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分析范文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分析

第1篇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纲要的意味着智慧医疗时代正大跨步赶来。易观国际的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仅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30.1亿元,同年增长52%,预计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大数据支撑医疗健康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大数据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亚信数据电信解决方案&行业创新中心总经理李捷表示,体外诊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新兴技术,包括皮下的持续监测血糖、心电的实际监测、基因测序等,让人的健康护理、健康管理在科学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亚信是专注运营商行业的企业,那么为什么亚信会选择深耕医疗健康领域呢?

李捷解释说:“运营商正面临着转型,而其庞大的客户群不仅仅有通讯需求,还有更多的自身生活健康相关的诉求。运营商本身也是一个管道提供商,在管道上承载的各种专项服务,对运营商而言都是有价值的。”亚信数据方面认为,产业跨界联合,一方面是对新兴领域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领域拓宽,给运营商的原有市场和老客户群体带来新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诸多价值可以挖掘,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到关注自身健康养生,这也推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从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数据的挖掘跟管理,再到健康师的分析,最后给出合理的理疗建议。亚信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就是生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数据分析。

精准化服务

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以此为依据提供定向的专业化服务,李捷表示,亚信数据的准确率高达85%以上,亚信开放云平台有着五年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经验,包括对各个APP和互联网语料库的识别能力,行业涉及政府、餐饮、医疗健康、公共媒体等。合作伙伴遍布产学研各个领域,合作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支撑,也包括联合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企业都在探索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转型,亚信的互联网运营经验得以显现。李捷认为,亚信数据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运营商的多年合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上网行为分析经验,同时拥有庞大的运营商用户作为支持,其数据更加多元、精准。用户在管道里面搜索的信息,挖掘的信息,也是由运营商第一时间捕获,其实运营商比互联网公司能够更早的捕获这些信息,这也是运营商数据价值所在。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人群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帮助定向人群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给传统的医学机构、营业机构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报告。同时李捷认为,在技术上,目前国内的几家技术领先企业各有千秋、不分伯仲,而亚信数据对于行业的理解是超前的。数据整合之后,需要做深度的行业理解跟模型转换,比如医疗健康行业,数据涉及很多的健康指数,用户日常行为等,这些数据之间有着潜在的关联关系,而对关联关系的解读需要相当的行业沉淀,亚信数据有着专业的咨询顾问团队做后台支撑,不只是医疗健康行业,亚信数据在各个涉及的行业均组建了相应的咨询顾问团队,提供最专业的行业分析。

大数据的流动性价值

与大数据、互联网相关的产业,竞争无处不在。对此,李捷说:“因为现在已经是跨界竞争的状态,我们会遇到很多原来在通信行业里不会遇到的竞争对手,比如说阿里、百度,他们同样在做跨界的渗透。”面对资本雄厚的竞争对手,亚信数据认为,目前其行业经验的积累使其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处在同一竞争水平。加之亚信一直与运营商合作比较紧密,行业基础牢固,李捷透露,下一步亚信计划联合运营商在移动端展开战略布局。

第2篇

《物联网与云计算》一书,尝试从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角度,去介绍相关的云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本书阐述了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物联网融合云计算发展,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未来的观点,并以多个经典案例分析,阐述了云计算将成为物联网发展所必须的IT基础设施,云计算是物联网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大脑,云计算平台将成为物联网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平台,造就物联网海量应用的长尾效应并形成物联网应用良性发展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录

第1章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1.1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1.2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基石

1.3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3.1物联网应用的整体发展情况

1.3.2全球的物联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1.3.3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1.3.4我国物联网应用初创待发

1.3.5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趋势

1.4物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未来

第2章云计算的起源

2.1 Animoto的创业故事

2.2云计算是当今的热门名词

2.3云计算在中国

2.4云计算的前世今生

2.4.1高高在上的大型计算机时代

2.4.2合久必分:PC时代的到来

2.4.3分久必合:互联网让PC合在了一起

2.4.4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云计算时代来临

第3章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

3.1云计算概念

3.2云计算的分类

3.2.1公有云和私有云

3.2.2 XaaS

3.3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

3.3.1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3.3.2低成本、绿色节能

3.3.3提高资源管理效率

3.4云计算与网格计算

3.5云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3.6 Google云计算成功的秘诀之一

3.6.1 Google的蜕变

3.6.2一个简单的想法

3.6.3顺利启程

3.6.4 MapReduce

3.6.5初见成效

3.6.6幸运女神的降临

第4章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

4.1云平台和云服务

4.1.1云平台

4.1.2 Google App Engine

4.1.3云服务

4.2云计算的典型商业模式

4.2.1 Google在互联网领域的神话依赖于PaaS

4.2.2 Amazon的商业模式创新全面启动了IaaS服务

4.2.3 SalesForce.com的成功源于SaaS

4.3典型的云计算应用

4.4云计算的商业模式的成功秘密

4.4.1海量用户支持、良好用户体验促成互联网后向收费模式的成功

4.4.2“人人是服务的使用者”,“人人是服务的提供者”

4.4.3对大规模用户的海量数据计算成为可能

4.4.4 IT服务设施从硬件依赖转向软件依赖

4.5云计算的优势

4.6云计算的社会价值及其影响

4.6.1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4.6.2云计算的价值

第5章云计算关键技术和开源社区

5.1云计算技术框架概述

5.2虚拟化技术

5.2.1什么是虚拟化

5.2.2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5.2.3云计算机时代下的虚拟化技术

5.2.4虚拟化打开了云计算的大门

5.3海量分布式存储技术

5.4并行编程模式

5.5数据管理技术

5.6分布式资源管理技术

5.7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5.8云计算是一种多粒度和变粒度的计算

5.9绿色节能技术

5.10云计算和开源社区

5.10.1虚拟化平台软件Xen与KVM

5.10.2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Eucalyptus与OpenNebula

5.10.3分布式计算框架Hadoop

5.10.4云平台访问接口适配层libcloud与Dasein Cloud API

5.10.5开源精神

第6章云计算的产业现状和发展

6.1云计算的产业现状

6.2云计算产业市场分析

6.2.1美国市场走向成熟

6.2.2国内市场政府推动,喜中有忧

6.2.3现状原因:供给匮乏,需求乏力

6.3云计算的未来发展

第7章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其度量维度

7.1云计算发展迅猛,市场初具规模

7.2云计算对数据中心建设带来挑战和机遇

7.3国外先进云计算数据中心

7.3.1 Google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最佳实践

7.3.2 Facebook的绿色数据中心

7.4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

7.4.1电子邮箱服务中心的构建

7.4.2搜索服务中心的构建

7.4.3视频服务中心的构建

7.4.4云存储服务平台的构建

7.5粗略评价数据中心健康性的5个指标

第8章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

8.1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成本优势的IT基础设施

8.2云计算是物联网最具计算力和存储力的平台

8.3云计算是物联网数据挖掘的大脑

8.4云计算是构筑物联网长尾效应的开放平台

8.5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发展

8.5.1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第一阶段

8.5.2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

8.5.3物联网和云计算融合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9章云计算和物联网融合应用案例

9.1云计算与无线城市

9.2云计算与交通物流

9.2.1智能交通

9.2.2智慧物流

9.3云计算与健康医疗

9.3.1医疗保健应用

9.3.2家庭社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

9.3.3医院临床无线医疗监护系统

第10章物联网和云计算相融合的未来服务形式

10.1物联网业务模式分析

10.1.1物联网的商业机会

10.1.2物联网的商业应用类型及其应用系统组网方式

10.1.3物联网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商业合作模式

10.1.4物联网的商业模型

10.1.5国内外运营商分析

10.2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0.2.1当前物联网应用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0.2.2以云计算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分析

第3篇

据普华永道的评估报告显示,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中国则有望达到25亿美元。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医疗健康行业“攻城拔寨”的一年,但其中涉及到“互联网+”的领域更是风起云涌。

互联网医疗的2016:一个供给侧的视角

作为一个被资本强力催长的分支,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本身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虽然,中国医疗市场的变革正在展开,市场的需求也远高于供给,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未到达爆发的时点。在欠缺成熟催化剂的前提下,目前被资本强力推高的公司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模式可持续性挑战,2016势必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涅重生之年。

医疗市场的走势

要理解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首先理解中国医疗市场未来的走势。鉴于中国长期的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高涨,套用供给理论可能更适合作为医疗市场分析的框架。供给理论强调改善供给能力来调整需求,好的供给自然能带来需求,通过降低政府对资源的支配,加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供给侧改革初期治理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并通过市场优化产能供给,而政府在多个渠道降低直接管理,鼓励创新,更多的转向以监管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在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并没有下降,反而在节节上升,但有效优质的供给却始终非常匮乏。因此,相比于那些需求疲软的行业,医疗服务是供给侧改革更容易体现效果的对象。而要改革,首先是应该将落后产能淘汰和重组并强化优势产能,从而进一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从市场现状来看,目前三甲医院集中了优势产能,无论是人才、技术水平还是硬件设备,三甲一应俱全,也获得了需求方的一致认可。而二级以下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则因为缺医少药,成为落后产能,需求方不认可,看病的人寥寥可数。表面看来,改善供给只要扩大三甲,淘汰基层就能实现。

但是,医疗服务有别于普通商品,其自身的供给逻辑并没有这么简单。三甲虽然集中了优势资源,但价格高昂,浪费严重,严重耗费了支付方和病人的资金。由于小病占了医疗需求的大多数,而大病的占比毕竟只是少数;如果任何小病都涌向三甲,势必造成进一步的医疗资源浪费,导致供需失衡无法扭转,最终让病人和作为支付的医保承担高额的费用。基层作为守门人则主要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为普通的小病提供服务,而占比较小的疑难杂症和重症则交给大医院去解决。

因此,在医疗服务市场,改善供给的核心是将大医院的功能定位于大病,大部分的小病还是回到基层。淘汰落后产能的核心是将自身服务能力差且无法吸引病人的基础医疗机构淘汰或重组,加强那些已经有较好服务能力的基础医疗机构。对于大医院来说,由于未来分流会造成其营收下降,应该以政策指引的形式让其明确自身发展的边界并做好开源节流的规划,通过深化对大病的治疗能力来增加供给纵深,并规模化地削减原本被浪费的成本。

医疗供给侧的改革

因此,医疗供给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合格医疗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当前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如何加强对医生的培养并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具有完整服务能力的医生成为重点。在中国专科盛行的体系下,即使放开医生自由执业也无法为基层提供足够的合格全科医生,这也是目前制约提高供给的另一个因素。因此,加大合格医生的供给才是正道,但这耗费的时间会较长,不能立竿见影。不过与那些试图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解决困境的方式相比,这是更为有效而稳健的方案。

第二,支付体系的建立。在医疗机构整体改革的大背景下,服务费用的上升是大势所趋,但价格上升后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并未建立,医保的控费能力也极其粗放。如何在短期内建立一整套完整可行的支付价格体系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支付标准和监管标准作为供给改革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服务供需双方还是产品方,最终都是要依靠这个作为指引。只有在一个全国性的支付标准建立后,医疗市场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市场的调节手段也才能体现出来。

另外,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作为支付体系的有益补充。在过去的10年,高端健康险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规模过小,无法获得大发展。未来商业健康险主要的市场将集中在中端人群,因为这部分人群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最为旺盛,也有能力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购买健康险。随着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支付方将支撑优质医疗服务的成长,也增加了供给。

第三,政府降低准入、回归监管。目前优质供给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监管错位,主要集中在准入审批而非强化监管。要加强供给,需要将准入降低,让各类机构都能进入,但需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行为。监管精细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这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也为各类辅工具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同时,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也将有助于控费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

第四,各层级协同体系的建立。要加强供给,光有加强基层优质供给还远远不够,由于原先的供应体系已经被严重扭曲,各个层级之间原先的协作体系早已不通畅。如何将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体系建立起来,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还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引。在这点上,疗效将是一个很有利的核心指标,通过疗效考核的方式来明确各层级的合作,将有助于不同机构有着共同的动力。

当然,医生自由执业对于推动增加供给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中国医疗供给短缺的核心问题是合格医生的匮乏,医生自由执业只能盘活存量,无法增量,最终还是解决不了短缺的问题。所以,核心还是在加大培养合格人才,但人才的进入是需要刺激的,这就不得不依赖支付方的支持,以提高医生个人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必须伴随着监管,否则不仅控费流为空谈,也将严重损害病人和支付方的利益。最后,各层级体系的协同是完善整个供给的重要一步,否则供给无法有效,依旧是割裂的区块。

从上述简单的分析来看,医疗服务市场的改革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各方都将寻找到自身的机会。在大规模的市场变革中,互联网医疗公司必须顺应市场趋势来明确自身的定位,抛弃不切实际的战略,才能抓住浪潮,否则很可能难以维系。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分成

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医疗未来的机会将分为几部分:第一,医疗人才的培训。由于医疗人才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训更是没有前例可循,课程的研发和远程教学培训将成为一块较为稳定增长的市场。同时,各个层级医师常年的培训也都将获得较大的增长。这部分市场,政府的投入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依靠各家医疗机构的投入。因为在多点执业进而自由执业的大趋势下,医生会向更好的医疗机构流动,对人才的争夺将常态化,获得良好的训练是很多处于上升通道的医生所渴望获取的。多层级的医疗机构的协同对医生的要求明显变高了,这些都绕不开长期的培训。

第二,配合监管体系的发展。随着标准化支付体系的建立,对医疗行为监管的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在精细化监管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数据分析和互联网的工具都将获得运用,比如现在逐渐获得市场关注的合理用药系统和未来的PBM等都将是监管不可或缺的帮手。

第三,各层级之间的合作带来的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机会。随着各层级医疗机构协作的加强,远程问诊和远程监测都将获得较大的发展。但远程医疗的发展更多的将是为各类医疗合作体提供协同,而非独立第三方的单独发展,远程问诊的辅角色将日益加强。当然,目前中国整体医疗市场扭曲较为严重,中短期内获得成功的远程医疗公司将是那些能拥有庞大的线下重资产的公司,而非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与美国的发展以及行业投资人早期的基本判断完全相反,也使得远程医疗领域更多的成为一个巨头之间的游戏,而非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所能运营的。

而移动医疗的发展更将紧密围绕医疗服务的需求。由于缺乏价值医疗的赔付标准,移动医疗在中国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只能成为各个医疗机构更有效地去管理和服务病人的工具,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为医疗服务提供延伸和诊断辅助。由于主要支付方的医保很难作为采购方来采购移动医疗的服务,而商保发展又过于缓慢,移动医疗在中短期内的发展更多侧重于技术类服务,而非整体。

第四,云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规模性扩张。在支付、监管和多层级合作的体系下,远端的存储和传输将获得极大的增量,无论是为一家医院单独定制的还是为医疗合作体共同打造的,都离不开云计算。同时,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提高支付方的监管能力和更好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数据分析将不可或缺,拥有大数据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好数据分析,这在未来将是具有专业化能力公司的角逐之地。

从以上的简述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如果要真正寻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必须顺应市场趋势,任何纯粹基于互联网思维来做医疗服务的都将不可持续。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基础医疗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其进行重组和关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想在中期就能有收获的公司必须暂时绕开体制,在体制外构建一个线下的重资产模式,才能在一个区域提供一个可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因此,未来两年,能够在这一市场存活和发展的首先是拥有线下重资产的大体量公司,光拥有巨额现金依旧很难在这一市场立足。尽管目前有多家公司试图通过成为商业健康险的渠道来获得营收,但互联网医疗公司本身是无法通过成为保险渠道来成长为巨头的。

其次,市场趋势带动下的大量细分市场都有机会,但对于大体量的公司来说都不适合,而是那些在细分领域长期深耕且专注的公司。无论是数据分析,或是合理用药和未来的PBM公司,都是需要长期专注才能成功的,但这些市场未来尽管体量会很大,但市场仍会长期分散,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大体量公司。

总之,增加优质有效的供给是未来医疗服务的长期趋势,如何围绕这一趋势去获取发展动力将是所有医疗服务公司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工具性属性将有助于市场的推进,但如何成功的在市场上找到契合点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价值所在。

是什么让王杉们“瞧不上”移动医疗?

此前,原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与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一场对话成了移动医疗甚至整个医疗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相比朋友圈的热闹,当时现场的观众却只有一个感受:鸡同鸭讲。这场看似激烈的对话,其实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大佬在谈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从气势上看,王杉也以压倒性的发言时间,成为现场当之无愧的男一号。整场对话也传递出一种信号:站在公立医院的角度,互联网医疗公司目前还没有和他们平等对谈的资格。

真正让大医院院长“看不上”互联网医疗的原因是什么?是医疗质量,是商业模式,还是医疗资源的所有者与索取者之间强烈的不对等地位?其实回头来看,这种姑且可以用“封闭”或者“偏见”来形容的态度,多多少少都与院长们的知识储备有关。

院长心中的互联网、

大数据和移动医疗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外界的观念往往并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他。在菁英阶层里,这种模式更加典型。

大型公立医院院长无疑是菁英阶层中的菁英阶层。在对话中,王杉不止一次提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尤其是与互联网、大数据有关的经历。看得出来,他对IBM在医疗大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是认可的,并且认为这将是未来医疗发展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于院长们来说,IBM正在做的这些事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对医疗行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一覆盖云存储、云计算的领域才是与医疗行业真正对等的阵营。

在张锐为数不多的发言内容中,其中一点确实说中了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院长对于信息化和互联网的理解:“传统的医疗是以医疗作为主体的,无论是工作还是自己的IT系统都会往塔尖走。”

实际上,无论是院内的信息化工作,还是在和信息科的对接上,院长们也在进行着一次体验式的改革。当几个医院一起开会的时候,院长们拿出手机,通过业务或者管理的信息系统就可以看到自己医院的运营状况,或者某个病人的信息。

对于院长们来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体验,真正能感觉到移动技术和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现在广义上的移动医疗,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没有给院长带来任何体验。起码,没有任何正面的体验。

院长的价值判断:

投入与产出

面对张锐半玩笑式的邀请,王杉的回应也很直接:“你把我的价值只限于‘给你用’,我可能还有更大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在哪里,委婉点说是给移动医疗“出主意”,再直接点说:这个游戏得让医院制定规则。

这样“霸道总裁式”的回应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者说,大型公立医院的院长其实就是扮演着总裁的角色。他们每天所要面对的是医院里“医、教、研”几条线,时刻惦记着人才、资金,总是在进行价值的判断。不难理解,王杉在对话一开始就抛出的那几个问题: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人才培养,以及围绕这一切投入的管理成本。

这些原本就不是移动医疗所能解决的,但是确实是医疗行为中必须涉及的部分。谈到这样的问题,是处于院长这个位置的一种惯性思维,也是价值的博弈。

互联网企业如何冲破医院的“壁垒”,这个问题说着说着就似乎真的成了医院的问题。可是回过头来想想,当移动医疗这个行业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壁垒”挂在嘴边,认定有人在人为地设置障碍,略显有些“矫情”。

而对这个问题,王杉的回答也很明确:“(互联网公司)真的没有拿出什么现在已经成熟的、医院必须买的东西。你给到了医院什么,医院就必须买你的服务?”

回到最后,还是价值的判断和交换。在医院看来,他们的价值是明确的。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仍然是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而大学医院更是“产供销一体化”。这时候有人想来分一杯羹,医院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医生资源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要“给你用”,凭什么?

目前公立医院院长们对于外界,尤其是移动医疗创业者来说,正逐渐形成一种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刻板印象。假如从这种思维格局里跳出来看,不难发现,院长们对移动医疗的不屑一顾并不是因为它是“新鲜”的,而是基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一行业能给医院带来的价值判断的。

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对话,有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因为双方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不过,能让外界看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对于移动医疗的创业者来说,无论有多少用户,市场估值多少,到了现在确实是必须要考虑自己对于目前的医疗主体――大型公立医院来说到底价值几何的时候了。

第4篇

摘要:自Amazon推出第一个云应用到现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愈显激烈。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大的宽带接入提供商,及其最高的3G品牌知晓度,无疑成为云平台建设的最强推动者。本文将系统地对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对各方面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中国电信的云平台之路走的更从容,更广阔。

关键词:云计算;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

0引言

2010年9月28日,中国电信正式加入全球云计算研发测试平台Open Cirrus,正式开始布局云计算市场。环顾中国,云计算建设如火如荼。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需要冷静、客观的分析,本文将对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积极发现不足,防微杜渐,以期中国电信“云”之路走的更顺畅。

本文安排如下,首先简述云计算的相关概念、阐述云计算对中国电信的意义,然后通过系统化的云计算市场分析、价值链分析、核心能力分析、以及SWOT分析,对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对是对中国电信云计算发展的问题和展望。

1何谓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或者说是网格计算的一种升级,一种商业化的实现。目前,云计算尚无统一的定义,各方表述均有不同。

维基百科中对云计算做出了定义,定义的第一段如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一种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资源,整个运行方式就如同电网。

云计算基于网络,发展并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它是一种把资源作为服务的计算模式,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用户不必了解“云”中的细节,也不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对“云”中的技术设施进行控制。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则认为:所谓“云计算”,就是要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就是:钱庄[1]。

云计算带来的是一种变革——用户只需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云端”资源,这也将改变传统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方式。狭义来讲,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实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广义来讲,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自我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带宽资源等[2]。

笔者认为,云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一个开放的数据中心,可以实时、按需、易扩展的把所需资源分配给各用户,使其独立、高效的完成。当云把计算及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互联网用户时,用户所使用的数据、服务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等资源都来自互联网上的虚拟化计算中心,该数据中心负责对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安全的控制等。例如某用户想要建设一个网站,只需租用运营商提供的虚拟服务器,网站压力过大时,可以瞬间请求更多资源,压力变小时,可以将多余资源源释放。基于这种模式,就方便了用户对资源的获取和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2云计算对中国电信的意义

自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新调整,“十二五”规划高调提出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中国电信面对如此环境,也必将以云计算为契机,履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职责,加速自身战略转型。

2.1 中小企业的巨大需求满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具备大规模、低成本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应用能力;引入更多第三方开发者,形成信息化应用生态系统,并与企业信息化终端系统结合;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弹性IT资源需求,降低客户信息化发展门槛。

2.2 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云计算,将有助于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云计算的应用,有利于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且有效改进应用的使用体验,吸引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

2.3 提高IT效率,降低成本加快新业务创新、孵化和部署速度,降低投入;提升IT支撑系统性能和响应能力,降低IT投入成本;利用云计算技术特点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3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的分析

3.1 云计算市场分析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这些必将对未来的电信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从服务器、存储等到中间件、操作系统、各类软件服务在内的众多领域。据权威调研机构IDC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2年有望达到420亿美元。

2010年底,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化工和电力等行业为主,市场规模也将从2009年的92.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06.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7.4%。

中国云计算市场潜力巨大,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对于这些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自建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快速发展的业务相匹配,而云计算的租用、按需付费的模式正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众多的服务器、存储厂商以及平台软件厂商都希望通过云计算平台将产品推广到中小企业中,以便未来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技术的落地、企业的联手、政策的扶持将极大的推动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众多的电信运营商、IDC服务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具有成为云运营商的潜力。而中国电信依托强大的宽带接入市场份额、3G网络覆盖、“十二五”规划的电信政策扶持和资金后盾,必将成为这一发展浪潮中的翘楚。

3.2 价值链分析伴随着中国电信业绩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国电信的业务的重心也已完成从原始的固话网络建设到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建设的转变。由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不需要大量购买生产原料,其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设备折旧、网络运行维护费用和员工的薪酬福利。

中国电信现阶段的价值链形态如图2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

3.2.1 支持资源中国电信的支持资源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司基本活动的效率,对公司整体运营产生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完善、独特的管理体系,可以迅速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完善的内部管理新体系具备可复制性,未来中国电信可以通过管理输出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品牌对于公司的形象提升、客户开拓甚至提高公司利润水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成为中国电信核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品牌“天翼”、“我的e家”和“商务导航”以其清晰的市场定位,丰富的内容层次,高性价比的服务水平获得一致好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宽带接入覆盖面持续增长,“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步伐加快,接入能力逐步提高。

3.2.2 技术开发与基础网络建设既要充分满足现有业务需要,又要适当超前。市场需求是技术开发和基础建设的源动力,及时、充分的市场需求分析,畅通的信息反馈,为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创造先决条件。

3.2.3 运营维护要研究业务的运营机制和盈利模式,这对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至关重要,是公司未来运营维护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只有如此,才能制定有效、经济的运营维护执行策略,实现最大化收益。

3.2.4 中国电信营销策划水平提升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建立市场调研体系和建立营销策划团队。营销水平是决定产品市场实现的关键,出色的营销理念对建立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至关重要。

3.2.5 中国电信市场实现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在营销体系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包括以提升营销技能为主的培训和公平、合理的员工绩效管理。

3.2.6 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客户业务办理的便捷程度和服务质量。具体工作包括科学布置营业厅、增加营业厅数量、提高客户服务部门管理水平、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更个性的服务、及时的信息反馈等。

3.3 核心能力分析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必将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因素。中国电信作为国内电信市场全业务覆盖的中坚力量,其业务运行能力,品牌支撑能力,产品组合提升能力,是其最基础的竞争优势。而在语音信息和宽带互联网市场积淀的内容优势、3G网络环境下,高带宽、高流量的增值业务提供能力是其获得未来市场的最好保证。

作为客户知晓度最高的3G品牌,“天翼”以其丰富的内容提供、稳定性、高性价比等因素,份额逐渐提高。基于高带宽、高流量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国电信全面布局指明了方向,而国内宽带接入市场的主导地位,无疑成为中国电信赢得下一代电信革命胜利的宝器。

3.4 SWOT分析通过对中国电信业务模式的分析,结合网络资源和现有的数据信息,归纳出中国电信建设云计算平台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4]

3.4.1 优势(Strength)①资源优势:中国电信拥有较丰富的带宽资源,网络接入高速、可靠;②客户优势: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尤其是拥有一部分高知名度的客户资源;③品牌优势:中国电信拥有领先的品牌优势,有很好的社会信用度;④国家对电信产业的政策扶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说明:云计算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⑤充足的资金是建设云平台的保证。

3.4.2劣势(Weak)①云计算研发能力不足,原有业务平台改造难度较大;②渠道力量薄弱,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③市场营销策略灵活性不足;④整体服务水平较低;⑤低端用户多,价格方面满意度较低。

3.4.3机会(Opportunity)①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潜力巨大,易于发展;②互联网行业应用的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及三网融合的趋势,促进了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发展;③云计算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绿色IT技术”的代表之一,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这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④交通、金融、物流及制造等传统行业信息化的加速促进了用户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市场潜力较大,另外,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也是巨大的市场诱惑;⑤未来,政府在云计算方面有很大的需求量。

3.4.4 威胁(Threat)①起步较晚,技术上需要突破,研发时间难以确定;②互联网运营商、IT厂商纷纷加入云计算服务领域,导致云计算服务领域的竞争将异常激烈;③云计算服务将带来技术的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其实施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中国电信的业务开发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④中国电信对企业级客户需求挖掘相对不足,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⑤对未来云计算市场的市场预期难以保证。

4中国电信云计算发展的展望和问题

4.1 中国电信云计算发展的定位中国电信依托自有资源优势建设云平台,清晰的市场定位对于实现最大化收益至关重要。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市场形态,其市场角色可以有如下的定位:

4.1.1 成为国内领先的IaaS服务提供商:IaaS是中国电信发展云计算的必由之路,国外领先电信运营商的一致选择;以云计算为契机,整合IDC业务服务体系;依托IDC业务,利用中国电信在基础资源、用户群、资金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优先提供IaaS服务。

4.1.2 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聚合者,积极争取主导PaaS运营:PaaS具有密集软件技术特点,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中,中国电信应积极跟进,稳妥介入;与成熟平台提供商合作,适时提供PaaS服务,成为产业链的整合者和聚合点;同时利用PaaS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优化内部应用,提升资源利用率。

4.1.3 成为国内SaaS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利用“商务领航”等品牌提供供SaaS服务;利用中国电信网络覆盖和业务资源优势,提供差异化竞争的SaaS服务;通过PaaS平台引入第三方SaaS开发力量,提供个性化应用。

4.2 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中国电信云计算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4.2.1 合作风险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不一致,同一服务模式存在多种非标准化实现,市场潜力未知,存在技术选择风险;多数潜在合作伙伴的技术产品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难以实现共享或互通,不利于市场的充分竞争,更不利于中国电信对产业链的主导。

4.2.2 市场机会云计算市场还处于孕育期,产业链尚未建立,市场潜力尚待挖掘;云计算不同层面的市场竞争各异,需区别对待,充分挖掘市场机会。

4.2.3 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架构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服务无界性与电信现行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尚没有适合运营云计算服务的实体;云计算对现有结算方式,IT资源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另外,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技术问题,诸如数据安全问题,服务器集群配置等,以及社会问题等,都会影响中国电信云平台建设,需要正视。

5结语

中国电信的云计算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需要公司科学的部署发展战略,有效的整合现有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宽带接入提供商,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的云平台建设经验,结合现有资源,一方面重新审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建立完善的问题处理机制,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合作,由解决方案提供商(IBM、Alcatel-Lucent等)规划云服务运营体系,由系统集成商组织资源进行技术改造与业务平台开发。

百年电信,基业长青。相信中国电信会把握住云计算的发展机遇,建立中国电信在云计算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杨云,冯亚.基于云计算模型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J].微型电脑应用,2009,25(10A):42..

[2]马少武,张应,徐雷.云计算在电信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0,02:37.

第5篇

【关键词】 语音识别 通话 大数据 互联网

该文主要致力于解决通话中的语音识别技术,长期可推广至QQ语音聊天等即时聊天软件中,相较于目前大多数语音识别软件需要手动打开更为主动,让用户感觉不到软件的存在,将该技术深度整合到系统或QQ服务中在通话结束后针对通话中涉及的电话号码、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进行信息的推送,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对听力有障碍的人士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语音识别基本原理

语音识别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包括特征提取、模式匹配、参考模式库等三个基本单元,未知语音经过话筒变换成电信号后加在识别系统的输入端,首先经过预处理,再根据人的语音特点建立语音模型,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并抽取所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语音识别所需的模板,然后根据此模板的定义,通过查表就可以给出计算机的识别结果。 [1]

二、通话中语音识别技术

2.1技术原理:

1、基本架构:Smartalk通话系统基于“云之讯”开放平台提供的语音视频通话服务和“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提供的语音识别服务,并加以对手机GPS位置、通讯录、社交软件信息的分析,在“云”的辅助下对之进行处理和交换。Smartalk架构分为4个部分:客户端、语音视频服务、语音识别服务、云数据处理分析。利用“云之讯”开放平台提供的语音视频通话服务和“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提供的语音识别服务可将用户在通话中涉及的地点、人名、电话号码等关键词提取出来并加以分析对行程和下一步操作提供帮助。

2、基本平台:本系统基于APIcloud开发,兼容云端和第三方SDK,可跨平台(Android、IOS、Windows等)使用,采用标准的c++语言实现。

2.2功能实现:

1、基于“云之讯”开放平台的通话系统:云之讯融合通讯开放平台为企业及个人开发者提供各种通讯服务,包括在线语音服务、短信服务、视频服务、会议服务等,开发者通过嵌入云通讯API在应用中轻松实现各种通讯功能。

2、基于“科大讯飞”开放平台的语音识别系统:。讯飞开放平台使用户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使用任何设备方便的介入讯飞开放平台提供的“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服务。目前开放平台向开发者提供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唤醒、语义理解、移动应用分析等多项服务。

3、语音识别与云端大数据结合分析:。利用基于“云之讯”通话系统和“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系统实现了实时的语音识别,加以云端大数据的结合,和实时的分析用户当前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的跟用户产生交流反馈,并根据用户长期的使用时间分析智能提前推送相关信息。

2.3未来展望: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并随着通信传输速度的逐渐提高,可在实时的条件下分析与推送更多丰富的内容,加以与即时聊天软件的结合,将该技术深度整合到系统或QQ服务中在通话结束后针对通话中涉及的电话号码、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进行信息的推送,并对听力有障碍的人士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

三、语音识别技术应用

3.1 语音指令控制在汽车上的应用:

语音控制人员只需要用嘴说出命令控制字,就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在汽车上,可用于汽车导航、控制车载设备。如车灯、音响、天窗、座椅、雨刮器等。

3.2语音识别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医疗语音识别技术,已有厂商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语音识别系统,可直接内嵌到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让医生通过语音输入病人信息,填写医疗记录,下达医嘱信息。

四、相关市场调研

1、国内外市场分析:2015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61.2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4.2%。其中,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40.3亿元,较2014年增长增长41.0%,远高于全球语音产业增长速度预计到2016年,中国语音产业规模预计达到59亿元。[2]

2、相关应用发展: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展示的MindMeld。在通话中,如果参与者点击应用的一个按钮,那么MindMeld将利用Nuance的语音识别技术,分析此前15至30秒对话。随后,MindMeld将确定对话中的关键词,以及其他多个信息来源,查找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并在屏幕上向用户提供图片和链接地址。[3]

参 考 文 献

[1] 吴坚.基于web的salt语音识别技术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06

第6篇

关键词:网上药店 SWOT 营销策略

一、网上药店经营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成熟,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行业,使得我国网上药店发展迅速。由于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其使用方法、数量、时间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使用效果,误用滥用可能会危及生病,所以国家对于网上药店有诸多法规和政策上的约束,这就导致了我国网上药店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截至2016年4月,我国批准的合法网上药店共431家,相对于传统药店,这个数量远远落后。2015年中康资讯的《中国医药行业六大终端用药市场分析蓝皮书(2014-2015)》显示:2014年,整个中国药品市场(不含药材)总规模达12802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13.3%,2009年至201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4273亿人民币。如图1所示,目前网上药店基数虽然很小,却是未来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二、针对网上药店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网上药店发展。2014年,中国网上药店总体销售规模达到72亿元,较2013年增长71.4%。预计2015年网上药店全品类交易规模将达110亿元,药品单项增长至27亿元。2014年网上药店注册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国家食药监系统登记的网上药店共269家,截至2016年4月注册网上药店数已达431家。从增长数据看网上药店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拥有传统药店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网上药店的特殊经营形式,其真正地实现了“零库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如门店租金成本、工商税务费用、库存成本、运营成本等。网上药店没有时空限制,其经营药品种类可以远超传统药店,目前网上药店经营药品品种平均在5000种以上,这使得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到平时难见的药品,也可以在药品之间进行对比,获得更多的药品和疾病信息。消费者买药不再需要专门去药店,只需在网上药店选择购买下单,然后相应地物流服务就会将药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更加方便快捷。

多元化发展。从药品品类上看,网上药店药品销售份额前三名是益养生类、泌尿补肾类和皮肤病用药。另外,诸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剂等品类也是网上药店经营的重要品类,这些品类的共同特点是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安全性好,非急性疾病治疗药物甚至是非治疗性药物。部分药店还推出“全能服务”的经营理念,其经营范围包括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妇婴用品等。

(二)劣势(W)分析

网络购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一方面指的是消费者用药安全无法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药品时,只有以适当的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药品有效,网上药店由于其虚拟性,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由于网上药店的监管问题,使得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降低,由于监管工作的复杂和繁琐性,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虚假药品信息,违法销售假劣药品,扰乱药品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

医保制度不支持网上药店支付系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人群、地域的区别,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三是适用于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消费者在进行医疗支出时,更倾向于使用医保支付,这使得消费者在做出有关网上药店的购买决策时,会产生一个复杂的过程。

网上药店的药品结构受到严格限制。从药品结构看,OTC药品占据网上药店销售90%以上的份额。《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要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家这些为了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相关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网上药店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三)机会(O)分析

变化的药品消费特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药品的消费特征也呈现了新的变化,第一老龄化,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占总人口的10.1%,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这意味着治疗相关疾病的药品需求较大,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三高、慢性病以及相关的保健品。

第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改变,据调查,大中型药店、连锁药店、医院是人们购买药品首选的比例分别是42.9%、34.3%、22.8%,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不再首选医院。

第三健康意识,目前我国人均年药品消费额为5.5美元,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身体健康,其自我健康意识、自我医疗能力不断地在提高和加强,网上药店的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国家相关政策扶持。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网上药店的发展,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等。

(四)威胁(T)分析

传统药店具有较强竞争优势。2014年,零售药店市场总规模2817亿元,药店总数达到434930家,其中中国连锁药店百强销售额达960亿元,在总体零售规模中集中度达34.1%,同比上升近2个百分点。传统药店受新版GSP出台的影响,单体药店数量会有所下降,但其销售规模增长率仍与往年持平。传统零售药店在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占有率、发展速度、市场前景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同业之间竞争激烈。根据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分析网上药店的营销环境,其中行业现有竞争状况对于网上药店的威胁较大。同业之间发展较快的竞争企业有天猫医药馆、三九健康网、阿里健康计划,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商企业也纷纷加入到医药电商的竞争中来,如百度、京东、小米、1号店等。这些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网上药店市场良莠不齐,必然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网上药店发展对策

(一)企业方面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培养消费者购药习惯。网上药店可以通过广告投放、公众知名媒体宣传、好友推介激励机制等手段,宣传网上购药的渠道,使消费者逐渐信任网上药店,养成选择网上药店购买的消费习惯。网上药店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消费者的医药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来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二)政府方面

网上药店虽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不支持医保支付购买仍制约网上药店的发展。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医保制度与网上药店支付系统的对接,不仅方便消费者的支付,更有利于医保报销系统的实时更新。

(三)行业方面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和信息平台可以起到监管和化解网络购药风险的作用,为消费者普及药品常识。统一平台的建立,会使网上药店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资源分配,使得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燕萍,王怡,党丽娟.我国网上药店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12):1080- 1082.

第7篇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去年年底就了一份《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罗兰贝格统计了中国共享经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市场渗透率因素,并结合中国共享经济九大领域发展,测算出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为625亿。罗兰贝格还预测,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在罗兰贝格的这份报告中,汽车共享出行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816万次/天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年增长至3800亿元/年,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望达到1.8万亿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的确,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出行或许是目前中国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一类共享模式,除此之外,摩拜、途家等,均是将共享经济成功运用于国内市场的企业代表。那么让投资者欲罢不能,消费者难舍难离的共享经济,它到底经济在哪儿呢?

从今年二月末麦肯锡的《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这份报告通过对中国40个城市近2900名消费者的大规模高覆盖调查,聚焦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三大行业――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和共享技能,它们的现状与发展应当会给予人们一些启发。

共享出行

方便大众,创造就业,推动交通行业升级创新

共享出行主要涵盖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模式。目前中国共享出行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0万。共享出行的出现对公共交通起到了补充作用,满足了消费者出行需求。同时提供了多元选择并创造了新型就业,带来消费者及服务者剩余。

同时,共享出行在环保和缓解道路拥堵等方面也将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调研表明近80%的受访者偏好环保型车辆,且多数消费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愿优先选择环保型车辆,显示出车辆环保化的大环境已日渐成熟。而降低网约车出行中公交地铁转换比例并提高拼车效率则有助于降低路面总行驶里程。

在可见的未来,共享出行将结合公共交通的升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电动车的推广等科技和社会因素推动城市出行模式的创新。总体来看,共享出行的发展将推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带来的便利出行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从而提振经济活力,并惠及就业。

共享空间

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

共享空间涵盖在线短租、长租合租及共享办公等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在线短租。共享空间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共享空间可以盘活存量房产,有效调节供给,通过促进供需匹配为消费者及房东双方带来效益。当前在线短租模式每年盘活的闲置个人房产资源约120万平方米,增速达15~20%以上。在线短租服务最常见的场景为消费者周末短途及国内长途旅游。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短租服务后,约15%的受访者过去一年的出行天数有所增加,受访消费者的整体住宿开支上升约4%。同时,在线短租为各地创造了新的家政及周边行业的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

平衡稀缺资源,创造新型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主要包括劳动力共享和高技能共享两类。劳动力共享,如众包物流,利用大数据匹配技术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满足了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低技能人群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就业机会。高技能共享涵盖医疗服务、行业顾问、技术及商业支持等领域,有利于解决稀缺技能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普惠大众及中小企业。然而共享技能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过去一年曾经使用共享技能服务的受访者比例,在一二线城市约2%,而三四线城市不足1%。生活服务、医疗健康及物流人力是现阶段普及程度较高的共享技能类别。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共享技能的普及,消费者在此类平台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约80%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在此类平台的支出,人均增幅达27%。

共享经济在国内初现红火的前几年,曾有互联网经济的研究者表示,共享经济本质上只是互联网经济下“新瓶装旧酒”的噱头,他们认为共享经济的根本是“互帮互助”,然而如今的所谓“共享经济”,只是在帮助投资者赚钱。因为“用户创造的资本收益,不可能为他们共享。这些实打实的数千亿美元的利益,一分钱也没进用户的腰包。而那些热衷于此的活跃用户,只是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永动机’。”

无论这类声音是否有其正确之处,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却已经实打实地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在更多行业中得到普及,这势必、甚至已经带动了一批行业的升级与创新。仅以摩拜单车为例,当我们以“摩拜”为关键词检索专利,剔除明显不相关的,可看到12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5件外观设计专利,共计28件,其中一件发明的专利申请人为上海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另27件专利的申请人均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而且由于它的初现,现在国内自行车年产达千万辆。可见,在此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传统企业、政府间的关系将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形成互助互联的生态圈,而无论是从速度、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我国的共享经济市场都其极具潜力。

速度:翻番增长显蓬勃生机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中,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去年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未来几年,共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有望达到10%以上。

广度:融合发展显强牵引力

当前,共享经济已经覆盖了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资金分享等领域,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业态,有力驱动着资产权属、生产组织、服务供给、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8篇

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去年年底就了一份《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罗兰贝格统计了中国共享经济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市场份额,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市场渗透率因素,并结合中国共享经济九大领域发展,测算出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规模为625亿。罗兰贝格还预测,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在罗兰贝格的这份报告中,汽车共享出行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直接需求将由2015年816万次/天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由660亿元/年增长至3800亿元/年,而潜在需求带来的潜在市鋈萘扛有望达到1.8万亿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的确,以滴滴、优步为代表的汽车共享出行或许是目前中国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一类共享模式,除此之外,摩拜、途家等,均是将共享经济成功运用于国内市场的企业代表。那么让投资者欲罢不能,消费者难舍难离的共享经济,它到底经济在哪儿呢?

从今年二月末麦肯锡的《中国共享经济消费者调研》中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一二。这份报告通过对中国40个城市近2900名消费者的大规模高覆盖调查,聚焦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三大行业――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和共享技能,它们的现状与发展应当会给予人们一些启发。

共享出行

方便大众,创造就业,推动交通行业升级创新

共享出行主要涵盖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模式。目前中国共享出行日活跃用户已超过1000万。共享出行的出现对公共交通起到了补充作用,满足了消费者出行需求。同时提供了多元选择并创造了新型就业,带来消费者及服务者剩余。

同时,共享出行在环保和缓解道路拥堵等方面也将深刻影响社会发展。调研表明近80%的受访者偏好环保型车辆,且多数消费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愿优先选择环保型车辆,显示出车辆环保化的大环境已日渐成熟。而降低网约车出行中公交地铁转换比例并提高拼车效率则有助于降低路面总行驶里程。

在可见的未来,共享出行将结合公共交通的升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电动车的推广等科技和社会因素推动城市出行模式的创新。总体来看,共享出行的发展将推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带来的便利出行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从而提振经济活力,并惠及就业。

共享空间

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

共享空间涵盖在线短租、长租合租及共享办公等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在线短租。共享空间还处在发展初期,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共享空间可以盘活存量房产,有效调节供给,通过促进供需匹配为消费者及房东双方带来效益。当前在线短租模式每年盘活的闲置个人房产资源约120万平方米,增速达15~20%以上。在线短租服务最常见的场景为消费者周末短途及国内长途旅游。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短租服务后,约15%的受访者过去一年的出行天数有所增加,受访消费者的整体住宿开支上升约4%。同时,在线短租为各地创造了新的家政及周边行业的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

平衡稀缺资源,创造新型就业机会

共享技能主要包括劳动力共享和高技能共享两类。劳动力共享,如众包物流,利用大数据匹配技术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满足了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同时为低技能人群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就业机会。高技能共享涵盖医疗服务、行业顾问、技术及商业支持等领域,有利于解决稀缺技能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普惠大众及中小企业。然而共享技能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过去一年曾经使用共享技能服务的受访者比例,在一二线城市约2%,而三四线城市不足1%。生活服务、医疗健康及物流人力是现阶段普及程度较高的共享技能类别。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共享技能的普及,消费者在此类平台的消费将进一步增加。约80%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在此类平台的支出,人均增幅达27%。

共享经济在国内初现红火的前几年,曾有互联网经济的研究者表示,共享经济本质上只是互联网经济下“新瓶装旧酒”的噱头,他们认为共享经济的根本是“互帮互助”,然而如今的所谓“共享经济”,只是在帮助投资者赚钱。因为“用户创造的资本收益,不可能为他们共享。这些实打实的数千亿美元的利益,一分钱也没进用户的腰包。而那些热衷于此的活跃用户,只是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永动机’。”

无论这类声音是否有其正确之处,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却已经实打实地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在更多行业中得到普及,这势必、甚至已经带动了一批行业的升级与创新。仅以摩拜单车为例,当我们以“摩拜”为关键词检索专利,剔除明显不相关的,可看到12件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5件外观设计专利,共计28件,其中一件发明的专利申请人为上海摩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另27件专利的申请人均为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而且由于它的初现,现在国内自行车年产达千万辆。可见,在此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传统企业、政府间的关系将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形成互助互联的生态圈,而无论是从速度、广度,还是深度上来看,我国的共享经济市场都其极具潜力。

速度:翻番增长显蓬勃生机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中,可谓是“风景这边独好”――去年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未来几年,共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有望达到10%以上。

广度:融合发展显强牵引力

当前,共享经济已经覆盖了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资金分享等领域,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业态,有力驱动着资产权属、生产组织、服务供给、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 经济新常态 创新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正消融传统金融服务业

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不断创新,开始向纵深方向进军。已有的业态也呈现新的态势。互联网金融正彻底改变着中国因金融创新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这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呼唤我们迅速提升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创新监管机制,防范可能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强、兼容性广、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需要并重。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充分发挥行业联盟与自律组织的作用,促进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制度,保护金融数据安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方支付成为新事物。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个人或单位直接向商业银行支付,商业银行最后再通过中央银行予以结算。互联网兴起以后,第三方支付成为重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具有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职能,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功能。互联网助飞了第三方支付产业链,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支付功能,增加了理财产品销售、资产管理、保险代销、跨境结算等新功能。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使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得到了较快增长。2015年6月,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监管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并没有放缓发展速度,支付数额不断创造新高,并且支付的工具也开始衍生发展。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实现移动设备支付比重超越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保险迅速提振保险业。互联网保险推崇简单、直观、标准化的设计,并且保费低廉,便于交易,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传统保险公司利用网上渠道销售保险,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目前都比较重视互联网保险,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拓展自己的产品线;网络巨头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来推销互联网保险。比如阿里与太平洋安联联手发展健康险,腾讯在山东申请设立寿险公司。2015年,互联网保险以财产险和车险为主,人身险的比重也开始提升。

互联网理财方兴未艾。互联网理财具体包括网上股票理财、网上计算存贷款利息、互联网自助贷款和转存,以及各种理财产品等。在互联网理财出现之初,各种便利的支付和缴费形式是主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理财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开始以向民众推出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主。由于民众的理财知识较为缺乏,对各种理财产品一时也难以分出良莠,互联网理财服务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互联网理财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互联网理财的业态是将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金融服务。2015年,互联网理财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提供较高的收益之外,互联网理财更加注重于服务的质量和风险的可控,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手段。

众筹成为新的融资主力军。众筹是指小企业或个人以某些可盈利的项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展示他们的创意,从而获得资助的模式。现代众筹起源于美国,并很快向亚洲地区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取资助的重要渠道。截止2015年7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24家,数量比上月增加13家。在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中,以股权众筹平台为最多,其次是奖励众筹和混合众筹,公益众筹的数目最少。众筹平台分布于20余个省份,北京、广东、上海位居众筹平台的前三位。此外,随着中国创新大潮的来临,股权众筹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相结合,有效地降低投资门槛,给予更多的投资者以投资机会,更便利了小微高新企业的融资。

大数据颠覆传统产业

大数据是指在有限时间内生成的大量无法用普通方法处理的数据,具有巨大的数据维度、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较低的价值密度等四大特征。大数据虽然单位价值密度不高,但如果能选择较为合适的挖掘和处理方法,往往能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挖掘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大数据,能得到大量有益的信息。在以往,大数据总给人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感觉,这种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变化。

大数据催生智能制造。近年来,大数据迅速向工业制造领域渗透,产生了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以工业系统的数据搜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对设备、装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产业链进行更有效的优化管理,使制造过程的信息透明化,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并且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地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利用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开始向产品的智能化、流程和制造的智能化、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虽然中国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膨化健康产业。在传统的模式中,健康产业只是对个体患者的需求进行处理和满足,大量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只能白白闲置。由于大数据已成为有效的工具,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已不再是问题,健康管理、疾病管理、远程医疗这些行业都因大数据产业的成熟而获得发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除了出售药品,提供服务和医疗设备这些传统业务外,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就成为耀眼的新兴产业。除此之外,大数据对于健康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新产品的研发,药品和保健产品的定价,智能化制造、市场分析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将产生强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大健康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愈加重要,年支出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10。据预测,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能创造8万亿元的GDP。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了国内互联网巨头,2015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推出“百度医生”,挟本身的数据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医疗服务。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推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计划在2030年以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中央财政出资200亿元,其余400亿元由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套。大数据健康产业在中国呈现出辉煌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

在信息社会的技术条件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呈现加速融合的趋势,第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不但出现了大量新业态,而且拉近了生产和销售的距离,使得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互联网农业方兴未艾。互联网农业是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中心,深入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实现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对品质、需求、自然条件、灾害、产品检验标准、物流等多方面信息的集成,集感知、控制、作业、传输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更提高了品质。此外,互联网技术还打通了农业及与之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将工业化的质量控制过程渗透到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加工中去,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和完备。2015年,多个农业地区都积极地与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对接电商平台,并将农业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向纵深推进。同时,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也逐渐成型,包括农产品品牌化、大数据市场预测分析、农业众筹等等。国家对互联网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5月8日,国务院在“电商国八条”中指出,应加强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光明。

互联网升级传统家电。互联网家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对普通家用电器进行改进,将不同的家电进行互联,并可有效地与外界进行功能和信息交换。互联网家电不仅可以在家庭内部实施数据共享和联合控制,而且还可以获取外部讯息,接受家庭成员在外地的指令,方便家居生活。2015年,中国的家电互联网呈加速融合的态势,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的相互合作日渐紧密,包括信息、资本和战略融合等。长虹、TCL、创维等家电名企都开始专注于互联网家电的发展,海尔近日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互联网冰箱。除了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外,一些家电企业还收购了部分互联网企业,以对互联网家电实施布局。在宏观层面,互联网家电同样受到重视,家电行业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将先进技术全面融于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中,改变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今后,互联网家电将只是一个载体,服务与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产品,构成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家电在中国正以迅猛速度发展,必将重塑整个中国家电业。

互联网改造着生态圈。当互联网全面进入到民众的生活之后,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日趋紧密,界限也日益模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以各种方式将许多具有相同偏好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生态圈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系统、互动系统、支付系统和物流系统等。这就将众多的用户联接起来,并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对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发展成绩,没有被国外企业压制,有着自身成熟而较为独立的互联网生态是重要原因。2015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对完善自身的互联网生态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比如阿里巴巴与苏宁签署了战略合作的协议。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串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都意识到必须抓住时机,营造自身的互联网生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实现这一转型。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国内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将和中国整个产业升级的进程结合起来,并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依附,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

首先,互联网金融将克服中国金融深化不足的缺陷,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矫正起到巨大作用。中国金融工具发展较西方大为滞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个人申请信贷也颇为不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借贷利息率高昂,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不利的作用。单纯依靠银行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的直接融资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也并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这一点,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方面,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过程如果延续下去,不但会缓解民间的资金荒,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起到巨大的矫正作用,并且促进中国金融工具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其次,互联网连同3D打印技术彻底改造着制造业,创造出全新的制造业业态,从而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出独特的贡献。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纵深发展。产业互联网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渗透。同时,传统产业也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原材料、装备制造、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程,加快生产流程的创新,发挥“信息流”的作用,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促进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业的各个环节,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互联网+制造业”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商柔性化:原有以规模效应和资金为主的竞争逐步让位于信息利用和灵活协同。互联网为小生产商(品牌商)赋能:聚集长尾需求;消费者需求实时反馈;柔性化生产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和网络众包的出现,既能让相关企业以较低的代价取得技术成果,又促使企业组成一个集团,透过通用智能硬件联合取得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大大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扩散。此外,大数据也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按需制造、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全智能工厂和网络化工厂,将各个工厂的数据联系在一起,避免浪费,并实现按需生产,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计划性生产,但却是建立在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总之,互联网全面向工业渗透,将为庞大的中国制造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10篇

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北京大学念本科时候的尝试,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搜索引擎。IDG投资了五万美元,搜狐和China Byte买他们的软件,在上面开发网站的搜索产品。当时他们并不了解市场,找客户非常困难,后来五万美元烧干了,就把源代码卖给了China Byte。虽然第一个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给了庄辰超很好的机会接触互联网。

近期,庄辰超接受了高瓴资本的访谈,聊起了他的创业经。

为什么卖掉鲨威:看清楚你的市场价值

高瓴资本:在你大学毕业,加入China Byte之后,你是怎样想到要做鲨威体坛这样一个体育网站的?后来为什么又在互联网热度很高的时候卖掉鲨威体坛?

庄辰超:我加入China Byte之后和几位同事碰撞出了新的创业想法,准备自己出去成立一家公司。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接触一个商业计划。

我们试图分析商业机会在哪里,我们寻找机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一个成熟的上市公司确定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已经被资本市场认可了。当时新闻门户网站是市场上最热的网站,中国已经有了势头很快的新浪。

第二步是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几个人跟现有的竞争对手Yahoo和新浪竞争。我们就看它们细分的品类里哪个流量比较大,哪个比较吸引人,所以选择了体育新闻作为一个突破口,成立了鲨威体坛。

然后我们就招募团队、融资、拉流量、拉内容、请明星、做访谈,这是一个标准的流程。公司成长也很快,我们从IDG、SoftBank和Intel拿到300万美元的投资。

紧接着在2000年,我们发现资本市场上一些公司股价异动,认为市场非常不稳定。所以在大家都试图去融资的时候,我们选择另外一个方向――把公司卖掉。这也是后来我发现的一个道理:在资本市场上如果你判断完一个趋势,一定要第一个行动。

当时市场上愿意卖掉自己公司的人很少,都觉得自己抱着一个金娃娃,未来可以值几亿美元。我们很快以3000万美元和谈成了。之后市场就开始暴跌,交易最后是1500万美元达成的,公司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这前后,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6000点跌到1000点,和我们同一时间创业的绝大部分网站倒闭了,能活下来的都是新浪、搜狐等大公司。

高瓴资本:现在回看,卖掉公司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清楚这个趋势。你从第二次的创业经历中,领悟到了什么呢?

庄辰超:我们有几点收获:第一,在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市场,要看清楚你所做的业务能不能短时间获得巨大的市场价值。市场太小的公司在遇到经济问题的时候很难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渡过难关。

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门户是可以做大的,当时体育、娱乐的市场还是太小,我们在做鲨威的时候没有想清楚。但是有一点做得好的就是,我们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尽快采取了行动。

第二,选择和主流相反的观点往往成功几率更高。当你和大多数人方向一样时,只有最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胜出。当你和大众相反,就有很大几率成功。

第三,坏到最坏,只能变好。就是当你遇到经济下行,如果你能渡过,那么之后你也有很大几率成功。所以已经在低谷里千万不要慌,事情在很坏的时候只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当年在阿里巴巴,离开时需要15万美元买下股票,他有这个钱却没有买,现在这些股票已经价值上亿美元了。还有一个例子是我的合伙人,他离开鲨威之后加入网易,当时网易被摘牌,面临最糟糕的情况,丁磊说没钱付薪水,我的合伙人说:把薪水折成股票发给我就行。大家都知道,后来网易从6毛钱涨到60元,现在有100元左右。

去美国学习:美国人做事有章法

高瓴资本:卖掉鲨威以后,你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在世界银行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庄辰超:我觉得在中国看到的东西只能覆盖中国,而在美国看到的东西是可以覆盖世界的。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被招到了世界银行做IT咨询,最后成了世界银行整个内部网络的构架师。

美国人做事专业程度很高。着手项目的第一件事是把问题试图建模。我们讨论一个问题,首先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抽象化变成一个模型,然后优化模型,然后再去执行,这样效率是非常高的。

因为我们当时要监管在印度的几百个工程师,如果没有建模,一对一的沟通将会非常非常麻烦。通过不断的建模,不断的数量化,识别哪几个指标是关键的因素,然后再发去做执行;执行完之后就看这几个指标的变化,同时分析有没有额外的指标被遗漏了,这样的建模化可以使整个大程序的效率提高。

我们还利用时差提高效率。印度工程师晚上编程,美国这边白天跑测试,几乎就是24小时连轴转。

去哪儿网的设计思路:寻找细分市场机会

高瓴资本:那后来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促使你创办去哪儿网的呢?

庄辰超:在美国工作了两三年之后,我的一个朋友离开了网易,想重新成立一个互联网公司。当时是在2004年的下半年,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想法,就是觉得互联网的新一轮热潮又要来了,因为我们看见了Google的上市。所以我们就想:我们有什么样的机会在中国再开一家公司?

我们做了深入的市场分析,这次分析的时候非常注重公司实际的价值和收入,而不只是资本市场的看法。我们仔细看了Google的财务数据,得出结论是:第一,这是一个被证明的市场。Google是一家巨大的公司,一个巨大的公司往往在一个巨大的市场里,所以这个市场是被证明的;第二,Google是一家非常挣钱的公司,我们分析了它的微循环,非常好。

如果你要做一个创业项目,或者投资一个创业项目的话,一定要分析它的微观经济循环,很多公司看起来很好,但就是很难让你相信在一个微观循环中怎么能挣到钱,而一个大企业是由成千上万的微循环构成的,如果一个公司在微循环里不能挣钱的话,它很难在大规模的情况下挣钱。

那么微循环怎么分析呢?互联网的每一个循环就是一个流量进去,一个流量出去。在这种商业模式里,主要有3大成本:流量成本、内容成本和人力成本。从流量成本看Google几乎是一个最好的公司,主站流量几乎都是不要成本的,消费者是自己敲进来的。第二,Google的内容成本是不花钱的,Google的内容是搜索搜出来的。所以Google只有一项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当一个互联网公司只有一项成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它都是最好的公司。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两项成本,比如视频网站的内容成本非常高,旅游类网站的市场成本也非常高。

我们接下来研究有什么细分市场的机会。当时Google有几大收入来源,我印象中2004年第一大是金融,然后是医疗、旅游、娱乐、汽车,那么我们就逐个进行市场分析。第一,看这个市场是不是足够大;第二,看哪一个领域是在中国合适做的,要结合国情。

在结合国情逐一剔除后,剩下的就是旅游了,首先,收入规模非常的大,它占到了Google12%-13%的收入;其次,我们认为旅游在中国是完全没有政策风险的;第三,我们分析用什么方式进入旅游行业能够跟现有的竞争对手差异化,也就是说,寻找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机会。

这个时候我们就去分析产业链了。旅游是个虚拟产品,所以从上游到下游,几乎可以在互联网上全线完成所有的交易。从上游的航空公司,到中间的人,再到消费者,有三层环节。其中人有多个层次,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在线商和旅行社打包商,它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

多层次分销意味着机会,因为很多商业机会来自于价值链的崩溃和压缩。当市场上有三个环节,你把它压到两个环节,你就可以挣一份钱,如果把三个环节压到一个环节,你就可以挣更多的钱。

分销市场大概占到整个旅游市场的多少呢?零售端消费者花100块钱,平均大概有30块钱是交给分销商的。以上是当时我们对于市场的分析。

我们就想:能不能用一套IT系统,进入到这个产业链中,把整个产业链压扁。把所有产品拿过来变成一个市场化的平台,使得消费者可以直达每一个层次的产品,然后让消费者在这里边做选择。在美国,有了这样新的idea之后就会很快获得知名公司的投资,有知名的创业者在做。所以我们很快就回到中国,开始做这件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国情做出了很多的分析。美国有很多创业的案例被复制到中国,其中有不少是失败的。因为美国和中国基础设施是不一样的。简单抄袭一个商业模式很难获得成功。

我举个例子说明,社交网络。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已经是腾讯,早在2005年,就有人提出来,中国很难做成成功的社交网站,因为如果你决定进入这个市场时,已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领先者,你只能赌这个领先者是反应迟钝的,它不能很快速的反应,但是这时的赌注就会高一些。很不幸的是,中国的大公司绝大多数反应都很灵敏。所以说在中国目前情况下,不要赌你身边的大公司不会反应,你要抓住的事情一定是离大公司远一点点。

打开局面:联合革命者,而非领导者

高瓴资本:回国之后创办去哪儿网,你是怎么在市场竞争中打开局面的?

庄辰超:回到中国以后,尽管我们之前做了很多分析,仍然对市场不够了解,我们马上就遇到了来自监管和垄断的一些挑战。后来是几个机票人给我出的主意绕开了这些问题。

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去寻找这个行业中的“叛逆力量”。就是那些在这个行业中有五六年经验, 但是还没有很强大的人。往往这些人的创意最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找到方法去解决很多行业里面现有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我后来所有的创业,我都不会去找行业的领导者。领导者往往目标是固守现在的状况,因为现状对他最有利,他出来冒险的机会成本非常高。也不会去找那些刚入行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关键,什么是可以受打击的,什么是可以绕过去的。

找合作伙伴也好,找团队成员也好,你要去找“怀才不遇”的革命者,就是那些在行业中有三到七年工作经验的人,他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同时觉得上升速度不够快,这些人往往很快就是你的同盟军。我们刚开始就是通过找到这样一批机票人,启动了一个最初的业务,很快这个业务就受到欢迎。然后就有很多资金不断注入到我们这家公司。

商业模式要有强烈价值

高瓴资本:你是怎么设计商业模式的?

第11篇

2014年第二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称用人单位,下同)共11542家,需求人才数136184人,求职人才数为188444人,人才供求比为1.38(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38,下同)。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2%,但是需求人才数比去年同期仅微涨0.96%,求职人才数比去年同期也仅上涨1.85%,总体供需两端增长均比较乏力,但是各种职位间的供需情况差异较大。

在各地市人才网站分布中,广西人才网主站中用人单位共有7504家,需求人才数为99809人,求职人才数为143827人,占比分别为65.01%、73.29%和76.32%,其人才供求比为1.44,其他地市站点总量占比仍较小。

二、职位供需分布特点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总人才供求比为1.38,与去年同期的1.37相比基本持平,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很多热门职位竞争依旧十分激烈,而服务类和业务销售则仍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同时部分职位供需矛盾出现较大变化,例如互联网/网络应用类等职位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供需情况从原来竞争激烈出现了人才暂时短缺的局面(具体情况见表1)。

(一)职位需求特点

1.总体人才需求增长乏力,部分职位人才需求降幅较大

2014年第二季度,在用人单位数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广西人才网联系统需求人才数为136184人,同比仅微涨0.96%,其平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由去年同期的12.24人/家下降至11.80人/家,每个用人单位平均比去年同期需求下降0.44人(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2014年第二季度人才需求量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125283][144506][149829][124037][138841][141828][134990][134888][100394][118131][132436][107833][118316][136184][2011年

第1季度][2011年

第2季度][2011年

第3季度][2011年

第4季度][2012年

第1季度][2012年

第2季度][2012年

第3季度][2012年

第4季度][2013年

第1季度][2013年

第2季度][2013年

第3季度][2013年

第4季度][2014年

第1季度][2014年

第2季度] [图表区]

在46个主要职位大类中,有24个职位类型的人才需求人数出现同比下滑,其中经营管理类、生产制造/工厂管理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机械/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类、酒店/旅游类和物业管理类等人才需求减少量最大,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198人、982人、972人、913人、840人和457人,其中经营管理类和酒店/旅游类人才需求降幅分别达到50.34%和45.28%。

2.销售类继续引领需求榜,其需求总量与其他职位差距持续增大

图2 2014年第二季度需求人才数处于前十位的职位类型

[销售类

建筑/工程类

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

行政/文职/后勤类

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类

房地产/中介类

客服/技术支持类

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

文教/科研类

物流/仓储/运输类][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8953][7619][6818][6011][5721][4675][4639][4237][3431][2866]

如图2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需求人才数总计74970人,占人才总需求量的55.05%,其中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8953人,占比达21.2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25人,同比增长了19.01%。销售类的人才需求量与第二名的差距超过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3.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出现明显增长趋势

从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数据显示,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的人才需求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逐年稳步增长,但增速缓慢,进入2014年后,该类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开始连创新高,其中2014年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的需求人才数达到创纪录的2483人,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3.46%。

4.经营管理类等高端管理人才需求出现大幅下滑

从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经营管理类等高级管理职位对人才的需求下滑明显,进入2014年二季度,该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增长乏力,仅为118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50.34%,今年该类职位人才需求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高端管理人才求职面临更大的竞争。

5.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的人才需求持续下滑,而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和行政/文职/后勤类的人才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2014年第二季度用人单位对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等职位的人才需求持续下滑,仅为4237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18.66%;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对人才的需求为1759人,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8.05%;而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创最近6个季度新高,重新回到6000人平台,达到6011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17%,与上季度相比大幅增长16.92%。

6.银行类职位的人才需求量是去年同期5倍,需求总量创历史新高

2014年第二季度银行类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出现暴涨,达到1541人,与去年同期的287人相比增长1254人,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36.93%,需求人数首次超过1000人,创历史新高。但是,促进银行类职位的人才需求突然猛增的原因并非由于商业银行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而是由于信贷或信贷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很多非大型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始大量招募信贷、担保、风险管控等相关的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才。

7.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暴涨

2014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需求量达到4675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15人,绝对量增长幅度仅次于销售类职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63.46%。其增长的主要来源是与销售相关的房地产中介/交易和置业顾问等职位对人才的需求,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达到3647人,占比达78.01%。

(二)人才供应特点

1.多数职位人才供应上涨,不同职位间增减幅度差别较大

2014年第二季度,在46个职位大类中,有28个类别的人才供应出现上涨,但各个职位间的人才供应分布不均衡,增减幅度各异。其中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出现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08人,同比增幅达到32.46%;建筑/工程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同比增加达2444人,增长幅度达到14.42%;而市场/策划/推广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虽然以5255人位居前十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29.07%,是本季度求职人才数下滑幅度最大的职位类型。

如图5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量总计112716人,其中求职人才数超过1万人的有行政/文职/后勤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建筑/工程类和销售类。这四个职位类别名列前四位,排名状况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同,机械制造类求职人才数由去年的第十位跌至第十一位,房地产/中介类职位求职人才数以3705人跃居第十位。位居榜首的行政/文职/后勤类求职人数相对去年同期上涨2.58%。

2.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均创新高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建筑/工程类和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444人和908人,两类职位的求职人才数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在绝对量增长方面,分别排名第一名和第二名。

3.服务类职位人才供应持续低迷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服务类职位的人才供应持续低迷,其中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餐饮/娱乐类和美容/保健类的求职人才供应合计为408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6%。

4.本科学历的人才供应出现明显增长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人才供应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其求职人才数占比分别为47.06%和35.83%,其中本科学历的求职人才共计6751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472人,同比增长16.32%。

(三)人才供需对比情况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由于人才需求增长乏力,导致整体职位竞争压力有所加大,其中,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46个主要职位类型中,人才供求比大于2的职位类型达到2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个,有13个类型的职位竞争激烈,人才供求比大于3,但是也有一些职位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其中少数业务和服务类职位需求缺口仍较大,而原来竞争较激烈的互联网/网络应用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职位出现了总体人才短缺现象。

1.服务类、销售类等类别人才需求缺口仍较大

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餐饮/娱乐类、美容/保健类和销售类等类别合计人才需求为3917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5.72%,人才需求缺口为1570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149人,增幅为48.76%,合计人才供求比仅为0.60,与去年同期的0.69基本持平。

2.计算机硬件类、化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和法律/法务类等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位居前三

计算机硬件类由于需求萎缩,其人才供求比达到22.24,是2014年第二季度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化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和法律/法务类职位由于需求量较少,供求比达8.57和5.93,近9人和6人竞争1个职位,竞争依旧激烈。

3.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供需形势出现转变,部分具体职位急需人才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互联网/网络应用类职位对人才的需求创历史新高,达到2483人,在该类职位中,网站运营经理/主管、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多媒体/游戏开发工程师、网站架构设计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网站策划/管理、网站编辑/论坛维护/内容监管、网站推广/优化/SEO、网页设计/制作/美工、测试工程师等众多职位均出现较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其人才供求比均低于0.50,部分企业急需该类职位的人才入驻。

4.由于需求减少,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竞争压力明显上升

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的人才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18.66%,而求职人才数与去年相比上涨2.73%,直接导致该类职位的人才供求比从去年同期的3.77上升到今年的4.76,在供求比排名中,创历史地排名第四位。

5.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供求比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中介类职位对业务类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导致2014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中介类职位的人才供求比仅为0.79,是历史最低,特别是置业顾问、房地产中介/交易类的职位,合计需求人才数达到3647人,而求职人才数仅为735人,合计人才供求比仅为0.20。

6.市场/策划/推广类职位竞争压力下降明显

近年来,市场/策划/推广类职位一直竞争较为激烈,但进入2014年第二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该类职位的人才供求比仅为0.92,其中很多具体职位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例如: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主管、产品/品牌专员、市场推广专员、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情报收集/情报分析、市场/营销策划专员、促销员等7个职位的人才供求比均小于0.50,其中产品/品牌专员职位的需求人才数达到555人,但求职人才数仅为75人,其人才供求比仅有0.14。

三、用人单位特征、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分布特点

(一)用人单位分布情况

2014年第二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用人单位共11542家,同比小幅增长4.72%,其单位性质分布见表2。

表2

[单位类型\&数量\&占比\&事业单位\&247\&2.14%\&企业\&10805\&93.61%\&个体经营\&375\&3.25%\&其他单位\&115\&1.00%\&合计\&11542\&――\&]

其中,用人单位中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21家,涨幅为5.07%(具体企业数量分布见表3)。

表3

[企业类型\&数量\&占比\&国有(控股)企业\&459\&3.98%\&集体企业\&28\&0.24%\&民营企业\&10071\&87.26%\&中外合资企业\&164\&1.42%\&港澳台投资企业\&83\&0.72%\&合计\&10805\&93.61%\&]

(二)产业与行业需求情况

第12篇

自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经影响及改造了多个行业,而在此进程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该如何融合创新、传统产业该如何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变革、电信运营商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力打造新的增长点等。因此,本期专题既提出了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等的解决方案,也探讨了“互联网+”在医疗、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运营商如何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其转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本次专题回顾“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几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同时也对其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摘 要】为了探讨如何解决目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信息化问题,首先分析了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当前阻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行业解决方案欠缺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集云应用、管道、应用终端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旨在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同时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车联网 智慧交通 绿色低碳

[Abstract]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and in view of bottleneck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olution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used a set of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for cloud applications, pipelines, appl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he program not only brought operators significant new financial growth point, but also provide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reen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vehicle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green low carbon

1 项目背景

1.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当今车联网技术也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美国与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建立车辆和道路之间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并且至2020年将会达到9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

我国在2010年将“车联网”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在同年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的关键技术的项目;在2011年明确提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率先部署;2012年指出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督平台;2013年交通部推进“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2014年正式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当前国内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地图领域开发方面,腾讯通过12亿元购买四维图新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阿里巴巴也以11亿美元收购高德;在硬件与接口开发方面,腾讯拥有路宝盒子,阿里推出智驾盒子,淘宝网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百度也推出了开放车联网协议Carnet。

1.2 车联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至2016年3月,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目前,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交通事故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车联网的提出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车联网的组成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规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人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从而达到车辆控制智能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交通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物联网络。

构成车联网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包括车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决定产业链条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应用整合。

随着车联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实现道路利用情况的动态实时反馈与掌握各类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的方式,达到合理分配利用城市道路资源、监管各类车辆驾驶状态的目的,最终实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及发现与排除车辆安全隐患等,实现城市交通的透明化管理。

车联网的信息化将会带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以做到合理疏导和调度道路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与利用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与交通堵塞,降低城市能耗以促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

2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2.1 技术架构介绍

图1为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技术结构。该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由“云、管、端”三个部分组成。“端”主要由感知终端组成,由个人PC、手机终端、行业终端、企业信息终端以及车载Wi-Fi等组成;“管”是实现车联网通信的承载移动网络,由GSM/WCDMA/LTE移动网络、专线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共享APN与Wi-Fi组成,同时搭配防火墙、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验证、授权和记账)认证与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防护等技术;“云”部分由车载音乐、实时路况、位置服务平台、车联网辅助分析平台以及微信客户端等组成,并由云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云应用的承载。

2.2 关键功能架构描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从纵向划分为云服务+智慧管道+行业应用终端,横向划分为车载音乐+实时路况查询+位置服务+辅助分析+专网Portal服务+微信客户端等应用,通过横纵结合发力,构建基于“云应用+网络运营+多元终端”的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云应用

“云”端由自建平台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建设的平台共同组成,包括位置服务平台、路况查询服务平台、物联网自辅助分析平台、微信平台、音乐平台、视频空间、语音对讲、支付平台及其他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

1)位置服务平台:位置综合服务平台(LCS)采用了LBS和GPS两种定位技术,以提高GIS并发能力及综合处理能力,并可以在LCS基础上建设位置通等其他业务系统。平台实现在位置服务的基础上建设面向车联网的位置服务共享应用平台与GPS定位平台,并提供扩充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开放接口。

2)交通服务平台:通过与深圳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合作建设的交通服务增值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路况、高速路况、公交出行、地铁出行等多项功能,结合高速3G WCDMA与4G FDD-LTE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便捷出行功能。

3)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提供“贴身的”增值服务给迫切需要部署物联网应用的车联网企业,平台由几大功能块组成,涵盖了用户管理、账户查询充值、流量预警、充值和机卡分离控制、漫游控制、报告报表等功能,从而实现了车联网企业的自服务平台系统。

4)微信服务平台:面向车联网客户提供专属的官方微信,实现用户设备与卡号码的绑定关系,为车联网客户端提供基础服务功能,包括登录、查询、充值、转套餐、报失等基本功能。

5)专用Portal平台:通过提供专网Portal,面向客户提供免费享用Wi-Fi上网服务的同时,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包括业务查询、支付等专网通道。通过广告引入消费环节,将普通Wi-Fi设备升级成为商用广告Wi-Fi,实现多元营销。

6)音乐平台:与三方音乐平台合作提供客户音乐定制下载业务。

7)语音对讲:与三方语音对讲平台合作开发基于IP的对讲平台,通过车载电子设备实现车友间的对话和群聊功能。

8)语音识别:与三方语音识别平台合作开发实现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对车辆下达操作指令。

9)支付平台:通过三方充值平台实现用户充值功能,支持微支付、支付宝、银行卡以及充值卡的用户个人充值方式。

(2)智慧“管”道

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主要从移动网络与安全网络机制两方面实现:

1)移动网络:依托高速与成熟的WCDMA/LTE无线网络技术,并利用APN技术提供的安全机制与接入手段,实现车载终端用户的无线数据的传输功能。

公众网:采用普通公网卡,实现与所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高速、开通便捷的特点。

共享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共享的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公共互联网(有固定IP地址)与公网G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低成本、开通方便快捷的特点。

专线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特定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专线(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与公网GGSN(Gateway GSN,网关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安全性高、高质量保障特点。

2)安全网络机制:对于行业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客户,提供企业级的硬件防火墙、AAA认证服务器及DDOS防护设备与系统等安全防护体系。

防火墙:提供包括过滤防火墙、应用网关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以及复合防火墙等多类产品,为行业客户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防火墙设备。

AAA认证服务器:AAA认证提供给行业客户APN接入的二次认证管理平台,完成认证、授权、审计三项功能,实现对用户身份合法性的认证授权,控制用户的不同服务访问权限。通过AAA认证服务器平台能够满足APN用户的安全认证需求,并能提供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通过与APN产品结合,为企业提供AAA认证服务,既能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无线通信安全解决方案,也能增强传统APN产品的竞争实力。

DDOS防护设备/系统:通过在骨干网络为行业客户部署DDOS检测处理设备,通过把控正常数据流量的通行与攻击流量的清理过滤,实时检查用户流量安全。通过部署DDOS防护设备/系统,为行业客户提供安全性高的互联网络。

(3)多元终端

实现包括手机类终端、PC类终端、企业信息终端、SIM卡芯片嵌入的车载终端的多元云接入解决方案,打造“云服务+多元终端+车联网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1)手机类终端:支持目前主流的IOS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接入。

2)个人PC类终端:支持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Mac 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电脑终端接入,同时支持IE、Google、Safari等主流浏览器的登录。

3)车载类终端:支持安卓类操作系统的车载类终端接入。根据不同厂家设备将会对兼容性做进一步扩展。

4)行业应用终端:提供特定厂家(中兴、华为)芯片模组的网络接入,并根据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支持更多行业应用终端。

5)车载Wi-Fi:实现车载类Wi-Fi的访问,实现车内移动终端免费上网功能。

随着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管理系统的规模放大,将会不断扩大终端的支持数量与内容。

2.3 方案关键技术描述

(1)实现面向企业与用户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打造面向企业级(B2B)与面向用户级(B2C)的免费的增值服务平台,并实现个人渠道的充值系统平台。通过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向企业提供强自服务平台,并且向个人客户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从而强化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与用户的使用黏度。

(2)实现从“传统SIM”至“机器专用M2M卡”的转变

针对汽车环境因素所具备的温差变化大、潮湿、强振动等各种因素,满足车联网企业特殊要求,量身打造专用芯片和汽车专用模组。

方案使用工业级的车载设备专用M2M异型芯片卡取代传统消费级的SIM卡,具备耐高温、防尘、防潮的特点,并可集成于汽车专用通信模组,达到低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高集成度产品的目的。

(3)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分析方式

通过对每天50 TB左右的原始话单与位置定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参照3GPP通信协议规范挖掘原始数据中的CELLID、IMEI、IMSI、流量等所需字段信息,并按需求制定分析与统计规则,实现机与卡对应匹配、位置定位与流量统计等相关应用分析。

(4)多源定位技术

通过LBS与GPS两位定位技术的结合,并支持AGPS定位技术,实现精确度达到5 m的精准定位。同时结合凯立德实时路况数据,为车载用户提供多元定位服务。

3 项目意义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对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城市智慧交通发展,以及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1)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车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包括车厂、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些应用要求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这将会带动这些行业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应用整合。在中国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将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智慧交通发展: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可以动态实时地掌控道路利用情况、各种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等,由此实现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监管(营运、私家)车辆的驾驶行驶状态,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及时发现和排除车辆安全隐患、优化车辆行驶路线等,实现了交通、车辆的及时透明化管理。

(3)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带动了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这些能够在现有的道路交通基础上,对道路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合理疏导和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道路交通堵塞,降低燃料消耗,提高经济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实现运营商对物联网行业应用市场开拓进程的一次强有力推进。本项目融合车联网行业发展需求,采用“云+管+端”技术架构,再结合运营商网络资源等几大要素,符合现代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城市交通“低碳环保”和“科学管理”等系统目标。希望通过该方案促进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并且有效带动车联网行业的发展,为车联网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健强,吴辰文. 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4): 156-158.

[2] 李磊,陇小渝. 浅谈车联网的发展[D]. 西安: 西安邮电大学, 2013.

[3] 何廷润,李军芳.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3(15): 10-14.

[4] 陈禹. 基于Telematics的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分析[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 周志勇. 国内外车联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J]. 电子产品世界, 2015(10): 12-15.

[6] 谭红英. 国际与国内车联网专利知识图谱对比分析[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7] 郭华. 智能化信息化引领车联网发展[J]. 移动通信, 2016(1): 29-33.

[8] 于慧. 车联网时代悄然到来[J]. 汽车纵横, 2014(6): 122-126.

第13篇

关键词 宠物;社交类APP;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86-02

根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移动端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88.9%。在养宠人群逐渐扩大的今天,使用手机进行社交、线上咨询以及线下服务探索等宠物活动受到了宠物主人和宠物行业相关人士的热捧。一方面,线上咨询和线下服务为养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以宠社交的行为增加了宠物主人间的谈资。另一方面,宠物行业相关人士也意识到了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由此,主打宠物社交和020服务的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的上线,为搭载互联网“快车”的传统宠物行业迎来了新的活力。

1 背景研究

1.1 市场分析

中国宠物市场的巨大规模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奠定基础。易观智库的《20042014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宠物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699亿元,2014年市场规模超过1058亿元,十年间宠物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59.5%。以宠物用品、宠物服务、宠物医疗等为赢利点的宠物店逐年增多,全球知名宠物厂商不断进驻中国,传统宠物行业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增长的同时,非系统化的管理、非专业型的服务、目标人群低覆盖度、竞争分散无序等问题在线下实体店暴露无遗。因此,“闻闻窝”的出现能够借助互联网整合线下资源,引进高效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互联网扩大覆盖率来吸引优质客户,实现020服务模式的长效整合发展。

国外同类宠物平台的发展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提供借鉴。与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宠物行业已经相当成熟。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4年,美国宠物行业消费总额达到650亿美元。在过去的15年里实现了高达154%的总增长。2015年,该支出总额达到730亿美元左右。在国外,PetSmart、Rover、DogVacay等老牌大型宠物电商平台成熟的商业模式,为“闻闻窝”等宠物社交类APP的商业模式探索提供借鉴。

1.2 需求分析

庞大的用户需求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找准定位。为了挖掘宠物主人真正的需求所在,近期,就《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对养过宠物或正在养宠的用户。此次调查从2015年10月开始,共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共采集到有效样本187份,调查有效率达94%。本次调查问卷的全部数据进行有效解码,得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反馈:第一,95%的被调查对象原意尝试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被调查者反馈在使用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解决宠物日常生活问题时更关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及时性与权威性。可以根据宠物状况随时进行线上专业指导。二是准确性与丰富性。可以根据宠物主人所在位置搜索附近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宠物商店等十几种不同的线下服务机构。三是针对性与趣味性。可以针对不同宠物品种打造专属的宠物社交圈,在记录分享宠物图片的过程中利用工具来增加趣味性。

2 界面设计与实现

2.1 设计特点

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界面设计充分延续Iphone应用程序的优秀设计,在视觉设计上运用当前最流行的扁平化设计风格,让重要的“信息”凸显出来,在设计元素上尽量做到简洁、抽象、符号化。在功能设计方面深挖宠物主人需求,打造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价值的应用程序,使用户产生吸引力的同时提高了使用频次。

2.2 设计原则

视觉设计一致性。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是基于宠物主人日常的生活而设计的出的应用程序模块,在视觉设计上充分抓住宠物主人的内心需求。形、色、质相辅相成,文字、组件、图标等视觉元素交融交错,每一个部分相互组合,在视觉表现达到一致性。

交互设计简洁性。为了避免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的混乱感,造成体感效果较差的交互行为,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尽量追求简洁化的交互设计。对产品特征与使用属性呈现完全形态的同时,充分尊重用户及用户目标,形成宠物主人希望的产品使用方式,以最为简化的设计语言达到用户体验的最佳效果。

情感设计丰富性。“宠物”作为人类情感的依托而受到用户的关注,宠物社交类APP在界面设计上应更加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闻闻窝”以宠物的视角打造情感为纽带的拟宠社交,情感设计更加丰富,启动界面中门后的一束灯光,点击按钮的萌爪,加载项中的小猫造型,无不透漏着丰富的情感化设计。

2.3 设计架构

宠物社交类APP“闻闻窝”采用MVC框架模式。它是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框架模式有3个核心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型用来表示数据和业务规则,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

3 总结与展望

首先,“闻闻窝”应以权威化作为发展基石。中国宠物市场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规范的行业体系,从业者因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制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宠物健康,缺乏监管的小作坊式宠物店频频导致宠物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闻闻窝”对入驻商户应进行严格的定期审查,同时可以设计类似“我查查”的功能来辨别用户所购买的产品的真伪,以保证宠物的健康安全。

其次,“闻闻窝”应以定制化作为发展亮点。例如在“闻闻窝”的内部可以设计一个小闹钟的功能,对用户进行提醒。例如在宠物资料的部分,可以设置吃饭提醒、吃药提醒、洗澡提醒、美容提醒、购买食物提醒等功能,根据时间和频次设置下一次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让处于工作忙碌中的宠物主人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粗心和健忘疏忽了对自己宠物的照顾。

第14篇

2014年起,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项目作为移动就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甚至查看检查报告等流程。

传统的就诊过程常常因排队挂号、缴费等环节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患者因此怨声载道,但更多的是无奈。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将使得这些繁琐的程序变得简单。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完成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以及医患互动等环节。

未来支付宝会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不改变现有流程的前提下,患者分别通过医生工作站等终端机器插卡,支付宝支付预存款,系统结算后分别扣款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支付宝先扣除自费部分,就诊完成后再插卡结算医保部分的费用。

“未来医院”计划中,支付宝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首先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再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最后打造基于大数据从治疗到预防的健康管理平台。

目前,除了与北上广深十家以上的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外,支付宝还在智慧医疗社区进行探索,与30多家社区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医院达成合作。

当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支付宝接下来会考虑如何将商保打通,并实时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自动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审核后,做到快速赔付。未来将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的虚拟方式在线完成电子处方,附近的药物配送、医保实时报销、保险实时申请赔等所有环节,理想状态便是激活整个医疗服务的全生态圈,解决远程就医O2O医疗的问题。完成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能会用3-5年时间。而支付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未来医院”计划的最后一步则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在“未来医院”进程中,除了机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层次不齐的医院信息化程度、封闭落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是支付宝首先需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譬如,很多医院的HI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LIS(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都不统一,要想打通系统,就需要首先统一标准,而如何统一来自不同开发商、不同程序的语言,对于支付宝来说还需下一番功夫。

天猫医药馆:打造医疗电商平台

天猫医药馆是天猫旗下的一个医药购物频道,它汇集了OTC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品牌保健品、传统滋补品等网购服务项目,天猫医药馆是天猫里面的一个重要品牌。

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早在2011年3月21日,淘宝便已经取得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药品信息的资质。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之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了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药品近1万种,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然而,如此雄大备受关注的药品销售之路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2011年7月8日,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淘宝商城整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封淘宝并对外表示:“淘宝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淘宝网进行查处,要求其尽快整改。

2012年2月27日,淘宝重启医药电子商务,更名“天猫医药馆”。卷土重来的“天猫医药馆”气势更足,上线品种由原先的1万种变成了2万种,入驻医药商家也由之前的5家增加至15家。更专业的改进之处是,天猫医药馆内商家的旺旺客服将由药店执业药师担任,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此外,购物流程也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消费者在看中某商品之后,页面跳转到相应医药商的官方网站,随后确定订单,进入支付宝付款购买,完成交易。

国内最大的医药B2C天猫医药馆的重新上路,对于本已动作频繁的网上药品零售业可能会释放连锁效应,但天猫医药馆无疑不会偏安于为医药商做平台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而医药馆的梅开二度能否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井喷,业界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

阿里健康云医院:实现HIS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名为“医蝶谷”,它被定位为“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业务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云药房、检查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在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找到覆盖所有科室的专家名医,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完成整个就医流程。而医生也可以在“医蝶谷”里拎包入住,通过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获得患者的好评,提升自我价值。平台与实体机构打通,支持医生多点执业。

阿里健康云医院,是指阿里健康与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让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阿里健康提供的HIS(医疗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产生的病人信息、诊疗过程、检查结果等都被系统保存在云端,实现整个HIS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能力置办类似HIS系统的诊疗系统,阿里健康在初期是给这些诊所免费安装HIS系统并提供免费更新维护服务,目前云医疗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数百家医疗机构。2015年3月9日,阿里健康云道首先在石家庄市平衡体检机构上线运行,这种模式顺应了“互联网+”的趋势,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

云医院对“重复检查、重复治疗”可实行技术上的帮助,只要是接入HIS系统的机构,都可以在该系统内看到病患的诊疗信息。云医院能够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同时实现电子处方的流转。当有足够多的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后,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就将全面爆发。

据悉,云医院下一步的设想是,患者在合作机构就诊后,电子处方即进入该人的阿里健康APP,患者只需打开APP就能用处方向附近药店下单。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健康这一系列动作旨在建立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并通过健康资讯和寻医问药的环节,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贴身健康服务。

微医集团(挂号网):打造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

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预约挂号、就医指导、健康咨询、在线支付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截至2014年7月份,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3000万的实名注册用户、10多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4年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亿,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就医服务平台。2015年9月24日,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由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6亿美元。2015年9月24日,微医集团(挂号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为3.94亿美元。微医集团这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2015年1月,挂号网完成对老牌网上药店金象网的控股。5月,复星医药和挂号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技术、平台、市场、媒体等方面全面展开深度合作,形成紧密的线上线下O2O联盟。此次获得新的融资后,挂号网改名为微医集团,打算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准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服务,推出责任医疗计划。责任医疗计划将是新的微医集团未来重要的盈利点。

挂号网是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客流,在业内和市场也有很好的声誉,但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过去5年挂号网的主要工作,是把医院的服务窗口搬到手机上,和构建微医集团的医疗团队,基本上都是赔钱,因为这些都是公共服务,挂号不能获取利益。而此次挂号网希望借助对金象网控股,及与复星医药的合作,有望以售药为突破口,把挂号网的流量和用药需求在金象网上实现变现,从而逐步盈利。

专家认为,挂号网的盈利模式值得期待,一是挂号网用户量大、积累时间长、群体精准,因此其基数与粘性将成为购药转化率的基本保证;其次,复星医药与挂号网目前对金象网交叉持股,说穿了都是一家人,因此双方合作将更具深度与广度,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分析及需求挖掘,从而提高购药转化率。但挂号网要真正做到流量变现,关键还是需要双方深度合作,运用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对患者购药、诊疗、健康等记录进行深度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金象网的药品销售。否则,再多的用户和资源都没有意义。

丁香园:建立医生社区垂直化平台

丁香园目前只是提供面向医生的服务,但未来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丁香园从2009年1月开始持续盈利,年底收入超过500万元,2011年公司整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元。丁香园的招牌移动应用用药助手也于2011年底凭借超过100万下载量基本达到盈利。

在用户数量方面,中国的执业医师现在有 260多万。丁香园目前注册的医疗领域从业人员多达400万,其中达到其数据质量的医生有120多万,这使丁香园成为国内目前掌握医生资源最多的公司。

在融资估值方面,丁香园于2009年获得第一轮200万美元融资,2012年底完成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A轮投资者美国风投机构DCM跟投,金额在千万美元左右。

丁香园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面对药企的服务。公司面对医药企业的服务增长很快,现在超过50%,已经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广告投放,即丁香园凭借最高医生用户量(包括400万会员,数百万日PV),使医疗广告精准覆盖专业人士;二是网络学术营销,即丁香园通过旗下网络平台、传统杂志及线下活动,为医药产品提供网络学术营销方案;三是市场调研,即丁香园拥用充足的调研样本库,自主研发在线调研及项目管理系统,助力药企市场分析与决策;四是丁香通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丁香通,面向供应商、商,提供试剂、原料药、医疗设备等类产品信息展示;五是会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医药学术会议信息平台,提供会议预告、图文视频、APP定制、EDM等传播形式,为企业提升影响力;六是丁香人才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医疗求职招聘平台――丁香人才网,储备专业人才简历100余万份,为医药企业提供网络招聘会员服务、图文信息服务、个性化招聘服务;七是医药数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专业团队研发的医药行业综合数据库平台――insight,提供综合搜索平台、注册上市情况、药物研报、政策市场情报及潜力筛选平台,使药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资源投入方向。

丁香园移动端产品以免费为主,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医生收取激活码费用和面向企业提供有偿广告投放、市场调研、医药数据服务、人才招聘服务。激活码售价99元人民币,支付后可永久使用当前所有功能和数据,并提供一年数据更新支持。激活码获取渠道是可通过丁当铺以299丁当积分兑换,或通过淘宝网,开通医生认证享免费。目前丁香园拥有丁香人才网、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丁香医生、PubMed中文网、调查派、丁香会议等移动客户端产品(见图9)。

好大夫在线:打造国内领先的医患沟通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医患沟通平台,仍在坚持“用病人的口碑”来传播医生的个人品牌,仍在累积核心竞争力,尚未盈利和上市。

好大夫在线定位于“以患者为核心的院外医疗服务(医院前和医院后的在线服务)”,“病情优先制让患者和医生粘制在好大夫这个平台上”,已经经营了9年多,截至2013年底,好大夫已有3200多家公立医院(其中,含有全国全部的1700多家三甲医院)和少数民营医院(上海沃德和北京和睦家)的32万名医生注册,其中,有7万名活跃医生开通了个人网站,提供在线咨询、转诊、预约加号等在线服务,最能帮助患者的医生,其排名最高,注册患者2800万人,患者通过疗效和服务态度两个纬度对医生打分。

第15篇

水晶光电(002273)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翻番。但市场对其继续上涨仍然寄予厚望。该公司2012年营收5.92亿,比上年增加36.81%;实现净利1.48亿,同比增长21.15%。201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49%,净利则大幅攀升131.59%。

其为苹果手机“微型投影仪”提供器件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极,同时也为市场找到新的炒作热点。

微型投影机的发展历程并不算长,从2005年德州仪器展出第一款微投开始到2009年微投开始走入大众视线,微投总是带给人们新奇与发现。小巧便携的机身是投影机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灵活、多样的应用形式让投影机不再只是简单的显示设备。仅仅几年的时间,手机、相机、MP4等内置微型投影机的产品已经面市,并受到市场追捧。据记者了解,从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为众多“果粉”期待的苹果概念机即内置有微型投影仪。

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公司此前就一直在为苹果做一些配件的代工,公司的“微型投影仪”当前处于中试阶段,具体何时能够量产还不清楚。但基于公司此前与苹果公司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后续继续深入的可能性较大。

北纬通信:受腾讯和百度青睐概率大

北纬通信(002148)此前的主营业务是传统的移动数据增值服务,但今年以来,其在新兴领域却表现出色,手机游戏等成了公司增收的一大亮点。虽然当前“手游”概念遭到市场爆炒,但大部分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是实现盈利的不多,北纬通信则是属于其中“实打实”的一类。

该公司于7月30日的201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5%;实现净利249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2.32%。公司称,业绩大幅上扬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手机游戏、手机视频业务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成本费用管控合理,销售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7月8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9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5亿元(包括发行费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投入手机网游研发及运营项目、手机视频项目、移动营销平台建设项目和“WiFi 通”建设项目,其中2.21亿投向手机网游研发及运营项目。

公告显示,截至预案公告日,公司本次发行尚无确定的对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使得整个传统的互联网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从百度高价收购91助手可以看出,互联网巨头都急需抢占互联网入口。北纬通信在手游概念股里面属于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个股,腾讯与百度参与其定向增发的可能性极大。

秀强股份:下半年太阳能玻璃销售好转

秀强股份(300160)主要从事玻璃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家电玻璃、太阳能玻璃和建筑玻璃等。光伏行业的低迷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重大。

该公司7月30日公布的201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18.28%,净利润下滑27.48%。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太阳能玻璃的销售额为8343万元,占当期3.65亿元总营收的23%,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60.75%。

据记者了解,公司于2012年初投资建设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增透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项目也已于报告期内达产。公司在公告中称,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项目是基于当时光伏市场环境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光伏市场低迷导致公司投资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不过,公司证券代表表示,随着中欧光伏谈判达成价格承诺,以及国内扶持政策的出台,光伏回暖迹象明显,这必然带动整个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回暖。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建设,将催生对光伏玻璃的巨大需求,公司当前的订单数量大幅增加也说明了这一点。公司将会根据客户的质量安排供货数量和顺序,以确保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

风华高科:涉足柔性电子产品

风华高科(000636)主要从事研制、生产和销售系列新型片式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专用设备及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基础产品。

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阻器、软磁铁氧体,近年来毛利率均呈现出较大的下滑。与此相对应,公司近年来业绩也持续出现大幅下滑。

相关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半导体行业持续低迷,电子行业需求增长放缓,业绩普遍下滑。但与此同时,围绕新兴电子产品的技术创新也正推动着消费电子更新换代的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前景广阔。

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无疑是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代表。根据国外媒体Techjaibreak的报道,三星将有计划于明年推出首款配备折叠式触控屏的新款机型。

我国在柔性电子技术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涉足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还屈指可数。随着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该领域的想象空间巨大。抢占先机的公司将得到超额回报,风华高科有这方面的技术基础,又迫切需要转型以扭转业绩下滑趋势,介入此领域的可能性极大。

硕贝德:“智能穿戴”研发讨论中

硕贝德(300322)2012年登陆创业板,主营业务为无线通信终端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93亿元,同比上升30.7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082万元,同比下降38.77%。公司原有大客户如TCL、联想、三星等客户销售额不断提升,新的高端客户如SHARP、天珑等知名企业也已进入公司客户名单,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长城证券认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为适应终端厂商一站式服务需求,需外购音响、机壳等部件,该部分成本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增速超过收入增速。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司重点开发的LDS和双色注塑天线等新产品,上半年产能未完全释放,下半年有望发力,LDS和双色注塑天线具备单价高、盈利能力强,技术门槛相比传统天线更高等特点。同时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大客户订单充足,产品市场需求有保证;而下半年是电子行业传统旺季,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公司收入与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近期有传闻硕贝德生产的NFC天线已运用到传统蓝牙耳机上了,而智能穿戴属于前沿技术,公司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对此公司予以确认,此举无疑再次提升了市场对于公司的想象空间,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燃控科技:获游资大举建仓

燃控科技(300152)主营业务为锅炉点火及燃烧成套设备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致力于生产开发节油节能环保型的各类点火及燃烧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5日成为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燃控科技因为融资余额超限而被暂停融资买入,7月15日恢复,7月26日又被暂停,直至13日才被深交所恢复,燃控科技股价涨停,收出了一根长长的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