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的重点范文

小学德育的重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德育的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德育的重点

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突破点 方式 侧重点

实践证明,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关键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如何利用好德育教育的“黄金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或者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突破点和侧重点。

一、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一般来说,道德品质包括四个方面: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知是起点,学生会按照社会的主流思想,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道德情感是基于认知层面的情感升华,比如目睹官兵不顾危险抗洪救灾,学生会在心目中对官兵有所崇拜,对受灾群众深感同情,这就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更多的是一种自律和慎独,心中有条“红线”,面对诱惑或者不该做的事情,能用道德的力量去抗衡和抵制,做到自省自律。道德行为就是实践,用自己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等,指引自己的行为,不越规矩,不触底线。

正因为道德具有这四个层面,所以德育工作在很多学校是隐性的标准,很难有一个刚性的标准和体系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这就是学校德育很难突破的症结所在,也是很多教师无法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难点所在。

既然德育教育具有这样的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开始入手。其实,很多的道德品质说起来或许会很“空”,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上又会很“实”。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道德教育的意义,而忽视了习惯的培养。实际上,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先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待习惯初步养成,再赋予习惯以意义。这个思路跟传统的语文教育思路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的。传统语文教育是先教给孩子启蒙知识,比如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三百千千”(笔者注:《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学生完全可以先记下来,不去理会其中的意思,就是先做到熟读成诵。“幼学如漆”,学生学习了这些基础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身心的发展,文字背后隐藏的道理和意义会在某一个时候忽然打通,做到融会贯通,豁然开朗。实践证明,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二、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和侧重点

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投入,使得很多学生身上的“骄娇二气”体现得尤为突出。比如穿衣要名牌,易与同学攀比,吃剩的饭倒掉,浪费严重,等等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寻求以下突破口:

1.积极开发校本资源

校本资源应该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课本研发上。在学校,可以利用宣传栏、张贴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讲道德、讲文明的演讲,以班级为单位,轮流派代表进行演讲;可以树立道德小标兵,从身边的同学身上汲取文明和道德的修养。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道德考查机制,比如班级卫生、个人卫生,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等,用良好的习惯和机制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校本资源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而且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学生很容易“趋同”,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去做了。就好比一扇很干净的门,一般人是舍不得用脚去踹开门的,而要是面对一扇满是脚印的门,就会不由自主地也去踹上一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合理利用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校本的道德教育手册,形成良好风气,养成道德习惯,现实可行。可以说,这就是“生态德育”,“生态德育是适应当今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学校德育策略,依据生态哲学原理,以生态情感和品德要素开发为切入点,使学生获得符合国家要求和自身成长需要的情感品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1]。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引进,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合理利用课堂资源

德育工作绝对不是思想政治老师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说,只要有心,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渗透道德教育。比如历史课程,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绝对是极好的道德教育的资源。面对两次,为什么清政府都会一败涂地?为什么说“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些问题当中,都有着德育教育的因子。再如语文课程从革命故事到历史人物、从古典诗词到新闻通讯,都蕴含着德育的素材。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向是重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的分析与概括的,只重视单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德育教育,智育的强化与德育的疲软的局面形成便成为无法否定的事实”[1]。这样的局面形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应该学会合理利用课堂资源,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震撼、有所思考即可。

3.主动联合家长资源

学生家长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由此形成互动,形成合力。而且因为学生家长的参与,学生会感觉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家长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易于掌握,好处多多。

德育工作关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祖国的未来,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更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好、部署好、开展好德育工作,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一、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再让其在讨论交流中分析这些汉字与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比如:在教学“婆”这个生字时,我故意将“婆”字下半部的“女”那一横写得很短,让人一看上去下面的“女”像被什么压得喘不过气来一样。再让学生跟写得规范的“婆”相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通过一番比较学生知道了:要写好“婆”这个字,写好下面的“女”是关键,一横要长,要将上面的“波”托住,这个 “婆”字才站得稳,立得正。由此,我进一步点拨:汉字也和我们人一样,他们由两个字或三个字组成一个新字,就像我们的家庭一样,要相互团结、合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这样的家庭才会和谐而美好。再如在教学“人”字时,我让学生明白,这个字虽然是一撇一捺两笔组成,但要写好这个字却不易,因为它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互相依靠的,只有这两笔相互合作,共同支撑,才能让这个“人”字稳稳当当地站立。

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直观新颖,对儿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的首都——北京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爱国题材的内容,如《我爱祖国》《北京》《看雪》《北京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丽、辉煌,课后许多学生产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热切理念。

三、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看图“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我在学生编出了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了我国的环保现状,教育他们要保护树木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练习写简单记叙文时我还注意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写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指导学生可以写“劝架”“成立图书角”“评选班干部”……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四、利用课文故事进行德育教育

第3篇

一、德育重点内容

从德育实践内容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职校在确定德育实践内容方面既关注共同点,更关注不同点,以突出职业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择学价值观教育。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现实中,部分职校的学生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校的,我们通过入学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确立读职校“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的理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在选择学校方面,合适就是最好的,人各有志,业各有成,条条道路通罗马。

就读成才观教育。如何才能成为竞争时代的合格人才?首先,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人人有才,肯定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告诉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我们教育学生要树立“三自”成才观,即通过“自信、自立、自强”实现自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择业发展观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从改变传统价值观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我的职业在哪里”,教育学生择业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发展、终创业”的就业观,为他们走出校门,选择职业时确立明晰的发展趋向。

就业道德观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合格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在毕业生思想教育中,广泛开展“从业、敬业、乐业”的“三业教育”和“爱职业、爱行业、爱家乡”的校外“三爱”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踏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拥有务实健康的职业道德观,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德育实践途径

为将学校确定的德育内容落到实处,我们选择以下实践途径:

入学理想教育。我校结合职中生特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让学生谈谈“当接到职中录取通知书时的不同感想”。通过写心得、开讨论会、辩论会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独立意识、生存意识和发展意识。

校风常规教育。在坚持不懈抓校风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千方百计促进学生自治自理。各班成立学生自管自治小组,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管理由看管型向自主型的转变。同时,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全程、全面教育学生,使学校形成了爱国、守纪、勤学、向上的良好校风。针对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将网络德育列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重点之一,认真组织“远离网吧,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举办以“辨别网络中的香花和毒草”为专题的讲座;另外,还向家长分发《网吧社会监督卡》,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我校要求各年级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辅导。每个学期组织一次礼貌教育主题班会。近年来,学校共开展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拥抱亲情、真诚沟通”“人生、责任、义务”等主题班会,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我校尤晓风老师主持的“你我的肩膀、彼此的高度”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参加省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课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

实践培训教育。我校将专业技能培训同本地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在教育教学模式上,以“夯实文化课、注重专业课、强化实践课”为策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学校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技能比赛,组织财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会计技能比赛,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赛和英语演讲比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第4篇

一、参赛教师突显的几个亮点

一是参赛教师的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为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每位教师能备教材、教法,备学生、学法,备教具、学具,真正做到全方位高质量备课,能规范书写教案和说课稿,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较强。二是上课教师能体现英语新课程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师生互动好,教学效果好。三是教学方法灵活,参赛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游戏等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课改精神贯彻好,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满堂贯”的传统教学模式。四是大部分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英语思维的好习惯。Englishsongandchant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英语语感,树立了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五是教师教学语言亲和力强,体态语言使用好,板书规范,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课后作业设计科学,有效教学得到了很好实现。六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以“对话教学”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说英语的主动性,很好地运用了学生小组合作和分组竞争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很好,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二、存在的几点不足和改进建议

第5篇

一、大中小学德育培养的目标特点

(一)中小学:“个性”的潜意识培养中小学德育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个性”培养。

小学主要强调习惯与性格的培养;中学主要关注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个性”的培养需要经历社会实践的熏陶,特别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求以“潜意识”的培养方式为主。但中小学生尚处于“个性”培养的初始阶段,要想养成自觉的、稳固的良好“个性”,绝对不能单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关注个体的活动,通过实践教化与知识的沐浴,使学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个性,这既符合个性的形成规律,也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二)大学:“个人素质”的显意识塑造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法制观等都需要系统培养与定型。

高校德育教学培养目标着重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政治素养、理论素养、社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全人”的教育目标。很明显,高校重在理论“灌输”,通过有意识的理论“灌输”,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全人”教育。大学生是经过多年知识与实践熏陶而具备一定成熟“个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意识的理论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力量,塑造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全人”的培养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充分体现育人的主要功能。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模式特征

(一)中小学:“实践”主导教学模式由于中小学德育教学“个性”培养目标的限制,中小学思政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

1.实践教学有助于中小学学生“个性”的培养。

“个性”培养需要自觉性、稳定性。学生的性格、习惯、人生观、世界观等本身就是长期社会实践作用于“人”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不断加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稳定。

2.实践教学符合中小学学生自身的特点。

中小学时期是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最好的培养时期,也是未来思想素质提高的关键和基础阶段。中小学生个人习惯、性格等因素均处于无序状态,如果要培养符合社会国家需求的“个性”品格,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采取“实践”的教学模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通过社会实践潜意识活动与课堂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才能实现“个性”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与德育教学内容一致。

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中小学思政课内容安排主要以“实践”为核心,把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知识编排总体上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表现自身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如高中思政课内容就突破了传统政治课的理论模块,摸索出了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内容安排。知识的讲述方面则以条块编排为主,简单易懂,实用性较强,将各种知识结构分裂开来,系统解剖。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目标贯穿于社会实践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在“潜意识”状态下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二)大学:“理论塑造”主导教学模式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决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依靠知识记忆的模式,而要侧重于理论熏陶,否则就难以完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1.理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经过多年的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生活习惯、性格等基本形成。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主要通过提高自我认同感,判断自己的“素质”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由“潜意识”的状态转变为“有意识”地培养,这就不断地需要理论性提高。通过有意识的理论学习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逐步调整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升华到一定程度而使其定型,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

2.大学思政课内容以理论“灌输”

为目标。大学阶段思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求以理论塑造为主体。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实践教学内容,都充分体现了理论的重要性。深化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强调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说明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明确区分了理论与政策的特征,突破了把政策作为理论来论证的思路。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侧重于理论研究与探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过程。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的困境

(一)“实践型”教学与“知识型”教学的矛盾由于应试教育问题仍然广泛存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大多以沿袭传统的“考试”为核心的主导模式。小学思品课普遍存在被忽视的现象,中学思政课则因“考试化”而存在“知识化”现象,忽视了思政育人的目标,产生了“知识型”教学与“实践型”教学的矛盾。

1.实践与教学严重脱节。

由于考试的需要,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讲授基本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社会实践问题关注不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大大减少,缺乏实践对知识的检验,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问题,知识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

2.理论知识讲授过深。

由于升学考试的需要,教师往往把基本理论开发过深,超越学生的实际,一些应该在大学阶段才能安排的理论在中学却已经讲授。这种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都具有一定矛盾。

(二)“理论塑造”诉求与实际探索不足的矛盾大学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学定位于“理论塑造”型,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大学思政课教学却存在理论探讨不足等问题,加剧了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矛盾。

1.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心认同感不足。

尽管中央一直强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高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地位。但实际上,从学生到老师甚至部分领导都存在把思想政治课教学表面化现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课堂教学被边缘化局面普遍存在。学生上课是为了追求学分与考试成绩,教师则认为该学科实用性不强等。因此,教学中存在轻视思想政治课的现象,忽视了思政课“理论塑造”的特性,降低了思政课的功能。

2.思想政治课理论探索不够深入。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科研经费、及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自身不被重视等问题广泛存在,导致思政教师不愿真正倾心于理论探索。理论讲解与实际结合的“度”很难把握,理论讲解的深度远远不够,很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塑造的教学目标。学生则存在单纯应付教师的现象,缺乏真正探索理论的目标,实践教学也基本流于形式。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课理论塑造人的根本目标。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对策

(一)拓宽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1.实践渗透于教学。

结合我们所进行的课堂内容,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能够把道德教育的内容深入到内心深处。一定要通过事例或学生参与的实践为主导模式,把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实在的东西进行传教。

2.行为培养渗透于教学。

加强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参与加强学生对道德意念的体会,增强自觉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行为规范的实施管理机制,在良好规范管理下加强行为培养,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

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或个人活动,会给孩子潜意识的教育,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去参观烈士陵园,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对烈士的景仰之情,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

通过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

(二)探索大学思政课理论“灌输”

模式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现有教师的讲课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探索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机制,探索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1.探索“浅入深出型”理论灌输模式。

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时,大学教师一定要寻求与社会实践的契合点,把握理论核心与实质。从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浅入深出”地阐述理论的具体含义,激发学生关心理论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与社会实践出现的矛盾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矛盾形成的原因,探索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特点,总结理论的科学性。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难点,结合理论分析,既容易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兼容性,也能提高理论的可行性,增强课堂的教育效果。超级秘书网

2.完善理论灌输的“多样化”课堂模式。

大学教师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的转换,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模式、实践方式等。但多样化的基础则必须把握教学的主题,把握理论发展的逻辑脉络,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把逻辑主题讲解透彻。

3.探索案例与理论结合的“度”。

针对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不足问题,特别是政治理论枯燥无味的特点,我们最好选取适当得案例以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有助于理论的把握与理解。但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典型性,注意案例分析的方法。

第6篇

一、寓德育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为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有机的渗透,做到以教为载体,以德促智。如在教学“元、角、分”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在教学“时、分、秒”时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利用“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的历史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意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我在教学中改变了原来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的做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突出一个“精”字,做到备课要精细,课堂教学要精讲,作业布置要精选,作业批改要精心。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计算公式,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推导方法;不仅让学生会做除法算式得出得数,还要让学生说出试商的办法;学习应用题不仅让学生学会列式解答,还要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三、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素质教育

数学是实现的反映,很多数学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源于现实。如《几何》第一册前的引言提出四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现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面的解答,又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揭发数学源于现实的本质。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产实践,是生活中奇的浓缩,是实践中妙的结晶。数学与生活,谁也离不开谁。1、2、3、4、5、6、7,一个星期接着一个星期,周而复始。而一个月的周历表中,任意三横三列排成正方形的9个数的和,总是等于中的哪个数的9倍。这些都揭发数学源于现实的本质,从而了解数学不是抽象的学科,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的。数学本身是一门严密的科学,逻辑的科学,在其中可挖掘不少辩证法的实例。如在讲正、负数的时候,可以渗透矛盾的思想;在讲函数时,可以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样一种哲学思想;在讲方程时,可以渗透平衡的思想等。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各自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班有几个学生爱动脑筋,特别爱提一些有深度、古怪的问题,对此,我组织他们成立了数学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动脑筋,增长知识,这样既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再比如,根据我班有几个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际,我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数学实验小组,在这个小组中,让他们对课上的问题进行继续研究。如在学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后,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按教材中将圆拼成一个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外,还能不能拼成其他已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把圆分别转化成了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图形,从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数学教学中的美学因素进行素质教育

数学和其它学科、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之美,三角形稳定平衡之美,让学生举例生活对应的实物。使他们感受数学之美。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生活、生产中寻找数学的妙用,有利于培养智力和能力。让这种趣味伴随学生数学学习、钻研、探索的全过程。如果能够大胆探“妙”,哪怕是“异想天开”,对于开发数学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来说,必然是收效显著。

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具体指导,使全体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吃透教材,熟知重点难点,在备课时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材,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他们以更多的指导、要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下,应通过多辅导、多谈心等方法,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小德育;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科学实验;数学史

何谓“小德育”?“德育”往往有“大德育”(即广义德育)与“小德育”(即狭义德育)之分。“大德育”一般泛指大、中、小学的相对智育、体育而言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与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小德育”一般是指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一个人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德育价值体现在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除了给学生以知识,更要以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抓住时机,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简单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德育”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小德育”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主要通过操作、游戏、实践,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认识人民币和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凑成指定钱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小德育”,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

二、利用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数学的“小德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道开放题:学校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小朋友一起去秋游,老年人25人,小朋友150人,老师3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集思广益和不同方案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优化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

三、利用科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尊重事实的“小德育”

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感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的瞬间顿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猜测总归需要科学验证。比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让学生先猜想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在猜想过程中,学生可能得出的结论多样,这个时候,针对不同的结论,教师随即出示几个大小不同,且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高和底面积如果不相同,不能找到圆锥与圆柱的关系,因此,只有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才便于我们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学习数学光靠猜测、想象是不科学的,只有实验证明,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因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理性品质。

四、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小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比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当课堂中揭示“圆周率”时,我们一定会介绍:早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弘扬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8篇

摘 要:“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有极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国学;诵读;历史观

现今,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自此,青青校园内常常响起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纳入孩子们的课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需求使得各校的国学教材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对于学校来说,讲授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国学氛围,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背景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的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释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但是,做到这几步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教师已经充分完成了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的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少年儿童所处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探寻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筛选,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数千年前的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授课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作为教师要由浅入深设定自己的课堂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如此通过讲学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长河中对学生的一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9篇

一、讲文明、懂礼貌教育

目前,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会渗透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如“I’m sorry. Don’t worry. Thank you. ”这一些礼貌常用语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对于“Thank you”(谢谢你) 这一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我们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当学生接受老师奖给自己的小粘贴时,我也要求学生一定要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在教学“I’m sorry. Don’t worry.”这对短语时,我让学生分组抽取表演情境,通过表演知道这对短语的使用场合,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补充,使学生兴趣很高,也对这对短语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课余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恰当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用上这对短语。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得到良好的道德情感熏陶。如在教师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则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在新年来临时则让学生向自己好友、老师等说声“Happy new year !”……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运转。

三、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即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学习要求的“听、说、读、写”,四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语言的外部环境相对差一些,必须靠同学学以致用、创造情景,加强语言运用,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交际功能。如新目标英语Unit 1 What is your name?一文中,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操练中发挥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集体主义的重要。通过对这类文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热爱集体的情感是最崇高的情感,学好英语离不开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

四、保护环境教育

在学习“pollution”时,根据课文,教师可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通过课件展示美丽的环境,在学生欣赏、展开完会话之后,我再出示一些美丽风光被破坏的画面,让学生来说说我们该怎么做,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德育渗透既要有情又要有意

所谓“情”,就是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以老师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其次,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情趣的情景。如在教授电话用语学习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所谓“意”,也就是说要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德育。在英语教材里有很多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等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描述好人好事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使之成为学习的榜样。学习外国历史、风俗文化时,引导学生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互动;几点体会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一言堂”、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和单纯传授知识的特点,而对于学生的接受兴趣则考虑较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水平。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光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换言之,教学中少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本文就语文课堂如何用好互动式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价值取向,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良好的合作氛围,能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学习较好的学生会讥笑领悟较慢的学生,甚至是冷嘲热讽。这样很容易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人格自尊,合作学习的氛围往往会遭到破坏。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构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不盲从,并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学习、合作、交流,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他就有多“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会充分认识到每个人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例如: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我把学生按6 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就“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每小组组长1人,负责本小组组织管理工作及小组成员的分工;记录员1人,负责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记录;提问者1名,负责讨论问题的提出;汇报员3人,分别扮演船长、水手、孩子的角色,负责将小组讨论情况及结果分角色在班上作具体汇报。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每人都承担了重要的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都得到了发挥,个性都得到了张扬,。小组成员之间良好的相互协作、配合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

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文章时,由于里面的观点深奥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故上课之初,课堂气氛拘谨。于是我就从作者初次见“爬山虎”的特点谈起,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带给作者感受,并从中把爬山虎和叶圣陶老先生联系起来,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文章中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上慢慢地放开来,积极地进行探讨,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地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才能具备不盲从权威的优秀品质,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习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习惯。《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说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里说,在班上交流汇报,甚至辩论,大胆地汇报自己的思路与见解。

三是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习惯。把听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礼仪。

四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做过了就记住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购物讲价》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分小组摆在“玩具柜”、“文具柜”、“用品柜”中,再现商店的摆设,然后要求各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物品,“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比比看,谁买的最便宜,再说说购物所得。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是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众所周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有所学,有所获,有所发现,就得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伴随积极活跃的思维,才会产生疑问,只有通过疑问才能激发阅读、思考,“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质疑并释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动探求知识。所以,我在教学时经常这样对学生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要问的吗?”“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吗?”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应给予耐心的回答,视情况或在课堂上讨论,或课后单独讲解,或由其他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亲自解答。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进行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全方位的对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赵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与思考[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第11篇

我教过11年高中英语,现在教授大学基础英语,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些共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很难纠正。比如,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死读硬背单词;注重单词的词义而忽视其拼写和词性;只留心句章的意义而不管英语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等等。调查得知,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养成或形成的。当然,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大约15%的学生有先天辨音障碍和英语语言本身的繁琐外,我认为,我国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根本原因就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没有把握好切入点和重点。现在既然找到了症结所在,就应尽可能做得好一些。现在,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我国全面展开,师资力量也加强了,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开端。

英语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是一门外国语,是属于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而我们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方块字。我们中国学生学英语需要跨语系,即跨思维方式、跨发音方式、跨书写形式,甚至跨文化,所以中国学生学好英语是比较难的。鉴于目前英语在交往中,尤其是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中国学生不得不掌握这门外语。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即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小学生的学习优势在于模仿力、记忆力和可塑性强。如何利用小学生的学习优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在学习任何科目的启蒙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英语教师心里一定要承认英语难学,这样就会对学生比较宽容,能给学生创造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会尽力把教学内容变得容易一些,会把课堂搞得生动有趣一些,使小学生愉快地学习英语。小学英语教学的起点要放在培养拼读能力上,重点要放在掌握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上。

一、以培养拼读能力为起点

拼读能力集中体现了学会英语语音的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不重视英语拼读能力的培养无异于剥夺了学生继续发展英语学习能力的可能。现在很多大学生和中学生不会科学地识记单词就是因为起初没有得到正规的拼读能力的培养。怎样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呢?方法有两种:借助国际音标和“直接拼读”。

最常见的方法是学习国际音标。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有很多音素是相似的,在小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之后,利用汉语拼音学认英语的国际音标,借助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经验教会学生英语拼读规律。深圳的张伟老师只花一个课时就能教会学生认读音标和开始拼读,中学、小学都同样成功,其机制就是利用了汉语拼音的知识与技能。会认国际音标和会拼读,学生就会自己查词典读单词,学习能力会飞跃发展。可见,借助国际音标并迁移汉语拼音教学经验是培养学生英语拼读能力的高效方法。

另一个方法是“直接拼读”。“直接拼读”是指按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拼读、拼写单词,内化拼读规律,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直接拼读”的具体操作是先学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和拼读规律,在基本掌握发音和拼读规律后才学字母名称,最后学国际音标。这样能够防止先学字母名称,导致日后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死读硬背单词的弊端。“直接拼读”法主张拼读、拼写单词以字母、字母组合发音的规律为拐杖,而不要以国际音标为拐杖,国际音标只起检验读音是否准确的作用。“直接拼读”要求用视听说领先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情景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拼读、拼写单词和句子。这种方法在英语国家比较多见。我国现在英语的视听教材也很多,小学、中学的最新教材都是按视听说模式编排的,“直接拼读”法也是适合培养中国学生拼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80年代初学英语就用的是这种方法,不过那时并不知道此法的名称,只记得一本小册子上介绍此法,当时觉得此法省事,因为不用写出音标,就自己学着用了,结果我的英语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

二、以掌握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为重点

基本词汇和语法系统是决定语言性质和面貌的因素。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一是通过英语媒介获取外来知识和信息;二是以英语为载体传播我们中华文化,表达我们的心声。英语要学到能用就必须掌握英语语言的本质,即基本词汇和语法系统。掌握了拼读规律,再学一些构词法知识,记忆词汇的障碍就基本不存在了。英语语法系统比较庞杂,但在初始阶段能把握住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就很不错了,现在有些大学生都写不对英语简单句。小学生思维能力差,而形象记忆强。如果把英语基本句型公式化,再进一步进行强化,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较好地掌握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句子是表达较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英语动词与英语句子的关系好比树干和树的关系。动词是英语句子的核心,这一点和汉语很不相同,一定要先向学生讲明白,引起学生对英语动词的重视,然后把动词分类情况告诉学生,要求他们牢记。再根据动词类型把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以公式的形式并附带例句教给学生。最基本的5个句型如下:

2.S+vi.例句:We talk every day.

3.S+vt.+O例句:We learn English hard.

4.S+vt.+O+O例句:Miss Feng teaches us English.

5.S+vt.+O+C例句:Mother often tells me to study hard.

启蒙阶段的英语老师若能设法让学生牢牢记住这最基本的5个句型,而且在说英语时有意识地应用,那么这位英语启蒙老师就非常成功,非常值得尊敬,因为他/她给了学生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英语教学是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的起步阶段,是基础的基础。如果小学英语教学能以培养学生拼读能力为起点,使学生尽快掌握识记单词的科学方法。那么,在两三年之内学生记住300到400个常用基本词汇就不成问题。词汇是必备的语言材料,好比盖房用的砖木;要想盖成房子,还得知道房子的结构。句型就像房子的结构,会使用句子才叫学会了语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在掌握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识别5个最基本句型及其否定和疑问变式,能根据英语动词的不同,套用相应的英语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点时态意识,这样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很顺利。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小学英语教学的四点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1).

[2]冯彩云.Effective Steps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Z].

[3]包天仁.2000-2001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优秀论文集[C].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2]刘宁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第13篇

>>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浅谈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淡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下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浅谈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边城》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如何突破“大气”中的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在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在教学中的重难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英语的重难点这方面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必须的。那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来扎实突破每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任教以来总结的五点经验共大家分享。 摘要:扎实教学 突破重难点

一、注重发音,突破认读难点

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对于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说大部分同学都能读出每个老师教过的单词,但如果要做到准确无误那也很难。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下册Let’s spell这部分时,我首先设置情景引出这几个新单词让他们边看边跟读,然后自己尝试,最后自己通过尝试来说一说这些相同字母的发音,大部分同学都很茫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尝试读出字母的组合发音。为了做到发音准确,老师还特意在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下面画上横线,并标上音标。当然学生们也必须边读边跟着做好笔记,再通过同桌练习读单词,相互纠正错误读音等方式以至于他们自己能读出有相同字母发音的单词如:sister、ruler、under、number等。这时学生也不仅学有所获,老师也觉得教有所成。在会读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听、写就容易多了。准确的发音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只有做到了准确的发音才能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突破英语认读难点。

二、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对于大班额来讲,每次组织教学活动都成了我教学中的苦恼,我不得不想方设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老师提出要求让他们自己给明确分工:一人负责纪律,一人负责书写,一人负责教读,还有一人负责表演。每次分组训练时,交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除了老师巡回指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我还专门为每一大组选了一名大组长负责本大组的工作。练习结束后,当我拿着奖品要他们评出最佳小组时,每一组都胸有成竹地进行表演。令我惊叹的是,这里面也有好多后进生,他们通过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帮助同样取得了好成绩。

三、板书规范而又创意,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规范而有创意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我在教学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这一课时,我先将Unit4 Lesson1板书在在黑板的左上角,再将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板书在黑板的正上方,在边讲边呈现的同时呈现单词妈妈week然后依次介绍她的七个儿子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并将这七个单词装饰在一个桃爱心里,不仅从视角上吸引住了学生,还给了他们一个抽象清晰的概念,从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游戏,巩固训练难点

有趣的游戏,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中umbrella、sunglasses这几个较难的单词时,我先拿出单词卡片教读几遍,再把单词卡片藏起来,请一个同学根据其他同学声音的高低来找卡片。此时,同学们都兴趣高涨,甚至有些同学急得手舞足蹈,每轮到下一次时,他们都争当找卡片的,使整个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兴趣黯然。当然,还有许多的游戏都可以针对学生的重难点进行训练,比如创编歌词,

五、注重小结,强化重难点

第14篇

如何让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学会读书呢?就以《太阳》一课的教学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一、学习太阳之大

离我们之远一部分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把太阳之大,距离之远表达得具体明白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得出了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作比较的方法。我为了作者运用真正的能力,我又问,要到具体数字,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说有时可以用查阅资料,有时把可以自己量一量。需要准确的数据用测量工具,如长短、用米尺、卷尺、三角板等,估计数据可以用步数、两手平举的长度、人身高度等去目测。这样就把学生的视觉伸向生活、伸向实践,学生有了充实的切身体验,在学习课文,写作时就难不倒他了。 在学习太阳与我们这个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我问学生,这些内容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写这些内容作者要作哪些准备工作。学生想了想说“读书”对“读书说得准确些就是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文章写作的需要查阅一些书籍,收集所需信息。再回想我们写作文时,你们怎样做的呢?”。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有关内容,深入理解。”由此可见,课文中那些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思。所以把重点句教好,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二、分步实施,逐层深化重点句的训练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读、思、议,由浅入深,责备确切理解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三、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重点句的思维模式

随着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我觉得教师应逐步放手,减少引导和指点,让形式主动掌握捕捉并理解重点句。这就要教给学生基本思维模式,让他们在反复训练中内化成各自的阅读技能。

捕捉并理解重点句的基本思维模式如下:①整体感知,明确思维。②找出重点句。③在 句中圈出重点词并理解其意思。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领悟表达方式。⑤联系实际,产生感受。上述第④个环节是思维有无成效的关键,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特点加以引导,如这句话共写哪几个意思?是什么关系?有无主次之分?如有,哪个意思是主要的?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特点?在表达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四、要当堂检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第15篇

语文是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学校忽略了语文的重要性,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很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低,语文教学的现状不理想。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有很多的欠缺,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1.语文教学内容和生源质量不匹配

多年来,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对学生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自身素质对课文产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许多教师一丝不苟地紧扣教学参考书,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很少反思这些教学内容有没有脱离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要知道我们的生源质量是很差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个体生活和发展需要。教师常常把掌握教材内容当作唯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记住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当作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基本标准。学生也把完成教材规定的一些知识内容当成任务,而很少主动去吸收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语文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许多教师仍然采取的是老套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很少使用多媒体,学生对这种缺乏新意的上课方式显得有些疲倦。所以,中职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单一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着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书本知识,整个课堂一般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说。

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内容剖析

1.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特色

语文课在突出职业特色、突出不同专业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的同时,也要突出展示语文课自身的完整知识能力体系。在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课程特点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绝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理顺这样一种关系就能在有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保证语文学科的独立性又满足专业课教学以及专门人才培养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可以改变以往语文课作为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产生的“此消彼长”的情况,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交叉、教学方法的改进、评价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尝试让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融洽地在课堂中执教。中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特色,并不意味着语文课向专业课看齐,更不是像某些教师认为的语文课向专业课“让路”和“低头”,而是在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寻找良好的契合点。中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课中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但是要真正体现出中职语文课的课程性质特点,也必须配合专业课的教学和就业的要求。要逐步理清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拿语文课和专业课进行高低比较,衡量各自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让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充分发挥,使得相互配合的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另外,社会上存在对中职学生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职学生大多是带着差等生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觉得是被抛弃的人,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有许多企业宁可要中专技校的学生也不要大学生,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让学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会让社会更加进步。

教师可以很容易用语文带给学生们成功的体验。写好一个字,写好一段话,有一个优美的句子,有一种独到的见解,都是提升学生信心的契机。中职语文课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通过阅读,我们要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加入这种语言所属的国家或民族,接受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读书可以美身,体验我们的民族精神,同化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让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现在成绩差一点,但是作为民族的一分子,也要努力学习,在以后的劳动中,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当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课本只是有限的书本知识,是一个范本,是师生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内容,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趣味的语言背景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经常让学生欣赏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言,比如现在流行的微博,微信。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学,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爱上了语文,提高了语文素养。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创造。

三、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拓展

1.教学过程要增强适应性

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语文的“适应性”。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中职学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要对字、词、句、文进行读写释义,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切记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性和相互关联,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了德育渗透之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就是这个道理。在语文课程中,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上课不应当只是埋头默念或者独自板书。师生应该一起来探讨和思索课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步调保持一致。作为教师,要想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学会自我控制。重点难点应耐心细心讲解,可以一语带过之处就应当言简意赅不啰嗦。可以任意发挥的地方,就用聊天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讨论,但要避免谈论负面和消极的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将德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中职学生中多数人一味地放纵自己的缺陷,却看不清自己的优点。而教师却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让他们自己看到和切身感受到。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要与学生进行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让语文课堂真正鲜活起来。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现在好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使教师上课很方便。可以制作很多课件,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运用,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需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另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声音和视觉的刺激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有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才能事半功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