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双排SCT平扫 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70

主动脉夹层(AD)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在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下,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动脉壁分离的疾病。有资料报告,主动脉夹层1周内的死亡率达50%,1个月内的死亡率60%~70%,及时诊断和给予相应治疗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为MRI、CT、总和超声及血管超声造影。2007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通过双排SCT平扫和MRI两种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双排SCT平扫在A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急性AD患者56例,根据DeBaKey分型[1],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30例;其中26例采用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平扫检查为实验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56±74岁;30例采用GE O.2开放式永磁MRI检查,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72±81岁。

DeBaKey分型:①Ⅰ型: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均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②Ⅱ型:仅升主动脉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③Ⅲ型:仅降主动脉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若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为Ⅲ 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为Ⅲ B型。

方法:实验组采用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平扫检查,对照组采用GE O2开放式永磁MRI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 果

实验组检查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9231%,对照组检查结果阳性29例,阳性率9667%,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对比,见表1。

经检查,实验组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灵敏度8846%;对照组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3例,灵敏度9667%,将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对比,见表2。

讨 论

AD是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发病突然,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见的病因包括:马凡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动脉粥样硬化等。双排CT和MRI检查时诊断AD的主要手段[2]。双层SCT扫描因其扫描速度快,具有图像重组等功能,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膜钙化,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有研究发现[3],双层SCT检查AD患者的灵敏度达90%。MRI检查的分辨率高,能够任意选取成像层面,成像的视野相对较大,能清楚的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形态及病理变化,以及各种序列、方法相辅相成,在诊断A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4]。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发展,在AD的早期诊断方面,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检查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9231%,对照组检查结果阳性29例,阳性率9667%,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灵敏度8846%;对照组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3例,灵敏度9667%,将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双排SCT平扫与MRI对AD的检查结果阳性率及灵敏度都相对较高,能够对AD患者的及时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资料,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向人驹,马大庆,张雪林,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龚雪鹏,宦怡,孙立军,等.螺旋CT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17-1220.

3 贾文宵,汪师贞,戴建平,等.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782-784.

第2篇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2009年11月~2013年11月的门诊患者126例,男性56例,女性69例,年龄19~65岁,病程6w~4年6个月。将纳入病例的患者最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4例和对照组(B组)6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总积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注: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总积分的比较中,得出P>0.05,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A组):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国药准字H20040249: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g口服,1次/d,连续服药28d;对照组(B组):咪唑斯汀(国药准字J20080070;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28d。两组病例服药均在7、14、28d时行疗效评价。

1.3疗效判定标准[2]症状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的积分-治疗后的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积分下降指数在>90%为痊愈;积分下降指数在71%~90%之间为显效;积分下降指数在31%~70%之间为有效;积分下降指数在≤30则为无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计算机统计spss16.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率的比较χ2检验,设定α值为0.05,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症状评分标准[1]见表2。

2.3疗效的比较见表3。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服药7d后的疗效比较中,其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

3讨论

慢性荨麻疹临床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较长的难治性皮肤病。抗组胺类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减轻瘙痒、红斑、风团等等症状,目前主要的药物有盐酸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等等[3~6]。咪唑斯汀是一种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双重作用的新型药物。左西替利嗪也有抗组胺的作用和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的介质的释放进而抗炎[7,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28d时疗效最佳且有效率优于咪唑斯汀。由于时间有限,医疗条件有限,本次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组仍比较少,随机性较差,诸多原因叠加的影响,故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今后要加大样本数量并增加对照组进行组内及组间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海卫.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7):33.

[2]程波,刘茁,纪开明,等.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5):420-423.

[3]胡继荣,尹仲.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34.

[4]庄岳鑫,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7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12(2):115-116.

[5]张胜利.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163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4):35-36.

[6]全小荣.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1):702-703.

第4篇

【关键词】急腹症;年龄;外科处理

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并且因为起病急,进展快;因此需及时,正确,有效地处理[1]。急腹症包含多种疾病,病情急而诊断较为困难,并且要求临床医师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治疗,以免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的急腹症的构成比及治疗进行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011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4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仔细询问病史,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同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三大常规检查,尿淀粉酶,心电图,腹部超声,CT检查。病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者为老年组,629例,其中男性患者355例,女性患者274例,年龄18岁到60岁的为中青年患者869例,男性519例,女性350例。

1.2 治疗方法:外科处理:1 暂时禁食,病情严重者给予胃肠减压。2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绝对是否进行剖腹探查或者手术治疗。麻醉方法:腰麻818例,硬膜外麻醉421例,静脉复合麻醉259例,1498例均行急诊手术或者剖腹探查术,其中行阑尾切除术926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282例,肠粘连梗阻松解术116例,肠管部分切除术74例,胃溃疡和胃癌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和胃癌根治术58例,28例急性胰腺炎行多管引流术,结肠造瘘术15例。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过校对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常见的临床症状和特征比较:通过分析发现两组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大便带血,常见的体检结果:腹部压痛,反跳痛紧张。其中,WBC升高(X2=70.87 p<0.01),大便带血(X2=123.34 p<0.01)比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腹痛(X2=33.38 p<0.01)比例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患病情况比较分析:经过比较发现急腹症患者患病率最高的为阑尾炎,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阑尾炎,胃癌,结肠癌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急腹症(acute abdomen) 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外科急腹症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急腹症的快速诊断及时的外科处理对于急腹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显示外科急腹症患者早期表现以腹痛为主,本研究显示老年组患者和中青年组患者都以腹痛为主要的体征。但是老年组急腹症患者腹痛的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患者的腹痛比例,这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痛觉反应差,不能明确表述病情有关,因此老年患者常常病危重后才来就诊[2]。并且笔者同时发现老年患者阑尾炎,胃癌,结肠癌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在外科处理急腹症患者上应该有所偏重。

参考文献

[1]Alazzawi S, De Rover WS, Morris-Stiff G, et al.Erect chest radiography in the setting of the acute abdomen: essential tool or an unnecessary waste of resources[J]Ann R Coll Surg Engl. 2010;92(8):697-699.

[2]吴际.基层医院老年外科急腹症的诊治体会[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24(3):25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比较 (例 %)

第5篇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防御功能及代偿功能减弱,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而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又弱,痰液很容易瘀积在肺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合并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可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日延长,患者常常预后差。治疗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将坐位平衡训练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明确坐位平衡训练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在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导致卧床且合并坠积性肺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抽取8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为64-88岁,平均年龄72.81±6.76岁,平均住院15.56±1.90天。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化痰药物化痰以及加强翻身排背的护理,同时给予坐位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年龄69.76±7.65岁,平均住院17.0±2.65天。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每日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配合拍背,并每日2次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日坐位平衡训练2次,第一日坐位30°,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两日增加10°,时间每隔2日增加5分钟,当患者能坐到20分钟时,可进行长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在患者身后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基线资料比较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年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发热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讨论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尤其以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因而易导致漏诊及延误诊断[1]。老年患者可H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或原有病恢复缓慢,精神萎糜,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中低热或体温不升;胸闷气促、偶咳等不典型的表现。但这些症状不能完全以原发病来解释,对长期卧床而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坠积性肺炎,及时完善胸片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2]。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即应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化痰药物治疗,并辅以协助翻身活动,鼓励深大呼吸,拍胸后背亦有利于痰液咳出[3]。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是坠积性肺炎患者病程较长,医疗花费较高,且预后并不理想,它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实行坐位平衡训练,探讨此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坐位平衡训练组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比非坐位平衡训练组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当病情早期时辅以坐位平衡训练对于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书丽,脑卒中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06期,146-148页.

第6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引起的心肌相应的缺氧导致心肌局部坏死[1]。急诊静脉溶栓是治疗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而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溶栓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对比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10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梗均为首次发生,经过溶栓治疗后有23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治疗组,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平均为(56.34±2.78)岁,22例未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男女比例、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及心功能Killip 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既往均无心律失常病史,无其它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标准符合WHO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根据全国溶栓治疗方案中的溶栓标准[2]。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电图及心肌酶谱,1 w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随访患者溶栓治疗后4 w及6个月后的心功能分级(NYHA 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

1.3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指标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包括溶栓成功与否、冠状动脉再通的判定指标及静脉溶栓治疗和其他用药方案[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心肌酶比较 治疗组CPK和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LVEF比较,见表3。

3讨论

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的恢复濒临死亡心肌的血流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方式,而溶栓是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方法,心律失常是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再灌注损伤形式,是溶栓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溶栓治疗1 w后治疗组CPK和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4 w及6个月后治疗组NYHA分级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溶栓治疗6个月后NYHA分级明显低于溶栓治疗4 w后,两个时间点NYHA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 w后,但两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治疗6个月后平均LVEF值明显高于4 w后,两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积极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以有效的减少再灌注损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及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63.

第7篇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丙酸倍氯米松;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特征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常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本研究观察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6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1.2)岁。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1.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诊断及入选标准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2008版)》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患儿予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2 ml,800 μg,商品名:宝丽亚,意大利凯西制药)+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 ml,2.5 mg,商品名:博利康尼,AstraZeneca AB)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布地奈德悬混悬液(2 ml,1 mg,商品名:普米克,AstraZeneca Pty Ltd)+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 ml,2.5 mg,商品名:博利康尼,AstraZeneca A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均2次/d,持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PEMS3.2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4.49±0.85)d,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为(4.36±1.01)d,t=0.599,P=0.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6.83±1.13)d,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为(6.93±1.09)d,t=0.392,P=0.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勺FEV1、PEF及FEV1/FVC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PEF及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及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近年来,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呈逐年增高趋势[2]。目前,国内外防治指南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药雾化吸入作为小儿哮喘发作推荐治疗方案[3,4]。在对哮喘患儿实施治疗时,采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并控制患者哮喘症状,继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哮喘发作的次数。临床采用的糖皮质激素药主要包括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其中布地奈德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可保证患儿得到较明显的临床受益[5],临床表明长期坚持吸入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预防炎症反应的发生。丙酸倍氯米松是临床中除布地奈德以外的常见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4.49±0.85)d,咳嗽消失时间为(6.83±1.13)d,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为(4.36±1.01)d,咳嗽消失时间为(6.93±1.09)d,两组间咳嗽缓解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及FEV1/FV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酸倍氯米松与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效果相当,与相关文献[6]报道一致。同时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效果相当,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2]谭志刚.白三烯受体拈抗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70-71.

[3]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1.

[4]沙莉,刘传合.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修订指南解读[J].中国医刊,2015(7):16-19.

第8篇

【关键词】婴幼儿;血清;微量元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3-01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受传统膳食结构的影响,致使许多儿童摄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1]。近半年我们对240例儿童做以上54种微量元素测定,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240例门诊及住院婴幼儿,年龄在0~6岁之间。

1.2 检测方法: 指端静脉采血20 μl, 将血液注入特定稀释液中,利用BH5100+(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微量检测仪),通过仪器检测系统测量样本中铁、锌、钙、铜、镁元素原子化生成的蒸汽态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强度,检测出微量元素的含量。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析:从BH5100+中输出结果,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240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表中的参考值是指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值。

2.2 结果分析:240例儿童中按年龄组分别计算其均值,发现以上5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组均值不相同,算出各自的统计学数据与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240例儿童中微量元素异常的个体比率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第9篇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慢性肥厚性鼻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71-02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于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的下层慢性纤维组织发生了增生肥厚导致鼻甲的肥大,进而引发了患者单侧与双侧出现的持续性的鼻塞症状[1]。我院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合治疗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有持续性反复鼻塞,流鼻涕,张口呼吸,鼻镜检查见黏膜暗红色,下鼻甲明显肥大、增厚、肿胀,下鼻甲与鼻中隔的间距小于2mm[2]。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8.52±7.5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8.71±7.4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微波治疗,采用国产鼻内镜系统,国产WS-3微波系统,功率4档,麻醉满意后收缩鼻腔,微波刀头烧灼除去肥厚鼻甲部分,操作1-3次直至鼻通气良好,术后填塞纱条。

1.2.2观察组给予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使用美国杰西公司生产的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功率5档,全麻或局麻满意后使用1%地卡因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黏膜下浸润麻醉,用E4145刀头蘸生理盐水刺入下鼻甲前端下缘与内侧面,进入后向后推进消融10s,每侧进行2-4次,术后填塞纱条。

1.3观察指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可以停用鼻粘膜减充血药物,下鼻甲和鼻底、鼻中隔的最近距离在5mm以上;有效:患者鼻塞直至减轻或者偶尔出现交替性鼻塞,下鼻甲缩小,同鼻中隔最近距离在2-5mm之间;无效:患者鼻塞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下鼻甲未见明显缩小,同鼻中隔最近的距离在2mm以下[3]。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鼻腔粘膜瘢痕形成、鼻干、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n(%)]

组别1例数1显效1有效1无效1总有效率(%)观察组144129(65.91)111(25.00)14(9.09)190.91对照组144126(59.09)115(34.09)13(6.82)193.18注: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0.1552,P=0.6936>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3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是由单纯性鼻炎转变来的,黏膜的上皮纤毛发生脱落、炎症性细胞发生浸润和毛细血管的膨胀等多因素引发黏膜、黏膜下层及骨膜与骨纤维组织发横增生和肥厚,一般以下鼻甲为主,骨膜的增殖反应发生后造成成骨的变化,让鼻甲骨发生变硬或者实质性的肥厚。以往本病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鼻喷药物和减充血药物,但是疗效较差,外科常用的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微波、激光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者大量出血和鼻腔黏膜反应较重等并发症。

我院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的方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该方法借助射频刀头将双极射频产生能量作用在患处,将组织间的电解质液转变为离子状态蒸汽,带电离子可被电场加速,使得组织细胞以分子形式发送解体[4]。发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对手术周边组织不会造成损伤,术中视野清楚,准确性较高,出血极少或不出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93.18%,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观察组术后发生鼻腔黏膜瘢痕形成2例,鼻干1例,鼻出血1例,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耿兴明,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6例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8):l18.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4):73-74.

第10篇

【关键词】肛垫保护;悬吊缝合;环状混合痔

痣是肛肠外科的常见疾病,与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有关[1]。患痣的患者越来越多,多以混合痔为主,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的手术虽能起到缓解作用,但术中不能保护肛垫与重建肛管,不利于患者的恢复[2]。悬吊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时能很好地保护肛垫,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现为研究探讨悬吊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环状混合痔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5岁-69岁,平均年龄(45.45±0.37)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接受过其他治疗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4)年龄大于70岁者。

1.3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手术方法:采用常规临床痣切除术缝合方法。于手术部位依据患者情况切3或4个放射状切口,至少保留3条粘膜桥和肛管皮桥。在外置部位做棱形切口,并进行剥离。对内痔先进行结扎并切除痣组织。使用齿状缝合法分离痣核下端,对顶端进行结扎。

1.3.2观察组手术方法:采用保护肛垫的悬吊缝合治疗法。在手术部位做放射状切口,剥离痣组织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肛垫以及上皮。使用微乔线结扎痣蒂部,将此缝合线沿一侧粘膜创缘锁边至齿线部后转向对侧,锁边后回到痣蒂部。另用一条微乔线固定痣蒂部,将齿线下方的钢管上皮缝合。若患者患多处痣,在相邻两痣中间注入消痔液。

1.4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以及一周排便情况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0.2±2.6)d,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5.2±2.5)d,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80,P<0.01)。具体数据请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情况对比

组别

患者总人数(例)

切口愈合时间(d)

观察组

50

10.2±2.6

对照组

50

15.2±2.5

T值

--

9.80

P值

--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严重疼痛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严重疼痛率为40%。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2,P<0.01)。具体数据请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组别

患者总人数(例)

严重疼痛患者数(例)

不严重或不疼痛患者数(例)

严重疼痛率(%)

观察组

50

10

40

20

对照组

50

20

30

40

X2值

--

--

--

9.52

P值

--

--

--

2.3两组患者一周排便情况

观察组患者排便通畅率为80.0%,对照组患者排便通畅率为50.0%。观察组排便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78,P<0.01)。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周排便情况对比

组别

患者总人数(例)

排便通畅人数(例)

排便困难人数(例)

通畅率(%)

观察组

50

40

10

80.0

对照组

50

25

25

50.0

X2

--

--

--

19.78

P值

--

--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体能劳动越来越少,脑力劳动越来越多,发生不健康饮食以及久坐的概率越来越大。经统计调查发现,患痔疮的患者数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痔疮常常伴随着便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困扰。痔分为三种:扩张静脉位于齿状线之上的痔为内痔,齿状线以下的痣为外痔,两种痣同时存在的为混合痔,临床上以混合痔多见。

症状较轻的痣的治疗手段一般为保守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痣临床上常采取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手术方式。但以往的手术方式不能良好的保护肛垫与肛管的重建,为患者的日后生活带来影响。悬吊缝合法能减少对肛垫的损伤,保护力肛管的原始结构,利于肛管功能的维护,加快恢复速度,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有利于维护肛管正常的排便功能。

为研究探讨悬吊缝合法在临床上的治疗优势,特进行此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吊缝合法治疗的患者较常规临床手术及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恢复速度更快、疼痛程度更轻、排便更顺畅。

综上所述,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治疗法能有效治疗环状混合痔,减少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降低疼痛的程度,改善排便情况。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术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指的是患者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出现了炎症性改变,患者一般以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痰量增多等为临床体征,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治疗[1]。肺部感染属于临床上各种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老年患者、儿童等由于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因此临床上如何对手术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对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0.53±4.77)岁,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6.63±5.82)kg;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0.21±4.79)岁,体重43~79kg,平均体重(56.81±5.86)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馋鬼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了以下措施:①进行术前护理,护士要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措施实施,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心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并进行有效地排痰,让患者取正确上身前倾,缓慢深呼吸后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数秒后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缩唇将其余气体尽可能呼出,循环2次后休息。②做好术中护理措施,术中要注意为患者进行保暖,避免受凉,护士要积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进行处理。③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上术后6h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术后6h后取半坐卧位;积极给予患者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同时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对于痰液粘稠且无力咳出患者可采取经口鼻进行吸痰;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地镇痛并控制好补液的速度,保证营养摄入的充足与丰富。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咳嗽、咯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可伴有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比例增高,肺部X线提示肺部伴有炎症性浸润[3]。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χ2=3.9158、10.3333,P=0.0478、0.0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7.2064、7.8066,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认为临床上造成肺部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由于患者年龄的增长造成了患者肺脏功能的降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了发生心源性肺水肿并发肺部感染;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吸烟等导致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造成了伤害,产生了肺脏换气与纤毛运动的障碍。在临床上手术治疗由于伤口会刺激患者肺部的呼吸系统,让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当患者咳痰时疼痛等多种因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的排除,长期潴留在呼吸道导致了阻塞性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此外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肺脏的牵拉与挤压导致肺部的损伤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4,5]。

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强化了围手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强化,既重视护理本身对患者干预效果,同时也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干预。术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手术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指导与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积极地给予镇痛措施、吸氧等对症处理,防止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肺脏通气量与弥散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此外还有积极的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减少细菌通过口腔定植,引发感染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玲,唐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2):142.

[2]赵爱平,胡文娟.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2,24(5):4-6.

[3]朱文君.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12-1313.

第12篇

【关键词】中药;胫腓骨;骨折;治疗

骨折(fracture),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1]。临床通常表现为骨折部局限性疼痛及压痛,局部出现肿胀或瘀斑,可伴发热、休克等全身症状。胫腓骨为人体主要的负重骨骼,离地面距离近,骨骼位置表浅,易遭受直接暴力骨折[2]。胫骨为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为附连小腿肌肉的主要骨骼,承担1/6的承重。胫腓骨表面软组织覆盖少,容易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35%~50%),骨折不愈合率高(35%)[3]。具有类型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多等特点。临床以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为治疗原则,常采用手术治疗。中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痂生物力学性能、促进基质胶原合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内分泌、刺激骨生长因子分泌及合成等促进骨折愈合[4]。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促进骨折愈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3~55岁,平均年龄35.5岁。交通伤29例,重物挤压伤15例,坠落伤10例,踩踏伤6例。横骨折20例,短斜骨折18例,粉碎骨折10例,长斜骨折8例,螺旋骨折4例。右侧31例,左侧29例。闭合型33例,开放型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程度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吴少祯主编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5]进行,略有改动。即:(1)扭转或滑到引起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直接暴力引起横形、短斜或粉碎性骨折,可呈开放性骨折。(2)局部有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足呈外旋位。(3)注意有无腓总神经损伤,足背动脉有无搏动,胫前区级腓肠肌张力是否增加。(4)摄胫腓骨上下端X线片,以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螺旋形骨折,腓骨骨折面常高于胫骨骨折面。直接暴力通常导致同一平面骨折。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术后钢板固定。观察组参考孙泽芳[6]的方法进行,略有改动。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由当归、赤芍、生地黄各12g,桃仁、黄柏、木通各10g,红花、生甘草各6g,乳香5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15d。

1.4疗效标准参考苏世彪[5]的相关方法进行,略有改动。即:骨折处无成角移位,对位超过90%,患肢未见缩短,术后7个月内患肢功能恢复正常为优;骨折处无侧方成角,前后成角<10,骨折对位>80%,患肢缩短<2cm,术后1年内患肢功能恢复满意为良;骨折愈合情况未达上述标准或骨折不愈合为差。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例疗效为10优,例为11良,例为9差,总有效率70%。观察组例疗效为20优,例为7良,例为3差,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胫腓骨中下1/3处因软组织少、血运差,为长管状骨中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且骨折愈合受各种内在因素如局部血供、损伤程度及各种外部因素如创伤严重程度、术中骨折复位情况等影响,易形成延迟愈合、骨不连、血肿等并发症。传统的切开复位治疗,术后钢板固定,易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增加局部软组织受损程度,降低局部抵抗地而易发生感染;内固定起床选择不合理易造成固定困难或固定效果不佳。

中医药可用于整体调节,积极调动促进骨折愈合内因,促进骨折修复,提高骨量及骨生物学性能,缓解或消除症状。使用中医辩证施治可活血行气舒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从而利于患者整体康复。方中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黄柏、木通清热燥湿、通利血脉,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活营生新、接骨续损之功效,增加局部血供,从而促进骨折愈合。本组在切开复位手术治疗,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20.

[2]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4-985.

[3]Gustilo RB, Mendoza RM, Williams DN.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Ⅲ(severe) open fractures: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ype Ⅲ open fractures[J].Trauma,1984,24(8):742-746.

[4]谢艳.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J].四川中医,2008,26(4):51-54.

第13篇

【关键词】B超;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无积水肾结石;临床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结石的发病率随之增加,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酸疼,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身体活动时隐痛、钝痛,结石较小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通常情况下疼痛发作可予以止痛药,而出现感染时可实施输尿管插管,或肾盂造瘘治疗。但对于结石过大者则需要进行多次取石手术,且结石残留率相对较高,所需的时间也较长[1]。而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可以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取石手术。以下是详细的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无积水肾结石患者中的66例进行观察,并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病例数33,男16,女17,年龄19―76岁,平均(46.35±4.92)岁,单侧29例,双侧4例,肾盂结石18例,肾盏结石9例,肾盂合并肾盏结石6例;对照组:病例数33,男18,女15,年龄20―72岁,平均(45.81±3.94)岁,单侧27例,双侧6例,肾盂结石16例,肾盏结石10例,肾盂合并肾盏结石7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具体:首先通过X线定位,采用高能冲击波作用于结石,使其破碎,之后随尿液排出。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具体:首先采用B超定位,采用腰部局麻,再经腰背部进行相应部位穿刺,建立进入肾内结石的通道,然后插入肾镜,对于结石直径较小的可以直接取出,而直径较大的结石则采用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法进行,将其碎成直径较小的碎石后取出,直径非常小的经过尿液排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含量,术后血尿持续时间以及结石清除率。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

2结果

2.1两组血尿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研究组术后血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C-反应蛋白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优,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 研究组中有32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结石清除率高达96.97%,对照组中有19例完全清除,结石清除率为57.58%,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肾结石作为近几年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变严重程度与结石发生的部位以及大小、活动度和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随着结石病变的发展,会给患者的肾脏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中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肾脏是集体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因此,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尤为重要[2]。

传统取石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超声的指导下,能够更加清晰观察结石的部位,大小以及周边组织的情况,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并且能够观察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其结石清除率也较高[3]。通过本次研究也能够看出,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相比对照组而言略长,但术后血尿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情况的重要指标,而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由此看来,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用于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立宇,陶志兴,孙琼等.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2):

93-94,97.

[2]李长赞,黄向华,覃斌等.开放手术与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第14篇

关键词 早期泌尿系感染 尿沉渣分析仪 诊断价值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80

泌尿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统上通过显微镜法对其检测,由于尿液细胞培养阳性检测率低等特点,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现象,会延误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早期泌尿系感染患者214例,其中107例采取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早期泌尿系感染患者214例,男101例,女113例,年龄23~74岁,平均49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干化学法检测,观察组给予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收集患者晨尿置于洁净的尿杯后混匀,然后倒入编号的玻璃试管中,采用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的数目,白细胞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 果

两组尿中白细胞检测情况的比较:对两组尿中白细胞检测情况的分析发现,对照组107例患者中,尿中白细胞数20~100/μl 9例(84%),100~200/μl 6例(56%),>200/μl 16例(150%);观察组107例患者中,尿中白细胞数20~100/μl 17例(159%),100~200/μl 13例(121%),>200/μl 24例(22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尿沉渣检验结果的比较:对两组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107例患者中,细胞培养阴性45例(421%),细胞培养阳性25例(234%),细胞培养可疑6例(56%)。观察组107例患者中,细胞培养阴性28例(62%),细胞培养阳性47例(439%),细胞培养可疑7例(6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测出细胞培养阳性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后,尿中会有细菌及白细胞的存在,因此检测患者尿液中细菌及白细胞的含量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以通过检测出的细胞数目的多少来判断患者为急性或者慢性泌尿性感染2,3。本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检测出细胞培养阳性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自动将尿液分类并且取样后输出检测结果,增加了对白细胞、细菌、红细胞等的检测范围,同时提高了对尿中成分鉴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克服了干化学法检测有效率低下的缺点4,5,对临床上诊断早期泌尿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金波.尿沉渣镜检在泌尿系感染诊断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3(28):206—207.

2 曹宪华.尿沉渣分析仪在泌尿系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9):671—672.

3 唐寅.尿沉渣革兰染色直接镜检诊断泌尿系感染的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3):208—209.

第15篇

【关键词】 口腔健康;健康教育;龋齿;小学生

Mouth health investigation of 1 to 3 grade school in Wuxi and discuss on policy of its prevention and c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dominate status of mouth health and cure in one to three grade school and discuss the policy of its efficacious.Methods Be used WHO mouth health sample investigate means.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s The rate of decayed primary tooth was 65.59%.The padded rate of decayed primarytooth was 11.10%.The rate of decayed permanent tooth was 11.35%.The padded rate of decayed permanent tooth was 18.51%.The rate of gum bleeding was 46.53%.The rate of concretion tooth was 12.28%.The rate of decayed permanent tooth,gum bleeding and concretion tooth increased with grade.(P

【Key words】 mouth health;health education;decayed tooth;pupil

龋病是小学生的常见病,也是小学生口腔保健最主要的。为了解无锡市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建立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防治的调查基线,我们于2004年3月对无锡市1947名1~3年级小学生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无锡市2所小学1~3年级小学生共1947人,年龄7~10岁,其中男1042人,女905人,分为7岁~、8岁~、9岁~3个年龄组。

1.2 调查方法 检查标准采用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1]及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进行,使用统一设计的表格,调查人员为4名接受过口腔健康调查培训的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大于0.8,可靠度为优。

检查在学校现场光线下进行,使用统一的调查器械,对受试者进行口腔检查,并做相应记录。每个受检者大约花费5min,并对其中10%的受检小学生进行复查以确定检查的可靠性。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用百分率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牙患龋情况

2.1.1 年龄分布及龋、失、补构成情况 乳牙的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乳牙龋总体充填率仅为11.1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龋牙率8岁组明显低于7岁组和9岁组,失牙率7岁组明显低于8岁组和9岁组,补牙率9岁组明显低于7岁组和8岁组,龋牙率、补牙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表1 不同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年龄

2.1.2 性别分布情况 不同性别乳牙患龋情况,经统计学分析,男女间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2 恒牙患龋情况

2.2.1 各年龄组小学生恒牙患龋情况 恒牙的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失牙情况发生,见表3。

2.2.2 不同性别恒牙患龋情况 经统计学分析,男女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4。

表2 不同性别乳牙患龋情况比较

表3 不同年龄组恒牙患龋情况年龄

表4 不同性别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

2.3 牙周疾病情况

2.3.1 不同年龄组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组调查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两项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46.35%和12.28%,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

表5 不同年龄组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例(%)

2.3.2 不同性别小学生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经统计学分析,男女牙龈出血及牙结石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儿童牙周疾病患病情况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