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文化发展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插花地 正安县 不利 经济发展
正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素有“黔北门户”之称。正安县与多个县、区相邻;北邻重庆,南接湄潭,西挨桐梓,西南邻绥阳,东北接道真,东部挨务川,东南接凤冈。其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经济却很落后。导致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插花地的存在。
一、正安与周边地区插花地问题
插花地是历史时期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区域或社会现象,在当今行政区划中也是屡见不鲜。清代学者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瓯脱之地”三种类型。华离之地也称飞地,指某地行政隶属于一地,但实际地理位置却处于另一地的包围圈之中,犹如孤岛般与所隶属地区没有连接;犬牙之地则是两地本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但由于中间是另一行政区域,仅有一线相连,看似犬牙交错;瓯脱之地即是绵延脱入他境的土地。杨斌教授在《历史时期西南“插话”初探》中将其定义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1] 正安县与周边交界地区插花地十分常见,尤其是正安与道真、务川;正安与湄潭等地的插花地现象非常突出。
(一)正安与道真、务川
正安与道真、务川地区插花地较为复杂,由于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各地管辖,民国时期,各个行政区划间曾多次作出调整。民国四年(1915年),正安将长滩、打鼓坡、沙窝等地拨给婺川(今务川),婺川将石桥、水麻溪、旦坪、陈家厂等插花地拨入正安;民国七年(1918年),正安县将冯家嘴、水珍珠、瓦厂坝、磨子岩、鹦嘴岩、椿颠寺等地拨给婺川,婺川将上观音、梁岩、潘家沟、插柳台等地拨入正安;1954年7月,将正安县十区新模乡第9村10组划归婺川县第二区珍珠乡,将婺川县第二区高洞乡的一个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河渡乡、第10组划归正安县第五区三元乡。1956年,将婺川县插入正安县境内的中朝乡及两县共管的中观场划归正安县;将婺川县丝棉乡的第六、七两村拨归正安县,将道真县铁窑乡拨归婺川县。[2]
直到今天,正安与道真、务川交界处仍然存在大面积插花地,正安县上坝村插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被道真县棕坪乡与务川县涪洋镇三面环抱,十分不利于管辖。
(二)正安与湄潭
正安县南面的插花地更为复杂,谢坝仡佬族苗族乡马兰村就像一把钩子紧紧地钩入湄潭境内,呈瓯脱之势;而湄潭县的西河乡则像长了满口利齿的动物紧紧咬住这个“钩子”不放,这类插花地由于面积较小,情况比较复杂,地方政府管理起来非常不便。
二、正安县插花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正安县插花地较为典型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一)正安县插花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班竹乡在正安县处于较为偏僻的乡镇。而且海拔较高,在正安县境内属高寒区,经济十分落后。这与其远离行政中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地图上我们一眼便能看出来这里的插花地情况,同样务川、道真与班竹乡接壤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
谢坝仡佬族苗族乡始建于1987年10月,1992年“建并撒”时,合并原来的谢坝、上关、马南三个乡为现在的民族乡,是遵义市的8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属于典型的少、边地区。谢坝是离正安县城最远的乡镇之一,而且马兰地区还瓯脱入湄潭县境内,管理十分不便。这些都是影响谢坝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插花地的存在带来的不利因素
班竹、谢坝这两个乡镇本身就是属于边缘地带,而插花地的存在更是加重了当地经济的恶性循环。首先,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行政区划管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传达、实施;其次,贫困的边远山区很难留得住人才,使得这些地理位置边远的插花地地区教学质量极为落后,长此以往,便形成越落后越贫穷、越贫穷越落后。还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边缘地区的治安问题。在历史上,由于交通、通讯的落后,插花地地区时常出现“肘腋之下,皆他境之民,卧榻之旁,悉他人之地。其所应教诲者、应整饬者、应修明者、应捕逐者,皆在数百里之外。”[3] 在这样的情况下,盗匪彼剿此窜,容易藏身。另外,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加快正安县插花地地区经济发展办法
班竹、谢坝都是经济落后的边缘乡镇,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当然,解决插花地的存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清理拨正,适当调整插花地
对于插花地带来的负面影响,各个时期都提出过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插花地进行清理拨正。雍正时期曾大规模调整插花地。道光年间,安顺知府胡林翼,对贵州存在严重的插花地极为重视,曾多次上奏建议拨正插花地,道光年间也对插花地作了清理拨正。咸丰、光绪年间也各有一次对插花地的清理拨正。民国时期的清理拨正就更多了,而且多次涉及正安县。
(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插入务川与道真之间的上坝村便是当地有名的农场,其中上坝茶场最为著名,当地政府可以扶持引进先进人才和茶叶加工技术,大力发展产茶业。
谢坝乡山林覆盖率居全县前列,林中大脚菇、金针菇等野生菌类俯拾皆是;草坡草地面积广,是畜牧业发展的理想牧场。谢坝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满足当今都市人对绿色产品的大量需求。
总之,要想经济得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参考文献:
[1]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 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贵州省正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正安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校勘.(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摘要】最初的电子游戏仅是人人对抗或者人机对抗,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属性,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技术的提高,文化的加入作为丰富游戏内容的方式在慢慢加强,而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影响了游戏的风格与玩法。
关键词 文化 游戏 文化差异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游戏玩家的影响
现在“全球化”的概念盛行,电脑游戏界无疑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如果年龄上的断层我们称为“代沟”,那么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称为“文化沟”,而文化差异也会对游戏制作带来影响。“文化”,简单的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①。美国现代学者塞谬尔·亨廷顿,在讨论东西方文化冲突时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与其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普遍的见解、观点、观念及其价值取向。在2008 年的ChinaJoy 论坛上,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说,他一直希望把中华文化通过作品传递给广大的消费者,而完美时空总裁池宇峰先生则强调网络游戏海外出口的重要优势就是传播中国文化。文化是电影、电子游戏等创意产品的灵魂,这些产品如果没有文化则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图像代码拼凑品,虽可以让大家玩的过程中同样享受到感官刺激,但却不能够持续的吸引玩家。
国产网游一般都是取材于武侠,这当然与中国的武侠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真三国》、《剑侠情缘》、《天龙八部》,《梦幻西游》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大的用户群,这当然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习俗和精神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这些游戏同时也畅销东南亚市场,大概也是因为同属于东方儒学文化圈的因素②。在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里,许多高手都是独行者,他们武功盖世同时又行侠仗义而且长得英俊潇洒。在游戏中,中国玩家希望扮演一个武功盖世有钱有势有装备的英雄,于是为了快速升级获得好装备获得认可,许多人采取用钱来买荣耀,这也是国内有如此多人民币玩家的原因。同时中国传统战争讲究谋略,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大多数人熟知,所以在一些战争题材的游戏中,中国玩家会讲究伸缩防御,快速穿插等战术,总之是与敌人斗智斗勇,而同一款战争游戏在深受西方影响的国家俄罗斯,它们更注重进攻与激情,这与他们大男子主义的文化密不可分,这也是历史上其他国家的人称呼他们“疯狂的伊万”的由来吧,在这种大男子主义文化熏陶下,进攻团队胜利是最重要的。的确,在西方文化中,团队合作很重要,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洲大陆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所以他们不得不依靠团队合作来对抗强大的敌人,以延续自己的生命。在西方传统游戏龙与地下城中,玩家要扮演战士、牧师、法师等不同职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如击杀恶龙,探寻宝藏的任务。而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也竭力传达这种文化思想,比如高等精灵以传授魔法为代价与人类联手抗击巨魔,这与中国的武侠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同时对于网络游戏中的团队副本环节,西方玩家会选择分工协作的团队游戏模式共同刷完副本就撤,但是东方玩家则会独自挑战副本大boss,体现了中国玩家渴望成为英雄的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少的人,来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以此来赢得人们对他们的崇拜与仰慕,这不得不说是武侠文化根深蒂固的表现。
正因为东西方的观念导致在中国,或者说亚洲地区,我们讲究的是一种对外部力量的寻求,从而获得新的力量,人本身的力量往往得不到重视。而西方,则非常看重人本身,能力的获得是开发自己,因为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力量,只要我们善待自己,发现自己,就能拥有自身的能力。
正因为对人能力认识的不同(一个是向世界索取,一个是发现自己),使得游戏设计者受到影响,有了不同的技能设定。中国的大部分游戏的技能,都不是天生天养,想要某一种能力,你只有去寻求这一秘籍,而找到了,只要一秒,就掌握了。而西方大部分游戏,技能是完全展示出来的,每一个技能相互关联,只要你不断学习,修炼,慢慢的锻炼自己,只要你自身素质达到了,你的潜力就会被激发,你就会获得这项新技能。
二、神经作用对游戏玩家的另一种影响
德国哲学家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人”③。正如人渴了想喝水,游戏所创造出的意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几乎无任何差别,所以在游戏中,也能激发害怕、高兴、愤怒以及愉悦等基本情绪。以俄罗斯方块为例,它运用了典型的动机激励模式,累积的积木会留下空隙,然后玩家会感觉到有问题要解决,于是产生焦虑感,积木不断积累变高时,玩家的焦虑也随之增加,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愈加迫切,于是大脑刺激发出多巴胺,于是不断累积的积木象征着不断累积的焦虑,而这种消除积木获得成就感是所有玩家都能通过这款游戏获得的,这种水平的游戏大多使得脑中分泌大量不同感受的神经化学递质,而当理智的信号促使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来镇定时,便产生了愉悦感和兴奋感。当下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等休闲游戏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多巴胺和内啡肽的作用。从玩家的情况看,处于现实生活中的玩家,都在谋求个人的发展生存,每个人都有精神物质需求,都需要休闲娱乐,特别是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中,轻松休闲的娱乐需求是如此的显著。人们总是会创造另外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安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的伤害或者加强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获得的奖励或者逃避现实世界。
但是同样类型的游戏,比如给人同样的音乐类型游戏,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游戏太古之达人和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美国游戏摇滚乐队,在操作极其类似的方式下却有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太鼓之达人的视觉风格采取了浮世绘和日式动画上色相结合的构陷平突发,而且在太鼓之达人中有表现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许多细节,例如有生命的铃铛,会跳的章鱼丸子,以及游戏曲目的选择用卷轴表示,也表现出日本本土朴实的宗教信仰中关于世界万物皆有神灵的观点,而摇滚乐队则反映了欧美人的审美习惯,较为写实的3D 模型,极其新潮的前卫服装,各种喧嚣类型的摇滚音乐以及各种镭射灯光的舞台都体现了热情泵房的美利坚民族文化,非常符合美国人个性独立,夸张,奔放的性格,以及强调个人价值崇尚竞争,有成就意识的民族特点④。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共同维系的东西,那岂不是文化无法传播,所有的东西包括游戏都有局限性,更不会出现风靡全球的植物大战僵尸和愤怒的小鸟。游戏其最后的结果是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刺激,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感到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思的,有味道的,有意义的。
三、游戏的普世情感
由于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差异近,东西方在对艺术表现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差异,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外艺术交流的逐渐频繁,中外艺术在国内各个领域开始出现同台献艺的现象,从传统的音乐、绘画到建筑再涉及到新兴的网络游戏行业。游戏蜗牛2012 年“新魔幻·新世界”网游布局领军之作,中俄联合出品的次世代3D 新魔幻网游《黑金》在之前曝光的世界观、题材等信息上,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东西文化的交相辉映,而最近《黑金》官方所曝光的背景和游戏造型,所透露出的东西方文化,则包含了从建筑、历史到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艺术无国界”理念下的东西方文化的极致美感。
设计学家Donald A.Norman 在《情感化设计》一书艺术中提出,研究人类的审美和愉悦,应从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建立在神秘主义之上⑤。而神经学家MacLean 曾将人类大脑区分为三重结构,爬虫类脑负责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古哺乳类脑负责激发害怕,高兴等基本情绪,而新哺乳类脑掌管语言艺术等高级思考,而普通的游戏类似早期游戏Pong 只会作用于爬虫类脑,而后来的游戏中期作品类似俄罗斯方块以及愤怒的小鸟都影响了爬虫类脑的激素分泌,而情感类游戏类似Journey 或者异域镇魂曲影响的则影响了新哺乳类脑的思维,以Journey来说,它是由华人陈星汉开发的PS3 平台游戏,他的游戏都被冠以禅派特点,这款游戏室是一款在线网络游戏,特殊的是它没有用户登入名没有杀怪角色没有手没有武器没有升级,有的只是在一片人海中慢慢的探寻行走找到系统随机匹配的一个角色然后一同达到一个游戏的顶端,这款游戏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正如人饿了就会找吃的东西,人缺少某种情感了就找其他能给与这种情感的物质来替代,小说,音乐,电影的流派几乎都因情感类型不同而分类,而电子游戏作为一个新型的娱乐媒体,它也能更能带来情感,在传统文化中,游戏中无非就是打杀获得成就,而就情感来说,游戏是为了获取情感,和过路人交流,放下城市中的烦事去深山中远游,而中国国产游戏要走出国门,更重要的是在于游戏中的情感。人都需要情感的冲击,传统的射击RPG 或者动作游戏已经让大家审美疲劳,我们更需要关注更深层次其实也是最简单的情感,比如让玩家感觉到渺小,就像胡夫金字塔面前合影的你面对世界时如此的渺小孤独,如此真正打动人内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而文化却是无国界的。
参考文献
①②王鸿冀,《走向高尚:谈中国的游戏文化发展与艺术品位》,360doc.com/content/11/0301/12/6052654_97109332.shtml
③黄石:《数字游戏策划》[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④邵兵,《浅析数字游戏设计与东方艺术形式的结合》[J]《. 美术大观》,2011(10)
⑤Donald A.Norman :《情感化设计》[M]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1.1 人文性
我国《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即其是我们人类文化中的核心优秀部分,其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意义。简而言之,人文——人的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烙印。现代教育崇尚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对其人文特性进行全面开发与培养。人文教育则是将我们优秀的文化,全面作用于学生身心的方方面面,使其浑身散发出一种智慧理性之光,这个过程就是人文教育的全过程。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以人文理念为宗旨,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也注重其体育文化的习得。例如,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尽显了其浓浓的人文情怀。
1.2 循序性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砖一瓦夯实累积而成,不是一蹴而就平地而起,高校的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每个高校都有其固有的体育传统以及体育文化氛围,其所秉承的体育教学理念也略有差异。但是,其对于学生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教化作用却都是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从最开始的浅显到最后的领会运用,是一个慢慢长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完成从基础到高阶的蜕变。另一方面,高校整体的体育文化的塑造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和演变,具有长期的建设性。
1.3 综合性
高校教育最鲜明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专业性高,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制度、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赛事,这些都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高校不仅设置了露天运动场所,还设置了室内体育馆,以满足不同体育课程的不同需求。同时,高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并积极参加各个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此外,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科目繁多,从全民皆宜的足球篮球,到风靡一时的舞蹈健身,再到修身养性的太极瑜伽,系统的课程设置见证了体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过程,而这些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最有力佐证。
2.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 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丰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的教学体系己经日趋成熟,茶文化作为一种新元素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其精妙的文化意义对于高校体育制度的建设与体育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的体育课将会新增一门茶文化与体育的课程,然后与此柑随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也会应运而生,这是对髙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中的平和从容之气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树具有重要意义,宁静淡然的茶文化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体育赛事中的浮躁功利之气。
2.2 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茶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璀璨的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茶文化却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遭遇了“生存窘迫”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出现断层危机。而将茶文化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对于萎靡不振的茶文化而言,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体育教学中茶文化会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是出于内心的喜欢抑或是迫于考试压力,学生们都会或多或少地了解一定的茶文化知识,这就在无形中对茶文化进行了弘扬。同时,高校学生是传统茶文化继承者的最佳选择,其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理解和吸收精深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其具备将茶文化内容以深入浅出地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2.3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塑造其良好的品格
我国茶文化是融儒家、佛家以及道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其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茶文化一度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囊括了茶艺、茶具、茶道以及茶学、茶歌、茶故事等物质精神文化内涵,对于拓展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大有裨益,同时也能刷新其对茶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其对茶文化的好感与兴趣。此外,茶文化奠定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忍不拔、怡然自乐、淡泊质朴的精神内。核对于高校学生的性格塑造具有正面的积极影响,学生在淡然朴实的茶文化的陶冶下会少一分戾气,多一分平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重塑,将会促进其人文修养气质的提升。
3.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3.1 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
茶文化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将会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股文化气息,增加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构筑完备的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首先应该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建立茶文化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并建立该课程的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的课程内容以及合理有效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理念与方法逐步搭建起茶文化理论体育教学系统的大楼。另外,评估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幵展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师生间的双向评估制度对于茶文化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茶文化认知程度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授课方式以及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3.2 完善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设施的配备比较完备,专业的训练场地与较为齐全的运动器材是高校体育课堂有声有色进行的必要前提。因此,茶文化体育教育也应该添置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统一发放与茶文化体育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材。开设专门用于茶文化体育教学的专用教室,配置饮茶所需的茶壶、茶台及茶盏等茶具,以增添茶文化体育课堂的真实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开展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的其他相关装备也不能落下,高校应增加设备购买的经费,为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加强茶文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工作
茶文化第一次被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但其己不是首次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据了解,部分高校早己开设了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开课。但是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一个人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融入创新因素,导致课堂氛围一片死气沉沉,也埋葬了学生对茶文化最初的好感。因此,在茶文化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充分调动每一个元素来活跃课堂气氛,重述茶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将户外授课与室内授课这两种模式相结合,对茶文化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方面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精髓。另一方面,在茶文化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并举的原则,不遗余力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热情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
茶文化体育教学受制于课堂时间,其文化内涵并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完全的展现出来。因此,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育。实践活动以另一种方式对茶文化体育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例如,可以在人文教育中增设《品茶文化》、《茶叶历史》、《茶艺思想》等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另外,也可以通过举办茶叶与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诗茶歌茶故事表演大赛以及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等活动促进茶文化的传播,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气息。同时,可以在学生中组建茶文化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茶文化体育活动。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文化基地与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魅力。
4.结语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茶文化可以扩大茶产品的销售传播渠道,可以推动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增加茶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在国内有很多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茶马古道”,一千多年来,联系着内地与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今,古道已成为一种精神与文明的象征,这种古道文化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黑茶热,推动了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湖龙井,品质上乘,但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赋予了其更高的附加值。安溪铁观音,畅销全国,得益于多年开展的茶文化宣传活动,让安溪县从有名的贫困县向全国经济百强县华丽转变。
2茶文化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2.1茶文化发展对三江县茶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山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据报道,2013年三江县共有5万多农户30多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9867hm2,年产干茶10500t,总产值10.1亿元,茶叶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茶园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3]。三江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当地茶文化的发展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政府意识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宣传三江茶文化:将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特色的侗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通过以“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把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侗族风情与茶文化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侗民俗文化品牌提升三江茶叶品牌[4];举办“三江春”等茶文化节,展示茶叶产品、茶叶加工设备,组织百名侗妹手工炒茶、打油茶,万名游客在风雨桥上品尝茶叶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地特色茶文化。三江县通过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好地向外界宣传、推介三江茶叶,提高了三江茶叶的知名度,拓宽了茶叶市场。
2.2茶文化对六堡茶发展的推动作用
广西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品质及保健作用独特,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文化内涵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挖掘整理宣传,仅有东南亚、粤港澳、广西和国内极少数消费者对六堡茶有所了解[5],严重制约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导致梧州长期存在茶园稀少、茶产量低、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甚至一度沦落为边缘的“夕阳产业”。到2002年,广西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2家,产量不足1000t,产值不足2000万元,内需市场低迷,65%的产品供出口[6]。2004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把六堡茶培育为梧州重要支柱农业产业。同时,有关六堡茶的文化也逐渐被重视挖掘宣传,政府和企业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茶博会,茶文化节,六堡茶品茶、斗茶赛,相关的摄影、诗歌大赛,大力挖掘六堡茶的文化精神内涵,展现六堡茶魅力。此外,越来越多介绍六堡茶的书籍《中国六堡茶》、《六堡茶文萃》、《六堡茶》等也出版发行。六堡茶茶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极大地推广了六堡茶,提高了六堡茶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六堡茶的价格稳步上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内销售已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拓展到2012年的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7]。截至2012年12月,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六堡茶年总产量达到了8500t,产值超8.5亿元[8]。据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2位,仅次于普洱茶,在整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六堡茶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与茶文化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2.3茶文化旅游推动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发展
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位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该园将茶叶科学、茶文化与旅游、经营相结合,以游览、科技示范、休闲、品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旅游。园内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建设,设置有“二园”和“五厅一台”(茶树品种园和茶叶高产示范园,茶叶加工厅、科普厅、茶史陆羽厅、茶艺品茶厅、产品展示厅及了望台),以一个别致的窗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现代茶业。作为全新的桂林特色旅游产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至2007年4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0万多人次;至2006年底,旅游者购买茶叶、茶制品、茶具等销售额共4800多万元[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茶文化与茶产业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广西的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2.4茶文化旅游带动七仙峰茶场的发展
阳朔七仙峰茶场位于旅游名县桂林阳朔县城北十余里的山区,是著名歌剧《刘三姐》“采茶歌”的拍摄场地。茶场景区开设有茶叶科普区、产品展示区、制茶体验区、茶叶品尝区等,游客在景区里,除可以尽情游览优美的茶园景色外,还可以亲自采茶制茶,体验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品尝亲手加工的茶叶,品尝用茶叶烹调的各种美食,享受茶文化的乐趣。目前茶场已发展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荣获广西第一批“新乐茶休闲游”新线路景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农家乐旅游景点,集观光、餐饮、住宿、采茶、茶艺表演、品茶购物为一体[10]。据李良活、陈新强报道[11],七仙峰茶场景区2010年春开始运营旅游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达53000多人次,游客以桂林市与附近城镇的年轻人为主,还有部分是前来阳朔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茶场2012年茶叶产量15000多kg,景区内销售量就占了60%,每公斤平均售价250元以上,茶叶销售收入450多万元。
3加快广西茶文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广西茶业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突出,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要充分重视挖掘整理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精神,借文化打造品牌,提高广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广西茶产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1提高意识,做好规划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茶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赋予茶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茶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广西茶行业要抓住机遇,提高意识,把广西茶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到广西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让茶文化更好地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
3.2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宣扬力度
广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吕仙茶、象州茶、容州竹茶等生产[12],应充分重视广西茶史资料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六堡茶、南山白毛茶、西山茶、凌云白毫茶、茉莉花茶等文化的研究,形成本土特色茶文化,使广西茶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地注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定期举办茶歌、茶联、茶书画、茶摄影创作等比赛,举办茶文化节、茶事活动;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适时邀请茶文化专家做相关报告,交流广西茶文化、茶产业经济的经验,探讨发展之路,等等,积极传播、宣扬广西茶文化,使广西的茶产品打上文化的烙印,走向全国市场。
3.3加强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
广西茶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品牌少,茶叶“有品无牌”,导致广西茶叶价值低,知名度小,没有市场竞争力。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广西的茶叶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吸引民众的永恒魅力。因此,加强广西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以茶文化建设来支撑茶叶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茶叶企业要挖掘、提炼与总结茶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与提升,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茶叶生产、茶产品中,打造特色,以优秀的茶文化来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推动茶企的经济发展。
3.4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关键词】茶文化;二胡音乐;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064-01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音乐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胡又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二胡乐器的独特演奏特点,使其最能体现演奏者的文化底蕴,并且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一方面其与茶文化有共通之处,因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在一起,深受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
一、茶文化在中民间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茶文化在娱乐中的作用。民间音乐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民乐艺术同茶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后,迸发出独特的艺术气息与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寓教于乐”作用,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中体会快乐,这也是二者可以得到广泛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例如,人们在品茶时需要有一个良好而愉快的心情,此时如果再配以二胡弹奏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缓的环境,有助于人们品茶静思,还可以使人们思想得以升华。人们在这种舒服愉快的环境中,伴随着二胡音乐的优美旋律,又可以更好地品味茶文化,体现茶的静思作用。同时,品茶者心情愉悦的时候,又会依据自己的心情变化,去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乐曲。如此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即能体现民间音乐艺术的优美与高雅,又能体会与感悟到茶文化博大精深。
(二)茶文化对音乐教育性的促进作用。民间音乐艺术不但具有娱乐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音乐所表达与传递出的独特思想与含义,发挥特定的教育意义。当民乐艺术同茶文化相互整合之后,人们在品茶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开拓与提高品茶者的思想与视野。同时,又可能让品茶者在各种音乐艺术的演奏中得到一定的教育。比如把品茶与二胡音乐相互结合起来,可以让品茶者在品茶时,可以去感悟二胡所弹奏出古典音乐或是現代音乐。
二、茶文化同二胡之间的共同点
(一)二胡音乐中对于道家思想的阐释。二胡是一种很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器,在中国悠久历史当中,其与中国道家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各个朝代中道家思想的传播的重要工具。二胡乐器,因其音色与音质的特点,特别能与人们的心理产生共鸣,优良的二胡名曲都具有陶冶思想与洗涤灵魂的作用。例如,著名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传世名曲,此曲不但可以把人们引入到夜阑人静,月冷家清的意境当中,让人感受到江苏无锡惠山泉的自然之美,使人与自然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还可以把作者那种跌宕起伏而坎坷的人生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从思想上得到共鸣。另外,道家思想代表作《道德经》中所提倡的做事态度,以及恒久的心态,同二胡的本身特点之间具有很大的默契。熟练的二胡演奏者无不是经过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一点与道家思想具有共同之处。
(二)二胡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感情寄托。二胡最早起源于唐朝,当时正值中国儒家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一个时期,所以二胡从其出现之初就与儒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二胡在早时被称作为“奚琴”是胡琴的一种,到了近代也被称作二胡。到目前为止,二胡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如此长久的历史中,二胡渐渐的成为文人士人寄托情感的一种重要载体。人们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与历史背景发明了出很多的表现形式,例如高胡、中胡以及革胡等。在封建时期,二胡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并且因其中正和平的音色与音质同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三、茶与二胡的有机融合
当代的茶艺表演多配以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因为茶艺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而古典音乐中最体现古典韵味的就是二胡所弹奏的音曲。因此,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利用二胡音乐的引人入胜的作用,把人们更好的代入到茶文化当中。比如在进行茶艺表演时,经常用到的经典名曲《弹乐》与《红梅随想曲》,让人们在欣赏茶艺的同时,又可以体会到二胡乐曲所营造的优美旋律。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感受二胡音乐之美的同时,又可以品味到茶的浓郁芬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古典乐器。对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与传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其与茶文化相互结合之后,就形成了雅俗共赏被广大人们所喜爱的特色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与二胡音乐的深层次融合,使其表达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其影响也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孙博.茶文化与二胡音乐的深层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40(01):293-294.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的古国,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早期的加工方式是由蒸青团茶发展到蒸青散茶,再到炒青散茶;茶叶种类也由单一的绿茶类,逐渐发展为六大茶类;由小规模手工作业,发展到机械化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已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必需品。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文明健康饮料之一。茶叶的消费需求逐渐地向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等方向发展,单一的产品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
1良种选育
品种是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自然因素,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了成品茶的外形和内质。优良的茶树品种,不仅能大幅度地提高茶叶产量,而且能显著地改善茶叶品质,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同时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建立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在茶叶市场中,不仅仅是茶叶质量的竞争,同时也是茶树品种间的竞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良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例如:适制绿茶的良种,发芽期早,抗性、产量都较一般品种要高,且鲜叶中的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较著名的有龙井43、福鼎大白茶、紫阳种、迎霜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碳氮代谢适中,水浸出物、醚浸出物含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糖类物质含量较丰富,有一定含量的儿茶素,且各种元素含量比例协调,比较著名的有铁观音、黄金桂、武夷水仙、凤凰单丛、白叶单丛等,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通过科学方法,对良种进行选育,对茶区的环境条件、品种的适制性进行研究,选择早、中、晚品种搭配等措施,大力推广,结合高水平的栽培管理措施,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茶园管理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叶经济发展的起源地,但是在世界茶叶市场上,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面积第一,产量和出口却是第二或第三的局面。其中存在很多原因,表现在茶园管理方面,是因为茶园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产量较低、品质较差,进一步影响了和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世界各产茶国都把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和根本性农业措施[2]。如何利用生态措施来改善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减少农药残留,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实现茶叶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茶叶研究人员倍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欧盟也不断增加茶叶农药检测的种类和降低农药残留量允许标准,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幅度减少,使我国多种茶叶无法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3]。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今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茶叶农药检测品种和农药残留量的允许标准将不断增加和降低,各茶叶进口国仍然会不断的要求出口的茶叶食品安全合格。因此我们要解决出口量和质量安全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茶叶科技工作者不断的努力,研制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找出在生长过程中不易受到污染的茶树栽培模式和茶园管理措施,有计划地发展生态型茶园,开发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与国际茶叶市场接轨[4],这样才能使茶园的管理既满足茶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能改善和保护茶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处理好发展茶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茶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3茶叶机械化生产
茶叶机械化生产主要包含机械化采茶和机械化加工,机械化可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销售优势,有利于茶叶生产的有序化、清洁化进行。茶叶机械化生产具备以下优点[5]:①产品规格统一,可以形成批量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而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产业化的组织系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标准的贯彻实施,同时可以通过商标注册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③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金的积累,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与应用,能够把茶叶生产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可以形成足够的综合开发实力;④打破传统的生产、加工、销售、出口存在的条块分割局面,大大缩短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出口的运作周期,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应结合各种茶类的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形成的机理和工艺基础进行研究,设计开发出与其相对应的加工机械,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市场的竞争是产量和质量的竞争,而生产企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高水平的机械化运作能充分的体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产业化发展。
4夏暑茶利用
夏暑季节光照较强,气温较高,茶树体内的碳代谢水平较高,因此茶多酚类的物质积累较多;而氮代谢水平较低,氨基酸类物质含量较低,对于一些绿茶产区来说,所制成的茶叶滋味苦涩,汤色较暗,各项感官指标都不如春茶,因此没有销售市场,茶园基本上封园停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鲜叶原料的浪费。对于乌龙茶来说,夏暑茶的香气及内质也不如春茶、秋茶,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工艺或者产品的形式进行改进,从而使鲜叶原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目前对夏暑茶的一些研究发现:绿茶加工过程中,对鲜叶进行适当摊放过程中,鲜叶中的多酚类,尤其是酯型儿茶素部分水解成了苦涩味和收敛性均较弱的非酯型儿茶素;部分蛋白质水解为具有鲜爽味的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和果胶也部分转化为水溶性糖和水溶性果胶,同时采用蒸气、微波杀青,轻度揉捻,分次干燥,这些处理都有利于增加茶叶水浸出物的含量,增进茶汤的鲜醇度和浓度,降低酚氨比,减轻夏暑茶的苦涩味和收敛性[6];对乌龙茶方面的研究则主要通过改变做青过程中温湿度条件等,使多酚类物质得到有效的转化,提高香气,改善茶叶品质。除了对工艺的改进,生产上还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外源物质,如多酚氧化酶、微生物等,促进物质间的转化,达到改善茶叶品质的目的;或者根据生产的实际,研发出不同的茶类,如夏暑绿茶原料用来做乌龙茶、黑茶或饮料等,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际,综合运用这些方式,来充分利用夏暑茶,减少浪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5茶叶功能性成分利用
茶叶中的功能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功能成分,包括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咖啡碱等,另一类是次要功能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芳香物质、酶类等。目前,茶叶功能成分的性质及开发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主要成分,其它次要的功能成分由于其含量较低或提取制备较难实现等原因,研究和开发利用相对较少。经过茶叶工作者的研究,茶叶中各主要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已逐渐体现,现总结如表[7]:从表中可以看出,茶叶作为天然的饮品来说,各有效成分之间既具有独特的功能,又具有相同之处,因此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综合技术,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离提取,进一步的应用到食品、药物、饮料当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的一些研究由于受到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开发利用,因此产品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已知的功能外,各成分新的生物学功能,优质、高效、安全的提取技术,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控制等问题都制约了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技术人员,对提取技术等进行研究,建立标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力。
6茶叶新产品开发
6.1速溶茶
速溶茶是以成品茶或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分离、浓缩和干燥等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饮料产品。形状有粉末状、碎片状、颗粒状,该产品冲水即溶,没有余渣,故称为“速溶茶”。由于速溶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茶叶原本的色、香、味品质,且同时具备了营养、方便、卫生、高雅等优点而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是国外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饮料。速溶茶既有别于传统的茶叶,也不同于一般的饮料,饮用方式独特,可以直接冲泡,也可以加入其它风味物质进行调饮,因此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通过运用茶叶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吸取制茶和饮料制作技术的成熟经验,结合当代化工的基本设备,使速溶茶的加工实现连续化、自动化、自控化,能有效地推动茶叶新产品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6.2茶饮料
近年来绿色、保健食品的兴起,为液态茶饮料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上液态茶饮料具有方便、新型等特点,各大饮料生产厂家也加快了茶饮料的研发和生产步伐,期望在茶饮料市场取得先机。从国内外饮茶方式的发展来看,已经历了“传统的热水冲泡,固体速溶茶的冷、热水冲泡,果汁茶软饮料即饮,纯茶汁软饮料即饮”的发展阶段。其中日本、台湾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最先发展到以纯茶汁即饮为主的饮用阶段,茶饮料已占据了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上的茶饮料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口味分为调配型茶饮料(以茶水为主体,添加果汁、糖、奶、香精香料、酸、中药等配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调和而成的饮料);按国家标准分为纯茶饮料、茶汤饮料、果味型茶饮料、碳酸型茶饮料、奶味型茶饮料等;按营养角度分为:纯天然型茶饮料(绿茶饮料、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营养型茶饮料(蜜茶饮料、茶咖啡饮料、液体奶茶)、保健型茶饮料(绿茶饮料、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研究新产品必须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的筛选茶叶原料、水质和风味物质,而工艺的各个环节:浸提、过滤、添加抗氧化剂或其它添加剂、包装、灭菌、贮藏等技术都直接影响了茶饮料的品质。目前对茶饮料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浑浊沉淀(茶乳酪)的产生;其次是茶饮料色泽的褐变;最后是加工过程中香气的散发以及不良气味的产生。如何加工出适合生产茶饮料的原料用茶,及找出科学合理的饮料工艺参数以及优质的保鲜技术,对茶叶加工业、茶饮料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3茶食品
近几年,在饮食界流行一种新的时尚,即从过去的“喝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方法则是将各种碎茶或者速溶茶粉加入到各种食品中,通过的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工出一种新型的食品,既有食品的口感,又有茶叶的风味,味道独特,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有:茶末巧克力、绿茶瓜子、茶叶月饼、绿茶口香糖、茶末豆腐、绿茶冰淇淋等,都是市场上畅销的商品。茶食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中低档茶的销路问题,或者如前面所说的夏暑茶的利用问题。这些茶叶在口味和品质上不被消费者接受,没有市场,但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和分离出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通过与食品加工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高茶食品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等,比如茶叶中的一些不溶于水的维生素类、蛋白质等功能成分,能通过直接的食用被人体吸收。发展茶食品不仅充分利用了茶叶资源,还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美味的食品,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可研究的食品有:添加维生素或儿茶素类物质的抗衰老食品,抗龋齿食品,以及降血糖、降血脂等食品。
6.4保健茶
保健茶可以使人们保持健康的身体,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长期饮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我国的保健茶种类可以分为纯中草药茶和以茶叶、中草药或微量元素配制的保健茶两种。以茶叶为主的保健茶,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茶叶的风味,同时具备中草药或微量元素的保健功效,目前有研究的如:金银花保健茶,荷叶茶、柿叶茶等,还有一些加入人体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硒、锌等,融合了茶叶和其他成分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日渐丰富,人们的食品消费行为发生了大的变化,诸如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摄入较多,从而引起了一些与营养结构改变,平衡遭到破坏等有关的疾病,间接地提高了人们对新型保健食品的需求。这些食品必须符合营养、保健、养生的功能,因此保健茶的发展前景巨大,结合茶叶科学和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发新型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保健茶产品在未来保健品行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7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我们现在所讲的茶文化,多半指的是狭义上的概念。近年来,各国学者通过应用茶学、医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对茶叶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了饮茶的各项生理保健功能,如抗癌、杀菌消炎、降血压、抗氧化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欢上喝茶,并且茶文化的层次不断提高。各地也在不断的举办大型茶文化节,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广东省茶博会、信阳国际茶文化节等,这些活动的举行,吸引了美、韩及港澳台地区的茶叶企业参加,不仅宣传和推广了茶文化,同时也带动了地方茶叶贸易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赋予了茶文化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茶文化出现了多种表现形式,且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内涵也在继续扩大、延伸。新时期的茶文化将科学技术、新闻媒体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培养了大批学习茶文化的专业人才,茶艺师等,利用媒体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等,准确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精髓,使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得到显著体现。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呈现出新型化、国际化等多种发展趋势。
8茯砖茶的研究
茯茶属于黑茶类,是我国边销茶中销量最大的一个茶类,由于它独特的品质特征及对人体特殊的保健功能,成为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因茯茶能有效的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且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对于一些老年人和饮食结构失去平衡的消费者来说,茯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茯砖茶品种进入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茯砖茶品质的形成与原料、工艺等因素有关,而独特的发花工艺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其中对冠突散囊菌的研究方面已逐渐成熟,通过分离、鉴定和培养,发现了冠突散囊菌的演变规律,保健功能等,但是如何提高发花的效率,快速检测发花的质量,提高发花的品质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茯砖茶主要是由相对较粗老的原料加工而成,其氟的含量高于一般较细嫩的茶叶,然而目前对于茯砖茶中氟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同时茯砖茶有效降氟技术、其他保健功能及新产品的开发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9科学饮茶
饮茶要结合科学的泡茶方式,才能体现其品质的优异,体会出不同茶叶的韵味。一般从泡茶用水、用具、水温、时间等方面进行掌握。用水要求无金属离子等杂质,甘甜、清洁、新鲜,一般为山泉水较好,井水较差。不同的茶类,泡茶用具也有所差异,如绿茶和花茶,一般选用透明玻璃杯,这样可以直观的欣赏茶叶的形态、色泽,赏心悦目,又可以感受绿茶特有的香气;因绿茶原料比较细嫩,水温一般控制在在85℃左右,高温易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类等物质,影响茶汤的滋味。乌龙茶一般选用紫砂壶,沸水冲泡,结合紫砂壶不走味等优点,以及烫壶、温杯、高冲、低泡的方式,充分的体现茶叶的品质。黑茶类,由于工艺的不同,冲泡时一般采用煮饮或沸水冲泡的方式,对茶具一般没有要求。不同地域和气候环境条件下,人们的饮茶习惯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北方地区多饮绿茶、花茶,南方地区多饮乌龙茶,西部地区多饮黑茶等。春季宜饮花茶类,夏季宜饮绿茶类,秋季宜饮乌龙茶类,冬季宜饮红茶,黑茶类。不同的茶类,其品质差异较大,针对不同的健康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人群来说,也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对胃酸过多的人群来说,不适宜饮较浓的茶;孕妇及儿童不宜饮茶;睡前、饭前饭后不宜饮茶;服用铁剂药物后不宜饮茶;老年人不宜饮生茶。而较适宜饮茶的有:脑力劳动者和夜间工作者,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运动、演讲后,宜饮茶,可补充水分,消除疲劳;过多摄入高脂肪的食物后宜饮茶[8]。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设立饮茶室、茶馆、茶叶店的酒店越来越多。餐厅、酒店等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套手艺,茶艺师是具有专业的茶叶鉴赏知识、茶艺表演技能和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茶业人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茶叶技艺师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特有职业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各个高校应将茶艺课程安排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知识技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茶学优秀服务人员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将中级茶技师的技能培养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技师的职业能力。
1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
1.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古到今,茶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茶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饮料,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良好的精神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喝茶不仅是因为茶水能解渴,更是因为茶馆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放松心灵、陶冶性情,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消费。在茶的泡制过程中,人们从茶叶的选择、茶具的摆放、茶室的布置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四溢的茶香,还会体会到精神境界上的宁静悠远。茶文化不仅传达了慢生活的理念,更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对处于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另外,茶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相关研究发现,茶叶中具有咖啡因、茶多酚、生物碱、维生素等几百种化学有益物质,是世界公认的高品质饮料。喝茶能使人兴奋,有利于消除疲劳,还能加速尼古丁、酒精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分解速度;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同时,茶叶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茶艺培训能够丰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自身技能和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中,茶艺是茶文化最有效的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时展的特色之一。与其他的礼仪培养训练不同,茶艺是一种独特的礼仪。茶艺服务要求古典高雅,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服装、所用的茶具、相关的动作等都要求尽量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展现茶的优雅。同时,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要求服务者庄重且姿势优美。一般来说,茶艺师应该有一双纤细柔软、不佩戴任何首饰的手,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不断升华自己,提高自身的气质。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烫壶、温杯、分茶,置水、分汤、嗅味等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水质、水温、茶水比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仔细观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加入茶艺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也能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就业。
1.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仁义礼智信”,赞美正义、诚信和智慧,茶艺训练能够有效地传达这一理念。酒店管理行业作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种,其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容易使年轻人产生自傲、甚至自私的心理。通过茶艺课程,可以教导学生放下名利之心,平静淡泊,处事从容,以此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发展。
1.4茶艺在酒店管理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茶业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在一些餐饮、休闲场所、俱乐部等部门服务,而且可以独立运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茶技师已经成为一些高级酒店急需的人才。大学生通过茶叶学习,不仅需要对茶叶制作过程有清楚的了解,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文化、健康知识等方面都需要有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使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途径[1]。
2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
茶艺培训顺利达成的前提是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但学生没有专门的茶艺室去自己动手实践,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述理论知识,有些学校的茶艺培训室设备简单,只有少量的茶具、简单的装饰,茶具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茶室装扮简陋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茶艺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为促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和加强茶艺课程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2]。
2.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新兴的发展方向,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足够的有专业茶艺知识的教师资源,尤其是那些不是茶叶主产区的地方的院校。茶艺教学一般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学科的老师讲授,这些老师没有深入地学习茶艺知识,只对茶文化有表面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们传递茶艺的精神。缺乏专业教师是茶艺课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培养专业茶艺老师、提高茶艺教师专业技能刻不容缓。
2.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
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科学的课程安排。课程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教学方向错误、教学实践出现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所以有些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足够的经验,因而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由此制定的教学计划脱离了社会的实际,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向已有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其他高校学习,潜心研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茶艺教学体系。
3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建议
3.1使茶文化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相当合适的。茶艺是茶文化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可谓风头正劲。在当代,茶艺服务业可以横跨多种行业,高级的茶艺师受到高端酒店的大力推崇。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泡茶的过程,还要求学生懂得如何生产茶、掌握大量与茶有关的习俗、文化、诗歌等引申内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茶艺师资格认证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获得就业机会。因此,将茶艺课程融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3]。
3.2编制实践性较强的茶艺技能教材
与酒店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不同,茶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需要奢华艳丽,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编写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需要对茶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理解的老师以及专业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茶文化研究学者和高级酒店茶艺从业人员,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与酒店管理职业的特点相符合。
3.3聘请专业的酒店茶艺工作者做现场演示
与学校的教师相比,专业的酒店茶艺师除了具备深厚的茶学知识以外,还有更多的工作经验。学会茶艺可能是件容易的事,学好茶艺就是一件困难的事,要想掌握茶艺这门艺术,就需要长时间的实践,而长期处于这个工作岗位的酒店茶艺师显然拥有深厚的茶艺实践经验。学校聘请专业的茶技师来到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茶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技艺,茶艺工作者优雅的气质也会让学生爱上这个课程。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的高消费水平顾客在娱乐消费和用餐喜好上越来越追求绿色时尚、回归自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融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而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和谐、宁静、忘我、奉献”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本真生活的追求,使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获得心灵上的平静。随着“饮茶时尚”这一消费观念的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对具备茶学知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是该专业长远发展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光辉.茶艺课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意义.福建茶业,2016(3):136-137.
随着东北茶叶市场的发展,在东北地区弘扬中国茶文化。建立综合性茶城已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其他地区在地产业的带动下盲目圈地建起的茶城不同,这里没有饱和的市场,茶文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沈阳市作为东北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辐射整个东北三省,及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周边国家,其巨大潜在市场无可限最。正是基于这一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2008年1月18日,东北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中国・北方茶城在沈阳东中街商圈应运而生。
中国・北方茶城始建于1995年,原址位于沈阳中街东段,经十余年发展,年销售额已达两亿多元。然而,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规模无法满足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业态水平,切实促进茶城持续、有序、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名优厂商,茶城经营者借助沈阳中街东扩的有利商机,在东中街投资兴建了中国・北方茶城,以市场为导向,厚积薄发,重振茶城雄风。
中国・北方茶城定址于沈阳市最繁华的中街商业圈,这里周边商业成熟聚拢,百万人口汇聚其中,交通四方,人气鼎旺,是商家抢滩登陆的“黄金地段”。
中国・北方茶城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200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13300余平方米,共分三层:一楼经营茶叶,二楼经营茶叶、茶具茶包装,三楼经营茶叶、茶具、茶包装、荣保健品,荣叶机械加工设备、茶附属产品等。招商定位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知名厂商和经销品牌,具有较好信誉度与美誉度的经销商。茶城内设万米停车泊位、万米仓储和大型物流配送体系等,可为会展等各项活动提供良好的展示空间及物流运输保障。商场内配备有八部自动扶梯、两部大型载货电梯、中央空调、分户宽带通讯网络等现代化的配套迎检设施,整合资源优势,最大程度满足现代商业经营的需求。在布局上,北方茶城有精品屋式、敞开式、柜台式的经营格局,中西合壁的经营格局具有深厚的中幽古老茶文化气息和氛围,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舒适购物环境,使顾客陶醉在如梦如画的意境中,显示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景观。
茶城以茶叶批发、零售为龙头,集高档茶具、荣包装、茶保健品、茶叶机械加工设备、茶附属差评、多功能展示厅、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东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专业精品茶城,经销商铺覆盖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预计商品年交易额可达8亿元。中国・北方茶城的建立,将成为国际茶叶品牌推介与价格信息平台、国际名茶拍卖与国际茶叶贸易博览会承接平台、中国精品茶叶展销平台和形象窗口、茶文化休闲旅游基地,也必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信誉度最好的茶叶“第一城”。
美酒干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中国・北方茶城以博大与深沉、开放与兼容的态度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引导当代人在饮茶中领悟“精行俭德”的茶的精神,体味“清、静、寂”的禅意生活。使大众晶茶之色、香、味,并味器之形与意,在“荣与人”、“荣与器”的意趣中感受共生与和谐,在茶与器的体验中感悟生活,在茶与器的品味中了悟生命。中国・北方茶城以“中国茶・新生活”的时尚理念,为当代茶人提供完美饮茶体验的新方案,以“尚象制器”的理念与“和美廉敬”的精神专注于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创新。
天马茶业
北方茶城1801号
福建省安溪天马茶业是一家集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为一体的专业茶业公司。东北总部现业务范围遍及东北三省、内蒙古、俄罗斯、朝鲜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主营本厂“裕香源”牌铁观音,同时销售全国各著名厂商的名茶名具,形成了经营茶叶、茶具的综合性实业公司。天马茶厂坐落于铁观音原产地福建安溪县虎邱镇,镇上有一座名山――“天马山”,山脉海拔较高,长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为乌龙茶和铁观音生长之最佳环境。天马茶厂在此山脉开发大量茶园,种植铁观音和乌龙茶品种,优质的茶叶加上本厂老师傅们按照国家“QS”质量安全标准的精心制作,而成享誉海内外的优良品种茶――铁观音。
铁观音因韵而闻名世界,因韵而让人感觉回味无穷。现在的铁观音变得十分漂亮:翠绿的干荼颜色,圆圆的干茶粒,绿色的茶汤,鲜香顶鼻。虽然如此,众多老茶仙们却直摇头:茶好看了却越来越喝不懂了,观音韵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找不到了。
以前的铁观音多属于传统工艺制作,它必须经过半发酵才能炒制而成,半发酵过程分为晒青、凉青、摇青。其中摇青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技术要求最高。摇青分为3次,每一遍时间都要根据掏茶青变化而随着改变。摇青过程当中茶青随着滚动互相碰撞而产生热量,让水分能充分从叶脉走到茶梗上然后散发掉。水分散发好,茶青又不会凋谢,这样就成功一半了。后面才会有绿叶红镶边,茶汤喝起来才不会有生涩味。烘焙是最后最关键的一道工艺,分木炭、煤火两种烘培方式。烘焙时间以及火候要求根据不同茶叶而定。烘焙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如茶有没有青味、口感好坏、耐冲泡和耐储存都与烘焙时间有关。茶香纯正柔和而不生,花香幽远下沉而不清,茶汤入口醇厚柔滑,微苦而后回甘,喉韵极佳,好铁观音应是如此。
鼎茗茶业
北方茶城1B41号
郎河茶厂创建于1995年,企业十分注重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共同研究制茶工艺流程及产品研发,特别是将普洱茶清洁化生产这一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在“质量取胜,品牌发展”的经营战略理念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企业发展到现在有职工200多名,占地8万多平方米,生产车间3万多平方米。成为集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职工宿舍、品茶楼等基础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并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产品包括普洱茶、红茶、绿茶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还在广州等地建立了出口营销体系,产品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郎河茶厂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2004年,被勐海县委授予“非公经济挂牌保护企业”;被州国税、地税等部门评为2004年度“A级信用纳税企业”。于2006年7月,顺利通过云南省和西双版纳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市场准入制度必备条件现场核查,取得了“QS”认证,在州内第一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从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到“三馆”免费,再到“出版传媒第一股”成功上市……自2007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一方面,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我国文化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显不足。另一方面,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期”。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决定》公布之后,一个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创新季已经到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探寻破解难题的思路已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
■ 改革重点:原创动力不足 体制机制亟待创新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效果的同时,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原创动力不足问题,引起了舆论对文化发展前景的担忧。目前,国产网游、漫画、影视剧、图书出版等行业都遭遇这一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山寨怪圈。
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与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国有垄断性文化单位掌握大量出版、发行、播出等资源,阻遏了市场的活力,妨碍了创新的积极性。要解决原创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使文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培育市场主体是主要内容。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繁荣文化事业,必须先培育市场主体。对于应该进入市场的经营性文化服务单位,要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国有文化企业,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存量资源的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同时,要对民营企业的“文化创业”进行扶植,鼓励民间文化创造。从市场上来看,由多种资本构成的中小企业是文化产业中最活跃的主体力量,应给予更多关注。在这方面,上海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民营院团、给予其国有院团相同待遇的做法值得借鉴。
■ 改革重心:遏制低俗化倾向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近年来,文化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功利化、低俗化等倾向,文化应有的守望社会、引导风气的功能受到冲击。广东省委书记11月29日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就表示,现在有些媒体是通过猎奇、感官刺激来吸引眼球,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审丑疲劳,而好的社会风气是讴歌出来的。
李长春早在2010年就曾明确指出,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发挥对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重视文化传承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坚实的民族文化根基。此外,还应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对公益性文化的补偿机制,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引导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当务之急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重塑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首先,主流价值要清晰鲜明,让大众在文化消费中有真切的感知。其次,要让大众认识到娱乐不能偏离人的本性和基本的价值尺度。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重庆市,近年来“唱红打黑”的成效表明,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未来,也是抓民生。重庆市委书记11月21日在市委有关会议上指出,一定要防止文化的低俗化。并不是降低标准、一味迎合低品位的东西才能搞活市场。重庆的实践就证实,真正高尚的、有人民性的、弘扬主旋律的文化很有市场;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 改革要点:产业事业发展不均衡 补足公益“短板”很重要
文化领域近些年出现了一种不均衡现象:一边是艰难度日的公益性文化,一边是越来越高端化的演出市场和文化产业大投资、大项目。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领域呈现“分裂式的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建设“文化强国”首重“人民至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当前,必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下一步的改革中,纠正文化发展中的“长短腿”问题,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当前,要特别警惕“把一切都推向市场”的倾向,文化体制改革应该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公益性文化单位大力支持。
在这方面,深圳推行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江苏明确保证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江西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保障全省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共识。
■ 改革关键:产业园区变“圈地” 防止过度商业化任重道远
郑州文化解读
郑州,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中原大地的黄河之滨,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黄帝时期,在郑州一带就出现过最早的城市群落。3600年前,商汤王朝也定都郑州,使郑州成为了中国的第古都。在此后的几千年发展中,逐渐积累起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包含天下第一寺的少林寺、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道教建筑群中的中岳庙等,也诞生了许由、列子、韩非子、白居易、杜甫等贤达。进入近代之后,1923年的二七,将这座古老的城市又一次聚焦在了历史的闪光灯下,二七纪念塔则永远铭记着这一光辉的时刻。1954年,郑州成为了河南的省会,多条铁路动脉的交汇,使郑州的城市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内的一线大城市。而文化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了新的突破。一方面,郑州立足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各种文化品牌,如黄帝故里祭祖大典、客家拜祖文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等。另一方面,郑州市也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使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可以说,如今的郑州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有着广阔的文化发展前景和空间。
具有郑州文化特色的城市礼品设计途径
1.树立融合意识
无论是郑州的文化发展,还是城市礼品设计,两者的发展都是自成体系的,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现在要求设计出具有郑州文化特色的城市礼品,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融合。只有两者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需要设计者首先要树立起一种融合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融入时代环境。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不可能脱离时代而单独存在,所以城市礼品的设计,要体现出对时代的发展和关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既可以是对某一个时代的回望,也可以是对当下时代现实的反映,还可以使对未来时代的展望,这种对时代感的强调,对于设计风格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其次是融合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区分不同城市礼品间最为鲜明的特色,需要设计者将这种特色以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具象化、实用化。比如少林寺的禅文化,其本身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现在礼品设计中,就是要营造出一种静寂、素雅的感觉。虽然一件或几件作品难以对其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阐释,但是至少要表现出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最后是融入情感体验。艺术设计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形式演绎,而是一种情感的抒发,特别是礼品设计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很容易让设计者陷入到“唯形式论”的误区。所以要求设计者还是要以遵循艺术设计本质规律为前提,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包含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对设计本身的热爱等等,方能将本地文化和设计真正融合在一起。
2.明确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的明确,是整个设计方向的重要保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富含郑州文化特色的礼品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独特性。既然是郑州的礼品,那么就要让人们一眼就看出这是来自郑州的,具有郑州特色。所以在设计素材的选择、设计元素的运用过程中,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如郑州的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名人、特色小吃、民俗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设计主体而运用于礼品设计中去。其次是实用性。随着当代人审美经验的丰富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对于产品的实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些纯粹观赏的礼品已经难以再对购买者产生吸引力。以少林寺为例,之前对于少林寺文化的运用,多是直观的展示,比如将其印在相关产品的表面,亦或者是直接的视觉宣传品,观众看过之后很快就会遗忘。而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者,却将其设计成为了仿真模型木制拼板玩具,经过拼装之后,一个活生生的少林寺就摆在了面前,既可以是精美的家居摆设,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要通过奇思妙想,实现功能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再次是艺术性。这一点是从艺术设计的本质规律而言的,每一件成功的礼品设计,都应该具有丰厚的审美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陶冶。要求设计者要在各种追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最终达到完美的统一。最后是便携性。考虑到城市礼品的实际用途,要求设计者要对作品的体积、重量、包装、运输等进行综合的考虑。相对来说,那些小巧、便携、精美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以上四点,是城市礼品设计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需要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
3.积极打造品牌
现代营销学泰斗科特勒曾指出:“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名称和符号,其主要目的就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明显区别于其它竞争者。”结合城市礼品设计来看,因为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审美等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为品牌的构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换言之,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越悠久、越丰富,品牌构建的基础就越雄厚。郑州市无疑是具备上述条件的,理应构建起一个品牌体系,并充分发挥出品牌的积极效应。对此杭州市的龙井茶就给了我们以良好的启示和借鉴。西湖龙井是国内外闻名的,对此设计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含对茶文化的学习、对茶礼品现状的市场调研、对产品自身的定位等等。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龙井茶系列礼品。包含茶叶、茶具、茶饮品等多种类型,而且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欢迎。在郑州的城市礼品设计中,也应该树立起这样的品牌和体系理念,可以选取某一个切入点,进入全面而深入的开发,至到其能够形成自身的特色为止。
4.凸显地方特色
既然是基于本地文化的城市礼品设计,那么就要努力体现出这种地域化色彩。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使用本地特有的材料和工艺。首先是使用本地材料。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地区之间在气候、地理等方面差异极大,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特有的自然资源,所以使用本地资源,既是一种特色的彰显,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成本。比如郑州著名的黄河澄泥砚,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在材质上就较为特殊,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 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这就是一种极佳的、具有代表性的材质,除了继续应用于砚台制作外,也可以向其它工艺品延伸,从而真正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地域性特征。其次是制作工艺。传统制作工艺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积累的文化精髓,并与材料本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彰显着本地人特有的智慧与勤劳。郑州地区的玉雕、年画、泥塑等都是远近闻名的,既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些工艺手段运用于相关产品的制作中,如果在一些现代化产品制作中融入了传统手工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卖点,极大提升了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全国各地城市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同质化的境地,即两个城市很难通过视觉进行区分,都是一样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凸显,作为一个城市固有的记忆,其能够保证着这座城市始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认识,城市礼品设计才应运而生,要求设计者一定要树立起一种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感,学习和品读城市文化,将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礼品视为己任。若干年后,或许一些记忆早已经远去,但是看到这一件件特色鲜明的礼品后,一段段往事又会浮现在眼前,这才是礼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不渝的目标。
(一)图书馆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这个优势没有任何单位可以比拟。而文化产业的开发正是以文献资源为基础,没有文献资源,任何一个文化产品都不可能开发。丰富的文献资源是文化产品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影视制作需要剧本和小说为基础,好小说和好剧本是好电影和好电视剧的前提。现在旅游产业愈来愈重视文化的含量,儒家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穆斯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园林文化等给旅游产业增加了无穷魅力,人们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陶冶性情,增长见识,同时提高了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图书馆的纸质文献需要书店提供,电子文献需要电子文献出版商提供。同时,图书馆的发展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高度相关,离开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就无从谈起。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依存的。
(二)图书馆是文化产品开发的“智囊团”
图书馆拥有很多长期从事知识服务工作的专业官员,是服务文化产业的人才优势。图书馆是资料库也是思想库,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是文化产品开发的“智囊团”。图书馆通过服务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寻找分析读者感兴趣的热点及关心的问题,及时了解并掌握他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情况,并与其它部门沟通,提供有建设性的思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图书馆是文化产品的传播中心
图书馆对于社会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文化产品传播的主要阵地。在图书馆的发展中,图书馆形成了自己庞大的用户群,拥有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图书馆为读者创造的明静、优雅、方便的学习环境,是读者学习、研究、创作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诸如书展、书法、画展、优秀影视作品展、新生教育、各种各样讲座等等,一方面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水平,另一方面又是图书馆作为平台为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图书馆是文化产品传播的中心。
1、图书馆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最好场所,其纸质文献有广泛的用户群和读者群,是纸质文献传播的最好途径。
2、图书馆的电子文化产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等是读者利用最多、效果最好文化产品。
3、图书馆定期出版发行新书快报、信息快报,举办文化讲座、导读活动使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文化产品,加快了文化产品的流通和传播。4、图书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利用文化产品通道,图书馆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如博客、BBC、QQ、E-mail、Blog、RSS、SNS等为读者利用信息和文化产品提供方便,全方位为读者服务,充分挖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潜能,从而全方位传播文化产品。
二、积极开展创新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重视人才培养,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人才培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化产业要大发展,人才需先行。与先进国家文化产业相比,我们缺乏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大量人才。所以有部分人大委员提出:建议将产业文化素养列为学生毕业和求职的重要评价标准。有关部门要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院校教师产业文化素养国家级和省级培训,提高教师产业文化素养。明确技能大赛对参赛教师和学生的产业文化素养要求,提高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和社会设立产业文化育人基金,建立活力高效的产业文化育人科研和推广机制。高校是培养文化产业所需人才的主力军,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是责无旁贷和大有可为的。
1、提供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图书馆要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文献资源的购置力度,制定、落实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的购置计划。
2、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凝聚力。图书馆要利用自己的场所优势,与学校各院系联合举办提高师生产业文化素养的学习班、展览会,以提高其产业文化素养,宣传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思路,渭南师院图书馆与美术学院举办了多期学生美术创意画展,为学生进入创意产业进行岗前培训。与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统计,自开始举办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以来,传媒学院学生到图书馆学习的人数与次数有了很大提高。
3、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图书馆要通过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宣传介绍国际国内文化产业的现状、政策法规分析和投资分析、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举办产业文化发展报告会,让学生对产业文化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二)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1、文献资源与学科馆员并举。文献资源是文化产品开发的依据,图书馆要组织专业人员,用学科馆员的方法,收集筛选文化产品开发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要加强馆员信息获取能力的培训,所谓馆员信息获取能力,是指馆员能利用馆内纸质文献、运用数据库和信息网络手段,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善于从复杂信息中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并举。图书馆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存储和输出,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综合就是根据某一文化产品开发的需求,把得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信息的筛选要有耐心,通过鉴别、选择,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其中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紧跟主题,选择与主题关联度较高的信息进行收集,不要随意扩大主题的外延,因为信息迷向,很可能造成信息主次不分,利用价值不大。二是选择的信息要新颖、独特,具有唯一性。要捕捉那些与文化产品开发有紧密联系的新情况、新动问、新问题、新趋势、新经验及给文化产品开发提供智力支持的信息。
(三)加强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大发展
1、大力建设地方文献,传承、发扬地方文化,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给力。近年来,各地图书馆积极收集地方文献,并不断加大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力度。地方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它是中华文化的构成部分,没有地方文化,就不会有中华文化。所以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研究意义重大,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全面系统反映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现状,展示了地方文化魅力,是对地方文化的加工、重组和提升,也是对地方文化产业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