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药学的基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高职教育;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R289;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55-03
The preliminary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model exploration of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XIE Yubo1 SHI Chunshan2 YAO Ming3 WANG Limei3
1.Changba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ishan 134300,China;2.46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of Chinese PLA 208th Hospital,Changchun 130011,China;3.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1,China
[Abstract]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pharmacy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whic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ay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heory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s of TC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just started in our country.How to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ls of vocation education that suit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of Pharmaceutics of TCM with practical training becomes a great difficult problem and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educators of TCM.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the problem exist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which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model
中药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担负着培养能胜任医院药房、零售药店、医药公司、药检、药物流通、市场营销、药品生产、药事管理及临床药学等各项工作的合格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中药药剂学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多而分散,涉及中药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炮制学和机械工业等多学科的知识,虽然容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如何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将制剂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出来,如何将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粒、整粒、压片、包衣等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成为了中药药剂学教学的最大难点之一[1]。而实训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但实训课程的开展和实训基地建设是目前高职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我院将中药药剂学实训教学提高到了总课时的40%左右,现拟针对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中所做的大量尝试、改革及收效等分别做以介绍。
1 中药药剂学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19世纪初药剂学形成到今天, 中药药剂学剂型的发
展由简单的第一代膏丹丸散,到第二代剂型的片剂、注射剂、
胶囊剂与气雾剂, 再到第三代的缓控释剂型、第四代的靶向给药系统及第五代的脉冲给药系统[2],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结合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中药药剂学的学课堂理论教学外,实训教学也是掌握中药药剂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论的提高和实践的发展成为制约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瓶颈。中药药剂学教学涉及不同操作模块和很多制药机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在高职教育中也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为实现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使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有机的结合,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材内容,加强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开展适合于药学各专业包括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首先对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
1.1 设备价值高
每个实训操作模块均需参照国家标准,且不低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来建设执行,这就需要学院、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基本资料库、互联网络、监控记录、实时控制系统;建设相应的采购、炮制、生产、储存、调剂场所;购进相应重点剂型制备设备以及辅助的除尘、防尘、除菌、灭菌设备。还需大批量购入对实训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分析仪器,这些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占地面积较大。
1.2 运行成本高
实训基地运行时需启动辅助的除尘、防尘、除菌、灭菌设备,以及相应的制剂生产线、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等。且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药品、药用辅料和化学试剂制药用水等都导致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总成本提高。同时,如何杜绝实训过程中生产的药品流入市场造成滥服滥用,即“生产”管理问题,及实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等如何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都成了增加运行成本的一个方面。
1.3 维护费用高
实训基地涉及到的模块多、设备单元多,因此维护维修费用远远高于普通实验室。很多部件属于易消耗品,需要定期维修更换。即使长期不使用,仍需定期预热,以保护设备免于损坏。药品、药用辅料和化学试剂需大量储存备用,均需要定期检查、维护。
1.4 使用效率低
实训时学生对模块或设备仅仅是阶段性的使用,实训完成时模块和设备将周期性的闲置。如何提高利用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2 中药药剂学实训的主要内容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检测设备为主线,充分利用基本资料、网络资源,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训教学的内容从最基本的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生产岗位工作服的着装、设备观摩开始;逐步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突破教材章节的界限,以粉碎模块操作、提取模块操作、干燥模块操作、无菌操作为基本操作单元;液体制剂的制备、固体制剂的制备、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气体制剂的制备为剂型制备单元;机械原理陈列柜、机械零件陈列柜、机械传动陈列柜、机械联接陈列柜、机械轴承陈列柜作为维持正常生产、处理突发事故、工艺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单元;原子吸收、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HPLC)、紫外光谱(UV)、气相色谱(GC)、气质联机(GC-Ms)、液质联机(HPLC-Ms)为核心设备作为质量标准考察、临床给药方案拟订单元;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化学药物调剂、药品的储存养护作为药店销售非处方药、处方调剂与审核、药品说明书释、开发新的经营渠道、维护好现有的经营环境、扩大销售量单元。通过上述实训内容的开展,达到缩短教学与生产用工单位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3-7]。
3 中药药剂学创新实训模式的设计
按照传统模式即以实训验证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事先确定好的实训方案和步骤进行机械性实训,相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素质的培养。因此,调整实训教学内容,开展实行验证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70%~85%,如清营汤、川贝枇杷糖浆、舒筋活络酒、清开灵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千里光眼药水、益元散、小青龙颗粒、精芪双参胶囊、健胃消食片、六味地黄丸、复方蛇床子栓、老鹳草软膏、养阴生肌膜、鹿角胶、红升丹、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制备及检验,粉碎、制水、浸出、灭菌、针剂、合剂、丸剂、片剂、包装、物料输送等设备的操作、维修及养护,评价处方对配伍禁忌、妊娠禁忌、青少年及老年用药评价等内容;研究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10%~20%,如确定实验动物血液中药物成分及浓度、溶剂法及色谱法(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氧化铝等)分离药物成分制备制剂、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及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效果评价。探索性实训约占总实训教学学时的5%~10%,如透皮吸收体系(TDDS)、靶向制剂等前沿研究。多层次的一体化实训,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前期主要以基础训练、验证性实训为主,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实训; 其后则开展综合研究性实训、探索性实训为主的综合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学科及知识的综合性,锻炼学生掌握知识及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在实训后期,安排并开展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的实训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中药药剂学实训中问题的解决
4.1 师资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和重中之重。由于教师的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不同,不可能对所有操作模块和所有制药机械都掌握和使用,但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学生对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医药公司等全方位认识的指责。因此,结合我们对当前社会人才结构及知识体系的认识和研究,精细化的教师队伍,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成为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进修学习,如剂型于治疗药物监测、剂型于药物的靶向分布等,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培养和引导教师完善知识体系,并积极优化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训课的教学模式,以应对教育形式的变化[8-9]。
4.2 结合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演示实训,验证实训,情境模拟,综合实训,设计实训。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训教学,改进并调整教学方式,如对实训中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科调整为包括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同步记录、实训报告,专题设计、操作仪器清洁程度以及考勤等综合内容的考查,同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过程。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让学生以申报子课题的方式,融入科研,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并最终为用人单位培养出能尽快胜任实际工作的有力人才,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率。
4.3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整合的优势
地区性合理整合实训基地,可以大大节约、优化教育资源,以最小的教育投入取得教育成果最大化,以发达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职业教育是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只有我们做好每一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4 实训与实践的实际结合
除了开展实训教学,充分地开放教学并利用社会资源显得非常重要,通化地区拥有全国七分之一的制药企业,是学生进行观摩学习的理想地点。一方面,很多制剂生产管理必备知识,中间体制备,质控工作等的熟知和经验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切实可行的生产实践的获得。结合综合实训的锻炼,学生对工厂的仪器设备不再陌生,结合制药企业内的制药工序,岗位操作,设备标准。使实训与药物的生产实践、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紧密相连,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更充分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在医院制剂室、调剂窗口、临床药学等药品应用环节的实习,结合实训模式中对制剂制备、质控、调剂等的认知和学习,加上对自动摆药机、自动发药机等药房自动化的观摩学习和临床实践,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中药药剂学实训是对教学和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最大化,从而为制药企业、医药公司、社会药房、医院药房等输送实更多用型人才[10]。中药药剂学实训水应了一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先进生产力的突出体现,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物研究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学职业教育是医药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医药科技发展促进中药学职业教育,中药学职业教育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未来的中药学人员需要更加广泛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中药学职业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合医药领域合格的中药学人才。中药学职业教育的是核心技术的具体表现,科学进步、经济腾飞的基石。我们的中药学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我们应该以赶超欧美老牌药学职业教育为目标,我们要不断进步,掌握核心科学技术。为我们祖国的药学职业教育蜕变成世界药学职业教育强国。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技能,提高理论水平。使我们中药学职业教育的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邦乐,周四元,宦梦蕾,等.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33-36.
[2] 邓莉,鲁莹,邹豪,等.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7,4(23):30-31.
[3] 骆明群.一体化实验实训模式在中职《药剂学》的实践与成效[J].当代教育论坛,2010,15(5):34-35.
[4] 孔小英.浅析中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的改革[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7):47-78.
[5] 张柯萍,潘雪英,谢燕.高职药剂学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125-126.
[6] 陈炎明,王敬平,黄琦,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初探我校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4-75.
[7] 郑珂.《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2009,22(3):338-339.
[8]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24):38-40.
[9] 王晓慧,周效思,吕立华,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药剂学实训师资培训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0(18):16-17.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互动式教学;中医教育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4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9-03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GAO Jian-de, FAN Ling-yun, YU Yan, WEI Shu-chang, LIU Xiong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outcom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Methods Fifty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re taught b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and 56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TCM pharmaceutics by usi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This study evaluated students’ adaption to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sco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of the two classes. Results Students taught by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 self-study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creativity,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enhance team spirit.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shows better teaching outcome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t can guide students to look for ways to tackl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cultivate all-round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CM pharmaceutics;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TCM education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也是将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剂型理论相统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紧密相联。中药药剂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中药研究、生产、经营和应用等各类人才的必修主干课程,课程涉及面广,涵盖知识多。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可克服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不良局面,与我国当前教育宗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吻合。笔者将该方法引入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在教研室讨论下初步对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章节采用PBL,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9级中药学专业5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2009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56名作为试验班,采用PBL授课。对照班与试验班均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8~10名学生,每组指派1名组长。
1.2 方法
1.2.1 基线水平 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与药物制剂专业学生高考成绩均在普通本科分数线以上,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中药药剂学课程前,两班开设课程相同,均已完成了中药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基础药学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基础药学知识的储备,为顺利进行互动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 教材与内容 对照班和试验班均采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2]作为教材。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上述内容,试验班在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5个章节采用PBL。
1.2.3 互动式教学过程
1.2.3.1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教研室首先组织授课教师进行PBL的学习,然后各章节授课教师根据本章节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学习目标和议题,设计带有相关问题的教学案例,同时设计评价教学效果所需的表格。如在学习完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基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案例:传统黄连上清丸存在作用迟缓、服用剂量大等缺点,为此,有人将黄连上清丸改制成了黄连上清口胶。请学生从工艺、药效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剂型并提出正确的制备方案。
1.2.3.2 收集资料,论证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在课余时间组织本小组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讨论过程、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及讨论结果,并推荐1~2名同学作为课堂代言人。第二次课,通过第一次课后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每个小组设计1份工艺路线,详细论证其可行性,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教师再引导讨论的深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指引:①黄连上清丸主要功效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风热所致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风火牙痛等,而风火牙痛时牙龈严重发炎,患者咀嚼时牵拉牙齿,使炎症加重,更为疼痛;②口胶含糖重,溶后流入牙缝,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病情恶化;③黄连上清丸方药物多苦、咸,制成品口感不好,患者难以接受;④为扩大用药对象,现在上市的有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胶囊、黄连上清丸。
1.2.3.3 反馈和总结 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整理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呈报自己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因此对剂型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懂得了选择剂型要考虑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进行,而且可以将矫味所用辅料、包衣技术等知识串联起来学习。以上过程在实施中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有充分时间收集资料和自主学习。
1.2.4 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PBL的实施对学生选择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和该方法的实施效果。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学生自愿填写。
1.2.5 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评价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评价在每一单元结束后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包括四方面内容:①对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能力;③查阅文献及参考资料的能力;④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自评、互评的总分作为最后评分,占总成绩的40%。指导教师在参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抽评,以保证学生评分的客观性。
1.2.6 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测试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主观性试题40分,题型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客观性试题6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占总成绩的60%。试题内容偏难,但并未超越教学大纲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方法调查
试验班和对照班均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课前调查,试验班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PBL前,多数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是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仅有40%左右的学生赞成采用PBL。经过实施PBL,学生对教学法的选择有了显著的变化,试验班有76%的学生认为PBL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66%的学生认为PBL可提高学习自信心,7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6%的学生认为PBL可促进自学能力,75%的学生认为PBL可培养发现、分析问题能力,8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强同学间协作。这说明通过尝试PBL,学生体会到了该教学法的优点,愿意将PBL作为中药药剂学的授课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4例患者均为2015年2月~2016年3月到医院中药部就诊,均意识清晰,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5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25±3.98)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23例,高中10例,专科以上1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25±3.98)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25例,高中8例,专科以上11例。以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传统药学服务,即做好中药仓储、采购等工作,并在患者就诊期间根据其病情实施药品调剂,对每次服用药物单独成包,叮嘱患者药物煎服方式、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不强调特殊服务内容。
1.2.2研究组则在传统药学服务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分析,其在药学服务中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2.2.1确保中药处方对应诊断结果配药医师应具备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中医诊断技能,在为患者诊断、配制中药期间,同主治医师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并中药处方内的中药配制、配制比例,对应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同时,中药配制、调节期间容易出現各种问题,配药医师应同主治医师维持良好交流、协商关系,从而降低其用药风险,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2.2把握中药处方用药剂量调剂医师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严格调制中药剂量,以保证其用药效果理想,避免患者因药物剂量不合理而发生医疗事故。因中药剂量过大为引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配药医师需严格把握中药配制剂量,遵循“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原则。同时,在中药处方配制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用药剂量,如对于老年患者、儿童、孕妇、体质虚弱者配制中药处方时,应尽量应用温性药物,降低中药剂量。特别是含毒性的中药材,需严格控制其用药剂量。
1.2.2.3把握中药处方配药禁忌配药禁忌是中药处方配制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配药医师应遵照配药禁忌规范其配药过程,在审核配药、处方时,需掌握药材药效、用药剂量等,并依据其实际情况配药。对于患者存在自身条件禁忌、配伍禁忌时,需及时同主治医师交流,更换中药处方。
1.2.2.4准确标注中药处方脚注中药处方中的脚注,指的是中药名称旁侧的中药材简要介绍,如煎煮时间、煎煮方法、药效提升方式等。配药医师应明确标注好中药处方脚注,并依据脚注予以用药指导。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分析其不合理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字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研究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7.69%,对照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25.00%,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本组中药处方不合理原因
本组不合理的中药处方共17份,其中用药剂量错误4份,脚注标注不当及未标注7份,用药重复3份,方剂与诊断不符3份。
3讨论
药房作为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其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应予以高度重视[2]。中药处方作为中医用药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体现。然而,近几年来因中药处方不合理引发的医疗事故日益增加,对患者用药疗效、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维护良好社会形象[3-4]。
中药处方属于中药治疗疾病的精髓,经对症治疗、科学配伍,可充分发挥中药治疗效果。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医保健疗法在医疗领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5-6]。然而,经临床分析发现,中药治疗依然存在较多不确定、不合理因素,严重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死亡。因此,合理应用中药处方,在中医治疗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近几年来,因不合理用药所致死亡比率升高,而中药处方在其中所占比例较高,达到其致残、致死药方的50%以上,对患者的生活、生命安全均有严重不良影响[9-10]。因此,对中药处方的药性进行正确分析,合理使用中药,对改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提升治疗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并能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而这也是中药学服务中相对重要的任务。
鉴于上,有必要改变既往药学服务模式,应用综合药学服务模式,强调中药处方分析的应用。在中药处方开具过程中进行处方分析,一方面可结合中医学经典处方,研制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可发现中药处方中的临床适应症、用药疗效等,促使配药医师配制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剂。此外,分析具备脉案的中药处方,有助于明确中药处方中主症、诊断、立法等,获得准确配置方剂,以免因中药方剂配置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另外,中药处方分析还有助于检查配药医师的处方书写规范性,避免发生重复用药等不良现象,且可进一步检查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禁忌等,降低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7.69%,对照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25.00%,P<0.05,充分证明了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建平
参考文献:
[1]王莉梅,王雪莹,夏恪迪.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临床药学服务风险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9):63-65.
[2]龙恩武,胡明,童荣生,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39-142.
[3]史万忠,王见义,周华,等.中医医院中药处方比例和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比例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5):1298-1301.
[4]陈虹,胡豪.银川市居民购买非处方药品时对社区药房药师提供药学服务感知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6,27(30):4197-4199.
[5]陈娜,张幸国,龚艳容,等.医院药学部门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情况分析与展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343-1346.
[6]金蕴,吴赛伟,高兴旺,等.中成药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双跨”品种的风险与管理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49-2251.
[7]冯建军.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131-132.
[8]赵玲玲.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64-165.
关键词:微积分、销售预测、连续复利公式、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数学是经济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科学知识的必备工具,是经济科学体系的有机体(经济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大模块)。经济科学知识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经济数学的基础之上。例如:产品价格预测、边际分析、弹性概念、造价问题、保险精算、金融风险分析和预测、市场营销策略的制订等都高度依赖经济数学知识。这些经济问题,仅仅靠经验是难以理解、难以掌握,也难以运用,只有运用经济数学知识才能加以阐述、研究、分析,才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科学知识。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阐述。
产品销售预测问题
例如:一种新的电子游戏光盘上市,它的销售趋势将如何呢?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产品上市,在短期内销售量会迅速增加,然后逐步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理解?
这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加以解释:建立销售量是时间的函数关系(数学模型),从这个函数关系中知,产品的销售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间不断增长时产品销售量不断减少。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利用函数及其极限知识来加以理解、分析的。
连续复利计算问题
在投资经营活动中,经常按连续复利的方法来计算利息。连续复利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计算呢?
例如:假设本金是A,年利率是r,如果一年分为m期结算。计息期m∞时,那么t年后的本利和为
在日常经济往来中无不关联极限知识。特别是极限思想,充满了深刻地辩证法,体现了诸如量变与质变、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近似与精确等对立统一规律,它使人们有可能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因而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在各个学科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最小成本与最大收益
在经济活动中通常我们追求最小成本与最大收益。
例如:某公司每年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涉及到每次进货费用,原材料价格,保管费用等,可以建立总费用是批量的函数关系,利用导数知识分析计算最优定购批量,使公司采购总费用最小。
在工程造价问题上,如修建一条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引水渠,在保持一定流量的情况下,怎样选择两边的倾角及高度,才能使湿周最小,因为湿周越小,所用的砌衬材料和工作量就越省,利用函数的极值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很好方法。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指标。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科学问题。同样商品广告对企业生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重视,商品广告确实是调整商品销售量的强有力手段,怎样决策理想的广告费用,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利用函数的极值可以很好解决这类问题。
弹性分析问题
弹性分析也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生产、供给、需求等问题的决策,用来定量描述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变化的问题,通俗地说,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百分之一会使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百分之几。
例如:如何合理制定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
这是需求弹性问题,需求弹性是弹性分析中的一种,在商贸事务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它研究的是当商品价格下降(或提高)百分之一时,其需求量将产生多少个百分点的增减。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商品地需求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根据需求弹性值,当=1时,称为单位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基本相等;当>1时,称为富有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大于价格的相对变化,此时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适当降价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收入;当<1时,称为缺乏弹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小于价格的相对变化,此时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此时,无论微小降价或涨价,虽然需求量也有增加或减少,由于量甚微,总的销售收入不会有太大增减。
这对分析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合理制定商品价格有着重要意义。其关键是确定商品的需求弹性,而需求弹性的确定就是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变化率的有关知识。
随着金融市场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数学知识与经济科学越来越密不可分,成功地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地例子举不胜举,如经济订货量模型、经济生产量模型、敏感分析等等都是应用经济数学分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些典范。
由此可见,经济数学在经济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经济活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并且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分析等经济领域。正如马克思说“一门学科成功地应用数学工具的程度,是衡量其发展阶段的标志。”
参考文献:云连英 付艳茹 陶正娟 微积分应用基础 2006年6月第1版
【关键词】 基础理论 视唱 乐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89-01
本文所说的音乐基础理论是指音乐中所学基本的视唱、乐理这一基础性理论课程,这一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普通高中音乐考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与演奏中很难掌握准确的音准、节奏等技巧,更不要提对音乐的表现力。高中音乐基础理论不但是高考音乐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与其它音乐考试科目建立联系的重要支柱,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能发挥着巨大作用。
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潜心研究音乐的考试内容与摸式,发现很多高中学习教师都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拿我们江苏省来说,每年的高考学生都说自己弹奏或演唱的怎么样,很少听到有人说视唱、乐理或其他理论不行,可见在很多学生眼里,高考只有吹、拉、弹、唱,可是他们却不曾想在娴熟技巧与丰富表现力的背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在几年工作研究与实践中来具体分析高中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在高中的定位与制约因素
1. 视唱基本乐科定位与影响因素。俗话说,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就要看他的视唱水平怎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学生刚接触音乐时首先接触的是视唱的音阶“1234567......”,对音准好的同学来说,好则好,不好即便后天怎样努力,也很难赶上视唱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音乐素质就谈不上好,在高考中很难考出好成绩,甚至影响整体分数,像这样的学生在音乐高考中很多。还有一种可能,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较差。这是客观因素存在的,学校考虑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把所有条件好的学生都给你参加训练,有的文化成绩相对薄弱,有的个性比较强,厌恶做一切事情的调皮者,这些学生也是没有办法管理和改变其性格的,也难以在艺术领域取得进步,甚至由于没有良好的音乐感的培养和认真的态度,影响了整个音乐的学习。
2. 乐理基本乐科的定位与影响因素。乐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基本乐科,它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几个方面。它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不大,但却往往因乐理分数而影响整体,这说明学校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其实,乐理内容不多,但灵活性与理论性是比较强的。还是以江苏省为例,每年高考学生自认为乐理复习的不错,起码不会在专业上拉分,但往往想象与结果大相径庭。这说明,首先,乐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甚至有些呆板,原本一样的题型换一种方法就做错,这是肯定不行的;然后,就是做题速度慢、不熟练,虽然江苏省每年的高考乐理题与其他省份相比略简单,题量也不大,但学生的做题速度实在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所以,乐理学科更不该忽视。
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指导艺术实践
1. 视唱乐科艺术实践。视唱是一门理论兼技法的学科,它有固定的逻辑思维模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可引申到其他学科中,它是比较灵活的。作为基本考试乐科,视唱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下面我分两方面来说。
①歌唱方面: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歌唱,歌唱时首先要练声。练声就像视唱一样需要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显然,有些学生会说,教唱发音本来就是声乐教师的职责,他唱一句我们就模仿一句,殊不知这里面还有很多牵扯你音准问题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刚开学时,临时听一位老师上声乐课,学生看见我们在听课,状态相当积极,作了一组发声练习后感觉其声音是通的,方法运用的也较到位,表情也不错,可是总觉得他的音准忽高忽低,总有那么一点点音发不到音点上去的感觉,尽管老师再强调再模仿让他注意音准,可还是没有改变多少,这很显然是他音乐素质的问题。
②演奏方面:对演奏的学生来说,有些乐器音准方面也不容忽视。比如拉弦乐器二胡,我经常听到有些二胡学生演奏姿势、持琴触弦的感觉还不错,就是二胡拉出的音如噪音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不像钢琴等键盘乐器一样有固定音高,只有演奏者在演奏时提前闪过某个音的音高,把这个音印在脑海里,拉出此音,所以二胡不好拉,音准要好。
2. 乐理乐科艺术实践。音乐理论基础也称乐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当它作为理论考试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联系起来。
不管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对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都是音乐表演中的重中之重,同一首音乐作品因为艺术处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来。而为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的艺术处理首先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而这一创作意图的体现往往是根据乐谱体现出来。对于乐谱的分析,包括对于作品中一些音乐记号的处理、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力度及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的分析等。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在三年中关键的是第一年,打好这一基础,对减少两级分化,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培养人才都是重要的。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处在少年期,身心都在迅速、急剧地变化发展,是人的一生中最具特色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必须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教材的不断加深拓广,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等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大一样。学生从初一升人初二后,学习成绩可能下降,甚至下降速度很快,下降面较大,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 因此,抓好初一的教学环节,防止严重分化,就成了初中教师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是学习生活中的-个转折点,好的学生更加奋发努力进取。新的环境,激发了他们上进的信心。
第二,进入初中,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观察、认识世界,而且以好奇心情去探求知识,求知欲旺盛。
第三,初中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学习方法上,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谍后不会总结教师讲课的重点和思路,常常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作业,不会阅读课本,数学课本单纯起着“习题集”的作用。
第四,中学数学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比如,小学阶段的六年学的都是非负有理数,升人中学五六周内,就要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即引进了负数,还要完成相应的对各种概念的认识和各种运算的掌握。相比之下,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再者,抽象性是数学的一个特点,随着内容深入,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用字母表示数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小学只习惯于数量的思考,对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感到难度较大。如(-a)一定是负数吗?a一定是正数吗?有的学生经历较长时间甚至到初二、初三还搞不大清楚。
第五,从表面认识事物,做简单模仿是低年级学生不可避免的认识阶段。初一学生容易出现模仿与死记的不良倾向。模仿与死记虽然暂时会取得较好成绩,但正是起始年段数学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如果仅仅满足于模仿,势必造成思维的僵化,形成以模仿为主的思维定势,严重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有的学生一见括号就去掉,这就是思维定势。在解方程3(x+1)-2(x-1)=3(x-1)-(x+1)时,对方程中的括号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就一下子把它去掉,很少考虑是否可以不去括号用简便方法求出方程的解来。
前两条是教师搞好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后两条不利因素,却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根据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以求扬长避短。
1. 注意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抓各种常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是儿童向青年期过渡时期,初中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根据这一特点,从学生刚入中学就要加强管理,不能大撒手。在上第一堂课时,我除了结合教学 大纲给学生讲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外,还讲清听课要求、听课方法及回答教师问题时的一些具体要求。平时经常督促、检查、指导,把好作业质量关。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的积极因素,在表扬点滴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上进心的积极因素。
初一学生好动,所以在精心设计每节课时,要把组织教学贯彻全课始终,使学生在45分钟内的每分钟都有事做。例如:擦黑板前可先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思维中断,又可以解决学生无事可作的问题,从而排除因无意造成的组织纪律涣散的不利因素。
2. 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习惯于把定义、法则、公式原封不动地背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学生的习惯以外,还因为学生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一方面继续发挥他们机械记忆的已有能力,让他们多读、多记,在反复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寸加深理解。另一方面着重发展培养学生意义识记能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以旧引新等认识事物的规律,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加速学生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转化的过程。例如:在讲有理数及一些相关概念法则和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借助于有理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对应点,引导学生利用点在数轴上的不同位置去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和比较有理数大小,这既符合初一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又可以区分概念和概念、法则和法则、概念和法则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使这些概念和法则在学生记忆里的痕迹得到强化。
3. 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上他们往往去背诵现成的公式、法则,套用解题类型,这主要是由年龄特点决定的,而中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一样,既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积极记忆的因素,又要逐步加强对问题的剖 析。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法则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符号与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在混合计算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进行了什么运算,所依据的法则是什么,并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学生注明各步计算的理由;在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时,同样要求学生注明每一步的根 据是什么。在教学中,从初一坚持这一点,既可为即将学习的几何做准备,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也将会逐步有所提高。
4.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很多,比如上课做好听课笔记,学习一单元或一章后进行归纳总结,将习题归类及记载作业中的错误、做题前认真审题、做题后进行检验、写作业时按照一定步骤和格式书写等等。但最重要 的还是学会读数学书。因为读数学书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措施。课前认真读书(即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重点及疑难;课后认真读书(即复习),不但能弥补听课的不足,而且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为此,首先要经常在课内进行读书指导。读书时间据内容多少、难易程度、学生实情灵活制订,一节课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教师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制订读书提纲和练习。以概念教学为例,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概念 定义中关键的词语、概念定义中词语的严密性、概念的语言表达方法、概念中的“特例”与一般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读书的展开点。引导学生圈圈点点、逐字琢磨、潜心领会,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分析与概括,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理解、掌握概念。指导学生读书的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真正有效发展的过程。
待到学生基本懂得怎样读数学书时,可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预习和复习,并在课堂上检查落实。先提出-些学生阅读时易忽略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当出现概念不清时再引导学生看书理解,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认真阅读的重要性,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逐步提高。
关键词:素描;透视;观察;造型;层次
素描是美术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素描基础教学要求比较高,不但要求完整的构图,生动准确的造型,还要给人丰满的形体感。实际上素描就是追求形体特征本质和美感的艺术表现,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鉴于此,笔者特此从这三个角度联系教学实践分析素描教学的几个重要基本点。
一、培养观察方法
观察是认知客观事物的根本方法。所以素描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地及时指导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而系统地指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素描认知力,如此方能让同学们明确掌握素描的表现法度。
1.透视
透视的本质就是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素描不是抽象主义,所以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如此方能掌握在平面上展现形体的空间和立体感。为此,我们要先通过摆放结构相对简洁的静物来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和认知,以此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构图和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掌握素描的细节特征、表现技巧。待到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透视观察法后,再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这样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正确的观察方法,让他们掌握怎样描绘体现美感的事物。
2.比例
比例是绘画的尺度。学习素描首先就要指导学生会用比较的、相对的眼光来观察,这样才不至于在画面上致使事物表现比例失调。譬如,一根筷子在不折断的情况下,怎样让它变短,在绘画表现中我们通常画一根比它更长的来放到一起相比。实际绘画中,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高的客观比例是定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整体观察进行同步比较,从而在作画中掌握科学比例布局,这样下笔就不会陷入局部。
总之,学习美术首先就要学会观察,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然后再辅以练习,才能掌握形体轮廓的表达技巧,才能掌握素描的表现精髓。
二、解析造型层次
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是素描的两种造型方式。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画面调子往往脏、花、灰、乱、差,物体的体积、空间和质感等也往往没有表达出来,无法深入塑造和突破真实的画面造型,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能掌握层次和造型技能。
1.整个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例如,针对一组静物我们在上调子前,务必要先进行整体观察,这样才能对每一个物体的固有色有全面的把握和表现计划,要明确画面中需要突出表现的物体,要对处于灰色层面的是哪几个物体,哪几个物体的固有色最浅等情况成竹在胸,然后还要一一细分,诸如,灰色系中比较重的是哪一个物体,比较浅的又是哪一个物体,以此类推,面面俱到,心中有数。细心的人也可以对物体的固有色层次进行编号区分,这样便于在绘画进行偶然中断时记忆画面层次的进展,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铅笔的轻重。
2.单个物体的明暗层次
具体到单个物体的明暗层次,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细节。如,画一个苹果,就要注意到:苹果的高光在哪,重色在哪,投影是否比暗面重等等,所有的层次变化都符合客观色调和比例。
3.同类物体的黑白灰比较
同一画面中出现同类物体也要注意区别层次表现。比如,如果需要画一组四个苹果,我们在作画的时候就不能把他们都表达在同一个层次,这样无法产生空间感和生动、形象的效果。具体操作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前后关系和受光原理主动归纳成不同层次。同一道理,针对人物头像我们也要分开层次进行表达:脸部一个色调,头发一个层次,脖子一个层次,内衣一个层次,外衣一个层次。
造型的准确和协调是画好素描作品的前提,分层表现是客观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我们只有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才能完成基本的素描教学要求,才能掌握切实的素描技巧。
三、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艺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教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个性是创新的灵感基础,是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主观感受和艺术提炼。一般美术教学中,先让学生临摹经典画作,待到他们有了一定基础和积累后,我们就不要再让束缚于“比猫画虎”,要启发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抽象感受。
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能被动、机械地人云亦云。此外,我们还要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洗练丰富,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的能力。
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经验总结的几个素描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概括地说,素描教学不但要参照学生的实际认识规律和知识结构进行有层次的引导,而且还要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技能引导,如此方能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奠定艺术造型的基础,最终有效地提升观察能力、造型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积极氛围 活跃课堂 积极主动
一、积极氛围的提出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所以,大多数数学课堂都是呆板沉闷,毫无生气的,这就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心理压力,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劲儿来,总感觉昏昏欲睡。所以,这时候教师就有必要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也学得有劲儿。
二、如何营造积极氛围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起创设应用情景,积极参与课堂以营造积极氛围。这样便能使学生自主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深入地理解问题。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针对初中生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题。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数学题应该更加生活化、社会化。因为毕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和造福社会,所以把开放性的数学题与生活、社会挂钩是有必要的。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取材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学生可能就更感兴趣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虽然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角度和看法可能会不一致,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学习本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多讲一些数学家们的有趣故事,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对数学家崇拜的同时能够提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能够为自己增加动力。
三、有动力,才积极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没有学习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应用题。如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找数学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做数学”。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生搬硬套地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对那些枯燥的知识点、问题肯定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生活中找原型,并加以改变,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种“新颖”的东西感兴趣,才会有去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实行“奖惩”教育模式。通过奖惩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一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式,心理研究表明: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原始动力,就好比是“激素”。
四、创设积极氛围是自主探索的条件
环境能影响人的主观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学习更是如此。试想,在一种消极的氛围下,一个学生能够学到什么呢,在消极的氛围下,学生就会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认为学无所值,就会对学习敷衍了事,更不会体会到自主探索学习的乐趣,而把学习作为一种受罪来抵触,也就会对学习失去动力。而在一种积极氛围下,学生就会被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所感染,把自己沉浸在这种氛围里并享受。那么,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而“态度决定高度”,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值,就有了动力,就会自主探索,勤于钻研,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来享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能把这件事做好,即我们通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很多学校和教师通过实践表明,课堂情景的创设绝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原型来创设课堂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力,创建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感受到学习的枯燥。
生搬硬套的课堂模式是效率最低、效果最差、费力不讨好的一种教育模式。活跃的课堂才是教师和学生最需要的课堂。课堂活跃了,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思维才会活跃,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探索创新。
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位教授认为:“数学并不枯燥,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不能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要把数学的美丽还给他们。”而我认为,把数学的魅力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体现在课堂上的话就必须要有一种积极活跃的氛围,体现在自主学习上的话就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的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我们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自主学理念是让学生具备安排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如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因此,我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别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围绕这些理念,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这些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培养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育的起点。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化学课上会学到一些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理论,它不但承担起对学生心中原有问题解释的作用,更应该让学生的新旧知识间产生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能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能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学生好奇的提问,仔细分析,都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有的物质在氧气中点燃时,有的现象中有火焰,有的却没有?就涉及到气体和固体燃烧的不同现象。学生问: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为什么碳酸钙和水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倒过来就不行?这涉及化学中的可逆反应。还有学生提出,空气能不能使石灰水浑浊?我吃了一惊:空气中也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能不能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我不能确定。不过我还是首先鼓励了这种想法,课后我让学生一起来验证,用打气筒向石灰水中打气,打到一百多下时果真看到了少量的沉淀,说明空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欢欣鼓舞,从此学习化学更主动,更有兴趣。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确有价值。
二、转变课堂角色,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主角―配角”的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主宰着,学习活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被动的前提下,学生只会接受,不会自主不会创新,这种学习属于低效的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为此,教师就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新型的课堂角色。
1、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处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要及时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反馈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例如,有关燃烧一节课的设计,我就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学习,不断地深化对燃烧的认识。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开始,从燃烧需要氧气到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需要氧气,从燃烧产物单一到的木炭燃烧产物有两种,直至有机物燃烧产物的预测,最终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不断地构建认知冲突,思维不断地深化。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激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教师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发泄在学生身上,势必给学生造成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被动消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三、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
现在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忙于教学,比较注重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或学习后进生关注较少,这个情况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
四、引导探索,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学习语言知识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语音拼读。
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是培养其英语自学能力的立足点。针对不少学生记不住单词的发音与拼写的烦恼,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英汉、英英的音素进行适当的比较,注意字母与音素、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发现、联系、对比、总结、归纳的认知学习和迁移学习能力。 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r—[r]、h—[h]等;英英相混的音的比较:[i:]—[i]、[v]—[w]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p—[p]、h—[h]等,逐步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把符合相同读音规则的单词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以自行拼读为主,老师纠音为辅,培养学生以拼读为基础的语言自学能力。
2、单词记忆。
关键词:兴趣;多媒体;演示实验;竞争机制;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82-01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难怪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认真听讲,牢固记忆,积极提出和解决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就能高效活动。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太难学,不好懂,究其原因,不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罢了。我认为,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尊重和热爱学生,打造充满关爱的物理课堂
尊重和热爱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真正的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学生才能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温润的情感力量,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他们会配合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二、通过肯定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而加以表扬。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过程,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五、做好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蒸发吸热时,让学生自己在手臂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觉,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发两支温度计给学生,将其中的一支涂上酒精,待一会后,对比两支温度计的示数,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验证蒸发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引入新课。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热情很自然地延伸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上来。
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组织课外阅读、开展科技制作比赛、进行小专题研究、调查访问等。如学了“光的折射”后,布置“海市蜃楼是怎么回事”的题目;学完“物态变化”布置“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方法去查找。学完“光学”后,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牙膏盒、透明纸、蜡烛、缝衣针等研究“小孔成像”,并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成像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然后由学生自制了“小孔照相机”。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后,布置学生访问农民,请教选种方式,向他们学习配制选种溶液的方法,并尽可能参与选种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扩宽学生知识面,更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持久,发展为更高层次的热爱。
八、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能充分诱发学生的热情,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做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游戏。游戏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往往会受广大学生欢迎。“寓教于乐”所体现的就是轻松、活跃的游戏活动方式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的动态流程变成生动有趣的潜移默化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只要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太难学,不易懂”的现象就不会存在,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被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医院药房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具体品种,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丹参、黄芪、当归为我院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三种中药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3.06%、86.24%、72.60%。
结论: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51-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中药临床用药相关特点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相关应用,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所有处方均来自我院药房日常取用药品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共显示1531例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平均年龄为55.38±2.27岁,科室类别:内科处方为1736张、外科处方为669张。
1.2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医院药房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具体品种,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中医院药房是其对外重要窗口,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相对提高,中医院药房的工作模式也逐渐由传统单一配药转变为确保患者进行临床中药合理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药学服务模式[1],中药处方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占有绝对地位,是药学服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
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药房)中的应用:①分析处方中所写患者病情与用药是否相符,若发现患者病情与处方中所用药物不符情况,应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用药目的,待确定出现不符情况,将该处方返回其开出医师处进行核实,确认或更改后给药;②分析中药处方中所用药物的配伍情况,是否含有配伍禁忌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处方开出医师进行纠正后给药;③结合患者实际临床资料,如儿童、老年人、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等,判断药品用量及用法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用药量过大或用法不准确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④药物配制完成后,应根据所含药物特性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3],如煎煮药物时火力、时间、次数等,若有特殊药物,如先煎、包煎、另煎、后下、烊化等应及时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实施错误用药方法降低药效甚至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⑤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时间[4],如滋补类药物适宜在饭前服用,能够使药物与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同被人体吸收,若药物中某些成分对人体肠胃具有刺激性,应在饭后立即服用,若患者所使用药物具有攻下、驱虫等功效,则应于每日空腹服用,安神类药物应于患者每日睡前服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临床效果等;⑥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次数[5],应用中药治疗患者大多每日服药三次,若患者病情缓慢,可适当改为每日两次服药,若患者用药目的在于治疗咽喉疾病,则可将药物分多次服用,并缓慢下咽,使中药液与咽喉病变部位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若患者病情出现呕吐现象,则应首先服用预防呕吐类药物,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将中药服下,此举可避免患者将所服用中药呕吐出体外,造成浪费且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⑦根据患者处方中药物告知其用药治疗注意事项[6],如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大多不宜多食肉类、豆类、油腻及生冷食物,患者若患有热性疾病应于用药治疗期间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少食肉类及鱼类等,若患者处方目的为温补,则忌饮茶、忌食萝卜等。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敏.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10,6(13):917-919
[2]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等.浅议处方分析在中药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8-239
[3]陈迎春,安福丽,相聪坤.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4):64-64
[4]龙惠,蒋静雪.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7):2159-2160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批判能力。如对他人的表情、动作、情绪的感觉能力;对课堂教学观察入微、灵敏辨别、灵活应变的能力;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育和教学环境变化敏锐思考与反应的能力。同时要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关键。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对人和事物应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客观看待新鲜事物,如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网络规范、网络法律等问题,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如玩家计算机游戏等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
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如能够综合选择、运用各种应用软件,并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完成既定任务;能够综合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现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教师在课件中设计一些让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更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也是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淡化学科性,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
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学科本位,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笑话:大学毕业生不会写便条、请假条、借条,不会开介绍信,更不会写申请报告、总结报告、科技论文,但是他们知道“乐”字有三种读音,子有五个意思等,不过还好,他们每天在说话,每天在读报,有机会看到人家的便条、请假条、总结报告之类,不会变哑巴、聋子;学习了十年英语,也知道英语有十几种时态,THE有几种读法,单词也认得好几千,却不会写英语,不会读英语,不会听英语,不会说英语,这实在太悲惨了;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败,是英语教学的失败。信息技术课应该吸取教训,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学科性,而要强调它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养
【关键词】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倘若只是通过理论向学生进行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很难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更遑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为了课堂上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信息素养得到培养,教师应以人为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但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爱护学生,激发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唯有从内而外的兴趣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故而,为了让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关心学生,同学生进行交谈,如此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信息教学中。比如说对于喜欢看漫画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以漫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动漫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够转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的信息素养得到发展与提高。
二、鼓励学生,维护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刚开始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操作还有着许多懵懂的地方,可能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类似误删图标、切换不了输入法等等错误。此时,教师一定要包容学生,鼓励学生,如此才能维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避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使其逐渐丧失了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当然,在对于学生犯下这些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包容,而是要进行相关的指导,耐心的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鼓励学生每一次的进步,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多用一些像“真棒!”“很好!”“跟上次比有着很大的进步呢!”等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上的关注,从而能够更努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更好的发展。
三、角色转换,推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学生的心理上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故而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测量的潜力。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这些潜力,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由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从而更好的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开发。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而如何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这样学生与教师的隔阂才会消失,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除此,教师还需要适时向学生传播温暖,如此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才能促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好的开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变成学生的合作伙伴,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更为浓厚。
四、教学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刚开始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大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期待,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科不但有娱乐板块,同时许多学生对于高科技都有着向往与期待,希望能够真正接触到高科技。但伴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推进,其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大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改革,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计算机这一领域之中。由此,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新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一些计算机基础比较差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其能够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升全体教学水平。还有,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来引起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等等方式,都能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教学评价 新理念 激励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只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
一、教学评价已成为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是教学常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检验和改进美术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是美术教学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美术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美术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从评价对象角度应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三部分。教师的评价指设计活动的能力、对活动的指导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精神状态等。学生评价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已达到的认知水平、情感水平和行为发展水平,自主性、创造力、兴趣、动机、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技能、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分析与评定。课堂教学评价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方式的采用、活动的实际状况、活动的实际效果以及教师的行为表现等。以上三个教学评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每一种评价的效果都直接影响美术教学的最终结果。美术教学实践证明,要很好地完成这三个评价过程需要师生共同经营和参与,缺一不可。
二、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观念
美术课程要求美术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评价方式,使师生在评价中拥有同等地位。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学生扮演的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甚至用决定性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在长期枯燥的学习中滋生惰性和依赖性,缺乏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价的意识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对教学评价活动有个全新的认识。
1.教师充当耐心的聆听者、细心的观察者
美术课的独特性决定了同一幅作品的每个主体获得的个体感受结果是相异的,美术鉴赏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没有标准答案,鉴赏作品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和成长环境,所以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学生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从学生的讲解中体悟创作的灵感和创作目的,做一位耐心的聆听者、细心的观察者。
2.教师是一名独具慧眼的欣赏者、专业的引航者和挖掘者
学生因起点、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作品多数稚拙、夸张,会让你忍俊不禁。但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有可取之处,在评价中给予充分的欣赏与肯定,能帮助他们逐渐消除画不好、画不像的胆怯心理,使学生大胆尝试,不受拘束,释放张扬的个性。在教师不限制、少示范的情况下,学生会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异想天开”地进行构思,用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化造型方式、恰当地夸张变形手法,围绕主题,打破常规,达到自己设想的目标。这时教师只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拓展思维,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合理化建议,委婉地指出作品中的不足等方法,把它加以完善、丰富,使画面更具有内涵。他们的准确与否在美术课程中是相对的,关键看其是否大胆、是否观察、是否表现、是否思考。
只要学生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他们的作品就应当被欣赏,受到肯定。我在评价学生幼稚杂乱的图画作品时,以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营造出与学生真诚交流的气氛,学生也会更敢于自我表现。
三、激励性评价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 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时刻抓住课堂教学生成因素,及时评价,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 喜悦。教师要立足于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为其插上不断进步的翅膀,这就需要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