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能力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找准病因)
1.1 学生对待计算的不良原因。
影响学生计算错误(或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长期以来,经过本人的观察与研究,这种不良心态有两种:一是畏惧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无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数字大时,就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二是轻视心理。即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等不良倾向。从而困惑所有的人: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却往往出错,错的一塌糊涂。
1.2 知识技能不熟练。
一是对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解不充分,掌握不牢固。二是口算能力不过关,造成计算失误。
1.3 具有不良的计算习惯。一是计算后不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二是计算书写马虎潦草;三是不愿意动笔演算,一看就算,想想就写。很多学生不用演草纸,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对计算不重视。造成计算失误。
2 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对症下药)
2.1 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的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内容包括本册的和以前学过的基本的口算内容。让孩子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值得强调的是要区分易错、易混淆的口算题目。如“24*5”与“25*4”或“125*8”与“125*4”等。
2.2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循序渐进)
3.1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要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五查,即先看清体重的数字和符号,然后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再想怎样算简便,寻求简捷的方法。而后动笔计算,最后要自我检查,做到殊途同归,力求追确无误。
3.2 培养认真演题的习惯。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耐心,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试题也要谨慎。题量再大,时间再紧也要沉着。演题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即使在草纸上计算也要求写清楚,方便检验。
3.3 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要耐心细致的检验。
3.4 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以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4 正确对待错误的出现(防微杜渐)
1.联系生活实践,激发计算兴趣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间不乏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使之成为我们计算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乐土。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喜欢的生活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又是主角,因此学生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都集中到计算教学之中。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围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训练题型多样化:口算题、判断题、改错题、文字题、自编计算题等等;练习形式多样化:小游戏、数学竞赛、开火车、夺红旗等等;呈现方式多样化:用卡片、小黑板、幻灯机、投影机等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掌握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即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时,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发展思维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训练。
1.加强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通过加强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2.重视算式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通过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解决计算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对不同意见和模棱两可的方法进行辨析,达到了对算法的深层次感悟,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3.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直观操作,突出了计算规律的教学。这样,学生边动手、边思考、边计算、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计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4.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计算应用作为估算的题材,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就能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通过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同时运用估算还可以简单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四、形成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的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应出现的错误。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重要保证。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验方法做到“四对”:一对抄题,二对数字,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按一般的法则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如计算四则运算,要先看看有没有简便运算,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又如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要先看看有没有特殊关系的,有特殊关系的直接写出,没有特殊关系的用短除法计算等等。
2.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