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

第1篇

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数学课堂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数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知识,更强调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意识,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提高,也获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上的进步。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平衡,是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作用的重要手段。

2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语

第2篇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研究现状

在众多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课题中,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改革尝试的还鲜有人为。

(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多元智能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同时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充实。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新的《数学课程标准》10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验。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道出了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做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1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学习问题,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的水平提高。多元智能理论是1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开展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获益匪浅。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1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同时,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研究中教师必将带来全新的课堂,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验研究就是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学生能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让学生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是实践上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56年级

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

2。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几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3。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等1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的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56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不同学生的智能强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学实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4、个案分析法:重视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经验总结法.

5、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1、研究假设:通过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的智能强项及学习数学的水平,营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且成就积极的自我.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数学课程理论、教育理论

6、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有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

3.做好对课题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收集理论依据,以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1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搜集材料,设计出针对高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调查的智能光谱问卷

2.实施调查研究,对调查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类统计,比较、寻找原因,提出教育设想,撰写各个子课题报告。

3、课题组成员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实践应用与 解决问题4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的基本策略.构建适合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际的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课题组有关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再次论述。

5、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1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个案、论文、学生成长追踪记录、家长学校教学情况等)。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4、成果推广。

7、成果的形式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1、成果的形式:

课题中期:完成《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

最终成果:《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玉玲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经担任过国家级105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和市级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赵凤君、李宏宇:研究在小学数学。实践应用与解决问题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苏惠贤、刘素丰、王恩瑞:研究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前向生活开放,在课上如何再现生活,在课后如何向生活延伸.

8、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学校领导班子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通过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3篇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数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出来,自觉的实践可以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售货员与顾客,让他们在模拟的买卖中实现对生活情境的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经验,而且对货币、交易等都有了深刻的意思,使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了提高。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应对于用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符号来解决模拟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与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知的情境进行改编和加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的人数确定之后,相互之间可以邀请对方的同学加入,同组的学生也可以自愿到别的组去。这样在调整之后又会得到一个数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计算现在每一组人数同原来人数之间的关系。如,原来A组有学生21人,邀请加入的学生有5人,到其他小组去的人数有11人,那么现在哟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感受人数的变化,在此情境之上在让学生做出计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的作用。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作出了相应调整,以往小学数学仅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数学方法简单掌握,教学的侧重点在理论方面,对于能否学以致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则甚少关注。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更为侧重学生能否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应用问题,使教学与生活相贴近,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感观,变枯燥、乏味为生动、直观,变晦涩难懂为清晰易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切实感受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学和教比较头疼,普遍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本文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教学一些工作的积累和经验,浅析了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的体现生活化、贯彻生活化的一些方法。

1 注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价值目标的培养和实用技能的训练,以及在生活化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向,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数学课堂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数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知识,更强调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意识,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提高,也获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上的进步。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平衡,是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作用的重要手段。

2 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结语

总之,所谓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应用的特征,应当将实际生活或生活化的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征和教学特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之中是当前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郭根兴.探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化[J].学周刊,2013(07):149.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阻碍和限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诸多因素。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就如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了对策,以期对教育教学有所裨益。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数学生活化是指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构建数学教学主体性、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实现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双重目标。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与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数学教学生活化改变原来照本宣科的弊端,能运用生活情境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其次,它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没有生活基础的学和算是没有意义可言的。单纯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兑换,远不如将学生置身于购物环境中的教学效果好。

再次,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缺乏兴趣可能导致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不再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得到结论。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生活化认识存在误区

针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个别教师持有保守或激进的错误态度。有的教师认为,生活化是对数学学科严肃性的解构,原本严谨的课堂变得松散,原本应该学到的知识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受到了威胁。有的教师认为,生活化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生活化应运用于每一堂数学课。没有生活化的课堂是失败的。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对于教学生活化的理解都是不当的。

(二)教学生活化使用不到位

很多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或者图片引入新课,还有的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及分组模拟情境的方法分析案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生活化应该活用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堂上课程引入时的生活化并没有延续至课下,学生们仍然没能真正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这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三)对教学生活化资源开发不足

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于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开发自己周围的生活资源,使用的情境创设没有新意甚至雷同,为了方便利用互联网借鉴别人的生活化案例,为了应付检查而生硬地将“生活化”植入课堂等情况时有发生,这说明教师在收集生活素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等能力上有待提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研究

(一)正确认识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具有实用性,应该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生活化概念,不应排斥和过分依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家长及学生纠正“升学率是唯一目标”的错误认知,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对于教学生活化的把握,应该从教学的角度真正理解其本质含义,创设的情境是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是适当的,提问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不能一味追求生活化而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主导作用。

(二)注重对教材的灵活使用

教材是组织教学、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重组和使用。对于一些固定式的例题和习题,教师都可以改编成带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熟悉的内容,使学生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对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加工

在课程准备中,教师可以选取自身或者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改编和加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教学内容,并充分运用直观的实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数学游戏等多种方法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组合和表现出来,生动、活泼地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将求长方形面积的题目变为“刘伯伯想要铺设花坛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大理石”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的运用,并且有了使用数学知识的成就感。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复杂性与艺术性并存。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发掘有价值的生活资源,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教师的努力与探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回归于生活,给生活带来便利。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技能,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元素的必要性

首先,由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所决定,小学数学教师生活性较为明显,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发现大量的数学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描述形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走进实际生活才能够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都是数理性、抽象的知识,只有与生活元素相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由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较差,并且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于学习机械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欲望不强。另外,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比较喜欢趣味性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活元素,就能够帮助其熟悉数学知识,拉近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连。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元素,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性格、年龄、习惯与爱好等较为特殊,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紧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兴趣比较高的事例引入到数学课堂中,以此来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充分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人民币带到课堂之上,让学生接触到各个面值的人民币,与其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以此来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另外,针对小学生喜欢动画片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穿插部分小动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学习数学知识。

2.教师重视对生活元素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元素时,需要重视选择,应该仔细斟酌、精心设计,充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选择生活元素,所选择的生活元素需要对教学效果帮助较大,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假如教师所选择的生活元素较为冷门,大部分小学生都不了解,或者是没有接触过,那么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冷场或卡壳现象,不仅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还有可能会引发其抵触情绪,对数学知识难以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应该选择那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元素,容易接受且比较感兴趣,例如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趣味游戏等,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接触到,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容易接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也不能过于常见或普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应该把握好度。

3.培养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生活元素的运用,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广泛的应用到课外作业中,课外作业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并且小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不少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应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作业,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教材知识,同时还需要精心设计一些与其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课外作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该坚持开放性与多样化原则,不能够过于局限或模式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都可以作为课外作业。例如,在学习完《年、月、日》数学知识之后,教师所设计的课外作业内容就是让小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日历,促使小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积极主动运用和探索数学知识,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7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内在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或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进而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许多法则、性质和概念等元素,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和探究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相较于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定义、原则,生活化数学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单纯地讲授数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运用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不再僵化地遵循教材内容,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组合教材内容。相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更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3.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改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而生活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注意积累一些能够引发小学生思考的实际生活问题,例如让小学生到商场买东西,或去银行存钱,以此引导小学生了解相应的钱币知识。或让小学生用钟表的形式画出自己每天休息、吃饭的时间。以此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时常见到的生活素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导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引入:大家身上也有许多比例问题,同学们知道吗?例如,每个人的脚底长度和拳头一周的长度比例是1:1,而脚底与自己身高的长度比例则为7:1,可见比例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并不远,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意义。用这样轻松、熟悉的情境导入相关的数学知识,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数学游戏、直观实物、实践活动等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选择那些开放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验证和巩固。例如,在讲解“千米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走一千米的路程,让学生真实地体会一千米的长度。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自己从家到学校有没有一千米的路程。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学习兴趣。

2.引入生活元素

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情境,在小学生身边也有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性。小学生对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缺少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并循序渐进地引入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改编成导入问题:大家猜猜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一年要浪费多少水?以此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乘法计算。再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章节时,可以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角,或用图片显示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角。将生活元素合理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真实性。

第8篇

论文摘要:《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所以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呈现出两种偏差:一种过分强调数学化,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困难、枯燥;另一种过分强调生活化,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缺少对数学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到提升。为促进教师能够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寻找“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平衡点,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原因

1.构建在新课程的呼唤中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大课堂。

2.构建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上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虽然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性、延展性方面又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所以应该提倡给他们多一点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观察得到的知识巩固程度要远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内容,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些数学信息资料。

二、“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理论支撑

1.活动建构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要求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换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建构研究之方略

1.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等内容展示生活化。如一位教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性质”时,安排了这样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利息”的有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应用知识情境:老师有5000元钱,准备存入银行两年,有几种存法?存哪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从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课堂练习设计的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就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是学生感兴趣的,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数学应用方面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总之,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能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实践;作用与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教学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而在现今,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今,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目的性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应着重的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与锻炼。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习惯与学习观念的形成的关键点,因此小学中进行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的笃实学生的生活化认知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

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受到小学生生理特点的影响,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在教师讲解完知识后,在上课时可能掌握了知识,但若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就会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讲述的内容,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同时引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更好的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性十分关键。当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将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授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具体感与熟悉感,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具体的教授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经验等,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现“教育回归生活”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新课改,“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教学中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回归到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关键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着重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措施

2.1、生活情境设置,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可以将知识加以运用。具体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诸如学生可以扮演营业员;收银员;工人等,用数学知识安排生活,进而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在具体的情景模式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实际知识的运用,进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2.2、实际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具体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是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诸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课程中,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日常的观察,观察在生活中存在梯形面积的物体,通过具体的观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梯形形状,并自己指出梯形的长;宽;高。并让学生量出具体的尺寸,最后再讲解面积的算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3、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比语文而言,较为枯燥、抽象。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生活的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教授。诸如在进行月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起小拳头,用拳头的凹凸部位记录月份的大小,既生动又容易识别,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3、结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为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 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 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教学化[J].

第11篇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 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 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数学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生活教学化[j].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 生活

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就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将数学知识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以下简要针对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在教学期间,导入就如同优美乐章的“前奏”一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里,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需要利用学生们所熟知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较为复杂、抽象的内容,教师应依据学生们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相应的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单位数乘以多位数”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景: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以往关水龙头的情况,那么,请学生猜想每天会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学生们就会很积极的参与其中。有猜测3千克,有猜测8千克。这时教师为学生规定一个数值,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如果一年,将会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学生们就会计算出平年会流失多少千克的水,闰年会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学生们就能够从中体会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拓展,如果小区内共居住100户人家,那么,一年又会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尽管计算十分复杂,但是,因为问题设定同学生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学生们就会不知不觉参与其中,并不会感觉计算的繁琐与困难,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巧用生活经验,活化教学文本

如果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期间灵活应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关联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由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列举案例,有助于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内容同新知识建立去关联,更深入的记忆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基础技能、应用题技能等期间融入生活化思想。例如:在讲解“角”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同学生们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找寻生活中哪些东西有角,从而感悟数学同生活的关联。在导入课程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包含的角,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他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角?然后为学生出示几张图片,“NIKE”图标上有多少个角?我们夏天使用的雨伞有多少个角等。当课程结束后,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道延伸类的题目,让学生收集一些身边的角。然后以“发现的角”为题记录下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消除学生与数学的隔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数学,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建立在生活化的基础上,从而全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经过学生们自身参与、细致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应数学知识点,体会数学的魅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三、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

(一)巧妙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证明。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善于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同生活密切关联起来,开展动态教学活动。例如:当教师讲解完“长方形、正方形”课程后,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相框,计算周长,为自己的相框装饰上漂亮的装饰等。再例如:当学生学习完“面积的计算”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家计算自己房屋的面积,如果铺设一定规格的瓷砖,需要使用多少快,如果每块瓷砖的价格是固定的,那么,需要花费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方法不断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合理选择数学方法,探究生活情境

在生活情境内,容纳了很多数学问题。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自身在生活中的发现、研究,通过数学小论文、童话故事等形式进行记录,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为“比”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一些比的内容。例如:脚同身高的比值约为1:7,成人的头长与体长比约为1:8。然后为学生出示一些图片,如:埃及金字塔、雅典神庙等,从而引入黄金分割的概念,它的比值约等于0.618,换算成比约为2:3。然后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在你的生活中,都存在哪些比的东西:在做饭期间,水同米的比约是多少?在你做作业时,你的正确数量同错误数量的比是多少?数学课本长与宽的比是多少等。利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觉数学计算的意义,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新课改进程的逐步加快,教职人员应尽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方法,在数学知识同学生生活之间架立起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教师应为学生补充数学的生活背景,同时巧妙使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应用的乐趣,进而更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廖晓云.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优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3).

第13篇

一、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其独有的学习特点,其对于自身所感性的内容具有着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能够让生活情境的创设更为有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的兴趣关注为出发点来设计生活情境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体验生活情境。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学生们都普遍很感兴趣的情境。五个学生分一个蛋糕,每一个学生会分到多少蛋糕。由于学生们都在生活之中有着分蛋糕的经验,所以学生们都回答说每个学生分到了五分之一的蛋糕。而这时笔者又问,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分蛋糕,那么其他的四个人分到了多少蛋糕。这时有的学生就立刻的反应过来每个学生分得了四分之一的蛋糕。然后笔者又问如果将蛋糕分成十等分,五个人每个人会分得多少蛋糕,这个时候学生们就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回答说五分之二,也有的学生回答说仍旧是五分之一。

然后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是五分之一,学生回答庶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獾淖芰坎⒚挥斜洌扛鋈巳跃墒欠值秸龅案獾奈宸种弧1收咭参驶卮鹞宸种难裁椿崛衔俏宸种U庑┭卮鹚狄蛭殖闪耸确郑甯鋈朔质确郑比皇敲扛鋈朔值昧椒荨U馐北收叻次收庑┭绻扛鋈朔治宸种幕埃敲次甯鲅值玫牡案饧釉谝黄鹗嵌嗌佟U馐焙蜓蔷鸵馐兜搅宋侍獾某鱿郑案舛嗔艘桓觥Ⅻ/p>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们对于分数的理解更为深刻,对于分数所表达的意义理解的更为透彻,回答五分之二的学生忽略了总数1 没有发生变化,不论怎么分,只要是平均分,五个人必定会分得蛋糕的五分之一。

二、开展生活实践教学

在进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的时候,不仅要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要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带入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去。如在学习长方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笔者就安排学生们将课堂所学到的有关于长方形的知识内容带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量一量自己家中的长方形。

这样课堂上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者就是学生自身,学生带着课堂中的数学问题去发现生活中对应的数学问题,将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并发现问题。

三、加强情境对话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前15 分钟的时候较为集中,而在后面的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就有所下降。因此笔者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非常注重时间的选择,根据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情况来适当的导入生活情境,让学生们的注意力能够迅速的转移到情境的体验之中。

第14篇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我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学科课堂形式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我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我又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某校计划购置50台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七折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八五折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第15篇

长期以来,小学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偏重“科学世界”,而忽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数学课,觉得语文课“老一套”,数学课“太枯燥”。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与生活的沟通,固守旧有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导致知识目标至高无上,能力目标被不断放大,思想和情感目标则成为点缀与装饰。课堂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视在生活大课堂中探索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偏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形式上的模仿与套用,由此,教学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创造,没有了灵性,没有了活力。数学教学呼唤个性化的教学,关注个性,关注生命,关注智慧。教学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改革源于教学思想的变革,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思想与理念开展教学实践呢?“回归生活”就是对人的每时每刻所经历的感性世界的崇尚。只有把握住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向,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树立“生活数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研究与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生活化的课堂特征,操作结构和教学方式,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注重生活体验,探索社会生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研究过程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构想及实践。

基于上述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审视和反思,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生活认识论、活动建构理论为依据,我展开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构想,并进行了操作实践。

1.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的广泛引入,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这些课程学习的资源不仅来自教材,而且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我们认为,凡是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的载体与渠道都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便于学生更广泛、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学习。为了让动态、鲜活、感性的生活资源走进数学学习,拓展学科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我们开展了“师生共建”的学习实践活动。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努力突出三个方面。

①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围绕学习的主题收集生活素材,可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方式进行准备,在新课引入阶段或抽象、疑难的认知环节,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素材,再现学生的生活情景,建立丰富的感性形象,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入。

②教学媒体的有机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的题例和文本,虽然题例的素材与情节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呈现的方式是文本化的、静态的。通过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选用相关的教学媒体,可以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为形象生动,教学氛围更加社会化、生活化。

③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如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教学,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将教学环境资源与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机整合,将学生自主探索、个性生成的对购物时应找回的钱的不同的算式,与学生对“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的不同算法的个性化的理解有机整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生活事实的理解和表述,与规范的数学结论的导出和建立有机整合,将生活数学和书本数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丰富中完善认识,在历练中建构理解。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知观认为:知识总是要适应于它应用的环境、目的和任务。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或在适当的情景中组织学习活动,促进知与行的结合。利用情境进行学习活动是课堂生活化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尽可能地进入现实的环境或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其所学的知识,我们精心组织、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或在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

3.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呵护与现实存在的尊重。生活化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将自己放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做到:营造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学生的生活体验,信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激发学生走进生活探究实践的欲望,欣赏学生的生活实践成果。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的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教育实践,生活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为:

1.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科学把握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感悟、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的结合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强化学生感性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形成“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应用—回归生活实践”的教学模式。

2.把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进程

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素材、情境、实例、经验、延伸这一组关键词,使课堂教学进程凸现浓浓的生活化情韵。

(1)捕捉生活素材,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学习。

(2)创设生活情境。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3)采撷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原型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

(4)激活生活经验。基于经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著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

(5)回归生活实践。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回归于生活实践中,进行验证、运用与发展。

通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操作个案、案例和教学片段,学生拓展实践学习作品,教学论文。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根本转变,开发利用资源,重组教材,创设情境,激活经验,向生活世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与用的意识和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素养获得提升。教学实验使教学直面学生的生活,能将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强,形象化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需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