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有机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有机农业市场规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有机农业市场规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有机农业市场规模

第1篇

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IFOAM的统计,有机食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年20%-30%的增速。2007年,全球的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为460亿美元,IFOAM预计到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2007年有机食品和有机饮料的销售收入约为200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美国的发展对于评估中国有机行业发展潜力有着借鉴意义。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

有机农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约有2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公顷,产量280万吨;转换面积1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采集面积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为30%-50%。

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个月的转换期。

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籽仁类;茶叶;蜂产品,坚果,食用菌及蛋肉鱼等。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激素或者转基因技术等原因,相较于普通农作物,有机农作物的特点主要是:1.需要施用更高成本的有机肥;2.生长周期长;3.更高的管理成本,更多的劳动力需求;4.需要更高的栽种技术;5.在2-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却未能提高,增加了生产投入。

第2篇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4.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发展。2009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机构达488家,比2008年的481家有小幅增加。其中大多数认证机构设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全球共有79个国家有认证机构,主要为发达国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认证服务,非洲绝大多数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缺乏本地认证服务提供商。非洲仅有10个认证机构;亚洲有164个认证机构,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韩国,中国,印度和日本。2003年以来亚洲认证机构数量急剧上升,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所增加,非洲和大洋洲则相对稳定。

二、有机食品价格及其弹性特征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各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和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有机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组织和政府的研究报告中,主要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一是选择本国市场,对常规食品价格和有机食品价格进行比较,评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有机食品的价格弹性,讨论价格变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比较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地区的比较。尹世久(2010)通过调查我国粤、苏、鲁三省七个城市13个超市或专卖店的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发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平均为3.15。从食品种类来看,有机蔬菜的价格溢出最大,达到3.76,有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溢出相仿,分别为2.87和2.83。从地域来看,山东的价格溢出略高,为3.18,广东与江苏比较接近,分别为3.11与3.12。山东省有机蔬菜销售较为少见,但其有机大米与有机面粉的价格溢出都远远超过广东和江苏两省,达到3.17。其调查结果与美国农业部调查结果基本相仿(如表2所示),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平均溢出接近3倍。

(二)有机食品价格弹性

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常规食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主要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有机食品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以意大利为例,20种日常消费品价格弹性特点表现为:

1.绝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大于1。除了小甜点的价格弹性为0.1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果汁价格弹性为1外,18种食品的价格弹性大多有在2和5之间。

2.大部分有机食品遵循“需求法则”,即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量价呈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可以表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有些有机食品量价呈正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例如,果酱、新鲜水果、意大利面、橄榄油、小甜点、精制谷物、鸡蛋、茶出现了量价齐升;大豆饮品出现量价齐跌。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拉动了价格上升。

4.新鲜和易腐食品价格弹性较大。例如,新鲜水果、蜂蜜、大豆饮品、鸡蛋、鲜奶的价格弹性分别达到16.7、14.2和10.4、9.6和9.6,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即价格一个微小的变动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变动。上述分析显示,随着潜在的消费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有机食品价格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

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和有机食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对意大利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变动分析对我国有机食品贸易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即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较大,部分有机食品量价成正向关系,价格越高,需求越大,因此扩大种植将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对于价格富有弹性但量价反向关系的有机食品,只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需求量增长幅度,生产者仍然可以获益。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开始于1989年,2006年,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为203万公顷,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有机认证的面积仅为139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位。我国有机食品在全部食品种类中只占0.1%,远没有达到国际2%的平均水平。尽管有机农产品高价格对农民具有激励作用,但在缺乏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单个小农户面临有机农业生产过渡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不愿投资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固定设备、培训、有机资格认证、有机肥等大量资本投入,其成本一般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40%-100%以上。农户要实现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轨,过渡期内成本高于收益,一些农户只有依赖借贷投入。但风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约束间接阻碍了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新技术投入。因此,根据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鼓励农民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1.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有机农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耕地、淡水资源等呈现刚性约束和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这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即要依赖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可以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鼓励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转移,从而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3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世界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消费者偏好从常规食品向有机食品转变。因此,有机食品价格变化和价格弹性成为一些国际组织和政府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全球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内外消费者有机食品价格和价格弹性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农业”在消除农业贫困、增加食品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也带来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强度投入的化学品成为农业污染最重要的来源,进而造成了土壤、水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立体污染,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人们对现代农业进行反思,探索新的出路。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成立,对规范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推进有机农业研究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有机农业进入增长期,其标志是成立有机产品贸易机构,颁布有机农业法律,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球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根据有机农业研究院、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2012年度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机农业生产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面积达到3704万公顷(包括过渡期面积),有机农业面积占农业面积的0.85%。具体来看,有机农业发展呈如下特点:

1.洲际有机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有机农业面积呈稳定增长。与1999年相比,2010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2.4倍,但洲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大洋洲有机农业面积比例最大,占全球有机农业面积的33%、其次为欧洲占比27%、拉丁美洲占比23%、北美和亚洲占比均为7%、非洲占比3%。欧洲为有机农业面积增长最大的地区,与2008年相比,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约170万公顷。从有机农业面积占区域农业面积分析,大洋洲和欧洲占比较高,分别为2.85%和1.36%,非洲最小,占比为0.1%。

2.有机农业生产和市场规模。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生产者达到1574971户,比2009年有所下降。从洲际来看,在2005-2010年间,有机农业生产者增长平均为1.27倍数。其中,非洲为增长最快的地区,达到3.04倍,其次是亚洲为1.35倍、欧洲为0.48倍、拉丁美洲为0.46倍、北美洲为0.39倍、大洋洲为0.12倍。非洲和亚洲增长比较快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外,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户数量居多,而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有机农业属于大农场经营,农户数少,但面积增幅较大。从市场规模看,2010年,全球有机农产品贸易达到445亿欧元,比2005年增长89.2%。北美、欧洲和亚洲交易额分别达到220.59和195.83亿欧元,占总交易额的93.5%。

3.有机农产品种类和有机农业生产大国。2010年,全球有机庄稼种植面积为609万公顷,排名前5位的农作物面积包括:谷物类251万公顷、草料203万公顷、含油类种子46.8万公顷、蛋白类作物30万公顷、蔬菜27万公顷;永久类作物面积265万公顷,主要包括咖啡64万公顷、橄榄油50万公顷、可可29万公顷、坚果类26万公顷、葡萄22万公顷。排名前10有机农作物生产大国分别是:澳大利亚、阿根廷、美国、巴西、西班牙、中国、意大利、德国、乌拉圭和法国。

4.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发展。2009年,全球有机农业认证机构达488家,比2008年的481家有小幅增加。其中大多数认证机构设在欧盟、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全球共有79个国家有认证机构,主要为发达国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认证服务,非洲绝大多数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缺乏本地认证服务提供商。非洲仅有10个认证机构;亚洲有164个认证机构,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韩国,中国,印度和日本。2003年以来亚洲认证机构数量急剧上升,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所增加,非洲和大洋洲则相对稳定。

二、有机食品价格及其弹性特征

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各国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和消费偏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市场有机食品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国际组织和政府的研究报告中,主要采用两种比较方法:一是选择本国市场,对常规食品价格和有机食品价格进行比较,评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另一种方法是测算有机食品的价格弹性,讨论价格变化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比较

已有研究文献主要基于不同国家或一国不同地区的比较。尹世久(2010)通过调查我国粤、苏、鲁三省七个城市13个超市或专卖店的有机食品与常规食品价格,发现有机食品的价格溢出平均为3.15。从食品种类来看,有机蔬菜的价格溢出最大,达到3.76,有机大米和面粉的价格溢出相仿,分别为2.87和2.83。从地域来看,山东的价格溢出略高,为3.18,广东与江苏比较接近,分别为3.11与3.12。山东省有机蔬菜销售较为少见,但其有机大米与有机面粉的价格溢出都远远超过广东和江苏两省,达到3.17。其调查结果与美国农业部调查结果基本相仿(如表2所示),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平均溢出接近3倍。

(二)有机食品价格弹性

虽然有机食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常规食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主要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有机食品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信息的敏感程度。以意大利为例,20种日常消费品价格弹性特点表现为:

1.绝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大于1。除了小甜点的价格弹性为0.1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果汁价格弹性为1外,18种食品的价格弹性大多有在2和5之间。

2.大部分有机食品遵循“需求法则”,即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量价呈反比例关系,需求曲线可以表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3.有些有机食品量价呈正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例如,果酱、新鲜水果、意大利面、橄榄油、小甜点、精制谷物、鸡蛋、茶出现了量价齐升;大豆饮品出现量价齐跌。需求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拉动了价格上升。

4.新鲜和易腐食品价格弹性较大。例如,新鲜水果、蜂蜜、大豆饮品、鸡蛋、鲜奶的价格弹性分别达到16.7、14.2和10.4、9.6和9.6,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即价格一个微小的变动导致需求量大幅度变动。上述分析显示,随着潜在的消费需求成为有效需求,有机食品价格溢出效应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作为有机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和有机食品生产及消费大国,对意大利有机食品价格弹性变动分析对我国有机食品贸易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借鉴:即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弹性较大,部分有机食品量价成正向关系,价格越高,需求越大,因此扩大种植将有利于农户收入增长;对于价格富有弹性但量价反向关系的有机食品,只要价格下降幅度小于需求量增长幅度,生产者仍然可以获益。

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认证有机农业生产开始于1989年,2006年,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为203万公顷,排在全球第三位。但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有机认证的面积仅为139万公顷,全球排名第6位。我国有机食品在全部食品种类中只占0.1%,远没有达到国际2%的平均水平。尽管有机农产品高价格对农民具有激励作用,但在缺乏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政策支持的环境下,单个小农户面临有机农业生产过渡期的高风险和高成本,不愿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生产的高成本主要来自固定设备、培训、有机资格认证、有机肥等大量资本投入,其成本一般高于常规农业生产的40%-100%以上。农户要实现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轨,过渡期内成本高于收益,一些农户只有依赖借贷投入。但风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约束间接阻碍了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新技术投入。因此,根据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鼓励农民投资有机农业生产。

1.在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有机农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耕地、淡水资源等呈现刚性约束和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变化,这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即要依赖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可以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鼓励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转移,从而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4篇

他是有机食品忠实消费者,“有了小孩后,她吃的一直是有机鸡蛋,有一天,家里的蛋没了,我临时在门口的菜市场买了几个,孩子吃了一口就说‘爸爸,这是什么鸡蛋呀?一点不好吃’。”为了这个,刘启斌特意跑去农场,问:“你们的鸡吃什么饲料?”

农场主笑着指指田里的南瓜跟青菜,说:“天热的时候鸡还可以在玉米地里乘凉。”

当时刘启斌就感慨,原来人有时候吃的还不如鸡。为了能吃上安全放心蔬菜,刘启斌开始自己种植,他和记者开玩笑说,终于可以跟鸡吃得一样健康了。

当都市人爱上阳台菜园

刚开始,刘启斌把战场摆在了阳台,他在阳台上种植过小葱、香菜、红薯、薄荷。卖给刘启斌种子和花盘的是孙民宽,后者为了调研有机产品市场,选择到各小区给居民送水,借机了解居民的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

孙此后的身份是北京小宽心都市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CEO,先行推广的项目是家庭阳台农场。他深入研究了家庭阳台农场客户的需求,推出了线下“开心农场”。“小宽心”的宣传资料上写着:只需800元,您就可租种农场一年的土地,经营自己的私家有机小菜园,成为我们的私家农场主。

孙民宽私家农场分为蔬菜种植区、牲畜养殖区、水产养殖区、禽类养殖区、休闲垂钓区、餐饮服务区等,但这也只是他业务的一部分。有机绿色蔬菜配送也在推进中。“从创业到现在,他的事业逐渐做开了。”刘启斌说。

孙民宽大学尚未毕业就进入一家农业企业,后来经过调研感觉安全无公害食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再加上有技术优势,于是毅然投身创业。

在有机农业的创业浪潮中,他只是一个代表。

在上海,三个EMBA同学成立了壹亩田实业有限公司,赶上“有机农业”快车;在青岛,大学生网上卖菜的“生活客”正被更多人聊起,他们专注于经营有机农产品,以线上销售新鲜蔬菜为特色,辅以家庭日常所需的五谷杂粮、特色干货、新鲜禽肉蛋类等食品……

刘硕到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夏村当大学生村官是在2007年。做完市场调查后,刘硕与村里签订了合同,租用6个大棚,雇用7名长期员工,初始投资5万多元。刘硕是夏村唯一种豆角的,很抢手,第一茬儿蔬菜下来就收入5万多元。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但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却一再出现,我觉得绿色生态农业会有巨大的市场。”湖北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会长雷妮认为,大学生非常关注绿色农业方面的创业机会。

同时,为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选择农业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申请相关政策支持。

创业汹涌

8月,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成立,联盟发起单位42家,包括了风险投资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路精英,就是为更好扶持和加速现代农业创业。

据了解,2010年,全球有机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000亿美元,全球有机食品消费每年以20% -30%速度增长,而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国。

纵观国内食品市场,有机食品已被越炒越热,俨然成了健康饮食的化身。不少传统农产品企业开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争夺“绿色有机”这块市场蛋糕,而在未来十几年里,有机食品也将占据食品行业高端领域,日益成为市场的主流。

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有机食品的需求稳步增长,之前一直以出口为主的有机蔬菜也开始转攻国内市场。记者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很多针对奥运会研发的“奥运蔬菜”全面上市,这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第5篇

新国标保驾产品质量

让消费者欣喜的是,不久,目前有机产品市场鱼目混珠,杂乱无章的情况将逐步得到解决。

国家认监委修订后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其实从3月1日开始就实施了,不过7月1日之前,允许旧版的认证标识继续使用。从7月1日起,国内生产的所有有机产品将统一使用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新标志。新标志包含有机认证标志、有机编码、认证机构名称或标志。消费者可以登录网站“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系统”,输入有机码一辨真伪。根据这串数字,监管部门还能查到这个产品从产地到最终零售商的整个环节。

新版实施规则对产品的生产、认证、监管也更加严格。比如产品中不能检出任何禁用物质;销售产品需使用销售证并建立“一品一码”追溯体系;销售场所对有机产品不能进行二次分装、加贴标识等。一些容易产生问题的产品如蜂产品,这次也被排除在有机产品之外。另外,对因各种问题而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1年至5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

有机企业直面“洗牌”

有了这个硬杠杠之后,一些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因为所有已经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将重新审核认证,并将逐一发放新的有机标志,新旧规则的过渡期7月1日终结。截至6月中旬,杭州市共有有机生产企业219家,其中出口企业16家,持有认证证书259张,占全省有机认证有效证书的近1/3。

这些证书到期后,有业内人士预计,到时只有2/3的企业能重新获得认证资格得以生存下来,而另外1/3的企业则会因“有机新国标”的出台而直接被淘汰出局。

“新国标出来后,认证成本提高,有机农业随着要求的提高,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求更高,加上短期又难以盈利,经营不下去的企业比比皆是。”有专家表示,在这一轮洗牌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但同时,

“有机新国标”又孕育了新的机会,它会给浙江有机企业带来诸多变化。

浙江上升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长根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以“生态鳖”为主打产品的生态农业公司,他们在有机产品之路上走了多年,早在2006年就拿到了有机甲鱼的认证证书,这些甲鱼一度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杨长根认为,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来就高,却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可言。而一些小企业利用认证漏洞拿到证书,使其更受打击。但在新规则中,对于生产过程和认证过程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虽然认证成本上升了,但市场秩序更稳定,市场竞争更公平,一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会被淘汰,对于规范的企业当然是利大于弊。

“我们希望这一次的有机新国标能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重新认证后,杭州的有机产品市场必然会有些调整。对于一些想投机的企业,这或许会是一次颠覆性的调整,但对于一些合格的高质量企业,这次调整会让他们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吕倩说。

有机产业步入阵痛期

据报道,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主席安德鲁·卢认为:“中国有机产品的新规是‘世界上最严的标准’,甚至已让一些曾经试图进入中国的外企望而却步。”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食品事业部总经理卢振辉很认同这一说法。

“新国标很严格,这个产业步入集体阵痛期。”卢振辉说:

“一些已经通过认证却面临到期的企业,在新国标出来后决定退出了,成本担负不起。”有机新国标的出台不仅是有机产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道紧箍咒,对有机认证机构而言也是一场考验。

卢振辉举例道,新规则要求从7月1日起,所有有机产品都将强制使用新版有机产品标志。也就是说,有机产品都将统一换上带有随机认证码的新标志,就像我们的身份证,只要登录相关网站,输入认证码,便可验明有机产品的正身。而在过去,有机产品外包装上只有认证标志和认证机构标志或名称,缺乏有效的防伪技术,可以随意被超量印刷、使用,真假无从鉴别。

据了解,有机新国标中,有机产品的新标志增加了认证码,采用17位随机数字排列,每一个产品外包装上都有一个自己的有机码。有机标志下发数量的多少由认证机构根据申请企业生产规模进行核算,且所有下发的有机码需由专门指定人员上传到国家认监委“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备案管理。这样也便于消费者识别。

挡不住资本的步伐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产业即便集体进入阵痛期,前景却依然可期,也并未延缓民营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垂青。

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销售额达到591亿美元,而我国仅为16亿美元,销售额仅占全球的2.7%。业界人士指出,有机农业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消费市场,而目前中国的有机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特别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

同时,食品安全事件一再刺激社会神经,公众希望找到安全、健康、可信赖的食品及其加工制品,刺激着众多资本纷纷将目光集中到有机农业。

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我国国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将达约5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不仅像汇源这样的传统食品企业,而且如正泰集团、联想控股等也已开始种植有机蔬菜。据了解,2011年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安吉县九亩村投资,打造一个纯自然的生态农业基地,该基地还提出做中国无农药、无化肥的原生态无机农业可延续性生长引领者的口号。

数据显示,近年来,VC(风险投资商)在农业上的投资呈现逐渐递增趋势。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仅2011年前三季度,VC投资我国现代农业的投资金额共计4.44亿美元,是2010年全年的近4倍。

第6篇

“一棵大白菜相当于一斤前腿肉”、“两把空心菜能换一斤猪肉”……“五一”过后,各地蔬菜价格纷纷逆市上涨,创近年新高。但是,不管菜价如何疯涨,菜农依然难得实惠。

前瞻产业研究院有机农业研究员刘吉伟认为,菜农与其继续在传统菜市上受制于人,不妨借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便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种植有机蔬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管理者和民众的高度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消费高质量的安全食品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有机农业的前景被广为看好。

菜农“躺着也中枪”

“一棵大白菜相当于一斤前腿肉”、“两把空心菜能换一斤猪肉”……“五一”过后,各地蔬菜价格纷纷逆市上涨,创近年新高。

按照往年规律,随着天气转暖,蔬菜已进入生长加速、大量上市季节,价格往往出现较大回落,可是目前已经五月中旬,多地不少蔬菜价格仍出现持续上涨,且创近年来新高的情形。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与2012年2月20日相比,5月6日,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价格分别上涨80.0%、37.8%、32.1%,除大蒜、生姜、土豆、洋葱外,其余监测蔬菜目前价格均大幅高于2011年同期。其中,圆白菜、大白菜、大葱、白萝卜的价格同比涨幅居前,分别为107.6%、102.2%、83.7%、80.6%,其余品种涨幅多在40%—70%之间。

调查显示,2011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是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受天气的影响,场内的蔬菜大半部分需要依靠外调来补充的。而外调蔬菜不但要面临油价上涨引发的物流费用居高不下,还需要经过菜农、收购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零售小贩等至少6道环节的层层加价,才能到达市民餐桌,以至其价格自然涨易跌难。

不论受上述何种因素的影响,菜农都很难从中获利。

以土豆为例,目前上海土豆的零售价格在5元/公斤左右,上海一级蔬菜市场江桥市场的价格在2元/公斤左右,而在土豆主要产地之一的甘肃省一般品种(单个马铃薯重量在4两以上)的收购价格仅为0.6元/公斤。

而在2009年甘肃省普通土豆的收购价格为0.8元/公斤,2010年为2.4元/公斤,2011年为0.6元/公斤。收购小贩数量有限,且都习惯将价格压很低,种好的菜总不能烂在地里,逼得菜农不卖也得卖。

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蔬菜的种植成本加大,一些地区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的价格较往年提高了20%-30%。

由此可见,不管菜价如何疯涨,菜农依然很受伤。

刘吉伟认为,菜农与其继续在传统菜市上受制于人,不妨借由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便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种植有机蔬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前,有机产品的价格普遍较高,中欧贸易项目(EU-China Trade Project)的研究报告指出:绿色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溢价为30%,而芦笋等蔬菜售价可翻番。上海、北京的超市销售的有机蔬菜价格一般都要比普通蔬菜高出2-4倍,最高的可达10倍。

此外,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管理者和民众的高度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消费高质量的安全食品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有机农业的前景被广为看好。

有机农业走俏

我国把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用地占亚洲第一,但实际销售占全球份额还比较低。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有机农业销售额达到591亿美元,而中国仅有16亿美元,销售额仅占全球的2.7%。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首席代表周泽江表示,“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96%都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亚洲对有机产品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随着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15年,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将达约500亿元。

虽然市场上不少消费者都对有机农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花高价钱是否能买到合格的有机食品却是关注的焦点。

2012年7月1日开始,国内生产的有机产品将统一使用新的标志。按照最新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后称《规则》)规定,获得认证的产品或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将贴上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及其“有机码”,取得“有机菜”认证的企业获得“有机码”的数量决定了其可以上市的“有机菜”的数量。

新的“有机码”使用简单,“有机菜”的外包装上都贴上了标有身份码的有机认证标签,刮开标签下方的涂层就可以看到有机码,将有机码输入中国认监网指定区域,这件蔬菜的名称、重量、产地等相关信息就可呈现于眼前。

《规则》中还明确,对因不诚信、违规使用有机生产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等问题而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1至5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

第7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外部性;社会福利;财税扶持

有机农业是在“化学农业”“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较快发展。根据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研究报告,全球有机农业用地从1999年的1100万hm2增长到2014年的4370万hm2,有机市场规模从152亿美元增长到800亿美元[1]。这期间,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对有机农业扶持的力度。美国2002年以来,陆续实施了资助有机农业研究、分摊有机认证成本与有机转型成本等政策,以扩大有机产品供给[2]。欧盟有复杂的补贴标准,包括有机农业转换期补贴、维持补贴、认证补贴、农业环境补贴等[3]。其他如澳大利亚[4]、日本[5]、德国[6]和瑞典[7]均有扶持政策。农业补贴是世界各国比较常见的产业扶持政策,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农业的非均衡理论、农业的弱质性、多功能性等[8]。政府对有机农业进行扶持,除了常规的农业补贴理论外,主要有两方面的理论,一是新兴产业理论,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是产业结构政策一个重要内容;二是基于有机农业外部性,外部性带来了市场机制失灵,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其核心是矫正市场机制的失灵。谢玉梅等认为欧盟长期以来对有机农业生产发展的直接补贴及配套服务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有机农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9];尚长风等认为有机农业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土壤养护、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产品的安全等[10];政府基于外部性对有机农业进行财税扶持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政策效果差异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力图从理论上分析这一问题,为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找到更为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一、有机农业外部性与社会福利损失

按照有机农业的一般定义,即“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选择优良生态环境的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防治工业“三废”的污染,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11]。显然,有机农业是具有“外部性”的产业,“外部性”是福利经济学一个重要概念。从理论上看,发展有机农业将面临由于“外部性”带来的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发挥作用问题。“外部性”是指“生产和消费行为可能会强加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人以成本或收益”[12]。由于不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化肥与农药从事生产,有机农业生产过程显然可以减少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可以减少碳排放。相应的有机农业提供的产品除了“私人收益”之外,还存在“社会收益”。“一件产品的私人边际收益(MPB)是用它提供给购买者额外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社会边际收益(MSB)是社会从生产单位的产品中得到的额外满意程度”[13]。因此,有机农业存在边际社会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的现象。这样单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产出水平低于最优水平,从而社会福利不能实现最大化。如图1[13]私人边际收益、边际外部收益、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分别为MPB、MEB、MSB、MSC,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均衡产量为Q0,但考虑正的外部收益,社会最优产量为Q1,在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后社会福利损失为三角形ABC的面积。

二、政府扶持政策分析

由于有机农业正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对该产业进行政策扶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有机农业产业进行扶持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同时产品要能按照有机产品标准进行销售必须经过认证,这构成了有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政府对有机农业进行扶持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财政补贴,即政府直接补助厂商使得产品能够实现相对较低的价格;二是税收优惠,即政府通过低税率或者零税率支持有机农业;三是认证费用补贴,即政府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认证费用;四是技术创新支持,即政府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技术创新,甚至直接提供一些通用技术研发经费。为了说明问题的简化,假定有机农业的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边际成本递增情况不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另外边际外部收益MEB的大小不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于是有:

(一)财政补贴

假定生产者按照不变的边际成本MC=P1提品,在Q1产量水平时,全社会经济福利=梯形A′CBP1的面积,如果产量增加到Q2,政府需对每一单位产品实施补贴为P1P2,此时产品价格降低为P2,政府补贴数量为P1B′DP2,消费者剩余增加额=P1B’DP2+CB′B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额=P1B′DP2,因此社会福利净增加为三角形CB′B的面积,这样通过政府干预克服了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从而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如果采用部分补贴,政府需对每一单位产品实施补贴为P1P3,产量增加到Q2′,同理社会福利净增加为四边形CBFE的面积,显然,政府补贴的效果呈现出边际递减现象(图2)。

(二)征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如图3,由私人边际收益MPB决定的均衡产量为Q1,考虑到外部性,则全社会经济福利=梯形P1DEA′的面积,现在政府对产品征税,假定每一单位产品的税额为P1P2,征税后产品的供给价格提高到P2,政府获得的税收为P1P2BC,如果不考虑外部性,社会福利损失为三角形BCD的面积,如果考虑外部性,征税之前全社会经济福利为A′EDP1,征税后全社会经济福利为梯形P1CFA′面积,考虑到政府获得了税收,社会福利损失为梯形CDEF面积,大于不考虑外部性情况下的社会福利损失,考虑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损失增加了四边形BDEF面积,这说明因为外部正效应,征税后的社会福利净损失远远没有外部性情况,如果对有机农业征税将带来较大的社会福利净损失。

(三)认证费用补贴分析

假定初始均衡的产量为Q1,如果考虑认证费用,则供给线上升为P2=MC+CC,产量下降为Q2,如果政府补贴全部认证费用,产量又恢复到Q1,此时认证补贴为矩形P1P2FG的面积。显然,如果不考虑外部性,此时将会带来三角形EGF的净福利损失,如果考虑外部性,则会增加梯形BDFE的净社会福利;如果政府补贴部分认证费用,则供给价格上升到P2′,此时社会福利净增加BCHE。显然,政府补贴认证费用的对社会福利增加的边际效果是递减的(图4)。不仅如此,政府对认证费用进行全额补贴有可能会带来社会净福利的减少。在图5中,假定MSB、MPB的位置保持不变,MC+CC位置保持不变,MC+CC与MSB相交于I,过I点做一横轴的垂线与MPB相交于K,则政府对认证费用的补贴的上限为矩形P2IKP0的面积。显然,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产品的边际成本为MC,如果政府对有机产品的认证费用进行全额补贴,即矩形P2MRP3的面积。则均衡产量固然可以扩大到Q3,但带来了三角形IMN社会净福利的损失。

(四)技术支持政策

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生产成本高,如果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则有机农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将会大大增大,社会福利也会大大增加。显然,如果政府支持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边际成本从MC降低到MC′,产量从Q增加到Q′,因为技术进步是一次性投入,这样在不考虑技术研发投入的情况下,社会净福利的增加为梯形PBB′P′面积,显然政府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进步可以较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图6)。不仅如此,有机面临比常规农业更高的技术难度。例如由于不使用或者基本不使用农药,因此对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大,这均决定了有机农业技术研发投入远远高于常规农业,通常企业很难承担;加之技术进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这决定了有机农业技术进步要更多依靠政府投入来实现。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证实。美国重点扶持研究项目,2014年农业法案对有机农业研究补贴支出达到1亿美元,是2002年的67倍。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8篇

[关键词]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一、低碳农业经济产生的背景

传统农业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化肥和农药是其发展支柱,但其高污染、高能耗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和食品安全,且其生产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并广为人们所认可。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前提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实质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而发展低碳农业就是要降低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高效、生态、有机农业的新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二、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尽管改革开放逾30年,我国农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且成果喜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数量显著提高等,但也存在着众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低等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土资源的减少与浪费现象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耕地、水资源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扩张导致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40%,只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诸如镉、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城市垃圾堆存占用和毁损了大面积农田并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化肥、农药等滥用造成水土的富营养化,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经常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

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国家长期以来实施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导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够,农业现代化机械普及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同时现有的农业水利设施建功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导致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

4.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不足。同时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不高,再加上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业剩余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这更加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条件已成熟

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 美元,步入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农业的比重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接近,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对农业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农业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和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能够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比较完善,解决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有效运转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具备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条件,发展低碳农业就成了解决现有问题的最好选择。

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选择

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必须转变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低碳农业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生产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供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农业生产效益低,污染严重,要用有限的资源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资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高物质能量利用。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现实选择。

2.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是依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同时,将各种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发展生产,最终建立起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体系,是一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2]建设的关键是要通过评价和设计,选定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各种土地资源,减少裸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减轻洪涝和沙尘暴灾害;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生态农业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产品,可以提供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突破贸易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

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将农业经济系统纳入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可减少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有机农业产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出口可以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生物农药;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11-06-17

作者简介:张雪峰(1977―),女,辽宁沈阳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中图分类号:Q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04-03

1引言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固有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高毒性和环境迁移性,使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以及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为有效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食品安全,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其生产规模得到大幅增加,到2003年全球有机农场数近10万家。至2008年末,我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已达2 800多家,有机食品市场规模已达81亿元。

有机食品对农药要求严格,只有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生物农药才能用于有机农业的生产。有机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生态平衡和生态预防基础上的可持续生产系统,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近年来,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和新技术示范推广都有了快速发展。

2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点,在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008年,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约36亿元,远远低于国际20%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生物农药在抗性管理、使用间隔期和残留方面具有优势;具有低的使用间隔期限制(0~4h),通常在作物收获前都可以使用;在植物叶子和水果上的残留可以被接受。生物农药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性。至2000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77个,占农药有效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7.1%,产量接近10万t制剂,使用面积0.27亿hm 次。在国外有机农业生产中,普遍认可使用来自植物和微生物且具有杀虫治病活性成分的生物农药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在温室有机农业产品生产中,由于温室的特殊环境条件和以病害和小型害虫发生为主,适合使用微生物制剂。通常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使用的真菌剂如百僵菌、蜡介轮枝菌和玫烟色拟青霉菌,也可使用皂角液、植物种子油。黄瓜叶甲的防治通常使用沙巴蔡芦、鱼藤酮或除虫菊,对马铃薯甲虫防治以Bt制剂使用广泛,同时真菌制剂和昆虫病原线虫和虫生线虫等寄生虫线虫制剂也可以有效控制病害。

3生物农药的种类

有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农药,按其来源分类,微生物农药按微生物(病毒、线虫和细菌)分类、来源于昆虫的信息素农药(性信息素和激素)和天然植物提取物(除虫菊素和从被囊动物提取的杀虫化合物)。

3.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占整个生物农药95%,微生物源农药的主体为真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病毒等。

3.1.1微生物源杀虫剂

微生物源杀虫剂占整个生物防治剂90%以上,应用最广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Bt),我国年产量达3万t,第2代细胞工程和第3代基因工程杀虫剂可以克服杀虫谱窄、持效期短、药效慢等弊端。国际上开发Bt资源主要研制广谱高效制剂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质粒消除、原生质体融合、结合转移、基因重组来提高杀虫晶体的产量、扩大杀虫电谱和延长有效期[1]。据报道,制备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产品达100多种,广泛用于防治稻苞虫、稻卷叶螟和粘虫、松毛虫、茶毛虫和玉米螟等多种害虫。

3.1.2微生物源除草剂

从微生物中发现许多除草活性的物质,主要有杂草菌素(用于防除水田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细交链孢霉素、茴香霉素。近年来,从微生物代谢产物开发新型除草剂最成功的有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双丙氨酰磷是从发酵液中分离的一种有机磷双肽化合物,德国赫司物公司又以双丙氨酰磷为模板,人工合成开发出草胺磷,双丙氨酰磷和草胺磷都为非选择性内吸输导型高效除草剂,广泛用于果园、苗圃、橡胶园等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3.2植物源生物农药

3.2.1植物源杀虫剂

从植物体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效果的成分,或是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化有农药活性的新物质作为结构模板,进行结构的多级优化,从而制造低毒高效的新农药。其中2个主要产品是从菊属植物花中提取的除虫菊素[2]和从印楝树种子提取的印楝素和Queium(AgraQuest website)。目前,国内植物源农药的产量规模和应用范围与微生物农药比较还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3]。菊科植物的除虫菊,对菜青虫、蚜虫、蚊蝇等多种昆虫有毒杀作用;万寿菊提取物对豆蚜虫、菜青虫等具有毒杀或驱避作用;楝科中有印楝、苦楝、和川楝,印楝素为提取物,对果树害虫和蔬菜害虫有拒食作用;卫毛科中的苦皮藤的提取物对水稻、玉米和蔬菜害虫有防治作用。

3.2.2植物源生物除草剂与杀菌剂

植物源除草剂和杀菌剂的生物活性没有商业化的合成除草剂的活性高,因此,市场有限。

3.3动物源生物农药

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激素、信息素、毒素等动物源生物农药,常用于生产的是昆虫信息素,全球已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类1 000多种,成为有机农业害虫治理的主要手段。对各种蜘蛛和黄蜂等动物毒素研究发现,这类毒素结构相似,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肌肉接点,阻断以谷氨酸为介质的神经兴奋的传导,这是一新的作用靶标,必然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据报道来源于甲壳动物外骨骼的几丁聚糖可被用于防治白粉病和葡萄孢病原菌[4],由动物产生的毒素或激素如脑激素和性信息素等,可以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Jones等[5]在美国西部的果树农场的综合管理中利用补食性昆虫和蜘蛛降低了作物的被害程度和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增加产出[6]。

4生物农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生物特效农药

以菌治虫是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对人畜均无影响,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不产生抗药性。性诱杀虫剂是利用化学不育剂使害虫失去繁殖力,造成绝育而达到杀虫的目的,美国科学家利用此项技术成功防治危害牲畜的螺旋锤幼虫。

4.2动物饲料添加剂和药品替代产品

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下,天然饲料科技得到有机农业从业者的接受和支持,经过研究的新饲养方法与常规抗生素饲养法不同,它利用含有的益生菌、有机酸、脂肪酸、酵素、有机矿物质、天然霉菌毒素吸附剂,取代含动物性成分的同类产品以及许多其它相关产品。

4.3天然植物源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在未来10~20年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总趋势是向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无残留方向发展。新型添加剂如金属螯合物、小肽、酶制剂、饲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寡聚糖、卵黄抗体等将广泛应用,常见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为松针叶、刺五加、胡枝子、杨树皮等。

4.4中草药类兽药产品

畜牧产品的安全问题如药物残留、病菌耐性日益受到关注,开发中草药类兽药产品是生产有机畜产品的需求。其主要来源于被称为具有抗压力、适应因子及改善免疫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可解决抗生素和有害化学合成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减少和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中草药成分复杂,使用后能显著增强动物体质,减少用药,降低动物性产品的生产成本。

4.5非化学替代抗生素类产品

从酒精酵母细胞壁提取的甘露寡糖等寡糖类饲料产品,经过精密分析研究证实能起到和抗生素类饲料相同的性能,产品成分稳定,安全无害,有利于畜牧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调节。

5结语

有机农业倡导生物农药的使用,所以有机农业也是发挥生物农药作用的广阔领域。虽然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高于化学农药,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可估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生物农药属高难技术领域,其研发和生产都需要高投入,进行作用机理、毒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试验。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优势,但多数天然产物化合物结构复杂,不易合成及合成成本太高,受植物的采集季节性且分布的地域性,生物农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有些生物农药的毒性也较高且活性成分稳定性差,易分解,这些问题有待于在有机农业生产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第10篇

行业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

“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短期内食用菌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但是食用菌市场前景欣欣向荣。”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2009年第五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主席李玉教授说,“全球消费者对饮食结构科学、健康的追求带动了食用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作为循环经济的典范――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各国农业发展要求,同时该产业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入门门槛低等特点,促使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负责人刘自强表示,“我国食用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加工企业正在从对产品的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升级,还有部分企业已向高新科技领域发展,药用菌行业发展尤其值得关注。” 结合中国传统的中医学原理,近年来食用菌行业的一只新生力量―――食药用菌行业也异军突起。

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亿公斤,产值不足1亿元,而到200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超过147亿公斤,在不足30年的时间内扩大约150倍,占世界年总产量的70%以上。据预测,如果中国人均食用菌消费量每年仅提高0.1公斤(干品),到明年国内新增食用菌需求就可达50亿公斤。国外人均消费量同样增长迅速,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食用菌需求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

正是基于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5年将是中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重心将由欧美、日本、韩国逐渐转移至我国,中国将成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强国。

支持这种观点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食用菌行业自身的优势为其在国内发展争取了良好的“软环境”。食用菌可作为粮食替代品,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人类健康;同时它又是循环经济产业的代表,在农业生产中可将边角余料用于食用菌再生产,实现农业生产大循环;此外,食用菌产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拉动广大菇农致富,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扶贫帮困的有效途径,它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是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

增加技术含量,提升产品质量

发展多种类型深加工,开发即食产品、保健产品、休闲产品等(如菇类食品饮料、滋补品等)高端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广工厂化生产,由菌包生产厂按标准进行生产,由农户分户栽培,生产期间菌包生产厂家定期派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从生产源头上严把菌包质量关,有效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保证产品质量。

第11篇

但是,有一个企业却解决了这些难题,不但成为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顺丰优选和本来生活四大生鲜电商的有机蔬菜必选品牌,还吸引了全国各地有机产品企业前来参观学习,进入2014年之后,其每个月销量都相当于2013年全年,这就是北京北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北菜园)。

宽严相济的管控模式

北菜园理事长赵玉忠特别自信地说:“要比产品,无论多大的企业、多大的投资,我们都敢比。”产品好,才能腰杆硬,笔者对北菜园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新农业管控模式真心佩服。

现在,国家正不断加大对有机产品审核、监管和检测力度,甚至会突击检查,很多企业都被降级、摘牌,或者下架。这种行业洗牌下,北菜园的产品却屡受好评,并在近期一次多省联合的突击检查中,成为唯一获得满分的有机产品。

北菜园产品好评如潮,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玩真有机,下笨功夫,宽严相济的管控模式。

在北菜园,大棚就是车间,有严格的卫生管理和作业管理制度。平时农民进去作业,必须先在大棚入口处换上衣服和鞋子。

很多企业因为经济因素都不可避免地使用化学农药,而北菜园是真正的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这里80%以上都采用物理方法,天敌防治,如在辣椒、茄子上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黄色、蓝色的粘虫板上也有不少害虫中招。这里只有20%左右采用生物农药方式(用后需要3天缓冲期),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探索提高,生物农药的比例还在不断降低。

北菜园全部使用有机肥,并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和沼液技术,完全不用化肥。距北菜园不远,就是归原有机奶基地,这里的牛粪、沼液、沼渣成为了北菜园优质的肥料来源。北菜园基地每天自己产生的废菜叶,也被回收粉碎,和牛粪、鸡粪等一起经过加工处理,放在田间使用,循环利用的同时避免污染环境。

北菜园的每个大棚都装有数据智能采集设备,大棚里的土壤、空气的温度、湿度、水质情况、病虫害等24小时记录,每天上传到后台,只要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找到种植的大棚,看到全程数据。

为了保证有机品质,北菜园使用进口熊蜂,对作物进行自然授粉,替代了人工激素的使用。

好制度是框架,有人执行才能落地。这就要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自由散漫惯了的农民像工人一样严格遵守制度?

北菜园把农村实践和管理智慧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了“三七分”“六统一”的新农业管控模式。

“三七分”“六统一”

对于农民的管理问题,赵玉忠总是告诉北菜园的管理人员,如果农民不听你的,对你有意见,你要对他们好一些,如果对农民好了,他们还不好管理,就再对他们好一些。

这样朴实的情怀,又充满了管理的睿智,便落在了“三七分”上。

北菜园把产品成本清清楚楚算给农民看,把利润的七成分给农民,三成留给合作社。这里的农民有五险、有工资、有分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据赵玉忠介绍,北菜园的农民,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平均每人年收入达到4.4万元,高的能达到七八万元,去年有老两口总共拿到了12万元。

让很多企业和合作社头疼无比的动力机制问题,就这样让北菜园简简单单地解决了,农民积极性和严格管理制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也建立了,这才是真正中国特色的管理智慧。

所谓“六统一”,即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北菜园”品牌销售。每个团队只负责自己相关的版块,严格管理标准和制度,权责分明,才能杜绝交叉影响。

比如,每日检查制度,合作社配备专人每日对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防疫、蔬果等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由生产工人签字确认;产品检测制度,对每一批蔬菜都要进行农药残留、等级认证等项目的抽样检测,检测合格方可销售,从根源上切断了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产品跟踪制度,合作社建立了蔬菜二维码追溯码系统,只要扫描二维码,生产时间、产品品种、数量、生产和管理人员姓名、质量情况等全程追溯。

很多从事有机产品的企业没能做好,常常是因为遇到困难不能坚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北菜园看起来很“笨”,从没想过钻市场的空子,多年来一直扎扎实实做产品,产品不达标就降级处理,这种“笨功夫”却最终让北菜园成为了北京市场有机蔬菜的代名词。

多渠道销售

好产品有了,还要解决怎么卖的问题。怎样让好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如何卖个好价钱呢?

为此,北菜园打造了以北京市场为战略市场根据地,以宅配渠道为核心,覆盖KA、电商、团购等多渠道网络的市场布局,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兴推广方式的北菜园特色销售模式。

有机产品注定不是大众消费品,区域性突破是最佳选择。现在,北京有机蔬菜市场规模上百亿,并仍在快速增长中,立足北京,抢占北京市场有机蔬菜老大地位,继而复制其他战略区域市场,是现实可行、且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战略选择。

同时,北菜园正在大力扩张宅配渠道,这种渠道模式下,合作社直接对应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下订单,合作社按照订单去大棚内采收,再送到消费者所在小区,北京五环之内5斤以上免费送货到家,整个过程在5个小时之内完成。这种“从农场到家庭”的模式不仅能让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蔬菜,还免去了层叠的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价格至少比超市同品便宜30%。

品牌+市场+计划

十个做农产品的七个没品牌,这是农产品的硬伤,也是农业企业常常被中间商控制的关键。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所有渠道中,北菜园的产品都能够保持“北菜园”独立品牌,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

我买网、本来生活、顺丰优选、沱沱工社四大生鲜电商本身没有有机资质,要卖有机蔬菜,就必须用北菜园的品牌和资质。另一方面,北菜园十分重视品牌,“六统一”中就有“统一品牌销售”的品牌制度。

有了品牌,就能够第一时间被消费者认知,北菜园品牌逐渐与地道有机蔬菜画上了等号,市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农产品本身种植周期长的问题,动不动就滞销,更多的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往往是种出来产品才找市场。

北菜园以市场为先导,大计划每年一次,小计划每季度一次,灵活安排种植计划,让蔬菜种植也动起来。这种与传统农业反向的“市场+计划”方式,值得农业企业参考学习。

第12篇

对话:致力于绿色未来的餐饮总监

《名厨・味道》:目前投入的食品加工区的基本情况如何?

徐俊:目前在上海孙桥农业生态园,我们投入了2000万建设有机食品的加工区,前段时间刚刚从广东考察回来,顺便购买了套120万的有机食品制作的流水线。这条流水线从原材料加工到洗净最后成品包装都有一套完整的流水线系统,并且每个流水线都是专门房间密封,进入房间必须要全面消毒。整条流水线节约人力约在100人左右。高技术化操作流程比人力更严密。

《名厨・味道》:正在建设的加工区原料如何采购?

徐俊:正在投入的加工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这个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孙桥以现代科技武装的工厂化设施为基础,以现代生物工程和与设施农业相关的加工工业为主导,走的是。产加销一体,农科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在此建设加工区正是利用孙桥的便利的生态园,从生态园采购到最新鲜的蔬菜等直接进入我们的流水线系统,经过流水线的一系列加工,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产品包装上市。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蔬菜的新鲜度。

《名厨・味道》:最后出品后未经上市的产品如何保险?

徐俊:我们准备建立9个冷库,其中包括恒温冷冻等不同冷藏程度的冷库。同时为了保证整个加工厂的畅通和无障碍,我们修建了无障碍通道,作为参观等使用。

《名厨・味道》:生产后的产品销售渠道如何?

徐俊:加工厂成立后首先供给和记餐饮的十几个门店所需,同时面向上海各大市场和超市,但最大部分还是以进入餐饮企业方式销售有机产品。

《名厨・味道》:目前有机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徐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绿色有机食品在超市卖得很好,这说明有机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上海的有机市场也走在全国前线。未来佰年,将是有机食品跨越式发展而富有挑战的时期。可持续发展已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将有利于有机食品的发展。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农业收入不高,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部资源要素投入的拉动。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比20年前的1983年减少了45%,农村居民减少了14%。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则分别增加了46%、69%;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分别增加了65%、93%,鸡蛋、奶制品、水果的人均消费量也大幅度上升,加工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名厨・味道》,目前上海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市场规模如何? 徐俊:到2036年底中绿华夏认证的企业数已达到601家(含转换期),产品数2647个,认证的面积共计264万公顷,产品实物总量2]1万吨产品销售额61.7亿元,出口额1.6亿美元。认证企业数认证面积产品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6%、50%,56%,发展速度和总量规模已位于国内有机认证行业之首。到2036年底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56亿元2007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刚7亿元,国内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达到2300多家。

2C08年年底中绿华夏认证的企业数已达到864家,截至2009年10月,通过认证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认证企业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无疑给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生产年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5%的份额,达到1800~2300万亩,有机食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比重将达到或超过5%,但部分有机食品仍将依赖进口特别是奶制品、葡萄酒、巧克力燕麦糖水果等产品,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食品有望占到整个中国食品市场的1%~5%,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将达到或超过5%。

清炒野白芹

主料:野白芹

辅料:青椒

调料:生抽,盐,糖

做法

1白芹切段,青椒切细丝。

2锅里热油,放入白芹大火快炒。

3加糖、盐、生抽调味,拌匀后放入青椒丝点缀即可。

特色味道清香特别,茎白香甜,水分充裕。制作关键:大火快炒,不破坏白芹的营养成份和水分。

野白芹白芹为水芹旱作。白芹是溧阳特产,其风味清香。不培土的芹菜按上市时间可作青芹、香刀芹,霉芹,培土的芹菜为白芹,嫩茎雪白。野白芹茎白叶香,水分多,脆嫩而爽口、微甜而不腻,是百味蔬菜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江南时蔬绝,水芹的茎,叶柄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以钙磷铁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收到清洁血液、降低血压的功效。

美极回春青麦仁

主料:速冻青麦仁250g

辅料:茴香草50g

调料:美极鲜味汁5m;、美极鲜鸡粉2g、白糖,精盐,葱油

做法

1速冻青麦仁自然解冻后用淡盐水煮过,捞出沥干水分。

2锅加葱油略烧青麦仁至香后调入美极鲜味汁,美极鲜鸡粉,白糖、精盐,炒匀后盛出稍冷,拌入茴香草末即可。

特色:鲜味汁的简单调味,便提升了青麦仁的清香度,使此道菜品清香鲜香合二为一,而又相辅相成,风味独具特色。

制作关键

1 茴香草末要在冷透的情况下才可以拌,否则色泽不绿。

2 青麦仁一定煮透,口感才会更好。青麦仁青麦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具有帮助人体消化,降低血糖的功能。将小麦成熟过程中乳熟末期、胡熟前期之麦穗,在沸水中煮10~30分钟,捞出甩干,脱水,脱粒、去杂质得青麦粒,最后冷冻即可。

野菜饼

主料当归苗250g,面粉300g调料:盐,糖少许,香麻油适量

做法

1面粉加水100g和好放入盆中醒约10分钟。

2当归苗洗干净沸水冲凉,挤干水分切好备用。

3将切好的当归苗放入调料(盐,糖、香麻油)制成野菜馅。

4将制作好的饼皮擀开,撒均制作好的野菜陷,对折起来擀开放入煎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5切件装盘即可。

当归苗当归含有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三磷脂酰甘油,磷脂酸、紫花前胡醇等物质。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蛋皮炒人参苗

主料:人参苗250g,菜鸡蛋两个

调料,盐、花生油,味精少许

制作方法

1 人参苗洗干净备用。

2 菜鸡蛋滩成蛋皮,切条状。

3 炒锅放油入人参苗炝炒断生倒出沥干水。

4 炒锅放油放入人参苗,蛋皮同炒调味勾芡,装盘即可。

人参苗 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凉拌脑

主料:脑300g、玉米面20g

调料:盐,糖少许,香麻油适量。

制作方法

1 将脑洗干净沥干水分。

2 将脑撒均玉米面,上蒸箱蒸5分钟,

3 将冷却后的脑切成未调味。

4 将原料制成造型装盘即可。

脑以嫩茎叶供食。脑嫩茎叶带香气,食之清爽可口,色,香,味俱佳。可炒食、做汤。同时营养丰富,除了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含量较高外,还含有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挥发油黄酮甙,维生素B2等;脑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便秘,高血压头痛、目赤等疾病。

美国CheZ Panisse有机绿色餐厅

Chez Panisse Chez Panisse木制的房屋和门前的大树,有点像私人住宅,没办法想象它在美国餐饮界的重要性。但Chez Panisse正是所谓加州料理的发源地,包括克林顿总统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经是座上客。

Chez Pmisse店名意为在Panisse的家。Honere Panisse是20世纪30年代年代法国导演Macel Pagnol所导电影三部曲Marius,Fanny和cesar故事中给人带来欢乐温馨的人物名。Chez Panisse的创办人,也是现在的老板Alice Waters,希望能有个像影片中Panisse的家一样温暖的地方,和朋友分享美味的食物,便将餐厅取名为Chez Pmisse,Waters女士原来并不是专业的厨师,她倾心南法普罗旺斯的生活方式和对食物的态度,认为选用最新鲜的,在地的食材,才是料理成败的关键。新鲜的食材则应该来自最自然的耕作或饲养方式,因为这直接影响了食物的质量和风味。

所以,Chez Panisse只使用特定小型农牧场、果园所生产的肉品和有机农作物,海鲜则多使用合法捕捉的野生产品。烹饪方法着重带出食物本身的风味,做菜要慢慢来,和速食走完全相反的路。

加州的气候、农作物和地中海著名的美食区法南意大利托司卡尼等颇为类似,取得同样的食材并不困难。虽然Chez Panisse继承法,意的美食传统,但是口味较为清淡,也不忘将加州出产的其他食材融入传统的中海料理中,成为具有新风格的加州料理。

Chez Paqisse对食物品质的坚持和创新的口味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美食的看法,也对北加州的农业带来重大影响,越来越多农民尝试以传统、天然、合乎生态的方法生产食材,各种特殊食材店也应运而生。

每天都有了吃新料理。

因为Chez Panisse随着季节变换使用不同的食材,它的菜单每天都不同,并没有所谓的招牌莱。但是可以保证,如果不是品质最好最新鲜的食物,是不会端上桌的。

像是夏天出现的菜色有台湾美食家常提到的马赛鱼汤(普罗旺斯鱼汤),羊奶乳酪烘茄子,无花果叶烤鲑鱼,慢火烤羊腿等。秋天厨师则将螃蟹、干贝、生蚝等季节性海产大量运用在各种菜色上。

第13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可持续;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0)04-0146-03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几乎所有的幸福都取决于健康。”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健康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并从国家层面制定了各自的健康战略。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健康产业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更有专家提出,“健康也是生产力”。

一、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健康产业是一个包容性极大的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健康产业仅指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与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产业活动。广义的健康产业不仅包含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医药、医疗产业活动,还包含围绕医药、医疗活动有关的边缘性产业,如制药设备、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活动。健康产业的产业链非常长,它包含医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中药、化妆品等的生产制造,同时包含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健康人才的培养等服务领域。正因如此,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并安置就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健康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增长潜力巨大

我国健康产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健康食品和保健服务业的兴起为标志。2003年SAS风暴过后重新唤醒了全民的健康意识,催生了健康体检行业。2005年健康体检机构及体检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健康管理理念被引入并广泛传播。2009年中国政府制定“健康中国2020”发展战略,并启动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健康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并且拥有20%的年增长速度,预计从2011年至2015年,年平均增幅将达23%至24%。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规模,未来5年还会递进式增长。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胜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

(二)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中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40%,而我国这一比例不到15%;从人均医疗器械费用来看,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人均费用仅为6美元/人,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器械费用大都在100美元/人以上;从具体配备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配备水平较低,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从现有设备水平来说,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60%左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亟需更新。根据CVSource数据库统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利润总额近115亿,占医疗健康产业总利润额的14.3%。随着医疗设备更新周期到来和医疗改革对基层医疗的大力投入,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我国生物制药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虽然也有诸如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但由于生物制药新药研发投入资金要高,我国生物制药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2010年国务院把生物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因此,我国的生物制药潜力巨大。

中药行业一直以来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1996年,我国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十多年来,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据国家中药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底产值达2000亿元,占我国8666亿元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22%。但是,我国中药产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多,创新品种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低,科技含量很低,多为原药材或粗加工,缺乏精品。日本的中药原料75%上来自中国,但日本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却占有80%的份额,其中返销中国的药品已经占到了中国医药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国际医药市场却仅占5%左右的份额。我国中药历史悠久,随着中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未来更具有崛起的良机。

(三)资本市场将在我国健康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健康产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医疗的深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和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境内外IPO持续稳定、跨国药企入境并购不断增加、新医药基金不断涌现。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VC/PE投资事件132起,投资金额累计约82亿元。2011年VC/PE角逐医疗健康市场热情不减,前三季度投资金额累计值呈爆发式增长。1~9月所披露的投资事件达84起,投资金额超223亿元,是2010年全年的2.7倍。未来的市场将靠实力取胜,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也将会和资本结合,发展机会偏向资本实力。

(四)医药行业创新能力弱、市场集中度不够,药品采购和流通机制不合理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10强占全国纯药品工业产值的11.5%,而世界前10强的集中度达到49%,美国前10强占的比例是51%,世界前50强占69%。2007年,我们医药产业前三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9.2%,而美国的巨型产业前三位加在一起占市场份额95%。我们的企业还不够规模,集中度还不够,很分

散,国内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真正能做大做强,达到美国前10强的企业还没有,差距较大。

二、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经济学理论认为,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而市场是政策、人口、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四因素的统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倾向与大力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健康观念的改变和新医改的深入和细化,有力推动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发展力,我国的健康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

(一)国家政策的倾向与大力支持

2009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大规模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计划,承诺在2009-2011年三年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人口覆盖率从当年人口的约65%提高至2011年人口的90%。首先,医改促进了消费升级,潜在需求被释放。更多的病患将有能力购买医疗产品,从而形成杠杆效应,需求将迅速放大。其次,国家将采取“低水平、广覆盖”的策略,着重加强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等基础医疗机构的建设,构建起基础医药卫生服务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基础医疗器械和低端普药将放量增长,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快速上升,销售利润率逐步提高。健康测算表明,在健康领域投入一块钱,经过整个社会一波再一波的发展,达到八块钱左右的收益,从而带动了健康产业的医疗、保健、医药、卫生等的整个产业链的发生了巨大变革。

(二)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形成

英国学者贝恩德指出。健康产业背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人口统计学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开始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历程。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国已于1996-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当下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8.4%;预计2016年将达到1.358亿,占当时总人口的9.7%左右。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老年健康产业,其中包括营养食品、保健用品、老年人护理、老年保健康复等方面。

(三)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居民的死因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8.2%降至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所占比例由76.5%上升到82.5%,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最大威胁。10年间我国超重者增加了1亿,1.6亿人血脂异常,2亿人高血压(全球10亿高血压)。《2010年中国城市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0%,真正意义的健康人仅占2.5%左右。未来的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应当是从以治疗为主转为以预防为主,以传染病预防为主转为以慢性病预防为主,医疗保健服务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

(四)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健康消费观念加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连续30年保持了10%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增速为10.4%,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人达到1.9109万元,是2000年的3倍多。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也超过了10%。2010年,健康产业仅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从国家层面制定健康产业发展战略

从国家层面确立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从税收、金融等政策法规上支持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制定健康产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监管力度。树立健康理念,普及健康教育。创新健康技术,注重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消费观念,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从理念上树立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投资是回报最大的投资,健康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对生物制药、传统养生保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快速申请和认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新技术、新产品实行研究开发的税收优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引导险投资投入健康产业领域,完善促进保健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监督主体及市场准入,产业标准等事项,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有效的健康管理产业体系。其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上医治未病”、“阴阳平衡与协调”、“辨证施治”、“扶正固本”等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的健康管理理念高度契合。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通过中医的方剂、针灸、推拿、气功养生等治疗手段与食疗、药浴及身心锻炼等辅助手段能解决绝大部分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亚健康的调理问题。其二,“养儿防老”是中华的传统思想,通过构建“家庭护理”和社区结合的方式实现老人的健康管理。其三,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随着医改的覆盖,治病支出的降低,这部分人的健康管理也存在巨大市场。其四,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人存在个性化的、高端的医疗管理需求。

(三)大力补充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产业

商业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重要健康保障。美国参加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的人口占85.l96%,我国台湾地区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6%。我国目前覆盖人群不足12%,且产品单一,同质严重,规模小、赔付率较高。因此,我们要开发个性化、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的健康保险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健康保险产品。

我国的各保险公司密切关注健康保险。平安保险与南非最大健康保险公司Discovery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广阔健康险市场。同时,进行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发展健康保险的全新模式。中国人保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准备开发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家庭养老等的健康保险产品。

(四)加大医药流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高度分散,并经常因其低效率和低透明度而遭到质疑。发达国家药品流通市场已比较成熟,批发环节的集中度高,“规模化、集约化”特征比较明显。我国现在的主要情况是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费用率高、行业集中度过低。截至2008年底,全国《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增加到38.0855万家,药品批发企业共有1.3292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共有1985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共计36.5万多个。中国前3大医药流通公司只占市场份额的20%,美国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就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日本前3大药品分销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总和近70%。因此,减少企业数量,加大兼并和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朝着医药物流连锁第三方化的方向发展。

第14篇

在走访北京超市时发现,有机奶粉被冠以“超高端”,“最好的奶粉”推销给消费者。以雅培菁智系列有机奶粉为例,在物美超市的货架上,丹麦原装进口900g一段配方奶粉售价409元,二段配方奶粉售价450元,三段配方奶粉390元;与其同一系列爱尔兰原装进口配方奶粉也以378元、358元、328元的价格高于当前奶粉的平均价格。当问及差别时,售货员表示:“这是超高端产品,比其他奶粉更安全,更有营养,而且这个配方更易吸收。”

对于这个说法,广东奶业协会顾问王丁棉表示:“有机奶粉的推出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此前欧盟部分营养专家也对有机奶粉做过比较客观的评价,认为其在营养上未必优于普通奶粉。”

国际儿童食品法典委员会核心组专家丁宗一教授也表示,“有机奶粉”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中国消费者,无论是“有机”还是非“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并无多大差别,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就能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

有机奶粉缘何火爆?

近年来,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之争多以配方概念为噱头,OPO、水解蛋白、添加DHA等概念的营销之下,奶粉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15年,新希望推出99元进口婴幼儿奶粉,随后雅士利也加入到低价奶粉阵营,君乐宝则在2014年推出130元奶粉。随着更多国产平价奶粉的推出,高价奶粉泡沫被捅破,外资与国内乳品之间的激烈价格战使奶粉价格进入总体下行通道,这为有机奶粉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2015年,奶粉的总体价格相比前年下降了8%到10%。不过,中高端产品的价格仍坚挺,这也包括有机奶粉。”王丁棉表示,有机奶粉的价格坚挺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乳企在经历价格战之后,能够保持高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

仅2015年内,多家乳企纷纷推出有机奶粉:2月,贝因美奶粉有机爱加上市;6月,蒙牛推出有机奶粉瑞哺恩;9月,雅培菁智系列有机奶粉问世。圣元早在2014年年底就推出了有机优博婴幼儿配方奶粉。

“由于奶粉价格整体下行,乳企和渠道商矛盾突出,为了保证渠道商的利润,有机奶粉就成了乳企力推的产品。”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

国内乳企此举并非没有依据。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较好的婴幼儿有机奶粉品牌包括澳洲贝拉米、德国特福芬、德国喜宝等品牌。根据贝拉米公司近期的中期财报,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半年里,该公司运营收入劲增83%至1.051亿澳元,净利润飙涨325%至1370万澳元。而对准中国市场推出菁智有机奶粉的雅培公司,其在2015年四季度营养品业务全球销售增长了5.5%,其中主要受益产品就包括雅培“菁智”的利润增长。

“在欧洲,有机奶粉的价格只比普通奶粉价格高出10%到 15%,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超过150元。”宋亮表示,有机奶粉在欧洲属于小众产品,当地民众并未对此特别热衷。

“现在,仍旧有一些企业在推所谓的高端产品,这是对奶粉暴利存在一些幻想。”有从业者对此表示。

有机奶粉并未“更好”

“这款产品是我们的超高端产品,进口奶源,更安全,更有营养,而且也容易吸收。”在走访的超市中,多名销售员推荐有机奶粉时如是说。以雅培为例,在其官网上,菁智有机奶粉的宣传页中也提到了以上信息:“营养更优质”“品质更放心”。宣传语重点提及该产品富含的多种营养素,并保证该产品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以及不添加激素、抗生素、色素等内容。

如此,真的能说明有机奶粉更好吗?

王丁棉表示:“我认为大家应该首先了解奶粉的概念,婴幼儿配方奶粉实质上它是一种调制奶粉,是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消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人乳的成分,进行模拟调制出来的奶制品。而世界上所有的奶粉都会参照一个母配方,里面规定了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根据国情不同,个别营养素可以进行微小的修正,而主体配方大都相同。所以,有机奶粉与普通奶粉相比并不会更有‘营养’。”

资深从业者谢观胜表示,不能把“有机”等同于有营养,奶粉应该全面以母乳为蓝本,添加营养素,而有机奶粉因其“有机”属性,必须符合一定的硬性要求,所以它并不一定最适合宝宝,或者更接近母乳。

丁宗一也认为:“在国外,所有的奶粉都要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Codex)制定的标准,而奶粉只要符合这个标准,无论是不是有机产品,其营养成分都能够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

据了解,有机奶粉是指严格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生产,有诸多严苛的要求,比如有机奶源地的牧场必须在三年内从未使用过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违禁物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有机成分比例达到95%以上;绝不允许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防腐剂类似要求等等。

对此,谢观胜表示:“有机奶粉多以奶源的优势出现,对于草、品种、土壤、水分、空气都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原料又要保证生产工艺无添加,能否真正地执行相关标准,我持怀疑的态度。”

事实上,只要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同样安全。

第15篇

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中国曾经有过四次科技机遇,但四次均错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事实上,近几年,不管是实业界还是投资界,对新兴产业的热情都越发高涨。如在沪深股市,节能环保概念的上市公司有45家,新材料概念的上市公司有54家,太阳能概念的上市公司有40家……这些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行业并不是新兴产业领域,而是在近几年进军新兴产业的企业,如杉杉股份、维科精华等等。就在最近,细心的人士发现,远比股市风火的风投也开始扎堆瞄向新兴产业,意欲展开新一轮的投资赛跑。

经济转型契机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先是“新兴能源产业规划”点出能源行业的“先锋军”,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圈定七大领域,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出炉前夕,新兴产业已在起跑线就位,为逐步取代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接力赛热身。

一系列的“连贯动作”寓意深刻,新兴产业抢占结构调整制高点,蕴藏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物联网。据赛迪顾问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00亿,包含IC、传感器、软件等关联产业;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500亿,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关于宽带战略。“十二五”期间,预计电信业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6%。其中,将有80%的投资用于宽带建设,超预期。

关于低碳经济。预计到2020年,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智能电网、车用新能源在内的领域预计累计增加5万亿投资。

综上所述,“十二五”深化产业变局,战略新兴产业“寻宝图”初现,两化融合也将渐入佳境,信息产业机遇显现。

从长远来看,3G建设为即将爆发的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空间,传统行业和移动互联网的交叉将越来越紧密,最终会形成融合的数字产业,从而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化经济。

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刚刚卸任的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之前也表示,“十二五”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明确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

金融资本抢滩

新兴产业要腾飞,金融资本的托举至关重要。信贷、股权和创业投资、债券等各种直接或间接融资渠道成为为新兴产业供血的路径。银行早几年就已开始尝试间接进行股权投资;险企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闸门开始打开;而国内外各路资本在PE和创投领域淘金新兴产业也是热火朝天。

“之前,张江科技园区有家芯片企业,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金500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不过,经过几年的研发,基本耗尽了全部资本金,企业净资产只有100万元。”

“由于是轻资产企业,此前,这家企业向多家银行融资均没有获得银行支持。”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总经理林江谈及新兴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深有感触。

然而,针对“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行凭借海外市场的优势,对这类产业的金融支持也早已开始。

据悉,渣打银行从海外市场引进一套针对新兴产业的风控系统,收集了海外市场大量样本数据,由于样本资源丰富,该行可针对企业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新兴产业虽然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却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转向,调整内部业务结构以迎合国家政策。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透露,对新兴产业项目将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在费率上给予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资金支持规模,提供持续的信贷支持,同时后续服务更加灵活、全面。“针对新兴产业的风控难题,建议财政通过贴息的方式建立风险保障措施,以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支持新兴产业。”

据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分析,产业的转型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外在的动力。推进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将导致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产业和企业间的流动和重组,由此将带来市场重构、企业重组这些变革,都是商业银行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外在动力。

风投扎堆淘金

“政策很给力”,这是股权投资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对于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创投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也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创投投资风向标。”清科研究员分析说。

Vantage Point合伙人李峰近日表示,对比“十二五”和“十一五”规划,国家已经从政府层面真正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二氧化碳低碳技术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而言,风投最近一段时间更加关注节能环保领域,因为通货膨胀加剧,原材料的涨价给下游商品和工业成品的成本,最终带来很大压力,也消耗了很多的能源。有道是,节省的能源(还未消耗的)是最清洁的能源。所以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服务和设备产品,应该会给消费者、企业带来成本上的缩减以及环境的改善。

继2010年10月青云创投投资两家清洁技术领域的企业之后,凯鹏华盈也于近日表示,已经投资两家污水处理公司金额达千万美元。种种迹象表明,“清洁资本家”们对清洁技术领域的布局明显加速。国内第一家专注于该领域投资的青云创投总裁叶东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对中国而言,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是新的清洁文明的开始。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四个与清洁技术有关,行业的盛宴到来,但恰恰更需要冷思考。”具体到细分行业,叶东认为,太阳能行业投资已过青春期;秸秆发电可以作为补充型的能源来使用,前景好但问题多多;有机农业前景远大但是做得很艰辛。

近日,凯鹏华盈创始及总裁合伙人汝林琪透露,旗下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在污水处理行业分别投资了两家国内领先企业,投资金额在千万美元级别。

这是继青云创投上月8000万元投资沁园、1000万美元投资上海多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创投基金在清洁技术领域的再次出击。

资料显示,凯鹏华盈所投资的两家企业,一家是从事环境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综合治理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家是从事膜技术研发设计工程实施的早期公司。不过,基金目前暂未透露投资企业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