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赛事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体育赛事;竞争;赞助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很多企业意识到必须重视宣传,并积极做宣传,然而宣传方式和投入力度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有学者认为,体育赞助将是当今社会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近几年来各高校体育赛事在企业赞助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激发了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吸引了许多社会上的体育爱好者前来观看,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本身带来人气,增强比赛氛围。赞助企业投资高校体育赛事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总体而言,随着赞助商加入高校体育赛事,极大地增强了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会群体的眼球,多方赞助资金数额一直呈上升趋势,提高了体育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1-3]。
1赞助、体育赞助及高校体育赞助的概念
赞助是社会组织用提供本钱、产品、设备、设施和免费服务等方式无偿赞助社会事业及社会活动的一种活动,是一种信誉投资,有利于企业改善社会关系。体育赞助我们可以理解为赞助商(企业或社会组织)对体育赛事或运动队提供系列服务支持,例如:资金、技术、设施、设备、产品和相关服务等。同时,体育赛事或运动队允诺赞助商享有相应的权利,包括赛事中进行广告宣传。笔者认为体育赛事赞助是一次平等合作,这种合作由商家和体育组织之间以付出和回报等价交换,以达到共同获益,这也是体育组织、商家、中介机构、目标受众之间的商业互动过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赞助某个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并为其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从而借助这项活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校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属于体育赞助对象的范畴之内。有些学者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的界定为:商业资本(企业、公司、个人)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被赞助方包括体育赛事、运动团体、场馆器材等)之间建立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商业关系,通过交换资源达到互相得益的双赢目的。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种性质,只不过相对于职业体育赞助和竞技体育赞助而言公益性稍强、商业气息不太浓厚罢了。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赞助为对象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查阅各大体育院校学报和科研刊物,统计和分析了很多高校体育产业和赞助方面的资料,为这次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
2.2.2问卷调查法
在山西具有代表性的七个企业和商家(飞利浦、安踏、红牛、可口可乐、李宁、特步、大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几年高校体育赛事有过赞助的企业或商家负责人,通过预约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规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西体育赛事赞助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赞助的内容主要是实物和现金为主,大型、水平较高的体育赛事中才存在技术赞助。这些赞助商偏好影响力较高的高校体育赛事,权衡各大高校师生素质水平可以发现,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这三所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代表着山西高校体育赛事的最高水准。第二,赞助商基本都是以财力雄厚的大企业为主。第三,山西高校体育赞助商主要通过媒体报道、广告宣传和冠名等形式作为回报。第四,山西高校大规模体育赛事相对较少。总体看来,高校体育事业的赞助规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2影响企业对山西高校赛事赞助的因素
3.2.1企业对待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态度
通过调查有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史的企业,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对此事件态度比较积极,接近一半的企业态度一般,又有少数企业对待此事表示无感。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对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很有兴趣,企业可通过体育赛事使本公司形象得以宣传、展示,能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这有利于后续产品的销售。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对投资体育赛事态度一般或无好感,这表明仍有些企业并不了解体育赛事,这将会影响企业对高校赛事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数目。
3.2.2赞助商对高校体育事业的选择因素
当企业投资一项高校体育赛事时,会考虑一些现实因素,如学校软件以及硬件实力,社会影响力、声誉等。在现今社会中,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方式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当代社会更加注重诚信,投资方首要关注合作者的诚信度和信用度[4-5]。另外除了信誉,投资者也将体育赛事运作水平列入考虑范畴,因为投资的回报直接受赛事经营水平的影响。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时,运动方面的项目尤为重要,考察对方是否适合赞助,赞助商首要考虑该赛事是否会提高企业产品的销量,企业文化精神是否与此赞助吻合。举办体育赛事规模大小以及参赛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受众(社会群体和高校师生)关注度,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知名度。
3.2.3企业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金额的承受度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受近几年煤炭行业的低迷,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小企业发展受阻,特别是大规模企业现在负债累累。由于煤炭经济遭遇寒冬,使得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导产业的企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加上企业相对保守,缺少激情和冒险精神,从而对赞助体育赛事缺少了解,难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对7所企业和商家问卷调查发现:1.5万元以上的企业投资只占5%,1~1.5万元的占10%,0.5~1万元的占47%,0.5万元以下占38%。此外,由于企业内部严密的管理体制,很多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相关企业高层领导,无法得到有效沟通,系列服务赞助方面受阻。另外,一些企业即使与学校已经取得联系,但与其他企业相比,实力较弱,也想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导致无法得到相应赞助。
3.2.4企业对于高校体育赛事回馈利益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与赛事组织者合作之后对于所得回馈并不是很满意。结果表明:赞助商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对于支持高校体育赛事并没有做到相应对等的系列服务支持,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另外,对于企业自身所开展的一系列营销活动仍需改进完善[6]。从企业方来说,对于赞助高校体育事业的预期回报过高、过急,要求马上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看不到效果就打退堂鼓。因此,企业的满意程度就较低。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山西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已初步发展,但总体来讲还不太成熟、发展稍微落后、运作水平较低。现阶段高校体育赛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赛事的吸引力不足、企业意识不够、赞助中介机构缺乏。但随着高校体育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体育市场环境日趋完善和发展。综合以上因素,山西高校体育赛事市场还是很具发展潜力的。
4.2建议
山西高校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化的运作中,高校和政府可以在一些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如在政策、条款等方面,从而可以调动赞助企业的积极性。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中介组织机构,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经纪人加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的行列,从而影响更多企业投入到赞助高校体育赛事这件事中。另外,企业在选择高校体育赛事时要主动出击,不要错失良机,在选准赞助体育赛事项目的基础上,运用高校的学生积极宣传企业的文化,坚持长期战略规划,树立长远目标,不断巩固品牌形象,以此达到企业和高校双赢的目的。
作者:王英俊 支 强 单位: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李红涛.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6):126-128.
[2]李刚.中国企业赞助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绩效研究——基于事件研究法[J].体育科学,2014,34(8):22-33.
[3]王义平.武汉市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市场现状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25(5):20-22.
[4]张景亮.体育组织营销赛事赞助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5-7.
关键词:体育赛事;层次分析法;满意度;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62-02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在体育赛事中足球和篮球比赛最受欢迎和关注,赛事也通常较庞大,编制一个完整的、对各球队尽可能公平的赛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赛程的安排对球队实力的发挥和战绩有一定的影响,从报刊上经常看到球员、教练和媒体对赛程的抱怨或评论。因此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已有的赛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
二、问题分析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赛程的安排对球队利弊因素是很多的,在本文中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①平均间隔天数;②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③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④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于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衡量赛程利弊的主要因素,首先根据一定的数据得到判断矩阵,再由权重公式求出其权重向量,根据权重向量中各个因素对应权值的大小来确定主要因素。那么我们定义某一球队对赛程的满意函数为f,f的值越小球队就越满意。
三、赛程评价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分析。根据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衡量赛程利弊的因素有:①平均间隔天数;②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③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④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
首先,我们对这些衡量指标进行如下分析。
针对因素(1):平均间隔天数。
记第i个球队第j个间隔天数为cij,i=1,2,…n,j=1,2,…,m-1,则平均间隔天数为:c1=■■■c■(1)
c1是赛程整体意义下的衡量因素,它越大越好。
针对因素(2):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
赛程中各队每两场比赛相隔天数的“均匀性”可由c■与c1的偏差来度量,定义c2=■c■-c■ (2)
c2为球队之间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它是越小越好。
针对因素(3):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
记第i个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为bi,i=1,2,…,m-1,则第i个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平均强度为
c3=■■b■ (3)
为球队对赛程安排优劣的衡量因素,它是越小越好。
针对因素(4):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
记第个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为di,i=1,2…,m-1,则第个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平均强度为
c4=■■di (4)
为球队对赛程安排优劣的衡量因素,它是越小越好。
其次,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衡量赛程利弊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影响因素对赛程的重要度不同,可以得到判断矩阵:A= 1 3 5 5■ 1 3 3■ ■ 1 1■ ■ 1 1,由求权重向量的公式:
ω=■(i=1,…,n)可以求出各个因素的权重,用权重来确定重要因素,重要因素的强度值越大,对球队来说越不利,反之强度值越小,对球队来说就越有利。
2.模型的建立。由于要分析赛程对各支球队的利与弊,因此我们用满意度的值来判断赛程安排对各支球队是否有利,建立基于球队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如下:f=■αici
(5)
3.模型的求解。根据对模型的分析可以求出权重向量为ω=(0.0657 0.1768 0.3788 0.3788),由此可以看出衡量赛程利弊的最主要因素为: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和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
再统计第i个球队第j个间隔天数cij,将其值输入表格中,根据这些数据运用公式(1)计算出平均相隔天数c1,其值为c1=1.9514,再由表格中的数据求出每个球队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c2。再统计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现规定如下。
0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若都为弱队,即弱队+弱队=0;
1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若有一个为弱队一个强队,即强队+弱队=1;
3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若都为强队,即强队+强队=3。
因此,可以得到某一球队相邻赛队之间的强度,可以运用公式(3)求出每支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平均强度c3。再统计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现在规定如下。
0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相对于该队都为主场,即主场+主场=0;
1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相对于该队为一主场一客场,即主场+客场=1;
3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相对于该队都为客场,即客场+客场=3;
故可以得到某一队相对于相邻赛队之间主客场的强度,可以运用公式(4)求出每支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平均强度。
最后由评价模型(5)式可以算出该赛程安排对各个球队是否有利。
参考文献:
[1]董东风.篮球赛程安排流程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2008,(2):110-114.
[2]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
[4]萧树铁.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体育产业规模较小河南省GDP发展平均增速在9%以上,2012年河南GDP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地区第一,但是河南省体育产业仅占GDP总量的0.5%,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协调,发达国家中,越是发达的地区体育产业在GDP总量中占的比值越大,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的比重越大,没有形成体育产业聚集区。
2.举行大型体育比赛的体育场馆缺乏体育场馆设施是举办体育赛事的载体和基础,也是进行全民健身运动的依托,河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河南省一共拥有体育场地为37192个,人均场地1.13块每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2平方米。以现有这些标准场地无法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3.缺少专业体育赛事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需要专门的体育管理公司和专门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推广宣传到赛事产品的输出,都不可或缺体育人才的支持,当前我省体育市场上相对亏缺体育管理与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和专家,急需一批既懂市场经营管理工作,又懂体育赛事项目运作的专门性人才,推动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赛事资源的开发,拓宽体育赛事的经营模式,在政府的导向下,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二.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O分析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十后,建设中原经济区被正式批复,对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体育产业发展都是发展机遇,中原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共享和整合成为可能,如此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整合优势促体育赛事的发展,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力度能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构建。
2.河南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努力使全省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事业和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河南建设体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三.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T分析
发展体育赛事,机会与挑战并存,体育赛事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新时期城市转型化发展,使体育赛事成为城市转型和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与其他地区成熟的体育赛事发展模式相比较,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致命的体育品牌龙头产业,没有形成相对稳定规模的体育产业集群,各个城市间体育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水平还不够,许多体育赛事在其他城市和地区开展的时间相对较长,河南省要想打造品牌的体育的赛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自己省情、合乎市场需求的体育赛事。
四.结论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上海城市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103-02
近年来,体育赛事尤其是名牌体育赛事所折射的魅力已成为一种超越国界的语言,而其背后所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并催生 了一个新的经济领域,即“赛事经济”。
目前上海拥有的体育赛事包括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上海赛区,F1方程式赛车,网球大师杯,汇丰杯高尔夫球赛和其他的世界级体育赛事。但相比较于欧美国家成熟的体育赛事与赛事地体系,上海在利用体育赛事来营销城市形象还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将从体育赛事和城市品牌形象的角度分析上海目前的状况,结合国外的成功实例,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1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显著地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使日本GDP由举办前的每年增长10.01%猛增到了26.1%,经济学家将其称为“东京奥林匹克景象”。悉尼因为2000年奥运会吸引的海外投资高达87亿美元。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产业(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保险业,体育信息,人才培训等)产生深远影响。体育消费产生的乘数效应与体育产业关联性带动城市经济社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优化.
1.2 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伴随着较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对其它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有高度要求,包括交通,住宿,通讯,生态环境等相关行业。广州为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投资120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了珠江大桥,全封闭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等,在环境保护上投资50亿元,使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飞跃的提高。
1.3 增加城市旅游业的旅游收入
2004年F1方程式车赛落户上海后,国际著名的AC尼尔森公司就F1对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限定在与F1赛事紧密相关的七个行业,即酒店业、旅游业、餐饮/零售业、运输业(汽车租赁、出租车与航空)、展览/会议业、广告业和房地产业。调查结果显示:F1中国站对上海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起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除房地产外六个行业在F1期间业务量增额的当期效益为15.3-17.3亿元。
1.4 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大型体育赛事前高度的国际媒体关注度和报道,会大幅度地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改善其城市品牌形象。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举办使悉尼的城市品牌形象效益提前了10年,极大地提高了世界各地对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热情和期望,而悉尼也有效地利用了这个契机,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宣传和传播悉尼城市形象,把悉尼成功塑造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旅游城市。澳大利亚更是先后邀请了3000多家国外媒体来到澳洲,由当地官员协助区各地采访,重点是采访都市乡村的一些时尚的变化.这些媒体先后制作了价值约为23亿美元的宣传素材,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很多改变了国际上人们本来印象中对澳大利亚”广阔荒野”的形象,在国际游客中塑造了强烈的现代的带有都市文化的形象。
赛事的成功举办会给城市带来有利的舆论.人们会在赛事于举办地之间产生认知思考,让人看到听到赛事名称就会想到相应的举办地,提高城市的曝光度,提高国内外声誉。
1.5 提高举办地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城市旅游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大型的体育赛事,尤其是国际性的名牌赛事,往往对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赛事主办方一般会通过专业公司对赛事进行整体营销策划,对赛事接待的服务内容和质量等都会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会帮助相关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主办城市政府的配合与协调是大赛成功,高质举办的关键环节。
2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形象就是一个城市的内外公众对这个城市的总体的,抽象的,理性概括和评价,也是城市与公众,城市与城市之间传递信息和思想的外在形式。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地方品牌,是无可估量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能够推动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八方来客来旅游,观光,购物,置业和投资发展。良好的城市形象还将显著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城市管理者为了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始有目的的规划,营销和建设城市。而事件是近年来城市营销者营销城市的一个有力工具,借助事件塑造城市特色,打造品牌形象,从而达到营销城市的效果。体育赛事作为城市的一类特殊事件,它具有资源的稀缺性,影响的广泛性,价值的多元性,容易引起媒体社会的关注,可以作为城市营销的一个有力工具。
中国的城市品牌营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7年之前的宣传时期,2007年之前的营销推广时期,现在正在全面进入国际化品牌战略升级时期。1997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城市品牌意识,一个城市的知名度主要依靠党政机关的宣传来实现。从1997年后,举办了“香港北京周”、“香港天津周”等大型活动和通过权威媒体对香港城市的整体推介,首次让内地城市认识到城市是可以当作品牌来推广的。2000年,CCTV4的栏目开始出现城市旅游推广广告,城市品牌营销逐渐被大部分城市认可和接纳。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整体形象的国际化品牌战略时代悄然到来。
《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五(2000-2005)计划》明确提出“积极申办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体育赛事的”大赛承办方针,这一方针在“十一五”期间仍然得到贯彻,“十一五”期间将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也已经基本确定。
过去十多年中,上海从简单接受国家下达的指令性竞赛任务或者偶尔举办一次大型体育赛事的阶段,进入按城市需求申办和运作赛事,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战略性地举办国际体育大赛之路。1995年以前,上海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主要是限于亚洲的洲际比赛。1995年以后,上海举办的世界级体育比赛数量逐渐增加。 而2002年在上海举办的网球大师杯可以被视为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进入更高层次的标志。“大师杯”赛前在北京,香港,温布尔顿,纽约,东京等地进行了多次路演,新闻会等推广活动;在赛事期间,世界各国媒体都较大篇幅报道了该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近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26个电视台对比赛进行了近900个小时的转播,累计观众7000万人次.这些推广活动和宣传报道极好地对外展示了上海作为一个新兴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为上海市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2003年上海市入境游客的大幅增加与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更是密切相关。
对上海而言,韩国的首尔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首尔成功地举办了1986年的第十届亚运会,1988年的奥运会和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通过这些大型的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积累城市的品牌资产,使城市营销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2002年日韩世界杯期间,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亲自给首尔做城市品牌形象代言人,向世界发出”欢迎你到汉城(首尔)来,欢迎你到韩国来。”邀约。
3 如何利用大型体育赛事中进行上海城市品牌营销
3.1 提炼体育赛事,创造城市营销口号
体育赛事的主题和口号通常在赛事申办过程中提出,而这个口号也可以发展成为城市营销口号。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时,“合作,竞赛与发展”的承办理念向世人传达了广州市政府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清晰定位。北京奥运会时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表述了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期望。而30届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one city, one world”表达了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丰富,多元的文化种族背景和海纳百川的心理。
上海目前虽然拥有众多名牌大型体育赛事,但并没有一项能够让人们一听或一看就与上海联系起来,上海应该深度挖掘一到两项赛事,把其内涵与上海的城市形象结合,加深人们的感知印象。
3.2 体育赛事的场馆设施成为城市景观
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体育馆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成为新的城市景观。而上海虽然拥有众多的体育赛事场馆,但是并没有成为城市的视觉识别符号,由于缺乏独特性,除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以外,没有办法作为城市景观来进行营销。
3.3 结合体育赛事,重塑城市人文特色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塑造和传播城市的人文特色搭建了平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潍坊风筝节,和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主体鲜明,更是体现了当地的城市人文特色。上海的文化一直强调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外来的文化,如何在引进体育赛事时把这个特点凸现出来,使得赛事既能有国际化的视野,又能有上海的文化特色。
3.4 体育赛事显示出地域特征,塑造城市地缘特色
地缘特色就是本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的差异性与独特性。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歌尾采用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郎”,成为了最有名的奥运主题曲。而悉尼奥运会的会徽更是显示出澳大利亚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原住居民,反应了当地浓郁的地方特色。上海自上世纪初以来,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地域特色,而逐渐为世界各地所知。所以在上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能忽略上海作为赛事地的地域特色。
4 结论
大型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为城市举办地带来大量的游客,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等。在上海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今天,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上海如何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加速发展,塑造良好城市品牌形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里奥•艾瑞克•亚历山大.体育与城市营销[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安海涛,林育祯,曾亚清.大型体育赛事: 现代城市营销的有效途径[J]. 体育营销,2008,(11): 69-70.
[3]李爱君,李燕,李伟.体育赛事文化产业对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509): 78-79.
[4]周良君,陈小英,周西宽.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竞争力的核心[J].体育科研,2007,28(2):43-46.
[5]姚颂平,吴贻刚,沈佳.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 1-6.
[6]姚颂平.关于上海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5): 1-5.
[7]肖锋,沈建华,刘静.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769-771.
[8]肖锋,沈建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745-747.
[9]吴元文,王志成.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1):40-41.
[10]刘彦.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3):49-52.
[11]尹珉浩.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J].教育杂谈,2008,4(111):181-182.
[12]刘东锋.城市营销中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联合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39-42.
[13]张雷,陶于.从欧洲杯看多国多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模式的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 4-6.
[14]制定城市营销战略:首尔两件重大体育赛事的比较[J].北京规划建设,24-27.
[15]纪宁.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营销新时代[J].体育学刊,2008,15(1):22-26.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现状;体育赛事特点;影响与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举办具有全国效应甚至是全球效应的体育赛事的重要性,其内含的经济价值、社会意义也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发掘。一项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是空前的、巨大的,,显然,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催化剂,体育赛事以特有的方式为一座城市带来带来更大的繁荣,基于此“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问题研究在当下视野中就极富价值。通过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城市尤其是中小型城市在承办体育赛事时的盲目和误区。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始渐渐迈进城市化规划与发展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理想之处,中小型城市的发展与大城市的发展相比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的相关特点,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中小型城市513座,这些城市分布在我国辽阔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广、范围大、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特点。尤其是小型城市贴近农业、农村、农民,作为纽带实现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输送。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因为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中小型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市场发展空间和后劲不足、容纳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在发展商主要依据的是本地自然资源或是历史遗产等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来源。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小型城市的管理者迫切希望通过举办大型的、具有知名度的体育赛事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塑造城市形象,以之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本意是好的,开始如果只是盲目的举办,而忽视了自身发展的现状或是破坏了以往经济发展所依附的来源,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
根据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赛事规模等因素可以对于体育赛事进行宏观上的分类。大型体育赛事往往是依据体育赛事的规模所决定的,在细化可将其分为超大型体育赛事和标志性体育赛事两种,大型体育赛事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规模大、时间跨度较大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性“大型”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出赛事的规模程度,一定是大型的。另外大型的体育赛事因为参加组织、人员数量众多,涵盖体育项目范围较大,想在一到两天内进行完全部比赛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对于参赛者来说极易疲劳,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因此在时间跨度上大型体育赛事与其他体育赛事相比较长,一般最少需要五天,最多是二十天,在这一点上奥运会是最好的说明。
(二)投资大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于承办地的各方面实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参与人员衣食住行的准备、相关场地及设备的安置设计都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理和财力。如果承办地在经济实力上无法与举办的赛事形成平衡无论是对举办地还是赛事而言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要求高
大型体育赛事因为规模和知名度的巨大,故而其要求也比较高。对于裁判人员的专业性、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场馆设计的科学性等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是为了在比赛期间为参赛人员提供一个最优化的环境,希望不会影响到参赛人员的比赛,使其在最佳比赛状态中发挥出最大的实力。
通过上述几大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举办一场大型体育赛事是非常繁杂的,也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因此要想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来催动城市的发展也要做好承担极大付出的准备。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举办地虽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也会带来相关的良性发展,但是中小型城市绝不可以因为高利益而盲目冲动。
三、中小型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与分析
现今,随着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显现,各个城市都加入到举办体育赛事的潮流中,希望在潮流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催动本城市的发展,但是我们对于体育赛事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促进不能够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客观、科学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承认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它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个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领域,在这里受篇幅限制,我们将其分成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两类来阐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中小型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二)对城市经济领域的影响
(1)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仅对于举办城市已有的经济产业如旅游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会催生许多新的经济产业,为原有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新的调整提供一个平台,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收入,进而带动城市整体的发展和提升。这样的促进不只是在体育赛事的举办期间还可以延续到赛事停办后的一段时期。
(2)提高城市就业率
为了更好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需要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潜在的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而在这契机的背后是一个极大的劳动力需求口,从而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一举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大概200万个就业岗位。所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有力的解决举办地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3)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的基础设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此要想成功举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举办地必须对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或是重建、新建。比赛在举办完之后就结束了,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却保留下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着便利,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而这无论是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外来资金的吸引无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对城市非经济领域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非经济领域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改善城市环境为了更好地举办一次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势必对于所在地区的绿化进行规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仅为有力的修缮与维护,而这对于本城市的生态环境而言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促进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型体育赛事以严格的要求和极高的竞技水平而著称,而这对于举办地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专业人士的竞技水平还是对当地居民的运动意识都有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体育知识在居民中间的普及。修建的大量体育比赛场馆和设施也能偶促进当地职业体育的发展,对体育产业也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从内在上讲还会加强当地居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大家一定会有目共睹,而这无疑是促进一个城市发展的强大的内驱动力。
(三)大型体育赛事对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
当然,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中小型城市而言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它的负面效应也应该得到重视。在为城市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和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当地的经济、政治、交通、环境、物价水平所世家的巨大的压力。以经济为例,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强有力的经济为后盾,在巨额资本中政府的财政预算在其中占据最大部分,而这对政府的财政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加大城市财政的压力,对城市的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结语
中小型城市引起自身的局限性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必须依照当地发展的现实情况,合情合理的进行预算和规划,做好相应的预案措施一边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做到及时高效的解决,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一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
作者简介:刘洋溢( 1991-9),辽宁省抚顺市人;就读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健康)
参考文献:
[1]黎冬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体育经济,2007,112(1).
[2]莫志海.新世纪体育与城市环境相互发展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赞助 隐性市场
1 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及企业对体育赞助热情的高涨,隐性市场行为(Ambush Marketing)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并引起重视。Meenaghan(1996)认为:“隐性市场(Ambush Marketing)是指官方赞助商的直接竞争对手,通过执行各种与某一特定赛事有关联的营销活动,而使官方赞助商合法的商业利益受损的行为。”中国体育报2007年11月6日报道了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将十几家汽车厂商告上法庭,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未经允许,在其广告宣传片上使用“鸟巢”作为画面背景。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一家非授权的著名航空公司将自己公司的飞机机身绘上了足球的图案,试图借此与足球赛事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点为:①非赞助商试图利用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进行营销活动以削弱官方赞助商的赞助效力;②该行为使公众和消费者误以为他们与某一赛事有关联,以获得只有赞助商才能享受的收益,从而使赛事赞助商饱受隐性市场行为之苦。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它们对各种体育赛事进行赞助也必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本文对隐性市场行为的原因和常用策略以及规制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我国企业在今后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并尽量减少损失。
2 隐性市场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风险性
赞助体育赛事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宣传和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它帮助企业在混乱无效的广告中突出重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赞助都能达到赞助商们预期的结果。据报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理性的企业会对可能出现的成本和收益会加以衡量。由于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例关系,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多企业就不愿支付高额的赞助费,而采用了隐性市场行为。
2.2相关法律条款的空白
现阶段,许多国家出台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北京市政府在申奥成功后不久,就颁布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以及随后实施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列》,这些都是维护赞助商权益、净化奥运赞助市场的举措。但是,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常常不是直接对某赛事知识产权的侵犯,在法律上缺乏界定,更缺乏相应的措施。而且将隐性市场行为诉诸于法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采用此种措施来进行维权的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也寥寥无几。
2.3受众对隐性市场行为认知的缺乏
对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来说,公众对隐性市场认识不足是另一个难题。有调查显示,超过1/3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有隐性市场的存在。即使知道有隐性市场这回事,公众对此事也大多漠不关心。这种缺乏和漠不关心,进一步加大了防止隐性市场的难度。
3 大型体育赛事中规制隐性市场行为的主要措施
官方赞助商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或营销活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非赞助企业在没有官方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赛事的名称、标志或会徽等,赞助商就可以以侵害商标对其进行。然而在前一部分论述中,非赞助商并不是直接侵犯了某一赛事的知识产权,而只是企图与某赛事建立一种关联。由于这种关联在很大程度上使赞助商的利益受损以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因此,赛事所有者和官方赞助商很难能寻求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
3.1赛事所有者应加大对赞助商的保护力度
隐性市场行为是非赞助企业有计划地伏击竞争对手的赞助营销活动并削弱其影响的基本策略。根据澳大利亚学者希伯里等人认为(2004):为了更好地服务赞助商,赛事所有者应采用以下措施:①确定潜在的隐性市场行为实施者;②确定赞助的商业价值;③与赞助商签订详细的合同;④与赞助联合进行反击。此外,赛事所有者可以和特定的机构合作,监控电视、电台以及网络上的隐性市场广告,并与这些企业沟通并阻止其继续从事该行为,必要时可与有关部门采用法律手段处理此类问题。
3.2赞助商应与赛事所有者签订详细的合同
由于赞助商和赛事所有者签订的合同不完善,常常导致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赛事所有者应与其他体育主体(运动员、国家队等)特别是已获得电视转播权的媒体实施联合市场开发,使利益相关者达到共赢,从而避免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加入不同主体的市场开发计划而造成的隐性市场行为。比如赛事所有者应与获得电视传播权的媒体协作。同样,赛事赞助应与媒体的广告销售捆绑在一起,获得电视转播权的媒体要在出售广告时优先考虑官方赞助商。如果这些漏洞能在赞助合同的条款中体现出来,将大大减少隐性市场行为的发生。
3.3赛事所有者应尽量减少赞助的种类和级别
赛事所有者为了吸引不同实力的赞助商,设计出许多不同级别和种类的赞助计划。客观上这种形式的确使赛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题。因为一家企业不可能同时购买所有级别及不同种类的赞助计划,这样就会给赞助商的竞争对手带来机会。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让观众难以区别不同的赞助级别和种类。根据Shania and Sadler(1998)的调查,超过2/3的观众难以区分不同的赞助商。
3.4赞助商制定出应对隐性市场行为的应急预案
官方赞助商的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在赛事举办过程中,随时监控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活动,一旦有其他公司侵犯到其公司的赞助排他权时的关注。
4.结语
隐性市场行为是体育赞助营销发展的必然结果,此行为给体育赛事所有者和赞助商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随着体育赞助行业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隐性市场行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作为官方的赞助商要充分利用已获得的赞助权。企业获得官方赞助身份之后,只是其营销计划的开始,并不是一劳永逸。如不继续追加投资以充分利用赞助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其先前投资的效力将会大大减弱。
参考文献:
[1]Meenaghan,T.(1996)Ambush Marketing―A Threat to Corporate Sponsorship.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p103-113
[2]Meenaghan,T.(1998)Ambush marketing: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onsumer reaction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15,p305-322.
[3]Mckelvey,S.(2002)Ambush threat the real madness in March, Sports business,22-28 April,33.
[4]O’Sullivan,P. and Murphy.(1998)Ambush marketing: the ethical issues,Phychology and marketing,15,345-366.
[5]Compton(2004).Sponsorship ambushing in sport .Managing Leisure, Jan, p1-12
[6]Meenaghan,T.(1994)Point of view: ambush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Sep/Oct, p77-88
[7](美)布伦达.G.匹兹著,秦春林等译,体育营销案例分析[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澳)希伯里等著,燕清联合译,体育营销学(第二版)[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体育赛事 财务风险 规避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为我国今后成功开展和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大型体育赛事赛前和赛后始终贯穿着财务问题,特别是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对财务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型体育赛事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由于一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大型体育赛事所面临的风险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分析体育赛事的风险仍离不开特定国情。此外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参赛运动员多、知名度高、观众多、经费高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小型体育赛事而言,其风险性更为突出,进行风险管理更显必要。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中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以及赛事承办者风险主体身份的逐步形成,使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成为必须。而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各种风险充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一、什么是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赛会所从事的与货币有关的或者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总括地说,赛事财务活动包括筹(融)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由此,赛事财务风险相应地表现为筹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而产生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在进行外汇资金结算中,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赛会还有可能面临外汇风险。
二、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的种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筹资活动未来实际出现的结果偏离原先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最终使赛事组委会未按其与资金供应者所签订的合同等契约中约定的条款来保证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实现。由于所筹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结构的不同,赛事组委会将面临的不同的筹资风险。
(1)借入资金风险
大型赛事的借入资金主要是指赛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而筹集的资金。对借入资金而言,如果赛事组委会在筹得资金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而无法按约偿付本息,则有可能被迫承担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抵押资产、商业信誉度下降、再次筹得资金的难度加大等。
(2)自有资金风险
赛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对于自有资金,尽管没有还本付息的问题,但仍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所筹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无法满足权益所有者期望的投资报酬。
(3)资金结构风险
在赛会筹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筹资风险。自有资金比例过低,会影响借入资金的偿还,而加大借入资金筹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借入资金费用不随经营成果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税前列支,具有所得税抵减效应,从而又加剧了所有者权益变化的不确定性。因此,筹资结构的不同,将给赛会带来不同的筹资风险。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能够大致反映与资金结构有关的筹资风险,资产负债率越大,筹资风险越高,反之越低。因此赛会在进行筹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筹资结构带来的不同筹资风险,依据比赛所需资金的数量,以及自有资金状况,合理安排筹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由筹资结构带来的筹资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在赛事这一服务产品向货币转化的过程中,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时,由于转化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体育赛事面对的客户包括终端个体消费者(即现场观众)、商家(包括购买赞助权、广告权和特许标志使用权的企业,以及各层级门票分销商)和媒体。终端个体消费者大多是现金当时交易,成品资金直接转变为货币资金,因而基本不涉及资金回收问题。商家和媒体由于存在赊销和分期付款,就有可能存在一个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问题。如果结算资金无法转换成货币资金,那么赛事承办者拿到手的只是一沓沓空头支票,或者会计账簿上的一笔笔坏账、呆账、烂账;如果结算资金转换成货币资金不及时,那么赛事承办者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资金成本,并且有可能影响赛会的其他资金使用状况。而资金是否能够顺利收回,以及收回的金额和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客户信用状况,赛会的信用政策和结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客户信用状况:客户的信用状况通常受客户的品质(表明客户努力履行偿债义务的愿意程度)、能力(客户偿债的财务能力,它主要由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决定)、资本(客户所拥有的资本金,主要是有形净资产和获利可能性)和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外界环境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客户品质好、偿债意愿高,财务和经营状况好,获利能力强,则赛会承担的资金回收风险就小,反之则大。赛会的信用政策:赛会的信用政策一般由信用标准、信用期间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了赛会的平均收账期和导致坏账损失的赊销比例。信用标准:是赛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信用期间:是赛会允许客户可以赊欠账款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如果赛会降低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间,则有可能刺激需求,提高收入和利润。但是,另一方面不适当地降低信用标准,延长信用期限可能会增加账款回收期,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亦相应增多,从而既引起资金使用成本(或机会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结算方式:不同的结算方式下,由于结算手续、凭证传递、清算过程的时间和程序上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结算资金回收的速度。通常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的速度越慢,资金回收风险越大。因此,赛会在制定商家和媒体的赊销或分期付款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商家和媒体的信用状况,合理设计信用政策,正确选择结算方式,以实现结算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额度的回收。
3.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赛会在会计核算中,因一些业务需要在本币与外部之间,或者在不同外币之间核算,而使用不同的汇率所造成的风险。由于体育赛事的不断国际化,赛会时常会与国外运动员、国外观众、国外赞助赏、国外供应商和国外媒体发生各种结算业务。但是不同的国家的货币制度不同,一国货币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使用,所以外汇就成为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为了清偿国际债权债务,赛会需要将一国货币按一定汇率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但汇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受国际收支平衡、国际利差、通货膨胀率差异、汇率预期、政府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汇率变动经常出现并且变动趋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受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涉及国际结算的赛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外汇风险。当收益交易发生日汇率低于会计处理日汇率时,或者支出交易发生日汇率低于会计处理日汇率时,赛事组委会将面临收益减少,支出增加的风险。日本长野冬奥会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升值,而使赛事承办者损失预算的30%即是一例。
三、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的防范
大型体育赛事财务风险一般是由于赛事相关人员的行为失当或自然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起的,其后果是赛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希望看到的,其发生一定给赛会带来损失,具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类风险是可保风险,通常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进行风险转移。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赛事中常见的纯粹风险的种类,设计的重大赛事保险险种主要有:财务险、运作险、法人责任险、经营保险、环境保险。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的保险业相对欠发达,上述的许多险种目前在我国尚不存在。因此赛事承办者在利用保险进行纯粹风险转移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保险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计划。对于一些风险几率大,但我国尚无相应保险险种的风险,一方面可以通过非保险手段进行风险的规避、分散、转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寻求国外赛事合办人,通过国外合伙人在国外购买相应保险进行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谢作缈:企业如何防范风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纪 宁 巫 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一)地理位置。新闻中心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可以被称为记者的“第二个家”,记者一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新闻中心中完成的。所有记者每天早上就要从自己的住所赶到新闻中心,准备一天的采访、文字写作及报道工作,当有赛事开始的时候,要马上赶到相应的比赛场馆,准备相关的工作,在新闻中心和比赛场馆之间来回的奔走,对记者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新闻中心一定要考虑记者采访报道的便利性,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在2008年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时,由于场地的限制,组委会将新闻中心安置在场馆外面露天舞台旁边的帐篷里,在比赛的过程中,露天舞台上的精彩节目对从事文字工作的记者势必会产生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
(二)硬件设施。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主要包括了主新闻中心和场馆新闻中心,场馆新闻中心的设施布置和主新闻中心大致相同,除了记者工作间和新闻厅外,还包括主新闻中心没有的记者看台席和混合采访区。按照媒体的需要,新闻中心的职能区域划分主要包括记者工作区(包括摄影记者工作间、文字记者工作间、混合采访区、看台记者席和摄影区)、记者服务区(包括问询接待处、证件处、彩扩处、电信服务处、休闲区、邮局、银行、药房、信息栏和信息台等)、媒体租用工作间、新闻厅等四大部分[1]。
(三)软件设施。有了上述的硬件设施,还要有配套的软件设施服务,包括提供给信息资源和制度要求等。信息资源包括新闻服务、重要的比赛信息和便捷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案等。制度要求是指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培训机构及新闻中心人员,还有对记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制定的一些准则等等。
(四)其他活件。除了新闻中心中必备的硬件软件设施之外,还包括举办方组委会根据赛事的时事情况举办的一些活动,包括新闻会、媒体活动等,是提供给记者比赛信息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的运行。新闻中心的运行时间一般会在赛事开始前一个月试运行,具体时间根据赛事大小做出适当的调整,运行检测一切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新闻中心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记者工作间、新闻厅、记者看台及摄影位置、赛后采访区等等。从媒体记者的报道注册到各项具体事宜,新闻中心都是围绕着媒体记者进行展开,新闻中心的正常运行,对赛事的播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的公共关系功能。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媒体关系。大众传媒是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公众。对于公共关系来说,此类公众有着双重功能和双向作用一方面,它自身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另一方面,他又是介于社会组织和其他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个中介因素,因而也可以说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手段[2]。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讲过:“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媒体是最终裁判。”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媒体运行实际上就是媒体公关活动,组委会不仅仅要关注体育赛事的发展,更要注重如何处理与媒体服务的关系,新闻中心是进行媒体服务的最重要部门,对大型体育赛事能否顺利得到传播与宣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处理与媒体关系的最重要环节,承载着维系公共关系的职能[3]。
1、新闻中心是媒体综合服务站。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中心是媒体记者工作的主要核心阵地,从参与赛事到赛事结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新闻中心度过的。新闻中心除了要提供与赛事相关的基础服务,还要为媒体记者提供接待、注册、住宿、餐饮、交通、休闲娱乐、商业需求等,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接待任务,同时要服务媒体记者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如果中间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起组委会和媒体记者的矛盾,对赛事产生恶劣的不良影响。
2、新闻中心是赛事信息的汇集地。新闻中心是媒体记者搜集、写作、整理和传播赛事消息的核心区域,所有和赛事相关的消息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输送到新闻中心,供媒体记者观看。其中成绩公报柜和网络信息系统是向媒体记者赛事信息的主要渠道,还可以通过新闻会向媒体记者传送赛事战况。新闻中心担负着信息搜集与传播的重要任务,所有的设施都要保持畅通运行,保证赛事新闻传播的顺利进行。
3、新闻中心是大赛形象的公关部。每一次大型赛事的举办,组委会都希望可以有很多的记者前来关注和报道,提升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大众传媒关注本次赛事,扩大赛事效应。因此媒体记者负责的就是整体赛事的舆论任务,而如何才能让媒体记者对赛事进行正面积极的报道,促进赛事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新闻中心从中协调、维护大赛与媒体记者的关系,首先要保证媒体记者的利益,做好媒体服务工作,这样赛事才能及时顺利、正确、准确的播报。
4、新闻中心是举办地的明信片。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本地文化的机会,可以通过在新闻中心设置文化展览区域向外地记者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透过媒体记者的影像和文字向外界传播举办当地的风采。
5、新闻中心是调动媒体工作的指挥部。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一定会有不计其数的媒体播报和新闻会,新闻中心就是整个传播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特别是在有危机公关事件发生时,新闻中心就要发挥职能做出行动,将意外事件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例如2007年9月北京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中,比赛颁奖仪式上,技术人员把冠军伊朗队的国歌误放成伊拉克的国歌,这一下子就激怒了伊朗成,他们提出抗议并且拒绝参加已经安排好的新闻会,后来摔跤场馆的负责人在调查事情发生的缘由之后与伊朗记者进行了解释和沟通,最终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也没有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
三、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
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中心运行机制里,首先,新闻中心运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新闻服务,新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注册媒体,围绕注册媒体的需要做好新闻服务工作,才能为赛事的良好传播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新闻中心的运行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服务,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服务提供的信息来源只是一种“半成品”,媒体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和利用。尽管这些新闻信息对于媒体来说仅仅是一种素材,但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却不容置疑。因此,要求新闻服务工作人员既要精通外语,特别是英语,又要精通体育,还要有扎实的新闻报道功底,由他们组成一个庞大的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团队[4]。
四、结论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全运会的济南和正在举办亚运会的广州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赛事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及城市居民对体育健身观念、途径、场所、消费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现代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提升城市体育文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体育观念 体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经济化的日益明显,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谈论的话题也渐渐的趋向于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些事,比如现在日渐多起来的大型体育赛事。由于近几年众多的国际体育赛事在国内的成功举行,让国人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有了一个质与量的飞跃,参与体育的氛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世界也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只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和举办体育赛事的重要性及长远意义,人们才能支持并更好的参与其中。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全运会的济南和举办亚运会的广州部分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赛事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及申办大型体育赛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对研究地区的研究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56份,其中有效问卷815份,通过数理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休息和饮食才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而体育锻炼则被放在了第3位,说明对于体育锻炼能促进健康的宣传还不够到位,需要加大对于体育建设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向人们说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好处和长远意义的教育,以及积极改变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让更多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所拥有的好处和对社会的风气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二)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由于城市中很多人的月收人多是在3000元以下,所以每年用来锻炼的人会比较少,所以如果要让人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的前提是要提高居民的人均收人,这样才能促进人们增加对参与体育的投入。尽量拉小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可以参与的起体育锻炼并且使整个社会的风气出现改变。
(三)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
大部分人认为现代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稳定有保障,其次是家庭幸福在次之是金钱然后是子女教育,而身体健康则被排在了最后,说明在人民眼中只有生活稳定有保障才有机会去提别的,也正是这个社会还需要努力并改进的地方。。同时社会现在呈现一直以金钱为主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城市发展是否成熟的表现,只有保证好了人民的衣食住行,人们才有考虑别的事情的心思而不仅仅是考虑个人的利益,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保证好基础的物质基础,人们的思想就只会停留在物质方面而不会在精神上以及自身对社会的贡献或者说是影响。所以我们接下去的建设城市的方向应该是保证和完善现有的保障机制以及积极改进现有的问题。
(四)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
从收到的问卷答案可以看出,都市里的人亦单独参与体育锻炼或者是与朋友一起外出参与锻炼,说明我们可以在接下去的城市体育建设中,考虑加入单独体育锻炼或者以朋友方式组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增加体育锻炼的多样性和可参与性,从而吸引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从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和对自身的各方面好处。
(五)体育锻炼的场所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问卷中了解到大部分人还是习惯于在社区之中锻炼,一是熟悉,二是方便。而健身俱乐部则排在了第二,说明人们还是愿意并且喜欢去专业的体育锻炼机构去参与锻炼,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城市建设之中可以加入对健身俱乐部的开发与引导,以便更多的人积极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影响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国人对国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还存在一定的不解和误区,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并且对于体育锻炼的了解也相对很少。
(二)人们对与体育锻炼的不重视,导致人们对其的忽视和不参与,说明国内还缺少对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其次收人的不平衡,是之所以有些人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之一。因为收人并不富裕,所以人们不愿意花费金钱去参加体育锻炼。
(三)人们锻炼方式的贫乏也是之所以体育锻炼无法很好进行的原因之一,场地的局限性和有偿性使很多人不愿意去参加。很少有人愿意花钱去现场观看体育赛事体现出人们对体育赛事的不热衷,一方面可能是不喜欢,也可能是因为收人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
(四)价值观的改变使国人更多的是倾向于金钱之类的物质,而不是精神之类,要使体育锻炼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改变国人这一错误观念。
(五)减少人们对国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不解和误区,增加其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了解,加大教育和宣传。使人们重视体育锻炼的方式便是推广和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意义,减少人与人的财富差距,真正实现人人能参与于体育锻炼。
(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增加公共设施让人们免费使用,并且多介绍给人们体育锻炼的方式,使人们可以参与进来。培养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兴趣,多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赛事。改正人们的错误观念,不要只是将价值观偏向于物质。
201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CG204。
参考文献:
[1]谭建湘,马铁.体育经纪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38.
摘 要 体育展示为极限运动精神的传播和在国内的普及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舞台。本文通过对国内顶尖的极限运动赛事CX(全国极限精英赛)的体育展示元素:现场播报、主题音乐、视频剪辑、其他展示环节、互动等环节进行分析,了解体育赛事展示在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运动项目中有哪些特色,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
关键词 CX中国极限赛 体育展示 现场表演 极限运动
一、体育展示的相关理论
(一)体育展示的基本概念
体育展示是在竞赛组织工作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并发展的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通过竞赛现场的播报、音乐、视频、表演等元素的有机组合向现场和电视观众充分展示体育竞赛魅力的方式,同时也是更好地营造比赛气氛,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和使现场观众更好地欣赏和享受主办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被国际奥委会称为奥运会的脸面和形象[1]。
(二)体育展示与体育比赛的关系
首先,体育比赛是为收看其赛事的观众提供赛事运行产品和相关服务,竞技水平以及场馆的服务性项目还有各个环节的流畅性都会对比赛的观赏性产生影响。其次,竞技比赛整个流程的完整性才是赛事的主体。在赛前会有文化活动或宣传影片。比赛间歇会穿插一下有趣的视频,提升气势的背景音乐。体育展示能够在全程的赛事直播中起着辅助比赛的作用,更加完整的向观众呈现比赛以及融入比赛的重要作用。最后体育传播在大众媒介时代被认知为以电视转播、新闻报道为主流渠道的传播形态,而体育展示为体育赛事的传播赋予了一个新的注解:“体育即传播”。通过体育展示这个“跨界”载体,使体育这一全球性语言实现着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二位一体的深刻变革[2]。
二、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元素分析
(一)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现场播报分析
1.解说:CX极限赛在比赛现场都会有不同风格的DJ解说。每轮比赛开始前会解说比赛规则然后介绍每一个滑手、骑手的风格特色以往战绩,再加一点八卦幽默。体现极限赛事的自由特色。2.衔接:每轮比赛结束后都将有现场DJ介绍自己颇为喜爱的音乐或是乐队。有些DJ又是乐队成员,双重身份让CX赛对其更有意义。3.评分:CX极限赛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滑板和小轮车,极限项目同体操、跳水这类运动项目一样是有自己的难度系数,再加评委的打分来评判。
介绍选手 比赛开始 采访裁判 播报分数 采访选手
个人特色 技巧解说 现场点评 公布排名 照片采集
图1 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现场播报环节
(二)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主题音乐分析
通过音符对观众和选手的听觉进行刺激,达到活跃现场气氛的作用。CX主要选择的主旋律便是摇滚乐。摇滚乐的主要特点是有大量的切分音和低音进行,而其节奏特点中的大量切分音一般是通过电吉他强烈粗犷的失真效果来实现的,从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夸张的让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毛孔张开,尽情的享受着极限赛带来的。
(三)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视频剪辑分析
在随处可见的是CX所有主题故事片。视频短片中拍摄了各个城市的极限爱好者的一天生活,从早到晚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极限技能的。充分展示了极限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热衷。在大街小巷的人群中踏着滑板、轮滑、小轮车,享受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在都市的钢铁丛林中闪转腾挪做出各种高难动作,成为周围人目光的焦点。
(四)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互动环节分析
为拉近观众和比赛间的距离的互动环节则是赞助商的展台互动时间。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所有热爱滑板和生活的年轻人每年来观看比赛必须经历的极限体验。像一些具大众普及度及美誉度的极限品牌都会在主舞台和比赛场地之外设置自己的体验馆,或是贩卖区。甚至在比赛日当天还会打折。对于这些在平日里是大牌的品牌来说已经成为了国内年轻消费群体在极限赛事中消费的首选。
(五)CX中国极限赛体育展示其他展示环节分析
CX-OPEN倡导与传播不畏挫折、勇于挑战、不断超越并实现自我的极限精神理念,作为CX15周年纪念,与国际影像巨头索尼合作重磅推出中国首部城市极限运动纪实影片《肆城记》、《AB Life》。影片由中外著名极限摄影摄像师、明星选手联袂合作,通过自由佩戴式摄像机-索尼“酷拍”HDR-AS15奇妙独特的视角,记录城市最独特的街头极限地形,各具风格的极限动作,高手对决及酷玩生活。
三、结论
体育展示要有平台,需要明确体育展示的主题,主要以极限爱好者为核心,体育展示其实关键就在于如何与在场的观众以及潜力消费者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应当建立独立的体育展示部门,直接对赛事的体育展示负责,制定统一的体育赛事执行方案,与赞助商沟通协调,共同负责场内外的展示环节,不能让场内场外脱节。提高体育展示内容的制作水平,不能一味的模仿其他普及率较高的联赛,要拥有自主的创新思维来完成体育展示的所有环节。确定明确的健康的体育展示主题,不能过于极端,还是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开拓体育展示的渠道,可以透过不同种类的手段以及多种效果的组合来营造出最佳的展示氛围。
参考文献:
[1] 药宏亮.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运作规律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
[2] 陆虹.体育赛事竞赛展示传播与变迁[J].新闻记者.2012(01).
[3] 唐青.我国极限运动的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09).
[4] 徐魁.大型体育赛事赛场体育展示作用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3).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体育竞赛;仪式;闽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0032-05
19世纪,“仪式”作为人类学一个专门术语出现之后,仪式研究发展成文化人类学的一个专门领域。进人20世纪,在比较文化研究的背景下,对仪式的探讨与宗教、历史等社会文化议题发生交叉,并渗透到社会研究的其他领域,体育即是其中之一。虽然人类学家对仪式的表述还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认同仪式是一种“社会行为”。广义的仪式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为:从“你好”等日常问候的礼节到天主教弥撒的隆重仪式。狭义的仪式则是指在特定时空并按照一定程序实施的社会行为,这也是一般人通常所理解的“仪式”。仪式按照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宗教仪式和社会仪式,其中社会仪式中较常见的就包括日常生活仪式、政治仪式和体育运动仪式。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以下种类:过渡仪式(出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就职仪式、定期仪式(圣诞节、复活节、生日、纪念日和国庆日等)等等。其中,过渡仪式又称“通过仪式”frites of passage),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标识性作用,因此在研究中颇受关注。
有关通过仪式的经典论述首先出自阿诺德・范・杰内普,他为“通过仪式”所下的定义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态、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所举行的仪式。”在他看来,所有的通过仪式都有着标识性的3个阶段:分离(separation)阶段、过渡(margin-transition)阶段(或称“阈限(limen)阶段”),及整合(reaggregation)阶段。在范・杰内普的分析框架中3个阶段依次展开:首先,与日常生活的各种事务分离;其次,跨过门槛即通过阈限,过渡到一个仪式的世界里,这是一个脱离了日常的时间和空间的神圣世界,也是介于“分离阶段”(对应世俗世界)和“聚合阶段”(同样对应世俗世界)之间的中介状态;最后,重新跨过门槛(阈限),回归日常生活的世俗世界。在这3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中介状态,亦即“阈限”状态。
在范・杰内普有关阐述的基础上,维克多・特纳对通过仪式理论加以发展。与范・杰内普一样特纳也将通过仪式划分为“分离、过渡、聚合”3个阶段,只不过他把它们表述为:前阈限(preliminal)、阈限(liminal)、后阈限(postliminM)。他强调在通过仪式理论中,“阈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阈限”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有“门槛”的意思。“阈限”状态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阈限有这样一种暗示,即如果没有身处低位的人,就不可能有身处高位的人,而身处高位的人必须要体验一下身处低位的人的滋味。因此,进入阈限前的磨练就显得至关重要,正是通过前阈限阶段的身体磨练,通过含有颠覆社会性逆反仪式性的行为使日常生活规范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和对抗,人才能跨过“阈限”这道门槛,由世俗世界进入神圣世界,从人转变成神。因此,前阈限磨练也是很多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神圣与世俗的分水岭。利奇(Leach)则将通过仪式视作人为的时间流,人在这个时间流中转变了自己的世俗地位和神圣地位,从世俗地位改变为神圣地位,再转变为世俗地位。而在这个时间流的转换过程中,进入阈限前的磨练扮演了重要角色。
1 作为“通过仪式”的体育竞赛
在人类学家看来,仪式是在一个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表演”(社会实践),由此看来,体育竞赛就是一种典型的仪式,它是在体育场馆这个特定的社会“公共空间”,由运动员充当“演员”进行“表演”的一种仪式过程。范・杰内普将通过仪式解构为“分离一过渡一整合”3个阶段,维克多・特纳以“前阈限一阈限一后阈限”与之相呼应。以此来考察体育赛事,则可以发现:体育竞赛从训练阶段到比赛再到赛后训练的整个过程也可被视作一种典型的“通过仪式”,与分离(前阈限)、过渡(阈限)、整合(后阈限)3个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比赛前的训练阶段、各级别的比赛、赛后的再训练阶段。其实,每个运动员都是在“训练一比赛一再训练”这样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运动技能与水平,并实现由一般运动员到优秀运动员的升华。
范・杰内普将通过仪式解构为“分离一过渡一整合”3个阶段,其实每个阶段还可以进行细分,每一次“训练”或“比赛”本身就是一种“仪式”。以过渡阶段的“比赛过程”为例,它在时空上同样可以划分为分离(前阈限)、过渡(阈限)、整合(后阈限)3个阶段。比赛前的热身、运动员入场、等待比赛状态是分离阶段,运动员听到指令开始比赛、经历比赛进程、到比赛结束为过渡阶段,比赛结束后的运动员庆贺、颁奖、向观众致谢可视为整合阶段,每个阶段的转变都有明显的分界点。
2 前阈限阶段:磨练的重要意义
2.1 创造神圣性
在通过仪式的理论中,前阈限阶段的磨练我们称之为“阈限磨练”,是人跨过“阈限”(门槛)实现由“人”到“神”的转变的重要保证。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平时与赛前的训练扮演了前阈限阶段磨练的角色,对运动员取得参赛权(即跨越阈限这道门槛)并取得好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刻苦的训练提升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前阈限阶段的磨练,艰苦的训练使运动员承受着超乎常人的体能与意志力的考验,而这种磨练的结果是使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得到提升,同样也使运动员的人格由于提升而具有某种神圣性。
通过仪式强调阈限磨练的重要性是人类只有竭尽全力使自身与世俗事物分离开来才能变得神圣,而这种分离往往要以身心的艰苦磨练为代价。如果我们不能对身体施以暴力,不对我们的本能有所磨炼,我们就不能摆脱世俗生活。现代人中与苦行僧、圣徒最相近的人就是运动员,他们通常必须忍受身体痛苦和单调重复的训练。通过对身体的训练,或者说对身体忍受极限强度,来证明自己运动技能的高超和意志力的坚强。因为这种折磨和挑战是超出常人的忍受力,所以,那些优秀的运动员也被视为超常之人,人格也具有了某种“神性”,这点从人们对他们的称呼中便可看
出,最典型的莫过于:巴蒂斯图塔被称为“战神”、乔丹被称为“飞人”等。显然,“超人”的成就应归功于阈限磨练。
2.2 塑造“超人”的能力
对体育竞赛而言,“阈限磨练”的意义与其在纯粹的宗教仪式中的表现有所不同。在纯粹的宗教仪式中,“阈限磨练”更具象征性和抽象意义,那些标志与世俗生活分离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经历往往具有表演性质,而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阈限磨练”是真实且具体的现实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这种痛苦历练没有半点儿象征和抽象的意味。正是这些常人难以承受的“阈限磨练”,帮助运动员在体能、意志和心理方面形成了超常的能力,进而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谈到优秀运动员成功的原因,除了天赋外后天的刻苦训练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天赋相当的人,训练刻苦者会更胜一筹。在高手云集的NBA赛场上,科比的天赋条件并不是最好的,然而近年来他却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究其原因,就是疯狂而又刻苦的训练。用科比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的成功“一点秘诀也没有,只有不断刻苦训练。”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同样以训练刻苦著称。虽然拥有极好的身体条件和天赋,然而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其超常付出,正如他所言,“我知道没有人比我训练更刻苦。”然而,艰苦的“阈限磨练”并不仅仅是科比和菲尔普斯这种顶尖运动员所面对的,而是所有运动员都必须经历的生活方式,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这就是竞技体育,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收的果实。”“训练必须要拼命。”“拼命”就是竞技体育的生存法则,也正因为运动员的成功是建立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之上,所以,同为被追捧的偶像,人们对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的看法有着显著不同,娱乐明星的成功更多是靠先天条件和运气,而体育明星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实力和拼搏,因此,他们的成功也是实至名归的。
3 阈限阶段:“神圣空间”的构建与“集体兴奋”的实现
3.1 “神圣空间”的构建
按照涂尔干的理论,整个世界在时空上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领域: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比如,澳洲土著人的生活可以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部分:一是举行圣事、进行膜拜;一是狩猎、捕鱼和打仗。这两种生活形式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前者是神圣世界,后者是世俗世界。在世俗世界里,仪式的意义就在于人为地制造出一个时空上的神圣世界,将神圣事务和世俗事务隔离开来,使之互不相容。涂尔干的“神圣/世俗”区分旨在间隔出一个独立的时空范围,而这种兼具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神圣,世俗”的区隔对于宗教仪式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空间而言,仪式必须被安排在一个世俗世界之外的“神圣空间”中展开,因此,我们看到宗教活动往往必需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凡俗生活不能介入其中,这样,庙堂和圣所就被建起来了,它们是受到敬奉的圣物的居所,其地点不是任意选取的。如果神圣与世俗没有产生足够的“隔离空间”,仪式和宗教的崇高性便无从生成。宗教仪式如此,源自宗教仪式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电具有类似特质。宗教仪式拥有自己的祭坛、教堂、寺庙等圣所;体育活动也有专门为竞技和表演而设计的体育场馆,二者都制造了一个脱离日常生活的特殊空间。古希腊人在古奥林匹克竞技场进行祭祀仪典和体育竞技时,人们跨入竞技场就来到了圣地,进入了神圣的境区,这个境区和一般的土地是“隔离”开来的,是专门献给神的。由此可见,从涂尔干对神圣领域和世俗领域的划分来看,体育比赛便构建了类似于宗教场所的一种“神圣空间”。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是不确定的,甚至没有十分严格的边界,它可能是两人对弈的棋局,也可能是10人对垒的篮球场,更可能是重大赛事举行、观众如云的大型竞技场。
然而,无论大小如何,这些体育空间都体现出了作为“神圣空间”的典型特征:同质性与平等性。在特纳对通过仪式的分析中,前阈限阶段与后阈限阶段均对应世俗社会,有着差序格局,有着等级制度和层层盘剥;而阈限阶段却是超脱世俗社会的,所有成员是平等的,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因此,在特纳看来。阈限前后的阶段反映了社会构成的现实,因而称之为“结构的”阶段,其特征是异质的、不平等的、世俗的、等级分明的。而阈限期的社会构成体现了“人的特殊关系”,在世俗世界是不存在的,故而称之为“反结构”的阶段,其特征是同质的、平等的、简单的、一视同仁的、谦卑的。阈限阶段的“同质”、“平等”等反结构特征构造了一个世俗世界里不存在的理想世界,体育比赛正是如此,顾拜旦因此而称体育为“阶级平等的工具”、“一切恶劣本性的有力克星”。作为“神圣空间”、“理想世界”,体育比赛把公平(平等)、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发挥到极致:运动员平等参赛、公平竞赛、裁判公正执法、比赛成绩公开透明。因此,有学者认为体育社会之所以建立起完美的形象,不仅仅是由于它宣称要去实现的价值,而且也是因为它展示其价值的直截了当的透明手段。正因为它毫无遮掩地公布成绩和名次,确保了正当的排名,所以体育的形象才更加完美。然而,体育比赛所建构的“神圣空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不仅为运动员的自我实现创造了一个机遇平等、公正无私、崇尚功德的“神圣空间”,同样,也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能够尽情挥洒情感的理想世界。
3.2 “集体兴奋”的实现
体育本质上是一个身体经历的过程,保罗・康纳顿把这一身体经历的过程叫做“身体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伴随仪式过程的人群而构成的“共同体”,人们聚集到同一个特定的地方,形成一个人群的共同体,就开始了仪式过程。按照维克多・特纳的定义,共同体是一个没有结构或者只是初步建构起来的没有差别的社区,它甚至就是一个由平等的个体组成的团体”。其成员可能是互不认识的、平等的、直接的、非理性的关系,联系的纽带是具体的、松散的、暂时的。人们聚集在同一场所,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互动传达关注的焦点,分享共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此时不管他们是否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够通过其身体而互相影响。共同体的意义就在于它对造就集体意识和集体兴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莫里斯・哈布瓦斯认为,“集体兴奋”是人类创造力的温床。以澳洲土著人为例,他们的社会生活是在两个不同的周期中交替度过,两个时期形成了鲜明对照。在前一个阶段中,世俗生活占据优势,为了谋生而进行采集或者渔猎,社会的分散状态使生活单调、萎靡而且沉闷。当进人下一个阶段后,人们集中在特定的地点举行宗教仪式,集中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兴奋剂,由于集合而形成的一股如电的激情迅速使人达到极度亢奋的状态,“集体兴奋”就开始了。所有人敞开心扉,想表达的任何情感都不受阻拦,每个人都对他人做出回应,同时也被他人所回应。最初的冲动就这样被推进、加剧,犹如雪崩一样在不断地增强,最终,这种激情冲破了所有限制,爆发出来,所以到处是狂暴的举动、哭喊、嘶咧的嚎叫等各种刺耳的噪音,而
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他们所体现的精神状态。这种欢腾往往愈演愈烈,直至产生骇人听闻的行动,释放出来的狂暴激情势不可挡。又因为集体情感要想通过集体表达出来,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以便在协调中合作进行,所以那些举动和叫喊就趋于变得有节奏、有规律,于是,舞蹈和歌唱就此产生了。
与宗教仪式一样,体育比赛在其实践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在世俗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兴奋。体育比赛的同质性与平等性有助于观众“共同体”的形成。与运动员一样,进入体育比赛场域的观众也是同质平等的,在这里他们暂时脱离了世俗世界,褪去了世俗社会的印记,身份、地位、职业甚至性别的差异都变得不重要,他们更多扮演的是诸如某运动员的支持者、某球队的球迷之类的角色,在这个理想世界里,他们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暂时的、没有差别的、非理性的共同体。通过共同的参与,体验到激动或振奋,得到即时的回应,产生高度的集体兴奋,激发一种群体身份的认同感和团结感。在这个“神圣空间”里,人们尽情欢愉,欣赏体育带来的美感和激情,由于没有了世俗世界的差序和制度的约束,在这里,类似大喊大叫等“失礼性”行为也被合法接受,体育赛事也往往成为充斥“合法化的失礼(licenseddisrespect)或规定性的无礼(prescribed immodesty)”行为的狂欢。在狂欢中,运动员与观众的表现相互呼应,又有所区别,可以说是一种分层性的庆祝仪式。就运动员而言,在时刻,在此之前的一系列比赛所逐渐积累的紧张情绪引发了非正式的庆祝仪式:队员们一边拥抱,一边重复几个简短的词语或者为胜利而哭泣。胜利越大,悬念越多,所导致的身体接触就越多,接触的时间也越长,从拍手到拥抱,甚至是在赛场上垒起人山;就观众而言,此时也陷入狂热的情绪中,他们不仅以声音呐喊想参与运动员的庆祝,而且想在身体上距离运动员越近越好,不过,他们通常被阻止接近运动员,因为近距离的身体接触作为一种团结性仪式只留给仪式中的精英们,所以,狂热的观众们只能观望、呐喊、或者互相做一些身体接触。正是这些狂欢式行为造就了比赛场面最根本的诱惑:人们的情绪被周围喧闹的人群所点燃。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体育迷宁愿到现场观战而不满足于在家看电视转播的重要原因。到体育比赛现场,参与集体狂欢、体验运动员精彩表现瞬间的愉悦感,这就是体育的终极魅力所在。
4 后阈限阶段:反思与超越
4.1 角色的转变
社会中的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相应地,个体须依照社会的要求去履行其义务、行使其权利。一旦社会位置发生变化,意味着他将扮演新的角色,必须以新的行为方式来适应新的社会期望。而每一次体育比赛都如同一个通过仪式,运动员经历一次荣誉得失与地位转变的洗礼,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有些运动员继续从事体育运动,而有些运动员从此退役,他们面临的角色适应和转变是不一样的。对前者而言,社会身份和角色转换是一种同质性转换,只有层次和目标的高低之分,而作为运动员的身份、生活方式并没有本质变化;而对于后者而言,这种转换则是异质性的。这些退役的运动员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种生活与以往的运动员生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与状态,是一种相对常态而世俗的生活。
在后阈限阶段,运动员告别了“神圣空间”,重新返回世俗社会,然而这不是以往社会身份的简单回归。在经过阈限阶段的考验后,往往带来社会角色的转换:胜利者获得地位的提升,失败者面临地位的下降,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地位甚至经济收入都产生了极大落差,而这种落差是与比赛的级别与重要性成正比的,比赛级别越高、越重要,则对比赛前后运动员社会角色的变化影响越大。因此,我们看到,诸如奥运会在内的国际性重大赛事对运动员的个人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其实,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在“训练(前阈限)一比赛(阈限)一后阈限(再训练)”轮回般的历练中成长,经过不断的艰苦训练,通过一个个不同级别的比赛,运动员的水平不断提升,角色也不断更新:从3级到2级、1级,再到健将级运动员,从省冠军、国家冠军,到世界冠军。
4.2 反思与超越
阈限(比赛)阶段为运动员成长提供了重要经验,也是后阈限(整合)阶段反思的来源,这种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与他者的交流。赛场除了是竞技场所,更是个社交场所。除了选手与选手技术交流外,选手与教练、教练与教练,甚至与参与比赛的裁判、组织者、观众等他者之间的交流,皆可能影响选手赛后的生活。(2)与自我的交流。选手通过与自我的对话,对比赛中自身技战术、心理状态、赛前训练等进行再思考和反省。运动员通过比赛的历练,有意识地反思,重新设计自我实现和自我把握的方案,通过自律、磨练,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来接近或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91
2009年4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订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全国首批44个城市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共有1470所小学和776所中学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将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4000万元投入这项活动。沈阳市就名列其中。
“校园足球”计划要求参与学校在体育课上加大足球教学比例,保证全校至少50%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每周应有不少于两小时的足球课程安排或者足球活动大课间。计划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每个双休日都在参与学校间开展足球联赛。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现状的分析,对比与国家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及日韩、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的不同,总结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沈阳市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1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的现状分析
1.1 沈阳市校园足球赛事历史的简要回顾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沈阳市的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沈阳市的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比赛不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比赛为“萌芽杯”、“市长杯”,仅皇姑区一个区就有20多所学校参赛,铁西区更是能有近40所学校参赛,比赛开展的十分火爆了。当时的校园足球比赛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区内比赛,然后是市内比赛,最后胜出的球队可以代表沈阳市参加全国比赛,赛制相对比较健全。可是,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大规模的校园足球比赛在沈阳市也就逐渐的消亡了。
到2007年,作为全国的重点足球城市,一直还在举办的沈阳市的中小学生足球赛也仅剩下沈阳市中小学生足球赛和沈阳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赛这两大传统青少年足球比赛。2009年,随着中国足球的“春芽”计划的颁布与实施,沈阳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足球比赛将全面开赛。在此次“春芽”计划中全国首批44个城市的1470所小学和776所中学的主客场制“校园足球”,今年也将就此展开。
1.2 沈阳市校园足球的参赛形式与场地
沈阳市中小学校园足联赛在参赛的形式上和场地条件方面,有关方面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为了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相关方面没有要求比赛场地必须是草坪或者是人造草皮,一些学校的塑胶场地和土场也可以进行比赛。
沈阳市校园足球在参赛人数上,由于考虑到一些学校没有标准足球场地,因因此在参赛人数上就设定为:小学比赛是5人制,中学比赛是7人制。在此过程中,如果一些小学有条件进行7人制比赛,而比赛双方也同意,那么进行7人制也完全可以。在性别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定一定是男同学才能参加比赛,一些女同学,如果也想参加比赛,那也是完全可以的。其实这种现象,在足球发达国家,男女青少年球员在一起训练、比赛是很正常的事情。
1.3 球员参赛保障
2009年的沈阳市校园足球联赛与以前的中小学比赛不同的是,国家将给参赛队员购买保险,而且向球队提供交通费、服装、足球和训练器材。可以说为比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打消了学生、家长、学校参加足球比赛的顾虑。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春芽”计划的具体表现之一。
2 制约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的因素分析
2.1 高端、标准化的足球场地稀缺
笔者在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对沈阳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实地走访的时候发现,现在又的中小学的所谓的足球场地也就是一些“板儿地”,就像柏油马路一样,这难免会让人为孩子的安全堪忧。青少年在进行训练或者模拟比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在这种硬板地踢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稍有不慎还会发生重大事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会将责任归咎于学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家长不会继续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足球运动,而且学校也有可能因此类事故的频繁发生而禁止任何足球活动。
2.2 缺乏专业化的足球教练队伍
高水平的球队自然需要高水平的教练,经调查、走访,在2009年沈阳市所开展的校园足球联赛中,各个学校代表队的足球教练都是本校的体育老师,这些体育教师中仅有极少一部分人在之前的专项为足球,他们中有学铅球的,有学短跑的,还有学滑冰的,可以说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足球的门外汉,而从事体育教师这项工作之后又不得不组建足球对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因此,这一部分教练员的指导水平与足球教学水平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沈阳市校园足球现在所缺乏的正是那些优秀教练,有的学校连老师自己都不会踢球,这样下去就是好苗子也可能被平庸的教练耽误。
2.3 家长、学校的制约因素
笔者在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曾与一些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他们表示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出现的最本质的问题往往不在于学生本身,而是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使原本乐于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这类运动。较为集中的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家长对于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阻力过大,中小学生尚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往往会认为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会影响学习成绩等,因此不让孩子参加足球运动;二是学校应付了事,近年来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有的学校对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够重视,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主抓学生的学业问题上,因此对于参加校园足球联赛这样的活动也不够重视,大有敷衍了事的成分存在;三是学生平时训练的时间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学生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加之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大量的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因此学生参与足球运动训练的时间也大量缩水,难以找出较为集中的参加高强度、系统化的足球训练的时间。
3 建立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构建
3.1 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对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立的启示
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从竞技性质上可分成竞技系列和普及系列两大体系;其中,竞技系列比赛均由中国足协负责举办,主要包括青少年竞技系列比赛也包括一定数量的成年职业比赛;而普及系列比赛则是由中国足协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具体的举办将由会员协会、大区(某一会员协会牵头)和中国足协分别进行。该体系在年龄上可分为成年和青少年两大体系。
普及系列青少年比赛包括竞技系列之外的各省市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业余体校和中小学等U9、U11、U13、U15、U18岁队伍的比赛。这一系列竟赛因队数多、规模大、波及面宽,因而分别由会员协会、大区和中国足协组织3个层次的比赛,即城市比赛、大区比赛和全国比赛。城市比赛由中国足协各会员一协会主办;大区比赛由大区内某一会员协会牵头组织;全国比赛由中国足协主办。所以沈阳市应根据沈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竞赛体系(见图1)。
3.2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构建简析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参赛球队和参与者的需求,沈阳市校园足球联赛将主要由小学联赛和中学联赛两部分组成。联赛分为5人制和7人制。7人制由甲、乙、丙三级联赛体系组成。小学的比赛主要以5人制为主。因为5人制竞赛时间比较短,场地小,运动强度较小,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参与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长时间竞赛的需求(详见图2)。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J].西安体育学报,2015,22(5):2.3.
[2]秦椿林.再论“举国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8(4):437.438.
【关键词】赛艇;发展对策
【Abstract】The rowing team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has always been Nanyang fist project of competitive sports since it was built in 1994, which has convey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provincial professional leagues and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won countless honors for Nanyang competitive sports. It was evaluated as high level rowing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base by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but it can’t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roject very well in recent years, and it performance advantage ha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youth competition. By analyz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last provincial sports meeting and the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owing project development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whicn think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Nanyang rowing team training are the inadequate rowing project promotion, incorrect training direction leading to difficult material selection,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players and the venue, etc..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owing team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Key words】row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引言
南阳作为赛艇项目的国家后备人才基地,有着极大的地域水资源优势,南阳市区拥有国内最大面积的城市自然水域和国内首个市区内标准的水上运动场,为了成功举办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阳市政府在白河西岸,光武大桥以北,南阳大桥以南区段修建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龙舟比赛基地。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赛艇队。
1.2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及经验总结法。
2南阳市体校赛艇运动项目发展的现状
2.1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取得的成绩及省内排名现状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自1994年建队以来,向省以上专业队和大专院校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赛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参加全国各种比赛和省里比赛几十场,在每次的省比赛中金牌奖牌数以及团体总分都排在全省前茅,为省队输送了谢志英、李杰雅、祁风建等一批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在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赛艇比赛中,南阳赛艇队勇夺6金8银10铜,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在15支参赛队伍中均居第一,创历届省运动会最佳成绩。
2.2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招生选材的现状
由于南阳市赛艇队隶属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变化,近年来业余体校的招生矛盾已经日渐突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普通学校,将来考普通高校,因此造成普通学校与体校争生源的情况,这种心态导致近年来体校和体育中学招生数量急剧萎缩,家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孩子送进体校,“常常是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易管教,才会想到把孩子送进体校锻练”。〔1〕然而,由于赛艇项目的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开展的广泛程度不及其他热门项目,所以在这种竞争中赛艇项目往往处于惨淡的劣势中,即使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愿意来体校训练学习,他们也不会选择赛艇项目。所以招生问题是南阳赛艇项目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2.3南阳体校赛艇队训练与教学结合的现状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更多的家长及其子女观念的改变,家长们清楚竞技体育训练成才率不高的客观事实。说明家长对子女成为优秀运动员这一目标期望概率并不高。〔2〕即使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也存在将来退役后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不在一味追求运动成绩,重技术轻文化,重体能轻智能,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愿送子女参加训练,已参加训练的后顾之忧加重,训练积极性、训练质量和业余训练的声誉每况愈下,已经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南阳赛艇队前进的步伐。
2.4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培养队员的输出情况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每年会新进十几名队员,全队队员人数每年都保持在30人左右,由于选材难,难选到优秀的苗子队员,每年往省队输送的队员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的队员都不能成为专业运动员,只能继续在体校读书直至毕业或者中途退学。而且在就业双向选择的今天,体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且由于运动员训练造成了文化课学习成绩的脱节,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3〕因此在就业、升学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困难,我校一大部分毕业生都走向了打工的路子。事实上,即便是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专业运动员甚至取得优异成绩,可能面临缺乏保障的局面,由于赛艇项目社会认知度低,运动员退役后往往无法通过从事相关工作获得足够的收益,甚至生活都成为问题。
3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赛艇项目招生难,选不到优秀体育苗子,在校学生培养方式及培养方向不正确、队员的出路不畅成为制约南阳市体校赛艇发展的最大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将会使南阳赛艇队继续稳步发展。
3.1.1广泛开展社会赛艇活动,提高赛艇项目的社会认知度
由于赛艇运动的社会认知程度不够,赛艇项目能够像篮球等运动一样被人们所熟知,招生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4〕所以尽可能地提高赛艇项目的认知度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南阳的水域丰富,开展水上项目具有地理优势,因此多建立一些县级训练基地开展一些全市的赛艇比赛或者赛艇夏令营活动,比赛的场地定期向中小学生开放,提高其认知度。
3.1.2体育职能部门及其学校招生政策建立起重点项目扶持机制,突出重点运动项目招生选材的优先选择权
南阳赛艇队近几年来在每年锦标赛以及每届省运会上,所获奖牌以及分数都占南阳代表队所有比赛项目成绩的不少的份额,南阳赛艇队是南阳竞技体育的拳头项目,支柱项目,所以在招生选材的时候也应保证它的优先权。
3.1.3各级领导对选材工作高度重视,是选材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市体育局牵头,主动和市教育局联系沟通定期召开全市选材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选材工作方案,主要行政领导亲自担任选材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教练员们深入到学校去,建立选材网络、划分片区、明确责任主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1.4建立县区体育训练点,发挥体育传统学校的培养优势
目前南阳市体校赛艇队仍属体育部门直接管理,而其选材对象都是分布在各县区的中小学中,所以我们要打破体育、教育围墙,建立优秀训练网点,不断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加强业余训练基础,构建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格局,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3.1.5必须尽快解决好赛艇队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问题,拓宽教育职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尝试由体校附近的中小学来承担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尽快实现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与体校附近中小学共建、联办,接轨落实。尝试建立赛艇训练团队,补充文化课老师进入团队,加强和监督在校运动员的日常学习,让文化课的开展正规起来。
3.1.6对优秀人才培养之后上学、就业问题是选到材、选好材的根本所在
在运动员就业问题上,我省周口市政府及驻马店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优秀运动员就业的相关文件,保证了在河南省运动会上取得金牌的运动员可以分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将是现代条件下能选到材,选好材的根本之路。也才能为国家选拔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
3.2尽快解决好水上训练场地的问题,保证赛艇队常年的训练系统化
3.2.1我们平时要积极与白河管理委员会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让我们队伍在训练中能尽可能第一时间掌握老训练场地的水位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提前安排或者调整计划,来保证运动训练的效果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安全。
3.2.2尽快完善南阳市水上运动中心新训练场地的配套设施,建造学生宿舍以及餐厅,可以不受河面水位影响,利用好场地优势,发挥其功能。
4结语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最近几年成绩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赛艇队招生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很难招收到适合赛艇项目的优秀体育苗子。我们一定要赶快开始行动起来,再加上在训练场地器材方面能得到保证,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将能继续走在全省赛艇业余训练乃至全国后备人才基地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杨智勇.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J〕.少年体育训练,2008(2):29-20.
〔2〕杨克新.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02):27-28.
摘 要 各个高校对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相对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没有充分的展现出体育竞赛的价值,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高,但是实际参赛的人数都很少,没有完全落实阳光体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高校管理人员要明确体育竞赛的教育意义,合理的安排经费,加强校、商合作。本文将对“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 现状 对策
在2007年5月30日我国亿万学生在这一时刻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对高校体育的发展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能够培养健康的体质,目前高校的校内体育竞赛的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都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也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并每一位学生要掌握两项基本技能的目标。
一、“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
(一)大学生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知现状
通过对当地不同类型的高校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神对体育竞赛并没有整体上的了解,甚至有50%的学生对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状态。学生一般只是知道省级大学生运动会、学校的运动会,但是都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竞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说校内体育竞赛只是单一的通过学校运动会这种传统的形式在发挥作用,一些其它形式的体育竞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完善。在调查中还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校内体育能够强健身体,加强自己的健身意识,而有较多的男生想利用体育竞赛的平台获得很多人际交往的体验和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由此看出高校的男生比女生要重视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性和教育性。
(二)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对校内体育竞赛的认识现状
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一般都能够认识到校内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还有部分的管理者不是很认同体育竞赛能够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识和树立终生健身的思想。再就是高校目前的体育竞赛的管理上缺乏连续性,管理是不能脱节,不能中断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都是依靠行政命令临时的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上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在任务的完成上都是仅限于书面表达上,没有在实际中贯彻落实,这也使得高校校内体育竞技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大学生参与体育竞技的现状
很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但是参与的意愿和实际行动时存在矛盾的。高校一般都是每年两次田径运动会,一般很少组织其他的运动项目。学生们喜欢的足球、健美操、网球等学校一般都没有组织体育竞赛,而且一般参加竞赛都是代表班级和系部参加的,很少以个人的名义参加。所以目前学校组织的校内体育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对策
(一)首先高校的老师和管理者需要转变一些观念,对校内体育竞赛的功能力和价值意义有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彻底的认可这种方式,促进校内体育竞赛能够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条件和教育特点进一步的得到发展。要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的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对体育竞赛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在大学校园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在形式上要突破原来的竞赛项目的限制,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有不失趣味性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竞赛活动。学校组织的竞赛不能只是田径运动会和一些篮球比赛,该可以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创造一些科学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
(三)可以尝试着将校内体育竞赛和体育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讲解一些和体育竞赛有关的方法、技巧,以及以体育竞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能够为校内体育竞赛起到服务作用。
(四)加大体育竞赛的拨款力度,重视校内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行,学校的社团和运动体育协会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可以让学校周围的商业团体获得竞赛的冠名权,然后在比赛场地入驻,学校和商业团体相互合作,创建浓厚的体育竞赛氛围。以"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以同一地市的高校联合,在学校和学校之间构建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联赛!活动。
三、结束语
高校校内体育竞赛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和价值,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竞赛模式,不能每年的校内体育竞赛内容都是一层不变的,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喜爱的竞赛内容,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将体育竞赛作为一个平台,传播体育文化,展现学生的风采,丰富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
本文为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于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球类竞赛实施‘联赛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TDSKZD1306。
参考文献:
(一)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指人们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进一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完善自我而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休闲体育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活动人群的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其闲暇生活内容,加强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提升,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考虑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选址。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选址”,是指世界休闲组织选址莱西所进行论证和决策的过程,即在选择举办地时,充分考虑莱西所具备的举办休闲体育赛事的基本条件与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三)赛事运营。赛事,多指有一定规模和级别的正规比赛;而对于赛事的运营则是指对赛事进行一系列相关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和管理,以实现举办赛事在经济、文化、政治、商业等多方面的目的和目标。
二、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一) 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由世界休闲组织主办,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开展世界性休闲体育活动,促进世界休闲体育的发展。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每5年举办一届,首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2010年在韩国春川市举行。
(二)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2012年10月3日, 意大利里米尼市世界休闲组织第十二届世界休闲大会,世界休闲组织主席德雷克-卡塞宣布中国青岛获得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举办权。大会于2015年9月12日至21日举行,赛事项目主要安排在青岛市区、莱西湖和姜山湿地举行。
1.赛事设置。17个比赛项目:国际项目9个,包括攀岩、自由式轮滑、街舞、电子竞技、马拉松、龙舟、国际象棋、武术、沙滩排球;国内项目8个,包括马术、自行车、钓鱼、沙滩足球、中国象棋、青岛够级、健身操舞、畅游汇泉湾。
2.相关活动。世界休闲峰会暨世界休闲城市联盟大会、世界休闲产品博览会和休闲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活动。
3.城市背景。青岛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青岛有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崂山,有胶东半岛最大的淡水湖――莱西湖和胶东。在旅游业的发展下,促进了休闲理念的形成。而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姜山湿地,曾多次承办登山、钓鱼、滑水、环湖自行车、滑翔伞等休闲性比赛活动,是举办休闲体育大会的理想之地。同时,青岛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以及“品牌之都”。
三、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选址决策
(一)世休体选址地――莱西。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为山东省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也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2013年居全国第35名。莱西居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间,是山东半岛正在建设的半岛城市群、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心。1.莱西地理位置。莱西地处胶东半岛中心,是青岛、烟台、威海3个城市综合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境内有国家级公路3条、省级公路7条、县市级公路19条,距青岛107千米,距济南396千米,距北京890千米。莱西堪称“胶东通衢”,在2014年青荣城际铁路开通后,实现了烟台与青岛、威海之间1小时半岛生活圈,进一步缩短了莱西市与青烟威的时空距离;距青岛港头70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2.莱西休闲体育发展。姜山湿地作为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曾多次承办登山、钓鱼、滑水、环湖自行车、滑翔伞等休闲性比赛活动,自然也是举办休闲体育大会的理想之地。
(二)世休体选址莱西的原因。
1.内部优势。莱西本身的环境及绿化很好地契合“畅享自然”的休闲主题,且有相关举办休闲性比赛活动的经验,同时,莱西具备休闲赛事所需的场地,如湖泊湿地等水的优势。2.外部条件。政策的有利支持――青岛是国务院确定的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城市,提倡实施全域统筹战略,而莱西则是建设重点之一;推动经济发展――承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有利用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同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四、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赛事运营
(一)赛事特色。1.与青春结合。一般体育赛事多以竞技为主题,但在休闲体育大会上,自然要考虑“休闲”二字,本次大会的攀岩、电子竞技、自由式轮滑、街舞等系列赛事将“青春”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也促进了休闲体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进取、勇敢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并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2.与中国特色结合。本次休闲体育大会引入龙舟和中国武术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项目。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赛事此项目的设置有利于对龙舟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而中国武术则是刚柔、快慢、动静等动作,在观赏的同时,更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二)赛事宣传。大会的宣传本着“立体化、多形式、广覆盖”的模式,在广播电视(CCTV-1、《朝闻天下》、QTV-1等频道播出宣传广告、倒计时预告等);在平面媒体方面加强户外广告的宣传,进一步营造大会氛围;在公共场所(如火车站、机场、大厦LED大屏)等地加强相关宣传。
五、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启示
莱西市2015年休闲体育大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莱西市副市长纪玉水这样讲:“毫不夸张地说,举办休体会让莱西城市建设至少提速了5至10年”。
(一)体育场馆
从场地方面来看,姜山湿地目前已经建成游艇码头、游艇俱乐部、马术俱乐部等。在之后的发展,会在景区和服务方面进一步提升;从场馆方面来看,新建的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体育中心弥补了莱西之前没有大型运动场所的不足,其中攀岩场地更是可以用于举办高规格国际赛事。而莱西市体育中心现在的规模和水平可以跻身青岛市前几名。
(二)体育理念的培养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