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等职业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把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开展辅助专业的学习。如今,能掌握两种专业及多种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将来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就得看你有什么地方更优越,更值得社会将你吸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革,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变化,技校生从毕业开始,可能会面临多次转换工作。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为满足就业需求及个人兴趣爱好,逐渐加大选修课的课时,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并根据社会预测的需求大的专业,增加其选修课的课时。
二、教学的灵活性
为满足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顺应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在教学计划上要更灵活多变。将社会这门学科融入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碰撞训练,互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个别指导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言论、演讲、辩论,让形式多样化。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习,丰富其社会经验,并壮大其胆识。从另一方面着手看,把教学分为三部分,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从教学大纲上来看,要将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实践作为中心点。加大实践类课程,不一味在教室里学习,而是要走出去。从课程设置上来讲,同样的,增加实践类课程,另外辅助专业课程不能少,兼顾德智体美的发展。从教学计划上来看,要将快乐学习、实用学习融入其中。在现在的课堂上,存在不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看小说等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理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的纵容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学计划首先要合理规范学习的课程时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人才更是实践人才,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的人才。
三、加强与企业间联系,做好产学合作制
为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联系相关企业做好实习培训工作。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处具有创新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践类课程安排得很少,为适应社会发展,我国职业学校要在今后的课程中适量地加入实践课程。从就业角度来看,要加强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不断为企业输出其所需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企业所需人才,以及企业提供的一些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完善学习理论知识的空白。当然,其他的辅助课程亦不可抛弃,这样即使该企业你不愿意去你还有其他发展空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专业知识,也能通过企业的需求了解更多的社会需求,提早一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以往都是教育专家参与组织,极少有社会企业人事参与。因此,常常会出现课程偏离实用这一需要,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应邀请教育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共同参与,完善课程安排,编制出适应社会企业的有用书籍,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色。如某公路技师学院在2013年10月份在对山东省公路行业的“金蓝领”技师培训中,邀请被培训的学员参加教学改革座谈会,会上各地市公路一线人员对当前所需什么样的人员进行了深度讨论,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事物,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的过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 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 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工,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
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实际上就是学生花费了较大成本,难以获得较大收益的原因。教师应以健康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亲切的教态和新颖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让他们信其道。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使学生乐学,首先就要使学生亲师。即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向学生倾注满腔的情和爱,乐于并善于做学生学习的良师、生活的挚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还应了解其内心世界,寻找共同的语言,培养共同的情感,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自尊心一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也油然而生,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表现自己。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如教给他们记忆知识的学习方法、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口语交际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未来的社会“文盲”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明天,科学技术会突飞猛进,这就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将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因此,从小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性、稳定性的学习方法。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培养学生钻牛角尖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支配时间,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探求知识,锻炼学生在快乐节奏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教师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所必需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学习探索新的指导方法,做到学指导、善指导、会指导。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受对口高考影响非常大。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开设都是以高考大纲为准,考什么学什么,虽然近几年加强了专业技能测试,但各校摸清了考试的局限性,基础训练多,分块练习多;而对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系统性训练、整体性提高还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对学生敬业精神等的综合素质提高上更是不够重视。
第二: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近几年,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要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
第三: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会计实践过程中“珠算、点钞、计算器操作、电算化操作”等都是作为一名会计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课程开始学生感觉还比较新鲜,但技能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本身就不具备这种学习的素质,时间一长,学校再没有严格的约束和制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练习就会变得流于形式,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这些课程就会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这些课程。
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课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这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模式,设立以学科课程模式和实训实践活动模式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
财会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程一般采用校内模拟实作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校内模拟实训是在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习《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开设。我认为开设实践课程不仅要考虑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更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开设基础会计课时,由于初中毕业生缺乏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感性知识,学习上有难度,针对这种现状,应组织学生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过程。在基础会计中可插入分段模拟实习,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样,也便于将模拟实训与理论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通过学习有关会计知识,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学生通过动手将会计知识转化为自身处理经济业务的技能,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通过对我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调查,有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聊QQ,听音乐等等这些内容之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所以加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知识,迫在眉捷,对于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专业课程设置时,这应该作为一个重点。一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珠算、点钞、收银等会计实务等课程不能弱化,应加强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练习,
其次: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中职会计专业,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等)。有些专家曾对某城市会计就业市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几的单位对招收会计人才提出需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并且会计法也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持证上岗成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在某种情况下,意味着会计工作的开始,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及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为以后会计执业和其他考试奠定基础。
再次:以财政部门为依托,制定技能鉴定实施计划,强化技能培养。
珠算、点钞、电算化、计算器操作、汉字录入等都是作为一名会计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课程必须开设,课堂教学严格要求,教师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训练;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调动学生技能练习积极性;同时要以财政部门为依托,开展技能鉴定工作。每学期末组织一次技能鉴定,各项技能分次记入档案,全部合格后,颁发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择优推荐工作,为学生就业拓宽了门路,适应了社会需求。
最后:加强职业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也应是每个教师向往追求的目标。学不高则教不好书,德不高则育不好人。仅仅具有丰富的财会专业知识,未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财会专业要发展,就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是集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是教师和技师的双重角色,即“双师型”教师。学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工厂企业去做兼职或脱产会计,以保证老师所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以与企业直接接轨的,同时也会极大地丰富老师的授课内容,使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总之,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决定了会计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也决定了会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应逐渐完善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扩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虹.一个会计教师二十年的苦与乐[J].财务与会计,2005,(7)
[2]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财会通讯2005年12月;
[3]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近年来,由于照相机性能的提升、操作的简化以及价格的下降,摄影由专业走向大众化,变为充实工作和生活的一种需要。同时,由于照片的直观性特征,摄影一直是各个行业收集资料和展示形象的有效工具。针对目前社会对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全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文秘、计算机应用、实用美术、商业营销、家政服务、珠宝鉴定等专业开设了摄影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使他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许多学校的摄影教学在教学思想定位、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用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多方面都与当前摄影器材及摄影技术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使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未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摄影学科教学的目的。要使这一现象得以改观,要求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教学的教师善于学习,不断进取,彻底打破思想上的保守和僵化,密切关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到切合实际的摄影知识与技术,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摄影教学在教学思想的定位上存在很大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切合当前摄影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二是教学目标模糊。这两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不到真正需要的摄影知识与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中等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这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和其他专业摄影学校的培养目标大为不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摄影教学在培养目标上也必然不同于这些院校,而应以实用为目的,并尽量淡化高深的摄影理论,让学生掌握常见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摄影的基本方法以及曝光、构图、用光、掌握色彩等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照片的数字化处理等方面的技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摄影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摄影基本技术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光圈、速度、光线、色彩、胶卷、曝光等问题的理解,拍出构图完美、曝光准确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再将摄影作品的思想性、情节性与光、影、构图、色彩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理解照片的社会价值,做到注重意义,关注生活。
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向和摄影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的发展来决定。因此,在确定内容时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实际,摒弃老化的、落后的甚至已经被淘汰的知识与技能,加强新知识与新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注重技术,淡化理论中等职业学校许多专业(如文秘、计算机应用、实用美术、商业营销等)的学生今后摄影大多是为了收集资料,策划宣传。因此,在摄影课内容的确定上就应以此为导向,注重技术层面的教学,让学生能按不同的需求拍出合格的照片。而对摄影理论则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一些即可,以后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补充。
注重拍摄,放弃暗房目前,由于彩色胶卷与数码相机的普遍使用以及彩色扩印的全面普及和彩色打印的轻松实现,就一般的资料照片而言,已经很少有人在暗室自己冲洗照片,大家能做的就是掌握好手中的相机,拍好就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大胆摒弃对一般摄影者来说已经完全用不上的知识和技术,将精力集中在拍摄与电脑图像处理技术上。
注重具有代表性的新设备的介绍与使用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照相机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电子快门、电子测光、自动调焦、程序曝光发展到现在五花八门的数码相机。急速变化的摄影工具要求我们不断根据照相机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讲解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相机的使用技巧。
注重摄影学科未来发展的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摄影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随摄影学科的发展水平,及时补充介绍摄影领域内的新技术,并关注当前摄影学科的发展状况。以便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与习惯。
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摄影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多看、多实践是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最好是单位时间的三分之一讲基本理论,三分之二时间讲范例与拍摄实践。基本理论要浅显易懂、与拍摄实践密切相关,切忌让高深、艰涩的理论充斥课堂,否则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影响拍摄实践学时的安排。
摄影实践活动要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如定主题——学生观察——教师拍摄——分析讲评,让学生观察教师对这一主题如何取材,如何站位,如何拍摄以及作品中的效果与主观想象的差距。学生拍摄——教师指导——分析比较,即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别。数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拍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将数码相机与多媒体展示系统连接起来,进行实时拍摄、讲解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选用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模式是以范例为主要突破口,选取典型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在对范例的观察和分析中了解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在选取范例进行教学时,要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范例,使范例在教学中发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认识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层次,尽量选取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作为范例,讲解范例时要向学生强调解读照片的重要性,范例的演示与分析讲解要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范例作品的分析和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让每一个范例作品都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照片讲评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进行讲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白好照片的优点与不足。鼓励学生谈论拍摄的想法,多多交流,互相促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了解多种摄影门类,并能突破自我的框架,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职业学校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块空白。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之地,这就成为了学生的另一种明智选择。笔者认为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自觉地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在职业学校中的教学经验与感悟,笔者感悟到了课程在职业学校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看到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学校要善于运用显隐性课程培养学生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知识、高尚的人格和综合的素质。笔者试着从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角度谈谈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感悟。
一、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闪光点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都提到教育日程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还要有社会价值观、责任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的教学来完成。因此,怎样构建完整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不但需要有计划的显性课程,还要有多样化的隐性课程。
1 显性课程的魅力
在信息化的社会,科技发达带来了多样化的课程,课程是学校之灵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课程的两大支柱,有各具特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笔者感受到书法、音乐和上机操作等课程明显受到学生的青睐。我亲自教授书法课程,书法的学习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灵感源泉,笔者体验到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孜孜不倦的热情,从基本的书法常识:买毛笔、墨水、纸张等,到横、竖、撇、捺、字、词的学习,最后形成整幅作品,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常常能看到学生大显身手的情景。通过一个学期一笔一画的书写,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法的基本常识,也培养了良好的习惯,摒弃了粗枝大叶、马虎等毛病。
另外,在计算机上机课前15分钟,每次都可望见密密麻麻的人堵在门口,拥挤现象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有时下课铃响许久,学生也不忍离去,宁可不休息,也愿意花些时间学习他们喜爱的课程。另外音乐、体育等艺术类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
2 隐性课程的精彩
隐性课程内涵与外延如此广大,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很精彩。首先,要通过教学手段、教学行为、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学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学习知识;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教学生做人。而职业学校隐性课程的精彩还集中表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上。
其次,开设了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一是学术性的活动,如看新闻联播、读报、辩论、演讲、写作等。二是娱乐性的活动,如教唱、校园歌手大赛、春游、秋游等。三是体育性的活动,如篮球赛、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活动,学生可以从新闻联播中了解最新的新闻,得知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每周二、四、六的读报活动,把最新的娱乐、生活、科技等知识传递给同学,对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十分有益。每周一、三、五的唱歌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充当音乐教师,教授最流行、经典和古老的歌曲。这些活动,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学生也容易形成积极、乐观、活泼的性格,带着舒畅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效果更为明显。
最后,学校通过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通过人性化的环境设置来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构筑有感染力的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学校的校训、校歌、校风、优秀教师等来整合精神文化;通过校纪校规、校园制度来约束和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
这些活动像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整个校园中,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像烂漫的鲜花,开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看似有组织,有计划,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
1 显性课程存在的问题
如英语、语文、数学等纳入教学计划内的显性课程,学生很排斥。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老师费尽心思调动课堂气氛,学生的热情也只在短短的瞬间,望穿秋水般地等待铃声而心神不定、不断瞌睡寻找周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神游室外等情形屡见不鲜。如果说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因素,那难道所有同学会同时喜欢书法、音乐等课程?事实并非如此,今日课堂,显性课程占有很大份量,而实践课程的学习确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轻松自由的课程,并非爱好。
学生排斥显性课程,是教师、学生、还是课程的问题呢?可以说,是三者问题的交织,是原本设计显性课程时就存在问题,没有跟上社会变化和科技发展。这种课程设计原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要求;所以显性课程的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兴趣是最大的导师,像金庸写的《雪山飞狐》进入高中课本,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是课程改革的过程,不应该遭遇学者批判,我们要换个角度试着接受这种改变。职业学校,不要施加文化课程的压力,以免学生产生畏惧,而应开设更多有选择、学生感兴趣、对实际生活有意义的课程。教师也要提高课程意识,自觉加入课程改革队伍,使课程能赶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2 隐性课程申存在的问题
隐性课程是潜在课程,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赋予隐性课程更广博的外延与内涵,职业学校教师忽视教学,学生厌恶学习等现象是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外,学校通过融入社会的隐性知识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出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
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企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更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学校也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进市场、下工厂,支持学生与企业主动联系、主动交流。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动手能力,培养的技术人才很受企业欢迎。但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打起职
业教学的幌子,利用学生做劳工,送去工厂卖苦力,也美其名曰学习,同时,还打出优惠政策,学生上学不收学费,其实,不过是将学生送往工厂打工获得的廉价工资来抵作学费,更可恶的学校还从中捞取中介费。这样的学校是一块毒草,也是恶魔,既延误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吞噬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没习得应得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让学生对本有的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了怀疑。
这种隐性知识,学生不但毫无收获,还深受其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办学方针与理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为了声誉做昧心事,为利益毒害学生。
三、对解决职业学校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问题的对策
1 加强文化知识学习,规划显性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技能学习,轻视文化知识学习,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水平明显低于高等院校。但职业学校终归是一所学校,文化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也是一所学校应当要培养的。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中等职业学校远没达到职业学校的要求,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厌学情况十分严重。中等职业学校要规划显性课程,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教授学生知识的习得方法,这样,文化知识的传递才能绵绵不断。另外,对于学生的人品、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也是教师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保证文化知识的获得。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才可能加速知识的整合。
2 完善隐性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多彩,中等职业学校不能把隐性课程局限在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上。教师是引导学生攀登成功的巅峰的第一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言行举止、人格信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良好隐性课程的一条途径,学校可以让广大教师投入教学研究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化的隐性课程建设。
另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灵魂的塑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细致入微,不断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显性课程之力来完善隐性课程。在显性课程中间接地传授隐性知识,通过显性课程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学校也可以树立全体教职员工是教育者的思想并优化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开发隐性课程,给师生创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氛围,使师生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也可以通过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环境等隐性课程,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相促进,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不健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教育忽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有的放矢。多数专业比较宽泛,培养面较广。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缺乏明晰的专业定位,易导致专业课程开设缺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难以深入的问题,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产生偏离。
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班级授课制,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三)追求短期就业率,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通过各项课程考试,拿到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后一般都能顺利毕业,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为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劳动品质合作交往等关键能力或素养。但这些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略,或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企业抱怨招不到好员工,学校学生则抱怨企业太挑剔。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知识结构单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级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用性与基础性并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决定了中职教学内容的特点,即按照实用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应用,以应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绝不等于可以忽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对接行业标准,建构课程体系。在深入市场调研并和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将培养目标明细化,使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到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围绕从事具体岗位所
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职业道德等,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整体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制定出各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好具体的项目方案,并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料。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在完成各项目的同时,既培养了岗位职业能力,又学到了相关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要将学历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课程通过项目课程的形式相结合,使企业具体岗位对应的员工要求渗透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的毕业标准和企业招收员工的标准相匹配。
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中职学生,仅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注重强化应用。
1、企业参与教学,进行充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争取校企双赢。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面对学生的一些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解答,教师不要立即评价、判断,尤其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教师通过“延迟判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互相评断。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能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当学生之间产生不同意见时,让学生相互争论、相互启迪,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一直倾听、思考,使方案在讨论中逐步完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评价,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不一致。从不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不同学校以及同类学校在培养会计型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可谓是“百花齐放”:有的是培养“会计师”,有的是培养“管理者”,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缺乏科学的研究。因此,树立明确、符合实际需要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死板,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体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因此这种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三)教学手段落后。目前,仍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手段仍无法在会计教学中全面展开。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会计教育处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断变革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而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来适应教育信息不断更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堂堂感到“爆满”,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乏味,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才,知识和能力也得不到同步发展。
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措施
(一)设立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目标。会计教学目标应该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类型结合起来。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和非盈利组织所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良好职业道德、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并掌握学习技能,能够成为的合格会计人才。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是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通用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财会人才。其核心是这种会计人才应具有掌握本专业继续学习的能力,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已经不能囿于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知识变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打开已有的知识大门,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寻找打开未来新知识大门钥匙的方法和教会他们开门的技巧。
(二)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
(三)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首先,我认为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并要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数学,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网络会计等新兴课程,使学生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范围,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增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比例,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会计学,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会计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例,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借助先进教学设备,不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面临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课时却不能增加、有时还得减少的情况,也可以借助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来解决。在会计教学中,经常需要画很多表格,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借助先进教学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克服教学中出现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避免既要做课堂笔记,又要理解教学的矛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口语能力 教学策略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时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嗦嗦,颤颤抖抖,层次混乱,让人不知所云。如此的口语表达能力着实令人堪忧。问君哪得忧如许?我认为,病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受我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戕害较深,“巧舌如簧”,“雄辩是银,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少说为佳”等至理名言都是劝诫人们闭口不语或少语的,有人将此信奉为处事哲学,社会普遍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二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所致,以分数选拔人才的方式对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做考核,教师满堂灌,学生懒于动口,中学语文教学便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还被笼罩在“中考失败”的阴影之中难以自拔,萎靡不振的情绪比较严重,意志消沉,郁郁寡欢,再加之发音不准,又缺少相互交流的情境,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等情况。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际联系的不断紧密,口语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项工作的专业技能外,同时还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非智力因素,口语能力则是非智力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能力目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介入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必备能力,如在应聘、推销产品、竞职、演讲、日常交流等场合下,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无疑会使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增加你事业成功的砝码。甚至西方国家把舌头、金钱及电脑并称为人生的三大战略武器。可见,口语能力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愈发彰显。因此,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就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在几年的口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口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实践,效果显著,具体罗列如下:
一、练“胆”为先,设法使全体学生都敢说
前文已经分析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了,不敢说才是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罪魁祸首。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战胜不敢说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语言的闸门。
首先,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其实胆量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就是乌云暂时遮住了太阳,要勇敢地捅破窗户纸,拨云见日。其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就从简单的口头自我介绍开始,教师可以事先交代自我介绍的要点,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对学生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鼓励性评价为主。再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不吐不快,适时实施口语训练效果必佳。最后,教师还必须大胆创新教学形式,采用课前演讲、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辩论会、朗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敢说创造便利条件。训练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给每个学生同等参与训练的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下经常和学生们谈心并倾听他们的心声,谈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趣事,引导学生对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力争使全体同学都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重塑超越自己的信心,敢于一吐为快。
二、多策并举,将口语训练进行到底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可见,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联系,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实施口语训练。
阅读教学中有关朗读的内容决不可敷衍了事,教师应高度重视朗读这一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例如,在朗读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平翘舌音不分,于是对症下药,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并强化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教师应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做好监督,还需把常见的平舌音或翘舌音用歌诀的形式让学生强化记忆。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说话技巧的训练:一方面是语音和语调训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另一方面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这样,就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教学中也同样可以纳入口语训练,教师提前给学生列一些阶段性必读书目,提倡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适时举办读书交流会,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平等地进行师生讨论及生生讨论,畅所欲言,三言五语、滔滔不绝均可,教师从旁策应,抛砖引玉,指点要津。欣赏优秀的学生使之感受到成功,鼓励沮丧的学生使之奋起,引导自我封闭的学生实现“对外开放”,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之自信自强,赏识教育重在赏识和激励,对每个学生给予包容。这样,学生内心强烈的被认同感会大大激发出来,手不释卷、人人争先发言便蔚然成风,发表的真知灼见屡见不鲜,偶尔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因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中职语文教材安排了系列化的口语交际教学课程,主要有介绍、交谈、咨询、讲解、即席发言、演讲、应聘与自荐及辩论等。教师应将教材融会贯通,并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来进行课程设计。教师欲将学生领进口语教学这个“门”,得传授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来迈进这个“门槛’。如讲授“即席发言”这一内容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即席发言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即席发言的特点和方法。但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即席发言的能力,还要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而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等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依托于一定的情境。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困惑;对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41-01
现在正值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在国家的支持下驶入了快车道,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因此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而实用。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问题分析
(一)教学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英语缺乏认识上的重视。在大部分的中等职校,英语属于基础学科。为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学生就业是重中之重,专业课往往凌驾于其他基础学科之上,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资源的投入上都享有优先权,这样给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
(二)教师原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欠妥当,英语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有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习没有与相关专业知识相结合,生般硬套书本知识,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使学生获取高分。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中随意性大,不能围绕教学目标,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这种生硬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让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对英语课产生抵触心理,便没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学生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并且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少数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学习效果也不明显。从学生就读于中等职校的目的来看,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因此从主观意识上就对英语等基础学科不予重视,在学生内心就没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他们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得好,其它基础学科不重要。
二、对策分析
(一)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应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选择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一个在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因“教非所用,学非所用”而做大量的无用功,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二)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理念,把语言运用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训练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不怕出错,实践出真知。同时还要注重“寓教于乐”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仿真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又展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还可利用e-mail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课堂内外所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课后学习的自主性。还可以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如开设英语角,组织学生办英语板报,英语手抄报,举行英语演讲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剧表演,开办校园英语广播等,还可以把学生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到景区,到宾馆,到生产第一线,只有身临其境,学生才能意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紧迫性,才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改革英语考试形式。
中等职校英语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是一张试卷定乾坤,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考试的题型也很单调,就是填空、选择、翻译等。没有注重听力和口语的测试。这样,学生无形之中就认为听说不重要,只要笔试成绩好就行了。我们可根据所学的内容和需要,阶段式地对词汇、听力、口语、阅读等进行考核,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也可通过开展分组讨论、辩论、演讲、竞赛等活动,把活动成绩及平时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并计入总分,经过多方面测试,从而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真实的英语水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地获取考试分数。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讨厌权威型的教师,他们追求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的教育观念认为人都具有积极向上,积极向善的良好愿望,具有积极进取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我们采取的是填鸭式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走近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愿望和心声,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贴心人。
(五)创造英语学环境
学校应配备英语教学所需资源,比如语音室、电脑机房,购置英语有声读物、英语教辅资料、英语图书等,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英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英语教学资源投入,以方便教师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应动员全校师生都来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比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久而久之便可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在校园里,各个标语也可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标识,校园广播播送英语歌曲、英语诗歌、英语散文。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六)多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
从中等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同时用人单位在学校又无法找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和各用人单位做好充分的沟通,各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英语能力,学校就根据他们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以实用为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我们相信只要找到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症结所在,逐步探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职教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参考文献】
[1]梁 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Flash教学方法 教材选择 激发兴趣 讲练结合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科中,Flash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从事Flash教学已经6年,深感Flash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动画设计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分析现状,选好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较薄弱,不能选择难度很高的教材。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因素如下: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并不高,对于英文版的软件中的大多数命令并不太理解,甚至连Flash主界面的各个菜单是什么意思都不明了。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软件是中文版Flash8.0软件,便于学生理解软件同时也便于教学。②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相比大学生而言,中职生自控自学能力偏低,钻研能力不足,往往经常出现看书不久就心浮气躁的现象。选用这类教材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还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选用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又认为没有难度,不学或者敷衍一下。加之课本所包含的技术含量太低达不到我们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当然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地区因素,有些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曾经接触过这个软件,有一定的基础。笔者曾经实习过的扬州市江都中学的学生,在初二年级就已经开始学习网页设计和Flash5.0教程。经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中职校Flash教学应该选择易学实用、循序渐进、课本实例较多一些的教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巩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扩大视野,增强学生对Flash的兴趣。Flash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时间占大部分。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刚开始接触Flash时,兴趣高涨,但真正使用时间轴制作动画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播放音乐、演示成品、设置悬念等方法调节课堂气氛,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时间轴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处理帧动画的速度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Flash的课堂氛围。
三、Flash课堂教学方法
方法随目标不同而转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与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样,教学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鉴于中职学生的特点,我在Flash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小组讨论、讲练结合、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下面根据个人的教学体验谈一下这几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1.任务驱动法。在每一堂课上都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新授知识,发挥动手能力进行学习与再创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小组讨论法。在制作较复杂或有创意例子的时候让学生每五人为一小组,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解决在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在探究中找到乐趣,并将讨论结果当堂演示。2009年4月,笔者代表学校计算机教研组面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FLASH教程中的“冒泡效果”的制作,当时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进行现场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3.讲练结合法。讲练结合是在计算机课堂上应用的最广泛也最适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边讲边练,让学生当堂就掌握所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4.分层教学法。在每一节课中由浅入深地讲解几个例子,逐层深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并适当地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更深入的具有创作性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
四、讲练结合,收效更佳
在上述四种教法上,我更加侧重于选择“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我们中职校是培训技能性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按照常规的教法来进行教学,中职生本来就好动,听不出“所以然”来,他们怎么坐得住,那么就会出现打瞌睡的,说话的,看课外书的,甚至有发呆的。课堂会一片混乱,教学会没有一点效果,这样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而下面学生却没有人听。理论课后再安排上机实训的时候又没有什么可以练习。他们就会无事可做,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上机实训玩别的软件这样不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一点目的性这样就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遵循教材顺序从前讲到后,有重要地方要细讲而有些地方则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选好教材后我认真的研读教材,教材前面几个章节一般都特别枯燥,讲的都是面板和工具箱内工具之类的一些基础知识,而我们Flash这门课程是安排在学生快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很多的软件,那么很多工具和面板和他们学过的软件很相似,有的可能用法是一样的。这此地方我就不会再浪费太多时间,而是利用一些简单的实例将章节所涉内容穿插其中,在讲解实例的制作时用到该工具的时候就相应的介绍一下该工具的功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了,而且觉得自己能用Flash制作作品了,实训的时候就会有目的地去练习,每堂课都有新作品,每堂课都学到新的工具,学生很有成就感。学生积极性大增,课堂纪律非常好。每个人都专心致志地听讲,学生动手性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Flash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施伯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一、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课程
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上推行“三课三化”,即公共课程服务化、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实验实训课程现场化。注重公共课为学历提高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下力气精简传统教学门类及内容,以跨学科的方式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调整以职业技能考试大纲为准绳,根据考试内容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201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除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学、中医临床课等重点内容外还涉及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和传染病学。其次还应考虑就业需要。护理礼仪是护士工作的基本规范,而人际沟通适应于各种专业。合理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做到就业有路。
教学内容的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原则,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具有启发创新式的教学内容环节,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理解基础和临床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达到目标的兴趣。不追求科学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围绕一个个的基本技能要求而展开。例如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院外急救的方法、心搏骤停的判断与心肺脑复苏的实施、急性中毒的抢救等。中医专业推拿学中推拿手法的练习、美容推拿基本手法、面部按摩操等。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的调整,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强化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基础,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比例达到2∶1则列为精品课程。例如基础护理学中强调无菌操作理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铺床法、标本采集、吸氧和吸痰的方法等。
二、积极创造实验实习条件增加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实验课摆脱了书本课堂的制约,通过学生自由分组,在教师领导下共同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对学习非常投入,教学效果显著。例如解剖学的学习,应将教学的相当部分放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我校今年陆续配置了智能化高端医学综合模拟系统、全功能急救人、网络版腰椎穿刺模拟训练系统等实训设备。例如网络化急救医学情景仿真系统可以模拟ICU重症监护所有急救监护的措施和手段,模拟人可最大程度模拟病人的各种症状,能发出、咳嗽、求助、憋气等20多种声音,瞳孔对光反射可相应发生变化,额头可以流汗,做脑室引流可以自动流出模拟液体。通过这套系统模拟对各种病人的监护、抢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情景化、现场化,最大限度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转变教学模式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学同步改革,更重学法。
其次,运用网络、多媒体、模拟演示技术等多种教学形式传授教学内容使教学直观形象,学生便于理解,从而彻底掌握。多媒体技术是医学教学良好的辅助工具。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改革了知识传授方式,不但增加了信息量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多媒体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的特点,并以随机、灵活、全方位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重点有选择的介绍新进展、新方法,真正授予学生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四、因人而异制定教学目的
摘要: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观;创新;个性发展
当前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综合素质较弱的职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才,成为教师们迫切的任务。但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工学结合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工学结合课程是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职教教师应加强课程结构的调整,培养学生整体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
实施职业素质教育首先要革新课程,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和实用化。从为社会服务和为学生未来发展作准备角度的考虑,职业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以就业技能为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和结构。在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培养能力为主导,对原有学科进行删减,增加一些新的学科,加大知识 的涵盖面;对原有课程的理论时数进行全面压缩,突出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灵活性与先进性,拓宽学生就业路子。作为课堂素质教育的补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形成宽领域、高品位、既有主旋律又呈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四、提高职教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振兴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然”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五、职教教师要以培养高素质创业者为目标,大力尝试并推进创业教育
中职教育办学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创业者。正如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指出的:“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六、职教专业教师要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业教育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上几点是转变职教教师教学观,从而改变教学实践,并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具有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职教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就要担负起重任,就要端正教育方向,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1).
[4]王公安.袁桂萍.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等职业;教学定位
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供给人才资源的重要机构,自然也应当对美术课程在自身教学体制当中的定位与美术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明确美术教学在中职院校中的定位
美术教学是因我国艺术领域发展需要而存在的科目,目标在于培养出更多在艺术领域能够有所造诣的人才。在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对于内部美术科目的定位及教学策略更应进行深入思考,为美术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学生艺术造诣的提升,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对美术教学的定位来看,美术教学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美术教学对于艺术领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术体系中我国古代积累下来的绘画风格,更是我国艺术实力的体现,所以重要性自然可见一斑。但就发展概况来看,我国多数中职院校为确保学生就业,通常都是以社会主流行业为方向来规划教学的,而对艺术科目则并不作为主要科目来看待,这对于学生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十分不利,是教学定位的偏差。所以为确保美术教学对于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校方与教师首先应当将美术科目与其他科目进行区分思考,以专注艺术领域发展的角度,去定位美术教学,将美术教学提到与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这一科目的教学真正具有意义,发挥出作用。
二、规划核心课程
要确保美术教学有准确的定位,发挥出作用,教学领域、校方及教师自身对课程的重视与针对性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始规划前,教学领域需要先意识到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教学领域在思考艺术教学规划时,应当对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同等看待,并注重对这种思想的传达。而各大中职院校在领会精神后,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美术相关专业,并将美术课程作为核心科目贯穿于每个相关专业当中,以美术基础的奠定,促进相关领域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未来的目标无论是美术教师、平面设计人员或是动漫行业从业人员等,都能够具备相应的美术专业素养,在相关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便是准确定位、细致规划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改革的工作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
三、充实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注重学生个人潜力体现以及个人理念表达的科目,在我国教学领域长期被陈旧教学思想所影响的情况下,美术教学的灵活性显然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要确保美术教学作用的发挥,校方与教师首先都要充分理解美术教学的精髓,美术科目是一门注重艺术理解的科目,而要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就要让学生的思想先解除限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针对性规划,让绘画内容与对象跳脱教材,让绘画形式不拘一格,拓展学生的眼界,才能强化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入到新的境界。例如在素描环节中,按照陈旧的模式去思考,教师通常都会使用静物或石膏像作为参照物,而为了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则应当排除这些不变化的思想,让素描环节出现一些新鲜元素,让学生的素描绘画过程更有多元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甚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更多以写生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选择,对一些存在于生活中各处的细节进行描绘。例如在树荫下读书的学生,坐在路边休息的人,只要是学生能够捕捉到的片段,学生所在意的每个片段,都是其艺术理解的体现,而且素描的颜色也应当不拘一格,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为素描作品添加颜色,才是教学灵活性的体现。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信息化元素来改革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针对美术教学中涉及三维描述的环节,只利用二维化的描述是无法确切展现出来的。利用Blender、ArtofIllusion、K-3D等建模软件,教师可以将3D结构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3D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美术科目的作用发挥,取决于教育领域、校方以及教师对其准确的认知与定位,而其定位是否准确,取决于对其重要性的了解,在当前艺术交流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美术科目更应当得到精准定位以及适时改革,才能体现出其作用,促进我国艺术领域实力的提升,为我国在国际艺术领域中奠定地位。
作者:张怀文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一波.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专业定向性、教学合理的针对性和生产实践的实用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紧密的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任务的双重性
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大纲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二)内容的针对性
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专业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大纲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其次,将大纲教材引向专业化。如幼师专业培养的目是做幼儿教师,所以在传授大纲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沿直线跑,然后再跑三角形,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量的合理性
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大纲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四)传授知识的科学性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五)实践的实用性
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大纲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第二,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完成体育教学双重任务的有效途径。
第三,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提高学校群体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我校是在八三年由普通中学改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二十多年来先后开设了二十多个专业。根据各专业及学生身心特点等进行教学,从中得到很大启示。由于在教学中加强专业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达标成绩逐年提高。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势在必行。
第四,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是树立学生专业思想与终身锻炼思想的有效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如果在校阶段没有较全面的身体素质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将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劳动强度的要求。所以在校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及时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树立一日获得,终生受益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与要求
(一)教师必须有献身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终生的锻炼的自觉性,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良好是职业体育道德观。
(二)教师本身职业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相适应。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大纲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职业本身技术与理论,掌握其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业务能力,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到准确、实用、科学、新鲜有效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