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中小企业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势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三板上市公司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代表,对其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新三板正式扩容至全国,也进一步凸显了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因此,科学、合理地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根据数据收集特征,采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从新三板上46家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中挑选出26家符合数据要求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着绩效指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分别从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等方面选择相应的11个评价指标:年总销售收入(X1)、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政府支持力度(X8)、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
四、实证分析
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运用SPSS得出相关矩阵后,进行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532,根据统计学家给出的分析,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表明:Bartlett值=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其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第一成分有最大的方差,后续成分可解释的方差逐渐递减,计算出主成分特征根及其贡献率见表3。选前4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981,2.414,1.927,1.350,贡献率分别为27.102%,21.945%,
17.515%,12.268%,累计贡献率达到78.831%。
提取了4个主因子后,各因子分析的初始解见表4。从表4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变量共同度都在80%~9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3、建立因子模型
由于后两个公因子在标准化的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不太好解释,所以就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选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得到表5。
表5显示了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分析相应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我们用4个公因子来代替其反映的创新能力。公因子F1替代了科研人员素质比例(X2)、研发人员投入情况(X3)、研发资金投入强度(X4),可以作为企业研发能力的体现;F2替代了销售人员比重(X5)、营销渠道建设情况(X6)、销售力度(X7),可以作为企业销售能力的体现;F3替代了年总销售收入(X1)、年利润总额(X9)、专利开发数(X10),可以作为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的体现;F4替代了政府支持力度(X8)和与外部组织合作程度(X11),可以作为创新环境的体现。
4、企业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阵,求出各上市公司的因子得分,从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企业各项因子的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进一步计算企业各因子的得分(见表6),公式如下:
F=(27.102F1+21.945F2+17.515F3+12.268F4)/78.831
5、因子分析结果解释
对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进行因子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时代地智、亿通文教创新绩效明显高于其他公司,其综合得分分别是1.13、1.01,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统计初始数据时,时代地智在研发资金投入上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亿通文教的专利开发数明显高于其他公司,两者在政府支持力度系数上都非常低,说明在研发投入上其非常主动,没有像其他公司那样比较依赖政府补贴,因此综合得分也高。
五、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热门问题,其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与其创新绩效紧密相关,只有在研发上把握主动,更积极地投入研发资金,并创造好的研发环境、高效的营销体制,企业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好更远。因子分析法从侧面客观地分析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因子得分揭示出每个企业的薄弱环节,从而促使企业对症下药,加以改正提升。但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创新绩效评价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体现在评价指标大多来自企业公布的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失真现象,这就对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了一定干扰。此外,定性评价指标在进行打分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也给比较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注:基金项目:1、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3012);2、2012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2GDA01802)。)
【参考文献】
[1] 裴潇:上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0(5).
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发达国家都已将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我国已成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中心)4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500多家、高科技孵化器100多家。但总的来讲,目前我国科技园管理水平还较低,基本停留在科技园基础设施服务方面。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与Web2.0等,将有助于科技园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科技园的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创新服务方法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方法是在需求驱动和技术拉动的背景下提出的。首先是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人手少、许多与创新项目相关的工作不熟悉,如果事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仅没有这方面的精力,效果和效率也不好。因此,迫切需要来自外部的服务。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新服务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方法主要是:
主动式科技服务方法
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常不知道需要哪些服务有助于提高其创新的成功率,提不出服务需求,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服务。例如,产品开发前需要进行专利查询和分析,确定有否“专利陷阱”;产品开发后,需要进行专利布局,防止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包围”,使研发成果难以市场化。
主动式科技服务能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利用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企业信息,及时发现企业需求,发出有针对性的主动服务询单;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科技服务机构的主动服务询单,进行比较,选择最合适的服务和服务机构;科技园的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数据库是主动式科技服务的基础。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主动式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方法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比较陌生。零散、碎片化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急需,但带来的问题是这种服务往往没有顾及项目的总体需求,视野比较狭窄,会有顾此失彼的问题。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面向科技项目从申请准备到验收后的推广的全过程,提供的是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的、连续不断的、环环相扣的一站式服务,能够取得整体最佳效果,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围绕科研项目提供整体服务,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申请概率、项目完成质量;通过服务,使企业的科技人员在实战中学习和掌握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开展方法。
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需要众多科技服务机构参与,因此,需要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评价、选择和组合。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是科技服务机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自己长期、全面服务的对象,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与服务对象未来成长的收益关联。科技服务机构随着服务的深入,不断帮助企业发现其未知的需求,解决企业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并逐步实现。企业成长过程如图3所示。
伴随企业成长过程的科技服务方法是一种深度全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更能提供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贴心服务;将企业的服务效益与企业的成长效益结合起来,更能体现科技服务的长期效益的特征;有助于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方法
面对成百上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对企业从项目申请到知识产权保护,从财务分析到技术咨询等各种科技服务,一家服务机构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需要联合许多服务机构一起为企业服务,这就形成“大众为大众”的服务模式。该方法的关键是服务机构质量的评价、服务机构与企业服务需求的匹配、多家服务机构的服务组合等。Web2.0、大数据等技术为“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科技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分工协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基于服务平台的用户评价,对服务机构质量进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服务机构与企业服务需求的匹配,使企业得到高度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利用任务众包协作方式进行科技服务和创新。这里的科技服务机构还可以是科技园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大众为大众”的科技服务还包括科技园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
创新服务平台
上述各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方法需要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与Web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包括三大部分:科技园基础设施服务子平台、科技园企业运营服务子平台、科技园企业创新服务子平台。
面向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的技术路线
通过科技园基础设施服务,在保障企业基本需求的同时,可以了解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如是否经常租赁会议室、能耗和水耗高否,进出是否很频繁等,还可以通过停车管理等了解企业与外部的协作情况等。
通过科技园企业运营服务,在保障企业运营需求的同时,可以了解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如仓储与物流、采购、融资等情况,并可对企业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科技园企业创新服务,在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同时,可以了解科技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情况,如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情况,并可对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用进行评价。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1.规模小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2.专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3.高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姗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
基金项目:201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C28)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7日
一、引言
东莞作为一个中小企业制造名城,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大格局下的高速增长之后也步入“新常态”,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爬坡越坎阶段,产业层次整体不高的局面亟待改变,突破关键就在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能否准确识别阻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瓶颈因素,并采取适宜的措施予以消除,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是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1、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基础,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以研发费用与企业销售收入比值来说明创新活动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根据以往的经验,研发费用不足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3%的,企业可以勉强维系;达到5%的,才有可能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只有达到8%的,才有机会发展壮大。通过对东莞在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中的惠伦晶体、正业科技、硕源科技、粤林电气等8家资源较丰富的企业财务年报的测算,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也只有4%上下,而其他数量众多、资源贫乏的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就更不乐观。
2、创新成果有限,产业化程度低。由于东莞过去多数民营企业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从事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整个产业链也比较低端,导致中小企业长期未能形成良好技术创新意识。尽管在大众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明显好转,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济资源先天薄弱,导致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即使企业形成了专利技术,由于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创新成果商业化与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许多授权专利成果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削弱了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二)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经营成本过重,融资困难。节能减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各类生产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用工荒致使企业人工成本迅速增加,在各种生产要素联合涨价的压力下,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也大幅度攀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宏观经济形势更加敏感,在外需低迷、内需收缩的局面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自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下降到100以下,至今仍然未超过100这一“枯荣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由于天然高风险性和规模弱势,在经济不景气且经营持续成本上升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靠自身积累获得技术创新资金比较困难;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贷款风险,加上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制度等还不够完善,以致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极其有限。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难以制定和实施长期的技术创新规划,是一直以来限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
2、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基础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尽管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但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因为中小企业无论工作稳定性、薪金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在短期内都无法和大型企业相比,导致多数高素质人才不愿意选择高风险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就业。根据课题组成员对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本科学历绝大部分都未超过50%,这对于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折射出人才储备不足。代表东莞最高科技水平的松山湖开发区中小企业况且如此,其他镇区的中小企业人才资源就可想而知了。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企业并未进行系统的职位分析和职位价值评估,导致制定薪酬制度不合理,绩效工资或期权没有起到足够激励作用,同时企业内部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影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上原因都是加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
三、东莞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强度不够。近年来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财政科技支出绝对量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持续增强。由于无法获得具体的中小企业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但东莞是中小企业制造名城,所以用总的财政科技拨款数据来替代中小企业财政科技支出也不影响总体判断。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用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例来衡量。深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典范的创新之城,近五年深圳市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维持在5%以上高水平,带动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高。如图1所示,尽管东莞的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小,相对强度基本都在3%以上,但是和深圳这种标杆性的创新之城比较,差距还是十分明显。在2009~2013年度期间,从绝对财政科技投入来看,东莞的最高投入年份是2012年的18.54亿元,而深圳即使是最低投入年份2011年也有70亿元;从财政科技投入强度来看,东莞除了在2011年的财政科技投入强度略微高于深圳之外,其他的四个年度都远远落后于深圳。所以东莞在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上有待于加强。(图1)
(二)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财政政策不到位。目前,东莞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缓解。首先,财政补贴的重点本应向吸纳就业和促进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倾斜,而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惠性,财政补贴面广量小,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其次,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杠杆效应还不突出,还不能够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大发展。尽管政府财政直接投资设立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有一定规模,但是对互助担保机构投入不足,对再担保投入建设滞后,也影响了财政资金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杠杆作用,不利于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灵活有效、面向市场的担保机构体系;最后,财政扶持推动担保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创新性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高风险性和规模劣势,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融资扶持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采购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是“需求拉动”政策,既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降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风险,又可以通过其示范效应引导全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虽然东莞政府采购制度也有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不高,同时缺乏可行产品认证制度和自主创新企业评价标准,且政府采购实施细则也不够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作用并不明显。
(四)税收优惠政策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位。现行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侧重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优惠相对较少,且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覆盖面窄、优惠力度较小、设计内容分散、扶持环节较片面、地方财政执行力度也不够,导致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效果不显著。同时对人力资本加速形成的税收激励措施也不够完善,削弱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意愿等,增加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负担和风险。这种不以科技研发投入为核心优惠对象的税收政策,容易脱离激励科技创新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和质量。
四、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东莞近年来财政科技支出的绝对总量虽不断增长,但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量却波动幅度过大。政府应该通过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每年财政预算中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且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不得低于5%,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支出的导向作用和乘数效应。同时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并加强预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预算中安排的中小企业财政科技创新支出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另外,在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必须确保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二)健全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地方政府除了继续改善银行抵押和担保贷款这种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也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比较新型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是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所以政府要从政策层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贯彻政府主导的理念,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担保而产生的风险,财政给予担保风险资金支持,通过这种财政资源配置给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其风险投资机制,并聘请专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和对其所投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立体构建“拨、贷、投、贴”的财政金融联动投入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
(三)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政府采购政策可以为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产品市场,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研发风险和市场竞争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同时逐步完善《东莞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一是要建立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和认证制度,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专用采购目录和采购比例;二是要初步探索中小企业创新产品的“首购”和“优先购买”制度,以便降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市场竞争风险,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三是要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准入条件,比如降低单笔采购合同金额,降低对企业资质信誉的要求等,并适当给予其投标价格一定优惠。
(四)加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行结构性的减税,多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也陆续出台,但经济下行压力局面依然十分严峻,中小企业经营依然困难重重。东莞作为中小企业制造名城,应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便于促进中小企业在有限财力中加大创新投入,释放更大经济活力。建议允许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借款利息支出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列支,并可以无限期递延扣除政策。科技开发准备金用于企业研发、引进技术吸收、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技术培训等方面。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更新设备,允许其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同时对技术转让或提供技术服务实行免于征收增值税。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三年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财税部门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税务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减少中小企业获得创新税收优惠的成本,把提升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培育税源的重要保障。
(五)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优惠政策。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中小企业创新的源泉,所以政府不仅应该鼓励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再教育培训,而且应该为中小企业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搭建平台,提高科研创新人才的优惠待遇。因此,东莞地方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实行一定配套补贴,对于企业购置的用于员工培训的设备等投资提高贴息贷款,以降低员工培训成本。在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发放给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各类奖金、津贴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对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参与自主创新项目所取得的收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因参加研发项目所获得的奖金和专利权等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可将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福利补贴、户籍、医疗保健、职称评审、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配套措施。
(六)建立财税政策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大力推进绩效评价,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绩效意识,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监督检查。东莞政府应首先明确划分权力与责任范围,组织财政、审计、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联合调查组对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其次,结合东莞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评管理要求,推进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建设。在财税政策实施之前,对科技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进行科技资金申请流程和使用范围进行辅导,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常态化期中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最后,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其结果也同时作为今后立项、确定预算及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骗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按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人员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康.论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5.1.
[2]陈华.山东省运用财税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4.45.
引言
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代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科技创新。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甚至进入了科技创新的瓶颈期。本文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为出发点,聚焦其今后的科技创新改革与提升策略,对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定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4.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5.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6.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与意义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对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或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现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扶持。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具备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与大型私企、国企在国家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导致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同于大型私企、国企。
1.创新灵活。中小企业人数较少,规模小,但机制灵活。企业具备很强的应变性,由于中小企业员工多身兼数职,导致员工具备灵活的岗位流动性。中小企业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结构,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2.便于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相关事例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能利用技术转移,更适合与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据相关研究结果表示,在科技创新中,不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发生联系的收益有40%,而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发生联系的科技创新中,科技创新带来的收益提升60%。所以,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够更好的利用技术转移。
3.科技??新效率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效率更高。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始终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是我国科技创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占据80%比重科技创新份额。对于大企业而言,大企业主要考虑如何稳定企业发展,而中小企业主要考虑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寻求突破。所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效率更高。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方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深刻影响。例如,手机行业中颇具影响力的小米手机,无人机行业佼佼者大疆无人机,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通过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获得了社会的热烈关注,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中,中小企业始终扮演着最为活跃的角色。因此,国家一直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创新是国家在国际中突显竞争力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我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
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不能有效进行。向银行申请贷款是中小企业应对资金短缺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企业自身条件不足,比如,资产规模小,经营能力差等,导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据资料表明,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财务、信用等方面,都达不到向银行贷款的条件。尤其突出的是,中小企业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在向申请贷款过程中,银行确认企业能力信息时,企业信息往往得不到有效认证,从而影响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需要中小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来进行抵押,而中小企业很可能并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应对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未产生良好的效果,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的资产少,出现风险的概率较大。
(二)政府政策以及法律保护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为了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与法律。可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得相对较晚,某些法律还不完善,这只能够在一定形式上起到推动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我国对科技方面的法律保护略显薄弱,只是在行政方面对科技保护进行规定,但规定的约束力有限,依然不能给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决定性改变。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资金有限,各方政府与银行趋向于扶持那些大型的企业,而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就相对较少,只能靠自身慢慢地发展,从而无法实现科技创新。
(三)中小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
人才在企业中意味着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高速发展的保障。但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人才量还不足,并且由于企业的各种因素,无法对优秀人才产生吸引。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处于一种无从下手的阶段,并且出于薪酬等因素,不能很好地控制人才的流失。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来看,一些人才在面对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一些其他岗位的工作,无法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中。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看的话,企业的背景以及区域性改革进展不同,导致人才在思想上出现了固化现象。并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的发展状况都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导致人才的浪费,加上管理不善,让很多人才难以长久稳定地工作,这就造就了企业的人才流失。
(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信息掌握不足
在现今风云突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信息掌握的准确与否,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中的优胜劣汰。中小企业如果想要做到科技创新,就要掌握更多的数据信息。信息获取的速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信息获取的速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当今,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掌握缺乏重视,甚至一些企业属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没有良好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在相关的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途径,更是忽略对信息途径的组建。由于对于信息的掌握不够充足,致使中小企业减慢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也使科技创新没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局面。中小企业若想从这种状况中脱困,就要仔细把握市场脉搏,构建起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市场,开展科技创新。
(五)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出现风险的概率要大得多。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层面,由于其自身的实力弱、缺乏资金的帮助,只能够担负起单一技术的创新,而且不能够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创新研究,致使一旦这种单一的创新技术出现纰漏,会导致整个中小企业的技术研究面临着崩溃的局面,而使企业失去信心,创新的动力因此下降。与此相比,大型企业由于自身资源与技术的丰富性,能够对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避免了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中过于单一的缺点。
二是从社会与市场的层面看,在中小企业走向真正成功的道路中,还需要一段艰难的路程,其本身的创新技术研究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获得经济利益,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还需要经得起市场环境磨砺,这个过程对中小企业来讲也是相对困难一些的。并且,企业对于技术的研究成功,还需要依靠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中小企业对于技术保护能力缺乏,这点是不能够跟大型企业相提并论的。现今,中小企业的科研成功没有一套有效的保护措施,而研发的科技人员很难从技术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同样的,没有足够的利益,科技人员对于创新也不够积极。
中小企业在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对维护科技专利的资金投入不够,也没有时间对专利申请进行深入研究,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一旦流失,就会出现核心技术转移的现象。并且,如果企业中的核心科技成果被窃,中小企业在产品维权上的投入力度就??不足,会直接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扼杀在摇篮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中,企业需要重视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
四、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氛围
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中小企业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要鼓励员工在各自岗位的创新,实施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加强企业自身文化的树立。要引导员工以及企业的整体创新,要建立敢于创新的信念,让企业与员工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不气馁,不放弃。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搞搞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它是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精神所在,也是企业全身心投入技术开发创新的基础所在。
为了创建和谐的创新氛围,也为了鼓励技术员工的科技创新,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技术股份制度,对于那些在技术上有突破,有创新并取得成果的技术员工,企业实行股份奖励措施。企业也要时刻关注员工的身心变化,对于那些受到心灵困扰的员工,要及时交流沟通,让每一个员工时刻都感受到企业的重视,通过关怀员工,加强其对企业的信赖,从而在工作中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且增进企业的和谐气氛,从而使科技创新更加顺利。
(二)加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国际知识产权的案例,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自身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是为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中保驾护航的一种手段。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程,因为要在已有的技术上探究更大的发展,是需要充足的毅力和勇气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常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科技创新能够获得真正的成果,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企业还要担负很大的风险,如果对技术创新失败了,企业就需要面对巨大的成本问题。并且由于现在信息流通特别的快,创新技术与产品一旦步入市场就会面临着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仿制品,甚至有的企业通过“移花接木”,使企业辛苦研发的技术成为了他人的嫁衣。由此可见,负责技术开发的企业或人员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或产品缺乏明确的保护意识,那么,其所收获的利益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逆淘汰”的现状。
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于创新的欲望,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给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个公平平台,它的责任就在于保护每一个原创者的利益与地位。所以,加强对企业核心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为企业创新人员利益的保护,只有相对应的回报,才能调动企业创新人员工作的激情,同样的,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样的良性循环,会使企业的资金与人员进一步稳定,从而使整个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相关机构的开发
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能够有效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建立传播途径,是社会企业走向商业化道路不可忽视的步骤之一。据我国相关政策,要鼓励科研相关机构转变为中介结构,中介服务机构要服务于企业的科技人员。创新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家需要全力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或科技发展中心的开发,通过搭建科学技术的共享中心,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保护、人才培养、信息获取,完善一些中小企业技术、资金、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动力。各地区的政府也要紧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科技创新专区,在各个科研机关、高等院校建立起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群获取信息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立足于国际市场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当今的经济形势来看,国家若想在这种形势中取得优势,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审视整个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此之中,对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在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上,要以当今科技水平为蓝图,大力发展科技的基础研究工作,给予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一定的基础,使中小企业在各个领域中都为国家做出贡献。需要不断加强中小企业中的科研力量,重点培育科研院校的人才,使中小企业整个群体的科技创新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完善发展。
(五)加快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小企业可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与技术合作的方式,实现开发上与资金上的互补,并且根据一定比例,合理分配利润。金融系统更应该加强与民间风险投资企业的合作,从多方面的投资中,降低企业风险,为中小企业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资金与技术的基础。在政策上,对于风险投资的力度与改革,要更加清晰明了,确保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顺利的进行,同时企业的成功也能为投资方面、城市?l展方面带来更大的助力。
国家政策要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在财政方面,要着重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加大高技术领域、高风险项目的优惠力度,使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有更多的选择。通过降低税收,来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在中小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时,国家要给予大力支持,有选择性的为一些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帮助其向银行申请贷款。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水平和影响上都不亚于大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出一些独具的特点:
1.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中小企业有着人员少、机制活的优势,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经营中,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其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
2.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大量的资料表明,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适于进行技术转移活动,更容易它与外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在美国,在没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大、小企业R&D支出的回报率均只有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R&D活动中,R&D支出的回报率则分别约为30%和4%,表明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的条件与合作。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大企业更高的效率。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我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我国65%的发明专利是由中小企业获得的,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如此。美国约50%到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
二、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不足。首先是市场资金来源不足。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贷款,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企业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靠所有者本人的积蓄以及向朋友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借款。再次是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占GDP的份额超过50%,而其所得到的政府资金支持约为30%左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而日本企业研发投入一般相当于市场销售额的10%。
2.技术、人才、信息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较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由于自身开发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借助于外来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技术成果,但即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的技术人员,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在政府部门或有关组织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仍然因为缺少能理解和接受这些技术支持的人力条件而难以利用。
3.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面临两个主要困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多用专利注册来保护其发明创造;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为鼓励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但由于一些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当地财政收入,导致很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三、对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几点建议
1.要加快调整优先关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发展中小企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课题。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5%强。全国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我国已成为中小企业大国。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培育中小企业对提升产业整体支持能力、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吸收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值得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逐步调整我国产业、金融政策立足点,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2.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市场体系较完善地区逐步试行组建由地方财政出资或担保融资的地方性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制和再保险制度,同时加强银行对贷款的审查制度和风险意识,避免全额担保导致企业经营混乱和金融机构“道德危机”。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上市程序和交易制度,规范信息披露,推动中小企业板向真正的创业板过渡。
3.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升级。加强信息支持,在我国主要投资来源地设立信息咨询窗口,以便开展对口合作,共享双方企业供求、技术信息。加快引导海外零部件中小企业投资进入的步伐,加速培育我国本地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建立产业支持能力,支撑我国汽车、电动机械等重工业发展。对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外资中小企业可探讨给予融资支持。吸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退休熟练技术工人来华,借助“软资源”,快速提升我国的基础工艺水平。
4.充分发挥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中小企业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进口,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突出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等发展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1.带动了银行和地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小企业
2009年我省安排首批风险补偿资金启动资金5000万元,以10个市、县(区)作为试点,共带动银行贷款资金2.14亿元。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分别配套资金300万元,带动银行贷款1.2亿元;镇江、南通、扬州三市分别配套资金257万元,带动银行贷款7713万元;太仓、常熟、宜兴三市共配套资金172万元,带动银行贷款1716万元。
2.引导了社会资金关注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江苏省抢占未来制高点和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举措,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项目引导了社会资金关注江苏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第一批通过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审批的69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6项,占总贷款项目的66.67%,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项目29项,新材料产业项目10项,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项目4项,节能环保产业项目3项;涉及贷款金额8420万元,占总贷款额的66.72%;共带动社会总投资6.81亿元。各地科技部门组织并向银行推荐第二批项目61项,申请贷款总额1.25亿元,据统计新兴产业领域项目占75%左右。
3.整合了省、市、县三级科技资源
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项目的组织实施,从源头设计就是整合省、市、县三级科技资源的方式,一是整合了市、县资金资源,由省风险补偿资金占比70%,市、县风险补偿资金占比30%组成风险补偿资金,带动银行放大贷款倍数,扩大了科技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范围,增加了地方推荐项目的责任;二是整合了科技部门的管理资源,由市、县科技部门组织项目,报至省级主管部门把控审批,并由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共同对已立项项目进行日常跟踪管理,相互通报情况,形成省、市、县科技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全方位合作模式。
二、几点体会
1.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
近年来,尽管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不少银行也都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时间紧、次数多、额度小、风险高,且贷款的周转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银行信贷积极性不高;二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且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申请贷款比较困难。江苏省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设立以来,不需要银行要求的有形资产等额抵押,主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质押,简化了贷款程序,降低了贷款门槛,自试行至今吸引了试点地区数百家中小企业的关注与积极申报。
2.加强了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由政府资金为信用保障,引导银行放大放贷资金倍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不仅促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为合作银行储备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重点客户。
3.探索了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
目前,江苏省各级财政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达数十亿元,而纵观科技系统组织的数十种项目类别,多以无偿拨款为主,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项目为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由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政府引导资金很难满足更多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项目以少量的政府资金带动银行放大贷款倍数,既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转变了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的方式,同时也将更多的银行和社会资金用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模式; 知识产权; 对策建议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
(一)融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风险高、对外源性融资依赖性大的固有融资特性。2009年课题组针对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问卷150余份,获取有效问卷87份;涉及“企业概况”、“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调查”及“知识产权融资调查”三大方面。总体上,印证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诸多融资困境及困境成因,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1.有关滨海高新区“企业概况”的调查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1 000万元以下资产规模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行业主要分布于电子与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中,分别占30%和20%左右;企业性质以私营和股份制为主,分别占63.86%和19.28%;在被调查的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仅有5.75%的公司股票已经上市,比例较小。
2.有关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调查”统计显示: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为银行借贷与投资者入股,分别占51%和19%;融资用途较多且分布比较均衡,主要涉及产品研发、招募管理人才、购买设备、开拓市场等8个方面;调查显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及融资观念落后是造成企业融资障碍最主要的原因。
3.有关滨海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87家企业中,拥有自身的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有30家,仅占34.48%;且其中仅有4家企业利用自身知识产权进行了融资,比例为4.6%;其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方式全部为“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这说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尚需推动。至2011年,天津市已有47家企业获得了共3.8885亿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
调查还显示“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够完善”是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障碍,也是天津市在知识产权投融资方面需要特别予以关注与改善之处。
总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经营状况不稳定,难以形成竞争力,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方面
目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直接造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表现为政府引导不足、拨款力度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足。如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上还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税收优惠、国家补助及资金担保体系。同时,与创业投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挫伤了私人投资者的积极性。
2.银行方面
银行不愿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固有的融资难特征,也有其自身的资信状况和目前整体信贷技术、评估体系的原因,表现为:(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信状况不高;(2)信息不对称,风险与收益不对等;(3)信用制度及抵押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尽管政府要求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但其所能获得的贷款总量仍然偏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3.资本市场方面
(1)股票上市门槛偏高
股票市场是成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存在着诸多的融资制度障碍。同时,股市不仅上市门槛高,且在主要服务于国企改制和扩大融资渠道的政策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股票市场的通道,加上股票市场严格的管制条件,无法满足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目前,虽有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但上市公司的总量偏小、门槛偏高。
(2)债券市场发展缓慢
与国债和股票市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在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处于微不足道的从属地位。此外,由于极少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够发行公司债券,因而对于绝大部分尚未取得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债券市场筹集资金这条路同样难以通行。
4.风险投资方面
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都尚处初创阶段,经济实力普遍不雄厚且运行不规范。加之我国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并不明显,远不能支撑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任。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立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不可能依靠风险投资来缓解外源性资本缺口。
5.相关法律法规方面
目前,我国一些与技术创新有关的领域,如风险投资、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还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现有的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十分薄弱,许多科技立法还只是行政条例或政策文件,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权威性不高、约束力不强。同时,与风险投资相适应的政策法律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风险资金管理办法。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及融资现状表明,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十分必要。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主要融资渠道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资助。
[关键词]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05-0147-0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了解影响和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诉求,推动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2014年7月,江苏泰州市科协与老年科协共同组织了全市范围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泰州市科技人员状况调查表》收回475份,有效答卷434份;《泰州市企业科技情况调查表》收回146份,有效答卷124份。与此同时,我们抽样走访调查了三市三区18家企业,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与交流。
一、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按照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精神,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这次调研涉及的5家国有控股企业、2家集体企业、103家民营企业、5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其他9家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本次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泰州的中小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市场决策,更有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迫切的创新需求。各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不同,战略与管理行为选择各异,加上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差别,创新活动各有招数,各有成效。几个主要指标情况如下。
(一)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
接受调研的124家企业年收入总额是440.20425亿元,研发经费总投入是16.25888亿元,研发总投入占总收入平均比重为3.69%。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大有不同,部分企业占比较高,也有部分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与企业的规模并无确定的关系,与企业所在区域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
(二)科技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
在被调查的124家企业中,工人总数是4.5186万人,其中科技人员8948人,科技人员占工人总数的比重为19.80%。相比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明显上升,说明泰州的中小企业较注重企业科技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科技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34名科技人员中,从事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达340人,只有94人服务于传统产业。434名科技人员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本科毕业生135人,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62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55人,中级职称125人,初级职称131人,还有93人没有职称。企业高学历人员的比例不高,高职称的科技人员太少,甚至有些企业对职工的职称评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科技人员对自身的职称评聘也没有足够的关注。特别是有些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并不与职称挂钩,严重影响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在内部评聘职称,收到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但不鼓励科技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职称评聘,其背后担心人才流失的用意也是明显的。
(四)科技人员工资情况
124家企业中,科技人员年平均工资在2万~5万元的有31家,5万元~10万元的最多,有55家,10万~20万元的有18家,20万~30万元的有20家。124家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年工资状况表明,科技人员的工资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五)近5年企业的专利情况
124家企业近5年的专利数,在0~10件的有24家,在11-20的有19家,2l~50件的有51家,51~100件的12家,100件以上的有18家。以上数据可看出,近5年企业专利一般在50件以下,专利数目不够多。
泰州的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科技创新,大多有自己的科研人才队伍,不少企业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有的成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被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有自己的专利。大多企业取得了喜人的科研成果,但从总体看来,泰州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都处于全省的中游水平,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产品数、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全社会研发投入数、上争计划项目数等等,与南通、扬州、镇江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制约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资料分析,从座谈中大家关心的话题分析,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全社会支持不够
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企业的事,也不仅仅是主管科技创新工作的某个或某几个行政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各级党委政府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而且要理性选择关注与支持的重点。目前,泰州市相关的职能部门比较重视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推进与支持,对小改小革热情不足,支持不多;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关注不多,喜欢把注意力放在新兴产业的创新上。一些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么门槛过高,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要么是“阳光普照”,缺少政策的激励性,花了钱却难以发挥推动作用。
(二)科技合作缺少长远的运作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但从合作的现状看,大多是项目合作、阶段性合作,而不是持续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合作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科技力量薄弱、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反映了合作双方的无奈心态,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与通盘设计,合作双方在齐心与协力方面以及长久合作方面都存在可以改进的余地。而同行业企业之间因为利益的相关性,激烈的竞争使知识与技术外溢受到严格的限制,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情况几乎成为不可能,这与如今科技创新需要联合作战的大趋势是相悖的。
(三)企业主与科技人员创新的动力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稍稍强一点,制度设置上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地方。而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一般说来,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足够的人力、没有足够的财力,创新带来的效益明显不足以引起企业主的兴趣。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少,学历职称低,创新研究的知识不够,热情不高,信心不足。这种不平衡在泰州是十分明显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企业家的素质不高,政府投人不够、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这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完全的道理。对这些缺陷与不足,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得到弥补与解决,不可能靠某个时段的努力、某个方面的工作就能排除影响科技创新的所有障碍,重要的是要细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可以由企业努力做好的,哪些是必须得到政府扶持的,哪些通过科技人员的自身努力是能够做到的,哪些又必须是要多方面通力合作的才能发挥作用的。
三、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科技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必然体现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创新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与诱人的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文化创新等方方面面。依据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制度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二级、三级的指标。创新投入包括财力投入、设备投入、研发团队投入;产品开发的周期、研发成果的数量、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生产设备水平、生产工人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标准化水平、资源利用率等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实施能力;营销网络建设、市场占有率、品牌强度等营销指标和销售水平、利润水平、出口创税水平产品创收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此外,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热情、员工的创新理念热情、创新战略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每个环节都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当然,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创新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与阻碍作用。强调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四、推进泰州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立足基层一线,创新激励机制
泰州市中小企业为主的现实、科技人员短缺的现状,要求泰州的科技创新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美国的一项评估结论是70%的原始创新来自中小企业,我国60%以上的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企业科技创新是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创新,依靠理论的创新、依靠实验室的探索,但又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方法创新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说,生产一线也是科技创新的一线,广大一线工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不能忽视“能工巧匠”作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创新的成果可以从小改小革入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可以在少数企业中看需要而建设,在绝大多数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眼睛向下,努力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把工人中的“嗡嗡制度”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对工人提出来的建议,理论不必深,有益就好,成果不必大,有效就好,奖励不必多,持之以恒就好。参与的人多了,参与的热情高了,就能培育出企业的创新文化,个人就能在活动中增加才干并逐步成长起来,企业就能在日益兴起的创新中发展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改造、点滴创新中获得的奖励收入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工资增长无法比拟的。激励机制的创新也是重要的创新。在落实物质奖励的同时,要提升精神奖励带来的激励作用。政府定期对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高规格、大范围的表彰,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访,高调宣传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传播科技创新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氛围与风气,构建全民创新的文化。
(二)加强科技人员的引进、培训
许多企业有好的项目,亟需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来研发。但泰州的中小微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科技人员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热情,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调研中发现,434份科技人员状况调查,有197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学术团体或科技社团,没有参加过一次学术交流,有203人两年中没有参加过科研项目的转化或新产品的生产。有234人没有参与有政府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有71人都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科研工作。他们因此感觉到苦闷与困惑,不少科技人员表达了进修、学习、培训、交流的愿望。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和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科技人员的进修、学习、培训、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应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鼓励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叠加,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相关专家讲课,努力提升现有科技队伍的创新水平,巩固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培养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
(三)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财力上,加大对有效中介机构的支持
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特长,帮助企业突破信息不畅、交往不广的局限性,帮助企业在与科研院所之间、与同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高速路与合作的“立交桥”,组织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协同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中介机构在企业研发需要、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帮助,在专利申请、政策实施、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业务提升方面给予指导。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在组织、协调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具有专业性,政府在引导协会工作、发挥协会作用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应给予大力的支持。企业的科技人员对集中力量进行攻关的过去有着良好的记忆与强烈的向往,而在中介机构的组织下还是有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的。
(四)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
企业创新的过程是有风险的,投入和产出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对自主创新最大的顾忌。加之有些投入是巨大的,这种投入能力的限制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这方面,既要清醒认识创新投入的风险,也要张扬创新收益的诱惑;既要考虑企业的局部利益,也要考虑社会的整体效益。所以,在投人的机制方面,可以考虑政府的参与和支持。能否考虑投入风险的承担比例与创新收益的分享份额,选择一个相对公平的平衡点,使政府成为创新力量的支撑,成为企业面对创新风险的靠山,从而减少企业创新的顾虑,增加创新的勇气与信心。推动企业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比以结果论英雄、以成果发奖励更为重要。政府分担风险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做到企业不分大小,都能在面对风险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的支持,既不会懈怠又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又不一定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能减少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评选与奖励过程中的弄虚作假。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轻创新、轻技术、轻研发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通过直接购买核心技术或仿造的形式进行生产,导致中小企业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科技创新投入少。重庆市中小企业中,从事批发和零售、租赁和服务、住宿和餐饮以及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类的中小企业占到近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部分企业的产品5年甚至10年都没有变化,科技含量低,且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造成了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的短缺。加之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导致重庆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科技研发投入R&D为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学研合作度差。目前,重庆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80%左右的知识创新项目,其中85%~90%为国际国内论文、国家科技奖励,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产生。然而,由于其中90%不能立即转化成企业可直接使用的成熟技术,中小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缺失,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度慢、创新成本增加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成果浪费等问题。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重庆市企业拥有的科技人员,与2004年相比,2015年大中型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也只增加了0.24万人。对于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来说,大多属于普及型人才,普遍缺乏在一个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受企业经济实力差、管理弱、待遇低等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二)企业创新融资依然困难
据2015年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对困难企业的调研得知,达七成以上的企业涉及到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融资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困难。重庆虽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周转金机制、探索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外界环境制约,如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内部积累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财务管理上,存在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财务管理水平低等现象;中小企业的知名度、银行信誉度、资信等级不高,又缺少有价值的资产进行抵押,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相对较高等,导致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引导
一是着力加强宣传引导。从2016年的100户“专精特新”中小工业企业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大力宣传,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考核范围,定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制定差异化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分类扶持。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设定不同的帮扶重心。如对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予种子资金、天使引导基金、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方面的帮扶。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予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的帮扶。对壮大期的中小企业,重点帮助企业建立或扩大研发机构,在财税、土地等方面实施帮扶。对腾飞期的中小企业,重点给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股权投资等方面的帮扶。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定位与战略布局的不同,侧重发展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加强统筹规划,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进行差异化的扶持,制定不同的五大功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路线图与政策,实现互补差异化发展,各具特色。
(二)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重庆市探索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是依托科技服务平台和“渝新券”,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渝新券”试点进行总结,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科技创新券实践经验,优化“渝新券”顶层设计与推广使用,重点支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研发设计等三类科技服务。完善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的服务功能,通过采用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与电子版“渝新券”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资金在中小企业向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购买技术服务、技术成果以及购置研发设备等方面的扶持作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制定一系列鼓励高等院校师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二是加强国内外合作。积极组织重庆市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并继续举办重庆小微企业博览会。同时,通过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云平台实现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研发服务市场的一体化。此外,按照《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发展战略要求,抢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新合作项目的机遇,加强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合作,积极打造中小企业跨境交流合作平台,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并购工作,拓展海外招商渠道,促进重庆市有基础、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合作。三是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加大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培育一批规模型、科技型、环保型等“专精特新”企业。同时,落实与加大对现有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政策、资金、服务指导等方面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形成中小企业集群。此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的为其做配套生产或服务的相关产业集聚,并通过任务众包、生产协作、资源开放等方式,促进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
(三)促进多方合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估融资机制。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促成重庆有实力的科技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凭借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在线信用评估,解决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估难的问题,并积极推出以信用评分为主的信贷考核机制。二是创新信贷方式。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与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搭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现有信贷产品的宣传,并利用现有的信贷产品扩大贷款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和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出口退税等创新类贷款业务。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在完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落实信贷风险补偿政策等的基础上,继续搭建“政银企”三方交流对接网络服务平台,并扩大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等按比例共同承担风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模,增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在有优势的区(县)整合政府的各项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四)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有计划的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展开围绕创新创业政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同时,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知名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中小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研修培训力度。二是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加快培育技术经纪市场,推进重庆市技术经纪机构建设,建设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评估专业,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专业人才。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加大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才交流共享机制,并通过制定中小企业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创新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创新群体,最具潜力、成长性和活力,代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创新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中国梦”这一文化强国战略,创新必定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一、概述
技术创新(TechnicalInnovation),按照MBA智库百科的定义来看,指的是包括开发新技术和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在内的生产技术的创新。2012年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造就有生命力的大企业,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在万钢看来,创新驱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必须要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截止2012年全国中小企业1100多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16万家,但发展速度快,特别是经济状况良好的地区,比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然而,如何突围“死亡谷”,一直是困扰科技型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主要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偏弱,如果拿不到风险投资将导致研发资金短缺,同时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处于单兵作战的境地,在技术创新时风险大,而且由于该类企业多数为技术人员,在组织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偏弱。另一方面,融资困难则是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在依靠政府帮扶,或者是天使投资,甚至依靠民间借贷。而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要从技术创新开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上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筹集不到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好在当前的政策逐渐放宽,众筹、上市融资、政府帮扶、多方联盟等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二、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一)决定因素
从南赛.施瓦茨以及莫尔顿.卡曼等技术创新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来看,技术创新要受到以下决定因素的影响。首先,竞争。技术创新受竞争的启发,竞争本身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技术创新能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存和发展自己,最终获取超额利润。其次,企业规模。上文提到技术创新能力偏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突围“死亡谷”的一大影响因素,主要就是受限于企业规模。技术创新需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并且要能够承担起一定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企业规模越大,能力越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所能够开辟的市场前景就会比较小,要受到市场认可比较困难。第三,垄断力量。这是技术创新能够保持持久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垄断程度越高,那么对市场就有越强的控制力,其他企业就很难进入垄断行业,甚至无法模仿垄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垄断会给市场带来很多不良因素,甚至使企业陷入泥潭。比如苹果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出现一举打跨诺基亚等手机巨头企业,使手机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则是在初期尝到垄断利好后,固步自封,最终走向衰败。而苹果iphone系列智能手机现阶段在中国遭遇滑铁卢,销量只能排在第三位,被华为等国产品牌超越。
(二)内部机制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有其本身的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最具活力、潜力和成长性,获得的技术专业也最多。另一方面由于本身规模小,综合实力偏弱,很多时候依靠团队的一腔热情,如果没有投资以及一套完善的内部机制,则可能在初创期便走向末路。首先,组织结构。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一般是技术人员出身,在组织管理方面偏弱,因此在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前必须要提升管理者素质与管理能力。举个例子,西安讯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就直接参与了该公司的产品研发。这表明企业领导者既是技术创新的组织者,也是具体的技术人员。同时科学的组织结构必不可少,当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有一定优势,因为组织结构相对松散,管理层次少,责任以及任务分配明确,这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壮大,部门增多就可能出现管理僵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企业逐渐壮大过程中将企业向一个创业平台转变,下辖多个技术创新团队,以team的模式组建平台,每一个team相当于一个创业团队,这样想必能够具备更高的技术创新效率。其次,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时,企业成员和企业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技术创新获得成效必定使各主体获得利益。而企业则需要关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成本使收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考虑最优的激励成本,使成员实现最大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所以可以考虑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般可参考股权激励、情感激励以及工资激励。股权激励一般授予表现良好且有重大贡献的员工原始股份,直接享受分红,或是可以设立技术优待股等形式,送股或配股奖励员工。情感激励则需要管理者时常与员工沟通,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保持最大的热情。而工资激励,一般可采用年薪制,或是绩效工资制。这需要依靠科学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第四,评价体系,其涉及到管理能力、投入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作出具体划分。
(三)外部机制
万钢表示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政策体系框架,走出了一条死亡率较低,独具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道路。比如天津,十三五期间将每年投入50亿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推动力度,实现能力升级,把重点聚焦在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小升高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培育品牌。实现能力升级,重点落实小壮大工程、并购双百工程、企业上市融资工程。实现服务升级,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首先,财政帮扶,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扶植政策。比如继成都“161”方案实施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再一次升级,2013年出台《成都市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政策》,对新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予以100万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两年投入50亿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发投入比例1:10。同时市级财政科技投入70%补助的形式支持企业牵头的产学研项目,并实施产业牵引升级工程,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其次,联盟组合。得益于政府建立的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联盟是一种不错的联合创新途径。比如成都高新区,在2016年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圆桌会上,美国硅谷、法国、英国等多国一流科技园负责人在此与成都高新区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目前已形成多个合作园区。联盟组合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可以多个企业联合,也可以同高等院校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合作模式。
三、结束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死亡谷突围而出,培育成大企业,必须要秉承这类企业一贯的技术创新理念,把自身最具活力、最具潜力以及成长性的特色发挥出来,探索一条可行的技术创新路子,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粟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4.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约960万人,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3.3%,却创造了全国约66%的专利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这是因为:第一,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办者是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拥有技术成果、技术基础比较雄厚;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并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独特内外部特性能够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资金不足,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
笔者所在的常州市武进区政府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区作为武进发展的核心战略,现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多家。到2009年,该区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值达110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7%。在国际国内形势全面趋紧的情况下,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抗压性,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快的要求,迫使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快速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融资渠道的不畅。
(1)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高”:一是高风险性。企业规模小,运行的不确定性较多,创新成败与否,很难预料,而且往往死亡率较高;二是高成长性。一旦创业成功,收益将以几何级数增加,一年十倍、二十倍也有可能;三是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包括理解创新成果所需知识的不对称和创新成果商业化所需信息的不对称,内部人较外部人有明显的信息优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规律,决定了融资有其独特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投入。企业无论是前期研发,还是中试;无论是投产还是市场开拓,均需要有资金支持,且融资灵活性较高。二是外部融资困难。企业往往仅仅拥有技术,甚至只有创新或创意的概念、模型,绝大多数都没有抵押资产,银行几乎不可能给它们放款,担保公司也很难提供担保融资。
(2)科技型中小企业现行融资体系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当前的证券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缺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中小企业板虽然已经启动,但其上市门槛仍然很高,仅仅是对主板市场的游戏规则稍做修改,以主板市场副产品的面目出现,其容量有限,对于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仍属僧多粥少,不能解决问题。
二是商业银行的“惜贷”、“惧贷”。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角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一般不发放信用贷款,只发放抵押担保贷款,然而,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也很难找到担保。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强化,银行不会过分冒险,不愿为其提供贷款。
三是风险投资规模偏小、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期与成长期具有生命线的作用。在国外,吸收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加上风险投资机制尚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需求。武进区比较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在技术经费上比较计较,技术风险大的项目涉及较少,与院士等高层合作的大项目相对不多,如与院士合作的项目,新北区有13个,武进区仅有5个。
四是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我国融资市场可谓是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资金。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这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及作用
(一)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推进现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整体优化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自199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创新基金以来,创新基金帮助武进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创新发展的“死亡谷”,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截止2009年上半年底,武进区已累计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51项,获资助资金3500多万元,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了全区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智思机械集团、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曾获资助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均取得超常规发展。
以创新基金监理项目为例,近三年武进区创新基金项目数在常州市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已经超过一半;该区创新基金项目数的增长率也快速提高,充分体现了该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基金的全面了解和相关政府部分的高度重视。
(二)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增加了企业的创新意识;89%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8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64%的企业认为创新基金对增加就业有明显作用。
(1)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培育和转化。通过创新基金,使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企业能够得到支持,提高技术源头的创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创新思想转变成创新产品。创新基金的建立,也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2)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氛围。这是建立创新基金最重要的示范作用,政府的举措往往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建立创新基金,对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氛围,甚至包括调动地方政府的参与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氛围的形成,是其他角色所替代不了的。
(3)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创新基金引导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机制,实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创新基金对企业的扶持,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其他的投资者投资,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筹融资能力。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创新基金的目标与定位为了与其他科技计划相配合,创新基金应突出自己的特点,定位于支持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特别是促进政府科技计划形成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创新基金要以培育可商业化技术为目标,在支持孵化技术项目的同时,培育企业。因此,要重点资助试验开发和中试阶段的项目,减少生产性项目;突出共性技术和通用性强的技术转化。
(二)构建多层次创新基金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对创新基金的投入数量有限,投入的主体相对单一,主要是依靠中央政府财政,基金规模难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形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基金模式。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创新基金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地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同促进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扩大基金来源。其次,增加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或出资组建专业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担保公司等方式,把基金资助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风险投资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增强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功能。此外,应倡导创新基金受惠企业在步入成熟期后,反哺基金,在基金与受惠企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以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社会环境创新基金优先支持的是技术产权比较明晰,市场潜力比较大的项目。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要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技术产权的申报工作,在取得自主技术产权的同时进行基金的申报工作,更能提高中标的可能性。为了推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技术创新有直接相关的《合同法》、《专利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及各种技术市场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并能够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扩大产学研联合的有效途径,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些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平台为了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提高创新基金的利用效率,创新基金的项目管理不仅是监督检查,还要加强对资助项目的咨询服务,实行项目监理与服务相结合。创新基金项目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基金项目的监理和服务应实行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在基金管理中心的统一规划、决策、指导和监督下,发挥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有些地区项目比较集中,可以借鉴孵化器管理的经验,设立专门的专业管理和服务机构。而有些地区项目较少,不需要专设机构,可以采取委托管理的办法,委托当地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代行监理和推荐职能。
(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创新基金的管理办法中应增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内容,在保护创新者利益的同时,促进技术利用和扩散。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但要赋予企业扩散技术的责任。如武进区牛塘化工厂在英国泰莱公司诉其知识产权侵权案中,积极应用国际惯例和法律手段,成为常州市首例在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中胜诉的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终裁胜诉的利好消息下,厂方预计全年三氯蔗糖销售将突破100吨,新增销售9000万元。2008年全区专利申请3601件,授权934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12%和13.21%,与区全年目标2000件相比,超出80.05%,与市全年目标3300件相比,超出9.12%。
(六)强化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为了提高政府资助项目的社会效益,要建立具体化的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和加强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创新基金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技术扩散(包括申请专利、产学研相结合)、对相关产业和消费的带动作用,以及提高企业信誉度等方面。社会效益指标可以采取价值量指标和实物指标相结合。
(七)做好基金项目后续追踪调查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使基金项目的监管工作和验收过程有法可依。但是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将获得的基金合理、有效运用到企业的创新项目中,为更多的后续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是有关政府部门工作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理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南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立,也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好的政策扶持,同时也发挥了其低能耗,环保的特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企业数量多,但科技创新成果少。据统计,截至2010年,湖南省中小企业户数为16.2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了半数以上,已成为湖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企业有限的投入使得创新缺乏动力。我们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的实体性投入展开分析。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财力投入
对创新的财力投入主要用于:技术创新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R&D经费支出;对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从企业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并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产品的支出。这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部门给予的资助;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其他资金。这些指标为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11年我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60.05%,相对于2010年提高了1.83 个百分点。根据科技进步水平的地区划分标准,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属第二类地区(50%-60.05%) 外,其他各省均属于第三类地区(40%-50%)。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南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上年水平,由2010 年的48.66%下降至2011 年的46.94%,下降了1.72 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16 位,较上年下降了1位。由于R&D 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省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从2006 年的0.72%增加到2010 年的1.17%,提高了0.45 个百分点,但总体上各年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的前两年,我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2008 年上升了2 个位次,排名第3。2009年和2010 年位次保持在第3,在指标数值上,与排名前两位的湖北和安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湖南对R&D 经费投入力度仍需加强。从长远来看,R&D 经费投入情况将直接影响未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2011 年湖南地区一级监测指标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排名上升的指标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部排名第2,较上年上升了一位,说明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排名下降的指标有:科技进步环境排名第5,较上年下降2 位;科技活动投入排名第4,较上年下降1 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第3,较上年下降1 位。可以看到,五个一级指标中,我省有三个指标排名下降,说明中部六省的竞争日益加剧,湖南省应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排名持平的指标为科技活动产出,中部排名第2。虽然湖南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中部仍能保持原有优势,然而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较上年大幅下降,下降了八位,反映我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效率下降较明显,不容乐观。该指标是制约我省科技进步的软肋。
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人力投入
人才是进行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据统计从湖南省科技人员分布结构来看,2010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研发人数分别占全部人数的比重为56.2%、30.3%、9.97%(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可见,分布在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还是比较充足。并且2010年比2009年的企业科技活动从业人数有所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但是真正分布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是非常有限。通过调查发现,创新人员缺乏的原因在于:高科技人才本身是企业所有者,缺乏精力用于研发,在实验室的时间很少;另一部分技术人员担忧企业的发展,宁肯在大企业、高校、研究生从事技术性不强的稳定工作;企业难以支付高薪聘请高科技人才。所以很多科研技术力量大多集中在学校、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的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平均每2.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仅仅拥有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个中小企业只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我们的实地走访调研中,50%的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高是技术创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湖南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制约了对人才的引进,企业的规模偏小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论
自从2006 年湖南省明确“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对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在总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 年增加到2.41 亿元,平均增长率为8%。与中部六省相比,除2006 年排名第2 外,之后逐年被邻省赶超,2010 年落后到第5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等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帮助其引进创新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引进民间资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注资,为科技人员提供相应的股权激励。第二,政府加大税收减免和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三,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本,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共享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昌,秦作栋.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因和有效组织[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78-81
[2]黄志民, 蔡淑琴.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N] .经济日报,2005- 11- 24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积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截止2013年年底安徽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18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增加值30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力军。
目前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金融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租赁融资、小额贷款融资等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带来了转机,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更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针对性等特点。
安徽省近年来专利数量、质量快速提升。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安徽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增长11倍,增速居全国首位。企业已成为安徽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2012年,安徽省2400多家企业提交了1.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企业数量相比2011年增加了400余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78%。截止2013年10月底,安徽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969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件,较2012年同期增长54.6%。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且大部分企业已经拥有许多知识产权,却难以利用这种优势,仍旧面临着融资难困境。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对这些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以此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为企业融得发展资金。
金融租赁融资是一种契约安排,允许一方(承租企业)以定期支付租金为条件使用租赁公司所购置的财产(设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租赁公司的出租决定直接取决于承租企业的未来租金支付能力,不依靠评估承租企业的信用历史、财产和技术基础来做决定。这样,一般刚刚成立没有详细完备的财务报表与固定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受益良多。企业采用金融租赁融资方式有以下便利:企业申请租赁程序简洁方便;可迅速引进设备;促进企业自有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企业租金支付手段灵活。
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推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额贷款独有的申请程序简单、放贷过程快、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贷款范围较广、营销模式灵活等特点,也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增长,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缺口也不断扩大,融资压力日趋加大,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发展独特的特点,在融资方面显得更加被动。因此,为了更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入的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缺乏和融资难等问题阻碍其发展壮大。在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中,尤以前两个为甚。种子期企业由于团队不完善,研究难度大,成果出现不确定等缺陷,资金投入风险大,因此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创建期企业主要利用种子期的新发明新技术,完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资金需求较大,投资面较分散,科技产品的研发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和科技产品更新周期短暂,都对企业的融资产生较大的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难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与大型企业差异较大,偿债能力面临更多的不稳定因素。由此,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截至2013年10月末,安徽全省银行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也仅占全部贷款比例的30.94%,可见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而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成本、信息的采集成本以及后期的监控成本较高;二是基层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有限,基层放贷受到约束;三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覆盖广、业务繁,银行经营成本上升。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融资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发展较为成熟,融资量大的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而新三板和新四板都属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健全体系。由于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上市要求非常严苛,安徽省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尤其在其需要融资的创业初期。至于新三板市场和新四板市场这两个融资平台,目前尚未发展健全,而且新四板目前只在几个地区进行区域型示范试验。因此,安徽省的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这两个渠道进行融资。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政策多为指导性意见,在发放银行贷款,担保体系健全方面的影响力有限。颁布的相关政策繁多,条件较高,实施复杂,经费有限,在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资金支持难以到位。
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房产、物品、无形资产等价格评估和企业资信评估服务,以及提供仲裁、检验、鉴定、认证、公证服务。但目前从担保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很大挑战。
(四)其他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被称为“地下金融”的民间融资,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大了其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至于典当融资,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实物资产用来抵押,因此,此渠道行不通。虽然不少银行当前都推出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融资”,但实践证明由于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该方式可操作性不强,风险也较大。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科技型企业自身存在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因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现有市场针对这类企业的融资担保体制尚未发展成熟。企业的收益不确定,规模较小,致使许多融资渠道受阻,如银行贷款、担保贷款、风险投资方面较难得到有力支持。
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税费较重、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外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所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以帮助其渡过这些困境。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融资渠道的对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虽然面临复杂多变的融资困境,但目前安徽省在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方面也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互联网金融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有以下几个模式。
1. 通过点对点模式融资。点对点融资模式即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互联网中介平台寻求有相应贷款能力并能满足其融资需求的一个或多个贷款方,以达到借贷双方资金匹配的融资模式,其特点在于交易成本降低与风险防控,互联网传播快速、涉及面广、用户聚集等特点可增强中小企业与贷款方的信息透明度与对称性,中小企业通过此模式进行融资可自主择优选择利己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而多个贷款方也可通过共同出借融资资金以降低所需承担的风险。
2. 基于大数据平台下,通过小额贷款融资。此模式主要是指由电子商务企业发起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满足电子商务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经审核向其进行融资贷款。具体而言,贷前,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的方式,交叉检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及第三方认证数据,考察中小企业的营业现状及财务的真实性,评估其还贷能力。贷后,监控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现金流等财务情况与交易状况,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上的行为数据换算为信用评价,以控制贷款风险。
3. 通过大众筹资模式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以合资资助或预购的形式,向公众募集融资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以其股权和创新项目的未来收益为基础,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在线筹资。
4. 通过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融资。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互联网金融门户平台作为挑选信贷产品的前提;然后,对门户平台上所提供的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以垂直比价的方式进行比对,并确定为其提供匹配信贷产品融资的电子金融机构;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便捷地获得金融机构融资。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 安徽省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相关专利权质押贷款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 借鉴引用发达地区的“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和“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以及 “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解决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3. 推动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的建立,通过基金的形式来面向社会广大投资人士融资,同时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丰厚回报也将进一步回馈投资者,并且推动基金规模的建设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金融租赁融资
促进金融租赁的良好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展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鼓励银行提供对于租赁公司的信贷支持,扩大投资税收的补给范围,改革设备折旧制度,增强融资灵活性。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开展现代租赁业。
2. 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租赁业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租赁机构审批部门,减少多头管理,促进规范化运营,将包括资信评估,保险,,咨询,公证,通关,税收,仲裁等一揽子服务,提供交易平台。
3. 促进金融租赁业向中小企业倾斜。可以探索无形资产租赁,可开展软件,专利,商标,品牌,商务模式租赁,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同时也可以探索商品在线租赁,建立在线平台可以通畅信息渠道,为中小企业取得租赁信息提供更好的选择,撮合交易。
(四)小额贷款融资
对于小额贷款(以下简称“小贷”)对企业融资的帮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 财税部门应对小额信贷信用放款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
(1)税收优惠,对于小额信用放款,由于它是对弱势群体和中小企业放贷,应该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2)设立政府批发资金和担保资金,对公益性小贷公司给予资金支持。财政部曾经拨给中和农信两亿的资金,对小贷公司是一种支持。还可以设立政策性的小额信贷,包括各种政府担保的小额信贷。
2. 监管当局应给予小贷公司非公众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小贷公司虽从事金融业务,但政府将其定位为普通的工商企业,因此小贷公司不能够提取呆坏帐准备金,也不能核销。但如果将其定位为一个金融机构,会计制度问题、税收问题、拨备核销的问题、同业拆借的利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3. 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对小贷公司配套的监管体系,确保小贷公司健康发展。重点就是三条“红线”:(一)乱集资;(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诈骗。只要不触及这三条“红线”,小贷公司的发展的风险就可控。
(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不健全,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规范征信标准。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均在进行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地域,这些信用体系的标准因此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给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带来了困难。规范各地区各行业的征信标准可以使得在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银行在搜集和整理企业信息时节约资金成本,从而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2.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可以考虑单独建设覆盖所有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凡是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都必须纳入这个“信用档案”中来。由于有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就有了更精确的信息来源,这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效率,也解决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 政府部门应加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由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比西方要晚,加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完善的信用体系的迫切要求,不可能像西方信用体系那样逐步发展而来。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引导功能,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六)利用创业板市场融资,考虑建立比创业板更低层次的市场融资
政府部门应该努力降低创业板市场的门槛,拓宽和优化融资渠道,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由于目前创业板股票数量少、交易不活跃,因而限制了创业板的融资能力,但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放松企业进入限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如此一来,既吸收了大量企业进入创业板,使创业板更具活力,强化了创业板的投融资能力,又通过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此外,完善的退出机制也会使创业板更加健康有效。通过将不合规的企业或是自愿退出创业板的企业剔除出去,能够改善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
2. 寻求其他股权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除了创业板市场以外,还主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新三板”、“新四板”市场。但是,由于目前这两个融资渠道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们融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014年5月9日,国务院“新国九条”,里面就提到了“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政策机遇,突破“融资难”的瓶颈,走出发展期间的资金困境。
3. 探索建立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在现实情况下,创业板市场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来说,依旧门槛太高,因此,在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需要建立一个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型市场,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七)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1. 安徽省政府应鼓励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并予以政策支持。其中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经核准可向多家银行借款,可向其主要股东定向借款。同时鼓励探索成立小额再贷款公司,并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间风险分担机制,以加强风险防控。
2. 安徽省政府应支持引导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如: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政策,将民营企业人才纳入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优秀人才范围,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支持职工技能培训,尤其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所需经费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3. 安徽省政府应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让利于民。安徽省政府可以在国家取消或免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一些行政性收费;可以对民营企业吸纳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最高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对省内吸纳符合条件人员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民营企业,给予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
我国图书馆面向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多,并且多数理论研究都是构建信息服务体系思路的探讨,缺乏实际的设计案例,在实践中运用较少。从中小企业创新所需求的信息种类来看,信息需求的种类有有多种,例如从企业转型的角度来看,管理类信息需求旺盛等等。因此,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为企业提供的信息设计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新的网络形势下,一些信息服务平台也开始应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上,在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上也通过企业专题文献资源整合、知识服务、资料分类、Web2.0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有效的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信息服务。目前,在实践中,图书馆面向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有九成以上的企业都没有通过图书馆资料信息的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创新信息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想全面实现图书馆信息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信息需求对接,还需要一定的努力。
2图书馆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图书馆有效的向社会开放,以及公共图书馆体制的改革,为图书馆参与社会竞争,为社会提供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图书馆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信息服务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1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需要扩展业务,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而面向企业创新的信息服务不仅扩大了图书馆的业务面,增加了与社会的接触机会,还能够帮助企业自我完善,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中,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而完善自身的储藏,使图书馆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2.2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企业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料,有效的缓解自身人才资源的短缺,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决策,同时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又节省信息建设的资金,从而满足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3图书馆面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式
由于不同企业获得信息能力的差别较大,因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检索能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可以将其服务模式分为企业自检、馆引自检、定题馆检、企业馆检和馆检加工五种模式。
3.1企业自检
该种信息平台服务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信息进行自己检索,其要求企业具有成熟的信息能力,并且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图书馆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只需将信息资源开放即可。该种模式方便快键,只需馆企双方签订协议即可。
3.2馆引自检
该种服务模式是指企业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指引下来检索自己所需的创新信息。这种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对图书馆结构不熟悉的企业而设置的,图书馆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索引加工,并建立面向企业的分类检索目录。
3.3定题检索
该种服务模式主要是指图书馆根据企业提出的问题构建相应的信息检索服务,其主要是针对获取信息能力一般的企业而构建的。通常图书馆按照企业提出的问题,代为检索,这就要求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并将检索的结果反馈给企业,并且要求图书馆建立专门的企业信息服务部门。
3.4企引馆检
该种服务模式是针对那些可以大致描述出自身所需信息的问题,在图书馆分析后,由图书馆代替检索,然后反馈给企业。这种模式中图书馆也不强调对信息资源的加工,但是要求企业服务部门的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3.5馆引加工
该种模式是对既不能提出明确命题也不能对所需信息进行描述的企业,由图书馆根据同行业信息的需求,进而得出问题,建立索引关系。图书馆可以将行业发展状况等提供给企业,并提供各级的咨询服务,是图书馆面向企业服务模式中的最高形式。通常为了满足上述几种服务模式,还要求图书馆在现有的基础上,对馆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处理。首先,对内容的组织。由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信息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而有些信息是图书馆中没有的,这就需要加强建设,进而全方位的实现面向企业科技创信息服务。其次,深度加工,在图书馆为企业创新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图书馆需要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进而形成特色的数据库,实现更全面的信息服务。如提供技术发展研究报告等专业的论文共企业创新参考。再次,对信息资源进行设计分类。目前我国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分类大多数按照《中图法》或《科图法》来进行的,在面向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信息支持时,这种分类方法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这就要求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有效的为企业需求服务。最后,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展示,降低创新信息的抽象性,进而提高大规模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对技术创新时能够及时发现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技术,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