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专科毕业设计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学生;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7-04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中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该协议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日本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等5个预备成员组成。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中国工程教育界多年努力的结果。今后几年内,全国的认证工作将覆盖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大部分专业领域。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各专业补充标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反映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下将介绍东北大学以国家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以我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的毕业要求的建设情况。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采矿这个特殊且艰苦专业,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如下: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采矿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矿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采矿设计基础和实施采矿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采矿方案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采矿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采矿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对于第1~10项毕业要求,我专业以我校采矿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按下表1~10进行评价与实施。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车辆工程 实践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1
Abstract Under the program accreditation background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hould highlight the principl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evelopment must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ot only include the requirements when students graduate, but also reflects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 success in the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field after students graduated 5 years.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reverse design research for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to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deman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set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an ensur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re fully realized.
Key words program accredit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 vehic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reverse design
0 前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科在校生约 700 万人,居世界首位。①但我国工程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相对缺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等现代工程能力。②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 81% 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 1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高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视。③
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10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确保毕业生质量。就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实现,而其中实践课程体系是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全面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入持续改进阶段为背景,开展基于毕业要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对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④⑤例如未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是否有必要。
1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1.1 基于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反向设计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能对未来发展有合理的预期,即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对认证标准的通用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提出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再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表。在此关系表中,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首先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力求将宏观、抽象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指标点反向设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最后,为了考核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达成度评价周期,并形成记录文档。以毕业要求4的2个指标点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指标点――能熟练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理论课程实验――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实践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指标点――熟悉现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和先进制造方法,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论课程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活动――挑战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竞赛。采取的考核方式以提交报告和参加竞赛为主,达成度评价周期定为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需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科竞赛获奖等。
2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反向设计
2.1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
建立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以毕业要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要求达成手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关系结构。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实现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实证,创新性课程实验由对应课程的多个理论知识点支撑,而综合性实践环节由多个理论课程支撑。在此关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为并行关系,并非传统的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关系。为了确保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实践能力有效达成,可调整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甚至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2.2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下的毕业要求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使新实践课程体系能达成毕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点。以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毕业要求为例,应增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课程。或是在原有实践课程增加相应实践内容,例如在毕业设计中增加新知识的应用内容,通过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反向设计
3.1 基础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促进掌握基本理论为目标,实验内容以基本理论的实证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定的知识点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内容。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说明如下:首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情况确定需要的实验项目;然后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2的指标点2(“能系统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设计实验内容。由于该指标点强调的是数学建模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知识点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内容时,应通过建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模型进行定律验证。
3.2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实验内容以汽车原理理解为主。根据汽车的重要组成子系统,确定课程实验的项目,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已实施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说明。电机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系统,根据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3和4,以及毕业要求7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开设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反向设计实验内容包括驱电池管理、电机控制、行驶负载模拟三大部分。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用于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思路为“驱动系统性能是保证纯电动汽车动力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关键,但目前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反向设计的项目为驱动系统实验。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3――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电控技术,反向设计思路为“电机控制,SOC 预测、能量管理、充放电均衡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电控技术”,反向设计项目为电机控制实验、电池管理实验。对于毕业要求6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反向设计思路为“目前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行驶工况模拟方法,且驱动系统要求满足“双百”指标,即续驶里程超过100km,最高车速超过100km/h,以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进行行驶负载模拟实验”,反向设计项目为行驶负载模拟实验。
4 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反向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最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反向设计。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注释
①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② 罗卫兰,骆健,王海艳.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54-55.
③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
各位考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赣考院自〔2017〕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指导及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二、报名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三楼学历部311、313室(南昌市青山南路596号,乘8路、BRT 2路、108路、126路、237路、35路、820路长班公交到长巷村站下车即到)。
三、报考条件
1.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报考实践技能考核。首次报考理论课程的新生不得同时报考该专业的实践课程。
2.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修完本专业计划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
四、报考流程
第一步:资格审查
一、考生须提供材料:1.报考实践环节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报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准考证、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论文报名登记表张贴);3.报考专科毕业设计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
二、审核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复印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chsi.com.cn/ 上打印)、(带√×)成绩总表(没有大专毕业证书的在读专科学生由学校出具学籍证明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提供本人常用紧急联系的手机号码。
三、报名编号,发放《论文报名登记表》。
第二步:缴费
实践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200元;毕业实习报告每人50元;实践环节考核根据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1.工科类专业每科150元;2.医学类专业每科80元;3.农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每科60元;4.综合类专业每科50元)。(收费依据:《关于调整我省自学考试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复函》赣计收费字[2003]574号)
第三步:考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及论文选题。收取《论文报名登记表》,发放《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
第四步:论文撰写及答辩
考生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定》、《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的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
五、报考要求
报考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及答辩的考生须本人到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与缴费,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组织不得代办。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本科论文指导及答辩均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定稿、送稿、答辩报名、论文答辩等工作。
六、报考专业
本科:会计、金融、法律、英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专科: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七、考核成绩评定与查询
1、成绩评定
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的考核。
2、成绩查询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统一由 “江西省自学考试数字化管理平台(bysjxzk.jxeea.cn)”管理。主考学校于5月15-25登录平台校验、上传成绩,江西省考试院公布成绩后方可查询。
八、具体考核安排见附表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及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环节安排表》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11月30日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考时间 考核时间 计算机及 应用
(本科)
操作系统(02327)、C++程序设计(04738)、软件工程(0233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8)、数据结构(04734)、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C++程序设(04738)、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软件开发工具(0475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网络 (本科)
结业的相关要求规定:
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但其中有一至二门课程(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不及格者。结业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可按学校的规定补考,补考合格由学校换发毕业证书。
普通高等学校结业生的工资,按照同期同层次的毕业生低定一级,其见习期临时工资也相应的降低。按当时的工资标准,低定一级本科结业按专科毕业、专科结业按中专毕业对待。
关键词:2+1 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 专科 学前教育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是采用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通常,仅对大专以上学校要求在毕业前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毕业设计,但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更有本质差别,毕业设计不能等同毕业论文。另外,学前教育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专科层次学前教师培养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有本质的差别,如何能制定一套比较符合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一直是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专科层次毕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专科层次的毕业设计,所显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有以下几点:
1、专业盲目效仿本科
以往专科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置都盲目效仿本科教育,忽略了本科与专科生源基础、培养目标和学制的的差别。
本科教学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本科教育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与此同时,本科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而专科是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和广大农村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一般学校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采用本科内容,毕业设计几乎都是撰写论文。专科学生研究能力较弱,缺乏对该领域及学科发展的研究能力,但对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能力与本科生相差无几,另外,由于专科培养的目标所至,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具有一定的优势。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优于本科层次学生。
2、学生理论研究能力较弱
专科层次学生与本科层次学生在入学时,其文化素养的差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专、本科的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培养的是学科理论扎实,知识机构合理的高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理论课程。而专科培养的是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课程设置倾向实践课程。学制的不同,又加重了专、本科的这种分化。最终的结果,造成了本科层次学生理论全面而技能弱,专科层次学生技能全面而理论研究弱。
3、指导教师的单一和片面
由于培养目标和学制的原因,专科院校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最终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放到次要地位。这种长期的技能模式教学也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另外,校内教师对学前教育教研了解相对幼儿园教师要晚,课堂教学所传授的教学法相对滞后。
二、2+1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传统的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2.5+0.5的学制,即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是以论文撰写为主,,毕业设计过程难与岗位实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依靠网络资源找来找去,拼贴而成的“杂文”,其抄袭的成分很大,不能检验学生学科的研究能力。2+1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岗位实训,与传统学制分配相比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这种模式下不是单纯的压缩课堂教学课时,而是在原有的理论和基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在2+1学制基础上,依托实践教学所奠定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论文撰写的模式和调整。
1、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内容改革
由于学前教育面对的主体是学前儿童,幼儿教师活动场所主要是在教室,所参与的教学都以活动为主,游戏成为课堂活动主要的载体,传统的论文撰写不切合实际。对此,我们把毕业设计内容确定以教学设计为主,一是,教学设计与学生岗位实习紧密相连。另外,教学设计更能反映学生从业能力。设计一堂好课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切入点,也是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的有力手段,是对学生即将走入学前教育领域、独立完成学前教育以及班级管理的综合检验。
2、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形式改革
毕业教学设计材料包括开题报告、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录像、辅助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指导评语、毕业设计答辩记录、成绩单等。
指导教师采用双轨制指导,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成,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期(开题)的指导,由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负则学生毕业教学设计的的后期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课件制作、录像课等。毕业教学设计必须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地完成,录像课为带生实录。
3、 2+1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考核办法改革
毕业设计的评价采用3方评价制,首先由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给出指导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其次,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30%;最后,由专业答辩教师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观摩录像课并提出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给出学生毕业设计答辩评价,分值占学生毕业设计总分值的40%。3方评价分值相加,满分为百分,最终折算成五级记分制计入档案,优(90-100分), 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不及格(59分以下),此成绩也是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
三、改革后的学生毕业设计效果
从毕业设计改革后两年的实际来看,效果明显,不论学生教学设计的完成过程还有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都是在积极和主动的心态下进行的,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几点改变。
1、确定教学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选题上有的放矢,不再为毕业设计内容煞费苦心。命题贴近学生岗位实习经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选择空间变大,可操纵的选题能激发学生对所选题目研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储备,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
2、学生能依据学前教育原理及规律,利用多种教学因素及手段,对课程设计过程操作起来更切实可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的进入教研层面,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完全摆脱了网络抄袭的尴尬局面,教师指导也变得轻松而实际。
3、指导教师不再是以单一的校内学科教学教师承担,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介入,使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有机的整合,双方指导更全面和具体,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起点在课堂,终点在教研。学生的毕业教学设计最终完成要提供开题报告、完整的教案、对应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信息量大,能客观的反应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认知和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教师指导起来也得心应手。
开展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
专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一、 总则
(1)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专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 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 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哈尔滨电大工商管理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参照此标准执行。
(3)执行与监督
本标准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 准要求的毕业论文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二.毕业论文结构
(1)构成项目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 内容摘要目录、正文、 参考文献 。
(2)各项目含义
封面:中央电大有标准的格式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500字之间。
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 录、参考文献、 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 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 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 5 000字以上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三.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nma)打印。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 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 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论文一级标题:(包括:论文的标题、内容摘要、目录、参考文献) 居中、 宋体四号
二级及以下的文字:统一用小四号 宋体
(4)页码排序
文章从正文开始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 。
(5).印刷与装订(1)印刷与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单面印制 。 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6)论文份数
论文 应打印一份 ,手写三份,电子稿(3.5盘)一份。
被编辑采纳。论文格式模版(天头留出25毫米空白)分类号密级U C D___ 编号1 0 4 8 6(此处间隔20毫米)(以上四项用仿宋标4号)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与上一行间隔为25毫米)(以上二行用宋体标2号字)论 文 题 目(题目用楷体标1号字)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 科、专 业 名 称:研 究方向:(以上四项用宋体标4号字)(此处间隔为25毫米)二00八年四月(黑体标3号字)(地脚留出25毫米空白边缘)分类号密级U C D编号 1 0 4 8 6武 汉 大 学硕 士 学 位.谁能帮我设计个格式模板?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和题目诚求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谁有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啊?急用!求英语论文格式模板 急求论文第一面,就是封面,是表格的那种,就是一个大框,然后有内容的那种。模板,
论文格式
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简单的论文格式我现在有正文内容..需要写提纲么..50分求教WORD论文格式问题关于毕业论文格式里空2格的问题。求助啊,论文格式问题?辽宁大学自考毕业论文格式?最好带范文(越详细越好)
论文的格式
自考论文答辩程序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答辩要求相同.在考生论文写完后,由主考校统一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首先由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应人而异.然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然后,在考生回避的情况下,由答辩小组集体商议,给出成绩,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一旦答辩成绩没有达到优或良,就不能获得学位.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阶段认真收集资料,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观点新颖,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论文最受欢迎.最忌讳生搬硬抄,甚至请人,一旦被发现,肯定不能通过.如果感觉时间太仓促,自信心不足,也可以申请随下一期一起参加答辩,不影响成绩.只是毕业时间要受影响.考生申请撰写论文时,需已完成所有规定科目的考试,并且时间环节的考试也已通过.
考生获得成绩的时间一般在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后,地点在各区县.
自学考试本科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程序: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要经历下列几个过程:1、资格审定;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3、听论文讲座;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指导教师指导;5、论文答辩。
1、资格审定
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下旬、下半年12月下旬,具体日期详见当月《北京考试报》),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个人的论文选题方向,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即可进入下一程序。
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
考生在通过资格审定后要在规定时间(通常一周左右)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手续。主考院校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将依据考生事先申报的选题方向,为考生指定指导教师,并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在与指导教师联系前,考生应结合选题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消化初步形成论文写作的思路,以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指导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
3、论文讲座
什么叫论文?怎样选题?怎样收集材料、提炼观点?怎样结构文章?这些都是考生在论文写作前普遍感到困惑并将影响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论文讲座的目的就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并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因此,这也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论文讲座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交费前后,由高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
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与指导教师第一次见面后,考生将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已有的写作思路进行丰富或修正,并形成论文写作提纲。对于写作者来说,提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效。毫不夸张地说,写好了论文提纲,也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的一半。这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应在提纲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方可展开;论文从提纲到成稿,一般要经历多次反复。考生应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答辩
论文在正式定稿后,考生将进入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答辩前,考生应将定稿后的论文按要求打印若干份交给有关教师,以备答辩之需。
论文答辩通常在5月底或11月底前进行(具体安排由各主考院校确定)。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考生简要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
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自考论文答辩程序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答辩要求相同.在考生论文写完后,由主考校统一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进行答辩.首先由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论文观点并做简要陈述.然后由答辩小组就论文提问,问题多少应人而异.然后,会给学生留出准备时间.准备完毕,考生需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作答.然后,在考生回避的情况下,由答辩小组集体商议,给出成绩,成绩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一旦答辩成绩没有达到优或良,就不能获得学位.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阶段认真收集资料,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观点新颖,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论文最受欢迎.最忌讳生搬硬抄,甚至请人,一旦被发现,肯定不能通过.如果感觉时间太仓促,自信心不足,也可以申请随下一期一起参加答辩,不影响成绩.只是毕业时间要受影响.考生申请撰写论文时,需已完成所有规定科目的考试,并且时间环节的考试也已通过.
考生获得成绩的时间一般在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后,地点在各区县.
自学考试本科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程序: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要经历下列几个过程:1、资格审定;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3、听论文讲座;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指导教师指导;5、论文答辩。
1、资格审定
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下旬、下半年12月下旬,具体日期详见当月《北京考试报》),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个人的论文选题方向,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即可进入下一程序。
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
考生在通过资格审定后要在规定时间(通常一周左右)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手续。主考院校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将依据考生事先申报的选题方向,为考生指定指导教师,并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在与指导教师联系前,考生应结合选题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消化初步形成论文写作的思路,以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指导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3、论文讲座
什么叫论文?怎样选题?怎样收集材料、提炼观点?怎样结构文章?这些都是考生在论文写作前普遍感到困惑并将影响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论文讲座的目的就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并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因此,这也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论文讲座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交费前后,由高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
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与指导教师第一次见面后,考生将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已有的写作思路进行丰富或修正,并形成论文写作提纲。对于写作者来说,提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效。毫不夸张地说,写好了论文提纲,也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的一半。这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应在提纲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方可展开;论文从提纲到成稿,一般要经历多次反复。考生应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答辩
论文在正式定稿后,考生将进入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答辩前,考生应将定稿后的论文按要求打印若干份交给有关教师,以备答辩之需。
论文答辩通常在5月底或11月底前进行(具体安排由各主考院校确定)。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考生简要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
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考生获得成绩的时间一般在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后,地点在各区县.
自学考试本科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程序:
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般要经历下列几个过程:1、资格审定;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3、听论文讲座;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指导教师指导;5、论文答辩。
1、资格审定
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下旬、下半年12月下旬,具体日期详见当月《北京考试报》),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个人的论文选题方向,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即可进入下一程序。
2、交费并指定指导教师
考生在通过资格审定后要在规定时间(通常一周左右)到主考院校办理交费手续。主考院校在收取相关费用后,将依据考生事先申报的选题方向,为考生指定指导教师,并告知考生指导教师的具体联系方式。在与指导教师联系前,考生应结合选题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资料,通过归纳、消化初步形成论文写作的思路,以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使指导教师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3、论文讲座
什么叫论文?怎样选题?怎样收集材料、提炼观点?怎样结构文章?这些都是考生在论文写作前普遍感到困惑并将影响论文写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论文讲座的目的就是帮助考生理清思路,解除困惑,并最终顺利完成论文。因此,这也是考生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论文讲座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交费前后,由高校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教师主讲。
4、考生撰写论文提纲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在与指导教师第一次见面后,考生将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对已有的写作思路进行丰富或修正,并形成论文写作提纲。对于写作者来说,提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效。毫不夸张地说,写好了论文提纲,也就等于完成了论文写作任务的一半。这里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应在提纲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后方可展开;论文从提纲到成稿,一般要经历多次反复。考生应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答辩
论文在正式定稿后,考生将进入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答辩前,考生应将定稿后的论文按要求打印若干份交给有关教师,以备答辩之需。
论文答辩通常在5月底或11月底前进行(具体安排由各主考院校确定)。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考生简要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对于大多数专业而言,从资格审定到论文答辩结束,前后不过5个月左右。但也有例外,如计算机及应用、建筑工程等专业,其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
此外,与多数专业的毕业考核方式不同,英语专业采用的不是论文写作答辩的方式,而是分英语国家文学、英美社会文化、翻译三个方面采用现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6、关于论文写作周期与考核方式的说明
关键词:实训;就业;毕业设计;应用型软件人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一所IT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2],从而使学生符合社会上的用人需求,更大限度地体现出高校毕业生的价值以及高校的办学意义。同时,随着IT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都希望招聘到具有一定工程能力,进入企业后只需简单培训就能直接参与到团队工作中的学生。
为了做好上述问题的衔接,项目实训,是必经的渠道。早期的理论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实训课程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教学模型,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接触实际问题,从而提前进入企业适应阶段。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采用“1321”[3]的教学模式,即一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2个理论学期和1个实践学期。每学年的实践学期将本学年核心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目的是对整个学年所学课程的一个综合训练,用相对完整的项目贯穿相关课程。为最后学年的实训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1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
应用型软件人才中的“应用型”侧重于“技术应用型”,是对技术、工艺的应用。这里所指的“技术”包括工程背景技术、管理技术、经济技术,甚至专业
外语等。因此,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而言,应用型软件人才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有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工程实践能力是指要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且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编程技能。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思路是:以毕业实践为最终目标,贯彻“实践不断线”,强调实践的延续性和关联性。整个体系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课堂实践、实践学期和毕业实践,这3个层次之间是点、线、面的关系,彼此呼应,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逻辑严密,一气呵成。
毕业实践包括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覆盖大学前3年所学核心课程。在项目实训阶段,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采用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力图实现与企业之间的链接。项目实训的延伸和扩展就成为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可以使学生得到深入训练。由此可见,项目实训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核心所在,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实训过程
项目实训的大纲是:一个目的,两个部门,三个制度,四个阶段,五个要求。
作者简介:李宁宁(1982-),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邓丽(1977-),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数据库。
2.1一个目的
以学生就业为目的。项目实训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相关技术和课题,学生在充分巩固了实训期间所学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完成独立的毕业项目(如下文提到的东软校友录管理系统和东软车辆管理系统),从而,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工作岗位。
2.2两个部门
为了保障项目实训的顺利实施,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保证学生进行项目实训。实训中心为实训过程开发了东软实训平台,保障实训质量。它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学习任务的管理,实训项目的管理,项目阶段的监控,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等。借助于平台上丰富的资源,授课教师可以备课,实训学生可以自学,得到了师生一致的认可。所谓两个部门,就是实训中心与计算机系的通力合作。实训中心与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4]。
图1实训中心职责功能图
2.3三个制度
包括企业化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以及实训助理制度。通过企业化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考勤,安排项目组长,日报工作进度,同时提供实训平台管理。末位淘汰制度,要求实训补修率不低于学生人数的3%,给学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类似于某些企业的末位淘汰制;实训助理制度,是指通过统一的考核和
选拔后,招聘优秀的学生在暑期提前参加实训,然后作为实训期间的助理,协助指导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学院为实训助理发放一定的酬劳,并会在实训结束后,评选出“优秀实训助理”若干。每个班级的实训助理人数不等,笔者所带的班级有两名助理。他们负责帮助同学调试常见错误并及时汇总,受到大家一致认可。
2.4四个阶段
如图2所示,实训的考核是由四个阶段完成的。其中综合技术基础和结业综合技术考试是以试卷的形式完成;而项目开发技术和实训项目开发是由答辩的形式来完成,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注重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尤其是实训开发阶段的考核,由于是指导教师交叉答辩,偶尔会有同学因表达欠缺而影响成绩,这也为其工作面试敲响了警钟。为此,我们常常会安排课前演讲等环节,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图2实训考核阶段分配图
2.5五个要求
为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务必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要求做保障。具体要求如下:
(1) 遵守实训时间;
(2) 提高思想认识,配合指导教师的各项工作;
(3) 认真听讲,独立完成实训任务;
(4) 积极参加实训拓展活动――专题讲座、体育活动等;
(5) 配合教师,做好毕业设计启动工作以及就业准备工作。
3实训成果
毕业设计于最后学年第一学期后半段启动,与项目实训有一些重合。毕业设计的课题基本为项目实训课题的延续,指导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项目实训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向学生下达适合其能力的课题,并进行指导,并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控制,掌握进度,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这样,及时安排学生对项目实训成果进行扩展,有利于其就业。例如,笔者所带的班级为Java实训方向,毕业设计课题就是巩固相关的框架体系,完成B/S模式下的信息管理系统。
同时,学生经过项目实训后,通过大量的编程,对软件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得更为深刻了。效果体现在:
(1) 对软件工程项目有了完整的理解。
(2) 在类似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结合实际应用项目,融会贯通了学校所学知识。其中,不少学生到软件公司实习的时候,发现所用框架与实训期间框架非常类似,学习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其中一名2008年的毕业生反馈,公司的框架中,只有Ajax的概念在实训期间没有涉及,于是在次年的实训中,我们已增加了相应的内容。
(3) 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流程,体会软件开发过程,强化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系统网络构建技能,提高编码熟练度及调试技巧,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
(4) 掌握编程思想、行业主流应用技术及开发工具的使用,积累工作经验。
(5) 培养团队开发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始终把握“组”的概念,让团队的意识根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
(6) 有信心和项目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独立工程项目开发。
(7) 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
下面是两名2008级的专科毕业生,利用实训期间的框架(Freemarker+Webwork+Spring+Spring JdbcTemplate)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项目,分别是东软校友录管理系统(图3)和东软车辆管理系统(图4)。由于采用了相同的框架体系,页面和编程风格都有些类似,这也恰恰符合多数现有IT公司的特点,从而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图3东软校友录管理系统
图4东软车辆管理系统
当学生有能力巩固实训期间的框架,独立完成上述的项目,便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信心走入企业中。2008年,我系的就业率达到了95%,专业对口率超过了70%。目前2008届毕业生已经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从目前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对经过了的项目实训之后的本届毕业生的满意率超过了90%。从我们的毕业设计效果来看,不得不说,项目实训,成就了教学最后的环节,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有力保障。
4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建设的实训体系能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尽早学到企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正如上文提及的两个毕业设计范例,毕业生在实训后已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开发中,为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提供很好的保障,无论从教师、学生还是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进一步印证了“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学生创造社会价值”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董玮,邱建华,杨英鹏,等. 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践教学,2008(10):16-18.
[2] 邓丽,张冬青. 提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交流[J]. 理论导报,2008(12):62-63.
[3] 董玮. 引入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7(23):10-11.
[4] 张永强,董玮. 建设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实践教学, 2008(22):10-12.
A Strong Guarantee for High Quality Employment――Project Training
LI Ning-ning,DENG Li
(Dalian 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lian 116203, China)
关键词 专业学位;全科医学;副学士;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5-0012-03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1]。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其本质是职业性学位,职业性作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2]。专业学位获得者主要是从事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医师、教师、律师、美容师等,突出特点是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39种,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等5种,学士层次专业学位仅有建筑学1种。由此可见,我国的专业学位体系主要以硕士为主,与金字塔型的学术学位体系反差明显,而目前还在大力发展硕士层面专业学位,这样的局面既不利于专业学位的发育,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全科医学专业设立专业学位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根据前期阶段成果,本课题组认为应该充实学士专业学位,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副学士专业学位制度,将专业学位的晋升起点定制在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上的潜力和职业化作用。
全科医学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面向个体、家庭及社区提供初级的、综合的、持续的、整体的医疗服务。其功能没有一个独立学科能完全替代。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的主要和独立的执行者,注重连续化的、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在医疗职业范畴内,全科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有显著差异,全科医生有别于其他临床各科医生。英国全科医生IonaHeath[3]在BMI上撰文阐述全科医学服务与其他临床服务的不同:全科医学服务是病人不变,疾病往来;医院服务是疾病不变,患者往来。全科医生可以说是多面手,具有独特的职业背景。
本课题组调查发现,医学高职院校中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依然沿用传统的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因缺乏以A防保健与健康管理为主导的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难以适应或安心在基层社区卫生机构从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下不去、用不上”现象严重。目前高等医学职业院校培养全科学生有两种方式:一是开设三年制的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二是以选修课的名义开设全科课程,供临床专业学生选择。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如果专升本,也只能进临床专业,没有可以继续深造的全科医学的平台,并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没有直接联系。本科层次的全科医学生不愿选择基层卫生院,他们或考取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或进入城镇公立及私立普通医院的临床科室,这些现状已经让全科医学的人才培养形成了矛盾和断层。众多全科医学专家与学者也提出需要建立一种面向基层社区,以全科医生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及课程体系。
在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引入职业化的专业学位,以专业学位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方式来培养专业人才,这比任何培养模式更具客观性、方案性、操作性。根据1948年美国教育协会的定义,一种职业要想成为专业需要符合以下八条标准:第一,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第二,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第三,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第四,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第五,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远的成员资格;第六,有自身的专业标准;第七,置专业服务于个人利益至上;第八,拥有坚强的、团结的专业团体[4]。参照这个标准,全科医生的职业背景清晰,符合专业化程度要求。设置完整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体系有利于形成明朗的全科教育层次,有利于改善目前全科教育质量管理、课程计划及考核体系不一致、不科学,师资缺乏、管理不规范,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标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全科医学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课程体系标准设立、执业证书衔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市场需求。
二、设置全科医学的副学士专业学位并制定相关授予标准
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的起点可以先从高职院校专科层次的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着手进行:从宏观方面先明确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明确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法律地位,获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建立专门的高职院校专业学位授予机构,拓展当前专业学位制度体系,变三级学位为四级,增加副学士专业学位[5]。让部分开设有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的国家或地方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率先试点单位,对名称为“全科医学副学士”的专业学位授予进行试点,专科层次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课程一定要以全科医生岗位的各方面职业能力需求作为设置标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在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的协助作用,体现专业副学士学位的职业性。学生按照全科医学专业学位课程标准研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完成专业学位标准设立的社区行业实践,通过专业学位结业考试和毕业设计之后,才能授予全科医学副学士专业学位。
参考《学位条例》授予标准,从全科医学专业化角度看,全科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应突出全科医生岗位适应力,是否满足社区医疗服务要求,例如,能否通过全科医生相关课程的研修及各项技能考核,能否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实习工作并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的设置有利于全科医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导向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与其他普通临床学术学位相衔接和互通。同时还应将医师的基本伦理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学位授予标准,通过日常学习表现、实习过程和特定考试判定。授予标准应由开展临床全科培养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并加以规范和严格执行。标准中既要含对全科医生职业的认知及对全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办法,又要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的职业培训和鉴定,参与试点的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的高职院校应有相应的较高的全科医学教学水平和良好的办学基础,以及长期稳定的校外社区医疗服务实践场所。
三、全科医学专业学位与现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衔接
国务院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严格控制比例的前提下,对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可采取“3+2”模式培养专科层次的全科医生,即临床医学(含中医)专科毕业后接受2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可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调查表明,不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发展晋升机会小,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全科医师培训不能急于追求数量,应注重能力建设和职业化培养。专科层次的临床(全科方向)专业学生在能够获取全科医学副学士专业学位情况下,可以继续参加两年的规范化培养,在这期间,仍然可以将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标准纳入,在学生完成规培后,达到专业学位标准要求,同样可以申请全科医学学士专业学位,这为学生本人进一步研修全科医学甚至其他临床学科,获取更高学位打通了路径。同样,对于“5+3”的全科医生培养,也可以采取类似方法,在学生完成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后,达到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的,可以授予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以学位晋升的方式让广大全科医学者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发挥最大作用,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四、推动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与全科专业学位衔接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专业技能成效
江苏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和教育都相对发达的省。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解决农村中学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的化学师资有一定的缺口。目前,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底层农村初级中学就业的很少,这就给化学教育专科生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机会。为了抓住这个机遇,促进我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必须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受到社会的肯定,而这一切的实现将依赖于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娴熟过硬。因此,我们对现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1.明确化学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为根本,以达到岗前“零培训”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工作单位就能挑起初中化学教学任务,包括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驾驭、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化学教学研究等都能直接开展起来。
从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不少学生还在化工企业、制药业领域就业,还有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所以,化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得满足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学生将来的就业面,增强社会竞争力。
2.重视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比较关注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如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团队精神、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3.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
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加强能力培养,是提高专科学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将课程设置划分成几个功能模块,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如有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意向,有的学生也愿意到相应的化工企业工作,有的当然想做老师,我就在专业选修课中相应的分成三个功能模块,即化学专业方向(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要求)、化工方向(满足学生在化工、制药等企业就业的需求)、师范方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样给个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4. 改变教学理念及和教学方式
在教学理念上要求专业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在教学手段上,对于师范生,我们要求老师传授的知识够用,知识适用,但适度加强理论的深度。注重强化实验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举行专业技能竞赛并给予奖励等的形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提高。考核的中心应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方法。例如通过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等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1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各门专业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均由任课教师严格把关。每次上课前要检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工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并对每次实验后的卫生、仪器的整理状况等进行检查,并作记录作为最终考核的一个指标。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对实验进行考核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实验的最终成绩通过下式计算: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60% + 实验笔试成绩15%+实验操作成绩(综合平时检查的结果)25%。
实验报告成绩为开设的所有实验的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每次实验报告均有成绩记录。有1/3实验报告不交者,实验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实验笔试内容主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的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安全措施、事故处理、药品的级别、仪器的规格型号、实验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衡量学生实验技能素质不可缺少的方面。
实验操作成绩是操作技能试题库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技巧,是学生实验素质的直接显现。学生以抽签的形式选题,由老师监考,一般为15-20分钟左右,并随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结合平时检查的情况给出成绩。
4.2结合教法课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学法课堂向学生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更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安排相当的时间进行教学观摩,让学生试讲、说课,师生共评;适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学校,听名师讲课,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此外,我们还邀请名师走进课堂亲授经验。
4.3凸显课程教学的师范性、示范性、实践性的理念
结合教法课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并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公开课,让学生得到实战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专门开设了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让学生对现有的初、高中教材里的化学实验的技术要领全部掌握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并将一些化学特级教师的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改革的实践成果刻成光盘,便于学生拷贝和直接应用,省去很多的弯路,深授学生的青睐。利用晚自习开展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三字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功。
4.4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利用系级选修课开设中学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选好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初中教材,分小组完成全部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电子教案。通过对电子教案的师生共评,再进一步修改,取长补短,最后将大家认定的教案合在一起,每人一份,方便学生今后的教学。同时,我们还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包括电子教案、教学用ppt、说课稿和章节测试题四个部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师范技能,为实现学生初中化学教学“岗前零培训”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毕业论文的主要类型为化学科学实验、化学教学研究和论文综述三大类。论文的撰写及完成的好坏,是衡量教师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其发展潜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方面。会选题、会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很主要的专业技能。技能本身就包含论文的写作能力,并不仅仅是指通过肢体的动作完成某相目的的能力。
关键词:口腔工艺技术 职业教育 衔接
2009年6月上旬,笔者参加上海市职教名师培训教育考察团到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职业教育考察和交流。在台期间,笔者参访了不同层次的职教机构,与职教同行、专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专题研讨和交流,受益匪浅。台湾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举世公认的,其建立的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完备的学制层次及清晰的目标定位,对我们当今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职业教育特色
1.“立交桥”式的台湾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5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台湾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交桥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它进出口清楚、上下左右畅通,是一种上下合流、中间分流的模式,它既可以纵向衔接,也可以横向贯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进入三类学校学习。一类为普通高中,一类为同级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为5年制专科。普通高中毕业生既可以进入普通大学,也可以进入2年制专科、4年制本科(4技班)的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学习;高级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进入2年制专科、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4年制本科(4技班)学习,又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本科班学习。2年制专科和5年制专科毕业后可以进入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附设的2年制本科班学习,达到本科学士水平。普通大学、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都设有研究所,拥有学士学位的各类毕业生都可以进入其研究所学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由此可见,台湾职业教育有独立于普通教育并与普通教育并列的完整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只是教育目标不同。这一教育体系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尊严,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在普教或职教两条不同的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选择。
2.完备的学制层次及清晰的目标定位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包含三种阶层: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以及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高级职业学校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招生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属高职层次(相当于祖国大陆的中等职业学校)。专科学校重在培养应用科学与技术型实用人才,使学生将来能取得专业执照或证照以取具有就业的能力,按不同的入学资格分高中后二年制和初中后五年制,属专科层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则是培养应用科学及技术型高级实用人才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专科后二年制或普高后四年制。这当中技术学院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属于专业教学型的学校,培养学生能运用专业技术上适应职场的需要,当然也可部分从事研究;科技大学是培育科学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有应用专业特色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在专业领域上具有研究、创新及研发的能力。简而言之,科技大学旨在工程师级及其以上的人才,配合研究所之硕士、博士课程,可培养科学家级的人才;技术学院旨在培育“工程师”层级的人才;专科学校以培育“技术员”为主要宗旨;高级职业学校则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为目标。不同的学制与层次,其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不同,凸显能力本位,在产业发展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
二、台湾职业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也仅有十几年,且只有专科层次,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三者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与衔接,这已成为制约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改革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加紧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1.口腔工艺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我国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属中等职业教育。近十几年,面临口腔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口腔工艺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研究面临一体化,使得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要求也日渐强烈,可以说口腔工艺技术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已成为培养高技能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2.口腔工艺技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
目前,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的招生有普高和中职毕业生两种生源,中职还包括非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而现行的高职教学计划多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生源为起点,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上难以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课程内容的重复,口腔工艺技术的中职生在学期间已经学完了全口义齿的制作,到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还要学习同一内容,这对其而言无疑是时间上的浪费的;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的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理化课程及增加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针对目前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的现状,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顺利衔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周期,口腔工艺技术又在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在调查分析行业当前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分类和岗位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整体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
中职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强调具体的职业岗位,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改革招生制度,转变学制模式
对于高职生源而言,具备文化基础和职业素质的中职生源,应该说是最佳生源,但是现在中职升学比例只有3%~4%,因此要使中高职衔接更好地进行,就要不断地扩大对中职生的招生比例。考虑到现行的高职招生及学制,笔者认为采用“3+2”五年制分流的招生学制模式较合适。前三年的培养目标是中职目标,按中职的要求进行培养,达成中职教育目标后,如学生愿意升高等职业教育则经过一定的考核,合格者继续留在校内,经过两年的培养,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升高职的学生即中职毕业,分流到社会从业。另外,也可以放宽条件,允许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再通过招生入学选拔进高职学年。这样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才规律。
“3+2”五年制分段的学制模式,可以体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为中职毕业生迅速成材提供捷径,对口腔工艺技术中职和高职教育有直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根据市场需要和个人的条件选择三年后就业或五年后就业,能有效地缓解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3)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的衔接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从培养目标入手,结合行业所在的岗位(群),分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制订该专业教学计划,并将课程结构设计为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课程或实践环节支撑。衔接方案要打破原来中、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计划,按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重新设计,分段实施。一般说来,在中职教育中学过的课程只要够用,原则上在高职教育阶段没有必要再重复开设,但对于尚未达到专业高职教育水平的课程则需要继续开设,对于未开设过的课程应增开。总之,应尽可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到不重复,不浪费学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有关课程中高职的前后衔接。
(4)提供各有侧重的技能训练
在课程衔接的同时,在技能训练方面还需兼顾两个阶段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即在设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技能训练内容时,中职阶段主要侧重对专业的认识及单项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在高职的学习打下基础。高职阶段则注重拓宽专业面和先进技术的学习,增加这方面的实习、实训学时和毕业设计的训练。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上把握“必需、够用”的尺度,另一方面注重综合性职业技能的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更为综合性的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形式,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要解决口腔工艺技术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沟通和衔接问题,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条件,课程衔接是核心和落脚点,“3+2”五年制分段的学制模式值得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熙然.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给我们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1,(12).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10)
摘要:在分析目前高校“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与中小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探讨了该模式的内涵、实施内容、实施步骤和过程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51-03
作者简介:王亚盛(1959—),男,山东龙口人,威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通信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教学、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11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BKT2011119,主持人:王亚盛)
问题的提出
(一)“双导师制”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本科院校已经实施多年,由于部分院校形式主义的做法,加上企业兼职导师基本不发挥作用,双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工作配合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导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放在与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专班教育、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等方面,与小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困难。
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和学院相关专业情况,我院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的意义
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在解决目前高职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教学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教师职业能力、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同时,还具有以下意义:(1)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三方面实现“零距离”接轨,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2)以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岗位、工作内容、产学研项目等为载体,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定向培养的要求。(3)有利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稳定和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有利于专任教师的“三师素质”(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职业与就业指导)、职业能力的提高。(4)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科研、生产、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尽快使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新工艺等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阶段,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证书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规格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需求的、从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获得三个证书:高等职业教育大学专科毕业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关的高级工证书或助理工程师证书;由校企合作的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二)专任教师职业能力目标与定位
担任双导师的专任教师,每年度考核时应获得(或具备)两个证书:(1)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关的技师、高级技师证书或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证书。(2)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担任双导师的企业兼职教师,每年度考核时应获得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企业共同颁发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三证书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职业能力
(一)内涵关系图
“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内涵如图1所示。
学院专任导师与企业兼职导师合作完成来源于该企业的产学研项目,全过程地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参与产学研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含毕业设计报告)等,根据企业岗位和产学研项目的技术需求情况,制定2~4门与产学研项目相关的创新性课程指导学生自学。
毕业时,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职业道德与素质、职业发展和技能等)、产学研业绩、创新课程学习成绩、毕业设计等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考核情况颁发“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还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考核双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师的产学研业绩、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根据考核情况颁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二)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通过一年的实习实训与人才定向培养,经过导师工作委员会考核评价和推荐,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合作企业共同评定,并向学生颁发相应等级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证书分为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三个等级。证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证书名称、等级、颁发机构与盖章、颁发时间。(2)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主任、企业负责人签名,专任导师、兼职导师签名、学生签名。(3)对学生在“遵守法律规章与协议、自学与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创新研究与探索(含毕业设计课题)、工作进步与业绩”六个方面的评价成绩。
指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等级证书 第六学期末经系和导师工作委员会考评、推荐,由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和合作企业共同评定并颁发相应等级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证书分为一级/优秀、二级/良好、三级/合格三个等级。证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证书名称、等级、颁发机构与盖章、颁发时间。(2)职业学院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主任、企业负责人签名,导师签名。(3)对教师在“遵守法律规章与协议、职业素质(道德)与师德、工作态度与协调、指导学生的能力与业绩、产学研工作能力与业绩、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六个方面的评价成绩。
实施过程与效果
(一)基本实施步骤
第一步,制定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方案,校企合作成立双导师工作委员会和职业能力评定委员会,制定工作规程和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步,根据不同合作企业的产学研项目,招募、选拔专任导师、兼职导师,系部、企业和导师三方共同签订协议,确定各自的责任、义务等内容。
第三步,招募、选拔三年级相关专业的学生,确定需要自学的创新性课程或技术资料,学生与导师、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定各自的责任、义务和就业等内容。
(二)实施过程管理
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 双导师工作委员会每学期制定一份工作计划,每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导师工作会议,围绕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术问题、指导方法、产学研工作、学生就业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根据会议情况做出相关决议、规章等。学期末和年度末,由总导师汇总各导师的工作业绩、企业和学生评价情况以及相关佐证资料,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评价办法,对导师、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下一年度或学期的改进方案和工作计划,使“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工作督导 系部负责人和非专任导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三人组成督导组。通过访查学生、企业领导和审查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双导师工作、学生实习/学习创新、考核评价情况进行监督。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
目前,我院已经选择威海地区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太阳能照明技术应用、电力数字变频器研发生产等高新技术行业的三个中小型企业进行试点。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企业积极性非常高,其中有4个产品研发、技术改进项目进入试验/验证期,使企业的产品研究与技术改进工作进程明显加快。(2)高职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程。通过实施本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使参与项目的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其对企业的新技术掌握得也较快。由于以“教师、学生、员工”三结合的团队形式开展实习指导和产学研项目,无形中使学生受到了员工、教师和职业氛围的熏陶和影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高较快,适应了企业的高节奏、高质量、高效率等工作要求。多数参与项目的学生对企业的感情日益加深,对就业前景非常期待。(3)专任教师在参与项目中快速掌握了新技术、新方法。如云计算技术、三网合一技术、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应用、触摸屏应用技术、功率单元热学设计与散热技术、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等。
“三证书双导师制”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特别适合于高职院校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合作实施,虽然实施一个学期,但已经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目前,威海市、烟台市的多家企业正在与我们商讨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在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得到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