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教学叙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教学叙事

第1篇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反复而又琐碎,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往往是以指令性写文一次就一带而过,使之成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附庸,而没有把它提到一个与基础知识并重的运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这种模糊的认识与做法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而微的要求与规律的把握不足有关。作文教学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实践的范围较窄,训练出现的次数在每册中只有寥寥数次,无法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训练,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学的实施,急需一套与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训练补充材料,供教师选择使用。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与训练层次的渐进性应是其主要特点,要既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又切近学生多彩的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性训练序列

初中三年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着重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具体的文体来说,同样应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也由导引、示例、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这更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把已经得到细分的目标毫无条理的让学生练习。教师要始终记住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 例如记叙文写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可再此切分。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等。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师的理解并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如此要求)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语诙谐,人物处理真实形象,描写方法灵活多样,思想也积极向上。一个片断训练,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大作文都未达到的目标。

三、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第2篇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Lesson17中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

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

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惯,A只须说“ I do hope you'11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潘昌森译,1987)。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角色表演

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6、课外活动

第3篇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想和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将叙事化手段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是教学的某一环节也可以是教材中课文的某一段落、某个语言点。运用叙事的方式设计教学并呈现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在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叙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化和艺术化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叙事教学法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包括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和技巧。综上所述,叙事教学法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有机统一体。

2.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类思维理论。人类学家布鲁纳把人类思维分为范式思维(即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人类自古以来就习惯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总结生产生活经验。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内容重新编码内化为自己容易理解并方便记忆的知识,这符合学生的惯用思维。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是一个故事化的过程,人类习惯通过故事表达思维,只有通过故事的形式才能真实又生活化地传递人类文明。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单词的效率。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叙述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叙述性话语,所以掌握叙事方法更容易在交流中习得语言。四是叙事理论。认为讲故事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叙述是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五是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是语言教学的价值,叙事教学法是可以用于任何阶段和程度的语言教学中并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由此可见,叙事教学法从人类的思维、心理、语言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上。

3.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一课的若干个单词组成故事,也可以利用一个叙述故事讲述某一个单词。这个过程不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词汇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词汇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3.1复述

复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复述,另一种是相对复杂的复述。简单复述是学生将所学的新课文中的某一段用自己的话再叙述一遍。相对复杂的复述是学生将整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相对复杂的复述所叙述的故事更复杂,这要求学生思维要更加严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也会运用复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复述,学生反复使用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词语进行复述,这种复述活动不能使学生反复操练所学新词,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明显了。所以教师安排复述活动时一定要要求并引导学生使用新词汇。教师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复述活动也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安排复述活动。目前为止,我国仍然使用班级授课制,班额较大。教师在课堂进行复述活动不能涵盖全部学生,只有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叙事教学法提倡在课外写作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复述,利用布置作业的方式弥补课堂锻炼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利用复述的方式认知、掌握所学新词汇。熊沐清教授提出观点:使用叙述方法可以有效地记忆知识。叙述是将我们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认知加工,使这些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重组转化为熟悉的知识,从而方便记忆。在初中英语词汇课堂上,通过参与复述活动,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词汇的方法,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叙事思维。

3.2创建或改编故事

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将已学内容加工改造变成自己的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由于已经有一定的模板,这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更加完善叙事教学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叙事教学法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或改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内涵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由地创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和自由想象,学生将所学单词运用到故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由选择故事的题材和体裁。宗旨是通过创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单词。与此同时,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认知成长。

3.3创设情境,角色参与

我们知道单词通过反复使用最容易被记忆。叙事教学法倡导教师在课堂词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单词。这样不仅达到了记忆的目的,更使学生知道单词如何使用。这种交际情境可以设置学生喜爱的形式,例如话剧、采访或小品等形式。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要对表演者进行点评。教师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中要注意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不要流于形式。

4结语

第4篇

1.区域推动

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已有《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且有将其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交由笔者分项负责的有利条件,笔者力争通过研究与实施,力推我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及教学向前发展。

2.教学现状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从当前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等。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循序渐进地写。这显现了教材编写的突出缺陷。

(2)文体缺少各类范文

当前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写出了“四不像”作文。初中生没有典型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

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余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助推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地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

二、研究内容

我们用比较清晰的流程图解读研究内容:

1.全面扩大范文储备――解决“有文可范”的问题

(1)细挑文本选文

挑选有代表性的可供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参考、而又可供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与摹写的文章作为典型选文。

(2)精挑同伴选文

着眼于把“学生作品”转型成为“学生范文”,让同伴将同伴的作文当作范文。这样的范文一旦成为教师“教之范”、学生“学之范”,必将在学生习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慎挑辟精选文

选择相关一部分名家短篇作可仿之文。譬如,老舍的短篇、季羡林的散笔还是被一一收入其中。经典之于写作,并不相悖;只要有补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够得着,稍微挂得高一些未必就是坏事。

2.科学编排范文序列――解决“有序可循”的问题

(1)推进年段编排

按六册三年段各自的重点与特点,进行有序编排,对教材进行二度剖析,形成列表式推进的编排基准。

(2)推进体系编排

是从“选材”“立意”等到“语言”的方法系,还是架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文体系,是挑定选文的关键。以七(下)第六单元为例,“观察自然界动物(状貌),并做客观描述”成为本单元一个重点要突破的“写作基元”,于是以例文《猫》为教学范文,该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住了“童猫”猎奇顽皮的特点,以“抓线团”的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养猫的无限乐趣。

范文的合适并不在于主题的深幽,并不在于内容的新异,并不在于言辞的华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雅,而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推进特色编排

特色编排专门指临时性的、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它在没有一定的融通的境界下也是不可轻易得之的,但对学有余力、写有特色的学生和教有个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有效实施范文教学――解决“有效可证”的问题

(1)择点试验

择班试点,如果试验期成果明显,师生综合评价较佳,则可以进行全面推行。

在择点试验前努力做好三项重要的前提工作:

①精选模仿范本,在写作教学中预设模仿目标

教学过程中预设模仿目标,比如,本次教学要解决“学生不擅结尾”的问题,即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范文促进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习得与良好结尾习惯的养成”。于是,就应该着重选择结尾有亮彩、有余味、有哲思的范本进行教学实践。

②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模仿个性

所谓个性,既指教师“教”的第一革新,也指学生“学”的第一革新,是对原有范文习得“智”和“技”的基础上,彰显的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进。

③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生成模仿价值

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彰显模仿的综合价值,包括写作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实效力和功用性,甚至是一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范文习写,比较全面地改变或提升自己。

(2)全面推行

可以采用“七年级做一做,八年级碰一碰,九年级闻一闻”的做法,既不是盲目推进,也不是止步不前。在此过程中生成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等有效“用具”。

(3)反思跟进

反思择点试验成败,反思全面推行得失,以归因法甄别分类,以实际跟进的方式调整部分序列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多样问题,以确保序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凝固升华

凝固已有的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和“学生‘作品’”在内的多元成果,并且升华一线教学方法、思想等,是范文写作教学整体推进的又一重要环节。

三、研究成效

1.诞生了精优初选范文

“通过了新一轮的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我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工作,并通过序列的编排和改革的整体推进,改善了我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文教学现状”。此举也使得初中语文开始有了新的范文序列。

2.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仅其中一个学年,即有近100人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有400余人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荣获等级奖,收获了最外显的成功效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学社,近年成功晋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

3.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范文写作教学“编”的能力、“教”的水平,使笔者、研究教师及其所带的团队形成一种“破难攻坚”的意识、一种“系列推进”的做派。

4.创新了写作教学格局

为推进写作教学改革贡献了“智”与“力”,“点”与“面”的多重力量,不仅仅收获了“写作分数的提高”,更在于收获了“写作教学新方式变革带来的写作教学状态的绝对性变化”,创设了一种基于范文写作教学的生态化写作新格局。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印证与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叙文是主要文体之一,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接下来我将进行介绍。

一、进行寻找文章线索的教育

在阅读中,把握了文章的线索,整篇内容就会变得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因此,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比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为线索;《藤野先生》可以将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变换作为线索。有些记叙文的要素比较模糊,文章的线索隐藏较深;也有的文章有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多一些的发现引导。

如何才能让学生迅速地找出线索呢?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通读一遍文章。同时,告诫学生注意文章标题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事物,这些标题中的词语或事物很可能就有线索的信息。比如,《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将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作为一个重点进行重点培养。

二、引导学生细品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情感

文章是有感情的。记叙文写人记事无不含有善恶美丑以及对其的褒扬嘲讽。这些感情除了隐藏在文章中,还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上有很强烈的体现。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情感。比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形容清留学生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此时需要对上下文的语境进行了解,明白作者对这些清留学生的态度,才能感受到“标致”中的强烈讽刺意味、把握作者的情感。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言外之意,对文章的语句含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新课标下,学生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优化,课文中的内容有了更多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这些情感进行体会,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中向上的人生态度,《珍珠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父爱的伟大,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越丰富,越容易在阅读中与文章产生共鸣,越容易对文章进行理解。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阅读解文只能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灌输过多对文章的观念,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理解,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无

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记叙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中的人一样复杂,而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初中生正处于认知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过多的压制与干涉会对学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引导方面,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进行文章的理解与感受。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有效。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通过直接的观感来理解文章

等等。

新课标有着新要求。初中记叙文阅读的教学要从之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求一切可能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丰富教学知识系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尽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功田.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5).

[2]张仁利.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浅见[J].考试周刊,2011(17).

[3]黄穗良.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的教学[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

第6篇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不在于培养学生文学创造的能力,而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提高谋生能力打基础。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

“数码故事叙述”是将数码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利用数码信息技术记录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生活化的情境,从而转换为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就是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1、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3、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4、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相对于专业技术科目来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足,一些中职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职业味”知识,在就业工作中碰到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便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或工作能力降低。本文试就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职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的有效教学途径,以供同行借鉴。

一、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中职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大体上要做好以下就业准备程序:

1. 面试。面试的核心是考核毕业生的综合口头表达能力,如何组合头脑里储存的知识,用嘴巴把它们表述出来。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面试和语文有很重要的关系。

2. 简历报告的撰写。中职毕业生就业面试的同时还准备有个人简历发展报告。个人简历发展报告撰写水平体现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中职教育语文同义务教育语文有所不同,侧重于学生就业技能表达的培养,侧重于应“付”实践工作生活。

3. 工作中的语文知识需求。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中职毕业生会要求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材料,这些材料的结构是有固定格式的,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般会贯穿有这些知识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学到这些知识。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味”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毕业生工作的职业特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抓住毕业生工作职业中常经历到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多年学生实习工作的带队教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味”。

1. 通过练“读”,锻炼提高学生的“说”。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为人低调,不够大胆。上课时,教师提问不敢回答或不敢说好。在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面试时,笔者曾经发现有些学生上台面试时很拘束,说话时停时断,导致面试失败。究其原因,平时练“说”功夫不强,心理素质差。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说”,教师应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读课文,中国有句俗语:“一回生,二回熟”,有意识地锻炼这些学生的朗读,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练习朗读的情况下,逐步锻炼学生“自说自话”,“说”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的事、“说”学习上的事等自己熟悉的事情。笔者的做法是:(1)根据班级人数,用纸条写上序号,把所有纸条放到空盒里,每个学生轮流抽签,按照自己顺序轮流上台说话;(2)确定50道学生易说的说话题目。由学生抽签,抽中哪道题目就说哪道题目。公平、公正抽签,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多次锻炼学生的“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良好。

2. 作文课内容倾向于学生的就业实践需要。中职毕业生在校时间短,一毕业就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在就业工作之后,经常性的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因此,在教学当中,作文课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勤工俭学,然后学习撰写各种应用文文种如商业合同、市场经济调查等,作文课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质。

3. 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语文文字输入效率。在任何工作岗位中,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入语文文字,就不能胜任工作,这是时展需要,也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内涵。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的“写”包含有职业味颇浓的语文文字输入能力,通过思考的同时,能够同时书写,形成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非常欣赏的。

4. 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语文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旅游专业和商务越南语专业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酒店与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访凭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边贸点后,由学生扮演导游身份给游客(学生)讲解旅游景点或边贸点;而对商务越语的学生侧重于中文和越文写作的转换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言传身教。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对写作比较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示范、做演讲,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加强教学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教学缺陷或漏洞,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反省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反映等等,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教师在学生就业后,跟踪学生就业去向,多和学生沟通,了解自己语文教学知识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情况,可以不教哪些内容,应该增加哪些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出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职业味”,以适应时展和学生需要。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措施对于很好地实施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促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第8篇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我,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个人在职专业培训学习,就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专业能力 提高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专业化新的实践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各种专业培训,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职专业培训,谈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保障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构建具体发展计划

从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自我发展意识,因此,为了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加强教师对职业生涯构建具体规划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长足发展。对于部分不曾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语文教师来说,对自身职业生涯做出具体规划是推动他们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

方向是个体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确定个体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先确立好发展方向,思考自己将要成为怎样一名教师。

2.善于进行自我诊断

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特长、教育理念的认识和判断,分析自身的兴趣好爱、性格特征、智商情商、思维特点,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认真对待在校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3.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这一专业发展规划维持的时间可以是一年半载,可以是3—5年,也可以维持10年左右,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由此可见,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能帮助他们构建合理有效的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规划。

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

1.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在获取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工总结而成的知识体系,要想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不但需要教师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2.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习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知识,不但要增强自身对多元化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善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学科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与整体化。

3.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懂得如何依靠科学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这种经验的获取一般来自教师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断内化教师的理论知识,促进专业知识的有效发展。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基本不缺乏本体知识和条件知识,而是缺乏实践知识,因此,实践知识的获得,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都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标志。教师获取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对优秀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积累。

三、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形成多元化能力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追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型能力,形成多元化知识及能力结构。此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特殊能力,即:是否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一般都是由独立的单元组合而成,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单元教学能力,即:通过一两篇重点课文的教读,来带动学生对本单元中其他文章的自读,并善于将阅读、练习、写作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原则,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实现师生对目标问题的共同研究与探讨。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单篇教学比起来,不但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知识的整体性,而且还能体现出课型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单元教学的综合性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掌握单元教学的内涵和真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单元教学蓬勃的生命力。

2.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

能够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练笔写作的重要阶段,而作文作为表达学生思想感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利用,并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写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在写作的基本原理及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写作的奥妙,体会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和全面规划,将写作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之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立身之本,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关专业培训理念,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霞.走进语文新课程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2】郑碧筠.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7,(06)

【3】夏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化[J].长沙大学学报,2008,(0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问题;对策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人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关键所在,而提升国人素质的有效手段,教育是首当其冲的,惟其如此,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不止是教师提升自我、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还关乎着学生的前途、国家的未来。但在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积极性不高

校本培训无疑是很好的提升自我的手段,每一位教师理应积极参加。但笔者发现,至今仍有一部分教师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热情度不够,培训对他们来讲只是流于形式以应付学校领导,于是乎,迟到、早退、旷课、请假、打游戏、抄袭作业、说空话假话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它往往选在周末、假期进行,因此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简直成了某些教师的累赘。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时的不良行为,与他们对培训的思想态度有关。很多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热情度不高,他们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教科书每年变化不大知识都快背下来了,学生跟往年状况差不多,即使不拿课本备课,空着两手都可以潇洒地走进课堂去上课,何必再去学习?也有的老师认为“唱的曲教不得”,每一科、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别人的经验所得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实践出真知,自己只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就行了,没必要在跟别人学习。而崇尚民主自由的教师认为周末假期是属于私人的时间,学校不应占用私人时间在让教师进行工作,这种思想也使得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时热情度不高。

(二)教育领导对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应付成分严重

在实际的继续教育教学培训中,笔者还发现,有的领导培训时间只是开个会,讲上几句空话,提出几项要求,拍上几张照片而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旗帜鲜明地指出,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应当“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并指出“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而对于某些领导来讲,教师是否认真进行了培训,其成效如何,他们不是去认真地调查了解,而是仅仅以交份学习心得,做份试卷就草草结束了事。

笔者认为,这与某些教育领导思想落后,对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视度不够有关。他们并未意识到对小学教师适时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只是把校本培训当做上级要求的、不得不做的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来应付。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种应付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参训教师的应付功夫自然不言而喻。

(三)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模式单一落后

培训教师培训能力的高下,直接决定着被培训的小学教师的培训效果好坏。但在现实的校本培训中,培训教师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培训教师往往不是专门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教师,而是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学骨干或者信息教师等,由于忙于教学一线,他们常常是临时抱佛脚来为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在教学理论知识上缺乏应有的完整的系统性,而缺乏理论架构的知识是常常如散沙,难以给接受培训的教师以高屋建瓴的领会。

另外,很多培训教师往往沿袭之前“传、帮、带”的单一培训模式,认为领导让自己培训其他教师就表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直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五一十地讲述给老师们就让他们照做就可以了,于是把培训变成了“个人事迹报告会”;也有的培训师让大家你说说你的经验,我说说我的经验,于是把培训变成了“经验交流会”。他们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培训规划与实施步骤,这也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四)培训设施不够完备

教学设施、培训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前进的顽症。学校培训设施不够完备使很多学校的教师因此不能够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现代化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体验高科技、现代化的教育成果。有的学校电子设备极为有限,备课不能用电脑,而是要在备课本上手写备课;有的学校虽有电脑但能上网的往往只是校长办公室的那台,查资料很不方便;要上节多媒体课需要排队申请;有的教师电脑知识匮乏,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更是难上难。

众所周知,中小学是个清水衙门,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上级拨款,但由于上级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致使教育经费紧张,不能满足学校健康发展需求,教师的培训设施设备落后也就自然。

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终身学习思想是每一位新时代公民的生存理念,学校不只是学生学习的摇篮,也是教师不断学习获得专业成长的场所。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学习的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珍惜每一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机会,通过继续教育孜孜不倦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二)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为校本培训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更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以校为本、因校制宜,为学校顺利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保驾护航。学校领导应下大力气充实进行教师培训的师资力量,选拨教育精英出去学习深造,使其获取更多的培训教师的营养技能,并给予其更多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提高教师加入培训的热情,可实施一些知识问答竞赛、发放津贴、团队展示等激励政策。为保证每位教师学有所成,学校领导要建立完备的教师培训考核系统,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从教师的教育实施中,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找答案。

(三)完善设施建设,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顺利进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的培训设施是保障教师校本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各级领导要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尽力完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各项设施建设,彻底改善教学设施的落后面貌,使学校成为现代化的教育基地,是教师和学生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惟其如此,学校才谈得上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教育专家熊焰指出:所谓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新的时代、新的契机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高远的教育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意味着教师若要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溪潺潺流淌的活水。这要求每一位小学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校领导也要充分重视,为校本培训保驾护航;政府也应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完善设施建设,来保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顺利进行。教育兴则国兴,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李君玉.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06).

第10篇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文章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教学时我还选择了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作品,如《世说新语》《论语》《诗经》等,让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第11篇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实践

前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转变,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教学,对学生知识运用更为重视。在上述教学需求下,我国开始对主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挖掘,在该基础上构建语文主题式教学体系。主题式教学模块从主题板块出发,形成了对应任务结构,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训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初中语文教育作为当前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主题式教学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主题板块达到教学的改善,形成优化模块教学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主题式教学模块进行全方位把握,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原则,形成应用为主的语文模块,从而实现能力分析、主题内容、设计目标及主题明确,达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全面强化。

(1)能力分析。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分析,依照学生特征配置教学资源。如在《世说新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对学生文言文水平进行了解,选取古文翻译作为教学主题,在学生古文翻译能力基础上进行《世说新语》讲解,课堂效益大大改善。

(2)确定主题。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从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出发选取对应主题,从而保证主题与教学相得益彰。如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选取交际、介绍、朗诵、演讲等作为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训练过程中。

(3)设计目标。主题确定后要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主题基础上了解学习目的,在明确目标指引下实施学习。这种有目的学习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减少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弯路。

(4)主题模块。主题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围绕主题对各项划分后的内容进行合理“放置”,从而形成重组的教学模块。如口语交际主题式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的空中楼阁》划分为一个版块,将其归类到介绍主题下,形成了介绍主题模块,对其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依照主题模块进行记忆和学习,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益。

2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实践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个性进行全面把握,结合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指标构建对应教学体系,将新时期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教学体系的全面改善,达到主题式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2.1 自主学习,训练能力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主题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设计好的学习主题出发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对主题模块内容进行理解。如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试着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外阅读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内容学习,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获取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

2.2 精讲释疑,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主题内容配置对应教学资源,围绕主题对教学体系进行细化和丰富,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对主题部分进行细化精讲,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初中语文主题模块的理解。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答疑解难,在解答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点评。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语文主题式学习的效益,又可以激发学生主题式学习热情,双管齐下,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优化。

笔者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对重点词句进行翻译,解释了文章的主要意义。与此同时,笔者还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朝服衣冠是什么意思?”、“邹忌为什么要如此向齐王纳谏?”等问题进行解答,肯定学生的学习。

2.3 内化反馈,提升质量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实施了解,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从两方面评价出发全面把握学生主题式学习进度和效益,提升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对学生行为反馈信息、评价反馈信息等进行总结,在该基础上对主题式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全面优化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结构。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公平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基础上实施动态评价,从而实现激励与行为的结合,全面改善学生学习效益。

3 总结

初中语文主题式教学中要确保突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素质进行强化,从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效益,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把握好能力要求、知识内容、模块内容及整合训练,从上述四方面对设计进行细化和完善,结合实践经验实施对应调整,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主题式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金庆峰. 开放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90-91.

[2] 黄慧. 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 外国语文,2013,04:138-141.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新课程

要善于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精思多问,何况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感叹的惊奇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原本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和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籍的华章,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力,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性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而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出现了许多的教学问题,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新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要,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而且也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对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从语文教学现状来讲,我们的教学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就很大程度停留在口头上。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的渗透力度不够。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目的,教导学生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价值观。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虽然我们经常倡导作文要创新,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从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成长中的作用。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陆续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做法。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才能不断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和心灵的碰撞。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内涵,展示语文的无穷魅力。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和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主要就体现在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和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

探究性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和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语文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第14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针对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旨在逐渐丰富学生文本阅读体验,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日益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教师积极探索相关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和阅读水平。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尚未建立成熟的方法体系,教学策略松散,缺乏针对性,无法准确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特征。本文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炼出相关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素养。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旨在将语文教学渗透进日常生活,增强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用。非连续性文本(间断性文本)主要是指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语感上不连续的层次性段落综合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其类型主要表现为图表、图画文字、目录索引、说明书、广告、地图等。非连续性文本在结构内容上具有非连续性和片段性,它相比于传统的叙事性文本更能有效地表达作者的表达意图,文本形式简明扼要。非连续性文本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简要地表达关键信息,能缩短读者的阅读实践,提升读者阅读效率。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正确选择文本内容,巧妙组织文本教学活动,建立整体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案。本文将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炼出相关教学策略,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

1.1重点关注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必须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第一,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插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插画的至关性特征,辅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第二,充分利用综合性的教材学习资料。教材分化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三个板块,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2注重收集课外文本材料,

阅览课外文本材料,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不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类型,将学生日常生活文本积累渗透进文本阅读中,将语文阅读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融会贯通,使文本材料的选取不仅局限于语文学科,沟通各类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

二、有效组织文本教学内容

2.1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

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统筹阅读教学活动,指导具体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展,细化具体教学目标,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一,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必须密切各文本材料的联系,实现组合阅读。如果以偏概全,势必导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粗疏浅陋,缺乏整体概念,必须建立系统观念,整合多个非连续性文本,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意蕴。第二,在组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直观阅读,还需要结合多种教学组织手段,保证阅读课堂的效率,密切各个教学环节的联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画面呈现或者信息的简单提取,保证教师在阅读环节中有效地组织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自我感受,同时彼此交流,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2.2教学材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实用性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科目,尤其体现生活的思想精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相反,它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应运而生。这种类型的阅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指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要想将生活实际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要密切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融入综合性学习课程,以此为契机,找寻最佳的突破口,以最佳的方式,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生活化。

2.3巧妙地迁移传统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尚未形成系统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在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面对新的阅读模式的不适应性和在阅读时思维跨越的障碍性,找准中介联系,实现二者在方法和内容上的衔接,实现两种文本类型的迁移与转换。

三、结束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渗透进语文教学的阅读课程中,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正确选择文本内容,巧妙组织文本教学活动,建立整体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案,使语文阅读充满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现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还尚有缺陷与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文本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9(8)

第15篇

一、从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课文的题目通常都已经暗示或告诉了读者其主要思想是什么。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以题目为切入点来解读文本的话,就可快速掌握文本基本内容,并为精准掌握课文内涵创造有利条件。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为切入点,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或掌握文章的大概思路。

比如,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7年级上册《往事依依》一课时,教师就可将分析题目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课文梗概的基础上,提醒学生关注课文题目,并有效启发学生:本课题目与往事有关,也就是以前发生的事,那么,写的是谁经历的往事?学生会回答:是作者对自己学生生涯中几件印象深刻事情的回忆。教师继续问,“依依”的意思是什么?课文哪些词句能体现出“往事依依”?在生的问答式互动中,学生可慢慢体会到题目的意思是“往事在作者心中摇曳,难以忘怀”。课文开头紧紧围绕“依依”开篇,中间紧扣“依依”叙事,结尾又回归“依依”点题,表明作者在回忆少年往事的过程中,心中始终有一股热流在涌动。从课文题目入手解读文本内涵,可以让我们对作者少年时代在文化熏陶中成长的历程有深刻的了解。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从文章题目入手,可为教学中精准分析全文内容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使得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在作者富含哲理、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真切感知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热烈感情与高尚思想,与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向作者学习与靠拢的愿望,最终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与品德意识。

二、从关键词处解读文本内容

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深度把握文章内容,就需要精准捕捉到文本中意蕴丰富、高度概括的词语,这类关键词语可帮助我们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关键词语的能力,然后借助对这些词语的精心解读,引导学生精准把握课文的核心内容。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时,教师就可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德馨”,然后有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德馨”。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从陋室周围的幽静环境、主人的朋友们不俗、陋室不受名利场困扰、名人虽生活在陋室但不是真正简陋等内容,在解读以上内容之后,学生就可较为容易地感知到,正是由于“惟吾德馨”才使得“陋室”不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课文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生活情趣与高尚节操。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课文关键词就是文本的“论点”,整个文章都在围绕这一个或者几个词语展开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核心词语的内容,才能切实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思想情感,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深刻而精准地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大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从关键句段出解读文本思想

课文关键句段都具有思想丰富、概括性强等特点,和整个课文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占据着画龙点睛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关键句段,恰当引导学生思考,可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时,教师就可抓住课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话“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到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意义与蕴含的情感,探究当时环境下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及处境,使得学生能深刻感知韩麦尔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体会到韩麦尔先生急切渴望大家重视“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意愿,最终产生浓厚的敬佩之情。

从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句段,可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负担、优化学习效率,还可深刻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提高学生捕捉文本重点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