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水稻生产技术标准

第1篇

关键词 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42-01

水稻是涟水县两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5.2万hm2,涟水县以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涟水县国家级20万亩优质粳稻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全县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面积由2010年的0.24 hm2增加到2013年的1.2万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3.1%,大力推广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是涟水县水稻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稻米的需求不断提高,水稻标准化生产已经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总结出水稻机插秧标准化栽培技术,使水稻标准化生产与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在涟水县得以运用和推广。

1 产地环境条件要求

基地稻田要选择通透性能好,土壤耕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1.2%~2.0%,pH值5.5~7.0,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的地块。用水经抽查监测符合农田灌溉水质GB5084-2005的标准。空气要清洁,要求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和主要公路干线等污染源。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粳稻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产地的光、温、水和土壤条件,选择抗逆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如徐稻5号、连粳6号、连粳7号等。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 d,种子经风选、筛选和清水漂浮后进行药剂浸种。浸种药剂可选择浸种灵、恶线清等,一般用10%浸种灵2 mg对水10 kg,搅拌均匀后浸种5~6 kg,浸48~60 h[1]。

3 培育壮苗

3.1 秧田准备

机插秧的秧田选择应相对集中,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活的田块。秧田、大田按1∶(80~100)比例留足秧池田。播前10 d精做秧板,板宽1.4~1.5 m,长度视田块需要和大小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 cm、深20 cm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秧池沟深30 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 cm,开好平水缺。播种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3.2 适期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大田栽秧日期和预定的秧龄而定,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5~20 d,尽量做到不插超龄秧。每盘用种量130~150 g,折合大田用种量52.5~60.0 kg/hm2 [2]。

4 整田插秧

首先用旋耕灭茬机耕翻土壤,若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灭茬深度为15~18 cm。灭茬后进行干整拉平;其次上水耙地,耙地力争田平如镜、面无杂草,达到秧苗插后寸水棵棵到,高低误差不超过3 cm。合理浅插,插秧应坚持不栽深秧,力求浅插,一般插入泥中2 cm。大田基本苗应根据所用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机插常规粳稻一般27万穴/hm2左右;每穴3~4根苗,基本苗为75万~105万根/hm2 [3]。

5 水浆管理

薄水插秧,水层深度1~2 cm,有利于清洗秧爪,确保秧苗不漂不倒不空插。寸水活棵,栽后及时灌寸水护苗活棵,水层深度3~4 cm。栽后2~7 d间歇灌溉,适当晾田1~2次,切忌长时间深水。浅水促蘖,活棵后,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 cm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适时搁田,高峰苗达到预期穗数80%时自然断水搁田,反复多次轻搁田,直至全田土壤沉实不陷脚,叶色落黄褪淡。水层孕穗,水稻孕穗、抽穗期需水量较大,应建立浅水层。间歇灌溉,灌浆结实期实行间歇上水,干干湿湿,直到收割前7 d断水[4]。

6 肥料运筹

肥料运筹原则:优质粳稻栽培肥料运筹应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后健不早衰”,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微肥,大田施用氮肥270~300 kg/hm2、五氧化二磷67.5~90.0 kg/hm2、氯化钾135~180 kg/hm2,其中氮肥运筹按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6∶4;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作追肥,大力推广叶面喷施微肥、生物钾肥、有机液肥等[5]。科学施用基肥,机插秧苗小、前期需肥量少,应降低基肥所占比例,磷肥全作基肥,氮肥30%和钾肥50%作基肥。合理施用分蘖肥,栽后7 d施1次返青分蘖肥,施尿素75 kg/hm2;栽后12~15 d再施1次分蘖肥,施尿素75 kg/hm2,同时注意捉黄塘,促平衡;栽后18 d左右视苗情可再施1次,施尿素45~75 kg/hm2。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于穗分化期施用,即叶龄余数在3.0~3.5叶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视苗情而定,一般施尿素150.0~18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 d,即叶龄余数1.2~1.5叶时施用,一般施尿素75.0~112.5 kg/hm2。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反之则少施[6]。

7 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瘟

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粘虫、稻瘿蚊等。坚持“以选择抗病良种为中心,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早防,同时注意保护好天敌”的原则,综合、全面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在防治措施上,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水稻秧田期移栽前,要喷洒1次农药,将主要病虫害集中扑灭在秧田里,严防带入大田,扩散危害。科学管理水肥,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恶化病虫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以水调温,控制田间小气候,并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7]。及时检查防治,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进行田间检查,及时发现病虫中心,并喷药防治,可防止危害蔓延,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对穗颈瘟、稻曲病、稻飞虱、螟虫必须在破口期重点防治,防止造成危害。 在药剂防治时,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及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可先用消菌灵;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防治纹枯病[8]、稻曲病用井冈霉素、粉锈宁;防治立枯病可用敌克松;防治螟虫可用5%锐劲特加杀虫双或5%锐劲特加三唑磷;防治稻飞虱可用吡虫啉。

8 参考文献

[1]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2] 王玉清,刘红梅,舒勇,等.水稻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112-113.

[3] 王开斌,汪先霞,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12):18-19.

[4] 张俊,王爱冬.水稻塑盘旱育机插秧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3, 54(5):12-13.

[5]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6] 彭春瑞,罗奇祥,张巴克,等.水稻免耕栽培综合配套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28-30.

第2篇

1.品种选择

适应东丰县积温生育期条件、米质好、抗逆性强、分蘖力高,纯度达到98%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有:秋田小町、吉粳83、通引58、通95-74、吉粳88。

2.种子处理

晒种:3月25日左右,选择晴暖天气晒种3~4天。晒种时,每天翻动3次。

选种:50kg清水加12kg粗盐,待盐全部溶化后,放入种子漂选;清除秕谷后,捞出种子用清水洗2遍。

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30℃~32℃的温度条件下破胸,严防温度过高。当种子80%破胸时,降温至25℃控温催芽,要经常翻动。芽长至1mm时,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6小时后播种。

3.旱育苗稀播育壮秧

3.1播种 选择苗床地: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旱田地块做苗床。做床:床面长15~20m、宽2m,沟深10cm,沟宽40cm,床面要耙细整平。施肥:每m2用有机复合肥100g均匀混拌在床面至5cm深的土层内。浇水:苗床浇透水应达到10cm深。播种期:4月8日~15日,气温稳定通过5℃时,抓住冷尾暖头时期进行播种。播种量:每m2播催芽种子150g,播种要均匀一致。定种、覆土:播种后用细嘴喷壶浇水定种,随后覆盖0.5cm细土,再覆盖0.5cm细砂。覆盖厚度要均匀,不露出种子。盖膜:每0.5m远插一根竹披弓条,中间高度40cm,弓条中间用绳拉紧后覆膜。采取开闭式盖膜方式,膜上面用绳压紧。

3.2秧田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出苗至一叶一心,床内温度控制在25℃内,超过25℃应通风降温;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注意通风炼苗,防止徒长。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应及时补水,浇水要在早晨进行,一次浇足浇透;三叶期以后早7时揭膜通风,下午5时盖膜;5月中旬、终霜期以后昼夜大通风;遇低温下雨天气及时盖膜;高温大风天在背风处通风;通风炼苗阶段要注意补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补水次数。

4.本田管理

4.1本田整地 秋翻深耕15~20cm。5月初泡田,插秧前3~5天耙平整细。寸水不露土,沉淀适宜后插秧。

4.2插秧技术 插秧时间:气温稳定通过13℃开始插秧,即5月20日开始,5月末结束。插秧质量: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深浅一致,随插随补,穴与穴之间分布均匀,保苗率应达98%以上。插秧密度:30×20cm,或33×(16.5~20)cm,每穴插2~3株基本苗。

4.3本田管理 肥料使用原则:有机肥使用必须经过发酵腐熟,不含对人体有害物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应低于1∶1。无机肥禁止使用硝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底肥: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750kg/ha做底肥,在翻地前一次性施入。寸水插秧:插秧后灌水深度为苗高的三分之一,扶苗三天。返青至7月5日前寸水以浅为主,7月5日至25日间歇灌溉,7月25日以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每隔5~7天灌水一次,9月5日排干水。除草技术:插秧后5~7天,用60%丁草胺乳油1500mL/ha,对细砂225kg,拌均匀撒施,撒药后圈水一周。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原则是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有限度地施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选用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一种农药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只允许使用一次。防治稻曲病:在水稻出穗前7~10天,用1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750g/ha,对水喷雾。防治负泥虫:在负泥虫长到小米粒大小时,主要采取人工扫除的方法防治。防治稻瘟病:7月30日左右用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1050g/ha,对水450kg喷雾防治。防治二化螟:7月上、中旬,用18%杀虫双水剂3000g/ha防治。

5.收获

第3篇

关键词 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江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036-01

1 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经2年以上示范,综合性状较好,种子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品质达GB/T17891标准的大穗型或穗粒兼顾的杂交中籼、杂交中粳品种。杂交中籼品种全生育期在140~145d,杂交中粳品种全育期在150~155d。

2 培育壮秧

育秧方式为肥床旱育,培育壮秧。壮秧标准:秧龄25~30d,叶龄6叶,苗高20cm左右,多数带蘖2~3个,根系短、白、粗、多。

2.1 苗床准备

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的菜园或旱地作苗床,冬春季施腐熟农家肥30t/hm2。播种前20d施45%复合肥750kg/hm2,开沟整墒。播种前按10~13m2用1kg旱秧壮秧剂拌细土匀施于床面3~5cm土层内,浇足底墒水,使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秧田和大田比例为1∶20左右。

2.2 浸种催芽

晒种1~2d后,用25%咪鲜胺浸种,预防苗期病害。种子吸足水分后,在30~32℃温度条件下破胸,即可播种。也可药剂浸种后不催芽播种。

2.3 播种

以最佳抽穗扬花期为标准确定适宜播种期,防灾避灾。全椒县中籼最佳抽穗扬花期为8月10~15日,中粳最佳抽穗扬花期为8月15~20日。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茬口、秧龄和品种生育期等确定最适播期。杂交中籼播种量为40g/m2,杂交中粳播种量为60g/m2,播后轻压,盖土厚1cm左右,以不见稻谷为宜。盖种后施用除草剂,插弓盖膜。

2.4 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35℃以内。齐苗后以控水为主,促进根系下扎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早晨叶尖吐水少或无水珠时应浇水,浇水宜在上午或傍晚进行。晴热天气适时通风炼苗,防高温烧苗。二叶一心期可揭膜,遇雨天盖膜。二叶一心期用1%尿素溶液浇施1次离乳肥。移栽前3~5d追施送嫁肥,用尿素5~8g/m2泼浇,浇后淋苗。移栽前1d晚上浇透水,以利拔秧。苗床期要注意防治立枯病、1代二化螟、灰飞虱、稻蓟马等病虫害。

3 适时移栽

适时移栽,宽行窄株,定向栽培,合理密植,提高栽插质量,杂交中籼行距27~30cm,株距13cm,插25.5~28.5万穴/hm2;保持单株茎蘖数4.0个,基本苗数97.5~112.5万根/hm2;杂交中粳行距25~27cm,株距13cm,插28.5~31.5万穴/hm2,保持单株茎蘖数4.5个,基本苗数127.5~142.5万根/hm2。

4 肥水管理

4.1 肥分管理

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做到精确定量施肥,适氮、稳磷、增钾、补微,基肥、分蘖肥、穗肥合理配置。氮肥:杂交中籼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0%,分蘖肥占总施肥量的35%,穗肥占总施肥量的15%;杂交中粳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0%,分蘖肥占总施肥量的30%,穗肥占总施肥量的20%。杂交中籼穗肥以保花肥为主,杂交中粳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磷肥、硅肥、锌肥作基肥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比例为3∶2。杂交中籼施纯氮210~240kg/hm2,五氧化二磷75~105kg/hm2,氧化钾120~150kg/hm2,二氧化硅60~75kg/hm2锌肥15~30kg/hm2;杂交中粳施纯氮225~255kg/hm2,五氧化二磷90~120kg/hm2,氧化钾150~180kg/hm2,二氧化硅60~75kg/hm2,锌肥15~30 kg/hm2。基肥:在施优质农家肥15t/hm2或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杂交中籼施45%复合肥600kg/hm2,尿素52.5 kg/hm2;杂交中粳施45%复合肥750kg/hm2,碳酸氢铵75 kg/hm2。有机肥在翻耕前施用,化肥在翻耕后施用,整地耙匀。分蘖肥:杂交中籼施尿素172.5kg/hm2,杂交中粳施尿素150kg/hm2,栽后5~7d施用。穗肥:根据天气、地力、苗情而定,一般杂交中籼保花肥施尿素75kg/hm2、60%氯化钾75 kg/hm2;杂交中粳促花肥施尿素30kg/hm2、60%氯化钾10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kg/hm2。促花肥在倒四叶期施用,保花肥在倒二叶露尖期施用。

4.2 水浆管理

全生育期采用浅湿间歇灌溉技术,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期采用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湿润促分蘖,够苗前(预期穗数80%)及时烤田。有水孕穗,干干湿湿到黄熟,成熟前7d断水。

5 病虫草害防治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坚持达标防治,使用生物农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收获前20d停止施药。重点防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兼顾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肥水管理,创造既有利水稻健壮生长,又有利于抑制病虫草滋生的良性农田生长环境。播种前至移栽后7d,主要病虫为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灰飞虱、稻蓟马、二化螟,可在播前晒种1~2d,用25%咪鲜胺2mL对水5kg浸4~5kg稻种24~36h。秧苗期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和二化螟用20%氯虫苯甲酰胺180mL/hm2+20%吡虫啉300g/hm2对水600kg喷雾,移栽前再补治1次。栽后7d,用25%乙苄可湿性粉剂375g/hm2拌分蘖肥撒施。分蘖期(5月下旬至6月初),主要病虫害为二化螟、灰飞虱、叶蝉,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80mL/hm2+20%吡虫啉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分蘖末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病虫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可用25%噻嗪酮1.2kg/hm2+20%阿维唑磷1.2kg/hm2+40%井蜡芽900mL/hm2对水600kg喷雾。破口期至收获前20d,主要病虫为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可用48%毒死蜱1 500mL/hm2+2%阿维菌素450mL/hm2+10%井蜡芽1 800 mL/hm2防治。易感稻瘟病的品种加20%三环唑1.5kg/hm2对水750kg喷雾。稻曲病重发7d后再用10%井蜡芽1 800mL/hm2补治1次。

6 收获

黄熟末期适时机械收割,单独收获,以防混杂。稻谷及时晒干扬净,杂交中籼稻谷水分≤13.5%,杂交中粳稻谷水稻水分≤14.5%,杂质≤1.0%。储藏要安全。

7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2007~2008安徽省农业科技入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M].合肥: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第4篇

一、毯式钵体育秧特点:

1、播量少,个体营养面积大,可育出带蘖壮苗。

2、叶龄大,秧龄足,干重大,充实度高,初期生育好,生长进程加快。

3、生育旺盛,无滞期长。在移栽时,钵育苗延长育苗日期,生育依然前进,不老化,追肥时仍可育出壮秧,而盘育苗延长育苗日数,即使追肥,生长停滞或钝化,移栽后表现明显。

4、钵育苗抗低温活性好。试验证明钵育苗和盘育苗移栽后在12度条件下,经21天调查钵育苗干重增加70毫克,盘育苗只增加27毫克。

5、钵育苗带蘖率高,米质好、产量高。钵育苗分蘖成穗率高,分蘖成穗节位多,出穗期提前4~5天,可保证结实期间所需的温度,成熟度好,产量高。所以尽量使钵育苗在秧田分蘖,使其成大穗,在产量构成因素上,提高结实质量比确保粒数的作用更好,因而品质好、食味佳、产量高。

6、移栽时钵育苗带土,不伤根,无植伤,因此无缓苗现象,分蘖早生快发,前期生长旺盛,吸水、吸肥能力强,生长健壮。

7、钵育苗每穴2~3株,生育整齐一致,前期呈分散型生长,分蘖能力强,有利于光合作用。

8、抗逆能力强,在寒地稻区,井灌区栽培也能健壮生长,分蘖力强,表现良好的耐冷性、抗逆性。

9、根强、茎粗、抗倒伏。由于钵育苗水稻根系发达,对地上部分的固定和支持能力强,抗倒伏。

10、钵育苗健壮、易稀植、省苗,移栽效率高。

二、技术要点:

1、选用优质的480~524穴毯式钵体育秧盘。

2、置床采用“双调酸”,即置床平整后,铺上一层过筛拌匀的营养土。保证盘土厚度2厘米,按常规标准摆盘、浇水。

3、播种方式采用电动机械播种器播种、覆土连续完成,保证每盘播芽率95%以上的芽种120~125克/2。

4、采用“三膜覆盖”保温措施,保证正常出苗温度,做到出苗齐、出苗快、均匀一致。

5、秧田管理:严格按“三化”栽培和“优质米生产技术标准。重点水分管理,防止秧苗干萎。

6、移栽时期、密度:移栽最佳时期为5月15~25日,适宜采用30×14厘米规格,移栽深度以钵体与泥面相平为准。

7、适当减少基肥用氮量,“三看”施肥,适当增加接力肥和穗肥的施用。稻瘟病防治三遍以上,保证水稻安全成熟。

8、水层管理:移栽时采用花达水,浅水增温促分蘖,适时控蘖凉田,间歇灌溉壮根,18℃度以上深水防冷害,保证齐穗30天以上停灌。

第5篇

关键词 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效益分析;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024-02

有机水稻是指生产环境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转基因和辐射育种的种子,不施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的水稻。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境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高海拔的山区生态环境良好,适宜种植有机水稻。丰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2年即开始进行试验性种植,迄今已示范推广400 hm2,其中162 hm2获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本文就丰都县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和种植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

1 种植技术

1.1 种植基地选择

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远离化工厂、水泥厂、磷肥厂等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同时,需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及相邻田块对种植基地的影响。温度适宜、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的高海拔区宜作为有机水稻的生产区。为确保基地环境符合有机水稻生产的基本条件,基地的土壤、大气和水质条件必须经过具备资质的部门监测。检测标准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基地周边采取一定的防护、隔离措施,避免常规田块的农药、化肥和水流入或渗入有机水稻种植田块[1]。

1.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广、抗性强、商品性好的国家二级及以上优质稻品种,例如丰优香占、川优6203等。

1.3 物资准备

准备种子18.0~22.5 kg/hm2及经发酵处理腐熟的饼肥1 800~2 250 kg/hm2。

1.4 播种育秧

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播种期以3月下旬为宜,根据不同区域具体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后。采取旱育秧或旱育抛秧方式育秧。播种前晒种1~2 d,用35 ℃温水浸种12 h。

1.5 施底肥及移栽

撒施腐熟饼肥1 800~2 250 kg/hm2,然后耕犁并平整。当秧苗达到4叶1心时即可移栽,按15 cm×20 cm左右的规格栽植,每窝栽2株苗,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栽植方式。

1.6 追肥

秧苗移栽成活返青后,施畜禽粪水15 t/hm2左右,施肥方法为直接浇泼于稻田。

1.7 病虫草害防控

1.7.1 病害防控。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调控肥水等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害发生[2]。必要时可适当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立枯病等。

1.7.2 虫害防控。经田间观测与统计分析发现,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防控方法:一是采用杀虫灯[3],每2~3 hm2安装1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二是选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防治,以控制害虫基数,如Bt粉剂、苦参碱水溶剂等;三是利用生产环境中的自然天敌,如蜘蛛、寄生蜂、蛙类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四是利用微生物杀螟杆菌、白僵菌等防治水稻螟虫;五是通过稻田养鸭控制田间害虫,特别是中下部害虫的发生数量[4]。

1.7.3 草害防控。提前泡田诱草萌发,再耕翻达到灭草目的[5];或采用人工除草,减轻杂草危害;还可铺专用除草膜抑草。施用的有机肥需充分腐熟,且不含具有生命活力的草种。科学配置株行距,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稻秧提早封行,抑制杂草。

1.8 收获

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获时单打单晒,不与其他栽培方式的稻谷混合堆晒。晾晒器具要求使用竹器或草席等,不得在石板和水泥地板上晾晒,以免影响稻谷品质[6]。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利用烘干机代替自然晾晒。

1.9 田间档案记载

绘制有机水稻分布图,对种植有机水稻的田块进行统一编号。设统一规范的记录表,记录事项包括生产资料种类和数量、技术责任人、种植者、生产过程中每项作业措施等。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据统计分析,丰都县水稻种植面积2万hm2,低海拔至高海拔单位面积产量递减,平均产量7 425 kg/hm2,2016年稻谷市场价2.6元/kg,产值19 305元/hm2。有机栽培条件下水稻后期结实率偏低,千粒重下降,平均产量4 680 kg/hm2,企业收购有机稻谷的保护价为5.6元/kg,产值达26 208元/hm2。与常规栽培水稻相比,转换后的有机水稻平均单产减少2 745 kg/hm2,减产约37%,但有机稻谷的销售价格增加了3元/kg,增幅115.4%,种植农户的收益大幅提高。

2.2 生态效益

丰都县水稻种植化肥施用量平均为尿素750 kg/hm2,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 200 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450 kg/hm2。采用有机方式栽培,不施用化学肥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有机生产方式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恢复地力效果明显。丰都县农业环境监测站的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养分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连续施用3年,稻田有机质含量提高1倍多,全氮含量提高67%,速效氮含量增加23%,速效钾含量增加38%,土壤各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稻田。

2.3 社会效益

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运营,农户只投入劳动力,公司无偿提供有机水稻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并进行技术指导,所产稻谷由公司按5.6元/kg的保护价收购。此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缺乏技术、缺乏销售渠道等系列问题。种植者在不增加投资、不增加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单位面积效益更加显著,有助于丰都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同时社会效益明显。

3 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挑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有机食品概念下的有机农业顺势而生。水稻有机栽培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丰都县有机水稻生产的物化成本是由企业替农户承担的,但如果企业市场开拓或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将无力分担投入品所需成本。因此,对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等问题,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水稻有机栽培的病虫害防治仍比较困难,有待寻找更加有效的防治途径。

4 参考文献

[1] 朱晓辉.有机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生产管理[J].农技服务,2015,32(8):42.

[2] 吴旦良,周奶弟,朱贵平,等.仙居县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44-146.

[3] 束汉良,邹国民,戎全虎,等.发展有机农业提高稻米品位:浅谈镇江发展有机稻米生产的前景与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06(6):55-56.

[4] 黎安苹.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45.

第6篇

台湾甜柿在大陆有了首个生产标准

近日,由福建省仙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莆田市气象局、莆田市农科所、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等4个单位共同参与起草制定的《甜柿标准综合体》地方技术规范通过专家组审定。这是从台湾成功规模引种莆田的台湾甜柿,在大陆的首个规范性生产技术标准,对规范莆田市甜柿种植,提高甜柿产量及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等,均有重要意义。

全国森林消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委会成立

近日,全国森林消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林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新兴领域标准空白,一些现行标准质量不高、实施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八成不会农活

据安徽省合肥市十多名人大代表不久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显示,80%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不会农活,38%的人从来没有务农经验。此外,“较之父辈,他们生活优越,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什么概念”,但“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

山东平度培育出“拇指西瓜”

“这种小西瓜种在花盆里,椭圆形的形状与普通西瓜无异,还有着和大西瓜一样的网状斑纹,但直径只有2厘米左右,类似常见的大枣。”山东省平度市大黄埠村党支部书记范再森说,“拇指西瓜”的学名叫“佩普基诺”,是一种源自南美洲的野生水果,荷兰一家食品生产商发现它后,将种子带回荷兰进行温室栽培,后引入我国。

安徽试水农业物联网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互联网是把芯片装进计算机,物联网则是把芯片装进动植物。”有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只要能上网,就可在手机或电脑上实时看到农田里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还可以远程操控浇水、施肥、除草……种植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家种植作物的生长状况,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我国已将物联网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率先探索“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典型示范”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

农业部:重点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农业部近日《2012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基础好,并在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基地。其中,畜牧业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畜种,重点扶持主产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水稻“三控”技术推广突破4000万亩

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控肥、控苗、控病虫”水稻种植“三控”技术,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十项水稻主推技术之一。“三控”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应用‘三控’技术种植的水稻,不但每亩所用的氮肥减少20%,产量增加10%,还可少打农药,稻秆还抗倒伏。如今很受农民朋友欢迎。”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3690元

国家统计局近日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3690元,同比增长16.9%。

第7篇

【关键词】三化一管;栽培指标;产量指标

0.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100万公顷,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3.4%,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成为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土壤质地基本概况

胜利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边陲,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多年老水田,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 速效硅210.1ppm。

2012年4月气温稳定,对播种、出苗影响不大,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分蘖期天气晴朗, 促进水稻分蘖,7月5日大雾,水稻处于扬花期,多雨引起病害;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在8月29日受台风“布拉万”影响,部分水稻有倒伏现象。 9月上、中旬在水稻成熟期出现长时间降雨、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

1.2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要点

供试水稻品种: 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由于品种的主茎叶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性状,且同生育期高度相关。可根据公式:主茎叶数二(全年≥10℃活动积温—407.6531)/165.2102,计算适于当地熟期叶数的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4月5-10日播种,5月15-18日进行机械插秧。采用9×3,试验区面积为10000。 目标产量为850Kg/亩。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采用久保田实施直收。

2.栽培技术措施

2.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空育131播量为175-200粒/100cm2,其它品种按照机插秧播种量播种;苗床土及覆盖土要增施腐熟的农家肥,以增强苗床的透气透水能力,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培肥地力熟化土壤,又能培育壮秧、壮苗,缓解用地茬口矛盾。为保证秧龄、并且带蘖下地要抢早播种,采用三膜覆盖育苗,水稻播种后采用三膜增温时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或覆上防寒膜,或采用炭火炉、液化气炉等增温。4月15日前播种的秧田采用三膜增温技术。

本田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设计产量800公斤每亩,施肥量30~35公斤,尿素(46%N)10-13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10公斤,氯化钾(50%KCI)10公斤;N:P:K比例为1.4:1:1.3,要提高钾肥用量,逐步使氮:钾达到1:1 ; 增施基施旺生物有机肥35公斤,生物硅肥5-10公斤。

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及时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前以后卷帘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

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采用微喷浇水,掌握“三看”,每浇必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带肥、带蘖、带药)。

2.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局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5-18日, 5-7株/穴,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150株以上,确保平方米有效穗数不低于850穗,插秧标准为早、密、浅、正、直、匀、满、齐、扶,插后同步补苗。

2.3采用浅、湿、干灌溉技术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生息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烤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以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2.4严格叶龄跟踪、结合氮肥后移技术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2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64%磷酸二铵8公斤/亩全部做基肥施入;氯化钾肥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增施硅肥5公斤/亩。自分蘖期开始,配合健身防病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叶面喷施。

2.5综合防病、虫、草,预防为主

除草剂选择以安全高效易操作为主,如瑞飞特、阿罗津、农思它+草克星。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第一次施药在6月19日,采用75%三环唑25g/亩。第二次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2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3.结果与分析

综合分析,水稻要想获得高产必需保证有健康壮苗,合理的田间管理里,充足的肥水,合理的光照,适时地植保管理,经多点采样数据综合分析, 600-750穗/亩,产量在670-730公斤,900穗/亩,产量是865公斤;合理的基本苗数,充足的有效分蘖保证了足够的收获株数,适当增加收获株数,保证了合理的增产。

4.结论

利用开闭式卷帘通风大棚结合三膜覆盖技术,采用微喷浇水,可有效提高苗床温度,打好培育壮苗的基础。应用“三化一管”技术,并根据气象信息,及时早播、旱育壮苗大苗,插秧期确保在5.15日-5.25日内,坚决不插6月秧,灌溉采用井水增温,浅湿干灌溉模式;防病要及时,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病;在施肥上采用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技术,进一步提高作业标准,才能达到稳产、高产。寒地水稻获得超高产的基础是拥有足够的有效穗数,并有适当的穗粒数,因此我们要在提高插秧质量,加强田间管理上狠下功夫。

【参考文献】

第8篇

“三农”变革的主要进展

大荒地村现有民营、个体企业46家,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10亿多元。经过10余年探索,这个村“三农”变革取得明显进展:

1.传统农业初步打造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温泉经济链接的现代产业体系

流转土地1300公顷,水稻种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大型机械140余台,育秧、插秧、收获均实现机械化;初步形成种养加循环经济模式,畜禽养殖业污染“零”排放,基本解决了农业污染问题。

推进新型工业。以东福为代表的驻村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大荒地”品牌大米附加值高,有机肥生产、生物质能源等企业粗具规模。

发展温泉经济。东福依托当地的地热优势,发展集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历史旅游为一体的温泉经济。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174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400余人。

2.传统农村初步变为住宅砖瓦楼房化、环境生态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新社区

住宅砖瓦楼房化: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8%,平房小区的车库、上下水、太阳能一应俱全,7万平方米楼房安排668农户,人均住房近40平方米。

社区生态化:街道平整,花园式院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建人工湿地、地下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站及垃圾箱;种植树木、栽花、铺设草坪;安装艺术围栏、粉刷房屋。社区城镇化:建设给排水、供热、电网、污水处理、停车场等设施。

社会事业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现代村部及标准化卫生所、多功能文化室、休闲文化广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00%,以及低保救助、村民养老保险。

3.传统农民初步转变为工人、服务业人员及新居民

村域内的二三产业企业,安置本村劳动力960人。加上搞运输、办旅馆饭店等,85%以上有劳动能力村民有了第二职业;农民生产生活基本城镇化,变为社区新居民。

4.民生福祉明显提高,村集体实力得到增强

人均年纯收入1.8万元。除了每公顷土地流转收入1.55万元外,还有工资和商贸运输等收入,已有80余辆私家车。

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及1.5万平方米、120套老年公寓。建设县区级水平医疗中心,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误诊。村集体每公顷水稻收入2.6万元,纯利3000元,每年收入数百万元。对新生孩子、升入大学、60岁以上村民、新农合医疗保险给予补助。

“三农”变革的主要创新点

大荒地村在学习借鉴公司+农户+基地基础上,走出一条草根民营企业带动“三农”变革的新路子。

1.草根民营企业带动

东福董事长刘延东是本村村民,于2000年回村创业。从大米加工起步,10年内承包5个国有农场300公顷水田,建设有机米基地。到2011年,东福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科技研发、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稻米加工、小额贷款、温泉旅游等11家子公司,资产总额11.5亿元,成为带动全村“三农”变革的主导力量。

2.新型加工业为龙头

2007年以来,东福与7840个农户签订绿色水稻生产订单,面积达7700多公顷,带动周边12个村发展绿色水稻,每年增加农民收入2250多万元。东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有机水稻品质得到保障提升。“大荒地”牌大米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和“省绿色食品畅销产品”,售价高出市场均价2至3倍,特优米售价更是高出市场价10多倍。

3.现代农业为基础

以“基地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为目标,建设方条田及水渠、节水灌溉、现代化育苗棚、全程机械化等项目。按照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种植的绿色水稻、有机水稻面积,分别达到700公顷和600公顷,有机米园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评为示范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东福农机服务中心,共有插秧机40台、收割机20台、翻地机60台、扬肥机7台、除草机20台及拖苗机。农业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15%-20%,农资统一采购争取部分价格优惠,合计每公顷水稻降低生产成本3000元左右。

4.温泉旅游成为新引擎

神农温泉庄园开发地下1940米优质温泉,富含氡、镁、钠、硫磺等30余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建有神农博物馆、满族风情园、温泉休闲区及温泉游泳馆、餐饮中心、温室采摘观光园5个功能区,四季如春的绿色生态环境深受消费者欢迎。2011年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

5.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在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变前提下,创新出土地流转模式:农户+村种植公司+50公顷以上种田大户+加工企业,形成“人借马力,马借人威”的三赢局面。按照4000平方米左右规模改造水田,田埂、废旧机井等占地变耕地,新增耕地面积3%左右;将供水管铺在地下输水改造,每年节约1/3的水和20%的电。东福以每市斤高出市场价0.2-0.3元收购水稻,采取每年1月10日“上打租”支付收购水稻费用方式;负责提供生产全程技术服务及收割储存,按照低于市场价10%-20%收取费用;签订3年协议,市场粮价如果上涨流转费上调、下跌则不减,保障农户与村的长远利益。

6.建立农业合作社

建立黑米协会和绿稻协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销售、风险共担经营管理模式。2010年,黑米协会错时销售2600吨水稻,会员共增收1000余万元。绿稻协会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和专业讲座,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技术。

7.启动生物质能源革命

村投资数百万元,建设秸秆颗粒燃气、稻壳炭棒等新能源项目。将万吨稻草压缩成稻草颗粒,将近万吨稻壳压缩成炭棒,变为锅炉燃料,炉灰制造硅肥、钾肥再还田;生物质能源为企业、居民供暖及供燃气,基本实现了生物质清洁能源代替农村传统“两把火”的能源革命。

8.强化技术、金融创新动力

与大专院校合作,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化大米加工技术、地源热能利用技术,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东福于2010年投资3000万元成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生活需要及农户新上项目等方面的贷款服务。

9.创立村企合一党委

统一党委,使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破解大荒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活动场所陈旧等问题,也解决东福在土地流转、劳动力用工等方面难题,实现村企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走出一条村企共建新农村路子。

第9篇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们调研组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题,分别在市农林局、新集镇、谢集乡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组织农林、植保、土肥、畜牧、蔬菜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分村组干部和专业大户进行座谈,并实地视察了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集镇水稻生产现场和谢集乡的茶叶、果品生产基地。通过现场视察和座谈讨论,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本情况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实现供求平衡、略有剩余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恶性事件屡屡在媒体曝光,人们期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来满足食品安全,饮食健康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市的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分别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申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投入品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知晓率不高。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农业部门开始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问题,20__年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进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20__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加强了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没有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不得上市销售。而对此"行动计划",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知之不多,不甚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只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知晓,还没有形成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统一行动。

二是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我市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品种28个,面积15万亩,仅占全部复种面积的1/5,尚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而周边的宝应、高邮、江都都已经通过认定,其中宝应县已成为全国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谢集乡20__年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丰优香粘",尽管品质很好,但由于没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无法在大中城市销售,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获得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不多。目前全市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品牌共有18个,主要集中在茶叶和小水果,而关乎市民生活的大宗农产品和蔬菜的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数量较少,且品牌产品的生产规模不大,例如获得"无公害食品"称号的"绿篱"牌系列蔬菜产地规模仅300亩,生产能力仅占全市蔬菜总需求量的2,占地产蔬菜总产量的6,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是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不全。发达国家用完整、系统的生产技术标准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内才刚刚起步,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由省级以上部门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可由地方制定。而我市目前仅制定出风鹅、席草、茶叶、紫菜苔等6个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其它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还未制定,无法推行标准化生产,也不能反映出生态市建设的成效,与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比较丰富的资源特点不相适应。

同时,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的渠道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还没有建立,城乡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涉及到环境资源、生产技术装备和政府决策导向等各个方面。具体地说,还受到以下六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形成了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倾向。在农产品市场供应短缺的年代,农业生产一直以增加产量为第一目标,由此形成完整的生产管理方式,时至今日,这种管理方式仍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主导下,农民们更多地关心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管理难易,而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尤其对"产而不食"的农产品的生产往往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有时明知甲胺磷、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有害,但因其杀虫谱广、药效时间长、相对成本低、具有"润色"作用,也要在生产中使用,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还没有摆上位置。

二是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组织实施。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分散的生产经营体制,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特点,各行其是的生产管理方式,加大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

三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他们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无法弄清。发生了病虫害,有的向相关技术部门咨询,有的凭经验办事,有的跟在别人后面防治,造成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新集镇联盟村有一农户,20__年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先后用药13次,比正常防治至少多8次以上,还是未能治住;八桥村一个农户,种植2.8亩水稻,一次防治用了2斤乐果,1斤甲胺磷、2瓶杀虫双,外加6袋井岗霉素,不仅错用农药品种,而且超出适宜用量的5倍以上,结果造成严重药害;联盟村一个外来种植大户,承包50多亩耕地,在秋播种小麦之前,每亩用半斤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既杀灭土壤有益生物,又加大生产成本,还增加有害物质积累。像这样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本无法保证。

四是开放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准入门槛。无论是城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乡镇的集贸市场,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 转手倒卖。农产品市场销售主体的多元和质量失控,既使优质农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者创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的积极性;又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监管难以到位,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仍可上市销售。据农林部门抽检,夏季蔬菜约有60以上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超标,小青菜几乎100超标,由于没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菜农照样销售,发生问题无法追踪查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个严重问题。

五是缺位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控制盲区。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体系中,稻、麦、油、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病虫防治和疫情控制预测预报体系。而小宗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由于生产规模小,零星分散,在省内尚未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未能对蔬菜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其生产处于无序、失控和自发状态。特别是农药品种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控制等常常因蔬菜生产周期短而无法得到控制。例如小青菜,从播种到上市30天左右,菜农通常在播种前用甲胺磷进行土壤处理,出苗后喷洒一次乐果,10天以后再喷洒一次农药,几乎全靠农药来保,100超标也就不奇怪了。

六是多头的农资市场管理部门,削弱了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已经开放了农资经营市场,允许多种主体进行农资的经销、代销、分销,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显得非常重要。而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又涉及到农林、工商、质监等部门,存在着执法主体多元,职能重复交叉和相互扯皮现象,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规避"空间,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严密的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网络,使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不适当的使用成为可能。

三、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市是传统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之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品牌,不仅是满足城乡市场销售,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实需要。要把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搞好规划,全面推进。

1、要认真组织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没有农民的参与难以取得成效。要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投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列入农民教育工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懂得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农业生产专业户的作用,建议乡镇农服中心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1-2个"头领型"农户,每次重大农事活动之前集中起来进行技术辅导,并给予误工补贴,使他们既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户,又成为农情信息的宣传员,同时也成为农资销售的中介力量。只要运作得好,就能较好地解决农情信息难到户,农资销售难统一的问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要积极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由于近年来城区的不断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占用,近城区的菜地面积仅剩800亩,比建区前缩小5倍多。同时城郊蔬菜生产的耕地质量、灌溉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已不适宜蔬菜生产。要针对生产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蔬菜生产控制区域,不适应蔬菜生产的地方退出蔬菜生产。要借鉴邗江区在沙头镇建立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政府投入菜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做法,在我市中后山区建立新的蔬菜生产基地。据检测,我市中后山区耕地质量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月塘、枣林等水库的水质高于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完全符合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地标准,建议市政府统筹使用土地征用出让金中的菜田开发基金,按照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筹集的有关政策,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新蔬菜生产基地的补贴,推进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取代城郊零星分散的蔬菜生产。

第10篇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问世,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杨庆文称,转基因水稻研究获得成功始于1986年,纵观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历程,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展水稻遗传改良主要集中在抗虫性、抗病性、抗除草剂、抗逆性、高产和优质性状。转基因水稻研发流程:

1 通过分离并克隆的方式得到需要转的基因,如Bt抗虫基因

2 对需要转的基因进行修饰,如增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 将修饰好的基因加到转化的载体中,准备用于转基因

4 使用特定的方法进行转基因,如农杆菌介导法

5 对转化完的材料进行选择,选择已转入基因的材料

6 进一步培养已转入基因的材料,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

转基因就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转基因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优良基因跨物种交流,对于农作物而言,能够实现对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定向、精确的改良,使依靠常规育种技术达不到的目标得以实现。转基因作物可以在产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虫、抗寒、耐盐碱、抗除草剂等)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品种有显著改进。

■几种常见食品分类方式释义

消费者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食品分类方式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是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有关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价格比普通食品一般高出30%至80%。

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衍生物;其他食品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未作规定。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通过这种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要求的食品品质,但可能造成遗传基因污染是它的明显缺陷。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第11篇

关键词 绿色稻米产业;现状;对策;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20-01

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县域总面积达2 298 km2,其中耕地面积13.6万hm2,农业人口129万人。沭阳县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科技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8.73%,农、田、林网化率达100%,大气、土壤、水质等均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1 沭阳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数量满足型转向质量选择型,由营养型转向安全型,由单一消费转向多样化需求,从无公害稻米到绿色稻米,再到有机稻米,对稻米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同时随着稻米产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面对国际稻米市场的价格冲击和一些国家的绿色壁垒政策,发展绿色稻米产业势在必行,也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1-4]。

沭阳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33万hm2以上,年产稻谷60万t。沭阳县已通过无公害种植业产地认定面积达9.29万hm2,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39万hm2,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242 hm2。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6个,绿色食品34个,有机食品9个。其中无公害大米占主要部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几乎全部都是大米,尤以“江淮”、“茂安”、“白雪”等品牌逐渐叫响“绿色”品牌。无公害、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已逐步推广,县、乡农技服务、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健全,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禁、限用农药品种得到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病虫预测防控能力加强,高效低毒农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体系逐步建成。银河、江淮、星宇、茂安、华源、金益康、黎明等一大批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初步形成“白雪”、“高墟”、“裕农”等有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大米知名品牌。

2 发展对策

绿色稻米产业发展要从建设优质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着手,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绿色认证面积,推进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推进申报品牌,提升绿色稻米整体经济效益。按照“建基地抓粮源,扶龙头促加工,创品牌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把稻米生产、收购、加工、销售4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绿色稻米的理念、机制和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企业+基地+市场”的绿色稻米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民、企业双赢。

2.1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品种区域

要发展沭阳县绿色稻米生产,优质品种的定位非常关键,筛选米型靓、品质优、口感佳、销路好、农民认可度高的品种作为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实现品种基本统一。选择稻米种植历史长、农田基础设施好的区域,规划建设绿色稻米常规基地。

2.2 以示范为推手,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创建新品种试验区、配方施肥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区等绿色稻米示范田,发挥科技、品种、新成果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激发农民种植优质绿色稻米的积极性,提高辐射区域农民种植绿色稻米的意识。

2.3 以质量为目标,强化生产管理

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绿色稻米生产操作规程,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业部门应加强在技术方面的指导,逐步建立品种统一、规程统一、投入品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把好生产关。

2.4 以农业执法为抓手,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

定期公布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抓好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和基地监督检查,扶持建立绿色稻米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发展农资连锁配送和服务,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2.5 以科技为支撑,强化绿色稻米技术推广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配备绿色稻米生产技术推广员,负责绿色稻米技术的指导和生产规程的落实;同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培训,保证生产技术真正落实到位。

2.6 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绿色稻米产业化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组织形式,通过签订购销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推行订单农业,通过委托技术服务,强化绿色稻米基地质量管理,形成公司、技术服务单位、农民利益共同体,促进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稳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受益,实现多方效益的最优化。

2.7 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稻米品牌

绿色稻米产业必须打造品牌,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要紧抓国家对发展绿色食品扶持的机遇,申报绿色标志、地理标识,着力打造绿色稻米品牌,进一步开拓优质绿色稻米市场,扩大沭阳县绿色稻米的知名度,促进稻米产业集群发展。加强绿色稻米市场供求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绿色水稻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

2.8 以深加工为新增长点,延长稻米产业链条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开发米糠油、精炼油、谷维素等下游产品,以及速食米、碎米深加工等粮细化加工产业,从而使稻米产业链延长,产业发展空间拓展,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形成稻米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全县稻米加工产业实现循环、健康、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金连登.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稻米,2007(3):2-5.

[2] 何忠伟.中国稻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压力与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3(6):41-44.

第12篇

关键词 “三型”农业;大中农场;持续发展;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02-01

农业是大中农场的经济支柱。要实现企业经济稳健发展,应努力建设“产业型、工业型、生态型”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用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逐步建设生态农场。

1 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化水平,建设产业型农业

在产业发展上,大中农场提出强本固基,稳步发展种植业;发挥龙头带动,实现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开发功能,逐步推进特色农业,统筹协调产业矛盾,建设产业型农业[1-4]。

1.1 优先发展种业,力争再创辉煌

大、中型农场都具有适合种业发展的体制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除此以外,大中农场还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具有大麦、小麦、水稻等主要作物优良品种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加强自主品种开发,加速主导品种提纯复壮,强化种业之间的扩繁合作,优化种业布局,协调好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2 打造“碧绿”品牌,努力做大做强

要“坚持一个战略,推进两个基地,促进三个市场”,即坚持“低档米做总量、中档米求利润、高档米创品牌”的经营战略,实施内、外2个高档米基地的同步推进,通过布局调整抓两季高产和秋熟早晚搭配,合理调节各档次品种比例,实现高、中、低端3个市场的相互促进。通过扩大优质稻比例、加工设备改造升级、扩建原粮储备仓库、提高有机稻单产水平、扩大高端产品规模等有效手段,创建知名品牌。

1.3 落实防疫措施,保规模争效益

针对猪肉价格低、饲料成本高、防疫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业务部门的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着眼于连接农业产业链、建设循环农业大局,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技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完善自繁自育体系,提升产品档次,保持养殖规模,实现扭亏增盈。

2 精细化管理,引进前沿农业管理方式,建设工业型农业

只有通过推行企业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方式,不断挖掘企业潜能,深化目标成本管理,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才能实现节本增效。

2.1 建立健全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

定期制定下发水稻、大小麦和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指导栽培、规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实现进一步增产增效,必须提高技术措施的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并通过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化、通俗化推动“机农一体化”。

2.2 深入全面动员,完善机农一体化

近两年,推行“机农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要允许机队职工、管理区职工、外雇民工和退休内退职工承包。所承包的水稻总面积、承包基数、是否包成本等由各分场视具体情况确定,对内对外公布。对承包中单产和效益突出的职工,可破格晋升。农场对实施机农一体化工作确有成效的单位要给予奖励,对确有创新并切实推动水稻增产增效的单位给予重奖。

2.3 强化行政管理,促进平衡增产

认真制订阶段性生产计划,明确生产技术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督查,纠正生产措施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完善农业工作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责任制方案兑现,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促进平衡增产。抓住2个大忙和重要农事季节,以作业质量和进度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在缩小单位间差距上求突破,促进平衡发展。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水利绿化与食品安全,建设生态型农业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改善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场”要求,切实搞好水利绿化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3.1 加强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基础

在农业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把水利摆在农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国家惠农助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冬闲兴修水利,农场统一实施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场按时完成内部岁修任务,确保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任务的按期保质完成,并顺利取得水利厅项目资助,充分发挥农田水利排水降渍的功能,促进粮食生产。

3.2 发展有机农业,保证食品安全

坚持“创建品牌与扩大规模相协调,扩大规模与提升单产相协调”的原则,大力开发有机米生产与营销,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杜绝使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并采取水旱轮作的模式,节省化控成本,降低土壤农药残留,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增强持续增产能力。要继续推广育秧无纺布覆盖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3.3 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抓住机遇,积极准备,主动申报,加快实施生态农场建设。在树木价格走低、粮食价格上扬的情况下,调整林业发展战略,优化林分结构,加快发展经济林和花卉苗木生产,加速耐盐品种引进,实现树木品种的多样性。同时,加强林政管理,提高抗御灾害的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冯万玉,安玉麟,刘建设,等.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4):1-4.

[2] 李海艳.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法律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8.

第13篇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建设效果;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04-02

2011年,自巢湖市被列为农业部全国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县之一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在省农委的扶持和指导下,由中科院地理所农业政策研究室组织,以水稻、草莓为主导产业,开展了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和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工作。

1 建校情况

1.1 开办15所学校 我市先后开办了1所草莓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14所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共计开班60期,参与培训学员376名,累计培训1 336人次。2011年9月开始,我市在炀镇草莓产业基地,建立了草莓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由10名辅导员共同完成需求调研和课程设置,确定了25名学员,由炀镇的4名辅导员开展培训工作,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进一步熟练和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法。2012年3月底,在银屏镇率先开办了1所水稻农民田间学校,4月10日在银屏镇吕婆村召开了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试点启动仪式,并在6月水稻移栽前,先后开办了13所水稻农民田间学校。

1.2 建立学校组织机构 15所农民田间学校均挂牌开班,选择镇文化站、村会议室、农户家等作为培训场所,建立了学校组织机构,确定了镇负责人为校长、村组负责人为副校长,联系人或重点农户为班长。学校组织机构、班组制度、教学宗旨等都制作标牌悬挂上墙,并建立了试验田,每个学校开展了5~6次活动。

1.3 开展师资培训 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抽调10名技术骨干,作为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进行培养,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具体培训工作。2011年8月选派8名辅导员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校参加了为期10d的农民田间学校试点专题项目师资培训――农业部第七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为加强示范校的技术力量,同年10月炀农业综合服务站又选派了2名辅导员参加了农业部第八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2012年4月,结合举行农民田间学校启动仪式,邀请北京市相关专家对10名辅导员进行了第2次提升培训。

1.4 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方法 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有:小组讨论、试验、示范、观摩、田间系统分析等。

每个田间学校均建立了试验田(IPM田)和对照田(FP田),IPM田还树立了标牌,注明品种、技术等,用于开展田间系统分析、技术示范和学员观摩,并在水稻生长季节开展5~6次的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日,在活动日,辅导员带领学员到试验田和对照田进行观摩,开展田间系统分析,讲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就品种、栽培、病虫防治等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栽植密度、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试验和示范。

2 主要做法

2.1 成立项目领导组,建立联系人制度 成立了由市农委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农委、农技中心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领导组。同时,建立了市、乡联系人制度,市农技中心确定2名人员专门负责联系工作,每个试点村确定1名辅导员牵头组织,并在村内选择1名熟悉本村情况、有一定协调能力的农户或村干部作为联系人,负责召集农户和协调工作。

2.2 确定试点村 中科院地理所项目组利用电脑随机抽取了4个乡镇、28个行政村,并确定了14个项目村开展农民田间学校,14个对照村不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其中2个镇各有3所农民田间学校,另2个镇各有4所,通过调查对比评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2.3 开展需求与效果调研 根据种植户最多的原则,在28个行政村中每村选定一个村民组,进行农民田间学校试点。项目组集中对28个试点村民组进行了水稻生产前期情况调研,根据水稻种植户名单,随机选择农户,并在征求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在14个项目村印发了参加农民田间学校的邀请函,并与每个项目的25个农户签订了培训意向书,基本确定了培训学员。2012年3月和9月,在中科院地理所项目组的组织下,分别对28个试点村的所有210个对照户和354个拟参加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2.4 开展生产记录 中科院地理所农业政策研究室制作并印制了28个村的水稻生产管理记录簿,用于记录水稻施肥和打药等田间管理情况,并分发给各乡镇辅导员,由辅导员分村逐户对564个农户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登记填写,提交中科院,作为后期项目评估的依据。

2.5 确定培训内容 通过连续3次调研,我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不科学,表现在施肥量过大,基蘖肥过重,穗粒肥较少甚至不施;病虫防治盲目,表现在(下转10页)(上接4页)多数农户不能识别病虫害,生态环保意识淡薄;栽培管理不科学,表现在移栽密度不够,烤田不及时、断水过早;自然灾害频繁,表现在干旱、洪涝、台风、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农户对高产、优质品种需求迫切,特别是抗倒伏品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订了主要技术培训内容:

(1)施肥。根据测土结果,控制总量(主要是N肥),合理施用穗肥,增加钾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2)植保。努力让农民识别“三病三虫”(稻曲病、纹枯病、叶瘟、穗颈瘟、稻飞虱、卷叶螟、螟虫),掌握科学防治方法,提高综防意识和水平,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3)栽培。推荐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时烤田,改变“后期断水过早”。

(4)积极应对异常天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调整播栽时间,防止和避开低温冷害、干旱和高温热害,加强灾后田间管理。

3 试点效果

(1)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对辅导员进行培训,使辅导员掌握并运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分组、田间系统分析、需求调研等技能与方法,推广农业技术和指导农户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员通过参与式培训,初步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品种选择方法、栽植管理措施等生产技能。

(2)据调查,参加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根据试验田示范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病虫防治次数减少了1次以上,减少成本12元左右,且产量有所提高,平均每667m2增产25kg左右。银屏镇吕婆村张尚来户,通过参加农民田间学校,掌握了水稻高产优质生产技术,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接对,遇到不懂的或难以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及时请教技术人员或辅导员,还把学到的技术主动向其他农户宣传讲解,如今成了本村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粮食种植大户,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4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项目村是选择种植户最多的村组,部分村组农户种植规模小、种植积极性不高,对培训兴趣不大,村组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

(2)农民田间学校工作量较大,对辅导员的要求较高,每个乡镇2名辅导员要开办3~4所学校,难度较大,水稻生产关键农时较集中,有时培训不能及时到位。

(3)学员随机选择,种植规模、种植积极性和接受培训兴趣及能力都不一致,加上当前我市土地流转较快,已确定的学员没能全部参加培训。

(4)田间试点工作量大,人、财、物需有保障,文件上安排在试点项目和农技推广项目经费中列支,而试点项目经费没有明确,同时农技推广项目经费全部都有固定的开支和用途,也无法为此项目列支经费。虽然通过中科院项目组的努力,争取到了中化集团的开班资助,开展学习的用具和辅导员补助初步落实,但交通、场所、办学设施、学员补助等费用都没有落实。

5 措施与建议

(1)农民田间学校是一个成功的技术推广模式,既能促进农技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应全方位推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予重视与支持。

(2)在选择学员和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地点时,要根据调研过程中掌握的农户、村组的积极性等情况,科学选择地点和学员,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和邀请种粮大户及中介服务组织参与。

(3)在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从下到上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做到有人管理、有人联系、有人实施,同时,落实办学经费,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

第14篇

一、强规划、强推进、强保障,全力以赴加快园区建设

为了圆满完成园区各项建设任务,我们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具体推进,再到保障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园区实现建设目标。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功能定位。一是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按照打造“中俄合作、场县共建、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一年建设、两年成型、三年见效”的建设思路,聘请中国农业大学高标准编制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二是高起点谋划发展定位。立足县情实际,从探索高纬寒地粮食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建立粮食战略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出发,高起点定位了园区发展方向,即为实现中国北方寒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中俄合作高纬寒地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三是高水准明确建设任务。根据发展定位和规划,将园区划分为管控中心、核心区、中外专家科研中心三大建设任务,同步建设,同步推进,逐步建立以核心区带动示范区,以示范区拉动辐射区的互通互动的技术传播体系。

(二)贯穿现代主线,实施项目推动。一是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将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基地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第一道“工序”,实施田、水、路、电“四网”配套工程,核心区全部达到了“田成方、土成型、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现代化标准。二是大力开展寒地高产作物种植试验。充分利用中央控制室和智能催芽车间、育秧大棚以及中外专家科研中心等现代农业设施和技术,大力开展了玉米、小麦、水稻等高纬寒地高产作物种植试验。三是全力引进项目投资建设主体。坚持实施“龙头带动、农民参与”和“基地+公司+农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成功引进韩国EGG公司、河北神威药业、盛典蓝莓科技有限公司、逊克农民合作社协会进驻园区,成为引领园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创新建管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建立市场运作机制。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注册成立逊克高滩寒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明确了园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涉农项目资金、社会资本配套投入机制,全面整合各渠道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形成“多个项目出资,一个漏斗用钱”的“集束支农”效应。二是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按照土地所有权、性质、用途“三不变”和农民土地、利益、就业“三不失”的原则,采取租赁经营、土地入股、合作社进驻园区带动等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为园区建设提供规模经营用地2.2万亩。三是创新科技支撑机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社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黑河农科院、俄罗斯远东农科所等中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建设实效。园区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省农委、农垦系统以及黑河市的全力支持,专门联合成立了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随着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体制,经黑河市委批准,又成立了园区管委会,配备一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园区管委会主任,并选调7名能力强的中层干部组建了园区管理团队,同时还聘请了13名对口专业大学生全程参与园区的生产等各项工作。

二、重速度、重质量、重实效,园区“四大”基地作用成效显著

园区于2011年6月开始筹备,8月正式开工建设,11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开展试种实验并取得成功,充分发挥了园区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大基地作用,得到了省市委的充分肯定。

(一)充分发挥科学试验作用,成功确定了高纬寒地高产作物主推品种。2012年,园区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4大类主栽作物品种5个,试验品种56个,通过对比试验和标准化种植,共采集土壤、水分、光照等各类试验数据十余项,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为考察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在本积温带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确定同纬度高寒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推品种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二)充分发挥科技示范作用,成功树立了高纬寒地优质作物高产高效样板。园区充分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现代装备和经营方式的集成理念,采取农艺农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管理模式,把标准化贯穿到园区整个农业生产链条中。目前,核心区及辐射区标准化种植面积、大农机作业率、作物良种率均达到100%。试种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与其他区域形成了鲜明对比。以玉米为例,比大豆平均每亩增产1000斤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亩均可增加收入1057元,园区成为了教育农民和广大农业农村干部的“活教材”。

(三)充分发挥科技推广作用,极大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通过采用玉米通透密、水稻旱育稀植等先进生产技术,引导农民提高了标准化种植意识,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性空前高涨,2012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9.1%,水稻、玉米分别增长95.5%、232.7%,粮豆薯总产实现41.81万吨,连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县调整高产高效作物种植比例达50%以上,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60万亩、水稻5万亩。

(四)充分发挥科技培训作用,大大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能力。作为示范全省、放眼全国的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先进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的展示区、拓展农业功能的先行区、培养新型农民的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召开各级农业博览会、培训会和现场会20余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和干部等2500人次,特别是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省水稻北扩现场会,为加快高纬寒地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了骨干力量。

三、突出“中俄”、“高寒”、“生态”三大特色,着力创建集“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园区

今后,园区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俄合作、高纬寒地、生态有机”三大优势,全力打造集“中俄合作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种植核心区”、“冷水鱼繁育区”、“对俄果蔬种植区”、“中俄农副产品加工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国家级中俄合作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从科技成果转化、特色种养植(殖)基地、中俄农副产品加工到终端市场的链式产业体系,探索由“政府引导、科技搭台、企业经营、农民参与、市场运作、互惠多赢”的新型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建设中俄合作高纬寒地现代农业种植核心区。一是全力抓好种植试验示范。核心区种植面积扩大到2400亩,划分六个示范区,种植主栽品种6个、试验品种51个、果蔬品种30余个、俄罗斯寒地高产作物品种33个。二是完善基础设施。购置大型现代农机具,建设蔬菜种植示范大棚10栋,修建水稻排水渠,硬化园区道路,进一步完善提水泵站功能,完成专家科研中心收尾工程。三是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和平台,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帮助入园企业及中外科研院所按计划开展工作,为园区全面发展提业和科技支撑。

(二)建设冷水鱼繁育区。一是编制冷水鱼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省内外水产方面科研院所、专家、企业进驻园区,为其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二是建设苗种繁育基地,以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提高中心设备利用率,将其建设成为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三是建设养殖基地,利用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人工驯养池塘,整合周边池塘,建设冷水鱼养殖实验基地;选取优质的水库、泡沼、江面等水域建设冷水鱼养殖示范基地。四是畅通销售渠道,组建渔业合作社及协会,引进有实力的养殖大户和企业发展冷水鱼养殖及加工业,大力发展订单养殖和定点销售。

(三)建设对俄果蔬种植区。一是加强果蔬种植基地建设。在核心种植区建设对俄果蔬种植示范大棚,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果蔬6000吨。二是培育壮大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流转后的剩余劳动力向特色种植业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果蔬种植行业协会,做到组织运行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销售品牌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三是培育引进果蔬加工出口外贸企业。鼓励支持现有外贸企业大力开展果蔬出口业务,打造果蔬加工、贮藏、运输、经销产业链,力争果蔬产量的20%实现县外销售、20%出口俄罗斯。

第15篇

一、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该示范场由县农业局组织县农技推广中心与XX镇农技站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科技型合作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产权清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示范场位于XX镇XX村320国道旁,占地101亩,分设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区、优质良种繁殖示范区、生态优质稻栽培技术示范区、草莓大棚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等四个示范区和青树、印塘、梓门、永丰四个高档优质稻开发示范基地;XX高产优质草莓开发示范基地;XX镇优质瓜果蔬菜生产加工开发基地;XX镇杂交玉米、甜玉米高产栽培及加工开发基地和XX镇杂交制种高产栽培技术基地等8个辐射基地。示范场拥有办公培训大楼一栋,面积1600平方米,建立了示范培训基地,购置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仪器设备,配备了培训教室、电脑信息室、科技阅览室、仪器设备室。具有完善的组织章程、机构设置及内部管理制度和分配机制。示范场现有专职人员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并长期聘请省农大、县农业局技术专家9人,传授农业新技术。

(二)资金概况

1、资金投入。示范场现已累计投资55万元,其中①中央补助资金15万元。②20__年县财政投入资金20万元,③县推广中心和XX农技站共同投资20万。

2、资金使用情况。①中央资金使用情况:其中用于新技术引进完善1.65万元,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3.82万元,购买生产资料2.4万元,组织参观、交流、培训1.67万元,印发技术资料0.65万元,购买必要的培训设备2.0万元,用地整理及培肥改良2.81万元。②县财政配套资金:对基地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新修高标准农田排灌渠道2500米,田园化机耕道1500米,农用电网20__米,防洪河堤1000米,使基地水利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旱涝保收。③县推广中心和梓门桥农技站投入股资:用于示范场租地和开展生产经营。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以来(20__年—20__年6月)通过示范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场实现总产值36.5万元。其中在推广新品种方面,实现产值1.3万元,收入0.9万元;在生产优质大米方面,实现产值7.6万元,收入5.6万元;在生产草莓方面,平均亩产1500公斤,平均销售价每公斤6.5元,创产值24.05万元,成本8.1万元,创收入15.95万元;在良种繁殖方面,生产早稻种子0.48万公斤,晚稻种子0.4万公斤,实现产值2.4万元,创利2.93万元;推广稻鸭共育,成鸭销售收入1.08万元。除去生产成本22.9万元,管理费用4.9万元,共创纯利润8.66万元。

2、社会效益。通过示范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培训、辐射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四个优质生态稻米生产基地,XXX高产草莓基地,优质瓜果蔬菜基地,杂交玉米基地及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八个示范辐射基地,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余万元。如20__年示范场无公害生态优质稻开发1.2万亩,普遍推广“天灯地鸭沼气肥”生态栽培技术,统计每亩节支增收250元,共为农民增收350万元。近几年,示范场为全县水稻生产,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50余个,示范推广新技术8项,通过群众观摩、专家评审、鉴定,选定了我县每年水稻生产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水稻品种20个,为我县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我县20__年和20__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出了贡献。

3、生态效益。在推广和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农业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并配套使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标准,在产业化开发中严格实施标准化加工技术规程。改善了大田土壤品质,降低农田有毒物质,提高农产品绿色健康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种植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项目管理。

成立了以抓农业的副县长XXX同志为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推广中心、XX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XX镇农业科

技示范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与管理。由县农业局具体指导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组织项目实施,财政局负责示范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农技推广中心和XX镇农技站承担项目实施。(二)开展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在示范场共设立了四个示范区:一是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区面积10亩,共引进试验示范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35个,其中水稻品种20个,玉米品种6个,红薯品种2个,南瓜品种2个,草莓品种5个,筛选出适应我县推广的品种有20个。二是无公害生态优质稻栽培技术示范区面积54亩,推广“天灯地鸭沼气肥”等生态栽培技术体系,早稻种植中档优质稻湘早籼31号,晚稻种植高档优质稻湘晚籼5号、湘晚籼13号,早稻平均亩产440公斤,晚稻平均亩产475公斤。所产稻谷全部由县优农中心大米厂加价收购,开发“超泰”品牌香米。三是[本文转载自[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草莓大棚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面积27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种植品种有丰香、静宝、明宝、章姬。四是优质良种繁殖示范区面积10亩,早稻繁殖湘峰早1号,晚稻繁殖湘晚籼13号。

(三)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一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示范场利用XX镇学区办公培训大楼,兴办了XX县XX镇农业科技示范场培训基地。20__年已举办无公害优质稻生态栽培技术培训班、草莓大棚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等7个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400余人。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示范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示范基地村、组,召开群众大会,直接向农民讲解先进技术操作要领,派员深入示范辐射基地召开技术专题讲座大会18次,到会授课群众达1600余人。示范场组织乡村干部观摩示范场先进技术和新品种8次,共计人数600余人。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20__年共印发技术资料5000余份,接受技术咨询800余人次。

(四)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干。示范场在向农民示范培训农业新技术的同时,以专业技术协会的形式,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带领他们以龙头企业产业化开发为核心,建立新技术产业开发的辐射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1、以省定优质稻加工龙头企业——XX市粮食局精制大米厂为龙头,成立了“XX县无公害优质稻米开发技术协会”,建立辐射基地4个,面积1.2万亩,示范推广“天灯地鸭沼气肥”生态栽培技术。基地所产稻谷由龙头企业签订加价20以上收购合同负责收购。

2、以XX市XXX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了“XXX镇优质瓜果蔬菜生产加工开发技术协会”,辐射基地种植西洋南瓜15亩。

3、以XX县XX食品厂为龙头,成立了“XXX杂交玉米、甜玉米高产栽培及加工开发技术协会”,建立辐射基地种植玉米1万亩,用于开发玉米粥系列保健食品。

4、以XXX种业集团为龙头,成立了“XX镇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协会”,20__年发展制种面积3000亩。

三、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农业科技示范场建立后,我们先后引进水稻、草莓、玉米等优良新品种35个,筛选出合我县推广的新品种20个,现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示范推广了“天灯地鸭沼气肥”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水稻旱育无盘抛秧”轻简栽培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10多项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我们经常组织乡镇农村干部、农民参观和现场培训,先后组织参观学习1000多人次,如晚稻高档优质稻湘晚籼13号,20__年、20__年每年只有5万亩的种植,通过示范场观摩后,现种植面积辐射到XXXXXXXXXX等乡镇,种植面积达15万亩。

二是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县农民以单一的水稻种植为主。由于科技示范场建设采取的措施得当,技术先进实用,经济效益显著,从而带动了农民以示范场为样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和高产优质的同时,大面积种植了杂交玉米、草莓、药材等经济作物,示范辐射建立了专业协会,以点带面,全县形成了粮食、经作、药材等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20__年XXX镇优质稻种植面积1.2万亩,经济作物0.2万亩,20__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0.8万亩。

三是促进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科技示范场在引进新品种示范的同时,还注意新技术的示范工作,经常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农民也经常自发组织前来参观学习,逐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新技术的推广,使优质稻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XX镇XX村农民XXX,在示范场培训基地学习草莓大棚栽培技术后,回家在XXXXX桥边租地5亩,推广应用草莓高产技术,每亩每年纯收入达5000余元,其收益是栽种水稻的7倍。

四是探索了县乡农技推广的新路子,状大了自身实力。示范场是集引种、示范、繁育、培训、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科技示范场,国家只要在前期补助一些,打破了过去形成的政府财政长期支持的机制,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又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后示范场在示范经营中一方面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农技部门的发展后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推广经费的不足。同时农技部门经营自己经济实体的示范样板,既可为社会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又可为自身创收,将大大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稳定了农技队伍,锻炼了人才,使示范样板越办越红火,示范效果也越来越好,进一步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五是创新机制,促进示范场健康有序发展。示范场建设在投入机制上,建立了县、镇共同创建,农技人员共同参与的股份制投资机制,多方面吸纳资金。在运行机制上,按市场化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形成独立法人、独立经营的运作机制。在生产经营机制上,大力推行农技人员承包经营,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在管理机制上,制定了健全的人事制度、分配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了示范场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在推广方式、技术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创新。真正将示范场建设成为全县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一流、效益显著的科技型服务实体,成为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真正成为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做的“田间学校”,加速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促进我县农民增产增加。

四、存在问题与设想:

总体来看,该农业科技示范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欢迎,其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场时间短,资金不

充足,基础设备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道路和水沟水渠的修建以及土地的治理等基建投入较大,致使资金相对紧张,对充分发挥示范场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但示范场的建设必然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因此怎样充分利用有限资金,确定基建比例等将是今后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二对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需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仅重视项目资金,对示范场的外延、内涵、功能、作用理解不透,对示范场建设的内容、要求和条件等认识不一,有的地方把示范场建设当作部门的创收实体单位看待,没有充分认识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对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开发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是股份运作机制、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看,各级示范场都实行了业主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先进的运行机制,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经验不足、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市县主管部门对示范场管理,虽然采取了合同化管理方式,对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缺乏合同意识,对执行合同的随意性比较大,造成了合同的变相履行或不履行等。

为切实抓好示范场建设,设想如下:

一是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夯实基础,巩固成果。通过示范场建设,使一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培育和增强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自身造血功能。依靠农技服务的“龙头”企业及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的实施中,各地始终坚持做到“谁投入,谁得益”,吸纳各方投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化体系改革与示范场项目实施相结合,促进了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建立了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