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营运资金风险的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我国于1993年引入营运资金这一概念后,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才逐渐展开。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司价值创造和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相关。因营运资金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破产倒闭案例已屡见不鲜,2003年美国有着100多年历史的Kmart申请了破产保护,2004年在我国运营8年之久的普尔斯马特轰然倒下。近年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正逐步成为国内外企业关注的重心之一。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研究,企业可以找出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判别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对企业各环节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营运资金风险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对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有涉及营运资金安全性的指标,但是较少的研究能够把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与风险预警结合起来。显然,这不利于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规避。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应当能够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增加企业收益,最终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和营运资金风险预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在梳理和把握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的主要研究成果
对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展开。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也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较完整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营运资金管理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单个组成项目上,并且侧重于流动资产项目的研究,相应的评价指标通常采用应收、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而这类指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这类指标忽略了流动资金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利用这类指标很难发现各流动资产项目的相互变动对营运资本的影响程度,继而无法对营运资金进行综合的评价。鉴于实践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有学者提出了采用现金周期(CashConversionCycle)指标,用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全貌。RichardV.D.等(1980)提出了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状况全貌的现金周转期指标,指出: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这个公式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但该指标忽视了处于不同时间点、不同生产阶段的流动资产项目所占用营运资金在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考虑企业不同形态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因而不利于企业全面、正确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JamesA.Gentry等(1990)在现金周转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思想,通过对各阶段现金流量时间和数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加权现金周期的概念。加权现金周期与现金周期相比,考虑了不同形态营运资金占用情况,加权现金周期融合了整个循环使用资金的时间和数量值,从而能够更好地反映营运资金绩效。但是上述营运资金绩效的研究都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的具体研究。JosephCavinato(1990)则以制造业为例,细化了产品-现金周转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产品-现金周转期的方法。他提出了产品-现金周期指标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同时,MartinGasmen等(2003)提出了衡量零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剩余日(Ex-cessdays)”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衡量零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通过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综上,上述评价指标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虽然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指标有所涉及,但是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也就不能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在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郁国建(2000)指出,传统的评价缺乏战略性和集成性,通过建立一种高效集成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以加强对营运资金的更有效管理,他创建了一个单一的集成指标购销周转率来考核营运资金的总体流转情况。然而,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上述各营运资金项目等信息需要进一步细化。由此,邵芬芬(2011)建议将存货周转天数进行细化,重新定义了“材料周转天数”“在产品周转天数”以及“产成品周转天数”。建议将传统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改为收回应收账款余额,并进一步细化为收回账龄为1年、2年等的应收账款金额。显然,细化后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多的管理信息。可见,对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改进思路主要有:横向组合各单一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纵向细化传统评价指标,从而划分不同项目进行考核,且改进了指标结构,使其更加科学。但上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改进的研究仍囿于传统视角,往往只侧重于一个方面,难以正确、全面地反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齐彩红等(2011)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和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的评价体系,并将这四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指标的分类标准,进而选择包括“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在内的14个关键指标作为第二层次指标。该体系给出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直观评价,但在指标选取、分数判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李争光等(2011)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收益性,选择涉及营运资金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的9项具体指标,建立营运资金绩效指标评价模型,同时选取三家家电企业2009年度财务数据,通过计算相应指标来评价三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为企业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提供参考。该指标体系便于企业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比较,易于找出管理重点,但在指标权重、指标得分确定方面较为主观。徐玮(2013)则从供应链资金管理特点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指标,将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作为目标层指标,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营运资金安全性和营运资金绩效作为准则层指标,并基于煤炭行业对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价验证。该指标体系可以使企业根据所得到的分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提高资源配置与经营效率,降低营运资金的风险,改善供应链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重指标选取、权重及分值确定的合理性。
3.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针对已有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对于营运资金的分类的缺陷,王竹泉等(2007)提出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重新分类,并相应的提出了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即基于企业渠道管理理念的评价体系。与传统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相比,上述评价体系不仅涵盖的营运资金要素更为全面,而且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但是上述指标体系仅考虑了营运资金的周转期,而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状况未纳入评价范畴,使得评价结果相对片面。同时,在指出现有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未能评价营运资金的盈利性的同时,王竹泉(2012)设计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流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增加了由各渠道营运资金利润率指标组成的盈利性评价部分,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进行评价。可见,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已经从营运资金的创新分类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综上所述,基于渠道的评价体系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成果之一,并且从最初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评价体系发展到了涉及收益性和流动性评价的更加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中也可以明确地看出,营运资金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对营运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展开分析评价,并不能起到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目的。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预警的主要研究成果
营运资金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核心之一,虽然现阶段专门针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关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可从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得到启发,参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思路,初步建立起能够对营运资金风险进行预警的量化模型。蔡佳茹(2012)在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营运资金的行业特点,从对影响营运资金短缺风险因素的分析入手,以零售业上市公司为例,探索了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思路与方法,并尝试性的建立起以多元综合预测模型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短缺风险预警模型。刘震宇(2013)运用灰色预测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5个方面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指标变量进行设计,创新结合灰色点预测和区间预测,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结合案例企业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物流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过去5年的营运资金指标值,预测出未来5年的营运资金风险的大小。该结论能及时、准确发现物流企业集团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异常信号,降低企业营运资金风险。但是由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无法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企业根据自身风险预测进行管理。姚文伟(2014)同样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但是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没有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郑晨(2012)针对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对营运资金的每个项目进行单独分析,却并未联系营运指标的项目进行分析,建立起一个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营运资金为主要参数的综合模型,同时针对以往的研究从未涉及过风险管理,在模型中体现出风险因素,选取了自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的所有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营运资金与风险管理效果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本文仅对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医药制造类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而未将所有的制造类上市企业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上,量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同时可以将营运资金预警案例引入到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分析当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进而构建出适合各行业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
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展望
(一)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现有研究表明,关于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但是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分析,对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可以弥补规范研究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加以运用。
(二)创新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的研究思路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团化企业成为当今社会中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整体资金管理的基础,因此营运资金风险也成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也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做了以下贡献:美国哈弗教授Fitz Patrick搜集了将近2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总结出净利率/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流动负债这两个指标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最大,从而提出对企业应该采用多维度单变量方法进行风险预警分析。石亚玲选取3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此时Z值模型误差概率达74%,不符合预测精度的要求。通过文献研究得知,国外学者们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超前,研究结果也相对比较成熟,国内外专家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良好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是集团化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但能提高企业现金流中的净利润率,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还可以使企业生产运营所需资金得到有效的周转,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周转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本文运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选取能代表集团化企业营运能力的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并选择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确定阀值的变量,构建出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对营运资金的风险预警,提高集团化企业对营运资金风险的抵抗能力。本文根据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特点,选取5个指标作为预测变量,这5个预测变量主要反映了集团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营运资金的使用能力,考虑到现代企业中对经营现金流量的重视,多以现金流量细化后的几个指标为主,所以没有涉及流动比率,这里特别说明(见表1)。
二、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根据灰色预测分析理论建立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预警模型,灰色系统是指对于普遍的认识概念,信息不完全明朗的系统。本文选择灰色预警模型主要是因为它有:建模所需信息少,可将无规序列转化成有规序列,预测结果准确性高等优点。另外影响营运资金风险控制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内部的生产运营管理还包括外部不可控制的市场环境等的因素,所以想要对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进行准确预警,搜索历史信息比较困难;另外,由于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营运资金的各个指标构成也不相同,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综上所述,灰色系统模型可以完全克服预测过程的困难,获得令人比较满意的预警结果。
(一)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步骤设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前提下,企业越来越看重对现金流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经营现金流的准确分析是掌握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关键因素。现金流入流出比率是企业现金流和营运能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把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作为向量阀值,有助于人们进行总结分析。集团化企业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的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设原始序列 X=[X(1),X(2),…,X(n)]是非平滑序列。
(2)设?姿是已经确定的阀值,第i期集团化企业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为Xi,i=1,2,...,n。
(3)当Xi
Xξ=[XTi|i∈L,L=(1,2,3,…,s)]。
(4)设定集团化企业经营现金流入流出比率的灾变时刻集 X(0)=(t1,t2,t3,…ts),t1?圳 i,t2 ?圳j,t3?圳 k,…ts?圳 q为灾变时刻分布,称X(0)=[t│t∈H,H=(i,j,k,…,q)]为灾变时刻集。
(5)设X(1)是X(0)的累加序列,则有:X(1)=[X(0)(1),X(0)(2),…,X(0)(n)]。
(6)建立响应模型GM(1,1),Z(1)(K)=1/2[X(1)(K-1)+ X(1)(K)] (K=2,3,…,n)
令,B=-Z(0)(2) 1-Z(1)(3) 1 -Z(1)(n) 1,则称X(0)(K)+aZ(1)(K) =β为模型 GM(1,1),其中α为发展系数,β称为灰色作用量。
(7)设=αβ,按最小二乘法求得,则,=(BTB)-1BTY其中, Y=[X(0)(2),X(0)(3),…,X(0)(n)]T。
(8)得出GM(1,1)响应式为:
(1)(S+1)=[X(0)(1)-]e-?琢x+(S+1)=(1)(S+1)-(1)(S),S?叟1
即(S+1)=(1-e-?琢x)[X(0)(1)-]
(9)求(0)=[(0)(1),(0)(2),…,(0)(n),(0)(n+1)],式中前 n 个数为X(0)的平均值,(0)(n+1)为最终预测值。
(10)检测模型的精度,模型的残差?着(S)=0)(S)-X(0)(S),相对误差 ?驻s=,平均相对误差: =?驻s,精度级别见表 2:
精度说明:平均相对误差越小说明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越高,同理,平均相对误差越大说明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越低。
(二)算例 具体如下:
(1)权重确定。本文以河南省同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形成判断矩阵A=(αij)nxn,其中αij就是权量ui和uj相对指标分权重。并且A有以下度量限制:
αij>0,αij=1\αij,αij=1
由判断矩阵A被限定的条件知,假设判断矩阵有n个元素,那么A只须具备判定其上(或下)三角的n(n-1)/2个元素就能满足要求,所以对判断矩阵A做n(n-1)/2个相对比较。对A中的行向量归一化后得出近似于权重向量的W,如下:
Wi=
一致性检验:对判断矩阵得出的权重向量的精度判定,还需经过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只有当CR
本案例中,设X1、X2、X3、X4、X5分别为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得到本案例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3):
(2)营运资金风险值确定。一是单项指标因子系数qi的确定。因为水泥行业是国家规定的“三高行业”,所以在设计比例时,比一般行业的3/7苛刻。即实际值
案例企业的各指标的单因素系数如表5所示。
二是营运资金综合因素系数X的求解。综合因素系数X=(单因素系数qi×指标的权数Wi)。则案例企业营运资金指标的综合因素系数如表6所示。
三是风险预警模型求解。由以上步骤算出的风险值,再结合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对同力公司2014年将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灰色预测的原理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刘思峰教授创建的灰色系统软件(GTMS3.0)运行程序。首先在excel中输入数据再导入软件程序中,运行软件后得到表7所示的结果。
在程序窗口键入“GM(1,1)建模分析”运算模块,软件执行后得: B=-7.592 1-11.5 1-15.879 1-20.339 1 ,
又Y=[X(0)(2),X(0)(3),X(0)(4),X(0)(5)]T= [7.414,7.816,8.759,8.921]T
得到:(BTB)-1=0.0110 0.15210.1521 2.3532 ,进而得到
=(BTB)-1BTY=-0.6606.6749
X(1)(1)=7.769,最后求得:a=-0.066,b=6.6749, =-101.135,同时预警方程式为:
(1)(S+1)=[X(0)(1)-]e-αx+=108.904e0.066s-101.135
依次带入响应式里进行推导得到:(1)(5)=40.6735,(1)(6)=50.346。
综上所述,2013年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值为:
(1)(6)=50.346-40.6735= 9.6725,运行的平均相对误差结果为:=1.6323%=0.016,
可以帮助同力集团更有效的进行营运资金风险管理。
三、结论
研究中发现,对企业整个财务风险的预测难度较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在研究时应具体到更小的模块,因此对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的预测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关注。本文在灰色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刘思峰专家的预测软件,建立了准确性较高的营运资金风险预警模型,同时得出了精度较高的预警值,该实践结果可以准确发现集团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及时解决该问题,提高了企业抵抗营运资金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本文只是对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的初步研究,后期的探索中,不仅可以尝试纵向设计更多的营运资金或者是财务指标进行研究,还能缩小研究范围,只对现金流量的预测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无法进行企业之间的财务风险比较,所以此模型比较适合大型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监控。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朱佳翔、谭清美等:《基于灰关联度的两阶段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灰色预警》,《软科学》2008年第4期。
[3]刘思峰、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张艳军:《风险预警模型在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价值工程》2010年第29期。
[5]王璞:《财务管理咨询实务》,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6]高霞:《风险预警模型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8期。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策略 展望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的意义
莱瑞·吉特曼和查尔斯·马克斯维尔曾经对美国1 000家大型企业财务经理的工作时间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营运资金管理上所花的时间几乎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显然,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保持适度的营运资金,可以有效防止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此,本文在“中国知网”上就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以营运资金(或资本)管理策略(或政策)为关键词分别按“题名”和“主题”进行了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检索可知,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题名的研究最早始于2001年,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主题的研究最早始于1999年。在近十年的研究中,主题中包含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呈连续研究趋势,从2007年开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总的研究数量较少。
因此,本文拟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及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及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更好地梳理和把握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促进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二、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及选择的研究
(一)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基本内涵研究取得的成果
钟璐(2001)主要从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和筹集策略两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企业面临不同环境条件时应采取的相应策略及不同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下应采取的不同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其研究符合广义营运资金的观点,并为企业选择不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供思路,但该文并未详细深入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类型。
李亚鲁(2006)则在剖析投资和融资的基础上,从行业特征角度分析了产品类型、生产周期、销售水平、存货策略、信用策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效率等对企业流动资产持有水平的影响,进而指出营运资金管理应权衡风险与收益。他将营运资金持有策略划分为宽松、紧缩和适中三大策略,将营运资金筹集策略划分为配合、激进和稳健型三大策略,从而为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标准,但其研究仍是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范畴,各项策略中的风险与收益水平难以量化,也没有涉及管理人员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的问题。
鞠成雯(2000)从风险与收益两个方面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进行了评析,提出了自动清偿策略、保守策略、激进策略和平衡策略四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描述和分析了各种策略收益与风险共存的特征。然而,该文主要从筹集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利弊,忽视了营运资金持有量策略以及二者结合的利弊分析。
谢丽达(2012)基于营运资金筹集政策的基本概念,从理论角度将营运资金分为适中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筹资策略。但并未就其具体应用提出详细政策建议,也没有划分政策建议的实施主体。
可见,通过规范研究,基本厘清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内涵,界定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并对其选择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初步逻辑分析。虽然此类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理论较为成熟,但尚缺乏大量实践数据的支持。
(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研究取得的成果
刘运国等(2001)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庸型策略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呈同向变动,不同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影响企业的收益能力。他们认为,中庸型策略的选择倾向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在流动资金存量管理上趋于保守,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艺术、策略和勇气等。但该文并未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作细分研究。
周纹羽(2009)选取了79家制造业公司,从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三个营运资金来源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渠道选择时倾向于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业在生产和采购渠道的选择却出现了差异,即选择中庸型或激进型。但该文未涉及其他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特点。
黄燕(2012)从营运资金持有量角度,分析了零售业、房地产业、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得出不同行业营运资金要求也不一样的结论,并对不同行业应采取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提出了相应建议。其分析虽然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细化到了不同行业,但每个行业只针对一个企业进行个案研究,从而使得出的结论普适性较差。
可见,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研究,从上市公司整体、不同营运资金来源以及不同行业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其选择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初步检验了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来源、行业类型等的关系,但在研究假设、指标设定、模型构建、样本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王新平等(2010)对沪市30家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度与盈利能力成反比关系,与传统的“风险报酬均衡原理”相悖。其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且忽视了利率变动对营运资金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吴娜(2012)采用2007-2010年沪深1 210家公司4年的数据,检验了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衡量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业绩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王新平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发现检验营运资本策略绩效的最有效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但其研究并未涉及行业因素的影响。
刁伍钧等(2011)通过对2002-2008年沪深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利息率以及资产组合策略和筹资组合的激进度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资产组合和资产规模的大小与营运资金周转期之间不存在负相关关系,白酒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是采用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此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以成熟期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石意如(2012)针对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汪平(2007)关于我国成长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成长期企业与成熟期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研究只选择了28家公司三年的数据,其代表性尚值得商榷。
由上分析可见,从不同行业及不同生命周期角度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揭示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但此类研究成果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在样本数据选择方面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实证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和普适性。
四、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
(一)基于零营运资金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常叶青(2006)对海尔的零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研究后认为,它属于广义的零营运资金管理。总结了其实施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具体策略,即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必须结合,资金管理与商流管理、订单信息化管理必须相结合,现款现货制度的推行要慎重。但此文没有对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
周静(2007)则从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尽量使营运资金趋于最小而不是要求营运资金真的为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质。提出了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思路,即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存货控制系统、健全合理的应收账款系统、制定稳定的信用政策,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延长资金占用时间等,但并未深入研究各项措施的具体适用条件。
陈桂兰(2009)提出零营运资金管理是在保证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上,使营运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趋于最小。同时分析了实施零营运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基于供应链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苗亚娟(2011)基于供应链思想将营运资金划分为采购活动营运资金、生产活动营运资金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进而从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采购活动、生产活动和营销活动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但会计核算角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并未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秦书亚等(2011)以戴尔和联想为例,分别从营销渠道管理模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网络合作联盟战略角度分析了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通过戴尔和联想的对比分析,突出了客户导向型营销渠道、提高供应商参与度、供应链联盟策略的优势。
(三)基于营运资金风险思想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思路
徐晓玲(2011)在营运资金管理风险内涵及三种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风险)的基础上,阐述了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并提出了应对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的策略,针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有较强的配比性,但对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纳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英(2007)将营运资金管理风险类型归为四类(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流动性风险),比徐晓玲的分类增加了现金风险,并在营运资金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显然,她对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更加具体,但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配比性较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施的研究主要从零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风险三方面展开。在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应加强零营运资金本质的研究;从供应链的某个关键节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供应链网络联盟三个方面分析使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更加系统、全面,但此类研究目前并不多,其本质、基本原理及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营运资金风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目前对于营运资金风险类型的划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展望
(一)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规范性
上述分析表明,实证研究是探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其绩效关系等的主要方法,它将在构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实务提供指导。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弥补了规范研究方法归纳和演绎的不足,充分的实证检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便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加以运用。然而,目前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实证研究,无论在样本的选择、假设的提出,还是实证分析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都不尽规范,从而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二)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范围和视野
现有研究表明,基于某个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等角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地区差异及企业生命周期等显然对营运资金管理都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其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因而不管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行业进行研究,还是对整体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都应该充分分析影响企业、行业或整体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同时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运用,拓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研究的行业范围和实证分析的视野。
(三)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研究局限:一是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大传统领域,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研究尚不多见;二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类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的划分上,而对其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缺乏量化研究;三是主要集中在零营运资金理论、供应链理论、风险理论等与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结合上,而从营运资金管理“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实质出发的研究较少。因此,引入价值链理论,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研究思路乃是必然。
(四)企业应注重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盈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周转速度。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衡量一般可与本企业历史水平、其他企业或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来进行分析。如果周转速度过慢,说明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尚有销售潜力可以挖掘。因此,从实践意义上,应加强对营运资金周转效率的研究。
(注: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价值链的家电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130105)
参考文献:
1.鞠成雯.浅析企业营运资金策略[J].发展论坛,2000,(5).
2.钟璐.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2,(3).
3.李亚鲁.刍议营运资本管理与策略[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3).
4.谢丽达.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筹集政策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7).
5.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6.周纹羽.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7.黄燕.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2,(2).
8.刁伍钧,扈文秀.营运资金管理政策与其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8).
9.常叶青.海尔零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的实践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6,(24).
10.陈桂兰.企业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14).
11.苗亚娟.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1,(29).
12.秦书亚,李小娜.面向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1,(5).
13.柳艺.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需求预测[J].商业会计,2013,(3).
关键词:营运资本;营运资本管理;现状;对策
一、引言
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是用以维持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需要的资金,是指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占用在短期资产上的资金。营运资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本就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净营运资本。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营运资本的概念界定为净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管理是指对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管理,它是现代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企业短期投资和融资活动,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科学、正确地营运资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本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企业对客户的争夺日益激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商品流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提高企业商品的流转管理就必然要提高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流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业务规模的盲目扩大,结果造成流动资金短缺,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中小企业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而贷款难又是中小企业融资碰到的首要问题,融资困境仍旧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现金流量管理弱化,营运资金波动大
目前,很多企业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不注重日常现金流量的管理,营运资金波动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对现金日常收支没有有效的控制。当出现经济繁荣时,不能正确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
(三)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坏账损失增加
应收账款控制不严,数量普遍很高,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长,资金回收困难。很多时候企业高层只是片面地认为销售才是企业第一要务,追讨债务和资金回笼是财务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这种观念的存在会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绝对额和应收账款回款周期的增大,必然导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可能性的增大。
(四)存货管理制度不科学
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对库存仍然是实行大类管理,进销差价核算的方式,这种存货核算状态和方式的存在会使得企业的存货管理出现混乱,尤其是商品类别比较多的企业,随着库存量的增多,盘点和准确核算完成依靠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过多的存货占用会使得企业因此而承担过重的存储成本,影响企业利润水平,而相反,过少的存货也会使得企业面临着缺货而丧失市场机会的风险。
三、改善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融资渠道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企业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取得资金或者资本,既可以通过长期筹资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短期筹资的方式。拿短期筹资方式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也可以通过票据贴现、或者债权融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增多客观上使得企业能够借助外界有实力的企业或者金融联盟的帮助,进而获得较为充裕的资本。
(二)选择合理的资产结构
为了适应资产流动的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要选择合理的资产结构,流动性资产和长期性资产的比例要安排合理。长期性资产占用太大会影响资产的流动性,会产生成本沉淀、占压资金。解决方法应根据资产经营的目标情况,在产权市场租赁、拍卖、合营、实物投资、置换、出售等方式盘活存量。流动性资产比例过大则会影响企业经营的报酬率,对此应通过资本市场对外联营、合资、上市等扩大资本增量,使流动性资产保持合适的水平。
(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存货流转都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周转问题,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拖的时间太长,那么企业应收账款资金的成本就会较高,结果会降低企业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所以,企业要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制定适合企业运营的应收账款策略。财务部门需加强对赊销业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收回,减少风险。
(四)强化存货的周转和管理
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来说存货周转的速度越快,说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及存货的流动性越强,存货库存占用的资金风险比较小,企业的变现能力也就越好。但是存货周转速度过快,也可能会引起存货短缺,进而增加企业存货的采购批量和生产批量造成存货定货成本和生产准备成本上升。所以,企业应该具体结合行业特征、市场环境及企业自身的特点,确保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关键词】营运现金流 风险 识别 控制
企业的现金流融合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中,主要是指现金的流转和流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营运现金流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营运现金流不足,企业将无法完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经营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因营运现金流不足而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进行而引发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
一、造成企业营运现金流不足的原因
企业要防范营运风险,首先要真正找到造成企业营运现金流不足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
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或化解由此产生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现金流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现金周转速度减慢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企业现金周转速度有所减慢,那么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将增加,这时,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无法增加资金投入,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就会因现金周转速度的减慢而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营运现金流将出现一定额度的缺口。而现金循环周期的增加有以下三个原因:
(1)存货增加。存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产品积压,库存增加,存货周转期延长。
(2)收款延迟。因为客户的原因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没有按照以往的期限回收,导致收款延迟,应收账款周转期相应延长。
(3)付款提前。因为供应商或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提前偿还了供应商的货款,导致企业应付账款周转期缩短,使现金循环周期延长。
2.销售规模扩大
当一个企业迅速扩张时,销售规模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仍会面临营运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因为它需要为不断扩大的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如果一个企业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将可能会导致过度交易,从而造成营运现金流不足。如果该企业没有融资渠道来弥补这部分现金流缺口,企业将会因为销售规模扩大而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3.营运资金被占用
营运现金流不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企业内部,很多企业并没有将企业的营运资金用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而是将其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而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项目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收益,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的规律,因此,造成了企业营运现金流不足。
二、营运现金流不足的识别方法
企业要防范营运风险,就必须掌握该风险的预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营运风险的预警主要可通过对相关比率的计算和评价来实现。通过计算并获得反映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的指标信息,就能及时发现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的变化情况,而现金周转速度的变化可以使企业更准确地预见企业可能出现的由于营运现金流不足所产生的风险。反映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的比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回收期和应付账款期等指标。
另外,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必将引起企业营运现金流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引发营运现金流风险。因此,及时掌握企业销售额的变化情况也是企业预见营运风险的重要方法。一般情况下,企业通过销售额增长比率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销售额的变化情况。
三、企业如何应对营运现金流风险
1.加强存货资金管理
从现金的流动过程来看,存货现金的占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的起点,是必不可少的,但被存货占用的现金流动性较差,不能及时变现而用于其他现金需求。另外,如果存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现金,这必然给企业拥有的有限的营运资金带来压力。因此,从现金流动性控制和节约企业营运资金的角度出发,企业应重点控制存货现金占用量,避免因存货占用大量现金而给企业带来营运现金流压力。企业控制存货资金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
(1)存货资金的计划控制。在确定企业存货占用资金数额的基础上,编制存货资金计划,合理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数量。
(2)存货资金的归口分级控制。根据存货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每项存货资金由哪个部门使用,就归哪个部门管理。
(3)实行存货资金的分级管理。对各归口的管理部门存货资金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分配给所属单位或个人,层层落实,实行分级管理。
(4)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供应方在满足需求方要求时能做到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有足够数量的合适商品,需求方的库存是在不断的补充中形成的,对需求方而言,库存数量非常趋近于零,它满足了供应链上需求方的少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采购。这种模式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零库存”的。
2.加强现金回收周期的控制
现金回收周期是指从取得客户订单开始到收到货款为止的时间。现金回收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量,而企业对现金回收周期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就是加快营运资金的回收速度,尽量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从而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保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为有效控制现金回收周期,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以下几个环节:
(1)尽快确定订单,并说服定期购买的客户一次性大批量购买,而不是经常地小批量购买,以减少订单订立过程中的时间耗费。
(2)提高发货速度,以便更快地回收货款,因为只有货物被发出后才能向购货方开具发票,而发票的开具是企业收取货款的必备条件。
(3)加快发票的开具,开具发票过程太慢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现金的回收。企业在开具发票时,必须保证所开发票的正确性。发票开具上的错误会导致客户延迟支付货款,甚至导致无法支付。
(4)减少坏账损失,企业要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对不同的信用期的应收款采取相应的收账政策和措施。
3.加强应付账款管理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企业可支配现金达不到最低营运资金需求量时,企业最可行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赊账的方式购入原材料等生产材料,这样就解决了企业营运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赊账方式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即在短期内利用应付给供货商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现金周转。企业为缓解营运现金流压力而采用赊购行为,就形成了企业的应付账款。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应将应付账款视同于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管理。
(1)争取最优惠的信用条件。无论在下订单之前还是之后,企业都应该与供应商就信用条件达成一致。
(2)建立规范的内部支付体系。如果企业能够向供应商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支付体系,那么供应商就会乐于提供较长的信用期。
(3)做到对供应商的全面了解。一些企业会经常对它的供应商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出哪些供应商会要求尽快付款,哪些供应商会允许逾期付款。企业可根据供应商不同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支付速度。
(4)不应提前支付货款。除了为照顾供应商的一些特殊情况,企业不应提前支付货款,而应充分利用所给予的信用期。
(5)加强应付账款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须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6)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通过现金预算,防止营运资金被挪用或占用
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血液,不能随意挪用或占用。如果营运资金被企业其他非生产经营项目所占用,企业的营运现金流将出现缺口,进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中,更应加强对营运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避免营运资金被挪用现象的发生,否则就可能形成副业连累主业的局面。
企业防止营运资金被挪用或占用的最好方法是: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进行现金余缺调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然后通过编制现金预算,调整现金余缺。
(2)根据确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只有当现金余额超过最佳现金持有量时,才能将多余的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支出,即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
(3)如果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企业应将现有资金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绝不能为了其他项目挪用营运资金。
参考文献:
[1]蔡昌.提升现金流的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企业 资金营运 措施
一、营运资金的概述
1、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传统理解方式,广义营运资金是一个具体概念,它包含了企业所有流动资产,即由企业一定时期持有的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占用的资金等构成的。狭义的营运资金是一个抽象概念,也是指净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之间的差额。
2、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
首先,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把满足正常合理的资金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其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键是采取得力措施,缩短营业周期,加速变现过程,加快营运资金周转。再次,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一方面,要挖掘资金潜力,盘活全部资金,精打细算地使用资金;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源,筹措低成本资金,服务于生产经营。最后,要保持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合理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保持流动资产结构与流动负债结构的适配性,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需要遵守上述四个原则以外,还具有营运资金的来源具有灵活多样性,营运资金的数量具有波动性,营运资金的周转具有短期性,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变动性和易变现性等特点。
3、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和最终目标应该遵循企业整体财务管理的目标。总而言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为了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活动,以保障企业营运资金能够安全的、充分的流动,并且,尽量提升营运资金的周转能力以及利用水平,同时努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4、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企业资金营运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一方面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数量的并不同步,并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现金出入在时间上很难互相匹配,这也导致了企业未来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对现金流量的准确预测度的难度大大增加。储备适当的营运资金,能够使企业资金在日常收付中形成良好的循环。另一方面,企业储备适量的营运资金能够加强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更好地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结构中最有活力的部分,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它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营运资金的金额越大,说明该企业对于付款准备越充分,短期偿债能力强。若企业营运资金出现负数,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时,说明该企业的营运状况不佳。企业的营运资金是否充足,可以判定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这也是企业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企业缺乏流动资金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着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导致企业未来会面临营运资金风险。资金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流动性强,流动资金的短缺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种流动资金的短缺的状况已经大大超出了理性的极限,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也严重干扰了各个企业个体与总体社会的资金的利用。
2、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很多企业出现了营运资金运行效率低下、商业信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首先,一些企业缺乏对应收账款的严格管理,大量的应收账款没有及时被收回,甚至出现了一些呆死账。这是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单纯重视扩大经营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奋力提升销售数量,却没有注意对账款收入的管理。其次,企业没有做好生产产品的市场调研工作,在没有明确市场需求与供应状况的前提下,盲目生产,导致了产品滞销,产品转化现金的能力低下,长期占据着营运资金,造成了营运资金运行效率低下。再次,商业信用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的发展需要应付账款的支持,因为它是一种无息贷款,然而这项资金只有拥有资格的企业才能启动利用,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无法享受到这项资金支持,也对其营运资金造成了影响。
3、营运资金波动大
当前,很多企业只重视销售,忽视对日常现金流动量的管理,营运资金的波动比较大。在经济发展繁荣的时候,无法合理估计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时,仍然盲目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化。企业外部环境一旦出现变化,产品的成本上升,经营资金流入量便会快速下降,或者新的项目见效慢,原先的业务上的资金发生紧急情况,再或者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增加等情况发生时,危机与问题便会便会显现出来。因此,当务之急必须要把握好现金流量管理。
4、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由于企业在缺乏营运资金的情况下,仍然盲目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企业长期负债所占比例上升,营运资金所占的比例下降,必定会导致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而且缺乏营运资金,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若企业长时间存在着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易使得企业资金流动遭受影响,加大财务风险。
5、负债结构不合理
由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的比重比较高,这种属于高风险型的负债结构,必然会使企业偿还本金付利息的压力不断变大。在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的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企业建设所需的资金国家直接通过财政拨款,后来变成只要是有国家预算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的财政拨款全部改为向银行进行贷款,实施“拨改贷”的方式。因此导致原有企业新建项目、新建的国有企业、更新改造全都变成了负债经营,最终出现了企业负债率过高的状况。除此之外,企业进行重复建设、产品没有市场、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经营管理不当以及汇率变化等,同样也会为企业带来高负债率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开发企业融资途径
在国际的金融环境影响之下,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状况。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而对于企业而言,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营运资金。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不单可以通过长期筹资,还可以采用短期融资、短期银行借款、银行承兑、集团拆借、票据贴现、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不管采取哪种筹资方式都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财务人员在选取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比较之后再选择筹资方式,在流动负债尽可能多地使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企业的还债能力,要保障企业良好的信誉,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2、完善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确切估计存货的需求数量,主要通过销售数量来确定存货持有量。销售部门合理订立月销售计划;采购部门编制当月采购计划以及计划完工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清单,生产部门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生产数量,这三个环节的人员相互协调,配合管理者的工作。这样可以对清楚实际存货状况,为确定合理的订货时机以及订货数量提供依据。最后,企业与供应商应进行有效沟通,供应商可以结合企业相关需求进行供应,保证供货及时。
3、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
要合理地确定现金持有量,制定年度以及月现金收支计划。年度现金收支计划是根据订立的各个销售合同付款条件确定现金流入量;根据各类货物的采购计划、劳务支出,以及预计的支付期间来确定现金支出量,估计出现金短缺还是盈余,若存在资金短缺,应通过银行贷款、承兑或者集团拆借方式加以补充。若资金盈余,应编制盈余资金的支出计划,主要由集团用于股票、债券的投资、其他集团进行资金拆借以及用于扩大再生产。月现金收支计划是根据每月具体资金需求及供给状况编制的。这样可以合理确定现金基本储备、安全储备和增长储备,提高资金利用率。
4、健全对应收账款的重视与管理。
首先,做好这一工作主要在于销售人员,要把账款的收回力度列入销售经理的考核范围。其次,销售部门要做好结算计划,对于在短时间内不能收到的款项也要履行相关的结算程序,确保诉讼发生时有证据可循,对于签款的项目也要及时签任。最后,利用合同条款,严格控制拖欠行为。交易双方要把信用条款写入合同,严格各项信用条款,以此规范双方的信用度,防止拖欠现象发生。
5、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盈利状况、资金成本以及将来的还款压力等因素,考虑清楚企业资金的需要,合理分配长期负债及流动负债的比重,保证资金节省与还债能力相互平衡。企业需要合理地安排营运资金以及长期投资所需的使用量与资金需求量的比重,严格遵循资金计划利用长期投资,避免长期投资使用不合理的行为,避免营运资金占用现象。并且提高营运资金周转时间,提升营运资金的利用率,从而避免由于长期投资的变动而影响营运资金,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滑,发生增加财务风险的现象。
6、加强诚信观念,保持负债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诚信观念,摒弃不讲信用、眼光短浅的行为,将诚信作为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按时还清各类欠款,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促进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与银行之间的良好信用关系,保持企业负债的可持续性,最终避免小企业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
7、改善企业外在环境
要想解决好企业资金营运中存在的问题,不光企业自身需要努力,同样也离不开外在条件的支持。因此,企业还需要改善外部环境因素,才可以使资金营运得到更好的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
首先,政府应当在清楚了解政企之间的关系、推进企业制度不断改革的前提下,努力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从而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形成资本积累。并且努力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当前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清楚彼此之间的权利与责任,让企业可以彻底的自主管理财务。企业必须要真正通过关心资产增值的上有效分配投资的内在动力和获得增强积累。这样,才可以自觉地重视资金积累,真正成为独立经济实体。其次,企业的利润分配应规范。目前不少企业,尤其是部分承包经营企业,仅考虑实惠忽略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后期的潜力,利用各种名目肆意进行福利建设或发奖金,导致生产资金减少。为了改善流动资金紧张的现状,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应以积累为原则,先要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然后再在投资者之间分配税后利润。最后,在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向间接调控转移的进程中,构造一个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订立关于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引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当前,我国企业制度正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中,市场经济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并逐步迈向国际化的道路,这正是我国企业进行资金营运管理所处于的外部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过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囤积、缺乏资金,企业资金管理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而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流动资金,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经济保障,因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做好企业的营运资金的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措施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转,取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迎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J].现代商业,2010(29).
[2] 郭海芳:如何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8(19).
关键词:提升;企业资金筹措;运营管理;能力
一、引言
在企业管理中,资金筹措与资金运营管理息息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企业资金筹措能力。资金筹措是资金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为了保障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需要实现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
1.企业资金筹措与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资金筹措与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资金筹措能够强化企业运营管理,而良好的运营管理也会为企业进行资金筹措带来支持。为了提升企业资金筹措的能力,优化企业运营管理,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首先,企业的资金筹措与企业的经营成本相关,因此需要研究企业经营成本与生产经营之间的相互衔接,换言之,企业要想实现长足的发展,就需要成本增长符合资金筹措趋势。并且,企业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也直接的决定着企业的业务拓展;其次,在企业进行资金筹措之前,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其在经济市场中的未来效益、资金回笼时间等。当这些因素都确定好之后,再进行投资。那么在筹资环节中,需要针对资金的具体情况,进行筹资渠道对比分析,权衡市场利弊因素,切实的将筹资成本降低;第三,企业进行资金筹措环节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资金风险,对企业收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分析筹资风险。权衡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提供相应的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风险。
2.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对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中能够发现,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如,企业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资金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制度并且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提升。
2.1企业资金使用不规范。在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企业资金的使用是关键,资金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将会严重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具体的表现为,企业对于内部资金随意应用,不能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导致项目投资与市场发展步伐难以匹配,出现资金盲目使用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企业资金的浪费。同时企业在制定资金计划上的可操作性比较低,在资金计划实施环节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阻碍着资金计划的正常落实。总体而言,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基于这样的资金管理情况对企业发展不利。
2.2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从更加严格的意义上分析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归根结底都是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也就是说制度上的缺失将会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举步维艰。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为了实现资金管理,都建立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在制度,但是该制度执行力较低,大部分的制度只是建立在预算、结算等方面,在企业资金运算评估和评估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足。当企业资金运转环节中出现突发性资金使用问题时,企业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评价细化标准,将会导致企业资金运营惨淡。从企业资金制度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所需要强化的地方。
2.3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无论在哪种资金运营管理中,资金都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企业资金风险的防范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的基础。然而,在很多企业企业资金管理中都缺乏资金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部门不能及时的对企业资金制定相应的防范预警措施,也缺乏相应的备用资金,一旦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措手不及,难以抵御资金风险,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小型企业面临破产。
二、提升企业资金筹措与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提升企业资金筹措与运营管理能力,主要分为在现金、成本、融资等方面的管理。这些不同的层面资金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状况。
1.强化企业现金管理。企业现金管理在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至关重要,如果企业现金管理不善,将会导致企业出现现金周转苦难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冻结。例如在大型的国有制造企业中,为了避免国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冻结,企业先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管理,针对个别客户的拖欠情况进行调查,采取经济收紧对策,实现经济回笼。同时可以通过改变客户付款周期的形式,将项目预付款资金采购形式改变,将企业向银行短期借款以及利息费用支出的数目减小。
2.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避免企业固定资本蚕食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资金管理中重要内容,由于涉及到人工,其管理难度比较大,资金运行管理比较复杂,并且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挂钩。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如果企业人工成本控制不当,将会出现企业内部财务资本蚕食的情况。为了缓解企业资本蚕食,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对企业资产债务进行管理:第一,提升员工的基本工资,鼓励在市场前线的员工长期在职,发挥员工熟练的项目捕捉技能,提升项目开发效率。第二,提升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能力,注重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
3.提升企业融资水平。企业融资是实现企业项目业务拓展的基础,因此提升企业资金筹措与运行管理能力,还需要将企业融资能力有效的提升。而企业融资主要分为企业内容融资和外部融资,从难易程度以及效果上分析,在企业内部进行融资其效果更加,能够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内部融资的优势比较多,首先其所带来的筹资风险比较小,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筹资渠道所带来的筹资风险。换言之,内部筹资形式能够为企业资金带来诸多的保障。其次,内部融资在改善企业内部资金结构、激励企业内部员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资金筹集效率,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筹资环节,并且通过注入增资、扩股、出售公司股份等形式,实现企业资金吸纳。
4.构建企业资金预警体制.企业资金运行管理中存在这一定的风险,很多企业对于资金预警的认识不够,因此,在企业资金管理环节中难以制定相应的资金预警机制,这将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提升企业筹资能力,促进资金运行管理,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建立资金预警机制,比如在企业进行投资之前,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针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运行稳定性等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对项目投资进行科学的评估,保障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企业资金筹措与企业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企业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对策。如,企业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资金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制度并且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差。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提升。提出了企业现金强化管理、避免企业固定资本蚕食、提升企业融资水平以及构建企业资金预警体制等对策。
作者:张娟娟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田丽.非营利组织资金运营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赵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孙莹.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管理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秦书亚.基于供应链联盟的营运资金管理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关键词:闲置资金 理财 风险 控制
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及引入PE企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在没有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项目前要进行理财。如何在进行理财交易行为时,来确保企业资金安全、控制理财风险、维护企业股东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及为重要。所以,如何将企业的闲置资金充分利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这是当今国内各大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企业利用闲置资金理财以及其内部风险管理等作出了分析。
一、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及途径
(一)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
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企业自有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保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投资,增加公司收益。
企业闲置资金理财的主要控制目标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合法性。
(二)企业闲置资金理财途径
企业闲置资金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能力来选择低、中、高不同风险投资产品,低风险产品包括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中风险产品包括债券型基金,高风险产品包括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股票等。以下介绍几种企业常用的理财途径:
1、 通知存款
当企业有大量资金闲置时,要坚持人休息而资金不休息的理念。碰到节假日时,企业可以办理通知存款业务。这种存款业务利率水平高于活期存款,在不妨碍单位客户使用资金的情况下,可获得稳定且较高的利息收益。这种方式作用下,可以让资金时刻处在流动和增值的过程,并且不会耽误企业的资金运转和流动,节假日前存进,节假日之后就可以取出,投进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 定期委托
在企业的闲置资金存在时间较长时,可以选择专业的理财机构代为理财,这种理财方式可以将企业的资金上风集中发挥出来,而且操纵职员都是专业人士,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进行操纵,企业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可以轻松获得回报。
3、 委托贷款(只针对集团下属企业)
将企业闲置的资金委托专业的理财机构,按照与市场利率持平或略低的利率贷款给集团旗下的企业,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内部更稳定的控制和发展;另一方面,是的企业闲置资金处于流动和升值过程中,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收益。
4、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性)
银行接受公司客户委托,通过银行间的货币市场进行资金运作,投资对象主要为短期质押式逆回购(买进返售证券)或者是其他的基金等。交易对象为金融机构,并以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作为质押,流动性较强,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较高。
二、企业闲置资金理财中应考虑的主要风险影响因素
(一)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能力
要取得资金的收益肯定也是有风险的,理财的条件之一就是企业自身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意味着低收益。所以,一定要客观公正的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假如企业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就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投资种类,比如银行储蓄、购买保险、基金、国债等投资方式。假如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将资金投进股票等金融市场获得更高的收益,或者购买收益更高的信托和开放式基金等。
(二)公司自身的理财能力
企业应该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客观公正的判定自身理财的水平。假如自身不具备理财的实力,最好是选择专业的理财机构或者银行,在专业理财机构的指导下购买引进投资产品,或者直接将资金交给委托机构,自己不用花费太多的经理就可以轻松获得收益。假如自身具备理财的投资实力,可以自主理财,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投资理财上,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或者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负责理财和投资,将自己企业的闲置资金进行专业有效的理财。这样既可以省下理财费用和中介费用,也可以促使投资公司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避免理财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使被委托人受损的情况出现,从而更大的挖掘企业价值,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
(三)闲置资金可用于理财的时间
企业的资金闲置时间要事先确定清楚,不能够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或者公司整体的运营。在进行理财之前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企业的资金闲置是多长时间。假如企业的资金闲置时间比较短,只是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就要选择资金回收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比如前面提到的企业通知存款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回收资本本金和尽可能大的收益,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假如闲置时间较长,可以选择投资周期较长的投资品种。比如购买国债、开放式基金、长期储蓄、购买保险等,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增值,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证资金的回收利用。
(四)理财产品结构的分布
对于闲置资金的理财投资,我们要建立在掌握公司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制定产品结构优化改革计划,这样才能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三、评估闲置资金理财的风险、整体层面及业务层面应对措施
(一)闲置资金理财的风险评估
1、年度资金整体预算层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闲置资金理财年度资金整体预算层面,未根据企业投资目标和规划进行合理安排资金投放计划,可能导致资金缺口,影响企业正常资金支付;错误选择理财产品导致机会成本大于理财收益,未知风险大于理财收益。
2、具体理财产品层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闲置资金理财具体理财产品层面,对具体理财产品的风险点缺少识别,判断和管理,会导致投资损失。
(二)整体层面应对措施
1、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将资金用作某项投资而不是存入银行,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利润即价值增值。假如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力,相当于失去收益的机会,即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一定时期内的这种代价,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当前企业应该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不能任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泛滥等情况的出现,要最大限度的根据时间价值概念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创造价值,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益。
2、股东会和董事会权限审批要严格监管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所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凡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在对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前可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例如,公司发生的购买或出售资产(不含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出售产品、商品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资产)、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一系列理财活动,必须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严格审批通过才能实施。
3、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的直接含义是指企业资产变现速度或变现能力,所谓资金流动性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或营运资金数额及其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其延伸含义,则是指企业同期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对比关系,即短期偿付能力,流动比率愈高,营运资金愈充足,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愈强。因此,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付义务的安全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闲置资金的理财分析要紧密结合资金流动性考虑。
4、集团母子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便于理财)
为确保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运行及进行资金理财,集团公司必须从财务组织机构、财务机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并实施相关的保证措施。
5、其他方面的控制
(1)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理财制度,主要是规范资金理财的范围、审批流程与权限,防范资金理财的风险,提高资金理财的效益,为资金理财提供有章可循的依据
(2)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对于资金理财来说要有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明确相关机构的职责权限。一般决策机构为企业股东会、董事会,依据企业《章程》和资金理财权限进行审批;执行机构为财务部,负责资金理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监督机构为审计部,负责资金理财的风险评估与监控。
(3)企业要对资金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价,明确风险点提示、风险等级,并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对于企业自身风险评价能力有限的,可以选择专业评估机构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4)企业要对资金理财进行定期分析,做好风险防范。具体分为关注全面风险的事前风险管理、关注资金理财项目的决策风险的事中风险管理,以及关注政策风险和违约风险的事后风险管理。
(5)企业要对资金理财进行监督。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及事后评价,对企业资金理财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决策层,以便及时调整资金理财策略。
(三)业务层面应对措施
企业进行闲置资金理财主要需关注资金的安全和流动,并保证收益及效率。针对其业务的特性,企业要关注以下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如表1所示。
四、闲置资金理财风险的保障机制
(一)提高企业负责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统帅,如果他本身都不重视,根本就谈不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负责人应多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班、企业高层论坛或企业与专家论坛、国外国内参观考察等,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管理层和制度执行相关人员对风险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使企业各方面、各环节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积极作用,从而使强化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切身需要。
(三)制定资金理财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办法
有制度,没有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就会流于形式。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和本企业特点制定资金理财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办法,以达到制度贯彻落实的目的。
总之,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宏观掌握和控制资金筹措、运用及综合平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西循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王元元.贸易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题目及对策[J].西部金融,2008,(01).
[2]李世聪:企业理财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2).
[3]张存金:谈谈企业的理财理念[J]. 经济师,2008,(02).
关键词:商业模式;现金流量;企业估值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8日
一、威福克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东莞市威福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其独特的收取一次较低加盟费而后形成固定的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创立初期迅速扩张,由最初的1家发展为现在的260余家,遍布珠三角地区。公司的收入来自加盟商的一次性加盟费和建立供应商关系后的供应收益。威福克公司凭借其美味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干净的环境深得消费者喜爱。
二、威福克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威福克公司以加盟为主要商业模式,通过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提供相关的货物配送来赚取利润。为了确保经销商的货源唯一,加盟商在加盟时会签订一份保证协议。公司成立初期为了迅速开拓市场,并没有像大多数连锁企业采取加盟费与每月利润百分比提成并收的方式,而是采取收取首次加盟费,与加盟店形成供应商关系,通过供应所需货物获得收益。
在企业发展初期,这种商业模式迅速为威福克公司在珠三角地区打开了市场,一家又一家的加盟店陆续开业,威福克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运营资金。但随着威福克企业的不断扩大,其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也由加盟费变为了配送货物所得的利润。
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商业模式导致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一方面公司里的现金越来越少,存货越来越多,公司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虽然加盟商在加盟时签订了保证金协议,但其作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对其依赖度较高。这种模式占用资金大不说,导致公司不能够很好的控制经销商,反而依赖经销商进货,赊销的金额又不能强制供应商归还。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去控制最上游,只是单靠进货发展,所以导致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经销商经常脱离单干,而单干的分店会为了自己的收益而不顾公司的统一标准,店面环境、食品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这些单干的分店时刻在影响着威福克的品牌形象。该商业模式下公司既要关注品牌经营,又要从事具体经营活动做好供应商,专业化程度不足。广东有很多家专做配送的公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威福克公司也因无法保证最低的价格而流失了许多加盟店的业务。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公司的经营极不稳定。
传统的HH快餐连锁企业,其商业模式与威福克公司有很大区别:HH企业同样为主导加盟与配送,但其独特的“店长”模式让公司得以稳步发展。“店长”模式是指投资者加盟HH只需交少量的加盟费就可以“应聘”为分店的店长,店长的工资取决于该加盟店的盈利提成,公司通过掌握送货量来核对该店收入,如果发现分店通过其他渠道进货,高额的违约金也会让店长得不偿失。这种模式通过品牌加盟,按照收入收取加盟费用,输出品牌和流程技术等;不仅现金流可以持续,同时属于轻资产运营,不需要自身拥有太多的运营资金,还能加强对销售商的控制,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保障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威福克公司现金流问题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威福克公司的商业模式使得公司常常陷入应收款困境,进而导致没有稳定的可持续现金流,经营运转也常常因此受阻。禽流感时期,威福克公司董事长为了继续扩大公司的实力,提高在市场中的地位,在这“困难时刻”看到了一丝商机:流感虽然使禽类食品成为人们避而远之的食物,但同时也让市场中的禽类价格降到了最低点,如果此时购买全部的所需货物,公司将省去很大一部分购置费用并在流感结束后的第一波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迅速巩固自己在珠三角市场中的地位。然而,威福克公司用现金采购的货物销售欠佳,而且这些货物成为了威福克公司40%的资产,过期后将一文不值,公司也会因为缺少可持续的现金而停止运作,债权人的突然发难导致信用危机。考虑到这些问题,威福克公司的董事长决定采取赊销的方式将压仓的货物处理。消息发出后的几日内,价值数百万的存货一一被150余家加盟店赊销而去,公司的账面利润也创下了近期新高。
随着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及社会舆论的减弱,禽流感对快餐的影响也不像之前那么严重,各大快餐企业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纷纷开始购置货物。与此同时,威福克公司陷入了一场财务纠纷。公司以赊销的方式处理了囤积的大部分货物,然而各加盟店受流感影响并未在货物保质期前充分销售,致使绝大多数店铺因此亏损严重。当公司财务人员去各分店讨要应收账款时,八成的加盟店表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支付这一笔应缴款项。公司顿时陷入了巨大的应收款困境。
由于公司为了吸引分店加盟,分店的加盟合同上并没有签订有关赊销的强制处罚和强制唯一进货渠道的条例,也就是说各分店只需交纳一部分违约金就可以从其他渠道进所需货物并且在无法支付公司赊销货物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处罚。如果通过法律的手段向这些接近半数的加盟店要回赊销款,这等同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配送业将自己的分店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而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依赖于这些经销商,这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个重创。但如果不要回这批货款,公司也将无法按期支付银行贷款,无法继续购买货物来迎接新一轮的竞争,现金流量循环会因此受阻,即使账面利润可观,而现金流量则会因为现金流入量不足,难以抵补生产经营所需的现金流出量,持续经营同样会受到严重威胁。
四、威福克公司成功转型
通过分析问题,威福克公司决定采取四大措施来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
(一)提高现金流量周转速度。公司对现金流量循环进行合理规划,缩短现金流量循环周期,提高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就可以相应减少企业投入营运资金的占用量,避免现金的不必要浪费,提高现金流量的盈利能力。
(二)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企业应该对未来的现金状况进行预测。如果预测的现金流量为负值,企业可以做出筹资安排,保证在需要现金时以可接受的成本及方式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如果现金流量为正值,企业可以知道盈利的数额和持续时间,对应用盈余现金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计划。在有些情况下,对于从现金盈余中获得与企业利润相当的收益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三)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预警方法。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成因的现金流量风险,企业应采取不同的预警方法。对于营运资金风险,应通过现金循环周期比率、销售额增长速度比率等指标预警,现金循环周期的延长以及销售额的增长都会引发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应通过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指标进行预警,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并引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流动风险,应通过有关企业流动性强弱比率进行预警,无论是速动比率还是流动比率的降低都意味着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对于投资风险和连带风险,应通过对投资项目或相关方的收益、资金等情况的监控实现风险的预警。
(四)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控制系统。现金付款与现金回收是现金划转活动的两个方面。在现金划转过程中,企业应谋求更快速地回收现金,更精确的安排现金付款时间。为此,企业应建立高效的现金划转控制系统,研究涉及自身的收账系统,使企业能更快的收取客户现金;同时,选择更为快捷的银行结算方式,通过银行结算收取或支付现金。另外,为保证企业现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研究企业现金收支控制制度,制定现金收支控制的组织结构和程序,以明确个人和部门在现金收支控制中的权利和责任。
为了处理这次的危机使公司正常运作,威福克公司选择出售公司15%的股份来还清银行债务并投入运营资金,继续新的一轮货物购买。这次的教训对威福克公司来说无疑是十分惨痛,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使隐患于公司内部的巨大问题得以充分暴露解决。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改革使得威福克公司有了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经营状态。如今的威福克公司已经几乎摆脱了现金流量所造成的困扰,公司规模逐步扩大。新的商业模式与健康的现金流量状况让威福克公司的估值稳步上升。
五、启示
根据公司财务原理,企业的投资价值是投资对象未来预期可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因此,现金流影响了公司价值。而现金流的问题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所以商业模式的问题通过现金流影响了公司估值。
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现金流量的重要性经常会被企业所忽视,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家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出现偏差而引起企业的超分配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以及对财务风险缺乏预判而导致债务风险。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评估与财务风险的预判是现金流量和利润差异影响企业的两个具体的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and M.H.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方法
引言
企业现金流状况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内在价值,企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与现金流状况是否良好存在直接的联系。可见,现金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1现金流及财务风险管理含义
1.1现金流
现金流的主要形式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现金动态。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如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购买产品等。第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如购建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企业子公司、其他营业单位取得及处置。第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比如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偿还债务等。
1.2财务风险管理
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企业发展受到经济损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分为融资、投资和经营等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的发生都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外部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金融环境等。虽然这些因素与企业似乎没有关系,但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内部原因是企业可以改变的,包括基础结构、人员、流程、信息系统技术能力、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等。因管理者素质与能力问题而产生财务风险,如管理不善、投资失败等。
1.3现金流及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从预支资金到收回资金的进程中,企业管理者应明确地认识到会有失败的投资,其资金是无法收回的。由此可以看出,现金流和财务风险存在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金流管理流程与财务风险管理流程相同,在每个现金流环节中都存在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做好强化管理现金流的工作,从企业融资活动开始,然后是投资活动,最后是经营活动,其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第二,现金流管理是避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事故的关键。其主要目标是确保现金流在每项财务活动中流动的资金充足,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状况。如果企业想要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必须避免或者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第三,现金流和财务风险具有相同的目标[1]。现金流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价值,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回报和超额利润。基于利益,它使得企业承担财务风险。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应准确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做好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实现价值,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日常生产及其整个运营过程中,现金流与财务风险管理之间是相关联的,两者之间存在渗透关系、互补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金流存在不确定性,这给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管理与控制财务风险时,现金流量信息提供了重要的财务参考。
2现金流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造成的影响
2.1现金流管理不到位易出现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最大化为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与利益[2]。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利润的增长,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利润的增长,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防止出现决策、投资和其他活动风险。在对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进行计算时,其计算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利润是反映账面上的经营业绩。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企业的账面利润也会增加。但是利润增长与实际资金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润增长可能是企业赊销活动带来账款增加,但账款不能提前转换,导致企业存在利润高、资金少的问题。然而,企业在任何业务活动中都需要财务资金支持,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现金流管理。若出现现金流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2.2长期存在现金流流动障碍易带来财务风险
现金流的特点是流动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确保正常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有障碍的现金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很好地履行付款的义务,也意味着无法支持日常开支,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风险。一般来说,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事故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运营资金风险。由于缺乏营运资金,造成企业发展中出现了财务危机;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日常运作所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的缺乏,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现金无法有效流动,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影响,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产生企业面临风险的情况有很多: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交易过度等等;对营运资本的需求超过预算;由于某些原因,现金流速度缓慢,如库存增加、生产时间延长、收款延迟以及付款提前等;企业的营运资金,有可能用于收购固定资产和进行投资,收益不能及时转移到企业中去。第二,信用风险。如果相应的收账款没有及时收回,就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事故的发生。大部分企业为了吸引大量的客户,会给予一定的账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采用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以赊销进行交易活动,而这最终会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第三,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容易引发偿债风险。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企业的偿付能力就有所不足。若此时企业有过度流动负债的现象,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付能力,甚至降低企业的偿付能力;若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企业很有可能将失去现有的融资渠道,从而引发流动性财务风险。
3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关注及认知
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是确保企业日常工作开展,确保企业得到和谐发展的环境基础[3]。当下,企业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虽然大多数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现金流风险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更未能做好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例如,现金流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建立、风险控制架构没有得到完善等。第二,员工没有意识到现金流风险。比如,企业在实施生产活动时,员工们没有意识到现金流的风险,更没有意识到产品生产的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盲目重视企业产品的数量,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现金流量过大的情况,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3.2未形成健全完善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存在授权审批风险
企业没有健全和完善现金流管理系统,这将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现金流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资金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资金控制管理人员。岗位之间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使得企业无法开展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活动,如规划企业的资金使用计划后,由于执行目标不清晰,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导致规划的资金落不到实处,从而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现金流管理流程存在问题。比如,企业在投资项目过程中,没有对项目进行详实的研究和调查,没有对项目现金流进行准确评估,就匆忙将资金投入其中;或者是在债务融资中长期使用短期资金。甚至还有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由于缺乏授权审批程序,导致对资金随意使用,这就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3.3缺少对现金流的预算及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现金流。企业能否合理地做好现金流管理工作,决定了企业能否有效降低和控制相关风险。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开展中,很容易引起一些问题,如未进行更加深入的预算工作、预算涵盖的范围小等,这将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效果。很少的企业会以现金流为基础开展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的具体经营特点和项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多数企业并未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现金流。
3.4未制定科学的现金流预警机制
由于企业必须通过现金流完成相应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因而,如何管理现金流风险就成为了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现阶段,虽然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但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中风险指标选择不科学,通常过于单一,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风险与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与现金流控制关系不大,企业没有通过现金流管理改进其他工作。
3.5经营规划未结合市场发展需求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这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资金断裂,从而使企业破产。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经营规划时,没有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市场风险的到来,进而就使得企业陷入了发展危机。
3.6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在以往的运营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人员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重视,不明白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在做出各项决策时未能充分纳入财务人员的建议。且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往往都不是很高,没有风险意识,更没有处理风险的能力和经验。
4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4.1营造良好财务风险管理环境,提升风险意识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可以为现金流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营造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一方面,加强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关注。例如,组织管理者定期学习现金流风险理论知识,参考国内外企业现金流风险运行情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开展一些具体工作,例如建设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落实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等。从风险视角出发,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和理解现金流风险,且这也是实施现金流风险管理的关键。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对现金流风险管理的认识。企业可以在培训内容中引入一些现金流风险知识,比如如何降低现金流风险。要有效提高员工对现金流风险的认识,让员工时刻保持警惕,能够具备准确识别现金流风险的能力,以此更好地进行现金流风险管理工作。
4.2强化现金流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管理工作[4]。针对现金流管理,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机制,通过实行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相应的规范管理,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注意观察和控制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定期检查,以确定企业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对现金流的监督管理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更早发现风险问题,并做出相应的风险判断,发出风险预警。
4.3完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和授权审批措施,预防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是现金流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企业能够采取两种措施来进行对现金流风险的控制。第一,企业要完善现金收支内部管理,可设立专门的现金流管理部门,明确划分内部人员的责任,有效地改善内部人员责任转移现象。如此一来,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现金流风险的概率。第二,完善现金流管理流程。针对企业对某一个项目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就匆忙投入资金而引起现金流风险的这一状况,企业可以制定健全的项目分析和投资管理流程,并以此尽早制定投资管理计划,严格执行中期投资管理计划,后期收集相关信息反馈,降低投资失败造成现金流风险的可能性。针对融资过程中结构性不相容问题,企业能利用一些方法去规避这类问题,如债权和债务管理、融资渠道规划、创新融资等,使企业资金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随意支出资金的现象,企业应实行授权审批措施,每一笔资金都要经过审批之后才可使用,避免出现资金占用的情况。
4.4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做好资金预算
企业应考虑预算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企业应当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并通过开展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企业可以根据预算管理的结果,实施资金回收和支付计划,为企业发展预留一定的资金空间,确保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处于正常情况,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每笔资金实行预算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现金流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5]。
4.5构建资本结构配置体系,合理确定负债规模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财务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配置体系。第一,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机制,及时了解相关的政策,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第二,做好投资管理工作。在投资大型项目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和评估,合理处理市场信息,谨慎决策。在融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合理规划资金比例和结构,以此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强化账款管理。构建客户信用管理系统,针对信用较高者,在赊销商品时,应从宽处理;做好赊账分析,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坏账的管理,及时清除坏账。
4.6加强企业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下,企业在经营方面要对人力资源引起重视,特别是在管理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配置和巩固有关的制度、机制。为了提高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创新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应培养和建设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管理队伍。第一,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做好风险意识教育工作[6]。第二,培育和引入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企业风险管理应由具有相当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这些人才不仅需要从企业内部进行培育,还需要从外部市场引入。而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需要有技术人才的支持,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能够有效地对财务数据进行定量管理,还能将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财务管理方面决策的效率,提升财务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三,企业应对外部引进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外部市场引进的人才,尚不能在第一时间适应企业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为这些人才提供一个学习环境,组织员工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更好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3、指标评分方法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85,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15,30]范围为“良好”级别;得分X为50≤X<7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30,50]范围为“中性”级别;得分X为40≤X<5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50,60]范围为“危险”级别;得分X<40,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60,100]范围为“高危”级别。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程序软件实时采集和计算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在风险应对的各个关键环节规定量化的反应时间,建立应对财务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市场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竞争更加激烈,加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减少,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压力给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财政部并不强制要求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许多医院对于现金流量管理的概念还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医院现金流入流出活动比较活跃,需要注重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和分析,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医院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1)现金流量能够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决定医院价值的现金流比收支结余指标更能说明医院的运营状况。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结余指标确实容易导致一定的“水分”,而现金流量剔除了坏账等因素,管理者更能充分地、全面地认识医院的财务状况。(2)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反映医院资金周转速度,有助于管理者发现运营瓶颈,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3)降低医院财务风险。资产类指标往往会掩盖医院一些财务问题,通过资产和负债指标匹配来衡量医院偿债能力会有失偏颇,而用净现金流量指标代替资产类指标则更具有说服力。(4)提高医院预测和计划能力。现金流量信息可以透视出医院特定时期内现金收入支出整体状况,使管理者对未来现金需求有清晰认识,可以避免出现账面有结余而并无现金流的情况,保证医院投资、战略规划顺利执行。
二、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内容
对医院现金流量的管理首先应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库存和应收款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法规允许范围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一,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资金安全。医院的货币资金收入很大,一些大型医院每天的资金流量已经在百万以上。卫生部也下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医院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强化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明确资金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
(2)加强票据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专门登记薄记录,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3)建立货币资金盘点核查制度。要随机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相符。不定期抽查库存现金、门诊住院备用金,保证货币资金账账、账款相符。
(4)建立收费退费控制制度。加强结算起止时间控制,统一规定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的每日、每月结算起止时间,及时准确核算收入。退费时必须出具交费凭据及相关证明,由专人核对原始凭证和记录,控制审批权限,完善审批手续,做好相关凭证的保存归档工作。
第二,加强运营资金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医用材料和药品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了医院50%以上的运营资金。材料和药品的积压会占用医院有限的资金,增加储存管理成本,造成营运资金紧张。长期的积压可能会造成药品材料丢失毁损,增加了库存的风险。但医院又必须保证药品和材料的充足供应,保障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医院需要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改进库存管理,在保障临床需求的情况下提高药品和材料的周转率。
医院库存的管理,可以借鉴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ABC库存管理方法,根据库存的不同性质采用相应的管理办法。药品或材料可根据供应金额大小序列分为A、B、C三类物资。A类物资特点是品种少,占用金额很大,如各种高值耗材和药品。对这类物资应该采取集中招标,统一采购,以需求为导向来制订采购计划,尽量做到现用现买,压缩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从而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在出库则应减少发料的批量,降低二级库的库存量,也避免以领代耗的情况出现。同时应与供货商保持密切联系,协商各种紧急供货的互惠方法。C类物资与A类物资相反,品种数量众多,而所占的消耗金额却很少,如常用药品和一些低值材料。对于这类物资应当适当增加库存量,减少进货次数。而对B类物资则采取常规管理方法。
第三,加快应收医疗款回流速度,减少社保扣款。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医疗机构宗旨是救死扶伤,而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往往接诊的病人病情比较疑难复杂,容易发生欠费的情况。而医院与社保结算时,社保部门可能会拒绝支付他们认为超范围部分医疗项目的费用。应收医疗款会占用医院有限的现金资源,影响医院资金周转,降低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应收医疗款周转速度,一方面应规范住院预交押金、出院结算制度。在患者入院时要对其社会联系信息进行较详细的登记。严格建立和执行一日清单制,使收费项目明细化,及时解释患者的疑问,在患方无疑问的情况下逐日签字确认,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患者出院时,结算处要严格核对费用,患者费用与预交款按照多退少补的办法结账。设立专门的催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定期查询、分析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及时通报主管部门、临床科室及患者,做好医疗欠款的催款和追缴工作。另一方面,医院应当提高自身医疗活动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改善各科室的服务态度,从而减少患方以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因素为借口拒缴医疗费用。医院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同时也应注意开展舆论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努力改善所面临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四,利用闲置货币资金进行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金是非营利性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大,表明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资金使用效益低。在保障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医院可将闲置现金投入到流动性高、风险低、交易期限短的金融性资产中获取利益,增加现金流入,或用以偿还即期带息债务,以减少现金流出。
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可通过最低总成本法确定。最低总成本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货币资金的成本,寻找使持有成本最低的货币资金拥有量。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要承担机会成本、资金成本和短缺成本。如果医院持有过量现金,则会导致机会成本和资金成本增加,相反则会造成短缺成本增加。该方法假设企业未来的货币资金收支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测算货币持有成本最低点。另外,在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医院可以充分运用金融机构开展的各项业务,围绕安全高效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理财渠道,提高资金效益。例如通过办理协定存款业务、办理单位通知存款业务减少现金需要量。通过投资货币式基金,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资金效益。
第五,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重视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表通过对动态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为筹资投资等决策提供依据。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统一的要求,工作中可以借鉴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编制。医院现金流量项目可以归纳为:
(1)医疗服务产生的现金流量。医疗服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提供医疗服务,收到财政补助,购买药品和卫生材料,支付劳务税费等医疗服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指医院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医院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包括向银行借款偿还债务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提供了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评价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原因、评价医院的支付和偿债能力,揭示医院经营收益、活动与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比率分析。如通过对现金流量净额和负债指标配比,可以反映医院偿债能力。通过业务收入和现金流量净额配比,可以反映医院现金营运能力的比率。
结构分析。如通过计算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可以了解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
财务弹性分析。其主要指标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对外投资和存货增加之和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医院资金的自给率,揭示医院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竹泉等:《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前言
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现金流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1]。因此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不仅有利于分析企业资产的支付能力、流动性和效益质量,更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动态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情况。基于现金流量视角,制定完善的财务预警制度,有效预测并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活动贯通“生命线”,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要素分析
现金流量:从定义上看它包含三个内容[2],分别是: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总结流量[3]。对于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呈现动态过程,需引进现金净流量概念,即: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额。这种差额存在“+”、“-”可能。若为正数则为净流入,若为负数则为净流出。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4]。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管理重要意义:首先,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其次,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最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5]。财务风险:风险一般含义是指损失,其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甚至是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与负债密不可分的,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不抵债。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影响企业财务体系的因素总和,其导致企业损失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四种财务风险:一是,筹资风险,即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筹集资金的不确定性;二是,投资风险,即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三是,现金流量风险,即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四是,附带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识别:既然财务风险存在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在风险识别时亦应从外部和内部角度同时考虑。外部因素识别: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内部因素识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报表分析法,二是指标分析法。财务风险的预警:预警系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建立:(1)资产获利能力;(2)偿债能力;(3)经济效率;(4)企业发展潜力;(5)财务弹性;(6)盈利能力;(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风险识别
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垫付、垫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因为无法预期的本金回收难度以及无法实现预期等情况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作为动态的现金流量环节,恰能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首先现金流量直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判断可直接反映收入、盈利及成本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现金流量可以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作为客观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经过“粉饰”的财务信息对经营者和投资者的迷惑,使得其更好的了解现金来源和运行情况,实现对现金的有效调度和使用。最后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的基础,基础投资周期长、金额较大、占用时间长的特点,这使得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在投资前做好经济效益评价,现金流量评价就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关键指标[6]。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结构图如图1所示:从生产-经营的关系链中可以发现三种主要财务风险。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包括资金风险、信用风险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与资金周转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也可能会产生陷阱,特别是资金陷阱,例如:公司能保持良好的现金创造能力,即便出现暂时的亏损,也能经过改善经营管理而改变局面,扭亏为盈,相反,即便能够赚取再多的利润,如果现金周转出现困难,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要防范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与财务资源当量之间的矛盾。二是,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这个过程的主要风险在于偿债风险,如有不当投资导致资金流转缓慢,导致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在支撑企业的投资和进一步的生产和经营,遇到投资不当时应不再追加投资,及时终止投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三是,筹资过程的风险,其主要表现是偿债风险和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导致借贷模式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财务的一种风险[7]。企业现金流量与多因素密切相关,如运营状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和把握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这种管控和把握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1)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风险识别,识别现金流量的风险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时间和数量上可以简易的勘出是否存在风险,时间上看客户是否有拖延,数量上看客户是否有拖欠等。(2)风险评估,其具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账款回收期和回收率。(3)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建立风险预防和自留机制,如定金制和信用制,便于企业减少自身的损失。如若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虽然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所以信用销售是引发的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2)投资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主要有资金的回收、收益及固定、流动、无形、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由于存在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政策的变化导致投资亏损,或者回报率低等情况的出现,这要求在制定投资策略时要实施风险管控机制,利用风险规避、分散、转移的等方式有效避免投资的收益不符预期的情况。3)筹资中的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购置固定资产或增加营运资金而申请银行短期贷款,加大了流动负债,最终可能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这时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融资流动而引致的融资成本高、控制权被稀释等可用融资风险来表述的风险。另一类,是由于创业自身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战略不当而引发的流动资本不足。因此,企业的负债、借贷等情况会导致企业产生偿债风险,特别是现金流量满足不了偿债能力,会导致清算和破产风险,针对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需求不同应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如采用发行股票和分散渠道的方式分散风险。
3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预警
3.1建立长期、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短期预警体系中现金流量预算是核心指标,短期预警体系应立足于监测和控制现金流量,利用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行动,规避风险。长期预警体系可利用现有的如阿尔特曼的方法模型,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实行对企业长期的风险预警。3.2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二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都可从不同德方面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有效的现金流量指标可以揭示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反映现金流方面出现的问题,将现金流量和财务分析指标向结合,相互印证和支持,全面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更有效的开展风险预警和控制。3.3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的组构现金流量的组构应与企业组构想匹配,在设计现金流量组构时应考虑其生成与流出路径,做到职责明确、组织清晰。同时辅以健全的会计体系,各部门统一协调,确保现金流量运作中少出差错。3.4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率,保持现金流量平稳现金流量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了足够的现金流量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现金流量是一个动态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性和平稳性也是企业应予以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安排,提高运作率,缩短流动周期,另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调度,防止过度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防止资本流失,确保资本升值。通过提高资金的运作率和现金流量的平稳,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安全。
4结论
现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金流量能够从始至终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环节。现金流量是企业正确投资、科学决策的有效依据,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运营状况,同时企业的财务政策、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受现金流量制约。利用这个关键因素,通过现金流量视角可以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警,以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现金流量;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0前言
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就是财务风险,现金流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生命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1]。因此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不仅有利于分析企业资产的支付能力、流动性和效益质量,更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动态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情况。基于现金流量视角,制定完善的财务预警制度,有效预测并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经营活动贯通“生命线”,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要素分析
现金流量:从定义上看它包含三个内容[2],分别是: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总结流量[3]。对于实际情况来说,由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呈现动态过程,需引进现金净流量概念,即: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额。这种差额存在“+”、“-”可能。若为正数则为净流入,若为负数则为净流出。现金净流量是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4]。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管理重要意义:首先,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其次,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最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现金流量管理[5]。财务风险:风险一般含义是指损失,其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甚至是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与负债密不可分的,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不抵债。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影响企业财务体系的因素总和,其导致企业损失了机会和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四种财务风险:一是,筹资风险,即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筹集资金的不确定性;二是,投资风险,即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三是,现金流量风险,即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四是,附带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识别:既然财务风险存在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在风险识别时亦应从外部和内部角度同时考虑。外部因素识别: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内部因素识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报表分析法,二是指标分析法。财务风险的预警:预警系统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进行建立:(1)资产获利能力;(2)偿债能力;(3)经济效率;(4)企业发展潜力;(5)财务弹性;(6)盈利能力;(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风险识别
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垫付、垫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因为无法预期的本金回收难度以及无法实现预期等情况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作为动态的现金流量环节,恰能反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首先现金流量直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通过对现金流“+”、“-”判断可直接反映收入、盈利及成本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其次现金流量可以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作为客观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经过“粉饰”的财务信息对经营者和投资者的迷惑,使得其更好的了解现金来源和运行情况,实现对现金的有效调度和使用。最后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的基础,基础投资周期长、金额较大、占用时间长的特点,这使得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在投资前做好经济效益评价,现金流量评价就是经济效益评价的关键指标[6]。从生产-经营的关系链中可以发现三种主要财务风险。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包括资金风险、信用风险等,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与资金周转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也可能会产生陷阱,特别是资金陷阱,例如:公司能保持良好的现金创造能力,即便出现暂时的亏损,也能经过改善经营管理而改变局面,扭亏为盈,相反,即便能够赚取再多的利润,如果现金周转出现困难,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所以要防范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与财务资源当量之间的矛盾。二是,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这个过程的主要风险在于偿债风险,如有不当投资导致资金流转缓慢,导致缺乏足够的现金流量在支撑企业的投资和进一步的生产和经营,遇到投资不当时应不再追加投资,及时终止投资,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三是,筹资过程的风险,其主要表现是偿债风险和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对资金的需求特别是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导致借贷模式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财务的一种风险[7]。企业现金流量与多因素密切相关,如运营状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和把握可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这种管控和把握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
1)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1)风险识别,识别现金流量的风险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时间和数量上可以简易的勘出是否存在风险,时间上看客户是否有拖延,数量上看客户是否有拖欠等。(2)风险评估,其具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账款回收期和回收率。(3)风险管理策略,企业应建立风险预防和自留机制,如定金制和信用制,便于企业减少自身的损失。如若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虽然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所以信用销售是引发的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投资中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主要有资金的回收、收益及固定、流动、无形、和其他资产支付的现金。由于存在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政策的变化导致投资亏损,或者回报率低等情况的出现,这要求在制定投资策略时要实施风险管控机制,利用风险规避、分散、转移的等方式有效避免投资的收益不符预期的情况。
3)筹资中的现金流量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购置固定资产或增加营运资金而申请银行短期贷款,加大了流动负债,最终可能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这时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融资流动而引致的融资成本高、控制权被稀释等可用融资风险来表述的风险。另一类,是由于创业自身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战略不当而引发的流动资本不足。因此,企业的负债、借贷等情况会导致企业产生偿债风险,特别是现金流量满足不了偿债能力,会导致清算和破产风险,针对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需求不同应制定风险防范机制,如采用发行股票和分散渠道的方式分散风险。
3要素之间关系分析-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预警
3.1建立长期、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短期预警体系中现金流量预算是核心指标,短期预警体系应立足于监测和控制现金流量,利用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行动,规避风险。长期预警体系可利用现有的如阿尔特曼的方法模型,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管控实行对企业长期的风险预警。
3.2将现金流量指标引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现金流量和会计利润二者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都可从不同德方面反映企业财务信息。有效的现金流量指标可以揭示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反映现金流方面出现的问题,将现金流量和财务分析指标向结合,相互印证和支持,全面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更有效的开展风险预警和控制。
3.3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的组构
现金流量的组构应与企业组构想匹配,在设计现金流量组构时应考虑其生成与流出路径,做到职责明确、组织清晰。同时辅以健全的会计体系,各部门统一协调,确保现金流量运作中少出差错。
3.4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率,保持现金流量平稳
现金流量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了足够的现金流量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现金流量是一个动态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性和平稳性也是企业应予以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安排,提高运作率,缩短流动周期,另一方面,对现金有合理的调度,防止过度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投资,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防止资本流失,确保资本升值。通过提高资金的运作率和现金流量的平稳,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安全。
4结论
现金流量作为财务信息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从一些财务指标中看出一些财务风险,就可以及时建立相应的预警措施来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企业就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中,寻找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与对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作者:胡琛韬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2]于善红.浅论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J].商业经济,2014,(6):26-35.
[3]张瑞,宋晓宇.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J].财税金融,2015,(3):132-136.
[4]苗随芳.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分析[J].财税研究,2014(17):163-164.
[5]路少华.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