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等职业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把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开展辅助专业的学习。如今,能掌握两种专业及多种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将来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就得看你有什么地方更优越,更值得社会将你吸收。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革,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变化,技校生从毕业开始,可能会面临多次转换工作。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为满足就业需求及个人兴趣爱好,逐渐加大选修课的课时,允许学生在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并根据社会预测的需求大的专业,增加其选修课的课时。
二、教学的灵活性
为满足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顺应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在教学计划上要更灵活多变。将社会这门学科融入教学中,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碰撞训练,互动式学习、主动式学习、个别指导式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言论、演讲、辩论,让形式多样化。课余时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习,丰富其社会经验,并壮大其胆识。从另一方面着手看,把教学分为三部分,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从教学大纲上来看,要将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实践作为中心点。加大实践类课程,不一味在教室里学习,而是要走出去。从课程设置上来讲,同样的,增加实践类课程,另外辅助专业课程不能少,兼顾德智体美的发展。从教学计划上来看,要将快乐学习、实用学习融入其中。在现在的课堂上,存在不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讲小话、看小说等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理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的纵容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学计划首先要合理规范学习的课程时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理论人才更是实践人才,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的人才。
三、加强与企业间联系,做好产学合作制
为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就联系相关企业做好实习培训工作。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最直接的关系,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处具有创新能力、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践类课程安排得很少,为适应社会发展,我国职业学校要在今后的课程中适量地加入实践课程。从就业角度来看,要加强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联系,不断为企业输出其所需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企业所需人才,以及企业提供的一些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完善学习理论知识的空白。当然,其他的辅助课程亦不可抛弃,这样即使该企业你不愿意去你还有其他发展空间。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好专业知识,也能通过企业的需求了解更多的社会需求,提早一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专业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外在开设课程的时候,以往都是教育专家参与组织,极少有社会企业人事参与。因此,常常会出现课程偏离实用这一需要,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职业教育应邀请教育专家以及企业人士共同参与,完善课程安排,编制出适应社会企业的有用书籍,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色。如某公路技师学院在2013年10月份在对山东省公路行业的“金蓝领”技师培训中,邀请被培训的学员参加教学改革座谈会,会上各地市公路一线人员对当前所需什么样的人员进行了深度讨论,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生感知事物,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的过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 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 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工,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
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实际上就是学生花费了较大成本,难以获得较大收益的原因。教师应以健康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亲切的教态和新颖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让他们信其道。
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使学生乐学,首先就要使学生亲师。即建立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向学生倾注满腔的情和爱,乐于并善于做学生学习的良师、生活的挚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心灵中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还应了解其内心世界,寻找共同的语言,培养共同的情感,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自尊心一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也油然而生,语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表现自己。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如教给他们记忆知识的学习方法、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口语交际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未来的社会“文盲”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明天,科学技术会突飞猛进,这就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事物将贯穿每个人的一生。因此,从小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性、稳定性的学习方法。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受益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动脑,培养学生钻牛角尖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支配时间,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探求知识,锻炼学生在快乐节奏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教师教学指导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所必需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学习探索新的指导方法,做到学指导、善指导、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