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政治哲学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政治哲学理论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3]陈维.浅谈高中政治复习中如何突破哲学重难点[J].群文天地,2012,09:196.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作者:宝力高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时效性 分析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各校都在积极开拓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中,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问题也颇受学校的关注。高中政治紧贴时事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高中政治课程的时效性教学,不但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本身,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视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意义

1 是高中政治课程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需要。高中政治课程有实时性较强的特点,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当今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这些事件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各面,而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涉及国家建设的各方各面。因此,那些具有时效性特点的事件完全可以充实到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去,这样不但能丰富高中政治课程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政治课程在获取更有时效性的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完善和进一步发展。

2 是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政治课堂较为枯燥,学习兴趣不浓,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些教师也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能有效地用时效性的信息介入高中政治教学环节中去,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是难以提高的。因此,通过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时效性,在引入大量生动的图片、具体的事件、形象的视频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于事件发生的环节中去,会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观察和思考,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终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

3 是丰富学生政治知识视野的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一般都是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生动性和有趣性,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知识点,学生很难听明白,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听讲。在这种形式下,把时效性的信息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去,学生不但会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果,还会在了解相关信息时发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在讲授货币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当前中国银行最新的政策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不但可以做好货币的课程教学工作,也可以让学生获取国家银行政策的相关信息,因此,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策略

何为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最新发展动态。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时效性则是指课堂教学应该将课本知识与时代紧密联系,并将二者融会贯通,让课堂教学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走在时展的前端。高中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加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时效性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大势所趋。要达到高时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利用案例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学,而不是教师被动去教。一个富有时效性的课堂更加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一名正确的指路人。要达到高时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将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更需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无限的求知欲去发觉政治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例如,在高二的哲学教学中,注重每一个哲学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用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案例,学生会发现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并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最终获取最佳解决方案,这样就为每一个哲学理论的提出做好了坚实的铺垫,让表面枯燥的哲学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但是这些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正是学生的积极探索,才帮助他们习得了每一个哲学理论。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信任学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主动学习,这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2 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视野。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努力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首先,要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就要精讲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多让学生实际讨论重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这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劳动、植树、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通过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磨练,学生容易产生良好的社会情结,使得他们更加广泛地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再次,要组织学生开展时效性强的课外活动,比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政治性的环境中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进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 科学利用教材,提高教学时效性。当前,高中政治采用的教材都是实际性、应用性、时效性较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充分利用教材也可以增强高中政治课的时效性。

首先是要利用教材中的资料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各个方面,因此,教材中的不少资料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教育,比如,在分析中日关系时,可以选用教材中关于中日历史、现状的资料进行分析,再结合当前的中日关系,让学生预测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这不但是科学合理利用教材的案例,更是提高学生利用原有资料进行时效性学习的典范。

其次,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较为广泛,对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一些学生的日常行为生活的知识,比如,恋爱观、道德观等。在进行这些知识的讲解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结合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师讲解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恋爱,指出高中阶段不是恋爱的时期,所以,有恋爱行为的学生有可能就会考虑到是否终止恋爱关系,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就会有可能考虑不去恋爱。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政治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76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实质上是设置一种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中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展开思考和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案例选择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案例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案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案例在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选择。2.案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案例的选择是要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3.案例要与社会时事相联系。政治教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案例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相联系,以激发学生对当前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和实践。4.案例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或者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新内容的学习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好奇心,为学生探索新内容提供指导,这就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选择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案例。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生活案例,促进政治理论的简单化

政治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联系生活案例,可以促进理论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把首要任务放在学习上。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怎样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矛盾主次方面的学习中,教师以腐败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并不是主流,大部分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当今社会为什么要大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会影响到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上,教师引入学生熟悉的成语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故事体现了这一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入乡随俗、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使学生对这些理论的认识更加的具体。

(二)运用社会案例,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的真实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例如,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古时候流传下来的食物制作方法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带给我们的是惊喜还是遗憾。然后通过《舌尖上的中国Ⅱ》制作花絮,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创作的艰辛。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探讨:在《舌尖上的中国Ⅱ》的制作过程中是美食多还是人文多一些好。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确了创新和人文的关系,创新离不开人文,也就是说创新离不开继承,《舌尖上的中国》需要传承古老的食物制作方法,这是中国的文化,也体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人文性。但是,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创新,在同一食材上,不同地区的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具有特色的美食,这些美食也在时代的不断演进过程中逐渐推出新的制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主体化

第5篇

 

学改治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觉得政治无趣其实是因为不了解政治。高中政治课程分为三个板块——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每一个板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说哲学板块,这是笔者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古人曾说,哲学是一门智慧的学问,哲学又是众多哲学理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哲学是思维的竞技,是思想的碰撞,正是在这种碰撞中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在哲学常识的学习中,我们会折服于先人的睿智,会沉迷于自己的思考。此时,哲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一场扣人心弦的思维比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所以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政治课和意识形态画等号、和时事政治画等号,认为政治课是意识形态的强行灌输,这样就是扭曲了政治课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谈政治课色变”,从而影响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不是仅仅靠刻苦就行的,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觉得政治课很难学好,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政治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介绍两种学习技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重视原理。原理可谓是政治课的基础,整个高中政治课程大概就是由一个个原理构建起来的。这些原理就好比一个人的骨骼,而教材中的例子就好比一个人的血肉,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如对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生活中的例子对之进行阐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原理就是“宗”,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原理”这一块,最好能够将重要的原理烂熟于心。

 

2.重视逻辑联系。在高中政治的五本教材中,原理何其多,要想将它们都记住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调取出来,还要注重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对原理先进行归类:最简单的第一层次的归类是按照政治课的三个板块进行,分为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第二层次的归类是在已有的三板块中对于每一板块按照课本的章节或者按照你自己认为的逻辑结构进行,只要能够有利于原理的记忆即可,就这样一直分下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逻辑结构图,对记忆裨益很大。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发现探索能力 培养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142-01

1 对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第一、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发现探索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提高高中学生的发现探索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发现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发现探索性能力。第三、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发现探索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发现探索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如一,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2.1 知识目标

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发现探索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

2.2 能力目标

A.哲学上通常将:对待问题要进行全面、具体、辩证的分析,形而上学的去解决问题是错误的。例如,对待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到的就不仅仅是哲学上的观点了,还有许多现实因素。B.哲学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例如:对待我国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问题,就必须将以前学过的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相关知识也要一并用上,这样才能达到具体、全面的目的,让政治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C.有些问题,虽然是热点问题,但是,受教材的限制,并不能对它们进行完全的解读,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搜索网络,寻找热点资源,用实际例子与政治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开阔知识,提高政治学习的发现探索性。

3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教学模式的开展

任何发现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都有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简单划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及时地进行发现探索性思维,现在的政治教学大部分是这样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会为主,这两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相互转化,老师把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政治的教材为基础,将学案作为载体,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模拟情境,摆出发现探索的问题。其次,老师应该采用新的发现探索性学案,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进行整合,较为广泛应用的发现探索学案就是合作性的发现探索,这种形式主要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分类,并选出标兵作为榜样,提高发现探索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目标的推动,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对发现探索内容从根本上得到诠释。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分组形式组成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满足课堂上的发现探索升华,还可以渲染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让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活动鼓励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出谋划策,用政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和教师的意识都要及时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上:而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做好课堂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

对于这一点,我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资料,视频虽然简短,却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货币一一都展示在学生眼前,像周朝的刀币、环钱和蚊鼻钱,汉朝的五铢钱,清朝的银元以及现代中国所使用的人民币等等。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货币是自然就存在的?还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并要求他们在自由结合成小组的基础之上,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如此一来,既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通过课前讨论活动,还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揭开货币神秘面纱”强烈好奇心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将自己融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是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相较于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政治内容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就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与灵活掌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鉴于此种情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把一些较为抽象以及过于理论化的知识点寓于学生的生活主题之中,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好体验、理解、吸收以及最终消化。”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指示无疑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无限可能。如,《哲学生活》这本书主要以哲学理论以及观点为主,内容虽然不难,但是有着极强的抽象性特征;而高中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哲学修养,在理解某些知识点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讲解《哲学生活》这本书时格外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力求构建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高效政治课堂。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生活中我们提倡‘废旧电池要单独回收’。因为一节一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使600吨水受到污染。可是,污染的是水和土地,跟我们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电池中含有汞等众多重金属物质,如果随意抛弃的话,这些物质就会逐渐渗进土壤,并进一步污染到地下水资源。”“我们人类是要依靠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以及饮用地下水源生活的,如果它们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将遭到严重威胁。”……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回答得很好,这就是回收废旧电池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这样的联系,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特征……”“回收废旧电池”以及“环境保护”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将“联系的普遍性”这一抽象的哲学观点寓于其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内容中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以及领悟,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还可以促使他们逐渐转变以往的“哲学远离现实生活”的错误认识,有利于他们逐渐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这将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政治哲学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使得“高效课堂”逐渐成为诸多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以上是我个人对于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粗浅认识,希望能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学同仁的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帮助,以便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促进高中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陈海波工作单位:江苏省淮安中学

第8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意义;途径

一、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满足新课标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改革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较,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努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性较强的哲学知识,哲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思考方式出发,联系身边的实际生活传授课程内容。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还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政治教学联系现实生活,是符合新课标改革的需求,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但是他们的阅历较浅,心理变化激烈,喜欢模仿他人。高中政治的教学任务是指引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要求高中政治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成长特性为基点,结合他们实际的生活历练,把抽象的哲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具体的、真实的事例作为知识的牵引,让学生更加轻松易懂地学习政治知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以正确的三观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政治科学特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师一直沿用按本照宣的“灌输式”教学。学生面对抽象化、理论化、程序化的课程内容,感到彷徨和恐惧,对政治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更是无从谈起。高中政治教学已经陷入了一个“教师灌、学生背”的死循环当中,甚至有的学生放弃政治学科的学习,这种教学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高中政治学科价值的发挥。而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政治知识结合具体易懂的现实事例进行传授,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政治其实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探究

1、利用生活化的课堂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不断探究的最好推动力。学生只有从情感上真正喜欢一门学科,才能促发良好学习动机的产生,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该学科的学习中。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新知识的导入。因为成功的课程导入,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传播打开良好的局面。例如,在《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城市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城市发展变化环境图,让学生对比家乡发展前后的变化,举例说明事物变化前后的相同点和差异点。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引入教学,让学生从中认识和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让他们知道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也会相互制约和影响。从教育界调查报告可以得知,学生往往对与自己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感兴趣,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程度越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得高涨。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他们过往认为政治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转变成为政治是一门生活性强、实用性高的综合性学科。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

2、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设计,构建联系的知识框架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政治课本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写,从过往编写大量的旧、难、繁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在以生活化的内容为编写主线,在理论知识的编写中加入了实际的生活和时代的内容,让课本教材更加接地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可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课本教材的编写毕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一些案例与学生目前的生活实际具有差距。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课本的内容,还应该把现代化的知识融入到当中,加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政治时事、热点新闻和周边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如何才能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呢?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善于发现和提炼普通易懂的生活素材,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案例,赋予教材内容生活化和形象化的色彩,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例出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和文具等物品的价格变动情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同样的物品为什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价格,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又有哪些?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但能紧靠教学主题,具体形象地传授知识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更能牵引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大脑思维促发下,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确保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达成。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如何创设的呢?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紧抓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哲学的内涵,最终得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1]赵艳龙.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J].成功(教育),2013,01:185.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合理运用

通过我长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问题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上,总是表现的比较吃力,这个问题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由于知识点的生硬难懂,教学过程可能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如何加强这门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成为高中政治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显著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得以加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去探究知识,一改以前“被”学习的状态,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

一、精心策划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运用,其中案例的选择则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将为整个教学过程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否则就会出现差强人意的反面效果。下面笔者将具体谈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的选择。

首先,所选案例必须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所选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尽量选取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所选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一开始就能让学生眼前一亮,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去解读政治教学中那些抽象的,生涩难懂的概念。例如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用“掩耳盗铃”这个案例,来让学生理解“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个案例生动有趣的诠释了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加上本身故事生动有趣,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所选案例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高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政治教学不能脱离时代,要紧紧联系现在的时代特征。例如在教学《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叙利亚内战”这一案例,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这样一个就在当下发生的案例,更具有说服力。

二、生动展现教学案例

选择好了案例,如何在教学中去展现案例,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一场生动的案例教学,能让这次课堂教学生动精彩,学生学习气氛浓烈,相反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的展现可以选择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选择在讲解某个具体知识点时展现,还可以选择在每节知识点讲完之后。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模拟、漫画展示、问题启示等方法进行案例展示。如讲解哲学知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这课前,可以通过讲“刻舟求剑”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物质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还可以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物质的运动还具有客观规律性,而内因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通过诙谐的故事法轻松呈现与本课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案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哲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具体知识点呈现和复结知识时,也可以采取这些方法进行案例展示。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的方式来展现案例。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寻找更多解释政治理论的社会现象或事件,掌握用政治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

学生自主讨论与思考,这是整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在案例呈现后,可以要求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让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起理解学习,这样学生们能更好将案例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同时又可以相互促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于同样的案例,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观点,这种分组式的自主讨论,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能更好的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讨论中还能发散思维,联想与此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和总结,这个过程由教师全部完成,一般在学生自主讨论后,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没有理解到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进行概括提升,是整个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教师在进行点评和总结的时候,一定要重点指出,学生在自主讨论中的有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对于这一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要明确的提出来,让学生继续的去思考领悟,以此让学生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归纳、如何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扩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更广,更全面的思考问题,不局限在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领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4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从传统的模块变成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的改革变化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提供最为根本的课程指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先进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哲学理论赋予学生科学的、积极的、先进的价值体系。保证学生在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有志青年。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学中,将学生认知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再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做到政治教学生活化,生活经验政治化的新型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时段学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保证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先进的价值理念。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出发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保证理论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教师需积极根据政治教育来自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指导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分析

1、新课改的重要体现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其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培养符合现实需求,并且有高素质、科学价值理念的人才。而要培养出符合现实需求的人才就必然需要让教育从现实生活出发。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更高于社会生活,最后又要作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积极将教学工作与学生认知的生活现实相结合,通过现实生活来体现理论,又通过理论来指导现实。只有让学生政治理论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

人的行为是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联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逐步独立化。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政治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的教育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一个没有积极、科学、先进指导理念的人才怎么可以算作一个全面素质的人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有效保证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现实经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对政治、思想、哲学理论的理解,进而树立科学、先进而符合现实需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我国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都是机械式的理论灌输,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难以掌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学情绪,这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工作的效率,影响学生先进、科学价值理论的培育。政治教学思想最后是作用在指导学生现实生活上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根据现实生活需求和学生已知的生活认知进行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知现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总结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对策分析

1、积极创设体验式教学模式

高中学生因自身学识、阅历、认知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对社会的认知较为片面,容易被相关信息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积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真人真事通过图片、视频、语音等教学方式,并结合课程知识进行理论阐释,扩展学生认知,丰富学生体验。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并且需多加入图片、影音材料,丰富课程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体验式情景。体验式教学情景可以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现实生活与课程理论相结合,通过丰富、形象、生活的情景展示出来,并广泛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积极选择生活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课本提出,本课程立足于学生认知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将理论知识寓于现实生活中,在学生认知生活、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生活和理论逻辑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可以发现,课程内容时基于现实社会生活上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是需积极选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理论与生活知识相结合,做到现实与理论和谐统一。课程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指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不能只建立在教材上,还需积极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分析学生认知现状,根据学生关心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现实热点,将课程理论赋予其中,然后进行讲解,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笔者在进行“我国国家职能”这一内容讲解时,就结合了汶川地震国家救灾情况。并且笔者还收集了其他国家救灾情况,通过对比可以显著发现我国国家职能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让学生深刻的意识的国家职能的相关作用范围。并且还让学生明白了理论知识如何结合实际,在以后的考试中,学生的分析和结合实际的能力显著提高。

3、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

生活化政治教学不但要求教育的生活化,还要求生活的教育化。高中学生主要认知社会、认知现实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上,其主要的时间也是花费在日常的生活上。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自主的在日常生活去认知社会,将社会生活现状提炼出核心的价值观念,分析生活现状产生的原因和改变的方式。教育要面向社会,这是我国新课改的必然发展方向,单纯的课堂理论教授已然无法满足培育全面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只有走进他人,走进社会才能真正的实现学生挣脱自身的认知束缚,形成全面而科学客观的认知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例如要求学生去调查家庭保险和相关股票、债券投资现状,让学生自行调查分析,将课本理论赋予现实中,学生可以完美的掌握保险、股票、债券的相关知识。

四、结语

随我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认识到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分析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和相关对策方法,旨在为相关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利明.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1).

[2] 曹培亮.政治教学应生活化――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尝试[J].安徽教育.2009(09).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 学生 教师 质疑

高中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政治教学,使高中政治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是挑战,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体会:

一、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下,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已不再适用,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根据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也要强调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之言即为真理,这一理念似乎早已植根于学生心底。而在新课改下,这一教学方式理应是首先被淘汰的,新课改下,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教师必须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任

“学高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高中政治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涌现于讲台。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而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也就成了政治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另外,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一直以来,教师在人们心中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当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败德现象给整个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敲响警钟的同时,也让我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三、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质疑为重点

质疑是根据教材或课本的要求提出疑问,依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其目的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它充分体现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今天,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方式里,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一切都以教师所言为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学生在课堂外摄入的信息量增大。老师所言也并非全是真理,而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哪怕有些疑问,尤其对于老师所言准确性有些质疑,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这就严重禁锢了学生质疑思维的发展。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新来自于哪里?创新首先必须具备质疑的思维,哥白尼如果没有对地心说的质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素质教育的一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言、不敢言何来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质疑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上,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能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还能提升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 生活与哲学 课堂教学 作用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5-02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25%左右的比重。但由于《生活与哲学》本身概念多、原理较难懂,再加上学生社会阅历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谈哲色变”,更谈不上乐学哲学、学好哲学。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巧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这一“他山石”,来妙攻课堂教学这一“心中玉”。通过典型案例将深奥难懂的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深奥的哲学理论,使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抽象向具体、形象、生动转变,促使学生形成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时效性原则

高中政治紧贴时事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也不例外。因此,运用的案例不应该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紧跟热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时,笔者根据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房地产调控政策。选择“调控房价保民生”的案例,国家先后出台了“五项措施”、“国八条”、“国十条”、“限购令”、“国五条”等措施,运用多种手段调控房价。设问:国家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学生很容易得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启示。

2.真实性原则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具体的,而不是随意杜撰的。案例选择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运用于实践,从而产生对哲学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如在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选择真实的《吸毛器的发明》案例。主要讲日本一位家庭妇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明了连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难题――吸毛器,并获得专利和高达1.5亿日元专利费。真实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使用案例应当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笔者在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名词,学生容易困惑。笔者选择《三个和尚挑水新解》的案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三个和尚中谁代表制度创新?谁代表科技创新?他们哪个更重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不能开花结果,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就没有动力,因此,制度创新是根本。通过导入这种案例,高深的道理就变得浅显了。再如“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而存在”这一知识点很抽象、很难理解,笔者上这一知识点时,突然提问:“老师长的高吗?”学生面面相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笔者接着说:“跟姚明比是矮,跟潘长江比还算高吧!”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没有高作为参照物就没有所谓的矮,高与矮互为存在的前提。这样通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案例,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4.启发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却想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种思想符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也要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如在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用了犹太人的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即:豆子卖不出,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以后就可以买豆芽;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成豆苗卖豆苗;豆苗卖不动,可以移入盆中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可以移入土壤中,几个月后就可以结出许多新豆子了。这句名言对你们有何启示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后,不约而同的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须长篇大论,水到渠成。

二、正确处理案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典型的案例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服务的,也是为更好地实现预设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而滥用案例,认为案例多多益善。这样,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不知道课上所讲的哲学原理。案例宜精不宜多,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案例。因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设置案例是关键。

1.巧用案例,导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通过巧用案例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为课堂教学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框时,笔者选择“古希腊欧布利德的借钱却赖帐狡辩”的案例。学生笑过后,引导学生思考:欧布利德所犯的是什么错误?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教学效果很明显。

2.巧选案例,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对于有效处理教学中的矛盾,促使学生扎实把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预防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发生。如:讲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时,笔者选择《赌饼破家》的案例。学生在笑声理解了什么是主要矛盾(盗贼进宅),什么是次要矛盾(夫妻赌饼);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轻而易举地掌握重点知识。

3.巧析案例,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如:讲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难点时,笔者选择分析“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案例。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第二步:空间实验阶段,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进而设问: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这三步是什么关系?学生脱口而出:第一步和第二步是量的积累,第三步是质的飞跃。教师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4.巧设案例,巩固知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设置值得回味思考的案例来巩固知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总结“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时,笔者设问:王安石把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点石成金还是点金成铁呢?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陈文东,许琼华.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孙洪波,薛凡.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1年第8期

[4]李学敏.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N].考试周刊,2009年第13期

第13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教学生活化;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政治学科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但一直以来,政治学科教学还是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离,降低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难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政治教学需要加强生活化,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主要依据,应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政治学科来说,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学生理解困难。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形象化,有助于加快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1.教学理念生活化

为了更好地实现政治教学生活化,首先教师需要将教学理念生活化。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推广普及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中还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严重影响。相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重视升学率。因此,为了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关注日常生活,关心政治时事,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热点现象和问题。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2.教学内容生活化

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每一门学科的知识也逐渐深入。就政治学科来说,其知识理论性和抽象性不断加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把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件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1)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越贴近,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其理解的难度。从政治教学内容方面来说,抽象性高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知识就是哲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就一定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和结合,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或者典型案例来解释一些抽象的哲学理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感性认识来加快理解。(2)关注政治时事和社会热点。对于政治学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会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冲突。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关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时事政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时事热点的引入,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之外,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件有更加理性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其政治思辨能力。综上所述,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武佐玲.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探析[J].学周刊,2015(8):99.

[2]后燕华.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职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才智,2015(9):207.

[3]俞祝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13):63-64.

第1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化;实践性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兼具学科的科学性与生活应用性的学科,然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却只关注到它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其生活的应用性。在这种错误的学科认知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往往偏重知识的学习,并把这些本身应当立足于生活实践的理论知识从生活的土壤中剥离了出来,这样不仅使得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大打了折扣,同时也让这门学科显得非常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降低,并且这门学科的德育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鉴于以上这些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改进,积极把鲜活的生活引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导入内容的生活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的功能是将接下来要讲的教学内容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形式引出,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内容很多都是经过一定的抽象概括得来的理论性的知识,往往带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能够以一些直白的生活化的语言和情景进行新课导入活动,这样不仅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亲切的生活化场景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例如,在给学生讲哲学部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面对枯燥的哲学理论,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通过合理的调整比赛顺序而赢得了比赛的故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学生在听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也直观地感受到了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构成的整体,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内涵,这种以生活化的故事作为导入的方式既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够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无疑给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了一个很好的头。

二、问题设置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很多理论经验和生活经验。例如,在给学生讲“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生活化的问题:问题一,在商场中,同一种作用的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等,它的标价却不一样,有时候还会相差很大,这是为什么?问题二,为什么有些作用分类完全不同的商品,它的价格却是相同的?问题三,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够选到物美价廉的东西,究竟“物美价廉”能不能真正的实现呢?这样三个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问题一提出,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在一轮又一轮的自主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了一个笼统的概念,并且开始为接下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种生活化的问题,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也变得更加形象直观起来,这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大有帮助。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往往都是按照复习旧知识、讲解新知识、课堂练习、课后评价这样几个固定的步骤推进的,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思想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生活化。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条件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来到乡间农田,深入社区厂矿等,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让生活与思想政治教学真正的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社会这样一个生活课堂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四、课后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思想政治学科也同样如此。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学科,学好它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的解释生活、改变生活、享受生活。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学以致用的功能呢?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和运用才能实现其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间结束以后,课后的实践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这种练习要尽量地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实践能力,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实用价值。例如,在讲完了“投资理财”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假如现在给你们每人10万元的资金,然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家庭日常消费习惯、支出情况等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家庭理财计划书。比起传统的书面作业,这种形式的作业令学生感到十分新鲜有趣,每个学生都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了完成作业的活动中来。在学生的热情努力下,最终每个学生都交出了一份质量不错的家庭作业,并且通过这种实践性十足的作业,也有效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既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各学科的改革趋势,也是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时刻把“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用生活来丰富思想政治学科内容,以更好的实现其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晁玉玲.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与教学论,2010年7月30日

[2]徐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04期

第15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高中学生自学能力,主阵地在课堂,政治教师,责无旁贷。

一、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很明确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很多学生适应了以往的教师讲,自己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很多时候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体是他自己。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观前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源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生动有趣的导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科内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发展前景的关注,有对建设美好家乡的设想,有对身边发生事件的正确评价,有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点、焦点事件的浓厚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以积极引导。比如,针对当前腐败问题查处许多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这一事实,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看到腐败现象对党和国家的形象造成的巨大影响,又要看到党和国家查处腐败现象的坚强决心,要看到党和国家干部主流是好的,但问题存在我们要认真解决,这可以用来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也可以用来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也可以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用来教学党的先进性,及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兴趣的迁移性特点,从别的学科人手,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思想政治课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哲学让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但是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用牛顿研究“第一推动力”的悲剧,说明正确的哲学理论在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说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运用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兴趣,比如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时代历史背景对诗、词、曲、赋的影响特征,用来分析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于这样的教学,学生觉得很新鲜,不枯燥,有收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的作用很重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使课堂既紧张严肃又轻松活泼风趣幽默,使课堂教学有节奏感;丰富自己的知识,研究教材与学生,研究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要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用自己的娴熟的技巧与渊博的知识紧紧吸引住学生。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培养和提高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我们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