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

课堂讲授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讲授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讲授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 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三、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第2篇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整理数据,并由数据做出决策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中的数理统计课程中主要介绍了统计学中基本理论模型,为将来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需要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后,即可学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中由数据推断总体信息时,推断总体未知参数的真值的取值为多少,这样的问题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参数估计,具体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往往是点估计加减误差形式。可见,点估计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常见的点估计方法有频率估计概率法,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其中前两个方法主要应用大样本理论给出的估计值,对于小样本的情况,估计值的误差比较大。而极大似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其估计值也有很多优良特性。但是由于其方法实现起来比其他方法较为复杂,因此学生有时不能有效的掌握此方法,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数理统计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授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提出一些心得与探讨。

一、介绍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想法极大似然估计中的想法非常自然:就是最有可能事情最容易发生,或者概率最大的事情最容易发生。因此,在看待任何一组随机试验结果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事情发生了,而最有可能这个想法在数学中实现其实就是函数的极值问题。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5个球,有白色和红色,除了颜色不一样以外剩下都一样。有放回的任取3次球,结果是:白球、红球、白球,请估计一下袋子中有几个白球?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直观,向学生提问以后,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估计白球有3个,或者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估计白球3个或4个。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估计,学生一般会回答:这样最有可能。此时就可以提示学生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非常自然质朴的,每个人可能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种思想转换成数理统计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解出来,这也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给出来,并会分析解答。

二、统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上一例题中,试验结果可以用服从两点分布随机变量来表示,

三、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中,在求似然函数极大值时候,由于似然函数是边缘分布的连乘形式,因此在对似然函数直接求导讨论其单调性时,其求导结果较为复杂,不容易直接讨论。往往需要先对似然函数取对数,把连乘形式改成连加形式,然后再求导,求导结果相对简单,利于讨论单调性。这样做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处理技巧,因为对数似然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外层对数函数是单增函数,不改变里层似然函数的单调性。而同学们可能对这个数学处理技巧理解出现误区,把极大似然估计理解为一套算法,一组公式,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没有印象了。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应用此方法解决问题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相反的是,应让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牢固,并且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本身也很自然直接,而求似然函数的极值问题只不过是数学上的处理技巧,各种手段都可能用上,多加锻炼几次即可。如果同学对极大似然估计的想法理解透彻,不拘于具体数学解法,则有助于长时间和进一步地理解更为深刻的知识点,为将来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总之,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点时,主要的是对知识点基本思想的理解,让同学理解记忆知识点的内容,最后达到灵活地应用所学内容,拓展思维能力,锻炼解决技巧。

第3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适量摄入豆制品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危险。

据介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2年起,陆续对上海市5 000多名20 ~74岁的乳腺癌新发病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调查与样本检测,发现豆制品的摄入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的危险。与最低摄入组相比,大豆蛋白质摄入最多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危险可降低29%,复发风险可降低32%。研究还提示每天摄入11克左右大豆蛋白质(折合干豆约30克)的乳腺癌患者,其死亡率和复发率最低。调查显示,尽管96.6%的上海市妇女每周至少吃一次豆类食品,但在数量和频率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研究人员还发现,增加黄绿色与深绿色蔬菜、萝卜等十字花科类蔬菜、水果、豆油的摄入,可降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而家畜红肉(猪、牛、羊肉等)摄入的增加和经常采用油炸或煎烤等方式烹调肉类的女性,则更易罹患乳腺癌。

适当午睡益处多

研究发现,每周至少有三次约30分钟午睡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将降低37%。午睡可以有助人们放松和降低血压,对大脑有相当的益处。

该项研究的领导者表示,适当打盹对人的帮助是明显的。在对民航飞行员的研究中发现,如果驾驶员在飞行途中能够稍微小睡约30分钟(在此期间,飞机由副驾驶操纵),睡醒后的工作状态和整体的警觉性可以提升约34%和54%,这将有助于保障飞机飞行的正常安全。

研究人员认为,大脑能够利用小睡的这段时间,处理短期记忆(将其有效地转移到大脑中的长期记忆区域),以腾出空间来接受新的信息。德国的研究人员曾发现,人类的大脑在睡眠时,要比清醒的时候更容易记住最近的记忆内容。在睡眠的最初几分钟,事件就开始由“海马区”(大脑存储新记忆信息的一块区域)向大脑的新皮层进行转移。只需40分钟的睡眠,很多记忆就已经“下载和存储”到大脑中,而不容易被新接收的记忆信息所扰乱。

吸二手烟导致糖尿病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容易引发心脏病和肺癌,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吸烟者和周围吸二手烟的人群还有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波士顿医院的科学家发起的。研究小组从1982年开始调查了超过10万名女性。这些妇女参加了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研究,她们提供了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里的时间。研究人员指出,实际上,过度吸烟者和吸二手烟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都很高,目前还不知道吸烟和2型糖尿病两者为何有联系,但很可能与炎症有关。

仿生食品营养价值有限

调查发现,大多数超市里出售的蟹、虾丸都是用食品添加剂调出的海鲜味,属于仿生食品,营养价值无法和原生海洋食品相比。

据了解,仿生食品是用人工原料制作成类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仿真食品加工成本低廉,口感又类似天然食品,所以现在有很多厂家都在生产,如仿真发菜、仿真鱼翅、仿生蟹腿肉、仿生鱼子、人造海参等。在超市里,大部分虾丸、蟹棒都打着“海鲜”的旗号,其实蟹棒里没有蟹肉,虾丸里没有虾肉。蟹成分基本由鱼糜、水、大豆蛋白、淀粉和食品添加剂组成,螃蟹则根本没有出现在配料表上,个别的成分中还有鸡肉和猪肉,价格比真正的海鲜便宜很多。

一位多年经营火锅生意的人士表示,市场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蟹足棒,大都是将鱼糜加工后,通过各种成型的设备制作出来,再用食品添加剂调出海鲜味。该人士称,目前鱼糜制品的命名有很多种形式,有的是外形像,如海螺丸;有的是因某些添加剂而口感像,如虾丸、蟹足棒。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教授仇学农表示,目前速冻海鲜丸没有国家标准,其配料、成分按各企业自己的标准执行。仇学农说,从营养学角度看,仿生食品虽然味道鲜美,但其能量高、营养价值较低,只能当成休闲调味品,不宜经常吃。

瘦腿丝袜健康隐患多

天气转暖,爱美女性的瘦身愿望也愈发强烈。 “超级减肥,至少腿围变瘦3~4厘米”,“适合所有女性穿着,无副作用”,“XX明星推荐,燃脂瘦腿袜”……这样诱人的广告词讲的是一款 “神奇袜子”――静脉曲张袜。

这是一种原本被定义为医疗器械的袜子,但现在市场上并非所有产品都是符合医用标准的医疗器械,大部分只是标着“意大利进口”等字样,对于产品的医用作用则语焉不详,重点都集中在 “瘦腿塑形”上。业内人士称,目前拥有生产医用静脉曲张袜资格的厂家并不多,市场上出现的大多数产品均为浙江等地一些较小的厂商生产,仅仅是将袜子做得更加牢固和紧窄,成本也不高。

医生指出,静脉曲张袜属于医疗器械,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最好遵医嘱使用。所谓的“瘦身功效”,并没有科学依据。另外,健康人长时间穿这种袜子会产生血液循环问题,甚至导致一些肌肉方面的疾病。如果真的有静脉曲张疾病,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即使是要通过静脉曲张袜进行治疗,也应该在诊断后由医生做出判断。有些患者需要连,有些只需要到小腿,压力值也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做出调整。医生表示,没有静脉曲张疾病的人最好不要穿静脉曲张袜,不仅没有瘦腿功效,对于健康也会造成伤害。长时间滥穿静脉曲张袜可能会引起血流不畅,导致腿部发凉、发麻的症状,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上海人均期望寿命全国最高

上海市卫生局近日消息称,上海市民人均期望寿命首次突破82岁大关,居全国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市民“三大健康指标”都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2.13岁(男性人均为79.82岁,女性人均为84.44岁),孕产妇死亡率为9.61/10万,婴儿死亡率为5.97‰。其中,市民人均期望寿命与上一年度的81.73岁(男性79.42岁,女性84.06岁)相比较,增幅尤为明显。

戴“美瞳”恐引发眼疾

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用药警示,提醒消费者戴“美瞳”可能造成眼部疾患。

北京市药监局的信息显示,“美瞳”比普通隐形眼镜要厚,镜片中添加的色彩多为重金属离子,透气性差,会影响眼角膜的呼吸。眼角膜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眼睛就会充血、肿痛、流泪、分泌物增多,引起细菌感染,出现溃疡、糜烂等症状。佩戴“美瞳”时镜片作为外来异物会与结膜、角膜发生摩擦,长期刺激还易导致结膜慢性充血,引起结膜炎。此外,消毒不干净的“美瞳”还可能导致沙眼、乙肝等疾病的传播。

据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规角膜接触镜生产企业生产的“美瞳”按照医疗器械管理,具有医疗器械的注册证号,但市场上仍有一些“美瞳”产品未按照医疗器械管理销售。

据介绍,“美瞳”一般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基质,加入其他辅料的亲水性软镜材料,然后加以色素或涂色用于眼部的美容,因此具有一般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特性,其度数从0度到1000度不等,颜色分黑、蓝、绿、紫、棕、灰等。

快乐少年长大更容易离婚

第4篇

关键词:讲授法;新课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46-02

一、新课程与讲授法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强调改变以往的教法和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已经实行很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观摩课、研讨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探究、小组合作等新的教学方式,但有时使用不得当,双基没有落实;在常态课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在一些调研中发现常常有人将讲授时间的长短作为评价标准,即讲的越多越不受好评。长期以来,人们对讲授法进行诟病主要因为对新课程和讲授法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一,新课改中并没有针对讲授法,但是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讲却将讲授法与注入式教学等同起来,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在讲授方法本身;第二,讲授法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辅之以多种教学方式,但多数人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不能有效区分而导致理解偏差。可见,并不是讲授法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对讲授法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想要优化课堂教学还要从教法和学法的认识上入手。就有如历史悠久的讲授法仍然在当今课堂上备受青睐,它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讲授法存在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讲授法之所以仍然为广大教师所青睐,是因为有其存在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讲授法存在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注重教师行为的主导性,关注学生主体的发挥。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与讲授法相对应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论证。本文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例尝试论证讲授法的合理性。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指出,学龄前儿童对新事物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体发现,即在具体形象面前的认知和学习;儿童在入学之后学习的主要方式便是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而脱离了具体对象和情景而进行的活动。并且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的接受学习对应教师的讲授法教学,在教师讲授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强调学习者的头脑中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应概念,即要求教师使用讲授法时注意搭建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形成易于理解的逻辑思路;第二,学习者还必须具有把新知识与原有适应观念加以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巩固新知;第三,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即在发展性评价的指导下促进学习者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心理意义。

(二)讲授法存在的现实原因

讲授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讲授法也在不断改进,前苏联教育学家曾经对讲授法进行数十年的研究,结论仍然是“演讲式教学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我国新课改的推进中讲授法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

首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中,没有办法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自主探究这样较高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育改革不够彻底,在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指引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选择讲授法;最后是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绝大多数教师充当着一个“操控者”的角色,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教师身份,即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课程的“组织者”、“研讨者”和“主导者”,而学生在长时间已经养成了一种学习习惯,习惯于课上听教师讲解、自己在头脑中思考,不能在短时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讲授法还适应着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不能完全否认其价值。总之,完全抛弃讲授法不可取,完全讲授也不合适,关键在于对一种方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三、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始――以“讲”导入激趣

教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课堂讲授应该讲究感染性和艺术性,而万事开头难,对于每节课的导课部分更讲求“简约而不简单”,运用生动的话语尽可能地诱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游刃有余中抒发对知识深邃精辟的论道,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的言语讲授。好的导课会给一堂课增添色彩,从心理学上给学生以兴趣点和学习支点,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中的奥秘;从课的设置和预设效果上,导课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的关节点,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调动的媒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导时做到:语言方面,教师发音的规范、音量的适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的流畅,以及教师的表情运用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便是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堂好课的导课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学习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挖掘课上的信息点,在情景中培养思维、学会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教师在这里运用讲授法时也要注意,讲授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情动”,若是一堂课能够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以此感染学生、激发自己、感染课堂。

(二)课中――以“讲”概括梳理

讲授法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之后,清晰有条理地将书本内容还原成带有生活化的知识,它是适用于目前课堂教学最简便而富有功效的方法。讲授法教学并没有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是利用讲授法的语言讲授、逻辑通顺、有理有据等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即实现“精通”的讲授:首先要做到“精细”,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概念要细致入微地讲授;其次是“精辟”,对于难以理解、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要由浅入深,把知识讲懂、讲透;最后是“精练”,精讲重点内容,核心内容,能形成知识脉络,迅速抓住其精髓。另外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仍然要注重一个“通”字:“融会贯通”、“通俗”和“变通”,讲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做灵活的变通。要做到既“精”又“通”的讲授应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使用的例子,设问的精巧和例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间接地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对于问题的设置坚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所谓“有话可说”即问题的指向明确、贴近实际;“有话能说”即问题开放性、多角度。在例子的运用上坚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运用例子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讲授,因此例子运用的落脚点在于与知识的融合,意在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丰富课堂内容。

(三)课终――以“讲”总结生成

讲授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的认知活动,而且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要促进生成性知识的开发。这种情感的交流渗透贯彻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从教的方面看,教师教书育人,因此情理结合是讲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讲授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从学的方面看,学生除了要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脉络之外,仍然要掌握一门课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完成讲授目的,提供新思路,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尤其是在一堂课的结尾,帮助梳理知识的脉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由繁到简。除此之外也要讲究课堂上的“布白”艺术,课终是一堂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的“结束曲”,课终讲授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节课内容升华,为下一节课的开端做好铺垫,同时,一堂好的结尾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设置空白,弹好“结束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时间内追求无限意境,即在一堂课的结尾注重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用“布白”艺术仍然需要考察教师的功底,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要追求巧妙。如何恰当地运用布白手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和促进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不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创设一种审美的意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与创新。总之一堂好课是“讲”出来的,也是设计出来的,无论何时讲授法都是课堂中运用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期待我们的不断完善,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

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标准的论述中指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我们认为必须先要解决教学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性的最重要标准。”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怎么“讲”没有固定的模式,而讲授法,这一最古老,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会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且发挥自身的功能,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重放光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从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重新认识教学中的讲授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杜和戎.讲授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3.

[3]练志高.新课程背景下讲授法的反思与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4][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6.

[5]余文森.讲授法及其改革[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

[6]丛立新.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J].中国教师,2006,(1).

[7]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6).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87-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在培养专门的生产、建设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使命。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所以,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为关键的一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受学校师资状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这几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是必然涉及到的教学因素,所以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1]可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连接着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等教学要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本文以讲授法为研究重点,分析高职院校课堂中讲授法应用所出现的教学效果不良的原因,进而针对现今有效教学的理念提出高职院校课堂中讲授法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高职院校讲授法应用的课堂表现

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教学改革,批评讲授法已经是一种陈旧的、不能适应时展的教学方法,并在现代教学中对讲授法进行排斥,追求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批评不乏对讲授式教学的过分悲观。讲授法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方式,向学生讲授系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人类发展以来的知识精华。我国自古就有以讲授法教学的传统,崇尚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以教师所讲为真理,压抑了学生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考。同时近代向苏联学习,受凯洛夫的“教学五步法”和他的“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论的影响,讲授法“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根深蒂固,教师教学方式也基本上在讲授上打转。”[2]以上这些没有考虑学生情况的讲授法的使用,导致了讲授法使用的失效或者寡效。讲授法的不当应用所造成的以上弊端表现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那么,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不当使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分别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方面。

1.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高职院校的部分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为学生讲授知识,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在讲授过程中很少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讲授完即可。同时,针对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多而实践或者练习机会缺乏,以致教学目标的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无效或者寡效。

2.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教师的讲授,学生表现为在课堂上的“昏昏欲睡”,以致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以上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无声”而失去了教学的热情,而学生面对教师无生动性的教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的思考。

二、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失效或寡效的原因分析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分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而定,即教师教要根据学生学的规律。另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根据课程内容而采取相应变动;还要考虑高职院校特定的教学目标――培养拥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那么,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及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目标四方面分析讲授法失效或者寡效的原因。

1.教师教学专业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有着专业的学科知识,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已经具有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和素质水平,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应具有的理解能力和课后自学习惯。同时,在课堂中部分老师较少遵循启发式原则,提问学生缺乏技巧,以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没有生气与活力。

2.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口技校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二是高中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成绩不理想,并且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已经厌倦了对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探索。”[3]高职院校所讲授知识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师所授知识之间产生断裂,不能将两者进行整合。作为高校学生,应具备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自学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意识。

3.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在讲授法下偏离教学目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拥有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中不能脱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和基础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4]虽说理论性的系统知识需要通过讲授法来进行,这种方式也是最为便捷的,但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样需要教师的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获得操作技能也是便捷的。所以,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如此性质的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影响,显得偏难,繁杂。以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四个方面在课堂中应具备生态性,相互之间具有协调性,教学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如若出现以上四个方面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便出现教学的无效或者寡效。

三、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的有效性策略

根据目前的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归根结底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即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价值观的获得。教学的有效性有大有小,关于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标准也正是研究的热点,这里不多于赘述。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教学过程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当今发现教学法,掌握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理解性教学等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那么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过程是怎样的?首先,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能够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教师能够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在课堂的听讲充满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说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发展;以上都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无精打采,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当然不能理解为有效性的教学。正如李森教授所定义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合理统筹各种教学因素,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活动。”[4]所以有效性的教学是能够将教学的各要素合理协调,形成教学的生态性。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同样是如此,那么,高职院校课堂讲授法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呢?

1.教师对讲授法的合理使用。第一,讲授法的使用要避免“注入式”和“满堂灌”。一方面,教师机械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下的机械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信息,形成机械记忆。讲授法成为注入式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讲授过头,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失去言语权,这种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死钻课本内容,成为一种死读书。第二,课堂上老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锻炼思维能力的教学艺术。高职院校教师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认识特点,要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课堂提问要遵循启发式原则,能够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第三,先行组织者的应用。奥苏泊尔的接受教学是为讲授法辩解的有力证据,先行组织者为学生所学新内容和脑中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以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

2.讲授内容的生动直观。高职院校的讲授内容是具有抽象性,在学生大脑中很难形成直观形象,就土木工程各个专业的内容,需用直观的图片、影像、模具来进行教学,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同时,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有所体现。语言是进行交往的工具,学生和教师要建立起他们都熟悉的课堂语言体系。正如“把教材语言、教案语言转换成讲述语言:变繁为简,变深为浅,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变一般交际语言为学科讲述语言。”[5]

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本身便存在着积极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精于自己的各方面教学能力,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授于学生,讲授法的潜力将会无穷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5.

[2]李森.论教师教学方式及其变革[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3]赵冬梅.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理论观点,2007,(17).

[4]李森,张家军,王天平.有效教学新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6篇

课堂讲授的最大优点是节省时间,教学效率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是可以广泛地使用讲授法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用甚至必须用讲授的方式来进行传导。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的时候,由于使用得不恰当,导致效果不理想,这并不是讲授法的缺点,而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掌握讲授法的技能技巧。本文中,拟就课堂讲授中“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简要谈谈个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1)课堂讲授中讲什么

①讲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用的,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将会后患无穷。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的优化和高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较多的知识和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这就必须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教材的重点上。对于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当然,要讲清楚教材的重点,教师首先必须弄清楚教材的重点。教材的重点是由学科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②讲知识的引发点。所谓知识的引发点,就是从某一个知识点可以引发出许多知识的地方。实际上,许许多多的知识都是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发出来的。就是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应该把能够引发其他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地讲解清楚。

③讲知识的衔接点。知识的衔接点,指的是,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地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同河流上的桥梁或者船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它们来学习新知识。知识的衔接点讲解得清楚明白和深入透彻,学生才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否则,学习到的知识就可能是零散的,他们也难以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准确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并且采用恰当的方法将其讲清楚,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引渡”工作。④讲学生的疑难点。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指的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地方难以理解和掌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二是教材编写不够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深入地理解了疑难点,才能够把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

(2)课堂讲授中如何讲

①找准讲授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总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的。课堂讲授的中心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问题中心和原理中心两类。

a.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讲授。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讲授,就是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在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后结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是进行讲授的最终目的。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教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其一,作为讲授中心的问题必须是真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二,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b.以原理为中心组织讲授。各个学科中的基本原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当把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以原理为中心来组织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准确地弄清楚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二是安排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三是构思好列举哪些例子来进行实证。

第7篇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学法指导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这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但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教材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了解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情和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本课时如果按一般讲读课文的模式上,学生的情感很难被调动,因为学生对威尼斯了解甚少。重难点突破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用一段多媒体视频进行让学生体验,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一位老师正在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他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边说,课堂上顿时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二、设计好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和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算好的提问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问题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上五年级《莫高窟》一课时我问:“敦煌莫高窟为什么闻名于世?请你阅读课文,概括回答。”学生迅速行动起来,认真阅读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当然问题的深浅度、宽窄度要视学生的年龄段和年级段设计。

2.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它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文本、利用文本、挖掘文本,创造性设计教学,才能达到效益。教师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教师只是“蜻蜓点水”地点拨,但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小手林立,“我来!让我来!”自信而请求老师的声音不断响起,由此可见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知识,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了成功的喜悦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化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此时,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地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要做到不为讲而讲,要明白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讲授什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视学生的需要而定。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

教师的讲授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同讲授效果有密切关系。好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授如虎添翼,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第8篇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 方法方面应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对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讲授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教材是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吃透 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现行的教材中每章每节内容都有一定内在联系,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在全面理解和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 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多方强化,层层剖析,精讲多练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若干个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是 重点,同时往往又是难点。吃透教材并不仅仅在于对教材备章节的把握,应当是系统地、整 体地、灵活地把握教材,就是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应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 纳入讲授内容中,讲授内容研究得越宽,课就会讲得越灵活。教师吃透了讲授内容,讲课时就可以不看讲稿,密切注视学生的听课反应,随时调整自 己的讲授方法,才能挥洒自如。

其次,要对教学对象分析研究。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 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

透彻了解讲授对象还为教师使自己的课堂讲授发挥艺术性取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讲授的效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教案熟悉,更要对学生熟悉。课前越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讲课时越轻松自然。

了解学生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 向学习深度、广度进军。其次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高低、深浅。这样可以帮助教 师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再次,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值,恰当地调动学生的期望是教师 的基本功,高的期望值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过低的期望则缺乏内在动力。第四,了解学 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包括教师的人格品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教学特点等内 容。通过学生的评价掌握自己课堂的真实水平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艺术化的有效手段 。

第三,正确选择讲授方法;正确选择讲授方法是教师实现讲授艺术化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学生都是可变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受到限制,教学信息的获取又 呈多样性。所以应选择真正适合本课教学实际的教学法。教学方法就大的分类有发现教学法 ,讲解式教学法和概念控制教学法,是三种智慧技能的获得方法。在具体选择讲授方法时应遵循一些原则。

第9篇

系统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并能初步运用系统工程的常用模型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最终达到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该课程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经典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针对培养目标,确定生产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及考核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目标。笔者以在三峡大学机械学院近4年对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从系统工程的特点、工业工程专业对本课程的需求出发,总结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的确定

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系统性、开放性和应用型,学习时不能孤立,应该前后联系,系统思考,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系统化方法;同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延续与综合很多学科领域,融合各种方法,应用面极广,是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造就学生基于行业问题导向的管理能力。系统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诸如系统模型方法、层次分析法等已数学化的工具。如果教师对该学科整体结构没有深刻的认识,按部就班地照教材上的章节讲解,学生学完之后会产生系统工程就是一些模型和方法的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站在系统的观点上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整体结构,把握系统工程的精髓,优化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主要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系统工程的全貌。在学生学习完之后能够对该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从系统的、全局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课程的内容安排既要考虑一定的深度,也要照顾一定的广度,尽量让学生能掌握系统工程的原则和特点,了解系统工程在系统科学和分析决策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校工业工程专业采用的教材是陈宏民编著的《系统工程导论》,原书有七个章节,课时安排:理论讲授34学时,讨论课6学时。受课时限制,同时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内容做了相应的删减。七个章节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第一章序言,2学时;第二章系统与系统工程,4学时;第三章系统工程方法论,6学时;第四章系统建模方法,6学时;第五章系统分析方法,8学时;第六章系统评价方法,6学时;第七章系统仿真,2学时。

3.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对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分析,紧扣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套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的本课程教学模式。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方法多样化。系统工程课程内容繁多,其中系统工程的理念、方法的应用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彻底放弃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改善自身的学习行为,由“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教学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完成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转变。

3.1课堂讲授法

高校虽然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讲授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仍然非常重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缺乏改进意识,讲授法以“满堂灌”为主,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重新认识讲授法,科学合理地有效运用是当前高校课堂所必需的。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因此,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的过程。系统工程课程比较适合开展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思想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手段,同时希望学生学到如何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解决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系统工程教学中,在涉及方法、技能的内容讲授中,使用案例教学是特别有必要的。一个小小的案例包容了全部讲授的信息,通过采取由表及里,由窄至宽,由浅及深进行系统分析的案例,让学生完全领会讲过的方法和手段及应用,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讲授系统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时,以华罗庚的“泡茶问题”为例,说明系统工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在讲授系统工程发展时,讲授了都江堰工程、黄帝内经、丁渭修复皇宫、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系统工程思想;-在讲授霍尔系统工程方法时,以武汉-宜昌之间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为例,让同学们查找资料,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同时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总结出最佳结果;-在讲授投入产出模型时,以某地区的计划期内工业、农业、其他产业的投入产出模型为例,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模型的分析和计算,以帮助理解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和用法;-在讲授系统环境分析的方法时,以沃尔玛、耐克的SWOT分析为例;-在讲授头脑风暴法时,先讲了高压线除雪的案例,然后让同学们开动脑筋,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后介绍美国人的解决方案,互相激发,看看同学们还能不能提出更适合的高压线除雪方法……在讲授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案例的分析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掌握了运用方法,还保持了活跃的教学气氛。

3.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能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发现性思维。除了在介绍案例时引导学生积极加入讨论外,本课程还专门开设了6个课时的讨论课,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授课内容完成之后开展,在讨论课之前先把学生分成5~6个人一个小组,将讨论的课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课后查找资料,以组为单位做好准备工作,讨论课时每组推选一个代表,提出本组方案,展开讨论。例如,在第一、二章讲完之后,给学生提出讨论课题———为什么说“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在讲授系统工程方法论时,进行课堂讨论:企业困难时裁员的利与弊;在讲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时,进行课堂讨论:评选优秀班集体时,如何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等。通过讨论,使学生弄清概念,熟悉步骤,掌握方法。课堂讨论法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讲授;技巧;授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84-02

一、引言

课堂讲授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是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动态过程。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应根据多因素、多环节的特点,掌握一套与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有自己特点的授课技巧,并灵活综合运用,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二、几种常用授课技巧

1.善于激发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采取无动于衷的或冷漠的态度,老师又不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习动机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指为适应外部需要而产生的,如适应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身岗位的需要等,内在动机指内心欲望产生的动机,如对科学的爱好、求知欲等,无论哪一种动机,它总是由客观事物的激发而产生的。老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善于培养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引起学生对认识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专心注意和积极思维,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求知心态,学有所成就自不待言。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兴趣,首先要从组织教材内容方面去努力。一是老师要善于挖掘那些能够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东西,比如挖掘那些学了对他们非常有用,或者学习以后收获大、感受深的知识,以满足他们渴望懂得更广更深的知识的需求;二是要教给学生新的而不是老生常谈、人所共知的知识。

3.善于启发诱导。启发和诱导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依靠讲授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启发和诱导既是一种讲授方法,也是一种讲授方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讲启发和诱导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指点学习方法,将探索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第二,运用生动比喻,将枯燥无味的讲授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使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境地;第三,进行知识归类,揭示知识规律,使学生便于触类旁通;第四,搞好典型示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善于激疑设疑。课堂讲授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思考越深入,产生的疑问越深刻,解疑后取得的收获越明显。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运用好“设疑”方法的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紧紧围绕内容的要害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关节点设疑。二是要选择最适宜的时机设疑。老师如果能像说评书的演员那样,巧布悬念,再设新疑,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5.善于突出重点。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任何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又都是由重点和一般知识组成的。老师要讲深讲透重点,学生要理解掌握重点,对一般知识做到了解就行。这是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重点,就抓住了本质和关键,可以提纲挈领地从全局上把握着整个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的技巧有很多,首先,对讲授内容要重新加以组合,打破原教材中某些章、节界限,把同类问题合并,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用方法,切实做到去其枝节,突出主干。其次,要贯彻精讲原则,在讲透上下功夫。要把重点问题的基本含义,包括内涵和外延讲清楚;把分析问题的思路,研究问题的方法讲清楚;把内外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6.善于突破难点。难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拦路虎”。难点不解决,学习知识就不易贯通。因此,突破难点是讲授中的重点。对待难点,一般应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突破。对容易与其他问题混淆的难点,要采取正误对比、问答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排除假象,明辨真伪,捕捉真谛。对难点多、难度大的课,则需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处理。

7.善于联系实际。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是个重要问题,只有善于紧密联系实际,才能使讲授生动活泼,取得明显效果。课堂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讲明该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据,说明理论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所产生并为解决一定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其次,要紧紧围绕讲授的重点、难点、疑点,适时穿插一些典型的实例。最后,要注意精心挑选实例。实例的针对性要强,要确实能够为讲授理论服务。实例的思想性要强,要触及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实例的时代感要强,要尽可能选用最新的实例。

8.善于运用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配合,既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增大信息量,缩短讲授时间,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固有的形、声、色、变化与发展等特长,使讲授过程气氛活跃、有声有色,直观性明显增强,使复杂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各种电教教材的设计、之作及使用环节,上课前已经有了统盘考虑和充分准备,课堂上的功夫就在于巧用手段,优化讲授过程,提高讲授效果。老师巧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对所用手段的性能,即特长和弱点,要一清二楚,努力做到避其短用其长;二是操作技术要熟练,熟能生巧;三是讲授与手段配合要默契。总之,老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巧越高,课堂讲授的效果也就越好。

9.善于利用反馈。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主动权。老师善于利用反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会在课堂上善于观察的本领。通过学生听讲时眼睛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来判断自己讲授的效果。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既是老师驾驭课堂教掌的技巧,也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重要途径。善于利用反馈的奥秘就是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成为善于沟通信息的能手,方能有效地接受他们的“反馈”。否则,老师自恃高明,居高临下,即使看到或听到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也会无动于衷罚。

三、结语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讲授的时候,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又要善于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要善于激疑、设疑,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造成思维悬念,又要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既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讲授生动活泼,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要善于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主动权。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课,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和特殊性,使得教学手段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似乎教师的“讲授”不那么重要了。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和学习听课中,笔者发现必要的“讲授”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

在追求课堂有效教学的今天,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到有效讲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 看清“讲授”,还原讲授在课堂上的真实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但是,是否真能看清讲授的真面目呢?

一问:什么是讲授法?讲授是一个知识更渊博的人向一个知识少一些的人进行的信息性陈述。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小学教师经常表现出的一种教学行为。

但是为何每次提及“讲授”,便将其与“填鸭”画上等号?其实这对“讲授法”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讲授”一定要教师一讲到底,一定要把所有的信息通过教师的话语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只负责接收、听记?以往的教学就是如此。然而,这是对“讲授”的一种曲解。在集体授课制下,有哪个教师敢说课堂上不“讲授”?至少笔者在信息技术课上是时常采用“讲授法”的。但是,“讲授”并不意味着灌输!课堂上,笔者通过必要的讲授,给学生设置一道道障碍,启迪他们思考;给学生搭起一个个平台,让他们拾级而上;给学生架起一座桥梁,引他们走向柳暗花明的彼岸……而这样的讲授,笔者认为是有效的。

二问:讲授有哪些优缺点?优点:1)经济有效,信息量大,接受效率高;2)教育作用全面;3)可控制性强,适用于那些无需多究其理的事实性知识和规范性技能。缺点: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问:何时采用讲授法?在下列情况下,讲授会明显优于其他方法:1)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2)讲授内容或材料学生在其他地方不能获得;3)以组织条理性的方式和特殊的方式讲授;4)有必要引起学生兴趣;5)只需短期内记忆的教学内容;6)要求对特定教学内容提供简单的介绍、概况。

2 牵手“讲授”,注重讲授在课堂上的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了解了讲授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特点、学生特征等,只有在各方面都权衡之下,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有效讲授要“有的放矢” 拿到一节课,首先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围绕重点,组织讲授内容;分析难点,研究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收到预设的效果。而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如在“初识PowerPoint”这一课的教学中,本意是想从学生喜欢看的连环画入手,让学生说说连环画的特点,再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幻灯片的兴趣。课开始,笔者就创设谈话氛围,问学生是否喜欢看连环画,知道他们喜欢后又引导他们谈喜欢看的原因。一学生回答:“好看啊!”另一学生的回答谈了《七龙珠》里的故事情节,接连好几个学生,他们的回答都没有到笔者设计的点上。眼看一个导入都花了好几分钟,在接下去的组织教学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回答出现了偏颇?是因为自己的讲授、提问针对性不强,才导致的吗?在第二天的另一个班级,笔者重新改进了讲授和提问的问题,果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还有,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价时教师经常含糊地问:“同学们,这个作品好不好,喜不喜欢啊?”于是学生在底下大喊:“好!”“不喜欢,不好。”可想而知这样的评价有没有实质性的含义,更别说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了。究其原因,是教师组织评价时的讲授用语指向不明确。

有效讲授要锤炼语言 “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只注重上课的技术性要求,忽视对自己课堂语言的修炼。课堂上教师苍白无力的语言以及“对吗”“是不是”等说教性要求,使讲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以语言作为主要载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其课堂语言无不让学生喜闻乐听,无不激发着学生心驰神往。教学语言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演绎出课堂中的多重美好境界。要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的讲授语言非常的重要。因此,教师的讲授语言要规范、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

“按这个按钮(单击)”“点两点(双击)”“这个框框(对话框)”等,这些“术语”相信信息技术教师都很熟悉,学生的这些不规范表达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这些不规范是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呢?是教师自己。笔者曾作过一次调研反思,下课后问了几个学生:为什么不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呢?学生的回答是:有时我们听到老师你自己也说“先点这里,再点这里,就会出现‘这个’”!这时,笔者才恍然大悟。因此,教师准备清晰的讲解、严谨深刻的分析都是学生的典范。

屏幕控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交流的必要途径。课堂上,当教师控制学生屏幕时,经常能听到一片“哎呀”“不要啊”的抱怨声,因为学生往往在很投入地操作,突然扰,会产生烦躁情绪。这时,有些教师会一言不发直接切入正题,而有些教师使用“课堂由我说了算”“现在我要控制你们的电脑了”等生硬的语言来强加讲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而应该使用一些人性化语言来安抚学生的情绪,如:“好,同学们,希望我的出现能给你们一些帮助!”“刚才的离别是为了现在更好的相聚!”等等。在解除屏幕控制时,也要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自信、快乐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接下来是你们的时间了!”“我们先分开一下,五分钟后再相见!祝你们成功!”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语言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课堂上教师能用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讲授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习热情,课堂就能焕发蓬勃活力。

有效讲授要把握时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适合讲授,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环节的讲授都是有效的。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把握最佳的时机进行讲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讲授时机呢?即讲授在学生想做,但经过思考和探索又做不出时出现,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具体来说,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基础选择不同的讲授时机。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再由教师进行讲授。这类讲授是在学生的学习之后,以进一步规范操作要领,提高操作效率。如果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针对关键部分进行适当讲授演示,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中的负担。这类讲授在学生的学习之中,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些内容其过程可能很困难、很复杂、很漫长,这时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可以在学生的学习之前由教师先行讲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如“初识画图”这一课的教学,笔者在第一节课上,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操作”的方法。但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课后,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家里都有了电脑,画图这个程序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有些甚至还很熟悉,可以进行创作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级,笔者改变了这个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有共性、盲点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讲授,把教学时间集中于这个点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修改文字”这一课的教学中,考虑到有些知识点有点儿难度,如果单纯让学生去探索、尝试,势必要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课的教学过程。于是,在课堂上,笔者采取边让学生探索边讲授的方式进行。如“insert”这个插入键的功能,如果单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会很难,在理解这个键时,笔者有意识地偷偷按了这个键,此时整篇文章从正常状态变成改写状态,在接下去的修改文字中,学生惊奇地发现后面的文字被输入的文字替换了,纷纷在底下讨论到底怎么了?是电脑中毒了吗?还是有哪个机关在里面?笔者因势利导,告诉了学生“insert”这个按键的作用。正是此时恰当的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认识计算机”“认识键盘”等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有效的讲授,把一些重难点和注意点告诉学生,学生在随后的操作中才可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操作训练。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法》;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缘起

由于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法》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或主导地位,所以在《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授方法”便具有核心或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认识有误或不当,经常在《国际法》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盲目地转换各种教学方法,美其名誉“教学改革”,导致学生生厌,进而对《国际法》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为了纠正《国际法》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倾向,重新唤起学生对《国际法》课程学习的兴趣,现对《国际法》课程教师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其利弊进行简要分析。

二、讲授式教学法及其利弊

考察国内外本科院校《国际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知识,而对学生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因而,选择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传授较多的知识,比较完整地展示知识结构及其脉络,并且能够比较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意味着弱化了学生的互动参与,课堂的知识信息流往往是单向的、不对称的,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如果运用不当,极其容易演变为“满堂灌”“填鸭式”教育模式。讲授法主要有以下精要之处。

(一)讲授法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最高的要求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课堂讲授就是舞台表演。讲授法的成功运用,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理论储备,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思辨能力、深邃的思考能力、前瞻性的独立判断能力;另外,还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相反,如果授课教师没有上述综合素养,讲授法的运用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两个极端,其一是“朗读教材” “读PPT”“念讲义”或“有选择地朗读教材、PPT、讲义”等照本宣科的行为;其二是讲授如“蜻蜓点水”,没有理论深度,也没有学术思考,只是简单地解释概念,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解释不清,或者为了博取学生欢心而“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地讲述。

(二)讲授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是最高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讲授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课堂讲授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考方向,但是有几个前提条件。首先,在上课之前要预习即将讲授的内容,熟悉基础知识点,勾画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知识,并整理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更深入的讲授法还要求教师查阅大量相关的权威性资料,以体现自己判断问题和思考的正确性和价值。其次,要学会听讲。学生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要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课内容,理清教师的思路、判断和思考方式,要速记教师讲述过程中自己不知道、不明白、有启发、有疑问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教师经常推荐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以及感到困惑、不解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再次,在课后要及时和教师交流在听课中自己的不解之处和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看法,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佐证教师的思考和自己的疑问,并复习课程内容,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但是,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只是在上课时“拿起教材冲进教室”,在听课过程中疯狂抄笔记或PPT,下课后“拿起教材冲出教室”的话,自然领略不到讲课的精彩,甚至如坠云雾之中,不知所措。

(三)讲授法要求教与学的有效衔接

讲授法其要旨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讲授方法,采取不同的讲授策略,区分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安排讲授的难易度。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出现与预期相反的努力,如学生学得很努力,但教师讲得不行,或教师讲得很好,但学生消极怠慢,则教与学很难达成有效衔接。当然,理论上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教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因为没有因材施教,所以教与学也没有有效衔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研讨式教学法及其利弊

研讨式教学法是《国际法》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研讨式教学法也称讨论式教学法或课堂讨论法,严格意义上是指小规模的集体讨论,通常是由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者教师指定一个主题,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形成观点,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或监督讨论,每位学生都要发问、交流,甚至争辩,最后由教师总结,引申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鼓励学生自学,并在群体之间交流观点和学习心得,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思维碰撞,对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益处。但是,研讨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

(一)学生参与规模不宜过大

只有参与学生的人数比较少,教师才有精力去指导具体的研讨课题,同时学生才能比较深入地就研讨的课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果人数过多,教师精力分散,无法悉心一一指导,并且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交流和讨论就流于形式,无法集中和深入。

(二)教师要给予认真的指导

研讨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讨论交流,因而,保持较高的交流效率和良好的交流效果非常重要。@就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并且引导学生紧扣主题,步步深入地进行讨论,进而达到争鸣、碰撞、思考、沉淀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往往会各说各话,只发言,无交流,没有争锋,没有焦点,泛泛而谈,进而就无法产生思考,也无助于学识和才智的提升。

(三)学生必须拥有研讨的知识储备

研讨式教学是专业水平的讨论,因而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概念和基础的理论都不了解,或者与研讨课题相关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那么研讨就是一场闹剧,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无法进行。因此,研讨式教学往往适用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群体,如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原则上不适用于本科教学,因为对于法学本科学生正处于学习入门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时候,在学习《国际法》课程之前,可能对国际法知识毫无所知,无法深入交流。

四、案例教学法及其利弊

案例教学法也是《国际法》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最初是由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创立,主要通过真实的工商管理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变换和身份定位来分析、思考商业管理问题,直接目的是训练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结合实务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受到了有志于向更高领域发展的学生的青睐。后来被援用到其他实务性较强的专业领域,进而进入了法学课堂,成为《国际法》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真实案例(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虚拟一定情节的模拟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解读、研究、分析、讨论,进而训练学生对于国际法基础知识的理解、反思和掌握,其实质是借助真实的案例,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回归日常生活,借助于活生生的案例情节故事,让晦涩、艰难、拗口的国际法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进而找出解决国际社会现存或将来可能存在问题的办法。与研讨式教学法面临的问题一樱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且一般要求学生已经具备或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是本科国际法学习的主要方式,只能作为讲授国际法知识时的辅助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在《国际法》课程教学过程中例举真实的国际法案例作为例子以辅助课堂讲授,被很多人认为就是案例教学法。其实这种看法是存在误解的。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例举大量的真实案例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讲授内容,这并不是案例教学法,就本质而言,这是一种举例,是一种介绍或者解说方法,应该属于讲授法中的讲授技巧法或讲授法,其与案例教学法有本质的区别。

五、小结

总之,讲述法、研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大学《国际法》课程教学中主要使用的三种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和客观实际来选择使用最契合自身的教学方法,不可一概而论,盲目遵从。

【参考文献】

第13篇

一、 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快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课堂中,教师提出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为什么,教师针对问题提出:“为什么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不能解快,想一想?”击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问题探究,可师生探究,生生探究,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探究出解快问题的方法,学到了新知识,再举例练习巩固,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 教师的精辟讲授

教师的精辟讲授,顾名思义,是教师针对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完成教学。精辟讲授能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击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点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快围绕着课堂内容展开质疑,思考,不走神,轻松快乐的完成教学内容。但在教学中不是主体部份,只为辅导学生学习而呈在,只起点拔、击发学生完成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精辟讲授变成了教师表演,对教学不起作用。

三、 教师精辟讲授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精辟讲授有点石成精的作用,创设轻松的学产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点到为止。如教师讲授过多,变成教师表演,体现教师为主体,这和过去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把学生变成了听从,至于学生听了没有,听懂多少,无法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讲得再精辟有何用处。教师的讲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管是学生解快问题的方法,还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拦路虎,教师及时点拔,让学生明白顺利完成课堂,明白本节课学了什么。所以学生是主体,讲授服务于学生,才取到了精辟讲授的作用。

四、 素质教育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精辟讲授的地位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独自解快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发展。从素质教育的定义看,教学是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主学习,而教师的精辟讲授只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而存在。

五、课堂明确教师精辟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第14篇

关键词:新课程施;讲授教学;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04-02

让学生从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主要要求之一。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应放弃课堂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况且高效的讲授同样可以启发思维,同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满堂灌”相提并论,而应重新认识其在新课程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时下对于讲授教学的认识误区

1 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讲授教学就是注入式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接受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而只有发现式学习才是积极、能动的。这是想当然地给讲授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画上等号,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混为一谈,把发现式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起来,从而造成认识混乱。当前,不少教师不敢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有怕被人斥之为注入式教学的顾虑。其,讲授法只不过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学习知识而讲授,既没有必然压抑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必然剥夺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讲授教学未必只是一味灌注知识。可见,扬弃讲授教学是犯了因噎废食的认识错误。

2 讲授教学剥夺了学生课堂的话语权。合理必要的讲授同样面向全体学生,在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互动等各种学习方式中也不可能取消教师的必要讲授;当学生在互动中发生认识碰撞或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也必须尽到“讲”的义务和责任。可见,讲授教学并没有剥夺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倒是在那种不讲只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反而失去了话语权。那满堂的“是不是”、“好不好”、等“低级”问题所引发的学生满堂的“廉价”齐答,其只不过是毫无价值的声音,而不是话语,学生际上已被剥夺了话语权。因为那种仅仅对是非作简单判断的机械应答并没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没有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3 教学方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动”。有的教师因为混淆了必要的讲授教学和满堂讲解的区别,更没有认真反思自己“满堂讲”的习弊,只为盲目地躲避传统教法的嫌疑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以“满堂问”、“满堂动”取代了必要的“讲”,使“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弄得学生不住地忙这儿、忙那儿,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无法牢固掌握。

4 教师角色从教学主导变为配角。有些教师误解了新课改关于教师角色的理念,认为既然自己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际就是由教学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教师在课上就不能再使用讲授教学法了。因而在课堂上不敢多讲话,唯恐多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正常地进行学习评价,生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把课堂完全抛给了学生,放任自流,随其自主,以致逾越课程规范,远离学习目标,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可见,我们必须走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讲授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二、讲授教学的优缺点

讲授教学一直存在于课堂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拥有一些其他教学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1 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授法具有两个基本优点: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能有效排除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甚至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可见,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2 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范本,不仅汇集着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其它内容,例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等。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受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有些知识本身不甚好懂,其潜藏内涵更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挖掘、吃透教材的深邃内涵。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细致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学科知识,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才得以全面提高。

3 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对教师而言,讲授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的输出,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展现;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也为学生提供了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成为学生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4 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教的角度看,任何教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教法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可以认为,讲授法是其他教法的基础。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教法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从学的角度看,接受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法,其他学法大多以接受法为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当然,讲授教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讲授教学在新课程施中仍然非常重要

1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授受知识、技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其创新就是无基之塔。“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的教学底线,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扎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上。忽视基础,或是基础目标尚未现,那么“更上一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际的“泡沫”。

2 讲授法是体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讲授的主体,其解释、讲解、演讲是个性化、情景化的,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整体性,而学生主要是通过领会教师的讲授来进行学习的。虽然如此,但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已经结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二者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亦即常说的教学相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在新课改中,学生也是讲授的主体,教师反而成为一个学习者、倾听者。

第15篇

法律理性与法律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与历史传承性,法律教育起源于法律教育机构,而法律教育机构的发展则来源于文化价值理性.传统的法律及法律理性起源于古罗马,近代以来,学徒制逐渐成为欧美国家法律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对社会规范、案件程序及辩论技巧等进行讲解与传授,但因缺乏一定的衡量毕业生是否合格的标准,导致其缺乏体系化的理论内容与知识,不能很好的表现、维护并实现法律的形式理性.之后随着近代文艺复兴的发展,学院式的法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并不断占据主导地位,法学开始作为一种知识学科体系进行传播,教师将这种理论化的法律知识不断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这种职业教育性质的法律知识传授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近代以来工具理性与科技理性的影响而使其具备一定的理性规定.从法律理性与法律教育的内在关系分析,学院式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受制于法律理性传统的影响,单方面满足了法律理性尤其是法律的形式理性要求,但缺乏对法律人理性的关照,因此弊端相对明显.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与科学的教育,因此大部分毕业生在完成其教育后都加入到社会中进行社会服务,这种教育属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更多的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与欧美一些职业性法律理性教育相比,其对法律人的理性培养机制更加缺乏.

近些年以来,欧美法系的国家级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开始更加注重法律实践的教学环节,突出法律的工具理性价值,而且随着法律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发展,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及案例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对基本法律技能的需求,因此诊所法律教育形式开始出现.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推动了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法律人理性的培养及法律教育的充分改革.由此可以发现,法律理性最终会构成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也会成为法律理性的孵化巢.在传统法律理性相对抽象的时期,法律教育也不发达,近代以来,随着法律形式理性的发展,学院式法律教育方式的出现使法律形式理性得到了充分的完善.现阶段,通过法律人自身的理性来克服法律理性本身的局限,最终使法律人的理性教育成为法律理性及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法律教育的实践环节,推动法律教育理性与法律理性的发展.

二、多重教育方法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

法律理性体现在法律教育中主要涉及到法律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及方法等.

1、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教育中的重要方法,其与大陆法系的法律理性具有内在一致性.课堂讲授法能够将概念与体系充分传授给学生,使得课堂效率提高,另外法律理性也是社会科学理性的一部分,因此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进行法律教育教学也就成为法律教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大陆法系中,法律理性呈现出一种建构性体系,从而很好的方便了课堂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的方法,学生能够较好的领会法律理性的内容,因此如何现代法律理性依然存在且法学作为一项社会科学其知识体系不发生改变的话,则课堂讲授的方法也会一直延续.课堂讲授的方法能够有效推动法律理性的传播,但其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将学生认作被动的授课对象,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的课堂知识讲授方法,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案例的发展脉络与解决思路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典型案例的基本思路,进而解决一些类似的普遍性或者特殊性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法学理论进行实践性的阐述来辅助课堂讲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中国的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材的顺序与内容进行编写的,每个案例都能很好的说明一个法则,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灌输,有效缓解了课堂讲授法的呆板.案例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具有相同的属性,即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但并不能充分提高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能力,因此不能过分推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有计划的合理安排不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诊所法律教育

诊所法律教育是在对案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诊所法律教育主要是在学院设立法律诊所,每个诊所设一名教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本地真实的当事人诉讼案件,其宗旨在于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的实践活动程序中,比如如何会见当事人、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参与社会制度的谈判等.诊所法律教育的出现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其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作为法律人的理性,通过使学生认真的处理真正的案件来巩固其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法律人的职业素质与道德标准.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