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物业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勒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三)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清。
(四)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
商住小区有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的共管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等,而高校物业管理则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竟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虽然有极少数高校把一部分物业对社会招标,但更多高校其校内物业市场仍然是给后勤实体经营。
(五)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商住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管理服务费的收取、公共设施专用维护基金等,由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制定,资金的使用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的监督;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费来源较为单一,与校方以合同契约形式确定资金数额和支付方式,完全市场化。全国高校后勤物业基本实现“拨改付”模式运作,对从事物业管理的后勤实体,其服务标准,支付费用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因而与社会平均的同等档次的物业服务费用标准也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
(六)教职工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未实行社会化方式运作
国务院已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各省市也出台了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的措施和时间表,但推行起来实施进度不快,特别是高校教职工老住宅小区仍然是按过去的福利化服务模式运作。因原来学校教学科研等规划的不完整性,使这一区域较多与高校校园密切相连,基本上属于校园范围的一部分,因此其物业管理较难以按社会化方式运作,也会影响校园的综合管理及房屋产权的上市流转和教职工个人权益的保护。
二、高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的物业管理随着社会上物业管理的发展应运而生,但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职能的发挥,近几年,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也应该与社会物业管理同步。
(一)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许多高校都做出过很多努力,但其成效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间的责、权、利不清,遇到问题和责任相互推委,而有利益时又相互争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高校物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首先,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是实现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其次,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确资产管理和经营责任。实现政企分开,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保障。
(二)物业管理社会化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逐步走向社会。首先要稳固自身发展的基础——高校,学校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优价和良好的服务,才能扩大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市场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大胆走向社会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努力壮大实力,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物业管理的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有偿服务,从职能型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根据高校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按照企业化运转模式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作为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法经营,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审核;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以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各项服务是否制度化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再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包括纪检、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制定具体的适合高校自身物业管理发展的《高校物业管理办法》,使高校物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物业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大分工中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行业,高校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许多项目专业性很强。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高科技爆发的集中地,其办公教学用房内的各种设备、设施日益先进,这些设备和设施维修难度大,需要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设备。因此,要想做好高校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引进一批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招收一批专业人员进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也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候光明,冯序鹏.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新思路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去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各自的品牌。但高校后勤物业也有别于社会其他类型物业的地方,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校物业具有教育性和功能性相统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推进和实施高校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性的特点,不断将物业服务的功能与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实现和谐的统一。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物业管理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校与物业管理实体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合同约定物业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物业管理实体实施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高校物业管理自身的内涵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上物业管理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变为:
(1)服务对象的特定性。高校物业服务的对象始终是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比起社会物业管理,其服务对象相对固定,这就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2)效益追求的特殊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由于高校物业依托与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就必须兼顾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在追求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时,也要坚持高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
(3)多数高校物业实行校内乙方管理模式。尽管少数高校物业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立了独立的法人企业的后勤实力,完全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母体中脱离出来,但多数高校仍沿用了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实施校内乙方管理模式,即由学校后勤处作为甲方代表,由学校后勤集团下属的几个部门作为乙方,以签约合同的形式,来实现甲方对乙方的管理。
二、高校物业管理存在问题
(1)高校物业发展难以与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的模式真正接轨。多数高校的物业管理仍实施校内乙方管理模式,这与高校后勤部门的相对分离,拨款方式依照合同的约定,按固定期限支付物业管理费用;部分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是学校行政编制、福利待遇等归属高校人事部门直接管辖。这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高校物业部门并不能真正独立按企业规律运作,制约了高校物业管理管理实体经济效益的实现与自身的发展。
(2)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差,达不到师生的要求。
三、加强现阶段高校物业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独立法人。加强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水平,首先要真正建立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也制度,让物业管理实体从原有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中独立出来,真正参与代社会竞争的洪流中去。
(2)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高校物业快速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事校内乙方模式。这种模式有几个不利因素:一是校内甲乙方的关系基本上以行政关系为纽带,资产的产权不够明确,学校一定程度上还需直接承担物业管理实体的部分运营风险;二是校内乙方没有完全的经营自,不具备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不能参与真正的市场运作。为促进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学校有必要有选择地开放部分校内市场,让社会有实力的优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物业管理中来。
(3)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后勤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体现。学校物业管理公司首先应从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上接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监督。多与师生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后勤物业管理工作尽快实现规范化。
(4)加强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反过来,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对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可以这么说,加快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建设,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物业下一步地发展方向。
(5)走市场化经营道路,提高盈利能力。在过去,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单纯的行政福利型管理,所有费用由校方包下来,不重视成本,不讲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通过后勤改革,学校后勤逐步转向经营服务型和有偿服务型,开始讲成本,讲效益。但目前各高校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高,还需要学校不断输血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
(6)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高校物业管理有着有别于其他物业管理的特殊性,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在高校物业管理中,让部分大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一方面有助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服务对象――广大师生的沟通,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给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给以他们关爱。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汤满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物业管理[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高校物业管理
1引言
随着二十世纪初物业管理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地产行业的管理及服务质量。高校物业管理工作也加快步伐向城市物业管理学习相关的管理服务技能与经验。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区、宿舍区建筑的保养与维护,各区域的生卫清洁工作,园林植物的绿化及养护,校园道路交通的管理与疏导,停车场管理,校园区域内的安防管理等等。本文收集了最常见的高校物业管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2高校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高校物业管理多数由传统高校后勤部门来负责管理,缺乏核心竞争力
伴随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产生并发展起来。但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在发展的历程中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高校物业管理多数由传统的高校后勤部门来负责管理,管理范围较之前传统后勤而言没有扩展,提高,与城市物业管理企业相比起步晚,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了高校物业管理落后。
2.2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还设传统的后勤部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模式还是沿用原来后勤的管理模式,像一般的物业管理企业都建立了下属的保洁、绿化、综合服务、维修和保安等队伍,现在许多的高校物业管理仅仅是建立了宿舍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主要对学院食堂、宿舍进行管理),物管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意识落后,没能形成专业化的队伍,缺乏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急需提高。
2.3管理不规范、服务意识差
高校的物业管理队伍多是由本校后勤人员组建,从构成、管理模式、制度等方面都与物业管理市场取得相关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在高校物业管理中,通常教学区域的设施设备及环境卫生由教务处进行管理,学生生活区由后勤部门来负责。区域划分明确,但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分部门管理会给整体的高校物业管理带来难度,另外管理不够成熟、规范,对人的服务意识也很欠缺。
2.4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健全
物业管理公司一般下设:综合部(负责收费,物资采购,部门计划编制、制度设立等)、工程部(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等)、保洁部(负责物业的绿化维护和卫生保洁)和保安部(负责物业及物资,业主的安全保障工作)。现在高校物业管理没有下设以上部门,且各个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规范自己部门人员的行为,制定相应工作准则。
2.5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小
物业管理中四个部门中的物管费用收取,财务做账,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绿植的种植与保养、秩序维护等工作技术性都很强,物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具备计算机应用、财务基础、设施设备维修、绿化及保洁、客户管理、客户心理学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目前各高校的物业管理大多数还是以原高校后勤职工为主体,这部分人员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而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对人员培训力度小,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物业管理与高校物业管理之间的差距。
2.6硬件软件方面均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的物业和城市物业管理相比,物业的使用率高,导致了设施设备维修、保养难度大;日常检修,维护频率高;绿化保洁难度大,这些都需要加大投入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经营管理。另外高校建设规模及建筑物档次也在提高,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保管,特殊实训室的日常保洁与物资管理,消防设施布置与维护都需要加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物业设施设备陈旧、过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校物业管理的需求,而高校的物业管理经费主要是靠学校的行政拨款,投入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
2.7物业管理服务范围有待扩展
高校教学区域的教室大多还在依靠上课班级的同学来负责管理,没有形成整体管理、服务的格局。学生宿舍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偷盗现象还比较严重,宿舍的进出门制度、宿舍区综合治理许多工作不到位。面向高校师生员工的服务内容及服务范围还有待扩展,物业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3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高校物业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物业管理的行业标准,结合不同高校各自的特点和实际,加强改革力度,使高校物业管理形成“专业化”、“正规化”、“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格局。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3.1高校物业管理必须走创新之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房地产业的大规模发展着,随着科技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新发明、新创造、新材料、新技术不断的产生并进行更新换代。新设计以及智能化、数字化设备也更多的应用在高校楼房建设、学生宿舍区、教师住宅小区中。当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诉求,都迫使高校物业管理必须不断寻求创新,找新路。
高校还可以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例如大多数高校现在都开设有物业管理专业,我们可以利用专业优势,进行教学改革将一些课程融入到日常的物业管理中去,一方面可以提升物业管理,加强高校物业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在校内得以运用,这也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目前社会上有影响的品牌物业企业都在积极扩大市场份额,高校物业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应对市场的挑战,同时抓住高校后勤发展的大好时机,促进自身的发展。按照城市物业管理的内容来对照提升高校物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时可以引进第三方管理企业来对学校进行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3.3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
物业管理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制定各自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在对客户的服务中要使用敬语,不使用禁语;工作时需着工作服,佩戴工牌;服务态度温和,保持微笑服务等等方面做具体要求,从而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准。
3.4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还应该为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体系。实时公开各项费用、管理情况,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引入师生监督机制,从而促进学校各项事务的良性发展。
3.5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根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分类,从物业管理的各个阶段分别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客户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例如对保卫人员在上岗之前可进行准军事化训练、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并及时的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等。对教学实施、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维修、保养,多媒体的安装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等,形成自行培训的体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从业人员水平。
3.6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实现现代化、科技化
大力改善高校物业的硬件条件,逐步使高校物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在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安装自动感烟、感温的安防装置、电子门卡、电子停车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加大相关工具的资金投入,如小区绿化方面的割草机、撒播机等。真正实现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
3.7做好教工住宅区的管理服务
在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硬件设施投入后,高校物业还应做好具有高校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教学后勤保障服务、文化建设、学校相关宣传活动等等,随着学校发展的要求及师生的需求对这些项目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通过完善校园周边服务,通过招投标出租门面,承包食堂等广开资金来源,从而促使高校物业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4结语
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发展及社会进步给广大师生员工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高校物业管理必须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取得的成果,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目前的压力,以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为指导思想,转换观念、调整思路,才能使得高校物业管理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富.当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现代物业,2007,(04).
[2]郭哲,樊向征.高校物业管理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4,(02).
[3]赵翔.物业管理现状解析[J].山西科技,2005,(03).
就目前物业管理状况而言,高校是物业管理行业的一片净土。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更是这片净土中的一块处女地。那里没有业主"论坛"、那里没有业主委员会的"硝烟"。开拓高校物业管理市场,是我们物业公司发展又一新的契机。
高校是一个高层次、高学历的上层建筑,每年都有几十万学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这扇大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为迎接他们,每年都在不断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子们的入驻环境得到改善。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改扩建,职工公寓的新建,学生宿舍的改善、翻新,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改造都给我们物业公司带来了商机。原来老气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一代学生的需求。而温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是探索高校物业管理的新途径。
为探索我们走进了高校,为探索我们访问了教师、学生,你们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能为你们提供些什么服务?我们应该怎样服务?怎样管理?所有的问号让我们确立了高校经营的理念:服务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科学创新的管理是我们的头脑线,学生教师的认同是我们的感情线。根据这个经营理念我们制定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经营方针与策略和管理模式。我们用这些经营理念、方针与模式终于叩开了高校大门,我们拥有上海复旦大学教师公寓楼、复旦大学理科图书馆和文科图书馆的物业管理权总计3万平方米。这些物业与常规的物业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过去我们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同职业的人,而现在服务对象是老师、是学生,单纯知识型。
2.管理的环境不同:商住环境与图书馆环境不同,人流量大,给保洁与安保增加了工作量。
3.管理的模式不同:商住式小区是封闭式管理,而图书馆是开放式的管理。
4.管理重点不同:商住小区的管理重点是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大楼安全,而图书馆则是以消防安全为重点。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对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首先,从礼貌用语开始:“您好!”、“请出示学生证!”、“谢谢!”规范礼貌用语,增加亲和力,让学生与老师认同我们。其次,是做好保洁工作,让老师学生们每天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再从加强夜间闭馆后的消防安全检查入手,注意对书库的保卫和保洁。书库中的有些书籍属绝版,这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献,是业主关心的重点,在操作上用精确的工作流程来加以规范与约束,也是我们在日常培训中三令五申的重要课题。
经过努力,我们所管理的物业协助复旦大学通过了国家教委“211工程”的验收,并得到了部级领导、市领导参观检查工作时的好评。很多学生在校内比较了不同物业公司管理的场所后,公开在网上向校方表扬了我们的物业公司,夸奖我们管理的规范和服务的亲切。
就目前物业管理状况而言,高校是物业管理行业的一片净土。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更是这片净土中的一块处女地。那里没有业主"论坛"、那里没有业主委员会的"硝烟"。开拓高校物业管理市场,是我们物业公司发展又一新的契机。
高校是一个高层次、高学历的上层建筑,每年都有几十万学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这扇大门。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为迎接他们,每年都在不断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子们的入驻环境得到改善。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改扩建,职工公寓的新建,学生宿舍的改善、翻新,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改造都给我们物业公司带来了商机。原来老气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一代学生的需求。而温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是探索高校物业管理的新途径。
为探索我们走进了高校,为探索我们访问了教师、学生,你们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能为你们提供些什么服务?我们应该怎样服务?怎样管理?所有的问号让我们确立了高校经营的理念:服务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科学创新的管理是我们的头脑线,学生教师的认同是我们的感情线。根据这个经营理念我们制定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经营方针与策略和管理模式。我们用这些经营理念、方针与模式终于叩开了高校大门,我们拥有上海复旦大学教师公寓楼、复旦大学理科图书馆和文科图书馆的物业管理权总计3万平方米。这些物业与常规的物业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过去我们服务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同职业的人,而现在服务对象是老师、是学生,单纯知识型。
2.管理的环境不同:商住环境与图书馆环境不同,人流量大,给保洁与安保增加了工作量。
3.管理的模式不同:商住式小区是封闭式管理,而图书馆是开放式的管理。
4.管理重点不同:商住小区的管理重点是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大楼安全,而图书馆则是以消防安全为重点。
根据这些不同,我们对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首先,从礼貌用语开始:“您好!”、“请出示学生证!”、“谢谢!”规范礼貌用语,增加亲和力,让学生与老师认同我们。其次,是做好保洁工作,让老师学生们每天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再从加强夜间闭馆后的消防安全检查入手,注意对书库的保卫和保洁。书库中的有些书籍属绝版,这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献,是业主关心的重点,在操作上用精确的工作流程来加以规范与约束,也是我们在日常培训中三令五申的重要课题。
经过努力,我们所管理的物业协助复旦大学通过了国家教委“211工程”的验收,并得到了部级领导、市领导参观检查工作时的好评。很多学生在校内比较了不同物业公司管理的场所后,公开在网上向校方表扬了我们的物业公司,夸奖我们管理的规范和服务的亲切。
【关键词】物业管理 教学改革 模式创新
物业管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人居和谐的必需品,而物业管理蔓延恶化的纠纷,却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物业管理行业本身也因此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物业管理行业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意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足,是引起物业管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能力的不足,是物业管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担负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与人才能力的不足
物业管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人员有这样几个来源:一类是随房管部门的企业化转制而来,一类是由房屋开发公司后续转化而来的,这两类人员虽然能担当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往往缺乏管理的思维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有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向社会招聘的不具备任何物业管理知识的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边学边做的被动地位。另外,还有一类是经过物业管理培训的专业人员,但他们的数量有限,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现有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也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传统型的房产管理人才多,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少;二是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三是初级管理人才多,高级管理人才少。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匮乏和人才能力不足并存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业管理业正处于发展的加速期,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和社会都期望拥有更多的技术型和经营型兼备的复合人才,也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人才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教育要主动适应行业的需求,深化专业建设和改革,办出职业特色,才能满足物业管理行业与市场的需要,使物业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物业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是随着物业管理的普及而开始的,其时间经历并不长,专业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在物业管理理论的研究、物业管理理念的普及、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致使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在制定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往往只是笼统地定位为培养具有物业管理能力的高级物业管理专门人才,但对这种能力的构成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致使培养的人才能力目标不清晰,造成专业能力的不足。
2、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脱节。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缺陷。主要表现为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交叉重复,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够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优势。
4、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导致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加上教学质量保障不力,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三、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物业管理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进行物业管理教育的依据;物业管理行业及企业对人才及其技能的需要,是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在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用人实际和毕业生的社会定位,对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是进行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根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
通常物业管理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房地产、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住宅及商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物业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中,更应培养学生的服务与管理理念,加强行业规范和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与业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对人才复合能力的培养上,强化围绕物业管理和维护各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物业的属性和特点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对物业的精心管理,实现服务业主的最终目标。
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对物业管理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解决物业管理人才短缺和专业素质不高问题,摆脱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是高校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提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型培养目标和强化专业特色的要求,构建培养具有管理理论和建筑工程知识的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使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明确,专业定位更准确,专业特色更突出。为此,需要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端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通过探索物业管理专业教改的经验与教训,为也在摸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同行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促进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1、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物业管理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讲,既要有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求有建筑、建筑设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物业管理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要兼顾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匹配序列化,注重学科交叉渗透,形成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建筑工程学科为横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的要求,筑起现代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术—定量分析方法”的知识结构体系。
论文关键词: 高校; 后勤; 物业管理;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已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后勤改革的关键因素。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全面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着力打破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十几年来通过逐步向社会开放后勤市场、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挖掘后勤内部潜力、加大学校投入等方式,不仅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后勤硬件档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使高校后勤逐步做到服务商品化、管理企业化,从而为学校实施物业管理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也给后勤物业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1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现状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范围,一般是指学校的各种住宅、学生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科研楼等以及其它相关的附属设施,包括绿化、保洁、维修、水电管理、设备管理等学校后勤项目。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物业运营人对以上设施的管理,为学校的正常工作提供全面、高效、周到的服务。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存在多种模式:社会化物业管理型;高校后勤发展投资管理型;引入竞争,社会物业与校内后勤部门共管;传统后勤部门领导下的物业管理。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从其性质来说,是高校后勤管理的一部分, 十几年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以来,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这个过渡时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既具有机遇也面对挑战。由于,高校物业管理脱胎于高校,服务的对象也限于高校内部,并且和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数高校几乎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物业管理体系,其管理行为几乎都是行政行为。机构一般是后勤集团下属分公司,但又受学校管理部门的指挥,近年来,虽然不少高校正在进行物业管理方面的改革尝试,但由于体制上或观念上的原因,到位的管理不多。这些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则仅仅是建立物业管理体制框架,部门内部也实施了一系列规范物业管理制度的机制。但是这种物业管理仍处在市场不完全建立状态的物业管理思想,运营模式并没有完全建立。现在仍然有少部分高校的物业管理仍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部分高校的物业管理公司名义上从学校分离出来,在社会上也已经以独立的企业在运行,但是,企业却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仍然和学校存在附属关系;同时,企业的资产产权不明晰,分配关系还有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色彩等。
2 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服务观念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改革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逐步向社会开放后勤市场和挖掘后勤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逐步做到服务商品化、管理企业化。但我们有些人认为高校实行物业管理是甩包袱,是将物业管理中心直接推向社会。同时物业管理人员观念要转变,员工要转变从拿固定工资、端“铁饭碗”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的观念。领导者要关心、引导员工,使他们愉快地转变观念,管理服务观念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2. 2 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式不规范
我国许多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运行仍然采用旧有的模式和体制,导致各方法律关系不够清晰;产权关系不明确,物业管理企业的产权人既是学校,也是物业管理企业的职工,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无法明确。因此,一旦发生物业管理纠纷,难以追究法律责任,双方合法权益都难以保障,从而法律风险巨大,管理体制不规范。同时部分高校物业管理形式不规范,物业管理的职能仍然还在由一个科或几个科来完成,体制上仍然沿袭了事业管理的形式;尽管有的学校已经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但往往只是涉及保洁、维修等方面一定的物业管理职能,管理形式不规范。
2.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制度可分为:综合、行政、财务、业务管理制度等,常见的主要有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程序和服务规范等。辖区的管理制度分为物业管理公约、物业各区域内的管理规定、用户手册等。目前各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尽管也制定了诸如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相关的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不成体系,执行也不够严格,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 转贴于
2.4 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涉及到的保洁、绿化、维修、保安等工种均有较强的技术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经营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目前各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大多数是以原后勤职工为主体,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技术人员少,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同时非正式在编员工比例不断上升,这部分人员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对缺乏,缺少专业技能训练和培训,因此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
2.5 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没有成为独立的企业,只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的费用给物业管理部门,学校师生是物业服务的接受者但却不是物业费用的直接支付者,所以很难要求物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一是主动服务不够,存在服务不及时、不到位情况,有些工作经常要拖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二是校内物业服务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定期的巡检和维修保养不够;三是在校园绿化和卫生保洁方面比较重视主干道和主要场所的服务,而忽视一些死角和比较偏僻的地方;四是校园环境管理不到位,对乱贴乱画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影响校园环境者管理不力。大多数正式职工服务意识还不适应现代物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着和学校其他岗位职工相互攀比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物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3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几点策略
3.1 创新管理体制 加强规范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的体制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按照《高校物业管理办法》, 转换机制,理顺关系,切实建立高校物业管理新体制。高校物业管理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从根本上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并将原有服务区域内的创收资源划入物业管理公司,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企业在管理上要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在运营上,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拓宽经费来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物业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正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有力地支持了高教事业的产业化发展。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作为经营服务实体,必须进行机制转换,选配精干、高效、能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愿意为教育服务的领导班子;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和人员,提高办事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同时要努力实现经营机制的创新,坚持按企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建立健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后勤物业管理模式。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现状采用不同的运作模式,要经过阶段性发展和过渡,才能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后勤物业管理公司模式。
3.2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素质是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原后勤部门分离出来的,素质不高,难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承担起管理和服务职能。高校一方面要重视后勤物业管理人才选拔和培养,选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进行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增强人员的思想、文化、身心、业务水平等方面的素质。通过加强物业队伍的素质建设,把每个员工培养成技术职业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员工的技术培训可依据岗位职责分别进行专业技能、礼仪礼貌、文明执勤、行为作风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制定计划,制定培训大纲,组织编写教材,进行专业讲授,示范训练,进行实践考试。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高效、优质、精干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队伍。
3.3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因此在整个服务运作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高效物业品牌形象。应做好以服务促进管理,从服务求效益,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以此来促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协调发展。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根本宗旨,为师生员工不断的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营造文明向上、环境优美、舒适、服务周到、经营有序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改善校园环境、提高硬件档次等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给高校物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物业管理既要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体现出新时代高校的特征,推动高校的安全、正常、有序运营。为此,本文首先概述了高校物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就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当前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物业管理内涵及意义
高校物业管理,即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部门、机构或公司对高校师生提供的包括校园内建筑设施、电器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以及校园绿化、卫生、治安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从定义上来看,一方面,高校物业管理作为社会物业管理的一部分,其要求采用市场化的经济手段来对管理和提供物业服务;另一方面,鉴于高校在范围上的局限性,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应当更多地体现出高校的特征,应当满足高校和谐、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建设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学校物业管理也应当向社会化的运行模式进行转变,因而,研究当前高校物业管理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物流管理机制体制以及运行模式的创新,对减轻高校管理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已初具规模,建立起了较为专业的物业管理体系。但各高校物业管理在运行模式、服务范围、制度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而言,我国高校物业管理主要呈现出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观念模式化、管理方式行政化三大特点,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物业管理制度体制落后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物业管理已经开始由专业的企业型实体物业公司承担,但大多高校物业管理制度体制仍然呈现出强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色彩,从而严重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型。具体而言,当前高校物业管理制度落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在产权界定方面,物业管理经济实体实质上经济并不独立,其并不拥有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因而无法真正做到经济上的自负盈亏;(2)在管理模式方面,物业管理更多地采用鲜明的指令式的行政化手段。这主要受限于高校事业单位的体制性质,从而使得物业管理在体制转变的过渡期仍然难以完全摆脱行政干预;(3)鉴于长期以来学校与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服务定价标准上认识的差异,高校物业管理收费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干预,因而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市场化的价格竞争机制。
(二)物业管理服务理念陈旧
目前,我国高校物业管理服务理念仍严重滞后。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即为原来的后勤人员,因而很多物业服务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仍基于原来行政化管理的基础之上,这与社会物业管理中服务第一的理念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物业管理机构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规模的、分散化的、手工化的经营模式,从而致使物业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化物业管理的要求。
(三)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高校物业管理入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当前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如下:(1)管理服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物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年龄老化明显,平均年龄接近50岁,这不利于提高高校物业管理和服务效率;(2)管理服务人员综合能力不高。随着物业管理服务对专业化知识结构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当前高校物业管理服务人员无论是在文化水平,还是在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匮乏,这方面主要受限于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投入资金的不足。
三、加强高校物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积极推动物业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应当明晰高校物业管理机构或企业的法人地位以及财产产权归属。具体地,学校应当明晰物业管理机构的全部资产,解决当前资产主体不明确的问题,从而确保物业管理机构能够真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和市场化的运营。其次,学校和政府应当为高校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原因在于,高校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物业管理不能等同于社会物业管理,因而高校物业管理的体制改革既依赖于高校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第三,应当逐步减少对高校物业管理的行政干预,推动其市场化体制改革。这方面关键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的物业管理福利的观念,减少对物业管理服务价格的制定和投入资金的干预,确保物业管理机构能够建立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二)转变传统物业管理服务理念
一方面,高校应当意识到物业管理对于学校后勤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物业管理服务的重视和宣传,确保每一位高校物业从业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主动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在职的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应当转变过去重效率、轻服务的传统服务理念。这方面关键在于加强对物业从业人员的在职职业道德和素质培训,以帮助提高服务意识。
(三)建设高效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当为物业管理人力资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打造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队伍奠定资金基础;另一方面,物业管理机构也应当重视人力资本在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要求物业管理机构加强对在职物业管理人员的再培训,以提高其对物业管理服务的认识,提升其业务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物业管理机构还应当积极引入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人才,改善高校物业管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打造高效、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人才队伍。(作者单位:1. 宜宾学院国资处;2. 宜宾学院实验与教学资料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永胜,潘晓霞. 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高校后勤研究,2012(6):34-36.
[2]任华. 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3(9):94-95.
[3]徐美燕. 浅谈高校物业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 2013(4):21-23.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管理体制;规范化
前言:
最近几年,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课程逐渐增多,高校物业管理也逐步发展起来,它对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校园管理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高校物业管理所处的环境是学术和人文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中,它不同于社会物业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这就决定了高校物业的特殊性,高校物业应为在校师生创造优美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管理为宗旨,以高校为依托,和高校共同发展,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自改革开放以来,物业管理模式从零到逐步兴起,在高校内的服务范围由单一到范围广泛,在一些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高校,物业管理的管理制度比较先进,管理方式比较超前,其管理服务有了自己的规模,并且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1]。总体来说高校物业管理的改革方向是有利于高校发展的,能够保持与时俱进,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高校物业重教育、重服务的特殊性,与社会物业划清界限。因此,高校的物业管理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走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之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倡导专业化管理,保证管理的服务质量。
一、高校物业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形势看,高校物业管理受社会影响非常大,其落后于其他社会物业管理,并且很少有人对物业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做出相应的实践证明。在大的方面讲,很多高校的楼宇管理比较落后还不能真正达到物业管理的标准,因此分析高校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是推进高校物业的前提条件。
(一)管理观念保守,水平不足,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大多是采取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尽管近几年许多学校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管理层次上没有大的突破。高校中的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活方式,物业管理无法将无偿的服务变成有偿,直接影响决策者处理问题的信心和保障服务质量的力度。另外,各高校在引入社会参与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导致高校物业管理出现了不平衡性。涉及部门多管理比较分散,遇事互相推诿,责任分不清,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统一的标准,各项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位,从而导致整个社区的服务较差[2]。从长远来看,高校物业管理独立化是个大方向,但由于制度体制落后,大部分高校仍然不能将物业管理从高校中分离出去。
(二)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型物业管理人才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团队大部分来自学校后勤,他们常年在学校后勤工作,参与后勤事务与服务,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应对平时的事务。但是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普遍不高,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缺乏与物业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难以保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他们的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不能对新型专业所需做出及时反馈。高校物业要懂得查漏补缺,发扬自己先进的文化传统并吸收超前的管理体制,自身素质太弱,空有服务热情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无法达到让师生满意的优质化服务。因此,员工能力不足是高校物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进而实现既定目标。
(三)物业管理双方责权不清晰
高校物业管理存在职责权限不清,管理过程有随意性强、盲目性大的现象。物业员工没有搞清自身的工作范畴,没有坚持自己的权利,也没有明确自己的义务,导致市场运作化程度低,达不到现代企业的需求。另外,在校师生对物业管理的认识有些片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物业管理的内涵,容易对物业管理产生过分要求。总之,两者不能形成统一,权利与义务不能完全分清。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是城市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应该跟上城市的发展与时俱进变得更完善,发展趋势要跟上社会顶尖物业管理的脚步。
(一)完善高校物业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高校物业平稳运行的前提和保障。物业管理要履行安全、高效、节能的原则,其中安全是首要任务,比如水电设施安全,电梯、校车的运行安全,建筑内基础设施安全检查等,一定要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做到事务细化、责任到人。完善的体质是高校物业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要逐步采用科学的市场运作原理,让更多的人明白物业管理的内涵,努力把物业管理面向社会,推行企业化标准管理,整体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做到以人文本,紧跟新时展潮流,为在校师生营造一个环境舒适,安全有保障的空间。
(二)高校物业管理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
目前,高校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学科专业随之增设,进而高校物业管理也要增加相应的服务项目,高校内办公教学用的设备、设施变得先进,没有经过专业化培养的人员很难对其进行维护,维护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要提高高校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就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员。物业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是遵守国家各项规章制度,要依法经营,同国家颁布的条例相吻合,使高校物业管理有法可依,在出现纠纷时能够和平协商。高校物业管理要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吸收采纳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保障物业管理高质量且平稳运作[3]。
(三)建立一个成熟的监管反馈机制
一个有效的监管反馈机制能够对物业进行及时的反馈,设立一个反馈体系供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物业管理人员也要对好的对策和建议积极吸收采纳。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吸收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成功的管理经验,与同水平高校物业共同发展。
三、结语
总之,高校物业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新型的物业管理方法,管理要产权私有化,能够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并适应社会生活过程。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保障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还要有一个成熟的监管反馈机制,把物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些将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正明.关于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思考[J].学子(理论版),2014(1):126-127.
关键词: 高校物业管理 品牌 创建
高校的物业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它是通过改变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供给制和福利型为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以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为准则,对教学、科研、行政用房、公共设施、学生公寓及教职工住宅的环境绿化、治安保卫、校园及生活区公共秩序等实行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的服务,从而改变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品牌主要是指经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和所在物业业主认可,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物业管理规模,能提供高品质和价值的物业管理产品、企业或个人。就当前实际情形而言,物业管理品牌主要指从事物业管理的知名企业及其所能提供的优质产品“物业管理与服务”。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说,“品牌”其实就是产品之外的附加值,也就是说,一个加了某品牌的产品比无品牌的同样产品高出来的那部分价值。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符合高校特性的物业管理品牌战略,如何进行符合高校物业管理特性的管理与服务,以更好地推进高校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仍需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改革的需要,高校物业管理也悄然兴起。它有别于以往的总务后勤管理和社会物业管理,有其特定的属性。高校物业管理是一个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企业和社会品牌物业管理企业一样,都要追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精心严密的管理,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创立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而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多数背靠高校,并没有完全进行市场化运作,其结果就是创建品牌的观念淡薄和创建品牌的动力不足,最终导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难以形成大的品牌。
(一)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的观念淡薄
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其无论干好干坏,高校自身早已为其切好了“蛋糕”。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竞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无市场竞争压力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很难产生创建品牌的想法,自认为守住校内“二亩三分地”足矣,是否创建品牌就无所谓了。
(二)高校物业管理难现大品牌
思想上若不重视品牌建设,自然高校物业管理难现大品牌,跟社会上的规模较大的物业管理企业相比,品牌建设差距很大。高校物业管理品牌的特征主要有:有较高的知名度、较高的美誉度、较大的规模和文化内涵等。不少高校物业管理企业打破过去的管理模式,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以人为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虚心向别人学习,吸收物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了物业化岗位责任制、卫生工作标准以及保洁、保安工作的考核标准,物业人员统一着装,文明礼貌,敬业爱岗,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高校物业管理难以与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的模式真正接轨,学校后勤集团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由于在用人机制、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健全,难以真正达到专业化、企业化的要求。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低下。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人员普遍还停留在管理员、保洁员的身份上,服务意识弱、水平低、办事效率差,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
另外,物业管理队伍知识老化,年龄老化问题严重。高校物业管理者中大部分是从学校各部门分流的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管理员、值班员、保洁员、保安员来自招聘的年龄偏大退休人员、失地农民、下岗再就业职工,本身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这样必然造成管理上不去,服务不到位。高校物业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造血功能。大多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费用还是靠学校拨款,物业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广大师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从福利型服务观念转变成有偿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差,达不到师生的要求。以上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造成了目前高校虽然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离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目标还相差太远,更不用说出现大品牌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了。
二、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品牌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标记,是“产品”内涵的反映和“产品精神”的体现。一个品牌可以代表一个物业服务企业,一个优秀物业管理项目可以代表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的实力。物业管理品牌是什么?它是对物业管理与服务承诺兑现的程度,是认真细致工作的结果,是长期让业主(服务对象)感到满意的回报。
(一)创建品牌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物业管理品牌是由物业品牌跟服务品牌共同构成的,构成的要素主要有:物业管理企业的声誉、形象以及形成和影响物业管理企业声誉、形象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管理业绩、服务层次、社会评价、业主(服务对象)的反应等;管理层的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或技术等级等;此外,还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深度等方面。实施物业管理品牌是物业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物业服务企业只有创立名牌,运用品牌优势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效益。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成功打造优秀品牌,必须从物业的特点、硬件、软件设施着手,分析探索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
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物业管理企业不光管理自身所在高校的物业,还在开拓校外物业管理市场,增加自身的盈利功能和造血功能。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若不创建品牌,将很难在物业管理市场争得一席之地。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创建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不少高校将高校后勤企业,包括物业管理企业与学校“断奶”,让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市场的主体,参与物业管理市场竞争,这或许是正确的选择。无品牌的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创建品牌也是高校物业管理特殊性的要求
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员的热情、主动、文明的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情。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三、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路径
创建高校物业管理品牌最基本的要求为:服务设施、配套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功能必须做到质量达标;其次是物业管理区域的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第三为质量,包括管理质量、服务质量,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大力创造整洁、文明、高雅、安全、便捷、舒适的环境,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努力为业主(服务对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重视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动。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路径最重要的在于,思想上重视高校物业管理品牌创建,改变过去轻视品牌建设的做法。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有竞争观念、专业观念、素质观念和质量观念。
竞争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可以锻炼人才。通过竞争可以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在竞争中完善管理和服务,在竞争中锻炼队伍,在竞争中发展企业,同时也可以创出企业自己的品牌。物业管理公司是一种专业化企业。作为专业化的企业,首先要服务标准化,其次要操作规范化。另外,公司内部要做到管理科学化,在管理、服务及技能上精益求精,从而反映出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化特点,创出特色品牌。提高企业素质是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一个具有高校“姓教”特色的物业管理品牌,必须具有文化素养、团队精神并相互协作,才能做好各项工作,使客户满意,这样才能为企业创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应该把研究、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服务质量可以说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生命线。物业管理企业创立品牌要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观念。
(二)引入竞争机制
目前高校物业管理的水平与专业物业公司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他们却占据着高校物业管理的绝大部分市场。为了促进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后勤有必要有选择地放开部分市场,让社会上有实力的优秀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学校物业管理中来,通过竞争、对比来提高学校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随着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在立足高校为师生服务的基础上,还有必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参与市场竞争。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用质量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在过去,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单纯的行政福利型管理,所有费用由国家包下来,不重视成本,不讲经济效益。近年来通过后勤改革,学校后勤逐步转向经营服务型和有偿服务型,开始讲成本、讲效益。只有盈利能力上去了,高校物业管理公司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
(三)加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
要选聘一批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公司品牌并执行力强的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建立一支品牌队伍。品牌是人创建的,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因素。所以,一个好的物业管理品牌后面,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员工队伍。后勤物业管理公司由学校总务处转型而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知识。因此要想提高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水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全面普及物业管理知识,采取送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从上到下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此同时在选聘员工时严格把关,使员工朝着年轻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只有物业管理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提高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增强物业公司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四)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校园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是物业,服务对象是人。物业管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反馈服务质量的意见是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要让高校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师生一起共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管员吴光华,能叫出宿舍楼内300多名学生的名字。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经常给学生做些收被子、缝衣服、热牛奶、熬姜汤这样的事情;看到学生经常打游戏、上网夜不归宿、谈恋爱不注意影响、睡懒觉“逃课”、不遵守学校纪律的,都忍不住要唠叨一下。她是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典范。
(五)开展认证,确立质量管理体系
产品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服务是无止境的,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只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的优质服务才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南京师范大学的物业企业(江苏高校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工作中不断引入ISO9001:2008、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不断创新并科学地实施物业管理与服务,在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建立“试验田”,以点带面,最终做到求新不脱离实际,求变有利于实际操作。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起具有独特特色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体系。
(六)建设具有高校物业管理特色的企业文化
遵循“品质文化”原则,打造“品牌服务”效应。外树形象,建立品牌效应;以人为本,创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抓好员工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开展活动,培育团队精神。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形象的树立是由每一个细节组成,从员工的穿着、打扮、交往、谈吐,到工作设备的购置、工作标准的制定等等。以人为本,树立员工也是上帝的观念。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存在必须由员工来创造。同样,企业文化的主体也是人,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企业经营中不能光考虑到顾客是“上帝”,还要树立员工也是“上帝”的观念,充分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掘员工的潜能,创造出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向安强.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自议[J].企业经济,2004(9).
[2]李明.高校物业管理模式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余宇楠.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4]李立,张爽.高校物业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6).
[5]谷建国,李勇.高校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研究,2007(11).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郑颖.谈物业管理的人才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8]谢希钢.物业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黄安永.物业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10]宋德民.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中国院校后勤信息,2005(9).
关键词:高校 物业管理 育人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52-02
一、高校物业管理参与高校育人的必要性
(一)高校育人的多目的性
高校是培育人才之地,提及的“育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上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对于任何层级的学校来说,授课、教学都是育人的首要手段,但相比中小学,高校育人有明显的自身特色。
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是向青少年输送基础的科学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老师教,学生学”的育人形式效率高、效果好,因此成为中小学育人的主要手段。中小学住校生少,学生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因此中小学的其他育人手段不多,应用也较少。
如果说中小学教育强调“成人”的话,高等教育则更注重“成才”。高等教育在向学生传授某一领域较为先进的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的态度和追求卓越、向往至高境界的精神。高校教育是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是素质的综合提升,而课堂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优秀品德、态度和精神的养成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环境的熏陶、周围人的榜样示范等等,育人手段多样化是高校育人的显著特点。
(二)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育的多目的性决定了高校育人手段的多样性。高校育人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还需要多种形式的育人手段来完善学生的品格、情操。
育人不仅仅在课堂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特点。而在育人的环节中,高校物业管理较为深入地参与其中。
“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和职工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上来。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除了与教师、辅导员交流外,还经常与宿舍管理人员、食堂职工等高校物业管理者打交道,高校物业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其服务质量,进一步对享受服务的学生们产生影响。因此,育人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物业管理人员也要树立起育人的理念,承担育人的责任。
“全方位育人”将育人的场所拓展到了教室外。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学生,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而展开,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人与成才。育人不限于教室,可以说校园处处是育人场所。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身心愉悦,厚重、理性的大学精神指引学生探索、进步,包容、科学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的品德、气质。高校物业管理承载着管理校园内各类建筑与设施设备、服务全体师生的重任,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培育优秀校园文化等方面大有可为。
“全过程育人”强调每时每刻都能开展育人活动。与中小学相比,大学期间的课程相对较少,大学生在宿舍、食堂的时间远比在教室的时间多,课余生活和丰富的社团活动占据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而且这些活动大多数是在校园内进行的。高校物业管理者参与者可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甚至可以将部分工作的决策和管理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高校的物业管理活动中,在加深相互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见,高校物业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业服务,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参与到培养人才这个更大的工作中,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物业管理参与高校育人的形式
(一)环境育人
1.创建优美校园环境。“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垃圾遍地的肮脏环境让人感觉乱丢垃圾是正常的,而在整洁的环境中丢下一片纸屑也显得突兀碍眼。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大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高校物业管理的基本工作就是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有序,管理优良的校园,整洁的宿舍楼道、干净的卫生洁具、齐整的花草树木,这些优美的校园环境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身心舒畅、心情愉悦。高校物业管理者通过实际行动陶冶学生的身心,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物业管理每天都在参与育人活动。
2.科学、有效的管理。高校在学生使用相关物业设施和学生行为方面有大量的管理制度、条例,学生在住宿、就餐、上课、借阅图书诸多方面都需要遵守。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熄灯制度可以使学生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自助收餐能让学生体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创建无烟校园可以使学生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各个岗位的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充当了生活教师的角色,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3.优质的服务。热情、周到、高效的物业服务能让学生们感到身心愉悦与大学生活的美好;了解学生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可以方便学生的校园生活;推广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可以拉近管理者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照顾更能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高校物业管理者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他们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学生。规范物业管理者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优质的服务是对学生的正面熏陶,良好的后勤保障还能让他们安心做学问、搞研究。
4.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熏陶。与社会的其他角落相比,大学校园显得更为纯净,大学精神就充分体现、弥漫于校园文化中,身居其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性格特质。素质养成是育人的重要一环,而大学生的素质正是在独特的校园文化中逐渐定型的。
特定的校园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抽象的大学精神强烈地影响校园文化,并通过校园文化直观地展现出来。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在构建优秀大学文化、弘扬大学精神方面大有可为。如清华大学的校园中随处可见树木上钉着铭牌,介绍树种、产地、用途等信息,小小的铭牌让人感到草木长学问、处处皆科学,而这正是清华大学园林科制作的。高校物业管理部门承担着校园管理的责任,这为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可将校训、校风布置在醒目位置,学校道路、建筑物等起有寓意的名称,在教室、图书馆张贴名言警句,食堂、水房、卫生间设环保的提示用语等。学生在这样的校园内学习、生活,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与素养。
(二)工作育人
中小学有值日、课外劳动锻炼学生,大学在这方面可以走得更远。让学生参与到高校物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育人的同时也能加强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学生参与高校物业管理事务决策。大学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对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有最直接的感受,也最为关心。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人,他们有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权利,而高校物业管理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可以鼓励学生选举学生代表,在住宿、餐饮等学生关心的工作上让代表参与决策,物业管理的重大决策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参与高校物业管理事务的决策,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2.学生参与具体工作管理。在高校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兼职的高校物业管理者。
在宿舍管理上,可以设学生楼长、宿管助理等岗位,让学生担任并承担一部分具体工作;在食堂管理方面,可以成立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成本核算、服务等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校园秩序管理上,可以组建学生自律小分队,实现学生行为自律、自管,减少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还可设立物业服务热线,鼓励学生报告校园内的设施设备运行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工作中。
学生参与后勤工作的管理是高校物业管理的有益补充,不但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者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工作的改进,还能加强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
3.学生参与物业服务。勤工俭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敬业精神。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能为勤工俭学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是勤工俭学的主战场。在食堂保洁、教学楼保洁与教学设备维护、校园秩序维护与安全保卫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一线的工作,让他们投身实践的同时培养实干精神。而扫雪等临时性突发工作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还能锻炼团队协作意识。
(三)与教学育人相结合
对于开设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学育人更是可以与物业管理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扩展到整个校园。
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可以探索将教学的实践环节放到校园中进行,与物业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实践内容。如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体育部在新体育场馆的管理、有偿使用上缺乏经验,该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边高校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编制了管理方案,向体育部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物业智能化技术、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等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校园成了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直观了解设备构成与运行原理,发现管理上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的大课堂。
对于土木工程、装饰工程、自动化、热动工程、环境工程等与物业管理有关联的专业,高校物业管理也能提供大量的实习项目与实践训练机会,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
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在使高校物业管理直接参与教学、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也有助于高校物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三、新时期的高校物业管理育人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物业管理模式逐渐成为高校后勤管理的主流,成本、效益成为高校物业管理关注的焦点,与经济效益相比,社会效益不易量化、难于评价,也不能给高校物业管理者带来直接的利益,因而逐渐被忽略、边缘化。物业管理天然地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特点,高校物业管理更是如此。相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是高校物业管理的首要任务,而育人恰恰是社会效益的重点。
高校物业管理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品格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高校物业管理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要管好校园、服务师生,育人也是其重要的职能。高校在购买物业服务时应将育人考虑进去,在服务评价、监督管理上也应涵盖育人工作;高校物业管理者也应在开展工作时考虑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探索有效的育人途径并身体力行,使高校物业管理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充实高校育人,助力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是2013年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基于物业管理和服务新理念的高校园区后勤服务社会化解决方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圣峰.高校后勤育人途径剖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2] 罗永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教育属性再认识.琼州学院学报,2007(12)
[3] 任学锋,邓健,王学庆.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途径体系构建初探.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
从高校物业的使用类别看,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栋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除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外,其它物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国家所有或极少数企业法人所有。高校物业的基本情况决定了高校物业的性质,与社会上一般物业管理相比有如下特点。
(一)高校物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治任务
一般而言商住物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住户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实现物业的保值和增值。高校物业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协助提升高校的对外形象。这样高校物业管理一定程度上就不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如学生吃及住的管理属于学生生活综合管理的范围,涉及社会安全稳定,其服务费用价格等有些由政府物价部门审批,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校园治安维护、校园环境的综合管理涉及到校园的校风、学风等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稳定治理问题。
(二)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高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通过校园干净、宽敞、明亮、整齐、优美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培育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清。
(三)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勒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四)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商住物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包括管理服务费的收取、公共设施专用维护基金等,由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协商制定,资金的使用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的监督;而高校物业管理服务费来源较为单一,与校方以合同契约形式确定资金数额和支付方式,完全市场化。全国高校后勤物业基本实现“拨改付”模式运作,对从事物业管理的后勤实体,其服务标准,支付费用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因而与社会平均的同等档次的物业服务费用标准也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
(五)高校物业管理大多采用内部甲乙方管理体制
商住小区有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的共管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等,而高校物业管理则是一种内部共管式的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的职能,乙方作为经济实体,按企业化运行,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与保障。这种机制下,甲乙方仍为高校的职工,其物业管理的规范化、行业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必然呈现着不完全的市场竟争,甚至没有市场竞争。虽然有极少数高校把一部分物业对社会招标,但更多高校其校内物业市场仍然是给后勤实体经营。
(六)教职工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未实行社会化方式运作
国务院已出台《物业管理条例》,各省市也出台了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的措施和时间表,但推行起来实施进度不快,特别是高校教职工老住宅小区仍然是按过去的福利化服务模式运作。因原来学校教学科研等规划的不完整性,使这一区域较多与高校校园密切相连,基本上属于校园范围的一部分,因此其物业管理较难以按社会化方式运作,也会影响校园的综合管理及房屋产权的上市流转和教职工个人权益的保护。
二、高校物业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的物业管理随着社会上物业管理的发展应运而生,但管理方式相对滞后,阻碍了高校物业管理职能的发挥,近几年,各高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也应该与社会物业管理同步。
(一)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许多高校都做出过很多努力,但其成效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间的责、权、利不清,遇到问题和责任相互推委,而有利益时又相互争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高校物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首先,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是实现高校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其次,高校物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可明确资产管理和经营责任。实现政企分开,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保障。
(二)物业管理的市场化
高校物业管理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建立自身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脱离原来的行政管理模式,实行有偿服务,从职能型管理转到经营型管理,走市场化道路。根据高校物业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高校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按照企业化运转模式加强管理,才能保证高校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物业管理社会化
高校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扩大规模,逐步走向社会。首先要稳固自身发展的基础——高校,学校市场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切实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优价和良好的服务,才能扩大规模,谋求更大的发展。开拓市场时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大胆走向社会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努力壮大实力,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注意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物业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大分工中剥离出来的物业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行业,高校物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许多项目专业性很强。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高科技爆发的集中地,其办公教学用房内的各种设备、设施日益先进,这些设备和设施维修难度大,需要专业的管理维护人员和必要的工具设备。因此,要想做好高校物业管理,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水平就必须引进一批专业化物业管理企业招收一批专业人员进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也是高校物业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五)物业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作为高校的物业管理企业要依法经营,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审核;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服务程序,以确保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各项服务是否制度化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体现;再其次高校物业管理要主动接受学校相关部门包括纪检、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最后高校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尽快同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接轨,制定具体的适合高校自身物业管理发展的《高校物业管理办法》,使高校物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候光明,冯序鹏.中国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冷寿中.论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J].中国院校后勤研究,2003(2).
[3]余宇楠.高校物业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浅谈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日显突出和重要。高校物业除了普通物业管理职能以外,还承担着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与保障的重要职责。不仅要管理好高校里的各个楼宇宿舍,还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更要创造一个优美和谐、安全方便的人居环境。高校物业可以分为:教学办公科研型楼宇物业、学生公寓物业、教职工住宅小区物业、文化体育类物业、服务接待类物业等。其主要工作内容是高校各楼宇宿舍的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与服务,公共设施(如水电、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保养与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及安全管理等。以下就学生宿舍物业管理作探讨研究。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第一次学生离开父母后自己生活、与其他学生相处交流、及思想形成的重要场所。高校宿舍的管理与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学习环境等切身利益。高校宿舍管理要强化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自律意识,促使高校宿舍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根据地。如何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又安全的宿舍环境,我们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环境卫生管理
整洁舒适的宿舍环境能使人感到家的温馨与愉悦,而肮脏凌乱的宿舍则会使人情绪低落。因此,要做好高校物业的管理与服务,首先要教引学生从做好个人卫生与宿舍卫生开始,其次物业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将办公区域保持干净整洁美观,并每天检查引导并督促学生,把学校的硬性要求慢慢的转换为学生的自我要求,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宿舍管理人员的引导很重要,宿舍管理人员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学生在生活上有不懂的地方,比如:怎样整理衣物,怎样把换季的东西收好,怎样保养鞋子等,这时宿舍物业管理人员会起到关键作用,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搞好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好了,宿舍卫生也会改善!
二、安全管理
宿舍发生安全事故,学生作为居住者,既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同时在大多情况下也是安全事故的引发者,如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宿舍内盗等,因此入住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大学生,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外,还有高档贵重的电脑、手机、电子产品等,这些贵重的东西都会成为作案的目标。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现在的学生除了防盗意识不强以外,消防等突发灾难事件意识也普遍不强,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根本无法应对,再一方面是高校物业管理人员对学生宿舍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大多数管理人员对此存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针对以上情况,宿舍管理人员应时时刻刻进行口头宣传及人防演习等方式进行教导,提高学生的警觉和防范意识,是做好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对宿舍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明白宿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团队。宿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巡查中一定要细心,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三、宿舍文化创建
宿舍文化是指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生活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宿舍内布置,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物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宣传宿舍文化的各项工作,开展系统宿舍活动、评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竞争意识,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为宿舍的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微笑服务
物业管理人员应做到亲情管理,微笑服务。微笑服务在宿舍管理服务过程中,检验服务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物业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使微笑服务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把微笑变成是面对学生不变的服务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真诚的接待学生,把微笑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其次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持有一视同仁的服务态度,切忌差别待遇的行为。最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在日常工作中,微笑服务不仅仅是微笑,也是一种关心。例如一些温馨提示与微笑问候,在天气寒冷时,问声“衣服穿多点哦!”;生病时,送去一碗热乎乎的米粥;晚上回来时,亲切的嘱咐一声“累了吧?早点洗洗睡觉吧”;下雨时,提醒同学“带伞了吗?今天有雨。”……宿舍管理人员的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欣慰,让学生知道,离开父母后,有很多人也会关心你。作为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心里的“阿姨”,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于细微处给学生真诚的关怀。
五、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设施设备管理涉及到物业管理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保障房屋使用安全,保持和提高房屋设施的完好程度与使用功能机物业的保值、升值,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宿舍管理人员,负责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与巡检。发现异常,立即进行调整更好。宿舍楼公共区域的标识也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物业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与细节化服务水平,因此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全面地设置各类标识。
六、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员
高校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在对客户的服务中要使用敬语,不使用禁语;工作时需着工作服,佩戴工牌;服务态度温和,保持微笑服务等等方面做具体要求,从而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准。通过对高校公寓物业管理分析,简单的了解到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企业是有所不同的,高校物业既要做好物业的本职工作,还要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基础工作。高校物业管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针对自己的特点,抓住重点,不忘宗旨,热忱的服务于高校,才能做好高校物业。
作者:张正海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中心物管中心
参考文献:
[1]周玲.对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76-79.
关键词:高校;90后时代;物业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包括1990年)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
1、网络依赖性大
这十多年由于互联网不断普及,其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不断深入人心。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由于先天的优越条件,使得“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大。
2、知识面广,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某大学一份800名“90后”新生的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另外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1]。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3、自我保护意识和动手能力弱,生活基本常识欠缺
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呵护有加,因此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他们大多出现独立生活能力弱,财产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
二、“90后”大学生对高校物业管理的影响及现状
1、电子产品广泛化相对于安全管理的单一
“90后”必备“三大件”:电脑、手机和数码相机。高科技的使用给生活增加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单一的人员防范,只能局限于大体积物品偷盗,而现今的物品往往价值高,体积小,“顺手牵羊”事件防不胜防。
2、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全面化相对于公寓文化建设氛围的不足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90后”大学生对生活的要求更高,面对的社会压力更大,因此他们对技能学习、社会求生方面的诉求更多,公寓文化建设便是他们获得这些知识的载体。而当前,很多高校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简单将开展文化活动等同于文化建设,或将文化载体等同于文化本身,或是流于形式,忽略学生感受,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形成文化的“空中楼阁”[2]。
3、学生知识全面化相对于物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90后”大学生由于处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年代,接触各类新鲜事物的机会多,所学的知识更全面。而在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过程中,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人员基本上是由原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和临时工组成,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三、“90后时代”高校物业管理的对策
1、敢于创新,使安全防范措施多样化
在原有措施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可以成立学生安全巡逻队,对他们进行素质培训,利用业余时间负责学生公寓的安全保卫工作。其次,大力推广保险箱,可有效降低偷盗发生率。据统计,在中南大学公寓内使用过保险箱的寝室,很少发生被盗案件。第三,明确寝室管理员的职责。对学生做到真心、诚心、细心,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再者,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安排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排除学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另外,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一学生自己的组织,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2、主动占领网络宣传教育新阵地
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物业宣传教育管理手段可通过网络创新,建立后勤服务和学生的网络互动平台。利用“90后”大学生接触网络多的特点,在网络上面宣传防火防盗以及基本的生活常识。同时可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教育合力;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和配合我们工作。
3、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强化高校“育人”功能
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在公寓中营造出一种优美清新的生活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直接的隐性教育功能,要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创新的文化,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责任心和使命感。而且,文化活动需要持续化。公寓文化不仅要有品牌活动为载体,也要有形式多样的小型活动来体现,充分实现文化活动开展的丰富性和延续性。
4、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人才
面对个性外扬,知识面越来越广的“90后”大学生,现有的高校物业员工应该从提高自身修养入手。多看书,多想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减少在日常服务过程中与学生的冲突,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增加与学生沟通技巧,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5、建立协同管理服务平台,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交流
高校物业管理区别于小区物业管理的一项特殊功能就是辅助教学管理,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对于“90后时代”,高校还在摸索的管理过程中,及时的交流沟通,能让我们共同更好的完善日常教育工作。因此,物业部门应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有效协作与配合,建立一道完善和健全学生公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平台,坚持依章办事,确保管理的规范化、约束的有效化。
总之,在“90后时代”,如何增强物业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何不断的完善我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我们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的原则,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当前大学生物业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业管理概论;高职院校;微技能训练
物业管理概论是一门专业综述性引导课程,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先导基础课程。成功的专业概论课有助于稳定新生入学初期迷茫的思想,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意识,提高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为其度过一个目标明确、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问卷分析
1.1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高职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掌握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诉求,找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设计微技能训练教学提供现实基础。
1.2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笔者编写了“物业管理概论课程微技能训练前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态度及诉求。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在大一上半学期开设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是在大二上半学期开设。调查时间为2017年10月中旬,调查对象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2017级1班和2班,以及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2016级,共计103名学生,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在线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
1.3调查分析
1.3.1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认知普遍不高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89.32%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物业管理专业了解一点,4.85%的学生对于物业管理专业一无所知,5.83%的学生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有深刻的了解。只有极少数学生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对物业管理专业有一些深刻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物业专业了解较少。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缺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学生缺乏专业信心,会造成学习倦怠。
1.3.2课程理论性强,学生有提升技能的诉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基本概念、物业管理相关理论、物业管理机构基本知识、分类物业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根据调查问卷分析,55.34%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一般,41.75%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很强,96.12%的学生想通过这门课学到一些技能。
1.3.3学生对授课方式喜好呈现多元化
根据学生选择的授课方式进行分析,84.47%的学生选择情境演练,76.7%的学生选择案例教学,56.31%的学生选择课堂讨论,49.51%的学生选择讲授。此题为多选题,其中情境演练排序第1,案例教学排序第2,课堂讨论排序第3,理论讲授排序第4。根据可以提高技能水平授课方式选项的分析,77.67%的学生认为情境演练可以提高技能,说明高职学生对教学方式喜好呈现多元化,更喜欢参与度较高的情境演练、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模式。
1.3.4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自学要求
根据学生对授课内容选择的分析,71.84%的学生选择教师详细讲解重点、难点,部分知识可以自学,28.16%的学生选择应在课堂内讲授所有的章节知识点,无人选择全部自学。在学生自学意识调查中,42.72%的学生选择一定会认真学习,28.16%的学生选择教师检查才学,21.36%的学生选择期末考试会考才学,7.77%的学生选择不会自学。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针对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仍然需要教师监督管理。
2物业管理概论课程引入微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2.1物业管理概论的课程地位要求课程实施微技能训练
关于微技能的研究是立足于具体微小教学问题的研究,并且可以从自身教学出发,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是基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利用。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岗位是物业公司前台客服、楼宇管理家等,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物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微技能训练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口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物业管理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后期学习专业课,因此高职物业管理概论课程有必要引入微技能训练。
2.2学生对课堂技能训练提出了迫切要求
物业管理概论授课对象是高职院校刚入学大一新生,他们有学习技能的迫切要求,如果仅采用传统“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下做题”的授课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通过微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向学生推送课程知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前学习,教师课堂讲授重难点,并就教学任务中的微技能点进行课堂训练,课后对微技能进行巩固练习,并在教学平台上提交演练视频,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这种教学方式延长了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对技能训练的迫切需求。
3微技能教学方式开发
3.1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微小化
在课前教学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提炼技能点,并结合实际岗位操作进行研究,经过专家的引导与点拨将其概括为多个微技能,并编写课程微技能实训手册。例如,在讲授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可以从“物业服务企业有权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和有关规定向业主收取物业服务费用”中提炼出“物业服务费从什么时候算起”“没有拿钥匙,没有入住,需要交纳物业服务费”等技能训练项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通过走访企业得到答案。
3.2技能导入微信化
教师要利用微信群作为教学辅助,授课前一天将课程教案、课件、案例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设计好的微技能训练项目,借助信息平台向学生推送技能训练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以设问、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你是业主,在办理入住手续时,你愿意交纳入住之前的物业服务费吗”。
3.3创新微技能训练方式
3.3.1技能课堂导入情境化
课堂上运用情境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导入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3.3.2技能展示形象化
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演示或现场示范的方式展示技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趣的、直观感性的材料,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形成生动真实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新颖生动的演示,熟练、协调的示范表演,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3.3.3技能训练重复化
教师要根据课堂上所讲解的技能项目,组织学生用角色扮演法,对技能项目进行机械、重复的演练,每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对同学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如话术的表达是否规范、肢体语言是否得当,从而使下一组同学在演练同样问题时能够更加规范。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初步准确规范地回答业主提出的问题。
3.3.4课堂活动技能化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技能演练场合及情境,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专业规范地与业主进行交流。
3.3.5演练结果问题化
教师要要求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岗位技能。
3.3.6呈现方式及考核微视频化
课后以分组录制技能演练微视频,并传至微信群,师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形成过程性技能评价方式,并在期末开展微视频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微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
为了解微技能训练在物业管理概论课中的运行效果,笔者设计了物业管理概论课程微技能训练后测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8年3月上旬,调查对象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2017级1班和2班,以及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2016级,共计103名学生,调查数据总结分析如下。
4.1学生对微技能训练方式的认同度高
传统物业概论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技能训练项目很少,课堂内容枯燥乏味。而教学中引入微技能训练后,课上通过交流、讨论、分享、汇报和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问卷分析,95.1%的学生课堂实践参与的积极性高,98.02%的学生提高了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认知水平,说明物业管理概论课中引入微技能训练方式,能被大部分学生接受,学生对微技能训练方式的认同度较高。
4.2通过微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技能训练,学生可以通过研读案例、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和模拟练习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98.0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95.32%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微技能训练活动是受学生欢迎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还能提高课堂的丰富度,改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