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念范文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概念

第1篇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1课程教学现状

1.1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房地产开发业务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熟练房地产开发流程,并能完成某些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撰写,为今后从事房地产市场分析、策划、营销、咨询、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1.2课程教学内容

包括房地产开发的程序与管理、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的建设过程以及房地产市场营销等。

1.3课程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开展实地调研,进行问卷设计和方案组织,并将采集信息和数据通过EXCLE等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和项目策划报告等。

2《房地产开发》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程度高。房地产开发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课程的相关学习需要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支持。比如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运用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市场调研的方法和结果分析则涉及较多的统计学相关知识;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也需要管理类和营销类的学科知识予以辅助。

(2)实训项目缺少“真题真做”。由于学生尚未参加任何具体房地产项目,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仅限于书本,讲授的市场知识难以和具体项目联系,导致实施调研过程中没有目标,问卷设计重点问题不突出,策划方案不具备可实施性。

(3)课程讲解未能及时融入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实时信息。房地产市场资料收集是开展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的重要前期工作,因此在教学讲解过程中要结合房地产领域的重要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网站开展,且需要学生做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而现有课程学习往往忽略了此块内容。

3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开发》教学市场化的措施

本门课程教学要以能够促进学生以熟悉市场动态、进行市场分析、了解实际的开发流程,为具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分析市场价值为落脚点。为了规避过去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紧密结合,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建议给学生增设经济学、财务分析、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从而让学生掌握价值规律、因子分析、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STP营销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提前储备未来开展市场分析与定位所需了解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结合某一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开展实地调研的情境教育。学生围绕与某一房地产项目决策相关的整个情境、背景或环境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课程的学习,在该设定情境下分阶段解决如何开展调研组织及出具报告的问题,具体操作模式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①和某一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公司联系,组织学生赴项目实地调研,通过与公司营销人员座谈,了解现阶段公司为辅助决策需要开展的市场调研内容,促进学生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形成对项目规模、市场状况、工程进度、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基本认知。

②由学生分组组建市场调研小组,自行安排角色分别完成市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营销策划等不同阶段的工作。教师向学生进行任务,包括项目开发定位、项目规划设计建议、可行性分析以及营销推广策略等。请学生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报告,教师定期检查进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③各小组调研报告撰写完成后,制作PPT,专门安排课程时间进行各小组的汇报演讲,通过此方式再次检验学生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程度和对报告撰写的掌握程度。同时,各小组间的工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工作过程,汲取他人优点,以便开展下一次的再实践和再认知。

(3)规范学生学习方法

①课程开始之初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地的房地产市场按片区“跑盘”的作业。每周课程开始前5-10分钟随机询问学生近一周的市场情况,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一,以便督促学生积极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熟悉本地的房地产楼盘分布及在建在售项目。

②通过安排一整学期的资料搜集,培养学生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变动信息的敏感度。在资料收集辅助市场调研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近期的房地产相关政策、土地市场变化、建筑设计新技术等行业动态信息,从而促进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更加“接地气”,具有针对性。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行业背景知识的综合积累也将比较丰厚。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课程与市场化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还需要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结合情境教育的教学过程设计,提出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实施方案,以促进该教学方法被更多学生接受,提高教学质量,让理论知识服务于将来的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 市场营销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86-02

营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够在营销层面获得更大的业绩,谁将会拥有市场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本文从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出发,探讨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改进与提升策略,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业绩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体的房地产业的稳健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

在探讨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基本内涵之前,有必要从宏观的层面来分析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所谓的市场营销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营销者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方式与策略来将营销对象推送至目标消费群体的过程。在整个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其中包括营销的策略、营销的渠道与路径等系列的组成部分。房地产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运营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产营销是房地产生存的基础

房地产具有商品的价值属性,只有将这种属性进行市场的变现,其在前期的投资才能收回,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利润,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市场营销的业绩以及其所带来的后续的收入都是一个房地产企业得以顺利运营的重要血液。

(二)房地产营销是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今天的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房地产已然上升橐桓鲋匾的产业链条,其在带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因此,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活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的民生工程。

(三)房地产营销是盘活房地产市场的关键所在

作为房地产市场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房地产营销不仅会从利润与收入层面上得到相关的预定目标,也会从整体上盘活房地产企业的运营体系。例如,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销售人员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需求进行必要的把握,从而为后期的房地产商品品质的改善与提升来提供必要的反馈与建议。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现状

由于诸多层面的原因,我国的整体的房产营销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一)房产营销的方式还不够丰富

同别的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相比较,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营销方式,尤其是在二线、三线的房地产市场营销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方式越丰富,其所要达到的市场营销效果也将越来越倾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房地产营销在方式方面的滞后,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一方面会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自身对于市场运营业绩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的把握。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在营销层面方式的不足,未来企业的房地产营销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会进一步的增加。

(二)房产营销人员的素质有待强化

在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过程当中,其营销人员市场营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业绩的高低。所以,通过必要的方式来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营销员工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营销层面的专项素养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而提到了议事日程。

(三)房地产营销思想及策略还需要改进

通过市场调研及分析发现,一些房地产企业之所以在市场营销的过程当中没有获得比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整体的营销思想以及营销策略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扭转与提升。在信息资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当下,如果在市场营销的理念及思想层面不能进行很好地与时俱进,那么其最后所要面临的市场发展压力则是非常大的。房地产营销管理者的思想水平的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团体房地产市场营销业绩的表现。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提升路径

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过程中,需要从思想层面、员工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方面以及房地产企业市场营销的方式多样化层面来下更大的功夫。

(一)要充分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契机,注意房地产的网络化营销

今天的年轻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网络购物的习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因此,今后在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网络来更好地展开市场营销。例如,依托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将网上选房与线下参观交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今后的房地产营销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通过众多的案例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借助当下比较流行的互联网媒体可以从营销的市场媒介以及整体的营销视野层面都得到一个很大水平的发展与提升。只要充分把握好电子商务发展中所带来的机遇,今后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效果也将会凸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与价值。

(二)打造一流的房产销售队伍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在今天的房地产营销过程中,营销队伍整体素质的不高是营销行业业绩提升的重要桎梏。因此,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对房地产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一方面,在员工队伍的选拔与招聘层面,要注意素质的全方位的考察,从源头上进行综合素质的把关;另一方面,要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在日常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的过程当中,通过经验的传授与总结的方式,帮助房地产市场营销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进行专业团队的打造过程中,需要借鉴当下比较先进的人本主义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团队所具有的价值感与创造力,在市场业绩的开拓与提升层面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思想层面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在思想层面,需要不断地从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大环境出发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提高。一方面,可以在理论层面不断地进行前沿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在房地产整个的行业运转的过程当中,善于把握市场的发展机遇,借助利好的商业发展政策来实现房产营销业绩的提升。在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要善于把握各种形式的途径与路径,为自身房产市场营销规模的发展与提升来提供最大层面的支持。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营销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需要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实践入手,结合市场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将两者之间进行一个很好的对接。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将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思想向其所具有的市场营销价值来过渡。

这一点在今天以及以后的房地产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好的凸显。

总之,房地产营销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把控市场环境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的环境下,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发展策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平稳过渡,房地产市场也将会迎来另一个重要的发展高峰期。因此,本文对于房地产市场营销现状的分析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对于今后房地产市场营销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静,陈素敏.房地产营销策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4).

[2]郑晓云,王雪.基于差异化管理理论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09(5).

[3]蒋东丽.基于顾客满意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市场论坛,2009(5).

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调控;住房保障;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提速、土地价格不断飙升,高房价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房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拦路虎。作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政策,已紧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011年6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国将在今年完成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未来5年开工建设约3600万套保障房,这为我国未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及评价住房保障制度的经济学作用,对保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

住房保障制度通俗地讲就是住房领域的社会保障,是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以保障满足国民基本住房需求所做出的多种制度安排。在一个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中,住房保障的对象,从狭义上讲是对少数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的特殊保障;从广义上讲,是对广大社会成员以提高其住房消费能力而提供的普遍的住房保障。特殊保障是对少数贫困群体的一种社会救助;普遍保障是对广大社会成员提高住房消费可支付能力的一种扶持。换言之,普遍性的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基石,而特殊性住房保障制度则是为了救助弱势群体,体现的是社会公平与互助,而一个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应是特殊性住房保障与普遍性住房保障的有机结合。因此,保障性住房可以定义为那些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价格、租金的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

政府救助和扶持的保障对象不同,保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可以是实物保障,也可以是货币保障;而从保障切入点或方式上讲,又可以将住房保障分为住房供给面和需求面的保障,前者主要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兴建住房并分配给保障的对象,后者则是政府通过收入补贴、税收减免、信用担保、金融扶持等方式增强保障对象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尽管住房保障的对象不同、政府救助和扶持的方式不同,但政府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人住有所居”。

二、制度评价的理论依据

住宅保障制度作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应符合经济规律。因此,了解相关经济理论对制度评价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一)“准公共物品”理论

经济学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物品和劳务,具有消费的排他性、使用效益的外部性和所需费用的共同分担性特征,如国防、教育等。而所谓私人物品指那些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且能够准确地识别其受益产品,如食品、服装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就是“准公共物品”或“准私人物品”,如煤气、通信等。

在解决居住问题时,居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与家庭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住房就越接近于私人物品;反之,依靠政府优惠政策扶持的程度越高,住房就越接近公共物品。显然,在我国现阶段,对于中低收入人群而言,住宅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征。

(二)供求理论

供求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描述供求数量和价格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价格与供给数量正相关,与需求数量负相关。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备性,使得仅靠价格机制的作用难以实现市场均衡,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来影响市场的供给、需求的数量和价格,引导各市场主体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合理预期,以实现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是必需的,但这种干预并不是取代市场本身的自行调节机制,而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政府制定市场干预政策时,必须准确把握已存在的供求关系,分析房地产市场供给弹性、需求弹性等市场特征,遵循房地产市场短期和长期的供求变化规律。

三、住房保障制度的经济学评价

在当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住房保障制度作为调控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增加了住房供给;另一方面拉动了住房需求,对平衡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平抑居高不下的房价,避免房地产市场因国家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起到了内在稳定的作用。

(一)保障住房供给

保障住房供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修建公有住房,直接增加住房供给;二是减少投资者的成本,间接增加住房供给。

1.直接增加住房供给

如图1所示,政府直接增加住房供给时,住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与住房需求在E′点相交,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

政府直接提供住房充分发挥了政府行政调配资源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住房总量,缓解住房短缺。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如政府财政压力过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作用,不利于发挥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因此,政府直接提供住房仅限于在住房供求矛盾尖锐、住房严重短缺的环境下实施,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适度。

2.间接增加住房供给

当前,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提供优惠贷款、减免税收、降低土地成本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形式来减少投资成本,间接地增加了住房供给。

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少修建住房投入要素的成本,降低住房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如图2所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建设成本由于各种供给政策而下降,住房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从AUC0和MC0下降到AUC1和MC1,成本减少使住房供给量从Q0增加到Q1。

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成本,间接地在更大范围内增加住房供给,同时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如低息贷款政策不仅需要国家不断的财政支持,而且这种金融制度与整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分割,不利于提高国家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同时,减少土地成本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会使享受政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另外,减税政策扭曲了市场信号,降低了微观经济效率。

(二)拉动住房需求

政府实施保障住房需求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府补贴来提高中低收入购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这里,我们依据一般消费理论对政府的住房补贴政策进行分析。

基本假定:家庭全部收入用于住房商品和非住房商品消费,且住房商品正常消费数量q和非住房商品消费数量z时效用最大;家庭初始选择住房商品和非住房商品的消费数量分别为q0(最低为qmin)和z0;得到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住房补贴s时,家庭消费住房商品的数量增加到q1。

对于接受补贴的家庭,还必须假定其家庭收入的某一比例固定地用于住房消费,图3中q′表示这一固定的住房数量。显然,只需考虑q′点竖线右方的区域。根据qmin、q0和q1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三种情况:如图3(a)所示,初始消费q0超过要求的最小值,即q0在qmin的右方,对于其进行补贴,这种家庭会将这种补贴当作额外收入,而由于住房收入弹性较小,因此预期拉动住房支出的增加较小;如图3(b)所示,初始消费q0没有达到最低限度要求,即q0在qmin的左方,对于其进行补偿,收入就会使住房消费增加,达到最低限度的要求qmin,从而预期会拉动住房消费;如图3(c)所示,初始消费也没有达到最低限度要求,即q0在qmin的左方,对于这种家庭进行补贴,住房消费仍然小于qmin,因此预期:除非政府给予更多的补贴,否则原有的补贴不会拉动住房需求。

由此可见,住房补贴政策,一方面能保证真正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从而更能控制和减少政府的住房开支;另一方面,它还能避免对房地产市场自身运行规律和运行效率的干预。但同时,这种方式只能在一定限度内拉动住房需求,并不能对住房供给产生任何作用,并且在住房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发放住房补贴会引起房租和房价上涨,从而增加申请住房补贴的数量,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压力。

四、结论

房地产业由于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广泛的市场,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投资。而通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平衡因宏观调控导致房地产业的投资下降,避免经济的剧烈震荡;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从经济学理论角度看,住房保障制度对于稳定社会投资,拉动住房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但同时,因其实行政府严格的价格管制,虽然在一定时期能够达到“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的目的,但会对长期住房问题的解决带来压力,如会影响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导致长期市场供给的减少,不利于房地产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形成,所以住房保障制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洪银兴.现代经济学(第三版)[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李.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三版)[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