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双排SCT平扫 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70

主动脉夹层(AD)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在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下,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动脉壁分离的疾病。有资料报告,主动脉夹层1周内的死亡率达50%,1个月内的死亡率60%~70%,及时诊断和给予相应治疗成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为MRI、CT、总和超声及血管超声造影。2007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通过双排SCT平扫和MRI两种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双排SCT平扫在A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急性AD患者56例,根据DeBaKey分型[1],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30例;其中26例采用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平扫检查为实验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56±74岁;30例采用GE O.2开放式永磁MRI检查,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72±81岁。

DeBaKey分型:①Ⅰ型: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均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②Ⅱ型:仅升主动脉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③Ⅲ型:仅降主动脉受到主动脉夹层累及,若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为Ⅲ 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为Ⅲ B型。

方法:实验组采用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平扫检查,对照组采用GE O2开放式永磁MRI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或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 果

实验组检查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9231%,对照组检查结果阳性29例,阳性率9667%,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对比,见表1。

经检查,实验组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灵敏度8846%;对照组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3例,灵敏度9667%,将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对比,见表2。

讨 论

AD是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发病突然,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见的病因包括:马凡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动脉粥样硬化等。双排CT和MRI检查时诊断AD的主要手段[2]。双层SCT扫描因其扫描速度快,具有图像重组等功能,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内膜钙化,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有研究发现[3],双层SCT检查AD患者的灵敏度达90%。MRI检查的分辨率高,能够任意选取成像层面,成像的视野相对较大,能清楚的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形态及病理变化,以及各种序列、方法相辅相成,在诊断A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4]。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发展,在AD的早期诊断方面,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

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检查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9231%,对照组检查结果阳性29例,阳性率9667%,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灵敏度8846%;对照组Ⅰ型9例,Ⅱ型7例,Ⅲ型13例,灵敏度9667%,将两组检查结果灵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双排SCT平扫与MRI对AD的检查结果阳性率及灵敏度都相对较高,能够对AD患者的及时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资料,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向人驹,马大庆,张雪林,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龚雪鹏,宦怡,孙立军,等.螺旋CT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17-1220.

3 贾文宵,汪师贞,戴建平,等.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782-784.

第2篇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2009年11月~2013年11月的门诊患者126例,男性56例,女性69例,年龄19~65岁,病程6w~4年6个月。将纳入病例的患者最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4例和对照组(B组)6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总积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注: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总积分的比较中,得出P>0.05,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A组):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国药准字H20040249: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g口服,1次/d,连续服药28d;对照组(B组):咪唑斯汀(国药准字J20080070;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28d。两组病例服药均在7、14、28d时行疗效评价。

1.3疗效判定标准[2]症状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的积分-治疗后的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积分下降指数在>90%为痊愈;积分下降指数在71%~90%之间为显效;积分下降指数在31%~70%之间为有效;积分下降指数在≤30则为无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计算机统计spss16.0版本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率的比较χ2检验,设定α值为0.05,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症状评分标准[1]见表2。

2.3疗效的比较见表3。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服药7d后的疗效比较中,其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

注: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得出P

3讨论

慢性荨麻疹临床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较长的难治性皮肤病。抗组胺类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减轻瘙痒、红斑、风团等等症状,目前主要的药物有盐酸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氯雷他定等等[3~6]。咪唑斯汀是一种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双重作用的新型药物。左西替利嗪也有抗组胺的作用和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的介质的释放进而抗炎[7,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28d时疗效最佳且有效率优于咪唑斯汀。由于时间有限,医疗条件有限,本次研究病例数及对照组仍比较少,随机性较差,诸多原因叠加的影响,故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今后要加大样本数量并增加对照组进行组内及组间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海卫.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7):33.

[2]程波,刘茁,纪开明,等.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5):420-423.

[3]胡继荣,尹仲.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2934.

[4]庄岳鑫,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7例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12(2):115-116.

[5]张胜利.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163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6,28(4):35-36.

[6]全小荣.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1):7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