和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开腹组患者PAI-1、TGF-β蛋白和基因表达呈现较强表达,PAI-1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浓度显著降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腹腔镜术通过降低腹膜在受到损伤TGF-β1和PAI-1的过表达,上调t-PA,实现防治术后腹膜粘连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薇薇,姚吉龙,史文娟,等.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 β1表达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1):22-25.

[2] Tuncal SD,Kismet K,Kilicoglu B,et al. Evaluation of intraabdominaladhesion generating potentials of ankaferd and calcium alginate used as hemostatic agents[J].Bratislavske lekarske listy,2014,115(9):544-549.

[3] 付娟,杨欣,罗爱华,等.转化生长因子 β1 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33-35.

[4] 刘国涛,陈巧,金丽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聚维酮碘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6):538-541.

[5] 何笑云,于萍,欧春麟,等.高糖高溶血磷脂胆碱对系膜细胞产生纤维连接蛋白、Ⅳ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56-158.

[6] Hong GS,Schwandt T,Stein K,et al. Effects of macrophage-dependent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signalling on adhesion forma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5,102(12):1506-1516.

[7] r文晓.应用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保护组织 t-PA 活性对预防肠粘连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153-154.

[8] 林思,秦飞,宋路瑶.丹参酮 IIA 磺酸钠通过增强腹膜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大鼠术后腹膜粘连发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2):260-264.

[9] Inoue M,Shiraga F,Shirakata Y,et al.Subretinal injection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 for submacular h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ruptured retinal arterial macroaneurysm[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5,253(10):1663-1669.

[10] 蒋仕祥,杜小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脂联素、白介素-1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8):70-72.

[11] Correa-Rovelo JM,Villanueva-López GC,Medina-Santillan R,et al.Intestinal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 in abdominal surgery. Review[J].Cirugia Y Cirujanos,2015,83(4):345-351.

[12] Mitra A,Luna JI,Marusina AI,et al. Dual mTOR Inhibition Is Required to Prevent TGF-β-Mediated Fibrosis: Implications for Scleroderma[J].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5,135(11):2873-2876.

[13] 张亚丹,潘瑞艳,臧宝霞,等.羟基红花黄色素 A 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与肺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2):145-149.

[14] 师伟,徐丽,李自发,等.IUD 避孕大鼠模型无创法与开腹法建模宫腔冲洗液t-PA、AKP、CA 含量及造模效率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64-2967.

[15] 王晚露,马彩玲,吴强强,等.防粘连措施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 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2):106-111.

[16] Samarakoon R,Overstreet JM,Higgins SP,et al.TGF-β1 SMAD/p53/USF2PAI-1 transcriptional axis in ureteralobstruction-induced renal fibrosis[J]. Cell Tissue Res,2012,347(1):117-128.

[17] Shimomura M,Hinoi T,Ikeda S,et al. Preservation of peritoneal fibrinolysis owing to decreased transcrip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 i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suppresses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 in laparoscopic surgery[J].Surgery,2013,153(3):344-356 .

[18] 张琦钒.TGF-β1/Smad 通路对机械力诱导的胶原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6,22(2):209-212.

[19] Piotrowski WJ,Kisza kiewicz J,Gorski P,et al. Immunoexpression of TGF-beta/Smad and VEGF-A proteins in serum and BAL fluid of sarcoidosis patients[J]. BMC Immunol,2015,16:58-60.

第11篇

[关键词] 脑出血;核转录因子;水通道蛋白4;七叶皂苷钠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019-03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病死率居急性脑血管病的首位。近来研究显示,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可能与免疫炎性反应以及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有关[1],而核转录因子(NF-κB)是炎症级联反应的关键物质。脑血肿形成后,脑水肿逐渐加重,促进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NF-κB和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减轻脑出血后水肿提供新的治疗方案[2-3]。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120只,雄性,体重250~300 g,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标准饲料喂养。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分别按1、2、3、7 d分为4个亚组,每组5只。

1.2 试剂与仪器

小鼠抗大鼠NF-κB多克隆抗体试剂盒、小鼠抗大鼠AQP-4 单克隆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头颅立体定位仪(Stoelting公司,美国);微量注射器(宁波市镇江三爱仪器厂);OLYMPUS光学显微镜(日本);凝胶图象处理系统(德国)。

1.3 脑出血模型的制备

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立体定位钻孔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参照Lee等[4]方法进行改良,将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0.30 mg/100 g)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皮肤消毒,剥离骨膜,暴露前囟及冠状缝, (以前囟为定位点,向前0.2 mm,中线右旁开3 mm,深6.0 mm),用牙科钻钻直径为1.0 mm的圆孔,用微量注射器抽取右侧股动脉血50 μL,立即于定位仪上沿钻孔进针,以25 μL/min速度推进尾壳核,留针10 min再缓慢出针,缝合切口并局部皮肤用碘酒消毒。假手术组:尾壳核注射生理盐水5 μL。参照Zausinger等[5]评定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4分以下和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为模型成功标准。

1.4 治疗方法

造模大鼠苏醒后,治疗组立即给予七叶皂苷钠腹腔注射3 mg/(kg·d),每隔12 h给药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时间及给药途径同治疗组,以等量蒸馏水代替药液。

1.5 脑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 NF-κB表达

取血肿周围的100 mg脑组织研磨成粉状,玻璃匀浆器中反复研磨,冰上静置1 h,然后4℃ 1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出上清液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80℃保存用于后续试验。在Tris-甘氨酸缓冲液中电泳,溴酚蓝到达胶的底端附近停止电泳。安装标准电转膜装置,在60 V电压条件下用切好的硝酸纤维素膜进行印迹转移90 min,封闭液封闭,加入小鼠抗大鼠NF-κB(一抗)过夜;次日用TBST在室温下脱色摇床上洗3次;加入二抗稀释液室温下孵育1 h,TBST液清洗3次,DAB显色,β-actin作为内对照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摄像,分析目标带的分子量和积分光密度值,目的蛋白与β-actin积分光密度比值即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1.6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AQP-4 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进行染色,切片常规脱蜡至水,用3%的H2O2孵育15 min。将切片放于枸橼酸缓冲液中修复15 min。PBS清洗3次,滴加兔抗大鼠AQP-4多克隆一抗,4℃冰箱内过夜后,滴加二抗10 μL,DAB 显色5~15 min。苏木精复染细胞核30 s,盐酸酒精分化。封片观察。每个时间点随机取3张切片,在400倍镜下随机选择血肿周围5个不重复的视野,图文处理系统计数阳性细胞,并计算阳性细胞表达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脑出血后NF-κB蛋白表达情况

三组大鼠不同时间都有NF-κB蛋白表达,治疗组从造模后第1天NF-κB蛋白下调,继之表达增强,高峰出现在第2天时间点,除第2天和第7天外与模型组比较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2.2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AQP-4免疫组化结果

尾状核区域AQP-4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假手术组有微弱表达,模型组表达增强,3 d时最明显,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各时间点AQP-4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 < 0.05)。结果见表2。

2.3 NF-κB、AQP-4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NF-κB表达和AQP-4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 =0. 82,P < 0.05)。

3 讨论

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当复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加重脑损伤,已有资料显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炎性反应和细胞死亡的高峰都发生在出血后约48 h,表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存在炎性损伤。NF-κB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功能多样的转录调节因子,通常指p50/p65异源二聚体,调节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6],在脑出血后的炎性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证实[7],脑出血数小时后 NF-κB有表达,促使血肿周围继发性损伤及脑水肿形成。因此,NF-κB与脑出血后脑水肿有关[8]。NF-κB可以诱导多种炎症介质基因的表达同时又被炎性CK激活,所以NF - κB在受损伤或存在大量炎症介质的组织细胞间大量存在,参与调控炎症级联瀑布效应过程中的多种酶基因的表达[9]。本实验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大鼠脑内NF-κB蛋白表达较低,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高峰出现在第2天。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对NF-κB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因此,下调脑内NF-κB蛋白表达可能是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机制。

脑出血后水肿是导致脑出血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出现脑疝导致死亡。目前,对于颅内脑组织水积聚和消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水通道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是水分子跨膜转运的分子基础。AQP-4在脑组织中含量最高,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膜上,是胶质细胞与血管间的水调节和转运的重要结构基础,与多种原因导致的脑水肿关系密切[10-11]。AQP-4表达异常被认为是脑水肿形成过程中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最后关键一环,调控AQP-4表达有利于维持脑组织水代谢平衡。结果提示:假手术组AQP-4阳性细胞有微弱表达,模型组表达增强,3 d时最明显,治疗组各时间点AQP-4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七叶皂苷钠能抑制AQP-4的表达。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NF-κB与AQP-4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呈正相关,NF-κB在脑出血早期可能通过炎症毒性作用促进AQP-4的表达,继而加重了脑水肿。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早期抑制NF-κB的产生,并进一步减轻脑血肿周围的白细胞聚集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脑出血后水肿程度,预防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七叶皂苷钠提取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成熟果实“挲罗子”,主要成分含酯键的三萜皂苷,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渗出、消肿的作用,临床上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获得明显效果[12-14]。本实验表明七叶皂苷钠通过降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和AQP4的表达,减轻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程度,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Larive LL, Carhuapoma JR. Perihe matoma brain metabolism and edema: thus far, an elusive piece of a complex puzzle [J]. J Neurol Sci,2004,224(1):1-2.

[2] Wang X, Tsuji K, Lee SR, et al. Mechanism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J]. Stroke,2004,35(11):2726-2730.

[3] Trinh MM,Cartron JP, Bankir L. Molecular basis forthe 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 altered aquaporin and urea transporter expression in the brain[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5,20(9):1984-1988.

[4] Lee KR, Betz AI, Kim S, et al. The role of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in brain edema forolation aftm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Acta Neurochir,1996,138(2):396-401.

[5] Zausinger S, Hungerhuber E, Baethmann A, et al.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 rats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a comparative study under various treatment paradigms[J]. Brai Res,2000,863(1/2):94-105.

[6] Okamoto T,Sanda T,Asamitsu K. NF-kappa B signaling and carcinogenesis[J]. Curr Pharm Des,2007,13: 447-462.

[7] Aronowski J, Hall CE. New horizons for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ment: experience from preclinical studies [J]. Neurol Res,2005,27(9):268-279.

[8] 刘兵荣,丁新生,张勇,等.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 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7,14(2):160-163.

[9] 吴家冥,周向阳,储照虎,等.实验性ICH后脑组织核因子-κB表达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128 -130.

[10] 崔向宁,尹岭,王玉来.水通道蛋白 4 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19 -721.

[11] Ecklund JM,Agoston DV,Ling GS,et al.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modulates aquaporin-4 express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J]. Neurosci Lett,2007,413(2):126-131.

[12] 章春园,温仲民,包仕尧.β-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123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3):346-347.

[13] 鹿寒冰,李晓宾,董瑞国,等.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6):298-303.

第1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远程预处理对大鼠脑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 ① RPC+NS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② RPC+5HD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5羟基葵酸盐(5HD)10 mg/kg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后1 h行MCAO;③ DIAZ组,MCAO前30 min给予二氮嗪(DIAZ)5 mg/kg腹腔注射;④ DMSO组,MCAO前30 min给予5 g/L DMSO. 所有大鼠行MCAO模型阻闭120 min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 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结果: ①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RPC+NS组和DIAZ组与RPC+5HD组和DMSO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② 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PC+NS组[(16.3±2.9)%, P=0.00]和DIAZ组[(17.5±8.9)%, P=0.00]明显小于RPC+5HD组(46.1±10.1)%和DMSO 组(36.4±10.9)%,而DMSO 组和RPC+5H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6),RPC+NS组和DIAZ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7). 结论: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可阻断远程预处理保护作用,提示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参与远程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远程预处理;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脑缺血;再灌注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neuroprotection effect of remote preconditioning(RPC) is dependent on mitochondrial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in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in rats. METHODS: Forty male SD rats weighing (300±20) g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4 groups (n=10). RPC+NS group: the rats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1 mL saline 15 min before RPC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performed 1 h after RPC; RPC+5HD group: the rats were intravenously injected with 5HD(10 mg/kg) 15 min before RPC and MCAO was performed 1 h after RPC; DIAZ Group: 30 min before MCAO, the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with diazoxide(DIAZ 5 mg/kg) 30 min before MCAO without RPC; DMSO group: the rats were intraperitoneally administered with 5 g/L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30 min before MCAO. MCAO was induced by occluding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or 120 min. Neuroligical deficit score(NDS)and brain infarct volume were evaluated at 24 h after reperfusion. RESULTS: ① The NDS in RPC+NS and DIAZ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RPC+5HD group and DMSO group (P0.05). ② The infarct volume percentage in RPC+NS (16.3±2.9)% and DIAZ (17.5±8.9)%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RPC+5HD (46.1±10.1)% and DMSO (36.4±10.9)% group (P

【Keywords】 remote preconditioning;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brain ischemia; reperfusion

0 引言

我们以前的研究已证实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可诱导缺血耐受,但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吸入性麻醉药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中有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参与[2]. 为证实在远程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中是否同样有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参与,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本实验我们通过远程预处理(RPC)前,给予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其对RPC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对远程预处理脑保护机制作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① RPC+NS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② RPC+5HD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5HD 10 mg/kg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③ 二氮嗪(DIAZ)组,MCAO前30 min给予DIAZ 5 mg/kg腹腔注射;④ DMSO组,MCAO前30 min给予5 g/L DMSO. 所有大鼠行MCAO模型阻闭120 min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 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1.2 方法

1.2.1 远程预处理用10 g/L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40 mg/kg)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在双侧后肢股三角处消毒沿血管走行横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缝匠肌后部,游离股动脉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股动脉5 min造成肢体缺血,松开血管夹再灌注5 min,重复3次.

1.2.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物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 MCAO模型根据Koizumi所描述的方法[3]行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即动物麻醉后取颈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下方剪一切口,将一预先用乙醇灯烧成圆头的尼龙线(30,ETHICON,日本)置入颈内动脉约17~18 mm,直到有轻微阻力感为止. 阻闭120 min后抽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 实验期间用烤灯维持体温于 37.0℃~37.5℃.

1.2.3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动物苏醒后,放回鼠笼,自由饮食. 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由一不了解分组情况的观察者评估记录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评分标准采用 6级评分法[4]:0级,无功能障碍;1级,不能伸展左侧前肢;2级,向左侧旋转;3级,向左侧倾倒;4级,无自主活动伴意识抑制;5级,死亡.

1.2.4脑梗死容积测量完成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经腹腔注射氯胺酮深麻醉后断头处死动物,迅速取出鼠脑,置于冰盐水10 min,取冠状面均匀切成2 mm厚脑片,迅速放入20 g/L的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溶液(37℃)中染色30 min,然后用40 g/L甲醛缓冲液固定. 24 h后用数码相机(KODAK, DC240, 美国)拍照,输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7.0)计算梗死容积(粉红色区为正常脑组织,白色为脑梗死区)百分比,即梗死灶占对侧正常大脑半球的百分比.

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脑梗死容积及梗死百分比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两两比较;神经功能学评分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RPC+NS组和DIAZ组与RPC+5HD和DMSO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大鼠缺血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略)

2.2 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PC+NS组[(16.3±2.9)%, P=0.00]和DIAZ组[(17.5±8.9)%, P=0.00]明显小于RPC+5HD组(46.1±10.1)%和(36.4±10.9)%,而DMSO组和RPC+5H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6),RPC+NS组和DIAZ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7) .

3 讨论

本实验我们应用MCAO模型发现远程预处理和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给予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后,远程预处理对大鼠脑的保护作用被阻断.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由Inoue等[5]1991年在小鼠肝脏细胞中发现. 在随后开展的实验中,学者发现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与心脑抗缺血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Miura等[6]用线立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DIAZ预处理离体兔心,随后进行30 min全心缺血和24 h再灌注,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灶均比未处理组显著缩小,且DIAZ的保护作用可被 5HD抑制. Goodman 等[7]在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类似现象 ,在给予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DIAZ后 ,海马神经元在氧化伤害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上升. 上述文献说明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心脑细胞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活动的调控是研究缺血脑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以往的研究中也证实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激活是吸入性麻醉剂Isoflurane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应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GLB)可抑制Isoflurane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2].

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机制是否也与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有关. 本实验结果提示,在行远程预处理前给予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5HD,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该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明显大于远程预处理组和DIAZ组.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被阻断后,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也随之消失. 实验说明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是与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有关. 当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时,线粒体膜电位低、去极化,线粒体呼吸作用增强以及线粒体基质体积增大[8]. 这可能会产生下述几个作用: ① 调节线体Ca2+浓度,降低膜电位抑制Ca2+内流从而有效防止线粒体内钙超载[9];② 膜电位降低与粒体呼吸作用增强可以减少氧自基的产生[10] ;③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有助于缺血时糖酵途径向有利于细胞存活的方向转变[10];④ 线粒体基质体积对其能量生成的调节有重要作用[11]. 远程预处理可能诱发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调节线粒体对继发缺血所产生的损害产生耐受,达到保护效应.

综上所述,本实验表明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参与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耐受的产生,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转贴于 参考文献

0 引言

我们以前的研究已证实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可诱导缺血耐受,但远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吸入性麻醉药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中有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参与[2]. 为证实在远程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中是否同样有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参与,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本实验我们通过远程预处理(RPC)前,给予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其对RPC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对远程预处理脑保护机制作初步探讨.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雄性SD大鼠,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① RPC+NS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② RPC+5HD组,行远程预处理前15 min给予5HD 10 mg/kg静脉注射,远程预处理1 h后行MCAO;③ 二氮嗪(DIAZ)组,MCAO前30 min给予DIAZ 5 mg/kg腹腔注射;④ DMSO组,MCAO前30 min给予5 g/L DMSO. 所有大鼠行MCAO模型阻闭120 min恢复再灌注,观察再灌注后24 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百分比.

1.2方法

1.2.1远程预处理用10 g/L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40 mg/kg)后,将大鼠仰卧位固定,在双侧后肢股三角处消毒沿血管走行横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缝匠肌后部,游离股动脉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股动脉5 min造成肢体缺血,松开血管夹再灌注5 min,重复3次.

1.2.2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动物术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 MCAO模型根据Koizumi所描述的方法[3]行右侧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即动物麻醉后取颈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下方剪一切口,将一预先用乙醇灯烧成圆头的尼龙线(30,ETHICON,日本)置入颈内动脉约17~18 mm,直到有轻微阻力感为止. 阻闭120 min后抽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 实验期间用烤灯维持体温于 37.0℃~37.5℃.

1.2.3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动物苏醒后,放回鼠笼,自由饮食. 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由一不了解分组情况的观察者评估记录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评分标准采用 6级评分法[4]:0级,无功能障碍;1级,不能伸展左侧前肢;2级,向左侧旋转;3级,向左侧倾倒;4级,无自主活动伴意识抑制;5级,死亡.

1.2.4脑梗死容积测量完成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经腹腔注射氯胺酮深麻醉后断头处死动物,迅速取出鼠脑,置于冰盐水10 min,取冠状面均匀切成2 mm厚脑片,迅速放入20 g/L的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溶液(37℃)中染色30 min,然后用40 g/L甲醛缓冲液固定. 24 h后用数码相机(KODAK, DC240, 美国)拍照,输入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7.0)计算梗死容积(粉红色区为正常脑组织,白色为脑梗死区)百分比,即梗死灶占对侧正常大脑半球的百分比.

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脑梗死容积及梗死百分比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两两比较;神经功能学评分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

2结果

2.1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RPC+NS组和DIAZ组与RPC+5HD和DMSO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大鼠缺血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略)

2.2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PC+NS组[(16.3±2.9)%, P=0.00]和DIAZ组[(17.5±8.9)%, P=0.00]明显小于RPC+5HD组(46.1±10.1)%和(36.4±10.9)%,而DMSO组和RPC+5H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6),RPC+NS组和DIAZ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47) .

3讨论

本实验我们应用MCAO模型发现远程预处理和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给予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后,远程预处理对大鼠脑的保护作用被阻断.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由Inoue等[5]1991年在小鼠肝脏细胞中发现. 在随后开展的实验中,学者发现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与心脑抗缺血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Miura等[6]用线立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DIAZ预处理离体兔心,随后进行30 min全心缺血和24 h再灌注,预处理组心肌梗死灶均比未处理组显著缩小,且DIAZ的保护作用可被 5HD抑制. Goodman 等[7]在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类似现象 ,在给予线粒体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DIAZ后 ,海马神经元在氧化伤害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上升. 上述文献说明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在心脑细胞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线粒体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活动的调控是研究缺血脑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以往的研究中也证实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激活是吸入性麻醉剂Isoflurane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应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GLB)可抑制Isoflurane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2].

第13篇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 摄影摄像技术、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动画设计与制作、3D造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音视频信息处理、特效制作与非线性编辑等。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数字媒体产业是朝阳产业,它依托互联网和IT,正逐步成为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和引领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当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服务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也开始大力扶持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将创意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目标,数字媒体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才缺口巨大。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技艺双修的优秀数媒毕业生,既有宏观的视野,又能把握技术走向和艺术效果,从创意策划到流程管理都不在话下,自然是不愁找到好工作。但是,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遇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设计不如广告专业的尴尬。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要有所侧重地学习,使自己成为兼备计算机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地做一个程序员或是美工。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的程序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游戏创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数值及逻辑策划、游戏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第14篇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系数字媒体、影视动画专业方向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以便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如何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实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数字媒体配套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生力量,主要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专业有所区别,计算机系的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方向主要是强调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相应领域,因此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强化实践性环节尤为重要。

“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作为数字媒体技术和影视动画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多媒体(文本、图形/像、动画、音频、视频)信息的数字化原理;研究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记录、加工、存储、传递、再现标准及协议,以及与此相关的软、硬件实现技术及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数字媒体综合应用的软件、硬件技术,包括数字化媒体作品的创作平台、工具及其应用等。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实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特别强调实际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多媒体实际应用问题,以及制作多媒体应用系统,即在实践中理解和丰富理论知识。我系这几年着力在数字媒体基础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主讲+配套实验。本文就该课程的数字媒体基础配套实验的方法和内容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1数字媒体基础实验

1.1实验项目和内容提要

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构成多媒体作品的几大构件: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每个知识点各安排适当的实验,实验的设置要符合循序渐进的特点。希望通过实验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用技巧和作品开发能力。实验项目和内容提要如表1所示。

1.2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教学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并应用于实际。此外,教学实验的实践性、直观性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多媒体相关基础薄弱,会频频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仅通过听课,而不动手、不实践,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为了在开始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人的心理以及接受新知识循序渐进的特点,数字媒体基础结合理论知识安排配套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第一幅动画,从而为学生揭开了在以往看来非常神秘的动画效果的面纱。适当的理论知识配以适当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使学生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3) 突破理论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在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理解困难,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然而在难点部分配合恰当的实验,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习亲自动手,亲自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解决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听懂的难点部分。

例如讲授图像处理部分的时候,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属于难点部分。我们首先通过课堂讲解,让大家从宏观上了解图像文件结构为文件头+图像数据+文件尾。然后使用UtralEdit工具以16进制字节的形式打开图像文件,通过讲解每个字节的含义让学生真正了解图像的文件结构,从而更加清楚图像文件格式之间转换的原理。

(4)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利用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素材、动画或网站。欣赏自己的作品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下面详细介绍配套实验中的网页制作、实验为例,从实验目标、实验安排、实验要求,以及如何突破实验中的难点。

2网页制作实验

网页的策划和制作实验部分,我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网页基本元素的讲解到课堂示范制作网页,从赏析经典网页到自己独立制作网站,逐步全面掌握网站的策划、制作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1网页制作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准备、加工素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制作静态网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设计网页、网页布局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设计网站的动手和综合能力。

2.2网页制作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2所示。

3图像文件结构实验

3.1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对以后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和图像压缩研究有指导意义;

(3) 学会举一反三。

3.2剖析图像文件结构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3所示。

4动画制作实验

动画制作的实验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同时又感觉动画很神秘。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制作自己的数字动画,以及在数字化多媒体作品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本章实验安排如下。

4.1动画制作实验培养的目标

(1) 培养学生使用Morpher工具制作变形动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Flash工具制作动画;

(3) 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设计动画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在多媒体作品中运用动画的能力。

4.2动画制作实验的安排和要求

见表4所示。

5结束语

总之,恰当适量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地观察、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15篇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我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号召,从教学实际出发,广泛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选择课程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重视过程考核,强调基于工作过程,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了一批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的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该课程以数字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认识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线路图,分析和制作典型数字电子电路的能力,是后续课程“单片机应用”、“电子线路CAD Protel”、“机电产品维修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2.课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设计、应用与制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支撑电子设计竞赛及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

3.课程的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相比较:(1)同时具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功能。(2)电路实现简单,主要以布尔代数作为基础的数字逻辑电路。(3)集成度高,功能实现容易。

4.课程的教学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是有一定难度的课程,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和实践能力的积累。数字电子技术更新快,在教学内容载体的选择上十分重要。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在各种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应用。

二、课程改革思路

教学重心由以往重视传授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电路综合能力方向转变,遵循“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1.采用“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制作、调试、测试若干个典型电子电路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与实践交替出现,抽象与形象交叉产生,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理实一体教材建设,为深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改革,首先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标准,再确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最后编写适应用学生的理实一体教材。

3.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利用网络实施教学已成为数字电路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建立课程网站,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4.加强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组装和调试数字电路的基本技能。

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推进讨论式、互动式、案例教学和学习研究式、行动导向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与创新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项目,由浅入深进行教学,我们设计6个项目。

项目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任务模块:(1)简单抢答器制作;(2)产器质量检测仪设计与制作;(3)基于CC4028的“楼梯照明灯控制器”设计与制作,基于CC4040的“霓虹灯控制”的设计。

项目二: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制作

任务模块:(1)由触发器构成的抢答器制作;(2)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三:555定时器应用与制作

任务模块:光控节能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四:A/D、D/A转换及应用

任务模块:(1)数字电压表设计与制作;(2)锯齿波发生器设计与制作。

项目五: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与制作

任务模块:可编程时间顺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六:综合电路设计与制作

任务模块:(1)“数字频率计”设计与制作;(2)“自动洗衣机控制器”设计与制作。

2.教学方式

(1)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我们将数字电路分成六个项目,有四个难度等级,从而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示范法、头脑风暴法、网络视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

(3)实践环节改革

实践环节改革的思路是强调基于工作过程,数字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工作过程:数字电路的解剖、分析、制作、调试、查阅资料、试制等实践操作。使学生会解剖数字电子电路,掌握各典型单元电路的分析方法,根据电路制作和调试数字电路。

本课程改革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就是将来的工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把成绩分配到每一个项目中,期末再增加一个理实一体化的综合考试。平时的实践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三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对教师评价的一个参考和补充。为了方便过程性考核的具体实施,我们已经制定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标准。通过过程性考核,学生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保证了学习的质量。

四、结语

本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了高职高专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梅开乡,朱海洋,梅军进.数字电子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