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叶的专业知识范文

茶叶的专业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叶的专业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叶的专业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茶艺专业学生;服务意识

随着我国现代茶文化和茶艺产业的迅速发展,技能型人才数量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高职茶艺专业应运而生,培养出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型人才,是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茶艺专业通常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比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掌握茶叶生产、加工的知识与技能,了解茶叶消费者的需求、掌握现代茶叶营销技巧,能从事茶艺服务和茶叶加工与营销管理,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茶艺领域及茶产品产、销第一线从事茶艺应用、开发推广、茶产品生产、质量检测、产品营销和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特性,决定了它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必须以就业、以岗位群为导向,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专门人才。高职茶艺专业的学生,正是需要面向茶产品的生产、营销、应用等诸多工作领域,与消费者建立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在高职茶艺专业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是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他们取得职业成就、享受职业生活的重要因素。把专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建立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思想认识是高职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高职茶艺专业学生在服务意识上存在的不足

服务意识是指服务人员在与服务对象交往中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服务意识是服务行业从业者对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从业人员内在素质中对服务的感受和修养的体现,良好的服务意识能自觉主动、发自内心地转化为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日益达成一种共识。然而,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职业能力较差却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价值观以及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服务的理解有偏差,服务意识淡薄。高职茶艺专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特色明显的专业,由服务意识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也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不安心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职业意识欠缺,以自我为中心;职业能力不强,怕苦怕累。这些对于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茶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培养茶艺专业学生建立和提升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茶艺专业培养的是茶文化产业高级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假如掌握了技能,但劳动观念、服务意识不足,对茶艺专业的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1.提高茶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质量的前提条件。茶艺专业的学生即使具备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巧,也并不能保证学习质量、服务质量一定会提高。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具备积极的服务情操,促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转化为学习和前进的动力,为学生成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2.有利于提高高职茶艺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没有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就无法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通过“服务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3.有利于人格健全,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一个正确的行动导向。健全的人格是服务意识形成的根本,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一个正确的行动目标。通过向茶艺专业学生进行服务意识塑造的培养,可使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和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帮助自己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

三、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高职茶艺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重视、循序渐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茶艺专业学生从入校起,就要通过每日接触职业性课程以及从相关的顶岗实习中,不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有赖于培养过程的系统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基础知识结构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实用型的高职人才。

1.分阶段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在学生入校之初可以利用专业介绍、入学教育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培养,通过参观茶厂、茶艺馆、职场交流、新老生座谈会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涯规划。教师可在《中国文化概论》、《茶艺学》、《中外礼仪》等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人生观、职业观、行业意识等教学内容,做好职业养成教育。进入二年级则主要进行课程培养和行业培养。通过《茶叶加工与品评》、《茶具鉴赏》等实践课程引发学生对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等。并联系企业参与学校教育,使学生尽早地接触行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或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职场交流的讲座或鼓励学生到行业进行实践从而培养服务意识。在实习管理环节,则应针对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及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2.提高教师认识水平,以身作则诠释服务意识。茶艺专业教师应经常参加行业资格培训,到茶艺文化一线企业挂职锻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考虑,教师教书育人也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是教学的宗旨。教师的身体力行能更好地向学生们诠释服务意识的内涵。

3.更新职业教育观念。通过情感认知、角色体验、主动发展三个阶段养成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情感认知阶段,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服务”,这也是养成良好职业意识的前提。正确认识茶艺服务是培养茶艺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关键,这种意识应该是自觉主动做好茶艺服务工作的一种愿望和观念,它发乎于内心,表现于行动。角色体验是通过模拟实训和茶艺企业实习,让学生感受工作环境、学习工作内容和工作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磨练意志力,提高操作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在学校与茶艺企业的配合下,树立起学生的职业意识。主动发展阶段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主动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跟上社会进步和茶产业发展的脚步。

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模式,高职茶艺专业需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茶文化传播和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整体提升茶艺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加大阳光心态教育,培养学生享受服务过程;设立目标,明确服务的真正驱动力。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教育者的心理素养及服务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强化服务意识,使其成为现代服务行业的急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东.茶艺专业职教特点分析及施教方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5):84.

第2篇

财政学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尤其在本科阶段,其学习内容涉及面广,所谓广泛涉猎,视野开阔。

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知识是财政学专业的基础内容,也是后期学习、研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必备利器。在这方面,我们会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入门课程,公共经济学、公债经济学等与政府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和税法等会计学的中级课程。这些知识是我们通向财政学知识海洋的指路明灯,不但让我们学会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和维度看待这个世界,还让我们拥有解决财政学问题的武器,让我们在财政学的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手到擒来。

具备基本技能之后,面临的便是永无止境的专业知识学习了。对于这些知识,我的信条是――The more,the better。首先是税收政策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学习国际税收、税收政策前沿等;其次是财政政策问题,如政府预算、公共经济学案例等。

初入大学的我,同现在大多数的高中生一样,觉得科研是一件难到无法触及,同时又遥远得不敢仰望的事情,总以一种初中生看高考的态度幻想着科研的模样。3年的大学生活却让我明白,科研不仅无处不在,还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让我们熠熠生辉。

财政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公共预算与财税管理以及公共财政计量分析等。一般从社会现象与国际、国内矛盾和问题切入,从政策制定和政府资金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最终探究可以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和资金运用方式。例如,如何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黄牛党”倒卖火车票的问题,如何合理运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资金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等。

当然,由于财政学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十分具有综合性,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科研的方向并不限于政策问题,上市公司、民间借贷、国际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都是财政学专业的学生乐于和擅长研究的方向。

第3篇

一般来讲,检察官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检察官的职业道德。立法是公正的尺度,审判是公正的艺术,而检察官则是公正的守护者和实现者。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检察官而言,职业的特殊要求需要检察官首要的品质是公正和公平,这既是执法的技术要求,也是一种道德要求。鉴于检察人员可能发生偏离公正执法对于法律监督权威的损害远远大于执法技术上的失误,因此维护公平正义首先应被视为一种对检察人员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检察人员的活动依法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律对其身份具有保障权,执法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良心”保证的。因此,相对于外在的监督与制约,职业道德和检察职业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在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依法办事”,要培养检察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的信仰和尊崇感,不受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干扰左右的、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严格遵守。

公正和正义的检察职业道德,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理念的层次和或者沦为空洞的口号,而应当具有现实可行性,形成具体的行为规范,建立起内部的监督和自律机制,并能在检察人员违反这些道德规范的时候,有效地发动责任追究和制裁机制,这种机制的完善程度决定着检察人员的逐步成熟和社会威望,这也是从内部控制检察官偏离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

二是检察人员的职业技能。包括法律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与解释能力、法律意识、掌握证据的和事实的能力、思辨、辩论和撰写理论调研和法律文书的能力等等。这方面的职业素质决定着法律监督各项活动的实体和程序过程及其结果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乎着检察机关的外在形象也即执法水平。这些职业素质不同于文化素养,并非能够通过书本和一朝一夕即可掌握的,它的掌握和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和长时间的磨练,因此高素质的检察人员其职历的长短和年龄本身就成为其素质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也说明一个成熟的检察官的成长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遴选和培养检察官时必须充分考虑检察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注重对检察官多个岗位的使用和锻炼,应当看到多种业务经历对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的实践意义,也更加有利于检察官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检察官的学养。这几年随着各种学历教育和培训,包括新录用人员的更新换代,检察队伍的知识层次和学历结构有了根本的变化,但知识仅是理解的基础,并不一定转化为能力和智慧。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人的学问及养成,并不仅仅意味着学历,甚至主要不是指学历,因为一个检察官的学养不仅包括法律方面的素养,即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指他们在处理法律监督事务中所必需的社会常识,即对社会生活、生活价值和生活利益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尤其对于基础的检察官而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还意味着对当地社会及其一般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了解,这些都是处理法律监督事务所必需的。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就必须注重学养,还在于:社会公正不单单是法律的范畴,同时也是哲学伦理学的范畴;一名成熟的检察官必须认识到,公正并非法律应当保护和促进的唯一价值,公正本身是个需要多元价值体系维护的世界。检察官在维护社会公正时,有时需要在现实社会价值体系中做出选择与平衡,要在法律公正和社会公正之间实现一个功利性的最佳结合,通俗地讲,我们在法律监督活动中要遵循严格依法办事,但还要将三个有利于融会贯通。事实上,这是一个具有十分深刻内涵的法哲学命题,包含着丰富的理性、经验、政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要求。要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与选择,则是一名检察官最难以逾越的坎,也是一个检察官努力的最佳境界。法律监督者仅有公正的愿望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掌握公正的学问,称职的检察官必须集公正的意识、品质和深厚的法学和社会知识修养于一身。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决定了检察业务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交换的标准与分配的比例,刑法的适用和补偿的确定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监督活动去确认和实现,而由于社会总是在发展,社会生活总是具体的、复杂的,法律是先定的概括的,人的认识是多样的、受局限的,而审查和判断又必须是明确的、肯定的。因而检察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既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又必须兼顾相关的价值。比如,是首先考虑社会秩序安定的需要,还是社会公正的需要,抑或是社会效益的效益?在这三者之间协调,既要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突出某种价值,又要不忽视或损伤另外的价值,因此就所需的相关知识而言,从价值选择平衡上就决定了一个优秀的检察官应当是伦理学家、政治学家;任何一部法律都涉及众多技术问题,如概念的理解、原则的贯通、条款的应用、法律文书中对法律和事实的说理和阐述,那么优秀的检察官又必须是逻辑学家、语言学家;法律监督活动也并不是简单的找法过程和制作下达法律文书的过程,它同时是向诉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宣传法律和法制的活动,因此优秀的检察官又必须是心理学家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法律宣传家。检察官的学识还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的发展中保持审慎稳健的而非激进的立场和态度,才能起到平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高素质检察官的培养与其他纯技术的专家产生有所不同,其能力并不是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的。

一个所谓的法制社会可以在数年内建立起庞大的法典和法律规范体系,却很难一蹴而就地造就出一个成熟的执法群体,包括一个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成熟的检察官群体。检察人员的职业素质即其健康的职业道德、成熟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职业学养,是如同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样,检察官也是在长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逐渐成长的,其职业素质的内涵也才能逐渐形成和完备。然而,在我国法律的构建和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检察人员职业素质的形成和成长往往滞后于法律制度,并可能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检察官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检察人员的素质上:比如部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自律机制的欠缺,专业技能的相对低下,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健全等等。或许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检察人员的人数,营造出一片法制的繁荣,但却无法真正提高检察官的素质,尤其是建立在检察官高素质基础上的独立执法与自治的机制和内在的凝聚力。在此,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