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能力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找准病因)
1.1 学生对待计算的不良原因。
影响学生计算错误(或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长期以来,经过本人的观察与研究,这种不良心态有两种:一是畏惧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无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二是轻视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等不良倾向。从而困惑所有的人: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却往往出错,错的一塌糊涂。
1.2 知识技能不熟练。
一是对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解不充分,掌握不牢固。二是口算能力不过关,造成计算失误。
1.3 具有不良的计算习惯。一是计算后不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二是计算书写马虎潦草;三是不愿意动笔演算,一看就算,想想就写。很多学生不用演草纸,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对计算不重视。造成计算失误。
2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对症下药)
2.1 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的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内容包括本册的和以前学过的基本的口算内容。让孩子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值得强调的是要区分易错、易混淆的口算题目。如“24*5”与“25*4”或“125*8”与“125*4”等。
2.2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循序渐进)
3.1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五查,即先看清体重的数字和符号,然后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再想怎样算简便,寻求简捷的方法。而后动笔计算,最后要自我检查,做到殊途同归,力求追确无误。
3.2 培养认真演题的习惯。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耐心,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试题也要谨慎。题量再大,时间再紧也要沉着。演题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即使在草纸上计算也要求写清楚,方便检验。
3.3 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要耐心细致的检验。
3.4 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以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4 正确对待错误的出现(防微杜渐)
1.联系生活实践,激发计算兴趣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间不乏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使之成为我们计算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乐土。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喜欢的生活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又是主角,因此学生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都集中到计算教学之中。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围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训练题型多样化:口算题、判断题、改错题、文字题、自编计算题等等;练习形式多样化:小游戏、数学竞赛、开火车、夺红旗等等;呈现方式多样化:用卡片、小黑板、幻灯机、投影机等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掌握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即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时,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发展思维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训练。
1.加强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通过加强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2.重视算式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通过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解决计算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对不同意见和模棱两可的方法进行辨析,达到了对算法的深层次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3.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直观操作,突出了计算规律的教学。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计算、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4.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计算应用作为估算的题材,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就能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同时运用估算还可以简单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四、形成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的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应出现的错误。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重要保证。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验方法做到“四对”:一对抄题,二对数字,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按一般的法则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如计算四则运算,要先看看有没有简便运算,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又如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先看看有没有特殊关系的,有特殊关系的直接写出,没有特殊关系的用短除法计算等等。
2.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审题;认真演算;自觉检验;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九年制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从小要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不仅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举。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平时做题时,经常是拿到题目不假思索提笔就算,特别是做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往往忽视审题这一环节。因此,计算结果不是错误多就是计算不合理。为此,本人平时要求学生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动笔。一看就是要看清算式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一想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什么地方可用简算。在看清题目、想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开始动笔计算。
二、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在计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较大、计算较繁琐的题目,要做到不急不躁,耐心计算。遇到较难的题目要冷静思考、切忌烦躁。即使遇到简单的计算,也不要掉以轻心,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训练学生每做一题都要认真、工整、规范地书写数字及运算符号。同时运用激励措施,对细心演算或在这方面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粗心大意,计算马虎的学生要加以批评教育。
三、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计算中出错有时是难免的,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检查验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计算步骤,从而做到自觉检查和验算。检查时要做到耐心细致,一步一步地检查: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四、培养估算的能力和习惯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处,在计算中同样作用很大,运用估算能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整数除法中可估算商有几位数或估算出他的近似值,整数乘法中可估算出它的近似积:小数乘法中可估计积的小数位数等。关于四则运算结果的估算,更有规律可循。加法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减法中减数和差分别小于被减数,乘法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大于(或小于)1,积就大于(或小于)另一个因数,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不为0),除数大于(或小于)1,商小于(或大于)被除数等等。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小学阶段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反映出他们数学成绩的高低。计算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迅速反应的能力,所以说,计算能力培养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锻炼
引言
计算是整个数学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并且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势在必行。低段小学生的口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相对较高,这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们的后继学习和智力的发展。那么,现阶段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走好这一步,把好这个关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由此也可以得出数学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也就是计算教学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主要指的是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一项基础能力。现阶段的新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不断的降低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还是需要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的,要能够正确的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这也就使得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迫在眉睫了。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很多教师眼里应该是比较简单的、理所当然会的技能,现实则刚好相反,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很大程度都直接取决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养成等,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取决于小学生低年级的计算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数学时,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就非常重要了。
二、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们来说较简单,就算教师不教,大部分的学生也都能够正确的算出来。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就行了,要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算理,总结出相关的法则,然后再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时,105×39,首先可以从回顾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作为切入口,然后再顺利的过渡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大部分的学生也都能快速的把答案计算出来,学生们在列竖式的时候也都会习惯性地把105写在上面,把39写在105的下面。从表象上来看来,学生们貌似都掌握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对计算过程没有多加解释,而是突然把39写在上面,把105写在39的下面,然后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这个时候他们也就很容易出错了。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也就是说,一节计算课不能决仅停留在计算正确上,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让他们参与到计算的整个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会算,而且还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这样的计算课也才是正确的、高效的。
三、加强计算题的练习
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要注意层次化,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信的学好数学。安排练习时要由易到难,先让学生专项练习再综合练习。通过层次化的练习,让他们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把相近、相似、易混的习题加以比较练习,让同学们在比较中深刻的理解数学的算理、算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题组的对比练习,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对计算算理、算法的精确理解。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计算能力培养的规律
在开展计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弄清其中的算理,不但让他们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计算教学也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的小学生直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们的思维也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主要都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则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有效的桥梁。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他们主动去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这样也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的相关内容奠定好基础。也可以利用小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这些新知识。教学中恰当的借助一些旧知识,然后再通过类比同化新知,有效地促使知识实现正迁移,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一些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例如,“加算减、口诀求商”等一些知识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的继续学习。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都是需要教师讲清楚的,教师讲的清楚,学生也就会理解的透彻,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有效的计算。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恒心,要多探究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此外,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要教师将这种教学意识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开展实际工作中,也要不断的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们的耐心引导和教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认真学习态度和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他们的计算能力也能够逐渐得以提升。
作者:申慧 单位:新疆库车县第十小学
参考文献:
[1]富秀美陈启新《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北京教育出版社。
[2]孔企平.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就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常受一些主观因素如数学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认为较为实用的方法。
一、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感受计算的乐趣,熟练掌握口算、笔算等计算方法及计算技巧是极为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将计算教学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在计算教学中,则可以进行限时口算或计算、自编计算简便方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计算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其计算能力。
二、加强计算训练
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坚持计算训练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力求在长期坚持的训练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就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许多基本的计算方法已经学过了,教师就应该注重巩固训练,坚持每天一练。从基础——口算开始,每天坚持相应题量的口算题训练,然后转为难度稍大的笔算,并于笔算中应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或者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在训练计算的过程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简便方法的应用以及思维的拓展,可谓一举多得。
三、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是其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尽量在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及技巧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训练,避免未掌握方法就计算,容易出错从而打击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并在计算过程中,独立思考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进行验算及及时改错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格式,以此来充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其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法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艳.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苑教育,2010(13).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是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敏捷性、深刻性、严谨性,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和严谨学习态度的有效载体与重要手段。然而,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显示,学生计算题错误多数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针对调查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规范地打草稿
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学生不管数字大小,也不管是否熟练,一律喜欢口算,不愿意动笔打草稿,即使打草稿也不用草稿本,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书角边沿上打草稿。针对以上情况,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自备规范的草稿本,作业时认真打草稿,并按作业题号规则排列,便于检查时查对。教师在巡视辅导学生作业中,顺带检查学生的草稿是否规范。并且开展草稿本的评比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认真打草稿的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草稿习惯帮助学生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二、仔细审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常常忽视了对题目的分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来就做,这样就容易抄错数字、符号,以及搞错运算顺序等,导致计算时错误多。
针对这些情况我平时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一看:学生每做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尤其是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二想:第一要思考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二要思考题目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第三要思考题中的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耐心观察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三算:就是要求学生认真书 写、计算。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三、及时检验
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就了事。所以我强调学生算完一步就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验算的方法,如:学生在做好解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争取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提高,甚至正确率能达到100%;竖式计算中让学生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只要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就能大大降低计算的错误率。
四、及时订正
学生对计算中的错误不重视。当学生计算产生错误时,并没有找到真正错误的原因,以便今后改正,而是将错题立即擦掉。因此,我要求学生不应绕过错误,要保留错题,分析错题,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找到原因后在旁边订正。
五、认真书写
做题过程中书写不工整。学生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经常出现乱涂乱画的现象。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都要求学生字迹端正,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学生尤其不能草率待之。此外,通过开展书写竞赛,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事实表明,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学生受益终生。
六、开展数学活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1.认真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 细心算:(1)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能潦草,不涂改,格式一定要规范,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2)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4. 耐心查:就是认真检查。(1)计算完,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2)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3)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4)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
二、挖掘思维潜能
人的思维本身有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在数学计算上也不例外。故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及创新性诸方面有着广阔的地域,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洞悉整体,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敏捷是以准确为前提的,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才能有真正的敏捷性。数学计算的题型是千变万化的,包容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很多,是最能强化学生思维敏捷性的。
2.选择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考虑问题时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出发,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思维方案,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判别哪种计算方法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突破了习惯思维的局限,进而能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弄清算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对数学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定律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深刻,分析问题是否透彻,思考问题是否周密细致。如果思维不深刻,学生就不能发现题目中得全部信息。他们面对一大堆信息,分不清层次,找不到内在的联系,从而无法正确地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利用解题机会,捕捉题目的全部信息,进而揭示问题本质,引导学生解题的途径。
4.综合训练,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激发学生质疑、释疑的兴趣,探究规律,解决问题,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计算能力低下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的现象,令人堪忧,学生在作业、考试中运算上出错,主要分为知识缺陷、重量轻质、不良习惯和心理素质差四种.
1. 知识缺陷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学生知识技能缺陷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学生小升初后初一阶段要经历有理数的运算和字母式子(整式、分式)的运算,学生要过好“符号关”和“字母关”,然而学生刚刚进入初中,从具体的数字运算到式子运算,许多学生不仅不习惯,而且一下子接触很多的概念法则和公式,缺乏教师的恰当引渡学生就不能及时消化,这样就埋下了运算基本功不过硬的隐患,例如: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学生较容易出错的经典习题是:计算6 ÷ 3 × 2,6 ÷ 3 × ■,许多学生滥用结合律和分配律,将6 ÷ 3 × 2结果写成6 ÷ 3 × 2 = 6 ÷ (3 × 2) = 6 ÷ 6 = 1,将6 ÷ 3 × ■写成6 ÷ 3 × ■ = 6 ÷ 1 = 6. 很显然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理解运算律在乘除法中的应用原则.还有一些乘法公式学生记忆不深刻,出现记错公式乱用公式的现象.更为痛心的是很多计算多是多步计算,一步出错全盘皆输.
对策:学生学习时要熟练理解相关知识点和算理,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和机械训练,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和计算法则,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 重“量”轻“质”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说实在的现在的学生很苦很累,每天重复做不完的作业,在熟能生巧的思想支配下,教师布置了大量作业,学生计算量的加大一定意义上是好事,但是重复机械没有明确目的的训练带来不仅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望而生畏,更多的是马虎应付,计算能力不仅不能加强,反而造成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因而就出现了一到作业或考试时学生似曾相识,但又不能完整求解的现象.
对策:精选例习题加强训练和引导,开始训练时,侧重于方法的引导,这时不宜采用题海形式让学生去模仿,而是关注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不同角度去强化学生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题量和训练形式,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解题竞赛,规定时间内解决一定数量习题等,同时注意练习方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计算逐步达到准确、熟练.
3. 不良习惯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学生计算能力低下,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部分同学由于思维定式或其他因素影响,审题不清,拿过习题立即动笔,甚至一些同学拿过习题只读一半就动手答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似曾相识的或者刚刚做过的类似题目,学生往往欣喜若狂根本不去仔细揣摩,此题的背景和提问方式是否改变,匆匆地写出结果,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演算习惯,做题时不喜欢使用演草纸全凭口算,即便有少数同学使用演草纸,也是在演草纸上乱写乱画,根本看不出过程和必要的步骤,也给检验带来了难度,所以许多同学做完题后,几乎都不去检验了,还有部分同学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的现象时常发生.
对策: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业必须工整认真、书写规范,必须有必要的过程和步骤,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审题的方法,结果检查的方法.当然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板书示范,无论是数字的书写、图形的画法(一定要使用尺规作图,避免随手乱画),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4. 心理素质差考试紧张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一些同学平时考试成绩还行,遇到大型考试紧张得吃不好睡不好,以至于在考场上不能正常发挥,特别是遇到个别把关题目,或者哪怕一个简单的习题,但是自己此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解题方法时,不能平静自己的心情,心情立刻紧张起来大脑一片空白,还有部分同学来自老师家长或者自己定的目标期望值太高,会在考前高度焦虑,这些同学在考场上往往顾此失彼,由于紧张看错题,抄错数,看串行;还有的该加不加,该减不减,不该进位的进位,不该退位的退位;把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把乘法看成除法,把除法看成乘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同学一紧张经常把数字看错或者抄错,甚至前一步不错,下一步誊写错误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计算机基础在任何教育阶段都属于重要的教学课程,在教学质量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以及应用方面,所以这一课程属于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专业类的学校当中,计算机专业也是一门非常火热的课程,但是在非计算机专业中也会涉及到许多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必然出现的课程之一。计算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应用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1、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素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涵主要是体现在时代的特征以及需求等方面[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便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解决思路、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提供一定的推动。对此,目前许多学校都习惯性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当做是计算机课程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入到了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环节当中[2]。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主要是表现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借助程序设计的需求以及对人行为的分析,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广度含义上的思维活动与过程,抽象、自动化属于计算思维的关键性内容。计算思维能力首次出现是在2006年时,由美国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关于计算思维这一个理念,同时计算思维这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本质,就好似人必须具备阅读、写作以及表达能力[3]。对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保障教学实效性,有必要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完善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必然是按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作为参考进行充足,对于知识点给予重新的整理,同时设计出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或主线的教学框架内容,并突出其中的重点,根据课程课时适当的删减内容[4]。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向作为指导,这一方面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概述、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内容、程序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操作系统的应用、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新技术等多个教学模块为主,教学内容需要涉及到大多数的计算机技术,不仅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原理与技术,同时还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历史与发展新动态,在注重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需要突出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时、学生层次以及班级规模等因素调整最佳的教学内容方案,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
2.2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按照教学内容应用你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开放式的自主实践操作、辐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在教学当中应用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在专业学习中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在应用辐射教学法时,在授课内容的选择方面便是重点,教学中以点带面的进行辐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性知识,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按照具体状况应用开放性的自主实验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当前的实验项目基础上逐渐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另外,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任务后,便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以及尝试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借助对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对教材的阅读掌握相应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渐完成任务。但是,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做好准备与规划,确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以及上机调试和操作等步骤,进而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所必须朱具备的技能工具,其无所不在,属于人们生活、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当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最为根本的计算机课程,这一课程也应当担任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课程方面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的尝试创新从而实现对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鹏,张红梅.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245-247.
[2]雷晓莉,王晓丹,路艳丽.军队院校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以计算思维为导向[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334-337.
[3]岳强,胡中玉,李玲,等.融入计算思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2):36-38.
[4]闫丽.关于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评《大学计算机基础》[J].中国教育学刊,2017,23(3):233-234.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0 引言
当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国内外计算机界的一个热点课题,计算思维的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陈国良院士认为,科学思维主要分为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三大类,计算思维是科学思维的三大组成之一;计算思维无处不在,当计算思维真正融入人类活动的整体时,它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人人都应掌握,处处都会被使用。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08年公布的对CC2001进行的中期审查报告(草案),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一起,并明确要求该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2010年7月20日,九校联盟在西安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了研讨,在发表的《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中,也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提出要加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目前,对于如何在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贯彻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已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构想。例如,陈国良院士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并以此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强化思维性教学改革,强调可实现思维的教授与培养。浙江大学何铭钦教授等在对C9联合声明的解读中,阐述了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改革思路,提出一方面要突出相应领域问题求解的核心思路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小规模的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应用系统级的问题求解方式。
当然,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应该贯穿在其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游戏设计作为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普及型游戏设计课程,足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欢。在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中贯彻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该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适合培养多层次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针对大二以上年级开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数已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并且修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经过调整,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游戏概述、游戏开发周期、游戏策划与设计概述、Flas制作基础、Flash编程基础、Flash游戏开发技术6部分。
与其他计算机基础课程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强调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虽然涉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的求解(如编程实现某种排序算法,或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某张图片),但所涉及的问题规模较小。而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游戏策划、设计到开发以及的各个阶段,面对的问题更具体,各章节之间内容衔接更紧密,因此非常适合展示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整个计算思维过程。
从问题求解的角度,计算机游戏设计开发中,具体的动画、游戏规则、交互方式、关卡设计等,均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实现,通过讲解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的计算思维。例如,在Flas制作中,当关键帧、引导路径制作好后,非关键帧即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这一思维方式可以用于启发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大放小…‘分清主次”,关键问题先解决了,次要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而在介绍如何利用ActionScript3.0进行面向对象的Flash游戏开发时,可以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推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和“合理分解”,将重复性的工作分离出来,实现“重用”;而且,启发学生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与新产品设计关联起来,如通过对笔记本的“特化”设计上网本和平板电脑,通过对电脑和手机的“组合”设计智能手机,通过对电脑和电视的组合设计“智能电视”等。而游戏开发所采用的事件处理机制,其核心思想是“侦听消息”“转发消息”“响应消息”等,公司内部的呼叫中心、联络部门以及中介行业均采用了类似的工作模式。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即使比较简单的游戏,也会涉及动画、音频、字幕以及代码编写等各个方面,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才能保证其准确运行。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多种形式将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针对某个具体的游戏,场景动画角色动画如何没计,如何通过代码将不同内容集成起来,不同对象之间如何调用,如何支持不同的交互方式等,需通过逐步分解、细化的方式,将规模较大、较笼统的问题转换成比较详细精确的描述,并有机地串联起来。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设计出满足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要考虑资源的约束,例如时间、人力、掌握的技术等。这一思维过程,同样适用于日常工作,面对比较大的项目,需要分解细化,化繁为简,并合理平衡有限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计算机游戏项目的设计开发中,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设计的计算思维能力。
从人类行为理解的角度来说,计算机游戏本身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和抽象,是完全由人通过计算机构造出来的虚拟世界。在计算机游戏课程中培养对人类行为理解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计算机游戏本身来看,游戏的剧情、场景、角色、关卡、游戏规则等,均基于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模拟或扩展而构造出来,因此,在游戏策划和设计内容中,可以通过介绍“虚拟人生”“开心农场”等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培养人类行为理解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游戏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游戏系统对交瓦性要求较高,如何给用户提供简单直观的交互界面,需要很好地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模式和用户心理,因此,在游戏设计开发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人类行为理解方面的计算思维。
2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项目,贯彻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机游戏没计课程中加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介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更需要将思维方式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明白思维是可实现的。其关键是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项目,使学生理解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构造,最后变成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即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2.1 通过案例教学,贯通知识与计算思维
南于选修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文科理科均有,知识结构和能力差异较大,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案例,以问题求解为线索,将不同的知识点贯通起来。例如,在游戏策划和设计阶段,我们先对一些常见的游戏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提供游戏策划书和游戏设计文档实例,展示如何创作游戏的故事大纲,如何完善游戏的情节,如何设计游戏的细节(场景、角色、关}),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一个概要的想法,一步一步充实、完善、细化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戏设计方案。图1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挖地雷”“战场生存记”游戏案例。
在游戏开发中,同样通过一些Flash游戏的制作实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从简单到复杂,将Flas制作、ActionScript3.0编程及游戏制作贯穿起来。例如,在讲解弹球游戏时,首先分析游戏规则,对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如何进行设计;然后讲解单个弹球游戏的动画制作,并结合游戏讲解Actionscript3.0的部分语法规则和编程方式、Flash延迟循环模式、事件处理机制等;再介绍如何对各部分进行集成,完成可玩的单个弹球游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将单个弹球进行封装,将单个弹球的游戏推广到任意多个弹球的游戏。在讲解其他游戏案例的制作过程时,也遵循这种“建模—分解—设计—功能实现—集成—扩展”的思路。如对于挖地雷的游戏,先分析、设计、实现简单的挖地雷游戏,然后再添加关卡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游戏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完整地了解游戏的设计制作过程。
2.2 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切身体会问题求解过程
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我们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课程中加强了实践环节,并结合实验与项目进行课程考核。目前本课程安排有18学时的课内实验,包括4个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使用Flash设计与制作游戏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计算机小游戏作品。通过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切身体会问题求解的过程。
此外,课程考核摒弃了笔试方式,采用实验考核和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由4次实验组成。项目考核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游戏项目,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利用Flash或其他工具软件,设计并制作一款可玩小游戏,要求最终提交设计制作文档、源代码、可执行文件、PPT演示文稿等材料。游戏项目分数评定采用共同打分方式:每个小组公开演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游戏,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组成评审团对其进行评分。
例如,图2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动画专业的3位学生设计制作的“吸血鬼角色扮演游戏”,故事里的主人公在做任务维持生活的同时也必须照顾自己的女儿。学生采用“RPG游戏制作大师”制作了地图、人物、武器等,然后利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将各个游戏元素集成起来,实现游戏逻辑、游戏交互和关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计算机游戏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掌握计算机游戏的相关基础知识,完成比较简单的游戏设计与制作,并增强了利用计算机科学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计算思维能力。
3 结语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这里提出我的几点方法,望同仁指正。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巧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尤其是计算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并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保护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在学生愿学,乐学的心态下,教师顺水推舟向学生传授计算方法及注意点,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力争算得更准、更快。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七星瓢虫背上的七个点来引入课题,探究课题时再采用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吃苹果、橘子等来进行巩固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又及时巩固了口诀的应用及口诀计算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诀的记忆,从而提高口诀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如:在生活中购物、买菜等多种买卖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口算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础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每节课花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每次检测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存在审题、书写、验算、计算粗心等不良习惯的错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审题,反复读题,准确理解题目要求,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书写,并自觉检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意志,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兴趣;计算基本功;活用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明显,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题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二、“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能只说空话大话,更多的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在实际计算教学中要做好两点:
1.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
口算即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竖式计算,主要依靠大脑地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扎实让学生过好口算关,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2.明算理,查缺漏
算理在计算教学中作用非常大。如果不明白算理,即使学生会做计算,并能做正确的计算,但他只是一个机械的、规律的执行者。在将来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对于计算基础不明白算理,在学习高一级计算时可能导致越学越不明白。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算理,要让学生明白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背后支撑的算理到底是什么。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教育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田莹莹.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J].黑龙江史志,2008(13).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55―01
计算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知识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与计算息息相关,计算可谓是学习数学的核心和`魂。因此避免计算错误,提高计算准确率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智力因素、心理素质等因素,感知事物往往是表象的、片面的,容易被强信息干扰,在理解、接受知识信息方面比较迟钝,感知信息模棱两可,知识要点接受出现困惑,随意停留在某一信息上的时间是短暂的。再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算理不明、书写不规范等原因,出现了因人而异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出色的计算能力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做题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更能培养其科学、严谨、规范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对待计算要有一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在计算时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也就是在计算时要一看(看数字、看符号、看步骤)、二想(想算法)、三写(写过程)。其次,针对学生粗心的老毛病,可以采取一些形式多样的激励策略。如,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者一面小红旗,比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等,以此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效率。在算完一道题后,学生往往对计算后的检验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养成“回头看”的良好习惯,致使一部分完全可以及时改正的错误也与之失之交臂。其实在计算完后,及时进行检查,完全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引起的错误。例如,计算“18+12”一题,列竖式时误把12看成21,如果再回头检查一遍,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
高土其同志曾经指出:“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思维的培养。”思维是计算的源泉。数学知识连贯性强,衔接紧密,加之小学生情绪的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对知识结构转换迟缓,故而教师要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停留在某一知识点上的思维随题型不断变化,避免由于思维定势而出现错误。
三、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当中,数学计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计算能力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培养学生认真读题进而理解题意的习惯。要求学生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概念、计算法则。数学概念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和信息源泉,在教学实践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每节课教学伊始,可以利用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回顾、记忆。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就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