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县镇位于最北端,距县城23公里,与区、区、区和三台县交界,地处两市五县(区)八镇交汇之地,是北部重镇,素有“北大门”之称。全镇幅员面积81.8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户数15492户,总人口39901人,非农业人口4665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9901亩,其中:水田18300亩、旱地21601亩。
二、发展优势
交通:
水源:
区位:一是地处八镇交汇之地,近邻百万人口城市,流动人口对比常住人口成倍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和需求量更加突出。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农业生产条件好。
三、农业产业现状
我镇按照“山上林果药、田里稻鱼虾”的生态农业模式,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生猪和蚕桑养殖、多经产业四大产业。
四、下步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等“1+24+1”工作方案和市、县农业发展规划,立足镇粮油+水产特色产业实际,实施产业基地提升工程。推动“12316”工程(1指“1个镇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园区”,2指“建设片以产业大道为主线的产业核心区,青市片以花岩村为主的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核心区”,3指“优质粮油2.5万亩、特种水产8000亩和优质牧草10000亩”三大主导产业,16指“16个行政村,每个村着重建设一个‘一村一品’产村相融示范片”)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把县众合粮食发展中心建设成全省首家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基地,把正大龙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成为川北特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凤凰熊猫草”科研示范基地,为把省委1+24乡村特色产业试点镇建设落到实处作出努力。
五、存在的困难
1、资金不足:无工业无税收收入,运转靠财政转移支付。敢想无钱干事。无法跳出看未来的发展和定位,无法高起点做出特色农业小镇全域产业和发展规划。
2、建设用地困难:可用建设用地和一般耕地太少,完全不利农旅融合发展。
3、水库不能合理利用。农旅融合休闲旅游缺乏亮点。
六、对策和建议
1、规划先行。以区域性特种水产小镇、对外窗口和后花园定位,请专业机构高起点量身定制规划。
一、工作成效及创新举措
(一)传统粮食种植不断提质。我镇传统小麦种植面积49000余亩,平均亩产600余斤。今年以来,通过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在全镇推广石4366、轮选103、乐土808三个节水抗旱优质小麦品种1万余亩,小麦单产产量大幅提高,亩产达1200余斤,比传统小麦种植亩产增加600余斤,农户收益也相应翻倍。
(二)新型农产品培育不断扩规。一是依托村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创办了集观、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百亩。今年又争取到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再扩大玫瑰种植面积100亩,并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入口及道路两侧绿化已完成,共栽植各类树种300余株;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村支村委干部带头试种50亩,用实实在在的收益成效,引导农民转产增收。
(三)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我镇目前花椒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为进一步壮大花椒产业,今年6月份,我镇成立了县首家花椒协会,吸收1000余户花椒种植户为会员。目前,花椒协会正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组织人员考察地理气候特点,联系相关部门申请花椒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同时,乐丰庄丰绿蔬菜种植合作社已成功申请注册丰绿商标,并开发5斤到20斤装五种精品包装蔬菜配送。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使优势农产品优质、优价、畅销。
(四)强化政策宣传引导,规范畜牧养殖发展。
我镇是一个畜牧养殖大镇,现有养殖户583户,其中规模养殖场19个,散养户564个,猪存栏32000余头,鸡存栏46000余只,其他牛、羊、鹅等存栏12000余只。为进一步规范畜牧养殖,提高养殖科学化水平,我们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倡导绿色养殖。在全镇发放《发展绿色养殖、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单和《致广大畜禽养殖场(户)环境保护责任告知书》700余份,养殖户全部覆盖,并上门为群众讲解相关环保政策。二是积极采取行动,规范畜牧养殖。今年,在相关村和养殖户的配合下,共取缔养殖场燃煤锅炉8个;积极争取到省市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建设项目6个,对养殖场粪污进行防雨、防渗、防溢处理,目前已完成2个。通过环保措施的不断深入,逐步引导养殖户向规范、绿色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和短板
(一)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我镇的花椒种植面积不少、产量不小,但由于当地没有交易市场,花椒交易全靠“马路市场”,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存在价格受制于人的现象,导致椒农的收益达不到最大化;药用花卉储存时间短,由于没有烘干设备,新鲜花卉采摘后,必须在一天内运到闻喜等地进行烘干,严重影响花卉的品质和销售价值。
(二)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我镇的优质小麦面积已达一万余亩,但是由于小麦销售渠道单一,与面粉加工企业、超市等对接不够,导致优质小麦价格不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镇情实际,以合作社、公司、协会等组织为引领,引导农业产业向着高效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提高我镇农业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打造三大产业。结合各村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全镇打造三大产业:以花椒协会为引领,发展花椒种植产业。为进一步壮大花椒产业规模,花椒协会积极引领村民规划种植花椒3000亩;为解决椒农交易难题,保障椒农交易安全,筹划在张家庄村南花椒集散地建设花椒交易市场;为延伸花椒产业链条,提高花椒品质,计划投资100余万元,新上花椒烘干设备,对花椒进行粗加工,增加椒农收益。以惠泽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展药用花卉种植产业。惠泽专业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新上药用花卉烘干设备,对玫瑰花、进行加工,解决农民烘干和运输难题,并计划于明年新发展500亩。同时,将药用花卉的观价值和村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于明年5月份在村举办“文化周”活动。以文峰小麦种植合作社为依托,发展优质小麦种植产业。文峰小麦种植合作社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规划打造3000亩优质小麦示范区;为让农民更多的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合作社将积极与面粉加工厂、超市等对接,探索开发优质小麦产品,并打通销售渠道,并打通销售渠道,让优质小麦价格更优。
通红甸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民8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农业。近五年来,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全面实施了“生态立乡、产业活乡、科技兴乡”三大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乡域优势产业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使通红甸农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体系培育建设日趋完善。现将通红甸乡农业发展情况与服务体系培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取得的成效
1、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调结构,依据乡情建产业”,重点抓好烟、畜、菜、果四大产业,探索发展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702万元,比2013年的11555万元增长2147万元,增18.58%。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35元,比2013年末5026元增加2209元,增长44.95%。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3.6:24.9:21.5,农业在我乡产业支柱地位突出。
2、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2017年,粮经比例调整为37.7:62.3,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全乡柑桔种植面积累计2.25万亩,比2013年的1.13万亩,增长49.78﹪,产量3.1万吨,产值1.2亿元;蔬菜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面积达2.28万亩,比2013年1.05万亩增长117.14%,实现产值3205万元;累计种植核桃33298亩,比2013年的15489亩增长114.91﹪,产量1695吨,比2013年的63.2吨增长2500.81%。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3、畜牧产业持续发展。2017年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畜牧生产总值3103万元,其中:肉牛产值130万元,肉羊产值282万元,生猪出栏收入2398万元,家禽等其它出栏收入293万元。建立了长麦地肉牛养殖示范村和么波冲肉羊养殖示范村,养殖带领作用逐渐增强。
4、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2017年,全乡示范种植中药材686亩,比2013年647亩增长6.02%,产值达411.6万元,比2013年323.5万元增长27.23%。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得益于近年来引进华宁永强中药材种植等龙头中药材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5、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溪华冠柑桔有限公司和华宁老区柑桔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柑桔千亩连片种植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6、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通红甸山地柑桔以早熟、优质、果型好、果皮细腻而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红山橘(通红甸山地柑桔)柑桔品牌,通红甸山地柑桔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平均销售单价比盘溪高0.8-1.0元,比华溪高0.4-0.6元。
7、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小得勒、山羊母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通红甸柑橘批发市场建设正全力实施。贯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个村委会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正有序推进。成功打造1个柑橘千亩提质增效示范点和6个百亩以上连片蔬菜核心区;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亩;发展组建核桃、柑橘种植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成立柑橘协会1个,为提高种植、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
通红甸乡生态庄园建设项目总投资430万元,于2017年12月3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生态庄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科普基地、培训基地等多位一体的示范基地,对宣传通红甸、打造通红甸山地柑桔品牌将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派驻保存工作组,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加大基础实施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为契机,强力推进公路网络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和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提质增效。
3、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抓好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发展的优势品种,淘汰劣势品种,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红甸乡产业发展正处于从小规模分散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的关键时期,加快开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促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园区采摘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5、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产品从量到质的提升。进一步降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密度和强度,促进土地肥沃度的提高和综合地力水平的提升,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等通过现代技术转化为生物能源,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通过柑桔、核桃、蔬菜、养殖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单产和质量,促进效益提高。
7、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农业产业服务质量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效果。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乡土人才。
(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