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职业道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宄进入了蓬 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护理从业者 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之 一[1丨。护理科学研宄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地探索、 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 理实践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各护理学院(系)本科护 理课程中大多设置了《护理科研》课程,这是一门理 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护理研宄的教学中, 如何使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发挥最佳教 学效果,是很多护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护 理本科生来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 毕业论文,所以,了解护理本科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期 间的有关问题,有助于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及实 习医院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论文指导。而关于这方 面的研宄,尚未见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调查研宄,调查 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级9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 均为女性,年龄22岁~ 25岁,平均年龄23.4岁。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问卷调查法。研宄者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后自行设计,设计并经专家论证, 其重测信度为0.8。问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学 生在准备毕业论文时的困难、学校及医院所提供的 帮助、护理科研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等等。所获得 的信息将更好地指导《护理科研》的教学,以及毕业 生论文的指导工作。
1.3资料收集资料的收集是在2006年5月一 2006年7月进行.由研宄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发 放问卷,利用学生自习的时间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填 完后,由研宄者统一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 份,返回98份,回收率100%,98份问卷全部有效。
结果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在准备论文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62. 2% 的学生选题方面感到最为困难;25.5%提到查阅文 献;科研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论文分别占 18.3%、16.3%、11. 2%。
2.2护理科研各环节的情况
2.2.1选题情况 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5. 2%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在临床老师的帮助下选题;2. 1%的自己选题之后又参考了临床老师的意见。最早确立选题的时间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最 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的3 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平均是在当年初定题。
2.2.2查阅文献方面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查阅文 献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文献;有 55. 1%的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通过网吧或其他途径 查阅的占13. 3%. 82. 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网查 阅文献资料;7. 3%上其他网站查阅。
2.2.3论文撰写方面99. 0%的学生知道护理科 研论文、综述论文、个案论文的书写格式;1%的学生 不知道^ 91.8%学生知道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8. 2% 学生不知道;4 9%的学生写的是综述;4 1%写的 个案;1.0%学生写的是科研论文^
2.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动; 73. 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19. 4%的学生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0. 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
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修改意见的人员:71. 4% 是临床老师;.1%学校老师;2. 0%其他人员;9. 2% 没有经任何人修改;5. 1%临床老师和其他人员; 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
3讨论
3.1选题需要老师指导选题是进行研宄活动的 第一步,由于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平时阅读护理杂志 有限,尽管热情很高,但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 62.2%学生感到选题是最困难的首要问题^ 25. 5% 查阅文献方面感到困难,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 方法,因为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31. 6%学生在医院图书馆查阅;55. 1%在学校图书馆, 所以可能在检索资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学生感到困 难。上网查阅文献资料82.7%的学生上中国期刊 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结合自己的选题在中国 期刊网上查找原文,但是也发现有1名学生论文仅83. 5%的学生自己选题,这尽管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能动性,但本届学生论文中有一些选题存在一 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文不符题等,说明学生选题 之后,还是需要学校老师或临床老师进行必要的指 导。5. 2%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题,这基本上 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自从我校2002年实行本科 生导师制以来,一些护理教师骨干承担了指导部分 优秀的护理本科生的职责,在实习前的1年内在本 科生导师的指导下己开始考虑论文写作。
学生最早确立选题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这基 本是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在学校导师的帮助下,较 早地着手写论文。最晚的在当年的5月份,对于6 月份就要返校的实习生而言,在短短1个月内较难 保证完成较高质量的论文。接近一半的学生在当年 的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提示应该帮助学生至 少在3月份、4月份确立选题,最好是在当年初就确定选题,从而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查文献、整理资料、 撰写及修改等环节。
3.2论文撰写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而言,94 9%的 学生写的是综述,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自己临床经 验不丰富,科研能力还不高,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有困 难,而综述是将现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所以学 生选择写综述的较多。4.1%学生写个案,结合自己 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写写护理体会;写科研论 文仅有1. 0%学生,该学生充分利用了实习医院及 科室的资源,在有关课题负责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99. 0%的学生知道科研论文、综述、个案的书写 格式,作为护理本科生,科研论文、综述和个案的书 写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对于实习期间的护理本科生 而言,毕业论文应多结合1年的实习情况,所以,还 应鼓励学生多结合临床实际,写写自己的实习期间 的体会。同时,实习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申报课题, 若条件允许的话某些实习科室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 与课题的研宄,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可尝试写护理 科研论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大有裨益。 3.3学校或医院提供的支持方面仅有26.5%的 学生参加过所在的医院或科室开展的论文交流活 动,19. 4%参加过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动,这与实习医 院的护理科研水平及学术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目前 由于临床护士整体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关的政 策也需向护理科研有所倾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护 理人员参与到护理科研当中,实习的本科生也将从 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虑到实习学生与临床老师的接触更多,原则上医院护理部指派一位临床老师指导其论文写作,所以,论文初步写好后,提供过修改意见的 71.4%是临床老师;有时学生也会请学校老师再进 行修改,所以6. 1%临床老师和学校老师都进行过 修改。6.1%学生论文经学校老师修改过,这也是本 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而且其中一些论文都己经在某 些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对策
4.1教学方面《护理科研》的教学多采用案例式 教学方法|2,多列举一些选题,让学生讨论选题的科 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种护理论文的 范文,请学生细读后来讲解;还可找些病文,请学生 阅读后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可安排学生小组完成 一份开题报告,等等。这些举措都可使学生参与到 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加以运用。
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说,护理科研还涉及文献检 索和统计学课程的内容。调查中还有不少学生提到 应加强统计学知识的讲授。统计学知识对于临床护 士而言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4]。赵海平等151提出 将三门课程合并开设的建议,也是解决当前护理课 程设置问题的一个办法。
4.2医院或学校的支持方面学校图书馆或医院 图书馆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实习学生提供便利, 使他们有时间有条件查阅文献。
实习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科研,鼓励护理人员多申报课题,有关科室可带领实习学生一起参与课 题的研宄。同时,医院应多开展护理最新进展、护理 论文写作方面等讲座,多开展护理论文的交流,并鼓 励实习学生参与,这样既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科研水 平和论文撰写能力|61,同时也激发了实习学生的灵 感,拓宽思路有助于学生选题171。此外,学校老师和 临床老师也应思考如何合作将更好地发挥整体优势 指导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合理的选题更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选题应大小适宜,题目新颖。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取选题的灵感。虽然毕业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年进行,但是学生在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就应有所准备。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及在护理学领域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而这些知识、观点、问题都可能引起某些学生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他以后毕业论文的选题。从大学生创新实验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选题。我校每年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校开展以实验为主要手段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中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积极申请参与项目过程中,可以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从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上,提出论点。护理专业实习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必经的途径,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有一年完整的系统的综合医院的实习时间。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中所接触到的新观念、新技术及发现的一些新问题等,学生可以把自已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分出一些子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最好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但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层次学生毕竟有限。查阅文献,从中获取选题方向。阅读大量中英文综述、论文,先粗读,从中选取对论文选题及写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再进行精读,从中提取有意义的内容。有疑惑或困难时要向指导教师多请教;同学之间要多联系、探讨,获得同学的协助、支持。
2优化指导模式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手段
建立毕业论文辅导的QQ群,便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书写毕业论文主要是在实习期间,与指导教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建立毕业论文的专用QQ群,可以及时将学校对毕业论文的通知和要求传到群共享中,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也可以将论文书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群里进行讨论。标准化毕业论文格式,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的院校,作为医学及护理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此学院在大学论文格式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订,制定出更加适合护理学科的论文格式,让学生严格按照格式书写。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及辅导,从最近几年护理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看,有很大一部分是调查报告,这必然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故此应加强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对统计学及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毕业论文数据库及优秀毕业论文展区,学生可以对历届优秀毕业论文进行学习、借鉴,推陈出新。严格限定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学校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计为教学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会导致辅导的学生过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学生过多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故此学校应根据教师的职称,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及其指导的往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安排其指导学生人数。评阅老师严格把关,将学院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同组指导教师之间可以对其指导的论文进行交叉审阅,相互提出参考意见。并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同时担当该组的评阅教师,对开题报告及论文进行评阅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重视英文摘要的书写,毕业论文都要求学生书写相应的英文摘要,有些英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在英文摘要的书写时常用些翻译软件,造成英文摘要错误极多。指导教师要对此严格把关,不合格者不允许参与论文答辩,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加强对英文的学习。重视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严控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应分配在不同的答辩组,完善答辩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指导教师评分,二是评阅教师评分,三是答辩成绩,三个成绩分别占不同的比例,最后计算出总评成绩。对不合格论文进行整改,整改后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者缓授或不授予学位。对优秀论文获得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相应表彰,并推荐一些优秀,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关键词】仿真医院;护理专业;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93-02回眸百年, 护理的文化底蕴先天不足,展望新世纪, 完善护理学科体系, 必须丰富护理学的文化内涵,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领域内呈现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对技术的信奉与依赖愈演愈烈,忽略了医学人文属性的发展,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对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满意度下降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健康呼唤医护人员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心理关怀与照护,现代医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只有保持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造福全人类的健康。在今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育人氛围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1]。2007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2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对护理专业学生如何培养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思考,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虚拟学院构建、把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仿真医院、凸显职业文化建设等等,下面就我院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介绍如下。
1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仿真医院职业文化是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建设属于一种综合型的激励,既有物质激励,又有精神激励。相比之下,更强调的是人的思想、精神、价值观。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又不如人的觉悟。因此,一旦从文化精神方面提高了人的觉悟,高亢的工作激情就会得到持续的激发,可以真正提高实训基地的文化功效[2]。随着医院由技术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成为医学文明和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事实和调查证明, 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要培养护生具有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很重要的环节是在护理实训中进行不断的熏陶, 每项操作要与病人相联系, 要使学生处处考虑自己面对的是病人, 应考虑如何为病人解除痛苦和不适[3]。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实训场所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教学机制。
2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2.1 仿真医院物质文化: 仿真医院物质文化建设是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化属于基地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把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与医院职业环境相一致的“仿真医院”,参照医院的布局设置。一楼为门急诊:内设导医台、收费处、药房、各科诊室、B超室、X光室、化验室;二楼为模拟病区:安排40张床位,床单位设备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床单位用物、管道化负压吸引、吸氧装置、悬吊式输液轨道以及其他必备的仪器设备;三楼为重症监护室(ICU):配有高级护理模型、多功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输液微泵等;四楼为手术室:分洗手、手术间、复苏室、器械准备室。构建三通道(医生、病人、污物),三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清楚,符合无菌操作原则;五楼母婴室:设有产房、婴儿沐浴、妇科检查室,高级分娩模型。
2.2 仿真医院制度文化: 仿真医院制度文化是形成护理职业文化的关键因素,是护理职业文化的支撑,制度文化既有外显特点又有内隐含义,是护理职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院制订了仿真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既与学校价值观念、管理理念相适应,又与医院文化、护理文化相衔接与融合,并将各种规章制度制作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布置到相应的实训场所,如护士工作职责、护理工作道德规范、临床护理各班工作职责、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士行为道德规范与准则、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服务语言及各项实训室管理规定等,营造了一个护理职业气氛浓厚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受到导向、约束、教育和感化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如何去做,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对专业的认同和未来工作岗位的期待。
2.3 仿真医院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仿真医院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护理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历史传统、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仿真医院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2.3.1 建立护理文化墙: 仿真医院大厅展示我院百年护理底蕴,介绍不同阶段医学院护理发展历史事实,让学生从此开始走进护理。在仿真医院实训室内外的墙壁上张贴文化宣传牌,展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推动实训教学的长效发展,内容包括实训室整体情况简介、实训教学及科研成果,学生实习情况及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专业学科内涵特点的介绍,模拟病房的外墙中间竖立着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铜像,铜像的后面是南丁格尔的生平和业绩介绍,每个实训室设置由师生共同举办的实训园地,栏目有实训心得体会、实训照片、当前操作流程及图形等,凸显实训教学内容特点,有利于提高专业影响力和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八荣八耻歌》、《医学生誓言》等格言警句通过上墙,使学生耳濡目染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立志投身医学事业。
2.3.2 建设护理文化长廊: 我们在仿真医院每层走廊显眼处设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护理界名人对护理的见解, 历届毕业生中杰出工作者的照片等。大厅、走廊等公共活动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医学院办学百年来老照片和历届杰出校友简介,医学形态实验室陈列了全省同类高校医学类专业中数量最庞大、品种最齐全的人体及动物标本,本院教师和学生亲手制作的部分标本在橱窗中展示,中药标本馆陈列了中药专业创建38年来积累的3118种动植物药材标本,张贴李时珍《本草纲目序言》长卷及中药专业野外采药图片,展现医学教育厚重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增强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仿真医院建设融专业建设、素质养成、文化熏陶为一体,通过创建护理长廊,营造与护理工作岗位对接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培养职业素质。
2.3.3 素质养成教育: 学习身边榜样,稳固护理专业思想。护理专业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专业,职业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把护理老前辈作为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现已93高龄的护理老师——陆月林,1947年从上海来到金华福音高级护士学校(金华卫生学校前身)任教,她63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奔波在学校和医院,对学生言传身教;风雨无阻服务于社区,为重症患者家庭带去关怀和温暖;马不停蹄穿梭于福利院和敬老院,无私帮助那些残疾老人和儿童。她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模范志愿者”,光荣入选“建国60年——金华人民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60人”。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初始业教育课请陆老师介绍先进事迹,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出现在他(她)们面前,看着她精神抖擞,说话时思维清晰、语句委婉动听,在场的学生都被震惊,享受到校后的第一次精神大餐;把陆月林老师的事迹编写成歌曲,学生学唱“护士奶奶”歌、特意把陆月林老师办公室安排在实训室中间,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以陆月林精神作为护士精神来培育,凝练形成了富有新时代护理职业特征的“天使文化”。
引入医学殿堂,激学生勤奋学习兴趣。基础医学楼是学生进入医学科学殿堂的第一站,按教学进程逐步接触到的基础医学教具,如:人体标本、器官模型、生理影像、病理切片、细胞图片、细菌病毒、制药过程、各类仪器等,这些教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可以展示医学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医学奥秘的兴趣;在课程学习中介绍的著名医学科学家及重大科学发现与发明,如:发现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作用的托马斯·摩尔根等,这些素材有助于学生树立榜样,立志投身医学事业;百年办学历史各阶段的老照片体现了文化的厚重感,身边陆月林老师的事迹是南丁格尔精神的活教材,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本院教师制作的标本,承担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这些素材令学生感到崇敬和真切。充分发掘这些物质文化的素材,使之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作用。
开展天使文化,为护生插上爱的翅膀。我院在领导的强力支持下,于2007年起举办首届天使文化节,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争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提高操作技能训练为目的。天使文化节是集合思想道德、专业技能、文体活动为主旨的大型文化活动。洁白,是你的衣裳;微笑,是你的形象;爱心,是你的名字;飞翔,是你的渴望端庄——护士。优雅的护理礼仪展示,娴熟的护理操作、真实鲜活的急救技能演练等,无不彰显着护理天使们的青春魅力和特色风采,同时也弘扬了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经过五年的不断发展,我院的每一届天使文化节品牌愈加鲜明,使诚信、务实、奉献深深刻在护士的心中。学校每年都会为即将走向临床护理实习的准护士举行圣神的受帽仪式,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带着一份天使般的护理精神,戴上圣洁的燕尾帽,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履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神圣事业。护理专业的学生谨记自己身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们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操作,让自己在实践中把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同步发展,用行动表现她们的天使心。
3仿真医院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3.1 根据功能布局,进行整体设计: 医学院仿真医院楼以各专业技能实训为主,着力营造医院真实职业氛围,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医学基础楼以医学基础实验和教师科研为主,着力营造医学学科与科研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基地大厅、大楼之间的连廊、楼梯和过道等公共活动区域,着力营造人文素养氛围,注重励志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2 结合专业特点,营造职业氛围: 近年来,在“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深化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办学理念上确立了“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的原则,在育人目标和规格上明确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实现途径和方法上找到了分层分类的基地建设新路子。各专业实训室结合专业特点、展示校园文化、营造职业氛围的主阵地。我们将在实训区醒目位置展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流程图,张贴本专业往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工作照片和青春寄语,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3.3 结合教学内容,发掘文化元素: 基础医学楼是学生进入医学科学殿堂的第一站,引起学生探索思考和立志的素材重要。人体标本、器官模型、生理影像、病理切片、细胞图片、细菌病毒、制药过程、各类仪器等,这些教具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可以展示医学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医学奥秘的兴趣;百年办学历史各阶段的老照片体现了文化的厚重感,身边陆月林老师的事迹是南丁格尔精神的活教材,任课教师主持的课题、文章、研究成果,这些素材令学生感到崇敬和真切。充分发掘身边物质文化的素材,使之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起到激励学生勤奋向上的作用。
3.4 把握育人主线,提高职业素养: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实际上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另一种形式。如何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到护理专业文化氛围建设中去,我们进行思考,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八荣八耻》、《医学生誓言》、《南丁格尔誓言》、《学生守则》等作为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新生始业教育开始向学生宣教,也将上述行为规范及其他励志、劝导用语悬挂张贴在仿真医院楼、基础医学楼、医学教学楼各楼层大厅和通道上,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
总之,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我们把专业教育的显课程与文化素养的潜课程糅合在一起,形成育人所需的“全营养素”课程体系;融合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区块特色,形成完整一体的仿真医院职业文化;依托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培养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培养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掘医学教育的文化元素,激发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通过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达到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作用。
看似无意却有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
参考文献
[1]陈连锦.爱心教育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6,10:29~31.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十分重视护士的护理伦理素质,这是构建护理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护理实践中,涌现出了很多护理伦理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护士。就整体而言,护士伦理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我国许多护理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陆续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部分护理人员在校期间的接触只是散见于其他课程,也有部分护理人员通过自学考试、电大等方式对护理伦理学有了初步了解。有关调查结果显示,42.92%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基本了解,47.74%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有接近20%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不了解[1]。此外,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护士自身不思进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被动医嘱执行,轻主动整体护理;重治疗效果数据,轻护患交流沟通;重常规护理操作,轻知识结构更新。同时,医院缺乏为临床护士提供护理伦理学再教育的机制,未建立护理伦理评价体系来指导护理实践。这些原因,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理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相关院校重视、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保证,也是当前我国护生接受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2.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的偏差
有一种观念认为,护士只要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就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这种重学科,轻伦理的教学理念导致长期以来的护理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存在失衡,即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更是如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高度重视护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学,对护患伦理认知、护理法规认知、职业道德修养等人文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教学时数、实践教学等方面欠科学考虑。此外,在教学设计上,不注重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关系。比如有的院校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伦理课程,此时护理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对临床护理中护理伦理行为的选择缺乏感性及理性认识,不利于学生伦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护理伦理课程结束后,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没有具体要求,实纲中缺乏护理伦理道德评价体系,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将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
2.2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课程的定位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要求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由于高职高专学校的迅速发展,目前护理伦理学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对滞后。有研究表明,目前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背景的占51.4%,专业背景的占28.6%[2]。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囿于自身专业特点及相关知识缺陷,对护理伦理学在护生培养中的定位、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教师把护理伦理学定位为思想品德课,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课程,对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伦理道德等知识讲授透彻,但由于缺乏护理学知识背景及临床护理实践的体验,对临床工作中如器官移植、人工生殖、死亡关怀等伦理问题的判断、推理、决策训练的能力欠缺,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的说教色彩,淡化了护理工作中蕴含的伦理关系[2]。有的教师将课程定位为专业课,授课时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护理伦理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帮助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选择正确的伦理行为,但对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不够明晰和透彻。护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培养意识淡漠,加上缺乏一定的伦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护理学中伦理问题的分析。这些“专业偏向”,都不利于护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能有效指导护士处理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
2.3高职高专护生的综合素质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入学成绩较差。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因素,诸如一些不文明现象、医患间彼此的不信任、家庭教育偏差等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使护生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护生甚至出现人生价值取向偏移[3],导致职业思想不稳定。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使命感、责任感;重个人享乐,轻服务意识;重个人利益,轻奉献精神;重自我凸现,轻团结协作。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法律意识的淡漠,在面对临床中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会感到较大的压力。
3.加强护理伦理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1完善护理伦理学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加快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必须让护生在学生时期全面系统地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伦理素质。在护士的培养方案设计上,科学安排护理伦理学的开设时间,保证教学学时,并将伦理课程纳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把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深度融合[4],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目标的协调发展。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8%以上的护理专科毕业生认为临床课程学习时期和临床实习时期是他们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职业信念的最重要时期[5];重视实习阶段的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把护理伦理素质要求纳入实纲,有目的地指导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将护理伦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护生的伦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3.2优化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让护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培养职业情感,在掌握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护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组建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学团队是进行优质课堂教学的前提,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对课程的定位及对教学重点把握不一致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通过集体备课,知识互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上,既考虑知识性,也考虑趣味性,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讲座、评议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去解决在现代医学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与道德冲突方面的问题,提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将结业考试成绩、教学过程参与度、案例分析、论文的质量等,从认知、情感、表达、价值观多方面考量,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3.3加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护生职业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6]。全体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学生管理及日常生活中树立服务意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角色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水准,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69-01
一、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的目标导向不清;针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需求的矛盾;院校管理缺乏专业特色等是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二、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市场导向性原则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是高职教育产生发展的基础,更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不断扩大完善的客观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更要立足现实,服务于地方经济,这是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管理目的的关键。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护生对专业认知、学习目标、心理需求各不相同,这决定了护生管理的阶段性、连续性和规律性。针对不同年级的目标群体制定管理方案,形成一个关联学生三年学习生活管理的系统,如: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护理专业人文素养的通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就业指导,深入各实习医院,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指导。
3.目标导向性原则
护理专业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护理技能,顺利实现顶岗就业。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对护士技能操作的要求,对护士礼仪、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考取“双证书”或“多证书”,实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和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
围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级护理技能型人才这一终极目标,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为切合点,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内涵,把学生工作做细、做深,实现专业学习、实习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针对护理专业女生人数多,思想状况隐蔽性较强,矛盾问题易于延后等特点。借助护士技能操作大赛,护士礼仪大赛,南丁格尔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的贯穿,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把学生和其所关心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
3.拓宽学生管理思路、挖掘学生管理新方法,建设专兼结合的学生管理队伍
大力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交流学习,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找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选择部分专业老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促使教学和管理的紧密结合,在学生管理中突出专业特色,在专业学习里融入政治思想理论。
4.丰富和完善“三三制”辅导员工作制模式内涵,实现学生管理的全院总动员
丰富和完善“三三制”辅导员管理模式,实现“人际、人事、人居”的和谐境界。继续在配足专兼职辅导员的基础上,吸纳相关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实施特聘辅导员制度,凡学院副处级以上干部都应到班级担任特聘辅导员,指导、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二是实行班级导师制度,选聘专业课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课外辅导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把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三是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
5.抓住新生入校和毕业实习的有利契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做好新生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专业现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实习、毕业阶段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时期。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宣讲和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现状,提前做好实习、就业心理准备。引导实习生、毕业生及时更新职业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6.学校与社会联手,建立校医合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双向互动机制
把医院文化和对护士职业道德要求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校医共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特别是现有师资队伍现状与培养技能型、实用性护理人才明显不相适应。如何培养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未来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靠护理职业教育,而护理职业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水平。高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护理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将对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含义认识偏颇
2004年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在专业师资力量中配备“双师型”教师。由于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的不同,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产生了偏差。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高职护理院校大都由原中专、成人学校升格而成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相对高校普遍较低。其次,是护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有过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人才不多,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具有双证书教师的人数很少,“双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
(三)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由于近几年高职护理教育发展较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院校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参与临床一线锻炼。其次,是多数高职护理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只能以进修生的身份到关系医院学习锻炼,这在某种程度降低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再次,是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导致多数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实践创新精神。
(四)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首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其评聘标准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由于评审条件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的压力下,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工作重心倾向于出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发表。而高职护理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是专业教学、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其次,是护理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酬金待遇、进修时间、进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使得护理教师缺乏进入临床进修锻炼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职教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但基本相同的认识是“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护理学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操作技能培训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上。“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不仅仅应掌握专业技术,还应具备能将技术分解、再现给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还应对学生护理实验、实习操作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制订护理计划。学生这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难胜任。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护理院校在制定自己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把“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重点。制定出长期、有效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实施办法、建立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根据每名专业教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坚持因人而宜、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学院应把对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在学习、培训、进修时给予重点考虑。首先,是注重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学历层次的提高。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或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硕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一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接触临床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争取在两年之内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人才
首先,是校内自身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整体素质、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专业技能观摩课、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以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老、中、青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开展教研活动、课改实践、科研活动等,扎实丰富专业知识,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搭建平台。其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到实习基地医院进行1―3个月的短期实践或集中时间进修6―12个月加强培训。还可将有条件的教师送出国外研修,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与国际交流合作。再次,是内外结合,取其所长。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聘请校外教师成为必要的手段。外聘教师来源于临床一线,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讲授能力。适当外聘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护士进校讲课,不仅充实了“双师型”师资力量,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交流。
(四)实行“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相应的激励制度,应从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实践培训和职称待遇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政策,激励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首先,是针对高职师资职称评聘晋升制度,改革目前以论文为主的职称评审体系,应将教学能力、工作量及实践能力放在首位,突出高职护理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工作特点,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其次,“双师型”教师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实践任务。因此,教师在晋升职称、学习进修、课时津贴等方面应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
医学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知识和精神的教育。广义地说,也包括社会、美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的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美国高等护理标准》中明确要求将人文教育纳入护理职业素质教育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体现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本质。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素质。它是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的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
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在2011年12月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目前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总量不足、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学教育研究的是人,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更高人文素质。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偏重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它强调了实用性及功利性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有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就学生而言看到的是就业价值,就学校而言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就业效果。无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个人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由于人文教育具有非直接实用非生产性的特点,人们往往忽视它的价值从而导致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学科被称为“副科”,不仅课程偏少,且各个医学专科学校人文课程设置随意、分散、凌乱,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多为周末大班选修课,学生选课只是为挣学分,无法系统学习。
2.医学人文教育师资薄弱人文教师处于教学从属地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教学积极性下降,教学水平不高,人文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3.家长不重视很多家长把上大学当成一种单纯职业教育,学医就是学习、掌握一种医学技能,为毕业后找一个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这种片面而狭隘的商业化观念,导致人文教育被边缘化。
4.医学生人文意识淡漠
有调查显示:78%的专业护士对人文精神的大概内容未知或知之甚少;91%的专业护士不了解人文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91%的专业护士在校期间未接受过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或讲座;87%的专业护士无法说出人文科学知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大部分医学生并不清楚人文素质的内涵,不了解人文教育对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和职业规划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医学生对人文教育存在误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死记硬背”人文知识。或者认为“走上社会,不学就会”。“大学文凭,小学文化”,许多医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不尽人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面临的不争的事实。
人文教育与医学职业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
医学是一门极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学科。研究疾病,维护健康,大量的理论和知识,必须通过临床实践才能被获得和掌握,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职业素质教育以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为特色,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在科学与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教育在医学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以人文本的人文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
以人文本、尊重生命是中华传统医德的重要人文特征,也是医学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首先成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及时、客观主动地履行医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有资料显示,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率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服务热情认真,而与技术活动无关。
2.语文教育是医学职业教育的基础
借鉴汪文平老师的调查,护士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依次为:写作、语言、审美、文学鉴赏等能力,文书写作和语言沟通是重要的护理职业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层次分明,准确明了,让患者有从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准确记录医嘱,缺乏针对患者个性化记录,文字书写不规范护理日志、交班记录成为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
3、文化艺术对职业教育潜移默化
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很感人的形象,生动的情节无形中调动医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对中华医学历史传承更多的了解思考借鉴,我校学生诵读医古文《大医精诚》对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以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医学观点非常认可,肯定了人文素质和精湛医技的密切关系,对职业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4、思想修养、文明礼仪、沟通技能、文史哲知识等人文教育让医学生,在求职面试、临床工作中有较大的胜任空间和发展潜能,在适应力创造力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导致现代人仅仅看到眼前,这种急功近利让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走向分裂。导致了人文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公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7种核心能力,其中4项与医学人文素质有关。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和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互相补充、支持,也能够交叉渗透、相互影响。
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基本途径
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还要关注有思想有情感的患者,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同情,实现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汇,有以下几种途径值得探索:
1.建设一支人文教师队伍
实施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医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对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行为中表达人文关怀。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人文课程老师的业务技能、语言导向、职业道德、人格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人文课程的魅力。专业课程老师也应该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素材,适时适度地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达到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相融合的目的。如:在药理学课程中,适当介绍我国中草药的历史渊源《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激发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2.设置一套课程体系
据调查,63.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并将这条排在阻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到首因。科学务实地设置课程体系是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我校2009年开设三级课程体系:《大学语文》为必修课,《卫生法规》、《心理健康》、《沟通礼仪》为公共课,《文艺鉴赏》、《论文写作》为选修课,促进医学与哲学、美学、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方面的交叉融合,在课程改革学时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及教学学时,促进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融合。
3.形成一种校园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促使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隐蔽课程”,此概念是美国学者哈夫在60年代末提出的。医学院校深厚浓郁的校园文化需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加强,通过校风、班风、建筑、设施、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形成一种校园人文精神,熏陶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给医学生感染、暗示和激励。
4.重视一批临床见习基地
在校期间的基础学习阶段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为主,在临床技能的实习锻炼中着重塑造医学生的人文形态,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中潜移默化。
【关键词】护士积极性激励办法
所谓激励,就是用期望的理论激发动机,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觉悟和能力。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要的过程[1]。为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医院评审顺利通过,为了使“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取得满意效果,我院采用了以下几种激励的形式。
1目标激励
我院2008年以来把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作为我院的总体目标,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级甲等医院标准,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重点学习护理管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各科护理人员开展讨论,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熟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护理紧急风险预案,让创二级甲等医院的目标方案深入人心,使每个护士感到肩上有担子,保障患者安全有责任,从而使护理工作向优质方面发展。
2知识激励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理学科也在不断发展,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不断更新。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合理利用护士人才资源,分层培训,分层使用。高层护理人员(副主任护师)加强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的培训,有计划地参加护理研讨会。参加护理质量控制[2]。中层护理人员(主管护士)应加强护理新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派出进修,参加短期学习班。初级护理人员(护师、护士)重点进行“三基”培训,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了强化训练,掌握护理程序和运用。通过运用知识激励的形式,使护理人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逐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医院鼓励护士参加夜大,函大和自学考试,提高护理人员学历层次。
3成果激励
行为科学认为,成就需要是人类最高的层次需要。
3.1组织护理知识竞赛,操作竞赛,病历书写竞赛,青年歌舞比赛,为她们施展聪明才智,提供良好的环境,把青年人追求物质享乐的要求,转移到追求事业成功中来,转移到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有文化品位上来。
3.2在达到晋升条件的护士,采取优先向一线护士倾斜的政策。
3.3鼓励积极撰写论文,报销版面费并给予奖励,调动护士学理论技能的积极性。
3.4对表现进步,业绩突出的合同制护士转为正式编制[3]。这些护士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医院和社会。 转贴于
3.5对优秀护士外派学习进修,外出参观学习等。
3.6表彰十佳护士、优秀带教护士、护理考核优胜者,增加护理职业荣誉感,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4榜样激励
榜样给人以鼓舞、教育、鞭策。我院在护理队伍中宣传老一辈为护理事业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护理工作30年”的典型;宣传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先进典型;宣传有爱心、有责任心、道德高尚的先进典型。
4.1树立身边典型
“患者第一,真诚关爱”是医院的护理服务理念[4]。我院大力宣传“十佳护士”,“优秀护理工作者”,尤其是热爱护士工作,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护理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护理工作岗位上的高年资护士。通过她们的先进事迹影响青年护士。通过传、帮、带,使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投诉率。
4.2树立优质服务的模范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才能满意。我们把服务质量好的理念落实到病房的每个细节。妇产科优质服务是示范病房,在产前、产时、产后、产休全程优质服务,实行一对一的产前护理,助产护理陪产,母婴护理等优质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的榜样作用,推动了各科室优质服务活动竞赛。
4.3大力宣传表彰先进人物
近年来,通过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三名战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在宣传护理队伍中的“十佳护士”,“优秀护士”中的好人好事,通过电视台、报刊、墙报、通讯的形式报道护理队伍的先进典型,为大家树立榜样,起到了激励和教育作用,使护理人员学有方向赶有目标。通过激励机制,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笔者认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使护理人员体会到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5],而利用激励机制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需求,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2]李燕、刘华、赵丽如.构筑护理岗位人才的培养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71-72[3]田玉莲,聂翠华.增强合同制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探讨.中国民康医学.2001.23(10).1302-1303
论文摘要:护士工作满意度低水平状况将对护理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护士长作为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和策略,护士长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能有效地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有文献报道,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基层卫生院尤其突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嘲。进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队伍稳定及护理专业发展。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雁”,应密切关注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谈些粗浅的体会。
1 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社会对护理职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这种观念植根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护理工作虽然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同。护士巨大的身心付出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回报.久而久之,护士工作热情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产生自卑感。
1.2职业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工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和耐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对护士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护理常常与患者的性命攸关,因此,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由于护士是患者病情最密切的观察者,护士值班必须不问断.值夜班成了护士的沉重负担,轮流倒班容易扰乱人的生物钟节律,加上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影响,护士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如没有很好的排解方法。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溃,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
1.3环境因素多数护士对工作环境不满意.这是由于护士是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经常不被重视.自我实现等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很多患者家属到医院找的是医生,病情康复感谢的也是医生,无视护士在他们的康复中付出的艰辛劳动,这让很多护士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提高护士待遇,但实际上,不管是工作条件还是个人待遇,护士与医生都相差太远,即使在医院管理者心目中,医生的地位和作用也要比护士高得多。因此护士心理不平衡,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也在情理之中。
1.4人际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要求团队协作,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求与医院其他部门高度和谐,要善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然而人际沟通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非常难以掌握,很少一部分护士因为沟通能力差,常与领导、同事、患者及其家属发生矛盾,而且不能妥善解决,导致工作举步维艰,最后对护士职业产生厌倦。
2 护士长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2.1帮助护士实现职业承诺职业承诺是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主观态度,与个人对职业的认同、情感依赖、为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社会规范化的程度有关。因为上述原因,护理工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职业。护士长要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认同。首先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伟大,从事这个工作是值得为之奉献和付出的,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歧视,但随着社会进步,这些落后观念最终会被人们所唾弃,代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护理工作对护士群体的普遍尊敬和爱戴。教育护士要以良好的心态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求护士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规范职业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2尽可能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护士长主动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能缩短其与护士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互相理解和信任,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之一。护士长要多用行为叙述,少用个性叙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一种赏识的目光去看待自己的下属,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她们的赞许。不用居高临下的批评。要善于团结护士,使领导的护理单元成为有凝聚力的集体。在工作乃至生活中,护士长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护士,在品质、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中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通过潜移默化,使她们从心理上信服,从而产生服从和尊敬,愿意跟随。增加护士对集体的认同感及满意度.减少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对工作的不满意.
2.3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护理工作是个高压力的工作,护士长要有应付压力的策略,护士遇到挫折。受了委屈,应允许其找护士长宣泄,排解心中不快,即使某护士做错某事也要避免直接指责,护士长要主动承担责任。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然后帮助护士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她们的过错表示宽容和理解。另外,护士长要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制定科学管理制度等方法来放松护士工作时的紧张心理,实践证明,组织支持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2.4帮助护士实现自我护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护士长要为她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帮助她们制定个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使她们能够顺利提职、晋升,事业有成,得到社会的认可。把护理中的主要丁作赋予分值.作为护士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评功评奖挂钩,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达到一致,存文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使组织目标得到实现,取得双赢效果。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纠纷;业务技能;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长期以来,护士习惯于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在实践中,护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地去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护理模式的建立和患者自主意识的提高,在推进医院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护理安全管理也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涉及人、财、信息安全等因素,贯穿诊疗护理全过程。为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我院自2010年1月起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病房护理管理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建立健全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任何一项活动执行不当均可影响患者安全。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按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院内网上上报,方便、快捷,科室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识。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制度、流程、环节、系统改进等方面深入查找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对应的整改措施。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效果追踪制度,以利于持续改进。
1.2加强护士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
对护士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及失职行为,应采取公正的奖惩制度,以便护士反省总结,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并学习其他护士的优点,取长补短。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使其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操作,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护士职业素质,逐渐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患者及其家属,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或发泄到患者身上,若与患者发生小摩擦时,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防止矛盾扩大化。
1.3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培训
消化内科从大内科分出并扩床后,年轻护士增加,新分配来的护士占了一半,他们普遍存在护理经验不足、法制观念薄弱、对专科操作程序或专科知识掌握不熟练等问题。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让其尽快达到本科室要求。
1.4倡导人文关怀,提倡人性化的护理管理
倡导人文关怀,可减轻护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而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者需充分了解护士的气质和性格特点,用人之长,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实行弹性排班,实现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师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的目的。经求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并根据护士性格、学识、能力,邀请他们参与科室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护士责任心,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及意识增强。关心护士业务生活,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护士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友好、轻松的工作氛围,减轻压力及负面情绪,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2 效果
安全文化起到了导向、凝聚、约束、督察的作用,使各项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患者的护理安全处于有效的保护之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护理事故发生率为0,无差错发生。护理质量显著提高2010、2011年较之前均明显提高,均全面完成了护理部年初制订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值。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部每季度均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2010年、2011年每季度的满意值均超过98.5%。
3 讨论
安全理念是人们对安全活动、安全行为、安全环境、安全事物、安全原则、安全现实条件的基本态度和理念的总和。安全护理理念是指从事护理活动中人们所持的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视为管理思路运用到消化内科病房理管理中。从增强护士安全护理理念,明确护理目标,感悟工作责任,提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消化内科护理缺陷,保证消化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昌懿.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54-55.
[2]凌碧珍.护理安全在心内科病房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34-335.
[3]阳军.消化内科病房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C].//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杭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62-63.
[4]卢大秀.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68.
关键词 护理实践技能 教师 学生 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护理实验技能内容基本适合临床岗位需要
实验技能内容共有73个项目,我们经过前期调查研究比较,表明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技能训练基本适合临床岗位需要,①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落实执行,保证学生达到岗位实践操作能力要求。
2 目前现状
2.1 学校现状
实验实训设备不够,如模拟病房区域布局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实验设施及图书馆建设发展缓慢等;教师人员不够;实验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侧重于理论教学质量的考核;实验教学时数不够,护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比为1.4:1;护理实训室教师人手不够,学生有时到了实训室不动手,出现一人操作多人看的情况。
2.2学生现状
学生大部分在入学前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院后,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很费力。再加上在校学习的时间短,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离医院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在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等。
3 如何更好地完成护理实验性教学任务
3.1 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2)加强护理教师培养与培训。护理教师应该有临床护理工作的经历,有护士执业执照、临床护理专业技术职称,有熟练的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安排专业教师到临床医院顶岗实践和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开展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3.2 引导学生热爱护理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新生热爱护理专业,学习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告诉学生,就是学习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就业前景。如介绍近些年来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情况,输送到全国各大医院工作的学生良好待遇情况,当就业的前景能吸引他们,而且他们也认识到能够获得这一前景,他们就会积极地对待学校的学习生活,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努力学习,主动学习。
3.3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一要加大投资力度,学校在近年内投资进行护理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二是多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我们通过精心构想、优化设计,避免实验室式的操作,实现多组合的实训,让学生使用的设备、物品及环境尽可能贴近临床护理职业情景。三是完善课程整体设计,使用电子教学资源上网,学生可自行查询学习。
(2)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以现有的护理科技大楼的模拟医院为平台,改革临床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甚至1:2。
(3)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全面开放教学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把课内与课外的实践环节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达到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②我们护理系已按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要求来进行实训操作练习,使每一个实训室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开放实训室的教学过程中,定期举行技能操作比赛,以省级、校级的各类竞赛活动为激励点,使学生由“被动式”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4 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1)加强教师考核力度和教学督导。学校必须加强现有理论课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采用岗位培训、进修学习,定期到医院、社会工作第一线学习了解临床岗位工作信息等方式,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规定年青教师参加实训教学及实训室建设,多上实训室和听实训课。构建科学的“双师素质”教师考核方法,保证“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成立临床教学督导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检查、督促与指导。如护理系组织请黄冈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医院的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给全体老师示范临床护理操作,使所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可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实训指导,并能开展一定的临床和护理培训及社会服务工作。同时对实验室人员和年青教师进行了操作考核。使我们的实训室实训开展和带教有了惊人的进步。
(2)认真做好护理专业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与考核工作。组织人员编写各专业《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强化学生实习前技能训练,改革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方法,实行多站式现场模拟动手操作考核,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受到正规训练,为保证实习质量,学生完成一个实训操作后,要进行考核,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临床护理实习生操作技能训练合格证制度,将学生分期分批地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如我们这一学期按基护、内、外、妇、儿护理安排学生进行了基础护理技术,内、外科母婴护理技能,心肺脑复苏术,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操作。并参照护士执业考试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考试的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护士执业考试提前做好准备。
本论文在湖北省医学会第七次全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上大会交流
注释
【关键词】护士长;护士;素质建设;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展。
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处于低水平状态,在基层卫生院尤其突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队伍稳定及护理专业发展。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领头雁”,应密切关注这一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谈些粗浅的体会。
1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1.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社会对护理职业存在歧视和偏见,这种观念植根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护理工作虽然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护士巨大的身心付出得不到相应的社会回报。
1.2职业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工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和耐心。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由于护士是患者病情最密切的观察者,护士值班必须不间断,值夜班成了护士的沉重负担,轮流倒班容易扰乱人的生物钟节律,加上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影响,护士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抑存情绪,容易导致护士身心疲溃,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
1.3环境因素。多数护士对工作环境不满意,这是由于护士是医院这个大环境中的弱势群体,经常不被重视,自我实现等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很多患者家属到医院找的是医生,病情康复感谢的是医生,无视护士他们的康复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1.4人际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要求团队协作,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求与医院其他部门高度和谐,要善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要求护士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2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1护士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责,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2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护士长自身修养的调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功能,当前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出现了新的飞跃,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护士走上了护士长岗位,此时中年护士长应对年青护士长做好帮带,把自己的优良传统思想,好作风,好技术传给青年护士长,中年护士长,临退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
2.3加强理论知识。老护士长要根据新时期护士长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如新技术,新疗法,计算机,心理学,伦理学及管理学等,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要跟上时代步伐,否则会淘汰出局。
2.4协调沟通能力。护士长要以诚相待,诚意助人,诚心合作,处理问题时,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既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还要做好自身心理调整,使自己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处理好各方面工作。
2.5以身作责,知人善任。对自己应严格要求,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要热心,帮助同志要耐心,待人接物要真心。在问题面前勇于承担责任,荣誉面前勇于谦让,做护士的知心朋友,关心她们的生活,工作积极鼓励他们上进。
2.6护士长要以身作责,树立榜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责,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为护士树立榜样。要求护士勤奋,自己就要更加勤奋,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2.7较强的业务素质。做好学科带头人,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还要学好现代化管理质控技术。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善于从事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计划的安排好各项工作,对业务技术和专业理论的掌握应深,对本学科先进技术知道得应多,开展护理新项目中起主要作用。较好地组织本科护士业务学习,研究讨论,能进行有关护理学科的研究。
2.8过硬的护理技术与教学能力。熟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能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深厚的专业理论解决护理中的复杂疑难问题和新问题,指导参与复杂重大手术的配合,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训练一支精明干练的护理队伍。
3结合实际,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
3.1药物配置中的基本概况我在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渡过了2余年,目前技师3名,护士32名,每天配置药物3500-4000袋,空包1000余袋(不用加药如18种氨基酸等)常用药物100余种。负责18个病房,安置住院患者约1500人次,患者满意率达98%,哈尔滨医大二院是省级重点大型医院,平均学历高,医疗设置投入大,影响之广,省内外患者慕名而来,也造成了我药物中心工作的如此繁重
3.2强化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工作任务,人员编制等具体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护士长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制度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3.3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我药物配置中心具体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工作,护士出色完成了某项工作。
3.4加强业务技术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质量管理。护士长应经常开展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比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坚持继教学习,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加大职后教育力度,有计划地通过进修,自学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护理人员不断得到培训。
3.5下午检查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消毒隔离落实情况,参加护士长例会。
3.6护理工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职业。护士长要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认同,首先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伟大,从事这个工作是值得为之奉献和付出的,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3.7器械用后是否消毒后归位,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检查库房物质有无短缺,如有短缺及时领取补充。
3.8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为此我坚持不懈地抓好全科护士的业务学习,采用每周一晨会念读书心得,护理体会,每周二下午组织全科业务学习;平时提问、进行操作演练,反复进行基础护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考核,并经常组织开展本科室业务讲座,以此拓宽护士知识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结束语
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护士长要有以质量为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加强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文献报道,采用日记式管理不但可以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质量动态,还可以及时获得其他信息,牢固树立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使护理人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从根本上改变护士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状态,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
参考文献
[1]王群,论当代护士长的管理职能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22224。
文章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及家属的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求医期望值也不断提高,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实习生初次参与临床护理工作是医疗纠纷高发阶段。作者对本院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发生的8例护理差错、投诉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教学和工作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带教护理实习生5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具体原因见表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人,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差错为护生发错药(未在带教老师监管下操作),投诉主要原因为护患沟通不完善引起误解。
1.2方法
(1)护生护理安全隐患原因:护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的原因。
从以上案例分析,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护生擅自独立操作,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相关的差错占37.5%.其中发错口服药、接错液体、抽错血各1例。护生进入临床,对各种法律、法规了解不多、重视不够,部分护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带教老师忙于处理急诊病人,此时护生容易脱离带教老师的视线而擅自进行操作,导致护理差错;在实习后期护生对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比较了解,带教老师在许多方面已经放手,护生有了较多的实践机会,由此放松了防范护理差错的警觉,也因带教老师疏忽带教意识而导致护理安全问题。
②基本功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生因操作失败或反复操作而引起护理投诉占25%.其中反复静脉穿刺输液、抽血各1例。护理实习生来自十几所不同的院校,学历层次不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因才施教方面做得不够,让操作生疏的护生单独操作,当操作不顺利时,病人及家属常感觉把他们作为学习、练习的对象[1],因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起护理投诉。有时带教老师凭主观经验带教,想当然护生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从而忽视某些细节的带教而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③护理操作流程不严谨:护生因操作流程不严谨而引起护理安全问题占12.5%.如给新生儿洗澡时,不注意水温,造成新生儿皮肤烫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差错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护生仅凭自己习惯性思维认为温度是合适的,不注意经常检查室温和水温,忽略了“三查七对”这道程序,就易发生护理差错。护理操作流程和查对制度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医疗差错事故。有些护生认识不足,嫌其繁琐而不严格遵守,易导致医疗差的发生。
④护患沟通欠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基础上。有些护生由于语言表达不严谨、服务态度不端正,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而致医疗纠纷占25%.如一些癌症病人,家属要求对病情保密,但一些护生和病人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将病情透露,导致病人较大情绪波动;护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意说不知道,而未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帮助解决,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导致医疗纠纷。(2)防范措施:
①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在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前,科教科召开带教骨干会议,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及带教方法,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2],在给护生提供充分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对护生的监督和指导,把好护理安全关。
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护理差错最基本的措施。要求护生严格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规定每位带教老师认真履行带教职责,不允许护生单独操作。
④注重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临床护理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带教老师多讲,通过护理操作示教和床边指导对护生进行操作训练;鼓励护生多问,虚心求教,不断完善护生的知识体系。
⑤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理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而进行的,这也是它的最终目的,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4]。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注重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要求护生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病人拒绝护生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⑥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安全的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行为,要与护生一起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结果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50名护理实习生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4例,发生率6%;实施防范措施后,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护理实习生60名,发生护理差错、投诉各1例,发生率2.9%.取得满意效果。
3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关系着两个人的安危。而妇产科对护生来说不是一门重点学科,在校学的知识可能印象不深 。老师应特别注意对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这就需要取得病人的谅解和配合。要达到这个目的,带教老师和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多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言语亲切温柔,视患若亲;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再次,要创造条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带教老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虚心细致地学习,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多致谢、早道歉”是护理学生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办法;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振雄,黄裕新,闻勤生,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28~29.
2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3谢海娥。潜在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45~146.
四川省小金县人民医院正式建立于1955年,建院初期有护士4人,设床位15张。经49年的不断更新发展到2009年建成具有标准化功能较全的二级乙等县级人民医院。具有护理人员36人,设床位90张,分别是建院初期的6-9倍,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人11人,护士23人。
近年来我院积极创造条件上等达标,建立了较完善的系列标准化,综合管理配套设施,做到“护理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基础设施规模化”,其中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中实行级能分级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以及消毒供应室等落实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体制中,医院充分重视护理管理职能,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三级管理责任制,建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和较完善的三级护理查房制度。2006年以来护理危重病人7469例,护理质量达标合格率为94%左右,无护理差错事故,促进了我县护理事业的发展。几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稳定护理队伍:
1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医疗效果最本质的质量是由诊断、治疗、护理三要素构成。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质量和临床效果,今天的护理工作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只是发药、打针,现代大量医疗仪器的引进和使用,护理康复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1.1宣传神圣而高尚的护理职业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不退色。
1.2进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组织观看护理仪表、仪容规范录象带、着装统一(衣、帽、鞋、发套)挂牌上岗,实行规范用语,微笑服务。
2 坚持标准,深化完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在坚持医院护理分级管理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四川省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结合院情,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经常开展检查考评活动,要求准确、全面、符合实际。
为抓好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成立由院领导、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各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科室内具有管理意识,工作认真负责,专业技强的护理人员为成员共同组成,每周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并将质控检查结果汇总后给予公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达到坚持与改进的效果。主要对劳动纪律、危重病人的监护、差错事故、基础护理及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等内容的监控。护理病历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具体体现及凭证,它真实全面地记载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实施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实行各科室质控小组交叉检查并相互评比等级,达到表扬与批评的效果,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了护理病历的真实性、连续性、规范性和完整性,根据《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全院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达90%,无丙级病历出现,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1]。
3 更新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建立德、才兼备护理队伍,是医院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程序,医院上等级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基础水准。
3.1近年来我院分期分批选派护理人员到省级医院及对口支援医院进修学习,2006年以来到外地进修学习达30多人次,学习结束在全院护理大会上作汇报总结,尽量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操作。
3.2鼓励护理人员大量阅读国内外护理学报刊杂志,了解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热情,2006年以来我院护理论文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达26篇。
3.3狠抓护士长管理水平和骨干能力,我院鼓励竞争,展示自我进行竞聘上岗,护士长应具备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新概念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工作环境,激发带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知人善用,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才能,发扬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护理团队精神,带好护理队伍。
3.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三基”考核,继续护理学教育是规范专业培训,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教育。开展专题讲课,参加专家教授的医学讲课学习,每人每年继续教育学分不少于25分。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保障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医院质量水平的根本保证[2]。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月进一次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以后晋升职称和年终评优的条件。
经过职能分级管理,以实践保进专业理论,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以医院建设“一靠技术二靠人才”的策略,全面提高护理管理学科工作质量,为创建民族地区县级人民医院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