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行业的市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发生意识障碍的原因是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或大脑皮质广泛损害所致[1], 患者起病急, 脑损害严重, 产生的并发症多, 预后不良, 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临床医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保护脑功能、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近年来, 本院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发意识障碍患者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共计60例, 全部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男41例, 女19例, 年龄最小50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3.28±2.0)岁。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为30 min~24 h, 均伴有意识障碍, 其中昏迷的患者有25例, 意识模糊的有20例, 昏睡的患者有15例。患者入院后全部行头颅CT或MRI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排除了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包括氧气吸入, 脱水、降低颅内压(例如甘露醇、速尿), 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 扩张脑血管, 改善脑循环, 活血化瘀, 预防并发症等。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 例如降糖、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 另外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10 ml/支)治疗, 将20~30 ml醒脑静加在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入, 1次/d, 1个疗程14 d。
1. 3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依据《神经病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 经过治疗后患者意识障碍评分超过15分为临床痊愈;意识障碍评分改善超过5分为显效;意识障碍评分改善超过2分为有效;意识障碍评分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
1.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30例中有 16例达到临床治愈, 有6例达到显效, 6例为有效, 无效者为2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有 10例达到临床治愈, 有 7例达到显效, 有 6例为有效, 无效者为 7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无色澄明液体, 由科学家运用先进的医学手段在中医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中药制剂。其成分包括人工麝香、冰片、郁金及栀子, 辅料为聚山梨酯80、氯化钠,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醒脑开窍以及镇静止痉的效果[2]。醒脑静具有拮抗脑缺氧所致的Ca2+超载, 从而改善组织氧和作用, 促使血液中乳酸浓度降低, 有利于脑水肿吸收, 促进患者苏醒及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用醒脑静注射液, 从治疗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看, 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中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意识障碍、减轻了神经功能缺损, 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继峰,高邦茹,杨芳,等.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6(11):950-952.
【关键词】输液式保留灌肠;中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1]。因妇女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炎症吸收慢,易迁移至慢性或炎性包块形成,可导致严重的妇科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较差;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疗效却十分突出。现将我科采用的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22~48岁,病程3个月至10年。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体征和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2 药物制备方法灌肠液配置红藤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三棱15g、莪术15g、紫花地丁30g、延胡索15g、鸭跖草30g、鱼腥草30g、丹参15g、黄芩15g。将中药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过滤去渣,真空包装备用。
1.2.3 灌肠的方法观察组患者每晚睡前排空两便,取左侧屈膝卧位,臀部抬高10~15cm,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输液器,排气后于过滤网上端剪断,末端涂少量油,缓慢插入20~25cm,使药液均匀滴入。药量不超过200ml,温度以38℃~41℃为宜。液面距不超过30cm,左侧卧位保持15分钟后再改为右侧卧位15分钟,完成后卧位休息,嘱咐患者忌将药物立即排出[2-3]。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保暖。灌肠频率为每天1次,10天一个疗程。经期停止,经净后3天继续。
1.2.4 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前告诉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信心,保证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4]。灌肠时嘱患者放松,如产生腹痛、腹胀、便意等,立即减慢速度,指导其张口深呼吸,必要时终止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保留灌肠效果评价标准:保留时间>6h为显效;保留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
2 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见治疗组肠道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表2可见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局部高剂量的药物浓度,有利于药效成分的充分吸收,直达靶向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有效地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药物可以很快在盆腔弥散。据报道直肠给药吸收总量是口服的15倍[5]。药物经直肠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能改善血循环,促进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抗炎药物局部吸收,达到消炎消包块目的[6]。
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与盆腔炎性疾病的疗程呈正相关,保留时间愈长则疗效愈佳[7-8]。但时间保留长短取决于病人的耐受程度,改进后的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由于输液皮条管径细,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延长中药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其插入深度较传统方法要深,药液直接被灌注在直肠以上的结肠内,既避免直接刺激直肠感受器,又利于药液与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2]韩秀玲,周光英,张日香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3):52.
[3]罗改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在临床应用中的改进[J].实用医技杂志,2011,9(18):9.
[4]王月华,布凤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92.
[5]贾春霞,朱志红.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病中的应用概况[J].世界中医药,2011,6(2): 155-157.
[6杜林.慢性盆腔疼痛中医综合治疗思路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50-51.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109-01
BVK-50微波治疗仪在国内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其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认可,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病人700余例,随机抽样,取48例症状较典型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在应用BVK-50微波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用中药液保留灌肠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因慢性盆腔炎引起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症13人,盆腔积液(盆腔囊肿)35人,症状均为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黄稠,妇科检查盆腔或附件区压痛及输卵管增粗,呈条索状,盆腔一侧或双侧触到囊性肿物,周围粘连及肿物活动受限与子宫不易分开。随机分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8.2岁。
1.2方法
1.2.1治疗组经医生确诊后,转为护理组,首先嘱患者将中药方剂(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地丁10 g,金银花10 g,蒲公英10 g,丹参10 g,红藤10 g),如有包块加三棱10 g,莪术10 g。用凉水浸泡20~30 min,水高出面5~6 cm。煎煮方法:先猛火至沸,后文火慢煎,一般煎30~40 min,煎好过滤,温度38~40℃,取浓缩液100 ml(自带备用)。
操作方法:嘱患者晨起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按保留灌肠方法将药液灌入,待3~5 min,取平卧位将依人舒抑菌膏推射剂射入阴道。再将BVK-50微波治疗三腔阴道气囊管涂抹石腊油后插入阴道,气囊内注水10 ml,接通微波天线,连接循环水开始治疗,水温控制在38~40℃,维持20~30 min,即可拔管。
疗程方案:10 d为1个疗程,每天一次,一般1~2个疗程,观察疗效。
1.2.2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加口服中药,方剂同上(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2结果
通过BVK-50微波治疗与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组治愈14例(症状消失,其中怀孕3例)、有效7例(妇科窥阴器及B超检查囊性肿物缩小)、显效3例(妇科窥阴器及B超检查囊性肿物缩小),对照组分别为8、6、10例。见表1。
3护理体会
3.1做好护患沟通
耐心细致的解释,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患者在接受BVK-50微波治疗前,给予心理疏导,解除因病痛折磨,四处求医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紧张而担心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恐慌病情严重性。例如:输卵管阻塞引起不孕症,给青年妇女造成心理伤害,影响夫妻感情[1,2]。又如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影响夫妻性生活,严重影响工作,为此,做好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构成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有着重要的作用[3]。
3.2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建立自信。因来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数是20~40岁的年龄段,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青人,她们中有些人都有个人隐私,不洁性生活史,甚至有很多难言之隐[4]。因此护士应尊重患者的职业特点,耐心倾听患者陈述,给予适当解释、安慰,设身处置地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分担患者的痛苦,使患者配合治疗。
4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BVK-50微波治疗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改善营养,促进组织再生,缓解痉挛,消炎止痛之功效,其疗程短,见效快,辅佐中药液保留灌肠,中药红花、红藤、丹参、莪术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等作用。而依人舒抑菌膏推射剂,也是中药合成:黄莲、黄芩、大黄、蛇床子、苦参等同样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故三者联合应用,并能增加药物吸收率,提高治愈率[5]。
[参考文献]
[1]徐红.VLH-D盆腔治疗仪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7(9):37.
[2]任兴业,巩丽华,邹晓燕,戚桂珍.三黄液保留灌肠联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0,52(20):56-57.
[3]霍文英,李武营.盆腔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6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39(16):92.
[4]贾爱玲,于淑波.应用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J].齐鲁护理杂志,2006,75(10):77.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医疗行业 经营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7. 1 文献标识码:a
医疗行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品、检查、医疗器械、建筑、医疗人员的教育、保险以及现代预防医学、健康产业等诸多行业。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务类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关乎民生的医疗服务行业,人们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十分关心,所以这个行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这对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这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种对立局面的出现,源于国内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完善,生产体系不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够。面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需要孜孜不倦的探索。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它是我国整个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虽然最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整体经济发展还是很好的,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医疗行业的改革,我国医疗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近5年来,随着科技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层次提高,市场的空白领域将逐渐显现,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向着空白领域发展,解决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很多难题,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使得群众医疗消费降低。许多基层医院的建立,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扩大,也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行业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国内医疗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外一些医疗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以前受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外资进入我国有出资比例和国产化率等方面的要求,而取消这一限制后,外资一家独大的情势已很明显。并且外资所带来的技术、管理、营销理念等比较先进,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此时自身存在诸多的弊端也暴露出来。首先是经济因素限制了医疗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市场消费能力低。再者,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医疗行业发展受制于人,中低端企业只能依附于那些高端企业生存。最后,在企业规模方面,国内医疗行业体制管理落后,行业内部分工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力量的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做出突破。现代的医疗行业走的是高端,昂贵,全领域合作的高新技术路线,我国专业学科知识型人才的缺乏使得国内医疗行业更没有竞争力。
如何提升国内医疗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作为国内医疗企业,政府应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最大的便利,鼓励它们的发展。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颁布,使得医疗行业监督时能够有法可依。现今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业规范。使医疗行业的经营和监督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良好发展轨道,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行业监督管理体制。再者,政府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引导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关于企业人信用的档案,对诚信经营的企业者,在需要帮助时,政府给予它们最大的便利,对于虚假、黑心经营的企业者,进行严肃处理,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逐步把诚信变成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此便可营造出一种依法
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氛围,使得市场行为有序的进行。最后,政府定期的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对于素质不过关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总而言之,从政府方面考虑,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规范医疗企业的市场行为。最后,对于投身于医疗行业的各个企业来说,中国医疗行业若是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就得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品牌,一个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顶多算一个加工车间。想要长期的发展,就得有自己的品牌,做为一个企业的标识。实施适合自己的战略,将会强有力的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国家是从整体角度来调控医疗行业的市场行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业的市场行为,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而对于投身于中国医疗行业的企业来说要学会利用市场规律来运作企业,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企业依据自身的特点,开辟出适合自己的经营道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行业,就如同没有动力的火车。国内医疗行业在实现当前稳固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拥有战略眼光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振菊.影响医疗产业发展的因素浅析.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1.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趋势
近几年,中国国内医疗技术行业的并购势头保持强健,并购案例此起彼伏,2014年和2015年在医疗技术行业,数量和规模都较之五年前有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全年医疗科技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四十余起,是2011年并购案例数的两倍以上。而交易规模中值也从2013年的1800万美元左右增长到2015年的5800万美元。单笔交易规模的增加也推动了整体交易市场的水涨船高: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市场体量由2013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40亿美元。
医疗技术投资火热是由几大驱动因素带来:第一、中国医疗行业整体快速发展,加之政府近年了一系列促进健康领域发展的各项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乐观,由此带来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潮。其中医疗技术行业相比制药行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稳定,利润较高。第二、医疗技术行业细分市场众多,一些中等规模的医疗技术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做到市场领先者地位,通过并购进入到其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以进一步扩大业务。例如上海微创等中型公司通过并购进入到其他医疗技术细分领域。第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热,中国医疗技术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到海外寻求并购对象。例如迈瑞、微创和三诺等企业在过去几年都在海外并购方面有较大动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发生的数量及规模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全球医疗技术并购市场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经BCG分析,全球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市场自2010年起,一直保持在每年130~1402起交易数量左右;且大约有10%以上为5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规模远大于中国医疗技术行业。这与国际医疗技术行业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相关。
2.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特点
观察近几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例,我们发现三大特点:
特点一:高值耗材与体外诊断子行业为国内并购投资焦点
从标的所处细分行业来看,近几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整合的焦点在高值耗材(包括骨科、心血管等细分领域)、医疗设备以及IVD(体外诊断)这三个细分行业(参阅图1)。2013-2015这3年高值耗材并购交易数量占整个医疗技术行业的30-40%左右,在医疗技术行业中属于“热度”第一的子行业。高值耗材在医疗技术行业里属于体量较大,增长迅速,且利润较高的细分行业,因此备受投资者青睐。而且,由于该子行业内不乏规模较大的本土及外资企业,并购案例的交易金额也都较大。2013年和2014年,高值耗材交易金额占整个行业交易金额的比例高达50―70%左右。在2013年至2015年最近3年的并购投资交易中,以披露交易金额衡量,前五大交易中有三个均属于高值耗材子行业。第一位为中信产业基金分两次总共以11亿美元收购柏盛国际(柏盛的主要产品为冠脉支架),第二位为2013年骨科领域美国史赛克公司以7.64亿美元收购中国骨科企业创生,第四位为心血管领域本土领先企业乐普医疗以3.15亿美元引入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首的投资者。若梳理各个细分行业的交易金额规模,我们可以发现高值耗材相较其他子行业来说,交易规模更大,交易金额中位数为6000万美元,是除去医疗设备以外其他子行业的1.5倍左右。
IVD(体外诊断)子行业热度也持续增加,在最近两年内占据并购数量第二的地位。2015年约30%的并购交易来自于IVD子行业。IVD子行业的收购很多来自于私募投资,尤其聚焦于几个高增长IVD领域,例如化学发光、即时诊断等。例如方源资本投资2.64亿美元于国内领先IVD企业科华生物;英联等投资管理基金以5,600万美元投资国内领先的化学发光诊断仪器试剂厂家科美生物;云峰基金投资国内心肌标志物即时诊断领先企业瑞莱生物。这些案例都标志着投资者对体外诊断这一细分领域的青睐。
除去高值耗材和IVD外,医疗设备也是一个投资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医疗设备都是大型仪器,例如呼吸机、放射治疗设备、超声等大型影像设备,产品单价较高,企业规模较大,因此并购交易金额都较大。以2015年为例,虽然医疗设备并购数量仅占行业的20%左右,但占据并购金额的约30%。这主要来自于几个大型交易的贡献:例如中珠控股以近3亿美元收购深圳一体医疗(肿瘤诊疗设备领域);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医学(伽马刀治疗设备领域)等。
特点二:医疗技术领域的投资者:PE/VC和跨界收购增多
除医疗技术本行业企业外,PE/VC也是医疗技术行业的重要投资者(参阅图2):PE/VC占据了医疗技术行业并购投资交易数量的30%―40%,甚至在14年占到总交易金额的约60%。除医疗技术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的吸引力以外,2013年左右外资企业美敦力和史赛克分别以较高估值收购国内企业康辉和创生,也带动了PE/ VC对医疗技术行业的进一步热捧。
近年来医疗技术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界收购逐渐升温。根据BCG分析,在过去3年医疗技术行业发生的交易中,交易金额排名前15大之中有5个交易来自于制药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跨界收购,交易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转型,进入增长更好的医疗技术行业。例如,作为房地产起家的中珠控股斥资近3亿美元收购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借此进入肿瘤诊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领域;信邦制药通过收购中肽生化获得其诊断试剂产品,进一步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医学,由传统的食用菌行业过渡至技术附加值更高的医疗器械行业;红日药业通过收购超思由现代中药领域切入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移动医疗等领域;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及建筑节能服务商,达实智能通过收购久信医疗,快速切入医疗专业净化系统建设及数字化手术室领域。
特点三:中国医疗技术标的估值较高
虽然相比于国际市场,中国医疗技术行业的交易数量、交易金额并不高。但是中国企业的估值倍数相对欧美企业都更高一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企业未来增长潜力以及较强的盈利能力。
过去3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的市销率在4.6倍左右,而欧美市场市销率则仅为一半(约2.3倍),且90%的交易市销率在2―4倍之间。
另外,虽然各个细分市场在中国并购投资浪潮中火爆程度不一,但是除低值耗材估值较低外(市销率中值3倍左右),其他各细分领域估值指标相差不大(市销率中值约在4到6倍之间)。国际市场上各细分市场估值差异也不大。
同样,如果我们研究过去几年中国医疗技术并购市场中的市盈率指标,可以发现相同的结论:从2013年到2015年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的市盈率中值在20倍左右,而欧美市场仅在13.6倍左右。
关键词:SCP理论;医疗器械;供给侧改革;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04
1导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连接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经济部门,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我国的医药卫生系统中保障临床治疗活动有效、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政策导向之下,由于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措施陆续出台,加之医疗器械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多、小、散、乱”格局,政府干预不当和企业经营费用率高等问题,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范式对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改革建议。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2.1产业规模分析
根据Evaluate MedTech的统计,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规模从1200亿元增长到30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仅为1.90%,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国,并已经成长为拉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图1所示。
2010年至今,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国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数量始终维持在1.3-1.6万家之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但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数量明显偏多,市场呈现出离散化竞争特点,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IMS Institute)。
2.2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行业集中度指标CRn表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其公式为:
CRn=∑ni=1Xi/∑Ni=1Xi
经济学家贝恩(Joe S. Bain)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依据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将产业结构类型分为寡占I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V型和原子型(竞争型)6个等级。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集中度指标CR3、CR4和CR8分别由21.64%、24.64%和3185%上升至28.59%、31.57%和37.78%,但全国市场整体上的原子型结构没有改变(如表1)。对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的前3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3)明显偏低。
数据来源:商务部《医疗器械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5)。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加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庞大且地域广阔,医疗器械市场并非是全国统一。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当地的经济发展、就业及税收,为本地药品流通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便利,视外地医疗器械企业为掠夺市场资源的“搅局者”。典型表现是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要求中标企业必须选择当地经销商进行配送,一些地区甚至规定只有成立县级医药公司才能获得该地医疗器械的配送权。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领域为完全竞争的原子型市场结构,但随着市场按照行政区域分割,本地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医疗器械行业资源整合最大的体制机制障碍。
2.3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统计,从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产品结构来看,影像诊断设备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近几年均保持在40%左右,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是各类耗材,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骨科及植入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剩余的市场份额被牙科及其他类器械所占据,如图3所示。而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在绝大多数领域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遥遥领先于国内企业,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外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2.4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为行业的潜在进入者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产生原因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度和法律规制等。医药行业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特性,即企业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对于单位产品(服务)将付出较高的平均成本。此外,依照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两项行政许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先后出台的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均被称为“史上最严”,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软件、硬件方面要求大大提升,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最严格的政策法规壁垒。
2.5产业政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开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核心部件,发展高品质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放射治疗设备、高通量低成本基因测序仪、基因编辑设备、康复类医疗器械等医学装备被确定《规划》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同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在政策上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为医疗器械特别是高性能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产化进程,这无疑将χ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带来利好。在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下,医疗器械将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42%的份额来对比,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对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组织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增速下降、市场集中度低、行业进入壁垒提高等情况。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医疗器械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行业未来必然走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推进医疗器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应从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入手,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淘汰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然而,由于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本积累开展行业的兼并重组必定困难重重,必须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资源的整合。在“新医改”政策完善落实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利用医疗器械领域刚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整合后的良好的市场前景吸引投资者关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谋求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企业做大做强,使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成为医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可借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资本,逐步形成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效益提升-吸引投资的良性发展循环。
应破除一切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应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性贷款,并通过实行市场化重组和企业破产等方式加速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先国.药品供应链的整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0,(5):177.
[2]孙乃强.医疗器械行业等待政策助力[J].中国卫生产业,2005,(10):3033.
[3]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8.
“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心烦,容易生病,需要去看医生;在经济景气时,人们希望活得更潇洒,体检刚成为常态,整容等又成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已被“医食住行”取代,整个社会对医疗的总需求也急剧增加。而近年来,在新医改方案实施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使行业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清科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VC/PE角逐医疗健康市场热情不减――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132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13.03亿美元,投资金额和案例数双双达到历史新高;而2011年前三季度累计投资金额,则更加体现出了颠覆性的增长,1~9月所披露的投资金额达到35.24亿美元,这一数值,达到2010年全年的2.7倍。
如此,医疗健康产业进入白热化争夺的关口。当潜在需求被释放,医疗产业的增长空间有多大,该如何把握?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健全迫在眉睫,行业门槛日益提高,将面临怎样的行业洗牌,企业如何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医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林指出,“医疗健康产业更多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是在化学医药、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方面。现在,可统计的行业数据,都是集中在医药领域。”他指出,“我们暂且不评价新医改本身的成败,但是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推动不容小觑。现在,在GDP构成中,医疗卫生产业占比不到5%,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十二五”给中国人究竟提供了什么样机会?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为无指出,“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医院,市场的需求是永远在的,只是政府怎么把市场释放出来。美国政府是通过法律机制,我相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把这个市场释放出来。”
医药产业“集中化”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倪建的观察,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两三年前,很多大的医药公司,手上有几十亿现金,他们不敢投创新药,而是专门做仿制药,用自己的销售来竞争。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都是主动找到我们,它们都愿意投一些创新药,愿意跟我们投资。”他说。
然而,资本怎样帮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指出,资本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对并不太缺钱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这要求医疗行业的投资人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管理团队。据了解,创富的医疗基金团队在该领域平均有20年以上的经验,并且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而通过国际化的互动,不仅能把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项目带回来,还能帮助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
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创始人、董事长杨志则认为,“医药企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做强需要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医药产业周期性很长,在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很多次的重组和整合,才能最终完成。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iDNA 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慧君指出,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医疗健康旗舰企业,比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等发展空间很大,两者合并后,要冲击世界三大跨国医疗公司。而国药集团现在的市值和现在最大的市值辉瑞公司比一比,这就是增值的空间。”
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禹勃则指出,医药行业快速扩容,“十二五”规划和1.13亿元的资本投入,中国医疗市场快速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医疗的产业要做大、做强有制度方面的限制。比如宏观政策,有很多门槛障碍。而做强则取决于资本界对于创新新药体系的支持力度。“中国有5千多家制药企业,其中真正有战略、有研发、有远大抱负的并不多,它们能活着,但要做大还要有配套政策。”他说。
创富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指出,国内医药企业有5千家,而美国只有几百家,中国药企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要通过不断并购,最后变成几百家大型医药企业。医药并购的好处一方面是共享营销渠道,另外一方面是减少研发生产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中。
他认为,并购除了国内之间的医疗企业的并购,还有很大的机会是跨国并购。“我们最近发现,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或者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的并购机会,尤其美国的制药和医药行业一片哀鸿,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估值也很高,也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对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都是非常好的并购对象。”
医疗服务盼春天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整体医疗服务,还不能称为一个行业,还是属于计划经济模式,面临几大障碍。截至去年的统计数字显示,90%的医疗服务市场还是属于国有医院,整个医疗服务还是国有医院主导。现在,民营医院在医疗行业有很多市场准入限制,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而这种高门槛状况,在短期内就算是领导层有意识要改变,阻力也会很大。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财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40~70岁之间的这群人,而这些人的思想和消费意识形态,基本上还停留在原来计划经济模式。尽管妇儿思想比较先进,对私家服务的理念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现在中国的一胎政策,导致这些人很重视儿童,家庭的重心很容易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妇儿板块是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感兴趣的一个专业。
其实,限制医疗私有化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人才不流通,所有医疗从业人员都圈死在一个医院,基本上不可以多点行医,或者异地行医。由于这个口子不松开,人才不流通,即使你硬件完成和投资完成了,也不一定可以办医院,不能导致人才从三甲医院向私有医院平台流动。谁能够找到突破点,把医疗人才的流动性解决了,谁就有可能在新的医疗改革中胜出。
远盟康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总裁兼CEO邓钜翰则认为医疗和健康服务应区别看待。远盟康健定位在第三方服务商。“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市场非常大,首先保险在整个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以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都是需要有保险支撑(不是社保)。社保在中国是一个最基本的服务,是广覆盖的低保障,只有商业保险发展才能提供更个性、更好的服务。
而麦迪斯顿(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则看好医疗信息领域,董事长兼总裁翁康指出,两年前,全国IT两会上提出,医疗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的最后一座金矿。随着新医改的推行,首次把医疗信息化列为支柱之一。去年,副总理还专门做出了批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这一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口。如果说,前几年这个细分市场是光打雷不下雨,现在不仅有政策,有资金,卫生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制度和措施。
而在今年上半年某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与会者的一个共识就是,医疗IT的春天已经到来。回顾医疗信息化发展过去近30年的历程,应该是走过了一个很漫长的市场导入的阶段,企业也是经历了大浪淘沙。归纳起来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医院管理信息为核心,目前90%的医院不同程度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第二个是以电子病例和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现在全国大概20%的医院开始进入到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十二五”规划,在大力倡导的以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化的建设。
翁康指出,前不久,卫生部公布了“十二五”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提出“3521工程”,要建立全国级、省级、地级3个医疗数据中心,有5个包括公共卫生站在内的系统应用,2个数据库和1个专网。这预示着医疗信息化从市场的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由以往硬件为主过渡到以软件和服务业为主,市场也从一个半透明混沌的状态,步入到一个逐渐透明,完全竞争的状态。此时,包括飞利浦、西门子、思科在内的跨国巨头纷纷成立了医疗IT部门;国内包括东软收购了望海康信,用友收购了广东安逸,金蝶收购了会通等等,行业的竞争开始加剧,但是市场的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应该说是一个资本介入最好的时机。
医疗器械新时代
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虽然有一些上市公司,但是这些上市公司主要是以低成本作为竞争力,真正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很少。据此,富达亚洲风险投资董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蕊指出,下一个十年,重点投资的领域是集中在创新医疗器械这个领域,而现在是播种阶段。
客观上,政策的支持是行业利好的先决条件。近日,科技部完成重点专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此外,在新版GMP颁布之后,医药包装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正在酝酿中,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
林蕊认为,既使目前有一些企业上市,但它们还是以单个产品,或者在某一个领域相对低端的产品为主,比如在骨科更多基于创伤的领域,还缺乏很好的拳头产品,虽然有了非常好的支架公司,但是在起搏器等心血管领域非常大的领域中,非常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医疗器械领域,很多细分领域都还是空白的,甚至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对投资者都是机会。
其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跟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在开始时,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上面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才会出现像迈瑞这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而进入下一个阶段时,大家再往更高一层走,在充分依托这样一个制造成本的优势下,去增加创新。
赛富亚洲合伙人徐航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行业,特别是整个行业起点比较低,还在高速发展,赚钱非常容易,但是大公司很少,行业非常碎。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很多器械都是地方药监局可以批,甚至于对海外市场从监管来讲,实际上比医药还是要低不少,速度要快不少。”
他说,“在医疗器械终端市场又不是非常市场化。有很多小企业,吃下一两个医院就可以活得很好。虽然行业里的竞争公司很多,但是市场的流程并不透明,而且利润率还相当高。你看很多其他竞争激烈的行业,毛利率很快会降下去,但是这个行业实际上利润率还是相当高的,小厂家很多吃住一两个医院就很舒服,但是让它做大也做不了。”
据ChinaVenture调查,2009年7月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26起,投资金额为2.08亿美元。虽然较上月相比,投资案例数量与金额略有下降(见图1-1),但整体规模仍保持较高水准,投资者信心的回升以及对于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使得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投资。
图1-1 2009年1月-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月度投资规模
随着中资基金的盛行,募资渠道的扩宽,使得中资逐渐取代外资成为活跃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图1-2)。从投资数量上来看,中资披露17起,大幅超过外资基金数量;但就投资金额来讲,外资为1.21亿美元,中资仅8959万美元(见表1-1),仍落后于外资基金。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
表1-1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
TMT行业投资持续升温,医疗信息化企业获关注
本月TMT行业披露案例16起,投资金额1.15亿美元。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总体61.5%和55.3%。其中IT行业披露案例9起,在各行业中案例数量最多(见表2-1)。IT行业投资案例中,软件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医疗信息化行业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研发企业正逐步纳入机构投资视线。2008年医疗信息化华海医信获得投资;时隔1年,邦泰科技再次获得投资机构关注。
根据CMP咨询的分析与预测,预计2007~2011年,来自政府和医院方面的医疗信息化投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7%,2011年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30亿元。从投资结构看,预计未来5年,IT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伴随着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将逐步成长为软件行业的重要细分。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TMT细分行业投资规模
表2-1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TMT细分行业投资规模
2009年7月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规模
“医疗信息软件行业从来没有如此热闹过。”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感慨。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吸引着众多企业前来淘金,一时间,医疗信息软件市场喧嚣不已。然而,如今棋入中盘,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在蓬勃之势中亦间杂着洗牌。医疗信息化领域细分行业众多,企业多达数千家,但大多数企业目前都是偏安一隅、盘踞一方的中小型企业。谁会在未来独占鳌头,还是未知数。
本期《投资与合作》关注到其中四个细分行业中的代表型企业,他们有些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有一些是在行业整合中寻找大树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刚进入中国积极布局的海外公司。诚然,若要从几家企业的现状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必然只是管中窥豹。但在热闹的医疗信息软件行业中,我们仍在这些蛛丝马迹中遍寻行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新医改方案公布一年之后,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热潮涌动。相比于从前“干打雷,不下雨”的尴尬,新一轮医改8500亿元巨额的财政支出给蓄势已久的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点了一把火。
为何新医改点燃了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新医改中提倡“医药分家”,如此一来,在资金跟进的情况下,医院对信息软件系统的需求大增,纷纷加大对医疗设备和系统的投入,希望借助IT技术进行更有效率的管理。
根据IDC的数据,2010年中国医疗整体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达到120亿元。百亿市场规模,吸引着医疗信息软件市场中的各路企业。那些在医改之前,已经涉足该领域并初具规模的公司,在当前竞争中倍显优势,但仍抵挡不住后来者的追赶。如此热火的医疗信息软件市场,给行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五大板块空间
“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可以分为五大板块,主要是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应用系统(CIS),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MIS),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系统。”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研究经理肖宏亮介绍说。五大板块覆盖整个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构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其中,以临床应用系统为核心,也是行业中的投资重点。
HIS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恶性竞争、行业散乱的情况。中国HIS厂商盯上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为了占领市场,许多厂商都在忙着跑马圈地。但HIS的产品开况却不尽如人意,各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中国HIS市场一度混乱如一潭泥淖。在众多HIS厂商中,仅有几家实力相当、水平高端的企业,方正众邦、东软、金仕达卫宁等公司代表了国内HIS的较高水平。
与病人最直接相关的CIS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覆盖内容丰富,包括电子病历、影像系统(PACS)、生化检验系统(LIS)、放射科使用的放射信息系统(RIS)、麻醉信息系统等。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借助新医改的东风,许多相关企业迅速发展壮大。“CIS领域的企业有两大类:一类是HIS的传统厂商涉足这一领域,另一类则是专注该领域的厂商。”肖宏亮介绍到。
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及MIS系统则是围绕CIS,作为辅助系统补充整体医疗信息软件系统。
区域医疗是新医改政策风向标指向的重点领域,但当前仍不具规模效应。一些曾打算涉足该领域的厂商再三思索后仍放下了该领域的研发,因为区域医疗需要以基础数据为根基,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但如今在基础数据领域如电子病历、CIS领域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借政策东风
在新一轮医改浪潮中,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许多厂商闻风行动。软件行业的许多领军企业亦纷纷盯上这块蛋糕,先后宣布进入医疗信息软件领域。
2011年初,东软完成其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并购,以1.1亿元收购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弥补其在医疗ERP领域的短板,正式对决用友、金蝶。谁料两个月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便对外宣布,旗下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将专注于为医疗卫生机构及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化整合解决方案服务。
据报道,新医改调配的8500亿元资金将分三年陆续到位,为医疗信息行业注入一针兴奋剂,各路企业纷纷研读文件,从中挖掘商机。
“我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医疗信息化会有如此蓬勃的状态。”国内专注麻醉信息系统及ICU监护系统领域的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麦迪斯顿)创始人翁康发出感慨,“今年初,中国发改委给16个医改试点城市,分别下发2000万元医改专项基金。缘由是总理作了一个批示,认为这轮医改很可能成为一个亮点。这个批示批复后,发改委的资金就会陆续到位,明年资金下放的范围可能会拓展到200多个城市。”
在新医改政策的风向标指向中,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以及区域医疗是四大重点领域。在远程医疗领域有所见长的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正在打算进入电子健康档案领域。新元素董事长张欣表示,“新元素医疗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定位在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患者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
感受到新医改政策东风不仅是国内企业,海外的投资者和企业纷纷嗅到中国机会,寻找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领先医疗软件Dedalus公司在曼达林基金的积极引荐下,开始涉足中国市场。
曼达林基金执行合资人高臻非常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软件市场,“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有很大市场空间,而意大利Dedalus的这一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很具有借鉴意义。”
而一些中国公司也在海外资本助力下,扩大发展规模。早些年,一些眼光独到的投资机构便看中医疗信息软件领域的投资机会,处在业内龙头地位的银江电子、迈瑞医疗等企业均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完成上市。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很多细分市场发展很快,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错,但问题是有些细分市场的规模不够大,所以不太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发生很多的投资案例,但是整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很具有吸引力。”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谈道。中国医疗信息软件市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之中,亦有不少创业者和企业正在摩拳擦掌,为该行业注入新的竞争因子。
两大关键因素
“十二五”规划中,卫生部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该工程将成为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应用的重点,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加推了一把助力,同时也促使行业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有望应用在医疗行业。IBM、英特尔等国际厂商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试图将云计算运用到区域医疗和远程医疗等项目中。
在医疗信息软件行业中,技术和人才是两大关键点,而人才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望海康信董事兼总裁段成惠谈到,“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要在行业内做得成功,首先需要有专业的人才。”
“目前,行业的进入门槛主要集中在人才方面。”在医疗信息软件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的肖宏亮介绍说,“因为,2009年算是医疗信息软件发展的元年,业内的人才储备不足,很难找到既懂IT又了解医疗的专业人才。”
麦迪斯顿创始人翁康对此也深有体会。“进入这个行业的后来者通常需要花很大的资本去挖人,一些新入行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出两倍的价钱到我们这样的公司里来挖角。对我们来说,要找到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目前人力资源的压力比较大。”
市场中专业人才储备量不够,无形中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升高。而除去人才成本升高的压力外,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的较长账期曾使许多企业苦不堪言。一些早有准备的公司,则会积极寻找风险投资或者并购的机会。2009年,麦迪斯顿完成第二轮融资,而其创始人翁康则表示选择融资的一部分原因则是避免业内长账期导致资金链吃紧;而在HIS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方正众邦则于2006年完成与方正集团的合并;2011年初,又传来东软并购望海康信的消息。“从2009年,新医改的政策后,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有飞速的发展,现在根据IDC所掌握的数据来看,账期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肖宏亮说。
三大阵营
监管部门早已启动对医疗监管行业的标准化完善工作,尤其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信息数据等领域已经出台相关规范文件。肖宏亮认为,“但规范性条文的试用效果并不明显,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标准都不尽相同。标准化仍然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行业标准及规范文件未出台之前,医疗软件市场的竞争态势日趋明显。
中国目前医疗信息软件市场的竞争分为三大阵营:第一是国内老牌的大型公司,其业务历史较长,拥有资源丰富,业务覆盖面广泛;第二是新近起步,但在单一市场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第三是来自海外的公司,其通过海外市场的优势进军中国,希望在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如刚刚宣布进入中国的意大利公司Dedalus,以及IBM、英特尔等国际IT集团等。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竞争优势指数;Xij——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参考文献】:
[1]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4期
吴实和:我认为,这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人口老龄化催生了一个持续五十年高速增长的行业,这使得需求迅速扩大,而且很多商品是刚性需求。其次,连续多年的人均收入高速增长解决了大家的购买力问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很多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金,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达到这个数字的地区家用医疗器械的购买会持续快速增长。最后,国民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强化,解决了买不买的意愿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努力凝聚了这个领域的大批人才,所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记者:近些年来,医疗器械市场空前繁荣,大道有打造医疗器械店中的“国美”的计划,目前,企业经营重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吴实和:家用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道可以说是伴随着这个行业一起成长的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去年也开始和各地强势药店进行店中店合作,未来将形成以直营店和合作店为主的模式,用更快的速度来迎合行业的发展。
记者:市场在不断变化,作为零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势必将面临人才、人工、房租等高成本的考验,大道将如何应对?
吴实和:这个问题是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既是普遍性的问题,肯定也有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人工成本方面,我们一直鼓励“家人”(大道员工的称呼)通过为公司创造价值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强调靠本事挣钱、凭业绩吃饭的理念。因此,店里经常出现收银员收入超过财务总监、店员收入超过大区经理的现象,这方面我们不会吝惜。房租方面,当前没有特别好的办法,除了尽可能租期长一点以外,只能通过扩大销售来提升坪效。
记者:您认为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呢?
吴实和:中国整个医疗器械市场本身就有很大的潜力,中国医疗市场目前药品大概占80%、医疗服务占5%左右、医疗器械只占市场的15%,而一个成熟的医疗市场,应该是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各占30%左右,应该是1:1:1。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
机遇和挑战永远是并存的,大道也清楚地看到,中国面临医疗体制的改革会牵涉价格,而价格的压力是企业需要去考虑的,大道对这些挑战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进口的产品往往是在高端市场,我们应该更注重大众的医疗需求,这跟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中国的医疗需求是一个金字塔,金字塔最大的部分在中低端部分,所以我认为医疗器械公司更应该考虑这个区间病人的需求。大道公司会推出高质量的、价格更合理的骨科产品,来满足更多中国病人的需求。
记者:大道曾预计五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十年成为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连锁企业。目前,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吴实和:现在我们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要强化市场领导地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近三年,我们在保证公司各项指标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发展速度,争取让大道品牌深入人心,店铺在全国铺开,在大部分已进入城市争取实现区域冠军的目标。
记者:医疗器械科技规划政策的出台,指出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作为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大道是否将受益?大道未来之路将朝什么方向发展?
吴实和:这个政策对于销售医用医疗器械的企业是重大利好,对我们家用医疗器械零售企业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家用医疗器械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也就是说只要有医生证明,就可以去政府指定的医疗器械店刷卡购买,由国家埋单。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逐年增强,未来也可以像欧美国家一样,我们的老百姓可以到大道等行业内专业门店享受专业服务,同时享受国家医保政策的补贴。也许到那时,家用医疗器械的春天就真正地来了。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医疗事业部总监
永田强
索尼在中国深耕,共赢!
|您怎么看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索尼公司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具有哪些优势,近期的规划有哪些?
永田强:2012年索尼公司新任CEO平井一夫先生就任时曾规划了索尼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五大领域,医疗业务正是索尼集团中长期业务成长的重点领域之一。索尼将不断强化在医疗领域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创新性产品。针对这一战略,医疗行业在索尼全球的市场规划中都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从全球策略来说,索尼公司今后会将一些在民用和其他专业产品领域应用的领先技术,如4K和3D等,逐渐移植到医疗行业,让医疗行业体会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应用体验变革。
聚焦中国医疗行业。从2011年开始,医疗信息化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十二五”规划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将增加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尽量提高二三线医疗机构队伍的技能水平。行业期望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能有效提升资源的分配效率和管理方式。
索尼公司将凭借累积多年的音视频信号处理技术,在手术室监看、远程医疗及3D教育培训等方面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独有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另外,五月份刚刚推出的LMD-DM系列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会作为医院PACS系统的有效支持,进一步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
|索尼公司将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参与到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来?
永田强:索尼公司对中国市场有很高的期望,我们非常看好医疗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计划跟中国现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加大资源投资,密切关注客户的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服务,也期待并相信索尼医疗业务会随着中国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快速增长。
|您刚才也提到了索尼公司将结合政策导向和行业需求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那么公司将通过哪些方式把握机遇呢?
永田强:从中国市场的整体前景来看,信息化进程在医疗行业中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更是“十二五”规划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对于中国医疗服务机构来说,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医院急需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技术支持,医学院学生急需尽快掌握医疗知识以加入医疗队伍服务百姓。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及发展前景,索尼公司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新产品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将更加侧重于向临床延伸索尼的技术解决方案。总而言之,索尼将凭借领先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寻求与行业伙伴及医疗服务机构的通力合作,共同研发行业所需的新技术、新方案。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医疗销售科高级经理
郭有晖
索尼的策略
强强联手,主打“差异牌”!
|索尼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强调怎样的竞争优势,在销售策略方面是如何定位的?
郭有晖:对于销售区域和销售渠道的问题,我们希望与同为世界级医疗设备厂商的合作伙伴一起继续强强联合,还将与渠道的合作厂商一起实现互利共赢。在销售渠道方面,我们主要分为重点客户和渠道。索尼已经与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医疗设备提供商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索尼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水平更高、契合度更好的解决方案给客户。
虽然这个市场中已经有了很多颇具竞争力的同行,但是索尼公司对自己长期在医疗行业中积累的经验、口碑以及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与此同时,永田强先生已经阐述了索尼公司对医疗信息化市场的看法,我们认为医疗专用诊断显示器的市场随着PACS系统和医疗信息化应用的拓展正在逐步增大,索尼公司将与合作伙伴一起赢得自己的市场空间和优秀用户。在销售策略方面我们会主打“差异牌”。以这次推出的五款新产品为例,领先的图像处理技术、优越的图片质量、人性化的产品设计、稳定且多台显示器之间的显示质量一致,是放射科医生非常关注的指标,索尼产品的优势是与之完全契合的,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
|索尼公司现在推出LMD-DM系列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是基于怎样的市场思考,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有晖:索尼公司于今年五月新推出了LMD-DM系列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我们是经过了深入的市场思考的。
目前,中国医疗行业PACS系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医院PACS系统的应用在全行业只达到40%的水平。依照这样的比例估算,医疗行业对医用诊断显示器的需求将仍然旺盛,索尼公司在这个时候进入此领域可谓“正逢其时”。
诊断显示器的推出对于索尼公司来讲是极具战略意义的。这五款新产品的推出使索尼在放射科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了,与我们已经在放射科投放的胶片打印机相匹配,索尼公司为放射科提供了更加全面且快捷的解决方案。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医疗产品市场科经理
陈雪莹
索尼的产品
将独有先进技术融入产品!
|LMD-DM系列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是否是索尼专业诊断显示器产品线的全部,其延伸空间是什么;基于远程医疗和教育教学的需求,目前有些医院对于大尺寸的专业诊断显示屏的需求正在提升,索尼公司对此怎么看?陈雪莹:大家可以看到,索尼此次推出的LMD-DM系列五款专业诊断显示器是常规规格的,立足中高端市场,索尼一定会在这一领域进行产品线的延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把索尼公司独有的、最具优势的新技术应用在诊断显示屏的产品上。就像我们正在考虑“索尼的OLED技术是否也可以用在诊断显示屏产品线上”和“是否要把4K技术加入诊断显示屏”这两个问题。索尼的OLED技术最特别的优势在于其能自身发光,黑白对比度很高,对灰阶会有非常突出的贡献,这对医疗行业来说非常有价值。OLED技术和4k技术是索尼公司独有的,我们在考虑如何将领先技术用于这个领域,改变当前行业中多为液晶显示器的局面。
关于产品线的延伸,正如你所说的,我们也关注到了医疗行业对大屏的需求,我们会就此保持密切的关注,索尼公司将会用行业的经验和科学的分析来判断市场发展前景,进而对新产品的研发进行决策。
|就您的了解,医院对医用诊断显示器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索尼会根据这些需求给出哪些应对策略?
陈雪莹:中国医院的需求差异特别大,这和地域发展很有关系,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基本上都上线了PACS系统,这些医院对PACS系统非常了解,所以对于显示屏的要求也很专业――一定要采用医疗专用显示屏。索尼公司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发现,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甚至至今没有上线PACS系统,有些即使有了PACS系统,所用显示屏也并非专业诊断显示屏。市场的多层面对产品定位有很大的差异化需求,这让索尼公司对中国有了很大的期望和预期,希望今后能够使产品线更丰富,推出更加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于更多医疗行业的客户。
采访侧记
“诊断显示器的推出对于索尼公司来讲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与索尼高管们的采访聚焦在了索尼公司新近推出的LMD-DM系列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上,采访结果印证了我的推论。
索尼公司深耕医疗行业多年,此次推出的五款医用专业诊断显示器可谓是索尼对医疗行业深刻理解的结晶,更是顺应行业发展的应时之举,索尼与医疗临床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想去评价或预测这五款显示器在行业中的表现将会如何,时间和口碑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
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内外部环境;问题;发展
医疗保险是指为被保险人治疗疾病时发生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险保障的保险。根据其运营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
在商业医疗保险中,保险是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买卖的,这种交易过程遵守市场中商品交易的普遍准则,保险基金的来源基于参保人交纳的保金,少数还要加上国家政策的补贴,但总体来说,商业保险是客户与保险方这两方在市场中的互动,具有多投多保、自愿参保等特点,不存在强制性的约束。
一、内外部环境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的问题
作为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医疗保险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行业弊病,例如信息不对称等,还有些是发展不充分带来的。分析这些问题,尽量规避行业的硬伤,最大化解决人为发展不充分的缺点,才能使商业医疗保险发挥其最大效力,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
1.外部制度的不完善
在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中,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立法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商业医疗保险的专门法律法规还没有一部出台,关于保险的品种、费用、支付、管理、监督等也均没有明确规定。另外,没有法律对医疗保险方、患方、指定医疗机构方、监督方的权责给出明确的规定或说明。在现今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仍不完善的时候,需要依靠法律法规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而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做得很不够。在监管方面,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责任归属,经常出现有些方面重复监管,有些方面没人监管的状况,结果使保险公司左右忙乱,无所适从,出现谁也管不了谁的尴尬局面,也浪费了管理成本,使行政效率低下。
(2)政府给予支持不足
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很不发达,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程度很差。例如公民个人投商业保险没有税收优惠;对于发展良好的商业保险公司政府资金力度小;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到的人群,政府并没有给予指定的列支渠道,并给予优惠政策;给予商业医疗保险的政策优惠如减税减费等不足;没有较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等等。
(3)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合作不善
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并没有形成一种法定的、在利益上较为稳定的从属关系,这就意味着这二者之间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在卫生服务行业,医疗机构总是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保险公司会比较被动,他们的利益受医疗机构的影响远比后者受前者的影响要大。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很不充分的,在这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种情形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很难对过度供给实行有效控制,并给防止诈骗保险费的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现实是,医疗机构积极主动参与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管理项目,并且由于医疗机构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因而导致保险公司节节亏损,情形较为不利。
2.行业内部发展不充分
(1)险种单一
虽然参与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在增多,但整个市场的多样性和活力仍显不足。据资料显示,虽然我国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已有三百多个险种,但大多大同小异,基本都集中在重大疾病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性保险、住院津贴等几个险种内,虽然在责任和付费比例等细节中有差异,但本质上并无太大变化。
(2)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这里的专业人才不仅指医学方面的人才,也指管理人才。商业保险公司也缺乏专业营销人才,难以向客户详细解释保险条款。很少有商业保险公司有这样一支队伍――由懂得医学、保险行业、精算分析、经济学原理、风险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专门队伍来作为智囊团,协助专业管理人才来经营保险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医疗保险行业是略显“冷清”的。
(3)保民负担重,参保意识差
民众反应,针对他们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说,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偏高,负担较为吃力,这也是公民参加商业医保的主要障碍之一。除此之外,许多公民对于保险这种未雨绸缪的投资认识钱,敏锐度差,缺乏主动投保的意识。这些都抑制了公民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
二、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和未来
面对问题多多的商业医疗保险行业,需要做的是思考使其成长的途径,并在不断的尝试和借鉴中定位中国商业医疗保险,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付诸实施,推进整个医疗保险行业的完善计划。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医疗保险将会与社会医疗保险相辅相成,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
1.完善制度设置,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立法的缺陷是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大桎梏,所以出台对商业医疗保险进行保护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是眼下要立即做的事。在税收政策上,对市场中弱势的保险公司加大扶持力度,对公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税费也要适当减免。在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中给商业医疗保险一个明确的定位,加大关注程度。明确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责任从属关系。尽快完成其配套制度的建立,为商业医疗保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设置监管部门并明确其权责,改善“真空管理”和“重复监管”并存的尴尬现状。
2.掌握市场动向,深入进行市场调研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具体情况都有不同,在发展地方商业医疗保险时,不仅要考虑到宏观市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分析当地微观市场,深入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居民需求、支付水平、疾病谱、风险分布、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等等各方面情况,然后从容定计,提供适合该地区的保险形式,充分利用市场,扬长避短,这样始可真正立稳足跟。
3.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自觉意识
在对疾病风险的分担上,中国人习惯性的做法是去银行存钱,作为将来应付三座大山之一,即看病的储备金。但事实上,医疗保险才是化解和管理个人人身风险的最佳方法和首选。可见,民众对于保险的意识是十分薄弱的。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让人们明白保险到底是什么,了解一定商业医疗保险的知识,然后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保险带来的长远利益,而非仅仅考虑眼前自己交了多少钱,提高民众对于这一行业的认同感。
4.网罗专业人才,建立精英管理团队
其实在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中,专业人才的要求要比其他保险市场只高不低,因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是极其复杂而又特殊的。在这个行业中,需要熟悉保险知识、熟悉医学知识、熟悉营销策略、精算专业、经济学、政策学、管理学等各种技能的人才,缺一不可。这不仅要求保险机构网罗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也需要着重培养集多学科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增加人力资源投资率,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但是,有些保险公司不是不懂得这样做,而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营不善,力不
从心,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吸引人才,因此这就又回到了第一点,政府也要在政策上支持该行业的就业,给予优惠和物质、人力资源的支持,帮助商业医保行业更有效率地发展。
5.加快险种开发,建立多样保险市场
目前我国商业医保市场险种虽然有300多个,但是大同小异,形式远较发达国家单一,险种的创新可以给保险业带来更多的活力,能够更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保险险种的创新加上医疗保险资金管理的创新,将会给众多保险公司提供一个更大的生存空间。针对实际情况,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一些针对社区需求特点的险种,给予更加细化和精致的选择。退出更多的团体和个人业务,找出特定人群,了解他们的需要,推出险种。还可以将不同的保险合理结合起来销售,增大消费者剩余。
6.吸收国外经验,选择自己最适道路
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远比我国发达,通过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分析具体国情,有选择地保留其先进方法,走快速发展商业医保的捷径。在美国,险种的设计不仅注重风险和效益,还注重其可持续发展性。所以,国内保险公司的一大目标就是转变小本短暂经营、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长期发展、没有主动树立品牌意识的经营管理理念。在这之后,方法和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对于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简化理赔程序,提高保险操作的技术和行政效率,借鉴先进科技,像可采用网络系统处理业务,分析诊断结果,尽可能掌握参保人的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的信息;再比如运用统账结合管理卡的联网程序,了解参保人的既往病史、遗传病谱等情况,为核查提供依据等。
7.提高契合程度,商保社保共同繁荣
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配合作用,这不仅是完善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如果运用得当,更可发挥1+1>2的作用。商业医疗保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正好弥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外的业务归置整理由商业医疗保险来负责,可以提高医保的全面性,并且不会导致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商业保险市场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居民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健康未雨绸缪,可以达到最大化利于民生的目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可以为在社会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部分提供服务。在医疗改革过程中利用其便利性和灵活性,商业医疗保险可以作为良好的缓冲带来减缓变革带来的种种问题。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好处数不胜数,只要部署实施、监督管理得当,可以使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产生质的良性变化。
【关键词】医疗机构 政策 市场分析 临床治疗
过去12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近12.3倍。目前,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其中2013年全年销售规模达到2120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21.19%。而医药市场总规模为10372亿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到医药总市场的20%,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可见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另外,医疗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生产企业14928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2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1800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出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中国医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平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200万元;第三是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
从企业效益来看,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不管在生产还是在销售领域,集中度都比较低。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而在医疗器械零售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在国内销售医疗器械的主要渠道是药店及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家的政策法规
2013年7月17日,四部委出台“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提出医疗器械类专项是今年新实施的扶持重点,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其中,2013年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发展专项将聚焦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而我公司的产品应用纤维算法模拟脑白质,其所成影像的分辨率较传统模型有显著提升,模型边缘自然完整。