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范文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第1篇

一、关爱学生,从尊重、平等开始

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的独立意识表现非常明显,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和形象,他们更加在乎“民主、平等”,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成人对待,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充当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无论是在授课还是在日常管理当中都要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在首位,这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应以“润物无声”的细腻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而非大张旗鼓,宣传说教。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练习体育的特长生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语文课上,老师在前面板书,我还是老样子,不讲话却也心有旁骛,突然老师问了我一句“某某,你能看到我写的字吗”就是这句话,我感动了很长时间,也许老师没有意识到她做了件对我多重要的事,可是我感到自己被关注,没有因为我坐在角落就无人在意。

教师不经意的话起到的作用是无限的,可以无限温暖也可以无比寒冷。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俗语说:“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这句话放在教育当中尤为合适。高中生追求个性和特色,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开出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朵,为了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灵之锁,教师就要善于找出并运用好“钥匙”。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是讲孔夫子处理学生的问题,子路和冉有在不同时间向孔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然而孔子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当同时在场的弟子公西华提出疑问时,孔子解释说子路性格鲁莽轻率因此要他慎重,而冉有做事不够大胆,所以要多加鼓励。这也是我们后人广为流传的“因材施教”,而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就是因材施教。

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例如,对自尊心强的,教师要注意照顾其面子,有问题可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解决;对好胜自负的,要一面肯定成绩,一面指出问题;对于感情冲动的,要施缓兵术,等冷静下来后再讲道理,陈述利害;对性情软弱﹑缺乏自信的,要多予以表扬鼓励,激其奋进。

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都不相同,教师备好学生这一课,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更加容易获得教育效果。

三、运用教师智慧,把握教育契机

在针对高中生做的调查中,“学生反感教师唠叨”占到了很大比重。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面对老师的“念经”学生不敢甩脸子,然而时间久了,必然置若罔闻,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因此,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什么是教育契机呢?契机就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选择的一种最佳时机,也可以说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抓住了教育契机,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成功。

升旗是每所学校进行的常规活动,但升旗中总有个别班级学生说笑打闹,班主任也总是就事论事批评教育一番完事。其实此时,就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我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专题教育,制作了宣传展板“庄严的升旗仪式”,介绍升旗礼仪、国旗含义,并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同学们升旗视频,使同学们对自己在升旗中的表现很有感触。在下一周的国旗下演讲环节我们再次探讨了升旗的意义和应遵守的纪律。这样,不少年轻老师也说自己获益匪浅,原来升旗时真没有想过那么多,升旗秩序有大有改观。

学校德育教育如此,学生个体的德育教育情同此理。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情感问题,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其实都是教育的良机。智慧的教师总能抓住这样的良机,也善于把坏成好事。学生在遭遇重大事件时,最需要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此时他的内心有强烈的依靠感,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在他们最矛盾、最难过、最孤独的时候,就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此时的教育效果可以达到最大化。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德智教育;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做好学生的德质教育工作。在新课标下的德质教育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寻找有效措施,提升德质教育质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些许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全体一线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者,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会宽容,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个性魅力,富有内涵,心胸宽广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老师吸引,才会从内心欣赏老师、喜欢老师。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特别尊敬老师,喜欢听老师的话,认为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进而喜欢这个班级,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社会,从而能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从言行举止等方方面面给学生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凡是学校布置的任务、工作,教师要不折不扣、高质量按时完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去模仿、去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还要和同学建立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易于接受老师的观点,从心理上接受老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才会学会尊重老师,才会愿意主动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总的来说,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责任者,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的整体素质上升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展开,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

要进一步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在提高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在心理、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积极地疏导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创伤,多找学生了解情况,多关心学生,主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心理讲座或心理诊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情况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要经常加强学生对违纪、违法、犯罪等认识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忠诚诚实、文明礼貌、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等思想品格,加强对学生的生理、安全、自尊等需要的情势与心理的分析研究及其对策研究。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熟读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基本道德标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条款,并根据其内容实施,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有效融合

古人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事实确实如此,每个学科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师要学会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更大的效用。例如,在学习历史时,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语文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谦让、孝顺、好学等。

第3篇

1.1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的基本观点教育有机结合

的基本观点教育是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的基本观点教育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的基本观点教育,但是当今的高中学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其他原因,对理论所蕴涵的科学世界观的理解非常的浅薄,这样对科学世界观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且依据于此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显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要和基本观点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蕴含于其中的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以实践为源头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

1.2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的观点,德育教育归根到底最后是通过一定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空谈理论,这样只会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而是要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分析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

1.3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情感关怀既是人类的终极关怀又是人类的基本关怀,德育教育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可以充当良好的催化剂,因此,道德需要的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养。

1.4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作用,共同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是科学精神的范畴,而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这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也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与当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创新也是一致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剂。

1.5高中生德育教育要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学生持续的进行思想教育,短时间的集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帮助,但是经常性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及时地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消除他们思想中的困惑,使他们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自我。

2.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

2.1转变教学方法和观念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德育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德育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泛泛而谈,空洞乏味,而是要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引导,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双方通过合作,一起探讨,完成一堂德育课。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作风、习惯与处事的方法等都会让学生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身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导和影响学生。

2.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育人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更能使这一环境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不仅仅要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而且要有浓郁的书香味,其次,学校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醒目的位置上悬挂横幅、条幅,时刻提醒每位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努力拼搏一学年,美好回忆一辈子”,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文明用语标语牌,或在学校的墙壁上悬挂着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自己创作的富有哲理性的警语,让它时时提醒、告诫学生[3-5],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积极奋进的气氛,不知不觉在行动和学习积极性上面也有所长进。

第4篇

关键词:生涯规划;普通高中;实践措施

高中阶段对于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拔尖的人才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重要阶段将“生涯规划”教育引入高中德育教育体系之中切实可行,能够实现教育双赢。

一、“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

所谓生涯规划是指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尽自己所能地完成对未来人生的合理规划,考虑到个人智能、情商、价值的优势,扬长避短,妥善处理自己的生活,使得个体能够发挥天赋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引导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在高中阶段借助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形成明确的兴趣与能力认识,争取能够在高中阶段将自己的个人兴趣转变成为学科优势,最终成为事业追求的目标,保证专业努力下能够全面发挥高中生的个人价值与潜力,提升学习效果。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应该紧密融合在一起。首先,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德育教育有相融合的内容。例如: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如何,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怎样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与德育工作中的理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其次,生涯规划教育将会促进德育教育的成效。单方面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了,他们需要有更为实际的东西作为学习支撑,表面化的口头教育是起不到良好作用的,用生涯规划的模式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素质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很多高中还没有开展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就要积极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先行结合起来,确保生涯规划工作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努力目标。

二、“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

1、生涯导向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要重视生涯导向作用,所谓的生涯导向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指标,形成个人发展的的阶段设计,形成生涯规划指南。这一步是形成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必须要让学生有真实的认识和清醒的分析。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生涯思考。很多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较为迷茫的,优等生心里只有成绩、后进生充满挫败感、中等生焦虑不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的努力方向,收集信息之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阶层进行划分,具体的划分方法可以依靠兴趣划分、依靠学生成绩划分等。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成功人生的指标设计。教师可以利用德育时间来进行宣传片的播放,认真分析成功人士的成功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然后请同学们反思你具体拥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哪些是不可逆的,哪些是可以转变的,最终形成成功人生的初步规划。德育工作中开展生涯导向活动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不会莫名悲观、好高骛远等不良思想,而是形成真实的职业导向。

2、合理规划

整个高中阶段,教师都要借助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首先,要顺应潮流,把握好人才培养趋势。高中教育工作者要借助媒体广播、课间操宣传、校园网络、班主任宣传等方法,让高中生明确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让学生能够开智观天下,明确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其次,帮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感恩德育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形成生活规划,认识自我的能力、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家庭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定下自己为家庭努力的计划。借助德育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家庭,形成生涯修炼,感受父母的工作环境,形成职业生涯思考。最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规划内容包括:升学规划、就业规划、创业规划等。规划的总体项目下还要帮助学生形成高中各个阶段的个人发展策略,高中内部要成立学生指导中心,构建成长共同体,在德育组织的引导下帮助“成长共同体”详细制订高中三年学业规划。具体的安排指标可以围绕“高一学会适应,高二不断超越,高三成就自我”这一主线而开展,并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

3、多元评价

生涯规划工作需要教师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借助评价结果实现生涯规划支撑。首先,要借助学生的自我认识来进行评价,在学生的自我选择下,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学习指导和升学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合理的要重点培养,形成心理健康指导。其次,要结合学科成绩的评价单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未来的学习能力,评估其智力水平,帮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选择课程。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学科能力的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考求知能力、家庭社会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这些内容要进行表格设计,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帮助学生考虑怎样从非学科能力方面提升自己,形成生涯规划。综上所述,“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实践措施要重视生涯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规划内容,借助有效评估形成能力培养方向的引导。

作者:赵尚雄 蒲玉贞 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

学习兴趣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入供给了极其丰硕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征,往往很轻易使我们较多地正视它严密的常识系统教授,而忽略其艰深的德育内容渗入。这就需要教师当真钻研教材,充实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身分,把德育贯串于日常平常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例如,通过高中阶段的有关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体的最基本组成不过是20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人体在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敷衍后代、衰老死亡,最后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等)分解,于是这个生前或高贵或卑微的人就此解体,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形式返回生态环境,成为一棵小草或一棵小树成长的营养,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物质循环。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教育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生物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生物活动课和生物主题活动。例如,高二学过生态环境的保护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洗衣粉和清洁剂的数量,然后结合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生物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研究性活动,自己制作一下生态瓶,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四、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便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

[2]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新编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

第6篇

感恩心匮乏,心灵净土荒漠化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的农村高中生,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感恩意识匮乏,心灵麻木,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有的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感恩师长;有的过于强调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多些灰色成分,甚至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他们的心灵净土没有长成一片绿园,慢慢的荒漠化了。

二、当前农村高中德育教育突出问题成因探析

现代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大综合。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正是由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引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这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对农村高中生来说,父母双方外出与孩子间正常的情感交流都难以保证,为孩子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更谈不上了。再加学校对农村高中生多方面关注不够,农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则学校心理教育缺乏,许多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更没有心理教师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三、当前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突出问题的对策

农村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着力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双方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践沟通与交流可以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好榜样作用。家庭教育者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注重言传身教。二是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三是始终不忘做人教育。

(二)大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面对农村高中学生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效的办法: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对其进行沟通疏导,在生活、学习上更多地关心帮助他们。二是建立家校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三是转变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村高中生受所生活的社会影响较大,因此社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要适时免费发放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并公开放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和录像,为家庭教育者及儿童提供正面的、积极的榜样。要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留守学生能在良好的社区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小结

第7篇

关键词:德育集体活动;凝聚力;评价;手段;奖励机制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分析周围的一切,这对于一个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高中教学要创新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只有创新德育工作,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指导德育工作,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班级失去凝聚力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气,缺乏活力的整体是不利于进步和发展的,所以说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切实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学习,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比如,高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级辩论会,找出比较热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班级管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中教学要完善德育评价手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相比较于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和育人水平更难评价,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管,高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积极性不高,多依靠个人内生的自觉性,导致当前学校德育育人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教师德育评价制度,调动起高中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我们初步探索从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几个方面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每一方面评价要有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起量化表。例如,学校评价方面可以从班级班风、学风的改变,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开展的效果,培养学生获得德育成果,等等。家长社会评价可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是否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方面,社会方面可从是否学生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乡规民约以及是否热心参加集体公益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虽然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相信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教学要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高中德育教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高中德育教育要与家庭联合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德育教育

面对着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挑战,加速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要求。但是,在长期以来存在部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学校个别教师往往只重视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德育教育,忘记了党的“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新时期总的教育指导思想,且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和恶果。为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广大中学生物课教师就必须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人才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中学生施加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而这就必须始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与非转基因鲤鱼相比,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1999年,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工作,我国因此成为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的诸多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等都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特有物种,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都是我国十分古老的物种;我国在果树方面的物种数居世界第一位;水稻、大豆、粟、黄麻等2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我国。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威胁,如,新疆虎、野马等已灭绝或者在我国境内绝迹,毛脉蕨等野生植物也早已绝迹,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银杉、珙桐、人参等也处于濒危灭绝的状态。通过这些材料的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2 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

我们知道,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一门科学。生命运动的本身及生物科学的发展都充满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是关于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生物是由各种化学元素化合组成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的结构是其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则是物质的运动形式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生命是物质的,没有任何超物质的因素,逐步树立起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其次就是辩证的观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充分体现了辩证统一规律,而这也正是辩证法的核心。如,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都是存在于复杂的环境中的,时时刻刻都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也有影响,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又是相互矛盾的。进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极为迫切。通过生物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形成危机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应用生态学的观点认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要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明确保护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将这些观点融入生物教学中能切实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指导自己的人生。

3 坚持德育“渗透”,避免枯燥说教的原则

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添加德育内容,不是喊口号和贴标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德育内容不是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额外添加的,而是蕴含在朴素的生物学科的基础原理之中的。教师的任务只是将这些德育因素从广泛的生物学原理和生态现象中挖掘出来,并以“渗透”的办法将之反哺给学生,而不是牵强附会式的枯燥说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说理法、情感陶冶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恰当地融合起来,并将之自然地贯彻到德育教学中去。

第9篇

关键字:班主任;德育教学;思想;决定性;帮助

【中图分类号】G630

一、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德育教学来说这既是一种说理和训练的过程,同时还是情感升华以及移精神体验的一种过程。而班主任自己正体现了一种在精神上对于学生的巨大影响,同时还是直接的受教者。对于管理班集体的措施、以及在看待不同学生的生活态度、仪容仪表、性格特点,还有教学时的讲解、文字的说明、分析能力等都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一种知识的感染,因此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学习和分析能力上都起这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要做到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的位置,做到坚持提前到达学校,还要检查学生的出勤率是否到位、卫生是否完成、督促学生学习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此外还要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观察是否有努力学习,做好班级体的教学工作,做到真诚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看待,这有助于日后的班级管理管理工作,因此德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 提高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学的方法

(1) 强调隐性教育,弱化说教过程

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隐性教育,这是班主任提高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从班主任角度来看,重视"隐性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要能够创健良好班风和注重学生的自身形象、言谈举止的过程。在建设优良班风不单单只是包含有外在的物质条件,最关键的应该的是创建文明、积极向上、有着很强凝聚力的教学条件。对于班主任的言行、处理方式都在无形之中地改变着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热情。因此老师在引导班级体的教学环境中要体现出班级的班风,这需要做到的是如定期的做好黑板报的工作、在墙上贴好名人的雕像、名人名言等事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和谐、平等、自由、合作的师生关系,最好能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了解、竞争的课堂环境中去,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让自身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于学生以精神上的感动和心灵上的体验,同时还能够激起学生之间的学习动力。

(2) 建立以学生主体的德育方式

首先要了解德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信任和是否有能力做到的问题,对于要了解这些问题除了必要的灌输观点之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活动当中去进行学生演讲等形式,把要讲授的知识与信息在无形中联系在课堂当中,通过把主导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让德育教学变为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形式。这样能够突出了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通过采取让学生参与其中的的德育教学措施还提高教学质量。长久以来,对于现行的德育教学方式效果不大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德育教学当中只看到了表象而看不到内在因素,看不到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不合理,不能够符合高中生的心里变化。所以在德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学是关键因素,而在德育教学中也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前想到学生的想法,提供学生所需要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出发,主要以实践德育方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为主要德育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凑学生的思想上形成一种内在的思想和观点,这样就能够改变过去那种老师上课学生睡觉的那种错误的教育方式,确实的提高了高中德育教学水平的质量。

(3)提倡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的教育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高中阶段的自我教育是指受教师教学行为主体的对所于所讲教育方式的一种自我分析和影响的心理变化过程,而教育方式的吸收和接受正是教育的一种延伸。在学校的调查中,提倡学生的自我教育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加强德育教育水平的最佳选择,通过实行自我教育可使得德育教学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所有教育方式都将最终转化为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认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特点。提高学生自我教育方式是一种由内在转变为外在的一种过程。当中的内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思想变化的一种过程。所以所有成功的教育方式都应该最终演变成学生自觉的、积极地参加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应通过合理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锻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过程,能够引发起学生自我的思考、分析、观点,从而真正的使得学生能够做到自我了解、自我管理,由内向外的转化学生的一种思想。

三、 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中学生的心里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入歧途。因此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身存显得由为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人们一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德育教育方面往往做的不够。因此出现了教育的畸形化发展,使得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心理上却有要的缺陷。从而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当中德育教学就显得十分关键,这不单单是一种知识的讲解更是一种希望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授课过程中丰富自身情感、提高知识、了解自身,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杜培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年04期

[2]刘莹莹;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3]苗政达;浅谈班主任实习的准备与培养[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第10篇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职业高中生的班级管理有别于普通高中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作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发现了德育教育的一些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无作为

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村,父母亲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是全家外出。留在家里的大都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就是现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严重的代沟问题,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致使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有些孩子睡觉前有不洗脚的习惯,个人卫生较差,乱花零用钱,用钱无节制,和同学关系较紧张,不能善待他人,学习无预习的习惯,甚至出现逃学、辍学,教育时逆反心理强,抵触情绪大。

(二)辍学现象严重

“辍学率”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最大的难题。现在虽然经过上级政府的干预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辍学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当前“辍学率”好似是基本解决了,但有矛头上升之趋势,尤其是打工父母多,无人照管孩子,学习较差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了兴趣,则早早地辍学,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无人管自己的孩子,致使学生厌学,辍学不止。

二、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需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使之掌握好相关的学生信息,对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不强,但潜在的进取意识是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班级的制度都能尚遵守,但要经常督促和提醒他们,让他们形成自觉的行为。对少数学生,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应该开展个别教育与扬长教育,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其重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现在,由于学生受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个性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此,我作为班主任,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对班里的落后群体,一味地训斥、挖苦、嘲弄只能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并加深师生间对立情绪,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作好落后群体的工作应该是尊重关心和理解。尊重:对落后群体,不说不做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和事;不歧视、不疏远、不排斥;不体罚,不赶出教室,争取他们对我的信任,以此打开工作突破口。关心: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关心他们,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世界。我经常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在上课时常提问他们,即使他们不会回答,我也不批评,不罚站,以此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心里有他或她。理解: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在行为表现上就存在反复性,不稳定性。当他们出现严重失误时,我不急于处理,而是等他们心理平静以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反思自责的机会。尽管他们犯了错误,我仍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使他们感激不尽,倍受感动。由此,来赢得他们对班主任的爱戴和信任。

第二、努力寻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扬长教育。差生并非一切都差,人人都有闪光点,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在班务管理上,要大胆起用两个差生当班委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成为落后群体的代言人。

第三、不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于差生看惯了家长、老师的白眼,听够了公开场合的讽刺和训斥,这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此,要用极大的耐心和过细的思想工作,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了他们面子,他们乐于接受,因而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第四、坚持以表扬为主,增强他们改错的信心。后进生在班级卫生扫除、校务劳动等方面表现一般都比较积极,抓住机遇大加表扬。在赞美中,他们逐步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心,精神状态振作了起来,点燃了他们向善的正气。

第五、重视主题班会和生活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怎样构建和谐班级”、“青春期的健康”、“早恋的危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注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初职业高中学生学习主要是被动接受。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我每时每刻都很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求他们自己制订好作息时间表,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每次考试,哪怕是平时小测验只要是错题,无论是哪一门功课的,都要加强反思和总结,也有利于以后的复习。要开展好实验操作,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独立进行操作。

第11篇

一、日常规谋求一日发展,成就8种习惯

1.参与一次家务劳动。

内容:每天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并填写在家务劳动反馈本中。

监测方法:父母填写家校联系卡(每周交一次,包括家务内容、时间、效果)。

2.撰写一条人生寄语。

内容: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人人轮流写当日寄语。然后抽出一条写在黑板的左边(格言、警句、诗句等)。

监测方法:班长负责将黑板上的每日人生寄语记录在班级《人生寄语册》上,包括板示内容、板示人等。

3.总结一天成长经历。

内容:每天在《我的进步足迹》上反思自己一天的经历,总结成功经验,审视自我不足,为今后成长提供借鉴。

监测方法:每天撰写反思,第二天由班长检查后,将检查结果报告给班主任,对好的人生反思进行整理,每半月在班级展示一次,以推动此项工作更好开展。

4.展示一回军人的威武。

内容:每天在大课间期间对学生进行军姿训练,要求学生伴着军歌昂首行进,走出气势,走出精神,走出力量,以展示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监测方法:运用评比的方式,评比结果每日公布,对不合格的班级、个人要勒令整改,个人整改3次无效者,要进校学习班培训,并给予适度的纪律处分,每两月进行一次综评,颁发大课间优秀班级流动红旗。

5.装饰一个最佳形象。

内容:仪表总体要求:整洁、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1)发型:简便、整洁、自然、长短适中,反映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2)服装:适合青年学生身份,做到整洁、得体、和谐、大方,忌脏、破、皱、乱、怪、短、露、透、紧。穿着不成人化,不穿奇装异服,不盲目跟风。

监测方法:提升“形象”意识,贯彻“形象”标准,树立“形象”典型,强化整改力度,对屡次违禁、不听劝阻者,作以下处理:请家长到校;进校学习班学习;写出书面承诺;限期整改等。

6.维护一份课间宁静。

内容:(1)下课后及时整理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2)迅速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如喝水、上厕所等;(3)去上厕所不奔跑,要守秩序,讲文明;(4)教室内、楼道内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更不能打架斗殴,扰乱别人的休息与活动,提倡小运动量活动和游戏,做有意义的活动或极目望远;(5)不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不做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事情,不做不安全或危险的事情,不做有危险性的游戏,不玩有危险性的玩具,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好课间活动的自我保护;(6)要求在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监测方法:明确要求,强化责任,加大管理,对违反者要求写出书面检查,抄写校规范条例,直至对其作出相应的纪律处分等。

7.化解一起矛盾纠纷。

内容:正确处理和帮助他人有效解决如下心理挫折,并将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以此在积累自我处事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的心理成熟。中学生的心理挫折有很多,如,(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教师喜爱,经常遭教师的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不良的亲子关系。(3)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被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

监测方法:每月由班长收集学生亲自撰写的《班级同学矛盾化解记录》,要求有时间、有过程、有效果、有感悟等。选出优秀者在班级进行交流。

8.解读一种文明现象。

内容:(1)语言谈吐上要讲究礼貌,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学会使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2)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3)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4)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5)对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6)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7)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等。

监测方法:以“文明伴我行”为核心主题,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由班级同学交流自己撰写的一月来的文明的展示或不文明的反思等,以此推动校园文明氛围的迅速形成。

二、周常规强化5个尊重。修炼五种品行

1.尊重国旗,严肃自己的升旗意识。

修炼内容:每周一以班级为单位轮流负责升旗仪式,各班要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并将主升旗手的事迹撰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学生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或印刷成资料分发各班学习。

2.尊重成长,品味青春在成长中的意义。

修炼内容:各班每双周(星期四)上一次德育活动课,按照《崇德教育手册》《励志教育手册》《生命成长教育手册》3本德育校本教材分模块设计编排,通过“参与―体验一交流一分享”活动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方向、明确追求,明确青春在自我成长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使之更加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为今后的努力提供前提,做好铺垫。

3.尊重健康,提升健体有益完善生命的理念。

修炼内容:分学年每周(星期二至一星期五)安排体活课,同时,强化课间操和体育课,不走过场,不图形式,不摆花架子,使学生的强身健体真正在训练中落于实处。

4.尊重成果,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理念。

修炼内容:提倡每人每周为他人为集体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须将事迹记录在《班级好人好事记录簿》《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簿》中,让学生在这种服务性的活动参与中学会尊敬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并在这种理念的感悟中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意识。

5.尊重制度,强化约束对生活群体利益的维护。

修炼内容:(1)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主题教育活动;(2)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监督岗,校本德育教材,校外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3)让学生学习、牢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鸡西市第一中学学生管理手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还可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反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地改正。

三、月常规立足实践探究。提升综合素质

1.目标领航:用《生命成长教育手册》德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丰厚的人生基础。

2.分段构建: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分为“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丰富心灵”为主题,分“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规划未来”为主题,分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培养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3.主题推进:1月:刻苦奋斗、诚信教育月;2月:传统文化教育;3月:法制教育宣传月;4月:青春话题月及外语节;5月:特长展示月;6月:目标实现月;7月:家庭教育及亲子活动月;8月:社会实践月;9月:常规教育月;10月:爱祖国、理想教育月;11月:科技与健身月;12月:艺术教育展示月。

4.素质提升:学会交往,学会规划,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自立。通过不间断的冲击,让时间铸成习惯,让习惯升成品格。

总之,这种立足“融于生活,内化品行”的成人成长的德育教育的渗透,深化了高中学生生活上的切身体验,使全校高中学生在成人、成长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学校的校风、班主任队伍和全体学生在德育的提升与完善中都得到了锻炼,全体学生的道德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谈吐举止的文雅、行为举止的得体都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第12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自我个性

一、高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高中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高中学生性格方面的特点:(1)高中生的生理发展接近成熟,但是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的发展,导致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性格也有很大的动荡性与不稳定性,尤其是女生比男生在情感方面更敏感、脆弱。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管理中更要关注女生的情绪表现。(2)学习方面特点:虽然一般考上高中的学生成绩都比较优秀,但是也有一定差距,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应该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高,再加上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可能会厌倦学习,情绪低沉,甚至对学校生活失去信心。(3)生活上,由于心理发展处在尚不成熟的时期,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社会影响而变化和迁移,正确和错误的因素同时并存,变化大,反复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诱惑,处于半成熟状态的他们急需适当的引导。对高中学生的成长而言,德育管理至关重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较了解,如果及时疏导,引导其向正确的航向前进,则很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1]。

二、目前高中德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中老师德育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凡事都对学生不放心,相反应该把一些具体的小事务派下,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自主管理完成,这并不是说让学生放任自流。班级的大事,需要班主任定夺,例如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干部队伍,等等。班主任应该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既减轻自己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2.高中德育教育爱心不足,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的地位是拥有绝对权威的。班主任多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容不得学生的半点违抗。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要求班主任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以“知心朋友”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你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做他们的倾听者、忠告者和建议者。

3.高中德育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很多高中班主任,按传统教育方式依旧以成绩为标准衡量学生,有的片面认为优等生是最好的,后进生是不可救药的,中等生是不需要管的,忽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或者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某些学生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自暴自弃,以致毁了自己的前途。

三、基于“以生为本”视角,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管理工作的问题提出研究对策

1.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构建相关规章制度,始终坚持个性差异与全面要求原则。高中生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负责和有针对性地抓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主任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 [2],对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计划。尤其是要重视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让高中生感觉到“家”的温暖。

2.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重视细节,树立“爱心”“耐心”,以爱为中心进行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习上、生活上关怀学生,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对班集体有归宿感。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3.高中老师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总结,主动研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等生的促进工作,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善于发现培养先进,要给每个学生同等的爱,因材施教,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主任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心让他们干工作。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这样可充实班级同学的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善良、坦诚、正直的美德。

“以生为本”即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这个主体[3],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价值,关注学生人性的完善。教育的核心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不仅是塑造灵魂的基石,更是学生成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怡蔓.中学德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第13篇

一、点亮学生以及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其原因在于培养人才始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重视每个学生优势的发挥是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帮助学生的群体,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上升阶梯是教师的职责。然而,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人们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然而,在如今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盲目的付出行为并不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工作,教师应当可以从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将牺牲自己“照亮”学生的行为转化为主动发展自己,持续“点亮”学生行动更加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工作中,想要着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教师必须要将坚持提升自己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盲目地牺牲教师利益来帮助学生成长,已经不是未来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是要在工作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思想中构建“德育发动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方向,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加强个人修养的方式,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吸收转化,达到激励自身进步同时推动学生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重视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心理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即培养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确定人生理想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制定计划按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心灵成长促进身心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能力。培养上述四个能力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心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高中时期的学生,其身体和心理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此?r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日后进步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处在高中时期的学生,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做到对学生心理的尊重也就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以往正是因为对学生心理的尊重概念缺失,才使得在传统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师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对立矛盾,最终导致学生自卑甚至厌学的现象产生,这些与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初衷是相违背的。类似问题的产生和普遍化也使得尊重学生心理更加不可忽视,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双方要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沟通,找出矛盾根源,和平友好地共同解决问题。

三、建立管理制度 保障学生发展

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赖教师的管理和监督,而是要有科学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与之配合,对于处于高中成长关键时期的学生,与先进教育思想相匹配的教育教学制度是学生成长的保障。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的研究调查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整的校园制度,通过合理的奖罚方式对在校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时注重教师对学校制度的讲解和宣传,帮助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理解并认同学校制度,以促进制度的推行和深化,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更应当注意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由于课堂时间固定,教师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开展德育工作而更应该将德育工作日常化,即在学生平时的言行学习生活表现上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教务管理平台是学校制度的集中反映,更是规范学生行为,帮助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础,面对来自社会种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侵蚀,处于思想敏感时期的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约束学生言行,重视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相关制度建设是促进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健康发展的基石。

四、重视人格教育,提升教师修养

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说话、思考和处事的方式,这无疑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学生模范工作。课上课下言行一致,用自己内在的人格魅力达到对学生无形教育的目的是一个高素质教师应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学生会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校园活动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批评和学校制度,这种实用的人格性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还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素质与人格魅力,从而达到以师德服人的目的。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人文学科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27-02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课堂教学大多仍以分科教学为主,任课老师在各自学科体系和知识架构内进行教学,学科之间缺少综合、类比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能适应学生认知分析的需要,在发展学生认知综合能力方面就显得不足,其后果往往造成学生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时的片面、目光狭窄,割裂了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和现象大都是以综合的形式存在着。所以,过分强调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生物科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从萌芽开始就一直和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并一直在不断汲取其他学科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且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生物学与数学结合产生了生物数学和数学生物学,与计算科学结合产生了计算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又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生物学与物理学结合产生了生物物理学,与化学结合产生了生物化学,与二者同时结合又产生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学与地理学等结合首先产生了生态学,后边又有生物地理学,与地质学结合产生了古生物学;生物学与历史结合产生了生命科学史和历史生物学;生物学与政治产生了生物哲学;生物学与医学结合产生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产生了生物工程,与二者同时结合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等等。从1943年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遗传密码”的概念到1969年64种遗传密码的含义全部译出,就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精华。

本论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为例,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寻找到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点,进而达到学科交叉渗透的教育目标。笔者首次将这些学科交叉渗透点进行系统归类,分别就高中生物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的联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高中生物与人文学科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人文学科教育主要包括语文、历史、政治、英语和地理等。下面笔者举高中生物与语文的联系的例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异曲同工,都是描写秋天的景象。这种动人的自然秋景是秋天气温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在低温的作用下,叶绿素逐渐分解,同时叶脉的运输能力逐渐减弱,叶子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不能完全运出叶子,导致叶子里的糖分越积越多,可溶性原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青素,同时细胞内 pH 值改变,呈现酸性,使花青素表现出红色,秋天红叶的种类如枫叶黄栌、槭树、柿树等均为此种情况。秋天,也有些植物叶肉细胞衰老,叶绿素的合成速度低于分解速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减少,而类胡萝卜素分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所以叶片逐渐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黄色,故而会出现“黄叶地”的景色。如银杏树,每到秋天淡黄色的小扇子型的叶片落在地上,令人不忍踩踏。

二、高中生物与自然学科教育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自然学科教育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等。下面笔者选取高中生物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作为例证。

生物学中许多重要的变化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但生物学领域中的诸多现象却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圆满地解释,如生态环境、人口、资源、流行病等,无一不与数学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通过各自的研究,分别发表的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基因平衡定律,该定律至今仍是群体遗传学的一个基本法则,也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马尔萨斯利用数学推理,发现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从而提出了著名的“人口论”。

三、高中生物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和美育道德教育。下面,笔者以高中生物与伦理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为例,进行论证说明。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从狭义上讲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广义上说,是关注一切与人类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相关的领域,尤其是在非人类的生命与人类的关系上所存在的伦理问题,是学科德育教育的重点。

生命伦理学指称生命科学中的广袤的道德问题领域,如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人口和社会科学等。生命伦理学最先产生在美国,而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产生了生育控制和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克隆动物的伦理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等)、转基因生物带来的伦理问题等全球性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讲台。

就学生本身的身体发育而言,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身体发育过程中的秘密,从而做到心中不慌,应付自如;熟悉个体发育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营养,合理饮食,健康成长。

在多年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途径主要有五条。

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学科交叉渗透的理论认识;

2、加强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拓宽知识面,打好学科间交叉渗透的基础;

我们常常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来说明教师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本学科同其它学科交叉的教学,那么自己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否则不可能将学科联系渗透贯穿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去。多数生物学老师刚参加工作时知识面狭窄,特别有些老师在学校期间不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仅人文方面的知识缺乏(因为大学中生物属于理科),而且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也掌握得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积极地学习与生物学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教师对生物学教材和与教材有关的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深入研究,不仅要“深进去”知其所以然,而且也能“跳出来”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把握同其它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在教学中才会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更为重要的是,生物教师要经常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思想和教学经验,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这往往可以激发出新的教学思想火花,而且有可能的话,能够多参加一些学科研讨会,同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多交流并建立联系,多参加、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注意总结,注意升华。

3、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能力;

4、学科课程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平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是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全面开辟第二课堂,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造力,推动学生整体化知识的吸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5、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15篇

我国高中音乐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出其全部的效果。一些高中仅仅把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注入足够的情感,导致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没有质的提升,高中音乐课堂也逐渐沦为文化课的附属品。一些学校仅仅在高一阶段开设音乐课,到了高二、高三音乐课就被其他文化科所取代,学生们为了高考也同样忽视了音乐课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等现实性问题,致使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水平低于应有的高度。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持续的、满意的、高效的心理状态,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人生理与心理上健康状态的统一,从狭义上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等处于一个正常的运转状态从而导致人的行为与人格上的协调与统一。

(一)心理健康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高中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学生们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在这一时期摆脱掉对于父母的过多依赖,建立起自身独立的性格并学会生活的方式。

(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那些拥有健康心理状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始终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将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书本和课堂上来,学习效率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而那些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有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意志力,而有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一味地逃避。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首先要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入手,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三、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苏教版高中音乐提倡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意在用音乐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下本论点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分析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消除负面情绪,排解学习压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帮助人消除负面情绪,帮助人脑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促使人产生兴奋、幸福等情绪。一些音乐在治疗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的确,音乐的力量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高中生在面临繁重的课业以及升学的巨大压力之下,心中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们调节学习压力,重塑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最初发现音乐的重要作用是在一堂观影课上,笔者带领同学们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在电影中主人公1900与爵士乐大师PK的场景,整个画面大家都看的非常入迷,学生们的心灵好像都因此得到了净化一样,在课堂结束后开始认真学习。自此笔者开始注重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适时安排音乐赏析课程,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消除负面情绪,排解学习压力。

(二)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美食、音乐、绘画是全世界都相通的三中独特“语言”,音乐的魔力在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帮助塑造积极乐观的品格。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将音乐教学独立起来,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相关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人物性格,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在鉴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贝多芬所处时代背景以及本人与命运抗争的伟大故事,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英雄―斗争―胜利的情感。以这种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能够不断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帮助学生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品格。

(三)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于音乐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是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音乐抽象性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们描述与演奏来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爵士乐《蓝色狂想曲》赏析一课中,笔者一边播放音乐《蓝色狂想曲》,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稿纸让学生们自行发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描绘出音乐所体现的画面。在阅读每位学生的描述过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音乐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因此在以后的赏析课中,每次欣赏、讲解完音乐作品之后笔者都会让学生们运用语言和文字描述音乐所体现出的情感或音乐所描绘出的情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