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创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问题
2009年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创业板上市公司,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创业板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和拓展业务。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相对主板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往往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与主板市场不同,创业板市场现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资场所。由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营运时间较短,市场前景不确定,盈利能力不稳定,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使得银行不敢为其贷款;而我国主板市场因进入门槛过高也易将它们拒于门外,这样就特别需要一个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为它们提供融资渠道。国家政策扶持创业板市场的目的,一则是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二则是希望创业板公司中能脱颖而出明日之星,产生像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中微软、苹果那样的巨人公司。
在考察创业板公司时,思考公司的成长性问题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投资者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财务会计、业务与技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初步探讨创业板公司成长性问题。
一、财务会计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上述规定是两套财务指标,适用其中一种就可以。若采用第一套标准“净利润标准”,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只要净利润有增长即可,没有30%的要求;采用第二套指标“营业收入标准”才有30%成长性要求。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于近期净利润波动的情况
以报告期2007年、2008年、2009年为例,“持续增长”按以下标准掌握:
若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8年,净利润2008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如果净利润2009年小于净利润2007年,则不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如果净利润2009年大于净利润2007年,则符合“持续增长”规定。
2、对于最近一期净利润存在明显下滑的情况
如最近半年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50%,或者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不足上一年度净利润的75%的,创业板公司应当提供经审计的能证明保持增长的财务报告,或者作盈利预测。
二、业务与技术问题
(一)法规规定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3、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者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二)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分析
(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2)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进入障碍、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等;
(3)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产业政策、技术替代、行业发展瓶颈、国际市场冲击等;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等;
(5)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6)出口业务比例较大的公司,分析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对产品进口的影响、以及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等情况。
2、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分析,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竞争对手的简要情况等。
(1)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用途;
(2)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图或服务的流程图;
(3)主要业务模式,如采购模式、生产或服务模式、营销及管理模式,以及盈利模式;
(4)业务及其模式具有创新性的,应分析其独特性、创新性以及持续创新机制。
3、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分析,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公司保持技术创新的机制,研发的组织、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等。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所取得的专业资质及重要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项等。
三、发展规划问题
(一)关于“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的问题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只要是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均认可。关键看是否原有业务自然延伸形成的,是否源于同一技术、或同一原材料、或同一客户,只要不是拼凑的。
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之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同时符合以下标准: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其他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不超过一定比例,按30%计算。
关键要看是否自然形成的,证监会的认定标准为:同一类别业务或相关联、相近的集成业务;一种业务以外经营其他不相关业务的,最近两个会计年度以合并报表计算
(二)发展规划问题分析
分析公司发行当年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在增强成长性、增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拟采取的措施。
结合募集资金运用,审慎分析公司的未来发展及在增强成长性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涉及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现有产品或服务升级、进行技术开发和持续创新、加强管理和技术团队建设、改善公司财务结构等情况。
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应当具体明确,合理分析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确保实现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发行人应声明在上市后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情况。
分析上述业务发展规划和目标与现有业务的关系。若实现上述规划和目标涉及与他人合作的,应对合作方及合作条件予以分析。
四、创新能力及其他问题
创业板公司主要经营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创业板。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分析企业是否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突出的研发优势、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结合企业的行业前景及其地位、业务模式、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市场前景、营销能力等因素;同时考虑企业持续成长的制约条件,综合分析判断企业的成长性。
投资者应重点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核心技术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对成长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属于非产品制造类的,分析其业务的特色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对成长性的影响。
另外,投资者应重视相关创业板公司的监管治理问题。创业板的监管原则是“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原则和“买者自负”的原则。创业板公司规模较小、业务处于初创期等特点都说明创业板是高风险市场,故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比主板要求严格。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应更注重效益、追求的是高风险和高效益,因此,创业板的投资者主要是对市场有充分了解并希望参与高风险、高增长性公司的投资机构。
参考文献及注解
[1]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小贷公司发展的第一重境界为:从事借贷生意。处于这一境界的小贷公司主要经营特点为:仅表面模仿银行从事简单的借贷业务操作;业务操作中主要考虑借款人的抵押物,只关注经营风险和追求公司利润,没有形成自己合理的信贷产品;不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太关注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其经营模式可概括为“典当模式”。
处于第一重境界中的小贷公司,首要做好的是在单笔借款业务中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可采取如下防范风险的具体手段: 一是培养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或外聘法律顾问,以降低经营风险。二是制定严密规范的业务合同。严密的合同可以在风险出现时最大程度上维护小贷公司的利益。三是设计采取有效的担保手段,以确保不良贷款损失降到最低。
小贷公司发展的第二重境界为:从事借贷行业。处于这重境界的小贷公司一般制定有中长期经营发展规划,有培养员工的意识和需求,在经营中不完全依赖熟人客户,而是通过市场调研来不断寻找目标客户,并针对目标客户设计信贷产品,能稳健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处于第二重境界中的小贷公司,需进一步为自己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应从如下方面完善和改进公司经营管理:一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合理、专业、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二是制定有效的各项管理制度,确立公司“法治”。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小贷公司不能仍然停留在“个体户式”或“小作坊式”管理,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公司经营管理。三是在分析目标客户的前提下,设计实用的信贷产品。在深入了解和研究目标客户的经营方式、盈利模式、回款周期、市场形势等因素,为批量目标客户量身定制信贷产品而不是简单模仿银行后,小贷公司最终可获得自己的忠实客户。
一、行程安排
2018年7月3日,到中粮集团黄岛库考察。
2018年7月4日上午,到青岛康美乐贸易有限公司考察。2018年7月4日下午,到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考察。
二、走访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立足中国的国际大粮商,是全球布局、全产业链、拥有最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的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集贸易、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投资控股公司。中粮贸易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一级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市场化粮食流通企业,重要的饲料生产企业,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进出口的执行主体。中粮贸易有限公司黄岛粮库自2014年以来与我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小麦、玉米业务。今年3月8日中粮贸易华北区***总经理、**经理来我县与***县长就**粮食产业化经营进行了初步交流与探讨。这次考察期间,我们与中粮贸易华北区黄岛库***等就**县粮食产业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落地,双方商定,近期由****带队,组织局机关相关科室和**部分员工等到河北柏乡粮库学习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牢固树立"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经营指导思想,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带领百万户农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该公司***2017年12月份来**与我县**合作经营玉米业务。走访考察期间,我们与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山东诸城金鸡饲料有限公司经理***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县粮食深加工、粮食仓储等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我们也诚挚邀请该公司主要领导来我县考察工作,***接受了邀请,表示尽快研究,争取早日成行。
(三)、青岛康美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县人,2000年在**开始从事粮食经营,2009年在青岛注册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粮食(高粱、大麦、玉米)进口业务,目前公司年进口高粱、大豆、大麦近50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总经理对老家有深厚的感情,考察期间,我们与她就粮食进出口贸易、国内玉米市场形势等进行了座谈交流,***总经理对我县的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表示尽最大努力支持家乡的粮食流通贸易。
三、几点启示
(一)**县是全国产粮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00万亩 ,粮食种植面积17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94万亩,粮食年产量可达100万吨。农民种植的粮食绝大多数流入了县外的粮食贸易公司和粮食加工转化企业,我县的贸易粮达到70%以上。
(二)**县粮食加工行业较为薄弱,目前全县粮食加工企业十余家,年加工能力不足10万吨;粮食仓储企业两家,仓储能力8万吨。由于我县从事粮食购销的个体工商户较多,没有大型龙头企业,造成本地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弱。农民种植的粮食经过层层转销到县外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导致种粮农民成本较高,效益低,但增值空间也大。
(三)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从一下几点入手:
1.推广优质粮食种植,发展“订单农业”。 2017年县**同中裕集团签定了五千亩的优质小麦“师栾-021”的推广种植计划。从今年收获情况来看产量价格都不错,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有品质优,价格高,抗病强等优势,2018年计划在现有优质小麦推广种植的基础上,逐步再同中粮集团,中裕集团合作将种植面积推广至2万亩,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县的优质小麦种植推广到全县,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县小麦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证券公司; 盈利模式; 对策
1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证券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主要经营投行业务、证券自营、证券经纪业务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以上四部分业务收入构成了证券公司总营业额的绝大部分。将这些业务进行分类可概括为常规性业务和流程性业务。
经济业务的开展有赖于交易所提供席位,为投资者进行交易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证券公司总收入的50%均为经纪业务所提供,同时经纪业务又是证券公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主要采取营业部制的形式开展证券经纪业务,同时客户关系管理落后以及客户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证券公司未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经营模式,绩效考核制度、管理机制以及培训体系等不够完善。但是随着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实行佣金自由化后,各个经营公司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创新。
投行业务主要涉及企业融资与并购、资产重组、财务顾问、IPO、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证券发行与承销等,它除了为证券公司带来高额利润外,还能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相对而言比较狭窄,证券的发行与承销和IPO为其主要业务。自2004年2月1日起,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打破原有通道制,开始施行保荐制度。保荐制在为证券公司提供福利的同时,要求其承担更多的义务,此种方式改变了证券公司传统的运营模式,无形中增加了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的风险,要求证券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行业务综合能力。
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的获利主要是依靠二级市场,此种模式下证券市场的涨跌和盈利水平具备相当的关联性,无法有效的对冲风险。例如,在2001—2006年,证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中,大量证券公司出现亏损,但是到2007年股票市场的行情逐渐好转,各证券公司的利润也随之上涨至50%左右。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我国的证券公司没有规范合理的证券交易法规政策进行约束,投资理财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力不足,产品结构相对简单。[1]
1.2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业务结构趋于单一,收入来源的趋同性明显。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际证券公司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业务范围相对狭窄,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二级市场自营业务以及经济业务仍是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此形势下,证券公司的业务品种逐渐单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较少,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无法达到高度的成熟。
1.2.2经纪业务的营业部体制弊端日益凸显。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证券经纪业务,我国证券公司为了扩大营业部模式,大量新建营业场所,同时配备了齐全的电子交易设备,增加了证券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固定成本。同时,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业部的各项成本支出。所以,营业部体制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支撑,在新形势下其弊端日益凸显。营业大厅相较于网上证券交易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经营效率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亏损增加、服务单调等问题突出。
1.2.3投行业务范围相对狭窄。 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较为广泛,但投行业务是其中较为稳定的一项。这个与其它的业务相比,投行业务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导致营业收入不高,行业平均值也处于偏低状态。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主要以上市保荐和证券的发行和承销为主,但是证券发行与承销的边际利润已经达到饱和,而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新的投行业务也未获得较好的发展。
2 改进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2.1 积极推进创新业务的发展,保持各项业务的平衡发展
2.1.1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于2004年2月颁布,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证券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精力打造品牌,实现品牌效应。在资金的运用方向这一方面可以尽量选择债权类、衍生工具投资、股权类以及汇市产品等;在资金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私人账户、集合性经营以及基金等。美国券商的主要经济来源即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为证券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证券公司要实现自身发展,必须充分把握住资产管理制度变革的机遇,依靠最新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优势,逐渐改变传统的资产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时要借鉴新的基金管理运作方式,保证产品与需求的衔接,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证券公司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要发挥品牌优势,拓宽业务范围,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稳定的财产管理,尽可能规避市场波动从而带来的金融风险。[2]
2.1.2加强防范风险意识,促进自营业务的稳步发展。自营业务与其它业务相比存在显著的区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且受二级市场的影响大。以往,我国证券公司将眼光放在短期效益上,自营业务的投入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市场行情较好的环境下证券公司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投行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由此可见,证券公司应合理控制自营业务规模,实现债权、股票资产的优化配置,树立科学的投资经营理念,形成以价值型投资为主导的投资模式,推动证券公司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证券公司还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市场波动相关度低的产品,有效规避风险。
2.1.3金融衍生品业务。 金融衍生产品虽然交易策略的制定以及定价过程相对复杂,但是券商一般具备较强的研究实力和股市经验,所以它仍为券商营销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力发展会极大的改变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目前,证券公司要不断转变思路,实现理财产品的个性化经营,加快营销部门、研究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的整合重组,减少次贷危机对金融衍生品的危害,降低潜在风险,实现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变。
2.2 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名牌业务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三类市场分级中较弱的市场,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制相对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进一步加大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所以,证券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提供优质的理财咨询服务以及稳定的增值服务。由此可见,证券公司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现有资源以及经营环境中出发,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推动特色业务的发展,逐渐树立起品牌优势。正如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所说,一项伟大的服务和产品是我们成功品牌的关键和核心。
2.3 逐渐变革营销部体制,实现经纪业务的创新
2.3.1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提升经纪业务的服务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所以证券公司要转变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扩张方式立足于低成本,发挥实体网点的作用,大力进行虚拟营业部制的建立,创新交易手段,尽可能降低经营成本。目前,受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的限制,独立的虚拟营业部在建立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证券公司要不断解放思想,逐渐建立起核心的实体营业部,以此为依托发展若干个虚拟营业部,最终建成以专业网络运营商、银行资源以及IT终端厂商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建构起经纪业务完整的价值链。[3]
2.3.2创新经纪业务的定价策略。 自2002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实行浮动佣金制,各公司为了争夺客源展开了大规模的佣金战。由此,证券公司为了增强经纪业务的竞争力,不可避免的开始使用合理的定价策略。在此情况下,证券公司可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佣金收取方式。证券公司使用合理的定价策略,能有效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证券公司在开展经纪业务的价格竞争时,除了考虑如何降低佣金,还要将着眼点放在创新增值服务上。我国证券公司要不断借鉴外国经验,利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同时实现信息资讯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我们证券市场。
2.4 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研究能力
证券公司要实现证券多元化必须扩大资产规模。这个与国外大型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较小。我国证券公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加快证券公司间的整合和并购,实现“强强联合”。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扩张,证券公司的研发能力逐渐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关键,所以证券公司要获取较大的经济利润,必须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
3 总结
我国证券公司现有的盈利模式阻碍了证券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导致了过度竞争及不正当竞争的出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证券公司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证券公司要顺应市场形势,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雪梅;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2012(03)
[2]兰天;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11)
主要国家金融综合经营历史
美国
美国清晰明确且渐进的法律演进历史,显示了美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变革过程。1933年出台的《银行法》明确了美国金融业施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至1999年颁布的《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则明确了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时代。《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如果联邦银行投资的子公司资产超过500亿美元,或者其资产超过母公司资产的45%(取二者中较低者),则子公司必须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经营;其次,银行控股公司可以直接从事投资银行和保险承销业务,银行控股公司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收购,并可从事任何金融业务及其附属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可以共享董事长、管理人员和员工;第三,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可以从事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1999年以后,美国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行为进一步发展。最著名的是2001年的大通曼哈顿公司兼并J.P.摩根公司。大通曼哈顿公司擅长银行抵押贷款和保险承销,而J.P.摩根公司则专注于金融咨询、债券发行和商贸融资等业务。由于J.P.摩根公司主要经营高端客户,业务范围比较受限,因而制约了其承销业务的发展;大通曼哈顿公司的保险、债券经营和承销业务则可以为投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广阔的平台。由此可见,大通曼哈顿公司兼并J.P.摩根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资本回报率,追逐效益与效率的最大化。银行的管理层和股东为了追求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在收购投行业务时,大力收缩了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同时,这起兼并案例的发生也是投资者的选择,因为当时的美国市场,投行的市场估值高于商业银行,因此,此次兼并也具有向投资银行业务靠拢的意味。
美国金融危机前后,也是银行间并购案例较为频繁的发生期。2007年美国国内发生了七个银行间的并购案例。分别为:西班牙对外银行并购Compass Bancshares,并购金额为98亿美元;市民银行并购共和银行,并购金额为10.48亿美元;美国银行并购拉萨尔银行,并购金额为210亿美元;纽约银行并购梅隆金融公司,并购后更名为纽约梅隆银行,并购金额为183亿美元;美联银行并购世界储蓄银行,并购金额为250亿美元;美国道富银行并购投资者金融服务公司,并购金额为42亿美元;美国银行并购美国信托,并购后更名为美国银行私人财富管理公司。而2008年两宗银行并购案,也成为金融业并购案例的经典,它们分别是:J.P.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并购金额为11亿美元;美国银行并购美林,并购金额为500亿美元;
我们审视美国金融市场法律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兼并行为,可以发现,金融市场是由广大的投资者组成,而投资者同时具有金融消费者的身份。这样的群体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的、新型的、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因此,投资与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使得美国的金融综合化经营进一步发展。
英国
较长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使得英国企业集聚了相对较多的利润和资本。而英国企业最初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未分配的利润,而非金融资本(发行股票和债券)。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历史性分离使得英国的金融业表现为业务的高度专业化。因此,最初的英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与证券业是相互分离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1986年金融服务法》通过以后,英国的金融业才走上综合化发展的道路。《1986年金融服务法》规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持有证券交易所会员公司的股份;证券交易所成员公司可以兼任证券交易商和经纪商;对国债市场实施改革,废除原有交易商与经纪商分离的制度,扩大市场广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从法律角度确立了证券投资局在监管金融市场的权威性,并确立了监管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和框架。以上措施巩固了伦敦证券市场作为欧洲最大资本市场的地位,也被人们称作“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
在“大爆炸”式金融改革的背景下,英国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开始逐渐相互渗透,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界限日渐模糊,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明显。英国国内的零售银行快速发展。甚至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工商集团也开始提供低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一些大型超市零售集团也在其集团框架下建立零售银行部门,利用其连锁零售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定位明确的零售金融服务。同时,一些英国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开始经营银行业务。例如普天寿险、标准寿险等大型保险公司开设了存款和个人抵押贷款业务等。
在金融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本身则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并购或自行设立等方式涉足非银行金融业务,逐渐向综合性、全能型银行方向发展。例如,巴克莱银行通过收购业务,建立了商人银行。这种银行业务综合化的趋势,不仅壮大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也能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德国
德国一直实行全能型银行的金融综合经营模式,银行既可以从事存贷款、支付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也可以从事股票发行、交易、托管等证券业务,还可以开展保险业务,参与企业的并购重组等。除此之外,德国银行还可以参与实业投资,通过参股、控股企业,进而形成以银行为核心的资本雄厚的集团。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作为一个集团中的两个部门并列存在,保险等其他业务则通过设立子公司进行业务经营。全能型银行在德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全能型银行是在一个集团内部分别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并可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权。集团内部资源贡献,信息的流动性大大增强,通过信息优势的发挥,可以有效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但是这种模式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经济权利的集中会导致权利寻租;银行集团的过分集中和扩张会导致金融体系缺乏竞争机制;金融风险会在集团内、部分之间累计传递,进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同时,全能型银行模式不利于协调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全能型银行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意志银行,它曾经是一个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了从一个德国本土化的商业银行向全球性、全能型、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集团的转变。德意志银行不仅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还拥有大量的实业部门的投资,它是德国许多大型制造型和商业企业的股东。德意志银行拥有遍布全球的业务网络,从其业务性质看,主要包含四种管理部门:其一是私人银行(零售银行)业务部,主要经营个人资产管理、国际私人银行业务等;其二是机构业务部,主要经营中小企业、跨国公司、商业地产、金融机构等的融资业务;其三是投资银行业务部,主要经营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发行、承销和交易等业务;其四是集团后期服务部。
从德意志银行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全能型银行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充分分散经营风险,集团的总收入不会因为单一业务的变动而产生剧烈波动,它比从事单一业务的金融机构更能抵御经济和金融波动。但是,由于投资业务过于分散,或者集团过多涉足不熟悉的投资领域,尤其是一些实体投资领域,也会给集团带来一些业务困扰和风险。因此,2002年,德意志银行就将其业务重心转向银行类业务,对非核心业务实施剥离和调整。2002~2003年之间,其剥离了证券托管、保险、部分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持有的实业公司股份,也合并了抵押贷款业务。从资本资产回报率角度看,真个集团的经营绩效一直保持上升态势。
日本
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一大特色。一般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主银行制是一个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的资金和人事关系的总和。日本的主银行制,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一直运行良好。那时,日本经济正处于高度成长时期,企业投资于任何事业几乎都可以赚钱,当然需要同银行保持密切关系。
这种状况自70年代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从1973年开始,以两次石油危机为标志,初级产品价格迅速上升,同时,日元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开始逐步升值,6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实力下降,美国也开始对日本经济施加各种压力。这些,使得以外向为主的日本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在银行方面,追求稳定是其天然倾向,它们并不情愿对企业的高风险事业投入资金。这样,主银行制度便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与此同时,日本的股票市场有了长足发展,股票价格在一段较长的时期中不断升值。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而且能得到低成本的利益。新的有利可图的筹资渠道的开通,为企业脱离银行的控制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从70年代开始,以欧洲美元的产生和离岸金融业的发展为标志,国际金融市场空前活跃。资本的国际化,使得日本企业从海外引入资金的可能性增大了。总之,企业的创新驱动和银行稳健风格的矛盾,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迅速国际化,从主客观两方面弱化了主银行制度。
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日本议会、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希望通过以“增强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力”和“改进金融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实现金融市场的开放、透明、公平、高效的运行。其中,“增强日本金融市场竞争力”主要内容包括创建一个可以信赖和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满足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改善经营环境,鼓励金融竞争,振兴日本金融业的创业条件;改进监管环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对话,提高监管政策透明度;改善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完善金融机构设施建设。“改进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现监管与市场的最佳结合、密切关注重大风险隐患、实施激励性监管导向、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发展等。
金融综合经营经验总结
金融监管与金融业相生相伴。一方面,国际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历史表明,金融监管理论、监管方式、监管手段和工具,以及监管政策效应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的滞后,其原因在于金融监管本身是在追求金融市场效率与稳定之间的相机抉择,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方式产生不确定性。但是,这也是金融监管跟随市场演进的内生逻辑。另一方面,金融监管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是金融综合经营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期,金融风险发生概率较大,社会补偿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分业经营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减少监管成本。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监管水平的日趋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效性也会相应提高。
金融创新和经济自由化是推动金融综合经营的内生动力。各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金融创新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对金融管理逐渐放松,也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产品、服务和机构组织的创新,这也成为当代金融综合经营改革的有力推动力量。
金融综合经营的模式决定了金融市场中主流机构的组织形式。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历史表明,无论市场推动型或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过渡。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过渡型机构组织形式。在金融控股公司中,具有独立经营法人地位的不同的子公司之间可以建立“金融防火墙”,虽然金融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金融综合化经营,但是针对每一个独立经营的子公司,从业务性质角度看,仍属于分业经营模式,这样不仅能有效减轻混业经营的风险传递效应,也为金融监管提供了便利。
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目标选择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金融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制度。当时多数商业银行均在不同程度上参股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投资和证券业务。伴随当时国内经济高涨,商业银行参与投资和证券业务也导致了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票、期货、外汇甚至房地产市场,金融混业经营的局面一时兴起。但是,当时的混业经营引发了一定程度上金融秩序的混乱,也间接助推了当时过热的经济。这样的情形,不仅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金融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也使得过热的经济出现泡沫,增加了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情系艺馨坊
艺馨坊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九十年代中期,是一家以经营精品陈年普洱为主,并且“中国顶级茶具品牌”诚德轩的茶叶。公司主要经营两个板块:茶叶和茶具。艺馨坊旗下经营品种有优质普洱茶、诚德轩青花瓷、日本清光堂等。“专业的普洱茶中介商”是郑旭对自己以及艺馨坊以的定位。他说:“普洱茶是流通性很强的产品,老茶没有固定的货源,所以才会衍生出我们这种中介来衔接各位茶商之间的交易。”目前,全国对普洱茶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逐步加大,他们的工作是服务于茶商与藏家之间。他还表示,“普洱茶行业既古老又年轻,传统的经营模式需要创新,行业即将细分并且专业化!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加专业地服务客户!”
目前艺馨坊了2个品牌,一个是来自景德镇最高端的诚德轩,它是景德镇最具影响力品牌;第二个是日本的清光堂,这是在日本国内铁壶界国宝级的一个堂号。
在艺馨坊两层展示大厅里,陈列了上千件精美华丽的茶器。纯正而无暇的釉色,细腻的线条,雅致的器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草、亭台楼阁,跃然于器具之上,让人顿生爱慕之心,生怕用手指去触碰会破坏那一幅幅完美的景致。
艺馨坊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旭告诉我们,现在很多消费者像他一样比较喜欢喝茶,也喜欢淘一些与茶相关的器具等,但这个时候会遇到“不识货”的困扰。他发现,这个市场很缺乏品牌,他开始萌生将有一定品质的精品茶器带给消费者的想法。郑总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能集合尽可能多的精品茶器的空间,为茶器爱好者提供一个有保障的品牌化服务。
寻茶万里行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由神农而发,闻于鲁周公,兴盛于唐宋,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提到茶的起源,在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便提及了野生大茶树。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遍布中国10个省区,多达198处。其时间之早、数量之多、树体之大、分布之广、性状之奇均居世界首位。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是从我国引入的茶树的变种,这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茶叶的“摇篮”。
郑总在采访中为我们分享经验谈到,因为自己也经营艺馨坊普洱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是以普洱茶的专业中介为主,东莞有全国最大的存茶量,在做了深入调查后,他发现北方市场虽然有很大的需求量,但他们却没有好的进货渠道,所以郑总带领着艺馨坊普洱茶交易中心这个团队,挨家挨户去推广交流,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平台,可以跟东莞茶商与藏家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合作。 2014年郑总成立普洱茶交易平台,并为此花费一年时间跑遍全国几十个城市,一百多个茶叶市场,过万家商铺,连接起全国的普洱茶商家之间的交易平台。但北方市场很广阔,郑总说任重而道远。
品茶悟人生
“盖碗方寸间品茶香,茶香氤氲中悟人生。”泡茶因人不同,泡的内容和情调也各有千秋。文人墨客泡茶馆,泡的是文化和心情,如鲁迅把泡茶馆的作用概括为“了解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还可“一杯在手,可与朋友作半日谈。”他在泡茶馆的过程中,泡出了不少好文章。郭沫若在广州泡茶馆,泡出了“身在异地,心如归家”的感觉,写出了“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的爱国之情。朱自清、林语堂、老舍、茅盾等作家在泡茶馆中,泡出了对茶道茶文化独到的见解,也写出了不少传世佳作。
中医认为喝茶养性。孙思邈在他的《养性》、《补益》等卷中提出:“人之所以多病,当由不能养性”。而品茶正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之一。通过品茶,人们的精神得以放松,心境达到虚静空明,心情感到怡悦,所以可以健康长寿。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混业经营阶段1980年国务院《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下达了《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各家国有银行陆续以全资或参股形式开办了大量金融信托机构,混业银行制度开始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建立了证券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上海市的几家银行先后设立了证券部,之后各家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都成立了证券兼营机构。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出现了独立于银行和信托的专营证券商。1986年重组的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涉足了广泛的金融业务范围,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四大国有银行经营分工模式也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农业银行进城,工商银行下乡,建设银行入厂,中国银行上岸"的状况。各家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工界限,纷纷建立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或在所属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证券部,从事企业证券的发行、买卖和自营业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向地产、保险、投资、贸易等领域拓展,实际上形成了混业经营模式。
这一时期金融业发展水平低下,金融监管落后,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自律约束,同时国民经济不断震荡。1992、1993年间,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同业拆借进入证券市场,导致了混业经营中的金融业出现秩序混乱、效率低下、金融风险增大。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从1993年开始大力整顿金融业秩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分业经营阶段 由于1992、1993年出现的金融过热、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导致金融风险加大的现象,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各金融机构由全能制经营转向分业经营。随后又成立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样银行业与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在我国形成。由此可以得出我国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原因就是1993年之前混业经营带给金融体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作为短期资金的同业拆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必然大大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加大了收益的风险;其次,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的加大。我国资本市场较小,而且不够规范,大量银行资金进入市场投机必然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和市场纵的可能,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再次,增大了金融监管、宏观调控的难度。资金流向被隐瞒,导致货币政策更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实际上,当时的这些危害,并非由于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房地产业务,而是由于商业银行借助于同业拆借市场,将拆借资金引入长期投资与投机。我国当时金融监管还很薄弱,法律法规也不健全,难以有效阻止和处理此类违规行为。而且商业银行自身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达到对风险的自我控制。因此,这一时期实施分业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混业经营阶段分业经营的实施是为了降低风险,然而,从中国银行业分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分业经营模式并没有使我国商业银行取得理想的结果,业务范围限制在存贷款方面使业务风险更加集中和扩大。而且从实际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分业体制最终没有完全完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业经营的现象,如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与摩根斯坦利合作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根据特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了西敏证券,改名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另一方面,一些各地商业银行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原先分别组建的证券公司还未完全从原单位分离出来。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不断高涨,新技术革命和金融创新风起云涌,以及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我国商业银行由于法律的限制不能开展混业经营,这造成了对国有银行的不平等,削弱了我国银行的竞争力。为了增强我国银行的竞争力,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政府逐步在政策上打破了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四者之间的资金壁垒,陆续出台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措施。第一,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第二,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第三,允许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人委托,办理开放式基金单位的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第四,允许商业银行直接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从1999年起,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中国商业银行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之间的合作,逐步由分业过渡到混业。商业银行以多种形式积极承办投资银行业务、股票质押贷款、银证转账业务、销售和托管基金、代售保险产品、参与保险单质押贷款、开办基金管理公司等混业经营业务。1999年7月,中国银行与平安保险公司全面合作;同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与华夏证券公司联手。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渐进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混业经营是有序和渐进式的,自推行混业经营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更有佼佼者为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树立了样板。
目前,中国银行业不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已有序开展混业经营业务,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实力,成为了混业经营的领头羊。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旗下拥有多家控股金融机构从事多方面金融业务。1998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力平台。2001年10月设立的中银香港,同时拥有南洋商业银行、集友银行和中银信用卡有限公司的股份权益。2004年7月中国银行和美林投资管理合资组建了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业务。2005年1月成立的中银保险,是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农行虽然在混业经营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在积极开展多种业务。2004年2月,农行与长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将经营范围拓展到基金领域。到2004年10月,农行已与一些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签订了QFII托管合作协议。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1995年由多家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中金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2004年1月成立了建银国际,是建设银行在香港全资拥有的投资银行,代表建行总行对外开展投资银行业务。2005年9月建设银行、美国信安金融集团和华电集团共同建立了建信基金,从事募集、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等业务。2006年8月,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达成收购协议,成立建行亚洲。
中国工商银行1998年2月,经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工商银行也是国内首家在商业银行架构内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截至2006年12月,工商银行已在国内27家境内分行设立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同时,工商银行在企业年金服务上与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积极合作。
混业经营发展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混业经营最大的隐患在于不同金融业务所引发的风险可能会在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导致整个金融集团陷于危机。在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相互交叉,但存在着非常严格的“防火墙”,如法人“防火墙”、业务“防火墙”等手段,从而防止出现扩散至整个集团的风险。而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目前普遍缺乏健全、有效的混业经营风险防范机制。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手段落后,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对暴露出的风险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预警和解决。
其次,监管真空与多重监管并存 混业经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常常导致业务交叉,如投资连接保险,既有保险的功能又有投资的功能。各监管主体由于各守一方,缺乏沟通和协调,因此在监管上不是出现了重复监管耗时费力的问题就是出现了监管漏洞无人过问的盲区。这对中国银行业开展混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再次,专业的监管人才匮乏 随着混业经营进程的不断加深,风险与日俱增,监管难度加大,需要既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专业知识有所掌握又要对计量、财会、法律、计算机、外汇等知识全面了解的监管人才。发达国家成熟的监管技术、手段是与他们拥有大批优秀的监管人才分不开的,而我国这类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
中国银行业实施混业经营应多管齐下
健全法律法规和金融制度 混业经营模式下,风险加大,多种金融业务交叉,多个业务部门和经济主体利益相关,如何防范风险,如何促进各项业务有条不紊开展,如何维护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必须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金融制度。健全而严密的法律法规以及金融制度不仅能为混业经营提供法律保证,并能对混业经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避免压制金融创新。
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的业务更为复杂和多元化,风险程度更高,这对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过于严格,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前者会允许不规范金融行为的滋生,加大金融风险,而后者则会加大监管成本,降低金融效率。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必须提高对银行进行全面监管的意识,加强国内监管机构与国际监管组织和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交流监管技术,完善监管体系,切实提高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
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先进金融机构合作 中资银行通过选择与经验丰富的国外先进金融机构合作,能从它们身上学到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体系、创新理念和监管技术,从而在管理、业务、金融产品方面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加速人才培养,优化培养机制 混业经营是以金融业务的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国际化和金融服务手段高科技化为基本特征的,混业经营需要大批具有金融、证券、财务会计、国际经贸和法律知识,懂得信息技术,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创造机会增进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金融人才到我国商业银行工作,从而满足我国银行业推行混业经营的需要。
关键词:HN邮政;竞争战略;战略构建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我国各行各业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快递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产业,每年正以惊人的速递迅速发展。国外许多快递物流巨头企业正是看到我国这块巨大的蛋糕,纷纷加入,这给我国快递物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现状、下一步发展措施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希望通过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下一步HN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
2.HN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HN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国际、国内(EMS)特快专递、一体化、中邮快货物流(CNPL)业务。自1980年正式开办邮政速递物流业务以来,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始终着力于提高客户服务的技术能力、不断充实人才实力、完善网络业务能力。目前该公司拥有集邮件收寄、封发、投递、信息反馈于一体的特快、物流运行网络,业务通达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2000余个城市,网络覆盖HN省所有市县,营业网点达3000多个,拥有一支3000余人的专业邮政速递员工队伍,1000余辆专用揽收、投递、运输机动车辆,14个邮件处理中心,在全省所有市县配备速递、物流邮件信息处理专用电脑设备,构建了计算机跟踪查询系统、11183客户服务中心和基于全国邮政综合网的速递、物流生产作业系统;建立了联通世界、覆盖全国、沟通城乡的客户服务体系,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开通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实现了国内200余个重点城市的“次日递”。建有以省会长沙为中心,并与其他13个地州中心城市沟通联网的信息处理平台,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建立了HN邮政速递、物流邮件处理中心,实现省内长株潭邮件的“次晨达”,其他重点城市邮件的“次日递”
3. HN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下,承受了速递物流整合的阵痛,保持了两大专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扩大了邮政速递物流的社会影响,为下一步速递物流的改革和发展继续向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速递物流经营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真正的公司化运行体制
速递物流虽形式上己进行改革,但是其体制框架、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还是沿用邮政传统模式,未根据速递物流专业特征进行变革。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
HN邮政速递物流现阶段还主要采取以年终收支差、收入的考评和相关服务考评为主的机制,缺乏灵活性及长期、全面的过程管理和考评,使大部分地区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落入了“任务年年加,‘埋头’求发展”的怪圈,无法按照规律发展业务,也无法真正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和业务发展潜力。
(3)网络支撑能力不足
目前企业干线运输的自有能力非常有限,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生产的核心构架上仍没有摆脱传统邮件作业的模式,
(4)地域发展程度不同限制
区域发展办法不多,力度不大。一是县域业务创收渠道单一,县域营业部本部新增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二代证;二是物流业务起色不大,很多县(市)营业部找不到物流业务的增长点。
4.HN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制订
(1)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发展愿景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今后三年的发展愿景是:经过三年努力,收入规模增幅保持20%以上,到2015年力争达到500亿元。其中,标准快递总体保持26%以上、合同物流继续保持25%以上增长,两大产品力争三年翻一番;新经济快递力争实现三年翻两番,成为新的增长点和电子商务B2C市场的重要力量;国际业务实现规范、平稳发展。全面实现“三个提升”目标,成为具有较大优势的行业领先者。
(2) 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战略目标
今后三年,也是HN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明确了三年规划目标、愿景和措施。HN邮政速递物流的三年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HN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12亿元,目标15亿元。利润年均增长10%。员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3)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战略举措
①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全省要遵循行业规律,突出产品特性,立足重点区域,紧盯重点市场,开发重点客户。
②做大标准件规模。大众和商务市场要“赚足眼球”,依托11183客服平台和揽投网,实行网格营销。同时,依托专业营销团队,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政务、银保等市场的优势。
③重点培育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顺应电子商务向B2C转型趋势:打破速递、物流的专业界限,联手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加快电子商务智能仓改造。吸引2~3家B2C客户落户。引入电商供应链物流。做好落地配业务的开发和服务。协调好电子商务和标准件的开发。积极开展针对省内小型传统C2C的嵌入式服务。
④积极促进国际业务转型发展。。坚持邮政和非邮两手抓。突出国际营销团队和渠道建设,加强商业通关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商业快件。
⑤努力推动合同物流创新发展。锁定450和2900客户,重点培育千万元级核心客户,积极开发百万元级客户,深度挖掘现有客户,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益。
⑥大力推进县域承包经营。要大力推进县域承包经营。责权利统一,扩大自,缴足成本、留足利润、收入全给。要在网络组织上做好支撑,优化全省县域邮路的组开和省内网的运行;
⑦认真做好专现协同发展。发挥好邮政品牌和网络资源优势,推动现业“保存量、促增量”。
5.结论
邮政的改革是邮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物流是基于现有条件的最优发展途径。本文介绍了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现状,分析了不足和原因所在,对其业务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对HN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现有业务构成和业务运营分析,认为公司应该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勇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上述方案和保障措施的推行,必须立足于企业现状,利用邮政改革机遇,解决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改造企业内部软硬件环境,提高企业管理运作水平,逐步达到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出租车行业 打车难 创新机制
【项目基金】 本文系南京审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出租车行业的运行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打车软件的调研分析”(项目编号:201411287026Y)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平,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理论及应用;宋文婷,沈璐,周艳艳,南京审计学院审计与会计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 F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1-0013-0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打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老大难”。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曾遭遇“打车难”,其中54.2%的人“经常”遇到。40.6%的人坦言,“打车难”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66.6% 的人认为遭遇“打车难”会对城市产生不良印象。受访者中,46.9%的人来自大城市,32.8%的人居住在中型城市,18.6%的人为小城市居民;38.3%人经常需要打车,47.7%的人偶尔打车。因此,如何利用多种方式改善打车难的现状显得尤为紧迫。
一、我国出租车行业现状
1. 出租车行业三大经营模式
我国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承包、挂靠和个体经营三种形式。
承包租赁经营:即车辆经营权为出租车公司所有,车主通过承包租赁方式开展经营,并向出租车公司上缴一定承包费、经营使用费等费用(即通常所说的“车份钱”),这是目前出租车市场采取的主要经营模式。
挂靠经营:即车辆产权、经营权均为车主个人所有,但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名下。车主定期向挂靠公司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各地标准不一),出租车公司主要为车主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代缴税费、组织相关培训、协助开展车辆年检等事宜。
个体经营:即车辆产权、经营权均为车主个人所有,车主以个体为单位开展运营,并按规定缴纳各种规费。随着各地政府不断推进公司化运营,目前采用这种方式运营的出租车辆越来越少。
2. 市场供求状况
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青奥会期间南京市根据江苏省政府的要求,增加了3000多辆城市出租车,并且外形统一刷成黄色,形成南京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体上看,南京地区出租车总量供大于求,能够满足百姓出行需要,但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如上下班高峰、雨雪天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供求矛盾。
3. 行业收益分析
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据统计,南京市现有在册出租车司机1.2万人。其中,50%为农民工,30%为城市下岗职工,20%为历届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复转退军人等。由于司机在从事出租车运营前需要向出租车公司缴纳一笔较大金额的押金或保证金(一般为3-5万),从事运营后每月要按时缴纳高额的承包费(一般为5000-9000元),再加上维修费用以及罚款等不可预见的费用开支,出租车行业的收益现状不容乐观。
二、出租车行业存在问题
1. 消费者视角下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和全国出租车行业一样,出租车司机整体服务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经常接到顾客投诉。顾客投诉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堵车路段存在司机拒载、挑客现象。随着南京城市化的发展,车辆数量日益增加,对于繁华的市中心,堵车现象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出租车被迫加长了单次运营的时间,很多司机都不愿意在容易堵车的地段载客,造成了“打车难”现象。
第二,出租车行业管理存在不足。在我们调研的报告中,消费者在乘坐出租车遇到许多问题,有近50%的乘客反应乘坐出租车过程中遇到过不打表和不开发票的现象。这些行为直接降低了出租车司机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南京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2. 出租车司机及公司视角下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租金压力大,司机普遍缺乏福利保障。通过107份对于出租车司机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我们发现如今的出租车行业中,司机的收入差距大,待遇不等,生活压力大,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不理想,身体和家庭条件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司机们普遍是付租金式的承包方式。大部分出租车公司的租金都在6000多元以上,扣除租金后的剩余资金相当少,而个体出租车由于没有租金的压力,收入比承包式出租车高了不少。据有关出租车司机反映,有时一天跑下来的收入就200多元,而租金一个月有8000-9000元之高,收入根本不能支撑租金和其他开支。
第二,出租车数量激增,增大竞争压力,双计费机制尚待改善。据多数出租车司机反映,南京青奥会期间,全南京市出租车数量增加了3000多辆,许多开公交车的司机也临时调度去开出租车,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见到出租车的身影。原本紧张的供求关系变得更为不容乐观。关于双计费的问题,当出租车司机遇到“职业骗子”时,也只能忍气吞声,司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黑车大当其道,社会问题不容小视。“黑车”挤压正规出租车的现象十分严重。据部分司机反映,由于黑车的存在涉及城市温饱问题,出租车司机敢怒而不敢言,政府有关部门也屡禁不止。并且由于黑车不受管制,许多规则对于出租车命令禁止,但黑车却不受约束大行其道,抢占了出租车的大部分市场。因此黑车的存在加剧了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压力。
三、出租车行业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1. 出租车市场准入渠道不完善,司机素质水平高低不齐
对于很多市民反应的出租车司机身上存在的问题,多数是由于出租车司机缺乏统一培训而导致的。在走访部分出租车公司的负责人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南京市出租车市场存在车多人少的特点,大量出租车闲置,而愿意开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供求关系更加忽视了对出租车司机素质的重视,违规行为由此而生。
2. 租金制度及打表计费制度不公开不透明,存在一定行业垄断
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月收入都在3000-4000元,在每个月高额租金的压力下,多数司机需要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抵消租金压力形成自己的收入,由此引发的司机健康问题和疲劳驾驶问题不容小视。调查过程中,很多司机表示并不清楚租金的制定标准,打表计费的原理也无从得知。
3. 黑车当道屡禁不止,社会公平问题亟需解决
黑车比合法营运车辆的经营成本低很多,所以就可以低价拉客,从经济实惠的角度讲,社会群众选择“黑车”的机会就多一些。由于逃交各种税费,因而非法营运成本低,有利可图,黑车司机在高额利润和低违法成本的博弈中不惜铤而走险,从而导致黑车现象屡禁不止。
四、创新出租车行业管理机制的建议
1. 加强出租车行业整体水平建设
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乘客很难在下一次搭乘相同司机的车辆,因此提高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市区存在多家出租车公司,各公司应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公司形象,在行业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共同推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出租车司机的职前培训和准入制度严格把关,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行业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实现出租车市场的规范化经营。
2. 实现出租车公司租金公开化、沟通及时化
由于我国出租汽车价格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推行价格听证制度。具体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事前听证和事后听证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样可以充分体现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透明化,弥补政府掌握的信息不足,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价格决策的准确性。此外可以搭建政府与司机沟通的平台,定期进行座谈会,选举出租车司机代表向上级反映问题,有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实现良性沟通,铲除垄断的土壤。
3.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黑车当道是现有法治不完善的表现,想要彻底整顿出租车市场,政府必须重拳出击。一方面应加强群众对黑车的认识,了解黑车的危害以保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出租车停靠点,让黑车无机可乘。此外,对于黑车的打击应该明文列入法律范围。有法可依是整顿黑车市场的有力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进一步规范了出租车市场,实现出租车行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张冬生.出租车行业现状及价格情况调查与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6).
关键词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浙江共保体
农业保险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补偿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是个农业大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同时,浙江也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洪涝、台风、风暴、霜冻等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多项指标都排在全国受灾第一位。自然灾害的大量存在和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探索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保险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保险的经济属性分析,结合浙江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一、经济学视角下农业保险的属性
(一)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政府参与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相对应的。那些用于满足私人需要的物品称为私人物品,而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我们都称为公共物品。农业保险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保险产品在效用上不可分割性。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险种,体现了政府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分担农业风险,还可以以政府的信用带动全社会分担。2、农业保险产品的经营需要规模。农业保险根据大树法则进行经营,如果经营规模不够大,不能在时间和空间分散风险,一旦发生灾害,赔付率过高,导致农业保险的成本过高。3、农业保险在本质上具有排他性。一旦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就能获得保障,农业保险的消费是非排他性的,不购买这种保险就不可能获得发生灾害损失后的经济补偿。4、农业保险产品的取得方式不存在竞争。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不仅能保障自己生产生活和收入稳定,而且还发挥着保证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和稳定国民经济的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受益。因而,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它的正外部性体现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费”(或需求)与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生产”(或供给)两方面。对于农民而言,购买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为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利益总量;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农业保险所得的个人利益小于其供给成本。农业保险出现了消费和生产的双重正外部性。
(二)保险信息不对称性:多方支持
在农业保险中,由于保险人无法观察到风险程度不同的农民之间的差别,保险人就不会对不同的风险征收统一水平的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逆选择,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分成以下二种情况:(1)假定在产量分布中存在不对称,投保人则偏向于那些具有较高赔款预期的农民。(2)如果投保每年更新,投保人则偏向于有临时性损失预期的农民,如前一年刚经历过较大的虫灾,或降雪量较大可能会影响出芽率等。(3)潜在投保人可能会利用熟悉十地肥力的优越性,投保那些产量风险较高的十地。投保农民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多的有关保险标的(土地、气候、作物、畜禽状况等)风险和损失信息,它们也比保险公司更确切知道什么水平的保险费率是公平的。因此,费率过高他就不买,费率低了他就买。这样一来,赔款必然超过保费收入,逼得保险公司提高所有潜在保户的保险费,这必然又创造了一个更大的逆选择市场。
(三).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关键在制度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同样遵循所有制度变迁的一般演变过程,从低效的制度向高效的制度变迁。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和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性决定农业保险制度的特殊变迁路径:政府运用权力或法律手段实施强制性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激励商业保险、农户的互助合作参与农业保险,在适当的时候,政府机构逐步推出原保险的经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制度环境支持。即:商业单轨制 -- 国家主导,商业、互助共营 -- 商业主导、互助共营,国家渐出。
二、浙江农业保险模式-“共保体”的发展及现状
浙江农业保险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承保的业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6年4月,
浙江省政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采取“政府推动+共保经营”的试点模式,提出了一条新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一)浙江省共保体的发展
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由浙江省人保财险、中华联合、太平洋产险等10 家商业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共同参与组建,其中首席承保的省人保公司承担具体业务经营;共保体经营范围为农险、以险养险、涉农险三类,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2008年,浙江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品种扩大到了能繁母猪、油菜、奶牛、水稻、大棚蔬菜、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生猪、鸡、鸭、鹅、淡水养鱼等13种。浙江政策性农险试点,实行全省范围内农险风险责任在当年全省农险保费5 倍以内的封顶方案,承担在此以内的保险赔付责任。
(二)浙江共保体的经营现状
1.保费收入逐年增高
浙江农业共保体从2006年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截至2007年6月30日,浙江省共保和互保两种模式共有27415户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累计保额14.9万元。2006年累计保额6.56亿元,实收保费1315.01万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72.9%, 2007年上半年累计保额8.34亿元,实收保费1796.09万元。农业保险业务结束了前几年的萎缩状态,逐步显出成效(见图1)。
2.农户的参保率进一步扩大
两年试点工作的展开,全省的农户参保率进一步扩大。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全省参保农户达.59万户,投保金额为16.9亿元,大户参保率达67%。2006年,通过农业保险理赔已使1555户农户受益,占参保农户的9%。2007年上半年农业保险理赔中有956户受益,占参保农户的9.6%。
3.农业保险赔付率过高
从浙江省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来看,浙江1991-2006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18%,有些年份甚至高达145%(见图),而70%的赔付率是保险业界供认的盈利临界点,农业险的赔付率远远高于临界点,做得多就亏的多。从2006年3月,浙江省开始启动“共保体”,总体赔付率有所下降。但是如此高的赔付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4.道德风险、逆选择现象
浙江省南北地理环境差异大,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也很大,高风险地区和低风险地区并存,而高风险地区参与共保体的积极性显然高于低风险地区,这样就极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比如试点之一的台州市温岭的大棚西瓜全国闻名,因为地理位置沿海,每年7、8月份的汛期常常遭遇大的台风,该地区的保险需求较大,2006年曾出现过农民排队买“露地西瓜”保险的景象,主要原因在于看好共保体能够给这样的高风险产品提供保障。可见,在试点新型模式之初,必然无法回避高风险地区、高风险产品比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产品投保积极性更高的倾向。二是保户之间的逆向选择。目前共保体对投保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和保额的要求起点较高,但是只保大户并不能完全回避风险,因为大户也有良莠之分,有靠技术吃饭,经营风险比较稳定的大户,也有“靠天吃饭”的大户,这些大户很有可能在年景不好的时候沦为小户。当这些保户面对的是同一费率,统一赔付条件时,风险越高的大户参与共保体的积极性就越高,而风险较小的大户参保的可能性则比较小。三是险种之间的逆向选择。农保户按“1+X”模式对参保险种自主选择,“X”给了各地投保户自主选择投保险种的自由,但是也容易导致高风险险种集合和高风险客户集合的趋势。
5.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属灾害频繁地区,巨灾风险频繁,实现农业保险可持续性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化解巨灾风险,而浙江省的共保体设定的保证金制度只是为了促使各成员遵守章程、履行合约、承担责任。共保体设定5倍赔付封顶方案限制了赔付范围,也使得共保体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考虑大灾因素。真正发生大灾时,风险基本上只是落在政府和首席承包人的肩上,最终由财政兜底,这是由于共保体成员的份额悬殊造成的。风险分散的能力受打很大局限。一旦发生了巨灾风险,保险公司难以承受。
三、浙江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选择
基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比较合理和符合国情的制度安排就是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供给和宏观调控力方面的优势,构建农业保险运行的基本制度、规则,由企业来直接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并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因此,本文分析认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中央政府提供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或其它保险机构代营或自营,遵循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调动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积极性的有效的农业保险组织发展模式(图3)。
这种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国家根据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农业保险的发展规划、政策制订、宏观调控管理、基木险种设计、费率厘定和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支持。由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相互会社等市场组织经营农业保险。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第一,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部单独设立“农业保险管理局”,该管理机构隶属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事业性机构,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其经费由财政拨款。
第二,允许商业性保险公司(主要是财产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政府补贴可分为保险费补贴和经营管理费补贴,具体补贴比例和数额根据政府的财力状况和不同险种而有异。获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保险管理机构会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除补贴外不承担其他责任。
第三,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农业保险管理局设计的基本险种,采用规定的费率规章,也可以自行开发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险种,但必须经农业保险管理机构审查和批准后,才可以出售。商业保险公司可直接向农户提供农业保险,也可通过其人进行展业、核保、厘赔向农户提供保险。
第四,这种制度下的农业保险项目要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根据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关系计民生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并且经营规模达到一定规模的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油菜籽、大豆,生猪、生鸡、糖料:甘蔗、甜菜等)生产经营实行法定强制保险,其他一些商品率高、价值大的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实行自愿保险。对有农业生产借贷的农业保险标的,即使属于自愿保险项目也应依法强制投保。政府对法定保险项目的投保农户直接给予保费补贴,对自愿保险的项目投保农户可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可给予适当补贴或暂时不给予补贴。
第五,农业保险管理局会对商业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还应该给予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这种支持和优惠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或低息贷款的间接方式,也可以通过对其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给予直接补贴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保险公司所经营的法定保险项目应免除其一切税赋,自愿保险项目也应该免除大部分税赋,以利其健康经营。
第六,农业保险管理局要为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其他国内外商业性保险、再保险公司也可以向其提供再保险,以便使一地的风险能在更大的空间上和更长的时间内分散,减少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的风险责任,提高其承保的能力。再保险可以采取自愿方式,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定范围的法定分保方式。
参考文献
[1]茅临生,2006:《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保险新路》,《浙江经济》,第6期
[2]胡军辉、卢衍,2006:《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出路》,《浙江金融》,第11期
[3]龙文军,2007:《我国农业保险试点现状》,《中国保险》,第1期
[4]关伟,郑适,马进,2005:《论农业保险的政府支持、产品及制度创新》管理世界
[5]冯文丽,2004:《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随着整车竞争的加剧,汽车4S店整车销售利润会越来越低,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将经营重心放在后市场,作为重要利润增长点”,这是汽车4S店的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真正的能将后市场经营好的汽车4S店商家不多。
汽车后市场的项目:维修、保养、汽车用品,维修和保养是属于汽车4S里的其中1个重要项目,已经被汽车生产厂家所重视,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但汽车用品原来一直被汽车4S店经销商所忽视,当客人指明想做才去汽车用品商家那里调货,或者是作为整车的促销品,得不到店员、经理和老板的重视。在4S店利润大副下滑的情况下,汽车经销商把经营汽车用品作为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汽车用品被喻为汽车4S店利润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现在有已4S店在整车卖场开辟了一个区域来经营汽车用品,作为公司主要经营战略来抓。其中做的好的汽车用品4S店有深圳别克红彤、哈尔滨大众等。其经营现状如下:
1、 没有把汽车用品与整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整车不断降价的情况下,汽车4S店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满足汽车厂家销售量的要求,把汽车用品作为整车的赠品,以牺牲汽车用品的利润来维护整车统一价格和笼络车主,所以在汽车用品的选择上很马虎,主要选择低质便宜的产品,拉高价格让车主物有所质,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使车主对4S店汽车用品产生价格怀疑,失去了信誉度,对以后经营汽车用品形成一种障碍。
2、内部经营汽车用品混乱
汽车4S店经营汽车用品的部门有整车销售部和售后服务部2个部门,内部经营混乱,主要表现在一下2个方面:一、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而打破统一的价格体系,整车销售部为了销售汽车,以经营的汽车用品作为赠品,或者牺牲汽车用品的利润来吸引车主,突出整车价格优势。同品质的产品既做赠品又做销售品,或者随意降价,使车主不敢再相信汽车4S店的汽车用品。二、不同部门选择不同档次的产品经营,本来这是一个好的销售策略,但商家和销售人员的急功近利,夸大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当仔细的车主问到它们的区别时,往往不能自圆其说。2个部门都经营汽车用品往往是“按下了葫芦起了瓢”。
3、经营环节和手续太复杂
在当前的市场形式下,汽车4S店在投资和规模上都比汽车用品经销商大,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4S店与汽车用品经销商的合作谈判中采用强势姿态,所以经常出现“客大欺主”情况,要求汽车用品经销商先铺货,后结货款的月结方式,而且在结款时的环节和手续非常的复杂,程序:库房对帐——财务审核——销售经理签字——副总签字——总经理签字——财务结款。这使以前做习惯了批发业务(款到发货或者货到付款)的汽车用品经销商非常不适应。而且汽车用品在单4S店的销售量不大,有的汽车用品经销商为了几千钱元的货款要去4S店三四次,他们中间流传一句话:“赚的利润还不够业余人员跑腿”,所以很多汽车用品经销商不愿意主动与4S店合作,为他们服务。
4、产品太单一、没有主次之分
汽车4S店到中国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商家还在不断摸索,选择经营汽车用品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选择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好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对车主的心态和消费心里把握不足,还在怀念以前那种车主在选车时指定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根据要求去汽车用品经销商那里选择产品,快速转手大赚一笔利润,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上,选择几种产品放在店里,标一个高高的零售价,以为车主就会买帐。以前是因为商品少,汽车用品没有过多的选择,车主选择了整车,被迫选择一些汽车用品。随着竞争的加大,车主消费也越来越理性,在消费前不但进行品牌产品价格的比较,还进行不同品牌性价比的比较,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适应车主的要求了。
有的4S店实行“拿来主义”,反正产品是汽车用品经销商的,我又没有花钱买回来,卖掉了也有我一部分利润,多多益善,凡是与汽车相关联的产品都可以拿来,然而不知道一些产品根本就不能实现销售,价格还标的老高,这样不但占有4S店有限的展示空间,而且还使车主感觉到所有的产品都贵,根本没有主次之分,做些“丢了西瓜拣芝麻”的事。
5、产品展示地方少,个性化陈列不足
所谓4S是指:整车销售(sale),备件供销(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又将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简称为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本来就没有设置汽车用品销售这个功能,没有地方供专门的展示,挤出一小点地方来做汽车用品已经很不错了,那更不用说个性化的陈列了。
6、市场价格混乱,比较优势不明显
汽车用品行业的各级定价和价差很模糊,根本没有统一的零售价和分销价,所有的都是汽车用品经销商说了算,4S店的竞争对象主要是零售安装店和汽车用品经销商自营店,零售安装店可以讲价,有利润就可以出货,而且经销商给4S店的价格要高(一方面是因为4S店的量还比不上零售改装店,当然经销商重视零售改装店了,另一方面因为4S店享受了帐期,有业务人员跟踪等服务,羊毛出在羊身上,价格当然就高了),与汽车用品经销商自营店相比那就更没有价格优势了,
7、整车的定位与汽车用品的定位不合
笔者在一些4S店经常看见一些这样的情况,如奥迪车的4S店里常常看见非常低档便宜的香水,在一些奇瑞和捷达的4S店里看见2000—3000元的冰丝凉垫和毛垫等,与整车的定位不符合,这样会使高定位的汽车用品在4S店很难实现销售,定位过低的汽车用品有会影响整个4S店的形象,牛头不对马嘴。
“去年元月份,我从合作社代养了10只羊,你看,现在已产下一二十只羊羔了。”站在羊圈旁边,蒋国贤高兴得合不拢嘴。
蒋国贤是登封市送表乡丁村一组的村民。2010年,他在新疆打工时,发现当地农民依靠养羊每年能挣很多钱。恰好那时,他从老家得知,登封市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一种“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免费提供母羊让村民代养,代养农户只需按照合同的要求,每年向合作社上交一定数量的羊羔就行了。
得到这一消息后,蒋国贤立刻辞去了新疆的工作赶了回来。经过对合作社的考察后,他很顺利地和公司签订了代养合同。当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开着车把10只母胡羊送到家里时,蒋国贤心里乐开了花。
按照合同规定,蒋国贤每代养一只母羊,每年只需向合作社交两只25公斤的羊羔,交够三年后,母羊归自己所有。
想依靠养羊致富的蒋国贤很认真地为自己算了一笔账:一只母羊每年可以生产两次,每次两只,羊羔长到6个月后就可以配种受胎。自己代养10只母羊,一共需向合作社交30只羊羔,三年后,包括10只母羊在内的所有羊就都是自己的了。另外,羊养成后,合作社还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按照现在的市场价,除去各项费用,三年下来大约能净赚6万元。
更让蒋国贤欣慰的是。签订代养合同后,自己每年可免费四次到合作社集中培训,可到合作社指定的服务站购买优惠药品、药械、饲料,可终年享受免费技术指导。
“技术员王春红随叫随到,平均10天就来一次,每次来。她都会为羊做检查。除了上门服务,她还经常打电话了解情况。”蒋国贤满意地说,“这样的服务太周到了。”
看到代养羊这么划算,蒋国贤也让父亲代养了5只。“从公司代养羊不需要多大投资,有公司技术指导,也没啥风险。”蒋国贤说。“养羊的活儿不重,养了羊,老父亲也能挣钱了,高兴着呢。”
除了把羊送到农户家中让代养外,登封市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提供场地,让农户走进合作社代养。
“我们计划以后每年以300户的速度递增,至2013年。将在全市新增1000代养户,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莺莹说。
带动村民富裕是目标
3月12日下午,记者从御寨山庄出发赶往登封市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田野里麦苗已经返青,成片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空气清新异常。
合作社占地大约100亩,一条窄窄长长的水泥路通往羊舍,道路两旁,一排排杨树笔直地挺立着,厚厚的落叶昭示着这里的郁郁葱葱。
杨莺莹介绍说,合作社占地面积106亩,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现有圈羊舍(棚)1500平方米,青贮池2940立方米,饲料库1000立方米,产房10间;现在,公司有专职初、中级技术人员2名,饲养员6名,还特意聘请了3名养殖专家作为公司的常年技术顾问。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羊舍,“现在公司主要经营良种肉羊黑头杜泊、白头杜泊、波尔山羊等,现存栏纯种杜泊羊800余只,波尔山羊近千只。”杨莺莹边走边介绍,“你看,与普通羊相比,良种羊的个头要大很多。另外,这些羊繁殖能力和抵抗力都很强,肉质也比普通羊肉鲜嫩。”
近年来,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下设良种畜牧改良推广站。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推广富农工程,现已发展农户近千户,代养羊近万只,使农户年均增收万余元,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说起合作社的三年规划,杨莺莹成竹在胸。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将在市内建设三个分厂,从技术培训、科学饲养、引进良种、更新品质、防疫抗病等全方位带动、强化基地辐射力度,以便捷的服务引领农民发展养羊业,并建立健全服务队伍,走持续性、产业化的经营之路,带领大家共同奔小康。
“自己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能够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才是自己的目标。”杨莺莹说,“合作社将根据自己的实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羊扶贫,真正发挥省级龙头的带头作用。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和恩惠带给贫穷农民,带给弱势群体。合作社计划每年提供10-20只优质羊,通过政府部门的推荐,无偿扶持给5-10户困难农民。”
为了使发展之路充满生机,使发展之源活水长流。登封市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建立科技示范户,继续发展代养农户,在带领农户尽快致富的同时,也壮大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奠定合作社的发展根基。
年轻“掌门人”的宏大构想
杨莺莹,29岁,作为登封市中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年纪轻轻的她思维敏捷,干练果断。
2004年,杨莺莹毕业于平顶山学院,大学校园的美好时光她如今记忆犹新。“在学校时,我每年都得奖学金,还入了党,毕业时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年少轻狂几乎是每一个聪明勤奋者的共同特点。毕业后的杨莺莹起初并不愿参与父亲经营的企业,打算去外面闯荡出一片新天地。
“2005年至2007年。3年时间,我已经和朋友在广州成立了公司。但随着绿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规模的一天天壮大,父亲一直要求我回来帮助他。”杨莺莹说,“合作社的发展,不但能使个人获益。重要的是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觉得这样的事很有意义。所以就回来了。”
经过两年对合作社深入全面的了解,2010年,杨莺莹真正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制定规划,走访百姓,发展农户,在家乡这片土地上,风华正茂的杨莺莹开始了奋斗的脚步。
“老百姓非常朴实,目的也很简单,他们非常珍惜加入合作社的机会,希望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致富。”杨莺莹说。
2010年底,一连几天,一农户多次打来电话想加入合作社。按照规定,对申请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公司需要派人前去考察。眼看就要过年了,为了让农户安心过年,杨莺莹决定亲自前去。当她顶着寒风赶到时,农户非常感动,赶紧倒上开水,拿出花生热情招待。
还有一位养羊老人,他不是公司的代养户,由于经验不足,快过年时羊患上了严重的疾病,无计可施的他,急忙打来电话向公司求助。这一天,恰巧宁教授也在公司,虽然老人和公司没有合作关系,但接到求助后,杨莺莹还是带着宁教授及时赶到老人家里。
“老百姓很容易满足,很小的帮助,都会让他们非常感激。”老百姓的朴实厚道也深深地感动着杨莺莹,“从广州回来是正确的,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感到很自豪。”
说起自己对公司的管理,八零后的杨莺莹显得成熟稳重:作为领导,不能给员工高高在上的感觉,要真诚地和员工交流,向有经验者虚心请教。在做关键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尽量做到未雨绸缪。
“人才年轻化,科技养殖”是杨莺莹对合作社的管理理念。在她看来,下一步,公司技术人才还需要壮大,公司规模还需要扩大,各项技术还需要更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已经初具成效。
一、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简述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这些国家举办农业保险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的,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根据其特点和法律制度,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美国、加拿大模式——政府主导参与型
政府主导参与型模式就是,以国家专业保险机构为主导,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宏观管理和进行直接或间接经营,重点以农作物为主,并逐渐向养殖业方向扩展,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这种模式有健全的不断完善的农作物保险的法律法规为依托,建立了政府主办下的农业保险公司来提供农作物的直接保险和再保险。这种经营是政策性的,但农民是自愿投保,对投保的农作物仅支付纯保费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政府认购农业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资本股份,并负担一切经营管理费用,对资本存款收入和财产免征一切赋税。除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以外,其他私营、联合股份公司、保险互助会等也都可以在政府农业保险的框架下经营农业保险。
2.日本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
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其特点主要是:首先,国家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和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等)和饲养动物实行法定强制保险,其他实行自愿保险;其次农业保险结构层次主要分为三级,最基层的为村一级的农业共济组织,由参与农业共济组织的农民组成,主要负责经营本地的农业保险,同时依法向上一级的农业共济组织联合会分保,府县一级的农业共济组织联合会则接受下级共济组织的分保,并提供防灾防损的指导工作,同时再在中央政府级设立农业共济组织再保险特别会计处,接受下一级的再保险,并接受政府的紧急援助资金、保费补贴和管理补贴。政府的主要职责不是经营保险而是监督和指导。
3.西欧模式——政府资助的商业保险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些西欧的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采用的模式。主要特点是,全国没有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体系,政府一般不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主要由私营保险公司、保险相互会社或保险合作社经营。投保是自愿的,农民自己支付保费,有的国家也支持私营保险公司举办农业保险,同时为了减轻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的负担,也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4.亚洲发展中国家模式——政府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
政府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以一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国等为代表。这种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保险主要由农业保险专门机构或国家保险公司提供;②由于多是试验,主要承保的是农作物而很少承保饲养动物。农作物也一般选择本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目的是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③参与保险的形式大多数是强制保险,并且这些强制保险一般都与农业生产贷款相联系。
二、我国各地对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
在恢复农业保险的20多年中,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保险机构等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进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益探索,这些组织模式对构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商业性经营模式
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商业性经营是中国人保这20多年在农业保险试验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模式,商业性是指农业保险在人保内部单独核算,人保公司对该部分业务自负盈亏。准商业性是指人保是国有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有点对农业的政策性味道,同时政府对人保经营的这部分业务进行了补贴和支持。
人保的这种经营模式优点很明显,人保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财力相对雄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经营网点遍布全国,抗风险的能力强,而且人保的信誉好,农民比较信任。但人保的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风险大,利润小甚至没有利润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难以调和商业保险公司赢利性和农业保险的准公益性之间的矛盾。缺乏地方政府的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的推广和经营上也会出现很多实际困难。
2.商业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联合经营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的特点是保险公司根据业务的需要,与当地的政府或政府的某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经营农业保险,实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联合共保的方式。
联合经营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发挥各方的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凭其行政权力,扩大承包面,提供理赔方面的便利,而保险公司具有专业经营的经验。但联合经营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及农技部门财力有限,偿付能力不足,作为赢利率较低甚至亏损的农业保险业务,很容易出现有利大家争,无利亏损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推委扯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
3.政府或政府部门的政策性经营
这种由政府或政府部门政策性经营农业保险有三种主要的外在组织形式:
其一是民政部门的农村救灾保险,就是在每个试点县有政府调拨资金建立农业保险的初始资本金,财政上再给适当的补助和补贴,对农业农民提供保障水平很低的保险,目的是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再生产能力。
其二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所经营的农业保险。这种经营模式实际上是在商业保险公司中对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性经营。这部分业务的初始资本金由财政每年拨给,并且享受免税待遇。对一些重要农作物、牲畜和农业机械实行强制保险,其他保险标的允许自愿投保。至今来看兵团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还比较好。
其三是上海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拨款建立准备基金,各政府推动,人保上海分公司代办,结余积累留地方,上海市地方财政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时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免征一切农业保险营业税。上海的农业保险是全国农业保险试验中成功的范例之一。
4.农村保险相互会社的经营
1990年在河南的新郑试点建立了中国的保险相互会社——农村统筹保险互助会。保险相互会社是一种被保险人自己组织,共同出资,相互保险,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保险组织。这种经营模式依靠县、乡、村的力量组织保险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资金留存,以丰补歉,结余留会”的经营原则。但互助会一般范围小,准备金积累能力弱,积累速度慢,难以应付较大的灾难。
三、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1.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基础。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依赖程度是非常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看,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其立法的意义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
2.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强制性。我国的农业保险即涉及到农业和经济发展政策又涉及到社会保障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战略意义,需要农民普遍参与,否则就会失去其政策意义。另外,对农业保险这类的准公共产品实行自愿而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强制,可以肯定的说,其参与率会非常低。这样农业保险就很难持续经营下去。
3.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有政府的主导或支持。首先,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就决定了我们要把农业保险定位于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的经营就离不开政府的参与行为。另外,在农业保险的具体经营实践中,政府不但要提供保费、管理费用的补贴,提供农业再保险业务,还要在农业保险的展业、承保、理赔、核赔等环节提供便利,协调各方的利益,保证农业保险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从国内外的农业保险实践来看,我国要想使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和保持农村稳定的作用,就应该进行农业保险的制度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也就是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保险的制度模式。所谓政策性就是把农业保险产品当作准公共物品而不是私人物品来对待,采用商业保险的形式和技术进行经营。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对政策性经营的农业保险提供统一的制度框架,各级政府和各级允许的经营组织要在这个框架中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同时政府对规定的农业保险产品给予财政支持。这种政府主导下的政策保险的制度模式,有4种经营模式。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介绍:
政府主导并由政府组织经营的模式
1.模式特点
这种经营模式就是由政府主办,并设立相关机构从事农业保险具体业务的经营。其特点主要有:
第一由中央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出面建立专业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主经营全国的农业保险业务,它既可以经营农业保险,也可以经营农村的寿险和其他财产保险,以此来补贴传统的种植险和养殖险的亏损。各省、自治区、市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具体业务由县支公司及其人组织办理,并以县为单位进行独立核算。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作物保险主要是一切保险和多重保险。除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外,也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社和相互会社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但是必须经过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在各自业务范围以法规范。
第二由国家政府出资建立政策性的农业再保险公司(可以由现在的中国再保险公司兼营这部分业务),再保险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一是通过再保险机制,使农业保险在全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分散,以维持国家农业生产的稳定;二是补贴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的亏损。农业再保险公司通过一种差额杠杆来调动被保险人和保险人的积极性。即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组织可以按低于农业风险的实际费率来承保,当赔付率超过一般赔付率时,由国家再保险公司来补足。
第三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原则。对有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的几种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实行法定保险,其他产品的生产实行自愿保险。也可以考虑将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结合起来,凡有农业信贷的保险标的,都要实行法定保险。
第四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全部或大部分的经营管理费用,并且给予农业保险经营免除一切税的优惠,以利于农业保险公司总准备金的积累和长期稳定经营。
第五这种模式农业保险的举办需要有关行政、民事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农业保险的区划、费率的厘定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落实都不是农业保险公司一家能够完成的,农业保险具体业务的开办,如展业签约、查勘定损、理赔兑现等工作也都需要县、乡行政部门的组织、协助和推动。
2.模式的优缺点
由政府主导并组织经营模式有一定的优点:
①农业保险容易推广普及,农业保险是一种现代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和工具,对我国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还相当陌生,如果仅仅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自愿的接受农业保险,从而产生诱致性制度变迁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如果经营者是政府主办的保险公司,通过各级政府红头文件及其组织发动,通过政府运用其权威实施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使更多的农民参加保险,特别是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时,农民比较容易接受。
②从农业保险的性质来看,它是准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大部分的特性,诸如保险产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保险经营利益的外在性、保险产品取得方式上的非竞争性、产品消费在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加上农业保险经营的高风险、高费用、高价格等特点,使之由政府来主办最合适不过。由政府组建的农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实行垄断性经营,在进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追求自我财务平衡的基础上,主要将社会效益作为目标和任务,加上全国性经营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交好的矫正市场在这方面的不足,容易受到较好的资源配置效果。
③由政府组建的农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可以扩大承保面,分散风险,提高偿付能力,降低经营成本。保险经营的基础是大数法则,风险单位越多。保险风险越容易分散,保险经营的财务就越稳定。农业风险单位太大,在较小范围内很难有效分散风险。政府组织在全国范围推行农业保险,特别是对某些险种实行强制保险,使风险尽可能在最大空间进行分散,政府行为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风险在时间上得到有效分散。
但政府组织经营农业保险也有很大的问题:
①这种官办性质的国有独资公司必然产生和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一样的弊病,难有动力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都不会真正向管理要效益,只会向政府要补贴。更重要的是,国有农业保险公司不象其他国有企业那样,在经营亏损的时候很难为亏损找到合适“借口”,经营农业保险亏损本来就相当正常。如果某年农业保险公司亏损严重,经营者往往会找到一个难以反驳的“借口”,就是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巨额赔款不可避免,政府的保险监管部门也很难去界定亏损到底是巨灾造成的还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于农业保险受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太大,政策性保险的经营业绩就很难用利润来衡量,这样盈利亏损都有理,反正有国家财政买单,长此以往,农业保险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作为一个国有独资的政策性保险公司,通过政府来干预农业保险的经营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是有一定前提的。即政府的廉洁和高效、经营独立、信息完全公开、技术完善,这些条件在现阶段我国还不成熟,也就会造成“政府失灵”的后果。
③由于利益主体不统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农业保险公司及地方各级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好协调。在这种模式下,农业保险经营亏损了由中央政府负担,地方政府虽然也拿出来部分份额,受益的最后还是地方。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出现地方政府和农民一道“吃”农业保险公司,也就是“吃”中央财政。
政府支持下的农业保险互济合作社经营模式
1.模式特点
对于合作社性质的组织,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农村就有过广泛的实践,但后来我国农村的各类合作社逐渐背离了其本来面目,异化的合作社道路使农民谈“合”色变。但从国际上来看,农业合作社保险在欧洲一些国家,例如德国、法国并不鲜见,甚至是这些国家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保险合作社是农民按照自愿原则,采取入股方式筹集保险基金,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一种合作组织。就一般合作社来说,目的不是赢利,但是可以赢利。由于农业保险合作社经营的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其目的就不可能是赚钱,而是将合作社成员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散,不仅如此,为了减少合作社的风险责任和提高其在重大灾害条件下的偿付能力,政府还要给予支持和配合,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由于我国实行以后农村集体组织的松散性,由农民自发组织农业保险合作社一般说来难度很大,而且难以作到规范性。因此应由各级地方政府帮助组织和建立以被保险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保险合作社或农业保险相互会社。
第二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原则。法定保险的险种不要太多,以避免太大的保险责任,法定和自愿保险险种由各省、自治区、市根据自己饿具体情况决定。鉴于合作社初创的实际情况,应该多方筹集保险基金,各级政府要提供一定数额的初始资本,并给予一定份额的保费补贴。同时,由于农产品加工部门和农产品消费部门和农业保险是息息相关的,他们也要分担一部分保费。
第三在组织结构上,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独立核算的农业保险合作社比较合适,每个村成为其中的一个核算单位,同时在县里设立县农业保险合作联社,具体负责全县农业保险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同时给下级合作社提供再保险业务。在省级可以建立联合会,统一规划和协调全省的农业保险,并建立该系统内的再保险机制。另外,国家必须建立农业再保险机构,为农业保险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合作联社提供再保险。
第四在乡镇级的合作社,为加强农户之间的监督,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一般自留部分的赔款应以当年所交保费为限,或者适当运用部分的资本金和准备金,鉴于大部分损失由上级联社赔付,自留部分如果不够赔可以按比例赔付,这样大灾年份农民自己也要承担小部分的损失,其他人多赔意味着自己跟着受损,这样可以建立起有效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从而发挥互济合作组织的利益共享,风险公担的良好作用。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模式的优点在于:
①保险合作社是社员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盈亏自负,风险公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保险组织,因此,其经营灵活,可因地制宜设计险种,保费较低,同时在保费收取、防灾防损、灾后理赔等方面具有其他形式保险企业和组织所没有的优势。
②由于基层保险合作社的社员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社员们的利益高度一致,而且有时本乡本土相互之间对农业生产状况、土地等级、受灾情况较为熟悉,任何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都会涉及到其他保险人的利益,因此被保险人之间容易形成一种自觉监督机制,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道德风险和逆选择,也会使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吃”保险的局面得到改观
但这种模式的经营也存在着问题:
①农业保险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非常强,在现今我国保险业整体缺乏专业人才,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农险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从事收入较高的商业保险的情况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农业保险合作社想要吸收足够的合格经营管理人才是很成问题的。这使他们在保险费率、保障水平的确定、定损理赔、风险管理、财务核算等经营管理方面,会遇到很大的障碍。这对农业保险经营的协调和监督十分不利,也对农业合作社的规范和健康经营不利。
②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难以解决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农业风险单位巨大,往往一个风险单位就涉及数县甚至数省,特别是洪涝灾害,干旱灾害这些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就涉及千千万万农户,上亿公顷的农田。因此即使以县为单位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规模也是太小风险还是显得过于集中,这就难以是风险在较大的空间上得到分散。即使有两层的再保险支持,也无法完全解决直接保险的全部风险问题。同时,合作社的规模太小,保险基金积累的速度和规模都会受到限制,所以其保险补偿能力有限。
③虽然农业合作社模式在理论上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要付诸于实践并不容易。由与受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缺乏合作传统意识,也缺乏自我组织能力,加上我国早期不太成功的合作化运动留下的后遗症,很多农民对合作社反感,在这种条件下,要建立规范、廉洁、高效的合作社并非易事。另外,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来看,合作社的经营容易受到地方政府行政的干预和操纵。基层乡镇司空见惯的帐目不公开和财务混乱,管理人员和领导贪污、挪用私分集体财产的现象在农业保险合作社的经营中也会出现。
④此模式在运行机制上还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农业保险合作社模式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互济合作,进行了再保险以后,基层乡镇合作社只留下了少量的风险责任,一旦出险,大部分保险责任还是由上层的再保险组织承担,这样就完全有可能出现虚报损失、冒领保险配套赔款资金的情况。
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1.模式特点
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兼顾股份公司形态、保险经营技术和合作保险组织的保户权益的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本,是以负债性质的基金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公司保户兼有被保险人和公司所有人的双重身份在公司中有选举权和收益权。我们这里提出的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有一定数量的发起人成立全国性的“中国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发起人自动认购公司经营所必需的基金,或者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筹集这笔基金。然后在自上而下建立农业保险公司组织体系。在总公司下面,各省、自治区、市设立分公司,县设立支公司,乡镇设立营业部。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下,中国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负责制定本公司的经营方针、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及再保险业务。
第二由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的各种险种和政府允许的其他农村财产和人身保险险种。各级政府对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应从行政上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统一进行农业保险发展规划和农业保险区划,帮助他们科学合理的厘定保险费率和设计保险条款。政府还要在财政、金融、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和必要的支持,具体办法是通过减少或免除相互公司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及对其经营亏损通过再保险公司给予间接的支持。
第三为了保证相互公司的稳定经营,促进农业保险的良性循环,农业保险相互公司必须充分利用投资渠道,有效运用资金。还要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在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内部,基层公司向上一级公司分保,总公司再向中国再保险公司分保,使分散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能得到再保险的支持。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①相互保险公司模式能解决很多商业保险公司和股份保险公司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通过相互保险公司,可以将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协调各方矛盾,理顺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关系,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的展业难、承保难、收费难、防灾难等经营管理问题,在相互保险公司条件下,就容易解决的多。
②相互制公司是合作制的高级形式,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相互保险公司就容易作到产权明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对成称,保证资源的优化配制。
③采用相互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有利于农民的积极参与。相互公司没有股份公司那样必须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红利分配给股东的压力,所以他们有更大的灵活性来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价格。采用这种模式主要动员的是民间资本,政府支持的力度不会太大,财政不会花钱不多,政府容易接受。
虽然相互公司模式有商业公司和股份公司所没有的优势,但是其经营也有自身的缺陷:
①相互保险公司没有政府的保费补贴,即使是非赢利性的,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保险费仍不能低到对农民有足够的吸引力。特别的,如果不能解决由于微观主体从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中所获预期效益不高而缺乏购买需求的问题,其经营规模就会受到影响。和合作经营一样面临着难以有足够的合格经济管理人才,在收入较高的商业保险尚缺乏人才的现今,没有赢利的农业保险吸引人才是一个大的难题。
②相互保险公司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组建和操作方式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上的优势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这种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很难从中赢利,又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来增加资本,要收回初始资本金都是难度很大的事情。这样就必须请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帮助相互保险公司,而政府是否愿意担当这些责任还难讲。
③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同样存在和农业合作社所涉及的这种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参加积极性问题,还有行政干预问题。另外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也存在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例如,相互公司的所有者即客户经常变换,使其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控制不力;多元经营空间有限;相互保险公司将所有者和客户的职能混合,经营结果的透明度不高等。
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1.模式特点
美国近10年来农业保险的改革方向一直是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让商业保险公司具体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我国的商业公司如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新疆兵团保险、人保新疆分公司都有在政府政策框架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是经营农业保险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模式的含义就是,在我国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性的总体框架下,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参照美国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我国政府主导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设立中国农业保险管理专门机构(如中国农业保险公司),该机构隶属中央政府或其有关部门,它不是商业性的企业,而是国家的事业机构,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具体业务,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该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责和功能是,负责设计和改进全国农业保险制度;设计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具体险种;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向参与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业务;审查和监督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并根据各商业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业务量对保险公司提供补贴。
第二商业保险公司自愿申请经营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政府除了提供保险费补贴和经营管理费补贴外,还要给予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保证商业公司的稳定健康经营。获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农业保险的专门机构除了给予补贴外不承担其他责任。
第三获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中国农业保险公司设计的险种,也可以自行设计自愿投保的农业保险险种,但这种险种必须经过中国农业保险公司的审查和批准才可以出售。保险的展业、核保、理赔由商业保险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人进行。但各级政府应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四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的农业保险项目要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对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作物和畜禽实行法定保险,以避免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风险在更大的空间分散和降低项目的经营管理费用。其他保险项目实行自愿保险,政府只对法定保险项目给予补贴。
2.模式优缺点分析
在政府的财政补贴下,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的具体业务有很大的好处
①首先,能把政府及政府建立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从农业保险的具体业务中解脱出来,它不再经营农业保险的直接业务,可以把精力放在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协助保监会作好监督,同时又能集中一些专家从事农业保险的研究,使农业保险制度和经营不断得到改进。
②商业保险公司也会积极的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由于政府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以及政府对农民实施保费补贴,使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在能够避免亏本的低保费下承保农业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来开拓农村财产和人身保险市场获取利润,这样保险公司仍有很大的积极性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这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性。
③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比政府主办经营在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明显的优胜,商业保险公司有经营保险的技术和成龙配套的专业人才,具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于利益归己,风险自担,要考虑必要的盈利,这样公司在经营上就会想法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在业务经营中从严把关,大大减少管理费用和多赔、滥赔现象。
④商业保险的经营一般说来从制度到技术都比较规范,信誉相对较好农民比较相信。在商业保险中,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地位是平等的,不会产生由政府经营农业保险那样,农民感到是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这样商业性的农业保险相对更好接受。
当然,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并非一帆风顺,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
①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必须有政府的补贴,但补贴的方法和份额问题不好解决。政府补贴过少,商业保险公司就不愿经营,而补贴过多,政府财政又会陷入较大负担。另外保险公司的赢可亏状况还与其经营的其他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有关,如果这部分业务没有赢利,保险公司就会想法找政府要补贴,所以在政府和保险公司之间利益博弈中找到可行解决难度也很大。
②商业保险公司更愿意经营那些风险小,利润大的经济作物和特种养殖业保险,也愿意经营农村的财产和人身保险,而不愿意经营亏损大,无赢利的但对农民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和畜禽保险业务。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56-03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必然选择。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寻找出符合黑龙江省省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对促进黑龙江省提高农业产值、稳定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可选择的模式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开展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特定农作物、特定养殖品种的保险,它是政府利用保险给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的政策。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可分为以下4种: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的模式、政府支持下合作社经营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和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1.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的模式:建立专业性的隶属于政府的农业保险公司。公司主营农业保险业务,兼顾经营其他保险;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根据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少数几种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实行法定保险,其他产品的生产实行自愿保险。其优点是,社会效益是其主要任务,同时可以兼顾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缺点是,市场效率较低,营销、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够,同时还面临着较高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监督成本过高。
2.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社经营的模式:由各级政府帮助组织和建立以被保险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可叫合作社或其他名称)。以乡或县为基础成立的该组织,由董事会领导和决策,董事会下设精干的办事机构组织经营;所有经营均非盈利性的,政府减免经营农业保险的一切税赋,并给予适当的保费补贴和费用补贴,同时在行政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实行法定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其优点是可有效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可灵活有效地为被保险人服务。缺点是偿付能力低,分散风险有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且易受地方行政的不适当干预等。
3.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成立隶属于国家的农业保险公司,不直接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职能,其经费由财政拨款。该公司主要负责全国农业保险制度的设计和改进;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制定具体政策、设计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具体险种、审查申请参与或开展农业保险公司的资质,并根据各商业公司每年经营农业保险的业务量向其提供经营补贴;向各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性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再保险。其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商业保险组织的技术、管理和网络,降低政府单独经营农业保险的成本;政府可以集中精力抓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效率;有利于调动商业公司介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使农业保险在为农户服务方面更有效率。缺点是这种制度设计复杂而精巧,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补贴的数额和支持方法问题上,可能会长期困扰决策者。例如,补贴低,商业保险公司没有积极性;高了,则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这个博弈方程难解。
4.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成立相互制保险公司,公司是以投保人相互利益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投保人即成为公司会员,其最高权力机构是公司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选举公司董事,并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本公司的经营方针、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及再保险业务。其优点是,以提供给保户较低成本的保险为其经营目的,公司产权明晰,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政府不适当的过度干预,便于协调农户和公司的矛盾,提高管理水平;政府投人较少。缺点是,目前民众对其认知程度低,缺少法律上的规范;由于缺少政府经济上的支持,其费率缺乏吸引力。
(二)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选择
20世纪90年代,为了平抑自然风险,保护生产力发展,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垦区建立了农业互助保险机制。2005年,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承保面积达到2 200多万亩,占垦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以上;参保农户20万户,是全国承保农作物面积最大的保险公司。全年实现农险保费收入2.19亿元,占全国农险保费收入的1/3。2008年,黑龙江省确立了由阳光农业保险公司和人保黑龙江分公司负责承担农业保险的经营工作,在58个县(市、区)、39.6万户开展种植业保险(主要由阳光保险承办)试点,承保面积达2 449万亩,实现保费收入3.6亿元;养殖业(能繁母猪)保险由人保财险承办,承保头数185万头;奶牛保险由阳光和人保共办,承保头数20万头。几种保险共为农户理赔资金总额2.37亿元。2009年,黑龙江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1 620万元,赔付金额9 290万元。
垦区开展的相互制保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相互制公司是合作制的高级形式,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制度、法人管理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相互保险公司就容易做到产权明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保证资源的优化配制。
第二,相互制保险可以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农业领域,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和农业生产的专业性等原因,导致农民欺诈保险公司的可能性增大。而相互制保险公司的会员都是精通农业技术的农户,他们熟悉本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对保险合作社及其他投保人面临的各种农业风险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这有助于开展农业保险的承保、查勘核损、理赔等风险管理工作,能有效地防范骗赔行为的发生。
第三,相互制保险可以调动参保农民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利润压力使得相互制保险公司更为重视那些对被保险人有利的长期保险项目,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它尤其适合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而农民无疑是一个收入低且波动大的群体,因而对相互制保险会形成很大的需求。
第四,合作保险形式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营形式具有天然的兼容性。相互制保险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形式,与中小经济体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农业合作保险的乡土特色,很好地适应了农业保险需求的高度分散性,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农村所具有的深厚的互助合作传统,农民淳朴的扶贫济困思想观念都有助于农村合作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目前,相互制保险已发展成为世界保险市场上的主流组织形式之一,在世界主要保险市场上,相互制保险公司都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保险市场份额的近2/5。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相互制保险公司特别适合于农业保险领域,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地是作为农业体系的基础性结构而存在的。
根据国外及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应该是:在各级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下,将相互制保险作为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模式选择全面推广,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业保险网络,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省外农业保险业务。
二、黑龙江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低下
一是阳光公司作为黑龙江主要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司,其政企没有完全分离。例如,保险公司每年都要为了减灾而动用防灾减灾设施,承担本属于政府的职能,这给保险公司增加了运营成本,而这部分成本保险公司没有从政府得到补贴。此外,农垦系统内每年要向保户补贴15%的保费,这也属于政府的职能。这些都给保险公司运营带来了负担。二是阳光公司虽然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覆盖乡镇一级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无形中也增加了农民办理农业保险的难度,难以满足农业保险事业发展需要。三是由于投入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农业保险经营管理粗放,造成服务和管理跟不上,风险管控措施单一,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在精算运用、风险评估、条款制定、防灾防损、定损办法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保险公司没有有效体现。
(二)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不足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弱质产业,在没有财政资金支持的条件下,仅靠农户和保险公司自身力量,建立平抑自然风险的保障机制,是难以实现的。从美国农业保险经营情况来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相当大,不仅提供保费补贴,而且还补贴农业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并通过再保险分散保险公司的风险。到目前为止,黑龙江阳光公司参保农户的保费补贴机制仍没有形成法制化和制度化,还有待规范和完善。垦区内国家承担20%的保费补贴;垦区外国家还没有相关费用的补贴此外,部分地区由县级政府承担的保费补贴也很难落实,公司没有经营保障,也将没有开展业务的积极性,极易导致恶性循环,这严重阻碍了相互制保险全面推广的步伐。
(三)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强
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业仍然是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农业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农民自给自足的观念根深蒂固,文化素质较低,对保险的认识模糊,造成了其参与保险积极性不高。同时,社会上对农业保险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识偏差,甚至认为是“乱收费”。另外,在过去特殊国情下所形成“受灾靠国家,贫困靠民政,生产靠集体”的心理意识,使得部分农民一旦受灾后就想到国家和集体的救济,甚至把保险公司当作救济机构,想方设法向保险公司多要钱。
(四)农业保险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保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产品的基础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保持农业的稳步发展是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农业又是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发达国家都把实施农业保险作为解决农业高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有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作保障。而我国尚未建立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现行的《保险法》、《农业法》等法律都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于农业保险。回顾我国农业保险跌宕起伏的发展经历,导致低迷、萎缩的直接制约因素之一是无法可依。
三、黑龙江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路径
(一)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首先,农业保险本身是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农业保险合同从签订到终止,保险业务从承保到理赔,无不受到法律的约束。由于农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除一般的民事法律条文外,还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整人们在保险活动中的关系。其次,农业保险立法可作为政府保护农业生产的有效工具。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前提和保障。从农业保险开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来看,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对农业保险的立法保护.它们对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保险责任、保险费率、赔偿办法、以及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等都有明确的法规制度。如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法》、美国的《联邦作物保险法》、加拿大的《农作物保险法》等。这些法规在促进各自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再次,农业保险立法可加强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的最佳方式,对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快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使农业保险活动真正有法可依,才能调动保险人的积极性和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才能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才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作用.
(二)设立农业风险管理机构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很强,与一般商业性保险有较大的差别,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划。否则,就会在如何解决农业再保险体系、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诸多关键性问题上无从下手,最终必然会制约和延缓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进程。成立专门的农业风险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美国于1938年在农业部成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全国农作物保险的经营和管理。为了加强对农业风险管理,美国又于1996年专门立法成立了风险管理局,风险管理局下设10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分管约3到14个州。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机构,在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部门的关系。例如,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这方面的政策是由农业部和发改委制定的;而保费和管理费用补贴的投入由财政部来决定。这就要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管理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与各相关部门沟通的能力。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的扩大,我国应借鉴日、美等国的经验,在对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协调和管理上,适时考虑设立农业风险管理机构,统筹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
(三)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式的选择可以简单分为直接和间接补贴两种。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支付能力较差,如果财政不给予补贴,完全靠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自己承担高额保费,是不现实的。因此,保费补贴是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第一选择,必须在农民投保时给予一定补贴的前提下,再考虑利用其他辅助手段来保证农民投保的参与率。另一方面,农业保险公司在经营上面临着诸如风险大、营销渠道不畅、成本过高、赔付率高、利润低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风险,会影响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因此,以保险公司作为补贴对象,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间接补贴,以提高保险公司经营保险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四)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
为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计划的顺利实施,降低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增强其持续经营能力,同时降低保险费率,减轻农业生产者支付保险费的负担,国家应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普及
农业保险是一件新生事物,强化宣传,营造试点良好氛围,至关重要。如何让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以及如何使更多的农户有资格获得保费补贴,是进一步发挥保费补贴激励作用的关键。
四、结论
建立适合国情和省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业抵御灾害事故能力,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为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国外经验以及黑龙江实践证明,相互制农业保险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是是符合黑龙江省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应该通过积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普及宣传、提高财政补贴力度和完善税收政策等有效路径,促进黑龙江省相互制农业保险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贺军伟,师高康.积极参与,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基于苏吉黑三省农经部门参与农保的市政调研[J].农村经营管理,2010,(2):29.
[2] 王亦明,等.论政策性合作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的最佳模式[J].经济论坛,2007,(2):119.
[3] 陈圣飞,谢汪送.农业合作保险:国外的经验与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191.
[4] 韩司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报告――以黑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6):2579.
1.1 公司企业文化介绍。绍兴市晶宇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进出口公司,是一家集贸易与生产于一体的私营企业,创办于2007年6月。虽然这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是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可以为客户提供最为满意的产品。
公司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亚等国家及地区。公司主要经营:各式全棉,涤纶,亚麻、苎麻等印花、染色、绣花布等。公司与各生产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为客户提供较为优惠的产品价格。公司奉行“诚信、节俭、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取市场。公司将一直奉行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价格公平,信誉至上。
由于各公司外贸经营模式不同,笔者就针对绍兴市晶宇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运营模式,对该公司的单证流程进行详细论述。
1.2 公司单证岗位概述。单证就是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和证书,买卖双方凭借这些单据和证书来处理货物的商检、运输、保险、报关、交付、结汇等,单证是结算的基本工具,也是履行合同的必要手段。而单证员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外销、进货、运输、收汇的全过程,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涉及面广,除了出口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外,还必须与检验机构、保险公司、交通运输部门、海关、银行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发生联系,环环相扣,互为影响,也互为条件。
2 单证操作流程设计
2.1 租船订舱:制作托运委托书,向货代公司订舱位,告诉货代公司货物地址,货好时间。由业务员或跟单员提供数据,看是订小柜、平柜还是高柜或者直接托运。
2.2 商检:交货期前一两个星期办理商检。
2.3 发货通知:这个环节关系到出货的及时和准时问题,同时牵扯到船期和客人可以准时收到货物。货代订好舱后传真来的进仓单告诉仓库或工厂,安排好出货时间。司机过来托柜,装完箱后等具体装箱数据,用来做报关资料。
2.4 报关:报关时提供给货代全套资料,包括:核销单,报关委托书,报关单,盖章的空白A4纸。截关当日或前,告知报关数据,如海关十位数编码,装箱单数据,商业发票数据,报关要素等等,寄出的资料必须向货代确认是否收到。
2.5 确认提单:货代会传一份格式提单让你确认提单。如果是T/T,那一般确认好件数,毛重,体积,就没有很大问题。如果是L/C,必须要按照L/C上的条款来确认,如收货人,船名航次,是FOB还是CIF,是整箱还是拼箱。提单一般是开船后才能出来。如果电放则需要制作一份电放保函给货代,让其制作电放提单。提单分为电放提单以及正本提单。
2.6 保险:如果是CIF方式走货的话需要做保险。保险是以报关时的发票为基准的,加上重要的船名航次、保险金额、保险时间。
2.7 原产地证书:原产地证书分为一般原产地证C.O和普惠制产地证FORM A。一般原产地证可以通过贸促会或商检局申请:普惠制产地证则只能向商检局申请。原产地证书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优惠政策。并非全部单证都要做原产地证书。做原产地证书,必须向商检局或贸促会提交包括原产地证书的申请表格、原产地证书表格、装箱单、商业发票、提单复印件在内的单据资料。
2.8 拿单:船开后2~3天内,货代会列出清关费、文件费、操纵费等用度清单,逐项支付后,把水单发给货代。货代核实到账款项后向其拿正本提单。按常规来讲,应该指派专人亲自到货代公司提单,或者直接向货代公司发出寄单委托书,令其将提单寄到公司。如果提单电放,出提单电放申请,盖上公司章,签名后通过传真发给货代,并将货代传真回来的提单副本存档保管。
2.9 议付单据:议付单据系一套涵盖了原产地证书、提单正本、保险资料,以及明确标示发票号、柜号、封条号的发票装箱单的出货资料。通过电邮向客户发送提单正本的复印件催款,所有款项到位后寄议付单据。
2.10 开票资料:出货后从货代公司取出作为向工厂出具票据时的对照单海关预录单,以确保工厂开的票与报关资料一致。
2.11 退单:报关后一个月,跟货代催要报关行或货代会将报关底联及核销单退税联退还给你。退税时除了要出具这些单据,还应该出具银行的核销水单。
2.12 业务登记:每单出口业务在完成后要及时做登记,包括电脑登记及书面登记,便于以后查询,统计等。
2.13 文件存档:所有的文件、L/C和议付文件必须留存一整套以备查用。需要笔者做的是要将纸张形式的资料放在文件夹里,同时还需要输入出口发票。
3 流程中的注意点及单据的时间要求
3.1 流程中的注意点
3.1.1 在租船订舱时,笔者会放松警惕,常犯错误为:FREIGHT COLLECT写成FREIGHT PREPAID;一些不从上海港走的货写成了SHANGHAI。
3.1.2 商检比较简单,但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及时的向厂方商检员催商检凭条,并及时将商检凭条转给货代在报关前。
3.1.3 报关时具体要求,因为笔者主要做这块,所以比较熟悉,也知道注意点,报关单据包括装箱单、发票、核销单、报关单、报关委托书。
装箱单、发票、报关单、报关数据是自己做的,这些都有的内容(发票号,日期,买方公司名称,起运港和目的地,唛头,货描,数量)要保持一致,发票要注意报关的金额一定不要错,这些做好,认真检查完毕,都要传递给货代公司的操作员的。
核销单是一式三联,要盖五个章,两个公章,三个条形章带公司名称和在外管局的编码,盖在对应的地方。
报关单一般不填内容,最底栏申报单位那盖报关专用章;最好多寄给货代公司几份确保打印时无误,要不然就有得重寄,更费时费力。严重时因为这个赶不上船,就不好交代了。
报关委托书是委托别人报关时用的,一式三联,每张都得盖章,右上方和左下方有日期的地方各盖一个公章加法人章,内容可填可不填。
空白A4一般寄6张,一般在右下角盖上公司中英文章和法人的章即可,是用来给货代打印商业发票、箱单等等。其中也已包含多寄的。
以上单据都是一般情况下需要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所有单据准备齐全了寄给货代或指定地点。寄件之前一定要再审一遍看看所有单据是否都齐了,要盖的章是否都盖了。
3.1.4 一般提单货代公司都是按照你的托书的数据进行填写,只要认真仔细的核对,一般就没问题了。
3.1.5 原产地证书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人为的因素比较大,所以自身的核对很重要。曾经就有一次疏忽,被商检局的人把字母给打错了,当时笔者没有查出来,后来还特地去改了一次。
3.1.6 开票资料是要和工厂打交道的,所以必须写清楚,也必须和工厂交代清楚,写明公司抬头,第一次开发票必须给工厂税务登记证的复印件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否则犯错误是十有八九。
3.1.7 退核销单一般在出货一个月之后跟货代催要,一般情况下,都是付款买核销单,一开始的时候这个环节总是疏忽,虽然这是个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殊不知就是经常忘记。
3.2 各种单据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