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少儿舞蹈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舞蹈教育少儿舞蹈创造力模仿探索即兴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等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但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远未充分发展,自制节目少,国家主流媒体尚未在该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反而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了幼儿收视市场。通过重点分析幼儿节目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提出:应从幼儿心理、节目制作、角色形象、品牌建构、早教产业等方面深度培育和开发本土幼儿节目品牌,实现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空双向延伸。
0-7岁的幼儿包括2个年龄段:3-7岁的学龄前儿童和0-3岁的婴幼儿。包括幼儿在内,2008年我国0-14岁人口统计为2. 5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9.0%[1]。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闲暇时间相对富裕[2],接触电视时间比中小学生多,且较无机会接触其他现代媒介,可塑性最大,其电视观看时间可达到人生的第一个高峰[3]。90年代末的调查就显示:我国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占72.4%[4],约44.3%的幼儿1岁前就接触电视,到3岁约82%的幼儿看电视,且随年龄增长,每天看电视的幼儿人数、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均增长,幼儿平均每天收视时间在1.45小时以上[5]。发展至今,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
近年来,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幼儿电视节目取得了不少进步,出现了《智慧树》、《小小智慧树》等品牌节目和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中国教育台早教频道等。但与数亿幼儿及其家长的观众数相比,现有幼儿电视节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很薄弱。深入分析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建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媒体研究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我国幼儿电视及幼教视听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自制的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很少。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幼儿开设的电视栏目、节目相当有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尽管已开办了30多个少儿频道,但多数节目以7岁以上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群,专门关注到7岁以下幼儿的节目较少,针对0-3岁婴幼儿的电视节目更少。自制幼儿节目,包括幼儿动画片在内,节目总量过少,相对固定且有影响力的幼儿节目品牌太少,远不能满足幼儿及其家长的收视需求。
央视少儿频道25个栏目中仅有《智慧树》、《七巧板》、《小小智慧树》3档幼儿栏目,其中《小小智慧树》、《七巧板》针对0-3岁孩子;此外是央视《宝贝一家亲》育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有《伴随成长》、《幼儿园的故事》等3、4档栏目——但该频道一直以数字付费电视形式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幼儿和家长的收视选择;在当前全国数字付费用户有限且年度增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该频道幼儿节目尚不具备影响力。
(二)现有节目成人说教味太浓,幼儿特性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够。
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存在着说教意识过浓、角遮蔽幼儿视角、成人思维代替幼儿思维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幼儿为主体”,制作理念、制作的精良程度、节目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无法与国外品牌节目抗衡。
研究表明,在节目中,儿童的参与程度越高,儿童的主体性发挥越显著。但我们常犯的毛病就是:幼儿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成人主持人往往成为了节目的主体、主角,占据节目中心地位;节目中的幼儿还是处于较被动的、受支配地位。幼儿品牌栏目“《智慧树》的11个子栏目中……以成人为本位的栏目有6个,占55%”[6],超过一半以上。
《智慧树》作为仅有的几档自制幼儿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暴露出:幼儿和家长收看国产幼儿节目时,选择品牌节目的余地相当有限。
(三)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幼儿收视市场。
由于适合幼儿收看的自制电视节目很少,家长们转而寻找市场上可售的其他幼教视听产品。笔者作为幼儿家长,所搜集到的目前市场适合幼儿的主流视听产品主要有:cbbc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迪斯尼的《小小爱因斯坦》和《小熊维尼家族》、瑞士的《企鹅家族》、德国的《逻辑狗》光盘、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以及日本教育集团倍乐生株式会社(benesse corporation)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推出的《巧虎》dvd,等等。它们中既有娱乐类节目,也有教育类节目,更多是二者结合的,笔者将之统称为幼儿娱教节目。但它们无一为我国自制幼儿视听产品,且都并不来自主流电视媒体。
这些视听产品品牌背后都是国际传媒集团,他们对我国幼儿娱教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并一定程度上已在品牌推广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占得先机,抓住了幼儿及其年轻父母观众群的注意力。
“幼儿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将影响他们的一生”[7]。我国自制幼儿电视节目的匮乏和弱势,说明国家主流媒体还未在幼儿娱教节目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这就很难对我国幼儿的身心成长、尤其是对其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涵养熏陶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为什么主流电视媒体没有更多投入到幼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乃至发行领域?反而是让境外媒体借助各种途径抢占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市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儿童电视研究者认为,儿童电视是专业化的窄播媒体,存在着诸多困难:广告商不青睐、经费不足、利润太低,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人才匮乏、经营不善、制作落后等等。换言之,由于各方面资源和经费不足,吸引不了广告,也吸引不了优质人才,因此节目制作投入有限,节目不好看,自然经营更加困难,经费更加不足,陷入恶性循环。与一般少儿节目相比,幼儿电视具有自身特点;而要解决现有困境,必须要从幼儿电视的特点出发,找到良性循环的路径,即找到幼儿电视节目运营的长效赢利模式。
二、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发展策略
(一)抓住幼儿认知心理,制作品牌娱教节目。
幼儿电视的特点是娱乐教育一体。如何制作出宝宝喜欢的幼儿娱教节目?安•伍德说:“创意来自孩子,如果你要为孩子制作一些节目,那么你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8]。掌握幼儿独特的视听思维规律和言语行为特征是制作幼儿电视节目的关键。必须坚持将“幼儿主体”的创作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剔除成人思维对节目的不良影响。“节目的定位、内容的设置、视听运用、栏目编排及主持人塑造等要从‘儿童是主体’出发”[9],处处从幼儿视角,依据幼儿认知心理创作节目。关键看节目有无充分体现幼儿特有的心理特征:
1、玩耍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天线宝宝》的主创安•伍德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总结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10]。家庭和儿童休闲设施设计领域的国际权威人物randwhite指出适合儿童的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玩”应具备如下7个特征:令身心非常愉悦、注重过程多于结果、儿童自发自导式、促发想象力的、不受任务和成人强加规则的影响)、分享式的、开放式的[11]。风靡全球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当中的角色就是每天玩,“白云白蓝天蓝,天线宝宝出来玩啰!”重复单纯的儿童语言、简单易懂的情节、明亮的色彩、容易模仿的舞蹈、节奏明快的音乐;玩,就是天线宝宝们的全部生活;镜头的中心也总是快乐玩耍的孩子,成人仅是配角。
2、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照研究了现有的幼教视听产品,发现:节目中幼儿角色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和情境化的游戏过程,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虎乐智小天地》根据1-6岁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程度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借助情境化的游戏模式,以唱游形式编排,着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当中模仿巧虎的言行,从而实现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自我保护、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相比之下,《智慧树》大部分栏目侧重以发展幼儿知识技能为目标,知识教育痕迹较重,游戏的编排还有待加强。
3、直觉认知与情感满足是幼儿主要的心理需求。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3岁是幼儿的感知发展阶段,3-6岁则是直觉思维阶段。因此,抽象的知识教育很难让幼儿理解,幼儿往往是通过色彩、图形、运动、音乐等元素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觉认知。美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在上世纪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儿童使用电视以得到个体的满足,主要是情感满足和认知满足[12]。而幼儿对电视的内容诉求与学龄期少儿又有很大差别,其生活能力的模仿式认知学习和情感感知的体验式满足,要超过抽象的知识教育诉求。《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就通过台词、韵律和音乐将孩子带入宝宝们快乐游玩的乐园世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验“互助”、“友爱”、“分享”、“探索”等美好事物,获得情感满足,同时也通过宝宝、音乐、色彩、运动等形象元素获得对同龄人生活世界的直觉认知。
4、幼儿倾向于模仿同龄的角色化形象,并获得认知满足。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主要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形象提供的信息来获取概念和经验认知。在幼儿节目中有无让孩子喜欢并印象深刻的角色化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角色化形象塑造必须具备如下形式要素:亲和力、目光沟通、同龄孩童、鲜艳的颜色和造型、引起注意的声音[13]。《智慧树》中的红果果、绿泡泡、小咕咚等形象就较成功。英国高收视率低幼节目《方块娃娃》通过四个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拟人化角色唱歌跳舞,搭配幽默有趣的对白与动作,每集不同的主题故事,让孩子在模仿方块娃娃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和学习英语。《巧虎乐智小天地》集中塑造的孩童人偶巧虎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同龄人榜样,帮助幼儿培养了各类生活习惯。有研究指出,由于成功的本土卡通形象缺席,幼儿对国外卡通形象具有明显偏爱,严重影响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我国儿童文化认同感的形成[14]。在我国幼儿电视节目中塑造成功的角色化形象,从文化建设角度看也是非常迫切的。
(二)拓展幼儿节目品牌价值链,建立长效赢利模式
近年来,境内外不少媒体通过品牌经营和产业链整合,涉足幼儿电视节目市场并获得丰厚收益。2003年nick少儿频道以年收入11.5亿美元占据全美电视频道收入排行榜第10名,其中“nick”品牌每年衍生品开发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15]。我国台湾地区幼儿电视频道发展也很快,除了收视第一的“东森幼幼台”,还有富邦电视集团的“momo亲子台”,纬来电视集团的“qtv纬来儿童台”等,幼儿电视节目已成为台湾主要电视集团的重点发展项目,人们纷纷看好该收视市场的发展潜力。
所谓品牌价值链,就是利用品牌号召力,将各种品牌拓展活动联系起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16]。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要走出困境,就应挖掘收视群体的潜力和节目品牌价值,从节目品牌构建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娱教市场开发,构建品牌价值链。
1、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间延伸。幼儿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正处于模仿、认同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品牌选择,幼儿时期的电视观看行为会影响未来少儿期、青少年期的媒介使用行为[17]。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态度形成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这种态度的形成阶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18]。幼儿期的收视偏好会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影响。幼儿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忠诚受众群。电视节目品牌对幼儿的吸引力,使这群受众往往成为最忠诚的观众,也是电视频道培养未来观众的手段之一。
2、节目品牌价值链的空间延伸。幼儿的电视收看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往往呈现为2种状况:一是与父母一起收看,节目同时获得了成人观众;另一种是,幼儿通过节目收视获得的态度偏好乃至品牌偏好影响了父母的消费选择。“养育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每花1美元,就有75美分是根据这些儿童的需求和欲望花出的。可以说,学龄前儿童掌控着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多的金钱。他们决定着父母的购物地点、吃饭的地方、居处之所在,乃至开什么车,去什么地方度假”[19]。幼儿电视节目其实是通过抓取幼儿的注意力,最终获得了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父母受众群。
幼儿节目受众群的扩展,使其获得了更多经营保障。英国幼儿父母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本土节目,因此面向0-6岁婴幼儿的cbeeies频道收视率胜过观众群定位为6-12岁儿童的cbbc频道[20]。后者因美国少儿节目的冲击,经营限入困难,cbeeies频道则因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视保障,经营良好。
3、节目品牌价值链的主要实现方式:开拓幼儿娱教衍生品市场。调查发现,对幼儿电视抱积极态度的家长,对该电视衍生产品如配套音像制品和玩偶愿意购买的,分别占70.45% 和58%以上[21]。假如不局限于“卖广告时段”这种传统的电视赢利模式,幼儿电视节目有着更多商机,应致力于发展品牌节目的衍生品服务,延伸品牌价值链。“儿童节目的关键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响,出版、玩具等业务也因此能够附加在节目之上。作为一个儿童节目的专业营销者,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怎么让节目及其附加物成为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离不开的东西?”[22]
当前,多家视听传媒以幼儿及其家长为收视对象和目标市场,着力开发其中的无限商机。《巧虎乐智小天地》大力开发和促销巧虎开心成长系列周边产品,通过出售的读本、dvd、故事游戏书、父母育儿书、各类游戏玩具、生活用品、卡通形象和人偶等相互连动,引导孩子和家长的消费趣味。我国台湾的东森幼幼台过去以播放外购卡通节目为主,结果与目前很多地方少儿频道一样广告匮乏、片源不足、经营亏损。2000年定位为针对0-7岁儿童的幼教频道,强调快乐学习和亲子互动,其收视群中高达34%是25岁至45岁的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第二年就扭亏为盈,2005年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仅广告收益就达5亿台币。同时积极进军幼教商品市场,经营所播品牌节目的衍生品:vcd、cd、录像带、录音带、平面儿童书刊,还有卡通肖像授权加工制成的配件、服饰、家庭用品、文具等,收益相当可观。这种品牌延伸战术被多数幼儿视听产品商采用,是目前较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4、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策略:与相关品牌、机构强势联合,增强品牌竞争力。相比已具品牌基础的节目,资金不足、起步较晚、资源有限的地方台幼儿栏目,前期节目开发与后期经营会遇到更大困难,更需联合与幼儿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实力机构和品牌商,通过产业链整合,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增强节目号召力与竞争力。国内私营媒体互力健康传媒,2007年联合贝亲、恒安等著名妇婴消费品商制作节目,开发了0-1岁婴幼儿节目《贝亲亲子乐园》和《恒安亲子乐园》,联合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品牌医药医疗机构为播出平台,锁定妇婴为主力受众,大力拓展亲子节目市场,拓展“婴童经济”产业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开发、制作、生产、出版、播出、销售及衍生品的生产经营,都与一线品牌商合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品牌联合打造幼儿节目品牌开发制作与播出发行的大平台,以整合营销方式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累积人气。
要将节目一次售卖即凋谢的速朽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生命,就有必要构建并延伸幼儿节目品牌的价值链,把节目品牌影响力传达给消费群体,进一步巩固品牌节目的市场地位,实现节目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国外传媒集团及民营媒体对幼儿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已迈出了竞争步伐并开始市场布局。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未充分开发品牌价值链,如仅满足于现在的广告经营模式,不去尽力拓展市场,长远看有可能导致收视市场萎缩。主流电视媒体应尽快拓展思路,抓住契机占领幼儿娱教市场。本土幼儿娱教节目兴盛,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选择具有本土文化品质的节目的可能性,也是新一代幼儿国民传承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
[2]陈崇山《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当代传播》,2001年03期。
[3]李嘉梅《学龄前儿童媒体识读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园儿童电视观看行为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张令振《电视与儿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5]王春燕、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周裙赞《我国当前幼儿电视节目的教育价值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 [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8]王海龙《玩乐+惊喜:bbc<天线宝宝>的核心理念》,《视听界》2008年06期。
[9]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天线宝宝”背后的故事》,台湾pts网站http:pts.org.tw/~celetubbies/
[11]randwhite,2003,that’s edutainmem by randy white,white hutchinson leisure & learning group, http:whitehutchinson.com/leisure/articles/ededutain-ment.shtml
[12]w.shramm,j.lyle&w.b.parker,1961,television in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p61-69.
[13]a. c.huston & j. c.wrighe, 1983, 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r.anderson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79-81.
[14]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王彩平《境外少儿频道运营面面观》,《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16]姜向阳《品牌延伸应遵循的原则》,《企业研究》2006年01期。
[17]w.a•collins, 1981,schemata for 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in h. kelly &gardner (ed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viewing children through televis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p.31-45.
[18][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19]胡泳《从“天线宝宝”看儿童营销》,《成功营销》2004年07期。
[20]《英国儿童电视走向没落》,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
[摘要]:当前,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等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但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远未充分发展,自制节目少,国家主流媒体尚未在该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反而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了幼儿收视市场。通过重点分析幼儿节目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提出:应从幼儿心理、节目制作、角色形象、品牌建构、早教产业等方面深度培育和开发本土幼儿节目品牌,实现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空双向延伸。
0-7岁的幼儿包括2个年龄段:3-7岁的学龄前儿童和0-3岁的婴幼儿。包括幼儿在内,2008年我国0-14岁人口统计为2. 5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9.0%[1]。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闲暇时间相对富裕,接触电视时间比中小学生多,且较无机会接触其他现代媒介,可塑性最大,其电视观看时间可达到人生的第一个高峰。90年代末的调查就显示:我国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占72.4%,约44.3%的幼儿1岁前就接触电视,到3岁约82%的幼儿看电视,且随年龄增长,每天看电视的幼儿人数、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均增长,幼儿平均每天收视时间在1.45小时以上。发展至今,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
近年来,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幼儿电视节目取得了不少进步,出现了《智慧树》、《小小智慧树》等品牌节目和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中国教育台早教频道等。但与数亿幼儿及其家长的观众数相比,现有幼儿电视节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很薄弱。深入分析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建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媒体研究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我国幼儿电视及幼教视听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自制的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很少。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幼儿开设的电视栏目、节目相当有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尽管已开办了30多个少儿频道,但多数节目以7岁以上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群,专门关注到7岁以下幼儿的节目较少,针对0-3岁婴幼儿的电视节目更少。自制幼儿节目,包括幼儿动画片在内,节目总量过少,相对固定且有影响力的幼儿节目品牌太少,远不能满足幼儿及其家长的收视需求。
央视少儿频道25个栏目中仅有《智慧树》、《七巧板》、《小小智慧树》3档幼儿栏目,其中《小小智慧树》、《七巧板》针对0-3岁孩子;此外是央视《宝贝一家亲》育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有《伴随成长》、《幼儿园的故事》等3、4档栏目——但该频道一直以数字付费电视形式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幼儿和家长的收视选择;在当前全国数字付费用户有限且年度增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该频道幼儿节目尚不具备影响力。
(二)现有节目成人说教味太浓,幼儿特性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够。
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存在着说教意识过浓、角遮蔽幼儿视角、成人思维代替幼儿思维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幼儿为主体”,制作理念、制作的精良程度、节目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无法与国外品牌节目抗衡。
研究表明,在节目中,儿童的参与程度越高,儿童的主体性发挥越显着。但我们常犯的毛病就是:幼儿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成人主持人往往成为了节目的主体、主角,占据节目中心地位;节目中的幼儿还是处于较被动的、受支配地位。幼儿品牌栏目“《智慧树》的11个子栏目中……以成人为本位的栏目有6个,占55%”,超过一半以上。
《智慧树》作为仅有的几档自制幼儿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暴露出:幼儿和家长收看国产幼儿节目时,选择品牌节目的余地相当有限。
(三)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幼儿收视市场。
由于适合幼儿收看的自制电视节目很少,家长们转而寻找市场上可售的其他幼教视听产品。笔者作为幼儿家长,所搜集到的目前市场适合幼儿的主流视听产品主要有:CBBC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迪斯尼的《小小爱因斯坦》和《小熊维尼家族》、瑞士的《企鹅家族》、德国的《逻辑狗》光盘、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以及日本教育集团倍乐生株式会社(Benesse Corporation)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推出的《巧虎》DVD,等等。它们中既有娱乐类节目,也有教育类节目,更多是二者结合的,笔者将之统称为幼儿娱教节目。但它们无一为我国自制幼儿视听产品,且都并不来自主流电视媒体。
这些视听产品品牌背后都是国际传媒集团,他们对我国幼儿娱教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并一定程度上已在品牌推广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占得先机,抓住了幼儿及其年轻父母观众群的注意力。
“幼儿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我国自制幼儿电视节目的匮乏和弱势,说明国家主流媒体还未在幼儿娱教节目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这就很难对我国幼儿的身心成长、尤其是对其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涵养熏陶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为什么主流电视媒体没有更多投入到幼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乃至发行领域?反而是让境外媒体借助各种途径抢占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市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儿童电视研究者认为,儿童电视是专业化的窄播媒体,存在着诸多困难:广告商不青睐、经费不足、利润太低,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人才匮乏、经营不善、制作落后等等。换言之,由于各方面资源和经费不足,吸引不了广告,也吸引不了优质人才,因此节目制作投入有限,节目不好看,自然经营更加困难,经费更加不足,陷入恶性循环。与一般少儿节目相比,幼儿电视具有自身特点;而要解决现有困境,必须要从幼儿电视的特点出发,找到良性循环的路径,即找到幼儿电视节目运营的长效赢利模式。
二、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发展策略
(一)抓住幼儿认知心理,制作品牌娱教节目。
幼儿电视的特点是娱乐教育一体。如何制作出宝宝喜欢的幼儿娱教节目?安伍德说:“创意来自孩子,如果你要为孩子制作一些节目,那么你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掌握幼儿独特的视听思维规律和言语行为特征是制作幼儿电视节目的关键。必须坚持将“幼儿主体”的创作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剔除成人思维对节目的不良影响。“节目的定位、内容的设置、视听运用、栏目编排及主持人塑造等要从‘儿童是主体’出发”,处处从幼儿视角,依据幼儿认知心理创作节目。关键看节目有无充分体现幼儿特有的心理特征
1、玩耍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天线宝宝》的主创安伍德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总结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10]。家庭和儿童休闲设施设计领域的国际权威人物RandWhite指出适合儿童的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玩”应具备如下7个特征:令身心非常愉悦、注重过程多于结果、儿童自发自导式、促发想象力的、不受任务和成人强加规则的影响)、分享式的、开放式的[11]。风靡全球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当中的角色就是每天玩,“白云白蓝天蓝,天线宝宝出来玩啰!”重复单纯的儿童语言、简单易懂的情节、明亮的色彩、容易模仿的舞蹈、节奏明快的音乐;玩,就是天线宝宝们的全部生活;镜头的中心也总是快乐玩耍的孩子,成人仅是配角。
2、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照研究了现有的幼教视听产品,发现:节目中幼儿角色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和情境化的游戏过程,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虎乐智小天地》根据1-6岁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程度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借助情境化的游戏模式,以唱游形式编排,着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当中模仿巧虎的言行,从而实现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自我保护、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相比之下,《智慧树》大部分栏目侧重以发展幼儿知识技能为目标,知识教育痕迹较重,游戏的编排还有待加强。
3、直觉认知与情感满足是幼儿主要的心理需求。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3岁是幼儿的感知发展阶段,3-6岁则是直觉思维阶段。因此,抽象的知识教育很难让幼儿理解,幼儿往往是通过色彩、图形、运动、音乐等元素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觉认知。美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在上世纪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儿童使用电视以得到个体的满足,主要是情感满足和认知满足[12]。而幼儿对电视的内容诉求与学龄期少儿又有很大差别,其生活能力的模仿式认知学习和情感感知的体验式满足,要超过抽象的知识教育诉求。《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就通过台词、韵律和音乐将孩子带入宝宝们快乐游玩的乐园世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验“互助”、“友爱”、“分享”、“探索”等美好事物,获得情感满足,同时也通过宝宝、音乐、色彩、运动等形象元素获得对同龄人生活世界的直觉认知。
4、幼儿倾向于模仿同龄的角色化形象,并获得认知满足。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主要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形象提供的信息来获取概念和经验认知。在幼儿节目中有无让孩子喜欢并印象深刻的角色化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角色化形象塑造必须具备如下形式要素:亲和力、目光沟通、同龄孩童、鲜艳的颜色和造型、引起注意的声音[13]。《智慧树》中的红果果、绿泡泡、小咕咚等形象就较成功。英国高收视率低幼节目《方块娃娃》通过四个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拟人化角色唱歌跳舞,搭配幽默有趣的对白与动作,每集不同的主题故事,让孩子在模仿方块娃娃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和学习英语。《巧虎乐智小天地》集中塑造的孩童人偶巧虎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同龄人榜样,帮助幼儿培养了各类生活习惯。有研究指出,由于成功的本土卡通形象缺席,幼儿对国外卡通形象具有明显偏爱,严重影响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我国儿童文化认同感的形成[14]。在我国幼儿电视节目中塑造成功的角色化形象,从文化建设角度看也是非常迫切的。
转贴于
(二)拓展幼儿节目品牌价值链,建立长效赢利模式
近年来,境内外不少媒体通过品牌经营和产业链整合,涉足幼儿电视节目市场并获得丰厚收益。2003年NICK少儿频道以年收入11.5亿美元占据全美电视频道收入排行榜第10名,其中“NICK”品牌每年衍生品开发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15]。我国台湾地区幼儿电视频道发展也很快,除了收视第一的“东森幼幼台”,还有富邦电视集团的“MOMO亲子台”,纬来电视集团的“QTV纬来儿童台”等,幼儿电视节目已成为台湾主要电视集团的重点发展项目,人们纷纷看好该收视市场的发展潜力。
所谓品牌价值链,就是利用品牌号召力,将各种品牌拓展活动联系起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16]。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要走出困境,就应挖掘收视群体的潜力和节目品牌价值,从节目品牌构建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娱教市场开发,构建品牌价值链。
1、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间延伸。幼儿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正处于模仿、认同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品牌选择,幼儿时期的电视观看行为会影响未来少儿期、青少年期的媒介使用行为[17]。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态度形成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这种态度的形成阶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18]。幼儿期的收视偏好会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影响。幼儿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忠诚受众群。电视节目品牌对幼儿的吸引力,使这群受众往往成为最忠诚的观众,也是电视频道培养未来观众的手段之一。
2、节目品牌价值链的空间延伸。幼儿的电视收看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往往呈现为2种状况:一是与父母一起收看,节目同时获得了成人观众;另一种是,幼儿通过节目收视获得的态度偏好乃至品牌偏好影响了父母的消费选择。“养育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每花1美元,就有75美分是根据这些儿童的需求和欲望花出的。可以说,学龄前儿童掌控着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多的金钱。他们决定着父母的购物地点、吃饭的地方、居处之所在,乃至开什么车,去什么地方度假”[19]。幼儿电视节目其实是通过抓取幼儿的注意力,最终获得了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父母受众群。
幼儿节目受众群的扩展,使其获得了更多经营保障。英国幼儿父母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本土节目,因此面向0-6岁婴幼儿的CBeeies频道收视率胜过观众群定位为6-12岁儿童的CBBC频道[20]。后者因美国少儿节目的冲击,经营限入困难,CBeeies频道则因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视保障,经营良好。
3、节目品牌价值链的主要实现方式:开拓幼儿娱教衍生品市场。调查发现,对幼儿电视抱积极态度的家长,对该电视衍生产品如配套音像制品和玩偶愿意购买的,分别占70.45% 和58%以上[21]。假如不局限于“卖广告时段”这种传统的电视赢利模式,幼儿电视节目有着更多商机,应致力于发展品牌节目的衍生品服务,延伸品牌价值链。“儿童节目的关键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响,出版、玩具等业务也因此能够附加在节目之上。作为一个儿童节目的专业营销者,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怎么让节目及其附加物成为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离不开的东西?”[22]
当前,多家视听传媒以幼儿及其家长为收视对象和目标市场,着力开发其中的无限商机。《巧虎乐智小天地》大力开发和促销巧虎开心成长系列周边产品,通过出售的读本、DVD、故事游戏书、父母育儿书、各类游戏玩具、生活用品、卡通形象和人偶等相互连动,引导孩子和家长的消费趣味。我国台湾的东森幼幼台过去以播放外购卡通节目为主,结果与目前很多地方少儿频道一样广告匮乏、片源不足、经营亏损。2000年定位为针对0-7岁儿童的幼教频道,强调快乐学习和亲子互动,其收视群中高达34%是25岁至45岁的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第二年就扭亏为盈,2005年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仅广告收益就达5亿台币。同时积极进军幼教商品市场,经营所播品牌节目的衍生品:VCD、CD、录像带、录音带、平面儿童书刊,还有卡通肖像授权加工制成的配件、服饰、家庭用品、文具等,收益相当可观。这种品牌延伸战术被多数幼儿视听产品商采用,是目前较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4、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策略:与相关品牌、机构强势联合,增强品牌竞争力。相比已具品牌基础的节目,资金不足、起步较晚、资源有限的地方台幼儿栏目,前期节目开发与后期经营会遇到更大困难,更需联合与幼儿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实力机构和品牌商,通过产业链整合,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增强节目号召力与竞争力。国内私营媒体互力健康传媒,2007年联合贝亲、恒安等着名妇婴消费品商制作节目,开发了0-1岁婴幼儿节目《贝亲亲子乐园》和《恒安亲子乐园》,联合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品牌医药医疗机构为播出平台,锁定妇婴为主力受众,大力拓展亲子节目市场,拓展“婴童经济”产业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开发、制作、生产、出版、播出、销售及衍生品的生产经营,都与一线品牌商合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品牌联合打造幼儿节目品牌开发制作与播出发行的大平台,以整合营销方式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累积人气。
要将节目一次售卖即凋谢的速朽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生命,就有必要构建并延伸幼儿节目品牌的价值链,把节目品牌影响力传达给消费群体,进一步巩固品牌节目的市场地位,实现节目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国外传媒集团及民营媒体对幼儿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已迈出了竞争步伐并开始市场布局。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未充分开发品牌价值链,如仅满足于现在的广告经营模式,不去尽力拓展市场,长远看有可能导致收视市场萎缩。主流电视媒体应尽快拓展思路,抓住契机占领幼儿娱教市场。本土幼儿娱教节目兴盛,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选择具有本土文化品质的节目的可能性,也是新一代幼儿国民传承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
陈崇山《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当代传播》,2001年03期。
李嘉梅《学龄前儿童媒体识读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园儿童电视观看行为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张令振《电视与儿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王春燕、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周裙赞《我国当前幼儿电视节目的教育价值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瑞士] 皮亚杰着,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着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王海龙《玩乐+惊喜:BBC天线宝宝的核心理念》,《视听界》2008年06期。
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天线宝宝”背后的故事》,台湾PTS网站http:pts.org.tw/~celetubbies/
[11]RandWhite,2003,That’s Edutainmem by Randy White,White Hutchinson Leisure & Learning Group, http:whitehutchinson.com/leisure/articles/ededutain-ment.shtml
[12]W.Shramm,J.Lyle&W.B.Parker,1961,Television in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P61-69.
[13]A. C.Huston & J. C.Wrighe, 1983, 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R.Anderson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79-81.
[14]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王彩平《境外少儿频道运营面面观》,《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16]姜向阳《品牌延伸应遵循的原则》,《企业研究》2006年01期。
[17]W.ACollins, 1981,Schemata for 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In H. Kelly &Gardner (ed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viewing children through televis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p.31-45.
[18][瑞士] 皮亚杰着,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着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19]胡泳《从“天线宝宝”看儿童营销》,《成功营销》2004年07期。
[20]《英国儿童电视走向没落》,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
[摘要]:当前,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等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但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远未充分发展,自制节目少,国家主流媒体尚未在该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反而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了幼儿收视市场。通过重点分析幼儿节目的独特性与特殊价值,提出:应从幼儿心理、节目制作、角色形象、品牌建构、早教产业等方面深度培育和开发本土幼儿节目品牌,实现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空双向延伸。
0-7岁的幼儿包括2个年龄段:3-7岁的学龄前儿童和0-3岁的婴幼儿。包括幼儿在内,2008年我国0-14岁人口统计为2. 5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9.0%[1]。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闲暇时间相对富裕[2],接触电视时间比中小学生多,且较无机会接触其他现代媒介,可塑性最大,其电视观看时间可达到人生的第一个高峰[3]。90年代末的调查就显示:我国幼儿每天看电视的占72.4%[4],约44.3%的幼儿1岁前就接触电视,到3岁约82%的幼儿看电视,且随年龄增长,每天看电视的幼儿人数、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均增长,幼儿平均每天收视时间在1.45小时以上[5]。发展至今,电视已成为我国幼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主要媒介,也是对其成长尤其价值观念形成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
近年来,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推行,幼儿电视节目取得了不少进步,出现了《智慧树》、《小小智慧树》等品牌节目和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中国教育台早教频道等。但与数亿幼儿及其家长的观众数相比,现有幼儿电视节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很薄弱。深入分析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建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媒体研究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我国幼儿电视及幼教视听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自制的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很少。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幼儿开设的电视栏目、节目相当有限,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尽管已开办了30多个少儿频道,但多数节目以7岁以上少年儿童为目标受众群,专门关注到7岁以下幼儿的节目较少,针对0-3岁婴幼儿的电视节目更少。自制幼儿节目,包括幼儿动画片在内,节目总量过少,相对固定且有影响力的幼儿节目品牌太少,远不能满足幼儿及其家长的收视需求。
央视少儿频道25个栏目中仅有《智慧树》、《七巧板》、《小小智慧树》3档幼儿栏目,其中《小小智慧树》、《七巧板》针对0-3岁孩子;此外是央视《宝贝一家亲》育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有《伴随成长》、《幼儿园的故事》等3、4档栏目——但该频道一直以数字付费电视形式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幼儿和家长的收视选择;在当前全国数字付费用户有限且年度增量也有限的情况下,该频道幼儿节目尚不具备影响力。
(二)现有节目成人说教味太浓,幼儿特性不够突出,品牌影响力不够。
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存在着说教意识过浓、角遮蔽幼儿视角、成人思维代替幼儿思维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以幼儿为主体”,制作理念、制作的精良程度、节目品牌推广等方面还无法与国外品牌节目抗衡。
研究表明,在节目中,儿童的参与程度越高,儿童的主体性发挥越显著。但我们常犯的毛病就是:幼儿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被忽视,成人主持人往往成为了节目的主体、主角,占据节目中心地位;节目中的幼儿还是处于较被动的、受支配地位。幼儿品牌栏目“《智慧树》的11个子栏目中……以成人为本位的栏目有6个,占55%”[6],超过一半以上。
《智慧树》作为仅有的几档自制幼儿节目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节目,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就暴露出:幼儿和家长收看国产幼儿节目时,选择品牌节目的余地相当有限。
(三)洋品牌视听产品占据幼儿收视市场。
由于适合幼儿收看的自制电视节目很少,家长们转而寻找市场上可售的其他幼教视听产品。笔者作为幼儿家长,所搜集到的目前市场适合幼儿的主流视听产品主要有:CBBC的《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迪斯尼的《小小爱因斯坦》和《小熊维尼家族》、瑞士的《企鹅家族》、德国的《逻辑狗》光盘、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以及日本教育集团倍乐生株式会社(Benesse Corporation)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推出的《巧虎》DVD,等等。它们中既有娱乐类节目,也有教育类节目,更多是二者结合的,笔者将之统称为幼儿娱教节目。但它们无一为我国自制幼儿视听产品,且都并不来自主流电视媒体。
这些视听产品品牌背后都是国际传媒集团,他们对我国幼儿娱教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并一定程度上已在品牌推广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占得先机,抓住了幼儿及其年轻父母观众群的注意力。
“幼儿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将影响他们的一生”[7]。我国自制幼儿电视节目的匮乏和弱势,说明国家主流媒体还未在幼儿娱教节目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这就很难对我国幼儿的身心成长、尤其是对其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涵养熏陶方面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为什么主流电视媒体没有更多投入到幼儿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乃至发行领域?反而是让境外媒体借助各种途径抢占了家长和孩子的注意力市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儿童电视研究者认为,儿童电视是专业化的窄播媒体,存在着诸多困难:广告商不青睐、经费不足、利润太低,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人才匮乏、经营不善、制作落后等等。换言之,由于各方面资源和经费不足,吸引不了广告,也吸引不了优质人才,因此节目制作投入有限,节目不好看,自然经营更加困难,经费更加不足,陷入恶性循环。与一般少儿节目相比,幼儿电视具有自身特点;而要解决现有困境,必须要从幼儿电视的特点出发,找到良性循环的路径,即找到幼儿电视节目运营的长效赢利模式。
二、我国幼儿电视节目品牌发展策略
(一)抓住幼儿认知心理,制作品牌娱教节目。
幼儿电视的特点是娱乐教育一体。如何制作出宝宝喜欢的幼儿娱教节目?安伍德说:“创意来自孩子,如果你要为孩子制作一些节目,那么你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8]。掌握幼儿独特的视听思维规律和言语行为特征是制作幼儿电视节目的关键。必须坚持将“幼儿主体”的创作观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剔除成人思维对节目的不良影响。“节目的定位、内容的设置、视听运用、栏目编排及主持人塑造等要从‘儿童是主体’出发”[9],处处从幼儿视角,依据幼儿认知心理创作节目。关键看节目有无充分体现幼儿特有的心理特征:
1、玩耍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天线宝宝》的主创安伍德通过对幼儿的长期观察总结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只会玩”[10]。家庭和儿童休闲设施设计领域的国际权威人物RandWhite指出适合儿童的且具有发展能力的“玩”应具备如下7个特征:令身心非常愉悦、注重过程多于结果、儿童自发自导式、促发想象力的、不受任务和成人强加规则的影响)、分享式的、开放式的[11]。风靡全球的《花园宝宝》、《天线宝宝》,当中的角色就是每天玩,“白云白蓝天蓝,天线宝宝出来玩啰!”重复单纯的儿童语言、简单易懂的情节、明亮的色彩、容易模仿的舞蹈、节奏明快的音乐;玩,就是天线宝宝们的全部生活;镜头的中心也总是快乐玩耍的孩子,成人仅是配角。
2、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照研究了现有的幼教视听产品,发现:节目中幼儿角色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和情境化的游戏过程,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虎乐智小天地》根据1-6岁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程度的互动体验式游戏,借助情境化的游戏模式,以唱游形式编排,着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当中模仿巧虎的言行,从而实现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自我保护、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相比之下,《智慧树》大部分栏目侧重以发展幼儿知识技能为目标,知识教育痕迹较重,游戏的编排还有待加强。
3、直觉认知与情感满足是幼儿主要的心理需求。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3岁是幼儿的感知发展阶段,3-6岁则是直觉思维阶段。因此,抽象的知识教育很难让幼儿理解,幼儿往往是通过色彩、图形、运动、音乐等元素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觉认知。美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在上世纪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儿童使用电视以得到个体的满足,主要是情感满足和认知满足[12]。而幼儿对电视的内容诉求与学龄期少儿又有很大差别,其生活能力的模仿式认知学习和情感感知的体验式满足,要超过抽象的知识教育诉求。《天线宝宝》和《花园宝宝》就通过台词、韵律和音乐将孩子带入宝宝们快乐游玩的乐园世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体验“互助”、“友爱”、“分享”、“探索”等美好事物,获得情感满足,同时也通过宝宝、音乐、色彩、运动等形象元素获得对同龄人生活世界的直觉认知。
4、幼儿倾向于模仿同龄的角色化形象,并获得认知满足。幼儿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主要依赖大量生动有趣的视听形象提供的信息来获取概念和经验认知。在幼儿节目中有无让孩子喜欢并印象深刻的角色化形象塑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角色化形象塑造必须具备如下形式要素:亲和力、目光沟通、同龄孩童、鲜艳的颜色和造型、引起注意的声音[13]。《智慧树》中的红果果、绿泡泡、小咕咚等形象就较成功。英国高收视率低幼节目《方块娃娃》通过四个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拟人化角色唱歌跳舞,搭配幽默有趣的对白与动作,每集不同的主题故事,让孩子在模仿方块娃娃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和学习英语。《巧虎乐智小天地》集中塑造的孩童人偶巧虎成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同龄人榜样,帮助幼儿培养了各类生活习惯。有研究指出,由于成功的本土卡通形象缺席,幼儿对国外卡通形象具有明显偏爱,严重影响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及我国儿童文化认同感的形成[14]。在我国幼儿电视节目中塑造成功的角色化形象,从文化建设角度看也是非常迫切的。
(二)拓展幼儿节目品牌价值链,建立长效赢利模式
近年来,境内外不少媒体通过品牌经营和产业链整合,涉足幼儿电视节目市场并获得丰厚收益。2003年NICK少儿频道以年收入11.5亿美元占据全美电视频道收入排行榜第10名,其中“NICK”品牌每年衍生品开发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15]。我国台湾地区幼儿电视频道发展也很快,除了收视第一的“东森幼幼台”,还有富邦电视集团的“MOMO亲子台”,纬来电视集团的“QTV纬来儿童台”等,幼儿电视节目已成为台湾主要电视集团的重点发展项目,人们纷纷看好该收视市场的发展潜力。
所谓品牌价值链,就是利用品牌号召力,将各种品牌拓展活动联系起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16]。我国幼儿电视节目要走出困境,就应挖掘收视群体的潜力和节目品牌价值,从节目品牌构建进一步延伸到幼儿娱教市场开发,构建品牌价值链。
1、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时间延伸。幼儿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正处于模仿、认同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品牌选择,幼儿时期的电视观看行为会影响未来少儿期、青少年期的媒介使用行为[17]。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指出:“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态度形成阶段,发展起对自然及周围世界的理解,建立观点和想法。……这种态度的形成阶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18]。幼儿期的收视偏好会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影响。幼儿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忠诚受众群。电视节目品牌对幼儿的吸引力,使这群受众往往成为最忠诚的观众,也是电视频道培养未来观众的手段之一。
2、节目品牌价值链的空间延伸。幼儿的电视收看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往往呈现为2种状况:一是与父母一起收看,节目同时获得了成人观众;另一种是,幼儿通过节目收视获得的态度偏好乃至品牌偏好影响了父母的消费选择。“养育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每花1美元,就有75美分是根据这些儿童的需求和欲望花出的。可以说,学龄前儿童掌控着比其他任何群体都更多的金钱。他们决定着父母的购物地点、吃饭的地方、居处之所在,乃至开什么车,去什么地方度假”[19]。幼儿电视节目其实是通过抓取幼儿的注意力,最终获得了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父母受众群。
幼儿节目受众群的扩展,使其获得了更多经营保障。英国幼儿父母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本土节目,因此面向0-6岁婴幼儿的CBeeies频道收视率胜过观众群定位为6-12岁儿童的CBBC频道[20]。后者因美国少儿节目的冲击,经营限入困难,CBeeies频道则因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视保障,经营良好。
3、节目品牌价值链的主要实现方式:开拓幼儿娱教衍生品市场。调查发现,对幼儿电视抱积极态度的家长,对该电视衍生产品如配套音像制品和玩偶愿意购买的,分别占70.45% 和58%以上[21]。假如不局限于“卖广告时段”这种传统的电视赢利模式,幼儿电视节目有着更多商机,应致力于发展品牌节目的衍生品服务,延伸品牌价值链。“儿童节目的关键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响,出版、玩具等业务也因此能够附加在节目之上。作为一个儿童节目的专业营销者,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我怎么让节目及其附加物成为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离不开的东西?”[22]
当前,多家视听传媒以幼儿及其家长为收视对象和目标市场,着力开发其中的无限商机。《巧虎乐智小天地》大力开发和促销巧虎开心成长系列周边产品,通过出售的读本、DVD、故事游戏书、父母育儿书、各类游戏玩具、生活用品、卡通形象和人偶等相互连动,引导孩子和家长的消费趣味。我国台湾的东森幼幼台过去以播放外购卡通节目为主,结果与目前很多地方少儿频道一样广告匮乏、片源不足、经营亏损。2000年定位为针对0-7岁儿童的幼教频道,强调快乐学习和亲子互动,其收视群中高达34%是25岁至45岁的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第二年就扭亏为盈,2005年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仅广告收益就达5亿台币。同时积极进军幼教商品市场,经营所播品牌节目的衍生品:VCD、CD、录像带、录音带、平面儿童书刊,还有卡通肖像授权加工制成的配件、服饰、家庭用品、文具等,收益相当可观。这种品牌延伸战术被多数幼儿视听产品商采用,是目前较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4、节目品牌价值链的整合营销策略:与相关品牌、机构强势联合,增强品牌竞争力。相比已具品牌基础的节目,资金不足、起步较晚、资源有限的地方台幼儿栏目,前期节目开发与后期经营会遇到更大困难,更需联合与幼儿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实力机构和品牌商,通过产业链整合,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增强节目号召力与竞争力。国内私营媒体互力健康传媒,2007年联合贝亲、恒安等著名妇婴消费品商制作节目,开发了0-1岁婴幼儿节目《贝亲亲子乐园》和《恒安亲子乐园》,联合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品牌医药医疗机构为播出平台,锁定妇婴为主力受众,大力拓展亲子节目市场,拓展“婴童经济”产业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开发、制作、生产、出版、播出、销售及衍生品的生产经营,都与一线品牌商合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品牌联合打造幼儿节目品牌开发制作与播出发行的大平台,以整合营销方式提高节目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累积人气。
要将节目一次售卖即凋谢的速朽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生命,就有必要构建并延伸幼儿节目品牌的价值链,把节目品牌影响力传达给消费群体,进一步巩固品牌节目的市场地位,实现节目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国外传媒集团及民营媒体对幼儿节目市场虎视眈眈,已迈出了竞争步伐并开始市场布局。我国现有幼儿节目还未充分开发品牌价值链,如仅满足于现在的广告经营模式,不去尽力拓展市场,长远看有可能导致收视市场萎缩。主流电视媒体应尽快拓展思路,抓住契机占领幼儿娱教市场。本土幼儿娱教节目兴盛,孩子和家长就有了更多选择具有本土文化品质的节目的可能性,也是新一代幼儿国民传承与认同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需要。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
[2]陈崇山《中国受众研究之回顾》,《当代传播》,2001年03期。
[3]李嘉梅《学龄前儿童媒体识读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园儿童电视观看行为之研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张令振《电视与儿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5]王春燕、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研究》,《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周裙赞《我国当前幼儿电视节目的教育价值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 [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8]王海龙《玩乐+惊喜:BBC的核心理念》,《视听界》2008年06期。
[9]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儿童电视节目创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天线宝宝”背后的故事》,台湾PTS网站http:pts.org.tw/~celetubbies/
[11]RandWhite,2003,That’s Edutainmem by Randy White,White Hutchinson Leisure & Learning Group, http:whitehutchinson.com/leisure/articles/ededutain-ment.shtml
[12]W.Shramm,J.Lyle&W.B.Parker,1961,Television in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P61-69.
[13]A. C.Huston & J. C.Wrighe, 1983, 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R.Anderson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79-81.
[14]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王彩平《境外少儿频道运营面面观》,《声屏世界》2006年03期。
[16]姜向阳《品牌延伸应遵循的原则》,《企业研究》2006年01期。
[17]W.ACollins, 1981,Schemata for 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In H. Kelly &Gardner (ed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viewing children through televis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p.31-45.
[18][瑞士] 皮亚杰著,卢浚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19]胡泳《从“天线宝宝”看儿童营销》,《成功营销》2004年07期。
[20]《英国儿童电视走向没落》,来源:新华网,2008年3月10日。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我们采用请领导专家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外出培训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本年度,我们利用教师每周四沙龙的学习时间,聘请了进修学校徐慧颖和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德凤主任为教师进行《生态体验式班会的培训》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全校教师共撰写98篇学习心得。张黎明和徐春丽两位老师参加了全国传美说课比赛双双获得特等奖。
2、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区进修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我校已有32名班主任参加培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师们共撰写教育叙事125篇,教育论文70多篇,多篇发表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
3、为了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我校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关于《如何做班主任》讲座录像,每位教师撰写了观后感102篇。开展班主任教师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班主任把班组管理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小方法通过实例讲了出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通过培训,提高了班主任老师的育人能力及管理水平。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加强学生常规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听见国歌声要驻足肃立,少先队员敬队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开展“红领巾,我为你自豪”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胸前的红领巾,热爱少先队组织。如今学生红领巾佩戴率达到92%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中华魂”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全校学生上交征文1846篇
2、安全教育
(1)通过校园电视台,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让学生掌握了安全自救的基本防护知识。学校一年来共制做10多个和教育短片对学生进行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与全体班科任教师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开展《安全是生命的保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
(4)为提高师生避险抗灾能力,学校每学期一次组织了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演练,全校3000多名学生经过训练能够在3分多钟全部出楼在操场上站好,广大师生掌握了应急疏散、正确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师生们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们的安全自救能力,从中积累了集体疏散、应急组织等实践经验。
3、 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活动,现在学生如果看到操场上有纸张,都能主动地跑过去拾起来,使校园变得更加整洁,干净。
4、抓好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花园好孩子歌》为内容,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花园好孩子示范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星级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班级评比制度的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有了明显的变化,出教室能够有序的上下楼,站队做到快、静、齐。
5、本年度,举行两次生态体验德育实践活动课,参赛班级80余次,本次活动课形式多样,有校园剧、小品、歌曲、诗朗颂、访谈、相声、辩论会、论坛、谈话、才艺表演、游戏等,班班都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附以相关声象资料,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实践课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学生自己编剧、自己扮演角色,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体验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塑造了他们完善的人格,提升了道德素养。
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使班主任老师从传统式的班会向生态体验式班会过度,真正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
三、“园”汁“园”味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快乐成长。
工作中落实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力求准确把握教育的脉络,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校情”为基准点,以“生情”为切入点,以“体验”为渗透点,开展“园”汁“园”味的具有花园特色的教育活动,让花园的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1、搭建花园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角”。
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弊端就是在活动中不能让每一个孩子们得到充分地展示,我们学校就立足从常规教育活动中,搭建学生舞台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让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工作中强调三个变即:变常规升旗为平民化,变花园电视台为常态化,变行为示范管理儿童化。
学校49个班级本年度有32个班级参与升旗,班级参与率达到65℅。学校花园电视台节目由学生自己创作、演出,反映校园新风、校园新动向。本年度参与花园电视台节目录制演出的学生达到了全校总人数的21℅。让学生参与行为规范管理成立“花园好孩子示范岗”,培养“花园好孩子示范员”共计508人次,占全校人数的17℅。大队、中队干培训、儿童公园铁路员工培训、花园小记者培训使特色学生脱颖而出使32℅。在这些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主动修补国旗的“小旗手”,学生们找到了自我,成为小舞台中的“主角”。
2、“花园好孩子”的特色养成教育,让队员在体验中求进步。
学校少先队习惯养成是最具特色的教育,“花园好孩子”是花园少先队在新的理念下提出的,我们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花园好孩子歌》,力求以歌为纲,以歌激情,以歌导行。特色好习惯活动,深化队员习惯落实。“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绘画比赛”、“创编好习惯童谣比赛”、“寻找身边的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短剧比赛” 等系列活动使队员完成从体验到感知再形成内化的一个过程,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求进步。
特色有效评价,为队员行为内化提供动力.“花园好孩子光荣榜”、花园好孩子相册都是队员们的目标。精心设计的“花园好孩子成长卡”奖给有成长中有良好的习惯孩子。兑换活动,每月一次,共兑换2557张。在这一年中有85℅的学生成为“花园好孩子”,这一朵朵小花在花园的沃土中静静的开放在少先队的教育中,出现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小男孩、替别人道歉善良女孩、拾金不昧的“小雷锋”刘佳烨。还出现了一个被我们称为“木糖醇”的小队员:一个周一的早上校长走进水房巡视,只见一个一、二年级模样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走进水房。当她走近垃圾箱附近时,突然看见校长在里面,她有了一丝忧郁,转身就走了。校长当时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想扔什么东西。凭着职业的敏感,校长想她一定是看见我不敢扔了。于是校长就赶紧和蔼的说:“孩子你是不是想扔垃圾啊,没关系你可以扔啊!”这个孩子红着脸说:“校长,我早上在家里吃了一粒木糖醇,上学的路上我没有发现垃圾箱,我又没有面巾纸所以我一直没吐出来,我想到了学校吐在垃圾箱里。”说完她就更不好意思了。听孩子这么一说,校长感动极了,这个看上去年级不大小女孩,有这样的好习惯,多么令人欣慰。这不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孩子逐步养成的好习惯么?于是,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少先队大队部表扬了这名小女生,从此学校就知道了这个“木糖醇”女孩,一直影响和教育的其他的学生。
3、鲜活的特色活动,让花园少先队成为最具章张力的课堂。
结合少先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我爱红领巾”系列活动——“少先队知识学习”、“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唱响嘹亮的队歌”“红领巾,我为你骄傲”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队员们知晓队知识,了解队史。就红领巾的佩戴率为例,现在全校两千多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每日的佩戴率达到了96℅。今年是建队60周年,在10月13日建队日。我们举行了以“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隆重的入队仪式。这活动中全校学生受到教育,二年五班学生代表新队员讲话,在上台前我拉着他的手。他激动得和辅导员说:“老师你知道么,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二年级的新队员在入队后上交了371份入队之后的感受,表达出了队员们激动的心情,并决心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抓住重大节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好孩子学雷锋,红领巾伙伴互助”主题活动、“给妈妈一份爱”教育活动、“好孩子学会劳动”、参加“歌唱祖国庆六一活动”、“废纸再用,捐废还绿”、主题教育活动。《学雷锋伙伴互助,好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活动,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学写的雷锋日记并收集整理。全校上交雷锋日记共计 1071份。“我的好习惯”征文收到1377份。校合唱队参加了哈尔滨市改革总结会、校舞蹈队《猴戏》参加了南岗区艺术展演。学生在南岗区小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读国读国学读书汇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得到锻炼,受到熏陶与教育。
本年度我校少先队被评全国优秀大队、哈尔滨市特色大队,我们花园小学校被评为省级“48个好习惯示范学校”,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报道的我校特色少先队的情况、《家庭教育报》、队刊《小雪花》杂志对我校作了专题报道。大队辅导员王岩代表哈尔滨市团市委参加了黑龙江省“48个好习惯”经验交流会得到团省委领导的好评,花园小学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我们采用请领导专家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外出培训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本年度,我们利用教师每周四沙龙的学习时间,聘请了进修学校徐慧颖和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郭德凤主任为教师进行《生态体验式班会的培训》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全校教师共撰写98篇学习心得。张黎明和徐春丽两位老师参加了全国传美说课比赛双双获得特等奖。
2、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参加区进修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我校已有32名班主任参加培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教师们共撰写教育叙事125篇,教育论文70多篇,多篇发表在国家,省级报刊杂志上。
3、为了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我校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关于《如何做班主任》讲座录像,每位教师撰写了观后感102篇。开展班主任教师开展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班主任把班组管理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小方法通过实例讲了出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通过培训,提高了班主任老师的育人能力及管理水平。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加强学生常规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听见国歌声要驻足肃立,少先队员敬队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开展“红领巾,我为你自豪”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胸前的红领巾,热爱少先队组织。如今学生红领巾佩戴率达到92%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中华魂”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全校学生上交征文1846篇
2、安全教育
(1)通过校园电视台,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让学生掌握了安全自救的基本防护知识。学校一年来共制做10多个和教育短片对学生进行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与全体班科任教师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开展《安全是生命的保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课。
(4)为提高师生避险抗灾能力,学校每学期一次组织了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演练,全校3000多名学生经过训练能够在3分多钟全部出楼在操场上站好,广大师生掌握了应急疏散、正确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师生们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们的安全自救能力,从中积累了集体疏散、应急组织等实践经验。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活动,现在学生如果看到操场上有纸张,都能主动地跑过去拾起来,使校园变得更加整洁,干净。
4、抓好养成教育,本年度,为突出我校的德育主题,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花园好孩子歌》为内容,开展“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花园好孩子示范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星级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班级评比制度的建立,学生行为规范有了明显的变化,出教室能够有序的上下楼,站队做到快、静、齐。
5、本年度,举行两次生态体验德育实践活动课,参赛班级80余次,本次活动课形式多样,有校园剧、小品、歌曲、诗朗颂、访谈、相声、辩论会、论坛、谈话、才艺表演、游戏等,班班都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附以相关声象资料,直观、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实践课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娱乐中受到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学生自己编剧、自己扮演角色,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体验欲望,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塑造了他们完善的人格,提升了道德素养。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课竞赛,使班主任老师从传统式的班会向生态体验式班会过度,真正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
三、“园”汁“园”味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快乐成长。
工作中落实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力求准确把握教育的脉络,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校情”为基准点,以“生情”为切入点,以“体验”为渗透点,开展“园”汁“园”味的具有花园特色的教育活动,让花园的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1、搭建花园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弊端就是在活动中不能让每一个孩子们得到充分地展示,我们学校就立足从常规教育活动中,搭建学生舞台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让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工作中强调三个变即:变常规升旗为平民化,变花园电视台为常态化,变行为示范管理儿童化。学校49个班级本年度有32个班级参与升旗,班级参与率达到65℅。学校花园电视台节目由学生自己创作、演出,反映校园新风、校园新动向。本年度参与花园电视台节目录制演出的学生达到了全校总人数的21℅。让学生参与行为规范管理成立“花园好孩子示范岗”,培养“花园好孩子示范员”共计508人次,占全校人数的17℅。大队、中队干培训、儿童公园铁路员工培训、花园小记者培训使特色学生脱颖而出使32℅。在这些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主动修补国旗的“小旗手”,学生们找到了自我,成为小舞台中的“主角”。
2、“花园好孩子”的特色养成教育,让队员在体验中求进步。学校少先队习惯养成是最具特色的教育,“花园好孩子”是花园少先队在新的理念下提出的,我们把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花园好孩子歌》,力求以歌为纲,以歌激情,以歌导行。
特色好习惯活动,深化队员习惯落实。“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绘画比赛”、“创编好习惯童谣比赛”、“寻找身边的花园好孩子”、“好习惯短剧比赛”等系列活动使队员完成从体验到感知再形成内化的一个过程,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求进步。特色有效评价,为队员行为内化提供动力.“花园好孩子光荣榜”、花园好孩子相册都是队员们的目标。精心设计的“花园好孩子成长卡”奖给有成长中有良好的习惯孩子。
兑换活动,每月一次,共兑换2557张。在这一年中有85℅的学生成为“花园好孩子”,这一朵朵小花在花园的沃土中静静的开放在少先队的教育中,出现了主动承认错误的小男孩、替别人道歉善良女孩、拾金不昧的“小雷锋”刘佳烨。还出现了一个被我们称为“木糖醇”的小队员:一个周一的早上校长走进水房巡视,只见一个一、二年级模样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走进水房。当她走近垃圾箱附近时,突然看见校长在里面,她有了一丝忧郁,转身就走了。校长当时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想扔什么东西。凭着职业的敏感,校长想她一定是看见我不敢扔了。于是校长就赶紧和蔼的说:“孩子你是不是想扔垃圾啊,没关系你可以扔啊!”这个孩子红着脸说:“校长,我早上在家里吃了一粒木糖醇,上学的路上我没有发现垃圾箱,我又没有面巾纸所以我一直没吐出来,我想到了学校吐在垃圾箱里。”说完她就更不好意思了。听孩子这么一说,校长感动极了,这个看上去年级不大小女孩,有这样的好习惯,多么令人欣慰。这不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孩子逐步养成的好习惯么?于是,在学校的留言板上,少先队大队部表扬了这名小女生,从此学校就知道了这个“木糖醇”女孩,一直影响和教育的其他的学生。
3、鲜活的特色活动,让花园少先队成为最具章张力的课堂。结合少先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针对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我爱红领巾”系列活动——“少先队知识学习”、“敬一个标准的队礼”、“唱响嘹亮的队歌”“红领巾,我为你骄傲”等活动。
通过开展活动队员们知晓队知识,了解队史。就红领巾的佩戴率为例,现在全校两千多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每日的佩戴率达到了96℅。今年是建队60周年,在10月13日建队日。我们举行了以“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隆重的入队仪式。这活动中全校学生受到教育,二年五班学生代表新队员讲话,在上台前我拉着他的手。他激动得和辅导员说:“老师你知道么,这是我一生的梦想!”。
但昭义教授钢琴教学成功由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经济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文化优势突出,因此,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中从事钢琴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人数较多,教学水平较强,而这也吸引到了更多的千里马纷拥而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钢琴教育工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而,但昭义先生却是这诸多良性循环中的一个特殊的个例。在四川,这个经济、文化发达程度远不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中国内陆大省中,但昭义先生非但没有被诸多一线城市的优秀的钢琴教育资源挤兑出局,反而在几十年的钢琴教育工作中越战越勇,越勇越战。但昭义先生钢琴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风格独树一帜,教学方法规范科学,教学成绩硕果累累。经过数十年的用心经营,他精心调教出了一大批年轻的钢琴演奏家。继李云迪、陈萨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后,他的又一批学生如左章、张昊辰、何其真、薛啸秋等又接连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迄今为止,但昭义教授的门下有21个学生在国际钢琴赛事中获得58项大奖,而但昭义本人几乎成为钢琴教育史上的“教父”。
那么,是什么让但昭义教授能够在钢琴教育工作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在研读过一些相关资料后,笔者认为但昭义教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其原因可总结如下。
一、谦虚为本,勤学奋进
一个人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其积累了大量的人生阅历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昭义也不例外。
从1959年到1962年,但昭义几经周折,成为周广仁教授的学生。学习期间,但昭义认为:“打好基础,重视技术训练”;“树立正确声音概念,调制音色”;“注重音乐表现”等三个方面是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此后,这三个关键点自始至终贯穿于但昭义先生学习和工作过程之中,成为其工作和研习的重点。
作为一名成功的“钢琴伯乐”,但昭义先生谦虚勤奋的态度在业内有口皆碑。2001年,鲍蕙荞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访谈录中,鲍蕙荞曾问及他的“成功绝招”,他总结道:“学习、思考、加认真努力”。当被问及为何他的学生进步很快时,但昭义十分谦虚地表示:“我是‘半路出家’(高中才进专业学校),又有从‘困难户’走过来的经验,有‘返工’的体会,所以对各种技巧有更深的体会”,并表示,他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仅仅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一点而已。
但昭义的谦虚并非流于言谈之中,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为了促使学生的演奏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不惜费时费力,邀请了诸多钢琴名家为他的学生上课,让更多的名师把关。鲍蕙荞在访谈录中赞道:“我觉得但老师不仅谦虚,而且能请这么多老师、名家给自己的学生上课,真是要有很博大的心胸,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国家的财富,否则是做不到的。”
在一举成名之后,但昭义也仍然保留了其谦虚的品格。在他的身上,永远找不到得意傲然的眼神、飞扬跋扈的神采和咄咄逼人的语调,有的只是对钢琴教育的坚定信念和儒雅睿智的学者气质,气定神定,安之若素,仿佛那些令世界瞩目的奖项和“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文化部第五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等诸多荣誉称号都与他没有太多的关系。
正是但昭义教授对钢琴教育工作抱以谦虚为本,勤学奋进的态度,因此,他本人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其学生的演奏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二、笔耕不辍,严谨治学
对于钢琴教育工作,但昭义不仅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还积累了大量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科学辩证的理论研究方法及时地将其个人的教学经验整理为文字材料,结集出版,使得广大钢琴教师、学生、家长从中获益。
在当前的钢琴教材流通市场中,深受教师与家长好评的是《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一书。著者从钢琴教学的多个角度,全方位且详尽地分析了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如但昭义先生在该书的“学前篇”中提到了“家长辅导的作用”。他认为,就钢琴学习而言,老师学生一对一、每周一节课的上课方式是最常用的。那么,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孩子的练琴质量毋庸置疑会直接影响孩子学琴的程度与进度。但昭义首先就此进行了论述,以此提醒学生家长:家长的辅导工作是孩子进步的关键所在。著作中,但昭义还对聆听、歌唱和舞蹈等艺术教育的其他内容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在预备期时,钢琴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
三、通过钢琴,完善人格
但昭义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音乐教育应该放在钢琴教育之前,教师应该通过音乐教育人,通过钢琴教育人,这样一来,哪怕学生将来不弹钢琴,也将具有艺术的审美能力,能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这才是实施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就钢琴教育而言,钢琴教学并非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技巧的工作,钢琴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并非一个“钢琴工匠”。在荣誉和学生面前,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使之具有爱生活,爱音乐的心,进而才能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钢琴艺术。他说:“作为一名钢琴教师要懂得爱学生,要具有坚定的敬业的精神,还要舍得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但昭义的最出色的学生之一李云迪说,平时在家,但昭义根本不用做饭,为了学生,他什么都愿意做!他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关爱不仅仅在弹琴、上课时,他对学生的那种无微不至的体贴、呵护、照顾,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令李云迪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3月间,但老师陪同他参加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时是住在当地居民家里。因为饮食不习惯,但昭义亲自跑到超市里去买回来一些云吞皮、肉馅,自己动手包云吞给他吃。但昭义的很多学生都说,恩师对自己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钢琴艺术的范畴,他是一个独特的人,会发现每个人的优点、缺点。他真心地爱着学生,也能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一对一”的独特情感。这种独特的情感能让学生感到非常熨帖、温暖。正是这种无形胜有形的“爱”潜移默化地感染到了他的学生们,使其能够更加安心投入钢琴学习之中,理解钢琴艺术的内涵。
笔者认为,但昭义钢琴教育的成功之道,可以借用紫茵在《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的一语以蔽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会白费功夫,只要去做,终有成效。有的是立竿见影,有的是潜移默化。”对于新世纪的钢琴教育实践者而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是但昭义先生的钢琴教学方法,更重要是学习其钢琴教学思想,特别是其高尚的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柴永柏.但昭义钢琴艺术人生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柴永柏.但昭义钢琴教育论文[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鲍蕙荞.学习、思考、加认真努力——著名教授但昭义访谈录[J].钢琴艺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